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的教学课件设计(共19篇)由网友“yuanqingtian”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插秧》的教学课件设计,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 《插秧》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xx-12-07
教学目标:
⒈渗透性识字9个,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⒉背诵《插秧》,理解“秧插在倒影中”的意思。
⒊培养学生有感悟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⒋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和劳动之美。继续学习在阅读时想象情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⒈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喜欢劳动吗?你们都干过什么活?看来大家是热爱劳动的孩子。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进行一项特殊的劳动,你们准备好了吗?
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围绕课题质疑并解题。
⒈看到“插秧”两个字,大家都很好奇,你们现在最想知道什么?
(估计学生会问;插秧是干什么?在哪插秧?谁插秧)
(点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质疑,及时了解学情,适时调整教学,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⒉(出示彩图)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目的地,看到这幅画面你的疑问解决了吗?(学生看画面,解决以上问题)
⒊老师适机引导学生理解:带斗笠的农民把秧苗插在水中,田里的劳动就叫“插秧”。
(评析:结合图画联系课外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插秧”一词,形象直观。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三、理解课文;
⒈今天我们就要帮农民伯伯在水田里插秧,你看,这片水田像什么?(引导学生想象人站在水田里可以看见自己的倒影,体会水田像一面镜子。)随即出示诗句:“水田像镜子。”
⒉引导观察:水田上边有蓝天,白云,水田旁有青山,绿树,那水中自然就会有?(师一边叙述,一边在黑板上话水,田,蓝天,白云,青山,绿树及各景物的倒影。)。出示诗句:“映照着白云,映照着青山,映照着绿树。”
⒊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我们可别闲着,赶快帮农民伯伯插秧吧!(指名上台贴秧苗)。
⒋插完了秧苗可别忙着回去,你们不但帮农民伯伯插好了秧苗,细心观察的小朋友,你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秧苗插在水田里,同时也仿佛插在了绿树,青山,白云,蓝天上。)随机出示第二小节诗句。
⒌小朋友们,我们不但帮农民伯伯完成了插秧的任务,还在愉快的劳动中创造了一首小诗,大家可真棒。
(评析:教师改变以往教学中常见的串讲方式,抓住了一个“点”水田像镜子,带动了整篇课文的学习。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我自然生成了本文诗句,同时使学生在不经意中对课文进行了理解与感悟,真可谓“水到渠成”。)
四、熟读课文,自主识字。
⒈谁能把这首诗完整地读给大家听?(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⒉大家把这首诗读得既正确又流利。生自宝宝真顽皮,一个个条出来想和你们教朋友,看看谁最先叫出他们的名字?
(出示生字卡片,采用开火车,猜字两种游戏,进行识字组词检测)
⒊让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课文中,再来读一读这首小诗。
(指导学生体验劳动的愉悦,有感悟地练读小诗。)
篇2: 《插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读准字词,把握诗歌形式上的特点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
3.领会劳动人民淳朴、勤劳的品质,感受劳动精神的内涵。
【教学重点】
梳理诗歌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表达技巧,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蕴含在诗歌中的劳动精神,学习劳动人民淳朴、勤劳的品质。
【教学方法】
运用朗诵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等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杨万里我们并不陌生,在小学和初中都学过他的诗歌,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未成荫。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二、作家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此外也有不少 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有《诚斋集》传世。
三、朗诵感知
1.请同学们首先把比较容易读错的字的读音标到课本上,然后自由朗读一分钟。
2.学生自由朗读
3.全班齐读
4.利用视频以及图片补充有关插秧的相关知识。
(放映视频《水稻的一生》)
通过刚才这个视频,相信同学们对水稻的种植过程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这里再复习一下,水稻的种植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以下几步:
育苗:在苗圃、温床、温室或直接在水田里培育幼苗,以备移植。
抛秧:水稻已经长成秧苗,在长得不高的时候就把它抛在田里。
插秧:育种的时候水稻比较密集,不利于生长,经过人工移植或机器移植,让水稻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施肥、杀虫:水稻长成后需要及时补充肥料和杀虫,否则可能减产甚至绝收。
排水(补水):水稻前期生长需要适宜的水量,农民需要根据天气状况和田里的水量进行排水或者补水。
收获:水稻穗变黄后,要及时采收并晾晒。
四、品读诗歌,小组合作
自由朗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
1.结合种水稻的基本步骤,看看杨万里的《插秧歌》具体描写了哪些场景?
2.作者在首联连用四个动词“抛”“接”“拔”“插”,用的非常精彩,作者为什么要连用这四个动词,请尝试赏析。
3.“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
4.第四联是田夫回答田妇召唤的话,但第三联中又写田夫“只不答”,这该怎么理解?
师生探讨
1.结合种水稻的基本步骤,看看杨万里的《插秧歌》具体描写了哪些场景?
明确:
抛秧接秧图、拔秧插秧图、雨中插秧图、呼唤早餐图、农夫应答图。
2.作者在首联连用四个动词“抛”“接”“拔”“插”,用的非常精彩,作者为什么要连用这四个动词,请尝试赏析。
明确: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农谚说“不误农时”,插秧关系到来年收成的好坏。因此,每逢插秧季节,不论男女老少都要起早贪黑,投入到劳动中去。诗中正是根据这一特点,用了四个动词“抛”、“接”、“拔”、“插”准确地刻画出这家老小低头插秧、全神贯注的神态。
3.“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
明确:巧妙的叠用两个比喻,把草笠比作头盔,把蓑衣比作铠甲,化静为动,造成一种紧张的,似乎生命攸关的气势,从而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4.第四联是田夫回答田妇召唤的话,但第三联中又写田夫“只不答”,这该怎么理解?
明确:
这里“只不答”并非一声不吭,而是没有直接回答农妇“歇”或者不“歇”。事实上,他一边干活,一边回答了他不能“歇半霎”的原因:秧苗刚栽下去,根还不牢固,再说还没有栽完,怎么能“歇半霎”呢?他手里的活不能停下,而且还叮嘱农妇:你先去回家提防一下家鹅和雏鸡,不要让他们来破坏秧苗。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顺手拈来,实则精当自然,妙不可言。它使全诗意境得以拓展,主题得到深化。由插秧到家务事,真是忙上加忙,从而劳动者的艰辛和劳苦全都表现了出来。
五、分析诗歌特色
①本诗鲜明的反映了“诚斋体”的特点,再读本诗,尝试归纳“诚斋体”的主要特点。可以从诗的内容、形式、语言特点等角度入手。
明确:
从内容上来看,直接从现实生活中撷取生活场景,因而既形象自然,又新鲜风趣,富有生活趣味。
从语言形式来说,想象奇特,但是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却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至的章法,近于口语,生动活泼。
从感情来看,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
②思考:同样是描写劳动的场景,《芣苢》和《插秧歌》有什么不同?
