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很活泼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时间:2022-05-07 13:30:33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阳光很活泼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五年级上册)((共13篇))由网友“沈植”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阳光很活泼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五年级上册),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阳光很活泼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篇1:阳光很活泼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1. 你观察过日出吗?你读过哪些描写日出的文章?

2. 观看关于日出的欣赏片,说说你对日出的感受。

3.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2课,一起来感受阳光的活泼(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阳光的活泼

1. 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工具书理解。

2. 再读课文,认真进行圈点批画,边读边将自己的收获批注在课文的旁边,同时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 全班交流。

三、精读课文,体会阳光的活泼

(一)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阳光很活泼?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1. 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阳光的句子,体会阳光的活泼。

2. 小组讨论交流。

3. 品读重点词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1)品读“他看见太阳微微露出一点,但很快又害羞似的闪了回去。”

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太阳微微露出一点时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②读句子,说说你从“害羞似的闪了回去”中体会到什么。

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太阳出来时的“活泼”景象,“闪”字很有动感。)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

(2)“太阳像顽皮的小孩一样跳跃着,终于跃出了海平面,那太阳光也随着起伏荡漾。”

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太阳跃出海平面时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②读句子,说说你从“像顽皮的小孩一样跳跃着”中体会到什么,从“起伏荡漾”中感受到什么。

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

(3)“那阳光真的很美,很活泼,像顽皮的小孩子,像五线谱,像风吹杨柳……”

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看见日出时太阳光像什么。

②读句子,说说你从“像顽皮的小孩子,像五线谱,像风吹杨柳”中体会到什么。

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指导学生结合图画,一边朗读一边想象感悟日出时阳光的美。

四、品读课文,体会儿子那颗充满想象的童心

1. 父亲为什么要去看日出?观看日出后,父亲的感受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 齐读父亲的信,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 想象老师收到画和信后会怎么想、怎么说做?

五、再读课文,体会插叙的作用

1. 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2. 想一想:这篇课文在叙述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3. 把插叙部分放在文章的最前面,再让学生读一读,和原来的课文比一比,哪种叙述方式好一些。

六、拓展迁移,加深认识

在你的想象中,阳光像什么?全班交流。

[阳光很活泼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篇2:《阳光很活泼》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准备

教师:关于日出的欣赏片。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 第1段:写父亲一大早就到海边看日出。“满意”、“起了个大早”可以看出父亲的态度非常认真。

* 第2段:写日出的美景和父亲看日出的感受。本段对日出的景象描绘得非常美,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阳光真的很活泼”。特别是“露出”、 “闪”、“跳跃”、“跃出”和“荡漾”等词语非常有动感。

* 第3段:写父亲看日出的感受:新奇、震撼、活泼。教学时应让学生思考:父亲多次观察过日出,为什么这次会有这样的感受?让学生体会到日出的千变万化,以及在不同的情景、不同的心境下,同一个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从而为学生理解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奠定基础。

* 第4、第5段:插叙了父亲看日出的原因:儿子的造句作业挨了老师的批评后很委屈。儿子自认为“阳光很活泼”这个句子造得非常漂亮,因为他自己去看过日出,并感受到“那阳光真的很美,很活泼,像顽皮的小孩子,像五线谱,像风吹杨柳……”父亲答应给儿子一个答复是因为他珍视儿子的感受。

* 第6、第7段:写父亲回到家里画了一幅名为“阳光很活泼”的画。“按捺不住心中的兴奋”是父亲画这幅画的动力,想着那美丽的日出,想着那活泼的阳光,带着新奇,带着震撼,带着对美的热爱,他才画出了他觉得最美丽、最得意的作品。

* 第8、第9段:写父亲让儿子把画和一封信带给了老师。父亲在写给老师的信中说的话也是这篇文章要对读者说的话,它是全文的文眼。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明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感受是不同的,不仅阳光如此,其他事物也是如此,我们要学会尊重别人的独特感受。

* 识字写字教学:“镶”字和“嵌”字的书写可作重点指导。

* 课后第2题:三句话中的带点部分突出了阳光的活泼,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边体会。

* 课后第3题:教师可以带头谈看法,以启迪学生思维。

* 课后第4题: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教学设计参考

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1. 你观察过日出吗?你读过哪些描写日出的文章?

2. 观看关于日出的欣赏片,说说你对日出的感受。

3.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2课,一起来感受阳光的活泼(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阳光的活泼

1. 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工具书理解。

2. 再读课文,认真进行圈点批画,边读边将自己的收获批注在课文的旁边,同时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 全班交流。

三、精读课文,体会阳光的活泼

(一)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阳光很活泼?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1. 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阳光的句子,体会阳光的活泼。

2. 小组讨论交流。

3. 品读重点词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1)品读“他看见太阳微微露出一点,但很快又害羞似的闪了回去。”

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太阳微微露出一点时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②读句子,说说你从“害羞似的闪了回去”中体会到什么。

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太阳出来时的“活泼”景象,“闪”字很有动感。)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

(2)“太阳像顽皮的小孩一样跳跃着,终于跃出了海平面,那太阳光也随着起伏荡漾。”

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太阳跃出海平面时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②读句子,说说你从“像顽皮的小孩一样跳跃着”中体会到什么,从“起伏荡漾”中感受到什么。

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

(3)“那阳光真的很美,很活泼,像顽皮的小孩子,像五线谱,像风吹杨柳……”

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看见日出时太阳光像什么。

②读句子,说说你从“像顽皮的小孩子,像五线谱,像风吹杨柳”中体会到什么。

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指导学生结合图画,一边朗读一边想象感悟日出时阳光的美。

四、品读课文,体会儿子那颗充满想象的童心

1. 父亲为什么要去看日出?观看日出后,父亲的感受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 齐读父亲的信,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 想象老师收到画和信后会怎么想、怎么说做?

