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别致的小花瓶》教案(精选14篇)由网友“蝰蛇尾巴没法量”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冀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别致的小花瓶》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冀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别致的小花瓶》教案
冀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别致的小花瓶》教案
课前准备:
教学光盘、饮料瓶、各种豆、火柴棍、彩泥
教学目标:
1、了解镶嵌艺术,在设计制作中体会其美感。
2、能过用镶嵌的方法,把一件物品装饰得更美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授新课
1、欣赏光盘中蛋皮、贝壳镶嵌画,镶嵌工艺日用品等。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分组分析书中作品。然后回答怎样包裹彩泥才会是饮料瓶耳目一新?那些材料可以用来做镶嵌物。色彩搭配上要注意什么?
3、学生分组创作完成。裹泥钱可以在饮料瓶上缠绕线绳,增强附着力。
采用泥块堆花瓶时,提示学生形体要简单敦实,一边镶嵌。
三、课后小结
鼓励有创新的学生
篇2:冀教版美术教案
冀教版美术教案
第1课 小小品评家 学科 美术 年 级 二 年 级 教学内容 《小小品评家》 课型 造型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何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引导他们用眼睛去鉴赏美,用心灵去感受美是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该研究的课题。“小小品评家”一课,正是要引导学生从美术课程出发,通过“品”――品味与感受生活中的美,“评”――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眼中的美,来发现、观察、欣赏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学生分析 课本中展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造型和色彩都比较好看的物品图片,有民间意味浓厚的儿童帽、花篮、钟表、儿童居室等,出示这些作品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让学生在课上欣赏,而是从欣赏的内容上提示了学生可以从自己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开始寻找美,品评美的活动。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概括的语言表述自己感受到的生活中的美; 2、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的关注与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课前搜集的一些生活用品或物品图片 教 学 流 程 1、从自己的身边寻找一些比较好看的物品,带来向同学们介绍,和大家一起欣赏。 2、向学生提些思考问题:“到商店里买衣服,你会怎样去挑选,为什么?”,“在生活中看到美丽的景色,好看的物品你有怎样的感受?” 3、引导学生从观察造型和色彩两个方面来说出自己认为好看的物品是如何好看法, (在课本中有一段欣赏评述小闹钟的文字,就是从造型和色彩两方面出发来描述小闹钟到底是怎样看着好看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应该让学生由点及面的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美。 课后反思 培养了学生对身边材料的认识和辨识能力,对今后的教学会很有帮助,尤其是对综合材料的驾驭。让学生认识到爱美是人的天性,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美。 第2课 我给书本穿花衣 学科 美术 年 级 二 年 级 教学内容 《我给书本穿花衣》 课型 设计应用 课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包含着两个美术活动,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折纸的方法给书本包皮;二是尝试为包好的书皮设计美观适用的图案。可以说,让美术服务于生活是美术课的目的,“我给书本穿花衣”的过程正是一个锻炼学生运用美术的手段为生活服务的过程。 学生分析 由于开学初学生的新课本较多,不可能要求学生在一节美术课上把所有的课本都包好,并设计上图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在第一课时,准备报纸练习如何包书皮,第二课时,用素描纸包书皮,设计图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包书皮的一般方法; 2、为自己的书皮设计美观适用的图案; 3、体验用美术手段美化生活的乐趣。 课前准备 报纸、素描纸、水彩笔 教 学 流 程 1、提问:“如书本对我们来说有哪些意义?为什么要给书包上皮”。 2、编个“课本的遭遇”故事,讲一讲新课本在不同的同学手里会有什么样的不同遭遇,或编一个“穿新衣的课本”的故事,说一说,课本穿上“新衣”后的心情。 3、学习包书皮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读图学习)。请学生给大家做介绍。 4、引导学生合理选材,并说说为什么这样选。 5、设计上实用美观的图案,什么类别的课本穿上怎样的外衣最适合,这一问题来引导学生的设计与制作。 6、给数学书包的书皮上应该装饰设计些什么?怎样设计才会又符合数学书的特点,有新颖美观? 7、互相展示欣赏。提问:假如你是书本,现在穿上了新衣服,你是什么样的心情? 课后总结 非常实用的一节课,学生学习兴趣很高。虽然他们包的书皮并不漂亮(为了练习建议孩子们使用的是报纸包书皮),但是还是非常珍惜,都舍不得拆下来。 第3课 爱美的小鸟 学科 美术 年 级 二 年 级 教学内容 《爱美的小鸟》 课型 造型表现 课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由三部分组成:1.鸟的图片,目的是丰富学生的内心感受,教师要很好利用。引导学生从鸟的体态、毛色、花纹等方面重点欣赏。由于版面限制,鸟的图片还需教师在教学时进行补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提高学生观察、欣赏的能力。2.《鹭鸶》是一幅农民画,其色彩鲜艳、形式感很强,易于孩子接受和理解,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学生分析 孩子们对鸟更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鸟儿成为他们童年不可缺少的伙伴。因此,本课题的设立能极大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心愉悦的体验,也为学生的创作提供较为广阔的想象和个性发挥创造的空间。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小鸟,表达自己的情感。 