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数据的收集和二

时间:2023-04-11 07:39:38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数学教案-数据的收集和二(精选18篇)由网友“Chen”投稿提供,这里给大家推荐分享一些数学教案-数据的收集和二,供大家参考。

数学教案-数据的收集和二

篇1:数学教案-数据的收集和二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会把一些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填写完成简单的统计表.

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观察、整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制作统计表.

教学难点

制作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上课时学生报数据,教师填到表格上.

五年级一班女同学测量身高记录单

姓名

身高

(厘米)

姓名

身高

(厘米)

姓名

身高

(厘米)

钱秀英

130

蔡雅平

141

冯淑慧

138

王  华

140

秦  玲

152

杜小芳

154

李娟娟

131

顾伟芳

137

许  阳

134

张  红

142

牛爱珍

151

朱  丽

144

李静华

145

钱  霞

138

刘竞蔚

145

宋  莉

144

陆  莎

144

杨宁一

139

朱桂芬

140

朱  彦

143

夏  萍

146

王丽琴

142

陆小梅

144

武星云

148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提问:

1、根据这张身高记录单能不能很快看出我们班同学的身高大多数在什么范围内?

2、要想看出同学身高分布情况,应该怎么办?(分类整理)

3、如何进行分类整理呢,学生分组讨论并试分类.

(二)在学生讨论分类的基础上,总结出整理数据的方法:

1、先从记录单上找出所有数据的`分布范围.(最矮的,最高的.)

2、先确定分成身高和人数两栏,再根据找出的数据范围,按5厘米一段,分成五段:然后,用直尺画出表格,填写栏名,并把身高起止的厘米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入“身高”一栏内;最后在表格的上面写明统计表的名称和日期.

3、统计各段中原始数据的数目.统计时可以按照原始数据记录单上顺序,用划“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然后依次擦去“正”字,填上数目;最后核对一下各段人数有没有错误.

五年级一班女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

3月

身高

(厘米)

130~134

135~139

140~144

145~149

150~154

合计

人数

教师提问:这个统计表除了横着设计,还可以怎样设计?

介绍另一种制表方法:

身高(厘米)

人数

合计

130~134

135~139

140~144

145~149

150~154

(三)出示思考题,学生分组讨论:

1、这个班同学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

2、这个班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3、你还能从这个统计表中观察出哪些内容?

4、整理后的统计表和原始数据记录单相比,有哪些优点?

教师提问:

1、既然整理后的统计表比原始数据记录单有优越性,那么原始数据经过整理以后,原始数据是不是就可以丢弃不要了呢?

2、如果要计算这个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应该怎样计算?需要怎样计算?需要根据哪个表计算?(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统计中原始数据非常重要,不能随便丢失.)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1

9

达标

17

25

2

优☆

10

达标

18

优☆

26

3

达标

11

19

27

4

12

20

28

待达标

5

13

21

达标

29

6

14

22

30

优☆

7

达标

15

23

达标

31

达标

8

16

达标

24

32

请你把这次考试的成绩按分数高低整理填入下表.

成绩

优☆

达标

待达标

人数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回答下面思考题:

1、在哪个分数段的人数最多?优以上的有多少人?

2、要想从表中反映出总人数应加哪一项统计内容?

(二)音乐老师记录下来五年级二班的音乐成绩,请同学们帮助音乐教师统计一下这个班的优、良、达标、待达标的人数,看哪个同学统计得快?

五年级二班上学期音乐成绩记录单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1

7

达标

13

待达标

19

25

31

待达标

2

8

14

20

达标

26

达标

32

3

9

15

达标

21

27

33

达标

4

10

16

22

28

34

5

11

17

23

29

35

6

达标

12

18

24

30

36

根据上面的原始数据填写下表,然后说一说每个等级的学生各有多少人.

五年级二班上学期音乐评定成绩统计表

7月

成绩

达标

待达标

人数

(三)下面是五年级二班男同学的体重纪录单.

根据记录单上的数据填写下表.填完表后说出这个班男同学体重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

体重(千克) 30以下  30~34   35~39   39以上

四、课堂总结.

制作统计表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找出原始数据的范围,最大、最小各是多少.

2、根据统计的需要和数据范围的具体情况,把数据范围划分成几组,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编制成表.

3、统计各组中原始数据的数目,填写统计表.

五、布置作业 .

下面记录的是某班同学有课外书的数量(单位:册).

27 13 25 16 28 17 26 18 19 9 11 7 27

30 23 6 29 19 16 11 18 21 17 33 29 17

9 17 28 5 15 19 14 22 16 5 15 14

根据这些数量填写下表.填完表后再说一说,课外书的册数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并算出全班平均每人有多少册课外书.

六、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游戏:石头剪子布

游戏目的

使学生学会统计的方法,并能够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游戏人数

多于三人.

游戏规则

1.让两位小朋友面对面站好,将手藏在后面,在喊完“石头剪子布”后,同时出示“石头”、“剪刀”或者“布”,看看谁的大(石头大于剪刀,剪刀大于布,布大于石头).为了让其他小朋友都知道比赛的结果,每赢一次都得大声地叫一下:“啊,我赢啦!”这样玩6次.

2.其他小朋友记下他们每人赢的次数,看看最后到底谁赢,并用不同的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最后的结果.

篇2:数据收集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将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引导中探索,探索中发展,发展中提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几天,我们的学习生活正逐渐步入正轨,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科代表。

教师出示评选条件:

1、数学成绩优秀。

2、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

3、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

师: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学生自由发言并说出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如张三、李四。

二、互动新授

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1)收集数据。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通过筛选选出了两位合适的同学,那么,这两位同学哪个更合适呢?我们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你有没有合适的.方法?

学生讨论,说说选择的方法。

教师提问: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

小结:举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时会出现其他同学不公平、不服气的情况,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那有没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任科代表。

教师讲解投票的方法,拿出准备好的小纸张,从黑板上选一个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

学生动笔写,将写好的纸张折好,由小组长收上来。

(2)学习记录方法。

教师将收好的纸张放在讲台桌上。

师:现在老师要从这些纸张里拿出一张,报出名字,同学们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张上,老师报一个,你记一个,一直到把这些纸张记完。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提示学生:纸张很多,报得又很快,必须抓紧时间统计,能分工合作。)

指名学生说,肯定学生的方法,如画“○”、画“∣”、画“正”等。及搜狐请方法独特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录。

讲述:记录完的讨论一下,哪种方法记得既清楚又方便,将不同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让大家瞧一瞧。

完成统计表。

姓名张三李四

票数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担任数学科代表。

(3)小结。

谈话:刚才同学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你们能说说是怎样记的吗?

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要说出喜欢这种方法的理由。

2、教学例2、

(1)过渡:同学们,光明小学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某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参加比赛,他们也是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赛。

多媒体课件出示投票结果。

师:你能看懂他们用了哪些记录方法吗?(画“√”、画“正”、画“○”)

(2)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

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姓名王明明陈小菲

票数15 22

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

回答问题: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谁参加比赛?(陈小菲)

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让学生讨论可能性。)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即使把缺勤同学的两票同学的两票加到王明明的票数中,也不影响投票结果,所以,结果不会改变。

(3)从上面这道题中,你有没有学到新的记录方法?(让学生自由说。)

教师: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下次你统计事物数量时,就可以用上这种记录方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

出示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天气情况吗?

1、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逐题回答教材上的问题。

3、从统计表中你还知道什么?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最让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应用统计知识帮助老师选了一位同学们心目中的数学科代表,老师先谢谢同学们,我们还学到了统计的另一种方法——投票,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了记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统计的内容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统计。

篇3:数据收集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单位),能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完成统计图。。

⒉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体验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初步学会设计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

3、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统计知识、主动收集、整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据,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分析、说明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内容】

教材第70~85页:

1、在教学中用实际问题激活学生的经验,感受分段整理数据的必要性,促进学生主动展开统计活动,并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这样的统计方法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在读统计图的过程中,了解条形统计图表达数据的方法,以及它的结构和特征。

3、在教学中,有意识让学生统计自己身边的事,进一步体会统计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数学方法,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又能使学生的统计观念得到发展。

4、在教学中,注意设置一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分析、联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感受哪些游戏的规则的公平的,哪些游戏的规则是不公平的。

【课时划分】

共计6课时

统计2课时

游戏规则的公平性1课时

练习八1课时

单元练习 2课时

第一课时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70~74页。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能对统计结果作简单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

【重点难点】

经历统计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学样为了迎接六一节,学校鼓号队准备了精彩的表演,为了六一的表演更加完美,学校决定为鼓号队队员购买统一的服装,分为大中小号。

说明:身高为120~129的适合穿小号,130~139的适合穿中号,140~149的适合穿大号。

提问:你怎样才能知道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

2、出示队员身高记录单。

提:这里是队员们的身高记录单,要知道定购每种服装的人数各是多少,接下来应如何做?

