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方向》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精选15篇)由网友“谢弦”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认识方向》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认识方向》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教科书18-25页例1-例3以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认识东、南、西、北的位置。
2、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正确使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3、能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重点难点
1、能在现实情境和平面图上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正确使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能应用有关方向的知识观察一些生活现象,并从中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指南针挂图、正方形白纸
教学流程
【认识方向】
上课前: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成语?谁来说一说?生踊跃发言。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老师知道一个成语:四面八方。
你知道四面是哪四面吗?(东、南、西、北)
出示例题3的部分图(人民桥、超市、公园、体育场先不出现)
谁来说一说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出东、南、西、北四个字。
绘制平面图时,我们通常按照什么规定来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生答,师指。
“四面八方”中的八方指的是八个方向,还有四个方向是什么呢?想不想了解?(想)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认识方向。板书课题:认识方向。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教学例题
(出现超市)提问:你知道超市在学校的哪一面吗?(东北面)为什么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因为超市在学校的东面和北面之间)
谁还会说一说的?再指名2~3人回答。
也就是说,东面和北面之间的方向就是(东北)方向。
(出现公园)提问:公园在学校的哪一面?为什么?(西南面,因为公园在学校的西面和南面之间)西面和南面之间的方向称为(西南)面。
(出现体育场和人民桥)提问:它们分别在学校的哪一面?
指名答。(学生汇报时,先问一问为什么,再随机出现“东南”、“西北”和“西南”字,如果学生说出如“北东”、“南西”这样的方向,也要先问一问为什么,然后教师纠正:南面和东面的中间也可以说是南东,但按习惯应该说东南,不说南东。)
在学校的周围有那么多的建筑物,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同桌相互说说它的位置。
你的同桌说对了吗?那老师再考考你们:电影院在少年宫的哪一面?(师边指边问)(电影院在少年宫的东南面?不对,电影院在少年宫的西南面?)
谁说的对呢?我们可以制作一张方向板来帮助我们。
学生取出纸,跟着老师折一折。仿照 “想想做做”第3题制作方向板。折好后看大屏幕。你能像课本上的写法这样在自己的方向板上标出八个方向吗?1分钟,开始!
指名汇报是怎么填出八个方向的?生答,课件显示,集体校对。
方向板做好了,怎么用呢?要知道电影院在少年宫的哪一面,只要将方向板的中心放在少年宫上,就能看出来了。谁已经看出来了?指名答。
会用了吗?再考考你们。并问:电影院在少年宫的哪一面?先告诉我:这次应该把方向板的中心放在哪?(汽车站)放好了吗?抢答。再试一试:火车站在汽车站的哪一面?抢答,开始!追问:方向板的中心放在哪的?
小结:看来,方向板的作用还上挺大的。
2、指南针
在生活中,在陌生的地方,怎样来辨认方向?指名答(看太阳,太阳升起的一方是东面;看北斗七星,有北斗七星的那一面是北面;看指南针)考一考大家有关指南针的知识:指南针的红色一端指向哪?(北面)白色一端指着哪?(南面)看大屏幕,这就是一个指南针的图,你能将指南针上的八个方向填完整吗?打开书P2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名汇报,集体校对。说说是怎么填的。
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些有关指南针的小知识。课件显示,师读文字。你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吗?指名答。
三、巩固新知,深入升华
1、“想想做做”第2题。
讲述:小动物们刚刚参加完了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现在要回家了,你能帮它们找到各自的家吗?在书上连一连。需要什么工具?(尺)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并指导。让学生上台指一指,课件同步显示。集体校对。
2、“想想做做”第4题。
讲述:下面老师带小朋友们到美丽的青山乡去看看,告诉你们吧,青山乡不仅美丽,还是一个水果之乡呢,想不想去看看?(出现水库及8种水果的图片,水库在中间已贴好,8种水果排列在一边。)有哪些水果?指名答。这些水果都是种在水库的四周的,你能根据老师的提醒,帮它们找到各自种植的地方吗?
师说要求:先听清楚我讲的是什么水果,不要找错。
师:橘子园在水库的南面;葡萄园在水库的东面;樱桃园在水库的东南面;西南面是苹果园;水库的西面是山楂园;桃园在水库的北面;水库的西北面是西瓜园。
以上都是学生指放的位置,教师课件演示。梨园就种在水库的这个方向,你知道梨园在水库的哪一面吗?指名答。
你最喜欢吃哪一种水果,说说它种植的位置。指名答。如有学生喜欢吃橘子,并说出橘子园在水库的东面。师追问:除了可以说橘子园和水库的位置关系外,还可以怎么说?(橘子园在苹果园的哪一面?橘子园在葡萄园的哪一面?在山楂园的哪一面?)一一解决。可以利用到方向板帮助判断。
3、认识生活中的八个方向
我们已经能够在平面图上熟悉地认识了8个方向,在现实生活中这8个方向你们也能认识吗?