五、再读课文,体会插叙的作用

1. 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2. 想一想:这篇课文在叙述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3. 把插叙部分放在文章的最前面,再让学生读一读,和原来的课文比一比,哪种叙述方式好一些。

六、拓展迁移,加深认识

在你的想象中,阳光像什么?全班交流。

教材简析

本文以父亲的活动为线索安排内容,全文共有9段。第1~3段写父亲到海边看日出,感受到阳光真的很活泼。第4、第5段以插叙的形式写了父亲看日出的原因:儿子的造句作业挨了老师的批评后很委屈。第6、第7段写父亲回到家里画了一幅“阳光很活泼”的画。第8、第9段写父亲让儿子把画和一封信带给老师。课文以热情的口吻、优美的语言描写了日出的美,赞赏了儿子那充满想象的童心,同时告诉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的独特感受。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

2. 体会课文中比喻句和拟人句的作用。

3.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儿子那颗充满想象的童心。

[《阳光很活泼》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篇3:《阳光很活泼》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绯红、镶嵌、按捺不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儿子那颗充满想象的童心。

3.抓住重点句子“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阳光是可以活泼的,就像孩子的一颗童心”,理解课文内容。

4.体会文中比喻句和拟人句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体会儿子那颗充满想象的童心。

2.体会文中比喻句和拟人句的作用。

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幻灯片(文字、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疑问设置,导入课文

教师:同学们能来尝试着补充一个句子吗?

1.出示:冰融化以后是--(水)

2.抽生回答。

教师:有一个孩子是这样补充的,请你帮忙评价一下这个句子对不对?(出示:冰融化以后是春天。)

教师:是的,冰融化以后一定是春天!世界千变万化,答案一定丰富多彩,就像这个孩子的童心一样。让我们用一颗童心去看世界,阳光也会很活泼。(板书课题:阳光很活泼)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来读读课文,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本课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

2.辨析生字,组词并理解词义。

3.出示下列词语,指名学生朗读。绯红镶嵌震撼起伏荡漾公正蔚蓝开阔按捺不住

四、紧扣重点句,展开学习

1.出示重点句:“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阳光是可以活泼的,就像孩子的一颗童心。”

2.自由朗读重点句(指名读、齐读),思考为什么爸爸说“阳光也可以很活泼”,从哪几段可以感受到阳光很活泼?

五、合作学习,熟读课文

1.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阳光很活泼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

2.小组交流:把你找到的这些段落或句子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

六、观看日出,结合课文理解“阳光很活泼”

1.播放课件欣赏日出,真实感受阳光。

①观看“日出”。

②讨论:此时的阳光让你有怎样的感受?

③学生发言,结合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理解并读好有关句子。

2.重点句子的理解,课件出示。

①他看见太阳微微露出一点。但很快又害羞似的闪了回去。

a绷系刚刚观看的日出课件,说说作者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b痹俣辆渥樱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弊⒁獯点的词语,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本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来突出阳光的活泼,特别是“闪”很有动感,也很有童趣。)

d崩斫庖院笤俣辆渥樱融入自己的体会读。

②太阳像个顽皮的小孩一样跳跃着,终于跃出了海平面,那太阳光也随着起伏荡漾。

a绷系刚刚观看的日出课件,说说作者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b痹俣辆渥樱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弊⒁獯点的词语,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本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来突出阳光的活泼,特别是“起伏荡漾”很有动感。)

d崩斫庖院笤俣辆渥樱融入自己的体会读。

③那阳光真的很美,很活泼,像顽皮的小孩子,像五线谱,像风吹杨柳……

a绷系刚刚观看的日出课件,想象一下你眼中、心中的阳光像什么?

b痹俣辆渥樱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弊⒁獯点的词语,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本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来突出阳光的活泼与美丽)

d崩斫庖院笤俣辆渥樱融入自己的体会读。

3.选择自己喜欢的有关描写阳光的段落或句子,带着自己的体会与想象大声朗读。(赛读)

七、再读全文,体会插叙的作用

1.默读课文,为什么爸爸要给老师写这样一封信?想想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

2.师:这篇文章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说明爸爸看日出的起因?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①把插叙部分提前,再自己读读,谈谈自己的想法。

②介绍这种写作方法叫做插叙。

八、再读重点句,理解含义,拓展延伸

1. 出示重点句:“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阳光是可以活泼的,就像孩子的一颗童心。”

2.齐读,说说对这句话的新的理解。

3.想象老师第二天收到画和信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九、总结

教师:“阳光很活泼”在老师眼中看起来是一个病句,可在亲眼看过日出的父亲眼中却是最美妙最灵动的句子,我们要珍视对美的感受,对美的热爱。学着尊重他人的独特感受吧。

[《阳光很活泼》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篇4:阳光很活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绯红、镶嵌、按捺不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儿子那颗充满想象的童心。

3.抓住重点句子“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阳光是可以活泼的,就像孩子的一颗童心”,理解课文内容。

4.体会文中比喻句和拟人句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体会儿子那颗充满想象的童心。

2.体会文中比喻句和拟人句的作用。

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疑问设置,导入课文

教师:同学们能来尝试着补充一个句子吗?

