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教案(西师版六年级上册)(共13篇)由网友“亲爱的咪”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圆的周长》教案(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圆的周长》教案(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万绪
教材内容:例1及“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让学生体验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探索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⒉使学生认识到运用圆的周长的知识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
⒊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事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求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对圆周率π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⒈“几何画板”《米老鼠和唐老鸭赛跑》演示:休息日,米老鼠和唐老鸭在草地上跑步,米老鼠沿正方形路线跑,唐老鸭沿着圆形路线跑。
⒉揭示课题
⑴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要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只要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了?
⑵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呢?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二、引导探索,展开新课。
㈠引出圆周长的概念
教师出示教具:铁丝圆环、圆片,让学生观察围成圆的线是一条什么线,提问:这条曲线就是圆的什么?
㈡测量圆的周长
⒈教师提问: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
①生1: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则师生合作演示量教具圆铁环的周长。
然后各组分工同桌合作,量出圆片的周长。
②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再测量出绳子的长短,得到这个圆的周长。同样,先请学生配合老师演示,然后分工合作。测出圆片的周长。
⒉用“几何画板”《小球的轨迹》演示形成一个圆
提问:小球的运动形成一个圆。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吗?
⒊小结:看来,用滚动、绕线的方法可以测量出圆的周长,但却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探讨出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
㈢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⒈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⑴启发思考
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那么,你猜猜看,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
⑵学生拿出自备的三个大小不同的圆。
组织学生观察比较,A.哪个圆的周长长?B.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
得出结论: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
⒉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⑴学生动手测量,验证猜想。
学生分组实验,并记下它们的周长、直径,填入书中的表格里。
⑵观察数据,对比发现。
提问: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呢?
(圆的直径变,周长也变,而且直径越短,周长越短;直径越长,周长越长。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系。)
⑶出示“几何画板”《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演示。
⑷比较数据,揭示关系。
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是不是也存在着固定的倍数关系吗?猜猜看,圆的周长可能是直径的几倍?
学生动手计算:把每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填入书中表格的第三列。
提问:这些周长与直径存在几倍的关系,(3倍多一些),是不是所有的圆周长与直径都是3倍多一些呢?教师演示“几何画板”《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中C1、C2、C3分别与直径的倍数关系,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概括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
⒊认识圆周率
⑴揭示圆周率的概念。
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其实是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圆周率一般用字母π表示。板书:圆周率
现在,谁能说说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谁是固定的倍数?完成板书:圆周长÷直径=π
⑵介绍π的读写法
⑶指导阅读,了解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历史。
提问:你知道了什么?
⒋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⑴提问:已知一个圆的直径,该怎样求它的周长?板书:C=πd
请同学们从表格中挑一个直径计算周长,然后跟测量结果比比看,是不是差不多?
⑵提问:告诉你一个圆的半径,合计算它的周长吗?怎样计算?板书C=2πr。
提问:“几何画板”上的小球轨迹形成的圆你会求周长吗?
三、初步运用,巩固新知
⒈完成教科书92页第1题的(1)、(3)题。
⒉判断
①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 )
②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圆周率。( )
⒊例1和“做一做”任选一题。
⒋看书质疑
四、新知小结
小结:要求圆的周长,一般需要它的直径或半径。知道圆的直径,怎样求周长?知道圆的半径,怎样来计算周长?
五、新知运用,迁移拓展
㈠基础练习
⒈求下列各圆的周长(几何画板)
⒉一个圆形花坛,直径是8米,花坛的周长是多少?
⒊我们再来判断米老鼠、唐老鸭谁跑的路程多?为什么?
㈡提高练习
在我们永和小学的校园外,有一棵很大的树,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测量到这棵大树截面的直径?
六、反馈回授,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篇2: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案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圆周长的概念和圆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实验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自学自知圆周率,从而总结探究出求圆的周长的公式。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索过程,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长的公式,能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近似值,结合圆周率的教学,感受数学文化,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数学活动推导圆的周长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
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探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线、尺、塑胶板上剪下的直径大小不一的圆、实验报告单、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把准认知冲突,激发学习愿望。
1.谈话:同学们,知道大家都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动画片,今天,老师把它俩带到了我们的课堂。听:(课件播放故事: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喜羊羊和灰太狼举行跑步比赛,喜羊羊沿正方形路线跑,灰太狼沿圆形路线跑,一圈过后,它们又同时回到了起点。此时,它俩正为谁走的路程长而争论不休。同学们,你们认为呢?)(学生进行猜测)
2.要想确定它俩究竟谁跑的路程长,可怎么做?(生:先求出正方形和圆形的周长,再进行比较。)
3.指名一生说说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生:边长×4=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揭示课题:圆的周长)
二、经历探究全程,验证猜想发现。
(一)认识圆周长的含义并初步感知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1.谈话:那什么是圆的周长呢?(课件出示3个车轮)
2.师:上面的3个数据是表示什么的?(生:圆的直径)“英寸”是什么意思?(学生看书回答)
3.将3个车轮各滚动一圈,猜一猜,谁滚动的路程最长?从中你们有什么发现?(生:车轮滚动一周的长度是车轮的周长;直径越长,周长越长,直径越短,周长越短)
(二)交流测量圆周长的方法
1.学生拿出课前剪的圆,互相指一指它们的周长。
2.用什么办法测量它们的周长?(同桌交流方法)
3.指名到前面投影上展示测量周长的方法
①滚动法。明确注意点:做好记号,从零刻度开始滚,滚动到这个记号再次指向这里,圆滚动一周的长就是这个圆的周长。
②绕圈法。明确:线贴紧圆周,把多余的部分剪掉,把线拉直,这两点之间线的长就是这个圆的周长。
③用软尺测量。明确:用软尺上有厘米刻度的一面测量。从零刻度开始量,绕圆周一圈,然后看看对齐哪个刻度。
4.小结: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生:将一条弯曲的线变成一条直的线)这就是数学上所讲的“化曲为直”的方法。
5.(课件出示摩天轮图片)问:它的周长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吗?(生:不能,很不方便)问:那怎么办?引发学生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三)认识圆周率。
1.谈话:接下来同学们分4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出身边这些圆的周长与直径,完成表格。(学生分组活动,完成书上表格)(课件出示表格)
2.各小组组长汇报测量结果。(学生说结果,教师在课件上完善)
3.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说说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4.(课件出示)介绍《周髀算经》这本书及“周三径一”的意思。(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3倍)
5.介绍祖冲之在求圆周率中做出的贡献,让学生想象祖冲之探索圆周率的过程,体验科学发现的艰辛、不易。(课件播放资料,学生自学)
6.学生说说从资料的介绍中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
7.师小结:祖冲之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与自豪,正因为他杰出
的成就,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就被命名为祖冲之山,宇宙中第1888号小行星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像他那样刻苦钻研,将来也做一个不平凡的人。
(四)推导公式
1.当学生弄清了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后,让学生说说圆的周长怎么计算?(生: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2.谈话:如果圆的周长用大写字母C表示,那么这个公式用字母怎么表示?
