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时间:2024-01-27 08:03:30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共19篇)由网友“sqf100200”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过的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篇1: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丹阳市荆林中心小学   徐永辉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 1、 生物的遗传现象 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 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三个孩子及其父母所具有的相似点; 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型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合理解释; 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会查阅和收集有关植物的遗传资料 知识与技能: 知道人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如头发、双眼皮、肤色等; 知道动植物的很多特征也是可以遗传的; 了解遗传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 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感受遗传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什么是遗传现象 难点: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位学生的全家福照片作成多媒体课件,动植物图片,查找有关遗传的谚语 学生准备:带只有父母的照片 教学过程 教学安排教学效果 一、导入 1、以前我们已经学过克隆技术,克隆出来的动物和本身是一模一样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物的遗传现象。(板书课题) 2、我们先来看看书上P42,大家帮这三位同学找找他们的父母是谁 3、学生讨论后回答 4、为什么他们是他的父母呢?你从哪知道的?(让学生找找这几位父母与孩子的相似特征) 二、学习新课 1、人类的遗传现象 (1)刚才我们已经发现孩子和父母之间多少都有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科学上称为“遗传”。 (2)你有没有被妈妈或者爸爸的同事说过很像你妈妈或者爸爸? (3)我这里在课前请几位同学带来了他们的全家福,我们就来找找他们的父母。 (4)不少同学也带来了父母的照片,那小组间混合一下,看能不能为同学找到他的家人 2、动物间的遗传现象 (1)观察P43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2)小组讨论回答 3、植物间的遗传现象 (1)观察P44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2)小组讨论回答 4、总结 不仅人类每代间有遗传现象,动植物也存在同样的遗传现象 你还知道哪些描述遗传现象的'谚语吗? 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三、遗传现象的推测 1、观察图片中每只小猫的颜色和花纹,推测一下小猫的爸爸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2、小组讨论后汇报 三、拓展作业 (1) 今天我们观察到的遗传现象主要是外形特征,除了外形特征可以被遗传外,还有哪些可以被遗传?回家问问父母,了解一下性格、脾气、习惯等方面也会遗传吗?  板书设计 生物的遗传现象  肤色、眼睛、脸形、 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或多或少的 花纹、手指形状 在相似的特征 鼻子、嘴形……  2、 生物的变异现象 教学目标 5、探究过程和方法: 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 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 知识与技能: 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情感态度: 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什么是变异现象 难点: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张有关玉米、康乃馨和金鱼的图片作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变异的谚语 教学过程 教学安排教学效果 一、导入 1、如果说克隆技术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那是不是子代和父母都一模一样呢? 2、你跟父母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再说说差别。 3、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那这些不同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生物的变异现象。 四、学习新课 1、了解同学间的差异 (1)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2)比较P45页一张全家福的子代与父代之间的不同。 6、班级差异大调查 (1)选定几个特征作为调查项目,例如“有无耳垂”、“单双眼皮”、“舌头能否卷曲”、“大拇指能否后翘”等。 (2)由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解释清楚每个标准的定义。 (3)我们调查出来的这些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如果有些差异是因为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那这种差异就会遗传下去。 7、动植物间的变异现象 (1)观察P46图片,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会这样? (2)小组讨论回答 8、总结 你还知道哪些描述变异现象的谚语吗? 例如:“一猪生九仔,连母是个样”等 五、变异现象的拓展 1、出示三叶草的图片,说一说“幸运的四叶草”传说  有条件可以到校园中找找“幸运的四叶草” 2、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  我调查一下,有没有同学的父母都是带近视眼镜的?  近视这个现象是变异吗? 3、你来设计一种有关四叶草的纪念品 板书设计 生物的变异现象 变异:亲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 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特征1人数特征2人数 1有耳垂无耳垂 2直发 卷发 3单眼皮双眼皮 4舌头能卷舌头不能卷 5大拇指能弯曲大拇指不能弯曲   3.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会查阅和收集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图片和资料,并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能引用资料编制科学小报。 知识与技能 ●知道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善了人类生活并促进了生产; ●知道生活中很多的农作物也是变异的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供自己获得的资料,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快乐; ●感受科技的神奇和美妙; ●知道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 教学重难点 5、重点: 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探索过程 6、难点: 采用人工进行变异的好与坏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材料,孟德尔的故事,袁隆平的故事,学生准备小报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效果分析 一、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学习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后代长的既像父母,又稍有不同呢?我们一起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秘密吧!(板书课题) 二、了解孟德尔的故事 1.你知道现在遗传学之父是谁吗? 2.学生讲故事。 3.你听了孟德尔的故事有什么想法呢?试着对实验结果作出你的解释 4.学生小组交流后再全班讨论。 5.但是后来的研究者又发现,用孟德尔的研究理论不能解释另一些现象,究竟是什么现象呢?请一个同学继续讲故事。 6.你对这个现象有什么解释?  7.教师小结:孟德尔的研究理论只解释了生物间的遗传现象,并没有提到生物自己也可能会产生变异的现象。 三、了解袁隆平的故事 1.我们国家有一位水稻专家,他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难题,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水稻专家袁隆平。 2.谁知道袁隆平的故事?请同学给大家说说。 3.袁隆平在他的实验中求的是遗传还是变异?为什么说他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的难题? 4.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或者阅读教材49页的资料――这些食物跟我们平时吃的有什么不同? 5.学生回答 6.这些都是经过改良的品种,你还了解哪些农作物的新品种?  四、小课堂大辩论 1.讲解要求:本次的辩论会辩题是食用人工变异的食物是否合理,正方观点是合理,反方观点是不合理。辩论双方各3人,准备时间是5分钟,观点陈述为1分钟,自由辩论时间是10分钟,最后陈述时间为1分钟。下面所有的学生都是评委,要投票选出获胜方。有理不在声高,要以理服人。 2.分组辩论赛 3.总结:这次的小课堂大辩论的获胜方是*方。在现实生活中,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五、编辑有关遗传与变异的小报 1、要求:小组为单位,分工合理,时间为一星期,在全班评出最优秀奖给予表扬。并且利用墙报进行展示。 板书设计: 3.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  现代遗传学之父 孟德尔 本次辩论题: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食用人工变异的食物是否合理

