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26 05:45:40 更多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学设计(锦集12篇)由网友“大上海舞厅头牌”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学设计,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学设计

篇1:《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翻来覆去”等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3.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4.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提及诗人牛汉,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笔下的那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形象。(教师引领学生诵出: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板书文题、作者)

二、学生回忆诗人牛汉的创作经历教师视情况进行补充。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默渎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积累词语。

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幽默 凄惨 翻来覆去 温厚

2.学生再读课文,揣摩、理解课文内容。

思考: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二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

学生跳读课文3至8语段,简要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教师提示注意其中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的真挚情意。

3.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研讨:

(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学生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

(1)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如果说课文主体部分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四、研读探究

(1)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请学生感情阅读全文,思考: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掏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2.教师导学:阅读本文,我们不仅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具体深入地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小组交流,并推举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归结。

3.学生自由诵读全文,研讨: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奉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的确,恰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是—所大学。无论其中是不幸,还是喜悦,那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亮色总是会有的,而且是扩展着的。这难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吗?

六、布置作业

离别、送别在文学描写上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描写离愁、别绪的名篇佳作无以计数,请你写出三个写离别、送别的诗句。

课后反思:

《我的第一本书》。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文章似是信笔写来,实际上每一个片段都耐人咀嚼。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这篇文章更容易引起共鸣;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可能觉得离自己生活相距甚远,但是可以通过文中所描写的情境,展开想象,去感悟那个时代的生活境况。总之,在教学中,要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使学生读有所感,学有所悟,进而思考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深刻影响──既可以构成对人生的'戕害,也可以增添人生的厚度。

篇2:《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复述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

2、理解“第一本书”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作者的情感。

3、品味语句,赏析课文语言。

4、调动自己的人生体验,获得人生启迪。

【教学重点、难点】

1、用自己的话复述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

2、理解“第一本书”中包含的感情。

3、品味语句,理解句子的内涵。

【学法指导】

1、读:

自读法(圈、点、勾、划)

2、思:

质疑(提问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那你们还记得自己接触的第一本书吗?(请几个学生简单介绍)同学们的第一本书内容丰富,蕴涵着无限的趣味,那么诗人牛汉的第一本书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诗人一起走进那段往事。

二、简介作者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自渎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⑴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⑵了解故事情节。

2、正确朗读下列字词:

鬃( ) 磨磨蹭蹭( )

脊背( ) 掺和( ) 枉读

3、复述课文:

围绕着“第一本书”发生了不少感人的故事,试用自己的话复述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

要求:复述时讲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情节。

四、研读课文

1、思考:

作者回忆的仅仅是“一本书吗?“一本书”可以蕴含许多感情,请阅读相关语段,用“从──中,我感受到──”的句式,说说你从文中品读到了哪些情感?

2、质疑:

赏析了课文内容后,你对书中的语言、语句还有什么疑惑吗?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同桌间探讨解决.无法解决的请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

五、拓展延伸

学了本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了解了第一本书的故事吗?

六、课文小结

由学生小结本堂课的学习收获(可从基本知识积累、情感启迪、学习方法等方面小结)。

七、课后作业(任选一题)

1、当“我”把补好的课本再次送到乔元贞的手里时,乔元贞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想像乔元贞的神情、语言,写一段话描写当时的情景。

2、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与父亲外还有乔元贞、“弄不成”、二黄毛,三人虽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任选一人,在课文提供的材料基础上,发挥想像,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篇3:《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自学掌握并积累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2.通过合作学习来感悟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父子情、同学情、童年的乐趣,以及在苦难的生存条件下苦苦挣扎的生命历程。

3.品味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合作探究感悟文本的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背景资料了解当时苦难的生存条件,进一步深刻感悟主题。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你读的第一本书吗?也许是图文并茂的画册,也许是引人入胜的故事书,但是我们很多人都把它遗忘了,而诗人牛汉的第一本书却深植在他童年记忆的沃土,它是一盏灯,点亮了它的心房,照亮了他的人生。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第一本书,去感受他所承载的苦难与温情。

二、预习交流,了解学情(指名汇报成果并质疑问难)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难

(一)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1.大家预习很认真,也提出了很多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我们大家的疑难,好不好?

2.大屏幕展示问题:可是这本书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面,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这句话怎么理解?

(二)重点研析,理解内容

1.提问: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为什么?(难以忘怀、父与子、难以笑起来)

这里提出了卜劳恩的《父与子》,这是怎样的一部作品?