3.谈话:还可已知什么条件求周长?(生:半径)为什么?(生:在同一个圆中,圆的直径是半径的两倍)那这个公式还可怎么变换?
4.齐读公式,加深印象。
三、刷新应用能力,总结巩固新知。
1.(课件出示第1题)学生口答两个圆的周长。
2.计算例4中三个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大约各是多少英寸?(课件出示3个车轮)通过计算,比一比谁的周长最长?这再一次说明了什么?(生: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
3.(课件出示一个喷水池)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周长是12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投影仪展示答案)
4.(课件出示摩天轮图)它的半径是10米,坐着它转动一周,大约在空中转过多少米?(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后在全班交流)
四、交流学习收获,课后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研究圆的周长,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全班交流)
2.谈话:现在如果老师问喜羊羊和灰太狼谁走的路程长一些?同学们可怎么做?(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有没有其它方法?(学生可通过计算解决,也可直接观察两个图比较)
3.师:种种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来确定谁走的路程长,所以当喜羊羊得知这一结果后,直喊比赛不公平,于是老村长为它们又重新设计了一种新的赛跑路线:问:如果喜羊羊和灰太狼沿这样的路线赛跑,谁走的路程长一些呢?(学生课后思考,下节课交流。)
教学反思:
一、“情境”与“知识”两条主线相互交融。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抓住“情境”与“知识”这两条主线。在教学情境上,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和谐的学习氛围。我们知道,《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也有一定的了解,以此为学习的背景,作为学习圆周长的切入点,使“情境主线”与本节课的“知识主线”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和开放的操作空间,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亲身经历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的操作活动有目的、有思考、有选择、有创造,使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的过程中增长智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数学阅读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厚实的文化。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适当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发现与数学史的认识,能够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对后续学习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向学生介绍了圆周率的有关认识。这里的介绍从《周髀算经》中的“周三径一”、祖冲之的“算筹”到圆周率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用电子计算机来计算圆周率,使学生对圆周率的历史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感受到我们祖先的智慧,体会数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经验和实际需要的密切关系。
篇3:圆的周长 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圆的周长,理解并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2.通过对圆的直径与周长的变化规律的探讨,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联想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介绍我国数学家对圆周率研究的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圆周长的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很多同学都喜欢看动漫画,喜欢听童话故事,都有喜欢的人物。老师也有喜欢的人物,就是聪明的阿凡提。由于国王也经常受到阿凡提的捉弄,非常恼火,有一天,他又想出了一个办法,要为难阿凡提。
国王命人在王宫外画了一个直径为50米的圆形跑道和一个边长为50米的正方形跑道,并从全国精选出了一头身强力壮、速度和阿凡提的小黑驴差不多的小花驴和小黑驴赛跑,并且规定小花驴沿着圆形路线跑,小黑驴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各跑一圈。(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猜猜看,比赛谁获胜了?
生:国王的小花驴获得了胜利。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小花驴跑的路程短。
师:小花驴沿圆形跑道跑的路程就是圆的周长,小黑驴沿正方形跑道跑的路程就是正方形的周长。同学们说小花驴跑的路程短,也就是认为圆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短,那么怎么计算圆的周长呢?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二.探求新知
(一)小组探讨周长的测量方法
师:怎样求圆的周长呢?
生:量一量就知道了。
师:这是个好方法!那怎样来测量呢?如果是直线的话,我们可以用直尺来测量,可是曲线要怎么测量呢?
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利用身边的资源,如瓶盖等用线或卷尺量圆周长,并作好记录)
(在学生操作时,请学生进行演示测量方法,学生指出:用线绕瓶盖一圈,剪断拉直,再用尺量)
法1:绕线法
法2:滚动法
法3:软尺测
(二)猜测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并进行验证
师:用线测量圆周长,我们称为绕线法,通过将曲线化为直线,体现了一种数学思想“化曲为直”。
师:我们可以用绕线法量出圆的周长,那么小花驴跑的直径为50米的圆形跑道周长是多少呢?是不是也要量出来呢?
生:不用。
师:那有什么办法吗?我们知道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有关系,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呢?
生:直径。
师:那我们来看看,周长和直径究竟有什么关系?
(请同学测量刚才的圆的直径,并计算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生:比值是3.25、3.145296…、
师:你可以得出什么规律呢?
生: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好象都是三点多一些,而且好象多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师: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圆都有这样的规律?(多媒体演示证明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个固定的数)
师:圆不论大小,它的周长和直径的这个比值始终是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π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近似等于3.14,即π≈3.14。
师:关于圆周率,大家都知道什么?
生:我知道我国古代有个数学家祖冲之好象和圆周率有关系。
师:老师收集了一些有关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师:同学们读了有关祖冲之的资料,对祖冲之与圆周率有了一定认识。
(请同学谈谈读了资料后,有什么感受?)
