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七年级上

时间:2022-06-05 01:37:35 更多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七年级上(精选18篇)由网友“kul”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七年级上

篇1: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七年级上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

一、单元教学目标 :

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养成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的良好习惯。

2、以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了解作品所描写的民俗风情,欣赏文章所描写的优美画面,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语言。并利用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3、开展一次调查家乡民俗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领略当地的民俗风情。

4、懂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

5、走进图书馆,学习检索书目,检查工具书,根据需要进行摘录,养成做读书卡片的'习惯。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社戏》                          3课时

《端午日》                        1课时

《本命年的回想》                  1课时

《中秋咏月诗》                    2课时

写作―― 从生活中找“米”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图书馆        1课时

单元小结(学习反思)              1课时

三、单元介绍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民俗文化绚丽多姿,民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选的三篇阅读教学文章,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异地的民俗风情,有的是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如鲁迅的《社戏》; 有的是对湘西端午民俗的介绍,如沈从文的《端午日》;有的是对京郊运河家乡旧时过年习俗的深情回忆,如刘绍堂的《本命年的回想》;文章的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朴实清新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幅别开生面的优美画面。读文如临其境,有在“画中游”之感。读罢这些文章,更可激发我们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的热情,更加热爱我们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专题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语 :分节日,搜集不同的民俗文化 搜集、整理

2指导语 :将搜集来的民俗文化分门别类交流、综合

3指导语 :带领学生朗读单元提示,明确单元专题含义。朗读,结合自己的理解谈对“民俗文化”的理解

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语 :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做好相应的圈点勾画。明确任务

2巡视、参与、指导浏览目录、课文,做好记录

3指导语 :交流读后感悟并提出思考交流、记录单元需解决的问题

第三块:确定单元学习专题并拟定实施方案: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语 :针对单元主题,商讨单元学习专题,并拟订实施方案,如以访问的形式开展一次了解家乡传统节日习俗的调查活动等交流、讨论,确定活动主题,拟订活动方案

第四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出示

[4] [5] [6]

篇2:七年级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块:向课本本身质疑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情境:解决十个问题远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来的有价值,同学们对文章本身可有质疑的地方?齐读课文,质疑

2创设情境:人们常说“文章的题目是内容的眼睛”,可本文的题目却不很切题,你是如何看待的?思考、讨论

3组织交流发表见解,互评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习作:《畅想2050年新年》(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像)

第7、8课时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1、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这三首诗描绘的情景;

2、通过比较阅读,结合个人理解,谈对三首诗的认识和评价;

3、学写《中秋咏月诗》,举办“咏月”专题手抄报;

第7课时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一)

课前学习: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背景资料;

课堂学习:

第一块: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语: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读顺三首诗。 朗读课文

2组织朗读齐读

第二块:再读诗歌,发挥想像,再现诗歌所描写的画面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情境:诗人同时抓住了中秋之月加以咏叹,但描写的情景还是有所不同的,你能借助具体的诗句说说作者描写了怎样的画面吗?再次朗读,同伴互助,理解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2组织交流发表见解,小组补充

3组织朗读齐读

第三块:三读诗歌,品位字里行间流露的诗人感情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情境:看似朦胧的诗歌,却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这三首诗的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你能通过你的朗读,将作者的感情很好的传递吗? 朗读、小组交流、讨论

2组织交流、点拨、朗读评价发表见解、表情朗读、小组补充

3组织朗读齐读

课后学习:1、背诵三首《咏月诗》

2、搜集中秋咏月诗词;

第8课时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二)

课前学习:1、背诵三首《咏月诗》

2、搜集中秋咏月诗词;

课堂学习:

第一块:诵读品位,说说个人喜好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情境:三首咏月诗词,写于不同时代,都表达了思念之情,你最喜欢哪一首,请将它背出来,并简述你喜欢的理由。明确任务

2组织交流结合内容谈感受

3组织背诵齐诵

第二块:拓展延伸——能诵会写更多的咏月诗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情境: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咏叹中秋之月,赋予它一定的内涵,你能再吟诵几句吗?吟诗、品诗