(漫画画了父亲与儿子的一些事,表现了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

2.这篇课文也写了父子之间的一些事,主要是写父亲对“我”的爱,现在我们抓住这句话来学习这篇课文。

出示问题:

①课文写了哪些难以忘怀的事?

②哪些地方体现了父亲对我的爱?

③为什么“很难笑起来”?

3.学生朗读课文,分组讨论探究。

4.汇报总结。

①难以忘怀的事都和“第一本书”有关系,回忆了“我”和父亲,我的老师,我和同学之间的一些难忘的事情。

父亲:藏书、问书、考书、补书、携子读书

我 同学:裁书、要书、送书

老师:带狗读书

②哪些地方写出父亲对“我”的爱?你喜欢这样的父亲吗?爱孩子、重视孩子、理解孩子,为了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③这些事情哪些让你感动?哪件你觉得最有趣?

④《我的第一本书》中有浓浓的父爱,有纯真友情,还有带狗读书这样有趣的事,但牛汉为什么说“读了它却笑不起来?”中国当时的农村状况是怎样的?

a指名回答(元贞辍学 一生贫困)

(学校条件不好,“我”随父亲去崔家庄小学读书)

b材料助读 大屏幕展示:鲁迅《故乡》背景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背景

c提问: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的状况是怎样的?

⑤总结:当时的中国农村是贫穷的、落后的、人民生活困苦,许多人挣扎在生存的底线,像乔元贞那样的孩子,比比皆是,数不胜数,他们连基本的温饱都解决不了,何谈读书学习呢?所以作者回忆起“第一本书”的童年生活,很难笑起来。

(三)深入理解,把握主旨

大屏幕展示: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2、齐读问题。

3、讨论交流。

4、汇报总结。

四、总结提问,收束全文

1.学习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悟?还有什么问题?

2.牛汉难忘他的第一本书,不仅是那本书里蕴含着浓浓的父爱,纯洁的友情,上书房的乐趣,还有那童年时解读不了的生活的苦难与辛酸,正是这五味杂陈的情愫成为激励他成长奋进的沃土,让他茁壮成一棵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同学们,请珍惜生活给予我们的点点滴滴,苦辣酸甜,那将是我们成长的不竭动力,会造就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

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父爱情深 读书乐趣

纯真友谊 生活艰辛

篇4:《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优秀

教学设想

初中八年级下学期是孩子的知识水平提高的时期,也是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良好时期,更是思想初步成型的时期,在这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学会感动。因此在进行《我的第一本书》的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到学生的思想渗透,抓住文章中渗透出的“情”来安排教学。其次,在学习文章的同时,注重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以读促写,学习写作的技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目标

1.识记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心情。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

4.引导学生从人物思想中受到启示。

教学重点

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围绕第一本书的故事,体会在特定条件下人物的精神世界。

课前准备

1.自读文章,扫清文字障碍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2.布置学生查阅,了解牛汉的有关资料,以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3.回忆自己拿到第一本书时的心情和场景,把它写成文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师生之间交流拿到第一本书时的心情,听读学生的小习作。师:听了同学们的感受,老师也仿佛回到了那个时候,心中也有许多的感慨,但我却无法表达出来,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牛汉的第一本书,有什么与众不同吧!

板书: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检测预习情况:

1.认读字词:幽默 凄can 奥秘 酷似 掺和 磨磨蹭蹭 翻来覆去

2.交流有关牛汉的材料。

整体感知:

1.生默读课文,或快速浏览全文,讲述“第一本书”的故事。(提示:语言简洁,条理清楚,交代明白)

2.再次快速浏览,思考以下问题:

(1)你认为文中的第一本书值不值得写?这仅仅是一本书吗?它有什么含义?

(2)和我们比起来,文中“我”的生活境遇有什么不同?你通过读文有何感受?你在文中找出描写作者境遇的语句。

明确:

(1)“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描写“我”的境遇的句子如“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希奇东西。”从这些语句可以看出“我”的童年是贫苦而枯燥的,从而更显出书的珍贵,是书给了我人生的启迪。

深入探讨

师:在大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家交流一下,在读文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哪些问题?大家一起探究解决。

通过学生的发现大体有以下较典型的问题:

(1)作者当时是怀着一种什么心情写这一本书的呢?通过一本书你还想到什么?