师:刚才我们用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求出了圆周率,那么谁能说一说可以怎样求圆的周长?
生:圆的周长等于圆周率乘直径。
师:谁能用字母表示这个公式?
生:C=π×d。
师:乘号可以省略, C=πd,为了便于计算,我们一般取π的近似值3.14。
师:我们知道圆的直径d与半径r有什么关系?
生:d=2r
师:那么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还可以怎么表示?
生:C=πd或C=2πr
师:国王的小花驴和阿凡提的小黑驴比赛中,正方形跑道的边长和圆形跑道的直径都是50米,请同学们利用公式快速算一算,这两个跑道的周长是多少?看看到底谁会获胜?
生:50乘4等于200米,3.14乘50等于157米,200大于157米,所以阿凡提的小黑驴跑的路程更长一些,国王的小花驴会获胜。
三.实践应用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同学们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
例1. 一张王莲的叶子近似于一个圆,它的直径约是0.95米,这张叶子的周长是多少米?(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解:d=0.95,
C=πd=3.14×0.95=2.983≈2.98(米)
答:这张叶子的周长约是2.98米。
例2. 一颗卫星围绕地球飞行,飞行轨道近似为圆形,已知卫星距离地球表面500千米,飞行了14圈,问卫星一共飞行了多少千米。(地球的半径约6400千米)
解:R轨=500+6400=6900
C轨=2πR轨=2×3.14×6900=43332
14 C轨=43332×14=606648(千米)
答:卫星围绕地球一共飞行了约606648千米。
例3. 如图,如果圆环的外圆周长C1=250㎝,内圆周长C2==150㎝,求圆环的宽度d(结果精确到0.1㎝)
解:由C=2πR=2×3.14×R=6.28×R 得R=C÷6.28
设外圆的半径为R1,内圆的半径为R2,则
R1=C1÷6.28,R2=C2÷6.28
d=R1-R2=( C1-C2)÷6.28
=(250-150)÷6.28
≈15.9(㎝)
答:圆环的宽度约是15.9㎝。
四.巩固练习
1.判断:
(1)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π倍。 ( )
(2)圆的周长总是随着直径的变化在变化。 ( )
(3)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 )
(4)圆的半径扩大2倍,圆的周长也扩大2倍。 ( )
2.在一个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中,剪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直径和周长分别是多少?
3.一辆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0.66米,车轮滚动一周,自行车前进多少米?
4.右图是一个由半圆和一条直径所组成的图形,求这个图形的周长。
5.有一奶牛场准备用粗铁丝围成一个半径是120米的圆形牛栏,如果用铁丝围三圈,那么至少需要买多少米铁丝?(接头处忽略不计)
6.如图,计算环形跑道的周长。(单位:米)
五.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能不能谈谈你有了些什么收获?
篇4:《匆匆》教案(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语段。
2、通过对重点句子的品读,感悟时光匆匆。
3、让学生懂得如何利用时间做有意义的事。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时光匆匆。
难点:让学生懂得如何利用时间做有意义的事。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欣赏老师二十几年来各个阶段的照片。
一、复习导入,感知“匆匆”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的照片,都是老师成长过程中经历的点点滴滴。有的美好时光我还没来得及细细体味,就这样悄然逝去,这时朱自清的《匆匆》引起了我的共鸣,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跟随作者一起去感受时间的足迹吧。
1、复习字词,并积累。
头涔涔 泪潸潸 挪移 徘徊 走一遭
2、师: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时间来去匆匆,无法挽留。那课文中哪一个词语高度凝练的概括了时间来去匆匆呢?(板书:时间--------一去不复返)
二、自主学习:重点品读,体味“匆匆”
1、出示自主学习要求:
读一读:默读全文
勾一勾:勾画出作者一天虚度光阴的句子
悟一悟:你是怎样理解这些句子的
2、学生自主学习
3、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拨(相机板书)
4、在交流中,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重点语句的朗读。
学习方法:抓重点字词、语言表达上
5、仿写
格式:于是, 的时候,日子从 ;
的时候,日子从 ;
的时候,日子从 ;
…………
三、合作探究:深入细读,感悟 “匆匆”
1、 四人小组内交流其他时光匆匆流逝的语句
2、 全班交流感悟
四:拓展延伸,珍惜匆匆
展示朱自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创作的大量著作。
师:同学们,回过头去看看,在刚才你所捕捉时间身影的日常琐事中,哪些事是有意义的呢?(看书、学习、写字、运动……)那么,面对一去不复返的日子,面对匆匆流逝的时光,面对短暂的人生,你们作为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交出怎样的答卷呢?你的心里是否已经有了答案。现在就请同学们在你的书上写下你的感悟,然后和大家一同分享。
教师分享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语句。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花无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五、小结全文
师:四十分钟的时间就这样匆匆过去了,但我想大家并没有白白上这一课,因为我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你们一定会加倍珍惜匆匆的时光,加倍珍惜宝贵的生命,像朱自清先生等无数有理想、有作为、有贡献的人那样活着,活出自己的人生价值,活出自己的生命光彩,活出自己的人生辉煌。
板书设计:
时间------一去不复返
具体化
洗衣
吃饭
思考
睡觉
[《匆匆》教案(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篇5:西师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通过比较,认识有关句子的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
2、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新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了解日本侵略军当年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滔天罪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育学生毋忘国耻,这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认识有关句子的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第二段中的典型事例是怎样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突出日军暴行的。
教学准备:
录音、幻灯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
2、学习生字新词。
3、完成有关字词作业。
教学过程:
1、揭题、解题。
(1)出示课题。
(2)解题。理解词语:刻骨铭心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
(引导学生评议,把提的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①“国耻”在课文中指什么?②这什么说这“国耻”是刻骨铭心的?
