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与图形、可能性复习教学教案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上册)

时间:2022-11-13 08:00:39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空间与图形、可能性复习教学教案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上册)(通用13篇)由网友“鹤舞白沙”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空间与图形、可能性复习教学教案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欢迎大家分享。

空间与图形、可能性复习教学教案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上册)

篇1:空间与图形、可能性复习教学教案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上册)

空间与图形 可能性

教学内容:

第135页至136页总复习中第12~16题;第140页至141页第17、18、2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引导学生加深对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理解,进一步认识周角、平角的概念及

周角、平角、钝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2、进一步认识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等和相交关系。

3、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自主修改修改意见

一、引入课题

二、指导复习

三指导练习:

四、全课小结 空间与图形 可能性

篇2:八单元 可能性 教案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上册)

可能性(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25~126页例1、例2,第127页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五第1题。

教学目标

1.能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可能的,有些则是不可能的。

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术语来判断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活动情景中体验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教学难点】能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进行分析描述。

教学准备

硬币、装乒乓球的盒子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自主修改修改意见

一、情景引入

二、探究新知

三、猜想验证

四、全课小结

1.教师:上课之前告诉同学们一个消息,我们班马上要转来一位新同学,请同学们猜一猜,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

2.学生猜:可能是男同学,也可能是女同学,不能确定,都有可能。

3.教师小结: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可以确定它的结果,有的事情则不能确定它的结果。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板书课题)

1毖芯坎蝗范ㄏ窒蟆

(1)教师:大家喜欢玩游戏吗?我们来玩一个抛硬币游戏怎么样?抛硬币之前请同学们猜一猜硬币落地后,是

正面向上呢?还是反面向上?

(2)学生分组进行抛硬币活动,注意记录和观察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

(3)活动后请学生用语言描述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得出这件事是不确定的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描述: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可能……也可能……” (板书:可能……也可能……)这个词语来描述这种不确定现象。

(5)教师小结:抛一枚硬币,落地后可能是正面向上,也可能是反面向上,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的,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而使人们事先不能确定的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

(板书:结果不止一种霾蝗范ǎ。

2毖芯咳范ㄏ窒

(1)展示盒子里的球--全是白球。学生可分组摸球后,记录摸球后的结果。教师:当盒子里全是白球时,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结果怎样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全是白球,都是白球……

教师引导规范语言: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一定”这个词来说。

(板书:一定)

教师:这样放球可能从盒子里摸出黄球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不可能,不会……

教师引导规范语言: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不可能”这个词来说。

(板书:不可能)

教师:(展示盒子里的球--全是黄球)当盒子里全是黄球时,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结果又怎样呢?

学生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摸球结果。教师小结:像这样结果只有一种,我们就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确定现象。

1.(教师将两种球混装)提问:现在盒子里装了3个黄球和3个白球,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会是什么球呢?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来描述摸球结果。

2.小组摸球,试验验证。

(1)试验要求。

教师:老师给每组都准备了一个盒子,里面有3个黄球和3个白球。请组长负责安排,小朋友按次序摸球。

要求:

①每人可以摸两次,摸之前要先想想:会摸出什么球呢?然后再摸。

②组内的记录员要将小朋友每次摸球的结果记录下来。

③每次摸出的球要放回盒子里摇一摇,再继续摸。教师:比一比哪个小组最会合作,小组活动开展得又快又好。小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2)教师小结:完成教科书127~128页1~3题。

2.讨论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

教师:生活中,哪些是可能发生的事情?哪些是一定要发生的事情?

教师举例,引导思考,如:“猜中指”、“石头、剪子、布”等游戏。教师:谁来介绍一下这些游戏?你能预测一下结果吗?