请小朋友们面朝教室的北面站好,并让方向板上的北对着教室的北面。根据老师说的方向,用手指出来。
师:“等我说完再指,能不能做到?”(能)
师:教室的东北面、东南面、西北面、西南面。
增加难度,不看方向板试一试。
教师指,学生说所指的是什么方向。
【描述路线】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小明在星期天来到了南山公园游览。
(出示南山公园平面图)请学生指出平面图的八个方向,并说一说每个景点的相对位置。
二、教学新知
师讲述:小明的游览路线是从南大门进入,先后游览月亮湖、艺术广场和盆景园,最后从西门出去。师边说边板书:南大门进入→音乐喷泉→月亮湖→艺术广场→盆景园。
谁来说一说,从南大门进入,向哪走到音乐喷泉?
指名答。注意语言表达的完整性。(从南大门进入,向北走到音乐喷泉)
谁还会像他这样说一说的?再指名2人回答。
再向哪走到月亮湖?指名答。
你能像这样完整的说出小明的游览路线吗?自己看图说一说,开始!生自己说,师巡视并指导,再指名说一说,师要强调语言的表述。
师讲述:还有一个小朋友小芳,她也在星期天游览了南山公园。不过她是从西门进入公园,游览了盆景园→艺术广场→水上乐园→四季亭→音乐喷泉。
师描述并板书。
你能看图说出她是游览路线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谁来做个小导游,给我们介绍小芳的游览路线的。指名上台边指着图边介绍。
小明和小芳为自己制定了游览路线,参观了他们喜爱的景点。小朋友们,你最喜欢这个公园里的哪几个景点?请你为自己设计一条游览线。先在草稿本上写一写,再和同桌说一说。开始!指名汇报。
组织讨论:公园里有这么多景点,怎样走才可以不走重复的路又把所有景点全部游览一遍呢?(先用箭头在图上画一画所要走的路线,再口头叙述。可以让学生接着说的形式完成。)
[《认识方向》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二年级下册)]
篇2:复习角和认识方向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二年级下册)
备 课 笔 记
备课时间: 月 日 总备课第 课时
单元、章、节 第九单元 课题 复习角和认识方向
课 时 3 课型 练 习 课
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确定位置和认识角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难点 能根据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他七个方向。
教 学 程 序 和 内 容 复备
一、知识系统整理
1. 我们前面学习了角,角是怎样的?它是由什么组成的?
2. 提问:角分几类?怎样的角是直角?请你用两个手指搭出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你有什么办法?怎样的角叫锐角?怎样的角叫钝角?
二、查漏补缺训练
1.出示“期末复习”第14题(1)的图形,提问:左图中有几个角?是直角的在教材上画上标记。其他的角是什么角?
2.出示“期末复习”第14题(2)的图形,提问:你能用三角尺在右图中找出3个直角吗?找到后同桌互相交流。
3.接下来我们复习“认识方向”。
提问:我们学过了哪几个方向?
在地图上,我们是怎样确定方向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出示“期末复习”第15题,提问:图上画了些什么?
提问:三个小朋友的家分别在学校的哪个方向?你能说说他们上学的路线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5.完成“期末复习”第16题。
小组选择几件物品,先估计高度,再测量高度,注意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完成“期末复习”第17题。
出示题目,学生读题。
提问: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求什么?
我们可以先求什么?(已做了多少朵花)再求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
2.完成“期末复习”第18题。
学生读题,并独立解答。
交流订正,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完成“期末复习”第19题。
让学生小组内了解每个同学家有几口人,把记录的结果分类整理,并填表。
提问:你们小组里几口人的家庭个数最多?
4.完成“期末复习”思考题。
教师带学生分析题目:十几个球,是3的倍数,可能是?(12个、15个、18个)取4个球余2个,说明这个数除以4余2,口袋里原来有多少个球?
四、反思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五、课堂作业
《补》
板书 设计
教后 小记 授课时间:20____月 日
篇3: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认识方向》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第3课时总第15课时
课题 认识方向
教学目标
1.在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并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2.让学生在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教法教具 教法:讲解法
教具:图片。
课时安排 第三课时
教学环节、内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创境导入
二、探究新知
除了这些表示方向的词,你还知道哪些方位词?(东、南、西、北)
以我们学校为中心,说说它的东、南、西、北方分别是什么地方?(随机板书:东、南、西、北)
1、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那你知道华联超市在我们学校的哪个方向吗?刘邦广场呢?能说说你是怎样确定它们的位置的吗?
