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整理18篇)由网友“小野驴”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阅读借鉴。
篇1: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将较复杂图形进行分割、填补、移动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学习活动,会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特别是利用化繁为简的方法、割补、移动等方法求出图形的面积。具有处理图形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利用分割的方法,把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再计算。
教学难点:
会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
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本节课采用学生动手操作、以实验发现为主。在实施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适时地演示;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发动学生进行交流合作,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导归纳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为有地毯图样的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利用方格图求一些图形的面积,看今天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想看吗?
2、课件出示:四副有美丽图案的地毯,让学生观看后说说
美在哪里?引出下面的学习内容:地毯上的图案
3、课件出示有蓝案的地毯图片。
笑笑和淘气看见一块地毯,图形如下图,笑笑想,地板上的瓷砖铺成的图形多美啊!这里面有什么数学问题吗?(一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米)
生:是对称图形,是由许多小正方形组成的。
师:对,大家观察很认真,这个图形是对称的,很美。
师:给大家提了一个数学问题,看着这幅图,大家猜一猜可能是什么问题?
生:地毯上蓝色部分的面积有多大?
师:猜得真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地毯上的面积”。(板书)
二、自主建构,合作探究
1.独立探究,寻找解决策略
师:大家每人手中都有一张跟大屏幕上完全一样的图。先独立思考,将想到的方法简单地记录到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
2.合作交流,对比择优
师: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各自发现的方法,然后记录到合作卡上。比一比哪个小组发现的方法最多,最简便。
(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
师:大家都讨论得很充分了,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生1:直接一个一个地数,为了不重复,在图上编号。
生2:用总的14×14的正方形面积减去白色部分的面积。
生3:因为这个图形是对称的,所以平均分成4份,先数出一份中蓝色的面积,再乘4。
生4:转移填补,将中间8个蓝色小正方形转移到四周蓝色色重叠的地方,就变成4个3×6的长方形加上4个3×3的正方形。
师:对于各组发现的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更简便,为什么?
生:方法1直接数太麻烦,方法3把这个图形分割成4块,算出或数出其中一块的蓝色面积再乘4比较简便。
生:方法4想法很巧妙,也比较简便。
……
师:(小结)大家对比很认真。对于这种在方格图中计算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直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用大面积减小面积,还可以对整体进行分割,一部分一部分数或算。具体运用哪种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对待。
三、全课小结,课后拓展。
师:对于计算方格图中规则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分割,可以直接数,还可以“大减小”。如果没有方格图,我们该怎样解决一些图形的面积呢?明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空白方格上设计一些你喜欢的图案,让你的同桌帮你算一算图案的面积,还可以把他们写进数学日记。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2: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内容: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数除法38――3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主问题和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商的小数点要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会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3、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数学学习活动,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准备:各种型号电池及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认识各种型号电池。
2、针对5号电池。
引:现在老师手中这节电池的价钱是250,缺什么?应该是250什么?如果用角做单位呢?元做单位呢?(板:2.5元)2节5号电池多少元?说完列式后(板:5元)5节电池多少元?说完列式后(板:12.5元)
二、探知。
出示教材中情景图一。
1、让学生根据情景图提问题,独立列式。(口答得出“每节5号电池2.5元”)
2、尝试竖式计算(找不同计算方法板演)。
3、小组交流算法.
4、根据元角分知识引导算法。
针对除得余数为1后引:个位商2后,余数1不够商了怎么办?得数中的“5”是怎样来的?如果余数不是1而是10该多好呀!商2后还剩下几元,1元也就是多少角?
5、再次思考后全班内交流算法。(巡视中把各种竖式让学生板演黑板上)提问:为什么要加小数点?
6、同桌互说算法。
7、初步感知算理。
引:此题之所以余1后仍然可以计算是因为什么?如果抛开元角分,这道题你还会计算吗?我们知道数的本身也有计数单位,每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现在你可以做了吗?来试一试。
出示情景图二
1、估算每节大约多少元。
2、尝试竖式计算。(注意出错地方)
3、找学生说算法。(有用计数单位回答的表扬)
4、重点用计数单位分析算理。
5、小组内讨论交流。
6、让学生说注意问题。
三、巩固。
1、数学诊室(改错题若干)。
2、把没做完的题补充完整(教材中的做一做)。
3、选择题。(练习中的题若干)
四、: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样的感受?
