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精选16篇)由网友“dwgs”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分享。
篇1:《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语言加深体悟刘老师的人物形象。
2. 进一步体会浓浓的师生情,弄清刘老师对作者的影响。
3. 理解“理想的风筝”的深刻含义。
4. 学习文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品味典型事例,感悟刘老师的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理想的风筝”的深刻含义。
教学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做学生学习道路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伙伴。培养学生搜集课外资料的习惯,运用补充的课外资料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充分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设疑,引入。
1.学生齐读课题。
2.师述:上节课同学们提出“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它作题目?这节课我们走进文本、走进刘老师的内心世界,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设计理念:由上节课学生的疑问引入,学生学起来会更专注。)
3.文中,作者深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三件事?教师引述:一是(谈腿疾),二是(写板书),三是(放风筝)。
这位刘老师到底是一位怎样的人呢?为什么作者会如此深情地思念他呢?让我们深入研读这三件事,走进刘老师的内心深处。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带着疑问去学习。】
二.感悟刘老师形象,理解“理想的风筝”的一层含义。
1.请自由读这几部分的描写,画出最能表现刘老师特点的句子或圈出相关的词语,把你读到的刘老师的特点写在旁边。
【设计意图:让学生边读边思,学会读书】
2.说说你从文中读懂的`刘老师。别人发言时要耐心倾听,倾听也是一种学习方式。有不同收获可以发表。
【设计意图:按新课标的要求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做学生学习道路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伙伴,充分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
学生交流过程中相机出示句子,引导进一步体会,练习感情朗读。
(1)只是有一次,他在讲女娲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一条腿的。”(风趣、幽默、乐观)
抓住“笑着”体会刘老师的幽默源自对生活的乐观。
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为什么不写呢?引导学生明白围绕中心选材。
(2)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
圈出描写刘老师写板书动作的词,仔细体味,你从中体会出什么?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的跳跃旋转多少次。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想想为什么要对“写板书”描写得如此细腻?
刘老师工作上认真,坚强不屈的个性还可以从哪句话看出?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
“站上好几个小时”说明什么?为什么他不坐下来?透过这几个字我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老师?(工作认真、坚强不屈、严于律己、一丝不苟、乐于奉献、意志顽强等)
你此时有什么感受?把你对刘老师的敬佩之情带进去读。
文中像这样细腻的描写还有多处,我们要细心体会,只有会读书的人能够成为它的知音。
一个残疾教师对工作如此认真,对自己的要求这样严格,为什么?
(3)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瓦片儿”,也有长达丈余的蜈蚣,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风筝。(心灵手巧、热爱生活、乐观)
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引导从“绝不肯”来体会。指导读出刘老师的坚强不屈。)
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乐观、开朗)
理解“漾”的表达效果,体会刘老师的乐观坚强。
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乐观坚强、自强不息)
刘老师去抓风筝可能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对刘老师说什么?他为什么还非要自己去拿?想象师生对话,揣摩刘老师的内心。
出示想象题:看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刘老师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他一定在想:
篇2:26《理想的风筝》教案第二课时
26《理想的风筝》教案第二课时
26《理想的风筝》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刘老师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他热爱事业、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3.学习通过抓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重点: 1. 向刘老师学做人:做有理想、有追求、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 2.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学难点: 向苏叔阳学作文:领悟作者写人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谈话导入 1.作者回忆刘老师上课的情景,分别是通过哪几个事情来描述的? 2.从这些典型的事情中,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 3. 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抓住了哪些方面来体会刘老师的特点的?(演示课件) 第一件事,我们抓住了人物的神态(笑着对我们说)、语言(我就是那时候被甩掉一条腿的)还有学生的心理活动(酸涩、尊敬)。了解到是个乐观向上的人。 第二件事,我们抓住了人物的动作(靠着、站上),人物的神态(慷慨激昂,常常哽咽),学生们的感受心理活动(激动得落泪,沉重地低下头)。了解到刘老师是个热爱祖国,热爱工作的人。 第三件事,我们抓住了人物的动作(微仰、眯起、听、长舒一口气、点头),人物的语言(好!别紧张,想想),了解到刘老师是个热爱学生的人。 二、继续学文,理解放风筝的情景 1.下面请同学们就用这种方法用心地读读课文的7―9自然段,圈圈重点词语,划划相关句子,写写自己的感受,说说从中感到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课件出示要求)这里的词语、句子可以是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也可以是特别打动你的地方。你可以自己找找读读写体会,也可以小组合作分工分节共同完成。 2.学生自学,讨论。 3读后交流。 ◆“亲手制作” 引读一下各式各样。【心灵手巧】 ◆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 (残疾也阻挡不了刘老师对放风筝的渴望,他要体验放风筝的乐趣。)【挑战自我、自信自强】 出示课件: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 ①你们看,刘老师已把自己的风筝放上了蓝天,引读: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 ②此时的刘老师默默地注视着在空中翱翔盘旋的燕子风筝,什么都没有说。但我们分明感受到刘老师心中有千言万语。你仿佛听到刘老师在心里说些什么呢?此时,刘老师又在想些什么? (预设:1、他在想这只小燕子是我自己做的自己放的。 2、虽然我身有残疾,但我的心也可以像那风筝一样自由翱翔。) 师:对。此时,他也把自己当作小燕子,他还会将风筝想成谁? 3、他想到这风筝就是我的学生,正在蓝天上自由翱翔,茁壮成长 师:你想得太对了,这就是刘老师的理想,这是一只理想的风筝。