明确:
《芣苢》句式整齐,节奏明朗、轻快,自然流露出劳动的喜悦;“采”“有”“掇”等一系列动词的变换,细腻地描绘出劳动的过程,富于诗情和画意。清代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这首诗读来好似“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插秧歌》运用民歌手法,选取日常劳动场景,描绘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他们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干得热火朝天而秩序井然。诗作表现出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富于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
两首诗各具不同的艺术魅力。《芣苢》重章叠唱,回环往复,令人神往;《插秧歌》善用口语,浅白流畅。富有自然、新鲜的意趣。
篇3:《插秧》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1、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提供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2、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学生在开放、民主的环境中创新的思维火花才会迸发,再创造的激情和灵感才会闪现。
3、学生喜欢阅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兴趣,积累语言,内化文章的表达方式 。
4、注重生生、师生间的互动。开放评价,既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田、照、蓝、农、民”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人的劳动之美,然后进行续写。
课前准备:
预习,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认生字、读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图片、课文插图、班德瑞《田园风光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天来了,老师想带大家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想不想去?请大家看屏幕。知道是什么地方吗?(学生猜)这幅图表现的是农民在水田里插秧。(板书课题:插秧 学生念题)
二、据题质疑,据图释疑。
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可能会问:“插秧”是什么意思?谁插秧?在哪儿插秧?(指导学生观察书上插图,引导学生理解图中戴斗笠的人把水稻的秧苗插在稻田里的活动叫插秧。)究竟是谁插秧?在哪儿插秧?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三、自主识字,初读感知。
1、出示学过的识字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学词,读通课文
(1)借助拼音;(2)问别人;(3)联系上下文猜字;(4)听别人读。
2、同桌互读正音。
3.指名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认真听,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4.运用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现在我们要把生字朋友从课文中请到我的生字卡片上,看同学们还认不认识?出示生字卡片,用“开火车”和“摘字”(把字贴在黑板上认识哪个字就摘哪个字来读,其他学生跟读3遍。)两种游戏来检查学生识字情况。并让学生汇报自己是采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些字的。
5.把生字朋友送回课文家中,全班齐读课文,解决先前质疑的两个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细读课文,理解意思。
1.四人小组仔细看图读课文,讲讲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讨论解决不明白之处。
2.全班交流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相机指导。
3.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五、范读引路,熟读成诵。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评一评老师哪些地方读得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2.学生练读。教师提问:水田里映照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给你什么感觉?农民伯伯在这么美的环境中插秧是什么心情?重点指导学生读出水田映照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的美和农民插秧时欢快、充满希望的心情。
4.配乐朗诵,尝试背诵。
(1)同位讨论背诵的顺序
(2)配上音乐,闭上眼睛边背诵边想像。
六、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1.小朋友们,你们想想水田这面镜子里还会映照着什么?根据回答,相机板书:鸟儿、飞机、花儿……
2.你能不能照着书上的句式,当小诗人把水田映照的东西写一写。
七、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让学生用自己习惯或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
2.全班交流汇报识记字形方法。教师适当提供识记方法:如用部件法记“蓝”字……
3.重点指导书写:蓝:上面是“艹”,要与“篮”区分开来。 农、民:与课后语文天地中的练习结合起来指导。
4.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篇4:插秧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插秧》这首儿歌,认识6个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春姑娘回来了,大自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把你画的春天的景色说给大家听好吗?
春天是播种插秧的季节,让我们一起看看农民伯伯在干什么?
二、新授:
1、(放音乐,老师朗诵儿歌)要求:边听边看,标出你还不认识的字。
2、分组读课文,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3、指名读课文,集体纠正读音。
4、找一个你记得最牢的生字,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5、谁想当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
6、游戏:我说你对。
7、小组合作进一步学习生字。
8、谁能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生字的。(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字分析生字)
9、开火车读课文,小组比赛。
想一想,城市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10、朗读挑战赛:比一比,谁读得最好。(可以边读边表演。)
四、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插 秧
水田是镜子,映照着蓝天,映照着白云,映照着青山,映照着绿树。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背诵儿歌、复习生字、学会写本课5个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读生字卡片。
背诵课文。
二、学写生字:
读生字,纠正字音。出示“农、民”,学生自己交流谈区别及书写规则。
结合语文天地中,描一描、写一写。
出示“田、照、蓝”:你能说出这些字的笔顺吗?
小组同学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你能把这些字写的漂亮吗?
学生自己独立写,然后小组评议。说说这些字的笔顺,先在小组中互相说说,再指名说说。
学生可就难写的字书空或描一描后再书写。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检查指导。
三、作业设计:
在作业本上每个字写2个,组一个词。
板书设计:
田、照、蓝、农、民
[插秧 教案教学设计]
篇5:《插秧》的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1、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提供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2、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学生在开放、民主的环境中创新的思维火花才会迸发,再创造的激情和灵感才会闪现。
3、学生喜欢阅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兴趣,积累语言,内化文章的表达方式 。
4、注重生生、师生间的互动。开放评价,既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田、照、蓝、农、民”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人的劳动之美,然后进行续写。
课前准备:预习,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认生字、读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图片、课文插图、班德瑞《田园风光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天来了,老师想带大家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想不想去?请大家看屏幕。知道是什么地方吗?(学生猜)这幅图表现的是农民在水田里插秧。(板书课题:插秧 学生念题)
二、据题质疑,据图释疑。
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可能会问:“插秧”是什么意思?谁插秧?在哪儿插秧?(指导学生观察书上插图,引导学生理解图中戴斗笠的人把水稻的秧苗插在稻田里的活动叫插秧。)究竟是谁插秧?在哪儿插秧?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三、自主识字,初读感知。
1、出示学过的识字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学词,读通课文
(1)借助拼音;(2)问别人;(3)联系上下文猜字;(4)听别人读。
2、同桌互读正音。
3.指名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认真听,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4.运用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现在我们要把生字朋友从课文中请到我的生字卡片上,看同学们还认不认识?出示生字卡片,用“开火车”和“摘字”(把字贴在黑板上认识哪个字就摘哪个字来读,其他学生跟读3遍。)两种游戏来检查学生识字情况。并让学生汇报自己是采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些字的。
5.把生字朋友送回课文家中,全班齐读课文,解决先前质疑的两个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细读课文,理解意思。
1.四人小组仔细看图读课文,讲讲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讨论解决不明白之处。
2.全班交流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相机指导。
3.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五、范读引路,熟读成诵。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评一评老师哪些地方读得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2.学生练读。教师提问:水田里映照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给你什么感觉?农民伯伯在这么美的环境中插秧是什么心情?重点指导学生读出水田映照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的美和农民插秧时欢快、充满希望的心情。
4.配乐朗诵,尝试背诵。
(1)同位讨论背诵的顺序
(2)配上音乐,闭上眼睛边背诵边想像。
六、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1.小朋友们,你们想想水田这面镜子里还会映照着什么?根据回答,相机板书:鸟儿、飞机、花儿……
2.你能不能照着书上的句式,当小诗人把水田映照的东西写一写。
七、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让学生用自己习惯或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
2.全班交流汇报识记字形方法。教师适当提供识记方法:如用部件法记“蓝”字……
3.重点指导书写:蓝:上面是“艹”,要与“篮”区分开来。 农、民:与课后语文天地中的练习结合起来指导。
4.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1.字的教学设计
2.《马说》的教学设计
3.狼的教学设计
4.《示儿》的教学设计
5.《阳光》的教学设计
6.《火山》的教学设计
7.《门》的教学设计
8.秒的教学设计
9.《神鸟》的教学设计
10.zcs的教学设计
篇6:教学设计课件
教学设计课件
《日记两则》教学设计
【教材理解】小学生在读了一些、认识了一些字之后,他们便更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每天接触的人和事,都可能使他们感兴趣,并产生把它们记录下来的冲动。《日记两则》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日记体的习作范文。读了能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笔法记录生活,使他们把记录生活的冲动化为自己的行动。
【设计理念】这篇课文记录了“我”的两次“梦”。记录了“我”的梦与现实生活之间由矛盾到统一的过程,记录了在城镇的“我”与贵州山区小女孩阿英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他们之间的差别。“我”那白纱裙的梦,在妈妈的影响下,变成了苗家山寨里的民族同心舞。
这个故事很有时代意义。教学时要结合生活现实,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也许,学生在阅读时,能够看到自己平时的影子,能够想起自己平时的思想与行为,也许还能够让学生从学习这篇课文开始,学会多想想别人,少想一点儿自己。
【学情简介】通过一年级的学习,部分学生已经自觉地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比如,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自觉的阅读习惯、一定的积累习惯、大声的朗读习惯,有一定的阅读,写话能力,
【教学目标】1.认识“则、昨”等13个生字。会写“份、粉”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增强团结互助的意识。
3.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写日记的兴趣。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文朗读录音、写字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词语,你知道什么是日记吗?(师出示日记,请知道的同学说一说)
2.师:日记是自己日常生活的记录。比如自己参加的劳动或有意义的.活动,看课外书、看电影电视、参观访问等受到的启发教育……当然也可以记你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内容,捕捉一些有意义的内容,然后把它如实写下来就行了。简单了说就是每天记录人物、事件、感想的小。
3.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两则日记。(揭题:24 日记两则,并板书)“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体会“则”是量词),课题还可以说成“两则日记”。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听课文朗读录音,注意生字宝宝的读音,可以小声跟读。
2.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我”做了一个什么梦,梦想成真了吗?(交流初读收获)
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老师还想知道大家生字认得怎么样?