(2)讨论交流上面的思考题。
(3)默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带点的字。
荷(hè)枪实弹(dàn)用另一个读音分别组词。
(2)读读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词语。
骇人听闻:骇,惊吓。使人听了吃惊。
如愿以偿:偿,满足。满足了自己的愿望。
令人发指:发,读fà 。叫人愤怒得头发都竖起来了。
年逾古稀:逾,超过。古稀,指七十岁。年纪超过七十岁,指高龄老人。
毛骨悚然:悚然,害怕的样子。
(4)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全班解疑。
4、给课文分段。
(1)本文是一篇参观记,这种类型的文章常按“概括介绍—参观经过
—观后感”的结构来写。我们可根据课文的结构给课文分段。
(2)本文也可采用先把课文主体部分(参观经过)划出,再看头尾的方法来分段。
5、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词语。
(2)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课后第三题)
(3)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学习句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看拼音和汉字,把词语写完整。
xiàn yàn
沦( ) 火( )
dào tāotāo
( )田 ( )不绝
小结规律:带有偏旁“”的,发an音;不定期有偏旁“”发ao音。
(2)听写课后第三题中的词语,并说说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比较句子,说说哪一种表达方式更恰当。
①可是40多天,在南京沦陷后的短短40多天内,这35万人竟被侵华日军全部屠杀了!
②南京沦陷后的40多天内,侵华日军屠杀了35万人。
(3)抓住这一段课文的重点词概括段落大意。
3、指导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学课文第二段,根据作者的参观顺序给课文分层。全班交流,说说根据哪些句子来分层?灯片出示。
①纪念馆分史料陈列厅,尸骨陈列室和卵石广场等几部分。
②史料陈列大厅很宽敞,墙壁上挂着250幅图片。
③走进尸骨陈列室,首先跳进眼帘的是橱窗里的累累白骨!
④史料陈列厅中的图片┅┅室外的卵石广场却给人另外一种感觉。
启发学生理解第④句的过渡作用。
(2)学习第二层。
①自由读第二层课文。
②这两段都采用了先概括介绍后举实例的方法,重温历史,控诉侵华日军的罪行。找出课文中的实例部分。
③理解重点句。
a.从1937年12月到期938年2月初……其中包括年逾古稀的老人和刚出生不久的婴儿。
这句话主要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图片内容的?(时间短,手段多,杀人面广。)
课文用了一个长句来全面来控诉侵华日军的暴行,读起来一气呵成,情感愤怒激烈沉痛。指导朗读。
b.35万人惨遭屠杀,日寇把这座曾是六朝古都的历史文化名城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
这里两个连续的感叹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c.比较句子,说说哪一种表达方式更恰当
日寇把这座曾是六朝古都的历史文化名城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
这座曾是六朝古都的历史文化名城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
(第一句用“把”字句,突出了“六朝古都的历史名城”变成“人间地狱”是日寇犯下的滔天罪行,强调日本侵略者对这场空前的劫难罪责难逃。)
(3)学习第三层。
①指名读课文第三层。
②读旁注。
(4)学习第四层。
①默读课文,划出表示地点的词语。
②讨论:大院卵石地面——小路边13块浮雕——围墙边的一组浮雕。
小结:本层按参观顺序记叙。
(5)根据各层内容概括段落大意。
4、指导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全班讨论:这什么说“这是我们民族的奇耻大辱”?“深刻的启迪”指的又是什么?
师归纳:国力衰微,就会遭到外国人的欺负,要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就得不忘国耻,发奋图强。
(3)这一段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5、布置作业。
片段练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取一题。
(1)站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
(2)学习课文按参观顺序记叙的写法,介绍你的学校或家。
篇6:西师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
《刻骨铭心的国耻》这篇课文让读者重温了上世纪30年代发生在南京的那一幕充满血腥的历史,愤怒控诉了侵华日军疯狂屠杀中国无辜百姓的滔天罪行。这样一篇情感四射的文章,让我展示了一节激情四溢的课堂。课虽然结束了,却留给了我无尽的思索。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快速进入文本。
农村的孩子,知识面不够广泛,平日里很少接触到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对于这段历史也并不是很熟悉,如何让孩子走进文本,与文本一起对话,感受当时日寇的残酷,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在课前,我就让学生查找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资料,让他们有个初步的感知;在课堂上,我借助多媒体手段,用图片等来展示当时的情景,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悟;并且利用音乐来渲染气氛,让学生完全融入到这段历史之中。
在上课之初,我先用一段扭曲的历史导入课文,让学生去读,去感受,明白国耻不可忘记,让学生一开始就走近那段难忘的国耻当中去。在教学中,我还借助许多想像,让学生走进文本,在这白骨中你似乎看到了谁的身影?”通过学生丰富的想象,并结合自身已有的经验,一个个惨不忍睹的景象在我们眼前历历浮现。
二、倡导自主学习,注重个性化阅读。
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去找那一幕幕刻骨铭心的场面,请学生用心去读去感悟,为什么这段文字如此地震撼着你的心灵?在这一段话中,哪些词语刺入你的眼睛,让你感受到了愤怒。让学生自主地去寻找、去探究、去品味,感受日寇的残酷。“6个星期,30多万人、年逾古稀、刚出生不久”等等这些词语被孩子们反复研读,“我很气愤。”“我恨不得把这些日本人赶出中国。”“日寇多么惨无人道啊,他们真是毫无人性啊。”这些情感从孩子的心中自然流淌。正因为爱之深,才恨之切啊,孩子们带着对祖国深深地热爱,才对日寇有了切身之痛啊。
三、注重读写结合,给孩子们一吐为快的机会。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两者相辅相成。在阅读教学中,有目的地“见缝插针”,在学生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一吐为快,既实现了读写迁移,又给了学生一次习作的机会。
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深刻感悟日寇的残暴,学生的怒火达到了极点,这个时候,再次出示日本政府的竭力为南京大屠杀开脱罪责的“事件”行为,更激起了学生的愤恨之情。此时此刻,孩子们的心中充溢着满腔的怒火,孩子的思维被充分打开了。“请把你心中的话说出来。”这句话如同坝中之闸,此门一开,孩子的思绪立刻倾泻,如滔滔江水奔腾而下。
西师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
篇7:西师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
《刻骨铭心的国耻》是一篇选学课文,描述了1937年12月发生在南京的惨案。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体会日本侵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滔天罪行及险恶用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育学生毋忘国耻,为振兴中华努力学习。全文的一条情感主线就是对灭绝人性的日寇的仇恨,所以很适合学生的感情朗读。但这对于不善朗读的我是一个挑战。从课后其他教师的点评和自己对录象的再次回顾中,自己发现了很多问题值得自己深思。
课的导入部分,我尝试通过声情并茂地讲述南京大屠杀的悲惨事实,而且通过史实图片的放映,并配《辛德勒的名单》电影悲壮的主题音乐,让学生较快地融入这个情境,把学生带入那个辛酸的历史事件,让学生心中产生了憎恨之情。在观看图片后让学生说说心中的感受,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心中的悲愤,可惜这个环节中,学生站起来说的并不多,而且能说的也只是寥寥数语。可能学生感受还不够深刻,如果能用影片的方式呈现南京大屠杀的惨状效果会更好些。
