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四首第一课时--《春日》、《游园不值》 教案教学设计(合集4篇)由网友“小蛙乱跳”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古诗四首第一课时--《春日》、《游园不值》 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篇1:古诗四首第一课时--《春日》、《游园不值》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学会〈春日〉、〈游园不值〉中的4个生字;能借助注释说说〈春日〉、〈游园不值〉的意思,并熟读这两首诗;感受这两首诗所描绘的自然美第一课时
一、揭题。
二、出示第一首古诗的题目,齐读题目。
1、看注解(1)了解作者。
2、自渎课文,要求:(1)自学生字。(2)读通诗句。
3理解诗意。(1)读诗。(2)读注解2-6。(3)指名逐条讲注解。(4)指名连起来说说第1、2句诗的意思,集体评议,补充或矫正。(5)教师针对学生试讲中的问题进行指点。〈这两举诗写的是诗人春游时看到的景色: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诗人沿着泗水河边去寻找美丽的景色,看那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下子都换上了新装。〉(6)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这两句诗。(7)指名连起来说说第3、4句的意思,评议,矫正。(8)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点。〈这两句诗写的是诗人抒发的感受:在春游中那么容易的就看到了春风的面容,百花吐艳,万紫千红,原来就是春天美丽的化身!(9)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全诗。三、出示第二首古诗的题目,读题目。
1、看注释(1)了解作者。
2、自渎课文,要求:(1)自学3个生字。(2)读通诗句。
3、释题。借助注释(1)理解题目的意思。指名试讲题目的意思。(作者去游园,而主人不在,没有能进到园里去。)
4、理解诗意。
(1)读诗。
(2)读注释2-4。
(3)提出不懂的字词,讨论它的意思。
(4)指名连起来说说第1、2句意思。评议,矫正。
(5)教师有针对性的指点。(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小径上的苍苔,怕人家进去时木鞋把它踩坏,尽管诗人轻轻地敲那柴门,敲了好久,也没有人来开门。)
(6)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这两句诗 。
(7)指名连起来说说第3、4句的意思,评议、矫正。(8)教师有针对性地指点。(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来。这两句从露出墙头的一枝红杏,联想到满园的美好春色,形象的反映了春天万物勃勃的生机,并蕴涵着一个道理:一切富于生机的东西是关闭不住、禁止不了的,它能冲破束缚,茁壮成长。这一句因而成为千古名句。)
(9)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全诗。
4、作业
(1)熟读古诗。
(2)、做作业本上第3、4(1)题。
[古诗四首第一课时--《春日》、《游园不值》 教案教学设计]
篇2:古诗两首:游园不值、绝句(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学习《绝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发展目标:通过领会诗句的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说说《绝句》所描绘的意境。
媒体准备
教者
蒋丽清
时间
、3
课时安排
第一教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齐背《游园不值》
2、游园未遇主人,本是扫兴之事,但却有意外之喜――“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所以诗人的心情还是很高兴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春天的古诗,今天学习的诗中诗人在毛毛细中去观赏春景,心情又如何呢?
复习旧知,并与前一首古诗对比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出示《绝句》,听录音读。
2、指名读,齐读,读通全诗,读出韵味。
3、知诗人:简介诗人志南
4、了解《绝句》的来历:“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自己的感爱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
5、明诗意
(1)小组自学诗句,理解字、词、句的意思。
(2)组织交流,理解诗意: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已经弄懂了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改诗句:我拄藜杖过桥东。)
古木:大树。杖藜:拄着拐杖;藜:藜杖。短篷:有篷的小船(看图)。杨柳风:柔和的风。杏花雨:清明时节杏花开时下的细雨。
(3)指名连起来说说诗意,然后齐读诗句。
在理解诗意时,先让学生自学,在自学的基础上再组织讨论,有利于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另外绝句的题解,为下一环节给全诗另立题目相照应。
三、悟诗情
1、外面一片春光,勾起了诗人的游兴,虽然细雨绵绵却游兴不减,你能感受到诗人此时是怎样的心情吗?(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观赏春光的喜悦之情。)然后组织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创设情景,听音乐,看画面,想象。
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指名看图练习背诵,指名背诵,齐背。
4、你能根据这首诗的内容给它重新起个题目吗?(游春、踏春)
通过疑问的解答来感悟诗人的感情,再通过创设情景想象诗所描绘的景象,时而熟读成诵。
四、拓展阅读
1、学完了诗人志南描写春光的《绝句》,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杜甫描写春光的《绝句》,比较一下,他们对春光的描写有什么不同?