教师小结: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是事先不能确定的。

学生举例,分析游戏结果。

教师:想一想,平常你还玩过哪些游戏,或者你能不能自己来设计这样一个游戏,使它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是事先不能确定的。

要求:独立思考,同桌互玩,边玩边想:这个游戏的结果是确定的吗?为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有趣的游戏,它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在玩之前是不能确定的,属于数学上的“不确定现象”。也正是因为结果的不确定,人们才可以反复玩,在可能出现的结果中去感受无穷的乐趣。

教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用玩游戏的方法探求新知。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可能性(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28页例三,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二十五第2、3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在活动中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能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对不确定现象进行描述。

2.能在具体情景中列举出简单的随机事件可能发生的所有的结果。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归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进一步体验随机事件可能发生的结果。

【教学难点】

学生猜想、列举后再归纳不确定现象的所有可能的结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自主修改修改意见

一、谈话引入

二、探究新知

三、课堂活动

四、全课小结   1.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能举例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是可能发生的事情吗?

2.学生举例后在黑板上记下一些例子。如:抛硬币、掷骰子、帖鼻子、摸奖、转转盘、青蛙跳、摸彩色粉笔……

3.请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描述这些不确定的现象。

4.揭示课题:生活中,很多事情的结果是不唯一的,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果的事件我们把它叫做不确定事件。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的结果。

(板书课题:可能性)

1.研究可能出现两种结果的事件。

教师:在抛硬币游戏中,我们知道抛一枚硬也可能是反面向上,有几种可能出现的结果?

学生得出有两种可能出现的结果后,请学生自己设计可能出现两种结果的游戏,并实际做一做。

2.出示第128页例3。

学生先猜三(1)班和三(2)班足球赛可能出现的结果。

教师:这个情景无法在课堂上再现,请同学们根据猜想再讨论归纳出可能出现的几种结果?

学生列举以后再归纳不确定现象的所有可能的结果。

教师板书:第一种结果:可能三(1)班赢,三(2)班输;

第二种结果:可能三(2)班赢,三(1)班输;

第三种结果:可能三(1)班和三(2)班打成平局。

一共有3种结果。

3.请学生在小组内举例或设计可能出现两种以上结果的游戏。

1.教科书第128~129页课堂活动中的第1~3题,用语言准确描述后再归纳出一共有几种可能的结果。

2.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教师:上节课已经用语言描述过,这节课要归纳出一共有几种可能的结果。

教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小结:在数学上,我们把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而人们事先不能确定的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不确定现象就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果,同学们?

1.教科书第130页第3题,用语言准确描述后再归纳出一共有几种可能的结果。

2.教科书第130页的思考题。

谈话引入课题。

教学反思

篇3:解决问题 教学教案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与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

题的意识和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学的

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自主修改修改意见

一、引入课题:

二、指导复习

三、指导练习:

四、全课小结

五、布置作业: 老师说明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和复习目的,并板书课题。

1、复习所学的数量关系 。

1)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问题

2)速度、时间、路程

2、解决用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指导学生完成135页总复习中的第10、11题目。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38页至第140页练习二十六中的第10、12、13、15题。

139页至140页11、14、16题。

教学反思

篇4:四年级数学上册《空间与图形总复习》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空间与图形总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P110例3及P112练习二十一9、10、1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

2、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

3、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

4、加深公顷与平方千米的认识,会进行面积的换算。

5、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6、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会画垂线和平行线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策略: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复习各知识点和重难点,然后通过练习巩固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空间与图形

2、打开数学书看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角的度量

(1)什么叫射线、直线、线段,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任意画直线、射线和线段,

出题进行判断。

(2)什么叫角,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关系?

(3)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举例汇报量角方法。

(4)用三角板拼角

75度、105度、120度、135度、150度、180度。

(5)什么叫平角周角,平角、周角、

(6)钝角、直角和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7)画指定度数的角。65度、100度、155度、

(8)画角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近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什么叫垂直和平行?生活中有哪些垂直和平行的例子,说一说

(2)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是什么?学生画垂线

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是什么?什么叫等腰梯形?

(4)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5)复习公顷与平方千米。

三、练习内容

出示角:学生量出角的度数。

出示图,计算角的度数

出示图,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出示图,看看哪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哪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9、10 题。

板书设计:

空间与图形总复习

篇5:复习线段、射线、直线和角 教学教案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上册)

1、复习线段、射线、直线和角

1)说说线段、直线和射线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说说什么是角?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学过的角有几种类型?

3)指导学生完成总复习的第12题。

2、复习各种角的关系。

1)说说1平角、1周角各是多少度?