学生初读课文第一段后,对文本的感受是浅显的。我抓住了中心句“40多天,在南京沦陷后的短短40多天内,这30多万人竟被侵华日军全部屠杀了。”进行教学,通过比较,理解被字句的作用。于是进入第二次的阅读,读之前,提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课文中哪些场面令你刻骨铭心?这个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一个板块式的问题。然后学生就带着问题去研读课文,但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不容乐观,发言者屈指可数,而且读的没有自己的感受。究其原因,我归纳了以下几点:
1,学生个体的朗读时间得不到保证。语文课堂上,琅琅的书声最美,我们应该提供给学生更多一点的时间去朗读课文,让学生在与文本一次次的朗读中不断加深理解,只有多读,才能让静止的文字表达它的情感,让文字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教师在必要时的范读是很重要的,可惜自己的性格所致,一直不敢尝试去读,所以造成了班级中学生的朗读水平低下。
2,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到位。相当多的学生能读通顺,但读不出感情。只一味的让学生一遍一遍按自己的意思去读,不考虑文本的价值,不做具体的引导,点拨,也是徒劳的。这里就要求教师先要吃透教材,沉入语言深处,努力让学生成为文中的人。必要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对“情”了然于心,否则,很难达到极佳的朗读效果。
3,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也不够肯定。其实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老师应该指出该同学读得好的地方,然后让大家都来学学,齐读一遍的话,效果会事半功倍。当然对大部分的中差生也要给予及时的肯定的评价。
在结课时,由于下课的铃声已经响起,所以大部分是教师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感悟,这也是不妥的。因为在课的设计上我是准备一课时结束的,从中也可以看出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还不够。其实后面还有几个细节,如“一把军刀”“下关草鞋峡惨案”等,可以在课后放手让学生自学,毕竟这是一篇选学课文,教师本不必面面俱到。教学时,感情从单一的“恨”到“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之间的深化,教师的过渡还显生硬。
篇8: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教科书第1~3页例1、2,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欣赏主题图,激趣引入 1、教师: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看看愉快的数学之旅又将带我们到哪些新的站点呢?请同学们观察主题图。
你们能根据主题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这些问题你们能试着列出算式吗?它们都是些什么算式?
(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关的连加算式或分数乘法算式)
2、这些算式中的数有什么特点呢?
3、揭示课题: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数乘法。
1、学生观察回答
2、学生:有的是加法算式,有的是乘法算式,但这些数都与分数有关。 新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通过主题图既调动学生开学学习的积极性,又在主题图的信息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探究新知
1.感知分数乘法的意义。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展示 每人吃5个饼,4人共吃多少个饼?
表示什么意思呢?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5的4倍是多少?
(2)分数乘法的意义。
展示例1的情境图:每人吃15个饼,4人吃多少个饼
2.利用意义探索计算法则。
(1)教师:1/5×4该怎样算呢?自己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2)试一试。
2/5×2= 3×1/4=
(3)口算(教师即时板书)
(4)议一议:这些分数乘法有什么特点?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分数乘整数),根据刚 学生列式5+5+5+5
5×4
学生尝试列式
全班汇报,说说你得多少,怎样想的?指名学生回答,得出:1/5×4表示4个1/5相加,4个1/5就是4/5。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才的计算,你觉得分数乘整数怎样算?
根据交流小结:分数乘整数,用整数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3.教学例2。
(1)出示:3/8×2 。
教师:这个乘法会算吗?先自己试一试。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不同的约分方法,并抽学生板书。
(2)练习:2/9×6= 12×3/4=
(3)学生再次小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现在你能比较完整地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吗?
结合学生交流,小结方法 小组交流
学生尝试,并适时提问: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你怎么解决的?
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计算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
针对三种不同的情况进行评价: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集体订正
学生可能出现:计算结果不约分;先计算出结果再约分;或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再计算这三种情况
三、巩固练习,反馈提高
1.课堂活动第1题。
教师追问:1/8×5表示什么意思?
2.练习--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集体讲评。抽1~2题说说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关于分数乘法,你还想知道什么?
交流收获
教学内容
第2课时 教科书第3页例3,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四第5~7、9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能解决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计算:3/5×3、8×2/7、5/12×4、12×4/9。
2.揭示课题:我们今天将继续研究分数乘法的问题。(板书:分数乘法)。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时,指名说说512×4的计算方法。
二、探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1.整数乘法的意义。
出示: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每时可以行使110千米,3时可以行驶多少千米?1小时可以行驶多少千米?
2.教学例3:感知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将上题中的问题改变成为例3: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每时可以行使110千米,45时可以行驶多少千米?
提问:估计一下,45小时行使的路程比110千米多呢,还是少?为什么?
提问:这个题你能解答吗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其实,我们还可以用一个线段图来表示这道题的信息。
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出线段图:
请看着线段图将110×45表示的意思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
如果求45时行驶多少千米就是求什么呢?怎样列式,表示什么意思?
