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ppt课件资料

时间:2023-04-07 07:44:24 课件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孙权劝学ppt课件资料(合集10篇)由网友“amychan”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孙权劝学ppt课件资料,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孙权劝学ppt课件资料

篇1:孙权劝学ppt课件资料

孙权劝学ppt课件资料

知识与技能

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2.掌握与本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赅、生动传神、富于情味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

2.使学生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勉励同学们要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重点

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1.朗读法。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可听读、齐读、思读、分角色读等。

2.表演法。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

3.讨论法。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习惯,使学生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

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1课时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依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认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谥号文正,陕州县(现在山西夏县)人,生于光州光山(现在河南光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是本书描写战争的代表作。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赐书名为《资治通鉴》。

1.播放课文录音磁带,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2.找学生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所表示的语气。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语气)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限制语气)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语气)

教学生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指读、齐读,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

3.归纳文言字词。

(1)注意古代的称呼。

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大兄:即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称呼。

(2)注意一处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

谓……曰:对……说。

(3)注意古今异义的词语。

但:但当涉猎(只)

往事:见往事耳(历史)

及:及鲁肃过寻阳(到,等到)

博士:治经为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4)注意一词多义的词语。

蒙辞以军中多务(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5)积累并运用成语。

①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或从穷困变富有了,都可以说非复吴下阿蒙。

造句:这人啊,可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以前只是个穷小子的小王,而今却成了大企业家,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②刮目相待:指用新的眼光来对待。

造句:平时不善言语、性格内向的张军,这次却在全国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大家不得不对他刮目相待了。

4.结合课下注释及前面归纳的文言用法,翻译课文。

5.再次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请同学们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有惊人的长进,以至于令鲁肃叹服不已,并且与他结为朋友的`故事。

(2)理清课文思路。

生1:本文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并“结友而别”。

生2:我想用“学”字作一线穿珠式的概括,即“孙权劝学”、“吕蒙治学”、“鲁肃叹学”。

生3:文章是用对话组材,借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的,抓住“劝”、“议”即可。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孙权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格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鲁肃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地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现。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2.孙权劝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请问他是怎样劝学的?

首先是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身份“不可不学”;其次是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善于劝学,又可以感受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不失人主的身份。

3.从劝学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孙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孙权以自身为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层层劝解。他可以和部将就非军事、非政治的话题进行交谈。由此可见,孙权平易近人。他对部将严格要求,为提高屡立战功的吕蒙的素质而对其谆谆教导。他具有王者的风范。

4.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可谓是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的关系。请问作者描写二人的对话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何作用?

二人的对话,既从侧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5.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在东吴,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诸臣中是仅次于周瑜的二号人物。鲁肃之所以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了鲁肃的爱才、敬才,二人的情投意合。这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6.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读书学习大有益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与才干。

7.文章中心既为劝学,为什么不详写吕蒙学习的具体情况和通过学习后他的论议的高妙?

文章的中心在于表现通过学习使人发生巨大变化,只要能表现出这种变化就能突出促进这一变化的动因——学习的巨大作用。文章没有铺叙吕蒙学习的具体状况和他的论议,但通过鲁肃的“大惊”、评价和做法,已非常明显地表现出吕蒙的巨大变化,而这一变化正是学习促成的。这突出了学习的重要和功用。

8.“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现已演变成一耳熟能详的成语。请问这一成语带给你哪些启示?

这一成语告诉我们,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能拿老眼光看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第一部分(开头至“蒙乃始就学”):写孙权劝吕蒙学习。

第二部分(“及鲁肃过寻阳”至结尾):写吕蒙就学,才略有长进。

1.剪裁精当。

文章重点写了孙权劝学及劝学的结果,对于吕蒙的具体学习过程则一笔带过。先写孙权劝说吕蒙要努力学习,然后通过鲁肃赞学来侧面表现吕蒙学习成果的显著。这样写既节省了笔墨,又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2.运用侧面烘托和对比手法表现人物。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鲁肃正是一个跳出庐山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正是通过鲁肃的话侧面展示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鲁肃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现在与过去进行了纵向的对比,突出了吕蒙的“变”,从而写出孙权劝学和吕蒙就学的效果。

篇2:孙权劝学ppt课件

1、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 ,是 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主持编攥的 ,是我国最大的一部 史书。

2、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写一个)

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卿今当涂掌事( ) (2)但当涉猎 (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 )(4)及鲁肃过寻阳( )

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篇3:《孙权劝学》ppt优秀课件

《孙权劝学》ppt优秀课件

孙权劝学》是一篇精短的文言故事,全文只有一百余字,但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呼之欲出,在叙事方面,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掌握并能运用文中的成语。

2、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3、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吕蒙接受劝告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2、明确吕蒙接受劝告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的重要性.

