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完美的课堂教案(共17篇)由网友“阿楚姑娘”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成就完美的课堂教案,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细节成就完美
——记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的一节示范课 | ||
编者按:我们绝大多数的中小学校长都是从优秀教师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的课堂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对其他老师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对我们整个课堂教学领域起着引领作用。为此,我们自本期起,开设“校长教学赏析”专栏,希望您把身边的或其他学校校长(包括副校长)的精彩示范课写给我们,以飨读者。 2月25日上午7点58分,第一节课开始,李烈校长拿着听课笔记,走进了教室。三年级九班的赵伟老师讲授“两位数乘两位数”。作为一位刚教一个学期的新教师,课上得不错。作为校长怎样引领呢?李烈想还是以课来说课。于是,她借三年级九班的学生,上了一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说课课”。为了原汁原味地和大家共享这节精彩的引领课,在整理过程中,我们“实录”了其中的几个片断。 【片断一】 看见校长来到自己班讲课,同学们自是兴奋不已。 师:你们面部表情告诉我,你们特别高兴。我很感动,也很高兴。现在我想说的是咱们是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一起讨论,可不是你们坐在那里听我讲。咱们实验二小学生的特点,绝对不只是带着耳朵、眼睛来的,咱们更重要的是带着脑子和嘴巴,所以今天咱们一起讨论,好不好?希望这节课下来之后,你所说的话要比我说的话多,如果你让我说的话多了,那你们可就太吃亏了,时间都让我给占了,每人都要争取有发言的机会,好吗? 学生们劲头十足,齐声说:“好!” 师:口算,大家应该没有问题吧,看谁反应快。咱们一起看这里(投影,两题一组)。 生:21×3=63;21×30=630 师:我把它们放在一起,要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算完以后要琢磨。 生:下面数是上面数的10倍。 师:好!继续。 生:34×2=68 34×20=680 41×5=205 41×50=2050 15×2=30 15×10=300 (稍后有学生纠正,15×10=150。) 师:啊—— 更多的学生醒悟过来了。 师:这两个算式有前面的关系吗? 生:没有了。 师:(微笑着说)是不是受前面的题影响了?其实发生变化了。是你出题还是我出题呀?(学生一下子笑了起来)可要认真审题噢!请继续。 …… 师:刚才我们说15×2和15×10没有上面的关系,那你看看,这两个算式和15×12有关系吗?发现了什么,小声的说说。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头靠头,有序发言,轻声入耳。 师:真是训练有素,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 李校长并没有让学生汇报。接着,她投影了教材上的书架图。 【感悟】 李校长简短的开头语,初听是客套话,细思有意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了平等对话的氛围,指导了学习方法。 口算基础训练,全员参与,是全面热身。学生不经意间掉进老师设置的“陷阱”,进一步集中了注意,唤醒了思维。后面的口算不再是“脱口而出”,多了几分“深沉”。美丽的错误,再次验证了李校长提出的“课堂学习无差错原则”。 更妙的是口算之后的“回马枪”,是为学习新知搭设的“脚手架”。但李校长组织学生讨论之后,并不让学生言明。画龙不点睛,是“虚晃一枪”?非也!“引而不发,跃如也。”否则,就是“脚手架”搭得太高,牵着学生沿着老师指定的路径走,就不会有创新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动脑习惯的养成。 【片断二】 师:看看这个图,有哪些信息,还有哪些信息,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信息组合在一起,提出一个问题。 生:每层可放书14本,共有12层,150本书能放下吗? 师:他的问题是“能不能放得下”,可以吗? 生:可以!…… 师:要计算12×14?出现问题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咱们还没有认认真真、正正经经地好好学过、研究过。这节课咱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谁会做? 很多同学举手,“我会!” 师:你不仅要会乘,还要把道理说清楚,会吗?有了一种方法,还有没有第二种方法,第三种方法。先独立思考。 学生动脑思考,动笔演练。大约两分钟后。 师:那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当小老师,看能不能让对方明白。开始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 【感悟】 我们的教学存在着这样的误区——老师不懂装懂,学生懂装不懂。这节课,在大部分学生都说“会”的情况下,李校长并没有把学生拉回原点,而是提出了高要求:“你不仅要会乘,还要把道理说清楚,会吗?有了一种方法,还有没有第二种方法……”践行了她提出的“以学论教”的教学理念。 因为学生没有“正正经经地”学过,所以学生的计算方法可能不同,计算方法的数量也会不同,李校长提出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既体现了因材施教,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锻炼,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或失败的沮丧,又体现出追求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高度自觉。 【片断三】 师:我想请哪位同学重复一遍。为什么这两部分(用手示意48、120)加起来? …… 师:干嘛这里空着?可以写0吗? 生:可以。 师:写0更清楚。可以不写0吗? 生:可以。 师:不写0很简洁。既然不写0,不错又简洁,所以我们就不写0了。这算方法(一)吧!(指着竖式中的横线)没拿尺子画得还比较直,要是用尺子就更直了,我希望大家画得更直! …… 【感悟】 李校长的课堂教学是扎实、朴实的,又是艺术的。李校长并没有像我们在好多示范课上看到的,关键的地方只要有一两个学生说出来,就大功告成了,赶紧进入预设的“即将精彩”的下一环节,而是面向全体,让学生再想一想,说一说。 “没拿尺子画得还比较直,要是用尺子就更直了,我希望大家画得更直!”这话说得多艺术!“没拿尺子画得还比较直”,是一种乐观的眼光,一种激励的表达。我们可以反过来想一想,如果说“没拿尺子画得不直,我建议大家用尺子”,就是一种命令。大家都知道,如果不用心,就是用尺子也画不直啊!“要是用尺子就更直了,我希望大家画得更直!”传达的是老师的殷殷期望,目标是画直竖式中的横线,作出美观的作业 。用尺子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引导,徒手画直了也是允许的。 “教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诚哉斯言! 【片断四】 师:第二种方法。你们小组来做吧。 生:(四人上台,其中一人问)李校长,写两个可以吗? 师:(面向大家)你们说呢? 好几位学生大声说:“不可以,一个。” 师:你们让他们写一个的目的是——把机会留给其他同学。 生21:咱们算式里有加、减、乘、除,大家可能都用乘法做的,所以仅仅那么几种方法。如果加、减、乘、除都用上,是不是算出来的方法就更多了! 