学校的位置没变,怎么一会在西北面,一会儿在东南面?
2、辨认方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出示指南针)谁知道它的用途?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现在有一个指南针,你能根据指南针给出的一个方向,来确定其他七个方向吗?
先在组内交流然后独立填写最后再集体交流,鼓励多种方法。
学生回答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再次组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由于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所以就产生不同的方向。
先在组内交流然后独立填写最后再集体交流
三、加强运用,内化新知
四、全课总结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观察讨论:在地图上,我们居住的地方大约在首都北京的哪个方向?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练习
学生小结
板书设计
认识方向
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作业设置 练习册。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认识方向》教学设计]
篇4:认识角 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
课 题:认识角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发现角,初步认识角;
2、动手做角、画角,并能比较角的大小;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发现角,初步认识角
教学难点:
动手做角、画角,并能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资源:
PPT,学具。
教学过程:
一、 情景设入
师:小朋友们,夏天到了,荷花已经铺满了池塘。过不了多久,荷花就会开放了!(出示荷花图)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图。老师想到了一首诗《小池》,谁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读)
师:不错,你读得很有感情。老师把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藏在了这首诗里,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生:角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与角交上朋友,好吗?
二、联系实际,初步认识角
师:角是个调皮的孩子,他呀,特别喜欢捉迷藏!他就躲在我们身边,你们能把他找出来吗?谁来说一说,你在哪里找到了角。
生1:书本上有角
生2:课桌上有角
师:老师这里找了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角是不是又躲里面了?谁来找一找?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三角尺,你能在上面找到角吗?
下面,请大家看好了,看看老师是怎么指出一个角的。(食指和大拇指从顶点出发,沿着边划过)
看明白了吗?下面请大家拿出三角尺,和老师一起来指一指,说一说。
师:现在,我们已经会找角了。老师忍不住想把他画下来,你们闭着眼睛想一想,这画下来的角会是什么样呢?好啦,睁开眼睛,仔细看一看,老师把刚才我们在图片中找到的角画了出来(出示相关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角,你发现了角有什么特点?
生1:角有一个尖尖的地方。
生2:角有两条线
生3:这两条线是直直的
师:咱们班的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么快就把角的特点找出来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角这个尖尖的地方,我们把它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线呢,我们称它为角的边。
(出示: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边是直直的。)
三、动手摆角,引出角的大小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拿出硬纸条,(把两根硬纸条用图钉钉在一起)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角,在自己的小组里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
(摆好后,请学生用投影仪展示)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真厉害,都能够做出角了,你能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吗?那你可以再变小一些吗?
师:你是怎么做到的?(学生展示)
交流总结:原来角是有大有小的,把角的两条边张开一些,角就大一些;把角的两条边手拢些,角就变小了。
四、巩固复习
师:看着小朋友们角都摆得不错,看来对角这个朋友已经有所了解了,下面我就来考考你们是不是真的熟悉了这个新朋友。
1、判断角
2、图形里有几个角
3、比一比
师:这三个钟面都显示了不同的时间。时针和分针都构成了角,这些角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生:有的大,有的小
师:哪个最大,哪个最小?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
师: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的大,角就大;
五、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总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可以用小棒摆角,活动角做角,直尺画角
用重合法比较角的大小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可真多啊!你们都了解角了吗?和角叫交上了朋友吗?
篇5:《认识时分》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p88--89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 准确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知道1时=60分,能说出经过时间。
2.能力目标:让学生经通过观察钟面,知道钟面的结构,亲自动手拨钟面的时针、 分针,发现时、分之间的进率,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 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1分钟和1时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知道1时=60分,能说出经过时间。
2.教学难点:理解时与分的进率。
四、教具及学具准备
1.教具准备:课件,实物钟表。
2.学具准备:学具钟表。
五、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你们平时什么时候来上学啊?(学生自由回答)
2、展示例题中的场景,仔细观察这幅画,小女孩是怎么知道该上学的呢?(引
导学生说出钟表)
3、揭示课题:要知道时间,就要学会看钟表,今天呢我们就通过看钟表来认识
时分(板书课题)
(二)操作体验、探索新知
1、认识钟面
(1)小朋友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过认钟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钟表,
仔细观察钟面,钟面上哪些知识你已经知道了?(学生回答时,展示课件)
学生可能的发现钟面上有时针、分针,还有1~12这12个数字。
(2)你们还看到了什么呢?(学生回答时,展示课件)长线和短线(一些小黑点)。
(3)小朋友们真棒!这样一个完整的钟面就出现了,大家看。(学生看时,展示
课件)。
2、认识大格和小格
(1)介绍:像每两根长的线之间的一段叫一个大格。(展示课件)从12到1就是
一个大格。数数钟面一共有几个大格?
