广玉兰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时间:2022-12-20 08:09:57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广玉兰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整理19篇)由网友“南方骊歌”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广玉兰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广玉兰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篇1:广玉兰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第一板块: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课前谈话:看老师写课题:广玉兰 读题。

2.你见过广玉兰吗?给大家说说。1.齐读课题。

2.学生结合有关资料介绍自己见过的广玉兰。由学习者熟知的生活经验出发,有利于激发学习的热情。

第二板块:读通感知,识字质疑

1.文章是怎样具体描绘广玉兰的呢?自己读课文。

要求:把文章读正确。

什么叫读正确?

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

怎样做到读正确?有两个秘诀:(1)精神集中,眼到、口到、心到。(2)读错的地方反复读,不放弃。

2.交流自学情况。

(1)出示几个重要的生字词:婴儿 呈现 弹性 圆茎 孕育 花蕊 概括 衬托

(2)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3)出示“数世同堂”,这里的“数”是多音字。读第三声时可以组哪些词?这里读第四声,表示什么?

小结:一个字,读音不同,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样了。

在一个大家族中,“数世同堂”是什么意思?课文里的“数世同堂”又表示什么?读课文的时候我们再细细体会。

(4)出示练一练。

(5)写时要注意哪些字?

“孕”上面字,小又宽,子字头小插里面。范写。学生描红,强调姿势。

3.读通课文。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结合读中的难点,重点指导读通顺:

(1)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说它纯白吧,又似乎有一种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我也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质感,说它玉琢冰雕吧,它又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

(2)圆茎上面缀满了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

4.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1)通过几遍读课文,广玉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文中具体描绘广玉兰的是哪几个自然段?这样,文章就可以分为几部分?

5.质疑:读课文的过程中,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炼重点问题。

6.小结过渡: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就跟作者一起走进课文,走近广玉兰,用心去感受。

问题集中在第三自然段,一起来读课文体会。

1.按照要求认真读课文,努力做到读正确。

2.借助拼音,自读生字。开火车读。齐读。

3.提示容易错的字音:“婴、呈、性、茎”是后鼻音。“衬”不要读成“寸”。“括”不要读成“刮”。)

4.迅速查字典,确定“数世同堂”中“数”的意思,看谁查得快。

5.联系生活经验说说“数世同堂”的意思。

6.存疑:在学习课文中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7.练习:

(1)选择正确的读音:

婴儿( )

圆茎( )

柔韧( )

衬托( )

(2)核对,齐读,读准后鼻音。

8.打开习字册,描红,将最难写的写一遍。注意姿势。

9.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在老师指导下读好两句话。

个别读。练读,读好句子中的停顿。个别读。齐读。

10.说出对于广玉兰的整体印象,理清文章脉络。

11.质疑:

(1)为什么说广玉兰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2)为什么说一棵广玉兰就像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要求明确,注重方法的指导。实践证明,教学的“三维目标”中,掌握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比学会知识更重要。

抓住文眼精心设计问题,培养查字典的习惯与能力,设置思维发展的坡度,激发学习愿望,为学生学习探究活动的层层深入留有空间。

重视字词的教学。高年级的生字教学,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但在课堂上一定要认真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从音、形、义多角度全面考查,扎实训练。检查的方式要有变化,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由学生的难读的部分入手,抓住关注点,引导多次练习,读好重点语句,突破难点,将读通课文的指导落到实处,不走过场,因为读通课文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重要基础。

新课堂应该是充满问题探索的课堂

“学问,学问”,应该是在学中问,问中学。扣住前文“数世同堂”进一步提问,使问题层层深入。提出问题,是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非常重要的一步。

第三板块:阅读品味,感悟语言

1、2分钟时间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用心思考刚才的问题。

2.“数世同堂”是几代人住在一起。对于一株广玉兰来说,这里的“几代”是指什么?(板书:含羞待放、刚刚绽放、盛开着的、开过的)

小结:这就是广玉兰的不同形态。

3.在同一棵树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形态?

(板书:“有早有迟”、“各种形态”)

4.中间的2--6句具体地描绘了花开的各种形态,好好读读课文,把你最喜爱的一种介绍给大家。

5.学生汇报,相机出示不同形态广玉兰的图片,指导品味语言文字,有感情地朗读,用心感受这旺盛的生命力。

6.最后,作者情不自禁地说--(引读)。(出示图:各种形态的花)你看,这些在不同时间开放的不同形态的花朵,多像一个大家族里的几代人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美满幸福呀!

形成板书:(见后面)

7、对照板书总结:扣住关键的提示性词句引读:在这个自然段中,作者先总的概括了--,接着2-6句近距离描绘了花的各种美好姿态--。最后一句和开头一句正好互相照应,写远观广玉兰而产生的奇妙联想:远远看上去--

8.让我们用朗读再次展现玉兰花的美。1.学生认真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问题。

2.找出描写广玉兰的各种形态的词语画下来,再汇报。

3.找出句子回答:开头第一句是个总起句,告诉我们广玉兰因为开花--所以--

4.学生读书找相关内容。

5.交流汇报,说出喜欢的原因。读出自己感受到的美:

(1)含羞待放:抓住“碧绿”“鲜嫩可爱”体会花苞的充满期待、充满活力。指名反复读,读出对花苞的喜爱。

(2)刚刚绽放:抓住“迫不及待”体会花朵的香味诱人。反复读,读出蜜蜂的急切心情。

(3)盛开着的: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到的广玉兰盛开时的娇嫩以及蓬勃的生命力:你见过的婴儿是什么样的?你看了有什么想法?读出喜爱。

(4)开过的:通过“挺立”“缀满”体会花蕊的坚强,种子的多,感受到开过的花朵成熟的美、无私奉献的美。因为有了它,广玉兰才会生生不息。

6.齐读最后一句,感受“数世同堂”的旺盛生命力。

7.学生对照板书朗读或者说出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掌握“总--分--总”的语言结构。

8.有感情地读出对广玉兰的喜爱。

边读书边思考,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重要方式。只有“读思结合”,学生才能真正走进文本,品味语言,体验情感,感悟哲理。

语文课标里对阅读的阐述效应:“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我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其一,给足阅读时间。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读书机会,不吝啬时间。其二,注重情感熏陶。在孩子们的读书实践中,积极鼓励他们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读出字里行间洋溢着的绵绵情感。

师生围绕这两个问题和文本对话,在读中悟、读中议、读中思、读中练。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努力让学生展现蓬勃的生命力和智慧风采。

学生主宰课堂后,教师的作用如何发挥?陆志平先生说得好:“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理解、领会、体味、品味、感悟留给学生。”课堂力求充满浓浓的激励氛围,通过教师画龙点睛的点拨,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相辅相成。

第四板块:练习背诵,积累语言

1.想不想让这幽香与纯洁的广玉兰花开在你心里呢?那么就让我们看着板书,自己试着背一背。

2.我们一起背。

3.谁想背给大家听?

1.学生对照板书练习背诵。不会背的时候可以看看书。

2.集体对着板书试背。

3.个人试背。

将指导背诵的方法与过程在课堂中体现出来。第三自然段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首尾呼应,扣住关键的提示性词句,结合板书引导背诵。让学生能够当堂在老师的指导下经历“读通--读懂--熟读--试背”的过程,允许背不会,可边读边背,这也是一种背书的过程训练,进而达到背会、背得非常流利的程度。

第五板块:拓展延伸,运用语言

1.广玉兰的确美,不仅花朵纯洁甜美,它的花香、花瓣、叶子也美得超凡脱俗,洋溢着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情不自禁地爱上它。下节课,我们将继续阅读课文,进一步感受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以及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2.布置“做一做”。

1、将《习字帖》上的生字词描红、仿写。

2、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花,抓住花的特点,和你的好伙伴说说它的样子。张庆老师说“语文学习就像薰锅底”,他特别强调语言的积累。苏教版教材的课后练习很重视语言积累。教学中,不仅要把读通、读懂课文作为目标,还必须把课后练习1(朗读背诵课文)与练习5的训练有机地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第五题体现了苏教版教材“长短线”读写结合的特点,要以第三自然段为例,让学生内化文本语言,指导观察方法,先说后写,有效进行读写迁移。

板书

含羞待放

刚刚绽放

有早有迟 盛开着的 花瓣 远远看

各种形态 开过的 花蕊

圆茎

以上板书可以在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逐步出现。它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板书”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反复对话中循序渐进地感悟到作者对“广玉兰花朵”的赞颂。2、“板书”全部出现了,可供学生“熟读课文”时用来帮助领悟课文“总--分--总”的语言结构,从而掌握组织语言的方法。3、“板书”还为学生“背诵课文”提供了记忆的支撑点,凭借“记忆支撑点”来记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记忆方法”。

简要评析:

《广玉兰》的教学设计,主要有这样三个特点:

1. 书不读通不开讲,强化初读环节。

读通课文的指导落到实处。不是让孩子一读了之,也不是读后简单地纠正几个字的读音,而是重点指导学生读通重点句子、难读的句子,这是有新意的一种设计。将读通课文落到实处,使初读环节真正成为方法学习及体验成果的过程。

2. 媒体运用求有度,重与文本对话。

多媒体课件安排在学生多次阅读课文后,初步理解语言后出示的这一“相机”的安排,满足了学生对广玉兰婀娜多姿的“美”的欣赏,避免了由于课件出现而影响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来解读文本。

3. 教学过程求扎实,注重方法训练。

“背诵指导”的设计凸现了“过程”。板书设计为学生熟读成诵提供了记忆的支撑点,并且安排了“读通--读懂--熟读--试背”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克服死记硬背的弊端,调动了学生“爱读书、会背书”的积极性。在朗朗书声中,学生充分感受到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以及无比旺盛的生命力,不仅爱上广玉兰的美丽,也培养了审美的情趣,提升了语文素养,进而受到了热爱生命的教育。

[广玉兰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篇2:广玉兰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预先出示图片ppt课题)板书课题:广玉兰。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广玉兰的花有一股 (生接,同时出示ppt1)淡淡的幽香,它的花瓣是那么的 (生接)洁净、高雅。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说它纯白吧,(生接) ;我也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那花瓣的质感,说它玉镯冰雕吧,(生接) 。总之,(生接) 。

3、通过仔细观赏,作者陈荒煤不由赞叹: (生接,同时出示ppt2)“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二、抓住主线,品析片段。

1、作者为什么会说广玉兰有无比旺盛的生命力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三自然段,找一找,横线画下来。

(ppt出示片段3)

(1)指读。你从哪些词体会到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了?理解“数世同堂、生生不息”

(2)指导朗读,读出广玉兰的旺盛生命力。

(3)什么叫“大家族”?文中哪个自然段在写这个大家族?这个大家族中有哪些成员呢?