(指着课题说) 所以,刘老师笑声朗朗,这是怎样的笑哟?这里有亲手把风筝放上天后,自豪的笑;有想到学生后欣慰的笑;有想着心中的理想,憧憬未来的笑。所以刘老师是最幸福的。 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追求理想、热爱生活、自强不息】 ③让我们面带笑容,快乐着刘老师的快乐,一起来读这句话。(齐读) ◆有一次,他故意洒脱手,让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了他生命的力量。 预设: ⊙动作――笑着、叫着、拄着、蹦跳着、追赶、喊着(兴奋、幸福、高兴、乐观,忘记了自己是一个老人,是一个残疾人。真像个小孩。) ⊙故意洒脱手――挑战 ⊙语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刘老师相信自己能够征服困难,自信【挑战自我】 师:怎么喊?你来喊(生读)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还不够,你再来(生读)女生读、男生读,咱们一起来(齐读) 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坚强 乐观 敢于挑战自我) 4.从刘老师亲手做风筝到放风筝到追风筝,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虽然是一个残疾人,但是他敢于挑战自我,自强不息,坦然地面对生活的.不完美,幸福地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才是真正的热爱生活啊!这才是生命的强者!(板书:热爱生活)他的这份热爱深深地感染着我、震撼着我、激励着我! 三、品味作者心声,深化理想的风筝 1.可是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配乐范读第11、12自然段。 30年,苏叔阳和刘老师在精神上是从来都没有分开过!他一直都在思念着乐观顽强的刘老师,思念是长长的风筝线,一头攥在老师的手里,一头系在学生的心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深情地呼喊,引读:刘老师啊,……思念您。 2.此时此刻,在作者眼里,刘老师放飞的仅仅就是一只风筝吗?不,还有他的理想,那么这理想的风筝究竟指什么? (1)作者苏叔阳一生中经历了很多的挫折,苏叔阳出生于1938年,大学毕业后当了一名教师,曾在多所大学任教。1978年,40岁的他离开大学讲台,成为北京电影制片厂的专业编剧。1994年,他因胃癌切除了部分胃,因为肺癌切除了左肺,又切除了脾脏。抗癌,先后多次手术,可苏叔阳在69岁的年龄上仍笔耕不辍,积极乐观地过着每一天。苏叔阳竟然写出了300万字的作品,出版了7本书。 (2)出示他文集中的话: 不管我多么衰弱, 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 我就会走, 哪怕是爬行, 也还在这路上挣扎。 (3)联系作者的生活实际,再联系我们刚才从三件事中品读的人物特点,现在你对理想的风筝有什么新的认识了吗?(同桌讨论一下) (理想的风筝就是指刘老师乐观向上的态度,对事业执着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就像他放飞的风筝,牵引着自己牵引着学生们,像他一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做生活的强者!) 3.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像刘老师这样的人,举例说说。 4.总结延伸 理想是火,点燃生命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热爱生活的刘老师,用风筝寄托自己的理想,让理想伴随风筝在蓝天翱翔。让我们也和他和作者一样在心里放飞这一只――理想的风筝。(边总结边完成“风筝”简笔画板书) 四、作业超市 1. 课外阅读:魏巍的《我的老师》、海伦・凯勒《我的老师》、鲁迅《藤野先生》 2. 尝试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以《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 26、理想的风筝 刘老师――乐观自信 执著追求 热爱生活 -6-2篇3:风筝第二课时的优秀教案设计
风筝第二课时的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2、想象拓展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相应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
在理解孩子们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巩固生字新词
2、说说课文介绍了孩子们与风筝间哪些情景?(“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二、感受做风筝的“快乐”
1、自由读第2小节,找找孩子们做了什么样的风筝?是怎样做的?(找出重点词语)
2、交流:重点:1理解“精心”
2从“精心”可以体会到什么?
3你做过什么风筝?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4仿说句子:a-----我在-----精心------
b-----在-------精心-------
3、孩子们在做风筝是,他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从哪些词句中看出?划出来。
4、交流结合重点:1理解“憧憬”找反义词(“希望、“向往”)
2想象孩子们心中充满了怎样的希望?
3联系上下文理解“依然”,用“依然”仿说句子。
4说说为什么“我们”做的风筝什么也不像,但我们依然快活?
5、有感情读出做风筝时的“快乐”
三、感受放风筝的“兴奋”
1、你放过风筝吗?加上动作说说你是怎样放风筝的?
2、全班演示放风筝,说说放风筝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兴奋、激动”)
3、自由读第3小节,找出文中表达孩子们放风筝时“兴奋、激动”的词句。
4、交流:结合:想象:1“我们快活地喊叫着”,我们在喊着什么?
2想象说话:天上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有-----有-----……,一会儿------,一会儿-------,让人看了真-------。
5、有感情读第3小节
四、感受找风筝时的“伤心”
1、正当风筝放得最高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这时的我们是怎么样的?(“惊失色”、“千呼万唤”)
2、理解:1“大惊失色”,让学生作表情。
2“千呼万唤”,想象我们怎样的呼唤?
3从这两个词体会我们当时的心里是怎么样的?(“着急”),读好这两个词
3、风筝不见了,我们四处寻找,想象我们找了哪些地方?
4、找了那么多地方,那么长的时间都不见风筝的踪影,当时我们是怎么样的?(“垂头丧气”)
5、交流:1说说“垂头丧气”是什么样子?(表情演示)
2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 “垂头丧气”的时候,仿说“垂头丧气”
3体会“垂头丧气”的时候,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4读出“伤心”
五、想象拓展
1、我们的风筝真的找不到了,一点希望也没有了吗?引读“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2、想象:我们到了水磨坊,会发生什么事?有没有找到“幸福鸟”。
3、以“我们向水磨坊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开头说一段话。
六、作业:
1、积累写写描写心情的词语。
2、续写课文。
篇4:《风筝》第二课时教案
《风筝》第二课时教案模板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感悟课文,体会我们的心情变化
(一)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二)找出我最喜欢的部分。
1.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
2.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1)做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②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强调依然。
板书:依然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③练习把虽然......但是......加进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里去,进一步体会我们快活的心情。
(2)放风筝。
重点句子: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②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当时快活的心情?