指名:这里需要将身高分成几类?为什么?

3、组织学生整理数据。用画正字的方法来完成。

4、提:我们刚才用的是什么方法来分类整理数据的,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根据刚才的统计情况,请同学们将数据填入第69页的统计表中。

提:现在根据这张表你可以知道什么?

5、回顾这题的整理过程。

我们是怎样知道每种服装各买多少套的?

小结: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根据每种服装的大小为类别,先将队员的身高进行分类,这样我拉就可以知道每种服装的人数了。

二、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记录及统计表。

提:要想正确填写统计表,要先如何做?

(2)小组合作:分类、整理数据,方法自定,并完成统计表。

(3)组织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同学独立完成。

(2)就统计结果,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3)介绍你知道吗

篇4:数据收集和数学教案

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学会把几个有联系的统计表合编成一个复式统计表,认识复式统计表的意义和作用,并通过教材中有说服力的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分栏的方法和步骤,看懂表头。

教学用具投影仪和放大的例3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投影出示。

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四个小组的学生人数。

数学组:男生14人,女生8人。

航模组:男生13人,女生4人。

生物组:男生7人,女生12人。

美术组:男生12人,女生12人。

请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下面的统计表。

2.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1)每张统计表能反映出什么情况?

(2)如果想了解或者比较各个小组的人数情况,用这四张统计表是否方便?有无更好的方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说说各自的想法)

显然用这四张表比较不方便,为了便于比较各小组中男女生参加人数的情况,我们可以把它们合编成一个统计表。

板书课题:复式统计表

二、探索研究

1.小组合作讨论

(1)把这四张有联系的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要反映哪几个方面的情况?

(要反映两个方面的情况,一个是分组的情况,也就是分几个组;另一个是各组的人数情况,也就是各小组中男、女生参加的人数。)

(2)怎样划分统计表的栏目才能反映出这两个方面的情况呢?

(用投影一部分一部分地显示)

(①表头的竖向分栏中写出四个小组的名称和总计;②表头的横向分栏中写学生性别和合计;③一般统计表的左上角一格(表头)用斜线分成三个部分:右上部分说明横栏的类别;左下部分说明竖栏的类别;中间部分说明右下方的空格是留着填写数据的。)

2.小组合作实践

①让学生翻开书第8页,小组合作填写复式统计表并填写第9页上的第(1)~(4)小题。

②填好后回答:合编后的统计表有什么好外?

三、课堂实践

做第9页的“做一做”首先让学生口述怎样填写;再让学生独立去填;最后回答:从这张表中你能看到什么?

四、课堂

①今天学习的内容;

②编制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

五、课堂作业

做练习二的第1、3题。

课后反思:不要怕学生出错,因为谁都可能出错,你在一件事情上越琢磨得多就越容易出错。

2.求平均数

课题:求平均数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投影显示第13页的复习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1)这题要求的是什么?(2)必须要知道什么?(3)怎样列式解答?

计算的结果能说明什么问题?它有什么用?

思考:全班同学上美术课每个人都带了些“橡皮泥”做手工用,为了使大家都拥有有等量的“橡皮泥”,我们该用什么办法把我们手中的“橡皮泥”平均一下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求平均数(板书课题)

二、探索研究

小组合作讨论:研究例1。

1、观察比较:例1与复习题有什么相同处与不同处?

2、思考并回答:

(1)这题求的是什么的平均数?

(2)必须要知道什么?

(3)你会解答这道题吗?

(先让学生分小组试着做一做,再选几名学生代表,讲一讲他们是怎样做的,老师将学生说的解题过程板书出来后集体订正)

①全班一共投中多少个?28+33+23=84(个)

②全班一共有多少人?10+11+9=30(人)

③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84÷30=2.8(个)

列成综合算式是

(28+33+23)÷(10+11+9)=2.8(个)

答:全班平均每人投中2.8个。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例2。

1、观察比较:例1与例2的条件与问题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思考并解答:你能联系例1的解题思路计算出这题的结果吗?

放手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再讲一讲是怎样做的,老师将学生说的解题过程板书出来,使学生明白:条件与与问题不同,计算方法和步骤也就不同,最后集体订正。

①全班一共投中多少个?2.5×12+3×11+3.2×10=95(个)

②全班一共有多少人?12+11+10=33(人)

③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95÷33≈2.9(个)

列成综合算式是:

(2.5×12+3×11+3.2×10)÷(12+11+10)

=95÷33

≈2.9(个)

答:全班平均每人投中2.9个。

三、课堂实践

做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

学生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课堂作业1、练习三的第2题。2、练习三的第1、3、4题

篇5:数据收集和数学教案

一.教材分析: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浙江版七年级上册,是第六章《数据与图表》中的第一课。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数据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法已成为现代社会及以后普遍使用并且强有力的思维方式。能够利用数据和对数据进行处理已成为信息时代每一位公民必备的素质。

本节课通过学生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过程,使学生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以及能够按要求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类排序,分组编码。本节课的教学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学生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知识上,还体现了学生在收集数据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通过收集数据,体会数据的作用,了解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会按要求进行数据的简单分类排序,分组编码。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品尝用数据说话带来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数据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情境中体会收集数据的方法,以及分类,排序,分组,编码,等整理数据的方法。

难点:数据如何分类,排序,分组,编码。

四.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工作:

组织形式:以坐位相邻的四位同学为一组,并推选一个同学为组长。

学生:测量脚长(赤脚踩在白纸上,描下最长脚趾端点,三角板放在脚跟处,画线。测量点与线的距离即可。)自带皮尺(每组2个)。

教师:①奥斯卡最佳记录片提名《迁徙的鸟》中录象片段;浙江野鸟会集体活动的相关图片。②相关多媒体课件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迁徙的鸟》影片片段(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体会生活的乐趣),正当学生沉浸在影片美丽的画面时,教师指出,不同时期各种鸟类的栖息数量都是不同的,要了解一个地区鸟类的生存情况,我们必须要收集相关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20xx年3月1日8:15~11:30期间,浙江野鸟会的鸟类爱好者们在杭州西溪湿地举行集体观鸟活动。

[课件中出现集体观鸟活动图片,及几张鸟类图片,增加学生好奇心]

师:观鸟者们发现了许多种鸟。他们统计了一下,发现15分钟内有这样几种鸟在湿地活动。

(课件显示表格)

鸟的种类 黑尾蜡嘴雀 八哥 雉鸡 翠鸟 仙鹤 乌鸦 白鹭 山斑鸠 家燕观察记录 数量

师:他们是如何来记数的?

[学生在好奇心中讨论,交流,气氛热烈]

学生可能会想到刻痕记数、数数、画“正”记数等。教师鼓励学生多思考,培养学生发散型思维方式。拓宽思维空间。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比较这几种记数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又好记,又能很快说出数量?

画“正”的方法。(课件显示表格)。

鸟的种类 黑尾蜡嘴雀 八哥 雉鸡 翠鸟 仙鹤 乌鸦 白鹭 山斑鸠 家燕观察记录 数量 4 3 2 4 14 3 2 1 4(观察记录画“正”在黑板上完成)

表格中的数量以问题形式填写,同时课件显示

(1)这里的数据是通过什么方法收集得到的?

(2)从这些数据中,你能获得有关杭州西溪湿地鸟类的哪些信息和结论?

(3)收集以上数据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一答案唯一。问题二鼓励学生开拓思维,讨论交流,相互补充。问题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收集数据是必须要有一定目的性]

师:收集数据还可以通过哪些直接和间接途径?

学生讨论后,给出答案:直接观察、测量、调查和实验等;也可以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使用互联网等。

(三).合作学习,师生互动

合作学习(1)

学生相互测量身高(同桌之间相互站立,测量时要求学生一只脚踩住皮尺,另一学生看刻度时要求手中三角板与皮尺测量最高高度处垂直)测量完毕[此时学生情绪高涨,都在相互讨论自己及他人的身高数据,教师此时应适当控制课堂秩序。]示意学生坐回位子。以开火车的形式,每2组(每组4人)学生上讲台记录身高数据。同时要向学生说明,记录数据时,女同学的数据后面贴加性别,如153.7(女)。

记录完毕,此时黑板上数据可能繁杂、无序。[给数据的分类,排序创照更好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分类,排序的作用]

师:我们能从这一堆数据,很快比较男女同学的身高吗?(众生讨论)

此时学生,可能有些会说能,有些会说不能,更多的学生可能会是一种困惑,思考的表情。(说能的学生,可能会提出把这些数据列表格分类整理。此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提问:按什么分类?(此时学生的想法可能也有多种多样,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同时,利用EXCEL建立表格

教师进一步提问:如何操作可以使数据更直观?