2)指导学生完成第13题。

3、复习角的度量。

1)复习角的画法

2)复习角的量法。

4、复习近平等与相交

1)说说什么叫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什么叫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指导学生完成15题。

3)复习垂线、平行线的画法。

5、复习可能性。

1)说一说:用可能、不可能、一定、不一定等词语分别说一句话。

2)试一试

指导学生完成总复习的第16题。

140~141第17、18、19、20题。

教学反思

篇6:总复习(三)--空间与图形(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

简介: ppt制作 试一试:你会画一个底是4厘米,高是2厘米,有一个是600的平行四边形吗?

. 上传者:asdyxm

相关课件:

篇7:多位数的读写 教案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上册)

多位数的读写

教学内容

133页到134页总复习中第1、2、3题;课本第137页中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能认、读、写多位数,能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多位数,进一步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2、会比较多位数的大小。

3、经历复习、整理的过程,泼辣 些复习整理的方法,感受复习整理在整个学习活动中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自主修改修改意见

一、复习引入

二、指导复习

三、指导练习

四、全课小结:

五、布置作业。 1、提出问题:本学期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引出课题

1、复习多位数的读写。

指导学生完成总复习中的第一题。

1)写数“三百六十万零九百零三”

2)读数“90060800”

3)议一议:读多痊数要注意什么?写多位数要注意什么?

2、复习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

指导完成总复习的第2题。

3、复习多位数的大小比较

指导学生完成总复习的第3题。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六中的第1、2、3、4、10题。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第 2课时)

数的运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134页第4至9题目;课本137~138页中的5~9题。

篇8:西门豹(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故事,初步懂得解决问题必须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办好事的道理

2.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落大意。

3.熟读课文,能按照提纲展开想象,详细复述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经过。

4.学习生字新词,重点理解:荒芜、人烟稀少、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磕头求饶、灌溉。

重点难点:

1.通过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故事,懂得解决问题必须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才能有的放矢的道理。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初步掌握概括段意的方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时代背景。

1.板书课题:19.西门豹齐读课题。

2.简介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查字典理解词义: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2)读通课文,给文章标上小节号。

(3)思考:西门豹管理邺地时做了哪三件事?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2.交流。

(1)“开火车”分节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

(2)解词:田地荒芜,田地因无管理而长满野草。

人烟稀少,烟,是炊烟。文中是指居住的人很少。

这两个词写出了西门豹去邺地时,邺地的情况。

(3)本文可分三大段。

第一段:(第一节~第九节)

第二段:(第+节~第+二节)

第三段:(第+节~第+四节)

三、细读课文,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节,思考,这一节交代了些什么?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战国时候(距今两千多年);

地点:邺地;主要人物:西门豹;事情:西门豹调查情况

2.默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西门豹为了调查情况,向当地的一位老大爷提了几个问题,内容是什么?用表示。

3.轻声读者大爷回答的内容,以一句话概括出西门豹了解到的情况。

交流:

(1)“河伯娶媳妇”造成了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2)以巫婆和官绅为首骗钱害人

(3)穷人的孩子受害最深

(4)漳河没有发过大水,反而年年闹旱灾。

4.从这些情况中,你看出了什么?

说明“河伯娶媳妇”是巫婆官绅骗钱害人的借口;也说明西门豹是个办事注重调查研究的官吏。

5.轻声读第九节,思考:

西门豹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后,为什么不马上惩办恶人,反而说下次河伯娶亲时去送新娘呢?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说明西门豹做事讲究策略,准备将计就计惩治恶人。

这句话在文中起了承上层下的过渡作用。

6.齐读第一段,概括段意。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并家默;

2.熟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第一段,引人第二段。

齐读第一段,指名说说段意

师述: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严惩巫婆和官绅的?我们一起来学习本文的第2段。

二、细读课文,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思考: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下令禁止给河伯娶亲?西门豹想了哪些计策分别惩治了巫婆、官绅头子和其他官绅的?用“--”划出有关内容。

2.“提心吊胆”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那些官绅看到西门豹面对漳河站了很久都提心吊胆,大气不敢出?