2创设情境:就你的理解,作者往往赋予“中秋之月”怎样的寓意呢?明确目标

3 组织交流,评价发表见解

篇3:第三单元 七年级上

第三单元 (苏教版七年级上)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养成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的良好习惯。

2、以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了解作品所描写的民俗风情,欣赏文章所描写的优美画面,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语言。并利用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3、开展一次调查家乡民俗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领略当地的民俗风情。

4、懂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

5、走进图书馆,学习检索书目,检查工具书,根据需要进行摘录,养成做读书卡片的习惯。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社戏》                          3课时

《端午日》                        1课时

《本命年的回想》                  1课时

《中秋咏月诗》                    2课时

.写作―― 从生活中找“米”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图书馆        1课时

单元小结(学习反思)              1课时

三、单元介绍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民俗文化绚丽多姿,民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选的三篇阅读教学文章,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异地的民俗风情,有的是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如鲁迅的《社戏》; 有的是对湘西端午民俗的介绍,如沈从文的《端午日》;有的是对京郊运河家乡旧时过年习俗的深情回忆,如刘绍堂的《本命年的回想》;文章的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朴实清新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幅别开生面的优美画面。读文如临其境,有在“画中游”之感。读罢这些文章,更可激发我们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的热情,更加热爱我们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专题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语:分节日,搜集不同的民俗文化 搜集、整理

2指导语:将搜集来的民俗文化分门别类交流、综合

3指导语:带领学生朗读单元提示,明确单元专题含义。朗读,结合自己的理解谈对“民俗文化”的理解

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语: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做好相应的圈点勾画。明确任务

2巡视、参与、指导浏览目录、课文,做好记录

3指导语:交流读后感悟并提出思考交流、记录单元需解决的问题

第三块:确定单元学习专题并拟定实施方案: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语:针对单元主题,商讨单元学习专题,并拟订实施方案,如以访问的形式开展一次了解家乡传统节日习俗的调查活动等交流、讨论,确定活动主题,拟订活动方案

第四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出示评价内容:

1、你对文章本身提出自己的思考吗?

2、你有明确的单元学习主题了吗?

3、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你对参加专题研究有没有好的建议呢?自我反馈

2小结自我反思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社戏》(一)

学习目标:通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叙事有详有略的安排

课前学习:了解鲁迅及其主要著作。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课前学习情况检查汇报成果

2指导语:组织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并能了解文意。自读

3组织交流、检测检测、发表见解

4创设情境:结合标题,看看文中一共回忆了哪些事情,这些事件,为何要安排的有详有略?再读文章、思考、交流

5组织交流、评价发表见解

6、课文中的哪个词能概括平桥村在少年鲁迅心中的地位?发表见解

第二块:理清文章脉络,想像优美画面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语:结合文章的标题“社戏”,按事件的发展进程可将本文分为哪几部分?”同桌交流、讨论

2组织交流、评价小组代表发言

3指导语:通过想像,将去看戏和归途中所描写的生动画面画出来,并对作者描写的画面作点评。明确目标

4巡视、参与、讨论小小组交流、讨论、绘画

5组织交流小组代表发言,自评、互评

课后学习: 1、划出文中描写精彩的语句,熟读成诵

2、搜集所生活的环境中的趣闻逸事

第3课时 《社戏》(二)

学习目标:1、感受文章描写的优美画面;

2、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谈自己对城市生活或农村生活的感受;

课前学习:1、划出文中描写精彩的语句,熟读成诵

2、搜集所生活的环境中的趣闻逸事

课堂学习:

第一块:品位秀美画面,评价城乡乐趣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语:组织学生阅读划出的精彩片段,并加以点拨和评价阅读并阐述理由

第二块:语文活动:辩论赛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情境:“爱玩是孩子的天性”,都说城里的孩子可玩的没有乡下的孩子多,如果让你选择,你愿是城里的孩子还是乡下的孩子。发表见解

2将学生按城乡分成两组交流趣事

4组织辩论:                正方:城里的生活更有趣    反方:乡下的生活更有趣开展辩论

5主持、参与、评价自评、小组互评

课后学习:平桥村的事情可谓是趣味无穷,但不知道平桥村的人有没有给我们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思考平桥村人的性格特点。你喜欢文中哪一个人物形象呢?