(2)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以文字感人,更应以情打动人,本文情感的抒发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通读全文体会文中描写的情感有哪些,各是什么?

小组讨论,组员作好讨论记录

明确:

(1)作者当时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感情复杂,心情沉重,通过一本书,反映出深藏的苦难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更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2)首先是父子之情。父亲关心“我”的学习,学期结束,父亲问“我”考了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当问清原委后,父亲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作者笔下的父亲,确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晚上,父亲在昏黄的油灯下,为“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新的学期开始,父亲便带“我‘到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外村上学去了。作则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的性格跃然纸上,他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人。

第二是同学、朋友之情。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边把这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当父亲得知孩子半本书分给别人的时候,便深深地叹气,叹气之后便修补成两本书。父亲对孩子之间友情的理解,也许来自自己少年时代与朋友相处的那一份友谊的体验,况且,父亲和乔元贞的父亲恰恰“自小是好朋友”,当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训斥一顿之后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这句话虽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村邻的友好淳厚的情义。尽管家家都非常困难,但贫困生活境遇中淳厚的友情却弥足珍贵,温暖人心,也深深感动着今天的读者。

第三是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一点是作者念念不忘的,在文中单独来一段补叙。文中写道:“课本上的第一个字就是‘狗’,我有意把狗带上。两条狗像小学生一般规规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户外面等我。我早已把狗调教好了,我说‘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我说‘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几声。”──这出人狗合演的“双簧戏”,应是最好的情境教学吧。确实,当我们读到此处,忍俊不禁,深深被儿童时代那一份童趣所感动,何况,这是在学习条件多么恶劣、生活处境何等窘迫的情形下获得的一点乐趣啊!这,也就是作者“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吧。

当然,“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也来自人间的温暖和友情。

写作研究和探讨

1.联系全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回大括号里的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2.本文在思路上不落俗套,你在作者的写作方面有哪些发现?学生小组探讨,做好记录,班上交流(提示:结构,内容安排,情感的抒发)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不要做呆板的限制,能说出于文章的中心有关的看法即可。

总结

作者从第一本书中,不仅得到了知识,而且从中感悟到了人生的价值,上了不同寻常的人生第一课。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刻的体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

布置作业

请你以“人生第一课”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篇5: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由《我的第一本书》的悬念导入,作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看完题目,我们会想到些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文章的题目)

设疑:作者为什么要饱含深情的描绘自己求学来用过的第一本书?作者创作的目的在于什么?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组织同学复述这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教师补充相关背景,提升学生的感受:本文充满了作者来自对于苦难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独特的感受,作者不仅要表现得是作者关于童年生活中关于第一本书的感人故事,而是与书有关的或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那浓浓的真挚的情感,是上个世纪二三年代遥远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那份独特的感受。

三、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下面的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教师小结:情感丰沛是本文的主要的特色,本文除了赞美了父子之间的深情,还赞美了父子情、师生情、同学情、生活趣味。

四、揣摩与感悟

1、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⑴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

感觉是什么?联系上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明确:我的童年生活是辛酸、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⑵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

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发言,教师明确: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大门,走进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那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情、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中国,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忍不能忘本,巧妙的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就是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2、朗读文中描写父亲为我抄写、装订课本的段落(3~8自然段),

问题探究:

⑴父亲看见我的课本,为什么会显得那样的愁苦?

⑵父亲听见我的解释,为什么只是深深叹着气,而且说元贞比你有出息

五、拓展与延伸

1、阅读训练:

要求学生快速朗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⑴选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你用简明的话语加以概括。

⑵请你猜一猜,父亲为什么没有揍我?其中蕴含着父亲的什么感情?

⑶文中的居然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⑷请你想象一下,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个人可能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用我的口吻写一段话,表现出我当时的`感受。

⑸选文中最后写道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还值得我们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为什么说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2、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请你在课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故事》)。

3、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六、课堂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

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篇6:《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学设计

【实用教案】

〖创意说明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分析重点的语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环境,努力学习,用心感悟生活中深蕴的人间真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由《我的第一本书》的悬念导入,作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看完题目,我们会想到些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文章的题目)

设疑:作者为什么要饱含深情的描绘自己求学来用过的第一本书?作者创作的目的在于什么?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组织同学复述这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教师补充相关背景,提升学生的感受:本文充满了作者来自对于苦难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独特的感受,作者不仅要表现得是作者关于童年生活中关于第一本书的感人故事,而是与书有关的或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那浓浓的真挚的情感,是上个世纪二三年代遥远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那份独特的感受。