难点: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三、说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渲染气氛

三国时期,孙权手下有一大将军叫吕蒙,英勇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因此孙权十分器重,但他才疏学浅,还不爱学习,每次孙权劝他学习,他都推三阻四,这不今天孙权又来劝说他了,那么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去看看他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二)、资料助读,了解作品

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的资料。教师补充资料,多媒体显示如下:

司马光(1019-1086)

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陕州夏县(现山西夏县)人。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三)、读准字音,注意句读

1、教师配乐示范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听清读音,注意句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读。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指出读音和句读方面的错误。

4、展示标有正确读音的大屏幕,以学生齐读的方式读准字音。

5、展示标有正确读音和句读的大屏幕,以学生齐读的方式读准句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合作探究,疏通文意

1、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同桌之间互相讨论,疏通文意,

2、全班以分五大组的形式每组探讨两句话的翻译,小组之间开展竞赛,合作共同完成课文的翻译工作。

3、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师生共同解决。教师大屏幕展示重点字词的翻译。

(五)、再现故事,品析人物

师:文章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下面就请同学们找出你感兴趣的人物的语言自由练读。

孙权: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不悦、责备。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惊奇、赞叹

吕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深感自豪

通过指读、齐读、对比读、师生合作朗读、分角色朗读的形式体会人物的语言,从而总结出人物性格特点。最后让学生脱本进行人物对话,为背诵课文打下基础。

孙权:平易近人、关心下属、王者权威、重才、善劝

吕蒙:虚心听劝、胸怀坦荡、幽默

鲁肃:真诚、敬才、爱才、讲礼节

归纳成语:吴下阿蒙 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现在演化成一个成语,泛指缺少文才,学识的人。

刮目相待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摩擦。刮目,擦擦眼。相待,相看待。

(六)、拓展迁移,比较阅读:

我们学过《伤仲永》,你认为方仲永与吕蒙有何不同?与方仲永的变化相比,你觉得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七)、吟诵课文、结束本课

学生能背则背,不能背就读,课堂在课文的吟诵声中结束。

(八)、作业设计:

文中有多处省略,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扩写《孙权劝学》,完善人物形象。语言可用文言,可用白话,也可文白夹杂,字数不限。

文中有多处空白,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话省略了许多未说的内容;“蒙乃始就学”,如何学,本文没说,尽可以让学生去想象;“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吕蒙究竟谈了些什么让鲁肃大惊?这些内容尽可以让学生去想象、去补充。学生在补充时可文言可白话,可文白夹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九)、板书设计:

吕蒙 虚心 听劝

鲁肃 真诚 敬才

拓展阅读:《孙劝劝学》的启迪

读了《孙权劝学》,真是有些吃惊,小说中叱咤风云、文韬武略的东吴大都督吕蒙原来是个不爱读书的“吴下阿蒙”啊!确实,和天生奇才的仲永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呐!

不过,为什么吕蒙却能在“三国英雄表”内出现,而天生奇才的仲永却落个平庸不过的“庄稼汉”呢?原因就是在于如何看待原来的天分。年轻时游手好闲的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涉猎见往事”,最终学有所成,使得鲁肃能够真心感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但是瞧瞧方仲永,五岁能作诗,“且文理皆可观者”,不过只是因为“父利其然也,不使学”,结果“泯然众人矣”。一代神童就是因为父亲的贫图小利而毁于一旦,假如父亲能够找个先生好好调教调教,说不定也能是一位栋梁之材啊!“伤仲永”这个题目真的是再恰当不过地表现了王安石先生的叹息呐!

的确,再说那句老话,才能够培养是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好像在垒沙滩,沙子越多,垒得就越高,绝对不可能没有巨大的底盘,而到达超高的顶峰。学习也是这样,学得越多,积累就越多,基础越扎实,学得也越好,而且不努力学习就想要成果,无疑是痴人说梦。

看看身边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人们拼搏、奋斗、努力得来:普通到衣食住行,特别到成明星大腕。都别说,这一切的一切都浸满了人们奋斗的汗水,倒映人们努力的身影。即使选秀得来的成功,那虽然不可否认地有些幸运的成份所在,但是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是没有“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毅力和耐力,那连上台的机会和胆量都会没有的。

《孙权劝学》给我莫大的启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耕耘,更无瓜果!

篇4:孙权劝学的ppt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吴下阿蒙

(详、正) (略 写) (详、侧)

孙权 劝学 —对— 吕蒙 就学 —话— 鲁肃 赞学

(善 劝) (肯 学) (敬 才)

刮目相待

启示:开卷有益

八、教学后记

教罢此课,心中的那份快乐久久不去。文言文真的很难教吗?我看不尽然。整合学生与文本的情感结合处,以读为主线,运用不同形式的读,带着适宜的任务去读,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在读中思、在读中练、在读中悟,一切都那么自然。教学中正是以读贯穿始终,学生读背文言文的意识得到增强;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问文题,探究文本,展开与文本的对话,积累了重要的文言词句,提升了感悟与理解能力,学会了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本课的教学环节如能紧凑一些,将随文练笔放在课堂上练习,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这是值得我今后教学思考与改进的地方。