师:等一等,我觉得他刚才的话说得真精彩(鼓掌)! 学生一齐鼓掌。 生21:我给大家介绍一种减法,(20-8)×(15-1),20-8等于12,15-1等于14。 生22板书算式:(20-8)×(15-1)=12×14 生21:(接着说)12×14就可以算出结果。 下面有几位同学发出似有所悟的“哦——”声。可能是反应不强烈,也可能是自己觉得不妥了,生21、生22、生23犹豫、争论之后,又将算式改成(20-8)×(15-1)=12×(15-1) 生24(旁白):这是一种比较难的方法,过会儿再给同学们介绍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 生21、生22、生23还在商量、犹豫,小组内产生了分歧。生23想把算式再接着写下去,可是生21不让。生23大声说:“你干吗!” 师:20-8我明白,15-1我也明白,现在我不明白的是他们现在要干吗? 同学们都笑了。 台上的小组还要争,李校长示意他们面向大家。 师:我有一点想法,把你们小组请到前面来介绍想法,你们意见都没有统一,争论上了,遇见这样的事最好先统一意见。回去你们再商量商量,这个机会不能再给你们了。 【感悟】 在探究性学习课堂中,许多情景都是当堂生成的,老师的主要工作就是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方式“介入”。如果“介入”过早或者“介入”的方式不对,就会打破学生已经形成的探究氛围;但如果“介入”得太迟,则容易使探究活动因无序而无效。 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今天,我们常常会遭遇学生凑算法的事件。怎么处置?李校长在学生小组内达不成协议,开始争论的时候,接住话茬,适时“介入”:“20-8我明白了……我现在不明白的是他们现在要干吗?”学生大笑过后是思考:我们要解决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并且在后一组学生汇报的时候,李校长巧妙照应:“拆完之后干什么很重要!”彰显了新课程下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角色,也是李校长提出的“放心地退出去,适时地站进来”的率先垂范。 【小结】 华罗庚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引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整节课,李校长改变了以往在计算题教学中单纯传授知识、偏重计算法则的现象,既教了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层次清晰、环环相扣。从这节课上,我们享受着李校长精湛的教学艺术。李校长课上展现出的紧扣教学目标 的功夫、驾驭课堂的功夫、倾听的功夫、判断决策的功夫等都值得我们不懈追求。 课堂上的一个个细节,见理念、见价值、见功力、见境界、见文化、见魅力……是细节成就了完美,还是完美成就了细节?从李校长的课上,我们体悟出:完美细节乃同一,细节本是人格见。若求课上细节美,自当课下多锻炼。 篇2:成就完美的课堂教案关于成就完美的课堂教案 一节课下来,你是否有点滴遗憾爬上心头,总感觉这堂课不够理想?作为教师谁不在追求着理想课堂。对此叶澜教授作出这样精僻的论述:“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钟启泉教授也曾告诫我们:“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关注来自课堂上学生的一切信息,尤其要把握住课堂现场中超越预设鲜活丰富的即时生成,成就理想中的完美课堂。鄙人认为教师要能做到如下几点: 一、尊重生成,成就人文美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表明,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获得认可与被欣赏的需要。在课堂教学双边参与的动态过程中,师生之间处于一种平等互动的生态关系,因此,作为教师理应尊重并珍视鲜活灵动的课堂生成,把它作为推进课堂进程的重要资源。在实施具体教学时,教师的引导与点拨,鼓励与赞扬,对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的思维品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体现了对“人”的关怀,展示“人性”美。 案例(一):某一公开教学中《家》的片段: 师:大家都是小诗人了,也来做做诗吧。(出示“是()的家”) 生:树林是动物的家。 师:在这个家里,动物们有房子住,有食物吃,对吗? 生:很多动物还可以一起玩呢。 师:树林就像一个大家庭,动物们可以在这里友好交往,多开心呀! 生:白云是太阳的家。 师:你是认为太阳累了可以躲在白云后面休息一会儿,所以才感觉白云也是太阳家,是吗? 生:是的。 师:多么温馨的家呀,累了就可以让我们休息的地方。 生:小河是小鱼的家。 师:小鱼在小河里自由自在地生活,长成了一条条大鱼。家是让我们快乐成长的地方。 反思:通过以上片段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家不仅仅是一个有吃有喝的地方,家让你感到温馨,家是你自由成长的地方。在这片段中学生提出“白云是太阳的家”,如果从一般的角度理解这似乎不合情理,但这是学生在文本对话中一个很独特的感受,对于这样的体会,教师没有给予否定,而是用富有人性化的语言来点评,尤其是理智地放弃了预设,尊重了生成,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又让学生体会到家的温馨。正如布卢姆所言:“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故而尊重和珍视课堂生成势必成为教学艺术的重要方面。 二、引导生成,促进自主探究 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导致了课堂生成难免存在一定的偏颇、缺陷乃至失误,这时就需要教师适度发挥主导作用进行有效的价值引导和人文点化。对于学生生成的富有创意但陈述不清的信息资源,教师应采用语言补充、直观辅助、重点强调等方式让全班学生清析地感受这一生成性资源的优势所在;对于学生生成的偏离方向且存在错误的信息资源,教师则应通过追问寻错、争论辨错、反思纠错等方式引领学生回归符合学习要求的正确轨道上来。 案例(二):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体会。生A:叶圣陶先生批改作文认真细致。生B:叶圣陶先生关心青少年一代等。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搞清楚为什么叶圣陶的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为什么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等知识要点,从而促进学生深入学习。 反思:从这一案例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假如教师的作用仅仅是偏留在学生原始的生成资源上而不给予即时引导,那么课堂生成的丰富价值将会大打折扣,严重的还会对学习产生误导。所以关注课堂生成,价值引导至关重要。 三、拓展生成,击出创造之花 面对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教师不应拘泥于预设的教学规程,而应独具慧眼,敏锐的捕捉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并将即时生成整合到课堂临时设计的范畴之中,从而真正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灵动的生机和跳跃的活力。学生的思维得以激活,创造之花就会大放光彩。 案例(三):在《威尼斯的小艇》的教学中,教师在感悟课文后引导孩子们质疑,学生和教师一起提炼出了主干话题:作者写夜景与小艇的作用有什么关系?就在这节骨眼上,一个孩子提出了跟讨论的话题似乎毫无关系的`问题:“课文前面说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而这里却说‘残破的桥梁横在水上’。