3.同桌之间互查生字(认识的扣在桌面上,不认识的放在桌子上)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这几个字,大家认起来有点难(贴在黑板上),那通过下面的学习,我相信大家都能学会。
4.出示含有本课生字的句子。(指名读)
5.出示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
师:同桌小声互相读一读,你的同桌读对了,请你高高为他竖起大拇指;假如你的同桌还有困难,请你教一教他。(指名领读,齐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6.出示含有本课生字的一段话:
师:瞧,课文中的生字宝宝换新家了,自己快读一读,看你能不能准确叫出它们的名字。(自由读后指名读)
7.出示单个生字(摘苹果游戏)
师:你们真了不起,奖励大家一个小游戏,如果你读对了,苹果就会被你摘下来(开火车读生字)。还有很多同学也想读,那大家一齐读吧,如果你们都读对了,苹果就会装进车里送给阿英妹妹。
8.交流记字的方法
师:你们真棒,短短的时间就把生字都认识了。有句说:分享使人快乐,谁能把识字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呢?(交流记字方法,再连词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则日记(过渡:在两则日记中,我的梦想都没有实现,我的心情有什么不一样呢?让我们先来朗读感悟第一则日记。)
1.学生自由读第一则日记,看看这篇日记是什么时候写的?(6月1日)
2.“六一”是我们的节日,你想在这一天收到什么礼物?爸爸妈妈可能会送我们什么礼物?(生交流)
3.练习说话:
师:用你们刚才说的连成一句话吧!
出示:六一儿童节到了,爸爸送我 ,妈妈送我 ,就是没有我想要的 ,我 极了。
4.小作者在“六一”儿童节前一天做了一个美妙的梦,她梦见妈妈买了一条漂亮的裙子送给她,她的愿望同大家一样都没有实现,我们齐读第二自然段。
5.所有的东西都有两份,你知道为什么吗?(一份给我,一份给阿英)
6.小作者没有得到心爱的裙子,她心里高兴吗?试读第四自然段,读出生气的语气。
(二)学习第二则日记(过渡:在第一则日记中我的梦想没有实现,我是十分生气,第二则日记同样记录了我的梦,而且梦想依然没有实现,但我的心情却是高兴的,什么原因呢?读读第二则日记)
1.指名读,看看这一则日记是什么时候写的?写了些什么?(7月20日写的,写阿英妹妹来到我家和我做的又一个梦。)
2.阿英是个怎样的人?(她是一个贫穷的苗家小姑娘,很勤快也很好学。)
3.阿英妹妹告诉我些什么?(她说妈妈一直寄钱帮助她上学。)
4.读到这里,你觉得妈妈是个什么样的妈妈?你还生妈妈的气吗?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请生说说。)
5.小作者又做了一个梦,这次她又梦见她梦见妈妈带她去买裙子,可是她没有买,她用钱买了许多书带到苗家山寨,把书送给苗族小朋友,还和他们一起高兴地玩。
6.我买白纱裙的梦依然没有实现,却非常高兴,你明白了吗?(请生说说)
四、指导书写
1.下面这八个字是本节课要求大家会写的字,你们看一看,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左右结构)
2.虽然它们的结构相同,但老师还想把它们分成四类,动动脑筋分分看。(粉和份;昨和晴;妹、姑和娘;读)
3.学生观察这四类字,说一说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生说,师范写,边提醒。)
4.生描红练习,写完后同桌互相评一评,写的不好,你来当小老师教一教他。
5.检查词语
五、拓展
5
篇7:教学设计和课件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的建立(课件下载)
新疆克拉玛依第一中学 郭瑛 834000
点击下载:本课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了解和掌握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的基本史实;
⑵.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述,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拉近历史,展示历史画面。突出历史的演进过程,历史的`前后对比,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发挥的积极作用。
⑵.怎样评价文天祥抗元,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认识问题。
⑶.行省制度对后者的影响很大,结合现实分析,培养学生辩证唯物史观和爱国的精神。
⑷.元朝的统一,元朝的政治制度和民族融合,中外交往等都表明元朝的历史地位,应予以肯定。 ⑸.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重点难点的分析突破 1、蒙古族的兴起:
蒙古族是我国历史的重要民族,成吉思汗是其杰出的领袖。通过提问:成吉思汗是怎样统一蒙古?为什么能够统一蒙古?使学生了解蒙古族,并形成对成吉思汗的正确评价。
2、元朝的建立:
通过怱必烈建立元朝,迁都,统一中国的学习,以及元朝的经济,中外交往,行省制度,民族融合的知识串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认识元统一的重大意义。
3、行省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学习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幻灯片的制作,对唐、元之疆域作对比,对古今行政区域作对比。同时思考:通过对比,元的行政统治有什么特点?从而使学生对行省制度的目的、内容、作用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4、民族融合是本课又一重点:
民族融合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大亮点,元朝的民族融合是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学习中引导学生自学归纳民族融合的表现,并进一步认识民族融合与元的统一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从而对元统一的历史意义,元朝的历史地位有一个正确的评价。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和问题教学法的交叉使用。 教具准备:制作多媒体幻灯片若干 1、《成吉思汗》电视剧主题曲画面片断。 2、教材P62动脑筋。 3、成吉思汗──一代天娇。 4、元朝统一示意图。 5、唐、元运河对比图。 6、唐、元疆域对比图。
7、思考题:假如当年文天祥投降了??。 教学设计
篇8:教学设计及课件
教学设计初稿及课件要求
作业题目:
您在“个人研修计划”已经选定了一节课,作为本次研修的教学实践内容。请您针对这一节课,完成教学设计方案初稿和教学课件初稿,将这一节课的初步成果作为培训成果资源包初稿提交。培训成果资源包初稿包括一份这堂课的'“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初稿和一份与之对应的教学课件初稿。
作业要求:
1.该教学设计初稿和课件应体现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2.教学设计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教学课件需保证能正常播放查看; 3.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4.教学设计和课件作为培训成果资源包,请以附件形式统一提交。(注:由于资源包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5. 请至少查看一位同伴提交的“培训成果资源包”初稿,在其作品的下方给出您的合理评价和建议。您的同伴会综合考虑这些评价和建议,后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进一步修订。
附件: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模板
篇9:《插秧》教学反思
在教学《插秧》一课时,插秧对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是很陌生的,为了帮助他们理解水田、插秧等词语,我特意找来江南农民插秧的录像片放给学生看,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词义,读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当小作者,续写课文,并配上插图,大家兴致很高,纷纷写文配画,不久,一幅幅图文并茂的书画作品就诞生了。我们在班里做了书画展,同学们进行了交流。我觉得在这节课里,同学们思维活跃,他们的想象不管对或错,画的好或坏,都体现了一种探索精神,一种创新精神。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边的,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所以语文老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特别是异想天开的创造想象,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下面是我班学生自己续写的文章:
水田是镜子,映照着草地,映照着麦田,映照着天空,映照着大树。
农民在插秧,插在草地上,插在麦田上,插在天空上,插在大树上。
水田是镜子,映照着彩虹,映照着白云,映照着飞机,映照着小鸟。
农民在插秧,插在小鸟上,插在飞机上,插在白云上,插在彩虹上。
水田是镜子,映照着自己,映照着小鱼,映照着大楼,映照着小草。
农民在插秧,插在影子上,插在小鱼上,插在大楼上,插在小草上。
水田是镜子,映照着花朵,映照着高楼,映照着青山,映照着飞机。
农民在插秧,插在花朵上,插在高楼上,插在青山上,插在飞机上。
水田是镜子,映照着春天,映照着春雨,映照着月亮,映照着星星。
水田是大澡盆,洗着青山,洗着白云,洗着青山,洗着绿树。
农民在洗澡,躺在绿树上,躺在青山上,躺在白云上,躺在蓝天上。
水田是水池,鸭子在洗澡,小鱼在游玩,小朋友在追打着玩。
水田是玻璃,透出了太阳,透出了楼房,透出了小鸟,透出了彩虹。
水田是画板,农民在画画,画出了蓝天,画出了白云,画出了青山。
水田是花园,农民在种花。水田是地毯,农民在休息。
水田是院子,农民在乘凉。水田是棋盘,农民在下棋。
水田是块布,农民在绣花。
这是一篇永远也写不完的诗歌,学生通过想象写出了众多不同的词语,这既是语言和想象力的训练,又是运用知识和发展创造力的训练,新的教科书中,能做这样练习的课文很多,只要我们老师对学生不断地训练培养,我们就会看到他们不断的进步。
篇10:《插秧》教学反思
《插秧》是第三单元中的一篇主题课文,这是一首篇幅短小而有意境的儿歌。儿歌通过比喻和想象,以“水田是镜子”一句领起,诗化了插秧的过程,诗话了艰苦的农业劳动,诗话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场面,这里的一切都那么美,那么富有诗情画意!