3、(ppt出示片段三1)

(1)指读,找一找,同一株树上,你看到了哪几种形态的广玉兰成员?用方框框框出来。

(2)交流,分别出示,板书:含羞待放 刚刚绽放 盛开着的 开过的

(3)现在老师想请四位同学为大家朗读描写这四种形态花的语句,其他同学想一想,你最喜欢那种形态的广玉兰呢/?把你最喜欢的这种告诉大家,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从中你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同学们畅所欲言吧。指导朗读。(ppt出示片段4系列)

A 关于“含羞待放”:既写出了花的形态,又写明了它色彩的鲜明可爱,饱含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 关于“刚刚绽放”:观察仔细,连花蕊的长度都写出来了。“迫不及待”又从侧面写出了花苞的可爱。(动静结合的描写,形象生动的表现了此时花苞的可爱。)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C 关于“盛开着的”:把此时的广玉兰比作了婴儿的笑脸,令人有忍不住要摸摸它的欲望。

D 关于“开过的”:对,花瓣虽然凋谢了,但是新的生命正在繁衍,一代一代永不停息,这就叫: (生接)生生不息。

(5)所以,远远看去,(引读,ppt出示)

(6)这段话写的真美,你知道作者是在写广玉兰的哪一方面吗? 板书:花形美

这么美的文字,我们应该把它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我们来试一试,好吗?

4、在作者陈荒煤的笔下,广玉兰花已然成了一个个美丽的仙子。你能通过观察,也来写一写他没有发现的形态吗?或者用你自己的语言再写一写这四种形态的花吗?

5、展示,交流。

6、广玉兰的花美,它的叶子也别有一番情趣。 板书:叶片

(1)出示实物:看正反两面的颜色,摸一摸反面。大家看,(ppt出示片段四1)指读。你们体会到广玉兰的叶片有什么特点吗?

(2)阳光下的叶片,把花儿衬托的多美呀!是呀,好花还需绿叶配!

(3)文中还有一处也写出了这一特点,你能找到并读一读吗?

(ppt出示片段四2)这些都体现了广玉兰什么样的品质?

7、所以作者不由赞叹:(生接,同时出示ppt2)“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三、总结全文。

1、(ppt出示片段一)作者抓住几个方面来描写广玉兰的?

2、本文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广玉兰的爱,正是因为仔细观察,抓住特点,作者才写出了这文质兼美的文章。

3、总结:同学们,在作家陈荒煤的笔下,广玉兰已不是街头巷尾的平常树木、花朵,而是一个个充满精气神的战士、一位位美丽的仙子。其实在生活中,每一个物件后都有一段让人难忘的故事,每一朵花中也藏着一首美妙的诗。

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你就一定也是一位诗人,一位作家。

四、拓展练习(ppt出示片段七)

[广玉兰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篇3:广玉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个

方面赞美广玉兰的。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通读懂写花的各种形态的语句,进而体会这些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探究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1.春暖花开,校园里各色的花竞相开放。今天,咱们再

认识一种花--广玉兰。

2.板书课题:10 广玉兰

3.哪些同学见过广玉兰,你能给大家做个介绍吗?

4.让我们化作一只只小精灵,飞入广玉兰花丛中看看!

二、初步探究课文内容

1.作者笔下的广玉兰又是什么样的呢?他从哪几个方

面来写的呢?

2.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学生回答。

3.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的。

学生归纳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4.学生分小组学习。

5.检查自学效果。

(1)投影出示生字、生词,指名学生试读。

(2)学生说出自己理解的生词,把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

讨论。

(3)指名学生试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及时纠正。

(4)听课文录音,感知课文内容。

(5)学生说分段情况。

6.学生交流学习体会。

7.巩固:把课文、生字读给别人听,请他们纠正、指导。

三、指导描红

四、课外拓展

熟读课文,摘录你欣赏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体验课文,背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

自然段。

2.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个

方面赞美广玉兰的。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

1.教师自行设计复习内容。

2.板书课题:10 广玉兰

二、引导探究,感情体验

(一)师引生学第一段。

(1)轻声朗读,思考:是什么吸引了作者去欣赏广玉

兰的?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感情体验学习第二段。

1.快速默读第二段,想想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广玉兰的,着重写了哪几方面。

2.全班交流。

3.品读第2自然段。

(1)指名读,找出两个词概括花的特点。

(2)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3)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指名读。

(4)盛开的玉兰花的却很美,难怪作者要说“总之……”

齐读最后一句。

4.精心体验第3自然段。

自由读这一自然段,找出这段中心句。

(1)仔细读读有关句子,联系插图说说哪些句子写得好,

为什么?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出什么感情?

自由读,全班交流。

(2)指导朗读,背诵。

配乐朗读,看图试背,指名背诵。

5.学生自学第4、5自然段。

(1)作者不仅写了广玉兰花开的各种形态,还写了什么?如何写叶片的?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交流。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6.感情学习第三段。

(1)广玉兰的确美,花香美、花瓣美、形态美、叶片美,

美的脱俗,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你想对广玉兰表达什么感情呢?

(2)自由说。

(3)指导朗读。

三、总结全文

四、课外拓展:自由组合小组,带你喜欢的花来。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背诵,练习写作

教学目标:

1.加深巩固课文内容,熟练背诵。

2.练习写作。

教具准备:花卉

一、复习巩固

1.默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二、练笔指导

1.课文第3自然段写花的样子,是怎样写的?

2.仔细观察你喜欢的那种花,先抓住特点说说花的样

子,再写下来。

3.练笔。

三、实践活动

(1)写观察日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植物,

并记录下观察到的情况。日记可文字记录,也可以文字加图画,甚至可以采用画连环画的方式进行,不强求方法统一。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另一方面,画图能引导学生观察时抓住形、色等的特点,从而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

(2)组织日记交流或日记展览,还可以进行评比。

附板书:

气味 幽香

10 广玉兰 花瓣 洁净 高雅

(生命力旺盛) 形态 生生不息

叶片 终年不败

[广玉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篇4:广玉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赞美广玉兰的。

2、能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断,尝试初步赏读。

3、书写生字,能正确辨别形近字。

二、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老师这儿带来了几幅图片,请同学们欣赏。(逐一出示)

2、通过刚才的欣赏,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3、正像同学们说的,这就是广玉兰。(相机板书:广玉兰,学生齐读课题)那课文又是如何给我们描绘广玉兰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把课文认真读一读。

(二)、自读、检查:

、指名逐段读,正音。

2、提问: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描绘广玉兰的呢?(相机板书:香味、花瓣、形态、叶子)

3、我想,每个同学都有自己最喜欢的一方面,是吗?

4、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方面的有关语句来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三)、书写生字:

1、学生描红。

2、实物投影展示评析。

3、形近字辨析:

明( )盾( )牲( )恬( )缨( )经( )盈( )绣( )程( )

阴( )质( )牲( )括( )婴( )茎( )孕( )锈( )呈( )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朗读感悟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有选择的背诵第3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通读懂写花的各种形态的语句,进而体会这些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广玉兰给你初步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回答)

2、导入谈话:本文作者陈荒煤在丛林中散步,被一种淡淡的幽香吸引,从而认识了广玉兰,并细致的欣赏。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近广玉兰。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指名回答:这段主要写了广玉兰的色彩和质感)

2、课文中哪句话着重描绘的?(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我无法用文字……它又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

3、广玉兰的色彩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用红粉笔圈出“纯白”)是纯白的吗?(相机用红粉笔圈出“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

4、质感呢?(用红粉笔圈出“玉琢冰雕”)引导:“玉”,你们见到过没有?摸上去很光滑、看上去晶莹剔透,“冰”给人的感觉也是如此。“玉琢冰雕”给人的感觉虽美,但美中带硬。广玉兰的质感有没有这样的遗憾?(没有)--它又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相机用红粉笔圈出“柔韧、弹性”)

5、课文里作者认为这样描写广玉兰的色彩与质感够了吗?(不够)为什么?(抓住“两个无法”)

6、联系生活引导体会:你们平常有没有遇到过特别高兴的事,甚至有时高兴的无法形容。这里,作者认为无法用语言描绘广玉兰的色彩与质感,说明广玉兰美得--(学生回答:无法形容)

7、指导朗读:正像课文中所说:总之,只凭几个优美的词句是不能概括它的全部内涵的。那你能把广玉兰这种无法形容的美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8、总结:正因为广玉兰花瓣那么美,所以,它显得那样的--洁净、高雅。(相机板书:洁净、高雅)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过渡:广玉兰的美仅仅在于它的花瓣吗?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3自然段。

2、这段话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指名回答)写了广玉兰几种形态?(指名回答)

3、我们先来看看前面三种。(小黑板相机出示有关片断)

4、指名读,提问:这三种有什么不同的形态?(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在小黑板上画出“含羞待放、刚刚绽放、盛开着的”)

5、(小黑板出示三种形态花的图片)学生口头说说图片分别是哪种形态。

6、那你能结合图片及课文中的语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形态谈谈你的体会吗?

