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无笔画教案(通用16篇)由网友“中二饼子”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无笔画教案,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无笔画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不用画笔,利用排水法、对印法、粘贴法、喷刷法、化水法、吹法等制作方法来创作图案。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无笔画的乐趣,体验肌理产生的美感,激发对美的追求欲望。
重点:各种图案制作技法的掌握。
难点:颜色搭配与色彩浓度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演示导入
(给学生演示一个小魔术):先拿出一张白纸,用蘸满深色的大刷在纸上刷一遍后,白色的纸上就会出现一张漂亮的图案。(在白色的纸上,老师事先用白色的蜡笔或白色的油画棒画上了漂亮的图案)。 师:除了上述两种制作技法外,还有许多不用画笔来制作的技法,今天,我们就与同学们一起来学习这些技法。
出示课题:《无笔画》
二、探究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有那些不用画笔制作图案的技法。
1.排水法:利用水与蜡不相溶的原理,用蜡笔画纹样,再用颜料涂在纸上。
2.对印法:用颜料在对折的纸上印、拖、拉,产生出各种机理。
3.粘贴法:用胶水画出纹样,并在其上撒上染了色的纸屑或沙子等材料
4.喷刷法:用喷枪或刷子蘸上颜色后喷刷与画面上。
5.化水法:用颜色点在湿润的深色画面,造成柔和或渐变的渗化效果。
6、吹法:颜料滴于纸上,吹出各种图案。
7、刮画:在自制的蜡纸上,用工具在纸上进行刮蜡创作。
8、拓印法:用准备好的模具在画纸上进行创作.
学生总结:制作中,不用画笔,应用不同的工具材料也可以产生出许多不同的艺术效果。
三、课堂练习: 要求:不用画笔,参考以上图案的制作方法,或根据自己的工具材料,创作一张漂亮的图案。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业展评、评比
1、谈谈你的设计意图。
2、你认为最好的作品是哪幅?为什么?
篇2:五年级上册美术无笔画教案
五年级上册美术无笔画教案2
课 题 1
色彩的对比 课型 造型 表现 课时 2 周次 1、认识色彩的对比,使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教学目标 2、进行对比色的涂色练习。 情感领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重点:认识色彩的对比 重点难点 难点:如何运用对比色 教 法 讲授…
五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该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美术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五年级的学习兴趣远不如二、三年级,想象力也随之下降,他们更多的追求现实的、真实的东西或喜欢目前流行的“动漫”,对此进行大批量的临摹,在绘画技巧上也比以前成熟,线条也较…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侯静 第1课 崇敬的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感人的形象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去观察生活、关心生活,进而热爱生活。 2、初步了解感人的形象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
心拥快乐 智赢未来
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 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 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 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 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非常高,平时就有很多学生平时就爱画画, 也有一定的美术知识,所以教师应继续保持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 础上,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让他们接触初步的美术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美术更 大的魅力。
三.教材分析 教材紧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贴近儿童的心理,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每 课的主题都有美术带来的有趣的惊喜。 五年级美术教材一共分为 16 课。 每一课 都侧重于“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 四个学习领域中的一个方面。教材的可操作性强,贴近生活,有浓厚的湖乡味。 注重在娱乐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并掌握最基本的美术知识。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对学生造型〃表现的培养。在教学中,让学生初步认识形、色与 肌 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 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 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老师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 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心拥快乐 智赢未来
3、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 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 人文精神。 4、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间建立情感交 流和平等关系 。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 生活经验的联系;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 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培养学生 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6、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 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六.教学用具 水彩笔,油画棒,色纸,胶水,橡皮泥,剪刀、陶泥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色彩的对比 色彩的和谐 美丽的纹样 趣味文字 画龙点睛 快乐刮画 对印画 神奇的皂粉 微观世界 学构图 静物写生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心拥快乐 智赢未来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课 第十八课 第十九课 第二十课 陶泥的世界 元宵节里挂彩灯 会跳的玩具 小布偶 旅游节 有故事的柱子 轻轻松松变“反色” 爱护家园 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
心拥快乐 智赢未来
第 1 课 色彩的对比
领域:造型• 表现 课标标准: 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 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的是运用描绘、雕塑、拓印 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美术创作活动来 传达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 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本学习领域在高年级 阶段,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美术学科知识的轮廓将逐渐适度地 显现。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是为使学生学习和了解色彩的 对比的概念,结合生活中的对比色的应用,培养学生对于形 式美具有感受力和 表现力,从而“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而设臵的课程。在整册教材中占据着极 其重要的地位。 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美术学习不再是单纯的技能技巧训 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和美术素养。五年级学生已经建 立了相当的色彩常识和情感体验,由盲目、随意地涂抹,发展到更加有意识的 运用颜色。基于以上分析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色彩其实是不陌生的, 在小学阶段接触过农民画、剪纸(百变团花、多彩拉花)艺术领域的课程,尤其是在色彩上更是认为其俗气、过于艳丽,本节 课就是想让学生在充分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发现色相的特点,表达感受,并进行 色彩创造。 评价设计: 1、能否找到合适的立方体、锥体、球体等不同材质的废弃材料。 2、能否用各种形体组合成稳定而又美观的物象造型。 3、教学是否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收集的各类材料。
心拥快乐 智赢未来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片,认识对比色。 2、通过涂色练习,了解降低对比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色彩的对比。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对比色。 课前准备: 学生:你认为什么
是对比色,在生活中哪里能见到对比色? 教学用具: 教师:课件。 学生: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思路: 本课首先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到对比色的强烈,在观察色轮表发现哪些颜 色是对比色,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明白补色的关系,最后通过实践巩固所 学知识。 教学过程: 1、欣赏: (1)出示课题——“万绿丛中一点红” 。 (2)比较: 相同的主体,不一样的背景,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发现: (1)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当两种 颜色相差得远时,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这就是对比了. (2) 观察色轮, 发现三原色中任何两色相混所得的间色与另一原色互为对比色, 即互为补色关系。 (3)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如红与绿、
心拥快乐 智赢未来
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 (4)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响亮,生气勃 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 3、实践: (1)用对比色组织一幅画面。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的作品展评:根据本节课的要点开展点评。 板书设计:
第 1 课色彩的对比
红与绿 橙与蓝 黄与紫
心拥快乐 智赢未来
第 2 课 色彩的和谐
领域:造型• 表现 课标标准: 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 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的是运用描绘、雕塑、拓印 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美术创作活动来 传达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 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本学习领域在高年级 阶段,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美术学科知识的轮廓将逐渐适度地 显现。 教材分析: 这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在学生了解色彩调和知识的基础上,了解邻近色相关知识,学习运用邻近色进行创作表现。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 为了使学生学会使用邻近色画一幅画。教学前我做了精心的准备,搜集了大量 的图片,认真制作了课件,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讲解和演示,应用于研究性 学习,演示各种图片和文字信息资源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流程主要采用图片导 入,合作探究,欣赏感悟,实践创作,展示评议和课后拓展。教学中我首先通 过图片让学生感受色彩和谐统一的美感,引起学生的注意,顺利导入新课。接 着通过课件观察色相环直观认识邻近色,紧接着继续展示课件,引导学生欣赏 自然界中、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邻近色,感受邻近色带给人的美感。 教学目标: 1.观察色相环,认识邻近色。 2.用邻近色进行涂色练习,掌握邻近色的调配规律。 3.用邻近色表现一幅画,感受色彩的魅力。 重点: 认识邻近色并掌握其调色方法。 难点:
心拥快乐 智赢未来
如何运用邻近色表现出和谐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画面效果。 教学准备:课件、水粉颜料和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感知与体验: 1.找找三原色和三间色 师:老师今天考考同学们,请你从水彩笔盒子里调出 三原色举起来,再把三间色也 找出来。 2.听音乐找色彩,请学生按音乐感觉把这 6 种颜色分成两份 师:我们把颜色 搭配起来还能表达不同的情绪,现在老师给大家两段音乐,请你根 据音乐的旋 律重新组合,把这 6 种颜色分为 2 份。 3.师排列颜色并出示色轮,从中总结归纳对比色和和谐色: 对比色: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 协调色:蓝和绿、红和橙、紫和红、橙和黄 师:这两组颜色 一组表现了热闹,一组表现了悲凉,你能在色轮中找一找它们的位 臵,其中有 什么规律吗? 4.出示课题 我们把挨的较近的,色相较近的颜色称为和谐色,把离的较远的称为对比 色 我们今天就来了解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二、欣赏与讨论。 1.涂色小练习:根据色彩的定义在设计好的一张小卡片上进行和谐色或对比色 的 上色练习。 2.出示学生画的和谐色和对比色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联想 师:和谐色和对比 色与我们的生活可是息息相关的,让我们在生活中找找它们。 3.讨论生活中和谐色和对比色的应用,谈谈自己对颜色的感受 和谐色:安逸、舒畅、幽雅、稳定 对比色:激烈、刺激、醒目、强烈 4. 游戏“连连看” : 根据和谐色和对比色的不同色性找到适合运用的场所 师: 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特殊的场合就是根据色彩的不同色性进行色彩设计的,你 能看看它们都适合什么样的颜色色性吗? (1)医院 (2)游乐场 (3)交通
心拥快乐 智赢未来
警示 (4)卧室 (5)图书馆 5.联系日常生活,找一找身边的对比色与和谐色 6.分段欣赏图片(建筑类、生活用品类、文具用品类、食品类、装饰画、标志 招 贴类) 三、学生作业。 学生作业。 出示作业要求 教师演示如何运用和谐 色设计图案。 再以同样的造型出示一份对比色的设计图案。 (1)选择颜色,确定主色调 (2)选择主要图形,由浅至深上色 (3)根据主色调配其他背景色彩 欣赏一些运用对比色和和谐色设计的图案作 品。 学生选择用对比色或和谐色进行绘画设计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四、评价与展示:在黑
卡上展示学生作品,并请学生欣赏评价,教师点评,通 过欣赏和创作你发现了哪些色彩搭配的规律?总结出色彩搭配的规律:对比中 求和谐、协调中求变化。 板书设计:
第 2 课 色彩的和谐
和谐 愉悦 统一
心拥快乐 智赢未来
第 3 课:美丽的纹样
课程标准: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 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的划分, 《美丽的纹样》一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是一节图案课程,学好这一内容能为今后学习《礼物的外套》等 课打下基础。所以本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了解画图案纹样的有关知识,而且能使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生 活实际相联系,了解“美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课件, 了解适合纹样的基本知识, 掌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 知道适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2、运用以前学过的点、线、面等装饰方法和夸张、变形、省略等变化方法 来对适合纹样进行装饰。 教学重点: 学会用几何形、自然形等要素点、线、面来装饰适合图形的纹样。 教学难点: 运用点、线、面三要素及夸张、变形等变化方法来设计制作适合纹样。 教学具准备:适合纹样图片资料、作画工具等。 教学内容: 1、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欣赏图案将学生带入美丽的图案中 (图案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美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兴 趣。 ) 生欣赏图案
心拥快乐 智赢未来
提出问题:刚刚欣赏的图案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师总结学生的发言,揭示课题:适合纹样 2、了解知识 掌握方法 师:在我们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图案。来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它 们? 生讨论发言。 师:那我们同学想不想自己来做一做这样的图案呢? 我们在来仔细的观察欣赏一下,同时思考以下的问题: 1) 什么是适合纹样? 2) 基本形有哪些? 3) 我们可以有哪些填充的图案 生欣赏、思考、讨论 师和生一起总结:1)适合纹样指适合于一定的外轮廓形状中的装饰纹样。 适合纹样的形态要与外廓相吻合,就是说,在除去边框时,仍旧具有清晰的边 框外形特征。2)可以有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自然形、人造形等 3)我们可 以用点、线、面来装饰,也可以用一个形象或者几个形象来装饰。 (了解了适合纹样的一般知识,掌握了基本规律,有利于下一步的设计制作) 师:在以前我们学过了夸张、变形、省略等方法,
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用到它 们。 3、构思、设计、制作精美的适合纹样 师:我们很多同学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了。今天呢,我们每位同学就来设 计一些适合纹样,要求先选好某种外形,在根据外形设计选择填充图案,去掉 外形后,图案仍能保持其形状。 生作业 师巡视辅导 4、评价作业(自评、互评)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是很丰富多彩的,过程中设计的环节不是很多
