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资源》的地理教案(整理19篇)由网友“a497”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海洋资源》的地理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海洋资源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1)知道海洋中的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
(2)理解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3)了解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
(4)记住我国主要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和近海油的分布。
(5)了解我国在开发海洋资源中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
2、智能的培养:通过读图,分析我国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
3、思想教育要求: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保护海洋资源的情感。
教学重点:记住最大的渔场、盐场和近海油田的分布。
教学难点: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
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设计:
复习提问:
1、我国主要的煤田有哪些?
2、我国主要的油田有哪些?
3、我国主要的铁矿有哪些?
4、江西德兴、云南个旧、山东招远,
甘肃金昌分别以哪一种有色金属矿为主?
今天我们学习第5节海洋资源。
海洋不仅美丽,而且富饶,有人称海洋为“天然的蛋白质仓库”、“乌金的储存库”、“盐类的故乡”、“能量的源泉”,这说明海洋中蕴藏着大量丰富的资源。
一、丰富的海洋资源。
读图回答:
1、我国拥有多少千米海岸线(18000多千米)
濒临哪几个近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2、我国海域南北跨哪几个温度带?(热带、亚热带、北温带)
由此可以说明我国海域十分辽阔,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海洋资源也十分丰富。下面大家看一组数字。(找同学读课文)
二、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
由于我国大陆沿岸的海域广阔,对发展海洋水产事业非常有利。下面大家看P1006.18我国近海主要渔场和海流分布示意图。让我们共同分析一下我国发展海洋渔业的有利条件。
1、我国大陆边缘的海洋,多为深度超过200米的浅海区。海水浅,阳光可直射海底,水温适宜,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繁殖和生长。
2、在这些浅海中,有众多的河流注入海洋,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生长,为海洋业提供了大量的饵料,又有从高、中、低纬南下的沿岸流。在寒暖流交汇地方,海水容易发生搅动,下层的营养盐类冷到上层,使得上层海水中的浮游生物特点丰富,吸引大批鱼群。
3、此外,我国沿海港湾,岛屿特别多,浅海渔场多位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水温适中,冬季不结冰。
东海素有“天然鱼仓”之称,其中舟山渔场是我国第一大渔场。
海盐和海底石油:
海洋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还提供了丰富的矿产。
1、我国是海盐生产大国。
(1)我国海岸线长,其中有很多地势平坦的泥质,海滩适于晒盐,这些适于发展盐业的海滩就有几百万公顷。
(2)海水晒盐依靠自然蒸发,我国多数盐场都有良好的蒸发条件。其中河北长芦盐场为我国最大的盐场。(这里雨季前的二、三个月,天晴风多,气温较高,蒸发旺盛,全年的海盐大部分就是在这时生产的。
2、海底石油的开采。
我国近海石油资源相当丰富,近年来,经过多次钻探,已在几个海域中发现了含油气的盆地。看图P6.22主要含油气的盆地:渤海盆地、南黄海盆地、东海盆地、珠江口盆地、东沙盆地。
三、海洋资源的保护。(找同学读课文理解)
板书提纲
海洋资源
一、丰富的海洋资源。
二、主要渔场和盐场。
(东海)舟山渔场长芦渔场(河北)
中国最大中国最大
三、海洋资源的'保护。
海洋资源
篇2:《海洋资源》的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优越的海洋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以及非生物资源,认识到开发海洋资源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并进一步认识到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意义。
2.使学生充分认识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了解我国主要渔场的分布,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3.使学生了解我国海盐和海底石油的开发利用和分布状况。
4.通过介绍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并且强调对海洋资源的保护,培养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建议
篇3:《海洋资源》的地理教案
本节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通过联系旧知识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海洋资源十分丰富的自然基础,即我国有四个近海,并且南北跨了三个温度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然后介绍了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种类,最后还提醒学生我国海洋资源还远没有开发出来,使学生意识到海洋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的海洋捕捞和水产养殖。教材在选学材料中介绍了我国之所以在近海发展渔场的原因,应当说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紧接着教材又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发展的海水养殖业。如果说,海洋捕捞是人类纯粹地利用自然条件的话,那么海水养殖是人类对海洋资源的间接利用,因为这其中加入了人类在技术、设备、人力和时间等的投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原理和方式,教材专门给了几幅图片,扫清了理解的障碍。
第三部分海洋非生物资源的开发,其中着重介绍的是海盐生产及盐场的分布。教材介绍了海盐生产的过去和现在,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利用海洋资源的.历史非常久远,随着科技的进步,海盐开发的种类也日益增多。
第四部分提醒学生要注意借鉴人类开发陆地资源的教训,在开发利用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海洋,培养学生正确的海洋观、环境观。其中的“想一想”活动为学生设置了两个不同的情景,让学生推测将来的结果。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念,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关于“海洋资源”的教法建议
1.在讲渔场的时候,要结合初一学过的世界几大渔场形成的条件,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出舟山渔场的位置。然后结合鱼汛的概念引导学生分析舟山渔场成为全国最大渔场的原因。
2.在讲最后一个框题时,要注意结合过度捕捞海洋生物和海洋污染的事例,强调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资源环境要相统一。在教学中可以充分的利用反映海洋污染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海洋污染的污染源,加深学生认识对海洋资源保护的必要性。还可以通过讨论,让学生/Article/Index.html>总结保护海洋资源的措施。
关于“海洋资源”的教学设计示例
[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陆地上的各种资源,我们知道,我国的国土辽阔,海陆兼备,今天再来看看我国海洋里的资源有哪些。
[活动]读教材中“丰富的海洋资源”自然段,课文中的这几句话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说明海洋里有丰富的水产资源、石油资源、海洋资源和海洋能源。
[补充]人类赖以生存的陆地空间已不堪重负,地球生物资源的80%分布在海洋里,海洋给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是陆地的1000倍,海洋在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情况下,每年可以向人类提供30亿吨的水产品。所以说,海洋资源的开发前景非常广阔。
[承转]同学们平时吃什么海产品?你们知道它们产自哪里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国主要的渔场
[活动]读我国近海主要渔场和海流分布示意图,找一找我国主要的渔场。并且结合选学内容分析一下我国发展海洋水产的有利条件。(宽浅的大陆架、陆地江河汇入带来饵料、暖流和寒流交汇)
[补充]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
[转承过渡]除了捕捞外,我国还利用沿海的滩涂发展大规模的养殖业。
[学生读图]解释海产养殖的方法。
[转折]除了海洋的生物资源之外,还有什么资源?
[学生回答]海盐资源、石油资源。
[活动]读我国沿海盐场和近海石油沉积盆地分布图,看看北方海域和南方海域哪个产的海盐较多?为什么?
[学生回答]北方海域产盐多。这与气候有关(降水少,雨季短)。
[提问]我国最大的盐场在哪里?(长芦)
[转折]大家看我国近海的石油沉积盆地,我国海底石油资源相当丰富,我国已经在渤海、东海、南海等海域开采了石油。
[转折]对于海洋资源,应该说我们开采得还很不够,但是鉴于人类对陆地资源开采的教训,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开采方式呢?请大家讨论“想一想”中的题目,哪一种捕鱼方式可取?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第一种方式只顾眼前利益,长期下去,鱼的产量会越来越少。第二种方式可以保证人类的持续利用。
[进一步解释]然而,我们现在有很多地区的渔民确实在采用第一种捕鱼方式。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学生讨论回答]捕养结合,控制近海捕捞的强度,大力发展滨海养殖业和远洋捕捞业。
[转折]在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人们又不知不觉地污染了海洋。污染源包括石油开采带来的石油污染,大江大河排入海洋的废水、废液和固体废弃物等。针对海洋污染,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补充]加强立法管理;充分利用科学技术;进一步宣传,增强全民的海洋意识。
探究活动
1、活动名称:海产品调查
活动目的:使学生充分认识海产品在丰富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同时了解我国海产品的现状。
活动步骤:
(1)寻找10种日常用品,条件是原料必须有海产品。
(2)了解近来这几种产品的销售变化情况和原因。
(3)开一个主题为“人类与海洋”的班会,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2、活动名称:海洋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吗?
活动目的:使学生了解我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并意识到海洋资源尽管是可再生的,但这是在合理利用和开发的前提下,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证看待问题的意识。
活动方案:安排学生查找人们破坏或不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资料,并提出问题“海洋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吗?请你用你的资料来说明你的观点”,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
地理教案-海洋资源一文由中国教案站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4:八年级地理教案《海洋资源》
八年级地理教案《海洋资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优越的海洋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以及非生物资源,认识到开发海洋资源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并进一步认识到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意义。
2.使学生充分认识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了解我国主要渔场的分布,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3.使学生了解我国海盐和海底石油的开发利用和分布状况。
4.通过介绍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并且强调对海洋资源的保护,培养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建议:
关于“海洋资源”的教材分析
本节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通过联系旧知识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海洋资源十分丰富的自然基础,即我国有四个近海,并且南北跨了三个温度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然后介绍了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种类,最后还提醒学生我国海洋资源还远没有开发出来,使学生意识到海洋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的海洋捕捞和水产养殖。教材在选学材料中介绍了我国之所以在近海发展渔场的原因,应当说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紧接着教材又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发展的海水养殖业。如果说,海洋捕捞是人类纯粹地利用自然条件的话,那么海水养殖是人类对海洋资源的间接利用,因为这其中加入了人类在技术、设备、人力和时间等的投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原理和方式,教材专门给了几幅图片,扫清了理解的障碍。
第三部分海洋非生物资源的开发,其中着重介绍的是海盐生产及盐场的分布。教材介绍了海盐生产的过去和现在,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利用海洋资源的历史非常久远,随着科技的进步,海盐开发的种类也日益增多。
第四部分提醒学生要注意借鉴人类开发陆地资源的教训,在开发利用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海洋,培养学生正确的海洋观、环境观。其中的“想一想”活动为学生设置了两个不同的情景,让学生推测将来的结果。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念,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关于“海洋资源”的教法建议:
1.在讲渔场的时候,要结合初一学过的世界几大渔场形成的条件,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出舟山渔场的位置。然后结合鱼汛的概念引导学生分析舟山渔场成为全国最大渔场的原因。
2.在讲最后一个框题时,要注意结合过度捕捞海洋生物和海洋污染的事例,强调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资源环境要相统一。在教学中可以充分的利用反映海洋污染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海洋污染的'污染源,加深学生认识对海洋资源保护的必要性。还可以通过讨论,让学生总结保护海洋资源的措施。
关于“海洋资源”的教学设计示例
[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陆地上的各种资源,我们知道,我国的国土辽阔,海陆兼备,今天再来看看我国海洋里的资源有哪些。
[活动]读教材中“丰富的海洋资源”自然段,课文中的这几句话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说明海洋里有丰富的水产资源、石油资源、海洋资源和海洋能源。
[补充]人类赖以生存的陆地空间已不堪重负,地球生物资源的80%分布在海洋里,海洋给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是陆地的1000倍,海洋在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情况下,每年可以向人类提供30亿吨的水产品。所以说,海洋资源的开发前景非常广阔。
[承转]同学们平时吃什么海产品?你们知道它们产自哪里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国主要的渔场
[活动]读我国近海主要渔场和海流分布示意图,找一找我国主要的渔场。并且结合选学内容分析一下我国发展海洋水产的有利条件。(宽浅的大陆架、陆地江河汇入带来饵料、暖流和寒流交汇)
[补充]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
[转承过渡]除了捕捞外,我国还利用沿海的滩涂发展大规模的养殖业。
[学生读图]解释海产养殖的方法。
[转折]除了海洋的生物资源之外,还有什么资源?
