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教案(集锦12篇)由网友“遠藤さくら”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古诗教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古诗》教学教案
《古诗三首》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1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2、领悟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
3.在说的基础上,把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写下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2、理解诗词的意思、想象描述的画面、体会童年生活的无暇和美好。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设计理念: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千百年前的古诗,如今读来同样让我们感动。吟诵是古诗词与学生学习的桥梁,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诗意。
预习作业:
1、读准字音,通读诗词句,认识生字词。
2、查阅工具书,借助资料,弄清古今字音、词义的变化。
3、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
4、适当批注,并对疑点进行标注。
5、学生收集积累描写的童年生活的古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首诗:《牧童》
一、创设情景,回顾引入
(一)出示“牧童骑黄牛,边吹边走”的动画,并配以古诗《所见》的文字、声音。指导学生跟着吟诵。
(二)你想说什么?这样童趣盎然的古诗我们还学过很多,谁能说一首。
(三)是呀,童年是一支动听的歌,是一幅美丽的画,更是一首优美的诗。用心去揣摩童年这首诗,你能读出美好的韵味。今天让我们再一次分享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
【设计意图:创设童年生活的童趣画面,引领学生走入诗的意境。复习以前学过的古诗,积累祖国的语言文字。教师以抒情的话语,为课堂营造轻快、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不露声色地点明了诗歌的学习要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二、学习《牧童》
(一)大声诵读,亲近古诗,检查预习效果。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每个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2、指学生读,从字音与节奏上去指导。让学生感受到读准确、读清楚、读得有节奏就是一种美。同时指导书写“蓑”。
3、就近找个伙伴合作读,读整齐、响亮,读得有节奏,读出味道。
【设计意图:古诗是一种经典,千百年前的作品,我们如今读来,依然让我们感动,引起我们的共鸣,就像今天写的一样,它是我们民族思想情感的宝贵财产。如何亲近经典,诵读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在不断的回旋往复的朗读中,在不同的朗读要求下,多次反复地读。读得多了,自然就懂得了祖国言语与文字的音韵。】
(二)品读想像,理解诗意:
1、小声的静静的用心去读,诗中哪些词句,让你有所想,有所悟。从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哪些生活趣事?
【设计意图:想象是理解诗意的翅膀,通过再现诗歌画面,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意思的理解,充实诗歌的内涵,使学生易学、乐学。】
2、交流,同时结合学习
(1)“草铺横野六七里”
a、重点理解“铺”:从“铺”让你感受到什么?
b、播放大草原的画面,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草场?
c、如果你身在其中,你会怎样?结合学生自己的理解指导朗读
(2)“笛弄晚风三四声"
a、结合注解理解“弄”
b、从笛声中你听出了什么或感受到什么?
【设计意图: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c、结合指导朗读。
(3)“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a、“不脱蓑衣卧月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b、牧童不脱蓑衣卧月明,那是因为
c 说说诗句的意思和感受,然后感情朗读。
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d.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个可爱、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小牧童。
e.如果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而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
【设计意图:广阔的草地令人神往,悠扬的笛声使人心动,美丽的月夜让人陶醉。一个“横”、“弄”、“卧”,更是充满了随性、自然。对于学生来说,这就是他们所期盼的无拘无束的生活。这个小牧童,就是他们理想的化身,因此,引导学生置换成牧童,设身处地想牧童所想,做牧童所做,从而更好地领略诗境、领悟诗情。】
f、根据学生不同的回答,适时地朗诵古诗中的句子,读出自己体会到的诗韵。
g、天为床,地为席,在清风、明月中,和衣而卧,那是何等地自在,何等惬意。
h、一起诵读此诗,能背的背。
3、这么悠闲的童年生活,出自诗人吕岩的笔下。介绍作者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吕岩就是“吕洞宾”,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吕洞宾到底成不成神仙我们不知道,但《牧童》的意境就像仙境一般。
4、再次齐诵古诗。
过渡:过着世外桃源般生活的牧童在月夜下很惬意。
三、作业:
(一)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二)默写《牧童》。
(三)选择其中一首古诗,可自创一幅图画,也可改编成一篇小短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有人说,年轻就是美丽,韶华易逝,青春易老。古今多少文人墨客用自己的灵动的笔抒发了自己对青春的眷恋,对年少的羡慕。今天,咱就一起走进袁牧的《湖上杂诗》。
【设计意图:教师以抒情的话语,为课堂营造轻快、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不露声色地点明了诗歌的学习要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二.初读古诗,检查预习效果,并想象画面
1.自由朗读两首古诗。注意“异”、“羡”的读音和写法。
2.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
“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设计意图:通过评读、赛读、合作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通诗歌,读出节奏。】
3.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湖上杂诗》这首诗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设计意图:想象是理解诗意的翅膀,通过再现诗歌画面,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意思的理解,充实诗歌的内涵,使学生易学、乐学。】
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
1.师提出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合作学习。进行品读理解。
自学要求: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流畅地描述出来。
【设计意图:这两首诗的主人公都是孩子,展现的是美好的童年,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不遥远,理解起来也较容易,因此可安排充足的时间,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2.交流反馈。
3、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四、复述诗意。
用自己的语言把诗的内容复述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复述诗意,启发学生想象,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春暖花开,闲来无事,三五成群,说说笑笑,到湖滨郊游踏青。一路上游人来往不绝,都说想做神仙,只有自己心境不同。一点也不羡慕神仙,只羡慕那些年轻的少年。青春是最令人如痴如醉的,但是年华如水,青春易逝,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逝去的脚步呀!“不羡神仙羡少年”这句诗,明显流露出作者对青春的渴盼,希冀中又隐藏着一股难言的惆怅。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第三课时 学习第三首诗: 《稚子弄冰》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童年的你们,正赶上了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甚至是新奇有趣的。可是,你们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让我们乘上诗词的飞船,穿越时光的隧道,去分享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吧!