第4课时 《社戏》(三)

学习目标:把握人物的性格,体会作者对平桥村人的深厚感情。

课前学习:完成上堂课的思考问题。

课堂学习

第一块:把握人物性格,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语:请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文中写到了哪些人物,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阅读、交流、归纳、.总结

2组织交流,小结人物性格小组代表发言,补充、评价

3指导语:你较喜欢哪个人物形象,为什么?组织交流,鼓励、评价发表见解,谈感受

第二块:拓展质疑,领会作者的.写作感情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组织讨论:豆和戏都很普通,作者在意的是什么呢?讨论

2组织交流 发表见解

3设置情境:在你的生活中,有类似作者的经历吗?思考、.写作

4指导语:对文章本身还有可质疑的地方吗?思考、质疑

5解疑、小结自我小结

教学反思

课  后  学  习  推  荐  资  源

图书

资源《鲁迅全集》(1938年版  作者:鲁迅  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选集》(上下册) (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

《鲁迅传》 (作者:王晓明)

网络

资源www.shuku.net:8080/novels/luxun/luxun.html

www.white-collar.net/wx_hsz/luxun/lx_lxz/lx_zj00.htm

第5课时 《端午日》

学习目标:1、了解湖南湘西端午习俗;

2、学习本文虚实相生的场面描写手法;

3、开展一次探讨“端午习俗”的研究活动,了解更多的“端午习俗”;

课前学习:1、运用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熟读课文

2、查资料,了解作者基本情况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检查课前学习情况,熟悉作者自我检测

2创设情境:让学生自读课文,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端午日这天湖南人民举行了哪些活动?(巡视)阅读、思考

3组织交流,评价发表见解

第二块:语文活动――模拟记者采访,呈现湘西端午习俗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语:文中是怎样介绍端午日赛龙舟和捉鸭子的场面的。再次阅读,圈点勾画

2创设情境:模拟记者采访,(强调记者采访注意事项)巡视、参与、指导男女生明确任务,合作、揣摩角色,再次阅读文章

3组织模拟记者采访男女生角色扮演

4鼓励、评价自评、互评

第三

篇4: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常州市新闸中学  谢娟萍

一、单元教学思路:

一般来说阅读“事理说明”类的文章以及我们探索世界万物的奥秘时,包括两方面的情况,一是认清是什么,有什么,二是弄懂为什么。

本单元课文中第十四课《宇宙里有些什么》主要明确天体是怎样构成,第十五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第十一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主要明确客观物质世界的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第十二课《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则主要表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永无止境,应不懈努力。教学时,应强调单元整体联系,每篇课文之间的内在关系。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探索永无止境的顺序来组织教学。科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在各个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影响力。语文课程目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潜能,逐步养成事实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教师应用多媒体演示或丰富的感性的语言的等多种形式来创设情境,开展切实可行的语文小活动,巧妙地转换文本信息呈现形式,重视文本的解读。利用多种形式,开发课程资源,调动主体探索外部世界的好奇心和能自主、合作形成单元探究专题,并从作品中领会到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等。本单元还要求指导学生学写简单说明文,掌握说明文写作的一般方法。还要指导学生了解主办校刊的基本要求,尝试办一份校刊。

二、单元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目标 的三

w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w 理解课文所介绍的有关内容,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w了解课文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并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他们的作用。

w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w掌握说明文写作基本要求,学写简单的说明文。

w了解主办刊物的基本要求,尝试办一份刊物。

三、单元教学课时安排:总课时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2课时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1课时

《活板》                 2课时

《宇宙里有些什么》       1课时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1课时

山市                     1课时

写作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1课时(可放在课外)

单元学习小结             1课时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了解单元内容,制定学习目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

明确任务。

2

巡视,指导。

浏览目录、课文等。

3

讨论:本单元的课文与课文之间又有哪些互相联系的地方?