[学生回答]海盐资源、石油资源。
[活动]读我国沿海盐场和近海石油沉积盆地分布图,看看北方海域和南方海域哪个产的海盐较多?为什么?
[学生回答]北方海域产盐多。这与气候有关(降水少,雨季短)。
[提问]我国最大的盐场在哪里?(长芦)
[转折]大家看我国近海的石油沉积盆地,我国海底石油资源相当丰富,我国已经在渤海、东海、南海等海域开采了石油。
[转折]对于海洋资源,应该说我们开采得还很不够,但是鉴于人类对陆地资源开采的教训,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开采方式呢?请大家讨论“想一想”中的题目,哪一种捕鱼方式可取?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第一种方式只顾眼前利益,长期下去,鱼的产量会越来越少。第二种方式可以保证人类的持续利用。
[进一步解释]然而,我们现在有很多地区的渔民确实在采用第一种捕鱼方式。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学生讨论回答]捕养结合,控制近海捕捞的强度,大力发展滨海养殖业和远洋捕捞业。
[转折]在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人们又不知不觉地污染了海洋。污染源包括石油开采带来的石油污染,大江大河排入海洋的废水、废液和固体废弃物等。针对海洋污染,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补充]加强立法管理;充分利用科学技术;进一步宣传,增强全民的海洋意识。
探究活动:
活动名称:海产品调查
活动目的:使学生充分认识海产品在丰富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同时了解我国海产品的现状。
活动步骤:
(1)寻找10种日常用品,条件是原料必须有海产品。
(2)了解近来这几种产品的销售变化情况和原因。
(3)开一个主题为“人类与海洋”的班会,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篇5: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地理教案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洋空间资源分布的范围,包括的种类,开发利用特点等。
2.了解世界海洋运输业的发展,港口建设和港口贸易的发展。
3.了解世界著名的围海造陆工程。
教学建议
关于海洋空间利用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开发海洋空间资源的深远意义。由于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使陆地空间越来越拥挤,海洋将成为人类活动的广阔空间;然后让学生了解海洋空间资源分布的范围,所处的环境特点。海洋可利用空间包括海上、海中和海底,具有气象、水文条件复杂,环境恶劣的特点;最后,讲当前人类在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已涉及的领域。海洋空间利用已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扩大到生产、通信、电力、储蓄、文化娱乐等诸多方面。
关于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世界海洋运输的发展历史,讲述人类在海洋运输中经历了由近海向远洋拓展以及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过程。特别要指出现代大型船舶的出现和无线电导航、全球定位技术在海洋运输业的应用,大大促进了海洋运输业的发展。接着,教师可利用课本中《世界主要海运路线》图,介绍世界七大海上交通运输线。最后,介绍人们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主要场所――港口的建设。在讲港口建设时,可引导学生读《鹿特丹港口的土地利用》图,结合荷兰鹿特丹港发展案例,讲清港口建设要有三个条件:①腹地:即港口的服务区域;②配套设施:如码头、装卸设备等;③在港口的规模、服务功能和范围上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于围海造陆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世界围海造陆的三个典型事例①荷兰的围海造陆工程;②日本、美国、法国、荷兰等国建造的人工岛工程;③澳门的填海造陆工程,说明围海造陆是缓解人多地少矛盾的重要途径,但是需要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特别是做好以水利工程为中心的配套建设。同时还要指出,兴建海上城市,工程和费用巨大,需要以强大的国力作基础。
教学设计示例
〖引入新课〗
1.读图引入:读课本《未来海洋空间利用示意》图,说明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涉及生产和生活的哪些领域?关于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人类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探索?
2.录像引入:观看有关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科技录像片,回答海洋空间资源包括海洋的哪些部分。人类是怎样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
3.讲解:海洋空间资源包括海上、海中、海底三个部分。随着世界人口迅速增长,陆地各种自然资源逐渐走向枯竭,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越来越令人关注,海洋将成为人类活动的.广阔空间。
〖海洋空间利用的教学〗
1.讲解:目前,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已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扩展到工业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科学文化、生活娱乐等诸多领域。然而,海洋环境不同于陆地,不论在环境方面还是在生态方面,都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
2.提问:海洋环境条件和生态条件较陆地有哪些不同;其复杂性和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会产生哪些影响?
3.讲解: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活动,在近海和海洋表面,要抗御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和复杂的海水运动;在深海要能适应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的环境;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性大,对工程设备材料、结构和施工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的工程。
〖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
1.讲述:世界海洋运输业的发展历史,经历了船舶动力的不断更新换代,吨位不断增大,不同运输用途的船舶品种不断增多,海洋航线由近海向远洋不断拓展,导航技术和定位技术不断现代化的过程。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石油生产和运输迅速增长,大型油轮的出现,以及大型集装箱船的兴起,带来了海洋货物运输的革命。今天,现代化的大型集装箱船和巨型油轮可以来往于各大洲港口之间的航线上。
2.读图:课本《世界主要海运路线》图
3.讲解:世界七大海上交通线:①北大西洋航线:美国和加拿大东海岸港口连接西欧、南欧、各国港口的航线;②亚欧航线:连接西欧和亚太地区各国港口的航线;③南美航线:连接欧洲和南美东海岸各国港口的航线;④南北美航线:也叫巴拿马运河航线,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⑤北太平洋航线:北美西岸各国和亚洲国家间的航线;⑥南太平洋航线:美洲西海岸与亚太地区各国的航线;⑦非洲航线:也叫好望角航线,是欧洲、北美洲从西亚进口石油的重要海上运输线。
4.承转:伴随着世界海洋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港口建设也随之得到发展。
5.读图:课本《鹿特丹港口的土地利用》图
6.讲解:以荷兰鹿特丹港为例,说明港口的形成和发展应具备的三个条件: ①腹地:即港口的服务区域;②配套设施:如码头、装卸设备等;③在港口的规模、服务功能和范围上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围海造陆的教学〗
1.读图:课本《日本神户人工岛》图、《澳门历年填海范围》图
2.讨论:围海造陆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分析围海造陆的利和弊是什么?
小结:围海造陆是缓解沿海地区人多地少,有限的土地资源不足以满足发展居住、绿化、交通、工业、商业等建设需要的矛盾的重要途径;围海造陆工程耗资巨大,需要有强大的国力作基础,同时还要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防止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
探究活动
1.设计制作未来海洋空间利用示意模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设计制作未来海洋空间利用示意模型。可先设计一张蓝图作为底图,然后转绘在矩形胶合板上,再用塑料泡沫板或有机玻璃板做出各种海上设施模型,用乳胶粘贴在胶合板上设计的位置,最后涂上设计的颜色,标上注记,此模型即可完成。此活动可以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幻想力。
2.世界主要海运路线距离量算:在一张世界地图上,标出世界七大航线,然后根据地图的比例尺,量算各条航线的距离。此活动可以采取分组形式,每组量算一条路线,最后各组汇报结果。通过比较数据,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海上咽喉要道的重要位置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比例尺的计算能力。
篇6:高一地理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案设计
高一地理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洋空间资源分布的范围,包括的种类,开发利用特点等。
2.了解世界海洋运输业的发展,港口建设和港口贸易的发展。
3.了解世界著名的围海造陆工程。
教学建议
关于海洋空间利用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开发海洋空间资源的深远意义。由于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使陆地空间越来越拥挤,海洋将成为人类活动的广阔空间;然后让学生了解海洋空间资源分布的范围,所处的环境特点。海洋可利用空间包括海上、海中和海底,具有气象、水文条件复杂,环境恶劣的特点;最后,讲当前人类在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已涉及的领域。海洋空间利用已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扩大到生产、通信、电力、储蓄、文化娱乐等诸多方面。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读图引入:读课本《未来海洋空间利用示意》图,说明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涉及生产和生活的哪些领域?关于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人类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探索?
2.录像引入:观看有关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科技录像片,回答海洋空间资源包括海洋的哪些部分。人类是怎样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
3.讲解:海洋空间资源包括海上、海中、海底三个部分。随着世界人口迅速增长,陆地各种自然资源逐渐走向枯竭,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越来越令人关注,海洋将成为人类活动的广阔空间。
海洋空间利用的教学
1.讲解:目前,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已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扩展到工业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科学文化、生活娱乐等诸多领域。然而,海洋环境不同于陆地,不论在环境方面还是在生态方面,都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
2.提问:海洋环境条件和生态条件较陆地有哪些不同;其复杂性和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会产生哪些影响?