3.反思小结,探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提问:像刚才那样一个数乘分数表示的什么意思呢?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解答呢
学生口答算式
(比110千米少,因为45小时不满1小时)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110×45=88(千米)。
学生观察讨论:求45小时行使多少千米,就是求什么?
学生反馈意见。
抽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10×45=表示110千米的45是多少?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说说计算的方
阅读例3及下面的文字,将你认为重要的话用“”勾出来。
对新知的探究,着力点放在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研究上。以具体的情境,通过猜想,通过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同时,教师还注重对教科书的阅读与理解,通过反思小结,逐步建构起“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算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三、即时练习,巩固反馈
1.只列式不计算。
(1)154米的3/4是多少米?
(2)求a的3/5是多少?
(3)求12的3/4是多少?
(4)求m的3/n是多少?
(5)母鸡有70只,它的1/10是多少只?
2.课堂活动2:
说说求你的大腿骨的长度就是求什么?(自己身高的1/4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生独立列式,集体订正时说说列式的理由。
练习不求多,重在对知识点训练的落实。同时注重在具体的情境中加以练习与运用。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一个数乘分数可以表示什么意思?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来解答?你还有哪些不懂的知识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交流
五、作业
练习一第5~7、9题。
教学内容 第三课时 教科书第4页例4,课堂活动第3题,练习一第8、10-15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使学生结合图意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2.能解答生活中简单的分数乘法问题,了解分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复习
口算
二、探究新知
1.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展示:(拖拉机耕地的画面和有关条件)拖拉机每小时耕地3/5公顷,2时可以耕地多少公顷?怎样列式,为什么?
展示:拖拉机每小时耕地3/5公顷,1/2时可以耕地多少公顷?
教师:该怎样列式,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强调: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探讨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1)教师提问:观察3/5×1/2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
教师揭示课题
(2)思考:3/5×1/2该怎样计算呢? (3)教师提问:你们的想法3/10对不对呢?我们可以结合图来表示出3/5×1/2。
结合学生的回答,师生画出图。
根据交流,小结:3/5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3份;它的1/2也就是把3/平均分成2份,也就是相当于把整张纸平均分成10(5×2)份,表示这样的3份,也就是3/10。
4.试一试。
如果是求3/4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在图上怎样表示呢?自己列式算一算,再画图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
3/5×2=6/5(公顷)(表示: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3/5公顷的2倍是多少?)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3/5×1/2。
学生观察并指名回答,
学生反馈自己的想法。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并画图,教师巡视学生的做法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4.小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提问:通过这两道题,你觉得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5.课堂练习。
课堂活动第3题:根据算式涂一涂2/3×3/4。
根据交流,小结:先在长方形里表示出2/3,再把长方形的2/3的3/4表示出来 全班评价,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算式和画法。
指名回答,小结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23×34是怎么涂的。
对于分数乘分数的计算,不但要让学生会算,更要让学生理解算理。
三、练习反馈,巩固提高
1.练习一第12题。
2.试一试。
3.练习一第7题。
学生独立口算,订正时说说计算及约分的方法。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约分的情况。
全班评价,让学生说每道题是怎么约分的。
对学生没有先约分的情况,要求学生及时订正。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难需要老师或同学们帮助的?
交流 小结语注重学生的自我感悟,更注重学生学习中问题的解决
五、作业
练习一第7、9~12题。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 教科书第8页例1,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第1~6题。
教学目标 在行程问题的情境中,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方法,感受分数乘法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小黑板出示:列式计算。
(1)30的16是多少?
(2)6的34是多少?
2.揭示课题 集体订正时,教师追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强调: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开课通过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为后面学生解决问题作好铺垫;同时揭示课题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例1,
教师提问:你怎样理解“行了全程的23”,是把谁看作单位“1”?你能用线段图表示这道题的信息吗?
结合线段图,教师提问:求已经行了多少千米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计算?
学生观察主题图:说说从题目中得到哪些信息,并把这些信息完整地表达出来。
全班交流后,学生独立画线段图,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一学生所画线段图,并让他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全班讨论后,教师强调:求行了多少千米就是求全程的23是多少千米,也就是求84的23是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根据交流,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2.课堂练习。
(1)课堂活动第1题。
(2)练习二第1题。
教师追问:为什么要用乘法做?
先让学生用“”勾画单位“1”的量,全班评价,说说是怎样判断的。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三、巩固提高,拓展应用
1.练习二第2题。
2.课堂活动第2题。
教师小黑板出示,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不同的问题。 抽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全班交流。
学生读题,找出分率句,分析;全班交流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观察:从题中,你获得哪些信息?根据信息分析 在练习中教师不局限于就题解题,而是注重习题的挖掘与拓展。让学生大胆的提问、分析,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二第3~6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页例2,课堂活动第3题,练习二第7~10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通过红玫瑰种植面积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连乘问题的解题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连乘问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分析分率句,找出单位“1”的量和其他相关信息。
(1)三峡工程57的发电量用在了东南沿海地区。
(2)学校总面积的35是绿地。
2.分别说出两个分数的单位“1”的量。
全校的47是男生,一年级男生占全校男生的29。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观察后,独立思考。 从不同的层次上对分率句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更加灵活的分析解决分数问题。
二、探究新知
教学步骤 1.分析信息,弄清题意。
出示例2,
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能画图表示题目中的信息吗?
2.尝试解决,发现方法。
教师提问:要求种了多少公顷红玫瑰,该怎么解决呢?结合图,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方法写在练习本上。
3.分析方法,理解不同的解题思路。
结合学生汇报的方法,师生进行解题思路分析。
4.阅读教科书,小结特点。
教师活动
学生齐读题目
学生画图,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全班反馈,集体订正。
学生尝试解决,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不同的方法,并指导学困生。指名汇报,教师板书不同的方法。
学生阅读本节教科书内容,思考:今天解决的问题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
在问题解决中,注重问题学生自主解决,思路方法让学生自主分析,比较中掌握,同时又注意关键问题教师的点拨,注重学生的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
教学意图
三、巩固练习,反馈提高
1.课堂活动第3题。
2.练习二第10题。
提问:这些分数是以谁为单位“1”?