2、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锻炼学生大胆运用线条、色彩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3、通过造型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感。 课前准备 素描纸、水彩笔 教 学 流 程 1、布置学生到自然中观察小鸟,或搜集有关鸟的图片,或查阅资料,了解鸟的知识、歌曲、趣闻,以备课上交流。(教师准备一些图片、标本、名家美术作品作为补充。) 2、创设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让学生相互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鸟的资料。 (你知道哪些鸟的名字?鸟的身体由几部分组成?你认为小鸟美在哪?引导学生从小鸟的形体美、羽毛的花纹、色彩美、飞翔的姿态美)。 3、让学生结合生活记忆和有关鸟的故事、谈谈小鸟给自己的印象和感受。 4、让学生模仿小鸟的飞行、捕食、嬉戏的情景以及不同小鸟的鸣叫,欣赏表现小鸟的音乐。 (重点可以放在对鸟的装饰和美化上,也可以放在大胆想象,组织有情节的画面上。) 5、利用对比的方法,看看这只“鹭鸶”与真的鹭鸶有什么不同,找一找画家用了怎样的花纹、线条和色彩去表现。如果让你来装饰和美化你会画些什么。 6、补充一些刺绣、剪纸、风筝中的鸟形装饰,引导学生去欣赏,感受其装饰、美化特点,以丰富学生思维,为他们的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7、说说生活中与小鸟发生过的有趣的事情。还可以结合搜集的资料,讲讲小鸟的故事。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引导他们说说自己想象中的小鸟是什么样子?小鸟之间,小鸟和小朋友之间会发生哪些有意思的事情。 8、创设“小鸟王国选美比赛”的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课后总结: 努力在教学中突出装饰色彩,反复强调了线条的规律排列和色彩的规律排列,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尤其是2.4班的作品表现十分突出。每班选出比较出色的作品张贴在班内的“成果起跑线”专栏里进行展示,起到交流学习的作用。 第4课 灵巧的手 学科 美术 年 级 二 年 级 教学内容 《灵巧的手》 课型 造型表现 课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设计了手影游戏、手形添画、手的趣味装饰造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教师实施教学提供了一个较为广阔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自由选择和扩展。也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较大的表现的个性发展空间。本课巧妙地将创作和游戏结合起来,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其创新思维,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分析 通过一年的美术学习,学生已经累了一定的美术知识,对材料的运用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有意识地结合手造型,大胆尝试用颜料在手上彩绘出“好朋友”; 2.培养学生的动手造型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以及自我表现表达能力; 3.教育学生保护环境,用小小手美化生活。 课前准备 素描纸、水彩笔 教 学 流 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请大家看一段精彩的表演。 提问:发现是什么在表演? 二、尝试手部造型,想象成好朋友: 我们会不会表演?做给你们小组的同学看一看。 请几位到投影下来试试,做出不一样的手型。 动一动,跟大家打个招呼吧,告诉大家你是谁,配音:真可爱,我们跟他们交朋友好吗? 三、彩绘好朋友: 1.描述:老师请来了一只小兔。 小白兔的耳朵在哪儿?小白兔是什么颜色的?还可以添加些什么? (出示课件小白兔的彩绘过程)剩下的大拇指可以想象成什么?为她准备两根红萝卜。 2.你想不想用手做个好朋友,它是什么样子的?告诉你们小组的同学,请几位上台说一说。手型是怎样的?还打算添画些什么?你的朋友一定能受到大家的欢迎。 3.大家都有了好朋友,熊老师也不甘示弱,我想做一个很高大、脖子长长的好朋友,小朋友来猜猜他是谁?――小鹿。头上有什么?身上是怎样的?那手型是怎样的?谁帮我想想? 四、师生互动学方法: 我们一起把小鹿做出来,注意步骤方法。 伸出(左)手,扎起袖子,点一点颜料,在手上揉开。 换一种颜色画鹿角了,但老师的手指脏了,怎么办呢?在抹布上擦干净,干净的手指才能点其他的颜色,否则颜色就脏了。 小鹿的眼睛?点在哪儿好?谁来给小鹿点上。点完了把手指擦干净。真是画龙点睛啊,小鹿活起来了!大家好,我是交朋友聚会的主持人小鹿,我想找一些朋友来参加聚会,大家说我能找到吗?他们在哪儿呢? 听说这儿也有新朋友,我们一起去认识他们好吗?欣赏学生作品。 五、提出作业要求: 小朋友想不想加入到好朋友的队伍里来。要注意一些什么才能把好朋友做好呢? 小结: 1.先做好手型再添画完成,要跟别人做的不一样; 2.换颜色时一定要擦干净手指才能点颜料, 四个同学用一盘颜料,看看最后哪个组的颜料盘保持得最干净; 3.老师准备了一个大西瓜,西瓜吃完时好朋友也得做完了,小组长把颜料盘收进抽屉,先做完的小朋友在座位上准备好参加聚会的要讲的话或者节目。 小朋友们,扎起你的袖子,开始吧! 六、老师指导,学生作业。 七、组织“好朋友”参加聚会活动。 西瓜全吃完了,收起颜料,音乐响起来了,小朋友各就各位。有请主持人出场。 1.我是你们的主持人小鹿,交朋篇3: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补充问题,再解答
1.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________?
24-20=4(个)
答:还剩4个。
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________?
6×4=24(个)
答:一共有24个皮球。
师说:刚才同学们这两道题做得很好,请同桌的两个同学讨论一下,能不能将这两道题合并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生答: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师说:这道由两个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合并成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例2,你们会解答吗?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2
例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问: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先干什么?
生答:读懂题意。
师说:请同学们自由读题,读懂题意的同学就坐好。(指名一同学读题)
问:读懂题意再干吗?
生答:划出已知、求。
师问:谁来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求?