板书:拼命
③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3)找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①让学生分别找出这几句话,教师出示这几句话。
②学生连起来读这几句话,整体体会我们当时心情的变化过程。
③找出最能表现当时心情的.词语。
板书: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哭垂头丧气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④练习用上面几个词说几句话,描述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困难、麻烦时的表现。
三、拓展想象
读课文最后部分,思考我们找到幸福鸟了吗?
让学生大胆想象,能说多少说多少,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
如有时间可以让学生写下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四人一小组讨论。
3.每组选代表发言。
四、感情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我们心情的变化
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板书:10风筝
做风筝高兴
放风筝高兴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体验
找风筝难受
篇5: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
一、词语组读,构建课文内容框架
1、读下面每组词语,联系课文想一想每组词使你想到文中刘老师的什么故事。
2、交流板书
二、学思事件,体验人物情感
(一)、学习“说丢腿”
1、指名读文
2、讨论:读了这一节,你认为文中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3、指名再读,读出六老师的幽默、乐观
4、情感体验:为什么同学们心中有酸涩,会更加增加对六老师的感激?
(二)学习“写板书”
1、自读课文,你读到一个怎样的老师?
2、从哪些句子感受到?
3、我写板书比较轻松,但对于刘老师?
4、如此艰难地写板书,但是在课堂上刘老师的心情怎样?
5、是啊,如此敬业的老师,又如此艰难地写板书,上课却这样充满了激情,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体会刘老师心中的情感。
(三)学习“放风筝”
1、然而最难忘的是刘老师放风筝的.事情,老师配乐范读7、8小节。
2、跟着刘老师一起放风筝,默读刘老师放风筝的故事,看看,你读到一个怎样的刘老师,拿出笔,划出重要的词句,写写自己的感悟。
3、交流
4、刚才很多同学读到这样一句话,齐读(他总是??)刘老师此时没有说一句话,他仰望白云注视着小燕,他心里在想什么?
5、我看着他的脸(引读)作者用了一个漾,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6、老师不仅放风筝还去追风筝的,你们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老师?
7、指名读,读出刘老师挑战自己的勇气。
8、三十年过去了,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这一声喊,常常萦绕在我耳畔,让我们一起回味刘老师放风筝追风筝的情景。(齐读6-9)
9、他放飞的是风筝,还放飞了什么?
10、刘老师用一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飞的一只只风筝,它告诉了我们什么,或给予我们什么?
11、在春天的日子,作者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让我们也随作者一样深情地呼唤,齐读最后一节。
三、总结升华
1、介绍作者
2出示名言,说感悟
四、板书设计
22、理想的风筝
说丢腿乐观
写板书敬业
放风筝热爱生活
追风筝生命顽强
篇6:《风筝》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风筝》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学重点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第二课时
一、导入唤起情感
唤起情感:童年的生活是快乐的我们可以在田野自由自在的放风筝。你能介绍你是怎么放的吗?风筝飞得高吗?玩的开心吗?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风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边读边想课文围绕风筝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三、读中感悟
1.默读思考:“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
2.小组交流:将自己认为最有趣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并说出自己认为最有趣的理由。
3.全班交流(最有趣),让学生畅谈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引导学生认识到,“做、放”都很有趣。如果有学生认为“找”也很有趣,应予以特别肯定和鼓励。
(一)感悟做风筝的乐趣。
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根据朗读情况,相机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
2.师生合作解决下列问题:
(1)“憧憬”的意思。几个小伙伴精心地做着风筝,风筝做好以后该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谁能想象一下?(这就是“憧憬”)
(2)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乐?
3.指导有感
情的朗读。
(1)激趣:课文当中的几个小伙伴做风筝时很快乐,谁能把他们的快乐心情读出来呢?
(2)练习朗读。
(二)感悟放风筝的乐趣
1.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两个词语描写了风筝刚刚起飞和已经飞到空中时的优美样子。找到后把这两个词语多读几遍。
2.指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出快乐的心情。
3、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三) 体会找风筝的心情
1、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2、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3、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师: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请读读5、6、7、8自然段。
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
4、展开想象:他们在水磨坊找到幸福鸟了吗? 让学生大胆想象,能说多少说多少
篇7:纸船和风筝(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陈曦
教学目标:
1.巩固所学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感悟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准备:纸船和风筝、小熊和松鼠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课后我会读。
2、练习:我会填。
一( 句 ) 话 一( 座 )山 一( 个 )草莓 一( 个 )松果
一(条)小溪 一(张 )纸条 一( 只 )纸船 一( 只 )风筝
3、听写:坏人 松果 祝福 幸福 抓住 句子
二、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一)课件出示1--6自然段的动画,老师朗读。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在写你刚先看到的内容?
2、课文写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你知道他们俩住在哪儿吗?板画。贴松鼠和小熊的图。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指名朗读。
3、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是什么让他们俩成为好朋友的呢?
(学生回答,借机贴纸船和风筝)教师指板画总结,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是纸船和风筝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4、我会发现。区别飘和漂。
纸船和风筝是谁做的?