通过在初学诗歌时,我先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感知水田如镜和农民插秧等事物,然后边范读边板画文中的插图。蓝天、白云、青山、绿树,一平如镜的水田映照出这片美景……美丽的画面把学生带入了诗般的意境。
在认识了本课的生字以后,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我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想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学习这篇课文?”有的小组说:“我们小组想好好读几遍课文,要读得有感情,再把课文背下来。”有的小组说:“我们想把农民伯伯插秧的情景演出来。”有的小组说:“我们画画好,我们可以把农民插秧的美景画下来。”还有的小组说:“我们可以这首小儿歌进行改编。”于是,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了不同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室里更是呈现出浓烈的学习氛围。汇报时,各小组展现自己的才能,展示自己的作品,更结合自己小组对课文的理解,对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这一节课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内容的计划性和指令性。教学中,不是由教师给出“教学任务”,而是在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求,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我喜欢我才选择”,既然是喜欢的选择,自然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完成,那么学习的兴趣、求知的积极性也就无须老师用尽各种办法来激发。所以孩子们的思维迸出了智慧的火花,他们的作品非常出色,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篇11:《插秧》教学反思
在高老师的启发下,我把小组合作的方法运用到了课堂当中。第一课时总体进行得很顺利,各个环节扣得很紧。本课课文是没有注音的,但由于生字不多且较为简单,所以我仍然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揭题时就解决“插”“秧”两个字,并引导学生标注小节号。教师先范读课文,学生有一个整体感受以后,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并圈出有困难的生字。出示生字词认读,读熟以后再自读课文,同桌两人互读并打分,再有目的的抽读各种分数的学生朗读,让孩子自己说说哪些小朋友读的好,好在哪里,但是这个地方既要把时间给够,也不能花太多的时间。抽读完以后就可以全班齐读了,然后再我的引读下理解课文的内容并开始分析课文。这时,板书要有目的性,要为揭示两个小节的景物变换顺序作准备,培养孩子的方位感。课堂结束前,留下一道作业:仿写句子。
这节课的气氛很好,孩子们很投入,再加上奖励他们小红花,积极思考问题的学生多了。但是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1、个别读的时间不够,不能保障每位孩子的正确朗读。
2、字词的认读时间也不够,个别较弱学生不能马上流利的自读课文。
3、小组合作的教学仍停留在形式化的表面,没有取得预计的效果,还要再思考,如何让学生积极且发自内心的参与到朗读当中来。
篇12:《插秧》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孩子而言,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是让一堂课生动、有效的关键所在,而情境教学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能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能让孩子们很快地入情入境,从而帮助孩子们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从而能轻松地教,轻松地学。其实情境不需要太复杂,一首音乐、一段画面、一个游戏,甚至一个小小的手势都能很好地创设一段情境,在《插秧》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就较多地运用了情境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画面
在初读课文之前,我用多媒体出示了课文的插图,在引导同学们按顺序观察画面的同时,也仿佛把同学们带入了如画的景中,为同学们理解课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并在理解完课文之后,一句“想不想看看农民伯伯插完了的秧田是什么样的?”,几幅美丽的水田图片,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的乡村,在享受到了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二、音乐
班上的孩子最喜欢听音乐了,为了激发他们的朗读热情,我常常会为他们放上一段音乐,让他们伴随着美妙的音乐边读边想象,本篇文章虽然很短,但配上音乐的孩子们的朗读舒缓轻柔,让人听了不由得暗暗赞叹。
三、游戏
孩子有很强的好胜心,孩子是需要激励的。课前我就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比赛游戏:“今天呀,老师想和一(3)班所有的同学比一比。”在宣布比赛规则的同时,等于让他们进入了一个竞争的情境,同时也是给孩子们一个正面的引导,引导他们上课应该怎么做,学习应该如何学。孩子们的好胜心理让他们个个都竭力制约自己,一堂课下来都不用我怎么去维持纪律,效果非常好。
在识字环节当中,我也用了一个猜字小游戏,我猜,让他们评判。我故意猜错一些字,也故意做出惊奇的样子,让孩子们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认字的热情、效果也是非常的好。
四、手势
情境无处不在,一个小小的手势也可以创设一段情境。语文天地里有好多的“金钥匙”,对孩子们语文知识的学习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如何在课文的学习当中强调、巩固这些“金钥匙”,其实有时一个小小的手势就行了。如在要求孩子们边读边想象时,我伸出手,说:“来,给你们这把金钥匙。”一个手势就好像真的把金钥匙交给了孩子们,孩子们也好像真的是拿着这把金钥匙在朗读,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又巩固了学习方法。
在文章的拓展部份,为了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我从讲台上走下来,用手指着光洁的地板,装作惊奇的样子说:“哇,水田的水这么清呀!还照到了什么呀?”孩子们也从刚刚开始的惊奇转到兴趣盎然,纷纷地把自己的想象说了出来,还按照课文的样子做了一首小诗,并且是毫不费力。
一堂课就这么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我没有费尽心思去维持课堂纪律,没有疲惫不堪地拉着孩子们顺着我完成我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背诵了课文,识记了生字,发挥了想象,还巩固、掌握了不少学习方法,我想,这无不是情境教学的巨大魅力。
篇13:《插秧》教学反思
《插秧》教学反思
在高老师的启发下,我把小组合作的方法运用到了课堂当中。第一课时总体进行得很顺利,各个环节扣得很紧。本课课文是没有注音的,但由于生字不多且较为简单,所以我仍然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揭题时就解决“插”“秧”两个字,并引导学生标注小节号。教师先范读课文,学生有一个整体感受以后,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并圈出有困难的生字。出示生字词认读,读熟以后再自读课文,同桌两人互读并打分,再有目的的抽读各种分数的学生朗读,让孩子自己说说哪些小朋友读的好,好在哪里,但是这个地方既要把时间给够,也不能花太多的时间。抽读完以后就可以全班齐读了,然后再我的引读下理解课文的内容并开始分析课文。这时,板书要有目的`性,要为揭示两个小节的景物变换顺序作准备,培养孩子的方位感。课堂结束前,留下一道作业:仿写句子。
这节课的气氛很好,孩子们很投入,再加上奖励他们小红花,积极思考问题的学生多了。但是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1、个别读的时间不够,不能保障每位孩子的正确朗读。
2、字词的认读时间也不够,个别较弱学生不能马上流利的自读课文。
3、小组合作的教学仍停留在形式化的表面,没有取得预计的效果,还要再思考,如何让学生积极且发自内心的参与到朗读当中来。
篇14:插秧教学反思
插秧教学反思
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有的剧目开场的锣鼓敲得很响,却草草地收场;有的剧目悄悄地开幕,掌声越来越响。“课程改革”肯定属于悄悄开幕但掌声越来越响的那一种。因为课改当中,无论是领导还是教师都以高度的热情进行着,以迫切的心情期盼着,期盼着我们的学生自主、活泼、快乐地成长。同时,我们师生也正品尝着在新课程中成长的快乐。
发现自我-完善自我
从事教育工作六年来,我经常只是听别人讲课,而今却发生了“变化”——我能“亲眼”看见自己讲课了(看课堂实录);可以评价自我了;可以与我的学生共同品尝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了。这“变化”是课程改革带来的。