三、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下面的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教师小结:情感丰沛是本文的主要的特色,本文除了赞美了父子之间的深情,还赞美了父子情、师生情、同学情、生活趣味。

四、揣摩与感悟

1、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⑴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

感觉是什么?联系上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明确:我的童年生活是辛酸、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⑵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

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发言,教师明确: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大门,走进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那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情、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中国,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忍不能忘本,巧妙的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就是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2、朗读文中描写父亲为我抄写、装订课本的段落(3~8自然段),

问题探究:

⑴父亲看见我的课本,为什么会显得那样的愁苦?

⑵父亲听见我的解释,为什么只是深深叹着气,而且说元贞比你有出息

五、拓展与延伸

1、阅读训练:

要求学生快速朗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⑴选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你用简明的话语加以概括。

⑵请你猜一猜,父亲为什么没有揍我?其中蕴含着父亲的什么感情?

⑶文中的居然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⑷请你想象一下,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个人可能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用我的口吻写一段话,表现出我当时的感受。

⑸选文中最后写道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还值得我们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为什么说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2、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请你在课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故事》)。

3、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六、课堂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

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重在调动学生的情感储备,由于年代相隔比较的久远,学生对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授课过程中,可从第二自然段的分析使学生能够整体的感知文章的创作背景,与学生合作探究本文的思想感情的过程中,从情感特色入手,注意用情感人,采用理解练习拓展模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引领学生诵读牛汉笔下的那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诗句,转入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思考人生命运这个话题。

二、诵读,感知文意

1、默读,初步感知文意。

2、细读,揣摩理解课文内容。

3、齐读,整体感知文意。

4、学生畅谈阅读体会,教师因势利导。

三、研读探究

1、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归纳品析语言的方法。

2、学生自由摘读,尝试语言的品析,小组交流感悟。

3、联系生活体验畅谈感想,文章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

⑴父子之情深感动人。

⑵同学之情感染人。

⑶人狗之默契愉悦人。

四、拓展延伸

阅读《给我未来孩子的信》,谈谈自己的感触。

篇7: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识记与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⑵ 理解本文由物写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个性的特点。

⑶ 学习本文叙事清晰,语言平实顺畅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⑴ 课前让学生了解爷爷,奶奶或父母那个年代生活的情况,以便更好的理解文章。

⑵ 置疑法,竞赛法,问答法,联想法,幻灯片演示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 了解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⑵ 理解父母对儿子的深深敬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一、设置问题,导入课文

教师活动

1、师:你读的地一本书在是什么样子的书?在你记忆中,那一本书给你印象最深刻?

2、教师点拨,总结。

问:课文作者牛汗的地一本书,即不是名著也不是好看的漫画,而是一本普通的国语课本,可他为什么要为它写一篇文章那呐你从你的爷爷,奶,那里了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情况是怎样的?

3、由学生的回答导入文章。

作者介绍。

学生活动

1、学生积极作答。

2、学生交流信息。(贫穷,茅草房,饥饿,寒冷,读书是有钱人的事情等)

3、学生对照自己收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可做补充,做好记录。

二、默读课文,就内容进行男女知识擂台赛,整体知识课文内容

教师活动

1、在5分中内默读完课文,注意用笔勾话疑难点。

2、教师指出比赛规则:每组三个问题,关书作答,可有三次机会。

在学生比赛中,教师进行提示,最后作比赛总结。

3、提问:通过刚才的比赛,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谁来告诉我,这篇课文给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学生活动

1、默读课文,准备竞赛。

2、男女分组提问,作答。可能出现的问题;我的第一本书酷似那里的一组画?父亲返回家乡,带回来那些书?我的课文为什么总是只有下半部分?父亲在怎样的灯下为我补书?二黄毛后来怎样了?我上课时有什么趣事?

3、学生积极作答。

(生活的艰难,孩子间的友谊父子的感情等)

三、理清文章线索。理解由人物写作方法

教师活动

1、文章以一本书为线索进行叙事,请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理清文章的行文线索。

2、抽学生发言,有不同意见者给机会。

3、你觉得父亲是怎样的父亲?我是怎样的孩子?你是通过什么看出来的'?