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松鼠的家门口。
方案一:(学生发现了无价值的东西)谁还有不同的发现?(如果仍旧没有发现)我的发现在这儿。(点击课件,“漂”“飘”变红)
方案二:(学生直接发现了两个飘的区别)指导学生谈。
教师小结:你看,这两个字读音相同,表示的意思却不一样,这个“漂”是三点水旁,和水有关,表示在水上“漂”;而这个“飘”是风字旁,和风有关,表示在风中飘。我们的汉字多奇妙啊,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定会发现汉字更多的秘密。
5、重点学习三、五自然段,体会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
纸船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小熊除了收到松鼠的纸船外,还收到了什么礼物?装有松果和祝福语的纸船
当时小熊的心情怎样?可高兴了。(出示课件)哪个词语直接写了小熊的心情很高兴?“乐坏了”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很高兴”“高兴极了”“很快乐”“美得不得了”)指导朗读。
小熊收到松鼠的礼物可高兴了,它也想回赠松鼠一份礼物,于是,小熊通过动脑筋,给松鼠准备了一份什么礼物?(出示课件)当松鼠收到礼物时,心情怎样呢?指名朗读。
6、总结。纸船和风筝捎去了小熊和松鼠对对方祝福的话语,也捎去香甜的草莓和可口的松果。他们借此向对方表示了友好,伸出了自己友谊的双手,成了一对让人羡慕的好朋友。我们大家真是从内心里为他们感到高兴。
二)学习7--9自然段。
1、(播放课件)老师朗读:正当他们沉浸了友谊的欢乐之中时,可是有一天、、、、、、
你们听了老师的朗读,心情怎么样?(很难过)能告诉我原因吗?
2、出示句子:指导感情朗读。
山顶上再也看不见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见漂流的纸船了.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他们吵架了,正在互相赌气,谁也不理谁了,但是他们的心情怎样呢?
3、让我们带着难过的心情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可是我不明白他们们为什么还是每天扎风筝,折纸船,这是怎么回事呢? (虽然他们吵架了,可是心里都还想着对方,还想成为好朋友。)
三)学习第十、十一自然段。
1、噢,原来是这样啊! 虽然他们吵架了,但心里还都想着对方,还想和对方做朋友啊! 那结果怎样了呢?(小熊和松鼠和好了。)
2、友谊失而复得,他们的心情一定很复杂,我很想通过朗读把他们的心情表达出来? 但又怕读不好,大家能帮帮我出出主意吗?
“再也受不了了”,应该读出松鼠实在忍受不住,特别想和松鼠和好的心情。
“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应该读出松鼠很想和小熊和好,很急切很真诚的语气。
美丽的风筝强调“美丽”,说明小松鼠看见风筝很高兴、很激动、很惊喜;“他高兴得哭了”说明他再次得到了小熊的友谊很激动。
有了大家的帮助,我就有信心读好了。(教师范读。)
你也想试试吗?一定比我读得更好! “
四)拓展练习。
1、是啊,松鼠将所有的纸船都放进了小溪,一只只纸船载着他深深的情意顺流而下,小熊看到这么些纸船向他漂来,会想些什么,或说些什么呢?
生1:小熊看到这么纸船向他漂来,高兴地说:“太好了,我和松鼠又和好了。”
生3:小熊看到这么纸船向他漂来,连忙爬上树,把一只只风筝放到了空中,风筝上写着:“小松鼠,我非常想念你,天天盼着与你和好呢!”
2、小熊和松鼠终于和好了,他们用自己的宽容原谅了对方,又成了一对让人羡慕的好朋友。经历了这一切,我们相信他们以后再也不会闹别扭了,因为他们都学会了珍惜友谊。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也许你们也正沉浸在友谊的欢乐之中,也许你们也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心里正难受呢?现在就请你拿起笔来,把你想对他说的话写下来,送给他。相信这样做你们也会和好,你们的友谊也会更加牢固。
板书设计: 20、纸船和风筝
好朋友 → 吵架 → 和好
(高兴) (难过) (高兴)
[纸船和风筝(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篇8:风筝 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一、导入,1、同学们,《风筝》一课反映了作者的两种心情,是什么心情呢?
生回答,师板书
2、课文中描写伤心的心情用了一个什么词?
课件:垂头丧气 指导 丧的写法。组词语
二、新授
师: 同学们,昨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做风筝时的快乐心情,现在,我们接着体会一下作者和小伙伴放风筝时的快乐心情。
生:打开课本,找放风筝的过程。
指名读放风筝的过程(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搞过树梢了。)
师:孩子们放风筝时心情怎样?你从哪里知道的?
课件: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的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师:这里有一个词用的非常好,是哪个词?
理解 翩翩飞舞,
指名读,读出孩子们的快乐和风筝的美。
师:就这段话中,你有问题吗?(如果学生没人举手)你们没有问题,老师可有问题要问你们了。我们快活的喊叫着,我们在喊些什么?村里人是带着怎样的语气和表情说的?
生:想:举手回答。
过渡语:是呀,你们拥有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拥有着你们这个年龄段独有的天真和快乐,这怎能不让人羡慕呢?请你带着这份孩子们的快乐和村里人的羡慕,再来读读这一句吧。
指名读,齐读。
师:同学们,我们的课余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唱歌呀、跳舞呀、玩游戏呀,想想,用一到两句话描述一下你自己的快乐心情。
生:举手回答问题。
师:孩子们特别喜欢放风筝,请同学们看
课件: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你从画横线的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课件:风筝越飞越高,我们的快乐也就越飞越高,我们的幸福也就越飞越高,我们的理想也就越飞越高,我们的童真也就越飞越高。
师:有一首歌,名叫《三月三》描写的就是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心情,想听吗?播放课件。
师:在大家憧憬着未来、开心、快乐地放风筝时不幸发生了。
课件: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我体会到了作者 心情,是从 这几个词中体会到的。
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读这段话,读出作者焦急的心情。
师:带着这种焦急的心情我们开始找风筝,风筝找到了没有?