生答:第1个已知条件是:商店里有4盒皮球。第2个已知条件是:每盒6个。第3个已知条件是:卖出20个。所求问题是:还剩多少个?(同时打出相应的投影图或P7实物图)
教师问:明确了这道题的已知、求,接下来要做什么工作?(分析数量关系)
教师问:这个工作非常重要,只有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才能正确解答。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集体讨论,教师板书:
(1)商店一共有多少个皮球?
6×4=24(个)
(2)还剩多少个?
24-20=4(个)
答:还剩4个。
教师总结: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要先认真读题,找准已知、求,再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一定能正确解答出应用题。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
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送给同学5张,现在有多少张画片?
(1)先读题。
(2)划出已知、求。
(3)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说解题思路:根据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可以先求出一共有多少张画片,再根据送给同学5张,可以求出现在有多少张。自己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教师巡视检查。注意要把相同加数写在前面。
2.改一改
问:能不能将第3个已知条件改一改,变成另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又买来4张,现在有多少张?
独立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
3.两步计算
84-19+6 76-(28+20)
52-4×6 81-36÷6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说说下面的应用题先算什么
(1)工厂先盖了5排房,每排9间。又盖了15间,一共盖了多少间房?
(2)同学们栽了4行果树,每行6棵。有15棵是杏树,剩下的是桃树。栽了多少棵桃树?
(3)食堂买来60棵白菜,吃了56棵。又买来30棵,现在有多少棵?
(4)商店里有9袋乒乓球,每袋5个。卖了28个,现在还有多少个乒乓球?
5.判断哪个列式正确
学校有5盒乒乓球,每盒9个,又买来1盒乒乓球,现在有多少个?
(1)9×5+1(2)9×5+9
(3)5+1×9(4)5×9+9×1
如果学生判断不出,可用红笔圈出1盒,如果有同学判断正确,要大力表扬,告诉学生做应用题一定要认真审题。
6.比赛
看谁算得又正确,又迅速。
(1)同学们做了40朵花,送给托儿所30朵,还剩多少朵?
(2)同学们分5组做纸花,每组做8朵。送给托儿所30朵,还剩多少朵?
(3)老师出了20道乘法算式,16道除法算式。小华算了32道,还有几道没算?
(4)老师出了4栏算式,每栏9道。小明算了34道,还有几道没算?
(5)同学们做了16只红风车,20只花风车。送给幼儿园18只,还有多少只?
(6)同学们分4组做风车,每组做9只。送给幼儿园18只,还有多少只?
做得快的同学可以思考下题。
(1)同学们去看电影。一年级去了6组,每组7人。二年级去了45人。一年级去了多少人?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去多少人?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4:二年级数学冀教版教案
教学内容
三位数的数法
教学要求: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和“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借助计数器掌握三位数的数法,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关系”的理解。
/
教学重点: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和“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难点:借助计数器掌握三位数的数法,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的一位数是多少?加上1位是几位数?
2、按照10、20、30、、、、、的规律要全体学生数到90,再数91、92、、、、、、99。再加上1所得的和是几位数?
3、怎样数一百以后的三位数?
二、新授
板书课题:三位数的数法
1、教学例子1
(1) 出示小木块,一个一个地数,从1数到10,教师板书:10个一是十。提问:十里面有几相一?
出示十个木块一条的实物或图片,一十一十地数,从10 数到100,提问:一百里面有几个一?几个十?
板书:10 个十是一百。
(2) 出示把10个小木条换成由100小木块排成的一层木块,说明数大些的数,可以一百一百地数,从一百数到九百。
提问:九百里面有几个一百?再添上一个一百是多少?
板书:10 个一百一千。
(3) 全班同学齐读教师板书的内容
教师说明百和千是新认识的计数单位,它们是相互紧邻的邻居,又称它们是相邻的计数单位。板书:相邻
(4) 让学生看课本例子1的插图,齐读结语并回答:
十里面有几个一?十和一有什么关系?
一百里面有几个十?百和十有什么关系?
千和百之间是不是十进关系?为什么?
板书:一-----十------百------千。
10 10 10
(5) 小结: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关系。
2、教学例子2
用计数器帮助数数
(1) 出示计数器,让学生说说从右往左每一档所表示的数位名称。重点认清千位在右边第几位,与哪一位相邻。要学生在计数器上找出千位。教师在个位上拨珠,学生回答表示的数是多少。
(2) 教学例2的(1)
借助计数器,教师拨珠,学生装数数,从一百起,一百零一、一百零二、、、、、、,当数到一百零九时,提问:“在个位上再加一个珠子,个位上就有几个一”“10个一是多少?这时该怎么样拨珠?”“各个数位上的数是怎么样变化的?接下去怎么样数?”
当数到一百一十九时,要注意各个数位上的变化情况。
(3) 教学例2的(2)
要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一百九十八,边拨珠边数数,数到一百九十九时,提问:
“个位上再加上一个珠子,九十九后面是多少?应该怎么样拨珠?
“为什么是数二百而不是向百位进一吗?“再继续数到二百零六。
教师还可提问:一百九十九加一是二百,那么二百九十九加一是几百?三百九十九加一是多少 ?、、、、、、九百九十九加后面的数是多少 ?