篇2: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我们长大了 1 我在成长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2、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3、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4、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5、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2、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3、能通过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2、学生能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 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量身高的纸、秤、卷尺、长尺、记录表、学生体检记录表。 学生准备:直尺、课前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体重及第一年的生长情况。 教学过程 教学安排 一、游戏导入 1.出示课件:猜猜我是谁。 2.谈话:同学们,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 3.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想要告诉大家? 二、合作探究 (一)交流自己成长的证据 1.谈话: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 3.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不同阶段所拍摄的四张照片(出示顺序打乱的照片),你能将它们排排序吗? 4.学生进行排序。 5.汇报:你是怎样排的?为什么这样排? 6.小结:同学们刚才通过观察相片,感觉自己的身高、体重变化了;比较了衣服、鞋子的大小,知道自己在长大。 (二)测量自己的身高、体重等 讲述:刚才有同学说,自己今年比去年长高了,长高了多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测量后就知道自己的变化了吗? 2.小结:对,同学们真聪明,要从数据上知道自己身体的变化,一定要进行“测量――记录――比较”。 3.谈话:你们想测量吗?那测量前我们是不是该讨论一下,制订好方案呢?下面就请每一小组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制订好方案。 4.出示思考题: (1)如果测量身高、体重,应该注意什么? (2)除了身高、体重,你还喜欢测量什么项目,准备怎样测量? 5.汇报:你们小组想测量什么?怎样测量? 6.小结:同学们想测量的项目可真多,那老师就给你们充足的时间去测量,测量要认真,测好后要记录。身高、体重每个同学都要测的,测完后可测量其它项目,请组长负责。 三、绘制身高、体重的曲线图 1.提出要求:你能将自己从入学到现在的身高、体重绘制成曲线图吗? 2.学生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3.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曲线图,你发现了什么? 4.提问: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向家长了解了自己出生第一年的生长情况,你觉得自己现在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出生第一年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如果按照出生后第一年的生长速度一直长下去,会怎样? 四、总结、拓展 1、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自己的成长情况,通过研究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我们成长的痕迹除了课上研究的这些内容外,还有许多,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去寻找。   2、悄悄发生的变化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交谈、查阅资料了解青春期特点; 2、能够选择适当的方式表达和交流自己对青春期知识的了解。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青少年青春期身心发展特点; 2、知道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青春期变化是人体的正常发育; 2、意识到要从科学的角度看待青春期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选择适当的方式表达和交流自己对青春期知识的了解。 难点:知道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变化。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青春期特点的录像和相关资料制作成网页。 2、课前让学生分男、女生坐或和好朋友一起坐。 教学过程 教学安排 一、回顾导入 1.提问:上节课我们交流了一些成长的情况,大家发现自己都在慢慢地长大了,自己的身体都有了一些变化,但这些变化我们能不能时时察觉出来?  2.小结:对,这些变化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中悄悄发生的,今天我们要来继续了解我们身上悄悄发生的变化。(板书课题) 二、了解青春期的变化 1.讲述:无论是在学习、运动还是在睡觉,我们的身体时时刻刻都在生长变化。我们六年级的同学马上要告别童年,向成年人进行过渡,这一段过渡期我们叫它青春期。在这段时期,我想大家在身体上都会有一些变化。 2.谈话:你愿意和好朋友或老师说说悄悄话,交流一下近来你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吗? 3.同学自由交流,并将讨论结果作简单的记录。 4.全班交流:说说进入青春期,我们的身体有哪些明显的变化?(可以结合自己说,也可观察其它同学说) 5.教师针对性小结。 我国7――18岁青少年的平均身高的统计表 性别 年龄78 9 101112131415 161718 男 身高121 126 131 135 141 145 154 160 165 168 169 171 女 15 131 136 143 148 153 156 157 158 158 158 6.谈话:请同学们观察统计表,看看我国青少年的身高从多大年龄开始增长比较快?男生和女生有没有差异? 7.小结: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人过度的时期,女孩大约从10岁开始进入青春期,相比之下男孩要晚些。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8.播放青春期特点的录像。 9.谈话:青春期除了生理上会发生变化,我们的心理也会发生变化。 10.出示“青春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读一读。 11.提问:近来你有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变化? 12.小结:刚才我们一起说到的、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十分正常的生理现象,同学们不用害羞、不用害怕,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这些事情。 三、讨论如何对待青春期变化 1.谈话:青春期是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青春期我们要注意些什幺?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教师对学生提到的问题进行小结,没有提到的方面进行补充,并板书。(青春期注意点:加强营养保证睡眠注意卫生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穿戴合适的衣物保持良好的情绪) 四、总结延伸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提问:进入青春期后,我们就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大人”了,你觉得当孩子好,还是成人好?为什么? 3.谈话:关于青春期,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为了帮助大家了解更多的有关青春期的知识,顺利度过这一时期,老师专门为大家制作了这样一个网页,(教师打开网页),你们想上网浏览一下吗? 4.学生上网浏览有关内容。 5.汇报:从网页中,你又有什么收获? 6.教师小结。 7.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出一张有关青春期知识的手抄报。 3、人生之旅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人的一生划分为几个时期进行探究,并且有依据地自行划分人的一生; 2、能够用不同的方法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 3、能够探究婴幼儿和老年人的生活,写出调查报告。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时期; 2、知道怎样划分人的一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 2、意识到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够用不同的方法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 2、难点:能够对人的一生划分为几个时期进行探究,并且有依据地自行划分人的一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狮身人面像图片;人一生中各个时期的图片;有提示语的记录单。 学生准备:课前问一问自己爸爸妈妈的身高;收集婴幼儿和老年人生活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效果分析 一、猜谜激趣 1.谈话:老师先给大家讲个神话故事,听完后猜一猜,这种动物是什么。你们想听吗? 2.教师讲解“斯芬克司之谜”的故事,同时出现狮身人面像图片。 3.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  4.小结:对,是人。在生命的早晨,人是软弱无助的孩子,他用两手两脚爬行;在生命的当午,他成为壮年,用两只脚走路;到了老年,临到生命的迟暮,他需要扶持。因此拄了拐杖,作为第三只脚。 二、讨论人的一生可以划分成几个时期 1.出示人一生中各个时期的图片。 2.谈话:古希腊神话故事说的是,人的一生要经过幼年、成年、老年三个阶段(板书:幼年、成年、老年)。除此之外,还可以怎样划分人的一生?你能给你划分的各个时期起个名称吗?(适时板书:人生之旅) 3.请把你的划分记录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人 生 之 旅  我将人的一生划分为( )个阶段 分别为: 4.学生自己填写记录单。 (1)请你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是怎样来划分的。 (2)与大家交流你是怎样划分的? (3)每一个同学汇报完,问其他同学:是否认可他的划分依据、划分阶段? (4)看一看教材上爱因斯坦的照片,说说都是什么时期的。 三、预测自己的身高 1.出示P8上面的一组照片,谈话:这是一个人从小到大和父亲的合影,有趣吗?从他们两人不同阶段的合影中,你有什么发现?他们的身高为什么越来越接近?长得为什么很像? 2.小结:从这一组照片中,我们发现这个小孩慢慢长大了,他们的身高从原来相差很多,到越来越想近了。 3.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 (1)提出问题:老师发现,我们班有的同学长得也很快很高,那是不是会越来越高无休止地长下去呢?而也有的同学却长得很慢,他们是不是就长不高了呢?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长大后身高多少? (2)学生自学书上几种预测身高的方法。 (3)汇报书上介绍了哪些预测身高的方法?(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及时告诉学生到哪里去查表,怎样查表,怎样利用公式计算) (4)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可靠、准确的方法量一量、算一算。 (5)全班交流预测结果。 (6)讨论: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可靠、更准确? 4.小结:预测结果并不是绝对的,有很多因素会改变身高,如后天的生活环境、锻炼和营养等。我们只有积极健康地生活,才能长得更好。 四、讨论、交流 1.谈话:我们都是从婴儿到长大到成熟然后慢

篇3: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课题:能源

学习目标

能够理解不同的物品可以产生不同的能量。

能够区分不同的物品可以产生的能量。

科学知识

知道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

知道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意识到能源的重要性。

能保护不可再生性能源,开发新能源。

重点难点

学法指导

课前准备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出示P47的图片。

师问:请指出图片中的物品名称。

学生回答图片中和物品名称。

问:这些物品都利用了哪些能量?

请学生回答。要求说得明白具体,并一一对应,不能随便说。

师小结:生活中,有许多物品都利用了能量,而我们把能产生能量的物品称为能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能源一课。

二、新课

1、了解能源的来源

师问:在生活中,我们使用的能源大多是哪里来的?

学生可以尽情地说,师要有规律地板书在黑板上。

师问:同学们说了这么的物品,你们找找看,它们之间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并给它们分分类?

学生讨论并汇报。

师小结:我们生活或生产中使用的能量大部分来自煤炭、石油、太阳能、风能等这些能源。但它们有着很大的区别,像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它们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被称为不可再生性能源,像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能源可以再生的,被称为可再生能源。

师问:对于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何理解?

学生表达自己对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何理解的理解。

2、了解能源的重要性

请学生阅读P48的资料,并思考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阅读资料。

请学生说说对阅读资料后的想法。

师小结:人们在生活生产中都离不开能量,而其中矿物燃料所占比重相当大,而这些能源都是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这些能源只要用一点就会少一点,这些能源的消耗非常大,有的能源已面临到枯竭的危险。所以,我们在使用能源时要注意保护这些能源,并且多开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书中的一种再生能源的模型。

各小组自行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动手操作自己的作品。

当堂检测

课题 :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

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

课前准备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师讲述:我们每天都在消耗大量的能源,然而地球存储的能源是有限的,面对日益枯竭的矿物能源问题,人们正竭力寻找解决的办法。

今天我们来学习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

二、新课

1、节约能源

师问: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费能源的生活方式?

学生举例。

出示P50三幅图,师讲解生活中浪费能源的例子

如:在使用空调时设定的间谍过高或过低,造成浪费电的现象。

人们的生活不断改善,拥有汽车的人越来越多,造成汽油的紧张。

在白天的时候,路灯一然大开。

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常见的现象,不仅仅这三种情况,还有更多。

2、做实验:比较白炽灯和荧灯哪个效率更高。

此实验以教师的演示为主,以免学生出现伤害。

3、充分利用自然能源

出示P51页的未来的住宅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哪些是利用了自然能源?

学生观察并讨论。

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

阅读P51的资料,了解太阳能的作用。

4、介绍几种新能源的开发。

海洋潮汐能、沼气能、地热能

当堂检测

课题:单元拓展

学习目标

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

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

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科学知识

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

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拓展,增强本领,丰富知识。

进一步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研究科学的热情。

重点难点

学法指导

课前准备 尺子、报纸若干、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快餐盒、试管、金鱼、酒精灯、吸管、塑料瓶、墨水、橡皮泥、透明胶带、热水、水槽等。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的科学知识,掌握了一些科学探究本领。(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进行解释,如:地球上的陨石坑等)

二、探索和调查

1、其实,像这种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对问题进行探究就是一种“拓展(开拓发展之意《现代汉语词典》)”,古人曾说过“举一反三”和“闻一之十”也是同样的道理。

2、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书上的现象。

瓶中的草为什么和外面的长的不一样呢?

3、学生将自己的解释填写在活动记录上。

4、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5、总结:像这样用所学的知识对现象和问题进行的解释就是一种对所学内容的拓展。

6、学生利用准备好的器材动手探究,并将自己的发现和解释记录下来。

(1)两人小组完成尺挑报纸的实验

(2)四人小组完成金鱼在试管中存活的实验

(3)每人单独完成气垫汽车的实验

(4)演示瓶子吹泡泡的实验

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都要要求学生进行初步地假设—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自己的解释—讨论与交流。

7、像这样在探究活动中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也是一种拓展。

三、回顾和解释

你还能对生活中发现的哪些现象,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释呢?

