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课题1空气

时间:2023-06-14 07:33:54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课题1空气(集锦18篇)由网友“ValarLucifer”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课题1空气,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课题1空气

篇1: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课题1空气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课题1空气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在第一章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化学所要研究的内容。虽然我们每天都跟多种多样的物质打交道,但还没有对物质作详细的研究。初中阶段将要研究一些重要的,与我们的生命活动以及农业生产联系紧密的物质。本章主要研究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的重要物质。(空气、氧气、水和二氧化碳) 通过本章的研究和学习,我们将: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份。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简单知识以及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方法。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2.掌握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的主要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重要用途。 3.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原理和方法,并了解其工业制法。 4.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5.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等区别。 6.初步认识两种常见的基本化学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对燃烧和缓慢氧化的现象有所认识。 7.对空气,水的污染和防治有清醒的认识。在学习化学知识同时不断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8.积极参与有关的科学探究和化学实验活动,识别并会使用常见的化学仪器,规范自己的一些实验操作行为。 课题1    空气 教学目标: 1:认识空气的主要组成。 2: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防止空气污染。 3:认识什么是混合物、纯净物。 4:了解什么是物理性质。 重点:空气的成份、物理性质 难点: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混合物、纯净物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思考: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 空气是一种既看不到踪影又闻不到气味的气体,所以科学家们经过了漫长岁月的研究,终于揭开了组成“空气王国成员”的奥秘,认识到空气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 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里,首先发现并制得氧气.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设问】空气是一种看不到又闻不到的物质,我们怎样能证明空气确实的存在呢? 【讨论】让学生讨论得出能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方法。 【演示】将一只空集气瓶倒扣在水盆中,但水不能进满集气瓶。 【讲述】这是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最简单方法。 【引入】空气确实存在,但空气的.组成是比较复杂的。 【演示】实验2-1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在实验中不断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或提出假设。     例如:     (1)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特别注意烟、雾的区别)(红磷燃烧时火焰呈明亮的黄白色,有浓厚的白烟,因为生成固体小颗粒)。 用文字表示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式子: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4P + 5O2 点燃 2P2O5 (2)猜想把止水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提示: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蜡烛燃烧后生成物的状态、溶解性:气态不溶于水就会占据一定的空间)。     (3)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集气瓶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若剩余气体是氮气,且氮气是“不能维持生命”的气体,同学们可以用什么假设来说明呢(可以在剩余气体中放一只飞虫,飞虫不久会死亡)?追问:上述实验不仅知道N2不能维持生命,还可以知道N2的什么性质(难溶于水

[1] [2] [3] 下一页

篇2: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 氧气教案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 氧气(教案)

课题2    氧气 教学目的: 1:了解02的性质、用途,以及S、P、Al与02反应的现象、反应表示式。 2: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性质、氧化剂的概念。 4:了解化学反应、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等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在本课题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变化 2:S、P、Al与02反应的现象 难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氧化反应和氧化剂的概念。 教学过程: 【提问】1.空气中有哪些气体?这些气体的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2.空气中最重要的气体是什么? 【引入】氧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我们对氧气有多少了解呢?现在让我们来学习氧气的性质。 一:氧气的性质 【演示】展示一瓶氧气。 【讲述】氧气的'物理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 (101千帕 室温)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1:0.03)的气体,密度:D=1.429g/L 比空气略重(高山为什么缺氧)可液化:  101千帕时:-183℃液化为淡蓝色液体.,可固化:  101千帕时:-218℃固化为雪花状淡蓝色固体. 在标准状况下: (101千帕0 ℃ ):氧气:DO2=1.429g/L空气:D=1.293g/L氮气:DN2=1.25g/L 【讲述】通常状况和标准状况的区别。 【设问】我们知道了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又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呢?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演示】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燃烧的实验,燃烧后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一边实验一边引导学生观察木条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 【提问】为什么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C + O2 点燃 CO2(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演示】硫在氧气燃烧的实验(一边实验一边引导学生观察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时火焰颜色的不同)。 【讲述】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时火焰颜色不同的原因以及二氧化硫的气味。 实验现象:①・ 硫在空气中能燃烧,发出微弱淡蓝色火焰; ②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③  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板书】 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S + O2 点燃 SO2(蓝紫色火焰,放出刺激性气体) 【演示】铝在氧气燃烧的实验(一边实验一边提醒学生注意做本实验时,集气瓶底,要铺一层细砂或放少量水.(防止灼裂瓶底) 并引导他们观察细铝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和生成物的颜色和状态)。实验现象:铝在空气中加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和耀眼的白光。 铝+ 氧气  三氧化二铝    2Al+3O2点燃 Al2O3 与氧气反应的物质

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表达式

实验2--2木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C + O2 点燃 CO2 实验2--3硫磺 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 硫 + 氧气

[1] [2] [3] 下一页

篇3: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 教案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 (教案)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课题3      制取氧气 教学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 2: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 3:了解工业上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重点: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 难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教学过程: 【提问】1.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2.写出氧气与碳、硫、磷、铝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如何验证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讨论】如何鉴别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四瓶无色气体。 【演示】鉴别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四瓶无色气体。 【讲解】鉴别物质的一般方法、步骤和要求。 【讲述】实验室制取物质的'原则和特点:原料便宜、操作简单、反应速度适中 【演示】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实验

现象

原因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有过氧化氢的试管

用带火星的木条很快熄灭

没有氧气放出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加热过氧化氢的试管

用带火星的木条很快复燃

有氧气放出

往装入过氧化氢的试管中加绿豆大的MnO2 ,再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

用带火星的木条很快复燃

有氧气放出

表达式

2H2O2 2H2O +O2↑      过氧化氢 水+氧气

在加热过氧化氢(双氧水)的实验中,由于5%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时,有大量的水蒸气和少量的氧气共同逸出,带火星的木条比较难复燃。所以该实验可以改用以下两种方案进行:

(1)在试管口加1个带有干燥管的装置。

(2)在5%过氧化氢溶液中滴加1滴氢氧化钠溶液。

在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的实验中,只须加绿豆体积大的MnO2粉未,不要像书中图示那样多,否则反应会很剧烈,难以控制。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讲述】根据实验室的条件,实验室还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演示】展示高锰酸钾,将少量高锰酸钾溶于水,让学生观察现象。加热高锰酸钾并检验是否产生了氧气。

【讲解】加热高锰酸钾后生成的有关物质。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提问】1.什么叫化合反应? ・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这两个反应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讲述】分解反应的概念。 【板书】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

[1] [2] 下一页

篇4: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一、谜语引入,激发求知欲:

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

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

咀嚼无滋味,没它活不久。

(空气)

师: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板书)

二、阅读感知,交流汇报。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找出应该重点掌握哪些知识。

生:(同位交流)学生汇报。

师:在这一单元中,重点是氧气的有关知识。

三、启思诱想,讲练结合。

1、空气的组成:

师:大自然中的氧气主要存在于空气中,空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各成分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请同学们完成卷上的练习1。

2、空气的污染:

师:一般说来,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但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改变了空气的`成分,造成了对空气的污染。被污染的空气会损害人体健康,影响生态平衡,请同学们看一段小资料。

出示科件:小资料

(1)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日至8日,英国伦敦全境几乎为燃煤产生的烟雾毒气所覆盖,致使四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多4000余人。其主要原因是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被氧化生成硫酸泡沫,凝结在烟尘上而造成的。

师:看完这段小资料,你有哪些感想呢?

生:大气污染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

师:请同学们继续看图片(出示大气污染图),找出大气污染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生:温室效应、酸雨、臭氧空洞、动植物死亡、人生病等。

师:哪些物质可以导致大气污染?

生:飞机、汽车尾气的排放,工厂的废气。

生:矿物燃料的燃烧和一些有害气体。

师:有害气体有哪些?

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师:因此,我们一定要学好化学,利用所学的知识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好。请谈谈你的做法。

生:植树造林、种草。

生: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

生: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生:节约纸张。

3、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

师:我们知道,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却能剧烈燃烧,这是为什么呢?

生:这是因为氧气的浓度(含量)不同。

师:我们在学习氧气时,主要是从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这三个方面进行学习的,其中重点是氧气的性质和制法。

(1)、氧气的物理性质:

师:首先,让我们复习一下它的物理性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出示科件(1)

①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颜色,()气味的()体。

② 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故可用()法收集。

③ 它()溶于水,故可用()法收集。

压强为101千帕压强为101千帕

④ 氧气    ()色液体( ()色()状固体

约—183℃约—218℃

(2)、氧气的化学性质:

师: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够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四幅图,判断分别是哪些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你能完整地描述一下它的实验现象吗?

出示科件(2):

铝、硫、红磷、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图片。

生:交流并汇报,不完整的由其他同学补充。

师:请同学们写出这四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师:此外,我们还学过哪些物质也可以与氧气反应呢?

生:镁、木炭、一氧化碳、甲烷、酒精。(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

(3)氧气的用途:

师:氧气的性质决定着它的用途。说出它有哪些用途呢?

生: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一组物质用途的图片——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判断哪些是氧气的用途)

生:答略。

(4)、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师:氧气既然有那么多的用途,我们该怎样制得氧气呢?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它的实验室制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用什么药品,它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生:答略。

师: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生板演)

师:在这两个式子中,都有二氧化锰,但它们的含义却不同,谁能说出它们的区别呢?

生:在(1)式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是反应条件,它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在(2)式中,二氧化锰是生成物。

师强调:催化剂的概念(一变二不变)。

师: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请同学们考虑设置发生装置应考虑哪些因素?

生: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师:收集装置与什么有关?

生:生成物的性质,如密度、溶解性等。

师:通过分析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让学生说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必须用的一种仪器是酒精灯,利用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装置与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相同。

师:出示四副装置图,请同学们观察,找出哪幅可用于加热高锰酸钾,哪幅可用于分解过氧化氢。

生:答略。

师:其中第二幅图是最简易的装置,请同学们比较2、3两幅图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优点呢?

生:为了便于随时添加液体。

师:除此以外,还可用什么仪器代替长颈漏斗呢?

生:注射器、胶头滴管等。

师:请同学们观察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的导气管有什么不同?

生:排水法是弯管。

师:请同学们根据图示的仪器,设计并组装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所有装置,用字母表示。其中玻璃片和铁架台省去。

生组装并交流汇报。

师:利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收集方法、注意问题,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生看录像。

师:工业上如何制取氧气呢?

生:分离液态空气,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开。

四、反思回顾、整理归纳。

让学生交流汇报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篇5: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学目标:

1:认识空气的主要组成。

2: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防止空气污染。

3:认识什么是混合物、纯净物。

4:了解什么是物理性质。

重点:空气的成份、物理性质

难点: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混合物、纯净物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思考: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

空气是一种既看不到踪影又闻不到气味的气体,所以科学家们经过了漫长岁月的研究,终于揭开了组成“空气王国成员”的奥秘,认识到空气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化学教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课题1空气》。

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里,首先发现并制得氧气.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设问】空气是一种看不到又闻不到的物质,我们怎样能证明空气确实的存在呢?

