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圆环面积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10 05:31:06 更多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新人教版圆环面积教学设计(共14篇)由网友“粥粥来啦”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人教版圆环面积教学设计,供大家阅读参考。

新人教版圆环面积教学设计

篇1:圆环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圆环的面积计算,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以圆环,掌握圆环的特征,掌握计算圆环面积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能根据各种图形的特征和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计算圆环面积的方法。

2、掌握求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教学方法:

例证法、类比法、迁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计算圆的面积

r=5厘米d=6米C=15.7分米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实物,认识圆环

出示光盘。提问:谁能用语言描述这个光盘?

2、实践操作,感知圆环

(1)刚才我们简单认识了圆环,现在你们能用手上的工具剪出一个圆环吗?

学生用一张白纸剪一个圆环。

(2)学生操作,动手剪环形。(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

(3)说出剪圆环的过程。

让学生介绍剪出圆环的过程,体验大圆中剪掉一个小圆的过程,感受圆环的大小就是大圆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

3、探究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1)小组讨论:如何计算圆环的面积?

(2)反馈讨论结果。

学生汇报时,边说边演示从一个大圆里去掉一个同心小圆变成环形的动态过程:先求出外圆和内圆的面积,再求出环形的面积。

思考:要计算环形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

通过师生交流后,明确要计算环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外圆(大圆)的半径或直径和内圆(小圆)的半径或直径。

4、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出示例2: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厘米,外圆半径是6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2)读题,理解题意。

(3)分析数量关系。

(4)尝试解答。

(5)反馈解答情况。

方法1:大圆的面积―小圆的面积。

方法2:大圆半径的平方与小圆半径的平方差乘以3.14。

观察比较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

师生交流,引导学生发现:通过乘法分配律,这两种方法可以相互转化,其实它们是一致的。

小结: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大圆的面积―小圆的面积=圆环的面积。

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求圆环面积的计算公式。

篇2:圆环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环的特征,掌握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合理地进行计算。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概括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圆环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圆环面积公式的应用。

教具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2 42 52 82 92 202

2π 3π6π 10π 7π 5π

2、思考:

(1)圆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怎样计算?二者有何区别?

(2)求圆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三、新课。

1、教学环形面积。

(1)例2 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cm,外圆半径是6cm。它的面积是多少?

已知:R=6厘米 r=2厘米 求: s=?

3.14×62 3.14×22

=3.14×36 =3.14×4

=113.04(平方厘米) =12.56(平方厘米)

113.04-12.56=100.48 (平方厘米)

第二种解法:3.14×(62-22)=100.48(平方厘米)

(2)小结: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πR2-πr2 或 S=π×(R2-r2)

2、完成做一做: 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m,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m的圆形花坛,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学校有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

选择正确算式

A、(18.84÷3.14÷2)2×3.14

B、(18.84÷3.14)2×3.14

C、18.842×3.14

2、环形铁片,外圈直径20分米,内圆半径7分米,环形铁片的面积是多少?

3、课堂小结。

(1)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

(2)求圆的面积时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有几种情况?怎样求出圆面积?

已知半径求面积 S=πr2

已知直径求面积 S=π2

已知周长求面积 S=π()2

(3)环形面积: S=π(R2-r2)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课本P70第4、6、7题。

篇3:《圆环的面积》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圆环的特征。

2、会计算圆环面积。

学习重点:会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理解环的形成过程。

教具准备:光盘一个、课件

学具准备:圆纸片若干个、剪刀、圆规、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出示圆环。

师:这节课我们将认识一位新朋友――圆环,它与圆可是一对好朋友呢?

板书课题:圆环的面积。(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图片,看看生活当中的圆环。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知识,感受一下在自己身边的数学,这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的基本理念。

2、认识圆环,了解各部分名称。

师:老师手中有一个手工圆环,你想有一个吗?

生:想。师:那么就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利用手中的工具,自己想办法得到一个圆环,也可以同桌交流合作完成。

生:好。

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到的圆环?