当堂检测

课题 :知识应用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将自己的设想画出图样。

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制作。

能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尝试并加以改进。

能说得出自己应用的'主要原理。

科学知识

知道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传导的原理。

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利用了蒸气气流的力量。

了解发电的多种方法和电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善始善终地从事一项活动。

有精益求精的行为倾向。

重点难点

学法指导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科学原理及其应用的资料,气球、轮胎、卡纸、剪刀、胶带、吸管、泡沫板、木块、橡皮泥、叶轮、皮筋等。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懂得和解释是一种本领,能将所学的科学原理应用在物品的制作上是更大的本领。

2、你知道在科学的发展史上有哪些将科学原理应用在制作上的例子吗?

二、探索和调查

1、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科学原理应用在制作上的例子。

2、阅读书上73页的资料。

3、出示做小车的材料和要求(以空气为动力,比一比谁的小车跑的又快又远)

4、要想在比赛中获胜,你觉得做小车时应当注意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你的依据是什么?

5、回忆一下,做空气动力的小车运用到了我们以经学过的哪些知识?

6、学生动手制作。

7、小车进行比赛。

8、交流有关小船的资料。

9、设计自己想做的小船的草图和所需的简单材料。(应当配有文字说明)

10、你认为制作的小船应当涉及哪些科学原理呢?

11、讨论交流。

12、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图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制作一个小船。

13、你造的小船涉及哪些科学原理呢?

三、回顾和解释

1、今天,我们将自己所学的科学原理应用到了物品的制作上,这也是一种拓展。

2、其实,科学发展的目的本意就是用来改善人类的生活,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3、你在平时做过哪些小制作,你知道它们是根据哪些科学原理吗?

篇4:宇宙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宇宙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过程与方法:

1、对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

2、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宇宙的结构和运动,建立宇宙系统的概念。

【教学难点】

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宇宙的图片、照片、、录像资料、书籍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宇宙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膨胀的宇宙

1、情境导入:同学们,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5号”的发射成功,让我们中国“千年飞天梦,今朝变成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乘坐“神舟号”飞船到太空遨游,继续去探索宇宙。

(板书课题)

2、师:我们先来到地球家园的所在地——太阳系,回想一下,太阳系是怎样一个星系?

(太阳系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中心的,由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含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3、提问:太阳系在宇宙中是唯一的吗?

4、学生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们认识:太阳虽然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但是太阳系在宇宙中并不是唯一的。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数也是和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们有的也会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太阳系和众多的恒星一起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5、(出示银河系俯视和侧视的图片)让我们看看银河系的模样吧!说说你们觉得银河系像什么?

(银河系俯视像一个巨大的漩涡,侧看像一个中心略鼓的'大圆盘。)

6、阅读课本第61页资料,说说银河系中有多少颗恒星?银河系有多大?

(银河系大约由1000亿~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10万光年。)

7、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看得出来吗?光年是一个什么单位?1光年等于多少千米?算一算。

8、了解了银河系,你们有什么感受?

9、讲解: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100亿个,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

10、讨论:我们已知的宇宙空间到底有多大呢?

(说明:现在人们用天文望远镜已观测到距我们12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深处,但仍没有看到宇宙的边缘,而且科学家发现宇宙正处于青年时期,还在长大,还在膨胀之中!教师简单介绍红移现象。)

二、充满活力的宇宙

1、师:组成宇宙的恒星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

2、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录像资料,并展示恒星一生中的几个重要阶段的图片和资料。

(恒星的一生: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燃料消耗殆尽,膨胀变成巨星或超巨星——爆炸成超新星——变成黑洞或中子星;或者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小型或中等恒星变成红巨星——燃料耗尽而缩小变成白矮星——能量耗尽变成黑矮星)

3、新星爆炸是怎么回事?你有没有收集到这方面的资料。

4、学生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

5、小结:如同人体的细胞在新陈代谢一样,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诞生,同时也有许多恒星消亡。同时,恒星都在不停地高速运动,有些恒星自身在有节奏地膨胀和收缩,有的恒星在向外抛射物质……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宇宙充满了活力。

三、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1、谈话: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充满了幻想,向往着飞向太空。我们看到的这些资料,正是人类不断地对宇宙进行探索的结果。

2、你知道我国人民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吗?

(1、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2、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3、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现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

3、你还知道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分别有哪些贡献?

4、学生们谈自己的想法。

5、教师补充相关资料,并选择性的详细介绍。

6、小结: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探测工具不断改进的过程,体现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民族的尊严和自豪感;我们更不会忘记,无数科学家和宇航员为实现人类遨游太空的伟大理想,体现出的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收集各种有关宇宙和人类探索宇宙方面的资料。

(1、引导学生利用书籍、网络、影视等各种方法收集;2、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如天体资料、探索工具、航天故事等;3、引导学生通过黑板报、科技手抄报等形式进行展示交流。)

板书设计:

8、探索宇宙

一、宇宙空间的天体系统: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

二、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充满活力

篇5:六年级科学下册《降落伞》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降落伞》教案

教材简析:

《降落伞》是本单元的重点一课。使学生初步知道降落伞的结构,了解降落伞的作用、原理。使学生掌握降落伞的相关知识及与空气的关系。给学生提供一个自己动手,动脑的空间。

学习目标:

1. 通过学生学习活动,指导学生能从“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针对降落伞提出问题;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降落伞,并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比较和评价;

2.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获取有关降落伞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3.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愿意合作与交流,并意识到合作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通过降落伞的制作与评价,体验制作降落伞的乐趣,并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4. 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了解降落伞运行的原理,体验空气阻力的作用,进而了解降落伞的种类及用途,学会用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降落快慢的因素。

学习重点:

学生通过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获取有关降落伞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了解降落伞运行的原理,体验空气阻力的作用;在学习活动中了解降落伞的种类及用途,用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降落快慢的因素。

学习难点:

学生理解降落伞运行的原理,体验空气阻力的作用,利用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降落快慢的因素。

学习准备:

学生准备:手绢、塑料薄膜、报纸、线绳、重物、剪刀、针、降落伞的资料图片。

教师准备:手绢、塑料薄膜、报纸、线绳、重物、剪刀、针、降落伞的资料图片。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与学生谈话,出示降落伞,创设学习情景,启发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深层思考,对课前降落伞的相关信息及材料进行搜集整理,引入本课学习活动。

二、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学习认知形式多样的降落伞,并了解其作用。

教师出示各种样式的降落伞,引导学生认知,并积极思考、讨论交流这些样式的降落伞的作用。

教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制作降落伞的学习活动。

教师下发动手材料,指导学生小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小组内交换意见,做到“动手之前先动脑”,使学生意识到行动之前制订计划的重要性。引导提示学生在制作之前先设计降落伞的形状、大小及制作的步骤,准备制作所用的材料,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指导学生使用针线注意操作安全,加强合作,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展示制作的降落伞,并进行相互评价,引导学生从他人制作降落伞中改进自己的降落伞作品。

指导学生玩一玩制作的降落伞。教师引导学生将制作的降落伞进行试放,引导学生在试放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进一步调整和改进自己的降落伞,使降落伞下落得更平稳。

三、拓展延伸: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实用的降落伞学习活动,提示学生在伞面及伞形、绳长、固定方式等内容上进行方案设计,使学生的设计更具目的性、使用性和科学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1、

学生与教师谈话、观看降落伞,交流产生的感兴趣的问题,对课前降落伞的相关信息及材料进行搜集整理,了解本课学习活动。

2、

学生学习认知形式多样的降落伞,并了解其作用。

观看教师出示各种样式的降落伞,小组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交流这些样式的降落伞的作用。

学生进行小组制作降落伞的学习活动。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努力做到动手之前先动脑,使学生意识到行动之前制订计划的'重要性。大胆创新进行制作。

学生进行交流展示制作的降落伞,并进行相互评价,能从他人制作降落伞中改进自己的降落伞作品。

学生进行试放降落伞的学习活动,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现问题,从而进一步调整和改进自己的降落伞,使降落伞下落得更平稳。

3、

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在教师指导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进行拓展延伸课后的学习活动。

通过学生与教师交流谈话,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课前搜集整理降落伞的相关信息及材料,并在课前进行初步的研究,了解本课学习内容,为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做好铺垫。

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充分汇报课前搜集、整理的有关降落伞的文字及图片资料,了解降落伞的种类及用途,并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补充、资源共享。

做到“动手之前先动脑”,使学生意识到行动之前制订计划的重要性。

学生在制作、展示与评价的过程中体验制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在体验中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险的科技作品的能力。

学生在实验中、交流中发现并提出问题,使学生意识到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使学生活动在课后延伸的学习活动中更具目的性、使用性和科学性,延伸课后。

板书设计 降落伞

篇6: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五单元教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五单元教案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查阅有关节能和开发新能源的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 、能够围绕白炽灯与荧光灯哪个效率高,展开探究活动。

3 、能够对未来住宅如何利用自然能源作出解释。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如何节约能源。

2 、知道什么是新能源。

3 、知道如何开发利用新能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意识到节能的重要性。

2 、树立节能意识。

3 、体验到要用发展的眼光开带能源问题。

二、教学重点:知道如何节约能源。

三、教学难点:知道开发利用新能源的方法及合理性。

四、教学准备:白炽灯、节能灯、各种资料等。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效果分析

一、导入:

1 、复习: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性能源的区别。

2 、检查风能转换模型制作情况。

3 、评比。

4 、揭题:我们每天都在消耗大量的能源,面对日益枯竭的不可再生能源问题,我们人类该怎么办呢?