学生观察学具钟面,指名回答。
(2)每两根短的线之间的一段叫一个小格。(展示课件)
每个大格里都有5个小格吗?
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你是怎么数出来的?
让学生观察学具,得出结论。学生数法不一。
(3)你们真棒!我们可以5个5个的数,这样正好是5的乘法口诀。我们一起数
数。(展示课件,和学生一起数)
3、认识时
(1)介绍:我们刚才通过数知道了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分针
就是通过走多少个大格和多少个小格来计时的。那你知道时针和分针是朝哪
个方向走的吗?(拨钟演示)我们把这个方向叫做顺时针方向。
(2)它们是怎么计时的呢,我们一起看课件,你能说出这是几时吗?你发现了这
两个钟面有什么不同吗?
指名学生回答几时。
引导学生说出时针从12开始走过的大格数不等,5时比4时多走了一大格。
(3)回答的很好,也就是说走一时用了一大格。所以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展示
课件)
提问:那么时针从12走到4,走了几大格,经过了多长时间?走到8呢?
让学生拨一拨回答。
4、认识分
(1)我们知道了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而且时针走的时候时,分针也走着,那么
分针怎么走呢?大家看好了(展示课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
提问:分针走2小格是几分?走8小格呢?30小格呢?
(2)讲述:分针走几小格就是几分。那么时针走一大格是几分呢?从12走到4
呢?
你是怎么数的?(让学生先回答并说明理由)
(3)介绍方法,大家一起读一读。
5、时与分的进率
(1)刚才通过学习知道了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那么时
与分之间是什么关系?拿起你们手中的钟表拨一拨观察观察,你发现了什
么?
让学生自己拨钟面,自由发言。(可能发现时针和分针同时动同时停,分针
比时针走得快等)
(2)小朋友们很厉害哦,发现了这么多呢。下面看分两组分别观察时针和分针大
家开始看(展示flash动画)。第一组发现什么?第二组呢?因为时针和分针
同时动同时停,也就是走过的时间一样,合起来能得到什么呢?
(学生仔细观察。其中一组观察时针的变化,另外一组观察分针的变化。学生
可能的答案:经过了1时。经过了60分。1时=60分)
(三)加强体验、实践应用
1、感受1分钟。
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吧。(展示课件)
1分钟大约脉搏跳多少次?
1分钟大约跳绳多少下?
1分钟可以做多少条口算题?(老师计时,让学生操作并汇报)
总结:哇!原来一分钟可以做这么多事啊,所以我们平时要珍惜每一分钟,抓紧时间学习。
2、感受一小时。
1小时有多长呢?我们来做一做:
一节课( )分钟,课间休息( )分钟,再加上( )分钟就是1小时。
展示课件,公布答案。
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他们1小时可以做什么?
3、展示ppt巩固基础知识
4、拓展延伸
(四)课堂总结、提炼升华
提问: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谁来说说看。(学生说说本节课的内容,说说自己的收获)。
世界上最宝贵的是时间,我们要珍惜时间,合理的安排时间学习,做时间的小主人。最后让我们一起听一首《时间就像小马车》结束吧!
六、板书设计
认识时分
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
1时=60分
篇6:认识几分之一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认识几分之一
陈全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6--78页例1、例2,以及“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使学生在学习分数以及相关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增强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将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与区分把一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与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具学具:ppt、打印花盆的纸张60份、扑克牌、磁铁扣、白纸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猕猴桃,ppt出示猕猴桃图片,我打算把它奖励给今天上课表现最优秀的两位同学,你知道我是怎样分给他们俩的,你能用一个分数表示其中的任意一份吗?ppt出示分配过程。
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
教师找其中一个让学生说一说,二分之一是怎样来的?强调:将一个物体、图形……平均分成几分,其中的一份表示就表示几分之一。
大家说说 ,要求:1、说出分数的各部分名称意及各部分名称所表示的意义。2、如何书写分数。
学生回答,相机出示ppt上的内容。
你能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来表示 ,以及你能想到的几分之一吗?说出你的思想与方法。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出自己的认识与想法。
今天我们继续探讨像 这类的几分之一的分数,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
1、 出示例1:紫阳中心小学开展爱心传递活动,三(1)班,两位同学领养了学校六盆花(负责浇水,除草等,让花儿茁壮长。),如果分开领养,那么怎样分配花儿最合适?此时每人分的这些花儿的几分之几?
你是怎样分的?每人分的几分之几?小组讨论
学生走到讲台回答,展示教师预先发下去的六盆花图片,并说出自己分法,每人分到这些花的几分之几。教师征询其他同学意见:你同意他观点吗?最后教师ppt出示老师的分法,在此分法下,每人分得这些花的 。
小结:之前把一个猕猴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猕猴桃的 ,现在把六盆花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些花的 。
你会把下图中的组花用 表示出来了吗?