3、小结:掌握计数单位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根据需要可以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来数数。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30页“做一做“习题
学生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教师巡视后订正。
二年级数学冀教版教案
篇5:二年级数学冀教版教案
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第29页例1、例2,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同学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和千。初步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借助计数器掌握三位数的数法,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关系”的理解。
教具准备:按教科书第29页例1所示方块图制成实物或图形,并自制若干计数器供同学使用。
教学过程:
1.复习
(1)观察下列两组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后面数出5个数来。
①73,74,75,76,____,____,____,____,____。
②19,29,39,49,____,____,____,____,____。
(2)99是几位数?再添上一个是多少,它是几位数呢?
2.导入新课
怎样数一百以后的三位数,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三位数的数法(板书课题)。
3.新课
(1)教学例1。
先出示一个小木块,要求同学随着教师的小木块的逐个出示,一个一个地进行数数。当数到10时提问:
“十里面有几个一?多少个一是十?”
教师把十个小木块换成一个由同样多木块排成的木条。
提问:“能不能十个十个地数数?”
随着木条的逐个出示,同学一十、二十……地数数。数到九十时提问:“它加上一个十是多少?”
“一百里面有几个十?多少个十是一百?”
教师把10个小木条换成由100个小木块排成的一层木块,然后说明,刚才数数是一个一个地数和十个十个地数,一和十是已经学过的计数单位,今后数一些较大的数,还可以一百一百地数,用红笔在“十、一”左边板书“百”。
教师把木块一层一层地出示,同学一百、二百……地数数。数的过程中教师提问:
“刚才数了几个一百,是多少?”
“再添上一个一百是几百?”
当数到九百时问:
“九百里有几个一百?”
“再添上一层,就是几个一百?是多少呢?”
多让一些同学说一说。教师用红笔在“百”的左边板书“千”,并重述九百再添上一个百就是10个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出示“10个一百是一千”的结语,让同学齐读一遍。
教师说明,百和千是我们新认识的计数单位,它们是互相紧挨着的邻居,所以又称它们是相邻的计数单位。(板书:相邻)
让同学看教科书第29页例1的插图,要求联想刚才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一百一百地数数过程,回答:
“十里面有几个一?十和一是什么关系?”(10个一是十,我们就说十和一是十进关系。)
“一百里面有几个十?百和十是什么关系?”
“那么千和百之间是不是也是十进关系?为什么?”
随着同学的回答,教师在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板书:10
(即 千 百 十 一)
\ / \ / \ /
10 10 10
问:“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
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表述这个关系,再让同学复述。
教师稍加小结:一、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它们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关系。今后可以根据需要,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来数数。
(2)教学例2。
①出示计数器,让同学说一说每一档所表示的数位名称,要求从右至左按顺序回答。着重认清千在右起第几位,它和哪一位相邻。让同学在自身的计数器上找出千位。教师在千位上拨珠,让同学回答其表示实际的数是多少。
②教学例2的(1)。
出示例2的(1),从一百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百二十。
教师结合计数器的演示,边拨珠边数数,一百零一,一百零二……拨珠过程要清楚,动作要慢一些。当数到一百零九时问:
“再加上一个珠子,个位上就有几个一?”
“10个一是多少,这时应该怎样拨珠?”
“看一看各个数位上的数是怎样变化的,所以接下去要数多少?”
接下去数到一百二十(教法同上)。每个同学再拨珠数一遍。要求数数和拨珠速度一致,一开始可以数得慢一些。教师巡视,和时给同学协助。数完的同学可以和教科书第29页例2的(1)图对照一下。
③教学例2的(2)。
出示例2的(2),从一百九十八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二百零六。
让同学在自身的计数器上拨一百九十八。教师先拨珠并让同学数数。数到一百九十九时,问:
“个位上再加一个珠子,九十九后面就是多少?应该怎样拨珠?这时计数器各个数位上的数出现了怎样的变化?一百九十九后面的数应该怎样数?”
多让几个同学上前面拨珠演示,并数出后面的一个数。
“谁能说一说为什么是数二百而不是一百,不是向百位进一吗?”
再继续数到二百零六。
让同学再拨珠数一遍。教师巡视。
教学完例2后,教师提问:“一百九十九加一是二百。那么二百九十九再加上一是几百?三百九十九再加上一是多少?……”
4.巩固练习
做教科书第30页“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八中的第1~3题。
(1)“做一做”中的题。同学独立拨珠数数后,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同学数数情况。例如:
“二百九十九后面一个数应该怎样数?”