【设计意图:创设童年生活的童趣画面,引领学生走入诗的意境。教师以抒情的话语,为课堂营造轻快、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不露声色地点明了诗歌的学习要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二.初读古诗,检查预习,想象画面。
(1)自由读诗。
【设计意图:想象是理解诗意的翅膀,通过再现诗歌画面,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意思的理解,充实诗歌的内涵,使学生易学、乐学。】
(2)理解诗意。
弄:玩。银钲:锣。磐:古代一种乐器,用石头或玉雕成。玻璃:古代指天然水晶石一类的东西。
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
1.师提出自学要求,生自由组组,合作学习。进行品读理解。
自学要求: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流畅地描述出来。
小孩子从金盘里取出一块冰,用彩线穿起来当做锣来敲。声音像玉磐一样穿越树林,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玻璃一样的破裂声。
【设计意图: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冬天的清晨一个儿童玩冰的情景,儿童的聪明伶俐、天真顽皮跃然纸上。冬天的生活也如此富有情趣。】
2.交流感受,练习朗读
以“诗中描述的儿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你觉得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的”为话题,引导学生读书感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1)全班交流。允许有自己的感受。对学生不正确的认识要恰当地进行引导。结合时代背景,既要体会到儿童生活的悠闲和有趣,又能体会到作者对这一切的审美情趣。当然也可以从当代儿童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既要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也要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
(2)结合自己的感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
3、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练习把古诗词读流利,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并进行深入思考:
诗中描述的儿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你觉得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的?你还有什么疑问想提出来和大家交流?
4、根据学生不同的回答,适时地朗诵古诗中的句子,读出自己体会到的诗韵。
四、结合学生的积累,拓展阅读
1.交流已经背诵积累下来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2.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大体了解诗的意思,并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背诵下来。
五、作业:
(一)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二)默写《稚子弄冰》。
课堂检测:
一、辨析形近字并组词
蓑铺()碎()牧()锥()晓()
哀()浦( ) 粹()收()稚()浇()
二、伯牙识音
笛弄晚风(nòng nèng )蓑衣(shuō suō)横野(héng hèng)
葛岭(gé gá)羡少年(xiàn xuàn )碎(cuì suì)
三、精彩回放
1、草铺横野六七里,---------------。
2、老夫心与游人异,---------------。
3、---------------,忽作玻璃碎地声。
四、考考你
1、《湖上杂诗》中,作者为什么“不羡神仙羡少年”呢?
2、《稚子弄冰》中,“玻璃“指的是什么?
五、用你的话说说这三首诗的意思。
篇2:古诗教学教案
古诗四首教学教案
课文说明:
本课选编了唐(送孟浩然广陵)李白和(出赛)。王昌龄;宋(泊船瓜洲)各安石和(秋夜交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各两首古诗。诗人在古诗中表达了朋友之间的离别之情,思乡之情以及忧民的爱国之情。
(一)教学目标
1 认真看注解,正确理解每首诗的意思。
2 观察插图,想象诗中的意境。
3 体会诗人在古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 能在诵读中较准确地把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5 练习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1 启发学生认真看注解,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2 根据诗句意思。结合观察插图,想象诗中的意境。
3 诵读时能较准确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在古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检查朗读古诗:
1 请四句同学分别读古诗,大家评议。
2 齐读四首古诗。
二看注解,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1 学生边看注解,边理解诗句的意思。
2 投影出示,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1)读句子,写出带点字的意思。
*1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2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3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4 遗民泪尽胡尖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2) 指名读字义,全班齐计字义
3 分组讨论,理解诗句的`意思。
每人讲一讲古诗的意思,互相补充。
4质疑
对着注解,后,仍不理解的字,词。句提出
5 指名讲解每首古诗的意思。
三看插图,想象诗中的意境。
1 提问:
(1) 每幅插图中年描绘的情景,体现了哪些诗句的内容。
(2) 观察每幅插图后,你有什么感受?