篇5:《孙权劝学》ppt教案

《孙权劝学》ppt教案

《孙权劝学》ppt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内容。

2、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质疑问难、小组讨论等方法掌握重点词语,翻译课文。

2、反复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勉励学生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品味对话及其表现的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性格。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司马光及《资治通鉴》。

2、查找孙权、吕蒙、鲁肃的一些资料。

3、口头翻译课文,找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渲染气氛,导入新课

赣县中学校门上方有一幅金色的对联“品德左右人生,知识改变命运”。三国曹操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有何德何能,竟能让一代枭雄如此钦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孙权劝学》,进一步了解这个人物。

二、预习检查

1、说说你所知道的司马光及作品《资治通鉴》

2、请你介绍课文所涉及的三个人物:孙权、吕蒙、鲁肃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听清字音,明确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给予评价(读音、停顿)。

注音: qīng shú shè wéi suì yé

卿 塾 涉 为 遂 邪

友情提示:文言文中注意生僻字、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

4、学生齐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读懂文意

1、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参照课下注释或借助工具书,把预习中的疑难问题交小组讨论,疏通文意。

2、小组代表提出组内的疑难问题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给予补充。

3、考考你

翻译下列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卿言多务,孰若孤?

(5)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友情提示: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

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

调:调整句子顺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4、学生齐读课文翻译内容。

五、三读课文,读出语气

1、学生齐读课文,请学生概述本文故事。

(1)本文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本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去表现人物的?

2、品味语言;

找一找:《孙权劝学》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劝”,请同学们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并试着读一读。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卿言多务,孰若孤?

(4)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师结:言为心声,从孙权对部下的苦口婆心的劝说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关爱部下、好学、善劝

3、结合教师教给的方法,品味吕蒙与鲁肃的对话。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吕蒙:机敏精干,能接受他人意见。

鲁肃:敬才爱才。

师点:本文虽没有直接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等,但个性鲜明的语言让人物的鲜活形象跃然纸上,从鲁肃的赞誉声中,我们知道孙权劝学是成功的。

六、综合感悟

谈一谈:文中出现的这几个人物当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学生谈,教师指导。

七、反思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结:最后,老师把冰心奶奶的一句话送给同学们“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希望同学们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行。

八、拓展作业:

1、你知道本文有哪两个成语吗?请解释并造句。

2、比较阅读《孙权劝学》与《伤仲永》的不同之处。

3、想象一下吕蒙学习的过程是怎样的?他怎样学有所成的?写一个简短的想象文。

板书:

孙权劝学

劝 赞

孙权—————→吕蒙←—————鲁肃

关爱部下

好学 能听取他人意见 敬才

善劝 爱才

机敏精干

篇6:燕子ppt课件资料

燕子ppt课件资料

【教学思路】

以学生自读体会和组织交流讨论为方法,营造创造性学习的氛围;以组织学生质疑、解疑和互相评价为途径,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养成创造性学习习惯,以“唤起美——感受美——发现

美——创造美”为基本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师首先用亲切的话语和美妙的音乐激起学生追求美的愿望,接着通过看录像、小组合作学习、有感情地朗读等方式引领学生去感受文中春景的美、燕子的美,最后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更多的春光美,并用自己的方式去创造美、表现美。这样,学生既能获得书本知识,又能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1.发现并欣赏文中春景的美、燕子的美,陶冶美的情操。

2.在自学、交流、展示等活动中,诱发学生新奇、独特的思维品质,并能用完整的话进行表述。

3.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创造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养成质疑、解疑、相互评价等创造性学习习惯;难点是自主创造适合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去赞美春天、赞美燕子。

【教学准备】

1.课件、教具:磁带、录像带、幻灯片、燕子的图片。

2.课前准备:布置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发现课文中没有写到的春天的美好景物,掌握第一手资料,准备一个赞美春天的节目,可以收集有关的诗、词,可以绘一幅画,可以唱一支歌,可以编一个舞,还可以创作一首赞美春天的诗歌等等。

【内容和步骤】

一、谈话引入——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引入语预设:在这风和日丽的季节里,春姑娘给大地换上了节日的盛装,小草含青,百花争艳、田野、山川、河流处处呈现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此时,可用录音机放出小燕子清脆的鸡叫声及歌曲《小燕子》的旋律。)听,这是什么声音?这不是小燕子在欢快地歌唱吗?让我们听着这熟悉的音乐,一起走进大自然,去感受春天的美,去迎接为春天喝彩的小燕子!