1.出示:冰融化以后是——(水)

2.抽生回答。

教师:有一个孩子是这样补充的,请你帮忙评价一下这个句子对不对?(出示:冰融化以后是春天。)

教师:是的,冰融化以后一定是春天!世界千变万化,答案一定丰富多彩,就像这个孩子的童心一样。让我们用一颗童心去看世界,阳光也会很活泼。(板书课题:阳光很活泼)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来读读课文,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本课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

2.辨析生字,组词并理解词义。

3.出示下列词语,指名学生朗读。绯红镶嵌震撼起伏荡漾公正蔚蓝开阔按捺不住

四、紧扣重点句,展开学习

1.出示重点句:“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阳光是可以活泼的,就像孩子的一颗童心。”

2.自由朗读重点句(指名读、齐读),思考为什么爸爸说“阳光也可以很活泼”,从哪几段可以感受到阳光很活泼?

五、合作学习,熟读课文

1.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阳光很活泼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

2.小组交流:把你找到的这些段落或句子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

六、观看日出,结合课文理解“阳光很活泼”。

1.播放课件欣赏日出,真实感受阳光。

①观看“日出”。

②讨论:此时的阳光让你有怎样的感受?

③学生发言,结合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理解并读好有关句子。

2.重点句子的理解,课件出示。

①他看见太阳微微露出一点。但很快又害羞似的闪了回去。

a?联系刚刚观看的日出课件,说说作者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b?再读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注意带点的词语,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本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来突出阳光的活泼,特别是“闪”很有动感,也很有童趣。)

d?理解以后再读句子,融入自己的体会读。

②太阳像个顽皮的小孩一样跳跃着,终于跃出了海平面,那太阳光也随着起伏荡漾。

a?联系刚刚观看的日出课件,说说作者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b?再读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注意带点的词语,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本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来突出阳光的活泼,特别是“起伏荡漾”很有动感。)

d?理解以后再读句子,融入自己的体会读。

③那阳光真的很美,很活泼,像顽皮的小孩子,像五线谱,像风吹杨柳……

a?联系刚刚观看的日出课件,想象一下你眼中、心中的阳光像什么?

b?再读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注意带点的词语,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本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来突出阳光的活泼与美丽)

d?理解以后再读句子,融入自己的体会读。

3.选择自己喜欢的有关描写阳光的段落或句子,带着自己的体会与想象大声朗读。(赛读)

七、再读全文,体会插叙的作用

1.默读课文,为什么爸爸要给老师写这样一封信?想想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

2.师:这篇文章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说明爸爸看日出的起因?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①把插叙部分提前,再自己读读,谈谈自己的想法。

②介绍这种写作方法叫做插叙。

八、再读重点句,理解含义,拓展延伸

1. 出示重点句:“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阳光是可以活泼的,就像孩子的一颗童心。”

2.齐读,说说对这句话的新的理解。

3.想象老师第二天收到画和信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九、总结。

篇5:阳光很活泼教学设计

为了给儿子一个满意的答复,做父亲的他起了个大早来到海边看日出。

太阳还没出来,但在那天与海的交界处已是一片绯红,像镶嵌了一道红边。他看得醉了。随后,他看见太阳微微露出一点,但很快又害羞似的闪了回去,然后再露出一点,露出一点……就这样,太阳像顽皮的小孩一样跳跃着,终于跃出了海平面,那太阳也随着起伏荡漾。他心底闪过一句话:阳光真的很活泼。

其实,当画家的他已经多次观察过日出,也画过不少日出,可他觉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到新奇,像今天这样感到震撼,像今天这样感到“阳光真的很活泼”。而他今天之所以来看日出,只不过是为了在儿子与儿子的老师之间做出一个公正的评判。

事情是这样的:老师让同学们用“活泼”造句。儿子把那个自认为造得非常漂亮的句子——“阳光很活泼”交了上去,可没想到却挨了老师的批评。

当时他听了儿子的诉说并没有多大的反应,只觉得老师是不会出错的。可是一向听话的儿子却对此反应强烈,说他自己去看过日出,那阳光真的很美,很活泼,像顽皮的小孩子,像五线谱,像风吹杨柳……看着一脸兴奋的儿子,他被感染了。因为他是个画家,他爱美,也珍惜儿子对美的感受,对美的热爱。他答应给儿子一个答复。

此时此刻,站在一望无际的蔚蓝的大海边,他觉得心胸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开阔。

回到家里的时候,儿子已经睡了,他按捺不住心中的兴奋,支起画架,想着那美丽的日出,想着那活泼的阳光,完成了他觉得最美丽、最得意的作品,他为这幅画起名为“阳光很活泼”。

第二天,他让儿子把画和一封信带给了老师。

信中这么写道: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阳光是可以活泼的,就像孩子的一颗童心。

篇6: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案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导入

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栽zāi,葱cōng)翘舌音(朱zhū),前鼻音(殿diàn),后鼻音(廊láng爽shuǎng葱cōng)。

4.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自学。

3.师生交流。

4.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

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

1.指导分段朗读

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

(1)讲解词义

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哪儿吗?(颐和园)谁去过颐和园,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游览这又大又美的颐和园。

(板书:颐和园)

(二)讲授新课

1.讲读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填空练习)

“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 )。走完长廊,就到了(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

明确: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作者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明确:又长又美

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说一说?

(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2)长廊的形状美,“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像一条长成卧在万寿山脚下。

(3)长廊上的画美,“每一章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国”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4)长廓周围的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出了长廊两边鲜花盛开,五彩缤纷就像一条鲜花铺成的小路。

(5)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

3.小结:这一段描写了长廊的颜色、形状、画、花、游人的心情等几方面的美,突出了长廊的精致美观,以及那些创造者的高超技艺。

4.指导朗读

(1)谁愿意带领大家去游览一下著名的长廊,通过你的朗读,让同学们体会到长廊的美。

(2)教师评议,再指名朗读,找同学评议。

(三)讲读第三段

1.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哪里?