明确:
(1) 第一幅: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第二幅: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第三幅:秦时明月汉时关。
第四幅: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 要点:
一 感情深厚。难舍难分
二 热爱故乡,思念故乡。
三 希望过和平的生活,反对战争。
四 希望收集失地,热爱祖国。
板书: 孤帆
送孟浩然之广陵
惟见
又绿
泊船瓜洲
何时```````````还
飞将在
出塞 不教
秋夜将晓出篱门 泪尽
迎凉有感 南望
2 读句子,练习能正确地读出古诗中的意境。
四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1 齐读四首古诗
2 思考;
(1) 画出每首诗中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句子。
(2) 每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全班讨论
板书:
(惜别之情)
(思乡之情)
(爱国之情)
(忧国忧民,爱国之情)
五 背诵古诗
板书: 孤帆
送孟浩然之广陵 (惜别之情)
惟见
又绿
泊船瓜洲
何时```````````还 (思乡之情)
飞将在
出塞 不教 (爱国之情)
秋夜将晓出篱门 泪尽 (忧国忧民)
迎凉有感 南望 (爱国之情)
篇3:《古诗》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佚名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学会本课生字:祭、乃、涕、洛。
3.理解这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首诗的意思。
(二)能力训练点
1.朗读、背诵这两首诗,默写《示儿》。
2.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作者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使学生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产生共鸣,受到熏陶和感染。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二)难点:理顺诗句。教师指导学生在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把倒装句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调换词语顺序。
(三)疑点:学生可能提出首句“死去无知万事空”与尾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否前后矛盾的问题。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辩议:深刻地体会诗人看不到祖国统一死不瞑目的忧国忧民之情。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口答课后问题。
(二)试读古诗、反复吟诗、熟读成诵。
(三)理解并说出每首诗的意思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默写古诗《示儿》。
(五)扩写古诗,练习表达。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介绍《示儿》的作者及背景。
3.理解《示儿》中的重点词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名读《示儿》,结合正音,检查学生对字词的自学情况。
祭(j@):祭祀。
乃(n3i):你,你的。乃翁:你的父亲。
元:同“原”。
九州:指代中国。
王师:指南宋军队。
2.学生质疑。
(三)解题: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1.看到诗题《示儿》你是怎样理解的?“示”是什么意思?(“示”使人知道。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示儿”可以说告诉儿子,也可以说给儿子们看的诗。)
2.简介作者。
我们以前学过李白、王安石、贺知章等诗人写的诗,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位大诗人陆游写的诗《示儿》。陆游是南宋时期一位爱国诗人(1125―12)。在陆游年仅三岁的时候,汴京就被金兵占领了,他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的志向,长大后他曾经亲自上战场,参加过抗金的战斗,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坚信抗金必定胜利。《示儿》这首诗就是他八十六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候写给他的儿子的临终嘱咐。
(四)自由读这首诗
想一想陆游逝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之后集体交流。
(五)默读《示儿》
结合课后的注释,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得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补允,可纠正,教师适时点拨。
“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理顺这句话时需增补诗句中原来省掉的“我”,还需按我们今天的语言习惯调换诗句中词语的顺序。这句诗是说: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但悲不见九州同”,“但”只。“九州同”指全国统一。理顺这句话时需调换诗句中“悲”的词序。这句的意思是: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王师北定中原日”,“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中原”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这句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那一天。
“家祭无忘告乃翁”,“家祭”祭祀祖宗。“无”同“勿”,不要。“乃翁”你们的父亲。这句的意思是:家祭的时侯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六)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有的地方还要增加一些词语,使句子的联系更紧密。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本来就清楚地知道,人死了世上的什么事都和我没有关系了,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到了宋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日子,你们祭祀祖先时,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个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七)自由读古诗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集体交流)你能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到这种思想感情的?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热情。从诗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和“家祭无忘告乃翁”可体会到作者的爱国之情。尽管他清楚地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可他还是嘱咐儿孙们在他死后,不要忘记把收复中原的消息告诉他。这种矛盾说法,说明了诗人看不到祖国统一死了也不甘心的爱国热情,表达了诗人看不到祖国统一死不瞑目的思想感情。
(八)反复吟诵,读出感情,背会后试着默写
请同学们带着作者看不到祖国的统一无限牵挂之情朗诵古诗,让我们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爱国热情。
停顿和重音提示: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会背的同学可在本上练习默写,也可指名到黑板前默写。
(九)扩写练习
根据“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想象作者在弥留之际,在病榻上怎样叮嘱儿子,儿子们怎样应允,让学生创造性地把所言之事写具体。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学习第二首诗,理解重点词及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完成“思考・练习”2、3的题。
(二)试读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结合正音检查学生对字词的自学情况
涕(t@):眼泪。
洛(lu^):洛阳,地名。
闻:听说。
收:收复。
官军:唐王朝的军队。
(三)解题: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让学生说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题的意思。
作者杜甫(712-770年),唐代大诗人。字子美,巩县(今属河南省)人。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笔下都有真实地反映,被评为一代“诗史”。他的诗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很大。《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奋的时候写下的。此诗写于公元763年,叛军首领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他的部下纷纷投降,河南、河北相继被官军收复,“安史之乱”从而结束。杜甫在四川听到这一消息,兴奋的心情难以平静,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欢乐激情的七言律诗。
(四)自由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想想作者那么兴奋的原因是什么,之后全班交流。
(五)参照课文注释,不懂的可查字典,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
读懂哪句就说哪句,教师适时点拨。
“剑外忽传收蓟北”:“剑外”剑门关外,指诗人当时所在的四川。“忽传”忽然间传扬。“收”收复。“蓟北”指现在河北省北部,是安史之乱的'巢穴。这句的意思是:那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间在剑外传扬。
“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刚刚听到。“涕泪”指因喜极而泪下。这句的意思是: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却看”再看。“妻子”夫人和孩子。“愁”忧愁,忧伤。“何在”哪里还有?这句的意思: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愁?