课件:不管风筝找到没找到,孩子们一定找到了自己的
课件:小练笔:你有没有从高兴一下子到了伤心地这种情况,试着写一写,50字左右。
[风筝 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9:《东方之珠》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东方之珠》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词语“鳞次栉比、琳琅满目”,能仿照第5自然段的写法,学会围绕中心句写几句话。
3、通过读书学习,了解香港的美丽与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
1、指名朗读第1节。
2、提问:在课文中,这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分别指的是什么地方呢?
3、学生自由朗读第2节至第4节,边读边想。
4、讨论板书:浅水湾海洋公园铜锣湾
(二)教学课文第2、3、4节。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2节。
⑴指名朗读。板书:舒服极了。
⑵自由练读,读出“舒服极了”的感觉。
⑶指名朗读。教师范读,结合生动的'描述,启发学生想象画面,读出感情。
⑷指名朗读(配音乐)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3节并背诵片断。
⑴指名朗读。板书:精彩
⑵结合录象,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⑶提出背诵任务。
3、指导学生学习第4节。
⑴结合录象,理解“鳞次栉比、琳琅满目”。
⑵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朗读。
板书:闹市
4、小结,过渡。
板书:灯的海洋
(三)教学课文第5、6节
1、自由朗读第5节,看一看书上怎样写灯的。
2、结合录象,指导有感情朗读。
3、指导背诵。(结合投影片)
4、齐读第6节。板书:璀璨
(四)巩固深化全文。(结合自编录象)
(五)依照第5自然段写法,学会围绕中心句写几句话。
1、明确第5节的写法。
2、布置、指导仿写。
3、交流
板书设计:
浅水湾舒服极了
海洋公园精彩
铜锣湾闹市
灯的海洋
篇10:画风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画风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一、激发兴趣,复习引入
1、出示生词,认读。
2、出示全班学生名册,你能认出多少同学的名字?(指名认读)
3、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小伙伴们是怎样画风的?(指名用自己的话说)
二、朗读感悟,深入理解
1、自由组合,分角色练习朗读。(老师巡视,适时指导)
2、合作伙伴表演读,引导学生评议。
评议重点:每个人的语气是否正确。
3、小组推荐代表分角色朗读。
4、质疑问难:读了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通过质疑解疑对课文内容进行简要的小结。)
三、展示作品,拓展思维
1、你是怎么表现风的.?展示你的作品吧。
指名展示作品,适当解说。(3—5幅)
2、评议作品。
自评后组评,各组推荐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集体评议。
3、启发更深入想象:声音、气味与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由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怎么画?(自由发言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我会写”中生字的卡片,指名认读,分组轮读。
2、口头扩词练习,理解字义。
3、指导生字书写。
2记忆生字字形。
2观察间架结构。(引导整体把握字形)
2老师示范难字。
2学生练写。
4、自查后互相评议,改进。
五、实践活动
1、画声音或气味。
2、推荐阅读:《新语文》三册,第25页《风的握手》。
篇11:《早》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早》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和你们继续学习课文《早》(板书),谁来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1)三味书屋陈设(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吗?按顺序指方位行吗?)
过渡:上节课有些同学想知道为什么要用“早”做题目,心中有答案了吗?
课文哪几节的内容与“早”有关?
请同学们细细看读(5-8)节,看看课文,写了哪几种“早”?
现在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两种“早”,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读课文,边读边批注,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在书上作记号。
学生自学,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梅花的早
噢,原来是后园的腊梅花开了,让我们一起去赏梅,好吗?
细读5小节——自由读——能谈谈你赏梅后的感受吗?
随机出示幻灯片一:腊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
(1)指名读(2)评价(3)齐读(4)读了这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
幻灯片二:那花百里……开的最早。
课文用了哪一个词来形容梅花是?你了解冰清玉洁吗?看过这样的东西吗?
师适当介绍“二十四番花信风”
指导朗读,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
试读——指名读(评价)师指导:花儿真美啊!我们这些游人应轻轻,不要惊扰了它们,禁不住发出赞叹。
齐读。
师:是啊,历来许多文人吟颂梅花,它还是中国十大名花十大名花之一,被称为“群花之魁”。想想看,有哪些吟颂梅花的诗句?指名说
人们爱梅花是爱它的不畏严寒傲雪开放,送来春的信息,爱它的冰清玉洁。(板书)它一般来形容什么?你觉得是在讲谁的品德高尚?你是从什么地方哪个看出来的?
它还有一段来历呢》谁来说说“早”字的来历。
师生交流:(1)句子:奔走“当铺”和“药铺”心情怎样?
(2)鲁迅听了“默默地”“轻轻地”“小小的”怎样理解?怎么读?
是啊,就是一次小小的'迟到,却深深地烙在了鲁迅的心中,成了他的座右铭,成了他一生奋斗的目标,学到这你想说什么?
你觉得“东风第一枝”指的仅仅是梅花吗?
齐读最后一节,你现在该明白了为什么要用“早”作题目了吧?