二、感知课文——引导学生对春景美、燕子美的感受与欣赏

1.描绘春景,展开联想,感受春天景色的美。

师生活动预设:

师:下面,让我们置身于春天广阔的田野,再来读这几句话(放幻灯片:才下过一阵蒙蒙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黄色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地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生读。)

师:谁能告诉我们春姑娘为大自然带来了哪些礼物? (生小组交流后汇报。)

(提示预设:春姑娘带来了蒙蒙的细雨,轻轻吹拂的微风,千万条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 师:(板书:细雨、微风)好,我们在这里种上一颗才展开嫩叶的柳树,长出一簇簇青草,再点缀上一些五颜六色的野花。(边说边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出简笔画。)

教学问题预设:从“各色鲜艳的花”中你能想到春天有哪些鲜艳的花?

问题回答预设:(略。)

教学问题预设:春姑娘把大自然打扮得这样美丽,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春天?

问题回答预设:(略。)

师:书上是用哪个词来形容的?一起告诉我。

生:光彩夺目。

师:这的确是一个光彩夺目的春天。在这个季节里,人们都穿上了美丽的春装,到田野里去呼吸那浓郁的花香,享受那温暖的阳光,在习习的'微风中放飞一只只五颜六色的风筝,多么令人向往啊!这几句话该怎样读呢?

(生自由读,指名读。)

2.展示图片,熟读成诵,认识燕子的外形美。

师生活动预设:

师:这美丽的春景不光把我们迷住了,还把一个个远方的客人也吸引来了。(引读)谁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师贴画。)

生: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师:小燕子是一身什么打扮?作者抓住了小燕子的哪些特点来写?

生:抓住了燕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和剪刀似的尾巴来写。

师:(板书:羽毛、翅膀、尾巴)这句话勾勒出了燕子怎样的美?

生:外形美。

师:(板书:外形美)看着板书,你们能把这段话背下来吗?

3.放映录像,自读体会,欣赏燕子的动态美。

师生活动预设:

师:这些外形俊俏的小燕子不仅是来观赏春景的游客,它们还是一群技艺超群的演员。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放录像。)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四人小组自学第三自然段。

(活动提示预设:可以用幻灯放映出自学提示:①燕子飞行的姿态有哪些?勾出有关的词语,你从这些姿态中体会到什么?②从燕子“唧唧”的叫声中你想象一下它们可能在说什么?③这段话写出了燕子的什么美?)

(四人小组按要求自学,展开讨论。老师深入到学生中了解、指导。生汇报略。)

4.运用幻灯,交流感受,品味燕子的静态美。

师生活动预设:

师:小燕子在天空中自由翻飞的精彩表演让我们赞叹不已,那它们停下来后又是怎样的呢?请读第四自然段。

(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师:读完这段话后相信每位同学都有不同的感受,请在小组内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并把这段话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讨论。

(生交流感受,质疑,合作解答。师深入学生中了解、指导。生汇报略。)

师:作者在描写小燕子时,既有动态又有静态,这样动、静结合,就把小燕子那机灵、优雅的形象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下面,让我们随着《小燕子》的优美乐曲有感情地朗读三、四自然段,细心体会小燕子带给人的不同美感。(放课文朗读的录音) (生配乐朗诵三、四自然段。)

三、课外延伸——激发学生在生活

师生活动预设:

师:这五彩缤纷的春天因为有了小燕子的到来而显得更加生机勃勃。同学们,春天就在我们身边,你知道我们的家乡在春天里还有哪些美好的景物或事物吗?

(生答略。)

师:春天就像一首绮丽的诗,春天就像一支动听的歌,春天更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同学们,你们准备怎么赞美春天呢?先给你们几分钟时间准备一下,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合作。

篇7:最小公倍数ppt课件资料

最小公倍数ppt课件资料

最小公倍数是人教版教材第88-90页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因数、倍数和公因数等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提供了最小公倍数ppt课件资料给大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运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尝试用扩倍法、约分法求最小公倍数。

3、在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写出20以内2的倍数。

2、写出20的所有因数。

3、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什么?最大的因数是什么?

4、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什么?最大……?

师:我们已学过了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等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最小公倍数”。

板书课题:找最小公倍数。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一)去少年宫。

1、创设“去少年宫”的情境。

2、请说一说“每隔2天去一次,每隔4天去一次”怎么理解。

3、引导学生探索“哪几天他们同时去少年宫”的解决策略。

(1)在日历表中用不同的符号圈出两人去少年宫的日子。

(2)将这些数写下来,看看这些数有什么特点:淘气去少年宫的日子都是3的倍数,小小去少年宫的日子都是5的倍数。

(3)观察两个人同时去少年宫的日子有什么特点。得出这些数都是3和5的公倍数,从而提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二)填一填。

1、找4和6的倍数。

(1)学生独立寻找,教师巡视课堂。

(2)反馈结果。

2、找4和6的公倍数。

(1)在这些数中,既标由于“△”又标有“○”的数,有哪几个?它们是什么数?

(2)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你能给它一个名称吗?

3、4和6的最小公倍数

(1)在这些公倍数中最小的是什么?可以给它一个名称吗?

(2)有最大公倍数吗?为什么?