2、出示诗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学生自读,指名读,再初步理解诗意。
3、这首诗是不是描写春光的呢?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诗人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句。
5、你还能给这首诗确定一个题目吗?(怎样跟第一首诗区别。)
同样是描写春光的古诗,但角度不同,春光也不同,但诗人的心情是一样,让学生在拓展阅读中比较、欣赏。
[古诗两首:游园不值、绝句(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3:古诗二首:春夜喜雨、游园不值(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学习生字,会认5个生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难点: 感悟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春雨,导入课文。
1、启发谈话:同学们,现在正是春天。我们说春天的美景是一首优美的歌曲,那么,春雨就是这歌曲中调皮动听的音符。人们为什么喜欢春雨,春雨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平时都善于观察,大家说说你观察到的春雨吧!
2、导入课文,简介诗人。
一个春天的夜晚,下起了雨,一位大诗人抑制不住对春雨的喜爱,写下一首赞美春雨的诗。这位诗人就是唐代“诗圣”杜甫,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春夜喜雨》。有的同学课前查阅了资料,了解了杜甫的生平和他的诗歌风格,有这方面资料的同学和大家交流。你还读过杜甫的哪些诗?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古诗,简介这首古诗。
提问检查学生课外收集资料、预习课文情况:你在课外了解了哪些有关古诗的知识?
简介《春夜喜雨》的体裁:《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律诗。律诗共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自由读《春夜喜雨》,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①正确朗读这首诗。
②结合你所知道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
3、检查自学情况:
(1)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读准下列字音:甫fǔ乃nǎi俱jù苔tái扣kòu
(2)提问:这首诗写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春天的一个雨夜。诗人住在成都--从书上对“锦官城”的注释可以知道杜甫住在成都。)
(3)说一说自己读了诗的初步感受,提出不懂的字、词,在班上交流。
了解下列一些字词的意思:
乃:就。
发生:在诗中的意思是雨降落、降临。
潜:暗暗地,悄悄地。
径:小路。
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也指花儿开得繁盛。“重”读zhòng。
三、朗读感悟,体会意境。
(一)朗读课文,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和感情读这首诗。
讨论:题目是“春夜喜雨”,应该用欢喜轻松的语气读,读出对春雨的喜爱。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二)诗人为什么喜爱春雨呢?诗句中并没有一个“喜”字,诗人喜悦的心情表现在哪儿呢?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说说对诗句的理解,体会意境。
1、感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雨知道时节,在这春天正需要它的时候下起来了。这里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拟人。把雨拟人化,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
2、着重体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学生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2)教师引导:在这夜晚,春雨随风悄悄地飘洒下来,无声无息地滋润万物。大家想想:春雨有什么好处?
(春雨使花草树木庄稼得以发芽、生长,春雨为大地创造了生机,给人们带来了希望。)
春雨有这么重要的作用,但是她“润物细无声”,她一点也不因为自己的功劳而张扬喧闹、大造声势。你们难道不觉得春雨具有一种可贵的品格吗?(春雨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3)那么这时诗人心中充满了什么感情?(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
所以,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好好品读这两句诗吧!(学生有感情地读颔联两句。)
3、学习“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大家展开想象:诗人可能先是在屋里,听到春雨轻轻洒落的声音,他心情十分愉快。接下来,他怎么做?
(诗人推开屋门走了出去。从“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可以看出诗人可能走出了屋,看到了野外、江面的景象。)
说说颈联两句的意思。
4、想象“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最后两句也是诗人看到的吗?为什么?
(最后两句是诗人想到的。从“晓看”知道诗人是在想:第二天早晨可以看到……)说说对这两句的理解。
(2)联想:诗人看到了这场及时雨,他不禁想到第二天早晨,一定可以看到城里的花儿都开了。那一朵朵花沾着雨水,显得沉甸甸、红艳艳的。其实呀,诗人想到的可能还不止这些呢,请同学们大胆想象,诗人可能还想到了什么。如果是你,你还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如诗人可能想到农民会在雨后播种,麦苗喝饱了雨水又长高了一截,人们开始踏青赏花了……)
四、总结升华,指导背诵。
1、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么的思想感情?为什么诗人能把春雨写得这么美好?