【讨论】让学生讨论得出能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方法。

【演示】将一只空集气瓶倒扣在水盆中,但水不能进满集气瓶。

【讲述】这是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最简单方法。

【引入】空气确实存在,但空气的组成是比较复杂的。

【演示】实验2-1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在实验中不断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或提出假设。

例如:

(1)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特别注意烟、雾的.区别)(红磷燃烧时火焰呈明亮的黄白色,有浓厚的白烟,因为生成固体小颗粒)。

用文字表示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式子: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4P + 5O2 点燃 2P2O5

(2)猜想把止水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提示: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蜡烛燃烧后生成物的状态、溶解性:气态不溶于水就会占据一定的空间)。

(3)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集气瓶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若剩余气体是氮气,且氮气是“不能维持生命”的气体,同学们可以用什么假设来说明呢(可以在剩余气体中放一只飞虫,飞虫不久会死亡)?

篇6:化学教案-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

1、实验探究法、2、讲练结合

四、教学用具

实验药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实验仪器:铁架台(带铁夹)、大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药匙。

其它:火柴。棉花。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问题引入】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板书】一、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问题】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

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答:工业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离空气制氧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实验】分别用酒精灯同时加热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片刻后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现象。

【小结】用酒精灯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产生氧气。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

观察记录:过氧化氢溶液是无色透明液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过氧化氢溶液加热后产生少量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同时加热的二氧化锰不产生气体,带火星木条没有变化。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将试管内的二氧化锰倒入过氧化氢溶液中,把带火星木条伸到管口内观察现象。

观察记录: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

学会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对比。

【实验】待试管内不再产生气体时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木条伸入管口内观察。

【讨论】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有无变化。

观察记录:试管内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

答:二氧化锰可以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反都不发生变化。

通过认真分析实验的发生、发展和条件,找出规律,找出规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板书】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二氧化锰

1、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 ------->水+氧气

催化剂:课本p.35

催化作用:课本p.35

【问题】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用哪些仪器?

【问题】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选用哪些仪器?

【板书】2.收集方法

(1)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2)向上排空气法(氧气比空气略重或密度比空气略大)

【问题】用排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验满?

【问题】如何检验氧气?

【板书】 3.操作要求

4.验满方法

5.检验方法

记笔记

领悟

答:实验室制氧气需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带导管的单孔塞。

答: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选用的仪器有水槽、集气瓶、玻璃片。

从氧气的物理性质思考、认识问题

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验满。

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中检验。

记录并加深理解。

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文字表达式。

知道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起催化作用。

认识物质的性质与制法的关系。

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理解。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

做练习一

加深理解

【问题】实验室制取氧气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指导学生如何完成探究实验报告表,引导学生讨论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仪器的'连接?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装入固体试剂?试管口内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试管口为什么要稍向下倾斜?怎样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等。

答:加热高锰酸钾

【活动探究】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完成探究实验报告表。

培养学生的探究实验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问题】给试管中固体加热应如何操作?为什么?

【问题】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如何操作?为什么?

【问题】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操作?

答:(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后炸裂试管。

(2)试管夹应夹持试管中上部。

(3)导管伸入试管内要短。

(4)先均匀加热,再将火焰固定在约品处加热。

用排水法收集完毕时,应先从水中取出导管再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后炸裂试管。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到接近瓶底。

培养正确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实验操作的关系。

【问题】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什么变化?这两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区别?

【板书】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

【课后小结】通过本节学习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要求;了解工业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分解反应。

答: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化学变化,这两个反应都是由一种物质生成几种不同物质的反应。它与化合反应不同,化合反应是几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做练习二。

回忆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和主要操作,了解工业制氧气的原理。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的思维能力。通过对比两个反应,得出正确结论。

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加深理解。

明确本节知识内容及要求。

【投影】随堂检测(见附3)

独立完成检测题

及时反馈

附1:课堂练习一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 )

(A)二氧化锰 (B)过氧化氢(C)空气 (D)氧化镁

2.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 )

(A)用火柴去点 (B)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气体

(C)用鼻子去嗅气味 (D)用天平称量

3.下列有关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过氧化氢受热后,也不放出氧气

(B)要使过氧化氢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

(C)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保持不变

(D)二氧化锰是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附2:课堂练习二

1.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装高锰酸钾的大试管口应 ( )

(A)朝下 (B)朝上 (C)略向下倾斜 (D)略向上倾斜

2.实验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将导气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这个操作应在( )

(A)加热固体药品前 (B)与加热固体药品同时

(C)开始有气泡放出时 (D)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

3.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蜡烛燃烧 (D)粗盐提纯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所用主要仪器名称是: 、、、、、。

5.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直到气体不再产生,试管内固体剩作物有_,改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加热到没有气体产生时,试管内固体剩余物有 。这两个反应的固体剩余物中都有 ,但它在两个反应中的作用不一样,在过氧化氢分解中它是 ,在高锰酸钾分解中它是_。

附3:随堂检测

1.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 )

(A)加热氯酸钾 (B)加热高锰酸钾

(C)分离液态空气 (D)加热二氧化锰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 )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3.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其共同点是 ( )

(A)都是给固态物质加热 (B)都使用二氧化锰催化剂

(C)都发生了分解反应 (D)都生成了两种物质

4.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篇7:《第四单元第五课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第四单元第五课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过程与方法:

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

【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2个透明塑料袋、2个玻璃杯、1个水槽、1根香、1个打火机、1个吹泡泡器(或吸管)、1杯洗洁精或肥皂水。

给每个学生准备:气泡图记录纸一张、维恩图记录纸一张、实验记录纸两张。

【教学过程】

一、我们知道的`空气

1、师:还记得我们上次“猜测水在哪个袋里”的活动中,是怎么知道空气在哪的?

2、关于空气,我们还知道什么?请把自己知道的内容填写到气泡图中。

3、交流,师帮助整理,形成班级的大气泡图。并让学生思考,这些想法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证实的?