3.讲解: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活动,在近海和海洋表面,要抗御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和复杂的海水运动;在深海要能适应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的环境;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性大,对工程设备材料、结构和施工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的工程。
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
1.讲述:世界海洋运输业的发展 历史,经历了船舶动力的不断更新换代,吨位不断增大,不同运输用途的船舶品种不断增多,海洋航线由近海向远洋不断拓展,导航技术和定位技术不断现代化的过程。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石油生产和运输迅速增长,大型油轮的出现,以及大型集装箱船的兴起,带来了海洋货物运输的革命。今天,现代化的大型集装箱船和巨型油轮可以来往于各大洲港口之间的航线上。
2.读图:课本《世界主要海运路线》图
3.讲解:世界七大海上交通线:①北大西洋航线:美国和加拿大东海岸港口连接西欧、南欧、各国港口的航线;②亚欧航线:连接西欧和亚太地区各国港口的航线;③南美航线:连接欧洲和南美东海岸各国港口的航线;④南北美航线:也叫巴拿马运河航线,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⑤北太平洋航线:北美西岸各国和亚洲国家间的航线;⑥南太平洋航线:美洲西海岸与亚太地区各国的航线;⑦非洲航线:也叫好望角航线,是欧洲、北美洲从西亚进口石油的重要海上运输线。
4.承转:伴随着世界海洋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港口建设也随之得到发展。
5.读图:课本《鹿特丹港口的土地利用》图
6.讲解:以荷兰鹿特丹港为例,说明港口的形成和发展应具备的三个条件: ①腹地:即港口的服务区域;②配套设施:如码头、装卸设备等;③在港口的规模、服务功能和范围上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围海造陆的教学
1.读图:课本《日本神户人工岛》图、《澳门历年填海范围》图
2.讨论:围海造陆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分析围海造陆的利和弊是什么?
小结:围海造陆是缓解沿海地区人多地少,有限的土地资源不足以满足发展居住、绿化、交通、工业、商业等建设需要的矛盾的重要途径;围海造陆工程耗资巨大,需要有强大的国力作基础,同时还要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防止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
探究活动
1.设计制作未来海洋空间利用示意模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设计制作未来海洋空间利用示意模型。可先设计一张蓝图作为底图,然后转绘在矩形胶合板上,再用塑料泡沫板或有机玻璃板做出各种海上设施模型,用乳胶粘贴在胶合板上设计的位置,最后涂上设计的颜色,标上注记,此模型即可完成。此活动可以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幻想力。
2.世界主要海运路线距离量算:在一张世界地图上,标出世界七大航线,然后根据地图的比例尺,量算各条航线的距离。此活动可以采取分组形式,每组量算一条路线,最后各组汇报结果。通过比较数据,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海上咽喉要道的重要位置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比例尺的计算能力。
篇7:海洋资源教案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1)知道海洋中的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
(2)理解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3)了解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
(4)记住我国主要的渔场,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5)记住我国四大盐场,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和近海油的分布。
(6)了解我国在开发海洋资源中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
2.智能的培养:通过读图,分析我国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
3.思想教育要求:通过本节的学习,增强学生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记住我国的四大渔场、四大盐场和近海油田的.分布。
教学难点 :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
教学方法:讲、议、练结合。
教学设计:
复习提问:
1、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
2、如何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
播放5张投影片
海洋不仅美丽,而且富饶,有人称海洋为“天然的蛋白质仓库” 、“乌金的储存库” 、“盐类的故乡” 、“能量的源泉”,这说明海洋中蕴藏着大量丰富的资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导入新课)
投影: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
一、多样的生物资源:
1、优越的海洋资源条件
读图回答提问:
(1).我国拥有多少千米海岸线(18000多千米)
(2)、濒临哪几个近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3)、我国海域南北 跨哪几个温度带?(热带、亚热带、北温带)
由此可以说明我国海域十分辽阔,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海洋资源也十分丰富。下面大家看一组数字。(找同学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四大海产
由于我国大陆沿岸的海域广阔,对发展海洋水产事业非常有利。下面大家看我国近海主要渔场和海流分布示意图。让我们共同分析一下我国发展海洋渔业的有利条件。(投影)
4:我国主要盐场有
长芦盐场――最大盐场
淮北盐场
布袋盐场
莺歌海盐场
3、四大渔场
1.我国大陆边缘的海洋,多为深度超过200米的浅海区。海水浅,阳光可直射海底,水温适宜,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繁殖和生长。
2.在这些浅海中,有众多的河流注入海洋,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生长,为海洋业提供了大量的饵料,又有从高、中、低纬南下的沿岸流。在寒暖流交汇地方,海水容易发生搅动,下层的营养盐类到上层,使得上层海水中的浮游生物特别丰富,吸引大批鱼群。
东海素有“天然鱼仓”之称,其中舟山渔场是我国第一大渔场。
海洋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还提供了丰富的矿产。
3、我国海洋渔场在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是我国的四大渔场,其中以舟山渔场最大,为什么舟山渔场能成为我国最大的渔场?(试从地图册27页数字7舟山渔场所在位置优势分析讨论)
――主要原因在于:(1)舟山渔场处在暖流与寒流的交汇处,海水温度适中,有利于鱼类的生长
(2)长江的入海口带来丰富的鱼类营养物质
1、我国的海洋生物资源非常丰富,种类有两万余种,其中鱼类就有3000多种,那么,形成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多样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呢?
A》地跨多个温度带
B》大陆架面积广阔
C》海水温度适中
二、丰富的矿产资源
1、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我国近海石油资源相当丰富,近年来,经过多次钻探,已在几个海域中发现了含油气的盆地。渤海盆地、南黄海盆地、东海盆地、珠江口盆地、东沙盆地。
2、海滨砂石矿十分丰富
三、巨量的化学资源
1、开发利用化学资源的途径
2、海盐生产及主要盐场(播放投影片)
(1)我国海岸线长,其中有很多地势平坦的泥质海滩适于晒盐,这些适于发展盐业的海滩就有几百万公顷。
(2)海水晒盐依靠自然蒸发,我国多数盐场都有良好的蒸发条件。其中河北长芦盐场为我国最大的盐场。(这里雨季前的二、三个月,天晴风多,气温较高,蒸发旺盛,全年的海盐大部分就是在这时生产的。
三、海洋资源的保护。(找同学读课文理解)
1、巨大的开发空间 2、海洋污染严重 (播放投影)
3、保护措施 (播放投影和音像资料)
课堂小结
板书提纲
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
一、多样的生物资源
1、优越的海洋资源条件
(1)海洋面积广大近海大陆架面积宽阔
(2)地跨多个温度带
(3)水温适中适合生物生长
二、丰富的矿产资源
1、石油天然气 2、海滨砂石矿十分丰富
三、化学资源
1、开发利用化学资源的途径 2、海盐生产及主要盐场
四、保卫“蓝色国土”
1、巨大的开发空间 2、海洋污染严重
3、保护措施
布置作业同步配套练习题p32-33
篇8:地理海洋资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海洋中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2.使学生了解我国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渔场分布。
3.使学生了解我国海盐和海底石油资源开发利用、分布状况。
4.使学生树立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海洋资源的观念,树立海洋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认识我国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2.使学生树立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海洋资源的观念,树立海洋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媒体
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我国近海主要渔场和海流分布图,渔场的形成示意图,我国沿海主要渔场与近海石油资源分布图。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大海是生命之源,它不仅美丽,而且富饶。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
【板书】
第四节 海洋资源
一、丰富的海洋资源
【讲述】 我国国土辽阔,海陆兼备,海岸线长达18000千米,有6500多个岛屿,除了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面积外,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可归我国管辖的海洋面积约有300万平方千米,这一片宝贵的海洋国土。随着科技的发展,它将成为我国开发利用的新领域。那么海洋有哪些资源呢?
【指导】 阅读课文第一段,你能理解文中这几句话的含义吗?
学生阅读后,讨论回答。这几句话分别指的是:海洋有丰富的水产资源、石油资源、海盐资源、海洋能源。
【小结】 我国有辽阔的海域,丰富的海洋资源。
【指导提问】 请同学们读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回答:
(1)我国从北问南濒临哪几个近海?
(2)你认为我国海岸线的长度是长还是短?大陆架的分布是否宽广?
【提问】 我国的海洋资源是否丰富?
学生读书,讨论。
【指导概括】 根据课文中介绍的我国鱼类、虾、蟹、贝、藻、海洋石油、海洋能源、滩涂等数据,我们可以分析、概括出我国海洋资源十分丰富的特点。
【板书】 1.丰富的海洋资源
【讲述】 我国海洋资源虽然丰富,但目前开发利用的程度很低(我国陆地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人类面临着人口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等等。人类赖以生存的陆地空间已不堪重负。地球上生物资源的80%分布在海洋里,海洋给人类提供食物能力是陆地的1000倍。在海洋生态不受破坏的情况下每年可向人类提供30亿吨水产品。因此,海洋的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向海洋进军,让海洋资源服务于人类,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板书】 2.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意义
【引导】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常吃一些什么海产品,其产地在哪里?