引导:像诗人一样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感觉生活中的美。
2、朗读背诵。注意诗的节奏: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五、拓展阅读,欣赏古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春夜喜雨》。
2、谈话:春天是诗人笔下永恒的题材。我们学习了杜甫的《春夜喜雨》,今天再来学习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板书课题)。
3、设疑: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不值”是什么意思?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赶快来读这首诗吧!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板书(或以投影大屏幕显示)全诗,教师范读。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
3、指名读,纠正读音。注意读准下列字音,同时教师指导理解字义:
应:在诗中读yīng,原意“应该”,这里是“大概”“可能”的意思。
屐:读jī。屐齿:木底鞋下的齿。
苔:读tái。苍苔:指深绿色的苔藓。
扉:读fēi。柴扉:用树枝编成的简陋的门。
4、说说自己读了这首诗的初步印象,知道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学生可能难理解“应怜屐齿印苍苔”这一句,教师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允许学生存疑。)
三、再读古诗,读中感悟。
课件出示有关这首古诗内容的图画。学生读诗,结合观察图,思考诗句的意思,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1、理解“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的意思。
(1)“怜”在这句诗中是“爱惜”的意思。谁爱惜什么?你怎么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
讨论。教师引导:先看第二句诗“小扣柴扉久不开”,这句诗很容易理解,说说这句诗的意思。(诗人轻轻地敲柴门,过了好久也没人开门。)
诗人敲门,好久没有人来开门,诗人想大概是园子的主人……请你根据第一句诗来把诗人的猜测补充完整。
(大概是园子的主人爱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印子吧。我轻轻地敲那柴门,好久了也没有人来开。)
(2)小结:原来“怜”的对象是“苍苔”而不是“屐齿”,这样我们就容易理解这句诗的意思了。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懂得了解释古诗有时不能按字面意思简单地连词成句,而是要联系上下诗句的意思合理地进行解释。
(3)体会诗人的感情。
“小扣柴扉久不开”时诗人想些什么?心情怎样?
体会这时诗人的感情--失望、扫兴、遗憾。
2、感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导入:正在扫兴遗憾时,诗人突然眼前一亮--他看到了什么?(引读“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这两句诗人用了两处对比的手法,你能找出来并体会这样写的妙处吗?
(满园--一枝,关--出。作者之所以感叹“春色满园关不住”,是因为他看到了“一枝红杏出墙来”。)
(2)这满园春色是怎样的?想象一下:我们仿佛也和诗人一起站在园外,看到那伸出墙的一枝红杏,不禁想到了园内的春景……你能描述一下那园内会是怎样的美景吗?
(3)看到一枝红杏,想起满园春色,这时诗人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惊喜、快慰)诗人可能还会想到什么,还会说什么?
引导:红杏为什么能“出”墙?高墙大门关不住出墙的红杏,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3、点题解疑,升华情感。
现在,我们知道了题目“游园不值”的意思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目的意思是:作者去游园,而主人不在,没有能进到园里去。“值”是“遇到”的意思。这首诗赞美了春天里一切蓬勃向上的事物,表达了诗人赞美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字卡:径、俱、晓、苍、苔、扣。
2、指导写字。
(1)观察记忆字形。
这几个字都较易写,可以自学,用拆分部件的方法记忆字形。
(2)写字:左右结构的字左边的偏旁写得窄一些,右边写得稍舒展。写时,教师巡视,看学生是否写正确,及时纠错。“俱”注意右边的笔画。“晓”字,有的学生可能会把“晓”的右边多加一点,要及时纠正过来。提醒学生写字的姿势,继续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五、拓展阅读,欣赏古诗。
1、互相交流收集到的写春天的古诗,读这些古诗,自主积累。
2、读一读:
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城东早春(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看)一枝红杏--(想)满园春色
[古诗二首:春夜喜雨、游园不值(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4:《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游园不值、江畔独步寻花 教案教学设计
[崔雪云(设计) 李桂枝(评析)]
本课教材分析:
《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诗中抒发的是作者一人在江边散步时愉快高兴的思想感情。古诗用直描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万紫千红、莺歌燕舞的春天美景。《游园不值》作者是宋朝诗人叶绍翁。此诗用含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在一首小诗中经历了感情由扫兴到欣慰的变化。
本校学生状况分析:
我们学校积极按照市“古诗文诵读工程”的要求,开展“每周一诗”活动。学生对古诗朗读、背诵都很感兴趣,对古诗意境有较强的把握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生字词,理解诗句意思。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两首古诗的异同。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陶冶爱美情操,激发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唤起记忆,营造氛围。
谈话: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你瞧,微风轻拂,万树摇绿,百花绽放,到处生机盎然,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理想,新的希望!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都对春天充满深情,歌颂赞美它!今天就让我们尽情地享受春天、赞美春天,享受生活、热爱生活吧!