7、指名说

(1)、含羞待放的鲜嫩可爱

(2)、刚刚开放的芳香四溢

(3)、盛开着的甜美纯洁

8、作者这样写,好不好?为什么?

9、那你们能不能美美的读一读呢?

(1)、指名读,评价:你们认为他读得好不好?

(2)、再指名读、齐读。

10、总结: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广玉兰写得这么美,甚至令我们陶醉了。那你能选择其中一种形态,结合画面,美美地背诵一下吗?

(1)、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形态,然后分别指名三位同学连起来背诵。

(2)、相信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也一定深深的刻在我们的脑海里了,下面让我们看着这三幅图片,一起美美地背诵一下。如果遇到困难,允许你看一下书。

11、课文中还描写了第四种形态的花,哪一种?(相机出示片断,指名读)

(1)、引导:看到凋谢的花,一般给人的感觉应是--伤心、可惜,可课文中作者看到凋谢的花不但不伤心,还非常--喜爱!为什么?(相机用红粉笔圈出“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

(2)、(出示图)总结:前面写到含羞待放的花鲜嫩可爱,刚刚绽放的花芳香四溢,盛开着的花甜美纯洁,这固然都很美,但它们都比不上要凋谢的花,因为它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展示着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3)、你能把这种无比旺盛生命力的感觉读出来吗?(自读、齐读)

(4)、总结:在作者眼里,这哪是一株广玉兰呀?而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庭。

(5)、(出示图):在你眼里,这株广玉兰又是一个怎样的大家庭呢?(相机板书:生生不息)

(四)、学习4、5自然段:

1、过渡:广玉兰的花富有生命力,而且它的叶子也那么富有生命力,请同学们自读4、5自然段,找出体现旺盛生命力的句子。

(1)、指名说,(密集油亮的绿叶……透着活泼。)从中体会到什么?(生:……充满活力)板书:终年不败

(2)、还有哪些句子体现了广玉兰充满活力?(第5自然段)从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把它当作人来写)

2、广玉兰的叶子你们见过吗?老师这儿也带来一片,谁上来摸一摸,向大家介绍一下。

3、那课文有没有把它叶片的形状描写清楚呢?(齐读有关语句)

4、写广玉兰就写广玉兰,为什么还要写叶子呢?(指名说)

5、学生齐读:“有了它的衬托,玉兰花便显得格外皎洁、格外清丽了。”

6、师:是呀,红花还要绿叶衬。

(五)、总结升华:

1、其实,我们学校里也有广玉兰,到了五六月份,广玉兰就开花了,到那时,你最想干什么?(指名说)

2、那同学们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想法呢?这是因为我们都--爱广玉兰。

3、下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发出心中的赞叹,齐读第6自然段。

板书:

广 玉 兰

洁净、高雅

生生不息

终年不败

[广玉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篇5:《广玉兰》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一 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广玉兰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广玉兰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过渡: 广玉兰给你们留下了这么美好的印象,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走进这美丽的广玉兰,一起去细细的欣赏一番。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2到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能够表现广玉兰旺盛生命力的句子,细细品读。

二 教学第三自然段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广玉兰具有旺盛生命力的?

(学生自主学习)

交流:

“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1 “数世同堂”“生生不息”是什么意思?(一代一代的繁衍,不停息)

那在文中又是什么意思?快速浏览课文第三自然段仔细想一想。

“数世同堂”在文中怎么理解? (在文中指在同一棵树上有各种形态的广玉兰)

2 细细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看到了哪些形态不同的广玉兰?(生交流)

3 在这些形态不同的广玉兰中,你喜欢哪一种呢?能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吗?先介绍给你的同桌听吧

4 学生交流,师展示多媒体课件,相机点拨。

5 引读:因为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所以,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6 新的生命正在繁衍,一代一代永不灭绝,这就叫--生生不息(板书)

对这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有了形象的了解后,相信读好它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四人一小组分工合作读,一会儿比比看哪组读得最好。

7 指名读,师生互评

8 在刚才的阅读中,大家都显得那样投入,这些优美的文字,如果能变成自己的语言,不就更好了吗?

(多媒体战士课件)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形态试着背背看。

9 好,我们一起来试试看,第一句我来,下面的大家自己选择喜欢的背,最后一句一起来,好吗?

(配乐)

过渡:你们深情并貌的诵读让老师眼前也仿佛出现了各种形态的广玉兰,含羞待放的鲜嫩可爱,刚刚绽放的清香四溢,盛开的洁白柔嫩,凋谢的还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远远看上去,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不仅仅是一株美丽的树,更是一棵充满旺盛生命力的树。

让我们走进这株美丽的树,看看在绿油油的叶丛中的广玉兰又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三 教学第二自然段

1 在绿油油的叶丛中的广玉兰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 (洁净、高雅)(多媒体展示课件)(板书)

2 从哪些语句看出它洁净、高雅的特点的?

“我无法用语言文字准确形容。。。。。”

a 这句话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广玉兰的花瓣的?

b广玉兰花瓣的色彩和质感是什么样的?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质感呢?有点玉琢冰雕,多媒体展示,看一下玉琢冰雕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和广玉兰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c 广玉兰具有独特的美,白中泛青,柔中寓刚,富有弹性,广玉兰美得连作者也“无法用语言文字准确形容了”,但我们可以通过深情并貌的朗读来表达对它的赞美!能读好吗?

自由读--指名--齐读

四 教学第四自然段

1 你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滚滚玉兰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秋冬时节。。。”

过渡:你还能从哪些语句看出广玉兰的叶子也很有生命力的?

“密集油亮的绿叶终年不败,始终透着生气,透着活泼。”

A 密集油亮的绿叶--终年不败(板书)

B “透着生气,透着活泼”怎么理解?

C 你能读好它吗?

2 广玉兰的叶片从外形上看,又是什么样的呢?老师这就有一张广玉兰的叶片,你能看着用自己的话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咱们再来看看书上怎么写的吧。

3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4、5自然段,记住这张充满生机的绿叶吧!

五 总结

1 广玉兰的确美 (指板书)

作者在绿油油的丛林中散步,总会感到一股淡淡的幽香。

在绿油油的叶丛中花朵是那样的洁净、高雅。

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密集油亮的叶片终年不败,始终透着生气,透着活泼。

2 刚才听了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老师都沉浸在美的境界中了,你们呢?喜欢广玉兰吗?

3 让我们一起大声的赞美,把我们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吧!

六 布置作业

[《广玉兰》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篇6:《广玉兰》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学习课文中的12个生字,其中4个只识不写,理解“孕育”、“渗透”、“衬托”、“生生不息”等词语的意思。

3、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能清作者是从哪机方面赞美广玉兰的。

4、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段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准备:

1、亲自去观察广玉兰。

2、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

3、文中的图片和文字投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的12个生字,其中4个只识不写,理解“孕育”、“渗透”、“衬托”、“生生不息”等词语的意思。

3、初读课文,弄清课文的层次。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出示广玉兰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广玉兰。

板书10 广玉兰说说作者会从哪几方面来写广玉兰。

二: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特别是描写、赞美广玉兰的词语。如幽香、洁净、高雅、皎洁、清丽。

3、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4、交流自学情况。(1)生字词。(2)读书,纠错。

5、默读课文,质疑解疑。

6、浏览课文,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抽读第一段,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指导朗读这一段。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观察路边的广玉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能清作者是从哪机方面赞美广玉兰的。

3、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师有感情地描述第一小节,自然过渡到重点段落。

二:学习第二段。

1、轻声读读第二段,感受一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广玉兰的,你最喜欢作者描写广玉兰的哪一段?

(1)学习第二小节。

(2)默读第二小节,主要写什么?

(3)从哪可看出,它的花儿洁净、高雅。读读,划划。

(4)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结合图片或食物感受一下广玉兰花儿的洁净、高雅。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读读第三小节,说说这一小节说什么。

(1)默读,划一划,广玉兰花开放时有哪几种形态?

(2)你觉得哪种形态最可爱或你最喜欢哪种形态?

(3)生说,相机出示图片。

(4)指导感情朗读。

(5)再读读这一小节,说说这一小节的结构。

过渡:广玉兰的花无论是含苞欲放还是全部绽开的都显得那么高雅,同学们你们喜欢广玉兰的叶子吗?

3、读读四、五自然段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广玉兰的叶子,可结合观察实物。

4、指导感情朗读。

过渡:无论是广玉兰的花还是它的叶,都给人们带来勃勃生机,怎能不令作者大加赞美。

5、齐读最后一小节。

三:总结。

同学们,这篇课文学完了,其实广玉兰在我们南京也广泛种植,你注意到了吗,在许多公园里、马路边都有广玉兰的身影,你留意过它们吗,今天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话要说吗?

四:作业。

1、在课文里找出三组意思相近的词语。

凋谢(凋落)纯洁(洁净)洁白(纯洁)

2、摘抄你喜欢的词语。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朗读背诵课文。

2、观察一种植物,仿照课文第三段,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第10课,感受了广玉兰那纯洁、高雅的花儿,那散发着勃勃生机的绿叶,这堂课我们就再来,读一读背一背。

二:朗读背诵。

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为什么喜欢。

相机指导背诵。

三:仿写。

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主要写了什么?