4、教师总结,点明以物写人的方法。

学生活动

1、速度课文,分组交流。

2、回答问题。

明确:引出第一本出最初的启蒙,介绍父亲追问书的故事追问书的另一半,父亲灯下补书转学在次回顾上课趣事人物后话总结:人不能忘本。

3、学生迅速默读课文,作答。

(慈爱,与同情心;我是一个懂事,乐于助人的孩子。通过补书书得出来的)

4、学生记录。明确:恰当以物写人能生动表现人物的个性。

四、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

教师活动

1、要求学生进行部分角色朗读。

(父亲询问我的这一部分)

2、请学生复速第一本书的故事。

3、点平并总结。

提问: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要求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提问:作者在谈及两位朋友的一生时有着怎样的感情?你是怎么理解人不能忘本的这句话?

学生活动

1、学生角色朗读,注意语气,停顿,感情运用及表情。

2、学生速度课文后进行复速。注意抓住关键人物和情节,注意语气。

3、回答问题。

(孩子的天真,无邪,父子间的深深感情等)

4、齐读课文,回答问题。

(遗憾,同情;不能忘记以前的生活,以前的朋友忽然父亲对我的爱)

五、创设情景问题,总结课文

教师活动

1、提问:如果你是作者,有一天你回到久别的家乡,遇见了正在买纸烟,花生,火柴的乔元贞你会怎样?

2、教师总结。

提问:一本书载着友谊,载者亲请也载着苦难那个时代的乐趣和温情那你有没有什么东西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那?

3、教师点评,总结我们现在的生活很幸福,我们应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身边美好的一切。

学生活动

1、学生发挥联想,作答。

2、学生联系自己情况作答。

3、学生理解,体会。

六、总结课文

课文以一本书为裁体,运用平时的语言回忆了父亲对我的爱以及朋友见的真挚的友谊和20世纪初艰难中的温情。课文告诉我们人不能忘本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拥有。课文以物写人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教学探讨与反思】

1、由与今天这篇课文的背景学会今天的学生较体会,在教学前要学生了解20世纪初的社会情况就比较重要,以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2、亲情友情都是学生熟悉,容易产生的共鸣话题,让学生能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感情;同时课文内容能对学生惊醒口语,写作进行和思维训练。

篇8: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2、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3、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教学重点: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品评重点语句,渗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了胡适对母亲以其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影响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追忆。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苦难生活境况中浓浓的真挚情意给诗人的精神给养。

二、作者简介

牛汉――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字词:

鬃( ) 磨磨蹭蹭( ) 脊背( ) 掺和( )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温厚:温和宽厚。

2、思考: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

3、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研讨:

(1)“我的第一本书”是哪一本?

――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

(2)“我的第一本书”有什么不同寻常的经历?

――“我的第一本书”被我拦腰截断,上半部分送给了同学乔元贞,只留下了下半部分,父亲了解详情后,用白纸帮我们补好内容又装订好送给我和乔元贞。

(3)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念念不忘这本书?

――里面饱含着父子之情:父亲对我学习的关心,对我朋友的同情,帮我补写课本并装订好送我和我的同学,带我去崔家庄小学念……;

也饱含着同学之爱:把自己的书分半本给乔元贞;

还有作者难以忘怀的狗:人狗的默契和难得的童趣。

(4)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5)你读了作者的故事觉得辛酸,想笑却笑不出来,很沉重吗?为什么?

――生活太苦了,条件太差了,作者那时的生活太可怜了。

(6)你认为作者回忆的仅仅只是那本国语课本吗?

――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7)作者是怀着什么感情回忆自己的第一本书的?

――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四、研读探究

1、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请学生感情阅读全文,思考:(课后习题第二题)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辛酸的,沉重的,几乎天天在生存线上挣扎,当然没有幽默可言,但是无论多么的艰苦,孩子总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真和淘气总能让他找到自己的乐趣,和小伙伴在一起,与小动物们玩耍,回到大自然中去,什么都会忘记,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五、讨论:1、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与前文“父亲说乔元贞是个有出息的孩子”相呼应,表达作者对乔元贞的同情,也说明作者认为“知识改变命运”,可是孩子却没法上学,再次体现作者在苦难的生活中的辛酸之情。

2、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3、你认为本文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知书识理,关心孩子的学业,温和善良,理解孩子,乐于助人,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

4、这一本书中蕴含了太多的情感,如果让你来品味,你能从中品出什么滋味?