4、小结: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三、练一练。

1、第1、2题,请学生独立填写,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这两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方法。

2、第3题,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请学生现独立练习,然后交流说说你有什么发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发现。

3、第4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对部分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先理解“4分钟发一次车、6分钟发一次车”怎么理解,然后引导他们探索解决策略,并逐步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找出4和6的公倍数12,24等。

四、你知道吗?

还可以用扩倍法、约分法求最小公倍数

五、总结。

什么叫做最小公倍数?怎样找最小的公倍数?

板书设计:

找最小公倍数

50以内4的倍数:4、8、12、16、20、24、28、32、36、40、44、48

50以内6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4和6的公倍数:12、24、36、48

4和6的最小公倍数:12

教学反思:

《最小公倍数》一课的教学给我的感触颇深,震撼很大。现将这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复习旧知,巧妙无痕揭示新概念。

在课一开始,我利用小学生争胜心强的心理特点,让学生比赛写出50以内4的倍数和6的倍数。学生写完后,让他们从写出的4的倍数和6的倍数中挑选出两数的相同倍数,并让学生尝试给4和6相同的倍数取名字,有的同学起名“4和6的同倍数“,有的取名“4和6的共倍数”,还有的取名“4和6的公共倍数”等,我表扬孩子有创意之后,在“4和6的公共倍数”的`基础上给孩子统一了一下,叫做“这些相同的倍数叫做4和6的公倍数”,接着说道,4和6这两个数有公倍数,其他任何两个自然数都有公倍数,并追问,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两个数倍数中相同数,既是一个数的倍数,也是另一个数的倍数,这样的数叫做两个数的公倍数。”看到学生已经明白公倍数的含义,我接着说道,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倍数,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多,也没有最大公倍数,但是有最小公倍数,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几呢?(12)为了让学生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有个确切的认识,让学生看课本109页的内容.就这样一边复习,一边谈话,巧妙无痕的揭示了本节课的概念。

二、让学生体会学习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通过多媒体的特殊功能,让学生集观察、思考与一体,并动手操作,体会最小公倍数学习的意义。(课件出示:)学生读题,明白题意后,便让他们四人一组用事先准备好的小长方形纸片去铺这个正方形。铺完后,都有所感悟,发现能铺完,这时问学生知道为什么能正好铺完吗?部分学生说正方形的边长正好是小长方形长的倍数,也是小长方形宽的倍数,是2和3的公倍数。接着让学生思考用这个小长方形还能铺满边长是几厘米的正方形,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12、18、24......,因为这些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也就是2和3的公倍数。”看到学生大都明白题意,我开始让学生猜测,可能铺满边长是9厘米、10厘米的正方形吗?为什么?孩子们都抢答说,不能,因为9和10都不是2和3的公倍数。孩子们最后总结出铺满的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并说道所铺满的正方形的边长最小是6厘米。正好是长和宽的最小公倍数。从而真正感受到学习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三、引导学生迁移类推,发展能力。

因为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接着引导学生根据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大胆迁移、类推、探索出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从而获得能力上的发展。学生迁移出了四种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列举法,先列举出两个数的一些倍数,从中找出他们的公倍数,并从公倍数中找出最小公倍数;

2、筛选法,先写出较大数的一些倍数,从中筛选出较小数的倍数,就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就是他们的最小公倍数;

3、分解质因数法,先把两个数分别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因为用分解质因数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我以18和12为例重点介绍了这种方法,先让学生分别把两个数分解质因数,接着把18、12的最小公倍数36也分解质因数,让学生从最小公倍数36所分解的质因数中,找一找包含了18和12两个数中的哪些质因数?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最小公倍数36中既包含了12、18全部公有的质因数,也包含了两个数各自独有的质因数,也就是1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两数所有公有质因数和各自独有质因数的乘积,趁次机会把找18和12的最小公倍数与找18和12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作了对比,使学生有个较清楚的认识;

4、短除法同时分解两个数,求最小公倍数,因为这种方法仅仅是把两个数分解质因数的短除式合并在了一起,所以没多做介绍,重点说了说用短除式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把所有除数(即公有质因数)和商(各自独有的质因数)相乘。针对每种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学生边说边举例,并进行了适量的练习。

篇8:英语语法经典ppt课件资料

英语语法经典ppt课件资料

一.案例背景

一直以来,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教语法的问题始终是英语教师所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尽管NSEFC已投入实践,但有些教师仍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语法教学,教法持续过去陈旧、单一的模式。在语法课上,他们花大量的时间对语法规则进行陈列,并进行大量的单句中译英翻译或做选择题,而且很多时候在唱“独角戏”。更有甚者,则不顾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教学完全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长此以往,导致了学生听课的索然无味,且学生就只懂得死抠语法,却不会把语法灵活运用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试验)》明确指出:“课改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的过程。”语言的学习是一个自主体验、实践的习得过程。语法的学习亦然。且习得的语法知识只有在反复应用中才能被学生消化、吸收。尤其当它与适当的语境结合或让学生用它去“做事”时,学生的体验会更加深刻,然后通过总结及归纳,使学生对所学语法更加明晰。这时,语法知识才会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真实的能力。