二、空气的存在

1、空气真的存在吗?

我们都说袋子中有空气,怎样才能证明袋中确实装有空气?

2、师: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或许能帮助大家证明空气确实存在。请大家分组讨论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并利用材料操作一下,请注意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及实验的结果。

3、汇报交流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结果,说明是什么事实证明袋中空气确实存在。(渗透“有些东西我们看不见,但并不是不存在”这一科学观念)

三、比较空气和水

1、师:既然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和水相比较,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出示关于水的维恩图,请学生回顾所知道的关于水的一些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对水和空气进行有联系的比较,扩大认识视角)

2、有什么办法证明水和空气的不同?比如:空气和水,谁轻谁重?水会流动,空气会流动吗?

3、讨论证实的方法,重点对“空气会流动吗?”进行展开。

4、比较空气和水的相同和不同点,并把比较的结果记录到维恩图中,全班进行交流。

教学后记:

篇8:《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教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教案 罗山二中 许成群 一、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确定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巩固理解氧气的制法、性质及用途。 ②复习巩固学生对空气成分、空气污染及防治、验证空气成分实验的有关知识. ③复习巩固并强化化合及分解反应、纯净物及混合物、催化剂等基本概念. ④培养学生的是学习探知欲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运用杜朗口教学的“三三六”模式,采用预习、展示、反馈三种课堂模式,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交流和讨论确定学习目标,根据目标将知识分解成学习任务交给学习小组去完成,通过达标反馈来查漏补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相互交流合作,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自主完成任务,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难点:依据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解决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开放性试题。 三、教法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应不讲或少讲,本节课教师的角色是组织、策划、导引、点评、拓展和提升。 四、学法 陈旧的学习方式是教师讲学生记,新课改要求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去说、去做、去表演。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利用“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五、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将精心准备的六个小组的学习任务抄写在黑板上,并精心准备用于课堂反馈的试卷或小纸条。 六、教学过程 课题引入。师:请同学们来猜一条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动物植物都需要 生:空气 师:本节课我们共同来进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复习。现在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小组交流讨论本章复习目标,然后请同学们分别展示你所总结出的本章复习目标 师根据课标及学生的展示在黑板上写下如下复习目标: 1、复习巩固本章知识,梳理本章知识,并形成本章知识的系统结构。 2、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3、氧气的性质、几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化学方程式。 4、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探究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5、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及催化作用,归纳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6、对本章基本概念通过对比和分析,区分分解和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混合物及纯净物的组成 师:根据大家讨论出的目标,结合中考方向,下面各组同学相互讨论,完成以下任务。 第一小组:完成本章知识树的填写。(教师将本章知识归纳成知识树以填空的形式发给每生一份,要求第一小组的学生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完成本章知识树的填写)。 第二小组: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如下图所示:用该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盛放在燃烧匙内的物质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实验中看到____________同时水进入 瓶中, 约占_____________ (3)如果实验步骤是先用夹子夹紧橡皮管,点燃燃烧匙里的物质,将燃烧匙伸入广口瓶中,塞上塞子.燃烧完毕后打开夹子.实验后发现测定的氧气含量不是21G.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三:探究氧气的性质,讨论后完成下表 (1)氧气与一些物质反应的现象 选择:石蜡、碳、镁、磷、硫、铁、铝、填入相应的现象, 物质 现象    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产生大量白烟    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写出上述每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分析上述反应方程式有哪些共同点,就每一个共同点再写出一个方程式   小组四:探究化学与生活的联系(试题展示在黑板上) 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分袋包装的蛋糕发生了兴趣,因为蛋糕包装在充满气体的.小塑料袋内,袋内的气体充得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一个小“枕头”。他们认为这种充气包装技术,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够较长时间地保鲜、保质。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小红猜想是氮气,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 (1)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证明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简要写出操作步骤:――――――――――――――――――――――――― (2)小明的猜想如果正确,现象应是―――――――――――― (3)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 小组五:科学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试题展示在黑板上) 现有下列A、B、C、D、E五种实验装置:   A B  C D  E根据题意,将装置的序号填入下列空格中。 ⑴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 装置,收集氧气最好用 装置。 ⑵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用  装置。 ⑶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硫酸铵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应用  装置,收集氨气最好用 装置。 小组六:空气污染及防治 我国“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标识如右图) (1)北京奥运会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与“绿色奥运”理念无关的是: 。(填序号) ①招募志愿者为奥运会提供服务;②在奥运场地使用新型清洁燃料汽车;③奥运工程建设中,应用太阳能、地热等能源。 (2)“祥云”火炬的燃料是丙烷(C3H8),丙烷在空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符合“绿色奥运”的要求,其化学方程式为  。 (3)汽车尾气中含有CO和NO,消除这两种物质对大气污染的方法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使它们发生反应生成两种参与大气循环的气体。这两种气体是:_____和_________。 反馈 1、展示时及时反馈,每一小组在展示时,其它学生可就展示的情况随时补充,随时发问,提出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展示课结束后,为检测学生对本章知识的复习掌握情况,首先要求每一小组的同学相互检测,检测的方式有口头提问,相互出题。然后教师以试卷的形式对全体学生进行检测。个别学生采用小纸条的形式随时检测。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堂堂清”,“时时清”。 教育的目的: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  

篇9:科学课《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过程与方法: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建立保护大气不受污染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更多的方法、充分的.证据证明空气的存在。

【教学难点】

对无法看到的现象(空气的存在)如何把现象放大,让学生感知到。

【教学准备】

水槽、硬纸袋、塑料袋、集气瓶、砖块、吸管、风车、面巾纸、香水、记录纸(气泡图、维恩图、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猜猜里面有什么?)

1、师:出示黑袋,如果不打开,你能用什么办法知道里面有什么?