从哪几方面来写花儿的形态的?

说说这一段的结构。

观察一种花,说说准备从哪几方面来写。

学生练习写。

交流。

四:作业。

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并写一篇观察日记。

[《广玉兰》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篇7:小学六年级下册:《广玉兰》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学习课文中的12个生字,其中4个只识不写,理解孕育、渗透、衬托、生生不息等词语的意思。

3、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能清作者是从哪机方面赞美广玉兰的。

4、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点:

课文的第二段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准备:

1、亲自去观察广玉兰。

2、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

3、文中的图片和文字投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的12个生字,其中4个只识不写,理解孕育、渗透、衬托、生生不息等词语的意思。

3、初读课文,弄清课文的层次。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出示广玉兰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广玉兰。

板书10广玉兰说说作者会从哪几方面来写广玉兰。

二: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特别是描写、赞美广玉兰的词语。如幽香、洁净、高雅、皎洁、清丽。

3、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4、交流自学情况。(1)生字词。(2)读书,纠错。

5、默读课文,质疑解疑。

6、浏览课文,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抽读第一段,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指导朗读这一段。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观察路边的广玉兰。

篇8:小学六年级下册:《广玉兰》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能清作者是从哪机方面赞美广玉兰的。

3、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师有感情地描述第一小节,自然过渡到重点段落。

二:学习第二段。

1、轻声读读第二段,感受一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广玉兰的,你最喜欢作者描写广玉兰的哪一段?

(1)学习第二小节。

(2)默读第二小节,主要写什么?

(3)从哪可看出,它的花儿洁净、高雅。读读,划划。

(4)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结合图片或食物感受一下广玉兰花儿的洁净、高雅。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读读第三小节,说说这一小节说什么。

(1)默读,划一划,广玉兰花开放时有哪几种形态?

(2)你觉得哪种形态最可爱或你最喜欢哪种形态?

(3)生说,相机出示图片。

(4)指导感情朗读。

(5)再读读这一小节,说说这一小节的结构。

过渡:广玉兰的花无论是含苞欲放还是全部绽开的都显得那么高雅,同学们你们喜欢广玉兰的叶子吗?

3、读读四、五自然段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广玉兰的叶子,可结合观察实物。

4、指导感情朗读。

过渡:无论是广玉兰的花还是它的叶,都给人们带来勃勃生机,怎能不令作者大加赞美。

5、齐读最后一小节。

三:总结。

同学们,这篇课文学完了,其实广玉兰在我们南京也广泛种植,你注意到了吗,在许多公园里、马路边都有广玉兰的身影,你留意过它们吗,今天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话要说吗?

四:作业。

1、在课文里找出三组意思相近的词语。

凋谢(凋落)纯洁(洁净)洁白(纯洁)

2、摘抄你喜欢的词语。

篇9:小学六年级下册:《广玉兰》教案

教学目标:

1、继续朗读背诵课文。

2、观察一种植物,仿照课文第三段,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第10课,感受了广玉兰那纯洁、高雅的花儿,那散发着勃勃生机的绿叶,这堂课我们就再来,读一读背一背。

二:朗读背诵。

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为什么喜欢。

相机指导背诵。

三:仿写。

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主要写了什么?

从哪几方面来写花儿的形态的?

说说这一段的结构。

观察一种花,说说准备从哪几方面来写。

学生练习写。

交流。

四:作业。

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并写一篇观察日记。

篇10:六年级语文下册-广玉兰-1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广玉兰-1教案-苏教版

《广玉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赞美广玉兰的。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广玉兰,大学网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通读懂写花的各种形态的语句,进而体会这些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春暖花开,各种花都竞相开放。今天,我们再认识一种花――广玉兰。

2.板书课题。

3.哪些同学知道广玉兰,能给大家作个介绍吗?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字词。

渗透 概括 花蕊 婴儿 惹人喜爱 孕育

铁锈色 呈现 旺盛 内涵 椭圆形 凋落

指读,开火车读,齐读。

(2)分小节朗读课文。

(3)齐读课文。

3.理清脉络。

(1)自读,思考。

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广玉兰的?课文可分为几段?

(2)交流。

(4)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

(2)思考。

是什么吸引了作者去欣赏广玉兰的?

2.指导朗读。

自由读,齐读。

四、完成作业

课后描红,仿写。

1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吗?

2.广玉兰是一种高大的常绿乔木,花很大,散发着阵阵幽香。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绘广玉兰的,着重写了哪一方面?

(2)交流。

(按花的色彩和质感、花的.形态、叶子的特点的顺序写的,着重写了广玉兰花开时的形态特点。)

(3)理解第二自然段。

①指名读,说说花的特点。

②从哪些语句读懂的?

③从语句中你体会出怎样的感情?

从花瓣色彩和质感两个方面写出了花的洁净、高雅。

“无法用语言文字准确形容”写出广玉兰实在是美到了美不胜收、美不能言的境地。 表达出作者对盛开的花朵喜爱之情。

④训练朗读。

(4)理解第3自然段。

①自读课文,联系插图说说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好,为什么,你能从中体会出怎样的感情? 自由读,交流。

(引导学生一句一句谈体会,领悟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

(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②指导朗读,背诵。

看图(动画),试背。

(5)理解4、5自然段。

①作者不仅写了广玉兰花瓣的形态美,还写了它的什么?(叶片)

②自学,讨论。

③交流。

叶片“终年不败”的特点。

叶片很有生命力。

为什么说“另有一番情趣”?还从哪儿体会到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训练朗读。

2.学习第三段。

作者在文章最后也情不自禁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齐读。

三、总结全文

本文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广玉兰的爱,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美吗?

交流,观察仔细,抓住特点。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默写词语。

2.朗读课文。

2

3.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二、作业指导

1.课文第3自然写花的样子,是怎样写的?

2.仔细观察你喜欢的一种花,先抓住特点说说花的样子,再写下来。

3.练笔。

板书:

气味 幽香

18.广玉兰 花瓣 洁净高雅

(生命力旺盛)

形态 生生不息 叶片 终生不败

3

篇11: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通过读、思、议等教学方式,使学生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大家要精心保护她,初步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联系实际,让学生了解该怎样保护地球。

【教学重点】了解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理解文章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并在实际生活中用行动保护地球。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让每一位中国人欢欣鼓舞。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乘坐中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神舟号”宇宙飞船到太空去旅行。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的飞船马上就要升空了。好,飞船已经升到了太空,请睁开眼,观看太空美丽的景色。

(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地球。)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母亲,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可是对她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它。

二、听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三、整体分析,感悟体会

课文读完了,老师给大家提个问题: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到地球后发表了怎样的感慨?(可爱,容易破碎。)

1、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地球的可爱?

品词析句:指导学生抓住“水蓝色”“纱衣”“晶莹透亮”等词语体会地球的美丽壮观。

[板书:美丽]

2、地球的可爱仅仅是因为它的外表美吗?(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从文章中哪些段落可以看出?(学生读有关的段落)

指导学生抓住“无私”“慷慨”等词语体会地球的资源丰富“和蔼可亲”,让学生体会出地球的慷慨。理解能把有限的资源无私的奉献给人们这就是的慷慨。

小结: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你们觉得它可爱吗?能把喜爱之情读出来吗?

指导感情朗读。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评:你们读得真棒,我仿佛置身太空,遥望地球,在许许多多一片死寂的星球中,我一眼就看到了我们的地球妈妈,它晶莹透亮,美丽壮观,它资源丰富,滋养万物,我真为我们人类拥有一位这么和蔼可亲的母亲而骄傲!读到这我想同学们应该理解到,为什么我们把地球称为我们人类的母亲了。只有母亲才能有这样的心去包容、去奉献。

3、是啊,茫茫宇宙,只有地球对人类是慷慨无私的,他像母亲一样为我们提供了温暖舒适的生活环境。在我们的心中,他永远都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可亲可爱。 在我们的眼里,地球是那样的坚固。地球的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⑴地球的渺小。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地球的渺小?

[板书:渺小] (指名男生读第二自然段)⑵资源有限。谁来说说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有限性?

[板书:资源有限]

资源有限 不可再生:不加节制地开采 枯竭

可再生: 随意毁坏自然资源 不能再生

不顾后果滥用化学品 灾难

指导感情朗读。(指名_读第三自然段)

小结:面临着不可再生资源即将枯竭的磨难,承受着可再生资源即将毁坏的威胁,地球母亲在一次次灾难中变得越来越脆弱。

四、激发情感,引起共鸣

是谁在不加节制地开采,使不可再生资源枯竭了?(是人类)

是谁在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使可再生资源不能再生?(是人类)

是谁在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是人类)

是谁在不断地破坏环境,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还是我们人类)

地球母亲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各种资源,可是我们人类正用罪恶的双手,使我们的地球母亲伤痕累累,奄奄一息。

教师提供资料:

每天,我们的地球上有15亿人呼吸着受污染的空气,至少800人因此死亡。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500吨氟利昂排入大气层,严重破坏着地球的外衣。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500人死于饮用不洁水造成的疾病。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桶石油泄漏到海洋里。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55000公顷的土地变成不毛之地。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55000公顷森林因大火砍伐毁于一旦。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800亿吨水在消然_。

[播放课件]嘘,你们听,听到地球母亲的_了吗?她在说什么?听到地球母亲的哭诉了吗?此时此刻,你想对地球母亲说些什么呢?(安慰)(自由发言)地球太容易破碎了!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

[板书:保护地球,人人有责]可是有人不这么想,有许多人对保护环境不以为然,甚至有人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尽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赏析句子: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提问:“至少”一词能去掉吗?