“漫卷诗书喜欲狂”:“漫卷”胡乱卷起。“欲”将要。这句的意思是:我随手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放歌”放声歌唱。“纵酒”纵情饮酒。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畅饮美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这句的意思是: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即”就。“巴峡”四川境内的一段山峡。“巫峡”三峡之一。这句的意思是: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
“便下襄阳向洛阳”:“襄阳”在现在的湖北省。“洛阳”在现在的河南省。这句的意思是: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了洛阳。
(六)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指一、二名同学说
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了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一听到这激动人心的消息,泪水湿透了衣裳。再回过头来看看妻子、孩子,他们心中的忧愁也不知哪去了。我随手把诗稿和书本胡乱地卷起来,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在大白天里,也要高声唱歌,开怀畅饮,春天的美景将伴随着我回家乡。马上就要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巫峡直奔襄阳,再从陆路回到洛阳。
(七)抓住词句,体会作者感情
“喜欲狂”是什么意思?你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的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杜甫“喜欲狂”的心情?
(“喜欲狂”是高兴得几乎要发狂了的意思。先写诗人“初闻”时“涕)
篇4:语文古诗教学教案
语文古诗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美丽的春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1.读懂两首描写西湖美景的古诗,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体会古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轻地脚步走来了,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说说)
今天,我们学习宋代大诗人——叶绍翁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游园不值
二、检查预习
请问读熟的同学有多少?这首诗读懂的又有多少?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的时候用心体会、琢磨、看谁读得不但正确、流利,而且还体会出诗歌的感情,能读好古诗。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好的指导方法:引导学生展开朗读比赛、评议,反复朗读古诗
(2)不好的指导方法: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美景,体会着把春天的美景读出来,通过评议理解重点的词句。
3、教师示范读书,引导学生评议老师读的和同学们读的有什么不同?(重点指导:情绪饱满、气息畅通)
4、学生再次练习读书,争取超过老师读的情况
5、指名学生读书,引导男、女展开比赛读书
6、总结:通过我们多遍读书,有的同学已经把诗的意境读出来了,有的同学读的感情还差一点点,不要紧,大家一会儿还有机会,一会儿我们再练习着读书。
四、感受情境,语言描绘
1、通过我们多遍的读书、体会、揣摩,大家肯定有许多想法,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和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理解到的诗句的意思,也可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讲一讲。
2、学生分组交流
3、指学生汇报:有谁愿意讲讲诗句的意思?
(学生回答之后请同组的同学互相补充,其余的小组展开评议)
4、教师创设情境:这个园子的主人养的花是远近闻名,诗人慕名前来观赏,但是却没有敲开门,大家想想作者的心情怎样?突然,作者的眼前一亮,看到了一株粉红色的杏花,开的是那样鲜艳,那样旺盛,此时诗人的心情怎样?又会想到些什么?
五、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展开想象,诵读全诗
1、诗人不是画家,但是用了28个字就画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绚丽多彩的图画,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2、在整首诗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句子?为什么?
3、再次诵读古诗,力争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的进步。
4、下面我们都做小诗人,不拘形式地练习背诵古诗。
六、适当扩展,学习古诗
过渡:刚才,我们一边读书,一边揣摩;一边读书,一边体会,不仅学懂了古诗,而且还把这首诗读得有滋有味。大家愿意试着用这种方法再学习一首描写明媚春光的古诗吗?
1、请大家看材料——《绝句》,这也是一首描写春日景色的小诗。
2、同学们可以通过多读、多揣摩的方法,反复练习读古诗,看谁用最段是时间就能够把古诗学会!(学生自学古诗)
3、大家读书真认真!下面我们人人都做小老师,把自己感受到的.内容给同组小伙伴讲一讲、读一读、说一说。大家也可以另外选择自己喜欢的同学结合成小组,或者是和老师组成一个小组咱们一起共同学习、交流。
4、各小组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5、检查学习效果
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形式,到前面展示一下自学习成果,可以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汇报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互相补充、评价,理解古诗的意思,读好古诗。
6、现在谁能把这首读出感情了?学生诵读《绝句》
7、教师总结:看来同学真的是无比的聪明,一块合作就学会了古诗。在诗歌的百花园中,描写春光的诗歌还有许多许多。下面就请大家边听音乐,边欣赏着美丽的春光,想想:你还能回忆起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或者是想说哪些赞美春天的话?
8、放录像,学生欣赏
9、现在,你最想朗诵的是哪一首古诗?就请你站起来背诵!如果你认为古诗不足以表达出你此刻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心中最想说的话。
10.师总结:今天我们赏析了古代诗人笔下描写春光的佳句,使得我们大家顿时觉得我们的生活中春意盎然!课下请大家继续收集有关古诗或者创作赞美春天的诗歌,下次我们的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就是召开《春之韵——诗歌朗诵会》。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请学生自由谈谈自己学习古诗的感受。
2.多媒体显示《小池》,由学生补充后两句。说出诗人是谁。
a)才露尖角的嫩荷叶固然生机勃勃,待到盛夏,一池荷花盛开又该多么吸引人。大家想不想去看看西湖的荷花?
b)播放荷花视频。(诗人杨万里非常喜欢荷花,看到鲜嫩的小荷叶赋诗一首,面对西湖满池的荷花,他也写下了一首优美的诗。这节课我们首先欣赏这首诗。)
二、赏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a)出示诗题:谁能说就这个题目说点什么?或者说说你从这个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晓:早晨。)
b)显示全诗,播放范读。
c)听了范读,大家想不想也读一读?(齐读)
(过渡:老师要问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大家一定都说不错。要正确评价,先得理解意思。)
d)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e)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问题,大家讨论。
f)读诗和读一般的课文不一样。诗不光要理解意思,更要感悟意境。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听范读,一边展开想象。
g)假如你是诗人杨万里,清晨迎着一轮喷薄而出的红日,呼吸着新鲜空气,送朋友出门,恰好看见一池美丽的荷花衬着碧绿的荷叶,脱口吟诵出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那是怎样的感觉。谁愿意试试当诗人的感觉,来给大家朗诵这首诗?