教学反思:
篇3: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理解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探究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
3、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计算方法的探究。
教学难点:
掌握三步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资料录象。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奥运会要在中国北京举行,青岛作为北京的合作伙伴开展了许多与奥运有关的活动,请看录象。你知道这是哪儿吗?这些人在做什么?(多媒体播放青岛的海滨木栈道上举行的全民健行活动的录象。画面定格为信息窗5)
师:多么热闹的场景呀!如果以后还有这样类似的活动,你会去参与吗?你看小丽、小强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参加了活动,老爷爷头发都白了还要坚持走完10000米呢。
认真观察情景图,你都了解到哪些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吧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本节课尚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入问题口袋)
师:同学们真厉害!一下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来解决吧。
学生观看录象,欣赏海滨木栈道的美景,感受全民健行活动的热闹场景。
学生从情景图及文字提示中了解到以下信息
1、老爷爷以每分70米的速度走了30分,又以每分60米的速度走了30分。
2、老爷爷参加个人组建行活动,全程为10000米。
3、小丽一家每分走52米,走了47分。
4、小强一家每分走50米,已经走了47分。
5、参加家庭组织健行活动行程为5000米。
学生可能提出的数学问题
(1)还要走多远才能走完10000米?
(2)小丽一家已经走了多少米?离5000米终点还有多远?
(3)小强一家离5000米终点还有多远?
(4)现在小强比小丽少走多少米?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一开始就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生能否全面了解情景图中包含的所有信息。
根据了解到的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
活动二
师:我们先来关注一下老爷爷吧。老爷爷已经走了很长时间了,而且要坚持走完全程,他的精神可真值得我们学习。刚才同学提出:老爷爷还要走多远才能走完10000米?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你能用式子表示出来吗?
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请大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参与讨论,了解学生的合作情况,并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发言情况。)
师: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组的意见?
(重点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板书。)
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在这个综合算式中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学生边看图边独立思考,说出解题思路,并试着列出算式。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
全班交流,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1、7030=2100(米)
6030=1800(米)
2100+1800=3900(米)
10000-3900=6100(米)
2、70+60=130(米)
13030=3900(米)
10000-3900=6100(米)
3、10000-(70+60)30
=10000-13030
=10000-3900
=6100(米)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关注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与小组同学交流的过程中,有较强的参与、合作意识,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能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
能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能在观察算式的基础上总结规律。
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算法。
活动三
师:我们再来关注一下我们的小伙伴小丽和小强吧现在小强比小丽少走多少米?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知道什么?你能列出算式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师:哪个同学愿意把你们小组想出的好办法说出来,让大家与你们共享?
(重点指导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算法。
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索与合作,独立想出办法后,在与同学合作交流中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四
师:观察黑板上的两个综合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在计算时我们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进行?
学生与同位交流,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教师进行小结。
能用自己的话归纳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活动五
师:请同学们看书上63页的第1题,谁能说说第一小题的运算顺序?(自主练习第1题,这道题主要让学生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自主练习第3题)
师:同学们,你们愿意玩球吗?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学校买来了这么多体育用品,看书64页第3题,从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师:买排球和足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师:根据了解到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选择一个问题自己进行解答。
全班交流第一排的运算顺序,同位交流第二排的运算顺序。
在练习本上做每排的最后一题。(指名板演,全班订正)
学生通过观察表格,全班汇报了解到的信息。
独立解答。(全班订正)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买排球和篮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2、买三种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3、买篮球比足球多花多少钱?
4、买排球比足球少花多少钱?
了解每个学生混合运算顺序的掌握情况。
能否灵活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六
师: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有哪些收获?
学生交流收获,并进行自我评价。 既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4: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
2、会用三角板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高。
教学重点:
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
能借助三角尺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三角形的高和梯形的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三角尺平行四边形纸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呈现情境图。
2、提出问题
(1)“长方形的桌面”,它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
(2)“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是什么意思?