生:我用废旧的光盘临摹了一个。

生:我用圆规画一个圆,接着圆心不变,扩大或者缩小半径,在原来的圆的外面或者里面再画一个圆就能得到一个圆环。

生:我和同桌的圆形纸片大小不同,我把它们叠放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圆环。

生:我先画一个圆,接着圆心不变,我又在原来的圆的外面和里面分别画一个圆就能得到圆环。

【设计意图】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与交流的空间,通过不同制作方法的展示,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环的特点。

师:真不错!你们可真有办法!一个个小小诸葛亮啊!既然这样,大家能帮老师一个忙吗?

生:没问题。课件出示两个圆的其他几种位置关系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是不是圆环?为什么?

生:有的是,有的不是。

师:你能否尝试说明圆环的特征是什么吗?

生:如果在一个较大的圆内任意剪去一个较小的圆是不可能成圆环的,被剪去的必须是一个与大圆同心的小圆。

师:圆心相同但半径不同的圆叫做同心圆。同心圆,多么温暖的名字,就像我们的班集体大家同心同德,才能达到和谐的美感。

师:我们初步认识了圆环,请仔细观察,说一说圆环的各部分名称。(课件出示)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内交流,教师巡回给予小组点拨)

师:拿出同学们刚才做好的圆环,和你的同桌指一指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指名上台展示。

师:请同学们观察内圆直径和外圆直径与环宽三者的关系,你有什么发现?

生:任何一个圆环,已知内圆直径和环宽,求外圆直径应该加上两个环宽;已知外圆直径和环宽,求内圆直径,应该减去两个环宽。(即内圆半径+环宽=外圆半径。)

师:同学们的发言如同心圆一样完美。?

【设计意图】这个生过程以学生“画――剪――看――议”的亲身实践贯穿始终,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渗透一些学法、如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观察、分析等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掌握,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把环形从一般图形中分离出来,使学生很快抓住了环形的本质特征,形成环形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探究圆环的面积计算方法。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圆环,想不想来探究一下如何来计算圆环的面积?

生:想。

师:请你拿出手中的'圆环,摆一摆,看一看,思考一下我们如何利用内圆和外圆的面积来求出环形的面积呢?

生:我们发现了,外圆面积―内圆面积=圆环的面积。

师:我们通过动手操作仔细观察发现:外圆面积―内圆面积=圆环的面积。我们就来用这个结论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好吗?

生:好。

师:老师手中的圆环外圆面积是9平方分米,内圆的面积是4平方分米,圆环的面积是多少?

生:外圆面积―内圆面积=圆环的面积,9―4=5(平方分米)。

师:如果不直接给你外圆和内圆的面积,你还可以通过什么条件来求出圆环的面积呢?

生:我们还是要想办法通过求出内圆和外圆的半径,再求出内圆和外圆的面积,最后求出圆环的面积。

师:课件出示例2: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厘米,外圆半径是6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师:这道题是已知什么条件求什么的?

生:已知内圆半径和外圆半径,求圆环的面积。

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问题,在和你的小组同伴交流一下方法。

生1:我们的方法是:分别求出大圆和小圆的面积,在用大圆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求出环形面积。

生2:先求外圆半径的平方与内圆半径的平方的差再乘π。

师:计算时你会选择哪种方法?为什么?

生:选择先求外圆半径的平方与内圆半径的平方的差再乘π。

师:我们来看这两种方法,符合我们之前学过的哪一种什么运算定律?

生:原来这两种方法是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啊。

师:我们在计算的时候要选择简便的方法来减少计算的难度。介绍平方差公式。S=πR2-πr2或S=π(R2-r2)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有了亲身实践的体验,在小组的合作下总结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水到渠成。

师:同学们现在已经掌握了已知内圆半径和外圆半径,求圆环的面积的实际问题。想不想挑战其他类型的题呢?课件出示: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厘米,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米的圆形花坛,其他的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师:这道题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生:是已知外圆直径和内圆直径求环形面积的问题。我们首要的是要求出外圆和内圆的半径再来求出圆环的面积。

【设计意图】例题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最后老师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使学生领会两种方法间的区别,遵循去繁用简的原则,展现学生的优化思想。。

4、质疑解惑:

既然大家都会计算圆环的面积,我有一个疑问:有没有更加简便快捷的方法来比较两个圆环面积的大小呢?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环,请你们猜一猜哪个圆环的面积最大?孩子们纷纷发言。

【设计意图】这个小环节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敢于思考的学生才能更好地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二、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的表现很精彩,老师为你们骄傲!其实我们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的问题,现在有一个工程师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做,愿意吗?