五年级上册美术无笔画教学反思
无笔画作为一种特别的绘画表现形式,顾名思义,画面不是采用画笔直接进行绘制,而是借用对印,喷洒,吸附等途径,再结合一定的技巧来得到画面形象和色彩效果的,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主动准备工具材料,积极进行对印制作,在制作中讲究色彩的搭配,把握对印的技巧。
篇3:五年级上册美术无笔画教案
五年级上册美术无笔画教案1
教材分析:
无笔画作为一种特别的绘画表现形式,顾名思义,画面不是采用画笔直接进行绘制,而是借用对印、喷洒、渍染、吸附等途径,再结合一定的技巧来得到画面形象和色彩效果的。
由于无笔画这种表现形式制作方法简单,每个学生都具备操作能力,所得到的画面具有偶然性和随机性,效果丰富多彩,动手制作过程显得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是他们乐于参与的学习活动形式。
这一课教材中首先安排学生观察并且欣赏生活中和对印作品中的各种纹理(云纹、水纹、木纹、石纹、印纹等),认识和体味这些形态所具有的抽象、朦胧、变幻莫测、别具韵味的美感。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对印方法,探索对印过程中对色彩和水分的掌控,获得各种妙趣丰富的肌理效果,感受不同印纹展示的肌理美感。在此基础上,按照对印的方法步骤制作一幅抽象画,并且根据所得到的画面效果,给作品取一个适合的题目。
教材以文字加图片的方式具体展示了对印方法的步骤和各个环节的重点,便于学生直观明确的掌握对印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实践对印画制作过程,要从色彩搭配、水分控制和画面调整等方面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操作。例如教材中展示的对印作品《青山绿水》,色彩应该以蓝色、绿色组合;《秋色浸染》色彩应该以红色、橙色、黄色、赭石色搭配组合,这样达到色彩调和,获得需要的画面意境。在给底板着色的时候,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变化手法(涂、洒),并且注重水分的控制,使画面生动又具有变化。
教材编排学习过程:观察──感受(欣赏)──尝试,逐步深入,以对印表现手法进行美术创作活动,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绘画领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活动按递进式逐步开展学习过程:观察肌理→欣赏肌理→创造肌理。利用多媒体展示水纹、石纹等图片,认识自然物体和美术作品中的美丽纹理,感受(欣赏)这些自然天成的形态所具有的形式美感。通过带领学生开展无笔画学习创作活动,尝试独特的造型表现方法,探索和实验对印制作的媒材特点和技巧要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展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表达思想和情感。
针对五年级儿童的特点及制作能力,教学中可以选择观察、欣赏、示范、实践探索等方法进行教学,课件展示结合教师直观示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开展无笔画实践活动,掌握对印的简单印制技巧。学生通过尝试制作对印作品,体会肌理色彩和形态的美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从中感受创作过程带来的乐趣与美感。
教学建议:
(一)展示欣赏,激发兴趣
1.观察:课件分别展示云纹、水纹、木纹、石纹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物体的纹理。
2.欣赏:美术作品《青山绿水》《秋色浸染》。
3.导入:我们认识和欣赏了自然界中的纹理和美术作品中的纹理,这节课也要尝试制作纹理──揭示课题“无笔画”。
(二)观察分析,探究方法
1.探究:指导学生学习教材,了解对印的过程(学生分析教材演示对印方法的图片)。
讲解:取表面光洁的纸张对折,在其中一半用水彩、水粉颜料(可以调糨糊、加墨水)随意涂画。可以采用多种涂色方法(涂色、刷色、洒色、滴色),让色彩在底板上具有自然生动的渗化效果。趁颜色未干时,把另外一半纸紧贴在画面上轻轻压印。揭开纸张,形与色就被转印到另外一半纸上。得到的画面形态自然生动,纹理在似与不似之间,具有抽象的趣味性。
2.示范:
(1)无笔画的制作示范: 现场演示对印方法和步骤。
(2)讲述制作的要点:
A. 纸张上着色要用到涂色、洒色、点色等多种手法,合理使用水分,让色彩交融,以获得多变的肌理效果,达到生动和变化的效果。
B. 纸张上的色彩要有深浅(明暗)的对比,同时要注意色彩的调和。可以借鉴《青山绿水》《秋色浸染》《红满江南》。
C. 印制的时候,要随时观察效果,可以反复对印。
3. 尝试:选择明度不同的色彩组合,试一试对印方法。
(三)实践操作,体验乐趣
1.任务:尝试用水粉颜料对印的方法制作一幅抽象画,根据画面效果取适合的题目。
2.要点:
(1)水分把握:颜料的干湿,流淌的变化。
(2)颜色搭配:色彩组合构成画面的意境,取得需要的色彩效果。
(3)对印手法:对印时的按压技巧,揭画时的速度和停顿。
3. 辅导:提醒学生制作前进行构思,准备选择哪些色彩组合。
(四)交流评价,总结拓展
1.展示无笔画习作,说说自己喜欢的纹理效果。
2.除了用对印方法制作无笔画之外,我们以前还学习了吹画、喷洒、拓印等方式,同学们在课外还可以尝试更多的方法来创作无笔画。
3.清理桌面环境。
评价建议:
1.学生能够主动准备工具材料,积极进行对印制作。
2.制作中讲究色彩的搭配,把握对印的技巧。
3.能够表现一定的创作意图,给习作取合适的名字。
>>>下一页更多精彩“五年级上册美术无笔画教案”
篇4:无笔画小学美术教案
无笔画小学美术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1、《无笔画》一课是预备年级第二学期中的一课内容,《无笔画》教学设计。在美术创作中,无笔画是一种特有的绘画表现形式,也就是不采用画笔直接绘制,通过一定的技法来表现画面。
2、无笔画有其偶然性即随意性的一面,又有其可控性的一面。我认为加强其可控性而削弱其随意性,这正是形成无笔画作品的个性特征而防止雷同化的关键。没有随意性不行,因为这正是无笔画的形式所在;没有可控性也不行,因为这正是感情渗透的一个根本环节。许多人想了解无笔画的秘密,其实作品的背后躲着画家自己。我主张无笔画“始欲人意,终于天趣”。
3、课题《无笔画》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兴趣的带领下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并通过操作练习,使学生在体验和感悟的过程中,掌握特殊的色彩技法,体会不同色彩技法产生的不同画面效果。
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开阔视野,提高审美能力,体会创作过程带来的乐趣与美感。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学会不用画笔,利用排水法、对印法、粘贴法、喷刷法、化水法、吹法等制作方法来创作图案。
(2)过程与方法:
在制作图案中,发现肌理,认识肌理,创造肌理,从而获得无笔画的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无笔画的乐趣,体验肌理产生的美感,激发对美的追求欲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各种图案制作技法的掌握。
难点:颜色搭配与色彩浓度的掌握。
二、教学设计:
(一)演示导入(给学生演示一个小魔术)
教学意图:
利用生动而有趣的排水法来抓住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对无笔画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进入我们的技法介绍,教案《无笔画》教学设计》。
师:先拿出一张白纸,用蘸满深色的大刷在纸上刷一遍后,白色的纸上就会出现一张漂亮的图案。(在白色的.纸上,老师事先用白色的蜡笔或白色的油画棒画上了漂亮的图案)。
(二)复习前面一节课学习过的图案技法
教学意图:
回想学过的图案技法,加深学生对线描法、平涂法的制作中必须用到笔的印象。从而与后面的无笔画形成对比。
师:学过的图案制作技法有:线描法、平涂法。
(三)讲授新课
教学意图:通过大量的演示与讲解,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带着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掌握各种无笔画的制作技法。
师:除了上述两种制作技法外,还有许多不用画笔来制作的技法,今天,我们就与同学们一起来学习这些技法。
出示课题:《无笔画》
(一)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有那些不用画笔制作图案的技法。
1.排水法:
利用水与蜡不相溶的原理,用蜡笔画纹样,再用颜料涂在纸上。(教师演示)
2.对印法:
用颜料在对折的纸上印、拖、拉,产生出各种机理。
3.粘贴法:
用胶水画出纹样,并在其上撒上染了色的纸屑或沙子等材料
4.喷刷法:用喷枪或刷子蘸上颜色后喷刷与画面上。
5.化水法:用颜色点在湿润的深色画面,造成柔和或渐变的渗化效果。
6、吹法:颜料滴于纸上,吹出各种图案。
7、刮画:
在自制的蜡纸上,用工具在纸上进行刮蜡创作。
8、拓印法:用准备好的模具在画纸上进行创作.
师:由学生总结:制作中,不用画笔,应用不同的工具材料也可以产生出许多不同的艺术效果。
(二)堂练习:
要求:不用画笔,参考以上图案的制作方法,或根据自己的工具材料,创作一张漂亮的图案。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四)作业展评、评比
教学意图:
通过评比,讲解学生的作业,加深学生对本课教学目的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师:1、谈谈你的设计意图。
2、你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吗?
3、你认为最好的作品是哪幅?为什么?
4、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5、挖掘每幅作品的闪光点,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篇5:电脑美术喷笔画画人教版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windows画图板的工具应用,特别是“喷笔”工具的使用方法。
2、体会电脑绘画灵活、多变的特点。
3、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发挥创造性思维,进行构图技巧的训练。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电脑美术作品范例、电脑绘画步骤演示图、电脑机房等。
学生准备:提前熟练掌握电脑的相关技术、知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画图板”里面的各种工具,特别是“喷笔”工具的使用。 难点:用“喷笔”工具渲染出漂亮的画面效果。
篇6:电脑美术喷笔画画人教版美术教案
一、复习导入
复习学过的windows画图软件的各种工具的操作方法以及色彩运用、构图等造型知识。教师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以及“调色板”等画图工具怎么使用呢?那么,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笔刷”工具、铅笔工具、“多边形”工具、“喷笔”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利用“喷笔”喷点大小的操作,美化画面。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主要运用“喷笔”工具绘制的优秀的电脑绘画作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出示课题:电脑美术——“喷笔”画画
二、讲授新知:
1、教师演示 为使学生直观地学习windows画图软件中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教师可当场演示电脑绘画的全过程。 先运用“铅笔”工具绘制一朵牵牛花作为基本图形,然后从“调色板”中选取颜色为其填色,再运用“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等方法,将这朵牵牛花的形状、大小、方向进行改变,并组合成一簇画面饱满、富有变化的牵牛花的形象,最后,选取“喷笔”工具围绕牵牛花的外轮廓进行喷画,使画面变得更加富有层次。
2、师生共同赏析《红花》《森林》两幅作品的制作过程,分析这两幅作品中色彩的搭配及构图知识的运用。
三、学生绘制、教师辅导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引导学生动手绘制,在这一教学环节的学习中,学习可以进一步掌握基本图形的绘制,并熟练使用“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等工具。 学习要求:用windows画图板画花或树。 教师应鼓励学生首先选用自己喜爱的画笔和颜色,通过想象与构思,利用工具箱中的各种工具,设计并画出一个有趣的造型。
其次,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的操作,制作出具有独特情趣的装饰画,最后,选用“喷笔”工具,选取合适的颜色,对形象的外轮廓或轮廓线内部进行喷画,从而进一步丰富,增强层次效果。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地发挥创意,大胆绘制。
四、作业展评:作业完成后,让学生通过网络上传作品,并在屏幕上互相欣赏和评价。
篇7: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和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
2、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提高学生画色彩画的兴趣。
3、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习好方法,感悟色彩的强烈对比效果。
二、教学重点:
从感受色彩对比以及产生美的效果,培养学生对色彩美的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
大胆运用色彩对比知识于练习中。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彩色卡纸。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纸等。
四、教学意图:
在老师的引导下,从视觉感知到理性感悟对比的表现力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发现对比色的表现力,师生互动,学习新
五、教学过程:
1、图片导入。
出示多媒体图片,《万绿从之一点红》提出问题,图片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什么?引出本课色彩的对比。
这说明了色彩无处不在,色彩使我们的生活更有生机,活力。并且有对比才更能引起我们的注意。
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在色彩中对比最强烈、最鲜明的颜色。我们称两个相互作为补色的颜色为对比色。
2、学习新课
(1)师出示课件“色相环、对比色、补色”。
仔细观察色环表并思考:你知道如果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进行对比,会产生哪种视觉效果呢?选两种颜色进行对比,根据它们在色相环上的位置,看看其中有什么样的规律?
a:同类色对比:同一色相的颜色对比
如:大红、深红、朱红、粉红等
特点:色相相同,个性差异小,对比效果极弱。画面比较柔和,不刺眼。
b:邻近色对比:在色环0――40度的颜色
如:红――橙橙――黄黄――绿绿――蓝蓝――紫紫――红
特点:统一,色彩富于变化、柔和、过渡自然
c:对比色对比:在色环上0――180度的颜色对比。
如:黄――紫红――绿蓝――橙
特点:对比效果极为强烈,给人强烈的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d:总结归纳:在色相环中,距离较远的两种颜色,相互对比产生的视觉效果更强烈。距离较近的两种颜色对比起来,产生的视觉效果更柔和一些。
(2)师出示色彩的对比图片课件。学生了解色彩知识,感受。
(3)欣赏和分析
A、欣赏绘画,谈一谈运用了哪些对比色?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B、生活中运用的对比色有哪些?
C、儿童用品为什么要运用对比色?(学生小组讨论)
D、找出图画中的对比色有哪些?
E、绘画中色彩的运用(进入绘画色彩的运用版块)讨论、交流,绘画作品中的对比色有什么作用。
(4)生活中色彩对比的运用
师出示课件:图片中运用对比色配色,为什么要选择强烈的色彩?
本节课是为学生学习色彩基础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有目的地加以运用而设置的。在学习色彩画中,除了色彩的冷暖外,认识色彩的对比,用强烈的对比色来表现生活,是小学生学习色彩画需要解决的'问题,儿童喜爱用对比强烈的颜色来画画,有时画的好,有时画的不好。通过了解色彩的对比――欣赏和分析对比色――理性了解生活中色彩对比的运用效果,有利于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去认知色彩,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色彩对比中的美感,从而培养学生对色彩热爱的情感,提高绘画兴趣。
(5)师生总结梳理
3、动手练习:
运用色彩的对比创作一幅作品。
4、学生作品展评
优秀作品展示,师生一起评价,谈谈对它的感受。
5、归纳与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色彩对比色是什么,生活中为什么要运用对比色。增强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和感受,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从感受色彩对比以及产生美的效果,培养学生对色彩美的表现力。使学生在以后的绘画中能熟练地运用对比色为自己的画作增添色彩感和美感。
6、课后查找:
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运用了色彩的对比,除了这几种基本的对比色以外还有那些对比色?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对基本色彩有了一定的感知运用能力。美源自于每一个人的生活,今后我会在美术课上多渗透色彩的知识点,让学生提升对色彩的美感,同时让他们实践于生活之中。
篇8: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7个一类生字和12个二类生字。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人物的语气,想象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了解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
3. 理解高尚的真正意义,懂得以诚待人,帮助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教学重点难点:能理解卡罗纳高尚的行为表现在哪里,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提前安排学生阅读《爱的教育》。
教学时数:两课时
基础知识:
耽:延误、延迟。
耽误 耽搁
厉:①严格。②严肃、厉害。③猛烈。
厉害 厉声 凄厉 严厉 变本加厉
腹:①即肚子,躯干的一部分,在胸下面。②指内心。③指地区中心部分。
腹部 腹地 心腹 空腹
抄:①誊写,照原文写。②搜查并没收。③走简捷洁的路。抄录 抄袭 抄写
扰:①扰乱、打扰。②混乱。③感谢别人款待时说的客气话。扰民 纷扰 干扰
卑:①低下。②表示谦恭。③低劣、下流。
卑鄙 卑贱 卑微 自卑
耻:羞愧、羞辱。 耻辱 耻笑 可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梳理课文脉络,学习生字。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阅读过《爱的教育》吗?对于这部书你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吗?(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全书共10卷,每卷10个故事。通过一个小学生用日记的形式叙述了小学生在一年中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二、初步读课文,学习生字。
三、再读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顺序。
发生:老师还没来,教室不比较乱,同学们拿科罗西取笑。
经过:科罗西用墨水瓶砸弗朗蒂,不巧砸在老师身上。老师调查此事,卡罗纳想为科罗西承担责任。老师继续调查,查出了真相。
结果:老师宽恕了他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人物形象。
一、指名读课文,认真听,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二、读课文,找出课题“高尚的行为”指什么行为,在文中找出对这种行为进行直接描写的句子。“见没人答话……”
三、找出故事的起因。说一说科罗西为什么要用墨水瓶砸弗朗蒂?同学们是怎样嘲笑他的,你怎样看同学们的做法?