学生摸并判断,教师分别拿出验证:苹果、乒乓球、矿泉水。

2、师:抖抖空袋子,问“还有什么?”(空气)

二、证明空气存在

师:关于空气,同学们能介绍一下空气是什么样的吗?

1、空气知识的了解(同学们对于空气都了解些什么?小组讨论一下并汇报,教师进行归纳整理板书在黑板上。)

2、提出研究问题

师:空气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那它真的存在吗?你有哪些证据可以说明这个袋子里有空气?

3、小组讨论开始实验研究研究方法(教师巡视,参与各种方法验证)

4、生交流汇报

5、师小结:有些东西我们看不见,但并不是不存在。

三、空气无所不在

1、师取一袋学生收集的空气提问:这里面的空气哪里来的?(教室)

2、师:我们身体中也有空气,水里面也有,那粉笔中呢?

3、师提示可以把粉笔放入水中,如果有空气会怎样?(有气泡产生)

4、师小结:空气就在我们周围,它无处不在!(板书课题)

四、空气与我们

1、师:动物需要空气,植物也需要,那我们人呢?

2、观看空气被污染图片,说说你的想法。

3、小结:我们应该从点点滴滴做起,在生活中注意节电、节气、低碳、环保,这样我们才会拥有更加清新的空气,更加美丽的地球。

五、比较水和空气

1、师:空气和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2、学生观察杯中的水和空气讨论汇报

3、师利用维恩图整理空气与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六、结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空气,你有什么收获?

篇10:我们周围的空气说课稿

我们周围的空气说课稿

一、说单元教材地位和作用

《我们周围的空气》是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分别是空气、氧气和制取氧气。空气和氧气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当前空气污染是全世界的三大问题之一,因此本单元内容是历年中考的重点之一。近年来中考以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性质实验、氧气制取的原理和操作为核心,考查观察能力、描述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还联系各地空气污染的问题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认识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并应用

3、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并通过与许多物质反应认识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4、了解实验室和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理的不同;

5、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原理、装置、操作、气体收集及方案选择;

6、认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学会分析实验结果的误差原因

2、通过制氧方案的比较、鉴别,学会选择最佳原料、条件、原理、装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当今世界的三大环境问题、空气的污染源、严重危害及防治,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情感;

2、通过对制取氧气的`实验的探究,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三、说重难点

重点: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氧气的含量及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难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装置及产生误差的原因。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催化剂的概念 。

难点突破: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要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分析从而理解整个实验的意图原理,并感悟到化学实验要得出正确结论必须注意每一个细节的正确。

中考考点和题型

本单元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综合应用题等形式出现,多考察气体的制取及空气污染与防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性质和用途等作为切入点进行考查。

四、说教学方法

用师生互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回忆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篇11:《周围的空气》优秀教案

《周围的空气》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能借助其他物体(塑料袋、气球、扇子、水等)直接观察空气,在观察空气的活动中,会利用提供的器材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

2、能运用多种感官对空气进行观察,并能描述空气的形态特点。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做出猜想,并能检验猜想是否正确。

2、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积极地探究欲,并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三)科学知识

1、知道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2、知道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

3、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

教学准备

薄而通明的塑料袋、扇子一柄,气球3-4个、泡沫塑料一块、粉笔一支、小卵石一枚、水槽一个、矿泉水瓶一个、塑料吸管一支、大烧杯一个、手钻一支。

课时安排

本课教学时间为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课题:

师述: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魔术,请大家仔细观察。(教师演示:给一个杯子底部塞进有色纸,直着扣入水槽中。)你猜,纸被水浸湿了吗?(直立取出杯子。)你们观察到纸怎么样?纸没有被浸湿可能是里面有……教师板书:空气。

活动1 “找空气”(探究空气的特点)

1、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请你看一看,摸一摸,有什么感受?

2、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它,你能想出什么方法把空气找出来?(学生汇报)

一、用塑料袋;

二、扇子;

三、气球;

四、塑料管。

3、小组开始活动吧!(学生分小组活动)

4、说说你们用什么方法来找空气的?(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把观察深入下去:听、摸、感觉)

生1:我用塑料口袋找空气(师引导:感受一下自己收集的空气)请你捏捏口袋中的空气,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引导学生叙述:我发现……)

生2:用扇子一扇就有风(师引导)有风,难道就说明有空气吗?(生)那是空气在流动。

生3:用气球一吹,里面装的就是空气(师引导)请你把气球吹涨一点,然后对着你的耳朵把气球慢慢松开,你有什么发现?(生)气球松开后,空气流动而发出哧哧的声音。

生4:用塑料吸管在空中一吹,就有风,这就是空气。

生5:用塑料吸管深入水槽中一吹,水里冒出许多气泡,这也是空气。(师引导)你再吹一次让大家瞧瞧,你们发现了什么?

3、通过上面的找空气,你发现空气是什么样的?(空气无处不在)

板书:空气就在我们周围

4、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可能有空气?(学生想像猜测,有就叙述没有就教师引导至下一步)

5、拿一块泡沫塑料,你们认识这一个物体吗?(泡沫塑料)你猜一猜。(课件出示表格)组织学生猜测,将猜测填在表中。

物体名称

泡沫塑料

粉笔

碎砖块

小卵石

有空气吗(猜测)

实验结论

6、怎么知道这些猜测对不对呢?你凭什么认为里面有空气?你准备怎么实验?

7、做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不要把水洒出来;放石头和砖块时动作要轻;小组同学要谦让、要团结;实验结论要记录在表格中等。)

8、学生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记入表中。

9、学生汇报。

10、同学们,通过“找空气”的活动,你发现空气是什么样?

(板书:和一些物体中)

11、好!请你把自己的发现以及想到的问题记录在书上的空行里。

活动2 吹气球(探究空气还有什么特点?)