生:愿意。

课件出示1、下图涂色部分是个环形。它的内圆半径是10厘米,外圆半径是15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2、一个圆形花坛的半径是8米,在它的周围铺上一条2米宽的小路。求花坛周围小路的面积。

师:这道题是已知什么条件求什么的?

生:是已知内圆半径和环宽求环形面积的问题。

师:同学们都能积极的用知识解决问题,真的很好。

2、如果在一个周长是62.8米的圆形花圃边沿修一条宽1米的环形小路.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突出重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通过练习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让学生把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全课小结:

圆环的应用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也相信这一节课每一位孩子都有了新收获,建议大家当一次设计师或文学家,发挥想象绘制一些漂亮的图案,也可以写一篇数学小日记,我们进行公开评选和奖励。

四、板书设计:

篇4:《圆环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圆环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探究发现启迪智慧――《圆环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 武汉市汉阳区建港小学朱德红

【设计说明】

《圆环面积》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9 页例2 的教学内容。环形面积是在圆的面积计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圆的面积计算学生接受并不太困难,但圆环却要把握住外圆和内圆这个形成环形的本质问题。圆环的面积教学,是通过一个例题来完成的,教材借助插图中的光盘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圆环,为学生学习圆环的面积作了感性铺垫。

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安排了两道相关圆面积的计算题,让学生回顾圆的面积计算过程,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接着安排了认识生活中的圆环内容,让学生更多感受生活中的圆环,产生学习圆环的必要性。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剪一剪,建立环形的表象,体会环形的特点。然后设计提问:求圆面积必须知道什么?你能找到内圆和外圆的半径吗?

充分让学生的思维活跃,把环形真实地显露在学生眼前,再通过小组合作的讨论,得出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再接着让学生自学例2 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圆环面积计算方法进行比较、优化。最后在练习环节设计中,结合直观图像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环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9 页例2。

教学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环形,掌握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2.学生联系生活认识圆环,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和掌握圆环的面积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和与他人交流、分享学习成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探究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环形的形成过程,掌握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圆纸片、剪刀、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计算圆的面积

(1)半径是5 厘米

(2)直径8 厘米

2.说一说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自主探究,掌握方法

1.认识环形

(1)我们来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片。

(课件演示:环形花坛、奥运五环标志、光盘等环形图案)

(2)图片的形状和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很相似?(圆)

(3)教师拿出环形光盘说明:像这样的图形,我们称它环形或圆环。(板书:(数学教案 )环形)

(4)学生找生活中的环形。

2.建立环形表象

(1)利用手边的工具自己做出一个圆环。

(2)学生可利用工具剪出环形或画出环形。

3.发现环形特点

老师拿着学生制作的环形提问:

“这个环形,你是怎样得到的?”(从大圆中剪掉一个小圆)

(1)解释什么叫外圆半径和内圆半径。

(2)求环形面积是求哪部分面积?

(3)你怎样求这个环形的面积?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4)师:谁能总结一下环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讨论、交流、总结,教师点拨、总结,板书:环形的面积= 外圆面积―内圆面积:S=πR2-πr2)

师:这道题你们会了,老师的黑板上还有一道例题,你们能帮助老师解决吗?

4.教学例2 内容

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 厘米,外圆半径是6 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1)学生读题。

观察:哪里是内圆和内圆半径?你能指一指吗?外圆是哪几部分组成的?哪里是环形面积?你打算怎样求出环形的面积?