四、在这种情况下,卡罗纳除了承担责任,还做了些什么?想象一下他可能对老师说了些什么?
五、你怎样理解卡罗纳德行为是高尚的,为什么?
六、总体把握内容,试着复述课文。
积累:
亚米契斯(1846——1908),意大利作家,1886年出版了《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这部作品以一个小学生恩利科的名义,通过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很多小故事,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亚米契斯倡导的“爱的教育”,包括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尊师爱生,体贴父母等等人类美好的情感。
篇9: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
1, 大家都预习了这篇课文,读一读题目.
2,你认为什么是“宽宏大量”,结合生活中的小事谈谈自己的理解.
3,文中是谁宽恕了谁呢 为什么宽恕他们呢 宽恕的结果又如何呢 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有读不准确的字可以查阅生字表和工具书.
2,自己小声读一遍课文,用笔圈出藏在文中的生字.
3,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随机订正读音,做到读正确.
4,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主要写了哪几个人 你最喜欢谁 为什么
5,汇报对问题的理解.
6,快速默读课文, 概括故事内容.
三,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今天咱们继续来学习《宽宏大量的品德》这篇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阅读分析
1,齐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一件事情让作者重新认识了卡罗纳是怎样一个人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是一件什么事情
(个别爱搞恶作剧的同学戏弄,奚落残疾的科罗西,科罗西终于忍无可忍了,于是向他们让了墨水瓶,没想到墨水瓶打到了老师的身上.当老师问及这是谁干的时,与此事毫无关系的卡罗纳承认了.最后在老师的追问下,科罗西说出了真相.老师宽恕了他们.
3,看来文章主要写了三个人物:科罗西,卡罗纳,老师,下面我们就走近这三个人,了解一下他们内心真实的感受.
4,了解科罗西:
(1)在文中找出描写“科罗西”的句子,读一读.
(2)如果你是科罗西,同学们用尺子戳你,朝你脸上扔栗子壳,还模仿你的残臂,你心情会怎样
(“我”气恼,“我”愤恨.)
(3)谁能试着读一读,读出此时科罗西的心情.(指名读,出示句子)
为了得到片刻的安宁,他用乞求的目光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又望望那个.
他气得面红耳赤,浑身直打哆嗦.
(4)如果你是科罗西,你打算怎么办 科罗西和你们一样也忍不住了,失去了理智,于是抄起墨水瓶狠狠地砸了过去.
5,认识卡罗纳:
(1)指名分角色朗读4——8自然段.说一说卡罗纳问什么站起来告诉老师是他扔的墨水瓶 (因为他很同情科罗西,不忍心看到科罗西被老师批评.)
(3)此时的科罗西听到卡罗那这样说,会怎么想
(4)带着你的理解,练习读一读4——8自然段.
6,理解老师,再次认识卡罗纳:
(1)读一读第19自然段.
(2)此时的老师得知真相以后,心里怎么想 (很气愤)
(3)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
(4)结合提示语“严肃而有力”,再来读一读.
7,联系课文,填补课文的空白.
(1)起初老师要批评这四个肇事者,为什么又宽恕了他们
(2)猜一猜卡罗纳会对老师嘀咕什么,才改变了老师的做法
(3)想好后,把语言组织一下,写一写!
第三课时
一,复习本课字词.
二,听写词语巩固.
三,举行朗读比赛.评价标准:有感情朗读,把自己对人物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抓住提示语,尽力把提示语中提示的语气,神态等表现出来.
四,自由练习读,做比赛的准备.
五,分角色朗读.
六,小组轮读.
七,选择课文描写细致的语段背诵积累下来.
八,完成课后习题.
九,作业:
1, 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家长听.
2, 预习下一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10: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可爱小动物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2、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感受并表现小动物的音乐。
教学难点: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教室。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4、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表演《动物说话》
(1)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边听边用手指按课本上的图示滑动,体会旋律的起伏。
(2)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分小组编创歌词,可用其他小动物,找出他们的特点编唱,看那一组编唱的好。
(3)采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边唱边表演。
(4)请几名同学自愿用打击乐为同学的歌唱及表演伴奏。
3、编创与活动:
(1)指导学生认真看图,说出都是什么动物?第一幅猛犸象,第二幅亚洲象,第三幅非洲象。通过亚洲小朋友喂大象吃草和非洲小朋友为大象清洗及大象运输货物,小象演马戏等画面,为人们展示了人与动物的亲密关系。
(2)提示:为什么说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用谈话法的方式回答老师的问题,也可以边说边表演。
三、结束部分:
小结。
篇11: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在读文中理解“水泄不通、悦耳动听、哀伤凄婉、凄厉、四面楚歌、千古佳话”等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把课题补充具体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能在研读课文中感悟孤城凄凉的意境和胡笳曲的魅力。
4、知道四面楚歌的故事,感受名将刘琨的勇敢和智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 同学们,我们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有不少成语都是历史长河中一个个精彩故事的缩影。如我们曾经学过的完璧归赵、起死回生、卧薪尝胆。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一个成语。
(媒体出示词语:闻鸡起舞)
2 谁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
3 简介刘琨:他是西晋末年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音乐家、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了《胡笳五弄》。
4 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讲述了一个与刘琨有关的历史故事。
(板书课题:一曲胡笳救孤城)
5 读课题,认识胡笳乐器
(媒体出示胡笳图和文字资料:胡笳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也是匈奴人最喜欢的一种乐器。它类似笛子。民间又称潮尔,冒顿潮尔。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
6 一读课题,我们的脑海中马上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一曲胡笳怎么能救一座孤城”呢?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西晋末年,解开这个谜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正音:并州刺史、边塞
3、课文中的词语你们都理解了吗?让我们做个小游戏,同学们来猜一猜好吗?
(1)这是个四字词语,经常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十分严密,好象连水都不能泄出。
(媒体出示词语:水泄不通)
(2)听两段乐曲声,能用文中的哪两个词来表示?
(媒体播放两段乐曲,出示词语并板书:悦耳动听、哀伤凄婉)
(3)世代流传的美谈。
(媒体出示词语:千古佳话)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故事发生在(西晋),主人公是(刘琨),选择性地用上这些词,加上自己的语言,把课题说说具体。
(媒体出示课题和词语:一曲胡笳救孤城
水泄不通、悦耳动听、哀伤凄婉、千古佳话)
同学们说的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把课题说具体也不失为概括一篇课文主要内容的办法。
5、阅读史料
故事发生在西晋,这就是西晋的地图。这块区域就是并州,这是晋阳城,就是现在的山西太原。这块就是匈奴活动的区域。
(媒体出示地图)
6、齐读第一小节
(媒体出示课文第一小节)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了解背景 理解“孤城”
(1)从刚才的史料中我们知道“孤城”其实就是晋阳城。“孤城”的“孤”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读读第二小节找找句子。
(媒体出示句子:几天过去了,援军还未来到。城里的兵力在减弱,粮食在减少。)
(2)原来称晋阳城是“孤城”有这样几个原因:
(师生共同概括并板书:援军未到、兵力减弱、粮食减少)
“孤城”的“孤”原来还带有“孤立无援”的意思。
(3)齐读第二小节
2、得到启发 吹起胡笳
(1)这一切的一切怎能不让刘琨着急呢?让我们进入到那个使战争反败为胜的晚上。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媒体出示图片:冷月荒漠图)
这番景色在刘琨的眼中可和你们不一样,是怎样的呢?读读课文,找找句子。
(媒体出示句子: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冷月、荒漠、山丘、孤城……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
(2)同样是这些景物,为什么在刘琨眼中,月亮是“冷”的,沙漠是“荒”的?
(媒体出示:“冷”、“荒”变红)
(3)作者用的词虽然简单,但用意却十分深刻。的确,连日来,援军未到、兵力减弱、粮食减少是始终牵挂在刘琨心头的烦恼。这番景色其实就是刘琨的心情写照。你想,面对这一切,刘琨会想些什么呢?
(媒体出示句子: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冷月、荒漠、山丘、孤城……他想:( )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
(4)刚才你们说的这些内容其实就是刘琨当时的想法。让我们把刘琨的着急、忧愁、孤独融入到句子中,来读一读吧。
(媒体出示句子: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冷月、荒漠、山丘、孤城……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
(5)个别读、朗读指导,给予点评、男生读、齐读。
(6)这是一声声凄厉的长啸,刚才我们学过凄婉这个词,能不能说凄婉的长箫?比较句子
(媒体出示句子:
那一声声凄厉的长啸,在夜深人静时传得很远,传到匈奴的兵营,把匈奴兵惊醒了。
那一声声凄婉的长啸,在夜深人静时传得很远,传到匈奴的兵营,把匈奴兵惊醒了。
(7)凄婉带有婉转,形容乐曲声。而凄厉带有尖锐的意思。指导朗读。
(8)没想到这情到浓时发出的一声声长啸惊醒了匈奴兵,也启发了刘琨,让他想起了当年项羽八千兵马被“四面楚歌”唱败的故事,想出了用“胡笳曲”救晋阳城的计谋。
3、理解救孤城的原因,感受胡笳曲的魅力
(1)让我们看看“四面楚歌”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
(媒体出示录象:秦朝末年,楚汉相争,项羽的楚军被刘邦带领的汉军重重包围,刘邦命人唱起了楚歌。楚军听见四周传来的他们家乡的楚歌,军心动摇,战斗失败。最终项羽在乌江边自刎。)
(媒体出示句子:项羽的部下听到楚歌,想起了家乡和亲人,军心动摇,战斗失败。)
(2)读读第7小节,你会马上明白一曲胡笳救一座孤城的原因,用简短的话说一说。(板书:瓦解军心)
(3)胡笳曲怎么就有那么大的魅力呢?使匈奴人甘愿做逃兵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匈奴人原来的生活。
(媒体出示草原图片,老师解说: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匈奴人在草原上牧马放羊,树林里狩猎捕鱼,蒙古包里与亲人快乐地生活。与朋友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而现在他们面对的是冷月、荒漠、山丘、孤城。这样的对比是何等的强烈。这时传来的胡笳曲会让匈奴人作何感想呢?设想一下,你就是那个匈奴士兵,离家已久,你听到了胡笳曲会作何感想呢?)
(媒体出示说话练习)
悦耳动听的胡笳曲,让我想起了( )。
哀伤凄婉的胡笳曲,让我想起了( )。
(4)指导朗读:
(媒体出示句子:
胡笳曲是那么悦耳动听,又是那么哀伤凄婉,就像是年老的慈母在呼唤久别的孩子,又像是年轻的妻子在思念在外的丈夫……)
(5)什么也抵挡不了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对长期在外作战的士兵更是如此。这浓浓的思乡之情不由得使我们想起这两句诗:
(媒体出示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四、课堂总结,复习巩固
1 让我们再回到课文,读读描写刘琨的语句,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刘琨呢?
2 难怪诗人陆游会做出这番评价
(媒体出示诗句:刘琨死后无奇士,独听荒鸡泪满衣。)
五、课后拓展,布置作业
1 抄写词语:水泄不通、悦耳动听、哀伤凄婉、凄厉、四面楚歌、千古佳话
__2 拓展作业: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像刘琨这样足智多谋的将领,有许多像一曲胡笳救孤城这样不战而胜的战役。其中,诸葛亮的空城计与本课有异曲同工之妙!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看一看。
(媒体出示图片:空城计)
板书: 悦耳动听 援军未到
一曲胡笳救孤城 兵力减弱
哀伤凄婉 粮食减少
瓦解军心
篇12: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苏武牧羊》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熟读课文,学会抓住重要线索复述故事;
3.理清苏武出使匈奴遭遇的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重点解读“牧羊”部分,体会语言,感受人物的形象,受到感染,内化语言。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乐于将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思路:
前二十分钟
(一)教学目标:
1.激发兴趣,熟读课文;
2.学生质疑,了解相关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
1.自我介绍,一两句话,既简洁,又能引发学生对你的好感。
2.导入:中华民族是伟大的,历涌现了无数杰出的爱国英雄,你幅图画的是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个经典的故事——板书课题。这个故事广为传诵,人们根据它创作了戏剧、歌曲、古典乐曲等艺术作品,为什么苏武牧羊有如此巨大的魅力?读课文,走进故事。
3.学生自读课文。分两步走;
1)读第一遍,练习将课文读通顺,做到响亮正确流利。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鲈乡小学的的同学读书的习惯真好。课文哪几节具体写了苏武牧羊的?还有几节分别写了什么?再读课文。
3)议论以下课文还写了写什么?出使、受辱、拒降、牧羊、回国。
4)分节读课文,随机指导。
4.简单介绍西汉与匈奴的情况(有地图,历史书上肯定有)及苏武出使的意义,读好第一小节;介绍旌节(字形范写,介绍含义)
四十分钟。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概括)重点词语,理清线索复述故事内容,发展能力;
2.重点解读“苏武牧羊”部分,体会语言,感受苏武的爱国精神与力量,受到感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展语言。
教学过程:
一、学习抓住词语复述课文内容。
1.出示两组词语(组):
突然 翻脸 宁死不受辱 抽刀自尽
派人 翻脸 怒目圆睁 痛骂叛逆
——读词
——提示:有的词是老师根据课文概括出来的。
——每组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
——读课文2.3节,练习运用这些词组简要复述故事部分
——几个学生复述后,教师鼓励并指导读。
——提示方法:读故事性的文章,我们可以找出重点词语(或者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几个重要词语),抓住他们之间的联系,就可以将故事复述清楚。
2.生练习抓重点词语,复述苏武牧羊的内容。
1)学生读课文,摘抄词语(提示格式),告诉学生苏武的表现的词语可以不止两个,教师巡视指导。
2)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学生讨论确定重点词语,表扬优点。
参考:又生一计 心坚如铁 毫不动摇 忍受折磨
生死置之度外 盼望回国
3)学生再读课文,练习复述。
4)交流复述,评价鼓励为主。(学生讲到“心生一计”要学生将“计”讲明等,注意连贯,但不能简单读书)
二、重点读懂“苏武牧羊”,受到感染,发展语言。
1.教师导语引入:匈奴王十分狡猾,先说苏武参与内乱威逼苏武,不成;后用劝降利诱苏武依然不成;最后又生毒计……(激情一点)
2.你知道荒漠是怎样的?学生想象说话,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教师介绍文中“荒漠”的情况,突出该处气候恶劣,人很难在那里生存……那么苏武是怎样生存下来的呢?