是啊,老师学了这一课,也深有感触“”我也有了自己的座右铭,想听吗?你们有吗?说来听听。可以想一个刻在心里。
作业超市:小黑板(1)把你的座右铭说给大家听
(2)演课本剧《早的来历》
篇12:雷雨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雷雨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文
2、读好日记
二、写字教学
1、认读生字
注意:垂、沉、阵、蜘蛛、蝉都是翘舌音。彩是平舌音。
2、扩词训练(蜘蛛、蝉不扩词。)
3、说记字方法
4、写字指导
(1)自己分析所有字的结构,观察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自己动笔描,说说:你的发现。
(如:垂字的中间一横最长,最后一横最短,其余两横长短差不多;压字不要丢掉点;彩字的.三撇要对齐)
(3)请小书法家上台表演自己写得好的字并说写的技巧。
(4)自己书写生字,每个两个。
(5)互相学习、评价。
5、完成读读抄抄。
三、作业:
1、抄写有关天气的优美文章。修改自己的日记。
2、每个生字各写三个,组两个词。
板书:雷雨
前:闷、压抑、可怕
中:雨越下越大
后:清新、愉悦
教学目标:
1、认识“压”等四个生字,学写“垂”等12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雷雨前、中、后的景象。
3、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篇13:《秋水》优秀教案第二课时
《秋水》优秀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领悟庄子的思想在《秋水》中的体现
2.进一步体味庄子思想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意义。
课前准备:
完成第一课时词语疏通的教学并要求全文背诵,请同学们以四人为组查找庄子最有名的寓言故事。
教学安排:
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二课时
1. 导入
师:前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学习诸子百家散文,其中著名的有哪几家?
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师:著名学者南怀瑾这样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
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多少年来,道家思想对乱世中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大
的慰藉,而道家集大成的人物便是庄子。在现今高度发达的社会里,庄子思想对于我们或许更有一种特殊的感受和意义,今
天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庄子的精神世界。
师:庄子是一个善于用寓言讲故事的人,他讲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我们现在常用的“井底之蛙”就是其中的一个,有哪位
同学能讲给大家听听?
生:井底之蛙对东海的大甲鱼说:我快乐极了,出来时在井栏上跳跃,回去时在井底休息;在水里游的时候,水会浮起我,
到水底的时候呢,有泥巴来按摩我的脚,可看看旁边的小蝌蚪、小螃蟹它们就比不上我了。我独据一池井水,跳跃其间,无比自
在,你也进来享受享受吧!可是甲鱼的左脚还没有跨进去,右膝却已被绊住了。它缓缓地说道:东海有一千里长,八千尺高,即
便连年旱灾水灾海水都不曾为之减少或增加,这才是它真正的快乐呢!井底之蛙听了之后若有所思。(可简要讲述)
师:庄子通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生:不要自以为是,天外有天……
2. 领悟课文《秋水》中庄子的思想含义
(1)师:那么课文《秋水》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呢?请全体同学齐声朗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
生:以河伯与北海若的一段对话说明要谦虚,不能自满;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强中自有强中手……
(2)师:我们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请同学们散读文章的第二段,从文中找出最关键的词句。
(3)师请生一边回答,一边自己出示板书:
水—— 海 —— 天地
小石小木 大山
中国——四海——天地
小米粒—大粮仓
小洞穴 旷野
人——万物
毫末 马体
(4)师总结归纳:
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这几个比较,“百川之水,莫大于海”,四海与天地比,好似小石小木与大山,中国与海内比,有如
小米粒在大粮仓中,四海在天地之间,犹如小洞穴在旷野里,人与万物比,又如毫末在马体上,同样的“四海”因为所比
的对象不同,也被比成了“大粮仓”和“小洞穴”,同一个事物,可以是大的,也可以是小的,我们很自然地可以得出这
样的结论:事物的`大和小是相对的。(出示板书)
水—— 海 —— 天地
小石小木 大山 大和小
中国——四海——天地 是相对的 →
小米粒—大粮仓
小洞穴 旷野
人——万物
毫末 马体
3. 由课内知识延伸至课外,进一步理解庄子思想的深刻含义。
(1) 师点拨:由前面我们所得出的“大小是相对的”结论,很容易能想到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相联系
的相对论,空间的大小是相对的,时间的长短是相对的,《秋水》中的“少仲尼之闻”也反映出了另一种相对性,同学们想
一想这指的是哪方面的相对性?(知识)
(2) 庄子有句与此有关的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件物象,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得出不同的印象。在庄子看来,一样事物可以是大,又可以是小,可
以是贵,又可以是贱,事物没有确定不变的标准,所以他提出了大小、贵贱、生死、物我等同的观点,即齐大小、齐贵贱、齐
生死、齐物我,这就是庄子思想颇具特色的“齐物论”。(出示板书)
水—— 海 —— 天地
小石小木 大山 大和小 齐(以…为同)大小 天地与我并行
中国——四海——天地 是相对的 →齐 生死 →
小米粒—大粮仓 齐 物我 万物与我合一
小洞穴 旷野
人——万物
毫末 马体
(3) 师:这些看来很深奥的道理庄子也是通过讲寓言故事的形式来告诉大家的,上节课后,我布置大家回去找一些庄子最有名
的寓言故事,有没有同学找到庄子讲的有关生死的小故事?