这残破的桥梁破破烂烂的,不是有损威尼斯的美名吗?”教师见学生普遍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便放弃原来的计划,让学生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答案: 生1:不是真的桥梁残破,而是桥的影子残破; 生2:残破正好说明威尼斯的古老; 生3:是威尼斯这个城市文物保护意识的表现; 生4: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因此桥不需要修; 生5:残破也是一种美丽。 反思:从这片段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教师很好地把握了即时生成资源,并将它整合到原先的教学计划中,生成了新的阅读话题,课堂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局面,碰撞出了精彩的独到的智慧火花。 总之,要成就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理想课堂,需要教师在围绕课程目标精心预设教案的基础上,依循学生认知曲线,思维的张驰以及情感的波澜,以灵动的教育机智随时处理生成信息,即时调整教学进程,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弹性优化。这样的课堂才能充盈生命成长的人文韵味。 篇3:细节成就完美作文细节成就完美作文 ——记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的一节示范课 编者按:我们绝大多数的中小学校长都是从优秀教师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的课堂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对其他老师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对我们整个课堂教学领域起着引领作用。为此,我们自本期起,开设“校长教学赏析”专栏,希望您把身边的或其他学校校长(包括副校长)的精彩示范课写给我们,以飨读者。 2月25日上午7点58分,第一节课开始,李烈校长拿着听课笔记,走进了教室。三年级九班的赵伟老师讲授“两位数乘两位数”。作为一位刚教一个学期的新教师,课上得不错。作为校长怎样引领呢?李烈想还是以课来说课。于是,她借三年级九班的学生,上了一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说课课”。为了原汁原味地和大家共享这节精彩的引领课,在整理过程中,我们“实录”了其中的几个片断。 【片断一】 看见校长来到自己班讲课,同学们自是兴奋不已。 师:你们面部表情告诉我,你们特别高兴。我很感动,也很高兴。现在我想说的是咱们是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一起讨论,可不是你们坐在那里听我讲。咱们实验二小学生的特点,绝对不只是带着耳朵、眼睛来的,咱们更重要的是带着脑子和嘴巴,所以今天咱们一起讨论,好不好?希望这节课下来之后,你所说的话要比我说的话多,如果你让我说的话多了,那你们可就太吃亏了,时间都让我给占了,每人都要争取有发言的机会,好吗? 学生们劲头十足,齐声说:“好!” 师:口算,大家应该没有问题吧,看谁反应快。咱们一起看这里(投影,两题一组)。 生:21×3=63;21×30=630 师:我把它们放在一起,要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算完以后要琢磨。 生:下面数是上面数的10倍。 师:好!继续。 生:34×2=68 34×20=680 41×5=205 41×50=2050 15×2=30 15×10=300 (稍后有学生纠正,15×10=150。) 师:啊—— 更多的学生醒悟过来了。 师:这两个算式有前面的关系吗? 生:没有了。 师:(微笑着说)是不是受前面的题影响了?其实发生变化了。是你出题还是我出题呀?(学生一下子笑了起来)可要认真审题噢!请继续。 …… 师:刚才我们说15×2和15×10没有上面的关系,那你看看,这两个算式和15×12有关系吗?发现了什么,小声的说说。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头靠头,有序发言,轻声入耳。 师:真是训练有素,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 李校长并没有让学生汇报。接着,她投影了教材上的书架图。 【感悟】 李校长简短的开头语,初听是客套话,细思有意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了平等对话的氛围,指导了学习方法。 口算基础训练,全员参与,是全面热身。学生不经意间掉进老师设置的“陷阱”,进一步集中了注意,唤醒了思维。后面的口算不再是“脱口而出”,多了几分“深沉”。美丽的错误,再次验证了李校长提出的“课堂学习无差错原则”。 更妙的是口算之后的“回马枪”,是为学习新知搭设的“脚手架”。但李校长组织学生讨论之后,并不让学生言明。画龙不点睛,是“虚晃一枪”?非也!“引而不发,跃如也。”否则,就是“脚手架”搭得太高,牵着学生沿着老师指定的路径走,就不会有创新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动脑习惯的养成。 【片断二】 师:看看这个图,有哪些信息,还有哪些信息,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信息组合在一起,提出一个问题。 生:每层可放书14本,共有12层,150本书能放下吗? 师:他的问题是“能不能放得下”,可以吗? 生:可以!…… 师:要计算12×14?出现问题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咱们还没有认认真真、正正经经地好好学过、研究过。这节课咱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谁会做? 很多同学举手,“我会!” 师:你不仅要会乘,还要把道理说清楚,会吗?有了一种方法,还有没有第二种方法,第三种方法。先独立思考。 学生动脑思考,动笔演练。大约两分钟后。 师:那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当小老师,看能不能让对方明白。开始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 【感悟】 我们的教学存在着这样的.误区——老师不懂装懂,学生懂装不懂。这节课,在大部分学生都说“会”的情况下,李校长并没有把学生拉回原点,而是提出了高要求:“你不仅要会乘,还要把道理说清楚,会吗?有了一种方法,还有没有第二种方法……”践行了她提出的“以学论教”的教学理念。 因为学生没有“正正经经地”学过,所以学生的计算方法可能不同,计算方法的数量也会不同,李校长提出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既体现了因材施教,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锻炼,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或失败的沮丧,又体现出追求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高度自觉。 【片断三】 师:我想请哪位同学重复一遍。为什么这两部分(用手示意48、120)加起来? …… 师:干嘛这里空着?可以写0吗? 生:可以。 师:写0更清楚。可以不写0吗? 生:可以。 师:不写0很简洁。既然不写0,不错又简洁,所以我们就不写0了。这算方法(一)吧!(指着竖式中的横线)没拿尺子画得还比较直,要是用尺子就更直了,我希望大家画得更直! …… 【感悟】 李校长的课堂教学是扎实、朴实的,又是艺术的。李校长并没有像我们在好多示范课上看到的,关键的地方只要有一两个学生说出来,就大功告成了,赶紧进入预设的“即将精彩”的下一环节,而是面向全体,让学生再想一想,说一说。 “没拿尺子画得还比较直,要是用尺子就更直了,我希望大家画得更直!”这话说得多艺术!“没拿尺子画得还比较直”,是一种乐观的眼光,一种激励的表达。我们可以反过来想一想,如果说“没拿尺子画得不直,我建议大家用尺子”,就是一种命令。大家都知道,如果不用心,就是用尺子也画不直啊!“要是用尺子就更直了,我希望大家画得更直!”传达的是老师的殷殷期望,目标是画直竖式中的横线,作出美观的作业。用尺子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引导,徒手画直了也是允许的。 “教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诚哉斯言! 【片断四】 师:第二种方法。你们小组来做吧。 生:(四人上台,其中一人问)李校长,写两个可以吗? 师:(面向大家)你们说呢? 好几位学生大声说:“不可以,一个。” 师:你们让他们写一个的目的是——把机会留给其他同学。 生21:咱们算式里有加、减、乘、除,大家可能都用乘法做的,所以仅仅那么几种方法。如果加、减、乘、除都用上,是不是算出来的方法就更多了! 师:等一等,我觉得他刚才的话说得真精彩(鼓掌)! 学生一齐鼓掌。 生21:我给大家介绍一种减法,(20-8)×(15-1),20-8等于12,15-1等于14。 生22板书算式:(20-8)×(15-1)=12×14 生21:(接着说)12×14就可以算出结果。 下面有几位同学发出似有所悟的“哦——”声。可能是反应不强烈,也可能是自己觉得不妥了,生21、生22、生23犹豫、争论之后,又将算式改成(20-8)×(15-1)=12×(15-1) 生24(旁白):这是一种比较难的方法,过会儿再给同学们介绍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 生21、生22、生23还在商量、犹豫,小组内产生了分歧。生23想把算式再接着写下去,可是生21不让。生23大声说:“你干吗!” 师:20-8我明白,15-1我也明白,现在我不明白的是他们现在要干吗? 同学们都笑了。 台上的小组还要争,李校长示意他们面向大家。 师:我有一点想法,把你们小组请到前面来介绍想法,你们意见都没有统一,争论上了,遇见这样的事最好先统一意见。回去你们再商量商量,这个机会不能再给你们了。 【感悟】 在探究性学习课堂中,许多情景都是当堂生成的,老师的主要工作就是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方式“介入”。如果“介入”过早或者“介入”的方式不对,就会打破学生已经形成的探究氛围;但如果“介入”得太迟,则容易使探究活动因无序而无效。 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今天,我们常常会遭遇学生凑算法的事件。怎么处置?李校长在学生小组内达不成协议,开始争论的时候,接住话茬,适时“介入”:“20-8我明白了……我现在不明白的是他们现在要干吗?”学生大笑过后是思考:我们要解决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并且在后一组学生汇报的时候,李校长巧妙照应:“拆完之后干什么很重要!”彰显了新课程下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角色,也是李校长提出的“放心地退出去,适时地站进来”的率先垂范。 【小结】 华罗庚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引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整节课,李校长改变了以往在计算题教学中单纯传授知识、偏重计算法则的现象,既教了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层次清晰、环环相扣。从这节课上,我们享受着李校长精湛的教学艺术。李校长课上展现出的紧扣教学目标的功夫、驾驭课堂的功夫、倾听的功夫、判断决策的功夫等都值得我们不懈追求。 课堂上的一个个细节,见理念、见价值、见功力、见境界、见文化、见魅力……是细节成就了完美,还是完美成就了细节?从李校长的课上,我们体悟出:完美细节乃同一,细节本是人格见。若求课上细节美,自当课下多锻炼。 篇4: 细节成就完美读后感细节成就完美读后感 细节是成功的关键,一个人能注意细节,就能取得成功,可现代社会中有很多人不注重细节。在我们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例子:中国快餐做不过肯德基、麦当劳,这是为什么?我们中国人不缺智慧,不缺勤劳,就缺做好细节的品质。 章老师曾经向我们讲过一个故事:临近黄河岸边有一片村庄,为了防止水患,农民筑起了巍峨的长堤。一天,一位农民发现长堤中有一个蚂蚁洞,他想:这蚂蚁窝会不会影响长堤呢?他要回村去报告。途中遇见儿子,儿子听了此事却不以不然。这一晚,风雪交加,黄河水猛涨,咆哮的黄河水从蚁洞始而渗透,继而喷射,瞬间冲出长堤,摧毁了村庄、田野。这就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啊,哪怕你有99%的成功,但只要忽略了1%的细节,就等于失败。 大家都知道第一个太空人加加林吧!他为什么能从20多位宇航员中脱颖而出呢? 原来,在宣布候选人的一个星期前,航天飞船的设计师罗缪夫发现,在进入飞船的宇航员中,只有加加林脱了鞋,只穿了袜子进入飞船,这个细小的举动,赢得了罗缪夫的好感,他认为加加林珍爱他为之倾注心血的飞船,就决定让加加林执行了人类首次太空飞行的神圣使命。加加林通过一个不经意的细节,表现了他的尊重他人劳动果实的素养,使他成为登上太空的'第一人。 回想起自己,我每次在家打空调时,进出房间时门都忘记关,这样既浪费电,又使室内的冷气跑光光。一个不经意的小细节,就能透出一个人的另一面,写作文的时候,少一个标点,漏写一个字,都会导致整篇作文的质量。再想想高考,有多少考生因为几分而达不到“分数线”啊!所以,一个人的细节取决于生活,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有一个好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看似是偶然,事实上是成功的必然。细节不是孤立存在的,就像浪花向大海展现了它的美丽,但必须依托大海一样,我常用戴维.帕卡德的这句话来激励自己: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篇5:不完美成就完美议论文不完美成就完美议论文700字 不完美的完美,是要经历过百分之一百的坚持和勤奋才能做到的。 人一出生就达到完美,是不切实际的。或许有的人天生残疾,或许有的人有性格方面的缺陷,或许有的人在习惯上的不好…… 但依然不缺少那些不怎么完美却达到完美的人。 众所周知的世界音乐大师贝多芬。在他小的时候,就经常生病,后来,愈发严重,剥夺了他的听力。这对于一名音乐家来说,无疑是重磅的一击,何等的残忍。 可是,现在的人又有谁不知道他呢? 正因为他失去了听力,才使他更努力,更勤奋,更坚持。在失去听力的情况下,他依然创作出了为之震撼的,且影响至今的乐章,有熟悉的《生命交响曲》…等等。 对贝多芬而言,失去听力使他变得不完美,然而,通过他的坚持,证明了他的才华,也让世人佩服他的音乐。又有谁会说贝多芬不完美呢? 在去年的达人秀舞台上,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那位失去双臂用脚弹琴的刘伟。当他一出场要为我们演奏钢琴曲时,就震撼到了所有人。我们都在想,失去双手的人怎么弹钢琴。但当看到他用脚弹琴,并且又弹得那般好的时候,让我们又大跌眼镜。 他的成功和苦练必定是不可分离的。手的灵活度远远高于脚趾的灵活度。就算是让我们普通人去用脚趾弹出“do”,“re”,“mi”,“fa”,“so”,“la”,“xi”,这七个相连的音,也是有难度的。或许弹出这七个音调应该不成问题,但要流畅悦耳就难了。况且刘伟是用脚弹奏整首曲子,其中也一定会有快节奏的部分,双脚的'协调配合要求更高了。 刘伟失去双臂使他变得不完美。但他做到了完美。 突如其来的灾难并不一定使人变得颓废,有的人能在这种情况下激发出自己身上还未激发的潜能。在李伟的音乐上,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他是完美的。 