【板书】 二、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
【指导启发】 读我国近海主要渔场和海流分布示意图,及相关的`课文和图片,思考我国发展海洋水产的有利条件。
【板书】 1.我国发展海洋水产的有利条件
学生讨论后发言,最后教师小结。
【小结】 从宽浅的大陆架;陆地江河汇入带来的丰富饵料;近海从低纬北上暖流和从中高纬南下的寒流交汇所带来的暖水性鱼类和冷水性鱼类。这三方面说明我国具有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并同时说明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它是多种经济鱼类洄游的必经之处,每年有小黄鱼、墨鱼、带鱼等几次大鱼汛。渤海渔场是对虾的产区。我国近海的经济鱼类有近200种,其中带鱼,大、小黄鱼,墨鱼,对虾等水产品产量极为丰富。
【板书】 2.我国最大的渔场
【讲述】 除捕捞外,我国在近岸线海滩涂发展了大规模的养殖业,如对虾、海带、紫菜等。
【看景观图】 海带养殖、对虾养殖。
【板书】 3.海水养殖业
三、海盐和海底石油
【指导读图】 同学们看我国沿海渔场和近海石油沉积盆地分布图,哪儿盐场分布较多?由于海岸线漫长,我国北起辽东半岛、南至海南岛、盐场很多。我国海盐的产量居世界首位。从图上可知,北方渤海、黄海产盐多,南方东海、南海产盐少。
【提问】 为什么我国北方海域产盐多,南方海域产盐少?(从地势、气候两方面分析)。我国最大盐场在哪儿?(长芦)
【板书】 1.我国主要海盐生产地和最大的盐场
【指导读图】 看海底石油资源情况如何?近海的石油沉积盆地,说明我国石油资源前景广阔。我国海底石油资源相当丰富,近些年在勘探、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板书】 2.丰富的海底石油
四、海洋资源的保护
【讲述】 海洋能帮助我们解决最困难的食物问题,请同学讨论书上的“想一想”,哪种捕鱼方案可取,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第一种捕鱼方案不可取。因为这是一种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的行为,长期这样下去,鱼产量只会越来越少。第二种方案可取。因为这样做能保证人类对其继续利用。
【教师承转】 结合生活实际,向学生讲述我国近海过度捕捞,使水产品产量逐年下降,有的鱼种甚至灭绝。为了保证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海洋环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人的生存和发展。提问,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
学生讨论、回答:捕养结合,控制近海捕捞的强度,大力发展滨海增养殖业和远洋捕捞业。
【板书】 1.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
【引导读图】 看海洋污染示意图。随着向海洋进军,海洋污染问题也随即出现,请同学说出海洋污染主要来自哪几个方面?
学生读图回答,海上石油开采带来的石油污染,大江大河排入海洋的废水、废液及固体废弃物等。
【讲述】 针对上述问题,请讨论海洋污染有什么危害?我们应采取什么对策?你自己能为海洋资源保护做些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①加强立法管理;②建设一支开发、利用海洋的科技队伍:③增强全民海洋意识。
【板书】 2.防止海洋污染
【小结】 以海洋资源为开发对象,以各种先进的科技为手段,在海洋进行各项经济活动将是21世纪的工作之一。你们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一定要有海洋环境意识,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好海洋资源,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好。
篇9: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海洋资源》说课稿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海洋资源》说课稿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前景。
2了解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意义。
3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片、案例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公众面前发表自己观点的能力。
5通过学习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使学生认识到珍惜和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人类利用海洋资源合理与否,会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环境保护人格(绿色人格)”。
【重点、难点】
1认识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
2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
【教学方法】
采取“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与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学生活动] 找朋友激发学生兴趣
生物资源 海盐
矿产资源 蟹
化学资源 石油
二明确目标
多媒体明确目标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A.生物资源
[学习任务一]
1阅读P7页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多种海洋生物资源生长繁殖的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2)我国著名的四大海产是什么?
(3)我国海水养殖的品种有哪些?
四精讲点拨
知道我国的四大渔场吗?其中哪个渔场最大?
结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其中舟山渔场最大。)
[过渡]海洋为我们人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资源,同时还蕴藏有丰富的海洋矿产资源、
B丰富的矿产资源
[学习任务二]
1阅读P7页两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来&源:我国沿海地区有哪些丰富的矿产资源?它们的储量怎样?
[过渡]我国有多种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那么化学资源呢?
C化学资源
[学习任务三]:
1阅读P页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我国开发利用的海洋化学资源主要是从海水中提取
(2)我国海盐的主要产区在哪儿?为什么?著名的盐场有哪些?
五拓展延伸
1海洋里不仅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而且还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如:海浪、潮汐、风能等。
2(小医生)中国的海洋生病了,同学们能找出问题出现在哪里吗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请你就其中的一个方面开出你的处方,如何保护我们?
篇10:《中国的海洋资源》教学反思及教案
《中国的海洋资源》教学反思及教案
海洋生物的教学反思篇一:海洋资源教学反思
反思一:
本学期本人接受教学节公开课的任务,第一次有那么多的老师听课,我十分紧张,感觉自己说话的声音都有些颤抖,尽管整个教学过程已在心里过了很多边,可是正式上课时还是有些环节做的不是很周到。
《中国的海洋资源》一课,教学重点是认识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及主要类型。我配合学案及本人的小课题,制定了教学过程。着重教会学生运用已学地理知识,课本,地图册,发现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对问题的具体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条理清楚,过程明确。但在实现分析图并能发现信息解决问题这一教学目标时,我讲述的太多,要是采取小组合作,互相提问题,回答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现的信息就不止几个学生提出的问题了,内容可以更加丰富些。我的语言还不够精练,有时还会重复用语。课堂语言是教师重要的武器,这些都是我今后一定要强加练习。
在授课过程在中根据学生的思路的展开,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灵活点拨,展示学生在课堂中的思考过程和思维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整个课堂过于平淡,中规中矩,没有高潮,语言起伏不强,动作可以更为夸张一点,肢体语言、课堂语言可以更有感染力。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时间过长,应该在紧张的有意注意后可以适当松弛一下,有个跌宕起伏的过程,注意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
以上是我这次课后的简短反思,当然,这次上课的体会还不止于此,我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课,争取设计出更好的方案。有反思才会有进步。每一次公开教学对我来说都是
一个重要的学习机会,我会认真反思,会在各位前辈的指点下,不断改进教学,不断进步。
反思二:
《中国的海洋资源》这一课主要是通过提问、以图析文,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能自主的参与的教学中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引导形成正确的资源观,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观念。
优点:从课堂氛围来看,可以看到课堂上学生们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他们能充分利用已有的地理知识来分析、判断地理事物。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地理事物进行总结,使知识系统化。同时,我通过一些案例和视频来引导学生思考,如:海洋的眼泪等资料,学生可以在自主的探究案例中发现隐藏的问题,然后自己去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不仅可以享受学习的快乐,同时,还可以养成科学分析问题的学习方法。另外我把海洋的保护设置成一个活动题,让学生讨论来得出问题、思考问题并得出解决措施,最后情感升华,取得不错效果。
缺点:课堂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略有不足,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够,这些都有待于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与此同时,我也深深感悟到:作为教师,教学中不是为教案负责,而要时时处处为每一个学生着想,以学生为主题,从学情出发,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每个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发
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反思三:
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教学反思王维海洋资源这一课主要想通过知识、图表的前后联系,列表归类,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自主的参与的教学中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从课堂氛围来看,可以看到课堂上学生们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他们能充分利用已有的地理知识来分析、判断地理事物。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地理事物进行列表总结,使知识更为系统化。同时,我通过精选一些案例,如:石油污染图片、赤潮形成动画,鱼类衰竭资料。学生可以自主的探究案例中所隐藏的问题,自己去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他们可以享受学习的快乐,这不仅对地理学习有好处,同时,对一个人养成科学分析问题学习方法有好处。课堂中,学生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公众面前发表自己观点的能力看似不足,这主要是我在调控过程中把握得不够好,特别是激励性措施不到位,这有待于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与此同时,我也深深感悟到:作为教师,教学中不是为教案负责,而要时时处处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每个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导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应有发展。
海洋对人类的影响(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利用地图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在世界地图上说出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2)、培养学生在地图上识别大洋、运河和海峡。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地图让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
(2)鼓励学生积极作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海洋对人类生存及发展提供的重要作用;
(2)认识到保护海洋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位置。
2、教学难点:海洋对人类的重要地位以及人类对海洋的相互影响。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七大洲只占据地球表面29%的面积。那么,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又是怎么分布?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探索一下海洋以及它对人类的影响。
海洋对人类的影响(板书)
①请学生看PPT用自己话归纳出海和洋的特点:
海:大洋的边缘部分。
洋:大洋的主体部分,位于海洋的中心。
总结:地球表面的海洋被划分为四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②请大家看PPT上的东西半球图来描述一下这四大洋的位置。如:印度洋位于
亚洲、非洲、南极洲和大洋洲之间。(让学生针对地图利用放位术语来描述。)
再通过图片详细了解一下各大洋及其面积比例(略)
过渡:浩瀚的海洋被喻为“蓝色的宝库”、“生命的摇篮”,这个比喻说出了海洋的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这些比喻的内在意思。
③请学生阅读书上内容,总结一下海洋对人类的影响有哪几个方面?(先个人阅读,再小组讨论归纳)
生:四个方面淡水资源、鱼盐之利、能量之源、海上交通。
师:(补充)填海造陆,举例日本、荷兰。
过渡:讲到海上运输,我们就有必要来认识一些海运枢纽。
④请学生阅读课本,总结出运河和海峡的特点,以及一些著名海峡和运河的分布及其重要作用。
(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
过渡:不仅海洋影响了人类,人类也对海洋产生了影响,但令我们惋惜和惭愧的是,人类对海洋的影响大部分都是负面的。
⑤大家根据你们收集的材料来说说人类对海洋都有那些影响?
生:石油泄露、赤潮、海洋垃圾污染、过度捕捞。
(课后思考):保护、利用海洋我们能做些什么?