当我第一次与同事们同看我讲的《插秧》一课课堂实录时,起初我只去关注自己在学生面前的“形象”。令我欣喜的是,我的教师角色已经彻底地转变了,我总在尽力地组织学生“活动”,而我的学生也都乐于参与活动。同时,我又顿起羞涩之感,原来我在学生面前的“形象”是那么不自然,言行之间缺乏一种内在的美。平时关在学校里,我觉得自己还不错,有一种盲目的成就感,而此时我似乎有所感悟。在学生幼小心灵面前的“我”应该是:外表大方自然而显庄重的(是学生面前的一面镜子);内在却更应有一种“美”,一种能让我的学生感动的美(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言语、一个神情)。教师的形象是那么重要,不光在一节课中,在我的学校生活中,在社会交往中,我们都应时刻铭记:自己是为人师者,应当为我们的学生、我们的社会树立良好的形象,而这良好的形象促使我去不断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当我发现自我后,顿生灵感,也可以让学生去发现自我,让学生与我共同成长。于是,第二次又与学生一起看了我们的课堂实录。学生也感到欣喜若狂,他们互相窃窃私语,还有的同学脸红了,似乎意识到了什么。而我又一次细品了这一节课,深深感到,无论什么类型的课,首先,它的每一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应一环套一环,而且要自然;其次,自己设计的课,自己的.学生要能接受、乐意接受;再次,在教师的头脑中要有清晰的思路、敏锐的洞察力,当你有“指挥”不动学生之感时,就要灵活地调控学生,让学生再一次“活”起来。你的“剧本”有了活力,你的“演员”才会体验真切。
在讲《插秧》之前,因为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识字量少,课文内容充分运用了比喻和想像,教师组织起来有一定困难(学生易产生枯燥之感)。如:读文,学生很快就能读会,学生易产生乏味之感。于是,我没让学生提前预习,在学习过程中,我用不同方式读(提出读的不同要求),让学生自己试读(猜字过程)、听录音读(帮助正音)、再自由读、轻声读、听读得好的同学读(感受内容)、示范读、自己用心跟着读、有感情地读(体会诗情画意),学生有了读的兴趣,读起来就不枯燥了。
师生合作融洽-其乐无比
《插秧》一课的识字量少,课文读会了,再去识字,更觉枯燥,于是我将识字与说话有机结合。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识字过程中“说一句完整的话、加进修饰语说长长的话”有一定难度,但教师只要注意与学生融洽地合作,注意各种情境的创设,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在学习生字“镜”时,学生组词“镜子”,于是我就把一面镜子递给了一名学生,其他同学便很容易地说出了诸如:“××拿着镜子照镜子”、“××拿着镜子照自己”、“老师把镜子递给××让她照自己”、“老师把镜子递给××让她照一照自己,她很开心”等句子。我随机又拿了一副眼镜给一位学生戴上(引起她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于是学生又说“××戴着眼镜”、“老师把眼镜给××戴上”、“××戴上眼镜后像……”学生说得太棒了,我非常激动。
有时,教师创设语言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感受到老师关爱的温暖之情。如学《春天的手》一课时,学到词语“抚摸”时,我有意识地轻轻摸了几遍一个学生的头,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地说。于是学生精彩的说话又开始了,“老师抚摸××的头”、“老师用她的手抚摸××的头”、“老师用她的手轻轻抚摸××的头”,还有一名学生模仿“春天的手,温暖轻柔”一句的描写,说:“老师用她温暖轻柔的手抚摸着××的头。”接着,我们学习词语“拍着”。我请两位学生合作做了一个“拍”的动作,学生热烈的说话又开始了,“××拍着××的肩膀”、“××轻轻拍着××的肩膀”、“××用他的手轻轻拍着××的肩膀”。学生说得激情很高,于是我灵机一动,将一堂识字课改为一节生动有趣的口语交际课。我真的被感动了,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师生双方都正在快乐地成长着。
学会欣赏、激励、参与
语文教学要有情,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要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要让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学习语文要十分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但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学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对学生过早地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同时教师还要清楚地知道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我们在实施评价过程中,就很注意培养学生这种良好习惯。当他人发言或表演后,我请学生互相评价,慢慢地学生便会用欣赏的眼光去认识同伴了。
语文教学中,“读”非常重要,以读代讲,以读去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于是,我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让他们爱读、会读,从而常读。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读的机会、空间。将读带回家中(每天养成阅读15分钟的好习惯)、将读带到活动中去。如:学习《老树的故事》一课时,因为本课四段文字都以设问的形式谋篇布局。在诗中,人与树、人与鸟、老树与小鸟,彼此之间相互依存、和睦相处,充分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相融合的理念,一层一层不断地追问。加之课文插图很能激发学生想像,学生读熟课文后,我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都读得非常好,在学生的强烈要求下,我们的“朗诵会”开始了。其间加进了学生生动的评价活动,学生学会了用欣赏的目光看待伙伴,评价语言也十分丰富:“他读得很有感情”、“他读得声音很响亮,就是有点儿快”、“他读得很不错”……朗诵会结束时,学生还评出了最佳“表演者”。
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前提是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教师欣赏学生,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对他们的闪光点与进步之处,都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要从正面加以引导。如本班有一位学生,他识起字来很困难,总是记不住,但他的字却写得十分漂亮,于是我就在班内积极地评价他:“××同学的字写得真漂亮,老师很欣赏他写的字。”这时他内心的成功感、自豪感促使他这一节课有了主动学习的愿望,乐于学习了,而且还认识了不少字。再如:我在课后反思时,将课堂中每一位学生的精彩话语都收集下来,在班内设计了一处“说话天地”,开展“比比谁说得好”活动,让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展示自我、欣赏自己、欣赏他人。同时,又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识字天地(让他们每天都读一读精彩话语)。我的这一做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说话兴趣,他们都乐于参与这一活动,并能将学到的优美词语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话语中,语言越来越丰富了。因此,教师在实施评价时,应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新课程中,我与学生共同感受着教育的美,与学生共同追求着美,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篇15: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插秧》教学设计
《插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一些农业生产方面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热爱、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2.认识生字6个,学写生字4个。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识字教学。
2.通过学习课文,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教学难点:
理解:水田、插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立标
同学们,春天来了,老师想带大家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想不想去呀?请看大屏幕(水田图)。大家知道水田是用来干什么的吗?这是农民伯伯插秧的地方。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的课文,它的名字叫做插秧。(板书插秧 学生读题)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最想知道什么?
插秧是什么意思?
(出示课件)让我们一起来通过图片看看插秧到底是什么?(欣赏图片)看完图片大家明白插秧(把水稻的秧苗插到水田里的活动就叫插秧)后,我们来学习新课文吧!请打开课本。
1、 读课文(学生自读、听老师读)
2、一边看课文,一边看插图,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1)、为什么把水田比作镜子?