明确:这句话引用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40万亿千米”直观地表明了范围之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至少”一词是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40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的严谨性。同时,“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又进一步说明了距离的遥远,从而简洁有力地证实: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易于理解,又让人信服。

小结: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只有一个地球!

能为人类提供资源的星球———只有一个地球!

能使人类世代生存下去的星球——只有一个地球!

地球这个孕育着亿万生灵的神奇母亲,我们只有保护她。那是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但我们可亲的地球妈妈,正在遭受着无情破坏。我们的家园──这个水蓝色的星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她需要我们一起去精心保护她。

请同学们带着对地球母亲的一片爱心,齐读8、9自然段。

我觉得最后一自然段倒数第二句中的“要”应该改一下!

讨论如何修改。(改成“必须”)

对,应该改成“必须”,因为不精心保护地球,就是自掘坟墓!

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板书课题)(生齐读)痛定思痛后只有一句──(生齐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记住──(齐读)只有一个地球。

五、说写创新:

看到我们的地球母亲所遭受的灾难,我们能为保护地球做点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行动)

想对地球妈妈说些什么吗?请把你的祝福写下来吧! (祝福)

六、全文小结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感受到你们已经了解了地球母亲的苦难。作为一名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为保护地球母亲做贡献,让我们的家园的天空更蓝,空气更清新,清清的河水鱼虾欢畅,处处山青水秀、鸟语花香。

篇12:螳螂捕蝉(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理清思路,把握寓言主旨。

2、准确把握“其”的指代作用。

3、品味方位名词、动作神态描写的精妙。

二、学生分析

六年级是学习文言文的启蒙阶段。经过一个半学期的学习,尤其是从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之后,坚持每天一则文言短文,选自《文言文启蒙读本》,目前已学了119则。由于长期的积累,学生的文言文能力明显提高。就《螳螂捕蝉》这样浅易的文言短文,文字上已没有多少障碍。因此,将主要的精力放在文言虚词“其”的准确把握和语言的品味上。

三、教材分析

(一)理清思路:

全文一共三个句子,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别为:记叙、描写、议论。

圈划关键名词,理清记叙、描写的思路:园--树--蝉--螳螂--黄雀--弹丸

(二)领悟主旨

理解字面义和引申义:螳螂想捉蝉,没想到黄雀在自己的后面。引申为只顾眼前利益,而忘记了身后的祸患。

翻译表达观点的句子:这三个小东西都力求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竟都没有回头看它们身后的灾祸。

告诉我们:居安思危、近忧远虑、瞻前顾后、全面权衡;不能鼠目寸光、只顾眼前……

(三)品评语言

1、体会动词的锤炼

请在横线上填空:饮露,欲取蝉,欲啄螳螂,

其共同点:都表示动作。

其不同点:已经发生的动作与将要发生的动作;

爪子的动作与嘴的动作;

饮的是液体;啄的是固体。

2、品味状语的修饰作用

请在横线上填空:高居悲鸣,委身曲附,延颈

这些词语在文中具体描绘了--

蝉:位置、声音、

螳螂:体态、动作

黄雀:颈的动作

这样的描写的作用是:抓住了不同动物的特征,栩栩如生。突出了它们只顾眼前的利益,对即将到来的灾祸全然不知。

3、体会方位名词的准确运用及其表达作用

请在括号中填空:上、后、傍(旁)、下

类似的词语还有哪些:左、右、前

这些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交代具体的位置,说明危险可能来自四面八方。

4、明确文中六个“其”的指代作用

(1)其:树

(2)其:蝉

(3)其:螳螂

(4)其:黄雀

(5)其:蝉、螳螂、黄雀

(6)其:蝉、螳螂、黄雀

尝试替换之后朗读,效果有何不同?(用代词很简洁;否则罗嗦!)

(四)读写迁移

1、生活中有类似的故事吗?请说一个小故事。并作出恰当的评价。

2、回家作业

生活随笔:生活中的“螳螂捕蝉”现象扫描

四、教学过程

教学时间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大约2分钟

背课文

提出背诵的要求:反思背诵的诀窍

两两背诵

交流背诵体会

熟悉语言材料是深入体验感悟的基础

大约3分钟

理思路

点拨与板书

学生发言预测:

表达方式;

关键名词。

理清思路,有助于背诵,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主旨。

大约5分钟

悟主旨

提问:哪一句话与主旨有关?表达方式?

口头或书面翻译

理解故事的寓意;本文是用议论句来表达的。

大约15分钟

品语言

1、动词:饮、取、啄

2、状语:高居悲鸣,委身曲附,延颈

3、方位词

4、“其”

口头回答与书面随测结合;回答问题与朗读背诵结合;小组交流与全班交流结合。

沉浸文本,结构化地呈现语言知识,具体地体验语言的精妙,加深对主旨的感悟。

大约12分钟

拓视野

提问:生活中的类似现象

畅所欲言

沟通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

写随笔

生活随笔:生活中的“螳螂捕蝉”现象扫描

读与写结合,培养学生写作迁移能力

五、反思与重建:

[螳螂捕蝉(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篇13:《螳螂捕蝉》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要求:

1.能用简洁的语言讲述“螳螂捕蝉”这则寓言故事。

2.了解“螳螂捕蝉”这则寓言的寓意,并能分析清楚“螳螂捕蝉”与“吴王伐楚”之间的关系。

3.能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对话。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对话。

教学难点:

了解“螳螂捕蝉”这则寓言的寓意,并能分析清楚“螳螂捕蝉”与“吴王伐楚”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讲述“螳螂捕蝉”这则寓言故事

1.请同学们翻开默写本,我们先来听写几组词语。

①蝉悠闲自由自在

②螳螂拱着身子前爪

③黄雀伸长脖子啄食

④少年弹弓瞄准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学生读题)《螳螂捕蝉》

3.(出示插图)我们来看这幅图。看着图,再根据我们刚才听写的这些词语,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来说说“螳螂捕蝉”这个故事吗?先自己说说看。(学生练说)

4.指名学生说,评价,再请人说。

(①学生边说边贴板书:蝉,螳螂,黄雀

②如有学生说到寓意,及时予以肯定:你能想到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并把它的寓意告诉大家,你很会思考。

如没有学生说到寓意,就及时提醒: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每一则寓言故事都会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这叫做寓言的寓意。如果你能在故事的结尾点明寓意,就会讲得更好了。

贴板书:一心想眼前利益没顾到身后隐患

5.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则寓言。

二.学文明理

1.在本文中这则寓言是一位少年讲给吴王听的,它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又是怎样讲述的呢?让我们认真地来学习课文。首先我们来看看学习要求。

2.(出示自学要求)

自由地、认真地朗读课文的2--12自然段

①找一找:在吴王和少年的对话中,你认为最精彩的是哪一句话。把它画出来,并说明理由。

②想一想:吴王从少年的话中“悟”出了什么?

③评一评:你喜欢文中的哪一位人物,请你对他做出简要的评价。(并从书中找出理由)

(提示:①可以在书上做批注。

②各自完成任务后,如有时间可以同桌交流一下)

老师将讲给你们5、6分钟的时间自学,请你要抓紧时间啊。

3.自学

4.全班交流

1)交流第一个问题

(①出示重点句:“蝉,螳螂,黄雀,他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②朗读:真是画龙点睛的一句话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交流第二个问题

(①贴板书:楚国,吴王,其它诸侯国

吴王终于明白了:不能像蝉,螳螂,黄雀一样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要顾及身后祸患啊。

②贴板书: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顾及身后祸患读一遍)

3)交流第三个问题

(①交流的重点应该是少年的智慧。提升:勇敢要有智慧的支撑。一个好主意想要成功,还得选择一个合适的环境,恰当的时机,这就是计谋。少年就是一位有勇有谋,充满智慧的人。)

②读重点句:这两位人物都有令人喜欢的地方,但无疑少年是作者更加赏识的一位。因为正是它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吴王明白了:做事(学生读: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顾及身后的祸患。)

5.朗读训练

1)现在你心中已经有了一个你喜爱的人物。凭着你对这个人物的喜爱,朱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把他说的每一句话都读好。

2)(出示要求)读一读:把你喜欢的这位人物说的每句话都有感情地读好。

3)学生自读

4)指名读,评价,再读,教师参与读

5)齐读:老师读旁白,喜欢少年地站起来读,喜欢吴王的坐着读。

三.拓展

1.同学们,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啊?最好能联系实际谈一谈

(*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顾及身后祸患

学会智劝

深明大义,知错就该)

2.同学们谈的都很好,我相信学习了这一课,又一个道理已经铭记于你们心中了。读重点句: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顾及身后隐患。)

3.补充寓言

“螳螂捕蝉”既是一则有趣的寓言,又是一个能启迪人的智慧的故事。你还知道那些寓言故事吗?

四.布置作业。

请你仿照《螳螂捕蝉》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把日常生活中的某一件事与一则寓言结合起来,编写一个故事。

板书设计:

23螳螂捕蝉

吴王―――楚国(赵国在后)

螳螂―――蝉(黄雀在后)

只顾眼前利益身后隐伏祸

文献摘录:

寓言故事是根据刘向《说苑》中的有关记载改编。既是寓言故事,书中的人物都是寓言形象,有的还是假托的,不宜过多介绍史实,强调它的真实性。

[《螳螂捕蝉》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篇14:夹竹桃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等词语造句。

2、认识文章的中心句,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花影,体味作者的喜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花影,体味作者的喜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具准备

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

二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概内容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看图解题

1、出示夹竹桃挂图。

2、谈话,简介夹竹桃。 图上画的是什么植物,谁能结合看图说说你所看到和了解的夹竹桃。 简介夹竹桃。

3、板书课题。

观察夹竹桃挂图

齐读课题

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 玉簪花 荇藻 参差不齐 鸡冠花 奉陪 榆叶梅 海棠 五彩缤纷 菊花 飞蛾 乍起 (2)正音,齐读。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重点理解下词语的意思。 融洽: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 乍起:刚刚开始。 韧性、柔软而结实。

按要求自学课文内容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培养学生自学课文的能力

三、初读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夹竹桃?