不完美成就完美。重要的是态度,一种打不到的斗志,一种身体与精神共同合作的坚持。 面对不完美,当然是想让自己变得完美。那么就付出吧!用自己的汗水,永不言弃的精神给自己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请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未必!九份耕耘,一份收获,必定! 拥有收获后的你,也一定会是完美的。 篇6:细节成就完美作文读一本好书,就如同邂逅一位伟大的导师,就如同拥有一笔取之不尽的财富,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因此,课余时间我总喜欢让书籍成为我的伴侣,点亮我精神的星空。 打开卢小永主编的《启迪学生心灵的211个哲理故事》,它精选了爱心、自信、诚信等方面的211个哲理故事,让智慧和道理如同一股清泉渗透到我的心里,给了我为人处世及个人成长的方方面面的启迪。特别是“细节—成败的分水岭”这一章节,那几个小故事让我铭记不忘。一个马掌的铁钉能毁了一个庞大的英国王朝;亨利福特从地上捡起一张小纸片顺手把纸片扔到垃圾箱这么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成了福特汽车王朝的建立者……由此可见,“小事”是摘取成功桂冠的阶梯,是事业结出丰硕果实的沃土。如果拒绝做小事,那么伟大的理想永远是空中楼阁,刘备曾经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各种小事和细节充斥着我的生活和学习,就像没有那一级级的楼梯,我怎么能上的了高楼呢?没有那涓涓细流的汇集,哪来大海的浩瀚无垠呢? 学校的课堂中,数学上的每个符号,每一个小数点,每一步的简单运算看看十分的不起眼,但它一旦弄错就会“差之毫厘,缪之千里”;语文上的每一个错别字,每一句错句,可能就会意义混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英语上的每个单词拼写和发音,语法的运用,都会造成整句意义表达的混乱,对今后的英语学习带来多方面的影响;甚至最最简单的细节——不正确坐姿与执笔的方法,都会导致我视力的下降,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个座,帮助外地人指一下路,将果皮垃圾扔进垃圾箱,甚至于听一听妈妈的唠叨,念一念爸爸的嘀咕,问一问奶奶的冷暖,亲一亲外公的面庞,看是不屑一顾的小事,他们却能感悟到细节的奥妙和其蕴含的意义。当我们每一天面对那些“繁琐芜杂”的小事,面对那些“微不足道”的小节时,会有多少人意识到这些可能关系到每个人的成长和道德素质的培养。 成功就是由一件又一件小事、一个又一个细节积累而成的。只有把握小事,注意细节,才能取得成功。让我们踏踏实实地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踏着小事情铺成的道路,走向伟大光明的未来。 篇7:错误成就完美高考作文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第一天上课,语文教师喻老师郑重地向我们宣布了“开学1号令——收集错误”。此言一出,全班哗然。 “收集错误?老师没说错吧?”“错误干嘛要收集啊?”“收集情报,收集资料都可以,错误扔都扔不完,可没听过还要去收集?”……同学们叽叽喳喳的你一言我一语。我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老师不会是在逗我们玩的吧?但看老师这个正儿八经的样子又不像是在开玩笑。我们以前接到过喻老师的“找错令”,今天是否还是…… 我正想着,一直微笑着望着我们的老大——喻老师发话了:“同学们,你们都很奇怪是吧,为什么错误还要收集呢?其实这也是我们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你们想想,我们每次做完练习或考完一场试,都会发现或多或少都有做过的题目为什么又做错呢?道理很简单,你们没有记住做这些题的方法,忘记了这些所谓的‘难题’,以致于一错再错。现在,如果我们平时就把自己认为比较难的内容记录下来的话,平时加以多做些类似的练习,考试中,我们还会无辜丢分吗?” “不会!”我们异口同声地叫了起来。的确,我哪一次考试都会有以前做过的还是被判死刑了,老师的这个办法还真不赖。 “课后同学之间还可以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到复习考试时再来做做,举一反三,我想这些所谓的难题肯定不会再做错了。当然,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我们学习上,还可运用于行为习惯上。你发现自己什么做错了,也可以把它记录下来,经常拿出来看看,提醒自己下次别犯类似毛病。我们每周都要统计,这个统计任务就交给宋雪翠同学了。” “司令,坚决完成任务。”我笔直地站了起来,调皮了一下。“哈哈……”同学们都狂笑了起来,我也笑了,但是只是配合大家的哦!喻老师也被我们逗得乐了。这时“鸟嘴”林添龙摇头晃脑地学着电视剧《中国兄弟连》中的连长曲虎口头阐挑衅:“那可不一定!” “为什么?”我有点生气,干嘛老和我过不去呢?“原因很简单,你身后的那一位能吗?”说着还用一双得意的小耗子眼在教室里扫视了一圈。“你还真有出息!你这个‘鸟嘴’得记下来”,我也不甘示弱。“好了,别窝里斗了,你们两个都得记,从今天开始执行。”同学们又哄堂大笑,我只有苦笑的份了。 篇8:错误成就完美高考作文小学老师,记得吗?恩。她姓曾。是带我们4,5,6年级的老师。那个时期正是从幼年变得青春的时代,尽管翻翻毕业照的时候有些同学已不情愿地忘记,但那位和蔼的老师却依旧在脑海中徘徊。 我是个不大会说话的孩子,也似乎从不会考虑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突然见到曾今谆谆教导我们的小学老师。 而今天,狭路相逢地在同一块站牌下相遇了…… 我一直为一些事情所愧疚,对于曾老师,也是有的。自小学毕业以来,我从没去见过一次她,从没问候过她,当小学同学邀我在教师节给老师送花时也被我一口拒绝。也许是我无情,但我真的没脸见她。记得小学的最后一天,同学们都争着抢着汇报他们各自所去的学校,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边上,没说一句话,因为我也不知道我到底去哪个初中。然后放学。头也不回地跑回了家。现在想想,没有对老师说最后一声告别,心里的错误感又泛滥起来。 春天却也似夏天一般,不给我留下任何遮挡的衣裳,老远就看见一个熟悉的人影,一张熟悉的脸庞,还有两鬓不知道是银发还是阳光反射的金丝。我站在站牌左边,看见她走到站牌右边,中间还有一位中年男子。我似乎不敢见似的,赶快把头扭到一边,作出一个了望车的样子,并心里默默祈祷:但愿曾老师不认出我。然后稍微向右扭了下头,没想到老师正向左看。我赶紧底下头,抬了下眼镜。看她没什么动作,心房心室稍稍舒张了一下…… 似乎天地一下黑暗起来,包围了我的世界,想让所有人都看不见,自己也掩耳盗铃一番;相让自己变得透明起来,让所有人都看不见,自己也无忧无虑一番。我的心为这个不知名的错误又掀起万丈狂澜,顿时淹没了我的船…… 车来了,是我要坐的那辆。我真想飞进去,然后让车把这所有愧疚带到远方。3米,2米,1米。车停在了站牌右边。我大步走上,想远离这个是非之地。 车门开。一群人蜂拥而下。上的人呢?我。……她?!!我不敢相信。老师也坐这辆车?于是,她径向而去。我怔怔地停在了车牌的中间。车飞驰,远去,孤车远影碧空尽。和我想的结局一样,只不过,换了个人物…… 怨恨,自弃,悔疚……错误,堆积,像山,越高,我摔下去,越惨。 擦去眼镜上泪水蒸发的雾气。眼睛,水灵灵的。 篇9:错误成就完美高考作文小孩子经常会犯错误,有些时候甚至是莫名其妙的错。有一个小男孩出门前总是缠着爸妈帮他系鞋带,爸妈奇怪地问:“昨日不是才教过你的嘛?”小男孩不置可否地跳开去,高高兴兴上学去了。一天,爸妈接他放学回家。在幼儿园外,见活蹦乱跳的儿子鞋带散了,刚要上去帮忙,却见儿子迅速地系好自己的鞋带,然后又融入小伙伴的游戏中去了。爸妈大吃一惊,回家质问孩子:“你为什么撒谎?”小男孩满脸的委屈:“自己想每一天去上学时抱抱你们。爸爸帮自己系鞋带时,自己能够搂着他宽宽的肩膀;妈妈帮自己系鞋带的话,自己就能够闻闻她头上的香味,还能够亲亲她的脸……” 说着说着,眼泪扑簌簌地掉落下来,一旁的爸妈也感动地把他搂进怀里。 