提心吊胆,形容+分担心或害怕。文中是指官绅门知道河里哪有什么河伯?投下河去只有死路一条。他们亲眼目睹了巫婆和官绅头子被投下河后的下场,害怕极了。

3.指名读第十二节,思考,文中还有哪些词写出了官绅们的丑态?

磕头,求饶

4.轻声读第2段,思考。

西门豹为什么会想出“投入河中”的方法来严惩恶人的?(西门豹巧妙地当众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不仅揭露了他们骗钱害人的阴谋,而且有力地用事实教育了被愚弄的群众。)

5.齐读第2段,概括段意。

三、根据提纲,展开想象复述第2段。

1.看到西门豹带着卫士也来到漳河边,巫婆、官绅会怎么想?

2.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分别惩办巫婆、官绅头子和官绅们的?恶人们当时的丑态是怎样的?

3. 西门豹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投进漳河后,对着漳河站了很久,这时“娶亲”场所的气氛和人们的心情会变得怎样。

4. 西门豹终于松了口,让官绅们回去,这时老百姓和官绅们会有怎样的不同表现。

第三教时

一、指名复述第2段。

二、学习第三段。

1.轻声读第三段,思考,文中的“从此”指的是什么?

“从此”是指西门豹破除迷信,惩治恶人以后。

2.再读第三段,思考,兴修水利与破除迷信有什么联系?出示填空。(填写关联词)

()禁绝河伯娶媳妇,()能使老百姓安心地开凿渠道,发展生产,安居乐业。

3.齐读第三段,概括段意。

三、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学习了本文后,你知道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

四、练习。

1.课后练习4: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词的意思。

(1)都是阿伯娶媳妇给闹的。(这句话中的“闹”是“造成”的意思。文中指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是河伯娶媳妇造成的。)

(2)他们每闹一次都要收几百万钱。(这句中的“闹”是搞;弄的意思。文中是指巫婆勾结官绅,每年都要搞一次给河伯娶媳妇的鬼把戏,每次都要捞取大量钱财,骗财害老百姓。)

(3)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这句中的“闹”是发生的意思。文中是指邺地夏天雨水少,旱灾年年都会发生。)

2.把词语补写完整,再说说意思。

田地(荒芜)。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人烟(稀少)。居住的人很少。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磕头(求饶)。跪在地上,两手扶地,用头碰地以求得对方宽恕。

面如(土色)。脸色难看,形容+分害怕。

3.写反义词。

沉(浮)旱(涝)漂亮(丑陋)迎接(送别)稀少(稠密)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

六、课外阅读

[西门豹(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9:《出塞》教学设想 教学教案设计(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去年曾听吴冬喜老师的《出塞》,吴老师的深度解读,课堂上所提供给学生的信息,使《出塞》这首诗的教学有了另一层意义的解读。我一直思考,语文课要教给学生什么?那应该是深度的思考和广度的吸纳。前不久,正好教到这课,觉得这课还有另一种解读的方式,现将上课的教学设计写出来,盼指正。

《出塞》是七绝诗的压卷之作,是唐边塞诗中的一朵奇葩,因此,在教学这首诗的时候,应该将其融在边塞诗中去体会。

边塞诗以描写边塞征战生活为题材,因此,诗的风格有着鲜明的特点,或悲壮,惋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或豪迈,勇敢--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或凄厉,惆怅--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既有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也有表达报效国家的激情--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

教学《出塞》这首诗,离不开边塞特殊的环境,因此,教学的破题,我选择“塞”字为突破口,打开边塞之门,直观地感知边塞环境之恶劣、生活之艰苦、战事之频繁、生死之惨烈,为学习诗歌,培育好一个深沉凝重的基调。学生的直观感知,不是通过图片资料,而是通过古诗词典型句子去体会,以诗解诗,或许稍难,但是教育学生,想象是有依据的。

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自由读诗,自学初步体会诗歌,从戍边而引出“万里长征”,进而在体会万里长征时,从时间长去感知征人生活的艰难、惨烈、悲壮,在深究征人“人未还”的根由时,体会征人不能回的事实,同情征人的生活。最后再从“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中,一层层地体会:征人出征的豪迈;诗人对和平的憧憬和对朝庭的不作为的无奈。通过分析,去体会。然后再通过朗读去体悟。