(2)学生讨论。

(3)学生试做,指生演板。

(4)交流算法,学生将列式板书:

3.14×(6×6) -3.14×(2×2)

=113.04- 12.56

=100.48(平方厘米)

3.14×(6×6 -2×2 )

=3.14×32

=100.48 (平方厘米)

(5)比较两种算法的不同。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

(半个环形:R=10 厘米,r= 6 厘米)

2.判断正误

(1)在圆内剪去一个小圆就得到一个圆环。( )

(2)环宽=外圆半径-内圆半径。( )

3.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 米,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 米的圆形花坛,其它的部分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四、反思体验,总结提高

学生畅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适当总结归纳。

【教学反思】

《圆环的面积》教学时,我非常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通过操作、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自主参与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知识的获取过程。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重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一、在直观演示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求圆的面积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且我事先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圆环,并用硬纸板做了环形进行演示,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大部分同学都能求环形的面积,但同学们对环形特征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因此,我从认识环形的特征入手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把做环形的过程说出来,在表述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说出了圆环的.特征。这样,学生就学得积极主动,学习效果好。

2.深入钻研教材,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在学生认识环形之后,我有意让学生通过尝试自己练习求圆环面积,总结圆环面积的字母公式,认识到环形面积大小的最根本因素是大、小圆的半径。这样的教学,较好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抓住问题的本质。

二、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师:请同学们拿出做好的环形,说说你是怎样去做的?

生1:在硬纸板上,我先用圆规画了一个大圆,然后缩短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圆心不变,再画一个小圆,最后把小圆剪掉就得到了环形。

生2:在硬纸板上,我先用圆规画了一个圆,然后圆心不变,再画一个更大的圆,最后把小圆剪掉也得到了环形。

师:前两位同学都说到了哪几点?

生:都说到了要画两个圆,而且圆心不变,半径大小不同,然后从大圆里剪去小圆,就得到环形。

师:说说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是环形的?

生:光盘、环形垫片等。

在数学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尝试、操作、观察、想象、讨论、质疑等探究活动,从而亲自发现数学问题潜在的神奇奥秘,领略数学美的真谛。让每一位学生动手进行操作――剪圆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讨论、归纳、总结,学生在亲身经历的活动中轻而易举就明白了“从大圆里剪去小圆,就得到环形”的道道,从而更容易了解环形的本质特征。这样的教学,不但看到了知识的“静态”存在,更用“动态”的观点引导学生考察了知识,即知识不但是认识的“结果”,更包括认识的“过程”。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新知识,也掌握了探索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三、在探究发现中,碰撞学生的智慧的火花

师:判别下列图形中,哪些是环形?

师:观察得真仔细!环形的宽度相等。

师:环形中的阴影部分的大小就是环形的面积。你能比较出这几个环形面积的大小吗?

(生纷纷作答)

师:环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

生1:环形的面积与环形的宽度有关。

生2:环形的面积与外圆、内圆的面积有关。

生3:因为圆的面积和半径有关,所以环形的面积与外圆、内圆的半径有关。

(这位学生博得了全班学生热烈的掌声)

师:判断题中其余三个组合图形不是环形,你能求出它们的面积吗?

生1:这些阴影部分的面积都是用大圆面积剪去小圆面积。

生2:不管是不是环形,只要是从大圆里剪去小圆,要求剩下部分的面积,都是用大圆面积剪去小圆面积。

上面的教学中,探求新知,其实就是在圆的面积基础上求圆环的面积。对一些学生来讲,解决它不成问题,所以我采用让学生尝试计算、分析校对、归纳公式的方法,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不断闪出智慧的火花。数学教学,如果找准了起点,注重了学生的发展,就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产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让学生始终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5:圆环面积教学反思

圆环面积是在圆的面积计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圆的面积计算学生接受并不太困难,但圆环却要把握住外圆和内圆这个形成圆环的本质问题。 弗赖登塔尔强调,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应有亲身体验,获得 “ 做出来 ” 的数学,而不是给以 “ 现成的 ” 数学。因此,我在认识圆环的`设计中安排了经历剪圆环的动手操作过程。