5 、板书课题。

二、探讨如何节约能源。

1 、了解生活中浪费能源的事例。

过渡:要解决一个问题首先要了解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费能源的生活方式?

学生交流。

我们为什么要节约能源?

小结。

2 、探究白炽灯与节能灯的'效率比。

出示:白炽灯与节能灯。

这两个灯泡大家都见过?

当灯泡点亮的时候,能量是怎样转换的?

你们家里主要用哪种呢?为什么?

学生交流。

实验分析:

预测哪个效率高

演示实验,学生记录数据。

分析数据交流。

3 、小结。

三、探讨如何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及开发新能源。

1 、过渡:人类为了提高利用自然能源,科学家想了很多方法。

2 、看图思考:

这是一座未来的住宅,仔细观察,它在哪些方面有效地利用了自然能源?

3 、学生观察讨论。

4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可投影提醒)

你能看懂这幅图吗?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

这幢房屋是如何利用自然能源的?

这幢房屋为什么可以节能?

有哪些节能的方法?

5 、小结。

6 、认识太阳能的作用。

太阳能是能源之母,为什么这样说?

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太阳能?

为什么太阳能将是人类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

7 、了解我们可以开发新的能源。

阅读 P52 。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和观点。

四、巩固应用

1 、现在有很多购房着喜欢景观房,特别喜欢有落地窗的房屋,请想想,落地窗在能源的利用上有哪些优劣?

五、布置作业

1 、本课习册学习传真机部分。

2 、出份能源小报。

板书设计

4 、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

自然能源 太阳能

(可反复利用)地热

风能……

篇7: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人生之旅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时期;

2、知道怎样划分人的一生。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人的一生划分为几个时期进行探究,并且有依据地自行划分人的一生;

2、能够用不同的方法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

3、能够探究婴幼儿和老年人的生活,写出调查报告。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时期;

2、知道怎样划分人的一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

2、意识到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够用不同的方法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

2、难点:能够对人的一生划分为几个时期进行探究,并且有依据地自行划分人的一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狮身人面像图片;人一生中各个时期的图片;有提示语的记录单。

学生准备:课前问一问自己爸爸妈妈的身高;收集婴幼儿和老年人生活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

1.谈话:老师先给大家讲个神话故事,听完后猜一猜,这种动物是什么。你们想听吗?

2.教师讲解“斯芬克司之谜”的故事,同时出现狮身人面像图片。

3.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

4.小结:对,是人。在生命的早晨,人是软弱无助的孩子,他用两手两脚爬行;在生命的当午,他成为壮年,用两只脚走路;到了老年,临到生命的迟暮,他需要扶持。因此拄了拐杖,作为第三只脚。

二、讨论人的一生可以划分成几个时期

1.出示人一生中各个时期的图片。

2.谈话:古希腊神话故事说的是,人的一生要经过幼年、成年、老年三个阶段(板书:幼年、成年、老年)。除此之外,还可以怎样划分人的一生?你能给你划分的各个时期起个名称吗?(适时板书:人生之旅)

3.请把你的划分记录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人 生 之 旅

我将人的一生划分为( )个阶段

分别为:

4.学生自己填写记录单。

(1)请你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是怎样来划分的。

(2)与大家交流你是怎样划分的?

(3)每一个同学汇报完,问其他同学:是否认可他的划分依据、划分阶段?

(4)看一看教材上爱因斯坦的照片,说说都是什么时期的。

三、预测自己的身高

1.出示P8上面的一组照片,谈话:这是一个人从小到大和父亲的合影,有趣吗?从他们两人不同阶段的合影中,你有什么发现?他们的身高为什么越来越接近?长得为什么很像?

2.小结:从这一组照片中,我们发现这个小孩慢慢长大了,他们的身高从原来相差很多,到越来越想近了。

3.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

(1)提出问题:老师发现,我们班有的同学长得也很快很高,那是不是会越来越高无休止地长下去呢?而也有的同学却长得很慢,他们是不是就长不高了呢?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长大后身高多少?

(2)学生自学书上几种预测身高的方法。

(3)汇报书上介绍了哪些预测身高的方法?(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及时告诉学生到哪里去查表,怎样查表,怎样利用公式计算)

(4)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可靠、准确的方法量一量、算一算。

(5)全班交流预测结果。

(6)讨论: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可靠、更准确?

4.小结:预测结果并不是绝对的,有很多因素会改变身高,如后天的生活环境、锻炼和营养等。我们只有积极健康地生活,才能长得更好。

四、讨论、交流

1.谈话:我们都是从婴儿到长大到成熟然后慢慢老去,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去收集资料和观察了,你家里或邻居家有婴儿吗?他们的父母是怎样照顾他们的?还有老人,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我们见到有困难的老人应该怎么做?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4.思考:请你想象一下,自己60年后会怎样生活?

五、总结、拓展

1.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2.小结:在刚才的交流中,我们知道了婴儿和老人都是需要照顾的,你们愿意去关心、照顾他们吗?课后请同学们去了解一下周围哪些婴儿和老人还需要别人的照顾,我们可以与其他同学一起组成一个学雷锋小组,去帮助他们,你们愿意去做这件有意义的事吗?

篇8:六年级下册科学《人生之旅》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人生之旅》教案

过程与方法:

●能够对人的一生划分为几个时期进行探究。

●能够有依据地自行划分人的一生。

●能够探究婴幼儿和老年人的生活,并写出调查报告。

科学知识:

●知道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时期。

●知道怎样划分人的一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

●体验到制定计划在调查活动中的作用。

●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人一生中各个时期的图片。(2)有提示语的记录单。

●学生准备:收集婴幼儿和老年人生活的资料。

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谈话:我们来猜猜,这种动物是什么?讲述“斯芬克司之谜”。

2、学生自行划分人的一生有哪几个时期。

谈话:古希腊神话故事说的是,人的一生要经过幼年、成年、老年三个阶段,除此之外,还可以怎样划分人的一生?如果要你把人的一生划分为若干时期,你准备怎样划分?

学生活动。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此时教师可以把人的各个时期的图片发给他们,帮助他们思考。同时可提供一份记录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每种结果只要大家同意划分依据就可通过。之后,可以一起看看教材上爱因斯坦的照片,说说都是什么时期的。

4.讨论交流:说说你看到婴幼儿是怎样被照料的?老年人是怎样生活的?见到有困难的老人应怎样做?

5、指导怎样写调查报告。

(1)通过谈话向学生讲明活动为什么要做访问。“科学家有时会利用一些沟通技巧来收集信息。对可能会提供有用信息的人进行采访是科学家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在采访中,通常是一个人向另一个人问一些和某个主题相关的问题。”

(2)步骤:(要提供给学生)

①想出一位你要采访的人,可以是你的父母、叔叔、阿姨、祖父母,或者是熟悉的邻居;

②询问对方是否愿意接受你的采访,记住交流的时候要表达清楚,约定一个采访时间;

③在采访开始之前,先要把你要问的问题列出来;

④在问完对方所有的问题之后,要向对方表示感谢。

(3)整理采访资料,完成调查报告。

可以针对以下几项来完成。

①调查对象;②调查人数;③调查内容;④调查时间;⑤调查问题;⑥调查结果;⑦其他。

调查活动结束后,通过交流,让学生们谈谈感受。

此项调查活动建议每个小组只调查一组人群。

篇9:河北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河北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13、浩瀚的宇宙

一、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2.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3.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在体现我国的综合实力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二、教材分析

人的一生相对于浩淼的宇宙是极其渺小和短暂的,但是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却是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宇宙有多大?宇宙有限还是无限?宇宙有没有中心?如有,宇宙的中心在哪里?宇宙如何变化?宇宙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等等。

这一章节,涉及到很多的天文知识,容量极大,而学生可能对于这方面的了解比教师多,因此可尽量地让学生发表看法、问题,激起他们的兴趣,教师起到引导、过渡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图片:东方红一号、神州五号发射、“嫦娥奔月”、“鹊桥相会”。

教师:从以上图片中你能从以上的每一张图片得到怎样的信息?