本案例是温州首届学科骨干教师研修班在温州教师教育院培训期间,借用温州二十二中的一个高一班级所上的一节研讨课,内容是NSEFC SB2 Unit4的Grammar部分――“be being done”(the Passive Voice of Present Continuous )。授课老师是瑞安中学的占玉霜老师。占老师这一节课的整体操作模式是按:“认识理解-情景操练-归纳总结-练习巩固-任务活用”的程序进行的。虽然授课班级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差强人意,但临近结束时,学生们已从开始时的沉闷、拘谨、懵懂变得积极、清晰而且流畅。授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相关理论

1.行为主义心理学把语言看成是一种行为,是一系列的刺激和反应:S1——R1...S2——R2。S1:实际刺激(stimuli),R1:语言替代性反应(response),S2:语言替代性刺激,R2:实际反应。其中,S1就相当于我们语言教学中创设的真实情境,S2则是通过语言表达功能给学习合作者传递的虚拟情境,学习者(包括合作者)接受这两种情境的刺激,完成语言习得的全过程,即R1、R2所表示的两种反应。

2.情境认知理论反对把知识当作“一个整体的、自足的,从理论上讲与学习和使用它的情境相脱离的东西”。因为这样的知识正如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怀特海(White—head,A.N.)指出的,是“呆滞的知识——仅为人脑所接受却不加以利用,或不进行检验,或没有与其他新颖的思想融为一体,因而,当需要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时,它们往往被证明是没有用的。也就是说,情境认知理论超越了传统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情境性、真实性、社会性、应用性、互动性。

三.教学过程及分析

Step1. Warming up and presentation

1.T leads in the class with a game, getting the Ss to guess what animal pictures that she will present on the screen.

2.After the Ss give all kinds of answers, T presents the pictures of 4 kinds of animals, they are: giraffes, antelopes, pandas, and elephants.

T: What do they have in common?

S1: They are animals in danger.

T: Why are they in danger?

S2: People are killing them.

T: Oh! Theyare being killedby people. (on the screen)

T: What are the antelopes being killed for? (T repeats it)

S3: Theyare being killedfor their fur. (on the screen) (with the help of the teacher)

分析:教师直接采用本单元的话题来引入主题,学生感到熟悉。猜谜游戏能激发兴趣,活跃课堂。同时在这样一问一答的过程中自然地呈现了语法结构,很自然,很巧妙。

Step2. Practice (situations from “Reading”)

T: Luckily,nowsome endangered wildlife is _______ (protect) by WWF and the Nature Reserve (on the screen) (T helps the Ss say “is being protected”). See, Daisy is visiting the Nature Reserve (with pictures of Daisy and some animals). The following are the dialogue between her and some animals. Can you imagine what the animals say.

e.g On the screen:

Daisy: What is happening to you now?

Giraffe(S1):Scientists are studying us.

S2:We are being studied by scientists.( with the help of the teacher)

Daisy: And, what are the raisers feeding you with?

Panda(S3):They are feeding us with milk.

S4:We are being fed with milk.(without the help of the teacher)

…(more practice)

分析:这一步来源于本单元“Reading”部分,教师利用这部分创设了一个语境:Daisy is visiting the Nature Reserve. 在这个语境中,学生以动物的口吻,按对话的形式操练了语法结构,这让学生感到新鲜,同时也锻炼了想象力,且复习了课文内容,可谓一箭三雕。而且,随着操练的进行,学生通过模仿从“不会”到“有些会”了。

Step3. Further practice (situations from “real life”)

T: Unluckily, in our life, there’re still some people who don’t treat animals well. Look, this is what they do to the animals.(presents 3 pictures: the 1st: A woman is stepping on a cat; the 2nd: People are eating frogs; the 3rd: people are killing seals). T helps the Ss to describe the 3 pictures:

S1: The cat is being cruelly stepped on.

S2: The frogs are being eaten by people in restaurants.

S3: The seals are being killed for their skin.(Ss can say a little fluently than in the last step)

分析: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有些人是如何残酷地对待动物的,接受了思想上的教育。而且在进一步操练的过程中学生讲得越来越好了。这一步是上一步的延伸,圆满结束了情景操练部分的任务。

Step4. Conclusion

T: You’ve done a very good job, and now let’s make a conclusion of what we’ve learned. On the screen:

1.现在进行时的被动语态的用法------表示说话时正在进行的被动的动作

1).The elephants are being protectednow.

2).The pandas are being fed with milkover there.

3).Look! The frog is being eaten.

2.表示目前这段时间内持续进行的动作

1).A nature reserve is being builtthese days.

2).Many interesting experiments are being carried outrecently.