学生总结:(由学生总结)你在这一课中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
老师总结:地球是个蓝色的星球,海洋是生命物质的起源地,陆地是人类生息的繁衍地。近年来,随着人类对海洋开发脚步的加快,海洋将成为人类的又一个生存的空间。
五、作业设计:
1、自我测评:根据所学内容,从三门海洋资源图,为三门的发展进行美好的规划。
2、作业本
六、教学反思:
海洋是人类的起源,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身在东海之滨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增强对海洋作用的理解与认识,增强科学利用海洋的意识,增强海洋意识。结合海岛与海洋的实际,让学生展开讨论,在看到海洋对人类的影响的同时,也要学生看到人类对海洋产生的破坏。可持续发展观和海洋意识的培养比知识更为重要。
篇11:地理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通过图表、对比等方式说明了土地资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的关系,是为了建立一种评价、利用和保护资源的思维方式。对于我们农业大国来说,更应该做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造福人类;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48人,对地理学习有较高兴趣的有10人;对地理知识理解较好的有17人;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不按时完成的有18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1,学生没有远大理想(主观,2,教师基本上是非专业(客观)。
由于初二学生在开始时依然是以形象思维、表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所以,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有用的地理”。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掌握如何评价土地资源;(知识目标)
2,掌握认识资源的过程和方法;(能力目标)
3,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每一寸土地。提高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2,土地资源的利用。
教学难点: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质量差异大的原因分析。
教学过程
土地资源
一、人多地少类型齐全
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三分之一
【教师讲解】并提供以下资料:(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面积大的国家相比,我国山地比重最大。我国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0,比美国、印度都低。森林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世界平均水平。(2)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发言,全班评议。
问题投影呈现:
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
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为什么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学生活动略……
【教师小结】:(媒体呈现)引导生阅读:
(1)由于我国面积辽阔,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复杂多样,加上各地农业发展的历史、生产水平、土地利用方式等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土地类型。大部分土地经过人工改造利用已成为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占总面积的63.9%)等,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约占总面积的17%),但也还有相当一部分土地至今未能利用,仍为戈壁、荒漠、高寒石山(约占总面积的19.1%)。
(2)从同学们的概括来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是:土地类型多种多样;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从文字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改造后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不多,即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对发展农业是一种不利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想方设法提高土地利用率;我国山地的比重大,山地一般不利于农耕。利用不当容易引起水土流失,交通运输也比较困难,但林、矿资源丰富;如何合理开发山地,保护耕地,增加林地,是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之一;而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又为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板书】 一、土地资源的特点
1.土地类型多样2.绝对数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3.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
【承转】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知道了我国土地资源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二、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明显
【教师引导】同学生一起阅读投影的三大林区录相和下面的五幅图:
我国干湿地区图、中国地形图、课本中“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示意图、课本彩图18秦岭—淮河以北的旱田、课本彩图19秦岭—淮河以南的水稻田(同时出示投影片)。
思考以下问题:(投影呈现)
(1)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作物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区别?
(2)我国的草原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草原自东向西是如何变化的?
(3)我国的林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有什么区别?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寻找答案。
学生代表发言后,由学生小结:
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草地的类型与产草量由东向西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而变化。
林地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交通不变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从录像中可发现:东北林区具有岭阔谷宽、气候冷湿、松林成海;西南林区高山峡谷、气候多样、树种繁多;东南林区低山丘陵、气候湿热、经济林盛。
【转承】 耕地、草地、林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它们都是可以更新的资源,但是利用不当、不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就不能继续利用。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下面资料所说:投影呈现,生读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农业耕种的国家,水土流失已使一部分地区几乎变成不毛之地了。据估计,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仅黄河水系每年流失土壤就达16亿吨之多。如果将这些流失的泥土堆成高宽各1米的堤坝,就可以绕地球20圈以上。
(2)目前,我国沙漠、戈壁及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149.6万平方千米,占到我国国土面积的15.5%,也就是说我国的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超过1/7的土地已沙化。另外,尚有15.8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正在沙化,其中包括393公顷农田和493万公顷草场。据专家估计,目前我国的沙漠正在以每年1560平方千米的速度继续扩大。
(3)我国的草场过度放牧问题十分严重,草场的退化因而也十分严重。据我国北方和青藏高原等10个牧业省区统计,建国后,牧场放养牲畜头数增加了2~3倍,而草场面积却在减少。严重地过度放牧,使我国的草场退化问题十分严重。
(4)我国的森林资源日益减少,从1952年至1985年人口由5.7亿增加到了10.59亿,几乎增加了1倍,而同期我国的森林实际消耗量大约为60~80亿立方米,相当于现有森林都已采伐了一遍。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有成熟的原始森林资源约3.1亿立方米,目前已减少了2/3,有些地区已到了无林开采的地步。
这些问题大都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出示投影片:漫画《水土流失》、《小草的哀求》)大家结合漫画说一说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我们自己生活的地区中还有哪些破坏与污染土地资源的现象?还有哪些乱占耕地的现象?请大家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并由学生来概括:
建设侵占土地资源,日益严重的土壤贫瘠化,不断加重的土壤盐渍化,农药和污水的污染等。
【讲授】 面对这些问题,国家有以下几种措施:
(1)由国家制定政策法令,如《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要求公民遵守国家的法令,违者要追究责任,受到处罚。
(2)做到土地资源的“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开荒与植树造林相结合,控制建筑用地。
(3)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在风沙危害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等。
【启发】 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要有这些措施?这些措施能起到保持土地资源的作用吗?你还有哪些保护土地资源的建议?你能将这些措施的含义概括为一句话吗?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以形成共识。
【教师小结】 土地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虽然土地资源是可更新资源,但是它又是有限的资源,一旦破坏很难恢复,而且我国又是一个有12亿的人口的国家,要解决这些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法制的国家,以法律为准绳来保护我们的家园是我们共同的心声。
在发展经济建设我们的家园时,一方面应从我国有12亿的人口出发,要做到切实保护耕地,少占耕地,如限制大城市的用地规模,农村建房时应将住宅建在荒坡上,平房应改为楼房以减少占用耕地等。另一方面我们要在风沙危害比较严重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为保护草场应建立人工草场。我们还应在“土地日”(6月25日)时积极宣传我们的国策“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分布和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大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大家回去以后,调查一下我们的社区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上存在哪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更好?
篇12:地理教案
[导入]有句古话叫做“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源”,这说明的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说明土地是一个国家农业生产的基础。
[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我国土地资源的状况如何。
[板书]第三节 土地资源
[解释]土地资源指目前和可预见到的将来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土地,它是人类最宝贵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引导读图]结合“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百分比图”,分组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土地按利用类型,主要分为哪几种?(耕地、林地、草地、水域、非农业用地及未利用的土地等等),教师可进一步指出林地与森林、草地与草场、草原的区别。
2.不同的地形分别以什么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会这样?
3.我国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例最大?耕地和林地共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占了多少?这会导致哪些问题出现?
[学生讨论、回答]略
[提供图表]1992年我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
土地类型
面积
(万平方千米)
世界地位
(第几位)
中国人均
(平方米)
世界人均
(平方米)
土地总面积
960
3
8100
27762
耕地
95.1
4
802
2501
林地
128.6
5
1085
7170
草原
313.3
3
2644
6235
[提问]从这个表中,你还能看出我国土地资源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略
[教师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土地类型多种多样,这是受国土面积、地形、气候、土壤等多种条件影响的结果。
2.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小。世界上26个人口5000万以上的国家中,我国的人均耕地居倒数第三位,总量第四,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3。
3.耕地和林地比重小,不易利用的土地面积大。
[转折]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之后,我们来看看它们是如何分布的。
[活动]安排学生读图,思考:每种类型在干湿地区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如何分布?品种上有什么地区的差异?
[学生讨论回答]
耕地: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丘陵(秦淮以北为旱地,秦淮以南为水田)。
林地: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
草地:西部非季风区的高原山地
[转折]土地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板书]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活动]读书上所给的资料,请你来概括一下,我国的土地资源都面临着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呢?
[学生读资料,讨论]略
[教师小结]
1.当前土地利用中的问题
(1)土地资源相对减少 原因:人口的增长使人均占有量减少
工矿、交通、城市的发展使土地资源总量减少
(2)土地资源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问题、草场超载等)
2.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3.采取的措施
(1)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2)开源节流(合理规划各项用地,因地制宜,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3)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和保护
[结课]土地对我们这个人口将近13亿的国家来说,尤其显得重要。每年6月25日,是中国的土地日。大家都要爱护我们的土地。
板书:
第三节 土地资源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类型
1.土地类型多样
2.人均占有量小
3.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
二、主要土地资源的分布
1.耕地的分布
2.草地的分布
3.林地的分布
三、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利用中的问题
2.解决对策
篇13:地理教案
教学重点: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
教学难点: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投影片、挂图
教学过程:
[引入]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讲述]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呢?
[展示]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图。通过演示课件,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状况(演示包括每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和景观图片)。最后得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第一个特点――土地类型多种多样。
[展示]表格
土地类型
面 积
(万平方千米)
世界地位
(第几位)
中国人均
(平方米)
世界人均
(平方米)
土地总面积
960
3
8100
27762
耕地
95.1
4
802
2501
林地
128.6
5
1085
7170
草原
313.3
3
2644
6235
通过阅读表格中的数据,得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第二个特点――绝对数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
[展示]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图、中国土地利用比重图。通过读图,得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第三个特点――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
[讲述]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知道了我国土地资源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展示]本别展示中国干湿地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图、水田和旱田的图片、草原自西向东的变化示意图、森林的分布图(投影或计算机)、问题(计算机)。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差别?(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我国的草原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是如何分布的?草原自西向东是如何变化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
*我国的林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差别?(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
[讲述]耕地、草地、林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它们都是可以更新的资源,但是利用不当、不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就不能继续利用。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展示]图片和文字资料各三组,说明耕地、草地、林地的破坏现状。
[展示]漫画
[提问]从漫画中你看到了什么问题?我们自己生活的地区中还有哪些破坏与污染土地资源的现象?还有哪些乱占耕地的现象》请大家讨论一下,派代表回答。
[讲述]面对这些问题,国家有以下几种措施:
(1)由国家制定政策法令,如《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要求公民遵守国家的法令,违者要追究责任,受到处罚。
(2)做到土地资源的“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开荒与植树造林相结合,控制建筑用地。
(3)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在风沙危害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等。
[展示]防护林体系示意图、沙漠边缘的防护林带景观图
[启发]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要有这些措施?这些措施能起到保护土地资源的作用吗?你还有哪些保护土地资源的建议?