学生:“嫦娥奔月”、“鹊桥相会”等美丽的神话故事,是我们的祖先向往着浩瀚的星空,对于地球以外世界的想象。“东方红一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神州五号”的发射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教师:从古代人类向往宇宙,到实现飞天梦,人类一直在探索着宇宙。

(二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教师:那么,人类认识宇宙是怎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科学家的发现、学说是你了解的?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后整理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课堂全班性的交流]

知识介绍:(学生提到的或讲述很到位的,教师可以不讲)

对于地球上的万物,我们的古人认为是由“盘古开天”形成的,天圆地方;后来随着农业作物的生产,地域间进行贸易,交通发展起来,人们逐步发现地球是圆的;天文学的发展,在观测天体的运动规律基础上,对地球的了解越来越多…

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开始于地球在宇宙的位置,有这样一段发展过程:

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就已提出了“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地心说。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根据这一学说,地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动。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又符合上帝创造人类、地球必然在宇宙中居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宗教教义,因而流传时间长达1300余年。

16世纪初,杰出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经过长期的观测、研究,发现托勒密的地心说有根本性的错误。1543年,在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中系统地提出了日心说。在他阐释的日心体系中,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沿着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他对星空,尤其是对行星的运动状况做了将近40年的观测计算,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日心说。

意大利学者布鲁诺(Giordano Bruno)进一步认为,太阳只是无数恒星中的一颗,仅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这一认识使哥白尼日心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由于日心说危及到当时罗马教会的思想统治,反动教会对布鲁诺恨之入骨,用种种恐怖手段逼迫布鲁诺放弃日心说,布鲁诺宁死不屈,最后被活活烧死。

以后的许多科学家利用更先进的观测仪器,经过了长期的观察、总结、计算,从而最终证实了哥白尼的日心地动学说。地球的地位从居宇宙之中的特殊天体降为绕太阳运动的一颗普通行星。

“地心说”已经在16世纪时被否定了,“日心说”也随着人们对宇宙越来越多的了解,渐渐露出它的不完整性。

(三)追溯历史(借助多媒体展示)

教师:我们知道天体之间相距很遥远,用我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来描述它们之间距离,显得不够用了。在天文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有:l.y(光年--光在一年在真空中所经过的路程),AU(一个天文单位--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光年约是天文单位的1014倍。

人类最先了解的是与地球并称为“九大行星”的:水星、金星、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在这些行星中,你知道哪些星球,或者你最想知道哪个星球?

(用媒体资料对学生的个人经验进行提升)

(根据学生的叙述,在“九大行星”有选择性的点击对应的片断。)

由“九大行星”、卫星、彗星以及其他星际物质,构成了太阳系。

太阳系,据我们现在的了解,并不是整个宇宙,在太阳系之外,还有许多恒星。

知识介绍:

16,荷兰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明了望远镜。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里略亲自动手制作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并不断改进,用来观察天体,发现了月球表面的环形山、金星月相、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发现了茫茫银河由无数个恒星所组成。(展示银河系的大致结构和图片)

17,英国天文学家哈雷通过观测和分析,首次指出恒星不动的概念是错误的。1783年,另一位科学家赫歇尔通过对所观测到的大量恒星运动的统计分析,发现太阳以大约每秒20千米的速度朝着织女星方向运动。太阳空间运动的发现彻底动摇了哥白尼的日心体系中太阳固定不动的观念。

19,美国天文学家沙普利通过对银河系内天体分布的分析,确认太阳并不位于银河系的中心,而是处于相对说来比较靠近银河系边缘的地方。太阳只是银河系中一颗毫无特殊地位可言的普通恒星,地球更谈不到了。

教师:到这里,人们认为银河系就是整个宇宙。

知识介绍:

20世纪初,美国威尔逊山天文台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口径的2.5米天文望远镜。1923年10月6日,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利用这台望远镜拍摄了仙女星云的照片,推算出仙女星云的距离为225万光年,远远超出银河系范围。

教师:随着仙女星系以及其他河外星系的发现,人们从恒星世界走入星系世界,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又大大地跨进了一步。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还在不断的完善着,在这其中起着及其重要作用是的观测工具的改进和更新,以及人类在宇航技术方面的努力,它们把人类了解的空间不断的向外延伸。如我们熟知的在宇宙空间工作的哈勃望远镜,它不断的向地面传输空间照片,对人类了解浩瀚的宇宙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美国1969年,尼尔・阿姆斯特朗等三位航天员,乘坐“阿波罗11号”,第一次登上了月球。1971年,前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宇宙空间站“礼炮号”,从地球以外的地方来认识宇宙,探索它的奥秘。

我们中国也不甘人后,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1975年11月26日,发射“返回型遥感卫星1号”,并于三天后回收成功;1981年9月20日,成功地实现了“一箭多星”得发射;1984年4月8日,成功发射地球同步通信卫星;11月20日,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在太空中绕地球14圈后,安全返回。

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后,我国将在实现月球探测计划。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以观看“宇宙之旅”片断的形式,回顾了人类了解宇宙的过程。能不能谈谈你们的感受?

当然,还有一些关于宇宙的知识,同学知道的或者不知道的,课堂上没来得及进行交流的,课后大家可以再继续探讨。

说不定,多少年以后,我们在座的同学们中间,在探索宇宙奥秘方面有自己的发现和学说。

14、探索宇宙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及九大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

2、知道银河系的构成,大小,形状以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3、了解宇宙是由大量的类似银河系的星系构成,且宇宙是无边无际的。

4、知道人类及我国在航天事业中的成就。

重点难点分析

太阳系的组成,可以从离太阳远近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

(一)宇宙

1、宇宙的解释

宇:空间人类研究能力已达到150亿光年

宙:时间人类研究能力已达到100多亿年

2、宇宙包括总星系:河外星系

银河系:其他恒星系

太阳系(多亿个恒星系之一):其他行星系

地月星系:月球(可以结合生命体的结构层次来从小到大的联想)地球

二、太阳系:P112太阳系组成

太阳,行星(大行星、小行星),卫星,彗星等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一个天体系统--太阳系。这些天体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排列有序的,有规律运动的。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其他天体都绕太阳公转。

2、九大行星。与太阳由近及远: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体积最大的两颗行星:木星和土星

他们的显著特征:都有美丽的光环(土星还是卫星最多的行星)

木星上有大红斑(木星赤道南侧有大红斑,由气体激烈运动形成的旋涡)

思考:土星上的光环是什么?P114图3-44

【看九大行星的课件资料】

3、彗星

推着尾巴的星星(彗核、彗发、彗尾)

彗核:是冰物质,包括(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成的冰)形成的大冰球。

彗发:靠近太阳时,彗核的冰物质受热而部分汽化。

彗尾:受太阳风的吹拂,彗发中的部分被吹成彗尾。

彗星运动:绕太阳自东向西转,(画图关键是彗尾的朝向始终背对着太阳),遇到太阳风,离太阳越近,彗尾越强。也就是说,扫帚尾巴越明显,说明太阳风越强,说明太阳活动越频繁(黑子数量多),旱涝灾害言

篇10: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

1、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2、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3、能通过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2、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3、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4、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5、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三、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2、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3、能通过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2、学生能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

五、教学重难点

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 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量身高的纸、秤、卷尺、长尺、记录表、学生体检记录表。

2、学生准备:直尺、课前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体重及第一年的生长情况。

八、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出示课件:猜猜我是谁。

2.谈话:同学们,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

3.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想要告诉大家? 〈二〉合作探究

(一)交流自己成长的证据

1.谈话: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

3.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不同阶段所拍摄的四张照片(出示顺序打乱的照片),你能将它们排排序吗?

4.学生进行排序。

5.汇报:你是怎样排的?为什么这样排?

6.小结:同学们刚才通过观察相片,感觉自己的身高、体重变化了;比较了衣服、鞋子的大小,知道自己在长大。

(二)测量自己的身高、体重等

讲述:刚才有同学说,自己今年比去年长高了,长高了多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测量后就知道自己的变化了吗?

2.小结:对,同学们真聪明,要从数据上知道自己身体的变化,一定要进行“测量——记录——比较”。

3.谈话:你们想测量吗?那测量前我们是不是该讨论一下,制订好方案呢?下面就请每一小组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制订好方案。

4.出示思考题:

(1)如果测量身高、体重,应该注意什么?

(2)除了身高、体重,你还喜欢测量什么项目,准备怎样测量?

5.汇报:你们小组想测量什么?怎样测量?

6.小结:同学们想测量的项目可真多,那老师就给你们充足的时间去测量,测量要认真,测好后要记录。身高、体重每个同学都要测的,测完后可测量其它项目,请组长负责。

三、绘制身高、体重的曲线图

1.提出要求:你能将自己从入学到现在的身高、体重绘制成曲线图吗?

2.学生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3.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曲线图,你发现了什么?

4.提问: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向家长了解了自己出生第一年的生长情况,你觉得自己现在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出生第一年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如果按照出生后第一年的生长速度一直长下去,会怎样?

四、总结、拓展

1、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自己的成长情况,通过研究你有什么收获?