3.出示第五小节。
4.学生读课文:要求学生一句一句认真读,体会,想想你能体会到什么?(学生读,教师巡导)
5.交流:
——苏武以旌节为伴,(两处),体会到什么?
——句子:苏武顽强地忍受……取暖
——幻灯突出来(换色)
——感情朗读
——想象他还遭遇了哪些折磨?
——联系“旌节”,练习朗读。
——最后一句:——出示插图,观察大雁,理解对中国人的文化意义。
——理解苏武的内心;联系“毒计”体会苏武的痛苦与顽强。
——朗读句子
——整体朗读第五节。
三、(机动)情景练笔
1.过渡:教师朗读最后一节。
2.穿插一副回国的插图,看图观察。
3.苏武的内心在说些什么?如果你是迎接队伍中的一个,你会在心里说些什么?选择一个写几句话。
4.交流
篇1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苏武牧羊》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恭恭敬敬、旌节、气节、置之度外、屈指可数”等词语。
2.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格。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与学习苏武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宁死不屈,忠诚于本民族与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讲读课文的第五到第六节,苏武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宁死不屈,忠诚于本民族与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品味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格。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插图,认识苏武 板书:苏武
2.简介:苏武和西汉的历史背景,及两国的关系。
3.板书:牧羊 理解:牧课题补充完整
4.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思考:课文中有几次写到旌节?
苏武又是怎样对待这支旌节的?
2.交流板书
(1)苏武知道这旌节是代表国家的,就恭恭敬敬地接过来。
理解:旌节 板书
板书:接
指导朗读:读出苏武郑重其事的态度。
(2)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侮辱!”
板书:握
指导朗读:读出苏武宁死不屈的精神。
(3)苏武不等卫律说完,怒目圆睁,手举旌节大声喝道:“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
板书:举
指导朗读:读出苏武内心极其愤慨的语气。
过渡:看来,这两次斗争无论匈奴王是威逼还是利诱,都无法使苏武屈服。在这种情况下,他又生出了一计。那便是——苏武牧羊,那他牧的是什么羊呢?
三、学习第三、第四重点节
(1)轻声自由读读第4小节,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2)学生交流。
(3)小结:你看,这真是一个毒计,匈奴王真是阴险狡诈呀!但苏武又是怎样面对的呢?
(4)学生默读第五节,划出让你感动的句子。
(5)逐句出示,加以理解。
A.北海边野草遍地,没有人烟,惟一和苏武作伴的,就是那支旌节。
(内心是孤独的,生活是寂寞的,但是在精神上有追求,有一种坚定的信念。)
B.苏武顽强地忍受着各种折磨。饿了,他就挖野菜、逮野兔充饥;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
师生对读,(感受到后面的话是把前面的折磨写具体了)
教师引读,(让学生感受到苏武在想尽办法克服种种困难)
板书:饿 渴 冷
出示图片,想象苏武还会面临哪些困难?
C.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却始终手持那支旌节,不论白天放羊,晚上睡觉总不离手。
理解:置之度外
(要学生感悟到苏武不是为自己活,而是在为国家而活。
D.他经常仰望着南飞的大雁,屈指计算日子,盼望有一天能举着旌节回到祖国。
抓关键词:经常(换词)——常常,时常,
南飞的大雁:汉朝在南方,南方代表祖国,多想成为一只自由的大雁,早日回到祖国。
屈指计算日子:再次体会归心似箭。
盼望:望眼欲穿,归国心切
小结:苏武就是这样一个宁死不屈,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人,让我们充满深情地读读这一节。
四、学习第六节
过渡:茫茫荒漠,野草丛生,人烟绝迹,苏武时时刻刻紧紧握着这支和他患难与共的旌节。多少年等待,多少年期盼,整整十九年过去了,苏武在异乡历尽了千心万苦,受尽了非人的折磨,经过汉朝的多次交涉,匈奴王终于答应放苏武回国。
1.抓住40岁,已满头白发
2.出示句子,改成肯定句,
再改成反问句
五、总结课文
1.过渡:学到这,你觉得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
在敌人面前不屈不饶,坚持正义,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人。他不愧为中国历的一位爱国志士。
2.评价:后人是这样评价他的。牧羊十九年,留胡节不褥。
任海枯石烂,心如铁石坚。
3.激发兴趣: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还有许多像苏武那样的民族英雄,如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等人,我们不仅要敬佩他们,而且要学习他们,热爱祖国,忠诚祖国,报效祖国,有兴趣的同学可去图书馆或上网搜索有关内容,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篇14: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美术老师上课时应当鼓励学生用自己感兴趣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以体会工具和材料的性能。同时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大胆的表现,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兴趣。下面给大家带来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案,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1.建筑艺术的美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应知: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应会:能够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在学习中加以运用。学习用绘画或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隐性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关注、认识和兴趣。
2.通过欣赏风格各异的建筑,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包容。
重点:欣赏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难点: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1.请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悠扬的乐曲放松放松身心。
2.边听边欣赏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筑。
3.说说自己欣赏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受?
4.你记住了哪些印象最深刻的建筑?
5.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建筑艺术的美。
6.板书课题《建筑艺术的美》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欣赏古建筑图片。回答问题。
三、讲授新课
(一)、中国古代建筑
1.出示故宫的系列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分析。
A、故宫外景:黄色屋顶与红色墙面带给我们一种金碧辉煌的感觉,黄色是尊贵的色彩,代表了皇族,红色是喜庆的色彩。巨大庄严的建筑群和宽阔的广场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B、云龙大石雕:雕刻有龙纹、宝山和云纹,栩栩如生,这种纹样被称作“九龙戏珠”,精美异常。
C、门钉和铺首:朱门金钉、金铺首是皇家建筑的一种标志,有辟邪的作用,寓意吉祥。
D、太和殿屋檐上的仙人小兽:依次为鸱吻、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只有太和殿才能十兽齐全。
E、乾清宫:皇帝上朝的地方,其金碧辉煌的色彩,笔直的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 1.学生欣赏分析。(学生知道的要请学生回答。)
2.分析小结故宫的建筑风格。.
故宫为木结构建筑,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
3.你对故宫还有哪些了解,和同学交流讨论。 小组交流讨论。
(二)外国古代建筑欣赏
1.出示泰姬陵(印度)、凡尔赛宫(法国)科隆大教堂(德国)的图片学生欣赏。
2.请学生对比中外古代建筑,说说它们不同在哪里?
3.教师分析这几种建筑的风格特点。
A.泰姬陵(印度):造型追求简洁、精确的几何图形构成之美。
B.科隆大教堂(德国):它那高耸入云的双塔,充满了_那种“神圣忘我”的宗教精神。
C.凡尔赛宫(法国):内部装饰富丽堂皇,是欧洲最宏大华丽的宫殿建筑。
4.对比乾清宫和凡尔赛宫内景的不同。(造型、材质、感受)
(1).学生欣赏。
(2)学生分析。
(3).学生记录。
(4).乾清宫和凡尔赛宫都同样金碧辉煌,但乾清宫用直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华丽威严,凡尔赛宫用流畅的弧线,造型圆润流动,处处显示着浪漫而奢华的氛围。
(三)中外古代建筑在造型材质上有什么不同?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外国古代建筑以大理石或砖石结构为主,造型丰富,灵活多变。
四、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用文字将自己对中国古代建筑与外国古代建筑的认识写下来,并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学生交流本课的感受。
3.教师加入讨论。学生作业。 交流感受。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复习导入
1.北京故宫的建筑风格:故宫为木结构建筑,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
2.乾清宫和凡尔赛宫的不同风格:乾清宫和凡尔赛宫都同样金碧辉煌,但乾清宫用直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华丽威严,凡尔赛宫用流畅的弧线,造型圆润流动,处处显示着浪漫而奢华的氛围。
3.中外古代建筑的不同造型材质: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外国古代建筑以大理石或砖石结构为主,造型丰富,灵活多变。学生回忆,回答。
三、讲授新课
1、欣赏著名现代建筑。
2、请学生说说对这些建筑的感受。
3、学生自由交流课前搜集准备的资料,欣赏不同的建筑。
4、对比古今建筑在造型、材质方面的不同:古代建筑造型厚重、庄严、形式较为统一,多以土、石、木材为原料,而现代建筑造型风格迥异、夸张,讲求个性化,也多以金属、玻璃、混凝土等现代化建筑材料为原料修建。
5、讨论:为什么我们把建筑称为凝固的音乐?
6、在乐曲中再次欣赏各种建筑,感受建筑的美。
学生分析:
蓬皮杜艺术中心(法国):造型庞大而古怪,被视为高科技建筑里程碑。
国际机场(法国):造型奇特、展翅欲飞。
上海金茂大厦(中国):融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潮流于一体。
继续完成作业。
建筑节奏与韵律,象是在城市上空跳动的音符,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四、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根据图片绘画一座自己喜欢的建筑或自己设计一座现代化建筑。
2.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有创意的作品。完成作业。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2.你能找出家乡的著名建筑吗?收集资料。
板书设计: 建筑艺术的美
教后反思:
2.图形的魔术组合
课时: 1课时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画家如何利用物象进行魔术组合,能用不同类型的图形组成一幅新颖有趣的画。
隐性目标:
感悟利用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重点:
通过了解如何利用五香进行魔术组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难点:
如何利用不同类型的图形组成一幅新颖有趣的画。
教学准备:
课件、彩色笔、尺子等;课前搜集自己身边的小发卡、造型新颖的糖果、学习用具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1.欣赏夏加尔作品《我和我的村庄》,讨论:
(1)这幅画上画了什么?
(2)你感觉与以前看到的作品有什么不同?给你什么感受?
(3)能用自己带来的这些物品进行魔术组合吗?
2.展示组合得巧妙的作品。
3.板书课题。学生欣赏。
4.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课前搜集自己身边的小发卡、造型新颖的糖果、学习用具等物品放在一张纸上小组同学互相摩,分析哪些部分组合得巧妙。
三、讲授新课布置讨论题:
1.课本上的这些作业是怎样进行的魔术组合的?
2.你认为哪些地方组合的巧妙?
3.你还想怎样组合?
教师用课件演示几种与课本不同的组合方法。学生实践课后拓展巡视辅导。
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展示几种利用废弃物组合的新形象,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试一试。
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四、实践活动
练习绘制。把自己的创意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可以单色绘画,也可用彩色表现。
五、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提出改进意见。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作或他人的品。
板书设计:
图形的魔术组合
夏加尔《我和我的村庄》
教后反思:
3.添画人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人物头像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2、技能目标: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欣赏和了解人物头像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散和想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出席情况和工具准备情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展示学生优秀作业,引出课题——《添画人像》,根据作品分析添画人像的方法。
三、探究学习:
1、引导学生欣赏书中8页、9页的图片,分析、讨论人物头像的表现方法。
2、讲解、演示添加人物头像的方法步骤。学生观察,谈出感受。
四、学生实践活动,教师辅导:
布置活动任务:交流并添画人像的另一半。学生实践操作、练习。教师巡回辅导,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
五、作品展评:
1、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点评。
六、课后拓展:收集自己的头像图片。
教学反思:
备课时间: 讲课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人物头像的画法,运用发散思维添画人像。
2、技能目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利用头像的一半创造性的添画另一半。
教学难点:发散和想象表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出席情况和工具准备情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准备上课。
二、导入:
引导学生欣赏带来的图片,说一说人的五官特点。
三、探究学习:
1、添画游戏:发给学生一些人物头像图片的一半,添画人物的另一半。
2、引导学生欣赏一些添画作品,分组讨论:添画人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哪些地方可以发挥想象?
四、学生实践活动,教师辅导:
布置活动任务:艺术实践,进行添画人像。学生实践操作、练习。教师巡回辅导,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
五、作品展评:
1、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点评。
六、课后拓展:还可以选择其他绘画题材的作品进行添画。
教学反思:
备课时间: 讲课时间:
4.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课时: 2课时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感悟黑白对比的美感。
能力目标: 能以线为主画一幅具有黑白对比效果的作品。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文化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及造型手法。
教学难点: 掌握线条的粗细疏密排列,点线面合理安排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范画若干、粗细黑色或兰色水性笔、若干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范画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
2.你能总结它的表现风格吗?
揭题:线描画(板书)
学生欣赏。 装饰风格和写实风格。
三、新授线描画,感知学习线描画的绘画形式
1.《鸭子》、《鱼》欣赏,你能感受线条的魅力吗?这些线条分别是怎么表现鸭子和鱼的纹样的呢?
2.线条的种类:点(大点、小点);线条(点的延长);面(点的聚集和线条的增粗)…… 板书:多样
3.感受作品中线条所产生的对比效果
(1)《门神》《印第安人》对比,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板书:线条粗细疏密
(2)《门神》《牛仔裤》对比,你能发现同样是线描作品,他们又有什么最明显的不同呢?
(3)想一想,这些黑白作品在画面中有什么作用呢? 板书:黑白对比
4.欣赏感悟
引导学生分析书本学生作品:
哪幅画对你的启发最大呢? 能不能谈谈你的感受呢?(可以和色彩画相比较)
小组探究,汇报
线条的粗细不同;线条的疏密排列不同;线条的各种样式不同……黑白色块。
小组讨论相互的感受,分析其线的组织和黑白灰关系。
四、学生实践
1.如此魅力的表现手法,你也先过来尝试一下吗,那你想画什么呢?
2.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是你绘画的主题呢!
3.练习用线描述物体,力求表现物体的质感,讲究线的疏密粗细、黑白对比。
作画步骤:
(1)构思
(2)起稿
(3)线描
(4)调整
4.学生设计。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五、小结展示学生作业,指出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反思:
备课时间: 讲课时间: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作品展览,进行评优
1.学生活动: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的线描作品哪张最吸引你呢?