讨论,交流。

4

布置任务:根据单元内容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

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教学反思

第二块:制定活动方案,组建活动小组。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问题情境:哪些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哪些内容是你最感兴趣的?请同学们随便谈谈。

谈感受(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印象最深刻的内容)。

2

针对这些你感兴趣的内容,确定自己的单元活动方案。同和你有相同志趣的同学组成自己的专题研究小组。

[4] [5] [6]

篇5: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地位: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生活范围逐渐扩展,其交往的对象也逐渐从局限于家庭和学校范围向更广阔的社会公共领域扩张,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开始日益频繁地接触社会公共生活。面对着社会公共生活,每个具有自身独特个性的人都会有自己的不同认识,并进而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去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避免上述原因导致的各行其是最终引起社会生活陷于混乱,就必须在一定的价值观念的基础之上确定相应的社会公共生活的规则体系,并以之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实现公共生活秩序与个人充分自由发展二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在所有的公共行为规则中,法律是一种特殊而又必不可少的行为规则,它与社会公共生活秩序密切相关,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应当自觉地以法律这种特殊的行为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同时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复习重点:

1、理解公共生活:每个人在公共生活中有不同个角色或身份,从身边小事做起,对自己负责;需要具备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要盲目从众。2、社会公共生活需要共同规则:共同规则有有形(法律、法规、纪律等)和无形(道德、伦理规则等)两类。

3、我们要遵守公共生活规则: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学法、守法、懂法、用法,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4、法律是特殊的社会规则:违反法律会将依受到法强制矫正;法律是各类规则中最低准则;违法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后果。5、法律的特点:法律是唯一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则(创制);法律对全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效力);法律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保障);法律的目的不在惩罚,而在于关怀和保障(目的)。

6、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社会的安定和和谐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使人际关系得以和谐的调节器;法律调整人们之间利益关系。

7、用法律维护权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涉及到法律问题;法律是维护权益的最强有力的救助手段(调解、和解、诉讼、仲裁等)。

通过本课教学,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形成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独立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社会角色,而基于不同的社会角色就应当承担各自相应的责任。能够关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从众现象并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在了解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了解规则对于社会公共生活所具有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1.逻辑分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生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社会公共生活。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对社会公共生活的认知与适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交往面的逐渐扩展,学生已经步入其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能否学会正确看待社会公共生活,以及能否适应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尤其是法律规则,对于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从内容结构上来说,本课着重教育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公共生活,以及正确看待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规则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从而形成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认真遵守公共规则的价值取向。

2.内容分析

本课共分两站。

第一站:理解公共生活。

主要目标在于教育学生全面正确地看待社会公共生活。 个人要能够顺利地融入社会公共生活, 首先就应当认真看待个人在公共生活中所担负的责任——不同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同的社会角色,而每一个人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又同时具有多种社会角色,并因其自身的不同角色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承担责任在某种程度上对个人而言是一种代价和付出,从而需要个人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以期能够战胜自我的惰性和对不正当利益的追求。

第二站:学会遵守规则。

主要目标在于使学生认识到规则对于社会公共生活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从而初步形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规则意识。

就规则本身而言,主要有无形的道德规则和有形的法律规则两种。这两种规则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在社会生活中共同发挥着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作用。人们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生活的规则,使服从公共生活的规则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只有这样,生活才能够更和谐、更完美。

第八课 法律是特殊的规则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有关法律规则内容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使其初步形成对社会现象及个人行为进行法律评价的意识,同时在了解法律作用的基础上形成自觉守法的意识。

通过讲授关于法律规则特征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形成对法律规则与其他行为规则的辨别能力;进一步形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自尊遵守法律规则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自身行为的能力。

通过本课相关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法律是具有国家强制力的社会规则以及法律的其他显著特征;了解我国法律在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维护个人生活正常进行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了解自觉遵守法律规则的重要意义。

二、教材分析

1.逻辑分析

维护公共生活的和谐离不开一定的规则,不同的规则共同组成了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有机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道德、伦理、法律等各种规则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与其它行为规则相比较而言,法律规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则,这种特殊性最主要就体现在法律是一种具有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的社会规则,并因为这种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的特点而衍生出与其他行为规则相比较而言所具有的明显不同点。正是法律规则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其在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方面具有的独特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其他行为规则所无法取代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当重视法律规则的作用,进而自觉遵守法律规则。