生:按大小进行排序。

教师利用EXCEL分别选中男女生数据从小到大进行排序(也可以从大到小)

师:观察以上表格,你怎样比较男、女生身高的差异?

学生回答可能会有多样性,如回答用平均值进行比较;又如回答男生160厘米以上的个数与女生160厘米以上的个数进行比较等。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培养发散型思维]

师:身高早155CM以上的男生,女生各占男,女生的百分之几?身高在160CM以上呢?,

学生按照班级实际情况进行运算。

[通过运算,体会数据的作用]

合作学习(2)

师:昨天老师请同学们回家测量脚的长度,下面请几位同学把他测量的结果告诉大家。

(请3位学生报出数据,记在黑板上)

提出疑惑:3位同学的脚长都不相同,去买鞋的时候,是不是鞋厂都需要去量每个人的脚的大小,然后再去制作鞋呢?

生:不需要

师:你是怎么样去买鞋的?

生:告诉售货员鞋号。

师:为什么告诉售货员鞋号,你就可以找到基本适合你穿的鞋来试穿?既然鞋厂不需要去量每个人脚的大小,来制作鞋,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可能会想到到把脚长进行分组。教师总结概括。同时展示幻灯片:解现行国家标准鞋号根据脚的长度,以10MM为一个号,5MM为半个号确定,如图

鞋号实际就是把脚长数据分组、编码,每10MM分一组,5MM为半个号确定。解释“≤”的意义,以及解释表格所表示的意思。每一个码号脚长之间的范围是10MM。若脚长正好在这个范围且过半,则加半码。比如脚长是25.3~~25.7CM,在25码脚长范围内,但它在这个范围内过半,因此可以选25.5号的鞋。

师:脚长是24.8~~~25.2CM可以选一号?

生:25码

师:对,因为它在25码脚长的范围内,而且范围没有过半

[组织游戏调动气氛,使学生在活动中巩固知识,在快乐中体味数学]

组织游戏:以4人为一小组。游戏规则:一组学生挑战另一组学生,一组学生报自己测量出的脚长数据,另一组学生说出鞋号。老师充当记事员角色。答对,答题方可获星(老师在黑板上记录);若答错,问方得分。共进行5组游戏,优胜者获得全班掌声(游戏前提醒学生此鞋码为国家标准鞋号)。

师:刚才同学们都体会到了分组编码使原来繁多,无叙的数据简化、有序。他是整理数据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工商业、科研等活动中有广泛的应用。

课内练习

以下是某校七年级南,女生各10名右眼裸视的检测结果:

0.2,0.5,0.7(女),1.0,0.3(女),1.2(女),1.5,

1.2,1.5(女),0.4(女),1.5,1.1,1.2(女),0.8(女),

1.5(女),0.6(女),1.0(女),0.8,1.5,1.2

(1)这组数据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

(2)学生右眼视力跟性别有关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你将怎样处理这组数据?你的结论是什么?

(合作交流,探索完成)

(四).归纳小结,体味数学快乐

师: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课堂小结交给学生)

数据收集的方法:直接观察、测量、调查、实验、查阅文献资料、使用互连网等。

整理数据的方法:分类、排序、分组编码等。

(学生可能还会指出鞋码和脚长之间的关系等)

(五).布置作业

P139做一做中的第2题。

P141 3,4。

五.总体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本课从鸟类影片入手,用大自然的魅力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呆板的观鸟数据充满趣味性、故事性、真实性。同时通过设疑,层层导入,让学生自己找出记录观察记录的方法,在探讨中获得杭州西溪鸟类的相关信息。体会收集数据的重要作用及相关方法。

把书上静止的身高数据变为真实的有内容的活动。让学生相互测量身高,体味收集数据的快乐。按小组在黑板上记录数据,黑板上的数据复杂、凌乱。教师借机提出置疑,如何更直观的比较男,女生的身高?从而引出分类,排序的整理方法。

用提问的方式引出国家标准鞋号标准,用小组相互竞猜的游戏,使学生感受整理数据的重要方法――分组、编码。

把课堂小结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总结、叙述中提高数学概括表达能力。

篇6:数据收集和数学教案

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地点 植物园 动物园 游乐园 森林公园 河滨公园

人数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 )人。

你最喜欢去( ),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 )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 )人。

我喜欢( )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 )人。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一)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红 黄 蓝 白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第2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二)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将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引导中探索,探索中发展,发展中提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几天,我们的学习生活正逐渐步入正轨,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科代表。

教师出示评选条件:

1、数学成绩优秀。

2、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

3、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

师: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学生自由发言并说出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如张三、李四。

二、互动新授

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1)收集数据。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通过筛选选出了两位合适的同学,那么,这两位同学哪个更合适呢?我们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你有没有合适的方法?

学生讨论,说说选择的方法。

教师提问: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

小结:举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时会出现其他同学不公平、不服气的情况,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那有没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任科代表。

教师讲解投票的方法,拿出准备好的小纸张,从黑板上选一个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

学生动笔写,将写好的纸张折好,由小组长收上来。

(2)学习记录方法。

教师将收好的纸张放在讲台桌上。

师:现在老师要从这些纸张里拿出一张,报出名字,同学们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张上,老师报一个,你记一个,一直到把这些纸张记完。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提示学生:纸张很多,报得又很快,必须抓紧时间统计,能分工合作。)

指名学生说,肯定学生的方法,如画“○”、画“∣”、画“正”等。及搜狐请方法独特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录。

讲述:记录完的讨论一下,哪种方法记得既清楚又方便,将不同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让大家瞧一瞧。

完成统计表。

姓名 张三 李四

票数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担任数学科代表。

(3)小结。

谈话:刚才同学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你们能说说是怎样记的吗?

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要说出喜欢这种方法的理由。

2、教学例2.

(1)过渡:同学们,光明小学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某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参加比赛,他们也是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赛。

多媒体课件出示投票结果。

师:你能看懂他们用了哪些记录方法吗?(画“√”、画“正”、画“○”)

(2)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

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姓名 王明明 陈小菲

票数 15 22

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

回答问题: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谁参加比赛?(陈小菲)

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让学生讨论可能性。)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即使把缺勤同学的两票同学的两票加到王明明的票数中,也不影响投票结果,所以,结果不会改变。

(3)从上面这道题中,你有没有学到新的记录方法?(让学生自由说。)

教师: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下次你统计事物数量时,就可以用上这种记录方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

出示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天气情况吗?

1、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逐题回答教材上的问题。

3、从统计表中你还知道什么?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最让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应用统计知识帮助老师选了一位同学们心目中的数学科代表,老师先谢谢同学们,我们还学到了统计的另一种方法——投票,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了记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统计的内容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统计。

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二)

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篇7:数据收集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用调查法来收集数据,从而初步了解统计表。体会统计的价值。

2.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会用调查法收集数据及用统计表呈现数据。

教学难点:

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学问题诊断:

学生在统计数据时可能会出现一人多次举手的情况,所以在统计数据之前,要确定好规则,每人只能举一次手。是学生意识到统计的严谨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学校要给同学们订校服,课件出示红、黄、蓝、白四种校服。

师:你喜欢什么颜色的校服?

指名说一说。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我们要订哪种颜色的呢?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二、研究探索,进行新课

(一)确定方案

1.选择哪种颜色合适?

同桌交流后汇报:应该选择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颜色

2.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颜色?

生1:可以在全校调查。

生2:可以先在每个班调查。

3.怎样在班里调查。

师:如果你是老师,你怎样在班里调查?

指名说一说

生1:举手表示。

生2:起立表示。

生3:投票。

师:同学们想的方式很多,哪种又快又简捷呢?

生:举手。

师:在举手表示时应注意什么?

生1:每人只能举一次。

生2:不能都不举手。

师:在统计的时候我们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每人只能举一次。

(二)统计数据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表格,教师边说边出示统计表:现在把统计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中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数量 9 6 15 8

找一名学生到前面主持:喜欢红色的同学请举手,台上的学生数出人数,下面的同学帮助确认这个同学数的对不对。确认后老师把数据填在统计表中。其余三种颜色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统计。

【设计意图:教师设计一些探索性、合作性活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研究知识,“创造”知识。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使学生在探究中体会统计的价值。】

(三)观察统计结果

师:我们把统计的数据都填在统计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四)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1.全班共有( )人。

指名说说怎样想的?

生: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就是把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合起来,

2.喜欢( )色的人数最多。

3.如果这个班订校服,选择( )色合适。全校选这个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全校选蓝色做校服合适吗?这个问题多找几个同学说一说

生: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适,因为全校学生不一定喜欢蓝色的最多,应该再调查其他班级同学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最后比较全校学生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从而确定全校学生做哪种颜色的校服。

4.从这个表中,你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题

(五)小结

通过刚才同学们自己的统计,确定了我们班最喜欢的颜色,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数据收集整理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下面老师请你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书第4页练习一的相关问题,你们敢挑战吗?