生讲述“鼓盆而歌”的故事,师同时放幻灯。
师点拨:这个看起来有点无情的故事恰恰体现了庄子的生死观。人一旦死去,埋掉、烧掉化为泥土,散为尘垢,甚至连意识也没
有,这给人带来了无限的恐惧,无怪乎王羲之要说“岂不痛哉”而庄子则认为人开始是没有生命的,只有气息形成“形”,“形”
变成“生”,“生”又变成“死”,最后又归为气息。这样生来死往的变化就好象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一样自然。这样的观点不是
让人轻视生命、一心求死,而是要人呵护生命,不因为死亡的到来而忧伤生命。
(4) 师:下面我们要讲的故事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关于庄子做梦的故事,请查到这个故事的同学为大家讲述一下。
生讲述故事,师放幻灯。
师点拨:以梦喻志是文人常用的方法,著名的有南柯一梦、黄粱美梦,都是些平生穷困潦倒的人,在梦中享尽荣华富贵,一旦梦醒,
一锅黄粱尚未煮熟,而南柯也不过是一个蚂蚁窝。他们梦的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求之不得就产生破灭感。而庄子的梦更奇异、更
优美,翩翩而飞的小蝴蝶徜徉在大花园中,蝶儿飞舞在花丛间,逍遥在阳光空气下,在这里天地万物与我合二为一,达到了物我相
忘的境界。庄子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精神上无限自由的世界,从整体处观察事物,从各个角度作全面的透视,不以人类为中心,不以
自我为中心,取消了天地万物和我对立的宇宙观,达到万物合一的境界。
4. 讨论体会庄子思想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师;现实生活中物质的欲望、名利都可以是牵制我们自由的东西,照庄子看来,人、物欲、自然等等都应该是一个和谐自然的
整体,人类的行为与行事都应合乎自然的运行。对于现世人类无止境的贪欲与物化,庄子的思想无异是调剂人心的清凉剂。下面请
同学们的四人小组讨论一下现实生活中的那些例子是可以体现庄子思想的时代意义的。
生讨论略(可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物欲过度的追求而失控浮躁等方面展开)
5. 师小结:庄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一节课的时间只能“蜻蜓点水”,其中的睿智与哲学还需要我们在课后进一步感悟与领会。在上课开始的时候曾经说过,在我们心灵生病的时候,会需要进进药店,可是任何药也不能吃得过量,否则也会有负面的效应,所以关键的是对度的分寸拿捏。
6. 让我们再全体朗读课文《秋水》,体味其中的含义。
篇14:《哪吒闹海》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哪吒闹海》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有个性地朗读课文。
2、掌握课文内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哪吒为民着想、敢斗邪恶的精神。
3、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出哪吒闹海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1、课文内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哪吒为民着想、敢斗邪恶的精神。
2、指导学生通过个性化朗读感悟,体会哪吒勇敢,正义的精神。
教学准备:CAI教学课件、磁铁板书卡片(三张:闹水晶宫、大夜叉、斗三太子)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播放龙王兴风作浪的动画影片(同时师述)
师述:上节课咱们说到那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小哪咤决心要治一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今天,咱们就跟着小哪咤到那东海里去闹一闹,怎么样?来,咱们自由地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哪吒闹海给你留下怎什么印象?
二、初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1、生自由读这部分课文
2、指名说说哪吒闹海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的?
3、课文中哪些句子给了你这种感受,把它画下来,好好的读一读,待会读给大家听。
三、精度感悟。
1、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指导。
指导的重点句:
他跳进大海里,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便掀起滔天巨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晃起来。
(1)、读这句话时你想到了什么?他有这样的感受,你听出来了吗?
A(如果学生没听出来)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吗?——有没有自己的感受,也想读给大家听
B(如果学生听出来)你能来读读吗?
(2)出示闹水晶宫动画片段。
相信你们有了更深的感受了,再读读这句话(自由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师小结板书:这下龙王的水晶宫可天翻地覆了,哪吒闹起水晶宫来可真不含糊。(板书:闹水晶宫)
小哪吒可机灵啦,身子一闪,躲过了这一斧头,随即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
(1)你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愿意读给大家听吗?
(2)演一演(重点体会“闪”“趁势”)
(3)带着你的体验再来读读这句话。
(4)师小结:笨拙的`夜叉哪里打得过机灵敏捷的小哪吒呢?(板书:打夜叉)
可别小看这小小的乾坤圈,它比一座大山还重,一下子就把夜叉给打死了。
(1)这小小的乾坤圈,真能把夜叉打死吗?
(2)读出自己的体会。
哪吒一纵身,趁势抖出混天绫。那混天绫立刻喷出一团团火焰,把三太子紧紧裹住。三太子只好现出了原形。
(1)根据学生朗读点评,“想去看看哪吒斗三太子的精彩片断吗?”
(2)哪儿最精彩?谁也想把这精彩的句子读一读。(指名)
(3)评:他读得精不精彩?
(4)师小结板书:龙王父子再凶狠,勇敢的小哪吒也敢和他们斗一斗。(板书:斗三太子)
2、师总结:小哪吒为了百姓,大闹水晶宫,打死夜叉,斗败三太子,我们对哪吒顿生钦佩之情。来。咱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待会老师选那些读的认真,能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的同学读给大家听。
3、生自由练读。
4、指名读喜欢的段落。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师述:哪吒这么一闹,惩治了龙王父子,从此他们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百姓又过上了太平日子(板书),想象一下,太平日子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2、指名畅所欲言。
3、师述:百姓们,现在你们想对小哪吒说些什么呢?
4、生交流。
五、课本延伸,讲故事。
1、看来大家都很喜欢机智勇敢的小哪咤,想把哪咤闹海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吗?咱们先来练习练习,待会把故事讲给大家听。
2、生自由练习后指名配合动画片讲故事。
3、除了讲故事的方法还有哪些方式可以表达对哪吒的喜爱和钦佩?生交流作为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龙王父子
闹水晶宫
————哪吒闹海
打夜叉
太平日子
兴风作浪
斗三太子
篇15:《秋游》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秋游》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一、谈话导入初步感知
1、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
师描述:秋天到了,天高云淡,白云悠悠。秋风起了,黄叶从树上轻轻飘落下来,像铺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这时候,老师最喜欢踩着松软的落叶去郊外秋游。小朋友,你们也想去吗?