“和四百相邻的两个数是多少?”等等。
也可以让同学判断数数中发生的问题,以便加深认识,例如:
“接着九百八十九后面的数是九百九十九,对不对?”等等。
对于数数掌握较好的同学可以进一步提问。例如:
“谁能不用计数器,任选一题给大家数一下?遇到有困难时,仍可以请计数器帮助。”
(2)做练习八中的第2题。指名让同学说一说。
(3)数数接力竞赛。要求按横排数数,每排人数相等,可以拨计数器数。
竞赛开始,教师先在自身的计数器上拨一个三位数,每横排第一个同学立即小声地数出它后面的六个数来,并将数的第六个数拨在计数器上;下一位同学看清前一位同学计数器上的数再接着数出六个数……直至最后一个同学在计数器上拨出他数的最后一个数。数得正确且快的一排获胜。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同学拨在计数器上的数,找出数数中存在的问题,和时协助解决。
5.作业
练习八第1题(口头练习)。
篇6: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冀教版)
一、学生分析
二年级共有学生31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16人,其中,优生占70%,中等生占20%,差生占10%。这些学生活泼好动,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教育,他们懂得了怎样团结同学,尊重老师,热爱劳动和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本学期要针对优生、中等生和困难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优等生的优势,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同时做好困难生的辅导转化工作,使他们尽快成为优等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1、 知道乘法的含义合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的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2、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直角和角;能辨别直角、锐角、钝角。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是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熟练的用乘法口诀求商。
4、能辨认不同方向和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并能根据一个方向辨认其余方向;会看路线图。
5、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按不同的类别分类整理。
6、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计算。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各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第二单元 加减混合运算
1、使学生掌握在算式里有加(减)法的运算顺序。
2、加强训练,使学生牢固记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其他数学知识。
第三单元 表内乘法(一)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么得来的。熟记1-5的乘法口诀。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四单元 角的认识
1、结合生活情景几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钝角,并能辨别各种角。
第五单元 表内除法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3、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六单元 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按照要求分类整理。
2、通过对学生的身边有趣的事例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七单元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1、经理编制6-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6-9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书籍6-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3、会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5、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都会写除法算式。
6、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运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7、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渐掌握算题技巧。
第八单元 探索乐园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掌握简单的图形和数字排列规律。
三、教学措施
1、结合教材特点,对学生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应认真学习新课程改编,根据内容要求认真钻研教材,备好每一节课,联系教学实际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3、积极参加角研究活动,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要求,较强扩展,创新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掌握叫法,提高学习质量。
4、加强学生的辅导,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核算题的技能和技巧。
5、引导学生在数学科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1、观察物体(一) 4课时
2、加减混合运算 12课时
3、表内乘法(一) 4课时
4角的认识 4 课时
5、表内除法(一); 15课时
6、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4课时
7、表内乘法和除法(二); 15课时
8、探索乐园; 6课时
9、总复习 5课时
篇7:二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计划冀教版
复习措施:
1 生字认读的措施: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让学生说,多找找易忘易错易混淆的字词,互相检查、背诵、听写。
2 识字巩固。
配合一定量的强化书写。
3 阅读写话复习。
A 注意解题方法的指导,学会答题。
B 进行写话指导。
4 其他综合性复习思路:
A 针对学生情况,因材施教,注意学生接受能力的层次性。
B争取家长配合,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家校联手展开学习。
C 组织“一帮一”互助对子,让学生互相帮助,假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D利用好复习练习卷,在晨间和家庭作业时让学生练习。
篇8:冀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盲人摸象》示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正确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盲人摸象”字面的意思和它其中的内涵。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故事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课文后能认识到观察认识事物要全面,不能片面地下结论。要全面观察,才能有正确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盲人摸象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呀?谁来说说我们学到的道理?
学生复习旧知识。
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个比《我要的是葫芦》更有趣的故事,它就是《盲人摸象》,这一课和一种动物“大象”有关,我们谁来做一个“小老师”,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大象的知识?
学生介绍,教师可补充(参看“文本资源”“视频资源”有条件可播放视频。)
大象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视力正常的人都能看到也都明白,可是课文里写的却是4个盲人,他们看不见东西,只能“摸象”了,他们会说大象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扫清生字障碍。教师指导检查学生认字情况。(可结合课件)
谁来读一读课文?
学生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
我们来学习课文,盲人摸过大象之后,他们是怎么说的呢?大家把他们摸过大象后说的话找出来。
学生合作探究。
找小组代表分别说一说:(摸到什么部位,像什么?)
摸到了身子:像一堵墙
摸到了牙齿:像棍子
摸到了腿:像柱子
摸到了尾巴:像绳子
我们来看大象的画面,这些部位是很像墙、棍子、柱子、绳子,那么这几个盲人的认识对不对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总结
我们还可以用课文中牵象的人的话来评论他们,谁能找到是哪句话?
最后一段中“你们每个人只摸到了象的一部分,怎么能断定象是什么样子呢?”
那么他们怎么样就能得出正确的看法呢?谁能帮他们出个主意?
教师指导围绕“全面的看问题”回答即可。
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结论呢?讨论总结
看事物要全面,不要只是了解了一点点,就轻易下结论。
作业:小组合作,表演课本剧;或讲故事比赛;抄写生字。
[冀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盲人摸象》示范教案]
篇9: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将较复杂图形进行分割、填补、移动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学习活动,会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特别是利用化繁为简的方法、割补、移动等方法求出图形的面积。具有处理图形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利用分割的方法,把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再计算。
教学难点:
会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
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本节课采用学生动手操作、以实验发现为主。在实施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适时地演示;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发动学生进行交流合作,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导归纳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为有地毯图样的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利用方格图求一些图形的面积,看今天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想看吗?
2、课件出示:四副有美丽图案的地毯,让学生观看后说说
美在哪里?引出下面的学习内容:地毯上的图案
3、课件出示有蓝案的地毯图片。
笑笑和淘气看见一块地毯,图形如下图,笑笑想,地板上的瓷砖铺成的图形多美啊!这里面有什么数学问题吗?(一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米)
生:是对称图形,是由许多小正方形组成的。
师:对,大家观察很认真,这个图形是对称的,很美。
师:给大家提了一个数学问题,看着这幅图,大家猜一猜可能是什么问题?
生:地毯上蓝色部分的面积有多大?