分析:这里教师成功地运用了归纳法。经过前面的几个步骤的操练,学生已经理解并能初步运用这个语法结构的规律,这时候给出的归纳性的文字会使学生理解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后面任务的执行会更加从容而自如。

Step5. Exercises (consolidation)

Ss do some exercises to consolidate the grammar, including the multiple choices, sentence transition (with the form “be under/in +n”), a cloze test (about how the environment in the Nature Reserve is being improved, mixed with other forms of Passive Voice of different tense in it. )

分析:从口头操练到笔头练习,使语法知识得以进一步的巩固。且练习之后,学生对各时态的被动语态的区别更加清晰,明了。

Step6. Task

On the screen, there is a picture with a variety of birds in a park, and the words as below: Our government is making a project to encourage more birds to come to our park to spend the cold winter. Please imaginewhat is being doneto attract many birds to come here. (items offered: food, water, nest, camera etc)

Ss cooperate and prepare for a few minutes, then report.(Now, the Ss speak much better and more fluently than the beginning.)

分析: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语法任务型教学。这使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更加清晰,形象更加活跃,思维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通过合作使学生对自己的发言更加自信。

Step7. Game

Boys and girls have a game of PK. The girls make up sentences using the active voice “be doing”, and the boys change the sentences to the passive voice “be being done”.

分析:这一步是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句子来源于学生自己的`所见所闻。是对所学语法的灵活运用,也使学生的情绪高涨。一节课在高潮中结束。

三.案例反思与启示:

1、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把注意力放在学生对新课语法意识成功的体验上。其途径并非体现在教师对该语法滔滔不绝或绘声绘色的讲解,而是表现在学生对教师有针对性的语法情景设置能作出有意义的语言反应上。这种有意义的语言反应,因为有该语法概念作为内核,因此可以使学生的语法意识(awareness)得到体验。等到这种成功的体验积累到一定数量时,教师或优秀学生对语法规则或用法上的稍加点拨便会使这种体验升华到理性的高度,深层地储存于大脑地记忆库中。

2、教学主题的一致性使每一个步骤的呈现都显得那么自然不突兀,熟悉而亲切。就像一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活动形式可以多样,但主题始终清晰而突出。教学始终围绕着“animal protection”而展开。不像有些语法课,一步一个主题,打一枪,放一炮,让学生一会儿往东走,一会儿向西跑,只觉得目不暇接,不知所措。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在以后的语法教学课中为学生设置一个主题,可以直接采用本单元的主题,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学生熟悉的话题,只要能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或对学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我们都可以加以考虑,使之成为贯穿语法教学课的主线。

3、教学环节衔接自然,环环相扣,逐层递进,一气呵成。我们注意到,教师用一些连词,如 “Luckily”, “Unluckily”, “So, now”等把教学步骤很好地加以串联,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总体体现了“认识理解-情景操练-归纳总结-练习巩固-任务活用”教学模式。轻、重、缓、急以及承、传、转、接在各步骤都体现得较完美。一节课以快乐的“猜谜游戏”开始,在“PK赛”的高潮中结束,让学生及听课老师都觉得愉悦而满意。环节的有效设计,调动了学生主体的主动学习、积极探索,不断激活着学生的创造思维去完成新知识的建构。教师在各环节中的主导作用不是讲知识,而是不断向学生提供各种有利于学习新知识的信息,让学生在有效信息的引领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一步步地建构自己的新知识。

4、操练及练习的设计大都建立在语篇的层面上体现了老师的独具匠心。如:在练习巩固环节中,教师设计了一个完形填空,是关于 “Daisy”在参观 “Nature Reserve”时发现里面的环境是如何被改观的。各个时态的被动语态共同融入到这个完形的设计中,使学生做完后,自然习得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因此我们得到一个启示:语法能力的培养不能满足于单句的训练,那只是语法技能的即席反应。我们还须将语法技能放在语篇的诸多语法群中加以选择,流畅输出。这时候,所学的语法技能融入到众多已学到的语法能力中并成为其要素之一。如此循环往复,使语法知识、技能螺旋上升,达到自动化的境地。

5、在语法课上实施任务型教学,即让学生用语法去“做事”的做法如今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实施于课堂。但为什么有些老师做得很成功,而有些老师的教学却达不到预期效果呢?我们注意到,占老师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他们的认知水平,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和语言前结构(已有的知识)以及兴趣等等,所设置任务的难度,角度都充分考虑到上述因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任务的执行是建立在充分的操练和练习的基础上,是有着充分的准备和铺垫的。否则,任务的实施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不但不稳固,而且还有掉下来的可能。

总结:在实施新一轮课改的过程中,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以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实施语法教学,针对学生的实际,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上巧妙构思,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切实提高英语语法教学的课堂效益,从而在教与学中不断进步。让语法课那原本“灰色”的课堂亮起来吧!