课后的作业,是一次弹性作业,给予学生三个资料的提示,是希望学生学会写读书的思考,这是课堂教学的深度延伸。

一、出示诗歌,读诗

学生自由读,要求学生边读边注解

二、破题而入,简析背景,

1、读诗题

--告诉老师,诗题中的“塞”指什么?(关塞、边塞)

--从诗题中你知道这首诗应该是写什么内容的吗?(反映边塞生活和战事诗)

2、简单介绍边塞诗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在边塞诗中,有《出塞》《前出塞》《塞下曲》《塞上曲》等众多的边塞诗,我们今天学的王昌龄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3、简介当时的历史背景

--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4、看到边塞,你想到什么?

--大漠、烽烟、长城、黄沙……(自然环境艰苦)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王昌龄)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

--战争、征人……(战争场面惨烈)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①。(李贺)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唐?王昌龄《塞下曲》

三、注释读诗,品味意境,抒发情感

1、自由读诗,注读,初步理解诗歌

2、诗中有一个词,高度概括了当时,边塞戍边的事,你能找到这个词吗?(万里长征)

3、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边塞远;时间长)

4、你还从哪里看出时间长?(人未还)

5、出边塞戍边的征人,为什么不见回家呢?

--战事频繁终老边塞

资料:

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

--战死沙场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颀《古从军行》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唐?王昌龄《塞下曲》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所以古人云: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这古来,是多少时间呢?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

--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

7、指导读这两句诗

--这是叙事,告诉我们征人不能回家的事实,该怎样读呢?(凝重)

--从这句诗中,你还读到了什么?(同情征人)该怎样读呢?(同情)

--这是怎样的一种同情呢?诗人看到了什么?

:无数生命的死去,感叹生命的卑微……读

:失去亲人的悲痛,感叹人生的无奈……读

--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征人“战骨埋荒外”“白骨乱蓬蒿”

--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

--指导读

8、面对着这样的征人的生活,你想说什么?

--对征人:

--对战争:

9、所以诗人这样写到: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指导读出自豪与勇敢

--没有战争(渴望战争平息,征人回家)

如果有像李广这样的将军,匈奴就不敢度过阴山,侵我边疆,这样征人就能早日回家,这是诗人的渴望,这是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指导读出渴望和平的憧憬

--对朝庭的失望

战事连绵不断,与朝庭无名将贤才有关,恨报国之志不能如愿

指导读出内心的那份失望和无奈

10、整体再读全诗,体会诗之意境

四、阅读思考拓展升华

1、你认为有李广将军在,战争就可以平息吗?就会有和平吗?

2、写一篇读后感,可以谈对战争的看法,也可以写对征人生活同情,或者写一个调查匈汉战争的论文

提示:

资料一:

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资料二:

汉王朝、匈奴河南之战后,匈奴人失去了阴山以南的广阔区域,痛心疾首,每过于此,无不掩面痛哭;河西之战后,匈奴人又失去了水草丰美的河西地,经济上蒙受的损失更为严重,所以匈奴人歌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汉武帝时,汉王朝、匈奴在漠北大会战,经过数月搏杀,匈奴损兵十几万,这几乎是匈奴当时人口的三分之一。此战后,匈奴几无壮年男丁。

资料三: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晚唐?曹松《已亥岁二首》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唐李颀《古意》

By wuful发表评论于-3-12 9:26:00

读了佘大师的设计,觉得其中有三妙:

一妙,妙在导想,以一组边塞诗拉开解读的帷幕,创设意境,形成具象,走进古战场,感受征人苦。以诗解诗,创境导想,妙!

二妙,妙在导读。有情有境有意有味。导读的艺术是我们都应该追求的:

“--这是叙事,告诉我们征人不能回家的事实,该怎样读呢?(凝重)

--从这句诗中,你还读到了什么?(同情征人)该怎样读呢?(同情)

--这是怎样的一种同情呢?诗人看到了什么?