[小结]略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的特点:
1.土地类型多样
2.绝对数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
3.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
二、我国主要土地资源的分布
1.耕地的分布
2.草地的分布
3.林地的分布
三、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土地利用中产生的问题
2.解决问题的对策
探究活动
活动内容:以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为主题写一篇倡议书
活动目的:
通过学习土地资源一课,学生对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既可以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学生拓展思维,思考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真正投入到环保的行动中来,不再做一个旁观者。
活动要求:
在学习土地资源一节之后,根据自己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有关土地资源的信息,写一篇关于“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倡议书。字数500-800字。拓展思维,写出自己的想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评比,优秀的作品集中起来在全校展出,并给以适当的奖励。
篇14:地理教案
气候特征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学会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明确我国优越的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认识我国气候的有利因素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使学生了解到我国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对祖国的优越自然地理环境增强认识,产生自豪感。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我国气候特征突出: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这三者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教材从最突出的特征入手,并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季风影响我国气候的突出表现。雨热同期的特征是促进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同样受惠于季风气候,因为雨热同期是季风气候的明显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反映了我国气候要素的空间差异性和我国自然环境复杂性。
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对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难点:学会分析、归纳、概括气候特征的方法。
价值观念、学科能力、基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教育契机及课内外内容联系: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把握了我国的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概括得出的结论性特征。根据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特征规律而划分出不同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而它们的组合形成了复杂的气候类型。分析这些气候类型的特点,以雨热同期为特征的季风气候成为我国最显著的气候类型。在分析、归纳、概括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时,不要单纯的记忆结论,而是要学生学会这个过程。同时教材还对比分析了我国与同纬度其他地区进行对比,让学生更清楚我国气候的独特性。
教法建议
引导学生回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特征及造成原因,并提供相关气候资料,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其分析逐步归纳概括气候特征,并分析这种气候对国民经济生产的影响,特别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学会对比,切记结论性的灌输。
本节建议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 计划授课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前几节我们雪线了中国的气温和降水等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两个问题:
(1)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有什么特点?
(2)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和几节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知道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一些特点,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归纳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第四节 气候特征
〔读表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7页,“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
(1)1月份,我国的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法国的巴黎、美国的纽约低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分别低22.7°C和3.7°C。
(2)7月份,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分别比巴黎、纽约高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分别高26.3°C和7.3°C
(3)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年较差,分别比巴黎、纽约大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齐齐哈尔比巴黎大26.3°C,北京比纽约大7.3°C。
〔提问〕对上述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回答)
〔分析归纳〕冬季,我国比同纬度地区冷,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比同纬度除沙漠地区以外暖热。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偏大。由此得出气温冬冷夏热的特点。大陆性气候显著。
〔展示〕北京、齐齐哈尔、巴黎、纽约降水量柱状图。使同学们阅读柱状图,比较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月份,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再加上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由此得出我国冬季干燥,夏季多雨,大陆性强的气候特点。归纳起来,一是说明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二是具有大陆性的特点。
〔板书〕一、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气候显著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读图提问〕展示北京、武汉、哈尔滨等城市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请同学们读图,思考我国夏季气温、降水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我国夏季普遍高温,降水集中。
〔总结〕这就是我国气候的第二个特征:雨热同期。
〔板书〕二、雨热同期
〔启发提问〕雨热同期。夏季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天山等少数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温,而且是世界同纬度除沙漠以外最暖热的地区。因此,我国热量条件优越。这种优越的热量条件对农作物生产有没有好处?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正如同学所说,我国优越的热量条件,对农业生产很有利,可以使一些喜温的高产作物如水稻、玉米、棉花等。在我国广大北方地区也有大面积种植;使得水稻、棉花的种植界线的纬度之高,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由此可见,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板书〕1、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启发提问〕在高温的夏季,也是我国降水量集中的季节,雨热同季对农作物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农作物在高温的季节生长旺盛,需要大量水分,而我国高温多雨的夏季,正适合农作物森林和牧草的生长。因此,高温期多雨期与农作物的生长期一致,是我国气候资源的又一大优势。
〔板书〕2、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十分有利。
〔启发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1)西亚、北非在北纬15°-30°的地区,气候景观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我国处于同一纬度地带的长江以南地区,却成为降水丰沛的“鱼米之乡”?
学生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在世界上北纬15°-30°的纬度带内,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气候炎热干燥,大多数呈沙漠和荒漠景观。我国处于同一纬度地区的长江以南地区,由于受到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并且雨热同季,利于水稻的生长,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河湖众多,淡水鱼产量很大,从而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展示挂图或投影片〕展示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划分图。
〔复习提问〕请同学们读我国温度带划分图和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说说我国可划分为哪几个温度带和干湿区?
学生指图回答。
〔讲述〕我国既有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又有四个干湿地区,(投影片迭加演示)多种多样的温度带迭加在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上,这说明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气候的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又一显著特点。
〔板书〕三、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读图思考〕请同学们读课本第38页4.23图,“横断山区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和第59页4.24图,“秦岭南北”,思考说明地形对气候和植被有什么影响?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问题〕横断山区海拔很高,达数千米,随着山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植被随之发生变化,从山下的常绿阔叶林依次过渡到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草甸-雪线以上。说明地势的高低对气候影响很大,进而影响植被种类的生长分布。
秦岭南北一图,表示了山南、山北在植物和景观上的差异。山南生长的是亚热带植物DD柑橘树,山北生长的是温带植物DD苹果树。这是因为秦岭在气候上起着屏障作用,可阻挡北部冬季风的南下。所以秦岭南坡气温高,为亚热带景观;北坡气温低,为暖温带景观。
〔讲述〕由以上分析得出:地形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使得我国的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板书〕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启发提问〕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对各种植物和农作物品种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板书〕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复习巩固〕选作复习题
(1)我国气候有哪些主要特征?(3条)
(2)我国气候对农作物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板书设计
第四节 气候特征
一、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二、雨热同期
1、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2、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十分有利。
三、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探究活动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方式:
学生根据所给资料分组讨论――同样是在北纬15°-30°范围内的西亚、北非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在气候特征上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教师提供资料,包括两个地区的景观图、气温降水图、洋流图。
学生分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表结果,最后由教师总结。
篇15:地理教案
矿产资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2.使学生熟悉我国主要的煤矿、油田、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的分布地。
3.使学生了解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4.通过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的主要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开发、节约、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寻求替代品的必要性与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建议
关于“矿产资源”的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四部分,首先介绍了矿产资源总的分布特征,并且分析了分布相对集中带来的有利和不利方面;第二部分介绍了能源矿产,包括它们的分布、储量、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我国能源资源的短缺形势;第三部分介绍了金属矿产,这部分是分类介绍的。与铁矿相比,有色金属矿对于初中生来说,可能不太熟悉,因此教材中举了许多实例,以使学生认识到有色金属的重要性。前面三部分都是以关于煤矿、铁矿、有色金属矿和油气田的分布的四幅图为基础的,目的就是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在最后一部分里,教材通过大量实例介绍了我国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对策。
关于“矿产资源”的教法建议
关于矿产资源的分布,建议指导学生读4幅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图,从宏观上分析煤矿、油田、铁矿和有色金属矿分布的特点是广泛且相对集中。关于矿点名称,教师要具体指导学生利用省区、江河、山脉等参照物,寻找矿点与它们之间的方位上的联系,并通过读图、填表、图表对照、看图连线等方法巩固地名的记忆,进一步培养读图技能。教学中要用资料、数据说明能源矿产丰富,同时联系生产实际说明煤和石油的生产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教师要结合实例说明矿产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要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实际的解决办法。 在这节内容的讲授中,有三个点老师应该特别注意:一个是金属矿产的作用,很多学生对于煤、石油、天然气和铁矿的作用非常熟悉,但是容易忽视金属矿产,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特别强调,因为这会帮助学生充分认识矿产资源与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的密切关系;第二是对新能源的开发,在谈到对矿产资源问题的对策时,学生往往容易把目光集中在问题的治理上,其实治理是一方面,同时还应当引导学生开阔思路,想办法找出更多的新能源,但是要使学生认识到,开发新能源是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前提的;第三,矿产资源与前面介绍的两种资源以及后面的海洋资源相比,有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它是非可再生的,在教学中,要对我国矿产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开发利用中的问题讲得适度,避免出现盲目的乐观和悲观情绪,教育学生要以客观、实际的态度看待我国矿产资源问题。
关于“矿产资源”的教学设计示例1
[导入]大家知道,土地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那么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什么呢?(矿产资源)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我国的矿产资源。
[板书]第四节 矿产资源
[活动]读教材中四幅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图,分析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对不同矿产资源分别回答。
[教师小结]煤矿、石油、天然气、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的分布都具有既广泛又相对集中的特点;其中,煤、石油、铁矿北方居多,有色金属南方居多。
[提问]这样的分布特点,对于矿产资源的开采、运输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集中分布,有利于矿产资源大规模集中开采,形成全国性矿产基地;但是不同地区需要进行矿产资源的流通交换,加重了对运输的负担。
[转折]结合“做一做”第一题,我们一起找一找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石油基地。
[补充]矿产资源按照用途可以分为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能源矿产。我国虽然是一个能源大国,但是人均量比较少,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能源已经渐渐不能满足需要了。
[提问]如何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呢?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加强能源勘探开发;加强能源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寻找新能源。
[承转过渡]再来关注一下我们国家金属矿产的情况。
[板书]三、金属矿产
[讲述]金属矿产包括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其中黑色金属一般指铁和铁基合金。你们知道铁矿有什么作用吗?(制造钢铁)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哪些方面需要用钢铁?
[学生讨论回答]略
[活动]请学生结合“做一做”中的练习,读“我国主要铁矿分布图”,找找我国主要的铁矿。
[转折]有色金属矿产有什么作用呢?请大家读教材中的“读一读”材料,结合你们在课下查找的资料,说一说有色金属矿产都有哪些用途。
[学生回答]略
[活动]分组找一找主要的铜矿、锡矿、钨矿、锑矿、稀土矿等等,并且以竞赛的形式做连线题,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强调]有色金属为我国的现代工业和尖端科学技术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我们决不能忽视。
[转折]像其他资源一样,我们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板书]四、问题和对策
[活动]读教材中的“问题和对策”这一框题的内容,讨论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主要问题包括:乱采滥挖、严重浪费、破坏环境。
[提问]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节约、合理使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寻求替代品。
关于“矿产资源”的教学设计示例2
教学重点: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
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上的问题及对策
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难点:认识到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寻找替代品的必要性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边演示课件边讲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土地资源。大家知道,土地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那么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工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矿产资源。
[讲解]矿产资源是制约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体现一个国家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之一。我国矿产资源的情况如何呢?