(2)、为什么说农民插秧是插在了绿树上、青山上、白云上和蓝天上呢?
二、凭借情境,自主探究
1、齐读课文。
2、学习第一小节。
为什么把水田比作镜子?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学生齐读课文第一小节,教师回答因为水田里有水,它就像镜子一样可以映照出事物的倒影)
再读课文第一小节,看看同学们在读课文时脑海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找同学来说一说)
让我们一起再来一边想象一边读一读课文吧!
3、学习第二小节。
在第一小节中农民伯伯一边插秧一边欣赏着美丽的景色,现在我们来读课文第二小节,看在第二小节里又会出现怎样的美丽画面。
读完第二小节,请同学们告诉我是谁在插秧?他们把秧苗都插在了什么地方呢?
三、质疑情境,验标补标
1、为什么说农民把秧苗插在了绿树上、青山上、白云上和蓝天上呢?
因为水田里是绿树、青山、白云和蓝天的倒影,秧苗是插在了倒影上。
2、这篇课文很简短,可是很容易背错,怎样才能不背错呢?(第一小节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而第二小节恰恰跟第一小节的顺序相反,是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大家总结的真好,那让我们一边想一边再背一背吧!
四、优化情境,当堂训练
1、作者詹冰真了不起,写出了这么美的诗歌,同学们想不想跟他比比呀。如果这里还有一块稻田,同学们想一想在这块稻田上都会映照着什么呢?农民要把秧苗插在什么地方呢?
水田是镜子,
映照着彩虹,
映照着太阳,
映照着小鸟,
映照着飞机。
农民在插秧,
插在彩虹上,
插在太阳上,
插在小鸟上,
插在飞机上。
五、布置作业。
1、把课文朗诵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帮助考察生字的记忆情况。
2、问问查查,继续了解有关插秧的知识。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插秧》教学设计]
篇16:春天的手、插秧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春天
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2篇主题课文《春天的手》、《插秧》和一个“语文天地”。主题课文下面依次列识字表、写字表和供学生思考讨论的问题。“语文天地”包括写字及拼音的要求和指导,巩固扩展主题课文知识和培养语文能力的练习。以及各种旨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语文活动。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字,会写11个.
2、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春天大自然的变化,热爱春天.
3、掌握边阅读边想象的阅读方法。
4、用普通话,积极的、有创造性的完成语文天地中的口语交际。初步形成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春天大自然的变化,热爱春天.
2、掌握边阅读边想象边加动作的方法。
3、认识20个字,会写11个.
教学用具:
小黑板、挂图、生字卡片、投影仪
教学时间:
7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春天的手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我们来听一首歌,看谁能听出歌中唱的是什么季节.
放录音《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好听吗?你喜欢春天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歌唱春天的儿歌《春天的手》
二、听录音,读课文:
1、先让学生说出自己以前已经认识的字。
放录音。
2、谁愿意再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一人一段。)
3、要求:其他人认真听,想一想,春天的手都做了什么?
4、小组内互相学习读课文。
5、一组一段,根据课文词语模仿 抚摸,掠,拂,排,拍
6、比赛:看哪个组学得最快最好。
7、创设情境,指导朗读.提问:读了这篇文章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三、巩固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请学生来说一说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找出其中我们已经学过的偏旁部首以及一些笔画。
春 温 暖 轻 柔 抚 摸
传 拍 肩 膀 泼 健 壮
2、学生观察后说说应注意什么?
作业设计:
制作生字卡片。
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春天的手
春 温 暖 轻 柔 抚 摸
传 拍 肩 膀 泼 健 壮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生字、儿歌、学会本课7个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春天的手》。
二、复习:
朗读《春天的手》。
开火车读生字。
指五名学生分段读一读。读音请学生自己纠正。
学生读后说说春天到了,你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学写字:
1、出示生字卡,请学生来说一说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找出其中我们已经学过的偏旁部首以及一些笔画。
2、你认为这个字怎样写好?
3、学生自由讨论字的笔顺师纠正并在田字格里示范:
春 乐 树 拍 朋 友
学生观察后说说应注意什么?(乐字第二笔是竖折;树字左中右结构,每部分要写得细长才好看。)
4、学生在练习本上每个字写2个。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四、师生沟通: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我们应该走到大自然中观察春天的变化。学完课文你还了解到哪些?说给大家听好吗?
板书设计:
春 乐 树 拍 朋 友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插秧》这首儿歌,认识6个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春姑娘回来了,大自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把你画的春天的景色说给大家听好吗?
春天是播种插秧的季节,让我们一起看看农民伯伯在干什么?
二、新授:
1、(放音乐,老师朗诵儿歌)
要求:边听边看,标出你还不认识的字。
2、分组读课文,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3、指名读课文,集体纠正读音。
4、找一个你记得最牢的生字,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5、谁想当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
6、游戏:我说你对。
7、小组合作进一步学习生字。
8、谁能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生字的。(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字分析生字)
9、开火车读课文,小组比赛。
想一想,城市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10、朗读挑战赛:
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可以边读边表演。
四、作业设计:
背诵儿歌
板书设计:
插秧
水田是镜子,
映照着蓝天,
映照着白云,
映照着青山,
映照着绿树。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背诵儿歌、复习生字、学会写本课5个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读生字卡片。
背诵课文。
二、学写生字:
读生字,纠正字音,
出示“农、民”,学生自己交流谈区别及书写规则。
结合语文天地中,描一描、写一写。
出示“田、照、蓝”:
你能说出这些字的笔顺吗?
小组同学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你能把这些字写的漂亮吗 ?
学生自己独立写,然后小组评议。说说这些字的笔顺,先在小组中互相说说,再指名说说。
学生可就难写的字书空或描一描后再书写。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检查指导。
作业设计:
在作业本上每个字写2个,组一个词。
板书设计:
田、照、蓝、农、民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完成语文天地中的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抄一抄:
齐背声母、韵母。
默写声母、韵母。
抄写 g k h j q x z c s
zh ch sh r
注意:抄写音节时字母要间隔距离。
同桌比一比,看谁写得又快又好看。
二、想一想,填一填:
进行看图猜字。
写出日字旁的字:日 时 暖
读一读。
分组交流写字,推选一个最好的,说给全班听。
评选最佳写字小组,奖励。
连一连
阳光 小鸟 手
温暖的 快乐的
节日 家 小朋友
小组讨论完成,集体订正。
扩展练习,还能说出什么样的句子?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完成语文天地中的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先请同学们说一说假期里,你都学会了哪些儿歌?听过哪些故事?又多认了多少字?说给大家听一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几首课外的小儿歌,多认几个字。
二、读一读,唱一唱: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歌唱春天的歌曲也有很多,今天老师教给大家一首非常美丽的歌曲,先请同学们听一听,有谁知道这首歌的名字这首歌的名字?
谁会读?会读的学生读一读。
从儿歌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唱出这首歌吗?
大家一起加 上动作表演。
金钥匙
丁丁又告诉我们什么啦?谁为大家读一读?
(一边阅读,一边想象,读起课文来特别有意思。)
这些字你都认识吗?
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全班交流。谈谈自己的理解,,
作业设计:
用今天学习的新方法阅读一篇课文。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完成语文天地中的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齐读《春天的手》。
说说在读这篇文章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二、学习古诗《春晓》
请会读的同学朗读古诗
学生自己朗读,找出不明白的字小组讨论。
谁能将整首古诗的意思说个大家听?