:无数生命的死去,感叹生命的卑微……读

:失去亲人的悲痛,感叹人生的无奈……读

--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征人“战骨埋荒外”“白骨乱蓬蒿”

--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

--指导读”

三妙,妙在导思。“你认为有李广将军在,战争就可以平息吗?就会有和平吗?”问得好,问得妙,所谓深入地解读文本,就要教师善问,问在关键处,方能让学生有效思考,感悟。

工具性与人文性在这一设计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学之后,学生一定收获很大。

[《出塞》教学设想 教学教案设计(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篇10:图形放大与缩小教案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课件展示图片,将图片放大

2.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图片放大了)

3.举例:你能举出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遇到图像放大和缩小的问题吗?

4.教师小结,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第1组图片

同桌互议:两张图片有什么相同或不同?

学生:这是两张大小和画面都完全相同的图片。(板书:形状相同,大小相同)

教师:用课件演示进行验证。

(2)课件出示第2组和第3组图片

教师:观察这两张图片,你又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议一议。

学生:两张图片大小不同,画面相同

教师:用课件演示验证:两张图片景物相同但是大小不同。

(3)教师小结。

教师:同学们,刚才你们观察到第一组图片是两张大小和画面都完全相同的图片;第二组和第三组图片的画面完全相同,但两张图片的大小不同,一张是另一张放大或者缩小的图片。非常棒!

教师板书: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2.动手操作。

(1)课件出示:房屋图和六边形图。

教师:这里还有一位建筑家,将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房屋建筑上来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教师:观察这两组图形的形状怎样?从左到右图形是怎样变化的?反之,从右到左又是怎样变化的?

(2)摆正方形。

我们用火柴棍来摆一摆正方形,要求每个同学摆出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摆好后仔细观察,同桌互议,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摆出的两个正方形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教师:演示错误摆法,强调角度不变--形状相同

(3)总结提炼,揭示概念。

教师:图形放大或缩小时,形状相同、大小不同。(板书)

3、教学例2

(1)第1题

①出示方格图及小正方形

②要求:把这个正方形各边放大到原来的3倍

③讨论:应该怎样放大,放大后的边长是多少?

④教师按照讨论结果演示作图

(2)第2题

①出示图形及题目要求

②说一说长、宽都缩小 后,长是几格,宽是几格?

③让学生在方格纸上尝试画一画

④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作品,教师评价

(3)第3题

①出示图形及题目要求

②说出各边原来是几格,放大4倍后是几格

③学生独立画图,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④展示学生作品,教师进行简单评价,最后同学之间互相校对

4、小结

(1)说一说刚才所画的每组图形中的两个图形有什么变化?

(2)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你对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认识

5、课堂活动

完成课本中“课堂活动”的内容

(1)学生分组活动,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和操作结果

(2)全班反馈

6.教学小结。

教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篇11:六年级数学下册《空间与图形》总复习教案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空间与图形》总复习教案设计

课题:空间与图形

复习内容:第12册100页“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1—8题。

复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与区别。

2。使学生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运用这些公式进行正确计算。

3。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第三课时

课前设计:

(一)直导课题

1。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学生回答后出示学过的平面图形。

我们已经了解了它们的周长和面积,今天,我们再来一起回顾一下。

(二)整理复习

1。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1)那么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呢?谁能任选一个图形,来说说呢?指名学生到前面去演示。

(2)那么谁能概括地说说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学生回答后板书: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3)表示图形的周长我们用长度单位,谁来说说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学生回忆后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1题。)

(4)那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学生回答后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5)表示平面图形的面积我们用面积单位,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呢?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学生回答后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2题。)

(6)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3题。

2。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我们已经知道了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老师这里有两幅图,请你分别较

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出示“练习与实践”的第5题。)

(1)如果图中每小格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这两组图形,认真讨论这两个问题。

(2)汇报:通过观察、讨论你们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指着说)

①第一幅图:面积相等,周长不等。

②第二幅图:周长相等,面积不等。

(3)小结:由此可见周长和面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周长计算公式。

那同学们还记得怎样计算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1)同桌一起回忆平面图形的计算方法。

(2)指名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3)多让几名学生说说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4。面积计算公式。

我们已经一起回忆了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那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

(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并且用6个平面图形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讨论:有关面计算公式是在哪个图形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

这6个图形可以用怎样的网络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3)学生汇报:你们将这6个图形组成了怎样的网络图?哪一组派一个代表上面来汇报?为什么用这样的图来表示?(根据汇报同时黑板上出示下图)

(4)小结:由此可见,这些平面图形的计算公式是在谁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

像这样把新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从而解决新问题,是数学学习中一种很常见的方法。

(三)巩固拓展

1。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4题。

2。老师家客厅里有一块窗帘长3米、宽1。2米。

问题1:这块窗帘有多大?