明确:万寿山

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什么?请同学看图回答。

明确:佛香阁、排云殿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1)“耸立”指高高的直立,这个词说明了佛香阁巍峨雄伟。

(2)“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亮”表现了佛香阁的建造气势恢弘。

(3)“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体现了佛香疾的造型精巧。

(4)“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说明排云殿很多,“金碧辉煌”指宫殿十分雄伟,像一朵朵金光闪闪的云排列在佛香阁下面。

2.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万寿山的这种美?

明确:第四自然段

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1)“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万寿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这里的“大半景色”指的是山前的景色,因为作者的观察点是在佛香阁前面,所以后山的景色看不到。

(2)“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很高,从半山腰望去能看到掩映在绿树中的屋顶和红红的宫墙。

(3)“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这句话也体了万寿山的高大,向前望,美丽宽阔的昆明湖变成了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4)“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由于山高离得很远,所以看不到看不到静静的湖面上浅浅的波纹。

(5)“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这一句更加说明了万寿山的高,站在半山能望见城里的景物。

3.指导朗读

(1)指名读,注意重点词要读出重音。例如“大半”、“静”、“绿”、“一点儿”等。

(2)教师评议,找学生练习读。

(3)齐读第三段,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小结:这一段描写了作者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半山腰所见的景物,突出了万寿山雄伟壮丽的特点。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来到了哪里?

(四)自学第四段

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说一说昆明湖有什么特点?

1.同学自由讨论。

2.指名发言,检查自学情况,其他组的同学补充发言。

3.每组选出代表读课文,比一比,那一组读得好。

4.教师小结:这一段写了昆明湖的静和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的风景画。在颐和园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哪些美景呢?

明确:智慧海、知春亭、大戏台、玉带桥、石舫……

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学生齐读)“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5.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以万寿山为中心,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几外景物的特点。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五)布置作业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篇教学设计主要有两个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二是了解并学习本课按空间变换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案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篇7: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案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毖Щ岜究紊字,并能正确读写。

2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廊的美。

3蹦芰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理解长廊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美。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词语所描绘的情境,感受长廊的美。

教学准备

课件或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数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板书:颐和园)同学们,谁去过颐和园?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而颐和园里,最著名的景致要数长廊了,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循着作者的足迹,饱览颐和园长廊的美吧! (板书:的长廊)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弊杂啥廖模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段落的序号。

2笨渭(或小黑板)检测掌握生字新词的情况。

3狈中∽槎量挝摹

4倍镣耆文,你感觉这长廊怎么样?

三、细读课文,感受长廊的美

(一)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讲读第1~2段。

1钡1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从这句中,你了解到什么?

2币导学生从第1段进行质疑。(引入第2段的设问句。)

3弊髡咄我们一样,也产生了这个问题,他就积极地去寻找答案,他找到答案了吗?因此,作者用一个设问句,给我们造成了悬念,成功地引起了我们读者的好奇心,引我们随他一同去欣赏长廊引人注目的地方。

板书:长廊

(三)讲读第3~10段。

1币宰约合舶的方式朗读第3~10段。

2闭獠糠帜谌菔前词裁此承蚪樯艿模康3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你从中了解到长廊的什么特点?板书:建筑艺术绘画艺术

3毙郎统だ鹊拿溃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1)长廊的美,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集中体现,这就是长廊引人注目的地方呢!

(2)长廊的建筑非常精美,它有三绝:一是造型绝,全长728米,从万寿山上看,形状像一只倒挂的蝙蝠;二是风水绝,北倚万寿山,南临昆明湖,依山傍水,构成美丽的图画,园中美景随水波而动,随四季而变,真可谓是变化无穷;三是结构绝,斗拱结构,全部是木头搭成,竟没用一颗钉子。相机板书:精美三绝万寿山昆明湖小结:我国民间有在建筑物上画刻蝙蝠的习俗,而蝙蝠倒挂的意思就是表示福到了。而长廊所处的地理形势非常绝,既考虑了气候,又考虑了游人对园中美景的一览无遗,真是人在廊中走,景在身边移。造型更非比一般,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多么精湛的技艺呀!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啊!引读第4~7段,还可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齐读、赛读等形式,读出长廊的美,因势利导,感受其中几个句子的妙处,并反复感受长廊三绝的精美。这三段的中心句是--(生齐答)。过渡:长廊的美,不只体现在建筑艺术上,还体现在--(生齐答:绘画艺术)

(3)关于绘画艺术,作者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A笨焖倌读第8~10段。

B钡8段在第8~10段中有什么作用?

C苯涣鳎耗愣炼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相机板书:赏心悦目

(4)小结:这些画来历不凡,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颜色各异,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4笨渭、插图等再现长廊的美,让学生再一次形象地了解长廊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5笔ι合作朗读第3~10段,师引读,让学生再从文字中感受一次长廊的精美。

6毙〗幔嚎挝拇咏ㄖ艺术和绘画艺术两方面详细描写了长廊的美,让大家领略了拥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景象,让大家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

(四)齐读最后一段,读出对长廊的向往。

(五)梳理文章结构:师生共同完成。

作者以总分形式介绍了长廊的美,文章开门见山介绍了长廊是颐和园最著名的景致,被列为吉尼斯世界纪录,那么到底有什么地方引人注目呢?作者以一个设问句激发读者的兴趣;接下来第3~10段详细为我们介绍了长廊的美,其中第4~10段是全文的重点。第4~6段详细介绍了长廊建筑艺术的美,作者抓住了一个“绝”字,从造型、风水、结构等方面作了介绍。第8段是一个过渡段,作者其后在第9~10段写了长廊的绘画数量、由来和种类等方面的情况。最后一段以一个疑问句收尾,激发同学们对长廊的向往。文章的条理非常清晰,我们学习时要注意学习其写作方法。