同学们在发下去印有四盆、八盆花的纸上分一分,分完以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你是怎样分的?
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追问: 观察上下两组花,每组花的数量相同吗?每份花的数量相同吗?为什么?为什么都用 表示?
小结:不管每组花有几盆,也不管每种分法下,每份有几盆,只要将它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组花的 。
2、认识整体的
出示例2受两位同学事迹的影响,班里很多同学都主动加入爱心活动,其中张怡轩同学加入了他们养花队伍中去,你能帮他们重新平均分配吗?此时每人领养这组花的几份之几?
你是怎样想的?在发下去的纸上分一分。指名回答后教师课件演示分法。
疑问:例1、例2都是平均6盆花,为什么例1、例2用不同的分数表示?
学生思考回答。
总结:把有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份之一。不管这个整体有多少个物体组成的,也不管平均分成的每份有几个物体。
你还想研究几分之一?
学生回答: 、 、 、 ……
用你喜欢的方式研究它们,第一组研究 ,第二组研究 ,第三组研究 ,第四组研究 。
学生四人一组研究,集体汇报。
像这样的几分之一还有很多,我们无法一一研究,但其规律是一致的。这在数学研究上叫先简单后复杂,先具体后抽象,先特殊后一般并相机板书。
3、巩固练习
大家表现的很好,现在带大家做个闯关游戏。
ppt出示第一关:填一填、说一说
(1)先让学生填一填,再说一说每道题是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的?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了几份,怎样表示其中的一份?
(2)集体交流时,教师小结: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时,先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写几,再看取了一份,分子就写1。
ppt出示第二关:分一分、涂一涂
同桌先讨论,然后指名汇报讨论结果。重点说说你为什么分成这些份?总结出分成的份数与分数的分母有关,分母是几,就分成几份。选择其中的任意一份。(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ppt出示第三关:想一想、摆一摆
学生开展活动:由一人提出要求,说出一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另一人按要求操作,其余同学判断操作结果是否正确。
最后比较每次拿出的小棒根数,说说它们为什么不一样,以进一步体会相关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4、小结
(1)与上册《认识几分几一》相比较,同是研究几分之一,有什么异同?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5、作业
课本78页第四题
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
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 平均分
先简单后复杂,先具体后抽象,先特殊后一般
篇7:认识线段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59-60。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不定长的线段。
2、 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空间观念。
3、 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掌握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1、弯曲的线
2、每个学生两张白纸。
3、配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曲直对比
美丽的城堡里住了一位小公主,公主给咱们班每位同学带来了一份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答对问题才可)
1.师:出示两根吸管(一直、一弯)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2.师:图上的两组小朋友在玩什么?(一组跳绳、一组拔河)
两组同学手中的绳子有什么不同?
3.师:揭示礼物(毛线)。
观察你桌上的毛线,你发现什么?(弯的)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
(1) 师:你能想办法把这根弯的毛线变直吗?试一试。
(2) 请生汇报演示:你是怎样做的?
若出现:A 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3) 将毛线“请”到黑板上,并尝试画出,这就叫做线段。(板书)
(4) 师引导:线段有什么特点。(板书“直、两个端点)
(5)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
三、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1. 过渡: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物体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的情况存在呢?
(1) 师示范:拿起一把直尺,摸一摸直尺的边,你有什么感觉?
再用两手去捏住边的两边,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直尺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我们就可以把这条边看作是一条线段。
(2) 师:你还能在教室中找到线段吗?
总结:书桌、课本、黑板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3)将以前学过的图形与线段相联系,数数图形有几条线段围成。
2.折线段
师: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像老师这样对折、打开,这样一条折痕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请你指一指它的两个端点分别在哪里?
(1)你能折一条比它长的线段吗?(生操作)
(2)你能折一条比它长的线段吗?
展示学生的作品,说一说这些线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小结:线段是有长短的。
3.根据特征,自建线段模型
(1) 师:你能根据感受到的线段的特点,把它画在纸上吗?试一试。
(2)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画线段的?为什么这样画?
部分作品实物展台下展示对比,让学生根据线段特点进行判断。
(4)师适时示范线段画法。
(5) 依据线段模型练习。
四、联系应用,拓展认识
1、公主回城堡的路有三条,一条直的,两条条弯的。你想走哪条?为什么?