师:猜得真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地毯上的面积”。(板书)
二、自主建构,合作探究
1.独立探究,寻找解决策略
师:大家每人手中都有一张跟大屏幕上完全一样的图。先独立思考,将想到的方法简单地记录到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
2.合作交流,对比择优
师: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各自发现的方法,然后记录到合作卡上。比一比哪个小组发现的方法最多,最简便。
(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
师:大家都讨论得很充分了,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生1:直接一个一个地数,为了不重复,在图上编号。
生2:用总的14×14的正方形面积减去白色部分的面积。
生3:因为这个图形是对称的,所以平均分成4份,先数出一份中蓝色的面积,再乘4。
生4:转移填补,将中间8个蓝色小正方形转移到四周蓝色色重叠的地方,就变成4个3×6的长方形加上4个3×3的正方形。
师:对于各组发现的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更简便,为什么?
生:方法1直接数太麻烦,方法3把这个图形分割成4块,算出或数出其中一块的蓝色面积再乘4比较简便。
生:方法4想法很巧妙,也比较简便。
……
师:(小结)大家对比很认真。对于这种在方格图中计算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直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用大面积减小面积,还可以对整体进行分割,一部分一部分数或算。具体运用哪种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对待。
三、全课小结,课后拓展。
师:对于计算方格图中规则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分割,可以直接数,还可以“大减小”。如果没有方格图,我们该怎样解决一些图形的面积呢?明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空白方格上设计一些你喜欢的图案,让你的同桌帮你算一算图案的面积,还可以把他们写进数学日记。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0: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一、教学内容:
品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授:
师:你们有谁留心观察过月夜的景色,那是什么样的呢?能给大家描绘一下吗?(指名交流)
乡村的月夜是静谧的,美丽的。江上的月夜又怎样一幅美丽的景色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一部分(1-2),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欣赏这美丽的月夜江景吧。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注意朗读时的感受。
2、指名朗读课文,谈谈读后的感受?
3、出示句子: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你觉得那些词语写出了江面及两岸在月光照耀下的景色特点?
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描写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
板书:月下江景 美丽如画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尝试背诵。
三、品读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把小外甥叫醒呢?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3、分角色朗读课文中对诗。
评价交流。齐读
4、指导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
5、交流:这一组对话前面两句有提示语,后面几句没有,你能给他加上适当的提示语吗?
(1)学生加上提示语后交流,读。(建议加上“脱口而出”、“不假思索”、“话音未落”等词语。)
(2)讨论:你觉得自己加上提示语后读起来感觉如何?为什么作者在这里没有再加上提示语?
(引导学生感受这里的对诗很快,照应“一眨眼就是一句”,语言干净利落,符合当时的情景。)
5、指导读诗,背诵。
6、出示句子: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齐读,有感情朗读,体会句意,体会意境,说说自己的理解。
师:是呀,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得我们无比畅快,沉醉在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三、课堂小节
读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学生同桌交流,再在班级中交流。)
师:正是由于小外甥聪明好学,才积累了数不清的美妙诗句,也因为这美妙诗句的熏陶,小外甥变得更加聪明,爱幻想。我国古代优美的诗句多如天上的星星,只要勤于积累,必有丰厚的回报。
四、布置作业
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篇11: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一、教学内容:
品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部分段落。通过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月夜的景色是美丽的,课文是如何描写的呢?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师:这一堂可我们继续学习《望月》。我们知道文中的小外甥是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他积累了许多的诗句。我们能和他比一比吗?谁也能来背诵一些描写月亮的古诗呢?
过渡:
小外甥是好孩子?他的聪明好学不仅体现在他积累了许多的古诗文,他还是一个爱幻想的孩子。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三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1)在小外甥的眼里月亮像什么?
出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2)读一读,谈谈你的感受。(你觉得小外甥的想象怎么样?请联系你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一下。)
通过讨论引导感受到:小外甥的想象很奇特,把月亮想象成天的眼睛,即新鲜,又十分自然贴切。“月有阴晴圆缺”,有时候,月亮完全看不见,这是月亮闭上了眼睛;有时候月亮又圆又亮,这是月亮睁大了眼睛;有时候月亮半闭半睁,有时侯月亮眯成一条缝……还富有童趣,月亮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是羡慕我们人间的美好生活吧!
(3)指导朗读课文之中小外甥想象月亮的句子。
2、指名继续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找出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1)出示句子: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个又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小外甥打了哈欠,摇摇晃晃走回舱里去了。
(2)指名朗读上述句子,可以先圈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然后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味。
学生交流感受。引导学生感受:小外甥活泼可爱,天真好奇,爱幻想,而且善于幻想,头脑里装满了奇妙有趣的东西。
板书:爱幻想
3、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三、品读第四段
(一)齐读课文。
师:读了最后一段话,你有何感想?
(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二)让我们也一起和作者去感受一下这美丽的月夜,去展开丰富的幻想吧。
1、播放课文完整的配乐朗诵,学生闭目静听,感受文章的整体意韵美。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师:请不要睁开你的眼睛,现在,你就在甲板上,沐浴着月光。此刻你在想什么?也许你想到了星星,想到了太阳,……你展开了幻想的翅膀,在广大的天空中尽情地飞呀,飞 ……
(学生闭目遐思、幻想。)
2、现在请你把你幻想的东西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学生进行交流,教师组织大家进行必要的评价。)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何感受?读完了课文,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还有什么想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的吗?