完成练习一的第1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并解决问题。

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四、目标检测

师:同学们,今天学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知道在统计时要先收集数据,而收集数据有举手、起立、投票等很多方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还知道收集完数据后将数据进行整理记录填入统计表中。统计表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并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2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

教材分析:

在学生学会运用调查法收集数据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用最简单、最基础的的方法记录、整理和呈现数据,并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本部分知识是对以前非正式的统计表整理和呈现数据知识的延伸,也是学生建立正式的统计表表象的重要环节,更是对今后学习统计知识的铺垫。

1.大赛选举情境。

内容设置: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投票调查的方式进行统计。

探究设置:创设“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我们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这样的情境,提出问题:想一想应该怎样选好呢?之后师生共同讨论出“投票”选举的方法。

思考设置:怎样统计选票数呢?

2.记录数据活动。

内容设置:呈现记录数据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记录数据方法的多样性。

探究设置:学生发表各种统计数据的方法,如:画“√”或“○”,写“正”字等。

思考设置:比一比,那种记录方法好呢?

3.优化方法。

内容设置:呈现记录数据方法后,突出写“正”字方法的好处——简便易数。整理和呈现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探究设置: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共同探讨出用写“正”字方法记录数据的好处。根据统计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体会:当两人得票结果相差较大时,少数数据的缺失并不太能影响统计结果。

思考设置: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练习做一做。

内容设置: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收集数据,用最简单、最基础的方法记录、整理和呈现数据,再次体会用写“正”字方法记录数据的好处,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回答问题。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应用的价值。

探究设置:师生进行数据收集、记录和整理,并填写表格及回答问题。

重难点突破

1.学习记录数据的方法,体会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

突破建议:

结合情境,充分借助学生经验进行比较。

学生在之前的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投票确定某件事的机会,比如选班干部、选进步学生等活动。为此,教学中要从实际情境入手,以投票的方式学生共同协助收集数据,引导学生体验记录、整理和呈现数据的.过程,能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经验。同时,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渗透给学生多样化与优化的思想,在出现的写“正”字、画“√”、画“○”等记录方法中,教师提出“请大家看一看,你认为哪种记录方法好呢?为什么?”让学生比较后感知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

2.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体会统计的意义。

突破建议:

生生互动,在讨论中深化理解。

在用统计表整理、呈现数据后,引导学生根据统计的数据多说发现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解决了实际问题。但在解决“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这一问题时,教师多引导,学生多思考,多考虑不同的情况,生生互动,互相补充,引导学生把三种可能(两票都投给王明明;两票投给王明明和陈小菲各一票;两票都投给陈小菲)都呈现出来,并得出“这两票无论都给谁都不会影响陈小菲参赛的结果,因为陈小菲比王明明多7票。”的结论,这样学生们就很自然地理解:当两人得票结果相差较大时,少数数据的缺失并不太能影响统计结果,使学生体会到统计数据的意义。

篇8:数据收集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将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引导中探索,探索中发展,发展中提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几天,我们的学习生活正逐渐步入正轨,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科代表。

教师出示评选条件:

1、数学成绩优秀。

2、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

3、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

师: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学生自由发言并说出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如张三、李四。

二、互动新授

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1)收集数据。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通过筛选选出了两位合适的同学,那么,这两位同学哪个更合适呢?我们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你有没有合适的方法?

学生讨论,说说选择的方法。

教师提问: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

小结:举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时会出现其他同学不公平、不服气的情况,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那有没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任科代表。

教师讲解投票的方法,拿出准备好的小纸张,从黑板上选一个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

学生动笔写,将写好的纸张折好,由小组长收上来。

(2)学习记录方法。

教师将收好的纸张放在讲台桌上。

师:现在老师要从这些纸张里拿出一张,报出名字,同学们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张上,老师报一个,你记一个,一直到把这些纸张记完。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提示学生:纸张很多,报得又很快,必须抓紧时间统计,能分工合作。)

指名学生说,肯定学生的方法,如画“○”、画“∣”、画“正”等。及搜狐请方法独特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录。

讲述:记录完的讨论一下,哪种方法记得既清楚又方便,将不同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让大家瞧一瞧。

完成统计表。

篇9:数据收集小学数学教案

教材分析:

“数据收集整理”是学生正式接触统计的起始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分类与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统计的起始内容。教材依托学生熟悉的情境,以收集数据、记录数据和呈现的数据为主,从中学习调查的方法并初步了解统计表,同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使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统计的价值

具体分析:

1.选校服颜色情境。

教材从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创设了开学初订校服选颜色的情景,引出“选哪种颜色合适?”的问题。教材中一个小女孩做出判断:应该选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颜色。然后出示: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这一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引入新知的学习。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创设定校服的情境, 在叙述情境的过程中出示例1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然后提问“选哪种颜色合适?”回答这个问题时,可能大部分学生会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因此五花八门。这里教师要注意引导,使学生明白,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要求,最合理的是选择大部分同学都喜欢的颜色。这就需要确定4种颜色中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学生最喜欢的,引出用统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体现了统计的必要,也体现了统计的作用与价值。

2.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

教材中首先出现了两个孩子正在针对“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这个问题进行研讨,情境图中学生的对话揭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调查(统计)。第一次对话。一个学生说“可以在全校进行调查”另一生说“全校学生那么多,怎样调查呢?哦,可以先在班里调查。” 这里不仅确立了调查的对象(本班)而且渗透了抽样的思想。第二次对话:一个学生说在班里用举手的方式进行调查,另一个学生说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话中展示了调查的方式(举手、投票等)以开放的方式体现了对学生其他调查方法的尊重。其次有一名老师正在让学生用举手的方法收集数据,并提示应注意的事项:每人只能举一次手(即只能选一种颜色或不能重复计数),图下有一个统计表,表明了呈现数据的方式。

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进入情境,真正参与进来,首先通过小组研讨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通过全班交流制定好调查计划,接着再让学生严格按照计划进行统计。最后把统计的数据用统计表呈现出来。

在调查的过程中,确定调查对象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的话“全校学生那么多,怎样调查呢?哦,可以先在班里调查。”渗透了抽样的思想,这里要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班级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不一定是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

在确定调查方式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多说几种方式,使其体会到调查方式的多样化。在让学生用举手的方式收集数据时,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应注意的事项:每人只能举一次手(即只能选一种颜色或不能重复计数)。

3.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教材呈现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进而判断是否能解决问题。如第(3)题,某班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不宜代表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为了解决问题,可调整方案,如每个年级随便选一个班调查,或调查全校学生等。

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订正。尤其是第(3)题的后一问“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突出体现了由于非统计抽样不具有代表性,不能由此推断出“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的含义。当然,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不必讲那么深入,只要学生能体会出“我们班级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不一定是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即可。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统计表提问题并解答,如“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充分利用信息,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高学生质疑解题的能力。

重难点突破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用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难点是用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突破建议:

1.挖掘情境内涵,理解“选择校服”的本质。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创设定校服的情境,在叙述情境的过程中出示例1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然后提问“选哪种颜色合适?”回答这个问题时,要让学生充分进入情境,真正参与进来。

首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交流。在交流中可能大部分学生会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因此五花八门。

然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刚才同学们是针对自己喜欢的颜色来确定校服的。谁来说一说什么是校服?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讨论。

最后使学生明确校服的颜色不是以个人的观点为主的,它需要统筹大家的意见。使学生明白,最合理的是选择大部分同学都喜欢的颜色。到底是什么颜色呢?这就需要确定4种颜色中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学生最喜欢的,引出用统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体现了统计的必要,也体现了统计的作用与价值,同时引发下个研讨内容。

2.抓住问题冲突,引出收集信息的方法。

本课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抽样调查法,调查法是学生首次运用,学生没有这部分知识经验。因此在教学时先通过小组研讨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通过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的引导从而制定好调查计划。从研讨到制定计划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能够在顺应学生思维的前提下,顺思导学,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调查法。

比如:当学生知道校服的颜色不是以个人的观点为主的,它需要统筹大家的意见后,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来听取大家的意见呢?