(六)总结

长廊是颐和园中匠心独运的一大手笔,除了它的长度和它所具有的建筑功能闻名于世以外,长廊最吸引人之处还在于它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彩画长廊。人们在长廊中漫游欣赏的时候,就仿佛是走入了一座别致的精妙画廊。这条独一无二的长廊,代表了中国园林建筑的高超水平,是颐和园内的建筑经典。

四、巩固

感知现在,长廊就在你们眼中,用上课后4题中的词语,说说你眼中的长廊是什么样的。

五、练习与拓展

1彼鸭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2崩识琳抄自己喜欢的句、段,体会文中的语言美。

3狈滦葱×繁剩汗鄄煲淮景点(如学校、公园、广场等),按总分形式把它介绍给大家。

附:板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案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篇8:信任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 出示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桃子→自采→五千米”。

2. 你看到这块牌子后有什么想法?(不相信、好奇、半信半疑……)

3. 作者也看到了这样一块告示板,她会怎样想、怎样做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信任》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1.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2. 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3. 通过预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生字和词语吗?或者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4. 你喜欢这个与众不同的果园吗?为什么?

三、再读课文,体会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一)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我”也同样喜欢这个果园?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1. 自由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并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

2. 小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3. 品读重点词句,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1)品读“钻进果林,根深叶茂的果树上结满了丰实的果子,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使人馋涎欲滴。”

①理解“根深叶茂”、“丰实”、“沁人心脾”、“馋涎欲滴”的意思。

②读句子,说说你从“根深叶茂”、“丰实”中体会到什么,从“沁人心脾”、“馋涎欲滴”中体会到什么。

③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

(2)品读“不一会儿,两只大篮子装满了又香又甜的大桃子,我俩提着沉甸甸的篮子跟着小狗们往回走。”

①读句子,说说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②你从“沉甸甸”中体会到什么?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

(3)品读“把桃子小心翼翼地装进汽车,我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旁躺着一只大花猫。”

①“小心翼翼”是什么意思?你从“小心翼翼”中体会到什么?

②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

(4)品读“我不禁回头,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那间小屋、那张木桌和那道木栅栏-一个朴实而又纯洁的地方。”

①为什么说这里是一个朴实而又纯洁的地方?

②“回头”、“久久地注视”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

(二)“我”刚看到告示板时,心里是怎样想的?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出示句子:“终于有一天,我和富兰克决定去看个究竟。”引导学生抓住“终于”、“看个究竟”体会。

四、品读课文,感悟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1. “我”的内心从开始时的好奇、怀疑,到来到果园采摘时的喜欢、愉悦,再到离开果园时对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的珍视,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你认为使“我”的情感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主人的热情周到、对客人的信任。)

2. 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主人的热情周到以及对客人的信任?

3. 当你看到桌上的纸条时会怎么想、怎么做?

4. “我”为什么如此珍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五、拓展延伸,分享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1.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情吗?与同学议一议。

2. 这样的购物方式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能实现吗?为什么?

[信任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篇9:鹬蚌相争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祖国灿烂辉煌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时期,中国被分割成七个国家,知道是哪七个国家吗?(生答。)对,就是战国时期的七雄:秦、楚、齐、燕、赵、魏、韩。结果如何?秦灭六国统一了天下。六国是如何被灭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个重要的原因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故事中。(板书课题。)

二、解题,明确学习目标

三、达标新授

(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出示小黑板上的自读要求。

(1)轻声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多念几遍,念会了,再往下念。

(2) 勾出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应该积累的四字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这些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思。

(3)默读课文,自主思考,再与周围的同学交流:“鹬蚌相争”这个故事是怎样发生的?过程如何?结果怎样?

2. 学生根据自读要求,自读自悟,相互交流。

3. 检查自读情况,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学习情况作补充、指导。

(二)精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

1. 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感情朗读指导。

(1)过渡:“鹬蚌相争”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请大家默读课文。

(2)学生默读,找出时间和地点,汇报。

(3)指导朗读:这么美的景色,我们应该怎样朗读?(要让学生带着一种欣赏陶醉的情感,用优美舒缓的语气来朗读,边读边想象这幅优美的画面,想象水鸟和河蚌们的自由自在,并试图把自己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

2. 了解故事是怎样发生的。

(1)默读课文第3~5段,然后与周围的同学交流:通过阅读,你发现了什么?

(2)全班交流,了解:和暖的阳光、柔柔的微风,是河蚌张开蚌壳,在舒适惬意中进入梦乡的原因。正因为河蚌张开了蚌壳,又睡着了,所以才没发现身边的危险,使得鹬鸟有机可乘,一嘴朝河蚌的肉啄去。

(3)指导学生用恰当的语气,读出河蚌的舒适惬意、心旷神怡,读出鹬鸟看到鲜嫩的蚌肉时迫不及待的心情。

3. 了解鹬蚌相争的过程。

(1)过渡:陶醉在美梦中的河蚌遭到了突然袭击,疼痛使它本能地合拢蚌壳,钳住了鹬鸟的长嘴。此时,河蚌是怎样想的?