2.为你的好朋友提点绘画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学生回忆。 分析作业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优秀作品欣赏,强调黑白对比 比较自己的绘画作品,找出存在的优缺点。 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展示其他内容的线描作品,引导学生回家进一步学习。设计师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板书设计: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多样
线条粗细疏密
黑白对比
教后反思:
备课时间: 讲课时间:
5.亲亲密密一家子
教学目标:
能通过仔细的观察会议,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生活场景,了解粉印吹塑纸版画的表现风格。通过创作表现一家子的亲密场景,激发学生的爱心,培养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
运用粉印吹塑纸版画的形式,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生活场景。
教学难点:
具体情节的表现、颜料水分的掌握。
课前准备:
吹塑纸、彩纸或黑卡纸、水粉色、水粉笔、调色盘等。每人准备一张和家人的亲密合影,或者从报刊、杂志上收集表现人与人之间或动物间亲情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图片。
1展示自带照片,讲述和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2比赛:谁说出家庭成员生日多。
3介绍动物家庭的感人故事。
二、表演。
请三个同学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孩子。内容:
1、三人离很远。
2、三人搂在一起笑的很开心。
(通过比较使学生感受到,人物间的距离,他们的眼神,动作等在画面中的作用。)
三、认识新材料。
吹塑纸(是一种轻质的发泡材料,结构疏松的,很容易在表面划出痕迹)。
四、教师演示。
1、在已画好稿的的吹塑纸上覆盖黑卡纸或白纸,将纸张固定好,以免错位。
2、教师掀开纸的一边用笔蘸色在吹塑纸上填色。提问:还记得这种表现方法叫什么吗?(对印)
3、怎样才能像书中作品那样对印出清晰的轮廓?
五、提出作业要求:
1、运用粉印吹塑纸版画的形式,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生活场景。
2、欣赏一组表现人或动物间亲情场面的图片
六、作业步骤:
1、构思
2、制版(用软铅笔或一次性筷子刻板,没有把握同学可以先用铅笔画稿)
3、对印(颜色先前后深)
七、自主创作。
引导学生,巡视辅导
八、展示评价。
将画与图比较:在哪方面对照片进行了在创作,效果怎样?
九、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亲亲密密一家子
你的家里都有谁?
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最温暖、最甜蜜的表情是什么?
教后反思:
备课时间: 讲课时间:
6.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课时 2课时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什么是邻近色,学习运用邻近色表现画面内容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邻近色画一幅画。
情感目标:感受运用邻近色作画给人带来的美感,激发学生色彩创作的愿望。
教学重点:
学习邻近色知识,掌握运用邻近色的方法,感受邻近色的色彩美。
教学难点:
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色相环、水粉用具、学生优秀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复习提问:
什么是色彩的调和?
调和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出示课题: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学生欣赏。
三、讲授新课
1.认识邻近色
出示色相环,提问:请你从色相环中找出一组或几组颜色相近的颜色。
介绍邻近色: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紫、紫与红。
2.欣赏感悟。
(1)播放教学课件。
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界中、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邻近色。
提问:观察片中哪些地方有邻近色?邻近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欣赏课本中的作品《红土地》、《顾盼》。
小组研究:
数一数,《红土地》用了几种颜色?
《顾盼》用了哪些邻近色?学生观察回答。
学生观察回答。
欣赏感受。
不同的邻近色带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小结:以邻近色为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
(3)欣赏优秀的学生色彩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表现内容及表现方法。
再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实践操作
1.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2.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3.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学生作业。
注意画面内容与颜色间的关系。学生发言。学生设计作品。
四、小结展示学生作业,指出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反思:
备课时间: 讲课时间: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回忆复习
回忆作业要求教师就上节课学生的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对发现的普遍问题或学生存在的困难,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分析作业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
教师辅导学生继续创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
1.组织小组展示作业。给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
2.组织评价作业。评价作品用色的方法和调和的效果。
3.比较自己的绘画作品,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找出存在的缺点。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和谐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可以应用。
学生发言。
板书设计: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邻近色
教后反思:
备课时间: 讲课时间:
7.箱板上的新发现
课时:1课时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应知:学习利用瓦棱纸进行有趣的艺术活动。应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隐性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
教学重点:
利用瓦楞纸的特点,掌握在瓦楞纸上镂空造型的技法和多层瓦楞纸与色彩卡纸拼贴等方法。
教学难点:
层次感和画面整体效果的把握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瓦楞纸、刻刀、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回忆交流。
我们曾经尝试过用哪些方式方法进行创作?(结合实物欣赏)学生讨论回忆:绘画、剪贴画、版画等。
三、导入新课。
以前我们都是用商店里出售的“正式”材料进行创作,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纸箱板。撕开表面的牛皮纸,你会发现里面藏着弯曲排列的瓦楞纸。搜集资料并反馈。
四、分析思考瓦楞纸和其他的纸张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
用纸板箱创作时我们应该发挥它的哪些特点?避免哪些不足?小组探究。
撕一撕:箱板上的瓦楞纸不止一层,两边还夹有光滑的牛皮纸,可以撕出不同的层次;纸箱的厚薄不同,里面的瓦楞纸也不同;箱板纸层之间粘接的牢固度不同,撕出来的效果也各不相同。
五、艺术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接力游戏的创作活动,教师参与活动,并给予合理建议,以引导完成作品。
选取一张瓦楞纸或纸箱板备用。接力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一块箱板,全班合作完成):
1.几位同学分别在纸箱板上撕出或刻出自己喜欢 的形象或肌理。
2.撕到一定程度,滚油墨或刷色,挑选合适的角度在大纸上印制。
3.继续撕刻,改变底版,再在大纸上印制。
4.调整构图,直至全班完成一幅满意的作品。
六、评价展示作品。
引导学生评议。
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箱板上的新发现
教后反思:
备课时间: 讲课时间:
8.参观劵的设计
课时 2课时 课业类型 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基本了解参观券的一般知识、特征,并掌握有关设计知识。
能力目标:结合生活中的展览,设计实用、美观、新颖的参观券。
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艺术创新能力,扩展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了解参观券的组成及表现形式,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制作参观券。
教学难点;
图案、文字、色彩的协调统一,使用功能的完整。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参观券(实物)数枚 启示设计思维的图片若干 作业用纸,直尺,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张参观券说:大家都知道老师手上拿的是一张参观券。 参观券是参观展览或参观名胜古迹时,用来表示已付参观费的凭证和留作纪念的纸片。
2.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设计参观券。
板书课题:参观券的设计
学生欣赏。
三、讲授新课
1.参观券的设计形式。
请同学们把书翻开,书中为我们介绍了两种设计形式,是哪两种? 教师小结并板书:
设计形式:
(1)摄影;(2)绘画。
2.参观券的构成。
参观券主要是以图为主,再配上必要的文字而构成。(板书:构成: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图是指参观券的图案纹样,其内容一般是供参观的内容或景点,具有纪念意义。(板书:纹样:内容,景点)
文字主要由地点、名称、票价等组成,(板书:文字:地点,名称,票价)字体可采用美术字、行书、隶书、篆书等。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观察回答。
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四、实践操作。
提出作业要求:选择本地区的一处名胜古迹,设计一张实用、美观、新颖的参观券。
出示几张范画粘于黑板,供学生设计时参考。
教师巡回指导,对设计理念较好的同学及时提出表扬并展示其作业。学生设计。
五、小结。
展示学生作业,指出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板书设计:
参观券的设计
设计形式:
(1)摄影;(2)绘画。 构成: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纹样:内容,景点
文字:地点,名称,票价
课后反思:
备课时间: 讲课时间: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回忆作业要求
作业要求:选择本地区的一处名胜古迹,设计一张实用、美观、新颖的参观券。你想设计的参观券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回忆设计图中的内容。
学生回忆。 分析设计稿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
教师辅导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
开新产品设计发布会,要求设计师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进行讲解,阐述设计意图。设计师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充满设计意识的票券?回去找找,下次告诉老师。
学生发言。
板书设计:
设计参观券 设计形式: (1)摄影;(2)绘画
构成: 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纹样: 内容,景点
文字: 地点,名称,票价
教后反思:
备课时间: 讲课时间:
9.神秘的礼盒
课时 1课时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知道礼盒的结构、形象、功能,了解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道理。
隐性目标:感悟利用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
了解礼盒的结构、形象、功能,学习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相关知识,利用综合材料设计制作礼品盒。
教学难点:
利用综合材料,创新制作礼品盒。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纸盒、各种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在节日、生日、纪念日等特殊日子里,你有心爱的礼物要送给最亲近的人吗?你该怎样把他们包装的精美巧妙、实用又充满情趣呢?
引出课题——神秘的礼盒
让我们一起为我们最亲近的人做一个礼盒。
三、新课学习
1、引导学生观察
分小组观察自己带来的礼盒,根据礼盒的外观猜想里面装的是什么?
打开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你认为礼盒设计的巧妙之处有哪些?如果是你设计礼盒,你会在哪里改动,为什么?
通过学生分析,了解礼盒的设计理念,激发学生设计的热情。
2、组织小组讨论: 你的礼物准备送给谁,他们有什么特别的喜好,你能不能再礼盒上把他们的喜好表现出来? 收集来的礼盒那些外包装可以用,那些需要装饰美化? 装饰丝带有哪些不同的系法?
3、组织学生看书。 分析书中学生优秀作品,你认为那些作品设计与制作体现了创新?小组交流回答。 四、完成作业 提出作业要求: 利用收集来的礼品盒子,选用恰当的材料,为自己的小礼物设计制作精美的礼品盒。 辅导学生完成作业。重点强调盒子外形的巧妙利用,盒子内部的创新设计,盒子外观的美观装饰。 五、师生交流欣赏 展示学生设计的礼品盒,大家共同交流,互通有无。
板书设计:
神秘的礼盒
结构、形象、色彩、功能
教后反思:
备课时间: 讲课时间:
10.故事里的人
课时 2课时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泥塑人物捏塑成型特点,探究手工捏塑成型的制作技巧。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用粘土创作出一个生动的泥塑人物形象。抓住人在故事中的特有姿势,塑出运动中的动态。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外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热情,努力表现出人的美。
教学重点:
了解圆雕的基础知识,学习用基本形的加、减法塑造人物立体动态。
教学难点:
作品生动、美观、牢固、观赏性强。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教师:泥塑“故事中的人”的不同作品投影片若干、范作、彩泥及泥塑工具等。
学生:查找自己喜欢的故事人物资料,彩泥及泥塑工具等。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创设情趣,引入课题。
1.讲述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
草原英雄小姐妹(1964)-故事梗概
龙梅和玉荣是一对小姐妹。一天,她们为队里放羊时遇到暴风雪,羊群顶不住狂风的袭击,顺着风势越跑越远,姐妹俩一面和风雪搏斗,一面收拢受惊的羊群。天渐渐黑下来,雪越下越大,有一只羊被雪崩埋在雪里,龙梅扒雪救羊时,玉荣和羊群已经走远。这时,又有几只羊陷在雪里,玉荣在扒雪时掉了一只毡靴,但她丝毫没有察觉,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保护好集体的羊群。龙梅赶上了玉荣和羊群,她看见玉荣光着的脚已经冻成冰托子,急忙要脱下自己的靴子给妹妹穿,可是靴子冻在脚上脱不下来,她便从袍子上撕下一块布包住妹妹的脚,背着妹妹艰难地向前走着,后来,她实在支持不住,终于倒下了。由于铁路工人和寻找她们的公社巴书记等人赶来抢救,姐妹俩和羊群才安全脱险。龙梅和玉荣这种热爱集体财产、勇于战胜困难的崇高品质,受到了共青团中央的表扬。
2.出示观察投影中的草原英雄小姐妹的雕塑作品。学生欣赏。
师:今天,我们用橡皮泥塑故事中的人。
板书:课题《故事中的人》
三、教学新课,教师指导泥塑故事中的人。
1.交流信息,拓宽视野。
你能找出故事中描述某人物的关键词汇吗?
2.小组讨论,交流自备资料,讨论人物造型的方法。
3.请一位同学来摆一个姿势的造型在讲台上演示。
教师示范。请学生分组介绍自己喜欢的人物特色。
小组讨论,以共同喜欢的人物为例,找出他的典型特征。
四、欣赏观察,研究技法
1.引导学生对比观察教材中的泥塑作品。以教材中的泥塑为例,带领学生结合文学作品进行仔细观察。
2.集体交流,教师小结。
用粘土塑一个运动着的人,首先要塑出个完全的人,即有头躯干,上肢和下肢。然后,依照人在运动中的不同姿态,适当将头躯干四技作适当的扭转。弯曲,就可塑出千变万化的姿势。给人物穿上与故事中的角色相符合的衣着。学生仔细观察,小组讨论泥塑的方法和步骤。集体交流。
五、艺术创作。
大胆想象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塑造,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创作。
六、小结。布置下节课任务。
备课时间: 讲课时间: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回忆作业
学生回忆。
要求提问:你想塑造的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展示学生泥塑作品。
分析泥塑作品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
教师辅导学生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
A类作业:
参考书中的图片及范作,能用彩泥塑出一个故事中人的动态,人物造型较生动、结构稳定。
B类作业:
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用彩泥塑出一个故事中人的动态,人物造型生动、结构稳定。
设计师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展示泥人张的泥塑人物和面人汤的面塑人物的图片,学生欣赏、体会和感悟。学生发言。
板书设计: 故事里的人
教后反思:
备课时间: 讲课时间:
12.神州风采
课时 2课时 课业类型 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通过了解欣赏评述离自己最近的世界遗产,感悟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艺术、美丽河山、感悟民族精神、民族审美感。
隐性目标: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
教学重点:
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关注,并以实际行动参与和保护它。
教学难点:
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关注。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一组长城图片并提问:
这组照片展现的是什么地方?它的长度有多少?经过哪些省?
城墙曾经出现在古代世界各个角落,可如今只有我国的长城基本完好,它有两千余年的建造史。
长城,总长一万多公里,现存的是6700公里的明长城。目前遗存的长城经过河南、山东、陕西、山西、河北、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辽宁、北京、天津等省、市、自治区。
2.引出课题:神州风采
3.学生欣赏图片,听讲、思考。
三、探究学习。请大家继续研究长城。分成4个小组,研究下列问题:
1.长城经过地区的地貌有哪些? 2.长城建筑的形式有哪些?