2、朗读第一自然段,完成练习: (1)夹竹桃不是_______________,也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练习用“不是……也不是……却是……”说话。

3、为什么说夹竹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组织学生讨论。

4、这句话既能回答作者为什么要写夹竹桃,又是文章内容的总括。

朗读自然段,认识文章的中心句。

指导学生掌握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

作业布置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夹竹桃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篇15:夹竹桃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目的要求:

1、充分感知课文,认识夹竹桃的外形特征与内在品性;

2、学会字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让学生受到夹竹桃精神的感染,激发审美情感。

重点、难点:由“形--性”引导学生充分感悟夹竹桃的特点。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图片、文字内容、夹竹桃实物、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程序和内容

一、出示图片,初看夹竹桃的花、叶

引出课题: 夹竹桃

认读课题

二、回顾欣赏,认识形貌。

1、再次观察。

(1)叶 图上的叶有什么特点?(细长、翠绿、如竹叶……)

板书 叶如竹

(2)花 用语言描述,或用词语概括(艳丽、迷人、如桃花……)

板书 花如桃

2、指点:有了这样的外形特征,人们就给它形象而好听的名字:夹竹桃

3、出示明代翰林学士的诗,吟读加深认识。

妾容如桃萼,郎心如竹枝。

桃花有时谢,竹枝无时衰。

4、出示夹竹桃实物,看一看,摸一摸,增强感性认识。

5、引入课文第二小节对花的描述。

6、小结概括: 夹竹桃真是一种________的花。

7、比较课文第1小节作者的看法。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质疑:究竟是什么最值得作者留恋与回忆呢?你们想更深入地了解夹竹桃吗?

三、听课文朗读(录音),注意生字读音和易读错的字,并思考这样的问题。

四、检查初步感知。

1、与词语“对话”(逐行出示)

融洽 花团锦簇 满院生辉 五彩缤纷

熏透 美不胜收 一墙之隔 迎风吐艳

衰败 无不奉陪 毫不含糊 叶影参差

一嘟噜 微风乍起

(学生自读、试读、领读结合)

2、是什么让作者爱上夹竹桃?

出示最后一小节“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齐读)

五、把握重点,品悟韧性。

1、课文的哪一小节着重突出了夹竹桃的韧性?

2、出示第4小节内容。

(1)哪些语句你特别有体会,能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呢?(鼓励,有发现就举手)

(2)相机出示相关语句。

①“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认识 在逆境中顽强生长(板书:生命力强)

有感情地朗读此句。

A 比较句子练习

春天、夏天、秋天,夹竹桃都开花。(比较原句体会表达)

B 体味“无……不……”“无不……”的作用。

练习改句子:

例:a 翁建平同学热爱体育,注重锻炼,每一次比赛都名列前茅。(无……不……)

b大家听了好书记孔繁森的事迹报告后,没有一个人不激动万分。(无不……)

②“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结合欣赏图片,认识花期长、生命力旺盛。

体会读这一句。

(让学生再自由读,关注课堂生成的契机,灵活把握)

(3)指点:这就是韧性,你觉得韧性就是指怎样的精神呢?

(不屈服、敢于进取、顽强……)

(4)自由体会读,表现出这样的精神。

(5)指名读 (师注意有新意地评价)

(6)师示范读,互动评价。

(7)学生再体会读。

(8)出示划出重点词的这段,学生齐读,注意突出这些词。

六、总结课文。

现在你爱上夹竹桃了吗?爱它的什么?

七、布置课外作业。

1、将本课的所知所得,用“我喜爱的夹竹桃”为题,向他人介绍(还可查阅有关资料,以求全面了解)

2、背诵课文第4小节。

板书设计:

叶如竹

形 花如桃

夹竹桃

性 生命力强

[教案说明]

《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本案的设计有以下特点:

一、图文结合,声情并茂。

课件的有效运用,有助于学生多方位地、全面地认识事物,在特定的情境下,产生丰富的内心情感,学生的体验空间,变得更加开阔,思维与审美的情感自由地碰撞、提升。

二、精心练习,突出感悟。

练习的设计,让学生自然地融入与文本的对话中,层次分明地为完成由“形----性” 的过程认识而服务。学生的主体在课堂中得了到充分的发挥,与文本进行和谐的交流,在自悟中完成一次次认识的质的飞跃。

三、整体联系,注重拓展。

教案的设计不局限于课本,引入“活水”是为了让自身更加“清澈”, 为学生全面地、整体地认识事物而努力,跳出课本学课本,让学生更多地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活力。

[夹竹桃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篇16: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复习内容:第12册P92―93“练习与实践”7―9题。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商品打折出售的含义,进一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熟练掌握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解不同形式的打折问题之间的联系,并能熟练解答。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与融会贯通。

2.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提高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学习和游戏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课前设计:

1.出示习题。一种图书打八折后售价是20元,这种图书原价是多少元?

2.学生练习、交流、检验。

3.练习P93第7、8两题。指导学生理解“降价10%”的含义。第8题提醒学生注意:两种衬衫的原价是相同的,但由于打的折扣不同所以现在售价是不同的;所花的108元是两种衬衣现价的和。

4.练习P93第9题。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探索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求出所框的4个数。

篇17: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55页的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的第3--5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究根据给出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上画出相关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并能根据给出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准确画出相关物体的位置。

重点难点: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以灯塔为中心的平面图。

(1)以灯塔为中心,灯塔的上、下、左、右分别表示什么方向?

相机指出:东――E 西――W 南――S 北――N

(2)在图上指出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的方向。

2、如果知道灯塔北偏东40°方向20千米处是清凉岛,你能在图上表示出清凉岛的吗?这节课我们就研究根据给出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准确画出相关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二、展开

1、明确清凉岛的位置。

(1)题目中告诉我们清凉岛在哪里?

(2)你能在图上指一指清凉岛的大致位置吗?

自己在图上指出来,并和同学交流一下。

2、探究操作。

(1)怎么在图上画出清凉岛的位置呢?

在小组中讨论后全班交流。

使学生认识到要先画出表示方向的射线,再确定灯塔到清凉岛的图上距离。

(2)怎么画出北偏东40°的射线?

各自用量角器在图上画一画,边画边思考:应该怎么摆放量角器,怎么看量角器上的度数?

指名上黑板画,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摆放量角器。

让学生说说画表示方向的射线时要注意什么?

(3)怎么确定灯塔到清凉岛的距离?

图中告诉我们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清凉岛在北偏东40°方向20千米处,图中清凉岛的位置在灯塔处沿北偏东40°方向的射线几厘米的地方?怎么想?

各自计算后指名汇报:20÷5=4(厘米)

追问:为什么用20÷5就是图上距离了?

引导学生在图上标出清凉岛的位置,并与同学交流。

3、试一试

(1)出示题目要求:在灯塔南偏西30°方向15千米处是红枫岛,你能在图中表示出它们的位置吗?

(2)各自独立完成。

(3)组织全班交流,重点交流画南偏西30°方向的射线的方法和所确定的位置。

三、练习

1、讨论“练一练”

(1)看图说一说:图上熊猫馆在猴山的什么方向,距离是猴山多少米?孔雀园呢?

自己先算一算实际距离,然后与同座位的同学说一说。

汇报交流:熊猫馆在猴山的什么方向?距离猴山多少米?怎么算出来的?连起来怎么说?

孔雀园呢?

引导学生说出:熊猫馆在猴山北偏西60°方向120米处。孔雀园在猴山南偏东35°方向90米处。

(2)蛇馆在猴山南偏西45°方向150米处。怎么在图上表示出它的位置。

各自在图上画出表示南偏西45°方向的射线,再算出图上距离,最后标出蛇馆的位置。

练习后交流思考的方法和具体的画法。

2、讨论练习十二第3题。

(1)出示题目,理解题目所包含的信息。

(2)飞机A在机场的什么位置?

(3)飞机B、C、D、E分别在机场的什么位置?你能在途中表示出这四架飞机的位置吗?

各自在图上表示出来,然后汇报交流。

四、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第4题和第5题以及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篇18: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

比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1、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呈现例1图片在黑板上。

提问:把放大前后的两幅画相比,你能发现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谈话导入:像刚才把一幅长方形画放大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相比,其中变化有什么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二、教学例1。

1、认识图形的放大

出示例1中两幅图片长和宽的数据。

提问:两幅图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组织学生先讨论,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两幅图的长和宽的关系:第二幅图的长是第一幅的2倍,宽也是第一幅的2倍;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长的比是2:1,宽的比也是2:1,等等。

指出:把图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是把图形按2:1的比放大。

提问:刚才我们在电脑上操作时,把原来的一幅长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了?

2、认识图形的缩小。

谈话:我们可以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也可以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 提问:如果要把第一幅图按1:2的比缩小,缩小后的长与宽各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各是多少厘米?

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三、教学例21、出示例2,让学生读题

(1)提问:按3:1放大是什么意思?放大后的长、宽各是原来的几倍?各应画几格?

(2)学生画图,再展示、交流。

(3)让学生尝试在方格纸上画出缩小后的长方形,再展示各自画的图形,并交流思考的方法。

重点指导学生说说缩小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应画多少格。

2、讨论:把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明确: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大小变了,但形状没变。(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长与宽的比与原来图形的长和宽的比是完全一样的。)

3、教学试一试

先独立画出按2:1的比放大后的三角形,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画的?