(2)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朗读描写河蚌的语句,另一组朗读描写鹬鸟的语句。要进入角色,读出河蚌的生气和鹬鸟的后悔,读后评议。

(3)出示句子:“时间慢慢地溜走,太阳的唇已经吻住了山峰。”学生边读句子,边结合课文插图,想象鹬蚌相持的画面,感受相持时间之长。

(4)让学生默读、思考:鹬蚌为什么要一直相持下去?再汇报自己找到的原因,教师同时出示写有重点句的小黑板: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肉吃。”河蚌反唇相讥:“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只死鹬鸟留在沙滩上。” 引导学生从鹬蚌的语言和心理语言描写中了解相持的直接原因:它们都只想伤害对方,打败对方,没有想到会两败俱伤。

(5)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抽三个学生来读,一个读9,10段,一个读11段,一个读12段,或者分男女生和全班读,再交换读,在反复的朗读中加深了解。

(三)了解故事的结果,升华理解,在有所感悟和思考的基础上获得思想哲理的启迪。

1. 鹬蚌就这样相持下去,结果如何?读最后两段。

2. 引导学生思考:鹬蚌有没有想到它们相持不下会是怎样的后果?为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鹬蚌相持的结果让你想到了什么?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在充分的讨论交流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生活中如果像鹬蚌那样互不相让、争执不下,只会落得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教师补充介绍《鹬蚌相持》这个寓言故事出自《战国策燕策二》,谋士苏代用这个寓言来比喻燕国和赵国之间的相互争斗,就像鹬蚌相争,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强秦坐收渔人之利。用这个例子启发学生,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不必苛求学生举的例子与课文完全相似,只要有相似之处,就说明学生获得了一定的思想启迪。最典型的例子有:两只小羊迎面走来过独木桥,互不相让,结果都掉进河里淹死了。还可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感受景物的优美、生活的美好,如果鹬蚌都退一步,不就海阔天空了吗?何必弄得两败俱伤。生活中有许多悲剧也都是因为赌一口气,争执不下而发生的。在成功的道路上,我们固然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但有时放弃,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凡是涉及这些,教师都应充分肯定,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体验。)

四 指导课后练习(略)

[鹬蚌相争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篇10:《阳光很活泼》第二课时说课设计(西师版五年级下册)

激情品读,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

一、设计理念

根据课标要求和本课内容的特点,指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课文中那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懂得其中的道理。通过激情品读、自主合作等方式,培养学习的语感,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作者。

二、教材分析:

《阳光很活泼》一课是西师版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主要是以丰富的现实生活为是主题。《阳光很活泼》这篇课文主要是以父亲的活动为线索安排内容,全文共有9段,第1-3段写父亲到海边看日出,感受到阳光真的很活泼。第4、第5段以插叙的形式写了父亲看日出的原因:儿子的造句作业挨了老师的批评后很委屈。第6、第7段写父亲回到家里画了一幅“阳光很活泼”的画。第8、第9段写父亲让儿子把画和一封信带给老师。课文以热情的口吻、优美的语言描写了日出的美,赞赏了儿子那充满想象的童心,同时告诉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的独特感受。

根据新课标对第三学段的阅读和习作要求,品读文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运用于习作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情--有一定的阅读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我制定了以下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儿子那颗充满想象的童心。

2.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3.体会文中比喻句和拟人句的作用。

这三个目标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上都得以体现。其中重点目标和难点目标: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三、教法和学法:

课文本身激情飞扬和文采优美,那么演绎激情与心灵碰撞将成为本课堂的主旋律。为此,我采用的教法是:

重点切入法:紧扣重点,引领学生品读、感悟,理解全文。

情景再现法:通过播放“日出课件”,再现情景,调动学习的视觉感官,引领学生真实体验阳光的活泼与美。

学法:

1、激情品读法:情发自心,只有心灵产生火花才有情感流露,阅读是情感的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和理解。通过品读重点句子,培养学生语感,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的含义。

2、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语文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能力。在学习课文第二、五小节时,我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合作交流感受阳光的活泼,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体验法:通过观看“日出”的课件,让学生实现真正和文本对话,和人物对话,和作者对话。

方法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我尽量运用多种教法,充分调动学生激情,和学生一起走进作者。

四、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引出重点

课堂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填空题(    )的阳光,让学生根据平时对阳光的不同感受填空,也许是炙热的、也许是柔和的、也许是活泼的,然后我抓住时机小结(同样的阳光,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感受。正如课文中爸爸给老师的信中所说的一句话“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阳光是可以活泼的,就像孩子的一颗童心。”),并完善课题《阳光很活泼》,引出本文的重点句,同时也为后面理解重点句作下铺垫。接着就出示重点句。

2、紧扣重点,展开学习

紧扣重点句,这是引领课堂的线索,我紧紧抓住这条线索,带动学生去品读,去感悟,和作者一起走进课堂,真正实现与文本对话。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强调学生自读自悟。

(1)自主学习。①自由朗读重点句(指名读、齐读),②思考从哪几段可以感受到阳光很活泼?③请同学们第二、五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阳光很活泼的地方,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同时批注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初步掌握课文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也体现语文新课标的要求阅读要有自己的感受。

(2)合作交流。把你找到的描写阳光很活泼的段落或句子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这一环节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训练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感受阳光的活泼。

3、再现情景,体验感受

(1)播放课件欣赏日出,真实感受阳光。

①观看“日出”,再现情景。

②讨论交流:此时的阳光让你有怎样的感受?