2、小结:我们成长的痕迹除了课上研究的这些内容外,还有许多,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去寻找。

篇11: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交谈、查阅资料了解青春期特点;

2、能够选择适当的方式表达和交流自己对青春期知识的了解。

三、知识与技能

1、知道青少年青春期身心发展特点;

2、知道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变化。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青春期变化是人体的正常发育;

2、意识到要从科学的角度看待青春期变化。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选择适当的方式表达和交流自己对青春期知识的了解。

难点:知道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变化。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青春期特点的录像和相关资料制作成网页。

2、课前让学生分男、女生坐或和好朋友一起坐。

八、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提问:上节课我们交流了一些成长的情况,大家发现自己都在慢慢地长大了,自己的身体都有了一些变化,但这些变化我们能不能时时察觉出来?

2.小结:对,这些变化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中悄悄发生的,今天我们要来继续了解我们身上悄悄发生的变化。(板书课题)

〈二〉、了解青春期的变化

1.讲述:无论是在学习、运动还是在睡觉,我们的身体时时刻刻都在生长变化。我们六年级的同学马上要告别童年,向成年人进行过渡,这一段过渡期我们叫它青春期。在这段时期,我想大家在身体上都会有一些变化。

2.谈话:你愿意和好朋友或老师说说悄悄话,交流一下近来你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吗?

3.同学自由交流,并将讨论结果作简单的记录。

4.全班交流:说说进入青春期,我们的身体有哪些明显的变化?(可以结合自己说,也可观察其它同学说)

5.教师针对性小结。

我国7——18岁青少年的平均身高的统计表

性别 年龄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男 身高121 126 131 135 141 145 154 160 165 168 169 171

女 120 125 131 136 143 148 153 156 157 158 158 158

6.谈话:请同学们观察统计表,看看我国青少年的身高从多大年龄开始增长比较快?男生和女生有没有差异?

7.小结: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人过度的时期,女孩大约从10岁开始进入青春期,相比之下男孩要晚些。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8.播放青春期特点的录像。

9.谈话:青春期除了生理上会发生变化,我们的心理也会发生变化。

10.出示“青春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读一读。

11.提问:近来你有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变化?

12.小结:刚才我们一起说到的、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十分正常的生理现象,同学们不用害羞、不用害怕,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这些事情。

〈三〉、讨论如何对待青春期变化

1.谈话:青春期是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青春期我们要注意些什幺?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教师对学生提到的问题进行小结,没有提到的方面进行补充,并板书。(青春期注意点:加强营养 保证睡眠 注意卫生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穿戴合适的衣物 保持良好的情绪) 〈四〉总结延伸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提问:进入青春期后,我们就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大人”了,你觉得当孩子好,还是成人好?为什么?

3.谈话:关于青春期,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为了帮助大家了解更多的有关青春期的知识,顺利度过这一时期,你们可以上网浏览一下,也可以查阅有关资料。

4.学生上网浏览有关内容。

5.汇报:你又有什么收获?

九、教师小结。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青春期的身体发育表 见第5叶i

十、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出一张有关青春期知识的手抄报。

篇12:科学六年级下册《生态平衡》课程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生态平衡》课程教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l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对目前的生态现象做出判断。

2 能够参与讨论人类危害环境的行为。

3 能够就破坏生态平衡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4 能够做一个生态瓶,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

知识与技能

l 知道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 知道人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 培养保护生态平衡的思想意识。

2 意识到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

3 意识到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通过大量生动事例和探究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性,让学生感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有关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例子、我国自然保护区情况介绍以及有关生态农业和蓝色农业的资料。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建立生态平衡概念。

1 .讲述: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都要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生物之间都有着一定的食物联系,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而这些生物与他们所生存的环境也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2 .出示一张动植物共生的自然景色图:你知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要有哪些成员吗?(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生命的物质)

3 .说说这些成员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4 .讲述: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数量通常都要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并且变化不大,这时这个系统就能达到平衡状态,我们在科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生态平衡。(板书课题)

5 .师举例说明。

二、学习新课

1 .模拟生态平衡。

( 1 )制作鱼缸养鱼的生态瓶。

看 37 页图文说明,学习方法。

设计要求:

A 这是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

B 瓶中生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 生态瓶必须透明,让生物得到阳光并便于观察。

D 生态瓶的采光以比较强的散射光为好,不能采用强烈的直射光。

饲养提示:

A 鱼的生命较脆弱,可用螺蛳替代养。

B 取用池塘水是需有家长陪同,注意安全。

( 2 )制作小草的生态瓶。

设计这两个生态瓶时为什么要密封?

( 3 )预测一下,:

A 不给鱼喂食,它可以活多久?放更多或更大的鱼到鱼缸里,情况会怎么样?

B 不打开瓶盖,瓶子里的小草可以活多久?

( 4 )提问:说说这个生态瓶中有哪些成员?鱼缸和鱼缸里的东西、瓶子和瓶子里的东西是如何模拟一个生态系统的?

( 5 )学生制作生态瓶。(课堂组装一种,要求回家观察记录)

2 .知道破坏生态平衡会带来严重后果。

( 1 )谈话: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链、网中的任何环节遭到破坏,这个平衡关系就会遭到破坏,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

( 2 )讨论书上 38 页的三幅图:图上人们的.行为会给这个生态系统带来影响吗?你认为会造成什么影响?为什么?

( 3 )师举例说明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蛇与庄稼的故事。

( 4 )启发学生回忆还有哪些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

( 5 )阅读书上 39 页资料,思考讨论:

在这个亚利桑那州中白尾鹿和美洲狮、狼是什么关系?

是什么原因造成白尾鹿增多的?

人们的这样的做法使得白尾鹿的数量过大,又带来了什么问题?

现在人们这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三种解决措施,如果你是位生态学家,你会建议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说说理由。

3 .知道保护生态平衡的途径。

( 1 )谈话:既然生物们在他们生存的环境中都起着维持一定生态平衡的作用,因此世界各国都相应的建立起各个自然保护区,我们国家业已建立了 226 个自然保护区,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自然保护区吗?这些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哪些生物?

( 2 )教师适当介绍我国一些著名的自然保护区情况。(也可借助图片录像资料)

( 3 )讨论:国家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可以建立自然保护区,那么我们同学自己对于保护生态平衡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三、巩固应用

1 .谈话:现如今国家为了保护生态平衡还建设了不少生态工程呢,你听说过生态农业和蓝色农业吗?

2 .师介绍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模式。

四、布置作业

本课习册学习传真机部分。

篇13: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2、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办一份科学小报

3、了解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

4、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2、了解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准备好搜集的关于人类祖先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人类祖先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展示一下我们的研究成果。

二、表达与交流。

1、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集体进行整理修改。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活动中去,进行适当的点拨指导。

2、学生代表向全班汇报交流本组的研究成果,集体评议。

3、分组制作小报。集体评出“最佳科学小报”。

4、学生自读18页的“科学自助餐”,了解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5、教师补充讲解达尔文的相关资料。

三、课堂练习。

1、学生完成“挑战自我”的“我进步,我成功”。

四、课外活动。

继续搜集资料。了解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篇14: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齐探究,实施真正好处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学习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潜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潜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潜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持续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构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用心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构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学生状况分析:

1、透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潜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资料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构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四、教材资料简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1课。

第一单元《放大镜》

科技发展促进观测工具的发明和改善,观测工具的改善又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从放大镜到显微镜,人类观察到微小世界越来越多的秘密。

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能够认识的,人类对物质世界的不断认识,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二单元《环境和我们》

人类面临多种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的解决要靠人类自己。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为保护和改善环境作力所能及的事。

解决环境问题要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避免产生新的环境问题。每一个环境问题的解决都是一个系统工程

第三单元《宇宙》

宇宙是物质的,是能够被观察和认识的,人类已对宇宙有了越来越多地认识,但还有许多没有被认识的问题。

宇宙是庞大和有序的。宇宙中的天体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月相、日食、月食等现象是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造成的。大多数天体都有自己的运动模式,都处于规则的能够预测的运动中。

第四单元《信息》

科学探究中的搜集事实和证据、推理和寻找解释的活动是获取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

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和学生在科学课上经历的所有学习活动,其实都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共享信息的活动过程。

五、主要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专题研究

情景模拟科学设计和小制作讨论辩论科学欣赏

科学游戏参观访问家庭科技活动科学幻想

六、教学进度

第一周:第一单元第1、2、3、4课

第二周:第一单元第5、6、7、8课

第三周:第二单元第1、2、3、4课

第四周:第二单元第5、6、7、8课

第五周:第三单元第1、2、3、4课

第六周:第三单元第5、6、7、8课

第七周:第四单元第1、2、3、4课

第八周:第四单元第5、6、7课

第九周至期末结束:期末及毕业总复习

一、学生状况分析

透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必须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潜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但是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敢,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中,六(1)班认真,好奇心强,且思维活跃,科学的探究欲强,但其中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倾听习惯有待培养。六(2)班,总体上课堂纪律好,但思维有些局限,发言不如一班用心,表现欲望差,两极分化比较明显。应个性注意培养,构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潜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资料分析

本册资料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透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期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透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必须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透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资料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潜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1、透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在本册,学生除了透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