提问:量一量,斜边的长也是原来的2倍吗?你发现什么?

小结:把三角形按2:1的比放大后,各条边的长都是原来的2倍。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让学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缩小后的图形,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画的,缩小后有关边的长度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应画几格?

2、做练习六第1、2题。

第1题要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相关图形边的长度,并完成填空,再组织交流。

五、全课小结。

什么是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要遵循什么原则?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六、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28-29页

篇19: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小草和大树》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放大镜等工具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用图和文字进行记录。

2、能分析出某一种植物的典型特点或特征(包括形状、颜色、气味等)。

3、能够归纳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共同特征。

4、能根据植物的不同点,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找出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

科学知识目标:1、能通过观察,发现一些植物的主要特征。

2、能举例说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点。

3、能感受到地球上的植物种类很丰富。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地球上的第个角落都有生命的踪迹。它们有的高耸入去,有的体不盈尺;有的剽悍凶猛,有的柔弱温顺;有的重达数百吨,有的小到用肉眼难以发现……生命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各种各样的生物吧!

首先我们先说说植物,在地球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有些植物覆盖在陆地表面,有些生活在海洋、湖泊、河流和池塘中。迄今为止。人们已经知道的植物大约有30万种。今天我们就研究十分普通的植物——小草和大树。

二、新授

1、比较小草和树

(1)让学生分别列举自己见过的一些小草和大树的名称,谈谈自己是怎样区分大树和小草的。

(2)带领学生在学校内或学校附近观察认识的小草(蟋蟀草、狗尾草、芦苇……)和大树(桃树、杨树、梧桐树……),并及时记录它们的特征。收集一些小草带回教室。

(3)分小组交流自己的记录,并且概括小草的相同特点和大树的共同特点。

(4)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页的内容,了解植物可以根据茎的特点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5)看第4页的插图,说说图中的植物哪些属于草本植物?哪些属于木本植物?重点指导香蕉这种植物的分类。

(6)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植物(花生、玉米、高粱、柏树、槐树、爬山虎、榆树……),让学生分类。并相机纠正植株很小的植物一定都是草本植物,高大的植物一定都是木本植物的错误观点。

2、给植物分类

(1)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研究各种各样的植物,需要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下面也让我们制定标准,给第5页插图中的植物分类吧!

(2)先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些植物,再仔细观察它们的特征。给它们分类。

(3)小组合作学习,按一定的标准给图中植物分类。并将本组的植物分类标准和结果记录在书中的表上。

(4)全班交流,并分析全班找出的分类方法,通过比较,推选了出最科学的分类方法并说出理由。

(5)观察不开花植物,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三、布置作业

收集当地的植物,并通过书本、上网搜集植物的有关资料。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

《跟祖父学诗》

教学目标:

1.学习课后生字,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回答课后问题。体会文中流露出的童真和学诗的乐趣。体会作者与祖父之间的亲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激发对诗歌的学习和研究兴趣。

3.学习作者直白而富有童趣的表达,体会作者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条理,回答课后思考题,体会文中流露的童真和学诗的乐趣。激发对古诗的学习兴趣。体会作者选取典型材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全文,读准生字。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条理,体会小作者的童真与可爱,体会作者在学诗过程中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诵文章一至十段。

一.导入新课:不管学习什么东西,都要经历一个过程。有时这个过程是非常有趣的。我们的作家萧红把自己小时候学古诗的故事写了出来。很有趣。看看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觉呢?

二.指名读全文:

1.听听生字的音发准了没有。

2.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找出来。

3.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三.全班交流:

1、交流有趣的句子。读一读。

2、提出问题。

3.读了这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思考:我是怎样和祖父学诗的?你觉得作者经历了哪些过程?

(跟着祖父念,基本上就是乱叫。然后读的好听的诗就喜欢读,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最后学诗意也是胡猜乱想,流露出童真非常可爱)

五. 细读文章1----10段:

1.最初作者是怎样和祖父学诗的?谁能描绘一下作者学诗的情形呢?

2.体会一下“房盖被你抬走了”是什么意思?

3.请同学分角色有感情的将这部分读一读。也可以讲讲你的体会。

六,课时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文章后半部分,体会作者在学习自己喜欢的诗和学习诗意时的有趣与天真,感受作者的童真与可爱。学习作者选取典型材料写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作者开始学习是出于好奇和好玩,我们看看她是怎样学的呢?哦,原来是在祖父口口相传中学习的,她的学习方法就是乱喊乱叫,也不知道其中的意思。

二,那么作者学习也很挑剔,有喜欢念的也有不喜欢念的,看看她喜欢念什么诗?为什么喜欢呢?

1.指名读11—17段。

2.作者喜欢什么诗?我们也来念念。(指名读)你们喜欢吗?

3.下面我们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喜欢呢?

(原来是字音好听,还有发音很好玩)你们读到这里有什么感受?

(作者通过这个事例写出了孩童的天真可爱,非常有趣)

4.谁有感情的把这部分读一读?(教师指导朗诵)

三.读到一定的时候,就有新的要求了。祖父开始讲意思。那么小作者明白了诗歌的意思吗?

指名读最后一部分。你有什么感受?

(小作者完全没有理解意思。只是想着吃的,和凭感觉判断)这一部分更深入的表现出作者的天真可爱。特别是与爷爷的对话显得非常真实,非常有趣。谁能读出这种感情呢?

指名分角色朗诵。教师指导,反复朗诵。

四.学完了作者学诗的经历,你觉得真实吗,有趣吗?谈谈你学诗的体会吧?

(全班交流)

五.作者围绕学古诗选取哪些典型事例呢?总结一下。

小结:文章选取的材料都是为中心服务的,选择的材料要生动,要准确的表达中心,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集中,表达意思明确。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

《夏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9个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想像作者在夏日中午逃避午睡的情景,感受作者对生命世界的热爱。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

2、通过充分的读,不同形式的读,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及蕴含的意境美。

3、画出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世界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自然、对世界、对生命的热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夏日的午后你们曾经到大自然中去吗?去观察过什么呢?你们有什么收获吗?(全班交流)

2、师:每个人的心里,都珍藏着许许多多的往事。在作者罗兰的心里,夏天的中午会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呢?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

1.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反馈难读的生字词。

3.同学们,当我们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一定有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在你眼前出现。请同学们再次走入课文,静静地读一读,在作者描写的画面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说说你的感受。

(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4.你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请把相关的自然段读一读。

三.理清文章条理。

1.同学们,一幅幅画面是那么生动、可爱,让我们印象深刻。同学们,夏日的午后,人们往往容易困倦,可是作者呢?他对于午睡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请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2.生反馈:“从小,我就逃避午睡。”

3.作者逃避午睡,相关的句子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了几次,请找出来。想一想,这种感受分别是作者在什么时候所产生的?

4.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14)“我”逃避午睡,享受那充满生命快乐的后花园的精彩。

第二部分(15-17)成年后,“我”仍逃避午睡,牵挂窗外的自然。

第三部分(18)逃避午睡,是因为“我”对这个世界的热爱。

过渡:罗兰的文字如行云流水,优美流畅;罗兰的童年如美丽的画卷,赏来心情舒畅。让我们走入作者的童年,去感受作者在午后的快乐生活吧!

四.指名读文章1—3段:

1.儿时的作者是怎样逃避午睡,跑到园子去的?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文章的1——3自然段,勾画出相关的词句。

2.学生反馈:

重点句子的赏析:

“母亲总是逼着我午睡,而我,却常常在母亲睡着以后,悄悄地爬起来,轻轻地迈过那一尺高的门槛,经过开着荷花的院子,打开通往后花园的小门,去享受我自己的中午。”

A勾画出这段话中表示动作的词语。

B注意作者描写的动作的叠词的运用,再现作者逃避午睡时的动作及神态。

(悄悄爬,轻轻迈,经过,打开,享受)

C指导朗读。

D第三段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是下文的总起)

五、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认真读书,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很好!儿时的作者虽然逃避午睡,可也乐趣无穷。当他悄悄地走到院子里,享受到怎样的快乐?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的作者虽然逃避午睡,可也乐趣无穷。他到底获得了哪些快乐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抓住情趣,赏析画面。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4——11自然段,你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什么呢?从作者的文字背后你读到了怎样的情趣?快拿起手中的笔,勾画一下。

2.学生反馈:(在此部分的反馈时,教师要把握住训练的重点,详讲“野花图”“戏蚁图”和“菜园趣”,而对于其它的画面则通过以读带想的方式略处理。)

A“野花图“片断精读:

“五颜六色的野花,红的、白的、粉的、蓝的、紫的,还有一半粉一半白、一半蓝一半红的。你简直树不清它们有多少种颜色!这些花在微风中摇动着,带着孩子似的娇羞。”

①指名读句子,说说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引导:如果用我们的眼睛去看……如果用我们的鼻子去闻……如果用我们的耳朵去听……)

②你们是一群会读书的孩子,能够将优美的文字还原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

③如果能在这个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这读书的能力又上了一层。请大家说说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预设:学生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语和拟人的句子体会作者快乐的心情。

④如果能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用自己有滋有味的朗读表现出来,读书的能力更上了一层。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B“戏蚁图”片断精读:

“我并不欣赏它们那细瘦的模样,但我欣赏它们的动作,沉着、迅速而有规律。有时,我也担心它们会迷路,当我看见一只蚂蚁走得太远的时候,就用一根小草把它轻轻地拨回来。我不知道这样是否会扰乱了它的工作,耽误了它完成任务。”

①读这段话,思考:这段话写了什么?(“我”观看地上的蚂蚁。)

②根据上个片断的学习方法,想像地上一群蚂蚁的忙碌和“我”与之亲近的情景。

③读出作者看蚂蚁时的那种专注和逗蚂蚁的乐趣。

C“菜园趣“片断精读:

“花园的左边是菜园,种着刚从泥土里钻出来的小葱和被一个无形的嘴吹得

越来越肥胖的茄子。可爱的大南瓜,笑呵呵地躺在地上,享受着园中这一片宁静”①你读诗,眼前出现了什么画卷?