③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描写阳光很活泼的重点句子,品读、体会。

课文中描写阳光很活泼的重点句子有以下三句

A、他看见太阳微微露出一点。但很快又害羞似的闪了回去。

B、太阳像个顽皮的小孩一样跳跃着,终于跃出了海平面,那太阳光也随着起伏荡漾。

C、那阳光真的很美,很活泼,像顽皮的小孩子,像五线谱,像风吹杨柳……

学习个句子“他看见太阳微微露出一点。但很快又害羞似的闪了回去。”我安排了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读句子,想象情景(想象句子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第二步:再读句子,理解带点的词语

第三步:品读句子,谈体会(同时体会比喻句和拟人句的作用)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达到对这句话的理解,并总结学法“读--思--悟”。

接着安排学生用学习第一个句子的方法“读--思--悟”让学生自主学习另外两个句子。

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感官体验阳光的活泼,体验日出时阳光的美,让学生在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受到美的熏陶。

(2)品读句子,强化感受

①再次出示描写阳光很活泼的重点句子②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4、品读课文,突破重点。

父亲为什么要去看日出?观看日出后,父亲的感受发生了什么变化?(新奇、震撼、活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再次出示重点句:“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阳光是可以活泼的,就像孩子的一颗童心。”要求学生齐读,结合课文开头的填空,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5、揣摩方法,总结延伸。

(1)揣摩方法。①默读课文,思考:父亲去观看日出,又给老师写信的原因是什么?(找出相关段落)②揭示文章的表达方法--插叙以及插叙的作用。

(2)总结延伸。总结:“阳光很活泼”儿子感受到了,父亲感受到了,我们今天同样感受到了。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同样的事物,不同的情景,不同的心境,同一个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比如:冰融化以后有的说是水,有的却说冰融化以后是春天。再次读重点句“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阳光是可以活泼的,就像孩子的一颗童心。”我们应该学着尊重他人的独特感受。

6、作业设计:

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想象老师第二天收到画和信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故事。

这个作业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体现了课堂的延伸,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写作能力。

7、板书设计:

22、阳光很活泼

害羞、闪

阳光    起伏荡漾                            活泼

像顽皮的小孩、五线谱、风吹杨柳

学会尊重别人的独特感

四、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为让学生用不同形式的朗读,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使读真正落到实处,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自主合作能力。但是在品读感悟时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可能不是很到位。

[《阳光很活泼》第二课时说课设计(西师版五年级下册)]

篇11:《出塞》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结合课后注解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课前预热〗

读《静夜思》,抓住“明月”的意象,请学生结合自身感受,谈谈想家的感觉。

一、初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1、导入《出塞》,板书课题,解题,了解“塞”的意思,汇报朗读。

2、简介当时的历史背景

--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3、看到边塞,你想到什么?

--大漠、烽烟、长城、黄沙……(自然环境艰苦)

4、现在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学生谈、齐读。教师小结:我们是怎么初步读懂古诗的?小结初步读懂古诗的方法。(板书:边关)

二、感悟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1、自由读诗,注读,初步理解诗意

2、诗中有一个词,高度概括了当时,边塞戍边的事,你能找到这个词吗?(万里长征)

3、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边塞远;时间长)

4、你还从哪里看出时间长?(人未还)

5、出边塞戍边的征人,为什么不见回家呢?

(小组讨论) --战事频繁终老边塞

--战死沙场

6、自古来,是多少时间呢?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

--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

7、指导读这两句诗

--这是叙事,告诉我们征人不能回家的事实,该怎样读呢?(凝重)

--从这句诗中,你还读到了什么?(同情征人)该怎样读呢?(同情)

--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征人“战骨埋荒外”“白骨乱蓬蒿”

--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

--指导读

8、面对着这样的征人的生活,你想说什么?

--对征人:

--对战争:

9、所以诗人这样写到: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指导读出自豪与勇敢

--没有战争(渴望战争平息,征人回家)

如果有像李广这样的将军,匈奴就不敢度过阴山,侵我边疆,这样征人就能早日回家,这是诗人的渴望,这是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指导读出渴望和平的憧憬

整体读全诗。然而,战争停止了吗?是啊,没有,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一个良知者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最强音。屏幕出示《出塞》全诗,学生齐诵全诗。

三、结课升华

四、课内外结合,学习古诗

教师印发诗歌《和平颂》,课后自学,朗诵。

【板书】 出塞

明 月

边关 家 对英雄的渴望[

[《出塞》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篇12:《狼群》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理解“默契”、“惩罚”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狼群的集群生活方式,边读边批自己的阅读感受。

3、通过学习,懂得团结协作对于生活乃至生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与人团结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懂得团结协作对于生活乃至生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与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你见过原野上纵横驰骋的狼吗?你听过山谷中凄厉的狼嚎吗?一只狼是孤独的,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狼选择了群居生活,共同进退。让我们一起走进和我们一样过着群居生活的狼的世界吧!

二、理解词语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在文中指一边跑,一边叫。表现速度快,气势大。

望而生畏:看见了就害怕。畏,害怕。

退避三舍:指主动退让,不与狼相争。

默契:没有明白说出谁做什么,但彼此却有一致的配合和行动。

至高无上:最高的,没有比它权力更高的了。

俯首帖耳:一切听从别人的命令,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

身先士卒: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

三、理解文章结构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总写狼友良好的群居生活习性。

第二段(第二至三自然段):写狼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团结,力量十分强大。

第三段(第4至11自然段):写头狼的产生、权力、责任。

第四段(第12自然段):总结全文,狼正是依靠这种集体力量生存下来的。

第二课时

一、讲解第一段。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狼的外形、动作等。比较它们和师、虎、豹等森林猛兽不同,的地方。

二、讲解第二段

1、品读感悟一只狼的攻击力量是有限的,而一群呼啸而过,能使凶猛的老虎、棕熊望而生畏,退避三舍。

这句话通过“呼啸而过”,“望而生畏”,“退避三舍”将狼群的强大描写的淋漓尽致,也表现出团队力量的强大。

三、讲解第三段

1、品读感悟

(1)头狼在狼群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可以惩罚、攻击、教训别的狼。

这句话表明了狼群世界的等级制度。

(2)狼群常常围住头狼,热烈的嗅它、舔它,还轻轻的从下侧咬它的脖子。

这句话写出别的狼队头狼的臣服,也表现了狼是善于交流的动物。

四、讲解第四段,品读感悟。

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中,狼还是依靠狼群的集体力量顽固的生存下来。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写狼是通过自己的团结生存下去的,突出本文的中心,同时,也使我们懂得人也要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变得更强大。