学生的意见可能很多,预设到的答案可能是:

(1)在学门口挨个询问?对此学生会反驳太麻烦了,全校人数太多,一天也问不完。

(2)打电话询问。

(3)听老师的。

当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时,教师不要立刻给出答案。而是把多种方法都呈现给孩子,让他们针对这些方法进行讨论,指出不足及修改的方案。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抓住学生的一些有用信息进行引导,全校人数太多不好操作,我们可以划分成班级来统计,然后根据众多班级同学的想法来确定校服颜色。这样抽样调查的名词学生不会说出,但是他们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即先调查人数少的同学的意见,在慢慢到人数多同学的意见,从而把这种方法具体的形象的让学生理解。

3.优化调查方式,便于统计。

在学生懂得调查本班同学的意见后,思考用什么方式来记录哪种颜色的人数呢?一般的方法举手、起立、投票等。让学生充分地想、说。可以引导学生多说几种方式,使其体会到调查方式的多样化。在认同这些方法后想一想,哪种方法又快又准确?让学生明白针对数据少采取用举手的方式收集数据,比较方便。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应注意的事项:每人只能举一次手(即只能选一种颜色或不能重复计数)。

4.学生亲身实践,完善统计表。

统计数据时,可以师生共同统计一种颜色的人数,以此作为样子。然后放手让一名学生充当教师角色,来统计,其余学生充当验证官,一是再次验证数据的正确否,同时也是让全员参与统计数据的过程。统计后可以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统计数据、方法的大体过程。其目的让学生对此方法有个完整的认知。

篇10:数据收集小学数学教案

教材分析:

具体分析:

1.选校服颜色情境。

教材从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创设了开学初订校服选颜色的情景,引出“选哪种颜色合适?”的问题。教材中一个小女孩做出判断: 应该选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颜色。然后出示: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这一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引入新知的学习.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创设定校服的情境, 在叙述情境的过程中出示例1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然后提问“选哪种颜色合适?”回答这个问题时,可能大部分学生会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因此五花八门。这里教师要注意引导,使学生明白,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要求,最合理的是选择大部分同学都喜欢的颜色。这就需要确定4种颜色中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学生最喜欢的,引出用统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体现了统计的必要,也体现了统计的作用与价值。

2.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

教材中首先出现了两个孩子正在针对“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这个问题进行研讨,情境图中学生的对话揭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调查(统计)。第一次对话。一个学生说“可以在全校进行调查”另一生说“全校学生那么多,怎样调查呢?哦,可以先在班里调查。” 这里不仅确立了调查的对象(本班)而且渗透了抽样的思想。第二次对话:一个学生说在班里用举手的方式进行调查,另一个学生说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话中展示了调查的方式(举手、投票等)以开放的方式体现了对学生其他调查方法的尊重。其次有一名老师正在让学生用举手的方法收集数据,并提示应注意的事项:每人只能举一次手(即只能选一种颜色或不能重复计数),图下有一个统计表,表明了呈现数据的方式。

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进入情境,真正参与进来,首先通过小组研讨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通过全班交流制定好调查计划,接着再让学生严格按照计划进行统计。最后把统计的数据用统计表呈现出来。

在调查的过程中,确定调查对象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的话“全校学生那么多,怎样调查呢?哦,可以先在班里调查。”渗透了抽样的思想,这里要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班级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不一定是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

在确定调查方式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多说几种方式,使其体会到调查方式的多样化。在让学生用举手的方式收集数据时,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应注意的事项:每人只能举一次手(即只能选一种颜色或不能重复计数)。

3.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教材呈现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进而判断是否能解决问题。如第(3)题,某班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不宜代表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为了解决问题,可调整方案,如每个年级随便选一个班调查,或调查全校学生等。

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订正。尤其是第(3)题的后一问“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突出体现了由于非统计抽样不具有代表性,不能由此推断出“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的含义。当然,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不必讲那么深入,只要学生能体会出“我们班级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不一定是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即可。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统计表提问题并解答,如“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充分利用信息,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高学生质疑解题的能力。

重难点突破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用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难点是用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突破建议:

1.挖掘情境内涵,理解“选择校服”的本质。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创设定校服的情境, 在叙述情境的过程中出示例1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然后提问“选哪种颜色合适?”回答这个问题时,要让学生充分进入情境,真正参与进来。

首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交流。在交流中可能大部分学生会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因此五花八门。

然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刚才同学们是针对自己喜欢的颜色来确定校服的。谁来说一说什么是校服?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讨论。

最后使学生明确校服的颜色不是以个人的观点为主的,它需要统筹大家的意见。使学生明白,最合理的是选择大部分同学都喜欢的颜色。到底是什么颜色呢?这就需要确定4种颜色中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学生最喜欢的,引出用统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体现了统计的必要,也体现了统计的作用与价值,同时引发下个研讨内容。

2.抓住问题冲突,引出收集信息的方法。

本课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抽样调查法,调查法是学生首次运用,学生没有这部分知识经验。因此在教学时先通过小组研讨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通过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的引导从而制定好调查计划。从研讨到制定计划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能够在顺应学生思维的前提下,顺思导学,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调查法。

比如:当学生知道校服的颜色不是以个人的观点为主的,它需要统筹大家的意见后,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来听取大家的意见呢?

学生的意见可能很多,预设到的答案可能是:

(1)在学门口挨个询问?对此学生会反驳太麻烦了,全校人数太多,一天也问不完。

(2)打电话询问。

(3)听老师的。

当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时,教师不要立刻给出答案。而是把多种方法都呈现给孩子,让他们针对这些方法进行讨论,指出不足及修改的方案。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抓住学生的一些有用信息进行引导,全校人数太多不好操作,我们可以划分成班级来统计,然后根据众多班级同学的想法来确定校服颜色。这样抽样调查的名词学生不会说出,但是他们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即先调查人数少的同学的意见,在慢慢到人数多同学的意见,从而把这种方法具体的形象的让学生理解。

3.优化调查方式,便于统计。

在学生懂得调查本班同学的意见后,思考用什么方式来记录哪种颜色的人数呢?一般的方法举手、起立、投票等。让学生充分地想、说。可以引导学生多说几种方式,使其体会到调查方式的多样化。在认同这些方法后想一想,哪种方法又快又准确?让学生明白针对数据少采取用举手的方式收集数据,比较方便。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应注意的事项:每人只能举一次手(即只能选一种颜色或不能重复计数)。

4.学生亲身实践,完善统计表。

统计数据时,可以师生共同统计一种颜色的人数,以此作为样子。然后放手让一名学生充当教师角色,来统计,其余学生充当验证官,一是再次验证数据的正确否,同时也是让全员参与统计数据的过程。统计后可以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统计数据、方法的大体过程。其目的让学生对此方法有个完整的认知。

篇11:数据的收集和二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会把一些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填写完成简单的统计表.

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观察、整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制作统计表.

教学难点

制作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上课时学生报数据,教师填到表格上.

五年级一班女同学测量身高记录单

姓名

身高

(厘米)

姓名

身高

(厘米)

姓名

身高

(厘米)

钱秀英

130

蔡雅平

141

冯淑慧

138

王  华

140

秦  玲

152

杜小芳

154

李娟娟

131

顾伟芳

137

许  阳

134

张  红

142

牛爱珍

151

朱  丽

144

李静华

145

钱  霞

138

刘竞蔚

145

宋  莉

144

陆  莎

144

杨宁一

139

朱桂芬

140

朱  彦

143

夏  萍

146

王丽琴

142

陆小梅

144

武星云

148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提问:

1、根据这张身高记录单能不能很快看出我们班同学的身高大多数在什么范围内?

2、要想看出同学身高分布情况,应该怎么办?(分类整理)

3、如何进行分类整理呢,学生分组讨论并试分类.

(二)在学生讨论分类的基础上,总结出整理数据的方法:

1、先从记录单上找出所有数据的分布范围.(最矮的,最高的.)

2、先确定分成身高和人数两栏,再根据找出的数据范围,按5厘米一段,分成五段:然后,用直尺画出表格,填写栏名,并把身高起止的厘米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入“身高”一栏内;最后在表格的上面写明统计表的名称和日期.

3、统计各段中原始数据的数目.统计时可以按照原始数据记录单上顺序,用划“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然后依次擦去“正”字,填上数目;最后核对一下各段人数有没有错误.

五年级一班女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

3月

身高

(厘米)

130~134

135~139

140~144

145~149

150~154

合计

人数

教师提问:这个统计表除了横着设计,还可以怎样设计?

介绍另一种制表方法:

身高(厘米)

人数

合计

130~134

135~139

140~144

145~149

150~154

(三)出示思考题,学生分组讨论:

1、这个班同学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

2、这个班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3、你还能从这个统计表中观察出哪些内容?

4、整理后的统计表和原始数据记录单相比,有哪些优点?

教师提问:

1、既然整理后的统计表比原始数据记录单有优越性,那么原始数据经过整理以后,原始数据是不是就可以丢弃不要了呢?

2、如果要计算这个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应该怎样计算?需要怎样计算?需要根据哪个表计算?(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统计中原始数据非常重要,不能随便丢失.)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1

9

达标

17

25

2

优☆

10

达标

18

优☆

26

3

达标

11

19

27

4

12

20

28

待达标

5

13

21

达标

29

6

14

22

30

优☆

7

达标

15

23

达标

31

达标

8

16

达标

24

32

请你把这次考试的成绩按分数高低整理填入下表.