剪切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剪环形的过程知道环形是怎样得到的,从而为下面求环形的面积作铺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能自主合作,探究新知,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由于学生体验了剪环形的整个过程,所以在我提出怎样求环形的面积时,学生能很快说出 “ 大圆的面积 ― 小圆的面积 = 环形的面积 ” 。这个过程使我感到在学习关于几何图形的知识,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在实际操作中学到的知识比我们直接传授给他们记得要更清楚、牢固。 环形的特征:必须是同心圆,其次,两个圆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在此提出了一个概念 “ 环宽 ” ,让学生在环形图中认识了 “ 环宽 ” 。

在此我有效的利用课件进行对比演示加深学生对环形特征的理解。非常的形象和直观,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虽然,在这个环节耗费了比以往更多的教学时间,但作业反馈很好。没有特别的错误问题出现。看来 “ 做数学 ” 确实能够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题的处理由于学生有了前面的操作感知,所以例题我采用自学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尝试计算,分析验证,比较计算方法,归纳并优化计算公式。 练习环节,是应用公式解决问题的环节。为了让学生正确应用大半径、小半径、 “ 环宽 ” ,练习时除了设计基础的练习与判断题还设计了 4 道对比练习题,使学生在练习中学会处理大半径、小半径、 “ 环宽 ” 的关系。 不足之处: 1 、练习题没能全部完成,()导致没有实现练习的层次性。 其实,我准备了不同的有关环形的练习题,由于在刚开始时为了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程度,动手操作的时间给的充足,所以到练习题时时间不充分。设计的一道求半环形面积和一道拓展题没完成。 2 、知识点拓展的深度不够。 在认识圆环特征的时候提出了一个概念: “ 环宽 ” ,只是让学生在圆环上指出了 “ 环宽 ‘‘ 但没有让学生将环宽与大半径、小半径进行对比,从而得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大半径与小半径都是从圆心到圆上的线段;而环宽是小圆上到大圆上的距离,表示环形的宽度。 R- 环宽 =r r+ 环宽 =R )为今后做题提供很好的保障 这节课有许多欣喜的地方,也有令我遗憾的地方。但不遗憾的是我从中发现了自身的缺点,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能逐步改进,日趋完善,使自己不断走向 成熟。

篇6:圆环面积教学反思

环形面积是在圆的面积计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圆的面积计算学生接受并不太困难,但圆环却要把握住外圆和内圆这个形成圆环形的本质问题。

教学时,我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中,我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重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首先让学生观察阴影部分的图形有什么特征,通过大家的积极讨论和研究,很快得出了圆环的定义,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外圆和内圆,把外圆和内圆观察的非常到位。做到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设计提问:求圆面积必须知道什么?你能找到内圆和外圆的半径吗?充分让学生的思维活跃,把环行真实地显露在学生眼前,再通过小组合作的讨论,得出圆环的面积计算公式,最后让学生自学例题,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充分发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下获得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受到切实了解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的信任学生,既能够使课堂气氛非常的活跃,对提高教学效果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篇7:圆环面积教学反思

在今后的教学中能逐步改进,日趋完善,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圆环面积是在圆的面积计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圆的面积计算学生接受并不太困难,但圆环却要把握住外圆和内圆这个形成圆环的本质问题。

弗赖登塔尔强调,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应有亲身体验,获得“做出来”的数学,而不是给以“现成的”数学。因此,我在认识圆环的设计中安排了经历剪圆环的动手操作过程。剪切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剪环形的过程知道环形是怎样得到的,从而为下面求环形的面积作铺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能自主合作,探究新知,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由于学生体验了剪环形的整个过程,所以在我提出怎样求环形的面积时,学生能很快说出“大圆的面积—小圆的面积=环形的`面积”。这个过程使我感到在学习关于几何图形的知识,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在实际操作中学到的知识比我们直接传授给他们记得要更清楚、牢固。

环形的特征:必须是同心圆,其次,两个圆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在此提出了一个概念“环宽”,让学生在环形图中认识了“环宽”。在此我有效的利用课件进行对比演示加深学生对环形特征的理解。非常的形象和直观,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虽然,在这个环节耗费了比以往更多的教学时间,但作业反馈很好。没有特别的错误问题出现。看来“做数学”确实能够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题的处理由于学生有了前面的操作感知,所以例题我采用自学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尝试计算,分析验证,比较计算方法,归纳并优化计算公式。