篇9:惊弓之鸟ppt课件资料

惊弓之鸟ppt课件资料

说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通过人物对话推进情节发展,并用因果倒置的叙述方式突出更羸善于观察和分析的品质。考虑到学生已经上过这篇课文的学情,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情特点,我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 会认5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惊弓之鸟、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3.从课文的学习中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推断,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目标1的是根据《课程标准(实验稿)》对第二学段识字的要求,“对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三年级作为过渡年级必须重视识字,写字教学。

《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默读训练,在第二学段要学会抓住课文中关键词句体会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我确定了教学。

目标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人物形象。在朗朗读书声中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文章表达的特别之处。

目标3也是不容忽视的,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要“指导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学习致用才是语文学习的不懈追求。

说教学过程

1、揭示文体,检查预习

在这个部分设计中,我先让学生知道这是一篇成语故事。课堂刚刚开始,我就开门见山、旗帜鲜明地将阅读焦点指向了“文体”我觉得这是一种“文体意识”是沟通学生语感和境感的唯一枢纽,所谓“学诗读诗,学文读文,此古今一定之法”是因为面对《惊弓之鸟》这样一篇经典的成语故事,将阅读期待首先聚焦到“文体意识”上,更想印证的是语文课程的特点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

出示词语 裂开 愈合 这是一组反义词,也是本课中要求会写的生字,让学生再学习中学会积累和运用。同时出示多音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读准字音,一是对课文朗读的考察,在朗读中点拨,同时为引入下文做了铺垫,一举两得。

2 、细读品味,感受人物

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这个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中,提出了要让学会体会关键语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我让学生在与文章的交流中感受关键语句,对突出更羸特点的作用。同时,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其中一点就是认识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学会正确、熟练的运用语言这个工具,所以在教学中适时点拨为了突出表现人物的特点,文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感受成语故事在表达中语言生动,准确的特点。再次关注文本,渗透给学生文体意识。同时关注两个直的意思,让学生在朗读中习得语言运用的规律。在学生对更羸有一定的了解时,提出魏王是怎么怎么说的,关注文章中标点符号的运用。从侧面感受魏王对更羸的评价,更加突出更羸的特点。同时在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要求中,明确指出,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用法。虽是细节,但是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职责所在。

3、自读感悟,体会更羸的分析推理

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中指出,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更羸的观察 分析 判断,这样有层次的阅读要求,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理念中指出,我们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一种很好的语文习惯,所以在教学中给学生进行渗透。同时,语文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我把文章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感受文字的魅力。老师是主导,所以老师一定要在关键的时候扶学生一把,给学生慢慢向上攀爬的梯子。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因为……所以……,一是对学生课文理解的一个考察,同时又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最后回归学生,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说说你觉得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突出重点,点明主题。

4、拓展练笔,深化主题

魏王听了更羸的话,是怎么说的,这是课文的留白,那么在设计的时候,我让学生用三种不同的表达,说说魏王是怎么说的。语文课程的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找准合适的时机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5、作业布置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进一步落实课程标准对写字的要求。阅读更多的成语故事。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一个引子,通过《惊弓之鸟》一个故事的学习,阅读更多的成语故事。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中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40万字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的推荐和引导。

篇10: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教学目的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阅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

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

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2.导语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本文讲了一个有

关读书的故事。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劝他,

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

大有长进。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

2请学生翻译。(一人译一句)

3.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掌事:掌管国家大事。但:只不过。多

务:事情多。孰若:与……相比如何。遂:于是

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

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

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

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5.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

写。

7.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

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8.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

讨论并归纳:“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

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

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9.提问: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

讨论并归纳:“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

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10.当场背诵全文。

四、小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

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

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五、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三。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但当涉猎()

3.见往事耳()

4.即更刮目相待()

(二)把课文分为两段,并写出段意。

第一段:_____

第二段:_____

(三)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1.卿今者才略,非夏吴下阿蒙!

2.土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四)请用下列成语造句。

1・吴下阿蒙:____

2刮目相待:____

(附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

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呢!只不

过应当刎览一些书籍,了解过去的历史。你说事多,比我如何?我经常

读书,自以为大有补益。”吕蒙从此开始读书。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跟

吕蒙议论事情,大吃了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

啊!”吕蒙说:“士人离别三天,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你怎么发现情

况这么近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2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案

文言文孙权劝学的教学设计

优质课《孙权劝学》教学教案

高中语文《劝学》优秀教案设计参考精选

初中语文《孙权劝学》备课教案

《醉翁亭记》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孙权劝学》教案课程设计

孙权劝学ppt课件资料
《孙权劝学ppt课件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孙权劝学ppt课件资料(合集10篇)】相关文章: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2022-09-22

孙权劝学教案2022-05-08

《劝学》的教案设计2024-01-30

初中语文教案课件2022-08-27

劝学-教学教案设计2022-05-08

劝学教案2023-07-27

劝学 教案2023-01-15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文言文2023-01-17

《孙权劝学》公开课课堂实录2023-03-16

《促织》教学设计 (沪教版高一上册)2022-08-0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