(过渡:人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西湖就像镶嵌在杭州城西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唐代就远近闻名。刚才的诗中,杨万里描绘的荷花胜景仅是西湖美景的一个侧面。同学们课前也查阅了西湖的资料,来给大家简要地说说。)
三、赏析《饮湖上初晴后雨》:
a)学生简要介绍西湖的资料后,播放西湖美景图片和视频。
(过渡:美丽的西湖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吟诗作画赞美她。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曾任杭州知府,在任期间,常游西湖,也留下了许多吟咏西湖的诗篇。)
b)解题:谁读懂了题目?
c)朗读全诗。
d)诗中描写了西湖上怎样的景色?有不理解的,和同学讨论一下。
e)这首诗中最有名的是哪两句,你知道吗?你能说说它好在哪里吗?
f)先听范读,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和范读录音比一比。
四、比较赏析:
a)学生小结:学习要学会总结。谁能小结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b)多媒体显示两首诗,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内容、写作技巧、结构、修辞手法)
c)学了这两首诗,对你今后的写作有何启发。
五、作业:
从这两首诗中选择你感兴趣的一首画一画,或者编一个小故事。
板书设计:
西湖诗两首
莲叶无穷碧
西
水光潋滟(好)
湖
荷花别样红
美
山色空蒙(奇)
淡妆浓抹总相宜
篇5:幼儿园古诗教学教案
一、活动目标:
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二、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讲述。
1.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2.现在老师要请幼儿看一副图片,你在图片都看到了什么呢?(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上怎么了?
(二)幼儿观看VCD教材,引起兴趣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总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古时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诗人啊,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好不好?
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慢慢的跟读。
4.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图片。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四)结束部分。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流。
篇6:幼儿园古诗教学教案
活动目的:
1、通过欣赏诵读《小池》《江南》,感受古诗所描写的意境,欣赏两首诗的异同。
2、认读有偏旁的汉字,知道相同偏旁的字都有相关的意义。
活动准备:诗文图、字卡、CD碟、教材、古典乐曲。
活动过程:
一、朗读表演:《山居秋瞑》
二、导入新课:
1、阅读教材,听录音欣赏《小池》《江南》,跟读、模仿读诗文。
2、看诗文画面欣赏理解诗文内容:
(1)《小池》写了什么?泉水、树荫、小荷、蜻蜓、一幅水上的景致画面。
(2)《江南》是怎么写莲花的?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塘的东、南、西、北、中,用方位角度的变化生动传神地描摹出鱼戏莲戏水的动态。
(3)告诉幼儿莲花、荷花是同一种花。两首诗写的都是荷花,让幼儿仔细读一读,在描写上的有什么时候不一样?
(4)请幼儿找到诗文的文字部分,找出教师出示的大字卡的生字,读出来。
《小池》:蜻蜓、荷、荫《江南》:采莲
根据偏旁给字归类:蜻蜓、荷、荫、莲
(5)教师小结“蜻蜓”是“虫”字边的字,“虫”字旁字都与昆虫有关,请幼儿说说还认识哪些“虫”字旁的字。教师将幼儿说出的字写出在黑板上,引导幼儿认读。
(6)“荫”和“荷”是“艹”字头的字,“艹”字头的字都与植物有关,幼儿说说还有哪些字是有“艹”字头。教师将幼儿说出的字写在黑板上,引导幼儿认读。
三、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伴奏下,诵读、背诵古诗。
四、活动结束。
篇7:幼儿园古诗教学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和梅花的特点,知道“凌寒独自开”的寓意。
2.能按照古诗的的律、节奏有感情地明通。
3.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和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
【活动准备】
自制课件《梅花》、古等曲(渔舟唱晚)、“幼儿学习材料”一一《拥抱冬天)。
【活动建议】
1.结合课件,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古诗的意境,了解古诗的作者。
(1)引导幼儿讨论画面内容。
提问:画面中是什么季节?梅花盛开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
(2)简单介绍古诗的名称、作者。
教师:这首古诗的名字是(梅花),作者是北宋诗人王安石
2.请动儿倾听古诗,感受古诗特有的的律,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
(1)教师有感情地朗通古诗,引导幼儿感受古诗特有的的律和节奏。
(2)组织幼儿交流、讨论,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
提问:严寒中盛开的梅花是什么颜色的?它有没有香味呢?你是从哪一句知道的?哪句古诗突出了梅花的特点?怎样理解这句诗的含义?结合幼儿的回答讲解古诗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诗的意境。例如:在很冷很冷的天气里,几枝梅花在墙角坚强地挺立着,远远看去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花香飘了过来。
3.鼓励幼儿尝试按节奏和的律有感情地朗诵古诗,感受古诗的的律美。
(1)引导幼儿尝试模仿教师朗诵通的的律、节奏,和教师一起看图朗通古诗。
(2)引导幼儿再次尝试朗通,运用表情、动作等大胆表现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3)组织幼儿通过个人、小组、集体、配乐等形式进行朗通表演,体会古诗的意境。
(4)组织“小诗人朗通会”,鼓励幼儿大胆朗通古诗。
4.引导幼儿感受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
请幼儿围绕“你认为梅花是一种怎样的花、为什么”进行讨论、交流,感受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
【活动延伸】
幼儿自主阅读《拥抱冬天》第14页,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韵律美。
篇8:幼儿园古诗教学教案
一、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古诗,感受故事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学习有感情地朗诵。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大胆地表达对春天景色的感受。