成绩

优☆

达标

待达标

人数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回答下面思考题:

1、在哪个分数段的人数最多?优以上的有多少人?

2、要想从表中反映出总人数应加哪一项统计内容?

(二)音乐老师记录下来五年级二班的音乐成绩,请同学们帮助音乐教师统计一下这个班的优、良、达标、待达标的人数,看哪个同学统计得快?

五年级二班上学期音乐成绩记录单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1

7

达标

13

待达标

19

25

31

待达标

2

8

14

20

达标

26

达标

32

3

9

15

达标

21

27

33

达标

4

10

16

22

28

34

5

11

17

23

29

35

6

达标

12

18

24

30

36

根据上面的原始数据填写下表,然后说一说每个等级的学生各有多少人.

五年级二班上学期音乐评定成绩统计表

7月

成绩

达标

待达标

人数

(三)下面是五年级二班男同学的体重纪录单.

根据记录单上的.数据填写下表.填完表后说出这个班男同学体重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

体重(千克) 30以下  30~34   35~39   39以上

四、课堂总结.

制作统计表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找出原始数据的范围,最大、最小各是多少.

2、根据统计的需要和数据范围的具体情况,把数据范围划分成几组,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编制成表.

3、统计各组中原始数据的数目,填写统计表.

五、布置作业.

下面记录的是某班同学有课外书的数量(单位:册).

27 13 25 16 28 17 26 18 19 9 11 7 27

30 23 6 29 19 16 11 18 21 17 33 29 17

9 17 28 5 15 19 14 22 16 5 15 14

根据这些数量填写下表.填完表后再说一说,课外书的册数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并算出全班平均每人有多少册课外书.

六、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游戏:石头剪子布

游戏目的

使学生学会统计的方法,并能够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游戏人数

多于三人.

游戏规则

1.让两位小朋友面对面站好,将手藏在后面,在喊完“石头剪子布”后,同时出示“石头”、“剪刀”或者“布”,看看谁的大(石头大于剪刀,剪刀大于布,布大于石头).为了让其他小朋友都知道比赛的结果,每赢一次都得大声地叫一下:“啊,我赢啦!”这样玩6次.

2.其他小朋友记下他们每人赢的次数,看看最后到底谁赢,并用不同的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最后的结果.

篇12:数学教案-数据的收集和三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并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特征及制作方法,并能根据统计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2、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做题习惯,并结合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制作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

复式统计表表头的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教师提问:如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

2、请学生说一说根据每张表格,你能观察出哪些内容?

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四个小组的学生人数统计表

数学小组 生物小组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人数

22

14

8

人数

15

7

8

航模小组 美术小组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人数

17

13

4

人数

24

12

12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提问:

1、四张表格各自表示一项小组活动的情况,怎样才能很快地比较各个小组中人数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吗?(分组讨论.)

2、想一想,能不能把这四个小组活动人数情况放在一个统计表里?

(学生尝试把四个统计表绘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

3、制作这个统计表时,要反映哪几方面的问题?怎样设计?(再分组讨论,回答.)

教师明确:这个统计表要反映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分的小组,另一方面是各组的人数情况.

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四个小组的学生人数统计表

年 月 日

男生

女生

数学小组

生物小组

航模小组

美术小组

4、这个统计表中还有哪些项目不清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5、如果想要统计每个小组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应该怎么办?

6、如果想要反映出每个小组的总人数,又应该怎么设计?

(分组讨论、尝试独立设计表头及其它各项内容.)

教师说明:表内的数据要反映四个小组的情况,所以表头的竖向分栏中写出了四个小组的名称和总计;同时表内还要能看出各小组男、女生人数,所以表头的横向分栏中写出了性别与合计.左上角一格用斜线分成三部分.)

“1”说明横栏类别,“2”说明竖栏类别,“3”说明表头有下方的空格是填写数据的(有时还注明数据的单位).

(二)学生独立填表

(三)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小组人数统计表

年  月   日

教师强调:

1、填整理好的数据;

2、再填合计、总计,根据这两项结果检查所填数据是否正确,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

3、检查统计表的名称和填表日期是否填写完整了.

(四)做一做

一个书店第一季度的售书情况如下,制成统计表.

一月份售出:文艺书1620册,科技书2087册,工具书153册;

二月份售出:文艺书4763册,科技书4262册,工具书425册;

三月份售出:文艺书2835册,科技书2247册,工具书363册.

(五)教师提问:制作复式统计表的方法是什么?

教师明确:

1、先根据统计内容确定编制的统计表要分几项,横着和竖着各应该画几个格;

2、填好表头中各项的名称,有单位的要注明单位名称.在填写表头时,还可以告诉学生,为了查表方便和醒目,“总计”和“合计”一般要放在统计表的最上面和最左面;

3、在画好的表格上面要写出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4、把统计好的数据一一填入表内;

5、把统计的材料与表中填好的数据核对一下,看有没有漏写或误写的地方,合计和总计计算得对不对.

三、巩固反馈

在课前调查的基础上,做练习.

(一)调查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填入下面的统计表.

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填完表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个年级人数最多?哪个年级人数最少?

2、全校学生有多少人?全校女生有多少人?

3、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4、你还能从表中知道哪些情况?

(二)调查本班各小组学生家长的职业情况,填入下表.

本班各小组学生家长职业情况统计表

教师提问:你能从表中了解到哪些情况?

(三)我国1978年和1988年人口总数和粮食年产量如下表,按要求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得数保留三位小数),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我国1978年、1988年总人口和粮食年产量统计表

1、我国1988年比1978年粮食年产量增加多少亿吨?

2、我国1988年粮食年产量是1978年的多少倍?(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3、我国1978年和1988年平均每人各占有粮食多少吨?1988年比1978年平均每人占有粮食增加了多少千克?

四、课堂总结

制作复式统计表应注意哪些问题?

五、课后作业

我国~的粮食和棉花产量如下:

:粮食51229.5万吨,棉花450.1万吨;

19:粮食50838.6万吨,棉花382.9万吨;

20:粮食46251.0万吨,棉花435.0万吨.

根据以上数据制成统计表.

六、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调查:儿童电视节目收视率

活动目的

1.让学生通过对爱看什么电视栏目的收集、整理及数据分析,体会统计的意义.

2.学会调查的各种方法,并能对调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断和建议,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儿童电视片头片段的录像带、录像机、几种表格.

活动过程

一、引入.

教师播放儿童喜欢看的各种节目片头.

你喜欢看什么节目?【《大风车》、《东方儿童》、《东芝动物乐园》、《小神龙俱乐部》…… 】

二、展开.

1.师:如果要你去了解同学们喜欢看什么栏目的电视,你准备怎么做?

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问一问.

生:可以在所住的小区进行一次调查.

生:可以在班级里问一问.

师补充:还可以设计项目,让被调查的'人来填写.这种方法叫“问卷法”.

2.小组合作.

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案(包括对象、方法、内容),说明自己组的方案及其优点,别的组进行质疑.

(1)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小组1:用谈话的方法进行调查,步骤是:随意地找同学,碰到一个同学问一些问题,问题主要有“你喜欢看电视吗?”“你喜欢看哪个栏目的电视?”

小组2: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情况比较准确,同学们填问卷时也比较方便.

小组3: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还有一点补充,在问卷下面增加了备注栏,让同学们挑选后还可以写一写问卷中没有引出的但自己喜欢看的电视栏目,如《新闻》等.

小组4: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下面增加了一问:你为什么喜欢看这个栏目?

(2)评价各种调查方法的优、缺点.

三、用谈话法收集电视栏目的收视情况.

1.师:现在我们用谈话法来了解我班同学喜欢看的电视栏目.

(1)收集数据

喜欢看的电视栏目.

姓名   性别   喜欢看的电视栏目   原因

(2)整理数据并制成表.

2.回答问题.

(1)看各类栏目的人数各占全班的百分之几?男生比较喜欢什么栏目?女生比较喜欢什么栏目?

(2)哪个栏目的收视率最高?你从该栏目里学到了一些什么?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有多长?你看电视与你的学习有没有发生冲突?你是怎样解决的?

3.小结.

数据的收集跟我们的学习、生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失学率等,国家重大的决策的制定,都要参考有关的统计数据.

篇13:数学教案-数据的收集和三

数学教案-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三)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并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特征及制作方法,并能根据统计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2、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做题习惯,并结合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制作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

复式统计表表头的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教师提问:如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

2、请学生说一说根据每张表格,你能观察出哪些内容?