问题2:如果要在窗帘的周围缝上花边,你认为应买回多少花边?

小结:刚才,大家通过合作,利用集体的智慧,解决了两个实际问题,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所给条件,想象出所学过的图形,把它画下来。

3.想象练习。

请你利用所给的条件,想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把它画出来。

2

2分米2分米

(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与实践的第6—8题。

(六)课外实践:

研究问题:城市排水工程建设中,地下管道的横截面为什么一般都是建成圆形?

研究方法:①实地考察;②查阅资料;③请教身边的人。

研究结果:以“圆形地下管道好处多”为题,写一篇小小科学报告文章。

篇12:场景作文(掰手劲)教案设计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

训练要求:

1、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活动写完整,写具体。

2、学习描绘比手劲的场面。

一、直抒课题

1、同学们,喜欢游戏吗?一起喊出这些游戏的名字。

(课件展示常见的几种游戏)

2、导入课题

(眼观、耳听、心感)

(我们可以描写谁呢?--全体、个体)

3、看老师写字,猜猜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游戏?

(书:“手”,再书“手”学生猜)

2、导入课题

二、简介游戏规则

1、赛手手肘不得离开桌面,谁能把对方的手臂压倒,谁就赢。

2、比手劲的同学上台,其他同学在座位上观察台上同学的动作语言神态,并为自己组的赛手加油。

3、输的同学下台,其他同学可以继续挑战赢者。击败赢者为最终的胜利者。

三、做游戏

1、请两位参赛者上台。请一个同学说一下,这是谁在跟谁比?他们长得怎样?

他们是怎样走上讲台的?师采访台上学生,说说自己的心理活动。)

2、开始比赛--要注意他们的动作和表情。谁来说说他们的动作表情怎么样?从他们的表情,你能猜出他们此刻的心理活动吗?(多请几个台下的学生说,再让台上学生说说自己的心理。)

3、比赛结束,失败的同学是怎么回去的?先提醒台下学生注意观察生比赛完回座位的动作、神态,再让生下台,最后请台下学生说,并让刚下台的学生说说自己下台的心理。

第二个学生挑战上台,师再指导学生观察,并连贯地描述。

第三个学生挑战上台,师提出第四个上台的学生须先描述上一位学生上台、比、下台一系列的动作神态等。

四、说游戏

同桌互说。

(1)请比赛的学生连贯地说说自己:A、你是怎么走上讲台的?B、?你是怎样赢(输)了对方的? C、赢(输)了你是怎样想?

(2)请同学连贯地说说你对赛手的观察:A、赛手是怎么走上讲台的?B、?他们是怎样比的?C、比赛结果怎样?你有怎样的想法?

各请一个学生把活动的经过说一遍。(即口头作文)

五、写游戏

1、出示写作要求,生齐读

2、生习作,师巡视,并有针对性的指导

比赛前:强壮 信心十足 从容不迫 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

比赛中:涨红了脸,额头上冒起了青筋,紧咬着牙,鼓着腮,似乎使出了吃奶的劲  憋足了劲  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观众反应)

比赛后:得意洋洋,垂头丧气

六、点评

1、选择典型作文集体评讲

2、生生互评

七、总结延伸

[场景作文(掰手劲)教案设计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

篇13:空间与图形(复习一)/第二节复习课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课题 空间与图形(复习一) 课时 48

教学目标:1、整理回顾“空间与图形”领域第一学段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促使学生在该领域构建系统的认知体系。

2、能熟练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3、进一步掌握用自选单位和测量图形的面积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熟练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进一步掌握用自选单位和测量图形的面积方法。