二、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画有古诗中的景象的图片一幅,配乐。
2、经验准备:幼儿有观察过春天美景的经验,主要回顾春鸟啼鸣、春风春雨吹打、春花谢落等声音和景象。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欣赏、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有感情地朗诵。
2、活动难点:理解古诗诗意,并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指导要点:通过图片观察、分句解读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古诗《春晓》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四、活动过程
1、出示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结合生活经验,自由表达对春天景色的感受。
提问:春天里有哪些美丽的景色?春天里你感觉怎么样?请把你看到的景色用好听的话说一说。(引导幼儿回顾:春天的花、树、风雨,鸟的声音,以及春天温和的气候让人有好睡眠等。结合幼儿的回答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经验,丰富相关词语,如小鸟在“啾啾”地唱歌;夜晚刮风下雨啦;有一棵棵开满花的树;许多花瓣落下来等。)
小结: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小鸟在树上“啾啾”鸣叫,花朵都被春天的风雨吹落到地上,小朋友在春天的夜里睡觉可舒服了,早晨都不想醒来。
2、教师示范朗诵,引导幼儿初步欣赏、理解古诗内容。
师:古时候有个诗人名叫孟浩然,他特别喜欢春天里的景色,还写了一首诗歌,名字叫《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诗人在春天的早晨里睡醒发现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
老师示范朗诵古诗后,提问:诗歌里讲了什么?说说哪些地方你听懂了,哪些地方没听懂。
3、教师再次示范朗诵,以边提问边讲解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第一句:春眠不觉晓。有谁知道春眠是什么意思呢?(春:指春天;眠:指睡眠;不觉:指不知觉;晓:指早晨。)
小结:“春眠不觉晓”的意思是“春天里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
第二句:处处闻啼鸟。诗人听到了什么声音呢?(处处:指到处;闻:指听到;啼:鸟叫声。)
小结:到处听到鸟儿“啾啾”啼叫声。
第三、四句:早晨醒来,诗人看到满地的落花,他会想到什么呢?“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什么意思?
小结:诗人看到满地落花,就是在想“也里传来刮风下雨得的声音,不知道吹落了多少花朵呢!”
4、教师配乐朗诵古诗,引导幼儿感受故事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教师模仿古人,以抑扬顿挫的声音朗诵诗歌,表达出对春天景色的喜悦之情。
提问:听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觉?
5、幼儿学习朗诵古诗。
(1)在教师的带领下跟读古诗。
(2)配乐学习朗诵古诗。
6、延伸活动。
请幼儿把古诗《春晓》带回家与爸爸妈妈分享,一起朗诵古诗。
五、评价要素
1、能否感受古诗《春晓》的意境美,并喜欢朗诵。
2、能否大胆表达对古诗的理解。
六、活动建议
请家长在春天的节假日里带着幼儿去踏青,进一步感受、体验春天。
篇9:古诗2首(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2、古诗两首
课前透视
本课是由《草》和《宿新市徐公店》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的绝句,诗句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明丽。其中《草》情景交融,重在咏物抒怀,是就荣枯生发,极力表现草的顽强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动静结合,人与景辉映成趣,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教学中要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诵中生情,吟中入境,充分感受古诗独特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文化积淀。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对这两首古诗也不太陌生,教师要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优势,引导自读自悟,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挖掘积累。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
先来学习《草》。
对话平台
自学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 ,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 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品读的基础上交流学习所得和所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合作意识。】
朗读
1、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在充分地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背诵
1、情境背诵: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表演背诵,既训练了形义较难的字,又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利于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练习
1、填空。
离离 ,一岁一 。野火 ,春风 。
篱落疏疏一径深, 。 。飞入无处寻
2、按要求分类。
未 追 店 枯 徐 烧 荣 菜 宿
独体字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书写
1、学习书写“枯 、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回顾
背诵古诗〈草〉。
自学
按照以前的学习步骤自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读: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2、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读懂了?哪里还不懂?
3、说:在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交流
1、学生先在组内说说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介绍诗人杨万里的资料。
2、班级交流,弄懂全诗的大致意思。
朗读
1、自由读: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色有什么新的发现?