1、(第一次在空气中吹气球)

同学们,我们来放松一下,做个深呼吸。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场比赛,那就是吹气球。现在,每一组选一名代表到前台来参加比赛。

2、还想再来吹一次吗?(想)不过,这次吹气球有点小小的变化(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气球让学生观察))。这次气球有什么特点?(课件演示:气球口套在塑料瓶口上了)现在就请这几名选手再来一次比赛,在吹气球的过程中,希望孩子们仔细观察,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吹气球,可气球总是吹不大)

3、时间到,孩子们,你们发现了什么?(气球吹不大)你们还想再吹吗?为什么?(课件演示:很费力,吹不大)

4、这是谁在捣鬼?(学生做出猜想:瓶子里面有空气)为什么里面有空气就吹不大气球?(课件演示:用小圆点表示瓶子里装满了空气;板书:空间)

5、有什么方法可以把瓶内的气球吹大?

(学生汇报所想的方法)

方法一钻孔 怎么钻?钻孔的时候注意什么?

方法二把气球口从瓶口上取下

方法三 用手指或者吸管等什么东西将瓶口和气球隔开,再吹气球就能吹大。

…………

6、现在你们把气球带回小组进行改装,改装好了,我们再回到台上进行第三轮比赛。(学生活动)

7、学生再进行比赛。(气球能吹大了)

这一次,每一组都圆满的完成了任务,祝贺你们。

8、你们是怎么把气球吹大的?(课件演示:因为我们在瓶底打了一个孔。)为什么打了一个孔气球就能吹大?(因为一吹气球,瓶内的空气受挤压,就从孔里跑出去了。课件演示:三个朝下的箭头)

10、你怎么知道空气从孔里跑出来了?谁也没有看见呀!(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借助水来观察吹气球时,空气是怎样从塑料瓶里逃出去的。)选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演示。

11、气球在吹大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空气占据空间

12、教师演示:把杯子倒立放入水中,有色纸为什么没有浸湿?

总结拓展:

1、总结导板书:通过今天的探究,你了解到空气是怎么样的?你还想对老师说点什么?(指导读板书)

2、课件播放:因为有了空气,才有了人类,才有了动植物,才有了地球上的美丽景观。下面,老师请大家欣赏

篇12:《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过程与方法:

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

【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2个透明塑料袋、2个玻璃杯、1个水槽、1根香、1个打火机、1个吹泡泡器(或吸管)、1杯洗洁精或肥皂水。

给每个学生准备:气泡图记录纸一张、维恩图记录纸一张、实验记录纸两张。

【教学过程】

一、我们知道的空气

1、师:还记得我们上次“猜测水在哪个袋里”的活动中,是怎么知道空气在哪的?

2、关于空气,我们还知道什么?请把自己知道的内容填写到气泡图中。

3、交流,师帮助整理,形成班级的大气泡图。并让学生思考,这些想法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证实的?

二、空气的存在

1、空气真的存在吗?

我们都说袋子中有空气,怎样才能证明袋中确实装有空气?

2、师: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或许能帮助大家证明空气确实存在。请大家分组讨论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并利用材料操作一下,请注意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及实验的结果。

3、汇报交流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结果,说明是什么事实证明袋中空气确实存在。(渗透“有些东西我们看不见,但并不是不存在”这一科学观念)

三、比较空气和水

1、师:既然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和水相比较,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出示关于水的维恩图,请学生回顾所知道的关于水的一些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对水和空气进行有联系的比较,扩大认识视角)

2、有什么办法证明水和空气的不同?比如:空气和水,谁轻谁重?水会流动,空气会流动吗?

3、讨论证实的方法,重点对“空气会流动吗?”进行展开。

4、比较空气和水的相同和不同点,并把比较的结果记录到维恩图中,全班进行交流。

篇13:《我们周围的空气》的教学反思

首先回顾一下我上课的思路:本节课共有三个大环节:

1、让学生谈以前对于空气的认识和了解,完成气泡图的填写;

2、学生想出多种证据证明空气确实存在于塑料袋中;

3、空气和水的比较,完成维恩图的填写。

在第一个环节,让学生谈对空气的认识和了解时,由于我给的时间少,对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了解不够,本来以为学生能够填写出来,结果汇报时学生都不愿意举手,对于空气是什么样的、空气的成分、与动植物的关系等几个地方填写出来后,其他的两个空填不出来,在这里我应该引领学生共同完成气泡图,并注意各气泡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太不沉着,缺乏随机处理课堂的灵活性,把这个气泡图空着就进行下一个环节了。遗憾之一。

第二个环节让学生捕捉空气进而证明空气存在,这个环节中为了让学生知道证据可以是感觉到的,也可以是看到的,我特意设计了一个课件提示大家,感觉到什么,看到了什么能证明塑料袋中确实存在空气,并提醒大家实验中注意合作交流,注意了实验品质的培养。在实验中学生充分动手了,但是我的目标指向不明确,致使这个环节的有效性降低了。很多学生都在动手做游戏了,拿着塑料袋玩或者在水里兜水玩,把找证据抛在脑后了,虽然也找到了几个证据,但我感觉这里我的调控能力太差,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应该有度,我没有控制好,学生在玩得时候都很有兴致,但是一回答问题就都沉默了,除了反复的那几个组长在回答问题,其他同学的参与度很低,这也是这节课一个很失败的地方。遗憾之二。