(3)应该怎样制作的长方形桌面?
3、学生用附页1中的图1剪一剪,试一试。
二、认识“高”
1、活动(一):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1)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不同锯法有什么共同点?(贴平行四边形)
(2)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对边之间的线段、垂直等关键词)
(3)教师小结:其实刚才同学们都是沿着平行四边形其中的一条高剪的,那怎样概括平行四边形的高呢,请大家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4)教师收集各小组的信息、意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高和底,进一步感受高和底及高和底的对应关系。
2、活动(二):三角形和梯形的高和底
(1)出示三角形,请同学们对比平行四边形,在小组里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的高?
(2)各小组汇报,教师收集信息,学生描述三角形的高和底是如何得到的,使学生体会高和底的对应关系。
(3)出示梯形
引导学生说出梯形有几组平行的对边,它的高是怎样得到的。
3、从三种图形的高的描述中你发现了什么?和你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它们的高都是垂直线段。)
4、分别找出图形中底和对应的高,并标记出来。
三、画“高”
1、探究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
①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②学生试画,教师巡视指导。
同学们画的时候发现什么问题?
③师生交流得出:画各种图形的高用三角板画,画出的高更精确。
④师生共议用三角板画图形的高的`方法。
(把三角板的直角边和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对齐,从边上的一点画对边的垂直线段,就是它的高,用虚线表示,垂足所在的边叫平行四边形的底。
⑤让学生在平行四边形中练习高的不同位置的画法,并在练习中体会和感悟平行四边形的高有无数条。
2、画梯形的高。
(1)出示梯形:我们已经学会了画平行四边形的高,同学们知道梯形的高怎样画吗?
(2)学生独立操作,展示不同作品。
(3)引导学生思考:梯形的高和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画三角形的高。
(1)同学们表现都很不错,已经会画两种图形的高了,老师想考考同学们,你们会画三角形的高吗?
(2)谁想来展示台前介绍一下自己的画法?学生汇报,注意纠正错误画法。
(3)总结归纳三角形高的画法,并在练习本上练习画高。
(4)大家知道三角形的高有多少条吗?有的学生认为有三条,有的学生认为有一条(直角三角形),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教师适时点拨。
四、练习巩固
1、第21页练一练第1、2题。
让学生任选一个图形画出相对边的高。完成后要求小组内互评,说说对小组内同学所画图形的高的意见。
2、第21页练一练第3题
动手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在小组内测量三个同高但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的高,说说他们的发现。
五、总结反思
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要向老师提出的吗?
篇5: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动手做等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底和高。
2、能力目标:会用三角板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概括、语言表达等能力,树立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由于学生对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其认知水平还处于形式水平阶段,所以我把重点定为: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
学生在学习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时,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往往都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我认为教学难点是:会用三角板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好的教、学法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采用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融观摩、操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让学生体验对平形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探究,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教具准备:
为了更好地让本节课所授的知识能够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卡片,剪刀,三角板,尺子等教具与学具。
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内容特点,并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我将本节课教学过程设计为4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万能阿曼接到求助电话的情境。通过学生熟悉的卡通形像,以及有趣的故事情境的创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三个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活动一:做桌面
我出示活动要求,问学生你们愿不愿意和阿曼一起帮忙解决这个困难?好,让我们来动手做一做。板书课题:动手做。接着我请学生拿出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画出需要锯开的线路,并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然后我请学生分别展示他们的不同的设计,提出问题:同学们设计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案,想一想,这些设计有没有共同的地方呢?来引导学生找出两个共同点:
1、每条分割线都是垂直的;
2、它们的对边都是平行的,并让学生用一句话说一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最后让学生动手用剪刀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来,看是否能拼成长方形。在整个活动中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能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来亲身体验高的特征,从而突出本课的重点。
活动二:表述梯形的高
我出示梯形纸片,并对学生说: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高,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梯形的高呢?引导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高说出梯形的高。活动中通过教师示范说,学生自已说,生生互说等多种形式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并能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新的学习,再一次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活动三:分三角形
我首先让学生拿出手中的三角形纸片: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画一条线段,把这张三角形纸片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然后让学生自由操作。通过这种具有挑战性,探索性同时又具有操作性的活动,从而把抽象的高的概念形象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对高的认识。然后我再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让学生更准确的掌握了三角形的高的画法,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三、巩固应用、深化认识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这里,我设计了三道不
同形式的练习题。
1、试一试,标出图形的底和高,加深对图形的底和高的认识。
2、练一练,画出图形的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高的画法
3、画一画,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
(由浅入深的题型设计,针对各层次的学生,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学习都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
四、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通过总结评价、课外延伸这个环节既能及时反馈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所以,我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以达到教学目的。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2)课后用七巧板的某些板拼成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
篇6: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将较复杂图形进行分割、填补、移动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学习活动,会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特别是利用化繁为简的方法、割补、移动等方法求出图形的面积。具有处理图形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利用分割的方法,把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再计算。
教学难点:
会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
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本节课采用学生动手操作、以实验发现为主。在实施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适时地演示;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发动学生进行交流合作,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导归纳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为有地毯图样的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利用方格图求一些图形的面积,看今天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想看吗?