[演示]四幅我国矿产分布图,提问:从宏观上看,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具有什么特点?(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讲解]目前在我国煤炭探明储量中,北方占近90%,南方只占10%,全国1/2以上的铁矿集中在辽、冀、川三省。所以说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具有既广泛又相对集中的特点。
[提问]我国矿产资源分布既广泛又相对集中的特点,对于矿产资源的开采、运输会带来什么影响呢?(学生讨论)
[小结]资源的集中分布,有利于矿产的大规模集中开采,形成全国性矿产基地;但同时,造成了不同地区间矿产资源的流通交换,加重了运输负担。
[讲解]矿产资源按照用途可以分为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
[演示]课件: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点击图片进入相应的资源的学习)
[演示并讲解]“中国煤矿分布图”,我国煤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演示]练习:根据下表中所列的煤矿的名称与“我国主要大煤矿的分布”图对照,熟悉煤矿的分布地区。
所在省
河北
山西
辽宁
黑龙江
江苏
安徽
河南
煤矿名称
开滦
峰峰
大同
阳泉
西山
阜新
鸡西
鹤岗
徐州
淮北
平顶山
(学生活动)
[演示]中国煤矿分布图,教师指图点出主要的煤矿,学生回答煤矿名称。
[提问]思考:举例说明人类是如何在生产和生活中利用煤的。(学生思考并讨论,教师可以请几个代表发言)
[演示]关于煤的六幅图片
[演示并讲解]“中国主要油气田分布图”,我国石油的产量居世界第五位。
[演示]练习:根据下表中所列的油田的名称与“我国主要油气田的分布”图对照,熟悉石油的分布地区。
所在省
河北
辽宁
黑龙江
山东
山东和河南之间
油田名称
华北
辽河
大庆
胜利
中原
(学生活动)
[演示]中国主要油气田分布图,教师指图点出主要的油田,学生回答油田名称。
[提问]思考:举例说明人类是如何在生产和生活中利用石油的。(学生思考并讨论,教师可以请几个代表发言)
[演示]关于石油的六幅图片
[讲解]我国虽然是一个能源大国,但是人均占有量少,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石油、电力不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使学生形成紧迫感、责任感)
[提问]如何才能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呢?(学生讨论)
[小结]加强能源勘探开发;加强能源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寻找新能源。
[讲解]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我国金属矿产的情况。
[讲解]金属分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黑色金属通常指铁(有时也包括铬和锰)和铁基合金。有色金属是除黑色金属外的其他金属。铁矿是钢铁工业的“粮食”;钢铁工业又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因此,铁矿资源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演示]中国铁矿分布图
[讲解]我国铁矿资源丰富,居世界第三位,分布广泛而又相对集中,河北、辽宁、四川三省的储量占我国的一半。
[演示]练习:根据下表中所列的铁矿的名称与“我国主要铁矿的分布”图对照,熟悉铁矿的分布地区。
所在省
河北
内蒙古
辽宁
安徽
湖北
海南
四川
铁矿名称
迁安
白云鄂博
鞍山
本溪
马鞍山
大冶
石碌
攀枝花
[演示]中国铁矿分布图,教师指图点出主要的铁矿,学生回答名称。
[演示]关于铁矿和冶炼的两幅图片
[演示]中国主要有色金属矿分布图
[讲解]我国是世界上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之一,有“有色金属王国”之称,不仅储量丰,而且品种全。有色金属为我国发展现代工业和尖端科学技术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演示]中国主要有色金属矿分布图。教师指图,学生回答主要的有色金属矿产地的名称。
[演示]练习:把下列有色金属矿同它们主要的产地,用线连接起来。
[演示]两张有色金属矿产地的图片
[讲解]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广泛,有些很丰富,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它们呢?请大家讨论。
[小结]要合理开发、利用,还要研究、利用新材料,代替非可再生的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
[过渡]目前,我国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演示]四个例子,学生讨论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小结]问题是:乱采滥挖;破坏环境;严重浪费
[提问]我们如何解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学生讨论)
[演示]小结:提高公民素养、增强法制意识;保护、节约、合理使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寻求替代品。
[总结]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节课的主要知识内容,记住主要大型煤矿、主要油田、主要铁矿和主要有色金属矿。同学们要增强法制意识、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充分认识合理开发、节约、综合有效利用矿产资源,寻求替代品的必要性和责任感。
探究活动
活动名称:“开发者”的思考
活动目的:使学生对矿产资源的分布以及各种矿产资源的用途更加熟悉,并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
活动要求:请学生以开发者的身份选择一个城市,并进行开发。前提是必须利用当地的矿产资源。全班一起交流,看看哪位同学的方案最优。评价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是否成本最低;是否效益最高;是否影响当地的日常生活;是否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篇16:地理教案
一、目标
1、在法国地图上指出其轮廓特点、地理位置、首都巴黎。
2、根据主要河流的流向,判断法国的地 势特点。
3、根据法国地形和气候特点,归纳该国发展农 业的有利条件。
4、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法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特征,归纳该国发展旅游业的优 势。
5、运用资料,综合评价法国的经济和文化特征。
6、通过学习法国浓厚的艺术,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
7、通过学生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 极性,创建一 种和谐、平等 的价值观。
过程设计
通过观看巴黎时装表演,感知艺术之都巴黎的时装领导世界潮流。
1、分组讨论法国的地理位置特点,并让每组代表介绍各自讨论结果。
2、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自己所了解的法国产品,了解法国经济发 展情况。
3、让学生读图,然后进行比赛,看谁通过读图能分析出法国气候特点。
二、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自制课件)
三 、教学方法:
讨论法、小组合作、读图析图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图片----埃菲尔铁塔,问学生这是什么 ?它在哪个国家?(法国)它是西欧三大旅游国之一 ,有什么吸引我们的?
[讲授新课]
(学生活动)(1)他们自己所了解的有哪些旅游景观,并在黑板上写出。
(2)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景观并给大家做介绍。(课件展示)首都---巴黎的时装表演,“巴黎时装领导世界潮流”
〈过渡〉法国在世界上到底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1、法国的地理位置
(学生读图)P81图3-27“法国地形”,看法国地理位置优越体现在什么地方?(地形、气候)
(教师引导并展示课件)
(1)比较欧洲西部英国、法国、德国的面积大小。
(法国面积最大)
(2)接法国顶点,看它轮廓特点。(六边形)
(3)法国海陆位置-----西面:大西洋,东南面:地中海
法国的海陆位置决定了它的气候特点:
大西洋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
内陆--------------大陆性气候
(教师总结)它的优势在于:
①是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领土呈六边 形。
②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
(展示图片)“法国地势图”
(学生观察)看 法国地势有什么特点?(东南部高、西北部低)
(提问)东南部和西北部分别是什么地形为主?
(教师总结)地理位置优越性之三: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的地形,平原丘陵占全国面积的4/5。
〈过渡〉法国有这么优越的地理位置,它的农业怎样?
(课件展示)
(1)农业发展的优势:平原丘陵为主的地形;温和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
(2)不同的农业区:西部大西洋沿岸----小麦、马铃薯
地中海沿岸----葡萄、葡萄酒
(3)法国农业实现了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
〈过渡〉法国的葡萄酒世界闻名,它有什么特点?
(课件展示)法国葡萄酒与健康;酒瓶的有关知识
〈过渡〉法国为发达国家,它的工业也高度发达。
(课件展示)
(1)丰富的矿产资源-----煤、铁
(2)高度发达的经济-----以汽车、飞机为主的工业
(3)核电比重占发电量中的70%以上。
〈过渡〉法国旅游业发 达,有很多文化
(课件展示)法国的文化 与旅游:如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凡尔赛宫、先贤祠、卢浮宫、拿破仑、卢梭、莫里艾
(教师总结)艺术之都---巴黎
篇17: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1、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现实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及简单的绘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及气温分布图。
教学难点:
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分布规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可在上本节课前将学生分成三组,让学生注意收听连续三天的天气情况,每个小组分别关注一天的天气情况,每组代表作好记录并填在以下表格当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一天都会关注当天的天气情况,那么,每天的天气状况又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自己记录的天气状况表格,然后看看,在这个季节里,你们最想知道的是哪一项?是风力,阴天、晴天,还是气温?
现在天气逐渐转凉了,变冷了,气温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气温的有关知识。
教学新课:
一、气温与生活
提出问题: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天气现象是与气温有关的?
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在一起相互讨论,然后每组派一位或几位代表站起来发言。
大屏幕投影:想一想 说一说
学生回答完后,让学生阅读书上的“活动”部分的五则生活实例,再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每则例子分别说明了气温与穿衣、饮食、住房、农作物、交通等的关系。如果同学思维较活跃的话,还可引导学生说出气温与其他的人类生活、生产方面的关系。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刚才的这个表格,最后两栏是什么?那么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怎么测出来的?再看到书上的表3、10,请读出一天中,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从这个图表中,你能观察出气温与时间的关系吗?你会用数学方法来计算该地的日平均气温吗?
大屏幕投影:看一看 算一算
既然一天当中,会有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那么我们在不同的时刻测出来的气温是不是一样的呢?下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在横线上填出几个字,来概括一下气温状况。
大屏幕投影:午?晨,冬夏、
在一天中,一年中,我们这里的气温是不是相同的?那么,现在,这个季节,我国的南方与北方,中国与澳大利亚的气温又是不是相同的呢?由此,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气温是变化的。从而过渡到第二个问题的学习。
二、气温的变化
提出问题:同学们请看课本上的图,你们能从这两幅图上看出一些什么信息,然后又能间接地得出一些什么信息呢?
大屏幕投影:读一读 想一想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讨论、比较,然后经过整理,可能得出以下结论:
1、图的纵坐标都是表示气温,横坐标都是表示时间。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数值约为31℃,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大概4时左右,数值约为24、5℃。
3、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约为24℃,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约为―6℃。
4、图中的曲线形状都是中间向上隆起,呈波峰式。(当学生得出这个结论时,可趁势引导他们得出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波谷式,这是判读气温曲线图的要领之一)
5、可以间接得出的结论是:通过计算,可以知道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就是日较差,约为6、5℃;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年较差,约30℃。
(学生在经过这样的自己分析读图,讨论整理之后,已经有了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
师小结:由此可见,这种用曲线的弯曲变化来反映一个地方的气温变化情况的图就是气温曲线图,它能更直观地反映出气温在一天或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好的,下面我想问问大家,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些什么知识?