板书设计:

狼群的群居生活

狼群

头狼在狼群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同学们懂得人也是一样,要勇敢,要能团结别人一起做事,要能克服自己身上的缺点

[《狼群》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篇13:《捅马蜂窝》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本课14个生字,会写12个田字格里的生字。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文中词语。朗读课文。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在交流中体会作者心情变化的过程。品味语言,学习作者把一件事情写具体的方法(例如:准确使用动词生动再现人物动作,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描写感染读者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实践中了解不伤害别人的意义,引发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

教学重点: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理解“我”思想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产生不伤害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捅马蜂窝》一课,读了这个课题你想到了生活中的那段经历?你也捅过马蜂窝吗?

2、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

3、提起冯骥才我们并不陌生,因为上学期我们刚刚学了他写的《珍珠鸟》一课,他说的“信赖,会产生美好的境界”还深深地印在我们脑海,今天他又会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一起来进入课文。

二、分小组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在小组中以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几个人齐读,也可轮读等,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文中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例如:纠缠、罪孽、疙瘩、黄酱、捣毁、燃料耗尽等

3、在小组中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尽量简洁,互相补充。

4、全班交流,教师指导使语言更简练,能抓住主要内容。

三、重现捅马蜂窝的过程,体会作者运用的语言描写和场面描写

1、“我”捅马蜂窝的情景似乎展现在我们眼前,作者是怎么写的?请你仔细阅读有关段落。

2、引导体会文中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角色朗读爷爷和奶奶的对话,体会这段对话中爷爷和奶奶不同的态度,了解捅马蜂窝的方法。抓第八自然段作者的细致描写,再现当时的情景,学习作者场面描写的方法。)

3、指导朗读,在读中感悟,增强语感。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课时内容,以朗读再现捅马蜂窝的场面。

二、牵出情线,初步感悟(回文读书,引出好奇)

(一)浏览全文,找出感情句子。

1、随着事件的发展,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变化,翻开书,自由读文,画出描写作者感情词语的句子。

2、能不能用你的读来告诉大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你听出作者的什么心情?画一画核心词语。

3、老师适时板书:好奇、迟疑、惊呆、胆怯、愧疚、期盼

过渡:你们看,作者从一件捅马蜂窝的事情中,有这么多心情的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他首先出现的“好奇”

(二)体会情感,激情朗读。

1、出示第一次情感变化(好奇)的句子,学生再读读。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

2、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淘气、好奇)

3、但他一切准备就绪,举竿要捅时迟疑了,(学生齐读第八自然段第二句)。过渡:这一捅可坏了,出大事了,什么事呢?读读文章,找找与“惊呆”有关的句子深入领悟。

(1)指导理解“惊呆”

(2)找一找与它密切联系的句子,自己读一读,了解惊呆的原因。(3)朗读,使马蜂不顾一切保卫家园的镜头在学生头脑中再现。

(4)引导:不顾什么?(一切指什么?为什么?)

连命都不要了,为什么呀?书上原文又是怎样说的?(“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

4、过渡:你看作者从一个拼命,发掘出多少富有激情,富有魅力的词句来。真是值得我们学习。

作者由于强烈的好奇,引发了一个冲动,结果被马蜂蜇了,事隔多日,作者的伤好了,他惊恐稍定,但心情沉重了,这是为什么呢?

三、读中感悟,升华主题(辨析词义,体会心情)

1、配乐合读15、16自然段

2、这是一只充满激情和勇气的马蜂,却因我而!

3、因此作者说:

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上。我真希望()

4、朗读、感悟

5、字词训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盼望 希望 渴望 失望

那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一年过去了,我天天()……马蜂却没有来;转年开春,当我看到有两只马蜂在窗檐下转了转时,不禁心中充满了(),它又飞走了。空空又是一年;我心中()极了。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我()它们能回来。

6、过渡:你们看,作者的心情被描写得多具体呀!从盼望马蜂归来到仿佛看到了希望,接着又是大失所望,在结尾,作者的渴望,似乎打动了马蜂,它们又回来了。望着这一切,作者暗下决心,他说:“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1)出示: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2)思考:从题目来看更应该是不再做一件伤害马蜂的的事,那怎么作者又说是: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小组讨论

(3)总结:每一只马蜂都是富有激情的生命,来到世间的生命都有无限的生机,人与人要和睦相处,才能有和谐的关系。作者从生活中一件难忘的事情,悟出这个道理,希望大家记住文章,记住与旁人和谐相处。

四、积累:

这篇文章中许多优美的词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自己再读一读这些词句,然后动笔抄一抄。

五、板书设计

捅马蜂窝

好奇--迟疑--惊呆--胆怯--愧疚--期盼

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这条小鱼在乎》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14 南海上的明珠(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数字图书馆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四单元 角 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上册)

积累与运用(三)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

西师大小学三年级语文小萝卜头教案

失去的一天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上册)

《圆的周长》教案(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版)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二)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

阳光很活泼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阳光很活泼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五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阳光很活泼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五年级上册)(共13篇)】相关文章: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上册)2023-09-13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版)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2022-05-07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版)15减几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2022-09-13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版)13减几(一)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2023-02-22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版)练习九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2023-01-08

《我们的学校》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023-06-05

神奇的音箱温建霞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六年级上册)2023-06-26

收藏阳光(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022-12-02

七月的天山 导学案(西师版六年级上册)2022-05-26

空间与图形、可能性复习教学教案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上册)202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