2、课件出示:四副有美丽图案的地毯,让学生观看后说说
美在哪里?引出下面的学习内容:地毯上的图案
3、课件出示有蓝案的地毯图片。
笑笑和淘气看见一块地毯,图形如下图,笑笑想,地板上的瓷砖铺成的图形多美啊!这里面有什么数学问题吗?(一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米)
生:是对称图形,是由许多小正方形组成的。
师:对,大家观察很认真,这个图形是对称的,很美。
师:给大家提了一个数学问题,看着这幅图,大家猜一猜可能是什么问题?
生:地毯上蓝色部分的面积有多大?
师:猜得真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地毯上的面积”。(板书)
二、自主建构,合作探究
1。独立探究,寻找解决策略
师:大家每人手中都有一张跟大屏幕上完全一样的图。先独立思考,将想到的方法简单地记录到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
2。合作交流,对比择优
师: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各自发现的方法,然后记录到合作卡上。比一比哪个小组发现的方法最多,最简便。
(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
师:大家都讨论得很充分了,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生1:直接一个一个地数,为了不重复,在图上编号。
生2:用总的14×14的正方形面积减去白色部分的面积。
生3:因为这个图形是对称的,所以平均分成4份,先数出一份中蓝色的面积,再乘4。
生4:转移填补,将中间8个蓝色小正方形转移到四周蓝色色重叠的地方,就变成4个3×6的长方形加上4个3×3的正方形。
师:对于各组发现的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更简便,为什么?
生:方法1直接数太麻烦,方法3把这个图形分割成4块,算出或数出其中一块的蓝色面积再乘4比较简便。
生:方法4想法很巧妙,也比较简便。
……
师:(小结)大家对比很认真。对于这种在方格图中计算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直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用大面积减小面积,还可以对整体进行分割,一部分一部分数或算。具体运用哪种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对待。
三、全课小结,课后拓展。
师:对于计算方格图中规则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分割,可以直接数,还可以“大减小”。如果没有方格图,我们该怎样解决一些图形的面积呢?明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空白方格上设计一些你喜欢的图案,让你的同桌帮你算一算图案的面积,还可以把他们写进数学日记。
篇7: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
知识点1、小数乘整数
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小数末尾有0的把0去掉
知识点2、乘积与因数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知识点3、小数乘小数
计算方法: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面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需要添0补位;末尾有0的要把0去掉
知识点4、积的近似数
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首先明确要
保留的小数位数;再看保留的小数位数下一位的数字,若大于或等于5向
前一位进一,若小于5舍去
知识点5、小数的简便运算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应用乘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知识点6、小数乘法的估算
判断购物钱数够不够时,可以采用“上舍入”和“下舍入”的方法进行估算
知识点7、小数的乘加、乘减
运算顺序:无括号的,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第二单元 位置
知识点8、数对与位置
用有顺序的两个数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就是数对,给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数对,就可以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第三单元 小数除法
知识点9、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1、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
数的小数点对齐,有余数时可在余数后补0继续除
2、整数除以整数且商小于1的小数除法,要在商的个位用0占位,并在0的右下角和被除数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添0继续除
知识点10、一个数除以小数
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通过移动除数和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使它们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且使除数变成整数,然后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2、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3、当被除数不等于0 时,若除数大于1,则商小于被除数;若除数小于1,则商大于被除数;若除数等于1,则商等于被除数
知识点11、商的近似数
求商的近似数时,保留指定的小数位数后,近似数的末尾有零时,不能去掉
知识点12、循环小数
1、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2、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
3、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
知识点13、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
解决实际应用的问题时会出现四不舍、五不入的情况,应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或“去尾”
篇8: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冀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冀教版
观察物体
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3、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5、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3、(P2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4、(P23)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5、(P24、2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6、(P28)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6.3232…………的循环节是32.