三、指导朗读
小组进行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读奖。
四、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春天的古诗或者儿歌,说给大家听,看谁知道得最多,评出一名小博士。
作业设计:
搜寻有关春天的故事,对于自己发现的记录下来。
[春天的手、插秧 教案教学设计]
篇17:《中国人》教学设计和课件
教学内容:
教学本文要指导学生观察彩色图,看读图上画的是各民族的孩子们欢聚在天安门前,天安门前飘扬着五星红旗,在学词学句中,除了要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和汉字的笔画、笔顺外,还要教会学生认识五个生字、五个词语和新出现的三个部首名称,朗读短文。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5个生字、5个词语,认识3个偏旁部首。
2.仔细看图,看懂图意,认识天安门和五星红旗,知道我们的国家叫中国。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短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5个生字和5个词语,重点读准“是”和“星”的字音,读通并理解短文的句子。
难点:在生字教学中,“我”和“爱”的字形结构、笔画笔顺学生较难把握;在学句中,这是第一次学习由汉字组成的句子,如何使学生懂得句子的概念是个难点。
教学思路:
根据“看图学词学句”的特点,教学本文时,首先应由图入手,以图助读。在看清图意的基础上再图文结合,读通句子,在朗读时先要复习难读易混的音节,然后再由读通纯拼音句子到读通汉字注拼音的句子。通过朗读理解句子,并进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结合句子理解词语,在学习词语中学习生字,认记新出现的部首名称。
教学用具:
准备一面国旗(或五星红旗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 课前准备。
可布置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认真地看一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
二 视读训练。
1.认读词语:北j9ng 天 1n门 中gu$人 h$ng q0
2.认读句子:w% sh@中 gu$人。
w% 4i五x9ng h$ng q0。
w% 4i 北 j9ng 天 1n门。
三 导入 新课。
同学们,老师布置你们收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升旗仪式,大家一定仔细看了,你们看到的升旗仪式是在什么地方举行的?升起的是怎样的旗?今天我们学的新课文是:(读拼音)“k4n t_ xu6 c0 xu6 j)”。第1课就是讲的这个内容。
四 指导看图。
看书上的彩色图(第54、55页)
1.图上画的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
2.在天安门广场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3.天安门前飘扬的是什么旗?为什么叫“五星红旗”?(可以将国旗或国旗图片拿给学生看,特别要看五颗金色的五角星)
五 初读短文。
1.轻声练读短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语意。
2.指名练读纯拼音的句子。
3.联系在电视里看到的升旗仪式讲讲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小结: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每天早晨,我们的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六 学习字词句。
出示带拼音的词:五星红旗。
1.通过个别读、集体读、读准音。
2.理解意思:五星红旗是在红旗上面有五颗金黄色的五角星,一颗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一点的五角星象征着各族人民,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五星红旗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并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3.分析“星”的字形:上下结构,上面是“曰”字头,下面是“生”字底。(指导书写)
4.电视里看到的我们的国旗是什么时候升起的?我们学校里也举行升旗仪式,是什么时候举行?
小结:每当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时,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望着五星红旗,因为我们爱五星红旗,爱我们的祖国。5.出示带拼音的句子:我爱五星红旗。
(1)指名读句,读准音,注意自然停顿。
(2)揭示句的概念:这是一个句子,是由“我”“爱”“五星红旗”三个词组成的。
(3)学习新词:我、爱。
(4)分析字形:学习“爫”字头。“爱”是上下结构,“爪”字头,中间是秃宝盖(冖),下面是“友”、“我”是独体字(指导书写)。
(5)指导用“我”“爱”说话。
(6)齐读句子,注意停顿。
七 巩固字词。
1.认读生字。
2.认读词语。
3.齐读课文。
八 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读生字,唱笔顺。
2.复习“日”字头和“爪”字头两个部首。
3.读短文。
二 教学新课。
导语 :上一节课我们懂得了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我们爱五星红旗,也就是爱我们的祖国。为什么要爱五星红旗?爱我们的祖国呢?因为——
1.出示带拼音的句子:“我们是中国人”。
2.齐读句子。
3.理解句子意思: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国家土地辽阔,物产丰富,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是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上有越来越高的地位。如在第25届奥运会上我国金牌总数居世界第四位,在第13届亚运会上,我国金牌总数居第一位。我们每个小学生都是中国人民中的一员,生活在我们的国家里应该感到自豪、骄傲。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5.分析生字字形。
(1)“是”,上下结构,想一想,上面和哪个字的上面部分一样?说说部首名称,指导下面部分的书写。
(2)学习部首“大口框”,“国”是全包围结构,外面是大口框,里面是“玉”(书空笔顺,书写两遍)。6.学习“句号”。“。”是句号,表示一句话的意思完整了。看看课文里有几个表示意思完整的句子?为什么?(因为有两个句号)。
小结:课文里有两句话,告诉我们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所以我爱五星红旗。
三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先读注拼音的两个句子。
2.再齐读全文。读后说说全文有几个词语、几个句子。
3.练习说话。用“是”说话。
(谁)是(谁)。(谁)是(什么)。
(什么)是(什么)。(谁)是(干什么的)。
四 作业 。
1.抄写生字、词语。
2.抄写句子。
3.填空:(1)我是( )。
(2)( )爱( )。
篇18:《中国人》教学设计和课件
【教学目的】
1.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2.学习写驳论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3.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
一、解题导入 新课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从广义上来看,这又是一篇杂文,杂文短小精悍、写法灵活。鲁迅的杂文有“投枪”“匕首”之喻,由此也可窥见鲁迅杂文风格之一斑。
本文收入《且介亭杂文》,属鲁迅后期杂文。
二、研习课文
(一)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作
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因为信“地”信“物”信“国联”,从来就没有相信过自己;而现在的求神拜佛,则是在自欺了。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因为有过去和现在的事实为证。
(二)具体研习,突出重点、难点
1.诵读第1~5段,讨论探究:
(1)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
明确:首先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但通过分析事实后,发现对方要说的其实不是自信力的问题,这样,对方的观点就不存在了。
这是驳论的一种方式,由真实存在的依据推导出错误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指出对方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不成立,这是驳论证。它欲擒故纵,先“抬”后“贬”,好像抖包袱,吊起读者的胃口,达到讽刺的效果。
要驳论证,关键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因为对方或因为己方利益或因为认识上的局限,往往用事实掩盖了真相,这就需要作者能拨乱反正。因此驳论证比驳论点、驳论据更能体现智慧的力量
(2)第5段有一段加点的文字,国民党检察官曾删掉这段文字,这说明什么?
明确:“求神拜佛”恐怕是国民党在山穷水尽时自欺和欺人的最后一招。鲁迅是个现实感很强的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和严重后果,这自然触到了国民党的痛处,并且,让他们陷入捉襟见肘的境地。所以,检察官惟恐去之而不及。
从加点文字也可以看到鲁迅的境况,但鲁迅却不惮于在枪林弹雨中为民众奔走呼号,其无私无畏的精神令人敬佩。
2.品读第6~9段,讨论探究:
(1)“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为什么他们的牺牲不能为“大家”所知道?
明确:“中国的脊梁”是指脚踏实地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他们往往来自下层或代表着广大民众的利益。但由于中国长期的专制奴役统治,“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值,至多不过是奴隶”(《灯下漫笔》),许多事情自然无权知道真相。另外,近代以来的许多社会变革多缺乏对广大民众的宣传发动,这样一来,对于为他们的自由尊严而牺牲的先驱者,他们多半表现出“看客”的心态,不能知道在某种程度上演化成不愿知道了。对于这一点,文中虽然没有提到,但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不能说没有这个因素。
(2)“状元宰相”、“地底下”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明确:“状元宰相”是指统治阶级的御用文人,鲁迅曾评述御用文人“他的帮法,是在血案中而没有血迹,也没有血腥气”,他们的功能就是为世道搽上“自欺欺人的脂粉”。“地底下”指变革社会的积极力量,因为它来自民众,故称“地底下”,在当时,这股力量指中国共产党。他说:“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这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我得引以为同志,是自引以为荣的。”(《答托洛斯基派的信》)把“状元宰相”、“地底下”相对比,可看出鲁迅的“立人”精神和民本思想。
(三)欣赏品味
1.揣摩第1段话,三个副词“总”、“只”、“一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明确:不能。“总”让人看到国民党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洋洋自得,同时“总”又写出夸耀者的底气不足,因为,夸来夸去只能夸这一样,且惟恐别人不知,这也暗接“只求国联”的必然性:“只”是抓救命稻草时的“执著”,仰人鼻息之状跃然纸上;“一味”则是深陷而不能自拔,沉迷于其中的滋味因而也不愿自拔。这三个副词准确地写出了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极富讽刺意味。
2.揣摩下列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
……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那简直就是诬蔑。
明确:“总”写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程度,并间接讴歌“中国的脊梁”屡挫屡战的精神。“简直”表达了作者的激愤之情。
(四)课堂训练
1.作者用什么方法反驳对方的错误论调?