3.建造长城的材料有哪些? 4.古代长城和现代长城的作用:
(1)地貌有平原、丘陵、山脉、山峰、湖泊、合股、盆地、峡谷、沙漠、戈壁、荒漠、沼泽、草原、森林、海洋,海拔高度差有3000多米。
(2)建筑形式出城墙外,还有各种门、楼、关、台、墩、间、桥、洞、隧道等。
(3)建造长城的材料有土、沙、砖、石、芦苇、木材、或者直接利用山岭、高地、悬崖、峭壁、沟壑、河岸等。
(4)古代主要用于防御、边界。现代长城成为坚忍不拔和牢 不可破的象征。国歌中的长城更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侵略、捍卫领土完整和独立自由的决心。长城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是中国的文化。
二、艺术欣赏。
引导学生欣赏国画家白雪石、油画家詹建俊以长城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以及摄影作者镜头下的长城作品。
学生观察、思考,确定创作主题。
三、学生实践
由于时间有限,给大家15分钟时间,用线描画出自己关于长城的构想。
学生作业。交流感受。
六、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同学之间互相欣赏评价。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研究教材
看书28-30页。上一课研究了长城,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同时也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是全世界人类共同的财富。这一节,我们继续研究分布在我国各地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研究教材中的图片与文字。
三、研究景点及相关资料
请同学们结合课前准备的资料,分组研究一处景点。选择同学们有资料的景点或亲自去过的地方,进行与文化、历史、美术相关的研究。
四、小组汇报
请各小组结合自选的景点进行汇报。
敦煌是人类文化的宝库。自19王道士发现藏经洞以后,西方列强蜂拥而入,掠走了大量的宝藏,目前散落在英、法、德、俄、印度等许多国家。敦煌学已经成为世界各地学者们的毕生事业,是人类文明和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泰山的历史和文化都很悠久,自古以来被誉为“五岳独尊”,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建议同学们把图片和资料、文字汇总,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小报,让同学们了解到更多景观和历史文化。分组汇报。一组:敦煌石窟。二组:泰山。三组:乐山大佛。 ……
五、课后延伸
我国目前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31处,还有许多景观符合世界遗产定义和标准未能列入。下面请同学们讨论,对我们身边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应该如何保护。不破坏地形植被、生态和水系。 旅游时爱护环境。保证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它具有最高的价值。 不把遗产景区人工化、商业化和城市化。 ……
板书设计: 神州风采
文化遗产 自然遗产 复合遗产
教后反思:
备课时间: 讲课时间:
13.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课时 2课时 课业类型 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关知识,知道学习并保护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意义。能够用自己的美术语言描述家乡的非物资文化遗产,并提出保护意见。
2、过程与方法
查阅和搜集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的资料,从美术欣赏的角度感受和了解我国的 非物资文化遗产。运用绘画、摄影和短文等多种形式,举办一次汇报展,表达对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感受和认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中提升自主学习历史、文化、艺术的自觉性和兴趣,增进学生对中华民族文明和历史的了解与尊重,积极参与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教学重点:
了解非物资文化遗产的内容和形式,知道学习并保护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意义。教学难点:
运用美术语言表达对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感受好认识。
教学准备:课件资料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库淑兰的影像照片。提问:有同学认识这位农村老奶奶吗?她出现在课堂上,和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联系吗?请你们在教材31页上找到答案。
2、学生自主探究
3、认识大师课件出示库淑兰的剪纸作品(1)早起作品(1980—19890),简洁明朗,色彩绚丽
(2)晚年作品(1989—),纯朴华丽,富有装饰美感
4,揭示课题(1)什么事非物资文化遗产?(2)对于我国的非物资文化遗产,你们都了解哪些?(3)学生看教材的小知识(4)教师小结:“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是我国第一届“文化遗产 日”的主题。(5)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二、分析范例教师以“惠山泥人”为例,引导学生欣赏非物资文化遗产的艺术作品。
1、惠山泥人是无锡三大著名特产之一,生产和销售都在无锡惠山附近,故无锡泥人又称“惠山泥人”
2、惠山泥人的发展:始于南北朝时期,明代发展到鼎盛时期
3、惠山泥人分“粗货”与“细货”两类。三、合作探究
1、课件展示江苏的惠山泥人《闹天宫》、北京故宫漱芳斋戏台、昆曲《牡丹亭》、漳州木偶《青大花》、皮影《曹操发兵》等图片。
2、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潜在的联系。
3、雅俗共赏的戏曲:京剧。你了解哪些京剧艺术的知识?木偶的制作与表演皮影艺术的特色
4、杨柳青年画的发展和特色四、调查家乡你知道家乡有哪些非物资文化遗产吗?还有哪些项目适合申报非物资文化遗产?你对保护家乡的非物资文化遗产有哪些建议?五、艺术实践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整理家乡的非物资文化遗产的资料,围绕保护或申请非物资文化遗产为主题,有绘画、摄影和短文的形式举办一次汇报展。六、展示评价请各小组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其他小组的给予评价和建议七、课堂延伸继续探究我们身边的非物资文化遗产内容。
教后反思;
备课时间: 讲课时间:
14.家乡的小吃
课时 1课时 课业类型 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1.应知: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如家乡小吃的历史,特色和绘制方法。2.应会:尝试采用和工具来制作一份家乡小吃。
隐性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历史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历史和习俗,加深对本地区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了解,尝试多种表现方法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资料
课前准备:
1、了解家乡的风味小吃,和一些风味小吃的做法。
2、了解一些有关家乡的风味小吃的故事。向父母、爷爷奶奶询问家乡的风味小吃,有机会参加一些美食活动。带一样自家做的风味小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位南方的朋友要来我家做客。他特别向尝尝我们家乡的风味小吃,不知道该拿什么招待他好。 同学们够热情的,这些很多都是我们家乡的有名的小吃。
出示课题:家乡的小吃
学生回答:猫耳朵、太谷饼、莜面考姥姥、刀削面、头脑、拨鱼儿……
三、探究学习。
1.在我们山西有许多的风味小吃,你知道的有哪些? (出示课件) 你还知道哪些风味小吃?同桌相互说一说。
2.你感兴趣的风味小吃有哪些呢?有关于它的的故事吗? 把你课前了解到的风味小吃写下来。然后互相交流。
教师小结。
3.提出质疑:
这些特产为家乡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今天我们要用现有的彩泥、彩纸等材料,把我们家乡的特色小吃制成模型,并配上说明,进行宣传,使我们的特色小吃不仅能在本区推广,而且能走向世界。
在制作中你会遇到那些困难?还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老师或者大家的帮助?
4.书上的图片给你哪些启发?
5.我们这些小吃虽然在本地很有名,但是外地人不一定知道味道如何,用什么方法来宣传自己呢?学生说出这些风味小吃的特点。
指名说一说,其余同学可以相互补充。
同学交流。
学生看书讨论,提出初步设计方案。
学生欣赏广告宣传图片,了解其内容应包括名称、制作方法、特色口味、产地及其生产日期。
四、艺术欣赏动手用彩泥、彩纸制作一些家乡的小吃,并为它制作一张卡片,写明它的情况。学生制作。
五、起开个风味独特的“尝鲜会”吧!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同学之间互相欣赏评价。
六、课后延伸。
课件展示祖国各地特色小吃。学生欣赏。
板书设计:
家乡的小吃
教后反思:
备课时间: 讲课时间:
15.家乡的艺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家乡艺术了解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2、学习民间艺术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依照家乡的乡土艺术制作一件作品,制作材料有困难可用绘画完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民间艺术品
学生准备:制作工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泥人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授课
邀请对泥人发展比较了解的老人讲解泥人的源起传说与记载。
惠山泥人确切的起源时间,现在已很难推断。在相关的传说中,最早的一则是战国时期,据传孙膑流落吴地以做泥人为生;后来孙膑出任齐国军师,以泥人泥马布阵,研究兵法,破了庞涓的“五雷阵”。因此旧时艺人们供奉孙膑为祖师爷。但这则传说至多只能视作吴地泥人的原始。
北宋文人苏东坡曾在纪行诗中发出过“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水米胜珠”的赞叹,有人视此诗中就蕴涵了用惠山泥土制作泥人的信息。而至南宋,江南一带盛行在七夕供奉小塑像,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记载。因此有人将惠山泥人的肇始期定于宋代。但关于惠山泥人的最早文字记载始见于明代。与此同时,惠山泥人的另一个流传较广的传说也是追溯至明初。。”由此可知,在明代末年,惠山泥人已作为商品在当地店铺出售,并渐趋成熟。
因此,现在一般将惠山泥人的起源年代定在在明代之前。佛教溯源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木东先生曾画过一幅惠山大阿福的造型衍生图,指“大阿福”的形象是从唐代惠山寺石经幢之高浮雕结伽趺座佛像及宋代惠山寺金莲桥之浅浮雕牡丹童子图案中衍生而来的。石经幢与金莲桥现仍保存在锡惠公园内,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前往一看,大阿福的造型与头部造型与之十分相似。传说大阿福又叫“沙孩儿”,对于大阿福姓沙,有人将之理解为,沙即沙门,“沙孩儿”实则佛门里的沙弥僧,大阿福也就是惠山寺里的小和尚。而传统大阿福早期的制作工艺,就是用“单片印模”来刻制泥胚,而这种造像方法,直接采自唐朝传入我国的小型佛像制作工艺--“善业泥”。由此可见大阿福的起源与佛教有关,早期的大阿福可能就是用作供奉的。在乔锦洪写的《早期惠山粗货泥人》一文中也称:“据老艺人讲,最初的泥人是专为寺庙制作的小佛像,用于回赠前来进香的施主,所以早期泥人造型大多面目端庄、盘膝而坐,带有佛塑中‘结跏趺式’的痕迹。”
可以说,佛像造型是早期惠山泥人的取材之本。作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惠山寺,香火旺盛,佛像如林,泥塑艺人们在长期观察中体会到佛塑造型具有立体感和动态感。他们在创作泥人时试加运用,效果颇佳,在后来的泥人创作中也出现了“手捏佛道”这类专门的泥人品种。据悉,清同光年间的艺人周阿生,不仅从观察中领悟到佛塑艺术的精妙,而且与佛塑艺人朱谷生相交甚厚,得其指点,慈禧寿辰时,由他造型、经艺人陈杏芬彩绘的“蟠桃会”,被地方官吏用作贡品,被公认为泥人上乘之作。
三、欣赏制作泥人的录象。
清晰的了解制作过程,进一步对泥人艺术的感知。对装饰花纹、装饰色彩、装饰手法有更多的感受。
四、欣赏各地民间艺术作品。
民居木雕(清)浙江凤翔的马陕西 陈家祠砖雕(清)
广东泥咕咕河南 面花山西剪纸陕西 刺绣贵州
六、学生作业
可以动手试试做做,也可画一画。
七、展示评价
教学反思:
16.发现老房子的美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掌握表现建筑所使用的盘条法、泥板成型的陶艺技法,了解、表现老房子,发现和感受老房子丰富的人文蕴含和工艺特色,提高审美能力和表现力。
教学重点:学习盘条法、泥板成型的陶艺技法,表现老房子。
教学难点:对老房子结构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学生优秀作品
学具:黄泥及工具
教学活动: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认识图片上的建筑吗?北京四合院。
无论你曾经生活在南方还是北方、城市还是乡村,发现身边有一些历史悠久的老房子,可能是乡村的老戏台、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名人故居。
说一说,你印象深刻的老房子什么样的?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出示课题。
二、欣赏讨论、小组探究
欣赏回忆图片中的老房子,说一说你觉得他们美在什么地方?
学生分小组探究、讨论。
引导学生分析:格局的美、材质的美、风格的美。
在众多的老房子中,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该如何表现?
欣赏书中图片及相关资料。
引导学生反馈与交流:谁的想法别具新意?在尝试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
提示方法步骤:做地基——墙体、柱子——屋顶——细节:门、窗、材料纹理、树木花草、鸡鸭牛羊等。
总结:可以用堆砌、手捏、盘条、泥板等方法,可以用刻、压、粘,添加花纹和装饰,表现出不同的肌理效果。
注意事项:座底要略大,主体不宜太高,添加富有生活情趣的装饰细节:院中小井、墙头小猫、门前古树、檐下木梯等。
说说你喜欢的同学作品,有什么优点?使用了哪些方法?
学生积极发言。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作业提示:制作一处富有生活情趣的老房子。
学生制作、教师个别指导,找出细节有新意的作品随时进行展评。
四、小组互评,展示交流
引导学生自评与互评,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引导学生谈谈创作过程中发现的小窍门和新方法,并进行技法交流。
组评:选出大胆表现、富有创意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大家评:说一说你喜欢的作品,理由是什么?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板书设计: 发现老房子的美
格局美、材质美、风格美
教后反思:
17.家乡的老房子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家乡民居、建筑的一些特点与变化。
2、能力目标: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探究建筑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与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建筑艺术的精美和家乡劳动人民的智慧。
活动准备:
1、课前观察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2、收集各个地方不同建筑、民居的照片、图片、邮票等资料。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和变化
1、展示作品,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
课前大家都观察了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了下来。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2)在绘画、欣赏和评时的观察中,你觉得我们住的房子有什么特点?
小结:我们住的房子大多是楼房;也有的是平房,或者说砖瓦房,红红的瓦,白白的墙,这一切构成了家乡一道独特的风景。此外,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老房子,让我们去看一看。
2、通过比较,感知家乡房子的变化
(1)(出示制作的“老房子”课件)想一想:我们家乡有没有这样的老房子?你喜欢这样的老房子吗?它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
(2)同桌交流(可以结合课下搜集的照片或图片进行交流);
①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老房子?
②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3)全班交流。
生1:在我的老家农村见过这样的老房子,当时给我的印象就是历史久远。
生2:我也是在老家见过这样的老房子,觉得非常得好奇,回家总喜欢到那里去看看。
师小结。
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门前的石狮子,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在我们看来是那样的古老、新奇。
二、同学们,我们知道江南水乡,让我们一起来画江南水乡的老房子——江南水乡。
A、讲解线条画
(1)勾画外轮廓形及比例。
(2)从主要部分入手。
(3)线条明确,有密变化。
(4)明暗对比强烈。
B、讲解色彩描绘的方法。
(1)在初步概括的线条画基础上作色,线条不要有明暗变化,只要线条明确。
(2)线条、色彩画分两种清淡,稍有色差及鲜灰变化。
(3)以色块为主的,线条只要框出结构即可,色块鲜明,对比强烈。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学习用线条描绘老房子的特征。 (1)遵循原则:整体——局部——整体 (2)讨论用线的方法:是自然曲线好,还是笔直的好?