第三个环节比较空气和水时,为了让学生明白,空气虽然看不见,但是它可以通过一些现象,借助很多事物知道它在流动,我每个小组准备了不同的东西,香水瓶、香、风车、扇子、泡泡器,让学生通过动手知道这些东西在使用的过程中都能感觉到风或看到一些现象,从而知道空气在流动。同时也和生活联系起来,解释了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喷洒杀虫剂、空调暖气的使用等都与空气流动有关,借助课件展示风的利用(发电),风的危害等,这里我本想进行知识的拓展,可是又太过充分了,这个环节的时间过长,致使后面的填写维恩图环节没有了时间,只能留作课下去作,可是课下的效果与课上的效果相去甚远。遗憾之三。教材的.处理和时间的分配上都不太合理。遗憾之四。

有效课堂的设计体现在:

1、导课时,由学生憋气的游戏,让学生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揭示课题的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空气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为下面填写气泡图做了铺垫。认为这样设计既简洁又利落,但是,实际的效果与想象的存在差距。

2、实验材料的准备。证明空气确实存在于塑料袋中这个环节,准备了大头针、细线和水,期望学生能动手想出更多的证据。怎样知道空气在流动环节,准备了多种多样的东西,每个小组一种,让学生感知空气的流动,这样既有了亲身体会又举出了多种现象,认为能节约时间,可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处理不当,费时较多。

3、课堂上注意了学生语言表达和实验中的合作交流,时时注意了学生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最后,恳请各位科学老师不吝赐教,对这堂课发表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将虚心接受,并衷心感谢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力求在各位老师们的指导中有所提高,不断进步!

篇14:描写我们周围的空气的作文

我们周围的空气对大家都很重要。没有空气,我们就无法生存。每个人都明白这一点。但是在很多其他方面DD那些不大明显或不大为人所知的方面,空气也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没有空气就没有声音,因为声音是通过空气传送的。没有空气也就没有火,也就没有汽车,因为汽车发动机需要空气来运转。

没有空气就没有风,没有云,没有天气。夜晚会非常冷,白昼会非常热。我们会被迫对找地方躲避阳光,因为没有大气层保护我们不受致命光束的侵害。

大气就是环绕地球的空气。大气压则是所有空气对地球表面形成的重量。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地球上许多事情离开气压就无法实现。在此不再枚举 。

一句话,离开空气,我们就无法生活。

篇15:描写我们周围的空气的作文

我们周围的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无所不在无所不有。整个地球表面到处都有空气。空气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汽和其他一些气体组成,空气中还包含有微量的杂质。

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氮气对生命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蛋白质及生命中其他一些复杂的化学物质都含有氮。任何生命都必须有氮才能健康生长。

氧气是空气中仅次于氮气的第二大气体。动植物直接从空气中吸收氧气,并依赖它把贮存在食物内的能量以可以使用的形式释放出来。各种物体的燃烧必须依靠氧气。没有氧气,火就熄灭了。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很少,但它却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动物把二氧化碳当成废料从体内排出,植物却必须靠吸收二氧化碳来生产“食物”。煤,柴油,汽油之类的燃料燃烧时会放出二氧化碳。过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会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而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将导致全球气温升高。长期下去,气温升高会给地球带来灾难。所以我们要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空气中水汽的含量随时间地点不同而变化。沙漠上空几乎不存在水汽,在热带雨林中水汽就比较多。水汽在全球天气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空气中水汽凝结成小液粒时就形成了云或雾。如果这些小液粒变得足够大,它们就会以雨或雪的形式降落。

空气中还包含有杂质。空气中的杂质不仅来自自然,也来自人类的活动。当人类燃烧木材,煤炭,汽油,柴油等燃料时,含有大量徽小有害颗粒的黑色烟尘和有害气体就会进入空气。化学工业,吸烟等等也会向空气中排放有害的气体和微粒。它们造成了空气的污染。

生命必须依靠空气,当我们不知不觉地呼吸着时,吸入的空气就进入肺部,供给人体维持生命所必须的氧气。但与此同时也可能吸入空气中有害的污染物质,这些污染物将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所以,我们必须提倡节约用电,反对吸烟,尽量减少汽车尾气等我们周围的空气害物质向空气中排放,保护人类的身体健康。

篇16:描写我们周围的空气的作文

像鱼类生活在水中一样,我们人类也一刻离不开空气。而如今,我们的空气已浑浊不堪。

看,大街上,车辆川流不息,而它们的尾气却给人们带来了生命的危机。汽车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氧化氮以及铅。铅是一种微粒状的金属,会随风扩散。它进入人体后,会分布在人体中,以肝、肾中的浓度最高。再经过几周,铅会转移到骨骼,并沉积下来。等到人们由于外伤或大量饮酒造成身体不适时,铅便由原来的骨骼中转移到血液里,造成铅中毒,导致肝炎或肝硬化等肝脏疾病。

起初,我只知道汽车的尾气有一种不好的成分,不知道它的危害有这么大,我也更不愿相信这是事实,于是,便出门寻找答案。刚到大街上,就看见一辆辆摩托车、汽车在马路上行驶,它们开过的的地方都好像中了烟雾弹似的烟雾缭绕,而且会散发出一阵阵刺鼻的味道,让人感觉很不舒服,呛得人直咳嗽,这时,我找到了,书上说的一点没错,人类会为了图一时的方便污染环境,让蓝天、白云变得灰蒙蒙的,让带着泥土的芳香的清新空气变得浑浊、肮脏。哎!