明确:用了驳论证的方法,即指出对方的论据不能证明观点,然后正面立论:“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2.“中国的脊梁”在当时有什么意义?
明确:当时国民党到处散布悲观论调,广大民众也因“中国的脊梁”的总被摧残、被抹杀而看不到光明。鲁迅反复赞扬“中国的脊梁”,可以鼓舞斗志,增强中国人的自信力。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驳论文的一种写作方法,理解了鲁迅关于“中国人自信力”的阐述,“中国的脊梁”在当时的社会曾大大鼓舞国人的士气,在今天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鲁迅杂文的语言技巧和讽刺手法的运用也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四、布置作业
《中国人》教学设计和课件
篇19:《中国人》教学设计和课件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爱自己的祖国。
2.知道我国的国名、首都、国庆节。
情感:
1.产生自己是中国人的自豪感。
2.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热爱祖国教育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居“五爱”教育第一位。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要对小学生进行热爱祖国教育。这是道德启蒙教育中最基本的教育内容之一。 本课提出要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教育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坚持不懈,反复进行,由浅入深,不断加深。在启蒙教育阶段不可要求过高,本课按课程标准要求,只进行最低层次、最浅层次的教育,即:“,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教法建议:
本课教学应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以“爱”贯穿全课,要采用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特点的形式,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1.给学生丰富的感性材料。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插图和照片,教师还可提供相应的挂图、幻灯、录像,使学生通过生动的直观形象材料,产生对祖国的爱,产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2.采用一些艺术形式,如唱歌、朗诵诗歌等,使学生受到情感的感染,引导学生用歌声和诗歌朗诵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本课教学的知识点较多,但在教学中要认真落实,使学生切实记住。
本课内容丰富,插图、照片也不少。在教学中要组织安排好,使教学层次分明,结构紧凑。
教学设计示例
第十一课
教学目标 :
认知:
1.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爱自己的祖国。
2.知道我国的国名、首都、国庆节。
情感:
1.产生自己是中国人的自豪感。
2.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教学难点 :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
一、听一听(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大中国》这首歌吗?会唱吗?下面咱们就来一起唱一遍。
1.放音频:《大中国》下载
同学跟音乐唱。
提问:你知道这首歌是唱什么的吗?
师:中国是我们的家,我们都是中国人。
板书:
2.看书。(“听一听”中的图片)
提问:这些都是中国人吗?那他们为什么长得都不太一样呢?
小结: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一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数最多。虽然民族不一样,但我们都是中国人,是一家人。
二、学一学(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出示图片。(“课文”中的图片,先不出示民族图。)
1.说一说:图上画的是哪的景色?你知道关于长城的情况吗?
小结:万里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中,像一条腾飞的巨龙,所以有人说我们中华民族是龙的子孙,龙的传人。
2.提问:为什么说中国是我们的祖国?
小结:我们都是中国人,生活在中国这快土地上。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再往上一辈一辈的人都生长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个国家里,所以,中国就是我们的祖国。
板书:中国是我的祖国
3.学生四人一组说说:我国还有哪些美丽的地方,美丽的景色。
请同学到前边一边举着自己找的图片,一边给大家讲解。
老师也拿出准备好的图片:黄山、长江、黄河、桂林山水等向同学做简要介绍。
小结: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不仅有许多名胜古迹,还有许多美丽的自然风光。
师:同学们,看完这些美丽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4.请同学用一句话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贴图。(“课文”中各族小朋友手拉手图)
1.提问;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
师:他们和我们一样,都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中国,觉得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幸福快乐。让我们一起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2.放音频:《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同学边唱边表演。
小结:我们和全国各民族的小朋友一样,生活得非常幸福快乐,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我们都爱自己的祖国。
板书:我爱我的祖国
3.读儿歌:
。
中国是我的祖国。
我爱我的祖国。
过渡语: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国是怎么诞生的吗?
三、听一听(使学生知道我国的国名及国庆节)
放视频:《开国大典》下载
1.说一说:
你们知道是谁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新中国成立的吗?
在宣布新中国成立时,毛主席说我们的新中国叫什么名字?(我们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是哪一天成立的?
教师:新中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这一天。
2.小组交流:
国庆节是哪一天?为什么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师: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因此,我国将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3.出示投影片。(“听一听”中的图2)
提问:这一天就是10月1日国庆节,天安门广场是什么情景?人们在干什么?
小结:每年10月1日国庆节时,全国各民族人民都通过各种形式来庆祝祖国的生日,表达高兴的心情和对祖国的热爱。天安门前更是鲜花盛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到处都是一派喜气洋洋的场面。
四、看一看(使学生了解首都北京)
出示课件。(场景一:中国版图)下载
1.说一说:红色五角星的位置是哪?
2.小结:红色五角星的位置是北京,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继续出示课件
3.说一说:你们还知道北京有哪些著名建筑吗?
4.同学边说老师边出画片。(北京西客站、亚运村、中华世纪坛等。)
5.小结:北京首都除了有刚才我们看到的新华门、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还有闻名于世的故宫;具有现代气息的北京西客站和亚运村;繁华的王府井和西单文化广场;还有数不清的高速公路、立交桥、高楼大厦、公园。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全国人民都热爱北京。
五、说一说
看书(“说一说”中的填空)
1.同学在书上填写。
2.同学读。
小结:
。
我国的国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我国的国庆节是10月1日。
过渡语:让我们用一首美丽的小诗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吧!
六、诗歌总结
1.读诗歌:
我爱鲜花,
我爱白鸽,
我爱万里长城,
我爱长江黄河,
,
我爱我的祖国。
2.总结:让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让我们都来用行动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板书设计 :
探究活动一
一、找找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画片,办一期“可爱的祖国”展览。
二、举办一次“我骄傲,”的主题竞赛活动。
活动形式:
同学自愿组合成三个小组,由三位同学组成评委会,现场抢答。
题目:
1.你知道祖国的“世界之最”吗?(说对一个加10分,说得越多越好)
2.说说你知道的为国争光的中国人?(说对一个加10分,说得越多越好)
3.你会唱赞美祖国的歌曲吗?(会唱一首加10分,唱的越多越好)
4.你知道我国的风景名胜都有哪些吗?(说对一个加10分,说得越多越好)
5.我国有多少个民族?你能说出几个吗?(说对一个加10分,说得越多越好)
6.你知道“中国”这个名称的来历吗?
7.为什么说我们是中国人?
三、办一期“祖国的世界之最”展览
★ 《插秧》的教案
★ 体验插秧作文
★ 技术推广方案
★ 插秧作文700字
★ 推广工作个人总结
★ 大班音乐《插秧》
【《插秧》的教学课件设计(共19篇)】相关文章:
一年级下练习二教学反思2023-09-06
大班降活动设计教案《值日生忙又忙》2022-04-30
古诗乡村四月教学设计2023-03-14
第一次插秧优秀作文2023-01-23
北师版一年级下册第1课《元宵节》语文教案2023-04-25
农机监理工作述职报告2023-11-12
人教版乡村四月优秀教学设计2023-01-13
《可爱的小蜜蜂》教学随笔2023-07-25
农机局局长工作职责2022-12-30
幸福地做老师的读书笔记2023-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