2、 你能用直尺把这两点连成一条线段吗? (想想做做第3题)
3、连接三点可以画几条线段,是什么图形? (想想做做第4题。)
4、如果有四个点呢?你能画出几条线段?(想想做做第5题。)
(1)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教师提供第二种方法。(按点的顺序)
五、扩展思维,奠定基础
比一比谁长谁短(其实一样长)
下节课学习测量线段。
篇8: 《认识方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除了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外,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二、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
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
三、学习新课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习1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学楼,南面是花坛,东面是图书馆,西面是体育馆)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
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巩固练习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厦门的位置,说说厦门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厦门的什么方向?
接下来让学生独立填写:
(1)厦门在北京的`_____方向
(2)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北方向,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南方向,
(3)北京的东南方有_____省市。
五、全课小结
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预习: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篇9: 《认识方向》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经历介绍教室里的方向的过程,学生能够区分、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学生学会地图上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发展辨认方向的意识与空间观念。
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合作的意识,学会合作。让学生在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二)学习内容
1、基础性学习包
(1)认识方向
(2)我喜欢的地方
(3)我学会了吗
2、开发性学习包
(1)初步认识了解山东地图,能描述出淄博和其他地市的位置关系。
(2)丰收园
3、拓展性学习包
初步认识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
(三)实施途径
1、学科单元内整合:本单元有一个信息窗。其中“我喜欢的地方”可作为引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地方,再介绍方向引入课题。第二课时学习课后我喜欢的地图,以山东地图为例进行讲解,学生初步认识地图作为扩充。
2、学科间整合:二年级上册“品德”课第二单元第3讲《秋游去》,说说游玩的位置。
3、学科与学校特色课程整合:“我是演说家”说一说自己去过的地方,要体现它们的位置。
4、体验式活动:从地图上指一指游玩的地方,并说出它在家乡的哪个位置。
5、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安排2课时。
(四)教学案例:
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平面图上寻找方向的简易做法:先利用“上下左右”判断平面图某地的位置,再根据八字方针换成对应的方位。如,图中容易观察A在B的上边,因为上→北,所以A在B的北边。由于学会对“上下左右”的判断了如指掌,教师引导将难问题简单化,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最后以山东地图、中国地图、世界地图等作补充,不仅认识了不同地区开拓学生的知识面,也巩固了本节重点知识。
注: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初步认识地图,会在地图中寻找东、西、南、北,做到学以致用。
篇10: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怎么设计
问:10枝铅笔分给大家,怎样分才合理呢?
(1)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统一认识:每人分得同样多。
(2)谈话: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
如果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如果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呢?那么如果每人分4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我们来分一分。
篇11: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怎么设计
1、(1)分一分:(用小棒代替铅笔,小组合作)
每人分几枝
分给几人
还剩几枝
指导操作。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请一组上台示
范分一分。分完后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后有没有分完?在表格中板书结果。
自主活动。谈话:如果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分别分给几个人呢?你能用以上的
方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不同的情况记录下来吗?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说一说:
①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填写表格,确认结果。
②谈话:观察分法,把它们分类,并说说怎么想的?
③小结:10枝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出示表格:
表(1) 表(2)
每人分几枝
分给几人
还剩几枝
每人分几枝
分给几人
还剩几枝
(3)写算式:
①观察表(1)
提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10÷2=5(人)
10枝铅笔每人分5枝,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10÷5=2(人)
提问:你能说出这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②观察表(2)
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有什么方法计算?(板书:10÷3)可以分给几个人?分完了吗?还剩几枝?这1枝还能分吗?
这1枝是剩下的,它是10枝里面的一部分,我们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后面加上小圆点,把它记录下来!
③认识余数。在除法算式里,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在10÷3=3……1中,10、3、3分别叫什么?1呢?如果不知道,可以看看书。
反馈交流,全班齐读算式:10除以3等于3余1 。
④观察比较:
10÷5=2、10÷3=3……1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另一种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
(4) 谈话:你能把表(2)中每人分4支的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独立在书上填一填。
反馈交流:10÷4=2(人)……2(枝) 10÷6=1(人)……4(枝)
(5)概括提炼: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2、探索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
出示例2,用4根小棒摆1个正方形,8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像这样用12、13、14、15、16根小棒摆正方形,结果会怎样?
先摆一摆,再填写除法算式,并把表格填完整。
(1)谈话:请同学们观察13÷4、14÷4……的余数与除数,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或者余数比除数大了,说明了什么?
小结:请记住,计算有余数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猜一猜:有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6,余数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3,除数最小是几?
篇12: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怎么设计
“想想做做”1—3。
1、第1题:让学生各自用小棒摆一摆、填一填、算一算,再通过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有余数除法求商的思考过程。
2、第2题:先让学生各自填一填,再引导学生比较两道题目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3、第3题:先让学生按照题目读一读,再说说每题的商和余数各是什么?
