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精选16篇)由网友“jiangchunhui”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篇1: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2.通过实验得到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
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能进行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并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实验中,获得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证明观点的体验,形成继续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用小车一辆、粗线一捆、铁垫圈20个(实验袋中已有),挂钩一个(回形针制成)、秒表、记录单。
教师:课件(不同车辆的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活动一:测试训练秒表的使用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训练一下秒表的使用,请材料盘所在位置的那位同学拿起盘中的电子表,并调到秒表功能,不会的同学可以将电子表交给其他组员,准备好了吗?当老师拍第一下手时开始记时,拍第二下手时停止记时,好开始。
学生听老师口令开始记时。
请每一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时间,第一组?好,你是记时员,第二组?好你也是记时员……(在此将每小组的记时员首先确定下来并进行了训练)
活动二:感受重力
同学们,今天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听课,大家紧张吗?那我们来做个运动轻松一下吧,全体起立,老师先说一下规则:当老师说跳的时候大家就蹲,当老师说蹲的时候大家就跳。好现在开始。
学生听老师口令,游戏。蹲、跳、蹲、蹲(做3—4次)
为什么我们使劲的往上跳,跳了半天还是回到了地面,而没有飞到空中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因为地球有引力,因为我们有重量,因为我们有重力等)
小结:对。因为地球有引力,我们都受到了它的力,所以我们用力向上跳,跳得再高还是很快落到地面。刚才的游戏,绝大部分同学做得很好,这说明我们班的同学很聪明,反映很敏捷。希望大家上课时也要多动脑筋,积极探索,踊跃发言,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
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
1.判断各种车辆的动力
请同学仔细观察这些车,它们都是靠什么提供动力的?
课件出示各种车辆的图片,包括:马车、手推车、火车、卡车
让学生集体回答后师重复一遍。马车靠马力,手推车靠人力,火车靠电动机的力或靠发动机的力或靠蒸汽机的力,卡车靠发动机的力。
这辆车你还能判断吗?
课件停留出示“缆车”图片
2.引出课题
不同的车可以使用不同的动力驱动前进,缆车是用钢缆绳拉着前进的车,它可以轻松的爬上陡坡,是很有特色的运输工具。今天我们也要做一回小科学家来研究小缆车的运动。
板书并课件出示课题:我们的小缆车
二、实验论证
(一)、活动一
1.安装、测试、调整小缆车
(1)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辆小车,你能想个办法让它运动起来吗?(推,电机)你还有其他办法吗?
(2)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条带有挂钩的绳子,你能再想个办法让小车运动起来吗?(学生回答时可以请学生进行演示)
学生回答,师进行适当的追问和补充。
2.需多大的力才能拉动小车
(1)猜测
这辆小车现在的状态是静止的,那请你来猜测一下:究竟需要几个铁垫圈,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PPT究竟怎样才是刚好运动起来呢?)
(2)设计实验
这只是同学们的猜测,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实验验证)
你觉得我们该如何做这个实验?
如果没有学生举手就请小组讨论一下,在学生汇报的过程当中应适当的追问,比如:小车该如何放置?(知道小车应该放正)怎么放置铁垫圈?(知道垫圈应轻轻地放;在放置的过程中应保持小车的.静止,等放完挂线平稳之后再放开小车;垫圈应一个一个的增加)
实验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注意点:
1.垫圈放置时应该保持小车静止;
2.挂线平稳之后再放开小车观察;
3.一个一个的增加垫圈
(3)请同学们完成实验,并将实验结论记录表一中。
学生安装小缆车、对小缆车进行调整,并完
成“至少需要多大的力,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下面开始实验,实验完成后记录下来,迅速将物品放回原处,并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
(4)汇报交流、验证实验
哪个小组愿意告诉大家,需要几个垫圈刚好能拉动小车?
老师听到了几种不同的声音,请你来猜测一下:为什么结论会有所不同?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小车的重量不同,轮子灵活性不同,垫圈的重量不同,桌子的光滑程度不同,还有其他因素)
不同的实验条件就会影响实验的结论。虽然我们的实验结论有所不同,但我们可以知道“一定的力,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
课件出示:一定的力,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
3.认识重力
刚才我们实验时,铁垫圈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挂上一定数量的垫圈小车就运动起来了?(生答因为垫圈有重量,有拉力,有重力)
小结:是铁垫圈的重力使小车运动起来。板书:重力
这个力的方向是怎样的?为什么有这个力?
对了,在地球上,由于地球的引力,所有的物体包括空气都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板书:
上课前的游戏我们都体会到重力的存在。
(二)、活动二: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1.思考:大小不同的拉力如何影响小车的运动?