2、色彩描绘方法。 (1)线条结合法。 (2)色块表现法。
3、小组讨论总结线、色描绘方法,并想一想自己适合用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五、好的作品上台交流。
教学反思:
18.家乡的历史和发展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
应知:1、(1)通过学习本课,初步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发展概况,对家乡某一方面的过去与现在有比较深入的认识。
(2)知道自己家乡的标志性景观,并能作简单介绍。
应会:(1)能用手绘小报、文字、绘画等形式综合表现家乡的变化。
(2)能够与同学合作,搜集、整理资料,进行采访、调查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搜集资料,走访调查家乡的历史与发展。
2.通过一至两种形式表现家乡的历史与发展这一主题。
难点:对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发展进行分析与总结。
教学过程
(1)播放课件:从猿人到现代人的人类发展历史图片,引入“发展”的概念。
发展:实现现代化的过程。
(2)提问:谁能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说一说家乡这几年哪些方面有了发展变化?
(3)小结:
我们亲眼见到的变化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历经几百年的历史变迁,我们的家乡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生观看并思考。
学生回答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变化,无论大小均可以说。
2.授新课。
(1)家乡的变化是方方面面的。今天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深入的了解。请各小组同学把本组搜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并按照各组问题卡上的内容进行讨论。
(2)“我把家乡的发展说一说”(小展示会)。
①家乡的胡同与现代街道的变化。
②城市与农村现代建筑
问题卡(课件):
③交通工具的变迁
问题卡(课件):
A.早期的交通工具
B.现代的交通工具
C.现代城市的交通状况
D.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3)家乡的这些变化使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负责。
学生把自己所搜集的与本组题目相关的文字、图片、物品等资料进行交流,并按照本组问题卡上的内容加以讨论和整理。
各组的学生代表发言。
认真倾听各组的发言。
其他组学生可进行补充。
3.把本组的题目用所学过的小报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现出来。
分工合作,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文字抄写、文字排版、图片绘制等各项工作。
4.小结: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的历史。作为几代帝都和今日中国首都的北京是中国历史和现状的缩影。家乡是古老的,但同时又是一座焕发美丽青春的新城。正以一个雄伟、奇丽、新鲜、现代化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让我们去了解它更多的历史和发展吧,你会更加热爱它。
5.作业用班级或校级展览的形式表现出来。
板书设计: 家乡的历史和发展
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变化
A.早期的交通工具
B.现代的交通工具
C.现代城市的交通状况
教后反思:
19 河南汉画像石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了解汉画像石艺术,了解相关知识及基本表现形式;
2、了解部分汉画像石的艺术风貌、历史价值,培养自主分析、探讨的能力
3、结合历史等学科,了解相关文化背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理解、体验汉画像石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判断、了解有关汉画像石的基本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影象资料等。
学具:课本,自己收集的我国汉画像石的相关资料。
教学思路:
汉画像石是我国古代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通过本课欣赏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汉画像石的产生、盛行及其艺术表现手法等,并在了解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加深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凡艺术创造力的了解和认同,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的能力。
教学环节:
一、引导阶段:
1、启发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图文资料,结合历史课所学知识,对我国汉代社会的帝王、士大夫以及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进行大致描述,教师归纳。
2、分单元组学生进行分析及讨论,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欣赏评述。
二、发展阶段:
(一)从汉代历史和社会学角度看画像石。
展示有关画像石图片,师生共同欣赏。
学生欣赏图片资料,验证前面所讨论的汉代社会概况,分析画像石中的内容,感受画像石题材内容表现的是汉代社会生活的缩影;
(二)从画像石的题材内容看汉代社会。
继续展示汉画像石和画像砖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讨论。
分组在欣赏的基础上对画像石所描绘的具体形象和情节进一步分析讨论,了解画像石产生的背景及其所描述的历史、人物故事等,以画像石为媒介进一步加深对汉代社会的理解与认识。
(三)更深一步对画像石、画像砖进行欣赏分析,转入对其所呈现出的艺术语言、表现手法和造型特点的欣赏分析,感受其独特的美感和意味。结合有关历史文化知识加深理解,但不必介绍过多过深。
1、艺术语言:
平面镌刻、一线为主、线面结合。
2、表现手法:
阴线刻、阳线刻、凹面刻、减地平面雕、浅浮雕、高浮雕、透雕等。
欣赏教材图片,了解现代建筑装饰忠汉画像石造型元素的运用。
小组讨论分析图片所展示的建筑装饰物的仿画像石造型,说明哪些地方明显的突出了汉画像石的造型特点。
造型特点:线条细腻精致、形象简练概括、人物以体态传达表情。
三、课堂练习:
1、分析课本图片,选择自己喜欢的画像石作品,说明自己对它的认识和理解。
2、学生尝试临摹汉画像石局部图形。
四、总结与拓展:
1、总结学生临摹情况,对临摹中突出画像石特点的同学予以表扬鼓励。
2、鼓励学生课余时间继续搜集有关汉画像石的资料图片,多方面的了解画像石。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汉代画像石的发展历程,认识和学习画像石中的装饰纹样以及建筑装饰品德特点,更多的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同时认识到中国艺术的博大。
20 清明上河图
课型:活动课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赏析,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与风俗。
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
3、拓宽学生对国画发展史的知识层面。
〔能力目标〕
1、通过欣赏《清明上河图》,加深对宋代社会情况的了解。
2、培养学生从历史绘画作品中寻找历史信息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欣赏审美能力,发展同学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丰富同学们的历史想象能力,展示同学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活跃的内心世界。
〔德育目标〕
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观察、分析,感受到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的自豪感和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内容、特点。
活动准备
1、老师准备《清明上河图》摹本一幅,并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认真阅读有关反映宋代社会生活的课文内容,并收集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
活动过程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从南北朝、隋、唐的人物画、山水画、宗教画发展到两宋时期,表现人民生活的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多,且成为两宋绘画的重要特点。可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与市民百姓的平凡生活终于接轨,这说明了什么?通过今天的活动将会回答这个问题。
宋代风俗画里举世周知的杰作,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课件显示:《清明上河图》摹本
〔学生交流搜集的信息〕
A组:介绍作者生平。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宋徽宗时的宫廷画家。少年时到京城汴京游学,后学绘画,是以反映城乡“市井小民”生活为题材的风俗人物画的杰出代表。
B组:介绍作品概况。此画属绢本、长卷、水墨画。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共画了各类人物810多个,牲畜90多头,树木170多棵。集中反映了在清明节这一天北宋政治经济中心汴京(即今天开封)繁盛热闹的景象,展示了当时各阶层的生活风貌。
C组:介绍作品绘画技巧、布局。全画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共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是市郊景象,第二段汴河码头,第三段是街市。
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很全面,这幅画卷从汴京城东水门外七里处的城郊画起,经过热闹的市区,一直画到西水门外的皇家花园金明池。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这幅画到底画了什么?有些什么特点?让我们一同来领略《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绮丽风光吧!
〔赏析古画〕
出示课件:〔画面分三段逐断显示〕学生先观察、分析画面内容,教师补充。
生:市郊田野:画了薄雾、树林、农舍、农田、赶集的人们、运货的骡马。大船景物清新,富有活力。
师:疏林薄雾掩映着农舍酒家,阡陌纵横、田亩井然。路上人来人往,有的骑着马在悠闲地赏春踏青,有的则匆匆赶着牲口赶路,以谋生计。
生:汴河两岸:画了屋宇、古柳、茶肆、船只、拱桥、车马、行人及船工,一派繁忙喧闹景象。
师:河面宽阔,几十艘货船散布其间,有的停泊在岸上,有的正在河中行驶,有一座巨型的木拱桥横跨在河上,宛若一道飞虹,将两岸街市相连,人们称它为“虹桥”。
生:街市画有酒楼茶肆、宅第店铺、市招、士农工商一派繁荣昌盛景象。
师:街市:城内街市交错纵横,房屋鳞次栉比,酒楼店铺百肆杂陈,招牌幡幌目不暇接,饮食百货应有尽有。
《清明上河图》通过这样三段组成了一个统一的画面,从商业、交通、漕运、建筑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角度再现了北宋时期都城汴梁的繁华。
这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内容丰富,技法精湛,画面的远近、疏密、动静,繁简安排得当,笔画浑然一体,宛如一首宏伟而又和谐的交响乐。我们通过仔细观察,为进一步去体验宋代都城的生活,咱们来个“北宋汴京游览见闻”大讨论吧!
〔探究问题〕
以宋代社会生活为课题,仔细观察、分析,可充分发挥想象,只要言之有理,都可表扬或鼓励,答案可多种多样。
①有人认为这幅图描绘的是清时时节的情况,所以称为《清明上河图》;也有人认为它因描绘汴京的清明坊而得名,或者是指当时政治清明的意思。你同意哪种意见?从图中找出证据来证明你的见解。
②《清明上河图》上各行各业的人物都有,你能从衣着、神态等方面判断画中人物的职业和身份吗?
③宋代流行哪些娱乐活动?古代居民的服饰、生活跟现在有何异同?
④从《清明上河图》能看出汴京是当时全国性的商品集散地吗?
〔班上交流,适时指点〕
老师给予适当指点,特别是学生容易忽视的部分,老师给予补充;学生分析判断错的,老师要予以纠正。
同学们,此图作者用“鸟瞰法”来表现当年开封的繁华,汴河运输的忙碌,宋代房舍建筑的特征,各阶层的服饰,艺人的精彩表演,南方的船只、北方的各种车辆、西北的骆驼商队,各色店铺和酒楼瓦肆等,笔笔精到,一丝不苟,达到了生动明确,惟妙惟肖的境界。有人说看了这幅画卷,“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其内容之丰富,描绘之真实,绘画技术之高超,又特别是作品的思想性,他表现了当时社会风俗、人民的生活面貌和劳动者的艰苦生涯,这是当时绝无仅有的。
请同学们把自己融入历史,选一定画面来配文,假设自己生活在北宋,体验当时人观当时景,当时人记当时事的感觉,以小故事、小品、人物对话等形式,要有合理的想象,独到的创意,活化的历史陈迹,说明一种历史问题,反映一种历史现象,一定注意不能脱离“北宋”这一历史时期。
〔学生讨论准备〕
〔学生表演〕
让我们随着同学们的表演,一起去感受当年汴京的繁华与喧闹。
活动评价
对学生在班级交流会中的参与程度进行评价,评出优胜小组和最佳个人。
活动总结
(启发)请回顾,这节课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赏析,我们在画中看到了哪些东西?了解了哪些有关宋代生活的情况?