自己不是那个聪明的小男孩,无法犯下这么美丽感人的错误。如果,稍稍用心留意,自己们的老爸老妈但是经常会犯这样美的错呢! 早晨,阳光穿过窗帘,隐隐绰绰地照在脸上,缓缓睁开睡眼,却见老妈火急地跑来:“哎呀,又错了,本来要早点叫你的嘛!”自己舒展开清晨的第一抹微笑,冲老妈叫:“不碍事的,自己讲求的一向是速度呀!”嘴上这么解释老妈的错,可心里暗自笑道:上了高中以后,哪天早上不要说一句“自己错了!”你心里的那些想法自己都懂,不就是看自己前一晚上熬太迟,舍不得自己早上起太早,故意迟点叫醒自己,还假装说自己错了,真是个可爱的女人啊! 午饭时,老爸总会给自己解释:“最近物价上涨,不能天天买肉,这几天就吃鱼。此刻的猪肉哪,全是……”自己皱着眉头盘算着:“到底鱼和肉哪个涨得多,好象是鱼吧?”转而一想,老爸的阴谋诡计就被揭穿:明明白自己最爱肉,最厌恶鱼,却还说一堆谎来圆。要自己加强营养,不要犯这个美丽的错嘛,要自己改掉挑食的毛病,不要编这么些漏洞百出的理由嘛,因为自己真的很感动啊! 晚餐,经常在食堂解决,只有星期天在家补上一顿,却总是绿豆汤,老爸老妈却坚持:“你得和自己们一齐艰苦朴素一顿。”好个艰苦朴素,其意在给自己满肚子的食堂油来个定期排放吧! 就是这样的早中晚,就是这些美丽的错误,如同海底的珍珠,经过再多的磨练,都闪耀着光泽。在生命的荆棘路上,镶满最感动的亲情,即使有泪,也会微笑。 【错误成就完美高考作文(精选22篇)】 篇10:兴趣成就课堂兴趣成就课堂 -《送别冰心》教学反思 《送别冰心》是第六单元最后一篇文章,由于这一单元是以冰心为主题的,所以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对冰心有了一些了解,但是正是由于了解,所以会喜欢,所以这节送别冰心的课,最起码应该让孩子们对冰心奶奶的离去感到思念。 在上课伊始,我就和同学们一起回忆了很多关于冰心的资料,把孩子们的记忆、心思牢牢锁在冰心奶奶身上,就在这时,引入课文。我就说了一句:“冰心奶奶走了,好多人都来送她,我们也要带着礼物送别冰心奶奶。可以是自己用心的朗读课文,可以是用心的体会文章,也可以和奶奶说说心里话。”就这一句话,所有的孩子都全身心的投入了课文的学习当中。课文朗读比以往好很多,用心很多。正所谓用心了,一切就都水到渠成了。 这节课有一处较令我自己喜欢,在教学第六自然段时,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想象的环节,“当冰心的孩子们,看到老人孤零零的躺在冰冷的灵床上时,此刻他们的头脑中,会回忆起哪些画面呢?”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想让学生的想象与文本结合,从而感受到孩子们与冰心那份难以割舍的挚爱亲情,让学生练习自己的生活实际,在自己的亲人去世时自己是什么样的心情来体会这“轻轻地吻”所蕴含的爱的分量。 但是这节课学生对文本中其他人也来送别冰心理解得不够深刻,总是顾此失彼,也许这就是课堂的真实效果。 篇11:高中作文:细节成就完美读一本好书,就如同邂逅一位伟大的导师,就如同拥有一笔取之不尽的财富。因此,课余时间我总喜欢让书籍成为我的伴侣,点亮我精神的星空。 打开卢小永主编的《启迪学生心灵的211个哲理故事》,它精选了爱心、自信、诚信等方面的211个哲理故事,让智慧和道理如同一股清泉渗透到我的心里,给了我为人处世及个人成长的方方面面的启迪。特别是“细节—成败的分水岭”这一章节,那几个小故事让我铭记不忘。原来是执著而专注一丝一毫细节的维雷勃杜克才让我们有机会看到完美的自由女神像;一个马掌的`铁钉能毁了一个庞大的英国王朝;亨利福特从地上捡起一张小纸片顺手把纸片扔到垃圾箱这么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成了福特汽车王朝的建立者……由此可见,“小事”是摘取成功桂冠的阶梯,是事业结出丰硕果实的沃土。如果拒绝做小事,那么伟大的理想永远是空中楼阁。 刘备曾经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各种小事和细节充斥着我的生活和学习,就像没有那一级级的楼梯,我怎么能上的了高楼呢?没有那涓涓细流的汇集,哪来大海的浩瀚无垠呢?学校的课堂中,数学上的每个符号,每一个小数点,每一步的简单运算看看十分的不起眼,但它一旦弄错就会“差之毫厘,缪之千里”;语文上的每一个错别字,每一句错句,可能就会意义混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英语上的每个单词拼写和发音,语法的运用,都会造成整句意义表达的混乱,对今后的英语学习带来多方面的影响;甚至最最简单的细节——不正确坐姿与执笔的方法,都会导致我视力的下降,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个座,帮助外地人指一下路,将果皮垃圾扔进垃圾箱,甚至于听一听妈妈的唠叨,念一念爸爸的嘀咕,问一问奶奶的冷暖,亲一亲外公的面庞,看是不屑一顾的小事,他们却能感悟到细节的奥妙和其蕴含的意义。当我们每一天面对那些“繁琐芜杂”的小事,面对那些“微不足道”的小节时,会有多少人意识到这些可能关系到每个人的成长和道德素质的培养。 成功就是由一件又一件小事、一个又一个细节积累而成的。只有把握小事,注意细节,才能取得成功。让我们踏踏实实地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踏着小事情铺成的道路,走向伟大光明的未来。 篇12:缺憾成就完美高二作文缺憾成就完美高二作文 当你附身欣赏鲜艳夺目的花朵,可曾注意到美丽的下面那残缺的绿叶?当你流连于花丛中翩翩而舞的蝴蝶,可曾为另一棵树上断翅的蝉儿衰弱的低吟而叹息?当你高声赞扬东方冉冉升起的红日,可曾为淡淡逝去的残月而忧伤不舍?人们总是歌唱完美,向往完美,却不知道完美总与残缺相伴。没有残缺的相衬,又何来完美的动人? 你是中华五千年来世人景仰的武圣,你是义薄云天的孤高游侠。你仗义行侠,却在华容道放走曹操,扼杀了成就兄长大业的契机。关云长,你可曾想到过你的侠义心肠竟成了你的唯一缺憾?但那又怎样呢?若没有你的义气过人,又何来桃园结义的千古美谈?若没有你的义气过人,又何来水淹七军、千里走单骑的传奇故事?若没有你的义气过人,又何来一年四季香火萦绕的关庙?人生虽短,往事易烟消云散,但你却用你的侠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用你的豪情映红了半片云天。 缺憾成就完美,关羽用他的侠义成就了义薄云天。 你是一个平凡却心怀梦想的老师,你也是最美的老师。当你伸手推开年幼的孩子,勇敢地面对凶猛的卡车时,可曾感到过害怕和后悔?双轮无情地碾过你的双腿,可换来的是孩子们的平安无事。我听到了无数质疑的声音:“值得吗?”我还看到了你最美的回答——一个风轻云淡的微笑。我想,你是值得的。你亲手折断了自己飞向希望的羽翼,却给自己插上了一双隐形的翅膀。谁又能说你是残缺的呢?谁又敢不承认你是完美的? 缺憾成就完美,张丽莉用残缺的身体换来了最美丽的`人生。 听不见蛙鸣鸟唱,于是你用双眸温柔地注视月光,《月光曲》如流水般从你的指间倾泻开来;听不见欢声笑语,于是你用心灵开拓净土,《欢乐颂》应景而诞。贝多芬,在你永远安静的世界里,可曾有过投石入水的波澜?我想应该是有的吧。那一串串欢乐的音符,跳动着,奔跑着,他们时常爬进你的耳朵,又时常舞于黑白琴键上。纵使你天生失聪,又有何可怕?上帝给你关上了一扇门,却给你留下了一把金钥匙,通往另一个美好世界的金钥匙。多少年后的你,一定会感谢当初那个身怀缺陷的自己吧? 缺憾成就完美,贝多芬的失聪使他专注于黑白琴键,于是一首首经久不衰的乐曲流传千古。 如今,我已学会了抚摸绿叶的每一条脉络,倾听蝉儿不息的清鸣,我还学会了细细描绘冷月的轮廓。谁说完美遭人妒?我偏要歌颂那些残缺的美好! 篇13:小事成就大事,细节就是完美小事成就大事,细节就是完美 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小事成就大事,细节就是完美。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例:1986年1月28日早晨,成千上万名美国参观者聚集到肯尼迪航天中心,等待一睹“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腾飞的壮观场面。上午11时38分,“挑战者”号点火升空,但仅仅在飞行73秒后,空中传来一声闷响,挑战者号顷刻之间爆裂成一团橘红色的火球,最后坠落到大西洋。