1、齐背《春日》。
2、“万紫千红”主要指的是什么?(花)我们今天再来学和花有关的两首古诗。首先学习《游园不值》这一首。板书题目。解释“值”的意思。理解题目的意思。
[评析:教师的语言是动态的文本。优秀的教师语言表述能滋润孩子的心灵,激发学习的情趣;能引领孩子去想象,去应用。我很看重教师大段语言的表述。]
二、了解诗意,质疑解疑
1、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指名读,纠正字音及不恰当的停顿。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了解古诗大意,并且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4、在小组内交流。
(1)、在小组内说一说古诗的大体意思。
(2)、交流不理解的字词。(注意“屐”“印”的意思)
5、全班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评析:“教是为了不教”。注重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是为学生的一生发展着想。]
三、入境品读,体味诗情。
1、学生再次走进古诗,读古诗,谈自己的感受。
2、抓住重点诗句领会诗情。
(1)谈对“小扣柴扉久不开”的理解。如果没有联系到上句,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前两句。
(2)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
(3)指导朗读: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
(4)指名读,教师指导读得慢一些。
(5)就在作者失望扫兴的时候,事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出后两句。学生齐读后两句。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
(6)由作者高兴的心情引出“满园春色”。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把满园春色拍成电视片段,每一个同学都会有一个不同的版本。展示老师的版本:
牡丹高贵地昂着头,/ 玉兰花谦虚地含着笑。/ 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黄鹂在枝头上歌唱。
(7)学生准备版本,然后指名说。
(8)指导朗读,把作者欣慰的感情读出来。
3、赏读全诗,诵读全诗。
(1)范读古诗。把作者由扫兴变为欣慰的感情读出来。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3)全班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评析:情境对话,可让学生轻松地投入到这古诗创设的情境中去。学生能在想象的放飞中,触摸诗人的情感,得到读书的情趣,拥有表达的愿望。在形无实有中已扣响了学生心中那春的柴扉。自由组合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读中悟情;教师引读,可点拨学生如何读出抑扬顿挫,触发学生深入体会;展示个性读,可引发学生展示自身独特体会,因此多样化的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的必由之路。]
四、学习第二首古诗。
导语:刚才很多同学都写出了属于自己版本的“满园春色”,我国唐朝大诗人杜甫也早已写出了杜甫版的“满园春色”,想看吗?现在来看《江畔独步寻花》。
1、总结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自读――借助工具书了解大体意思――小组交流――感悟诗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自主、合作学习这首古诗。
3、师生互动。学生大体说说古诗的意思。谈自己的体会。教师补充当时的时代背景。
4、感情诵读全诗。
[评析: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在学习第二首古诗中迁移运用,有助于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比较两首诗的异同,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默读两首古诗,想想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3、在全班交流。教师着重指导学生领悟语言表达方面的直白与含蓄。
[评析:语文学习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人文内涵相对来说更容易被学生认识、理解、感悟,而工具性则需要教师的特别指导,本环节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加强对工具性的认识。]
六、自学本课生字。
[评析:相信学生,学生能行!]
七、课堂小练笔。
同学们,属于你自己版本的“满园春色”是什么样子?能写一写吗?
扩大阅读范围,布置作业。
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读一读。
[评析: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好方法。此时的练笔,学生有内容可写,有感情可抒发,避免了“无米之炊”、“无病呻吟”,增强了学生对习作的喜爱之情。]
总评:
古诗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他们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古诗二首》的教学,崔老师在新课程理念的自觉引领下,知难而上,勇于探索。
本课设计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为了改变串讲串问的教学结构,老师抓住重点进行教学。两首古诗没有平均地使用力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
二、主导作用发挥得当。
在学习难点的设计上,老师能顺势引导,随机应变,表现出对古诗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这是诗的点睛之处。老师在处理“满园春色”时,提出“拍电视片段”,让一幅春天美景图在学生头脑中再现。另外,激励语言的运用,也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思想,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少了老师个人风采的展示,多了切实为学生服务的应变。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游园不值、江畔独步寻花 教案教学设计]
★ 古诗教学教案
★ 《游园不值》教案
★ 春天的古诗诗句
★ 春天小鸟的诗句
★ 春天的诗句 古诗
★ 二年级春天的诗句

【古诗四首第一课时--《春日》、《游园不值》 教案教学设计(合集4篇)】相关文章:
长征2首古诗2023-11-12
有关春天的诗句2023-02-19
描写秋天的古诗文2023-09-30
五年语文下册作文范文2023-10-24
3 古诗参考 二2022-08-08
描写春天的诗句古诗2022-08-10
春夜喜雨与游园不值教学设计2023-12-10
小学语文课文《古诗》优秀教案设计2023-01-08
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有哪些2022-05-06
擂台赛口号2023-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