五、布置作业
抄写喜欢的句子。
你眼中的月亮像什么?用几个句子写出你心中的月亮。
篇12: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经过,体会他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
2、体会第7自然段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经过,体会他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48年5月25日,解放隆化的战斗胜利结束了。在战士们的脸上却没有一丝喜悦,他们都沉浸在悲痛之中。因为他们最可爱、可敬年仅19岁的战友董存瑞为了炸掉敌人的暗堡,壮烈牺牲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篇课文,让它把我们带到那个悲壮、伟大的时刻。
二、新课
(一)理解题目
1、齐读课题,你认为题目中哪个词最重要?(舍身)舍身什么意思?(舍弃了自己的生命)
2、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出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用直线画出来,找出重点词,通过对重点词的理解,把你对董存瑞这个人物的理解、感受或更深刻的认识,用简练的词或词组写在书旁的空白处。
3、学生自学。
(二)学习第7自然段
1、学生汇报后出示。
董存瑞在无法放包,部队发起冲锋的万分紧急关头,猛拉导火索。导火索在一点一点地燃烧。他挺立着,抬头眺望远方。
这一段如果这样写,与原文有什么不同,这样写好不好?学生自读原文和这段话,进行比较,体会哪种写法好。
2、学生汇报。
3、“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下,左手托起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
(1)教师读这句话,学生做动作,追问:你心里在想些什么?他一心想着要炸掉暗堡。
(2)“托、顶、拉”这三个动作对董存瑞来说意味着什么?(牺牲) 明知道自己会牺牲,为什么还要“猛地”一拉呢?(说明他不怕牺牲,毫不犹豫,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3)学生边做动作,边读这句话,体会董存瑞不怕牺牲的品质。
(4)看来,人物的动作可以体现他不怕牺牲的品质,不能删去,要写上去。
4、“火光照亮了他那铜铸一般的脸。”“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
(1)“铜铸”是什么意思?(用铜铸成的)用铜铸成的物体有什么特点?(红、坚硬)
(2)为什么把董存瑞炸掉暗堡、面对死亡的表情用铜铸来形容呢?(炸掉暗堡的坚定和不怕牺牲的品质)
(3)自己带着这种感情读这句话。
(4)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巨人?(特别高大)为什么把董存瑞比喻成巨人?他什么高大?(不怕牺牲的品质)
(5)“坚毅”什么意思?他的这种眼神在告诉我们什么?(一定要炸掉暗堡)面对死亡,他的信念只有一个那就是炸掉暗堡。
(6)谁来有感情地把这句读给大家听。
(7)自己有感情的把这两句读读。
(8)看来,人物的神态也可以体现他不怕牺牲的品质,不能删去,要写上去。
5、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1)“眺望”什么意思?(向远处看)是啊,他多么想看到远处,更远处啊!他仿佛看到了——(战斗的胜利、敌人全部被歼灭、新中国的未来)
(2)从他留给我们的最后一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不怕牺牲、热爱祖国)
(3)让我们齐读,教师读提示语,学生读语言。
(4)看来,人物的语言也可以体现人物不怕牺牲的品质,不能删去,要写上去。
6、“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包放在哪儿呢?他两次把包放在桥沿上,都滑了下来。要是把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暗堡。”
(1)从对环境的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桥高、斜坡滑、无法放、炸掉暗堡困难大)
(2)炸掉暗堡这么困难,董存瑞用表现又如何呢?可以让我们体会到董存瑞——?(不怕牺牲的品质)
(3)看来,环境的描写也可以体现人物不怕牺牲的品质,不能删去,要写上去。
7、“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吹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
(1)此时冲锋号吹响意味着什么?(战友们开始冲锋)
(2)如果暗堡不及时炸毁,后果怎样?(会有更多的战友牺牲,解放隆化的战斗不会顺利结束)
(3)最后,董存瑞决定——?(用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炸毁暗堡)他是多么——?(伟大、不怕牺牲)
(4)看来,时间可以体现人物不怕牺牲的品质,不能删去,要写上去。
8、我们通过两段话的比较,体会到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可以体现人物的品质。环境和时间同样也可以体现人物的品质。通过文字的描述,让我们感受到这个伟大战士的伟大的时刻。下面,让我们通过画面再次去感受那悲壮的时刻。(放电影片段)
9、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10、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朗读这一段。
11、学习方法,说一段话。
(1)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使我们深刻的体会到董存瑞不怕牺牲的伟大品质。你能学习这种方法说一段话,来表现一个人的品质或特点。自己想想,你想说谁的什么特点或品质,自己准备。
(2)同桌互相说说,可以提一些好的建议。
(3)全班汇报,对人物哪些方面进行了描写,体现人物的什么特点? (自评、互评)
过渡: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让我们体会到董存瑞不怕牺牲的品质?
(三)学习第5、6自然段
1、“存瑞抱起包,郅顺义背起两兜手榴弹,同时跃出战壕,冲了出去。他们互相配合,郅顺义打一阵手榴弹,董存瑞就向前跃进几步;再打一阵,再跃进几步。”
(1)“跃进”什么意思?
(2)通过“跃出、冲、跃进”这几个词是什么词?你体会到了什么?(速度快、勇敢、不怕牺牲)
(3)通过对动作的描写体现人物的品质。
2、董存瑞夹紧包,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了好几米。
(1)“匍匐前进”是怎样前进?
(2)通过“一会儿、忽左忽右、匍匐前进、滚”这几个词,你有什么体会?
(3)这句还是通过对动作的描写体现人物的品质。
3、“他就隐蔽在一小块凹地里,郅顺义接二连三地打手榴弹。董存瑞趁着腾起的黑烟,猛冲到桥下”通过“猛冲”这个动词体会人物的品质。
4、通过这三句话,你会发现董存瑞行进的方式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学生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
5、“敌人的机枪子弹扑哧扑哧打在董存瑞的身边,地上冒起了点点尘土和白烟。”“敌人的机枪一齐向董存瑞扫射,在他面前交织成一道火网。”读读这两句环境描写的句子,有什么感受? 在这样的环境中,董存瑞依旧——?环境描写更深刻的让我们体会到人物的品质。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
(1)把“瞪”字改成“看”,把“迸射”改成“放射”怎样?好吗?