刚才我们已经让小车动起来了,怎么做才能让小车运动的更快?(增大拉力,增加垫圈)那么请你来猜测一下:拉力的大小与小车的运动速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师板书:拉力越大,小车运动速度越快
2.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这是同学们的猜想(板书“?”)我们需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个猜想。
怎么做这个实验?请你来设计这个实验步骤。(学生回答)
3.补充提问:在实验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垫圈应该怎么增加?为什么要多个多个的增加?怎样才能知道小车运动的快慢,可以用什么方法?(控制好运动距离,规定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记时并记录)
为什么同种拉力条件下要多做几次实验?(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4.老师还有一个温馨提示,邀请我们班的班长来提示大家,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1)控制好小车运动的距离,每一次实验以透明胶带为起点,桌沿为终点。
(2)三个三个的增加铁垫圈,观察小车的运动速度怎样变化,并记录时间。
(3)四人小组分工明确:确定两人为操作员(一人控制小车,一人放置铁垫圈),一人为记录员,一位为口令员兼记时员,操作员严格听口令员指挥。(喊“放、停”)
(4)实验完成后,迅速将物品放回盘中,并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
大家能接受班长的提醒吗?好,下面开始实验。
5.学生根据屏幕提示与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并记录,师巡视并适当协助。
6.全班交流,汇报实验数据,验证之前猜想
(1)请把你们的实验数据与大家分享吧!
请三到四组上实物展示台,学生介绍
仔细观察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刚才我们的猜想,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与我们实验结论一致吗?
并板书:将原有问号改为感叹号!
(2)小结
是什么拉动了小车?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有什么关系?
课件出示:拉力越大,小车运动速度越快。
三、课堂小结,拓展
这辆小车是靠拉力让它运动起来,你想出其他办法让它运动起来吗?请你课后自己去试一试。(停顿一下)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能回答的回答,不能回答的回避)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有引力,使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并知道一定的拉力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最后,老师还有一个稳馨提示:请同学们整理好自己的桌面,将物品放回盘中!
篇2: 《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通过实验得到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能进行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并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验中,获得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证明观点的体验,形成继续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验来探究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教学准备:实验小车若干辆、棉线若干根、铁垫圈若干个、秒表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谁来猜猜:老师是怎么来的?
2、导入:
(1)说说生活中的交通工具,它们是靠什么动力运动的?
(2)出示缆车图,说说它又是靠什么动力运动的?
3、揭题。
是啊,借助缆绳的拉力,缆车可以轻松爬上陡坡,是很有特色的运输工具。这节课,我们也做一辆我们的小缆车,好吗?
二、安装小缆车
1、说说要制作我们的小缆车,需要什么材料?
2、小组讨论:根据这些材料,我们应该怎么安装才能让我们的小缆车运动起来?
3、小组交流反馈:
(1)把绳子拴在车子的一端。
(2)绳子的另一端挂铁垫圈,用它来拉动小车。
适时指导:绳子系在哪儿合适?
绳子需要多长最好?
为了不让小车冲出桌外,我们可以怎么做?
研究用多少个铁垫圈刚好可以拉动小车。
(1)猜猜:在绳子上挂多少铁垫圈刚好可以让小缆车运动起来?
(2)想想,说说:是不是把这么多铁垫圈一次性全挂上去?那应该怎么做?
4、小组实验:
(1)组装小缆车。
(2)实验证明:挂几个铁垫圈可以刚好拉动小车
5、各小组交流汇报。
6、引出重力的概念
(1)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用了什么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为什么能拉动小车?
(2)介绍重力: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3)谈谈生活中的重力现象。
三、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
1、导入。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借助物体本身的重力可以拉动小车,那我们能否想办法让小缆车运动得更快?
2、猜测: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
3、小组讨论实验设计方案:应该怎么做这个实验才能证明自己的猜测?
4、交流方案及注意事项:
(1)对比实验,只能改变铁垫圈数量,其他条件不变,比如:起点、终点、小车等。
(2)第一次实验的个数至少不低于刚使小车运动的数量,以后要多个多个增加,最好成倍增加。
(3)小组成员互相合作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
5、各小组进行实验
6、分析实验数据,你能从中发现什么?
板书设计:
我们的小缆车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
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篇3: 《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2、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
1、安装用重力拉动的缆车。
2、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3、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
教学重点: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学具准备:
小组:小车一辆、线一根、回形针一个、铁垫圈一袋、秒表一只、小木块二块,记录单。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让小车运动起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辆小车,小车现在停在这里,是静止的(板书静止),你能想出一些办法让这辆静止的小车动起来?(板书运动)
生1:用手推。
生2:在后面装个气球,把气球吹大,放掉气就可以动了。
生3:装个马达。
生4:吹一下也会动。
生5:拉着跑。
生6:让桌子一边高一点……
师:方法可真多,现在老师手里有一根线,(出示一根线)你能用这根线让小车运动起来?比比哪个小组最先想到!(组长领材料。)
生:把线一端拴在小车上拉一下。
师:可以做到吗?怎么做的?