7、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小学数学四则运算知识点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小学数学单位间进率
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 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
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篇9: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02-4)×121224-4×12102×12-4×12
=98×12=1224-48=1224-48
=1176(元)=1176(元)=1176(元) 师:①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②这三种解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③这样的两、三步计算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三、课内练习
1. 练习一:计算下列各题
45×12= 45×102= 450×1200= 504÷14= 4284÷14= 32640÷32=
师: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2. 练习二:括号中应填几?
×32=256 1430÷()=13 ()÷109=109 128+()=2987
括号里的数该如何求?
3. 练习三:实际运用
小胖和小巧在游泳馆练习游泳。(从泳道的一端游到另一端算一次)
①小巧在泳道中泳一次要37秒。她用同样的速度游了13次,需要多少秒?
②小胖在泳道中用了7分12秒游了12次,每次需要多少秒?
③他们俩谁游得快呢?如果他们同时出发,都游了14次。相差多少秒呢?
四、课堂小结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2.在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的时候,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圆括号的要先算圆括号里的。
板书
复习两位数乘、除
1224÷12=102(千克)答:略
篇10: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02-4)×121224-4×12102×12-4×12
=98×12=1224-48=1224-48
=1176(元)=1176(元)=1176(元) 在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的时候,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圆括号的要先算圆括号里的。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1: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两位数乘除法。
2.在具体的情景中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巩固两位数乘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两步(或三步)的应用题。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水对我们人类来说非常重要,世界的个别地区已经开始缺水,我们为了节约水源,大家应该从小行动起来,养成人人节约用水的习惯,你看小胖家行动的如何?
二、新课探究
(一)探究一
小胖的想法和我们是一样的,他决定从身边的小事的做起,节约用水。
出示:小胖家如果每天节约水30千克。
你能根据这个条件提出一些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生反馈:一周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呢?
一个月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呢?(按30天计算)
一年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呢?(按365天计算)
你们能帮他算一算吗?学生练习、汇报
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怎样列算式?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出示:当因数末尾有零的时候,可以先把零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得到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
(二)探究二
实际上节约水资源也可以节约水费的开支,关于水费的问题小兔帮小胖算了这样一笔帐
出示:小胖家去年共缴了1224元的水费,它想请大家帮它算算小胖家平均每个月缴多少元的水费?
学生练习、汇报,由学生自己讲解
(问: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怎样列算式?)
一年的水费÷12个月=平均每月要缴的元数
1224÷12=102(元)
问: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时候,你又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呢?
出示:从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哪一位上不够除就用“0”来占位。
(三)探究三
出示:小胖家今年准备平均每个月比去年节省4元水费,照这样计算,今年预计一共要缴多少元水费?
问:这里哪些词的意思不理解,你可以提出来?“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呢?是照“怎样”的计算呢?
请大家自己试着做一做,有困难可以先和小朋友商量一下。
学生尝试、汇报交流
篇12: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6页例1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问题情境自主掌握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1、课件分别出示45页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引导学生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的数学术语速度的含义。
2、根据图里的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让学生独立口算。163=
(师巡视,注意统计不同口算方法的种类)
4、汇报交流。
二、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算法的特点。
1、出示题目: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1603= ,独立计算后小组交流。
2、引导学生对比163= 和1603= ,让学生从16和160的关系中,总结出几百几十与一位数相乘的口算方法。
3、将第1题增加1个条件30小时行多少千米?