教师小结:堪称国粹的《清明上河图》为我们展现了宋代开封城生动的历史画面,是世界艺术长廊里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多种渠道、多种方法来收集历史信息,知道了历史信息的来源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除文字外,还可以是传说、绘画等。这节课上,我们运用了观察法收集历史信息,了解到宋代社会生活的有关情况,也了解了一些绘画的基本知识,初步培养了同学们的审美能力,扩大了知识面,同时,我们也为祖国古老灿烂的文化而骄傲和自豪。
活动延伸
从辽宋夏金元社会风俗画中任选一幅,配写一段富有历史感的,饶有趣味的文字。
21 吴带当风
一、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中国历代美术品、画家、流派、观点等,以提高其艺术欣赏水平和分析理解能力,使所学的美术史知识应用于将来的美术教学工作或团体艺术交流活动,通过对古代作品的分析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综合分析比较能力,为以后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打好基础,并将所领悟到的表现方法与艺术形式应用于自己的绘画实践,以提高其表现能力和艺术品位。一、课次与重难点第一课:商周秦汉重点:青铜器与汉画。
难点:青铜器的铸造与汉画特点。第二课:汉画像石与画像砖重点:汉画石与汉画砖的内容。难点:形式与内容的分析。第三课:三国两晋
重点:顾恺之的作品与观点。难点:绘画典故解析。第四课:南北朝
重点:南朝绘画典故与北朝的敦煌壁画。难点:典故与敦煌壁画内容解析。第五课:隋唐
重点:阎立本重点:明初院体画与明四家。难点:作品内容与形式解析。
难点:作品解析。第六课:唐代绘画
重点:二李生平与作品、唐代壁画。
难点:青绿山水产生与发展、佛教壁画的内容解析。第七课:五代
重点:山水画四大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徐黄异体。难点:作品内容与形式分析。第八课:北宋山水(一)
重点:李成、范宽、许道宁作品。难点:作品构图与形式分析。第九课:北宋山水(二)
重点:郭熙、韩拙的三远、米氏云烟。难点:法则的分析与应用。第十课:北宋人物与花鸟。
重点:张择端、李公麟、宋徽宗作品难点:画面构图与技法分析第十一课:南宋
重点:四大家生平与作品、梁楷的佛教绘画。难点:山水画面形式的演变、画面内容分析。第十二课:元代山水
重点:赵孟頫、元四家生平与作品。难点: 赵孟頫的艺术观点与影响。第十三课:元代人物
重点:道教绘画。难点:作品内容解析。第十四课:明代(一)
重点:明初院体画与明四家。难点:作品内容与形式解析。第十五课:明代(二)
重点:青藤白杨、南陈北崔、仕女画发展。难点:典故解析、作品风格的演进。第十六课:明代(三)
重点:波臣派、十八描、董其昌观点、项圣谟、傅山。难点:流派解析第十七课:清代(一)
重点:四王、四僧、清六家、扬州八怪。难点:画面形式解析。第十八课:清代(二)
重点:清宫外籍画家、清代仕女画。难点:画面分析。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多媒体投射图片,并按图片顺序讲解。
第一课:商周秦汉
一、青铜器 1.饕餮纹
商代青铜器上特有的纹样。饕餮是传说中的一种恶兽,本性贪食,形1.武氏祠石刻主要是以象狰狞,神秘。其实纹样是由虎豹蛇等动物体态斑纹变形面来,也称2.东汉武氏祠及其石刻中表现忠勇英烈的内容。“兽面纹”。
2.西周与战国时青铜器区别
西周青铜器表面光滑,纹饰少,但有的铸(刻)有铭文(后世称金文)外形规整的曲线筒洁而单纯。如《于鼎》《毛公鼎》等。
战国时造型与纹样多表现具体物象,《青铜犀牛》《连盏树形灯》《莲鹤方壶》纹样《采桑、宴乐、水陆攻战纹壶》。
二、文献绘事与西汉
1.春秋战国代的绘画故事有“画荚”、“鲁班画蠡”、“画犬马难鬼魅易”、
“敬君画妻”等。
2.秦代的传世建筑是《长城》,雕塑是《兵马俑》。 T3.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 T4.洛阳王成公园壁画
5.霍去病墓前雕刻是西汉时作品,有《马踏匈奴》、《卧虎》、《跃马》等。 6.汉代镀金铜器《长信宫灯》
整个造型为一宫女持灯状,即是工艺品,也是雕塑品,为西汉作品,出土于河北满城窦绾墓(窦绾中山靖王刘胜妻)。该灯通体鎏金,整个灯可以拆卸。灯罩可开合,以调整光照宽度,灯盘上的短柄可调照射方向,宫女的手臂是通烟前与头、身体都能拆卸、清洗,“宫女”体内能使烟尘容纳,,以保持室内清洁。宫女疲备而小心的样子,表现得非常传神。
7.汉代绘画特点
物象之间无远近差别,人物多一致横线排列,间距较均等。很少有重叠即相互遮挡,主次关系多采取“主大次小”的原则。人物正侧角度较多。如《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西汉),东汉有和林戈尔墓壁画《歌舞画戏图》还有画像石和画像砖多具有这些特点:。
第二课:汉画像石与画像砖
1.忠、孝内容为主的。
武氏祠在山东济宁嘉祥县紫云山,为东汉桓帝时作品,石刻出自“良匠卫改”之手,该祠元至正时被洪水淹没于地下,清乾隆时钱塘人黄易在济宁做官将其挖掘。石祠分武梁祠、武开明祠(梁弟)武斑祠(开明子)、武荣祠(开明子)。表现忠勇英烈内容有《曹沫劫齐桓公》(鲁庄公、管仲)、《专诸刺王僚》(诸樊、公子光、余祭、夷昧、僚、季子杞)、《荆轲刺秦王》(燕太子丹、樊於期、秦舞阳、夏无且)、《要离刺庆忌》(吴王蓋闾、吴子胥)、《豫让刺襄子》(晋国智伯、赵王)。武斑祠《提弥明踢獒犬》(晋灵公)。《王陵母》项羽,武荣祠(《管仲鲍叔》齐襄公堂弟公孙无知杀主自立,雍林杀无知,襄公弟公子小白鲍叔牙辅佐逃营国,襄弟公子纠、管仲、鲁国)。前石阙:《周公辅成王》(武王姬发、姬诵13岁)周公旦王弟、武王堂弟管叔、蔡叔、商讨王子、武庚)。
2.山东武氏祠中表现孝子故事的作品
简述汉代武氏祠画像石中表现孝子和烈女的内容。在山东嘉祥县。武梁、武开明(梁弟)、武斑(开明子)、武荣(开明子)四祠。①孝子内容有:《曾母投杼》曾参父曾点。《闵子骞失棰》山岽曲阜人,“若休后母将是两寒子也。”《老莱子娱亲》周时楚国人。《丁兰刻木》汉代《柏榆受笞》韩汉梁国人②烈女内容:有:《秋胡戏妻》《梁节娃娣》齐攻鲁、抢大而檐小、“大者妾夫兄之子”、齐退兵。《京师节女》梁高行,持镜割鼻拒梁王。《钟离春与齐宣王》无盐丑女。 T4.河南南阳汉画馆《聂政刺韩王》侠累、齐国、严仲子 5.四川发现的汉代画像砖主要以农耕、渔猎为主。
3.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烈女仁智图》等。
4.顾恺之三绝:才绝《筝赋》、《观沧赋》。画绝(默写邻女肖像、瓦棺寺画维摩洁) 。痴绝(桓玄盗画、柳叶隐身、谢瞻应诗) 。
著《画云台山记》其中《魏晋胜流画赞》“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千想妙得也”。传神论:“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5.戴逵:字安道,戏写郑玄碑,求学于范宣,共画南都赋,作无量寿佛三年而成
6.六朝三杰:指东晋时的顾恺之、南朝宋国的陆探微、梁国张僧繇。有道:“像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
7.南朝宋国:宗 炳《山水序》成都《弋射收获画像砖》《煮盐图》
8. 孔望山《象石》雕塑(象王本生)
篇15: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课题:第1课万绿丛中一点红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认识色彩的对比,使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2、进行对比色的涂色练习。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色彩的对比。 2、如何运用对比色。 教具学具: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作业纸、报纸,抹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欣赏: (1)出示课题――“万绿丛中一点红”。 (2)比较:相同的主体,不一样的背景,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发现 (1)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这就是对比了。 (2)观察色轮,发现三原色中任何两色相混所得的间色与另一原色互为对比色,即互为补色关系。 (3)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 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 (4)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响亮,生气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 3、实践: 用对比色组织一幅画面。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五、课后拓展:运用所学色彩知识设计一张贺卡,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课题:第2课色彩的和谐 课时:2课时 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认识邻近色,掌握邻近色的调配规律。 2、用邻近色进行涂色练习。 3、感受色彩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邻近色并掌握其调色方法。 2、如何运用邻近色表现出和谐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画面效果。 教具学具: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作业纸、报纸,抹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欣赏: (1)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画面 (2)出示课题――“色彩的和谐”。 (3)复习对比色,比较邻近色与对比色的区别。 2、目标发展: (1)什么是邻近色?(出示色轮) 在色环上,相邻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如:黄――黄绿――绿 红紫――紫――蓝紫 黄橙――橙――红橙 (2)寻找邻近色(师生互动) A、家居图片 B、生活图片 C、建筑图片 (3)欣赏画家作品,找出邻近色,并说说邻近色在画面中产生的效果:和谐 (4)师示范邻近色的调配方法 3、作业:用邻近色组织一幅画面。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五、课后拓展:寻找邻近色的彩纸,用剪贴的形式表现色彩的和谐。 课题:第3课美丽的纹样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适合纹样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知道适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2、会运用以前学过的点、线、面等装饰方法和夸张、变形、省略等变化方法来对适合纹样进行装饰。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几何形、自然形等要素点、线、面来装饰适合图形的纹样。 2、运用点、线、面三要素及夸张、变形等变化方法来设计制作适合纹样。 教具学具:适合纹样图片资料、作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新课:欣赏图案将学生带入美丽的图案中 提出问题:刚刚欣赏的图案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它们的外形有的是我们数学中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有的外形像桃子、有的像树叶,里面的图案类型有的是一个形象,有的是几个形象组合在一起,里面的图案跟外面的形状是一样的,也跟着是圆形、方形…… 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观察的很仔细,说出了这些图案的特点 师总结学生的发言 揭示课题:适合纹样 2、了解知识,掌握方法 师:在我们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图案。来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它们? 师:那我们同学想不想自己来做一做这样的图案呢? 我们在来仔细的观察欣赏一下,同时思考以下的问题: (1) 什么是适合纹样? (2) 基本形有哪些? (3) 我们可以有哪些填充的图案 生欣赏、思考、讨论 师和生一起总结: (1)适合纹样指适合于一定的外轮廓形状中的装饰纹样。适合纹样的形态要与外廓相吻合,就是说,在除去边框时,仍旧具有清晰的边框外形特征。(2)可以有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自然形、人造形等 (3)我们可以用点、线、面来装饰,也可以用一个形象或者几个形象来装饰。 师:在以前我们学过了夸张、变形、省略等方法,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用到它们。 3、构思、设计、制作精美的适合纹样 师:我们很多同学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了。今天呢,我们每位同学就来设计一些适合纹样,要求先选好某种外形,在根据外形设计选择填充图案,去掉外形后,图案仍能保持其形状。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小结:作业展评 课题:第4课礼物的外套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礼物包装的作用。 2、通过折、剪、粘等技法,给礼物穿上美丽的外套。 3、将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 4、让学生感受美化生活用品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礼物外包装的设计方法。 2、不同包装材料的巧妙地设计。 教具学具:收集不同风格的礼物包装、包装纸、剪刀、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引导阶段 教师出示图片对比:普通的月饼和经过包装后的月饼。学生通过对比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日常礼包装越来越重视;让礼品穿上美丽的外套,能使人们更加喜爱。(导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发展阶段 1、教师讲解方行纸盒的包装。 (1)根据废旧盒子的大小裁剪与之相适应包装纸的大小,将盒子放在包装纸的正中央。 (2)用双面胶或胶水接合两边。 (3)抓住包装纸,沿着礼盒边缘,将有打折的部分往下折。左右部分的纸,也是沿着礼盒边缘往中间折入。 (4)将底部的纸对折,再粘上双面胶或胶水固定,注意折线须对准盒高的中线。另一面做法相同。 (5)用柔软的材料制作花束系在理盒上。 2、让学生讨论不同的礼物是怎么包装的,师生交流。 3、教师给学生展示不同包装的礼物,开拓学生的眼界。 4、学生练习:用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可以设计单独的包装,也可以设计一组包装。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讲评: 五、教学拓展 1、可以将包装设计装饰成小动物、小娃娃、旅行鞋、星星等形状。 2、也可以使用用旧的药瓶、饮料瓶、香水瓶、牛奶纸盒等作基本形状来练习包装,然后再用带子、彩色纸等材料加以美化,利用纸垫、金属小圆片等物进行装饰。 课题:第5课趣味文字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在了解美术字知识和汉字结构的基础上,了解笔画、笔顺与书写方法。 2、学习美术字的基本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美术字基础知识,掌握变体美术字的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 2、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感受趣味美术字的乐趣。 教具学具:记号笔、水彩笔、荧光笔、各种美术字和变体美术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引导阶段 ①认识基本美术字体及其特点: 出示宋体、黑体等基本文字引导学生欣赏其特点。 宋体:端庄大方,笔画横细直粗,点上尖下圆,横画收笔有顿角,笔画转折时顿角明显。 黑体:笔画横竖一样粗,方头方尾,醒目有力。 ②欣赏基本美术字体和变体美术字的比较 出示范字“花”两种美术字引导学生观察那种更有趣味?为什么? 花花 二、讲授新课 发展阶段 ①认识趣味文字的特点: 趣味美术字是根据文字的内容和含义,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文字的笔画进行变形、加工、装饰而成的,使之更加夸张、突出、醒目、美观。趣味美术字在艺术上有较大的自由变化,所以它的特点是:具形象、又简洁、美观、生动、有趣等。 ②趣味文字的分类 a、笔画变化:改变笔画的形状或粗细,使之更有装饰性。 b、字形变化:改变字的外形,使之更有造型感。 c、结构变化:将某笔画进行夸大或缩小来求新颖的效果。 d、形象性:根据文字含义运用形象图案来装饰字体。 ③欣赏优秀美术字 引导学生分析其特色和艺术感,感受它的趣味性。 欣赏课本范字,学生进行分析。 ④演示美术字书写的步骤和特点: a、首先用尺子定文字的大小和形状。 b、再根据外形、结构、笔画的特点用单线写出字形。 c、然后根据文字的含义应用夸张、形象手法设计趣味美术字体。如:波浪的设计和书写,为突出浪花的形象采用曲线圆点来装饰浪花的效果,具形象又有趣。还有“时间”采用小闹钟来代替日字,很有说服力,具有特殊的意义。 d、最后运用色彩基础知识对比色和邻近色来强调趣味文字的美。 3、引导学生同桌讨论交流你所选的文字将应用什么形式来改变? 4、学生起稿设计文字,突出趣味性。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小结:下节课继续作业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欣赏趣味文字在生活中的运用。 如“阅览室”的提示牌运用趣味美术字和花边制作的提示牌,作用大又美观。“游泳馆”提示牌运用自由体美术字加上简洁的浪花,还有“欢迎”提示牌的制作醒目美观。 2、如何制作提示牌? 先设计提示牌的立体造型,用彩色卡纸剪裁成长方形,在中间裁一个半园形再折叠成立体三角形,展开在半圆形上设计所需要趣味文字如:“音乐会”(也可根据提示牌的造型来篇16: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方法。
2、指导学生完成美术学习资料收集、标签制作、分类编号、展示作品等整个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通过制作美术学习记录袋的活动,感受美术设计工作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美术学习记录袋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制作能突出个性的`美术学习记录袋。
教具:美术学习记录本的示范作业,以及教学示范演示的工具材料。
学具:学生搜集自己优秀的美术作业、各种作业评价,准备制作美术学习记录袋的工具与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导阶段
教师展示一个原装记录袋,问有什么用途?(装文件等)。再展示一个已装饰好的美术记录袋,与原装记录袋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专门装美术作品、特征鲜明)学生讨论美术学习记录袋的作用。
2、发展阶段
提问学生如何设计制作一个美术学习记录袋,打开一个美术学习记录袋看看,学生展开讨论,后教师总结制作过程、具体要求和方法。
1)、选择自己满意的作业、或作业的照片。
2)、将作业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进行编号或分类。
3)、选用透明的塑料文件袋,作为我们美术学习记录袋。
4)、制作标签,注明姓名、班级、学号、建档日期。
5)、收集自己的评语、同学的评语、老师的评语或者家长的评语。
6)、美术作业和各种评语按编号或分类,放进美术学习袋中。
第二课时
1我们上一节课已经了解了如何设计制作一个美术学习记录袋.但如何设计制作一个具有“美术”学科特征或者体现你的个性化的特征的美术学习记录袋呢?
欣赏一些具有个性化的特征的美术学习记录袋,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师:画面的设计形式?效果?表现方法?
3、布置作业:设计制作一个具有“美术”学科特征或者体现你的个性化的特征的美术学习记录袋。
4、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组员讨论,共同拟订和完善各自的美术学习记录袋设计方案,并补充一些学生互评工作。
学生分头按设计方案进行标签设计制作、选择作品、分类编号、汇总作业等工作。
5、作业讲评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开展互相评价、欣赏活动。
6、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积极设计制作其它学科的学习记录袋,不断提高美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 《日月水火》教学建议及课文解析 备课资料(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无笔画教案(通用16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美术蜻蜓飞飞教学设计2023-01-13
风来了人教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2022-05-08
《-----伴我成长》写作指导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总复习)2023-10-10
人教版五年级教学计划2022-12-25
分数乘以整数(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2023-03-22
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鱼儿游游》说课稿2023-09-23
人教部编版科学一年级上册观察一棵植物教案2023-04-21
人教版一年级美术课教学计划2023-01-13
Heroes--Super hero教案2022-04-30
有趣的变形人教学反思2023-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