2.内容分析

本课共分两站

第一站:认识法律规则。

主要目标在于教育学生初步认识法律规则。为保障社会秩序的正常,客观上就要求存在一定的规则。在社会生活中,规范公共生活秩序的规则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了道德规则、伦理规则、法律规则等多方面。这些规则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形成了维持公共生活秩序的规则体系。在这个规则体系中,道德规则、伦理规则等规则都发挥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法律规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规则,但这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在公共生活中同样不可或缺。与其他在公共生活中发挥作用的行为规则相比较而言,法律规则最特殊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规则。

第二站:遵守法律规则。

主要目标在于使学生在进一步了解法律规则特点的基础上,认识到法律规则在维护社会秩序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增强自觉遵守法律规则的意识。

第九课 法律与生活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法律与生活关系相关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形成自觉遵守法律规则的意识。通过关于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相关社会现象进行法律分析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法律的基本分类,了解法律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以及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基本方式。

二、教材分析

1.逻辑分析

就本单元在整个课程设置中的作用来看,其主要目的在于教育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到法律规则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并初步形成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以及个人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因此,从逻辑上来说,在前两课教学已经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公共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维持社会稳定与和谐的特殊规则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法律规则的作用在个人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就成为了必然要求,本课的主要作用就在于解决这个问题。从内容上说,本课主要涵盖了两个方面:一是法律通过对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划分进行调节以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二是法律的上述作用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2.内容分析

本课共分两站:

第一站:法律就在身边。

主要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到法律发挥作用的途径。从法律发挥作用的途径上来说,主要是通过规定法律关系主体的相关权利与义务,进而对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进行调节。

第二站:用法律维护权益。

本课前一站主要介绍法律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的途径,而本站则主要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教育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篇6:七年级上历史第三单元试卷

七年级上历史第三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1.秦朝的暴政表现在

①每年役使三四百万人去兴修豪华的宫殿、陵墓和长城②每年有几十万人攻打匈奴和戍边③制炮烙之刑惩罚犯法的人④实行族诛⑤实行连坐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

2.秦朝的暴政对社会造成的最根本的影响是()

A.阶级矛盾尖锐B.政局动荡不安

C.人民生活痛苦D.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3.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历史上称为()

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楚汉战争D.马陵之战

二.材料题

在秦朝流传着一首民谣:“生男慎勿举(举:养育),生女哺用餔(餔:糊状食物)。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这首民谣主要是说当时的人们不希望生男孩,只希望生女孩。

根据民谣回答:

(1)为什么当时的人们只希望养育女孩?

(2)如果你生在秦朝,你愿意去兴修长城吗?为什么?

答案

一.1.D2.D3.C

二.(1)男子大部分被征发,修长城,很多人被累死。

(2)提示:主要看长城起到的作用。

篇7:七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新案例

教学角度:赏读――引导学生任选角度鉴赏、品析,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主要教学步骤:

⒈播放钢琴曲,欣赏《春之声》,引导学生想像音乐中所表现的春天的景象。⒉利用多媒体,欣赏画面及配乐朗读,形象感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等。⒊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自选喜爱的语段试读,点击相应画面,配乐竞读,评比。⒋教师指导散文鉴赏的角度和方法,出示例文,并提供参考题:①《春》中的比喻特色; ②“春”的人格化; ③“春”的色彩美; ④“春”的形态美; ⑤《春》的构思布局;  ⑥《春》中的写景艺术; ⑦《春》的语言特色; ⑧《春 》中的口语穿插; ⑨《春》中的句式变化; ⑩《春》中动词的妙用 ; ⑾春雨黄昏意境的营造; ⑿“春”的诗情与画意。⒌学生选题,查阅资料,写赏析文。⒍全班交流,评点,小结。

篇8:七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新案例

教学角度:扩读――立足课文,扩展延伸,拓宽视野,培养审美情趣。

主要教学步骤:

⒈简介作者,导入课文。⒉点击课件,赏画面,听范读。⒊揣摩情感、语气,点读、齐读课文,概括文中描写的对象、展示的画面及蕴含的情感。⒋教师引导学生读好、读懂、读透第四段,从描写对象、描写角度、修辞手法、写作方法、遣词造句、艺术效果等多角度品析。⒌学生分小组活动,从课文中自选语段阅读、品析,全班交流。⒍各小组收集信息,查阅资料,分类积累:①古今中外写“花”的诗词及名句;②写“雨”的诗句及文章片断;③含有“春”的诗词及文章。⒎以收集的诗词、散文、描写片断为朗读材料,组织“春之声”诗文朗诵会,并配乐器伴奏、歌舞表演。