1630=
4、让学生在与163的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六第1题。
让每位学生独立口算,将得数写在该题(树叶)的旁边,然后让部分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及时反馈学生口算情况。
2、练习六第2题。
可向学生展示两种花卉的部分品种,引发学生的生活美感。
3、练习六第3题。(开放题)
在反馈时,引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
还可利用本题资源,扩大解题视野。
四、课堂小结。(略)
篇13: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亿、十亿、百亿、千亿。
2、能正确地读出亿以上的数。
3、通过归纳亿以内数的读数规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整理数位顺序表和亿上数的读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拨数器
教学过程:
一、要求同学说出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
二、投影出示:
1、10个亿( );10个十亿是( )十个百亿是( )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几?
三、小黑板出示:读出下列各数。
47690000、700
一、学生口答:个、十、百、千。
二、多名学生口答:
1、十亿、百亿、千亿
2、是十。
三、一名学生读数,另一名学生写读作
四、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五、提出要求:在拨数器上一千万一千万地拨,一直拨到九千万。
问:九千加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怎么办?(板书:亿)
在拨数器上一亿一亿地拨珠,一直拨到九亿。
问:九亿加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怎么办?(板书:十亿)
(用同样的方法认识百亿、千万亿。)
板书:十亿、百亿、千亿
指出: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
学生按要求拨珠九千万。
是一亿,千万位满十向亿位进一。
学生按要求拨珠九亿。
是十亿,亿位满十向十亿位进一。
学生认识计数单位。
1、要求学生在拨数器上拨出六十一亿
引导学生先按个级的方法读六十一,再在后面加个亿字。
2、要求学生在拨数器上拨出一百亿四千万二千并按刚才的方法读出这个数。
3、要求学生读出做一做中的练习题中的数。
4、小结:亿级上的数和个级上的数的读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学生拨出六十一亿
学生读出六十一亿。
2、学生读出一百亿四千万二千。
3、学生读数并相互纠正。
4、归纳:
同:亿级数要按个级数的读法来读。
异:亿级数要在后面加一个亿字。
篇14: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明的妈妈记录了小明0~10的身高,如下表
(师出示P110例2的统计表)
引导学生看到统计表想提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兴趣。
二、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折线统计图。
教师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
分为两个层次动手实践:第一层次为学生练习2分钟,教师将巡视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再推进第二个层次的练习。
师指导个别学生。
2.小组交流作品,欣赏折线统计图
A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解决以下问题:小明几岁到几岁长得最快?(师小结:折线中线段最长的那条就是长得最快的那段时间,也可以通过计算所有差值得出结果。)长了多少厘米?是怎么发现的?
小明115厘米时几岁?
5岁半时小明身高大约多少?
师引导学生从前几年身高的增长情况来猜测小明5岁半时的身高。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3.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推测:小明身高的发展趋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11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
2.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二小题的问题解答;
四、小结评价。
五、作业:完成书中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
篇15: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P17——P18
二、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难点:由具体上升到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
师: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师生交流后,课件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你看,这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2、获取信息。
师: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
3、师小结信息,引出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探索发现
第一环节探索加法交换律
1、课件继续出示:“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出示: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你能用等号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40+56=56+40
你还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
学生独自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写出的等式,互相检验写出的等式是否符合要求。
2、观察写出的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全班交流。从这些算式可以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可以用文字来表示:甲数十乙数=乙数十甲数。
3、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又可以怎样来表示发现的这个规律呢?
a+b=b+a
教师指出: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4、初步应用: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7+36=36+()305+49=()+305b+100=()+b
47+()=126+()m+()=n+()13+24=()+()第二环节探索加法结合律
1、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例2情境图。
师:从例2的情境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师生交流后提出问题:要求“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
汇报预设:
方法一:先算出“第一天和第二天共骑了多少千米”:
(88+104)+96
=192+96
=288(千米)
方法二:先算出“第二天和第三天共骑了多少千米”:
88+(104+96)
=88+200
=288(千米)
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道等式:
(88+104)+96=88+(104+96)
2、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
(45+25)+13○45+(25+13)(36+18)+22○36+(18+22)
小组讨论。先比较每组的两个算式,再比较这三组算式,在小组里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集体交流,使学生明确:三个算式加数没变,加数的位置也没变,运算的顺序变了,它们的和不变。也就是: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3、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可以怎样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呢?