3.补充练习。
(1)图书室有故事书120本,科技书是故事书的34,科技书的25是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有多少本?
(2)图书室有故事书120本,科技书是故事书的34,故事书的25是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有多少本? 学生独立提问并列式解决。全班交流
学生计算,全班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
全班讨论:这两道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最后的比较练习,是要解决学生的思维定式,解决学生对知识学习过程的负迁移问题。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交流讨论
五、独立作业
练习二第7,8题。
六、拓展与提高
练习二思考题。大家试一试,提示学生有多种解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例3,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三第1~8题。
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理解打折的意义,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小黑板出示:分析分率句。
(1)男生人数占女生的5/6
(2)现价是原价的7/10
2.结合第(2)题,教师提问:生活中有这种情况吗?
揭示课题:什么是打折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生活中有关打折的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指名说说两个题中单位“1”的量 开课通过分析分率句,为后面学生解决问题作好铺垫;同时揭示课题,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探究新知
教学步骤 1.教学例3。
(1)出示例3主题图:你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2)理解打折的意义。
追问:如果原价是100元,打六折后卖多少钱呢?
追问:为什么用乘法算?
(3)分析信息,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
提问:要求250元够不够,该怎样解决呢?自己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比较:你觉得这两种解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4)反思回顾。
提问:你估计一下,231元是原价的六折吗?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你有些什么想法?
2.即时反馈。
练习三第1题。
教师活动
学生交流
抽学生回答,并口头列式100×6/10,
学生独立尝试,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展示不同的方法。让展示的同学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全班交流后,学生独立列式解决,全班评价。
学生活动
在分析信息中,注重让学生有条理,简洁的解读信息,这是生活问题数学化的一个过程。抓住打折这个学生不易理解的信息展开,先理解打折的意义,为后面的解决问题扫清障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尝试发现,注重解决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意图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1.课堂活动第1题。
教师小结:求打几折,就是算现价占原价的几分之几,用除法算。要注意最后结果写成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更容易看清是打几折。
2.课堂活动第2题。
3.思考题。
学生读题并理解:要求打几折就是求什么?求现价是原价的十分之几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交流,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先让学生观察:你从题中获得哪些信息?交流信息后,独立提出一个问题并解决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每个小组举例进行说明,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解决问题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3、5、6、7、8题。其余作为课外练习题
篇9:《将相和》教案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淅川九重二中张朝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读写“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感情、态度价值观
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将相和”的意思,领会在“完璧归赵”“-绳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中所体现的人物性格和品质,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培养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能在较短时间内理解课文,把“将相和”的故事复述出来。
教学方法
导学互动
教具
彩色粉笔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提纲教学
一、自由读课文,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内容,并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二、秦王为什么没有得到和氏璧?
三、绳池之会上秦王为什么会为赵王击缶?
四、我的疑问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提纲导学
1、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这一课题,虽然只有三个字,却包含了两个人物,一个故事,你能看出是哪 两个人物,是什么故事吗?那个“将”是谁?“相”又是谁?“和”在故事中是什么意思呢?
2、出示导纲
3、自学设疑
二、合作互动
1、小组交流
2、展示评价
(1) 自由读课文,就课文内容给每个故事各加一个小标题,并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展示:三个故事(完璧归赵,绳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都各有中心,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故事,第三个故事发生在前两个故事基础上,属因果关系。
评价(小组代表发言)
(2)秦王为什么没有得到和氏璧?
展示:生抓住“慷慨激昂”“理直气壮”等词句体会蔺相如的勇敢,机智。
(3)渑池之会上秦王为什么会为赵王击缶?
展示:抓住“不动声色”及蔺 相如的话体会蔺相如的不畏强暴,抓住文中写廉颇将军驻守边境的句子体会其对秦王的威慑力,从而明白赵王获胜的原因是因为文有蔺相如,武有廉 颇 。
(4)对学生自学设疑环节补充在导纲中的问题,进行展示评价。
3、质疑解难
通过本文的学习,大家还有哪些疑问请提出来发挥集体力量共同解决。
三、导学归纳
1、学生归纳
提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请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教师指导
同学们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蔺相如大智大慧有勇有谋,临危不惧,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胸怀宽广的高尚品德,廉颇骁勇豪爽,知错就改,负荆请罪精神可嘉,所以有句俗语叫“宰相肚里能乘船,将军背上能插荆,我们要好好向他们两位学习呀!
四、拓展训练
1、拓展运用
出示图片“负荆请罪”,观察想象,廉颇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会怎么说,怎么做?蔺相如又会如何做和说呢?请演一演。
2、编题自练
(略)
板书
将相和
将{廉 颇 } 完璧归赵(勇敢机智)
和
相{蔺相如} 绳池之会(不畏强暴)
负荆请罪(骁勇豪爽 ,知错就改)
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爱国之心。
[《将相和》教案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篇10:六年级圆的周长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为定值的过程,理解圆周率。体会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增强合作意识,体验成就感。
2、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感受圆周率的探索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探究数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理解圆周率,能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探索并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为定值。
教学准备:大小不同的圆形纸板、计算器、多媒体课件、20厘米长的绳子、直尺、硬币、画有圆而且标出直径的正方形。
教学策略: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点拨与练习。
教学程序:
一、激活目标
出示主题图花坛,花坛的周长指什么?出示自行车,车轮的周长指什么?出示画有圆而且标出直径的正方形,这个圆的周长指什么?你能想出几种办法测量圆的周长?