2、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

3、学习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本册将让学生学习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透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构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4、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持续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1、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个性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构成正确的解释。

五、补差意见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复习重要性的认识,个性是学困生,师生都要个性关爱。抽时间与他们谈心,端正学习态度,确定学习目标。

2、对平时缺课未做实验的学生要调查摸底,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实验率100%。

3、课前检查前节课的作业,有问题及时纠正;课后交流,课堂复习的要点消化的怎样,进行抽题检查;平时提醒,碰到该生及时了解复习状况和作业完成的状况,及时提醒不要忘记作业。选取“小老师”,让他们在群众的合作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4、给困难生以更多的展示机会,以呵护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平时一些简单的题目,请他回答,让他找回自信。用心采取激励措施,只要待转学生有点滴进步,就要予以鼓励,使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去争取下一次的进步。

教学进度安排

(略)

篇15: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同学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同学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局部效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同学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学将根据化学变化随同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发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同学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置,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时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妙。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动身,同学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置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置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维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同学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维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同学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册的重点是:

1、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在本册,同学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比方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

2、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置,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

3、学习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本册将让同学学习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形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4、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坚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主要资料清单:

1、“微小世界”单元

观察工具: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玻璃片,平面镜片,显微镜。

观察对象:昆虫或昆虫器官(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标本;食盐、味精、矿物晶体;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洋葱、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

其他工具或资料: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或其他纤维。

观察的图片:多种生物细胞和细胞作用的课件或图片。

2、“物质的变化”单元

实验资料:火柴、生锈的铁钉和铁片、蜡烛、米饭、淀粉、碘酒、几种常见的食物、小苏打、白醋、铁锈、硫酸铜溶液、涂有油漆的铁制品、小自行车、白糖、柠檬酸、自制电路检测器。

其他工具:滴管、榔头、镊子、玻璃杯、小饮料瓶。

3、“宇宙”单元

模拟实验资料:圆纸片、皮球、玻璃球、兵乓球、打气筒、注射器、沙盘、电筒、蜡烛、纸板、橡皮泥、棉线、铁丝、星空图。

相关资料:有关月球、日食、月食、太阳系、北斗一七星、夏季星座、航天器、人类宇宙历程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4、“环境和我们”单元

观察实验资料:广口瓶、洗净的小石子、纸巾、墨水、有回收标志的塑料瓶、堆肥箱、包装盒。

常用工具:弹簧秤、自制量杯、放大镜、显微镜。

相关资料:有关垃圾场、垃圾污染河道、回收垃圾、水污染等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三、各单元概述、教学目标和实验清单:

(一)“微小世界”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时发展,视野不时开扩的线索编写。同学将经历用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对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激发他们深人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使同学了解到,人类为了更好地探索自然界,一直在不时地改进观察工具。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发现了原来不知道的许多秘密。

教学的重点是拓展同学观察的范围,激发同学的观察兴趣,鼓励他们探究和发现大自然的奇妙,学习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第1课:同学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第2―3课:指导同学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器官和物体的微细结构,体会用放大镜比用肉眼观察更有利我们对身边世界的了解。

第4课:协助同学了解从放大镜到显微镜的发明过程,认识到是显微镜的发明和不时改进,使人类观察到越来越小和越来越精细的物体和结构,发现了微生物和细胞。

第5―7课:指导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和细胞,了解人类用显微镜探索生命世界的效果,同时认识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微生物具有生命的特征。

第8课:对单元学习进行回顾和总结,对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以和对人类探索自然的效果进行梳理,并通过查阅资料汇报交流,了解更多的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效果。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透明的、中间较厚的,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厚度直接有关。

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

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一起特点,也由细胞组成。

微生物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

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

(2)过程与方法

运用手执透镜和显微镜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标本。

学习使用适当的器材和技术观察细胞和微生物。

通过文字、绘画、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

通过观察实验和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效果。并以多种方式交流和汇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

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观察工具的不时进步,观察工具的不时进步对促进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对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发明效果表示敬佩。

(二)“物质的变化”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随同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实质:发生了新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发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发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同学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发生了新物质的依据。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同学需要认识到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从同学认识发展的角度,我们并不要求同学掌握化学变化的类型和化学变化生成的具体新物质,这对同学来说为时尚早,他们将在中学时继续学习。我们要求的是,同学能够从种种变化的现象动身,推断物质的变化是否发生了新物质,然后寻找各种证据验证自身的假设,从而达到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日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同学学习科学的思维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很重要的。同学通过学习,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上能有所发展,在理解科学、理解科学的思想和观点、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方面能有所提高,是本单元教学所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

第1课:主要出现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从这些变化的实例中,比较出两类不同的变化,一类是只改变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另一类是发生了新的物质。

第2课:通过两个实验,引导同学详细观察没有变化的沙豆混合和发生了新物质的白糖加热,分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分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

第3―6课:具体介绍一些化学变化的类型以和这些化学变化所随同的现象。同学通过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研究各种化学变化,总结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发生了新的物质。

第7―8课:通过研究化学变化速度的控制,介绍化学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同学懂得化学变化与生发生活之间的关系。最后协助同学总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时地发生变化的。

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的物理变化不发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发生新的物质。

物质的化学变化会随同各种现象。

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发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发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推测、实验设计和验证获得结果。

学习通过“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式,自身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经历简单的对比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过程,培养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按规范要求完成实验。

对观察研究结果进行简单整理、分析并概括总结,逐步形成科学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坚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认识到阅读、收集更多的相关信息资料,丰富自身的认识,修正、完善原有的认识的必要的。

培养以证据说话的观念和行为习惯。

体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以协助我们认识事物的实质。

体会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以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

认识到科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三)“宇宙”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的教学要让同学在星空下来感知宇宙,在感知的基础上,在所提供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有关太阳系、一些星座、星系等模型的建构,形成初步的、浅显的、有系统的对宇宙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有一定解释力的宇宙的体系或结构模型,培养同学对天文的兴趣。

通过这八课的学习,希望同学认识到,宇宙是一个系统,由大小不同的星系构成;组成宇宙的星系或星体都在运动变化,分布在不同的宇宙空间并有不同的特征;宇宙是庞大的,但是可以被人类探索、发现和认识的。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为了增强单元教学的活动性,教科书设计了一些探究性活动,如画月相、造环形山、日食的模拟实验、建太阳系的模型、建北斗一七星模型、制作活动星图等,使同学对宇宙的理解建立在一些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之上。这是本单元的特色之一。

另外,教科书还设计了一些课后的活动,如观月、观星、收集资料等,希望这些活动能激发和培养同学学习天文的兴趣。

本单元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客观存在的观察障碍,如天气、灯光等;

二、夜间观察活动较难组织、开展。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方法加以解决。

第1课:让同学对月球的基本情况、运动方式以和人类对月球探索的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完成一张自身的月球卡的制作。

第2课:让同学通过画月相的活动,了解月相的变化,在对月相进行排列的过程中对月相变化的规律有所认识,并通过模拟活动试着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最后,让同学观察白昼的月相,对月相变化的情况进行实践检验。

第3课:通过一个有趣味的活动一造环形山,让同学在制作月球环形山模型的过程中,对环形山的成因展开探究。

第4课:让同学对有趣的天文现象一日食和月食展开探究,这需要同学运用前面所学的有关日、月、地三天体运动模式的知识,模拟再现日食和月食,从而明白这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

第5课:让同学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数据表处置数据,并建立太阳系模型。同学将惊奇地发现,所建太阳系模型与有关太阳系示意图相差甚远。

第6课:同学将实际做一个星座模型,从而明白星座实际是远近不同、相互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视觉构图。

篇16: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由于生活习惯的差异,有些同学的科学知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不强,很多学生没有多少机会接触大自然,可是学生自身的特点,使得学生更加愿意接触科学,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科学是小学阶段科学的最后一册,包括了五个单元,共23课,从人的发展,地球,宇宙等方面探讨科学的奥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从不同的科学角度出发,重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学习,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依靠自己的能力进行实验,并得出实验结论,对实验结果作出解释。

四、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教材,认真备课,结合新课标要求,将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的特点,用一种探究和轻松的氛围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3、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分组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自己得出结论并找出实验结果,增强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

五、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对实验现象或结果得出结论,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走进科学、运用科学,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找到科学的方法,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

3、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了解自然,了解科学,将课本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提高对科学和环境的认识。

六、科学进度表:

周次时间单元名称内容课时

第一周2.25-2.26人的一生1.细胞1

2.我从哪里来1

第二周2.29-3.43.人的一生1

4.我像谁1

第三周3.7-3.11观察细胞实验1

第一单元复习1

第四周3.14-3.18无处不在的能量5.让身体热起来1

6.摆的秘密1

第五周3.21-3.25摆的秘密实验1

7.钻木取火1

第六周3.28-4.18.通电的线圈(一)1

9.通电的线圈(二)1

第七周4.4-4.8电磁铁实验1

10.无处不在的能量1

第八周4.11-4.1511.开发新能源1

第二单元复习1

第九周4.18-4.22地球的面纱12.地球的面纱1

13.风从哪里来1

第十周4.25-4.29风的成因模拟实验1

14.降落伞1

第十一周5.2-5.6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因素实验1

15.小帆船1

第十二周5.9-5.13小帆船行驶方向与风向关系实验1

第三单元复习1

第十三周5.16-5.20信息与生活16.来自大自然的信息1

17.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1

第十四周5.23-5.2718.电脑与网络1

19.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1

第十五周5.30-6.3第四单元复习1

探索宇宙20.太阳家族1

第十六周6.6-6.1021.神秘星空1

22.探索宇宙1

第十七周6.13-6.1723.未来家园1

第五单元复习1

篇17: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敢,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中,六(1)班认真,好奇心强,且思维活跃,科学的探究欲强,但其中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倾听习惯有待培养。六(3)班,总体上课堂纪律好,但思维有些局限,发言不如一班积极,表现欲望差,两极分化比较明显。六(2)班,总体上课堂纪律差,学习氛围有些局限,会学习、爱学习学生不如一、三班积极,表现欲望差,两极分化比较明显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人类祖先的足迹”“绿色社区调查”“宇养好小金鱼”和“雨具的改进”四个单元组成。

“人类祖先的足迹”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提出问题到搜集资料,再到比较与分析证据资料过程,让学生读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同学交流,从而提高认识。

“绿色社区调查”单元,学生将通过设计调查计划,交流调查计划优劣,设计调查问卷、提纲,搜集数据和信息从众多繁杂的证据中发现结果和问题提出改进。培养学生调查的能力。

“养好小金鱼”单元,从学生熟悉的养鱼基础上,通过调查、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小组合作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使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

“雨具的改进”单元,通过学生适用雨具的经历,通过奇思妙想的设计改进雨具,交流雨具的使用优劣,体验发明创造源自生活。使学生学会用智慧改变生活的方式。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

2、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养金鱼的知识,等。

3、学习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本册将让学生学习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雨具的改进等。

4、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1、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五、补差意见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复习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学困生,师生都要特别关爱。抽时间与他们谈心,端正学习态度,确定学习目标。

2、对平时缺课未做实验的学生要调查摸底,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实验率100%。

3、课前检查前节课的作业,有问题及时纠正;课后交流,课堂复习的要点消化的怎样,进行抽题检查;平时提醒,碰到该生及时了解复习情况和作业完成的情况,及时提醒不要忘记作业。选择“小老师”,让他们在集体的合作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4、给困难生以更多的展示机会,以呵护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平时一些简单的题目,请他回答,让他找回自信。积极采取激励措施,只要待转学生有点滴进步,就要予以鼓励,使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去争取下一次的进步。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篇18: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课标要求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并应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能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概念,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发展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初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

1.通过对物质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和基本运动形式,认识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能量、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相互转换。

2.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体的主要特征,理解生物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认识人体和健康,以及生命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通过对地球与空间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与地球相关的宇宙环境,知道太阳系的基本概况;了解地球的运动及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珍惜的家园。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人的一生”、“无处不在的能量”、“地球的面纱”、“信息与生活”、“探索宇宙”、“研究与实践”等研究主题。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进行构建,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整合,引领学生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及事物变化的相互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三、教学目标

本册由“人的一生”、“无处不在的能量”、“地球的面纱”、“信息与生活”和“探索宇宙”五个单元组成。

“无处不在的能量”单元,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的身体能发出热,养成乐于和善于观察身体事物的习惯。知道摆的规律,。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钻木取火的原理作假设性解释,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通过电磁铁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电磁铁也有两极,它的两极是可以改变的。

“探索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追寻达尔文”,能尝试运用不同的方式分析信息资料,对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在探索生物进化的问题中尊重证据,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能根据自己的理解阐述人类的进花历程。了解生命的几种观点,认识人类对社会起源的过程。

四、本册教材的重难点:

1.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

2.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

3.学习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本册将让学生学习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形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4.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五、教学进度

第一周第一单元第1课

第二周第一单元第2、3课

第三周第二单元第4、5课

第四周第二单元第6、7课

第五周第二单元第8、9课

第六周第二单元第10、11课

第七周第三单元第12、13课

第八周第三单元第14、15课

第九周第四单元16、17课

第十周第四单元18、19课

第十一周第五单元20课

第十二周第五单元21课

第十三周第五单元22课

第十四周第五单元23课

第十五周至期末研究与实践

六、具体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篇19: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材内容分析:

“微小世界”是向学生们打开的第一个窗口。在 “微小世界”这个单元里,学生们借助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研究各种物体。集中研究的内容首先是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他们将观察昆虫身体构造的细节部分,如口器、触角和翅膀,还将观察小昆虫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在这一单元里,学生们还将研究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自制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并使用它展开一个观察、研究身边生命的活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的发现会拓展学生们了解认识世界的新视野,激起他们对科学探究活动的更大兴趣。

“环境和我们”是向孩子们打开的第二个窗口。这一单元将引领学生们关心有关地球整体的环境问题,并力图影响他们的日常行为习惯。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活动是从研究垃圾问题开始的,试图通过调查垃圾来源、组成及处理方式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们认识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身体力行,参与解决这一问题的活动,继垃圾问题之后,教材又引导学生们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和关注人类面临的其他一些环境问题,如淡水资源缺乏、温室效应、土地荒漠化等,并引导他们开展考察家乡环境、制定保护环境的班级活动方案和个人环保行动计划。

“宇宙”是向学生们打开的第三个窗口。他们在以前的科学课上接触的主要是有关地球物质、构造及运动的知识。这一单元将引导他们去参加有关太阳、月亮、星体的观察、研究活动。他们会观察月相的变化,做月球上环形山形成、日食和月食形成的模拟实验,根据教材提供的数据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利用自己制作的活动观星图,在夜晚观星……他们还将了解宇宙的其他知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这些活动将使他们不仅知道不断膨胀的宇宙是一个充满活力极具魅力的世界,还会知道探索宇宙是人类前赴后继的艰巨事业,期待着他们去参与。

“物质的变化”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了新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物质的变化”,学生需要认识到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从学生认识发展的角度,我们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变化的类型和化学变化生成的具体新物质,这对学生来说为时尚早,他们将在中学时继续学习。我们要求的是,学生能够从种种变化的现象出发,推断物质的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然后寻找各种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达到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1、拓展学生的认识视野,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独立研究和发现的能力。学习用工具观察,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理解科学和技术的关系。从放大镜到显微镜,人类观察到微小世界越来越多的秘密。

2、知道人类面临的一些环境问题:缺水、气候变暖、物种灭绝、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等。了解家乡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3、知道垃圾减量的重要性,探索减少丢弃和物品重新使用的一些方法。知道垃圾怎么分类,每类包括哪些,知道各类垃圾的合理处理方法。认识可回收利用的物品和材料,了解一些常见的可回收材料的回收方法及其好处。

4、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关注环境问题,做力所能及的事,以实际行动参与改善环境的活动;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培养资源意识。

5、了解宇宙方面的关于夜晚、星空的一些知识,了解有关月球、日食和月食、太阳系等相关的宇宙天体知识。

6、了解信息对人类的重要作用,增强科学探究的本领,学习从身边获得各种各样信息的方法,学习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四、教学进度表

(2015 ~2016学年第 二 学期)

周次

日期

教 学 内 容

教时

备注

2.22~2.26

1.1放大镜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2

2.29~3.4

3.放大镜下的晶体4.怎样放得更大

2

3.7~3.11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2

3.14~3.18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微小世界和我们

2

3.21~3.25

2.1我们身边的物质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2

3.28~4.1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2

4.4~4.8

5.铁生锈了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2

4.4清明放假

4.11~4.16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物质变化与我们

2

4.18~4.22

3.1地球的卫星月球2.月相变化

2

4.25~4.29

3.我们来造“环形山” 4.日食和月食

2

十一

5.2~5.6

5.太阳系         6.在星空中(一)

2

5.2放假

十二

5.9~5.13

7.在星空中(二)   8.探索宇宙

2

十三

5.16~5.16

4.1一天的垃圾 2.垃圾的处理

2

十四

5.23~5.27     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分类和回收利用

2

十五

5.30~.6.3     5.一天的生活用水6.污水和污水处理

2

十六

6.6~6.10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2

6.9~10放假

十七

6.13~6.17     期末复习、考试

2

十八

6.20~6.25

2

中小学期末考试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人类祖先的足迹2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教案8

《古代编钟》教学反思 教学教案设计(S版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科学《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的教案

六年级下册第14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预习教案

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六年级下册安全教案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放大镜下的晶体》的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中华第一龙》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共19篇)】相关文章: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教案2022-04-30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2022-08-14

六年级下册体育第30课《多种游戏》教案2022-12-2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藏戏》语文教案2022-10-31

《螳螂捕蝉》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2023-03-09

广玉兰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2022-12-20

六年级下册教案2023-04-15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022-09-12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浮力》示例2023-02-16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23-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