4、第4题: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然后同桌互说,再指名说一说。
篇1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怎么设计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课后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如果找到了就用有余数的除法说一说,说父母听。
篇14:《狐假虎威》教学设计(苏教版二年级下册)
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正确理解由生字组词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尝试表演。
3、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狐狸的言行,体会“狐假虎威”的字面意思及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主,结合挂图,展开想象,理解故事。
2、抓住重点,读议结合,明理拓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2、认识生活中“狐假虎威”的现象。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识字、写字。
2、读懂故事,明白“狐假虎威”的现象。
教具准备:
小动物头饰、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齐读课题:狐假虎威。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题中的“狐”指的是什么?“虎”指的是什么?(分别贴上狐狸和虎的图片)
二 民主导学
(一、)初步感知课文
狐狸是一种狡猾多疑的小动物,而老虎凶猛高大,是百兽之王,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大家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课的动画片吧!看完后,请你简单的说一说,狐狸和老虎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放动画片)
(老虎在森林里逮到了一只狐狸,狐狸为了不让老虎吃了它,所以就想了一个办法骗老虎,最后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
师:课题中的“威”字是什么意思?(板书:威风)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课文,激趣导入,培养学生概括以及说话的能力。)
(二、)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一)精读第一自然段。
1、过渡:这个“狐假虎威”的故事是怎么开始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从这段中我们知道是谁更加厉害?(老虎)从哪几个词语可以看出来?(扑、逮)
3、尽管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还是逮到了它。狐狸为什么是“窜过”呢?为什么不用“跑”呢?我们来请教一下字典老师,看看“跑”和“窜”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4、“窜”是什么意思?(出示“窜”的意思:逃跑)
5、字典真是我们的好老师,有了它的帮助,小朋友一下子就理解了“窜“的意思。那么老虎来了,狐狸为什么要逃跑呢?
(二)精读2~6自然段
1、过渡:狐狸被老虎逮住了,但它才不甘心成为老虎的美餐呢,于是,狡猾的狐狸--(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出示课文内容: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2、狐狸的眼珠子--(学生:骨碌一转)什么是眼珠子骨碌一转?做做看。
3、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让你想到什么?(狐狸正在想鬼主意)
4、想好了主意,他就怎么问老虎的?(扯着嗓子问)什么是扯着嗓子?(把声音拉长)请你来扯着嗓子问老虎!(学生读:你敢吃我?)
5、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问呢?(故意装得很凶,想吓到老虎,给自己壮胆,让老虎不敢吃它。)请你来帮狐狸吓吓老虎,看你能不能吓住它。指名读、齐读第二自然段。
6、老虎有没有被吓住呢?(有点吓住了)你是怎么知道的?(老虎一愣)为什么“一愣”?(老虎觉得很奇怪)(指导读。)
7、狐狸见老虎一愣,更是计上心头,它接着对老虎说了什么?(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组织学生评价。重点读好哪些词?(老天爷 违抗 多大)请小朋友们自由练读狐狸的话,看谁读得最好?
8、听说狐狸是老天爷派来的,这时老虎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
(奇怪,一向见到我就怕得不得了的小狐狸,今天胆子怎么这么大?说话这么凶?说不定它真是老天爷派来的,我可不能吃它呀!)
9、老虎原来是紧紧地抓住狐狸的,现在它已经被狐狸蒙住了,这时候狐狸就趁机逃跑,行不行?所以狐狸为了让老虎深信不疑,狡猾的狐狸摇了摇尾巴说--(引读第六自然段)
10、看看图,狐狸是什么表情?什么样的动作?加上表情和动作再读。
11、现在老师来当大老虎,你们都是狐狸,现在就来蒙一蒙我,看能不能把我蒙住,蒙不住的话,我可要吃了你们!分角色读2~6自然段。
(三)精读7~8自然段
过渡:不会吧!我还没到退休的年龄呢!老天爷就不让我当大王了吗?我不太相信!我还是跟着狐狸到森林里去看看吧!
1、你们看,狐狸走在前面,老虎走在后面。一个是(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还有一个是(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2、能通过你的朗读,分别表现出它们不同的样子吗?和同桌一起读一读,练一练。
3、指名读,其他小朋友仔细听,如果他读的很像狐狸和老虎,我们就送给他掌声!
4、它们一出现,(师手指图)森林里的--(引读第八自然段)
5、野猪、小鹿、兔子看到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和往常很不一样,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哪个词写出了不明白?(纳闷)
这时,它们会怎么想呢?(过去狐狸可没这么威风,今天怎么这么神气活现,走路的样子都不一样了,这是怎么回事呀?)
6、现在你们往狐狸的身后看,那是谁?(呀,一只大老虎!)(指导读出惊讶、害怕的语气)
7、当老虎看到大大小小的野兽撒腿就跑时,会怎么想?