2、指导读:孩子在捉蝴蝶时是什么心情?(高兴、喜悦)找不到时又是什么心情?(失望)。
【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展开联想,丰富语言积累,进一步体会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3、竞赛读:小组内比赛,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比赛。
4、评价读:谁读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诗歌语言凝练,富于韵律感。多种形式的朗读,利于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培养语感。】
背诵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战背、齐背。
拓展
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给学生提供“二度创作”的题材,不仅拓展延伸了文本,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和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描写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棵奇葩,教师要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培养课外积累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写字
学习其它几个生字,重点指导: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宿--宝盖不宜太宽。
评价
1、学生练习书写,自我评价:在自认为写得满意的字上做标记。
2、小组内展示交流,互相评价:根据组内建议把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学会评价 ,在互相学习、借鉴、欣赏中共同进步。】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离离:草木长的得很茂盛的样子。
枯:枯萎 。
尽:完、全。
宿:投宿
篱落:稀稀落落的样子。
径:小路
寻:寻找
相关链接
相传《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十六岁时作的一首应考习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一定要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就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阅读在线:
《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古诗2首(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0:古诗擂台赛(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擂台赛
一、活动目的:
1.通过积累、感悟和运用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古诗的意蕴美,养成背诵古诗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记忆等能力,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活动过程:
(一)、宣布活动规则:
今天这节课,老师要与同学们一起来组织、参加一场别开生面的古诗擂台赛。首先请参赛的四个代表队队长自报队名。
(报名、助威……)
本次擂台赛的比赛规则是:各代表队的基础分均为100分,然后按要求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最后按得分高低分别设立金奖、银奖及鼓励奖。
(二)、导入:
1.播放歌曲《春江花月夜》,(师述):多么动人的旋律啊!多么优美的意境啊!老师知道:在同学们的记忆仓库中已储存了许多古诗,今天,让我们打开记忆之门,一起来猜一猜、填一填、背一背、画一画,进行古诗擂台赛,看看哪个队能获得本场擂台赛的金奖,好吗?
(三)竞赛:
老师宣布:文化小学四(2)班古诗擂台赛现在开始!
1.猜:(8个数字,每队任挑2个,说出画面上描绘的是哪首诗的内容并背出来。)
(1)《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们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村晚》(蕾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印日荷花别样红。
(5)《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7)《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几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填:
(1)、在空白处填一种动物名称:
①、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②、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④、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在空白处填一种植物名称:
①、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④、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联:(说出诗的上句或下句)
(8个数字、每组任选两个)
①、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②、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③、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④、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⑤、采得白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⑦、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⑧、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背:
(1)、背一首李白的诗:
《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背一首颂春的诗:
朱熹《春日》、杜牧《江南春》、贺知章《咏柳》、叶绍翁《游园不值》
5.找:(写在答题板上,多找一句加10分)
找一找写有“桃花”的诗句: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獗鱼肥。
(4)、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6.画(根据诗意作画):
(1)、君看一叶舟,出没**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鹞。高鼎《村居》
[古诗擂台赛(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1:英英学古诗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3.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 兴趣。
4. 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背诵古诗、朗读课文。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生字卡。
主要板书安排:
英英学古诗
明月光疑是霜
背 静夜思 (像) 听懂
望 思 乡
奶奶
作业设计:
课内:组词、抄写字词、写出带有偏旁的字、说话。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以前学过古诗吗?谁能把学过的古诗背给大家听一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讲一个小朋友在学校里学了一首古诗,背给奶奶听。这篇课文的题目是--
板书课题,齐读。
解题
二.初读指导
1. 看图。
图上有哪些人?她们在做什么?英英正在说什么?奶奶听了会说什么?
2. 自学课文。
(1).讲述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2).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3).识记田字格里的生字。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故乡 明亮 意思 不由得 家乡 月光 唐代
3. 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正音。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 通读课文。
(4).分角色读对话。
4. 理清脉络。
(1).这篇课文里英英和奶奶对话,英英说了几次,奶奶说了几次?
(2).英英第一次说了什么?第二次说了什么?第三次说了什么?
(3).奶奶第一次说了什么?第二次说了什么?
5. 小结。
第二课时
一. 学习《静夜思》
1. 板书诗题,解释诗题。
2. 看图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哪儿看出来?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3. 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
第一句
a. 指名读。
b. 这句诗,英英是怎样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
c. 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为什么这一句里的“疑是”,英英把它解释成“好像”呢?
第二句
a. 指名读。
b. “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举头”?
c. 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明月时有些什么感受?
(3).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4).齐读这首诗。
4. 朗读指导。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静夜思》。
第三课时
一. 指名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对话的形式,引出一首小诗,反映了小学生英英对古诗《静夜思》的正确理解,并知道它的作者是谁,激发我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学习这篇课文后,对古诗学习有什么认识,可以谈谈。
三.指导背诵《静夜思》
1. 听录音欣赏。
2. 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3. 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4. 同桌交互背。
四.写字指导。
五.作业
1. 抄写字词。
2. 比一比,再组词。
古( ) 自( ) 代( )
故( ) 首( ) 袋( )
3. 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心( )( )( )( ) 艹( )( )( )( )
讠( )( )( )( )
[英英学古诗 教案教学设计]
篇12:英英学古诗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静夜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重难点,关键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静夜思)o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课时划分: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认识1个偏旁。
3.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你能背背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吗?
2.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说的是一个小朋友在家里把学到的古诗讲给奶奶听的故事。
二、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英英学古诗
“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又是后鼻音。
“诗”:是整体认读音节,读翘舌音。
2.边说边书写两个生字。
3.齐读课题。
三、初读指导
1.(出示投影片)图上有什么人?他们正在干什么?
小结:英英正在和奶奶说话,两人有说有应,有问有答,这叫对话。
2.学习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课文中表示说话人的名字和他所说的话之间必须用冒号(力隔开。(板书:冒号:)齐读“冒号”两遍。请你找一找,文章中说话的人是谁?她说话内容是什么?