②你爱这宁静的菜园吗?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

③作者呢?他爱吗?那个词让你深切的感受到了这种情感?(板书:享受)

④让我一起享受宁静的夏午吧!全班齐读。

3.重点朗读,体会情感。

歌德曾说,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出示句子:“小时候的夏日中午,总是这样过去,我从不厌倦那充满生命快乐的花园。”

①联系上文理解“充满着生命快乐的花园”。

②用相近的词语来替换“总是”、“从不厌倦”,说说能从中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③联系前文“去享受我自己的中午”,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④读句子,读出童年的“我”对快乐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

三、品读文章15——18自然段,感受作者成年后对午睡的态度。

1.成年后的作者仍不放弃对午后风光的享受。此时的作者又是看到怎样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感受呢?指名读15段。

2.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体会到作者在大自然中的美妙感受)能读出来吗?

3.是啊,在这样的午后,作者在享受着这样美丽的景致,难怪他会说出这样的句子:(出示句子:“花醒着,草木醒着,风醒着,我也醒着,在夏午的阳光里。”)

①读句子,说说这个句子中你最喜欢哪个字?(醒)

②说说喜欢的理由。

③你们对这三个“醒”的描述勾勒出了一幅充满生命快乐的画面,那么“我也醒着”又是什么意思呢?

④“我也醒着”,这个“醒”的意思是说作者不仅“人”醒着,他的“心”也醒着。你们看,一个看似普通的“醒”字,在罗兰的笔下竟然运用得这么神奇,把她的情感表达得如此真切,多么让人赞叹!来,让我们读读这个充满夏日诗意的句子。

4.有感情的自由读最后三段,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看到作者和大自然都睁大眼睛,共享这美妙时刻。他们似乎心灵相通,他们彼此欣赏。)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了吧。齐读最后一段。指名有感情的读最后一段。

四.全文小结:

夏日午后,也许会让你感到疲倦,可是作者却在这午后感受到了别样的美丽。真好。我想,只要有一颗平静的心,你也会享受到生命的美丽!

五.课后练习

1.摘抄文中的优美文字,积累几个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读一读《夏午》的原文,你对罗兰写这篇文章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利用班级读书会的时间,与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读书感悟。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4

《一个这样的老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中怀特森老师的做法,懂得在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有科学的怀疑精神。

3、学会“觑、黠、抿”3个会认字和“凯、觑、黠、抿、轿、惕”6个会写字,掌握“面面相觑、狡黠、抿嘴、小轿车、警惕”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习中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有科学的怀疑精神,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坚持真理。

教学难点:理解怀特森老师的做法,并认识到其中的价值。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易读错的音:“觑”读“qù”,不要读成“xū”或“qū”;“抿”字读三声,不能读成二声。

﹡易写错的字:“觑”字,书写时,左边的“虚”字下面的“业”字,最后一笔“横”改成“提”;“黠”字左边的“黑”字也有变化;“凯”字右边的“几”不要写成“凡”。

﹡理解字词:

二、通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

怀特森老师在第一节科学课上,给“我们”讲了一种叫凯蒂旺普斯的动物。第二天测验,每一个同学的试卷都不及格。老师给“我们”解释了不及格的原因,并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逐渐地“我们”在怀特森老师的课上学会了探索,学会了“新怀疑主义”的学习方法。

三、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11):怀特森老师给“我们”上课。

第二部分(12——14):怀特森老师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四、默读全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设:

1、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他与别的老师有什么不一样?

2、我们测验不及格的原因是什么?

3、怀特森老师介绍的“凯蒂旺普斯”哪些地方有疑问?

4、怀特森老师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呢?

5、为什么说上怀特森老师的课,每一节课都是不寻常的探索?

6、“新怀疑主义”指什么?我们是怎样学会“新怀疑主义”的?

7、文中两次提到“正视”有什么含义?

8、怀特森老师给学生带来怎样的影响?

9、“我们”对怀特森老师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1、上节课我们结识了一位极有个性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你们喜欢他吗?简单谈谈理由。

2、他的学生们对他的认识和理解是逐步加深的,这其中对他的情感也发生过一些转变,你能从文中找到“我”评价怀特森先生的句子吗?

3、学生默读全文,找句子,之后交流。

(1)我心中暗想,这回我遇到一位博学的老师了。——直接评价,表达了对老师的满意和喜爱;

(2)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间接评价,言外之意是他不配做老师,更不是一个好老师,表达了对老师的不满;[小精灵儿童网站]

(3)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不,你错了。”——间接评价,表达对老师的崇拜和敬佩。

4、怀特森先生做了什么,让“我们”那么气恼?后来怎么又由衷地对他产生了敬佩之情呢?要解开心中的迷团,就需要我们去认真地读书,细细地琢磨。

二、深入学习,理解怀特森先生的做法。

1、假如你就是怀特森先生班中的一员,他的哪些做法让你觉得“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让你们大家那么气恼?默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来回答——

“怀特森先生编造上课内容,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他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没有存在过。”

“我是完完全全按照怀特森先生所说的写却得了个大大的红叉。测验不及格。”

“班里的每个人都没有及格,如果有一两个有困难的同学是正常的,但全班都不合格就说明老师的教学有问题了”

“我们试卷的零分是要登记在他的成绩记录簿上的。”

“开始老师的表现让我们都喜欢上了他,即使都得了零分也没对老师产生怀疑,可一切都是老师编造的,感觉老师是在捉弄我们。

2、怀特森先生是怎么对大家进行解释的?从他的言谈话语中你懂得了什么?出示文字,指读:

“难道你们没有想过吗?既然已经‘绝迹’了,我怎么可能那么详尽地描述它的夜间视力、皮毛的颜色,以及许多根本不存在的现象,还给它起了个可笑的名字,你们竟一点儿也没有起疑心,这就是你们不及格的原因。”

听了老师的一席话,你心里是怎么想的?——明白了老师为什么这么做……

3、经历了怀特森先生不同寻常的科学课,不仅对老师的认识加深了,情感变化了,还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变化?——

“新怀疑主义”

循规蹈矩潜心探索

绝对相信书本和持有怀疑态度用事实和科学的方法解决疑问,探索真理

4、这种变化是思想和意识上的巨大转变,它给带来的是什么?——

捍卫真理的勇气、探索真理的信心、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态度……

5、大家是从哪感受到的?回到课文当中,把带给我们这么多思考和启迪的语句找出来,好好读一读吧!——自读,指读,齐读。

6、当我们能够对所讲的内容产生怀疑,当我们能够正视着老师们的眼睛,说出自己怀疑的理由,当我们能够潜心钻研,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当我们探索中学习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之时,我们一定会想起曾经“捉弄”过我们的怀特森先生,那位与众不同的老师。在回忆当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老师的用心良苦,感受到了老师教学思想的独特。他是在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教育我们,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有一种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科学的怀疑精神,并要学会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坚持真理。

7、因此,当我的邻居惊讶地说:“那位老师不该这样捉弄你们”时,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不,你错了。”此时此刻,我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是一种怎样的情感?——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对老师由衷的崇敬。

请大家带着这种情感说这句话。

8、学完这篇课文,不仅怀疑精神根植于我们的心中,怀特森先生——这样一位老师的高大形象,也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就是这篇课文带给我们的价值。

三、小练笔:选择其一写出自己的感受。

1、《我看怀特森先生》

2、《假如我是怀特森先生的学生》

3、《怎样看待书本和》

4、自拟题目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

《蒙娜丽莎之约》

教学目标:

1、能认读“纽约、卢浮宫、交涉、肖像、抿唇、恬静、矜持、沐浴、衬托、璀璨”等10个词语;积累“有朝一日、大样彼岸、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转瞬即逝、永不磨灭”等成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图文对照,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重点)

3、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难点)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3分钟)

二、阅读学案,明确目标(1分钟)

三、依据学案,自学课文(23分钟)

(一)【诗歌诵读】(15分钟)

1. 要求学生用多种方式自独、互读课文,将课文读准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2. 指导朗读语气,相机纠正读音,指导学生理解词语。

(二)【质疑探究】

【活动一】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主要内容是什么?

【活动二】再读课文,说说这幅名画的魅力在哪里?

【活动三】尝试当小小解说员或制作资料卡向小组同学介绍这幅名画。

四、组织交流,规范指导(7分钟)

五、学情检测,反馈纠正(5分钟)

六、学习小结 (1分钟)

苏教语文教学计划

苏教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螳螂捕蝉》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习作4作文范文

夹竹桃作文600字

夹竹桃作文450字

冀教一年级语文 教案 教学设计《萧伯纳和小姑娘》

冀教六上数学教学计划

冀教一年级语文 教案 教学设计《神奇的耳朵》

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2作文

广玉兰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广玉兰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广玉兰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整理19篇)】相关文章:

五年级下册《真分数和假分数》说课稿2023-02-18

苏教版我的老师教学设计2023-08-07

三年级数学《乘法的估算》教案2022-06-12

冀教六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设计《京剧》2023-02-16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指导教案自我先容2024-03-10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2022-07-29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试卷及答案2023-07-18

练习十第一课时(苏教版国标本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2022-07-30

夹竹桃课文教学教案设计2022-08-24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总结2023-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