练习环节,是应用公式解决问题的环节。为了让学生正确应用大半径、小半径、 “环宽”,练习时除了设计基础的练习与判断题还设计了4道对比练习题,使学生在练习中学会处理大半径、小半径、“环宽”的关系。

不足之处:

1、练习题没能全部完成,导致没有实现练习的层次性。

其实,我准备了不同的有关环形的练习题,由于在刚开始时为了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程度,动手操作的时间给的充足,所以到练习题时时间不充分。设计的一道求半环形面积和一道拓展题没完成。

2、知识点拓展的深度不够。

在认识圆环特征的时候提出了一个概念:“环宽”,只是让学生在圆环上指出了“环宽‘‘但没有让学生将环宽与大半径、小半径进行对比,从而得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大半径与小半径都是从圆心到圆上的线段;而环宽是小圆上到大圆上的距离,表示环形的宽度。R-环宽=r r+环宽=R)为今后做题提供很好的保障

这节课有许多欣喜的地方,也有令我遗憾的地方。但不遗憾的是我从中发现了自身的缺点,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能逐步改进,日趋完善,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

篇8:《圆环的面积》微课教学设计

《圆环的面积》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环面积

教学目标:

掌握圆环面积的基本计算方法后,利用含环宽的条件来求圆环的面积的练习。

教学重点:

理解环形中外圆半径、内圆半径与环宽的关系,掌握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用简洁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以P68例2复习圆环面积计算的基本方法。

S=πR2-πr2 或:S=π(R2-r2)

二、质疑问难,了解与环宽的关系

一个圆环如果直接知道内圆半径和外圆半径的条件,使用公式就可以代入计算圆环的面积了。那如果没有直接知道内、外圆半径,怎么办?

教师在课件展示环形并标注名称:内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外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外圆半径与内圆半径的差就是环宽(用字母w表示),两个圆间的环宽处处相等。

大圆半径 = 环宽 + 小圆半径 小圆半径 = 大圆半径 - 环宽

思考:

1、怎么通过内圆直径d和环宽w求外圆半径R?

2、怎么通过外圆直径D和环宽w求内圆半径r?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圆环图得出半径、直径与环宽的关系,为探索圆形面积的求法提供依据。】

三、巩固练习

1、下面哪条小路的面积大些?

①一条环形小路,外圆直径10m,路宽4m。

②圆形水池直径10 m,围绕水池有一条宽2 m 的小路。

2、广场中央有一个环形花圃,外圆的周长是25.12m,环宽3m。这个花圃的面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条件多样地呈现变式,让学生掌握正确计算圆环面积的最佳方法。】

篇9:《圆环的面积》教学反思

通过集体备课,《圆环的面积》的教学设计经过初案,正案,但在教学中仍有所不尽人意,有所思索……

圆环的面积是在圆的面积计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圆的面积计算学生接受并不太困难,但圆环却要把握住外圆和内圆这个形成圆环的本质问题。

环形的特征:必须是同心圆,其次,两个圆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在此提出了一个概念“环宽”,让学生在环形图中认识了“环宽”。

在此我有效的利用课件进行对比演示加深学生对环形特征的理解。非常的形象和直观,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练习环节,是应用公式解决问题的环节。为了让学生正确应用大半径、小半径、“环宽”,练习时除了设计基础的练习与判断题还设计了4道对比练习题,使学生在练习中学会处理大半径、小半径、“环宽”的关系。

不足之处:练习题没能全部完成,导致没有实现练习的'层次性。

其实,我准备了不同的有关环形的练习题,由于在刚开始时为了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程度,动手操作的时间给的充足,所以到练习题时时间不充分。

这节课有许多欣喜的地方,也有令我遗憾的地方。但不遗憾的是我从中发现了自身的缺点,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能逐步改进,日趋完善,使自己更上一层楼。

篇10:《圆环面积计算》教学反思

同学们例3这道题还有什么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3.14×52-3.14×42

你对这种算法,有什么看法?