然而,这只是化学污染,还有就是自然界的沙尘暴。听专家介绍说,沙尘暴是由于本地或附近尘沙被风吹起而造成的。出现沙尘暴时天空混浊,一片黄色。它大多在冷空气过境或雷雨、飑线影响时出现的。沙尘暴风很大,能见度小于1公里。沙尘暴过后是浮尘天气它是由于远地或本地产生沙尘暴后,尘沙等细粒浮游空中而形成,俗称“落黄沙”,出现时远方物体呈土黄色,太阳呈苍白色或淡黄色,对空气污染很大。我住在南方,没见过沙尘暴,但从图片上看,沙尘暴来时,就像一大朵浅黄的云朵,翻腾而来。 真难以想象它造成的危害。但是,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周围有那么多的沙漠呢?这也是人类闯的祸,人们随意砍伐树木,沙漠见没有了保护墙,便肆无忌惮地扩大,侵吞了一片片的'森林,才造成了沙尘暴。到头来,人类还是自作自受。

同学们,我们少先队员应该保护好环境,树立起榜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大自然,保护脆弱的地球妈妈吧!

篇17:《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反思

在四个班中教学本课时,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导课方式。在前两个班中通过播放音乐,学生深呼吸,说说吸进去的是什么?从而引出空气。在后两个班中,是先做了一个小游戏,让学生憋10秒钟,谈谈感受,你吸进去的是什么?从而引出空气。感觉用第二种导课方式效果要好一点。

那空气真的存在于我们周围吗?怎样证明空气的存在呢?空气和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空气会流动吗?等一系列问题。学生通过讨论设计实验一一验证了自己的假设,最后再来总结空气是什么?完成空气的气泡图。我感觉效果非常好!

篇18: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

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

【学习目标】

(1)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

(2)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3)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学习重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

【学习难点】初步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前预习】

1.你对空气有哪些了解和认识?(如有什么样的外观?性质?含有哪些成分等)

2.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的操作是怎样的?胶头滴管吸取液体的原理?

3.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充满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三个集气瓶,有什么现象发生?体现了它们的什么性质?

4.生活中你见过或知道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存在?

【堂探究】

【自主学习1】我们同学现在对空气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二百多年以前,人们对空气却知之甚少。最初,人们对于物质为什么能够燃烧着迷,激发了好多人的研究兴趣,于是一些科学家对于“燃烧的本质”展开探究,经过若干科学家的不懈努力,这一奥秘逐渐被揭开,空气的成分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下面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步入空气成分的探究中吧。

阅读本第26页的内容,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在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主要有什么操作,出现了哪些现象?

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实验探究】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完成下面表格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燃烧匙中的过量红磷点燃迅速放入集气瓶中

反应停止,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

【交流讨论】请同学们结合本内容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下列内容:

1.写出该反应的字表达式

2.总结实验结论

3.总结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讨论若操作不当可能引起怎样的后果?

4.在拉瓦锡试验中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空气的体积减少小于1/5 ?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自主学习2】阅读第27页内容,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空气中的各成分及其所占的体积分数。

2.找出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判断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还是纯净物,并说明依据。

空气 海水 氧气 石灰水 冰水混合物 冰

【自主学习3】阅读本第28―30页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1.空气中相对稳定的三种气体是?它们都有哪些主要用途?

成分主要性质主要用途

氧气

氮气

稀有气体

2. 什么可以造成空气污染?有何危害?如何防治?

3. 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和能,采用 的原料;

(2)在 的条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 、社区安全和 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注: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头消除污染。

【有效训练】

1. 空气的成分以 和 为主,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 ;含量居第二位的气体是 ,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 。

2. 夏天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

A.二氧化硫 B.稀有气体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3.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完成。下列步骤的先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②用燃烧着的火柴检验瓶内剩余气体时,火柴熄灭,说明主要是氮气 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人瓶内,并把塞子塞紧 ④冷却到室温 ⑤打开弹簧夹,水压入集气瓶中,并接近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 ⑥先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 ⑦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A.⑦⑥②⑤④③① B.⑦⑥③②⑤①④

C.⑦⑥①③④⑤② D.⑦⑥①③②④⑤

4.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蒸馏水 B.雪碧饮料 C.河水 D.洁净的空气

5. 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净化后的空气、五氧化二磷

B.水和冰混合、澄清石灰水

C.生锈的铁钉、海水

D.二氧化碳、液态氧气

6. 稀有气体过去曾被人们称做“惰性气体”是因为(?? )

A.稀有气体在空气中含量少 B.稀有气体用途广泛

C.稀有气体性质不活泼 D.稀有气体非常宝贵

7. 节日里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内填充的气体是( ??)

A.氧气 ? B.氮气 ? C.稀有气体 ? D.二氧化碳

8. 下列活动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 B.工厂烟囱排放的烟尘?

C.汽车行驶排放的尾气?? D.焚烧麦秆产生的烟

9.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空气的净化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气体组中的各种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硫 一氧化碳 二氧化氮 B.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氮气

C.氧气 二氧化碳 氮气 D.氮气 氧气 一氧化碳

10. 氮气的下列用途中,主要不是利用其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是(? ?)

A.焊接金属时用氮气作保护气????B.灯泡中充氮以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

C.食品包装时充氮以防腐D.医疗上用液氮作冷冻麻醉剂

【后提升】

1.如果在本实验中用蜡烛代替红磷,可不可以?为什么?

2.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充气包装的小面包产生了兴趣,在这种小面包的塑料袋内气体充的鼓鼓的,像一个个“小枕头”。他们认为这样包装主要是为了食品能长时间保鲜。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小明猜是二氧化碳,小红猜是氮气。

①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写出操作步骤。

②如果小明的猜想正确,现象应该是什么?

九年级化学教案

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课《亲历科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课题1 空气第一课时

《我们周围的空气》的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上册《滑轮兄弟》教案设计

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共工作总结

教科版六下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课题1空气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课题1空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课题1空气(集锦18篇)】相关文章: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022-05-20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023-05-30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2022-09-17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024-01-27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科学家的贡献》教案2023-02-02

初中化学教师教案2023-10-08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2022-05-08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教案2022-05-06

四年级科学教案2022-11-22

教科版我要的是葫芦教案2024-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