包括两名女宇航员在内的七名宇航员在这次事故中罹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国第一个参加太空飞行的普通公民——女教师麦考利夫。原计划她将在太空给她的学生进行现场授课,但不幸的是麦考利夫最终壮志未酬。根据调查,“挑战者”号爆炸是因为一个o型封环失效所致,失效的封环使炽热的气体点燃了外部燃料罐中的燃料。多么微小的错误,多么重大的损失!两者之间巨大的反差使“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失事更加憾人心魄! 这里还有一个真实事例:一家知名大公司招聘职员,已经淘汰了无数的.应聘者。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走进了面试办公室,进门时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小纸片,出于习惯,他弯腰把它拾了起来,扔进了纸篓里。 进行了一番简单的询问之后,总裁通知小伙子到人事部报道,他感到很诧异,毕竟应聘者中有太多人比他优秀得多,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个小伙子通过了最简单,却也是最重要的考核——他捡起了门口那张小纸片。 这个小伙子,就是汽车工业之父—亨利·福特。 公司总裁慧眼识才,正是因为福特对小事的细谨态度,才使得他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别的应聘者就是因为觉得一张纸无关紧要而失去了一次绝好的机会,而他们因此失去的机会又何止一次? 我们现在有不少同学胸怀鸿鹄之志,立志将来谋大事、成大业,但他们却不屑于一些小事,不拘于一些小节,这样下去必将很难达到他们的愿望。例如,有不少同学把德育常规当作小事看待,不是吗? 一、在仪容仪表方面。 有的同学穿耳洞,戴耳针,戴项链、串珠、戒指等饰物;有的女同学涂脂抹粉;有的同学烫发、染发,男生留长发,女生披肩发、梳怪异发型,由于忙于梳妆打扮,占用大量时间,即影响了学习又助长了攀比、追赶时髦的不正之风,同时也影响了六中学生的良好风貌,希望请同学们保持阳光、自然、健康、活力的六中人形象。 二、在环境卫生方面。 除了水以外,请同学们不要将饮料、食品带到教学楼、试验楼食用,不要乱扔塑料袋、纸巾、饮料瓶等废弃物,有的同学将纸飞机扔在行政楼、教学楼的楼梯上,或绿化带中,有的同学在墙壁、课桌椅、电教设备等处乱涂抹乱刻画,将球、鞋、手等污痕印在墙上,这些都是破坏学校环境卫生的行为,有损我们六中人的形象。 三、关于手机问题。 使用手机本无可厚非,但一些同学上课不专心,在上课或晚上回宿舍后不停地发短消息,有些同学下载一些不良短信相互传播,有的同学考试动用手机作弊。这些都影响了学校正常的秩序,因此我校规定关于“使用手机的两禁”规定:在教学楼、试验楼、图书馆等教学场所,任何时候严禁使用手机,在上课(7:30—17:45)、晚自习期间,学校的任何场所均严禁学生使用手机,请同学们遵守。 四、关于迟到冒名问题 最近一段时间,有不少同学上学迟到,更有甚者,在登记迟到时冒用别班同学的名字。我们希望全体同学都能妥善安排好时间,不要迟到,如果真迟到了,请支持督导队员和保卫人员的工作,如实报上自己的班级、姓名,请同学们注意:做人应以诚信为本。 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从日常小事着手,于细微处讲品格,莫让小节影响了和谐校园的建设。请相信:小事成就大事,细节就是完美,注意小节,你一定会拥有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篇14:遗憾成就完美高一散文遗憾成就完美高一散文 时间真的过得很快,脑海中却总是浮现着我们一起努力的过程,虽然这个结果离我们的目标差了一点点,虽然我们很懊恼,但是不能否定,这段过程的美好。 那时的我们像一个团队,但却更像一个大家庭,从前我们不是这样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在做自己的事,自己看书,自己写字,自己做作业,有的人就是在做任何乱七八糟的事情,所以对我们来说我们之间根本就好像是陌生人一样,根本就与一个大家庭,一个团队毫无联系。 我们那个班是一个普通班,更直白的说就是差生班,我们这里是有重点班和普通班之分的,所以在我们这个班级真的很乱,大部分人都是在玩,在大声的说话,在大声的笑,但这还是其次的,我们这个班最严重的是每一天都会打架,每一天都有事情发生,我说真的在那个时候我很想转学,因为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根本就没有一个人会学习好,所以我们这个班,是整个年级最差的一个班,但就是在那一年,我们成为了整个年级最努力的一个班,班级平均分也成为了整个年级仅仅只差第一名的班级的第二名,这也是我们初中学年最后悔的事情,每一个人都在懊恼自己说为什么自己不努力一点呢,如果再努力一点就好了,虽然有些许遗憾,但这个过程成为了我们初中最值得记忆的过程,我想这个过程应该都藏在每一个人的脑海中。 那一天,我们班里的每一个人都如往前一样,在做着自己的事情,班里的笑声啊,说话声啊,还是那么的大,就说是震耳欲聋都不为过,突然之间,教室里安静得连一根针掉下去都听得见,我都不用抬起头来去看就知道是班主任在教室里。班主任黑着脸站在讲台上,这简直是习以为常,每一天都发生,他开口说话了,说:“学校现在有一个比赛,是关于班级成绩平均分的一个排名比赛,你们要不要参加。” 我们都惊讶的抬起头来看着他,因为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竟然不是在骂我们,往常都是在骂,现在不骂了,我们还是有一点不习惯的,不过这不习惯也没有持续多少秒,因为他看着我们没有回答他,马上就开始教育我们了,说:“你们到底有没有在听我说话,你们知不知道别人在跟你们说话,你们却在分心,这是很不礼貌的啊,跟你们说多少次了,难道还是记不住.......(此处省略非常非常多的话),好了,回归正题,你们到底要不要参加。你们可以讨论“,有了他这一句话,我们都开始讨论起来了,有的说,”这参加什么啊, 我们都是差生,成绩又不好,参加了不还是一样。“有的说”不一定呢,如果我们努力呢,结果或许会不一样,再说了,我们被别人叫差生已经那么多年了,难道你们心里就受得了了,我是受不了,我是一定要支持参加的。“ 结果就是我们分成了两队,一个是支持参加的,一个是不支持参加的,每一个队都有自己的理由,支持参加的说:”我们要改变我们是差生的结果,难道你们就想一辈子都被别人叫做差生吗?“果然这一句话就把不支持参加的人给打败了,我们都异口同声的对老师说:”老师,我们要参加“,那时的我看得出老师很是欣慰。“做这个决定很难,但是过程会更难,因为你们的'基础很差,可能要学习很多知识才有机会跟他们比一比啊,接下来的这一段时间会很难熬,因为你们一旦参加了,就没有机会可以放弃,就只能往前冲而已,你们真的决定要参加吗。””是的老师,我们是真的要参加“我们回答说。 那时我们每一天都在努力,努力的看书,努力的做题,努力的把成绩提高,那时的我们,真的就像是一个团队一样,别人不懂来找你们帮忙,你不懂就找别人帮忙,每一天都有欢声笑语,虽然以前也有笑语,但这和以前不一样,这时的欢声笑语是夹杂着把难题做了出来,把自己的成绩又给提高了,我们又进了一小步.....,这都是我们笑的最主要的原因。 我们都紧张的握着自己的手,结果出来了,年级第二名,听到这个结果,我们哭了出来,因为我们的每一天做着自己看不懂的题,每一天都学习得很晚的努力没有白费,但其次我们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我们的目标是第一名,有人说:”如果我们在努力一点就好了“,说着又哭了出来,有人说:”虽然我们的目标不是这个结果,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很努力的在付出啊,没有遗憾就好了,虽然我们这次有遗憾,但是遗憾不就是为了成就完美而出现的吗,所以我们下一次一定要更加的努力,为了以后不再有更多的遗憾出现,我们也要努力。“ 虽然那次的目标没有到达,存在着些许遗憾,但或许下一次会更加的完美呢? 篇15:自信成就完美人生作文古往今来,成大事着无一不是做任何事有非常有自信的人。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在世,做任何事都要说“我能行”。