(a+b)+c=a+(b+c)
教师指出: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初步应用。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45+36)+64=45+(36+)
(560+)+=560+(140+70)
(360+)+108=360+(92+)
(57+c)+d=57+(+)
(三)巩固发散
1、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填写,组织汇报时,让学生说说是根据什么运算律填写的。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结合律?
(1)470+320=320+470
(2)a+55+45=55+45+a
(3)(27+65)+35=27+(65+35)
(4)70+80+40=70+40+80
(5)60+(a+50)=(60+a)+50
(6)b+900=900+b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知道了如何用符号和字母来表示发现的规律。
(五)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例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例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88+104)+9688+(104+96)
56+40=96(千米)=192+96=88+200
=288(千米)=288(千米)
40+56=56+40(88+104)+96=88+(104+96)
a+b=b+a(a+b)+c=a+(b+c)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六、教学后记
篇16: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
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来提高效率?
2、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学广角。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出示情境图片:
码头上现在同时有3艘货船需要卸货,但是只能一条一条地卸货,并且每艘船卸货所需的时间各不相同,那么按照怎样的顺序卸货能使3艘货船等候的总时间最少呢?
2)观察图,说说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问:要使三艘货船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卸货?
学生讨论
3)可以有哪些卸货的顺序?每种方案总的等候时间是多少?
列出表格,问:从表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引导学生思考汇报
4)找出最优方案
三、巩固新知:
1、书后做一做
小名、小亮、小叶同时来到学校医务室。要使三人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怎样安排他们的就诊顺序?
2、有210人选举大队长,有三位候选人甲、乙、丙,每人只能选之中1人,不能弃权。前190张票中甲得75张,乙得65张,丙得50张,规定谁的票最多谁当选。若甲要当选,最少还需要多少张票?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补充练习
篇17: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算理及笔算方法。掌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估算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渗透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正确笔算,提高一次计算的正确率。
2、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15×6= 140×3= 29×2=
56×10= 17×30= 80×5=
140×6= 240×2= 5×24=
2、笔算下面各题。
629×53= 408×75= 1200×40=
注意:为防止丢进位数,在没有达到熟练之前可以标出进位数的方法,但必须在练习中逐渐锻炼用自己的脑子记住进位数。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在学习中更容易出错,应该引起我们注意,在订正时可以增加对比。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要问清学生,为什么可以把0甩出去进行简便运算。以1200×40为例,可以这样理解。
1200=12×100 40=4×10
所以1200×40=12×4×100×10
这就是”因数末尾有0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的道理。
二、综合练习。36页第1题。
30×6 16×7 12×30 50×60
300×6 16×70 12×300 500×60
1、比一比谁算得快。
48×23 72×12 4102×15 56×456
603×3 425×11 2460×18 35×440
2、不计算,判断对错。
58×18=4534( ) 88×34=318( )
150×40=600( ) 350×70=2450( )
三、课堂作业设计
36页第4题、5题、6题。
板书设计:
体育场
篇18: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100页的例1。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见课本99页的例1某地区的城乡人口统计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见课本99页的统计图
2、根据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的?
3、投影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4、讨论交流: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5、全班汇报交流。
分析:
(1)那年城市人口数最多?那年最少?
(2)那年乡村人口数最多?那年最少?
(3)那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那年最少?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102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整理18篇)】相关文章: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22-04-29
冀教版五年级英语上册《The U.K》的教学反思2022-05-18
混合运算 教学设计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2023-07-16
初二数学冀教版教案2022-07-21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8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教案2024-02-16
冀教六下科学教学计划2023-12-25
冀教版六年级上《比例》教案2023-09-13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023-02-19
?8的乘法口诀 教案教学设计(冀教版二年级下册)2023-03-16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2022-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