《济南的冬天》教学新点子

篇9:七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新案例

教学角度:比较阅读――课外延伸,比较鉴赏,领会作品的艺术风格,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和审美素养。

主要教学步骤:

⒈由咏雪的诗句导入课文,简介作者及背景。⒉点击课件,欣赏配乐配画朗读,体会语气、语调及作品表达的感情。⒊学生自选最喜欢的语段,摹读,学生相互评点。⒋说出本文描写的济南冬天的景物及特点;说说想像的画面。⒌精读第三段,引导学生领会观察的角度、景物的层次、色彩的映衬、虚实的结合、修辞的运用、句式的变化等,领会写景的`方法及艺术效果。⒍出示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的姊妹篇《济南的秋天》,比较阅读,小组讨论:①两文有哪些异同?②老舍先生运用了哪些相同的和不同的手法写出相同对象的不同时令所显现的不同特点的?③从两文可看出老舍散文具有怎样的艺术风格?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学生从两文中选读句子,积累语言。

篇10:七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新案例

教学角度:换位改写――变化角度,互诉心声,激发学生的童心童趣。

主要教学步骤:

⒈以“朋友”为话题,引导学生诉说曾经有过怎样的朋友,从而导入课文。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概述作者到“山中”拜访的朋友及叙述方式的人称特点。⒊点击课件,欣赏画面,演读课文,体会第二人称所表达的强烈感情及抒情效果。⒋研读第四段,分角色读,体会景物特点及句式特点。⒌换位改写,互诉心声:①假如你是白云、小溪、瀑布、山泉……中的某一景物,你将对游人朋友诉说怎样的心声?②假如你是某一景物,你对周围的景物朋友又会诉说怎样的想法和感受?⒍小组讨论,片断写作,全班交流。⒎教师小结,学生自选语句,竞背积累。

篇11:七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新案例

教学角度:想像仿写――学课文,仿句式,训练表达,丰富想像。

主要教学步骤:

⒈以“朋友”的诗句或歌词导入。⒉课题悬测,阅读标题,推测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

写作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⒊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与你推测的是否有别?⒋研读课文,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你最欣赏哪一段,为什么?⒌想像仿写:①学生闭上眼睛,听范读第三段,想像情境, “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远山远水”。再想像走近小溪、山泉、小花、悬崖等情境,仿此句式写一段话。②分角色朗读第四段,想像画面。再想像山中可能还有哪些景物朋友,每人自选其中一种仿写,小组合作,集成一段。

《秋天》教学新点子

篇12:七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新案例

教学角度:写读――想像画面,扩写细节;摹仿诗句,即兴创作。

主要教学步骤:

⒈以“秋天”为话题说形容词、说描写句。⒉播放画面,指导朗读;学生自由揣摩,试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标出朗读节奏及重音,齐读。⒊整体感知:概括诗中描绘的几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概述诗人笔下的“秋天”是怎样的秋天。⒋循环朗读,自由竞背。⒌扩写画面:①全班共同扩写第一节,男生扩写第一句,女生扩写第二句。交流,评点。②小组合作扩写第二节,交流,评比。③独立扩写第三节,全班交流,评点,小结。⒍讨论归纳诗的特点,仿写诗句:选取校园某一景物,学生共同完成两句诗;自选四季中的意象,勾画一幅图,学写一节诗。

篇13:七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新案例

教学角度:综合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主要教学步骤:

⒈网上搜索信息,“济南知多少――大家谈”(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乡土民情、旅游交通等)。⒉学生课件展播:“三大名胜请欣赏”(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配乐配画我来读”。⒊语言精华要积累,“合作背诵谁更优”:不定语段,自选句子,大组两两对抗,组员自由接力。⒋印发品评资料,自选精粹语段,“自由赏析我来写”。张贴,浏览,评比。⒌课外延伸,网上搜索――“写山写水写冬天,收集名句和名篇”。小组合作,分类查找,全班交流积累。