8、我要来采访采访几个小动物:请问你扮演的是谁?你刚刚看到狐狸的时候,你害怕吗?那你为什么要跑?那你害怕的到底是谁?
那你想对老虎说什么?(老虎,你被骗了。)
(四)学习第九自然段
1、过渡:其实百兽是看到谁才跑的呀?(老虎)根本就不怕狐狸。所以说,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引读(把百兽吓跑的)这就是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
2、你现在知道狐假虎威中的“假”是什么意思了吗?(借)
(三、)一起读课文
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读了故事,又表演了故事,大家都学得很快乐,让我们一起拿起书,齐读这篇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在嘴上,又能把书读在脸上,让我们教室里所有的老师一起来倾听你们的声音,欣赏你们的感情,分享你们的感受!
三检测导结
1、课文学完了,相信大家都很喜欢这个故事!故事中的狐狸和老虎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喜欢它们吗?
2、如果老虎知道自己受骗了,会怎么样呢?
3、你从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对文本的感悟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自由发挥,可以随心所欲的说出心里话。)
四作业设计
和爸爸妈妈一起表演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8、狐假虎威
狐狸(图) 借 老虎(图) 威风 吓跑百兽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苏教版二年级下册)]
篇15: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二年级下册)
备 课 笔 记
备课时间:2014年 月 日 总备课第 课时
单元、章、节 第一单元 课题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课 时 1 课型 新 授 课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难点 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 学 程 序 和 内 容 复备
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出示10÷2。
(1)请学生们口算,板书“=5”。
提问:如果这里的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2)学生们动手分一分,并完整地说一说10除以2等于5的含义。
2.分组操作,进行记录。
(1)如果把这里的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可以怎样分?
学生各自动手操作,指名说说自己分小棒的过程,结果。
(2)出示表格将表格填完整。
(3)提问:如果每人分3根,最后把这10根都分完了吗?(没有)
剩下的1根,为什么不再继续分下去呢?(剩下的1根不够分)比一比:同样是10根小棒,如果每个人分得2根或者每个人分得3根,分得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分的人数不同,如果每个人分得2根正好分完,如果每个人分得3根,还剩1根没分掉)
(4)如果还是这10根小棒,每人分4枝,5枝、6枝,分得的情况又会怎样呢?两人一小组动手分一分,再将表格填写完整。
学生们分组活动。
3. (1)汇报操作的情况,把相应的课件演示,同时将表格依次填写完整。
(2)提问;通过刚才的动手分一分,你觉得根据最后得到的结果的不同,可以分成几种情况?哪几种?(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正好分完了,另一种情况是分了之后还有剩余)
提问:这些有剩余的情况出现时。你们为什么不再继续分下去呢?
4.(1)提问:根据分得的结果,可以分为正好分完的,以及分后有剩余的两种情况。像这种正好分完的,你能不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呢? (学生列式,独立完成。)
(2)说明;像这几种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仍然可以用除法
如:把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分给了几个人,还剩几根?(学生完整回答。)
教 学 程 序 和 内 容 复备
提问:按要求,列式:(板书:10÷3)
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就是求10里有几个3。)算式中的10和3分别表示什么?
提问;最多可以分给几个人?也就是说明10里面最多有几个3 ?有没有全部分完?还剩多少?(板书: ……1(根)
说明:没有分完的,在商的后面写上6个点,再把剩下的数写上,这个数叫余数。
(板书:这道算式就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
(3)请学生齐读算式,井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提问:这题为什么要写余数?这道算式是什么意思?
5.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
6.(1)通过刚的刚学习,如果每人分4根、6根,你能不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呢?
(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填写情况,并板书。
(3)说说各个算式的意思。
7.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小结: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为一份时,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
二、巩固练习,进一步深入
完成想想做做第1-----4题。
(1)出示第(1)题,请学生按要求分一分,再将括号填写完整。
指名口述分的过程。
提问:为什么剩下的2个圆片不再分5份?
填写算式,指名板演,说说算式中的各个数的意思。
(2)出示第(2)题,学生先分一分,再将算式补充完整。
指名说说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及算式的含义。
提问:为什么会有余数?
板书 设计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10÷2=5
10÷3=3……1
教后 小记 授课时间:2014年____月 日
★ 苏教语文教学计划
【《认识方向》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精选15篇)】相关文章:
第五课时三位数加两、三位数巩固练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下册)2023-11-27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23-03-01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023-11-26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诗词总复习教案2022-06-03
认识小数(第三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2023-12-16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总汇十九2023-09-27
扇形统计图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2024-02-01
认识小数(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2023-07-31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题目2023-02-10
苏教版小学语文下册《天鹅的故事》教学设计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下册)2022-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