而无自信者自己就会将自己打倒,如何谈成功。 遇事冷静从容源于人们对自己实力的自信。在解放战争开始,国民党军队400多万人,而毛主席带领的共产党只有200多万人,并且武器装备都在敌军之下。就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认为共产党并不会胜利。而毛主席有“人生自信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自信。即使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必胜的决心。事实证明了他的自信是正确的,他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创立了新中国。自信可以激励自己,使得自己在紧要的关头可以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 人们的自信可以影响自己,同样也可以对自己身边的人造成积极地影响。一个人要想成功,必定身边有许多拥护者。毛主席的自信使得士兵看到了成功希望。同样打仗十分厉害的拿破仑也是如此。拿破仑曾经说过“不可能这个字,只在愚人的字典中找到”。由于自信,那些士兵在领导者的身上得到了必胜的信念,士兵有了这种信念才可以冲锋陷阵。为将帅者如果见到敌人自己心里都没有底,那下面的士兵必定无心作战。我们在生活中也喜欢和自信的人在一起,是因为自信的人身上有一种独特魅力,自信的'人可以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 自信不是自负。古希腊德尔斐神庙门楣上镌刻着“认识你自己”这样的一句话。人一旦无法认清自己,过度狂妄自大,那也是非常不好的情况。西楚霸王项羽贵族出身,英勇无比、力拔山河。自以为拥兵百万,当世无人可比,看不起亭长出身的刘邦,还因为自大气走了范增。结果中了韩信的计导致垓下被困,最终自刎乌江,丢掉了大好河山。中国将就中庸之道,所以我们既不能认为自己一无所长,也不可认为自己天下无敌。 有了自信,我们做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让我们认识自己,学会自信。自信方可成就你的辉煌人生。 篇16:自信成就完美人生作文自信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智慧。 学校举行朗读比赛,可比赛的前后一段时间戚老师都不在,在外参加比赛,只定了两首诗。而其他工作自然由我来承担。 教室里,“拿出语文书,翻到《囚歌》,囚歌,起——”带领着全班读要朗读的材料。 “囚歌,叶挺……”一整语调平平的读书声回荡教室,枯乏无味。“你们能不能读好点,要抑扬顿挫。”“班长,无论怎么读,我们班也是垫底啊还不如不读,有必要吗?”是啊前两界比赛我们班都是垫底,更何况这次戚老师不在,何必不自量力呢?但,任务也是要完成的。 比赛当天,看着别班精彩的比赛,与其说是比赛,不如说是再给我们班表演。比赛结束,44·1,这就是我们班的比赛成绩,第一,倒数第一。 回教室的路上,“果然,我们班倒数第一,意料之中。”“是啊,别的班永远都不用担心倒数,因为有我们班垫底。” 语文课上,“我一直对我外甥女说,让她时刻微笑,因为,从别人发自内心的微笑中可以看到别人的自信。上次朗读比赛结束,我看到你们在自嘲自己,自嘲班级,我很是痛心。比赛时,我刚下楼黄老师就跟我表扬你们,说,她指导你们读的时候你们拿书的动作惊人的一致,这是她在她们班所从来没有看到的,而且,读得很好。在你们读的时候,章老师也在说,我们班真厉害,不练也这么好。包括,我回到办公室,唐老师也在说,我们班,老师不在,也能与别的班差不多。”戚老师皱了皱眉头,“而你们呢,却在自嘲自己。是,我们班是倒数第一。可你们知道吗?别的班表现那么好,他们付出了多少心血,排练了多少次。就说五班吧,二楼老师说,他们每天听到五班的排练,听得他们都会背了。这个第一他们理所当然得的。我们不求第一,只求我们的付出得到回报,而我们得到的比付出的多很多,这就够了。” 戚老师说得对,相信自己,是对自己能力和自身价值的肯定。即使全世界除你,再没有人相信你,你也要相信自己,你也要肯定自己的存在。唯有肯定自己,才能在一片怀疑的目光中站起来,才能勇于坚持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篇17:奋斗成就完美人生作文奋斗成就完美人生作文 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 ——题记 每个人一出生就拥有同样的天资,只是努力和不努力的问题而已。一般人都会羡慕别人额成绩怎么那么好呀?或别人打球怎么那么厉害?可他们从来没想到这些人的成功背后是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 比如,历史上就有许多先人给我们留下了这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张良——以为大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物;他出生于贵族家庭,在青年时期却因韩国没有能力守卫自己的领出而被秦国所灭,而张良一家也遭受其害,不久以后也被屠杀了;他开始并没有接受这个事实,而是一鼓作气举起了反秦的`旗帜。他这种不惜家财万贯而去刺杀秦王为的是什么呢? 他拿着钱,安然无事的生活着不好吗?为什么要反秦呢?当他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就无法挽回了,他深知自己这样做,身上背负的不是耻辱而是高尚的荣誉。叫大力士去砸车,投奔刘邦,这两件事无一不体现出张良反秦的决心。他这种从不放弃自己的人生而是去努力拼搏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正是后人们对张良的评价。他这一生中唯有三件大事——反秦、复韩、归隐。复韩还没能实现,实际上只完成了两件大事,仅仅就因为指两件事,他就成了著名的历史人物。 当今社会,谁还会说他没有完成自己的人生呢?他的人生恰好是奋斗来的,他不是因为眼前的某颗绊脚石而止步,造成自己一生的遗憾。他完美的人家几经波折,几经风雨才实现的,他就是因为相信自己,奋斗自己才能成就自己。如果没有路上的那些绊脚石,就可能没有汉高祖,历史也就从此变更了,他奋斗了,所以他的人生是完美的!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许有努力奋斗而完美的人生。NBA历史上球员科比·布莱恩特,洛杉矶湖人的老大,他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位NBA球员,他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最终成为了NBA历史上的璀璨之星。他从不幻想,而是努力奋斗,因为他知道世界上会打篮球的人很多,自己可能随时会被刷走,这样他的梦想就破灭了。他每天苦练篮球,就是为了成就自己的梦想,他拿下好几次BNA冠军,他历经了千百次失败才成就了自己,所以他的人生是完美的。 一个人的完美人生并不是他幻想了多少,获得了多少,而是他奋斗了多少,付出了多少的努力!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 高中家长检查范文 ★ 中学教师实习总结 ★ 美术教育实习报告 《成就完美的课堂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成就完美的课堂教案(共17篇)】相关文章: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与反思2022-07-19 初中心理健康课教案2024-03-31 春江花月夜 教案2022-11-08 端午的鸭蛋教案2023-12-15 《夕阳真美》教学教案反思2023-06-02 初中美术教师教育实习报告2022-04-30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2023-03-16 教育专业学生实习报告2023-08-06 教育见习自我鉴定2022-07-29 八年级上 13 苏州园林 教案2023-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