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四个小组的学生人数统计表

数学小组生物小组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人数

22

14

8

人数

15

7

8

航模小组 美术小组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人数

17

13

4

人数

24

12

12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提问:

1、四张表格各自表示一项小组活动的情况,怎样才能很快地比较各个小组中人数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吗?(分组讨论.)

2、想一想,能不能把这四个小组活动人数情况放在一个统计表里?

(学生尝试把四个统计表绘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

3、制作这个统计表时,要反映哪几方面的问题?怎样设计?(再分组讨论,回答.)

教师明确:这个统计表要反映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分的小组,另一方面是各组的人数情况.

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四个小组的学生人数统计表

年 月 日

男生

女生

数学小组

生物小组

航模小组

美术小组

4、这个统计表中还有哪些项目不清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5、如果想要统计每个小组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应该怎么办?

6、如果想要反映出每个小组的总人数,又应该怎么设计?

(分组讨论、尝试独立设计表头及其它各项内容.)

教师说明:表内的数据要反映四个小组的情况,所以表头的竖向分栏中写出了四个小组的名称和总计;同时表内还要能看出各小组男、女生人数,所以表头的横向分栏中写出了性别与合计.左上角一格用斜线分成三部分.)

“1”说明横栏类别,“2”说明竖栏类别,“3”说明表头有下方的空格是填写数据的(有时还注明数据的单位).

(二)学生独立填表

(三)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小组人数统计表

年  月   日

教师强调:

1、填整理好的数据;

2、再填合计、总计,根据这两项结果检查所填数据是否正确,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

3、检查统计表的名称和填表日期是否填写完整了.

(四)做一做

一个书店第一季度的售书情况如下,制成统计表.

一月份售出:文艺书1620册,科技书2087册,工具书153册;

二月份售出:文艺书4763册,科技书4262册,工具书425册;

三月份售出:文艺书2835册,科技书2247册,工具书363册.

(五)教师提问:制作复式统计表的方法是什么?

教师明确:

1、先根据统计内容确定编制的统计表要分几项,横着和竖着各应该画几个格;

2、填好表头中各项的名称,有单位的要注明单位名称.在填写表头时,还可以告诉学生,为了查表方便和醒目,“总计”和“合计”一般要放在统计表的最上面和最左面;

3、在画好的表格上面要写出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4、把统计好的数据一一填入表内;

5、把统计的材料与表中填好的数据核对一下,看有没有漏写或误写的.地方,合计和总计计算得对不对.

三、巩固反馈

在课前调查的基础上,做练习.

(一)调查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填入下面的统计表.

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填完表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个年级人数最多?哪个年级人数最少?

2、全校学生有多少人?全校女生有多少人?

3、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4、你还能从表中知道哪些情况?

(二)调查本班各小组学生家长的职业情况,填入下表.

本班各小组学生家长职业情况统计表

教师提问:你能从表中了解到哪些情况?

(三)我国1978年和1988年人口总数和粮食年产量如下表,按要求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得数保留三位小数),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我国1978年、1988年总人口和粮食年产量统计表

1、我国1988年比1978年粮食年产量增加多少亿吨?

2、我国1988年粮食年产量是1978年的多少倍?(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3、我国1978年和1988年平均每人各占有粮食多少吨?1988年比1978年平均每人占有粮食增加了多少千克?

四、课堂总结

制作复式统计表应注意哪些问题?

五、课后作业

我国1998~年的粮食和棉花产量如下:

19:粮食51229.5万吨,棉花450.1万吨;

:粮食50838.6万吨,棉花382.9万吨;

2000年:粮食46251.0万吨,棉花435.0万吨.

根据以上数据制成统计表.

六、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调查:儿童电视节目收视率

活动目的

1.让学生通过对爱看什么电视栏目的收集、整理及数据分析,体会统计的意义.

2.学会调查的各种方法,并能对调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断和建议,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儿童电视片头片段的录像带、录像机、几种表格.

活动过程

一、引入.

教师播放儿童喜欢看的各种节目片头.

你喜欢看什么节目?【《大风车》、《东方儿童》、《东芝动物乐园》、《小神龙俱乐部》…… 】

二、展开.

1.师:如果要你去了解同学们喜欢看什么栏目的电视,你准备怎么做?

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问一问.

生:可以在所住的小区进行一次调查.

生:可以在班级里问一问.

师补充:还可以设计项目,让被调查的人来填写.这种方法叫“问卷法”.

2.小组合作.

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案(包括对象、方法、内容),说明自己组的方案及其优点,别的组进行质疑.

(1)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小组1:用谈话的方法进行调查,步骤是:随意地找同学,碰到一个同学问一些问题,问题主要有“你喜欢看电视吗?”“你喜欢看哪个栏目的电视?”

小组2: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情况比较准确,同学们填问卷时也比较方便.

小组3: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还有一点补充,在问卷下面增加了备注栏,让同学们挑选后还可以写一写问卷中没有引出的但自己喜欢看的电视栏目,如《新闻》等.

小组4: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下面增加了一问:你为什么喜欢看这个栏目?

(2)评价各种调查方法的优、缺点.

三、用谈话法收集电视栏目的收视情况.

1.师:现在我们用谈话法来了解我班同学喜欢看的电视栏目.

(1)收集数据

喜欢看的电视栏目.

姓名   性别   喜欢看的电视栏目   原因

(2)整理数据并制成表.

2.回答问题.

(1)看各类栏目的人数各占全班的百分之几?男生比较喜欢什么栏目?女生比较喜欢什么栏目?

(2)哪个栏目的收视率最高?你从该栏目里学到了一些什么?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有多长?你看电视与你的学习有没有发生冲突?你是怎样解决的?

3.小结.

数据的收集跟我们的学习、生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失学率等,国家重大的决策的制定,都要参考有关的统计数据.

篇14:初中数学教案: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初中数学教案: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教学目标

(一)知识认知要求

1.回顾收集数据的方式.

2.回顾收集数据时,如何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3.回顾频率、频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回顾刻画数据波动的统计量: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5.能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熟练掌握本章的知识网络结构.

2.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3.经历调查、统计等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回顾与思考,发展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1.建立本章的知识框架图.

2.体会收集数据的方式,保证样本的代表性,频率、频数及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在实际情境中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收集数据的方式、抽样时保证样本的代表性、频率、频数、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章的内容已全部学完.现在如何让你调查一个情况.并且根据你获得数据,分析整理,然后写出调查报告,我想大家现在心里应该有数.

例如,我们要调查一下“上网吧的人的年龄”这一情况,我们应如何操作?

先选择调查方式,当然这个调查应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因为我们不可能调查到所有上网吧的人,何况也没有必要.

同学们感兴趣的话,下去以后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调查,然后再作统计分析,然后把调查结果汇报上来,我们可以比一比,哪一个组表现最好?

二、讲授新课

1.举例说明收集数据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2.抽样调查时,如何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举例说明.

3.举出与频数、频率有关的几个生活实例?

4.刻画数据波动的统计量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

针对上面的几个问题,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可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然后我们每组选出代表来回答.

(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发现同学们前面知识掌握不好的地方,及时补上).

收集数据的方式有两种类型:普查和抽样调查.

例如:调查我校八年级同学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我们就可以用普查的形式.

在这次调查中,总体:我校八年级全体学生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个体:我校八年级每个学生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

用普查的方式可以直接获得总体情况.但有时总体中个体数目太多,普查的工作量较大;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有时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此时可用抽样调查.

例如把上面问题改成“调查全国八年级同学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由于个体数目太多,普查的工作量也较大,此时就采取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通过样本的特征数字来估计总体,例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

上面我们回顾了为了了解某种情况而采取的调查方式:普查和抽样调查,但抽样调查必须保证数据具有代表性,因为只有这样,你抽取的样本才能体现出总体的情况,不然,就会失去可靠性和准确性.

例如对我们班里某门学科的成绩情况,有时不仅知道平均成绩,还要知道90分以上占多少,80到90分之间占多少,……,不及格的占多少等,这时,我们只要看一下每个学生的成绩落在哪一个分数段,落在这个分数段的分数有几个,表明数据落在这个小组的频数就是多少,数据落在这个小组的频率就是频数与数据总个数的商.

刻画数据波动的统计量有极差、方差、标准差.它们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稳定性的.一般而言,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

例如:某农科所在8个试验点,对甲、乙两种玉米进行对比试验,这两种玉米在各试验点的亩产量如下(单位:千克)

甲:450460450430450460440460

乙:440470460440430450470440

在这个试验点甲、乙两种玉米哪一种产量比较稳定?

我们可以算极差.甲种玉米极差为460-430=30千克;乙种玉米极差为470-430=40千克.所以甲种玉米较稳定.

还可以用方差来比较哪一种玉米稳定.

s甲2=100,s乙2=200.