我认为这算法是第一种分步计算的综合式

能用综合算式是一大进步,谁还有更简单的方法?

3.14×(52-42)

多简便,只用两步,你们知道这样算的理由是什么?

这里运用了乘法分配律,这种算法是第二种方法的简便计算。

你真会学运用知识,大家同意他的想法吗?(齐:同意)

我还有一种好办法!(学生很兴奋地)3.14×(5+4)!

请你说说你的想法

我是看出来的,52-42=5+4

我们验证一下。

是不是其他的算式也有这样的规律,请你验证下,比如:62-52是否与6+5相等;102-82是否与10+8相等

我们试了,第一题行,第二题是不行的

我们看出,两数相差1时,行的,差2就有行了

你的意思我明白,但表达上有问题,应该说当两数相差1时,两个算式相等,当两数相差2时,两处算式不相等,我们应该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

那么,请大家算一算,多少?

102-82等于36

36与10、8有什么联系?

36=(10+8)×2

2与10、8有什么联系?

10减8等于2师写公式,你能举例说明吗?我们写了几个算式能证明这处算式成立,52-32=(5+3)×(5-3)122-82=(12+8)×(12-8)

大家是不是都认为这样的算式是成立的?(齐:同意)

那么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们所发现的规律!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理解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学会计算圆的面积,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却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经历了平方差公式推导验证的过程,这本来是初中的数学知识,可是无意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上生成了,我顺着学生的思路,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了一回发现数学,生成数学的感受。

篇11:圆环的面积教学反思

圆环面积是在圆的面积计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圆的面积计算学生接受并不太困难,但圆环却要把握住外圆和内圆这个形成圆环的本质问题。在认识圆环的设计中安排了经历剪圆环的动手操作过程。设计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剪环形的过程知道环形是怎样得到的,从而为下面求环形的面积作铺垫。这个过程使我感到在学习关于几何图形的知识,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在实际操作中学到的知识比我们直接传授给他们记得要更清楚、牢固。虽然,在这个环节耗费了比以往更多的教学时间,但作业反馈很好。没有特别的错误问题出现。看来“做数学”确实能够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不足之处:1、练习题没能全部完成,导致没有实现练习的层次性。2、知识点拓展的深度不够。这节课有许多欣喜的地方,也有令我遗憾的地方。但不遗憾的是我从中发现了自身的缺点,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能逐步改进,日趋完善,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

篇12:圆环的面积教学反思

圆环面积是在圆的面积计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圆的面积计算学生接受并不太困难,但圆环却要把握住外圆和内圆这个形成圆环的本质问题。

环形的特征:必须是同心圆,其次,两个圆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在此提出了一个概念“环宽”,让学生在环形图中认识了“环宽”。

在此我有效的利用课件进行对比演示加深学生对环形特征的理解。非常的形象和直观,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练习环节,是应用公式解决问题的环节。为了让学生正确应用大半径、小半径、“环宽”,练习时除了设计基础的练习与判断题还设计了4道对比练习题,使学生在练习中学会处理大半径、小半径、“环宽”的关系。

不足之处:练习题没能全部完成,导致没有实现练习的层次性。

其实,我准备了不同的有关环形的练习题,由于在刚开始时为了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程度,动手操作的时间给的充足,所以到练习题时时间不充分。

这节课有许多欣喜的地方,也有令我遗憾的地方。但不遗憾的是我从中发现了自身的缺点,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能逐步改进,日趋完善,使自己更上一层楼。

篇13:《圆环面积计算》教学反思

首先,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要突出情境中数学的本质问题。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三个图形的比较,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圆环的特点,(引出圆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了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观察算式的特点引导出另一种方法。学生在此学习过程中,激活了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情境本身是为探究服务的,所以我们必须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能提炼出数学问题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然后,创设的学习情境,要能促进学生情感的培养。要尽可能赋予其丰富的情感因素,用数学的情感去吸引学生,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都说课堂是学生思维成长的土壤,我们教师的智慧是阳光和雨露,数学课更是如此。在课堂评价时,我想了很多鼓励学生的话,学生在得到赏心悦目的语言评价中得到自信和兴趣。所以,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数学教师,我们必须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加强学习,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方法,精心、尽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去自己探索新知,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让枯燥的课堂学习变得有趣,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小学习,孜孜不倦的探究新知,感受学习的乐趣。