学生经过回忆,思考,先后回答出:
1、了解了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知道了气温有最高值和最低值
3、会计算气温的平均值
4、学会了怎么读气温变化曲线图
下面,我就想来考考大家,看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了,我们自己动手来绘制一幅气温曲线图。
大屏幕投影:画一画 比一比
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可相互讨论,商量,教师可在下面进行适当地引导、指点,然后绘图,最后,各小组选出一到两幅画得比较好的图放到屏幕上投影,让大家进行点评,这样可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教学新课:
三、气温的分布
教师引导读图并提问,这是一张什么图?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能够回答出来。
大屏幕投影:想一想
提问:世界的气温是怎么分布的呢?有什么规律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要先学会读等温线图。
引导学生读书上图3、16,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等温线?它与我们以前所学的等高线有什么不同?
2、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是否相等?
3、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多少?
4、等温线的稀疏与气温差之间有什么关系?
5、在等温线闭合处,如何判断是高温中心还是低温中心?
等学生答出这些问题后,再回到“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等温线,并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等温线分布有什么特点?与纬线有什么关系?
(经过小组讨论思考,学生可以答出: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并且,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在图中找出北半球的20℃等温线,看看它的分布怎样?在经过陆地与海洋时,等温线是不是平直的?这说明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有什么?还有什么因素也会影响气温分布?
(不平直,等温线会发生弯曲,这说明除了纬度会影响世界气温的分布外,还有海陆的分布也会影响气温的分布)
3、在炎热的赤道附近的高山上,可不可能有终年不化的积雪,为什么?
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还不太熟悉,教师先引导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气温受海拔的影响,比如,我们爬山的时候,会感觉爬到山顶就很凉爽;夏天,人们愿意去城市郊区附近的山地乘凉,然后再引导学生看看书上的图3、18,并根据有关的提示,计算出该座山顶的气温应该是24℃。所以说,在同一座山地,海拔越高,气温降的越低。即使是赤道附近的山地,只要海拔够高,山顶也可能终年白雪皑皑。
归纳小结: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世界上气温的分布,会受到纬度、海陆分布、地势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气温的分布变得很复杂了。
做一做:
最后,让学生做一做书上57页的“活动”题,并进行讲解,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授课体会:
这节课部分知识有一定难度,对于“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虽然使用了挂图,但同学们还不是很理解。在根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摄氏度”这一规律,计算某些些题目时失分率还是很高。下节课对于这个知识点还要加以练习。
篇18: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掌握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认识一些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
3、要求学生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4、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工业的重要性、工业的分布。
2、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认识高新科技产业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综合法、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农业的地区分布:(1)东西差异;
(2)南北差异,(秦岭――淮河为界)
新授:
(一)工业及其重要性:
1、什么是工业
读图4.17 从采矿―炼钢―机械制造图片分析什么是工业?(工业是从自然界获得原料、对原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从事这三阶段中任一过程都为工业)
学生完成课本102页活动1、2;(让学生理解工业产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工业的重要性
读图4.18 工业对其他生产部门的重要性来分组讨论工业与农业、国防、科学研究、生活的关系
读图4.19分析工业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地位
(二)我国工业的分布
1、让学生分析讨论影响工业发展的条件
活动(畅所欲言):你长大后想投资办厂,工厂选址考虑因素
2、读图4.21 了解我国工业分布特点:
(1)让学生找出我国沿海地区主要的工业中心
(2)沿长江从上游到下游,找出我国主要的工业中心
(3)讨论分析小结我国工业分布大势,沿海的工业区是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空间:东部,密集;中部,较多;西部,较少,稀疏)
3、阅读4.22,说出我国人均工业总产值分布的情况。
(1)比较我国人均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心的分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比较内蒙古自治区和山东省工业总产值的差异
(3)小组讨论人均工业总产值高的地区,工业总产值并不一定高的原因。
(三)、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05页图4.24“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举例”,帮助学生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内涵,并认识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实力。
(2)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05页图4.23“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增长”,帮助学生认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10多年来的蓬勃发展
(3)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06页图4.25“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相关课文分析讨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特点?
(4)引导学生阅读课本阅读材料“中关村”分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优势。(举例)
沿海地区:
沿边地区:
内地:
(5)引导学生阅读107页活动提供的材料,开阔视野,也可让学生查找资料,让学生对高新技术产业有更深的认识,体会高新技术对我们的重要意义。,
三、课堂小结
四、反馈练习:连线
沪宁杭地区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辽中南地区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京津唐地区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一、工业及其重要性
二、工业空间分布
1、影响工业分布的条件
2、我国主要工业中心
3、四大沿海工业基地
4.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教学反思】
反馈练习
1、读上图,回答问题。
(1)A工业基地位于省,该工业基地以(重或轻)工业为主。
(2)B工业基地所跨的省级行政单位有、、。
(3)C工业基地的主要城市有、、等。
(4)D工业基地位于省,该工业基地中的经济特区是、。
(5)A、B、C、D四大工业基地的共同特点是(选择填空)
① 都是重工业基地 ② 都是轻工业基地
③ 都是综合性工业基地 ④ 都是分布在我国的沿海地区
(6)A、C工业基地都有钢铁工业,试分析两地发展条件的不同:
篇19:地理教案
设计思想
“工业的空间分布”标题的内容采取了“由面到点”的呈现方法,先让学生对我国工业的分布有一个总体了解,然后以“辽中南地区”“沪宁杭地区”为例,分析工业分布的类型及特点。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采用创设情境,指导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探究,通过识图、读图、绘图,运用知识迁移分析资源、交通、市场因素对工业分布的影响,从而理解合理分布工业的战略意义,更深刻理解乡镇企业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意义,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掌握工业分布的大势,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的分布,理解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学会从工业分布图,工业基地图获取信息解决地理问题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
初步学会从资源条件、交通条件、市场条件说明对工业分布的影响;
学会判读工业部门饼状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合理分布工业是工业建设中的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的理念,它关系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城乡结合、国防安全、生产的经济效益。
教学重点
我国工业分布的大势和主要工业城市、工业基地的分布。理解工业基地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教学难点
理解资源、交通、市场条件对工业分布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指导探究法 案例分析法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
学生:互联网上收集有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的资料。
调查本地乡镇企业的发展及带来的好处。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假设你是一位准备来华投资的世界知名钢铁、石油公司的总裁,你准备把你的资金投入到哪些地区?你能说明一下原因吗?
(角色扮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学生活动展示] 学生在教师发放的“中国工业分布空白图”上标注,并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说明理由。
钢铁工业――东北地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石油工业――新疆――西部大开发战略,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
(关注地理热点问题意识的培养。)
[教师承转] 同学们的设计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我国工业分布究竟是怎样的?来印证你的设计好吗?
[出示板书] 第三节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二 工业的空间分布
[出示课件提问] 对照“我国工业的分布”,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的大势。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学生抢答]
――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很多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
――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地区。
[出示板书] 1.我国工业分布大势
[教师承转] 你能说出沿铁路干线、长江沿线、沿海地区的主要工业城市吗?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你能说出主要能源工业吗?
[出示课件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我国工业的分布图”制作的电脑动画,依次指出京广、京沪、哈大等主要铁路干线的工业城市;黄河、长江沿线的工业城市;沿海的四个工业基地的位置和范围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
[教师指导] 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地区最为丰富能源分别是什么?
[师生小结] 上游――水能 中游――煤炭 下游――石油
[教师承转]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可以看到合理的工业分布是获得经济效益的关键。那么沿铁路线、沿江、沿海三方面来说,我国经济最发达的核心地区在哪里?
[学生抢答] 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地区。
[教师承转] 下面我们就以沿海地区的辽中南和沪宁杭地区为例来看一看区域发展条件对工业分布的影响。
[出示板书] 2.区域工业分布类型及特点
[教师指导] 案例 指导学生读图4.27“辽中南地区”,图4.28“沪宁杭地区”,先了解位置,然后根据图例熟悉图中的矿产资源分布,工业城市工业部门的构成,交通路线,最后根据活动1.2.的要求组织学生讨论,重点探究区域条件对工业分布的影响。
(学生对工业部门饼状图接触不多,教师应让学生充分熟悉图例的基础上分析工业分布的特点;学生在了解了我国工业分布的大势后,对于这部分区域工业分布的教学,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从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掌握地理学习的科学方法。)
[师生小结]
(学会学习知识归纳的方法。)
[教师承转] 学生自己分析京津唐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条件,总结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工业的分布呢?
[学生讨论交流] 政策、环境、劳动力等。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体验进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师承转] 可见,工业分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就我国工业分布来看,你能从总体上评价我国工业分布的合理性吗?
[学生抢答] 不太合理。
[教师小结提问] 日趋合理。密切联系实际,为使工业分布日趋合理国家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讨论] 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
[教师承转]西部打开发战略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对我国东西部经济的发展都有好处。那么发展乡镇企业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活动] 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
――工业分布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
――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
――缩小城乡差别;
――能使工业更加均衡地分布;
――促进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让学生拓宽知识面和保持探究学习的热情。)
[教师补充指导] 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民贯彻国家方针政策的一个伟大创举。到1999年底,全国乡镇企业20xx多万家,1.25亿职工,创造增加值2500亿员,出口商品交货值7200亿元,利润总额5600亿元上缴国家税金1750亿元。目前全国农村社会增加值的近2/3、国内生产总值的近1/3、农民收入的1/3、工业增加值的近1/2、出口创汇的近2/5等都来自乡镇企业。
[教师小结] 合理分布工业是工业建设中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它关系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城乡结合、国防安全和生产的经济效益。各位“老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你的投资决策有何评价?
★ 初二地理教案
★ 初一地理教案设计
★ 初中地理教案
【《海洋资源》的地理教案(整理19篇)】相关文章: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2022-07-28
海洋资源教案2022-09-18
初二上册地理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2023-05-15
高中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教案教学设计2023-04-28
黄土高原初中地理教案优秀2022-11-05
高中地理教案2024-01-16
初一地理认识跨省区域教案2022-12-17
初中地理八年级教案优秀2022-08-03
地理《水资源》教案2022-05-06
大气环境的保护地理教案2023-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