学生演示。
师:在手拉动的过程中,线有一个拉力,带动小车运动。(板画)
二、安装一个小缆车
师:你们的脑筋转的都很快!想到这么多让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我们一下,不管是手拉还是其它方法,要让小车从静止运动起来,都要给它施加一个力(板书)
师:而且小车沿着线拉动的方向前进。线拉动的方向和小车运动的方向有关。
所以线与车身方向要一致。(课件出示)像这样的情况下,小车肯定跑偏,只有这样的方向一致才能直线前进。
师:为了方便大家之后的探究,老师在你们的桌子上贴出了一条轨道,轨道有起点和终点。我们的小车可以像在马路上一样前进。不过如果小车在这样笔直的“马路”上运动,我们得注意把握住车的方向了,跑偏了容易出“事故”。(课件出示)
师:我们再看,没有手拉动小车又回到了静止的状态。那大家可不可以帮着想个办法,让小车即使在没有用手拉动的情况下,也能动起来。老师可以一些材料(回形针一个、铁垫圈一袋)(课件出示)
生思考讨论一分钟。
师:如果真的可以做到的话,请大家试一试:用了几个垫圈,刚好使小车动起来?
生安装一个小缆车。
师:能做到不用手拉,使小车动起来吗?
生:能。
师:怎么做到的?(板书垫圈)
师:你们挂了几个垫圈,刚好使小车动起来?
一组汇报*个。
师:通过实验发现要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必须要有一定的拉力,拉力太小,小车不会动,拉力大到一定程度,小车才开始运动。
师:其它小组是几个呢?为什么各组的数据会存在差异呢?和什么有关?
师引导学生认识到主要有小车、桌面等不同的原因,还有放垫圈的方式不同的因素,要求轻放垫圈。还有线是否放正、桌面是否晃动、是否干净、是否无意间人为拉动小车等因素。
师:所以说有时候小细节决定着实验的成败!之后在研究小车的实验中也要多关注这些小细节!
三、认识重力
师:老师觉得今天同学们都很了不起!没有手拉动,也能让小车动起来。那你知道为什么挂上垫圈,小车就能动起来?
生:垫圈有重量或受重力作用。(学生若答不到点子上,老师可以引导,板书重力)
师:什么是重力?
师:(课件出示)地球上任何物体都会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重力的大小就叫重量。
师:因为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生活中很多现象与重力有关。你知道吗?
生:我们提水时感到水桶对手有向下的拉力,背书包时感到书包对肩部有向下的压力,抛出去的球会落回地面,水会往低处流,我们能从滑梯上往下滑……
师:重力是怎么产生的?
因为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物体就有了重力,因此一旦失去支撑就会往下落。(课件出示)
师:挂着的'垫圈因为重力作用往下落,使绳子产生拉力,就能带动小车运动。挂着的垫圈往下落相当于手在拉动。
垫圈会一直往下掉吗?(距离是从桌面高度到地面,所以我们使用的绳子不用太长,只要和桌子的高度一样就适合了,这也是小车在桌面上能被拉动的最长距离。)
师:介绍了重力的知识,那你知道是谁发现了重力?
生:牛顿。据说因为一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砸到了他的头,引起他的思考:为什么苹果会往下掉,而不是往上呢?受到这件事的启发,之后他经过研究发现了重力。
师:所以说只要有心,只要肯多问几个为什么,生活中处处都是知识和真理!同学们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关重力的知识,也可以去阅读单元后的资料库或者其它课外书。
师:我们刚才一直在研究小车,我也想介绍一种生活中很有特色的一种运输工具――缆车。(课件出示)
出示缆车图片,具体展开:缆车是用钢缆绳拉着前进的车。你们发现没有,其实刚才我们做的就是一辆简单的小缆车。(出示课题:我们的小缆车)
四、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的探究
师:我们已经让小缆车从静止运动了起来,如果我想让我们的小缆车运动的更快,你有什么办法?(板书运动更快)
生:增加垫圈。
师:为什么增加垫圈,小车会运动的快点?
生推测:放的垫圈个数越多,受的重力会越大,缆绳的拉力也越大。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结合板画叙述)
师生讨论并叙述实验方法,老师加以引导,学生相互补充完善。
引导如下:
师:你用什么方法判断小车运动的速度变快了?同样距离,时间用的越少,说明运动的越快。肉眼看不精确,我可以一样工具――秒表。
师:为了实验的准确性,我们需要关注一些细节。(课件出示)
既然是速度的对比,那小车运动的距离就应该相同。我们可以在桌面上的轨道里进行,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
师:垫圈怎么增加好?为什么?
(多个多个增加,最好成倍增加。每次加垫圈时都要至少做三次实验,取合理值。)
师:怎么样的才是合理值,是不是三次实验的第二次的数就是合理值?