2、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系统的认知体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回顾与练习。

1、书本上第84页第1题。

2、出示书本上第84页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样的角叫锐角、直角、钝角,教师板书。

在下面星座中,用红笔描出5个角,并说说这些角中的哪些是锐角、直角、钝角。

3、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单位。

(1) 长江大约长6300( );

(2) 小华家住房面积是98( );

(3) 豹子每时大约可以跑120( );

(4) 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5( );

(5) 课桌大约高80( )。

体会并认识长度和面积单位,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或面积单位。

4、出示书本上第85页的第4题。

题目:有一块长15米、宽12米的草地,草地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在草地四周围上护栏,护栏长多少米?

5、李红家准备在客厅地面上铺上方砖,选择哪种方砖便宜?需要这种方砖多少块?

让学生思考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

第一步先求出客厅的面积:6×4=24(平方米)=2400(平方分米)

第二步再求出方砖的面积:2×2=4(平方分米)1×1=1(平方分米)

第三步求出方砖的块数:2400÷4=600(块)2400÷1=2400(块)

第四步求出价钱:600×5=3000(元)2400×3=7200(元)

比较:边长为2分米的方砖要便宜,需要600块。

二、完成《课堂作业本》和《同步练习》。

让学生看懂图意,然后根据照相机的位置判断所拍到的熊猫照片。

说说什么样的角叫锐角、直角、钝角。

学生自己填写后集体核对

(1)让学生回忆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长方形面积=长×宽    长方形周长=(长+宽)×2

让学生理解“占地面积”就是求长方形的面积,求护栏的长就是求长方形周长。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要学会检查。

板书设计

空间与图形

长方形面积=长×宽    长方形周长=(长+宽)×2

6×4=24(平方米)=2400(平方分米)

2×2=4(平方分米)1×1=1(平方分米)

2400÷4=600(块)2400÷1=2400(块)

600×5=3000(元)2400×3=7200(元)

比较:边长为2分米的方砖要便宜,需要600块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节复习课 课时 49

教学目标:1、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有关面积的实际问题,能够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物体的形状,并进行辨认,会辨认八个方向和简单的路线图,会判断轴对称图形。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策略。

教学重点难点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判断轴对称图形。

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解决问题。

1、书本上第85页第6题。

在一个长方形花坛四周,铺上宽1米的小路。

(1) 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 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搭一搭、看一看。

出示由4个正方体所搭成的物体形状,然后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块小方块。

(1) 出示书本上的小木块。

4、下面是5路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

(1) 出示5路车的路线图。

(3) 然后根据路线图填写书上的内容。

5、下面图案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二、课堂总结

问题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对学生来讲,难度不大。算式:20×15=300(平方米)

问题2:让学生思考一下小路的面积如何去求?引导学生思考:

小路的面积=整个长方形的面积-花坛的面积

并让学生思考:整个面积的长和宽是多少米?(20+1+1)×(15+1+1)=374(平方米)

小路的面积=374-300=74(平方米)

2) 组织学生开展数一数的活动中,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搭一搭。

(3) 组织交流你是怎么数的

(2) 让学生回顾平面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让学生思考怎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然后判断,如果是轴对称图形,让学生画出轴对称线。

板书设计

空间与图形

20×15=300(平方米)

(20+1+1)×(15+1+1)=374(平方米)

小路的面积=374-300=74(平方米) 教学反思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版)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二)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版)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版)13减几(一)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版)练习九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版)15减几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四单元 角 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上册)

解决问题2(西师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西师版数学教学计划

认识钟表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上册第六单元)

《我们的学校》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空间与图形、可能性复习教学教案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上册)
《空间与图形、可能性复习教学教案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空间与图形、可能性复习教学教案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上册)(通用13篇)】相关文章:

《圆的周长》教案(西师版六年级上册)2022-07-20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导学案(西师版一年级上册)2022-09-17

一年级下册《森林,你好》优秀教案2024-01-03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22-05-07

四年级上册《运动与身体变化》数学教案2022-05-06

千克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上册)2023-12-25

《uw》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2022-08-20

初中数学全册优秀教案有哪些2022-09-21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22-05-16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青岛版2022-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