二、活动建构
1、测量大小不同的四个圆的周长与直径,填表并计算。探究与发现: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借助计算器)
2、介绍圆周率的由来。
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来表示。圆周率=周长÷直径,即π=c÷d。“π”的由来:π是第十六个希腊字母,是希腊文圆周率的第一个字母,大数学家欧拉在一七三六年开始,在书信和论文中都用π来代表圆周率。
组织学生阅读资料,谈感受。
3、推导出:c=πd或c=2πr
4、计算花坛的周长,解决相关问题。
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厘米,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三、解释应用
一种铲车的前轮半径0.4米,后轮直径1.6米。行驶时,后轮转一周,前轮转几周?
四、反馈测评
1、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5米,绕着它走一周,要走多少米?
15厘米。
2、小蚂蚁从A点沿着这条曲线爬到B点,大约要爬多远的距离?
3、公园内有一个圆形人工湖,绕湖一周要走1570米,湖中心有一个小岛,从湖边到小岛架一座桥,桥长大约多少米?
五、课堂小结
我的最大收获是什么?我有什么遗憾?我有什么疑问?
希望同学们在探索数学奥秘的过程中体验快乐,经历成长,创造成功!同学们,再见。
篇11:六年级圆的周长教案
教学内容:
义教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10-112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求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圆周率意义的理解和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教学设想:
新课程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着眼,提出了参与、探究、搜集、处理、获取、分析、解决、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关键词。这些在本节课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其中,参与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础,而只有当参与成了学生主动的行为时,参与才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因此要怎样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吸引他们参与进来就成了基础的基础。这里,老师能善于打破学生思维的平衡状态,使他们产生新的不平衡,从而不断吸引学生参与到新知的探究中来。圆的周长是一条曲线,该如何测量?的问题使学生思维产生最初的不平衡,当学生通过化曲为直的两种方法的局限性,从而打破学生刚刚建立的平衡,进一步吸引学生探究更加简便的求圆周长的方法。
接着,就是要让学生参与什么,怎样参与的问题了。在引导学生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学生从猜测、分组测量计算到根据新获取的数据寻找共性的东西,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了知识新成的道。在小组活动前,老师鼓励小组成员间分工合作,活动中教师参与其间,关注学生合作的情况。实验后的广泛交流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使接下来得到的结合更具可信度,也使学生感受到合作交流的必要性。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学生兴趣点上激疑、质疑,无疑能鼓舞学生的探知、求知精神,使学生真正理解、消化、吸收本课重点内容,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学会学习。]
篇12: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教案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62—63页。
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硬币、茶叶筒、易拉罐等实物
教学目标: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灰狗获胜。小黄狗看到小灰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认识周长
1.小黄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2.那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呢?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
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等物品,从这些物体中找出一个圆形来,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二)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讨论方法: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手里的圆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来测量它们的周长?
2、反馈:(基本情况)
(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2)“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3)“折叠”——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4)初步明确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
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局限性
刚才大屏幕上小灰狗跑的路线也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还能进行实际测量吗?那怎么办呢?
(三)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猜想: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你认为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2、自学提示
3、初步认识圆周率
①看了几组同学的测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②虽然倍数不大一样,但周长大多是直径的几倍?
③小结: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四)认识圆周率,总结公式。
1、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
2、介绍祖冲之。(课件)
3、理解误差:看完这段资料,同学们都在为我们国家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数学家而感到骄傲,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的测算结果都不够精确呢?
4、总结公式:如果用字母c代表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那圆的周长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板书:C=πd 提问:圆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
板书:C=2πr 5、圆的周长分别是直径与半径的几倍?
(五)学习例1
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汇报,共同订正。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64页做一做1、2题
2.判断
(1)圆周率就是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 )
(2)圆的直径越长,圆周率越大。( )
(3)π=3.14 ( )
3.李伯伯菜园里有一个半径为3.5米的圆形水池。绕这个水池走一周,要走多少米?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篇13:数学六年级上册《圆周长》说课稿
数学六年级上册《圆周长》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圆的周长》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第三节。本课教学是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知识为认知基础的,是对前面所学“圆的认识”的深化,也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等知识的基础。本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意图,确立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理解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2.能力目标:会初步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思想目标:通过祖冲之与圆周率故事的介绍,激发学生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探究并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圆的周长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我首先采取课件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渗透转化思想;然后利用实验法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圆周率,并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最后运用自学辅导法,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测量、计算,最终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从而学生提高自学水平。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及小组交流,交互运用各种学习形式,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⒈多媒体课件。
⒉每个学生都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直径为整数的圆片,一根线条,一把直尺。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课件出示阿凡提的小黑驴与国王的小花驴赛跑的故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要求小花驴所走路程,实际是求圆的什么?让学生揭示课题:圆的周长。
(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⒈教具演示,直观感知,结合认知认识圆的周长。
(学生独立实验,用绕线法、滚动法量出圆的周长,教师指导操作要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a.量一量、记一记:学生测量圆的周长、圆的直径,然后记下数据,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b.比一比:比较数据,揭示关系。
学生继续实验并算出每个圆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把商记录下来。通过计算学生发现:这三个圆中,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得出结论:所测量的其他圆的周长也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
3.介绍圆周率。
①先介绍表示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用式子表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π)
②介绍π的读写方法。
③最后结合画像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激发学生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同时指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小数,小学阶段取它的近似值为3.14。
④学生总结归纳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为C=π×d。
课件显示直径50米的圆形跑道和它的外接正方形跑道示意图。请学生观察思考圆的直径和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然后利用公式快速算一算,这两个跑道的周长是多少?看看国王和阿凡提的比赛到底是不是公平。
★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版)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二)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
【《圆的周长》教案(西师版六年级上册)(共13篇)】相关文章: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023-10-06
初中数学全册优秀教案有哪些2022-09-21
数学三年级上《参观科技馆》教学反思2022-05-04
小学六年级圆的面积教学设计2022-08-29
冀教版六年级上《比例》教案2023-09-13
三年级的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2022-07-07
五年级上册的数学期末模拟试卷2023-09-06
数学三年级上《淘气的猴子》教学反思2023-04-22
《圆面积公式推导》优秀的教学设计2023-01-21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2022-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