(2)自己有感情的读读,指名读。
2、“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
(1)教师读提示语,学生读语言。
(2)你读出了什么?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狡猾的敌人在桥的两侧筑了墙,顶上加了盖儿,构成了一座暗堡。”
(1)敌人的暗堡什么样子?
(2)敌人的暗堡是在桥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的,为什么要进行改造呢,有什么好处?(坚固、隐蔽)
(3)要炸掉这座暗堡,容易吗?可能会有什么困难?
(4)董存瑞明知道不容易炸掉,会有可能牺牲,他依旧——?
(5)环境的描写体现人物的品质。
(六)董存瑞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炸掉了敌人的暗堡,巨大的响声震得地动山摇,前进的道路炸开了。学生接读。
三、总结
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这场战斗的胜利。正是有无数个像董存瑞这样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们将永载史册,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板书设计:
高 滑 无法放
发起冲锋
29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托 顶 拉
不怕牺牲 铜铸 坚毅
为了新中国 冲啊
篇13: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1.教师提示学法:①先理解自学程序与方法当中列出的段落小标题;②再按照小标题的内容范围划断起止,确定段落;③又按照小标题的概括与阅读相关段落内容,概括段落大意。
2;学生自读,教师行间择空辅导。
五、知二
学生汇报段落划分与段意。(第一段,第1自然段,叙述事件起因,写发现暗堡,我军受阻:第二段,第2-3自然段,叙述事件经过,写董存瑞请求炸暗堡;第三段,第4-6自然段,继续叙述事件经过,写董存瑞冲向暗堡;第四段,第7自然段,继续叙述事件经过,写董狞瑞托起包炸掉暗堡;第五段,第8自然段,叙述事件结果,解放隆化。)
六、结。
1.总结本课时的学习情况:学了些什么内容,了解了哪些知识,解决了哪些疑难,运用了哪些方法。
2.指出学生自学中的优点与缺点。
第二课时
一、启
这节课,我们继续阅读课文,具体了解董存瑞炸堡的经过,了解课文是怎样记叙的。
篇14: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1.教师提示学法:①分段阅读,围绕“董存瑞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献身精神”这一中心,理解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叙述表达的;②仔细理解旁批:旁批写了哪些内容?提了哪些问题与要?按照怎样的顺序在排列?③按照旁批提示深入学习课文;④重点学习5一8自然段。
2.学生体会教师的学法提示以后,自读课文,教师巡辅。
三、知一
1.汇报对课文第一段的自学情况。
①读读你划出的本段写故事的时间和地点的词。(1948年5月z日,隆化)我军进攻的目标是什么?(隆化中学——敌军司令部所在地)
②根据旁批,说说“暗堡”的意思;再读读课文,看看敌人这个暗堡对我军的威胁,从而理解董存瑞为什么要“舍身”炸掉它的一个原因。
③“突然、喷出”是什么意思?同“暗堡”的“暗”有什么关系?(由于暗堡的隐蔽性,所以“突然、喷出’、,对我军威胁大)
④读出你划出的写暗堡位置,构筑特点的词句。(一条旱河上。在桥的两侧筑了墙,顶上加了盖)
2.汇报对课文第二段的自学情况。
①先鲤解旁批中要求理解的词语“迸射仇恨的火花”;再想想“瞪”能不能换成“看着”,“迸射”能不能换成“放射”。(不能,换了词义显得平淡,不能表现人物心情)
②划出描写董存瑞神态、语言的词语,并朗读出来。(神态:坚决、瞪着,、迸射;语言:“连长,我去炸掉它。)
3:汇报对课文第三段的学习情况。
①“冲向暗堡”是这一段的意思,课文是怎样记叙的?(主要用动词写行动;再写了敌、人暗堡火力威胁。)
②把找出的这一段中描写董存瑞行动的词语读一读,想想这些动词体现了董存瑞怎样的精神?(抱起、跃进、冲、跃进、夹紧、匍匐、摸、趁、猛冲)(体现了董存稀奋不顾身的精神。)
①这一段有十句话。第一一四句讲桥下没地方放包一在桥下遇到的因难;第五句讲全面进攻已经开始——万分紧急的关头;第六句至第十句写董存瑞舍身托起包炸掉暗堡。一层一层地写,重点在写“炸”。
②描写董存瑞炸暗堡的动作、神态词语有:昂首挺胸、托起、顶住、猛地一拉、钢铸一般的脸、挺立、放射Jk望、高喊。表现了董存瑞舍身的坚毅。
③两个比喻句是: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
5,汇报对课文第五段的学习情况。
①这一段写事情的结果。
②“炸开”与开头一段的“封锁”相呼应。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教学计划(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上册)

【冀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别致的小花瓶》教案(精选14篇)】相关文章: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2022-11-11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扇形统计图》的教案2024-01-28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023-04-09
《彩旗飘飘》幼儿园大班教案2023-01-10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落叶》教学设计2023-05-12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023-07-27
冀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地球的清洁工》示范教案2023-06-10
别致的小花瓶教学反思2022-09-20
冀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教案2022-04-30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02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