《山中访友》教学新点子

篇14:七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新案例

教学角度:趣味阅读――开展丰富而有趣的活动,增添学习趣味性,调动学生积极性。

主要教学步骤:

⒈人物谜语竞猜导入,播放人物图象,学生完整了解五位诗人。⒉点击课件,欣赏画面,学生揣度诗的内容,并朗读相对应的诗,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⒊学生设题点将,翻译诗句,理解内容。⒋故事新编――将诗人、诗题、诗句趣味串联,添枝加叶,写成一则故事。⒌搜索五首诗中的对偶句,体会其特点,进行对词、对短语、对句子的训练;学生收集对偶句,男女生互答上下联竞赛。⒍用熟悉的校园歌曲或流行音乐给五首古诗配乐吟唱,如“同桌的你”、“小小的一片云”、“蜗牛与黄鹂”、“水调歌头”、“星语心愿”等。⒎自由竞背,小组多种形式表演背诵。

篇15:七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新案例

教学角度:学生讲读――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设计,意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主要教学步骤:

⒈布置预习,教师指点研习资料、钻研课文、设计教读环节的要点及方法。⒉将五首诗的诗题制成签,小组合作,抽签备课,学生咨询,教师辅导。⒊教读同一首诗的各小组派代表依序登台,用不同方案引导学读。教读完毕,全班讨论,教师评点,投票评优,给予奖励。⒋学习效果反馈:各小组点将竞背诗词;教师将本文的文学常识、课下注释、名句理解、诗的情感及风格特点等内容制成签,设置小组必答题和抢答题。⒌学生自由选题成文:①备课小记;②教读的感受和收益;③课堂印象记;④学习方法说长道短;⑤诗的画面扩写;⑥读诗・读人(如“曹操与《观沧海》”);⑦诗人、诗题、诗句趣味串联。⒍优秀片断展示交流。

篇16:七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新案例

教学角度:联读――选取相同题材的诗文阅读,加深理解诗的特点。

主要教学步骤:

⒈简介作者及作品,导入课文。⒉欣赏画面,指导朗读。⒊赏析诗句:①教师示范赏析第一节诗(意象的组合、描写的角度、词语的含义、修辞的运用、表达的感情、体现的风格等)。②小组合作,一部分赏析第二节,一部分赏析第三节。⒋联读训练:①完成练习三,比较两首同题诗,说说两首诗有哪些相同点?两位诗人表达的对秋天的感情有何不同?两首诗的风格有何不同?②阅读散文《秋天的小树林》,讨论――此文运用了哪些写景方法?写出了秋天及小树林的哪些特点?同写秋天的树林,诗歌与散文在选取意象、截取画面、表达方式上有何异同?⒌教师小结,学生背诵诗句。

《古代诗词曲五首》教学新点子

篇17: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乘法

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乘法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在实际生活得到应用。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计划课时:8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找规律(课本第 30~31 页.)

教学目标:

1.探索两个个位都是 0 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 并解释计算的 过程与方法。

2.在数学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的运算规律,发展发现问题和提出 问题的能力。

3.能根据运算规律从已知算式推出未知算式,发展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两位数成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关键:理解掌握两位数成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 具: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学、揭示课题:

1.提问:原来我们学过的乘法都有什么内容?

2.出示课本第 30 页算一算第一组,由学生独立计算。

提问:说一说 你是如何计算的。 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探究体验,展示过程。

1.提问为什么 50×10=500 呢?你是怎么想的?能不能用我们已经学 过的知识来说明呢? 生答:50×10 表示 50 个 10 相加或表示 10 个 50 相加,就是 500。 教师可以介绍 50×10=50×2×5 =100×5 =500

2.出示第 2、3 组算式,学生口答,思考 30×20,12×40,120×40 的计算过程,然后在全班交流。

3.探索规律:

师:观察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全班汇报。

学生交流:

生:发现一个乘数扩大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另一个乘数不变,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

三、精讲点拨

(1)当乘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另一个乘数不变,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也就是说,乘数的末尾多几个0,积的末尾一定多几个0。

(2)小结: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 0 前面数字 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 0。

(3)练习:30×40 140×30

由学生独立完成,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 先计算 14×3=42 在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 0,即 140×20=4200