―――甜:同学、朋友之间的深厚的情谊;父子之间亲密的关系;人与动物的乐趣

―――酸:艰辛的生活,贫穷的生活环境;学习的艰难;人生际遇的差别

六、课堂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七、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爸爸对我的关心,同学之间的友谊

人生道路上的第一课

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上学的乐趣

快乐和梦幻:1跟小动物在一起(人和狗之间的默契和情趣)

2跟父亲相处(父子之情)

3同学朋友之情

篇9: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酷(kù)似,掺(chān),脊(jī)背,枉(wǎng)。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二、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四、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五、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七、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八、布置作业

1、研讨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篇10: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初中八年级下学期是孩子的知识水平提高的时期,也是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良好时期,更是思想初步成型的时期,在这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学会感动。因此在进行《我的第一本书》的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到学生的思想渗透,抓住文章中渗透出的“情”来安排教学。其次,在学习文章的同时,注重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以读促写,学习写作的技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目标】

1、识记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心情。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

4、引导学生从人物思想中受到启示。

【教学重点】

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围绕第一本书的故事,体会在特定条件下人物的精神世界。

【课前准备】

1、自读文章,扫清文字障碍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2、布置学生查阅,了解牛汉的有关资料,以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3、回忆自己拿到第一本书时的心情和场景,把它写成文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之间交流拿到第一本书时的心情,听读学生的小习作。

师:听了同学们的感受,老师也仿佛回到了那个时候,心中也有许多的感慨,但我却无法表达出来,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牛汉的第一本书,有什么与众不同吧!

检测预习情况:

1、认读字词:幽默 凄惨 奥秘 酷似 掺和 磨磨蹭蹭 翻来覆去

2、交流有关牛汉的材料。

二、整体感知

1、生默读课文,或快速浏览全文,讲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提示:语言简洁,条理清楚,交代明白)

2、再次快速浏览,思考以下问题:

⑴ 你认为文中的第一本书值不值得写?这仅仅是一本书吗?它有什么含义?

⑵ 和我们比起来,文中“我”的生活境遇有什么不同?你通过读文有何感受?你在文中找出描写作者境遇的语句。

明确:

⑴ “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⑵ 描写“我”的境遇的句子如“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希奇东西。”从这些语句可以看出“我”的童年是贫苦而枯燥的,从而更显出书的珍贵,是书给了我人生的启迪。

三、深入探讨

师:在大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家交流一下,在读文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哪些问题?大家一起探究解决。

通过学生的发现大体有以下较典型的问题:

1、作者当时是怀着一种什么心情写这一本书的呢?通过一本书你还想到什么?

2、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以文字感人,更应以情打动人,本文情感的抒发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通读全文体会文中描写的情感有哪些,各是什么?

小组讨论,组员作好讨论记录,明确:

1、作者当时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感情复杂,心情沉重,通过一本书,反映出深藏的苦难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更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2、首先是父子之情。父亲关心“我”的学习,学期结束,父亲问“我”考了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

“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当问清原委后,父亲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作者笔下的父亲,确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晚上,父亲在昏黄的油灯下,为“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新的学期开始,父亲便带“我”到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外村上学去了。作则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的性格跃然纸上,他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人。

第二是同学、朋友之情。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边把这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当父亲得知孩子半本书分给别人的时候,便深深地叹气,叹气之后便修补成两本书。父亲对孩子之间友情的理解,也许来自自己少年时代与朋友相处的那一份友谊的体验,况且,父亲和乔元贞的父亲恰恰“自小是好朋友”,当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训斥一顿之后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这句话虽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村邻的友好淳厚的情义。尽管家家都非常困难,但贫困生活境遇中淳厚的友情却弥足珍贵,温暖人心,也深深感动着今天的读者。

第三是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一点是作者念念不忘的,在文中单独来一段补叙。文中写道:“课本上的第一个字就是‘狗’,我有意把狗带上。两条狗像小学生一般规规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户外面等我。我早已把狗调教好了,我说‘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我说‘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几声。”──这出人狗合演的“双簧戏”,应是最好的情境教学吧。确实,当我们读到此处,忍俊不禁,深深被儿童时代那一份童趣所感动,何况,这是在学习条件多么恶劣、生活处境何等窘迫的情形下获得的一点乐趣啊!这,也就是作者“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吧。

当然,“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也来自人间的温暖和友情。

四、写作研究和探讨

1、联系全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回大括号里的问题:

⑴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⑵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2、本文在思路上不落俗套,你在作者的写作方面有哪些发现?学生小组探讨,做好记录,班上交流:

(提示:结构,内容安排,情感的抒发)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不要做呆板的限制,能说出于文章的中心有关的看法即可。

五、总结

作者从第一本书中,不仅得到了知识,而且从中感悟到了人生的价值,上了不同寻常的人生第一课。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刻的体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

六、布置作业

请你以“人生第一课”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篇11: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可是诗人牛汉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二、检查预习

1、走近作者: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蒙古族。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牛汉诗选》等。牛汉在“文革”期间,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写下了不少诗作。例如:我们在七年级学过的《华南虎》。

2、读一读。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怎样的书?

2、围绕这本书发生了那些故事?

3、你感受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同学情真、父子情深、生活情趣)

四、品味语言,探究人物

1、文中刻画的几个人物,你认为哪个人物刻画得最好呢?

2、教师进行学法示例,与学生一起品味“爸爸”这个人物形象:

(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

3、运用这种方法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刻画得最好的人物,谈谈文章是如何刻画人物的,人物的性格及人物的命运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例如:我、二黄毛、乔元贞、老师“弄不成”)

五、重点研讨、局部雕琢,深化主题

提问: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掏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 (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3、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六、多元感悟,拓展提高

布置课下作业: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人选一个,在课文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七、作业

展开想象和联想续写故事,可以是关于乔元贞,也可以是关于二黄毛的。

篇12: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1、学习目标:

⑴ 速读并复述课文,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⑵ 分析本文的重点语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重点的语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3、教育目标:

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环境,努力学习,用心感悟生活中深蕴的人间真情。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

投影仪。

【课文感知】

本文充满了作者来自对于苦难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独特的感受,作者不仅要表现得是作者关于童年生活中关于第一本书的感人故事,而是与书有关的或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那浓浓的真挚的情感,是上个世纪二三年代遥远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那份独特的感受。

【课前二分钟】

简介《死魂灵》。(体会果戈理独特的幽默风格,感受讽刺文学的魅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由《我的第一本书》的悬念导入,作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看完题目,我们会想到些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文章的题目)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

设疑:作者为什么要饱含深情的描绘自己求学来用过的第一本书?作者创作的目的在于什么?

识记重点字词:

幽默 凄惨 奥秘 翻来覆去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二、复述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组织同学复述这“第一本书”的故事,探讨下面的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3、情感丰沛是本文的主要的特色,本文除了赞美了父子之间的深情,还赞美了哪些人间真情?请加以概括,并进行简要的分析。父子情、师生情、同学情、生活趣味。

三、揣摩与感悟

1、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2、朗读文中描写父亲为“我”抄写、装订课本的段落(3~8自然段)。

问题探究:

1、父亲看见我的课本,为什么会显得那样的愁苦?

2、父亲听见“我”的解释,为什么只是“深深叹着气”,而且说“元贞比你有出息”?

四、拓展与延伸

1、阅读训练:

⑴ 选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你用简明的话语加以概括。

⑵ 请你猜一猜,父亲为什么没有揍我?其中蕴含着父亲的什么感情?

⑶ 文中的“居然”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⑷ 请你想象一下,“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个人可能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用“我”的口吻写一段话,表现出我当时的感受。

⑸ 选文中最后写道“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还值得我们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为什么说“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2、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请你在课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故事》) 。

五、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将课堂拓展口头练习整理一下,写成短文。

【课后记】

本文重在调动学生的情感储备,由于年代相隔比较的久远,学生对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我注重从第二自然段的分析使学生能够整体的感知文章的创作背景,在与学生合作探究本文的思想感情的过程中,我注重从本文的情感特色入手,注意用情感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的第一本书 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第一本书》教学反思

个人读一本书的心得体会800字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随笔

个人读一本书心得体会作文800字

《银河帝国:基地》读书心得体会精选

学生读一本书的心得体会1200字

浅谈从优秀到卓越论文

一本书的读后感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学设计(锦集12篇)】相关文章:

八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计划2023-09-06

《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1500字2022-06-03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有哪些2023-11-12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2022-10-20

读《基地》的优秀读书笔记2023-11-15

新人职场的书籍2023-01-06

程序员必读的书籍排行榜2023-04-27

我的第一本书 说课稿2022-09-02

优秀教师必读的十本书2022-05-24

银河帝国基地读书笔记2023-11-2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