篇14:《圆环面积计算》教学反思

《圆环的面积》教学时,我非常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通过操作、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自主参与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知识的获取过程。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重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一、在直观演示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求圆的面积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且我事先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圆环,并用硬纸板做了环形进行演示,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大部分同学都能求环形的面积,但同学们对环形特征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因此,我从认识环形的'特征入手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把做环形的过程说出来,在表述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说出了圆环的特征。这样,学生就学得积极主动,学习效果好。

2、深入钻研教材,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在学生认识环形之后,我有意让学生通过尝试自己练习求圆环面积,总结圆环面积的字母公式,认识到环形面积大小的最根本因素是大、小圆的半径。这样的教学,较好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抓住问题的本质。

二、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师:请同学们拿出做好的环形,说说你是怎样去做的?

生1:在硬纸板上,我先用圆规画了一个大圆,然后缩短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圆心不变,再画一个小圆,最后把小圆剪掉就得到了环形。

生2:在硬纸板上,我先用圆规画了一个圆,然后圆心不变,再画一个更大的圆,最后把小圆剪掉也得到了环形。

师:前两位同学都说到了哪几点?

生:都说到了要画两个圆,而且圆心不变,半径大小不同,然后从大圆里剪去小圆,就得到环形。

师:说说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是环形的?

生:光盘、环形垫片等。

在数学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尝试、操作、观察、想象、讨论、质疑等探究活动,从而亲自发现数学问题潜在的神奇奥秘,领略数学美的真谛。让每一位学生动手进行操作——剪圆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讨论、归纳、总结,学生在亲身经历的活动中轻而易举就明白了“从大圆里剪去小圆,就得到环形”的道道,从而更容易了解环形的本质特征。这样的教学,不但看到了知识的“静态”存在,更用“动态”的观点引导学生考察了知识,即知识不但是认识的“结果”,更包括认识的“过程”。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新知识,也掌握了探索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三、在探究发现中,碰撞学生的智慧的火花

师:判别下列图形中,哪些是环形?

师:观察得真仔细!环形的宽度相等。

师:环形中的阴影部分的大小就是环形的面积。你能比较出这几个环形面积的大小吗?

(生纷纷作答)

师:环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

生1:环形的面积与环形的宽度有关。

生2:环形的面积与外圆、内圆的面积有关。

生3:因为圆的面积和半径有关,所以环形的面积与外圆、内圆的半径有关。

(这位学生博得了全班学生热烈的掌声)

师:判断题中其余三个组合图形不是环形,你能求出它们的面积吗?

生1:这些阴影部分的面积都是用大圆面积剪去小圆面积。

生2:不管是不是环形,只要是从大圆里剪去小圆,要求剩下部分的面积,都是用大圆面积剪去小圆面积。

上面的教学中,探求新知,其实就是在圆的面积基础上求圆环的面积。对一些学生来讲,解决它不成问题,所以我采用让学生尝试计算、分析校对、归纳公式的方法,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不断闪出智慧的火花。数学教学,如果找准了起点,注重了学生的发展,就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产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让学生始终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二物理电磁感应测试题和答案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下物理提纲

组合图形面积的教学设计

西式教堂婚礼流程台词

小学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六年级第五单元的作文

圆环的面积教学反思

六年级作文第五单元

新人教版圆环面积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圆环面积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新人教版圆环面积教学设计(共14篇)】相关文章:

圆环面积教学反思2022-08-30

6年级数学课文反思2022-05-18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2022-11-21

圆的面积教学反思2022-09-12

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环的面积》的说课稿2022-09-02

《组合图形面积》教学设计2023-05-12

六年级数学课堂反思2022-12-26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理念的探索2023-04-28

《圆的面积》的教学反思2023-01-21

婚礼晚宴致辞2023-10-0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