3.我们现在再读课文就不会觉得奇怪了,我们已经看懂了对话的形式了。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小节号和生字词。
4.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词)
①自己读读词语。
②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英”、“静”、“层”:是读后鼻音,不读前鼻音。
“诗”:是整体认读音节s川,要读准翘舌音。
“思”:是整体认读音节si,要读准平舌音。
“首”、“照”:是翘舌音,不能读成平舌音。
“层”:是平舌音,不能读成翘舌音。
“背”:是个多音字,既可读“ ”,也可读“ ”。用这两个字音分别造句。
③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
④去掉拼音后,齐读生字词。
⑤给生字找朋友。(即给生字组词)
(2)(出示二类词语即两条绿线内的生字词)
①自读,齐读。
②去掉拼音后再次齐读词语。
6.同学们把这些生字词带人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1)自读,同座位互读。
(2)指名读,师生共同指导、纠正。
7.同学们既然喜欢读,下面两人自由组合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1)两人互相读。
(2)指名读,男女生对读,分两个大组对读。
四、初步理解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英英和奶奶共有几次对话呢?
3.小结:英英和奶奶有问有答,话说得多么清楚!以后我们说话也要这样。
五、指导写字
1.书读得好,字也能写得好。
2.出示打乱顺序的词。指读,齐读。
3.看笔顺表里的生字,自学后描红。
4.反馈检查。
5.有什么字觉得比较难写?教师指导。
静:左边是青字旁,跟读两遍。
“月”字的撤要改为竖。整个宇要写得左窄右宽。
教:左右同宽,左部件上大下小,右部件上紧下松。
意:上中下紧凑,“立”最后一笔横要写长,中间扁日横落在竖中线上。
诗:右部分的三横间隔距离相等,中间横最长,两笔竖不在同一条竖线上,竖钩偏右。
6.学生描红、仿写、临写,教师巡视指导。(放轻音乐)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指导用“思念”说一句话。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课题,解释题意。“静夜”是什么意思?(静静的夜晚)
“思”是什么意思?(思念)谁来说说诗题是什么意思?
过渡:诗人会思念什么?
2.(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图上画的是谁?
(1)从课前的预习中,你对李白有什么了解?
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2)此时他正在干什么呢?
(李白正在静静的夜里思念家乡的亲人)
3.学诗句。
(1)指名读诗句。
(2)诗共有几句呢?下面我们通过英英的话来理解诗句。
第一句:
①自己读读英英的话,想一想这一句诗句是什么意思?
②“疑”是什么意思?(好像、如同、就像)
看,这里的想像是多么奇特!独特的想像就是李白诗句特有的风格。
③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句诗句。
第二句,
①还是自己来读读英英的话,说说第二句诗句的意思。
②(指着图)此时,李白看见的就是这轮明月,想一想,什么时候的月亮是这样圆圆的,亮亮的。
③在中秋节里,你们是怎样度过的呢?
④是啊,中秋夜正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时候,可是假如你此时独自一人远在外地,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你会怎样呢?(伤心、难过)
⑤是啊,(教师指着图)此时此刻,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孤孤单单一个人,想想,他站在窗前,仰望明月,会想些什么呢?
⑥同学们说得真好,同样的月亮,同样的月光,勾起了远在他乡的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
⑦现在,谁愿意来当李白,有感情朗读第二句诗句呢?
(3)同学们可以看图,来当诗人边表演边吟诵诗句。
自读,指名读诗句。
(4)朗读指导。
朗读节奏:(“/”为句中停顿)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光”、“霜”、“乡”读时要清晰些,停顿时间长一些。
(5)指名上来演吟诵诗句。
(6)指导背诵。
二、巩固诗意
1.谁愿意来当一回英荚、奶奶,把她们之间的对话演一遍呢?
要把诗句解释清楚哦!自由组合表演。
2.分角色表演课文。
三、指导用“思念”造句
1.谁在什么情况下思念谁呢?
2.就连小动物之间也可以用“思念”呢
3.指名造句,师生共同纠正。
四、小结课文
1.这篇课文通过对话形式,引出一首古诗,反映了小学生英英对古诗《静夜思》的正确理解,并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2.同学们,学过课文后,你们对学习古诗有什么认识?可以谈谈。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古诗《静夜思》。
2.再学几首有关思乡的古诗,并能用书上对话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背诵《静夜思》.
2.谁能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呢?
二、拓展知识,积累古诗
1.这首古诗写得非常生动,非常细致地传神地写出了诗人思乡的深情,其实我国不少诗人都写过思乡、思念亲人的诗呢,你知道吗?念给大家听一听,
2.老师这儿也有两首思乡的古诗。
(投影片显示)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九月九曰忆山东兄
(唐)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教师范读诗。
(2)学生熟读古诗。
(3)教师简介两首古诗的背景及诗意。
(4)有感情练读古诗。
三、实践活动
1.你可以选一首你喜欢的古诗,找一个同学合作,仿照本课对话形式,把这首古诗意思、作者说出来。
2.两人一组练习对话。
3.指名表演。
4.评选最佳。
[英英学古诗教案/教学设计]
★ 春晓教案
★ 静夜思教案
★ 望天门山教案
【古诗教学教案(集锦12篇)】相关文章:
古诗《春晓》优秀教案2022-12-19
游子吟小班教案2022-09-27
大班望庐山瀑布教案2024-01-27
古诗《静夜思》教案2023-11-25
《望庐山瀑布》语文教案2022-12-01
咏鹅 音乐教案2023-06-14
《端午》古诗赏析语文教案2024-01-23
《赠汪伦》的教案设计2023-08-13
村居教案2022-05-06
《游子吟》大班语言教案2022-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