三、建立知识框架图

通过刚才的'几个问题回顾思考了我们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下面构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

四、随堂练习

例1一家电脑生产厂家在某城市三个经销本厂产品的大商场调查,产品的销量占这三个大商场同类产品销量的40%.由此在广告中宣传,他们的产品在国内同类产品的销售量占40%.请你根据所学的统计知识,判断该宣传中的数据是否可靠: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分析:这是一道判断说理型题,它要求借助于统计知识,作出科学的判断,同时运用统计原理给予准确的解释.因此,该电脑生产厂家凭借挑选某城市经销本产品情况,断然说他们的产品在国内同类产品的销量占40%,宣传中的数据是不可靠的,其理由有二:第一,所取样本容量太小;第二,样本抽取缺乏代表性和广泛性.

例2在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斗争中,疫情变化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请根据下面的疫情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1)图10是5月11日至5月29日全国疫情每天新增数据统计走势图,观察后回答:

①每天新增确诊病例与新增疑似病例人数之和超过100人的天数共有__________天;

②在本题的统计中,新增确诊病例的人数的中位数是___________;

③本题在对新增确诊病例的统计中,样本是__________,样本容量是__________.

(2)下表是我国一段时间内全国确诊病例每天新增的人数与天数的频率统计表.(按人数分组)

①100人以下的分组组距是________;

②填写本统计表中未完成的空格;

③在统计的这段时期中,每天新增确诊

病例人数在80人以下的天数共有_________天.

解:(1)①7②26③5月11日至29日每天新增确诊病例人数19

(2)①10人②11400.1250.325③25

五、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回顾与思考这一章的重点内容,共同建立的知识框架图,并进一步用统计的思想和知识解决问题,作出决策.

六、课后作业

七、活动与探究

从鱼塘捕得同时放养的草鱼240尾,从中任选9尾,称得每尾鱼的质量分别是1.5,1.6,1.4,1.6,1.3,1.4,1.2,1.7,1.8(单位:千克).依此估计这240尾鱼的总质量大约是

A.300克B.360千克C.36千克D.30千克

篇15:市场调研数据收集

调研的设计在明确了调研要解决的问题、具体的调研设计,调研设计调研要达成的目标以及调研的对象之后,就要着手进行已进行过详细的阐述。中要考虑的问题以及注意事项,在网络市场调研的策略一节中这里就不在展开。但是要强调的是调研的设计是调研工作成败的关键,营销人员应该在设计的过程中周密地考虑各个细节,切不可有所疏漏,并且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只有这样才可能设计出一份完美的调研计划。

在确定了调研对象后,根据周密的调研设计,营销人员就可以着手进行数据的收集工作。在调研设计中就已经确定了具体的收集数据的渠道和方式。利用网络的优势进行数据收集是非常及时快捷的。例如,在网络上,营销人员可以通过不定时地查看本企业的电子邮件信箱,向各个私人和公开站点发出查询请求。这样就能及时准确地将市场上反映出来的数据收集起来。网络上提供了数量巨大的信息数据库。事实上许多报纸、杂志等出版物或是各种统计分析报告都可以在网络上查看到,营销人员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网络上还提供有许多关于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综合信息服务站点,营销人员在确定调研对象和调研地区后,就可以直接选择相应的站点进行信息查询。与传统媒介不一样,网络会将企业公开发布的信息全部公之于众,这样营销人员也就可以利用网络进人各个企业的新闻发布站点,以获取这些企业提供的原始材料和相关数据。在这些数据中,常包括诸如产品报价、销售报表、市场活动报告等。这些新闻发布站点是原始商业数据的有效来源。营销人员通过以.上的各种集道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输人数据库,

营销人员在网络上进行数据收集工作时,要考虑如下几个因素。

(1)所收集的数据来源所在,在明确来源之后.将其记载下来。

(2)所收集的数据是否符合调研要求,对找到的数据进行初步的筛选。

(3)所收集的数据是否具有时效性,对收集的数据要及时地更新。

(4)收集的数据的性质如何,能否通过网络传递,能否直接输人数据库。

营销人员应从以上西个方面来衡量挑选最方便适用的数据.确定了适用的数据库后,营销人员应建立专门的跟踪和处理数据的服务系统,来配合调研的开展,以便客观地做出决策。

通过网络的使用,能让营销人员掌握大量的调研对象的信息,从而为营销人员拓展了调研的空间,为调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一条捷径。这也是网络调研的主要优势所在。

数据分析

营销人员从网络上获取了大量的数据后,由于这些数据是零散的、无序的,单凭这些数据营销人员无法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制定营销策略.所以必须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在面对数量巨大的数据时,营销人员可以利用自动软件直接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快速的分析,还能据此消除部分数据录人的错误,并能提供一系列分析结果,这种结果通常是真实可信的。但是在这个步骤中,电脑不能完全取代人的工作,所以要将人工处理和机器处理有效地结合,在此基础上获得分析结果。的判断。在这个步骤营销人员再对分析出来的结果的正确性作初步中要特别注意数据处理工作的及时性,以防收集到的数据过时、失效而导致前期努力的浪费,或者因失效数据的误用而导致营销策略的失败。展,每一个企业与外部的信息交流日益增多,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一个企业与外部的信息交流日益增多,这就要求企业具有快速应变的能力。业务的多样性必然导致业务数据形式和结构日益复杂多样.复杂的数据类型层出不穷。如何实现这些数据的有效存储和管理,是信息系统进一步发展必须解决的课题。

篇16:《数据收集》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几天,我们的学习生活正逐渐步入正轨,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科代表。

教师出示评选条件

1、数学成绩优秀。

2、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

3、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

师: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学生自由发言并说出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如张三、李四。

二、互动新授

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1)收集数据。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通过筛选选出了两位合适的同学,那么,这两位同学哪个更合适呢?我们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你有没有合适的.方法?

学生讨论,说说选择的方法。

教师提问: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

小结:举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时会出现其他同学不公平、不服气的情况,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那有没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任科代表。

教师讲解投票的方法,拿出准备好的小纸张,从黑板上选一个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

学生动笔写,将写好的纸张折好,由小组长收上来。

(2)学习记录方法。

教师将收好的纸张放在讲台桌上。

师:现在老师要从这些纸张里拿出一张,报出名字,同学们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张上,老师报一个,你记一个,一直到把这些纸张记完。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

篇17:数据的收集和

课题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方法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收集原始数据和分类整理的方法。(2)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学用具  (1)用投影制作出教材的复习题(2)学生每人准备一枚一元的硬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已学过收集静止的数据,如:第1页的复习题(投影显示)。

1、点一名学生上来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其余的学生做在书上。

2、统计一下我们班同学寒假里读课外书的数量情况。

以前我们学习的是收集静止事物的数据,如复习题,但有的时候要收集的数据往往不是静止的',要随着时间的变化逐个收集和积累,这时就要采用另外的方法来收集和积累数据。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

篇18:数据的收集和

二、探索研究

1、探索收集数据的方法。

放:例1中的路口在10分种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录像,让学生看。

(1)小组合作,探索研究

①各种车辆的出现有没有规律?

②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准确无误地记下各种车辆通过的数据?

③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录数据?

④汇报展示,统一方法。

(2)学生实际操作。

每人拿出一张纸写出各种车辆名称,然后听老师报通过的车辆,并画“正”字记载。

讲:你们纸上收集的数据是原始数据。为了清楚地表示10分种内各种机动车通过路口的辆数和总辆数,需要把这些数据加以整理,制成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

2、数据的整理。

(1)统计表。

想:这个统计表该怎样制?要分几栏?

(2)条形统计图。

投影显示教材第2页空白的条形统计图。

想:①图中的每格代表几?

②每种车的辆数如何用竖条表示出来?

③如果收集的数目较大怎样办?

做:让学生翻开书第2 页,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三、实践操作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币,按照刚学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进行,并填好书上的统计表。

2.课堂作业 。

做练习一的第1题。做练习一的第3题。

四、课外实践

收集本班同学家庭人口数的数据,并按照所学的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整理。

课后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依照他们积累的经验解决问题,是新课程观的具体体现。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

小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优质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反思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评课稿

万以内的减法笔算的说课稿

出国研修报告范文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5的乘法口诀》的评课稿

六年级小学数学带分数乘法教案

《多变的汉字》公开课教案与反思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数学教案-数据的收集和二
《数学教案-数据的收集和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数学教案-数据的收集和二(精选18篇)】相关文章:

程序员转正申请书怎么写2023-03-29

进位加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2022-10-07

湘教版二年级下红围裙教案2023-09-16

初中年级应用题及答案2024-02-27

C++程序员转正申请书2023-02-24

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2022-07-29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022-12-25

小学下册数学《回收废品》教案2023-05-12

数据结构课程总结2022-10-19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进位加教学设计2024-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