2、(出示秋游图)
学生看图后师问:小朋友,郊外的景色美吗?
(出示:我最喜欢 , 。)
你能用“我最喜欢哪儿,这个地方怎么样”的句式说说这儿的美景吗?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郊外的景色多么迷人呀!(出示蓝天白云图)
2、出示:秋天的天空 ,白云 。进行练说。
3、初读课文第二段。
小朋友把蓝天描述得这么美,我们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
4、自学第二自然段。
你能对照这三道题读懂课文吗?
出示:①的天空()。
②几朵白云有时像(),有时像()。
③还有什么一望无边?你觉得白云还像什么?
一望无边的()。
白云像()。
5、集体讨论。
6、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
秋天的天空美,农田也很美。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农田里的景象。(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
2、师问:农田里有哪些庄稼?各是什么颜色?农田美在哪儿?
3、填色:这儿有张绘有稻田、高粱、棉花的简笔画,小朋友给它填上色彩,看谁填得最美?
4、(出示农田图)学生看图后,师问:图中的色彩美吗?跟小朋友刚才填的色彩比呢?蓝蓝的天空和一望无垠的农田交相辉映,显得更加绚丽多姿。让我们再次来到农田里,感受它的美吧!(师引语)
5、读中品味美。怎样读才能感觉到这些颜色美呢?
6、迁移练说:(出示果园图)秋天的农田美,果园也很美。你能用刚才的句式说说果园里的美景吗?[出示:果园里,(),(),()。]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朋友今天玩得开心吗?
让我们用高兴的心情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2、自主学习。
①说说读懂了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互相交流。
②检查学习效果。
填空:同学们有的(),有的`(),有的()。大家(),(),()!
3、看图想像。
(出示秋游图)师问: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同学,还想在草地上干什么?
4、延伸说话。
出示:在郊外的草地上,同学们有的 ,有的 ,有的 ,多么 !
5、指导朗读。
①启发思考:你们在草地上亮开嗓子喊些什么?会怎么开心地笑?怎么大声地喊?
②用这种感情读第四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回忆全文。
(出示填空题:秋天天气 。 蓝蓝的, 在天上飘。 金黄金黄,火红火红, 雪白雪白的。秋天 !
2、朗读全文。
3、要求学生课后读一篇赞美秋天的文章,优美的句子可以背一背。
篇16:《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兴高采烈、思绪万千等核心词语的含义;
3.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敢于提问,自主读书,合作讨论,直至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家人,思念亲朋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读了课文你就会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这个思写成红色
读课题:
师:看一看,思下面是什么?上面是什么?对,心田。从心田里发出的声音才是最真、最美的声音,让我们用心里的声音来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小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师:这些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
师:那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自主读书,讨论交流。
师:小朋友们读得很认真,现在谁能告诉我们,是谁每逢佳节倍思亲?
板书:王维
师:王维是谁?谁来告诉我们?
板书:长安
师:读得真好,但老师还想见一见王维,谁来扮演王维作一个自我介绍?
师:佳节指什么节日?什么时间?又有哪些风俗呢?
板书:九月九日
师:书上有一个词语准确地写出了重阳节的长安人们的心情,老师相信你只要仔细的'读书,一定能找到?
板书:兴高采烈
师:请你接着老师的话说下去,用上兴高采烈。
师:六一儿童节到了………………
师:谁还能用兴高采烈说一句话?
师:谁能用你的声音让我们感觉到长安人们的兴高采烈?
师:王维兴高采烈吗?那他怎么样?他想到了哪些人?还想到了哪些事?
板书:山东兄弟
师:这就叫思绪万千。
板书:思绪万千
师:你有过思念的感觉吗?你会用什么方法表达你的思念?
师:今天是传统佳节重阳节,现在我--王维的兄弟,已经头插茱萸,登上高处。此时此刻,不知远在他乡的王维怎么样。哎,不如打个电话给他。谁愿意做我的兄弟王维?
师:可是当时还没有如此先进的通讯设备,就连写一封信,也要很长时间才有可能寄到家乡。作为诗人的王维表达思念的最好方式是写诗。
三.感悟诗歌
1.朗诵:
师:下面我们掌声有请唐朝大诗人王维为我们朗诵他的诗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学生读诗
师:诗写得棒,读得也棒!连我都想读了。谁敢和我比一比?
师:我读诗的水平可不简单,要想和我比,你可得多读几遍。
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配乐
3.小比赛
4.谁能背诵这首诗?
四.小结课文
师:现在谁明白了老师为什么把这个思写成红色?
五.默写古诗
师:谁来帮帮老师,把黑板上的这首诗写完整。其余的同学请在底下默写。
(提醒书写和握笔姿势)
评价:
师:连粉笔字都写得这么好看,你的钢笔字一定更好看!
茱萸这个词书本不要求会写,你都能写出来,真不简单。
六.延伸
师:你回家还想做什么?
师:课后小朋友就做自己想做的事吧。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
板书:
兴高采烈
长安
九月九日
山东
思绪万千
(王维)
★ 风筝教案
★ 风筝 教案
★ 《风筝》教案设计
★ 风筝教学设计
★ 理想教案设计优秀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精选16篇)】相关文章:
《风筝》初中语文教学设计2022-06-24
《风筝》教学设计 (网友来稿)2022-11-24
七年级上册语文《风筝》的教案设计2022-04-29
人教版风筝的教学设计2023-12-24
鲁迅《风筝》教案设计2022-11-30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23-08-18
六年级语文下课文《海水为什么是蓝的》教学设计案例2023-12-19
模块三1主题单元教案的作业2023-07-17
风筝教学设计2023-04-18
《理想的风筝》评课稿202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