试一试,课本第 30 页第四组习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说一说计算步骤。

四、 拓展练习:

1.书上第 31 页第 2 题有多种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逆向 思维。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

2.书上第 31 页 3、4 由学生独立完成,可以列表,也可以写算式。

3.练习:P31 第 5 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

先计算 13×7=91 16×6=96 在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 0,即 13×70=91016×60=960

4.练习、巩固两个个位都是 0 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 方法。

五、本节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师生小结:先计算末尾 0 前面数字 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 0。求出积。

板书设计: 找规律

5×1=5 5×10=50 50×10=500

当乘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另一个乘数不变,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也就是说,乘数的末尾多几个0,积的末尾一定多几个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上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非常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参与中探索出计算规律。

篇18:七年级第三单元作文

春天到了,真美呀!这是一个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季节。

像蛇,熊,青蛙……之类的冷血动物都停止了冬眠,爬上地面欣赏春天。小鸟鸣春,百花争艳,小草发芽,燕子也飞回来搭窝了,春天使给大地恢复了万紫千红的气氛。连春雨,春雷都连绵不断地来为我们报春。春天正是播种的好季节,农民伯伯正趁着这个好季节开始播种了,到了秋天就有好的收成。春天,它不像夏天那样干枯炎热,不像秋天那样冷清,也不像冬天那样寒冷。而春天是一个生气勃勃,充满活力的春天。这使我想到了我们的母亲,母亲就像大地,母亲生下我们,我们就有了生命,大地回春了,就等于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了,所有的生命都重新来过。人们可喜欢春天了,因为这美丽的春天,给人以新的开始,新的收获,新的生命,新的希望。随着春天的到来,大地完全被绿化了,从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整个春天都被绿色覆盖了。这春天,既给人以新的生命,也给人以新的希望。我爱这美丽的春天。

“夏”雨的季节又到夏天了,这是个既炎热又下雨的季节!夏天了,也下雨了。一年里面,最多雨的季节就要数炎热的夏天!我的英文名虽然叫“Rain”,就是雨的意思,但我不喜欢那无情的暴风雨,喜欢那可爱的毛毛雨!我喜欢夏天,但又不喜欢夏天,为什么呢?请各位稍安勿燥,听听我的解释。我喜欢夏天是因为在夏季的时候,我们可以在金黄的沙滩上玩耍,在一望无际的大海里游泳,在任何一个地方与阳光亲近,与家人享受天伦之乐,在家凉空调,玩电脑,看电视,吃雪糕,在书的世界里遨游。而且还有一个漫长的暑假,在暑假里我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复习、玩都行!就连我的生日都在暑假里面,这个原因当然也是我喜欢夏天的一个理由之一!我不喜欢夏天是因为在夏天常常会有暴风雨,有时是红色警告,有时是黄色警告,严重的时候还是黑色警告呢!每当我们听到或看到天气预报时说会下雨时,所有人都心惊胆寒,害怕自己或儿女被淋湿。就是因为这倾盆大雨,把周围搞得人心惶惶,不得安宁。多少父母还要忍受担心子女的痛苦,而且我们也会被淋湿,以至发烧、感冒。有时上着上着课,突然打起雷,下起雨,那这堂课就上不下去了,因为同学们的注意力都到课室外面去了……因为这些原因使得我既喜欢夏天也不喜欢夏天!

你听,我才刚写完,外面就下起雨来了,我没说错吧!这是真个“夏”雨的季节!秋天南飞的大雁向人们报信:秋天来了。秋天里的菊花傲然怒放。有红的,有黄的,有白的。红的红如火,黄的黄如金,白的白如玉。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又调皮又可爱,有的却显出一付庄重的样子。真令人赞叹不已。冬天只有梅花在“凌寒独自开”,到了秋天,也只有菊花在傲然怒放;我们学习梅花的坚强意志,学习菊花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有效的七年级政治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计划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育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册语文老师教学计划

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七年级上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七年级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七年级上(精选18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2023-03-19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2022-10-18

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七年级上册)2024-02-29

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学计划2023-09-30

上学期七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2023-10-31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2023-05-01

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人教版2024-02-16

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 建筑艺术22023-03-24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2023-04-15

七年级政治教师教学计划格式2023-11-1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