(合理值是实验中受外界因素影响最小的一组的可靠数据)
师:小组成员互相合作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分工:一个记时、一个放垫圈、一个起点放车、一个记录并喊口令。特别是喊口令、记时和起点放车的成员)
师:怎么防止小车掉下来?(师出示木块)
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好实验表格。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汇报实验后,你们的结论是什么?
生:要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必须要有一定的拉力,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越慢;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
师:当挂上垫圈后,小车是刚开始就跑的很快呢,还是越跑越快的?
生:越跑越快。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要让物体从静止运动了起来,需要给这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要让它运动的更快,需要给它施加一个更大的力。
五、课堂延伸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呢?今天的实验你们小组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你们看,小小的一辆小车里蕴含着这么多的科学,只要我们继续去探究小车,一定还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篇4:五年级《我们的小缆车》教学反思
选择这一课作为课题论证课,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这一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学生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然后从数据中得出正确的结果。是一课典型的具有实证意识的课。
二、玩具小车的新玩法,即是投进了学生的喜好,又对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小车不仅可以玩,还可以用来做实验,得出可以的结论。
三、本课的内容原理上理解方便,操作上也相对比较简单。是学生可以掌握的知识水平。
在这一课里,我们的重点是在引导学生自主的设计实验,并且从实验中获取有用的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把数据转化为图形,用图形来分析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那么在以往的教学中,可能会因为知识的简单性,因为重力大,小车运动的快,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所以很容易就会把分析数据的过程简化,注重在数据的得出的过程。而我自己在试教时,也同样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但是这与我们的课题是不相应的。经过潘老师,林老师的指导之后,我们把重心放在对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对异常数据的分析,通过学生之间的质疑,解答,求证和实验重现来分析每一个数据和实验猜想的相关性。这所有的分析都是由学生在教师的简略引导下自主分析的。体现学生自主分析的能力。应该说这样的分析对学生也是一种新的考验和挑战。因为往往学生心里知道,但不知如果表达,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恰当的表达出来。
篇5:五年级《我们的小缆车》教学反思
这次我执教的《我们的小缆车》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力》单元的起始课。对于本课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的制定,主要参考了教参的建议。但在试教过后,我将“认识重力”增加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而将“了解垫圈的重力转化为小车拉力的过程”增加为本课的教学难点。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我这节课主要设计了以下六个部分:
1、首先通过对不同车子是以什么为动力运动的这一问题的讨论引入新课教学,同时使学生意识到车子的运动都需要动力。
2、组装小缆车并使用垫圈拉动小车。使学生认识到要使小车运动起来不仅需要力而且必须要有足够大的力。
3、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对于这个问题学生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是却从来没用实验的方法有目的去研究过。因此,通过这一活动将学生的这些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4、通过模拟实验解决到底是谁拉动小车的问题。在备课和试教的过程中发现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很费劲,而且大部分学生脱口而出的就是垫圈,因此设计了这样一个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
5、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学生亲身的感受,认识重力。学生知道物体有重量,部分学生在课外的阅读中已经接触到万有引力或者重力等名词,但对于重力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因此设计这一活动以帮助学生建立重力的概念。最后,作为单元起始课,还设计了一个“对于还有什么办法可以驱动小车”的讨论活动,以期待可以为本单元后面几课的教学获取一些学生对于其他力的认识的信息。
当初确定课题是我们几个人通过抽签决定的,我抽到这一课的时候还是蛮高兴的。一是怡静老师上这一课的时候已经准备好了材料,我不需要为材料费心。二是当初王老师准备这一课的时候,我们组内已经对这一课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因此我觉得上这一课应该没有那么大的难度。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发现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去注意去思考。
一、教学语言过于繁琐以及课堂提问有效性不够。
对于课堂中的某个问题,往往是学生回答一次、我自己再说一次,最后还要用PPT展示一次,因此浪费大量的时间而效果却很一般。而对于提问,有些问题缺乏必要性,有些指向不明确,导致学生不知怎么回答。因此,在试教过程中,结合组内各位老师的建议,我也对自己的语言与问题设计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力求简洁明了,指向明确,但效果似乎还是不怎么好。而实验指导环节面面俱到,太过详细,总是希望在试验前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解决掉,但结果却是耗费大量时间,而学生的实验操作还是出现一些问题。这也让我认识到实验指导应该是抓住重点指导,而不是全面指导,否则不仅费时,而且会使学生由探究者沦为操作者。
二、教学过程中未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在课堂上,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探讨问题,总是越殂代疱,替学生了说了许多,这并不利于学生开放思维。在课堂上,我较关注的还是教学任务能否完成、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是否在我的预设之中。而对学生的前概念,我还是关注的太少。
三、对于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未充分重视。
本节课在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中,要求学生测量小车每次运动的时间,通过数据分析从而建立起对运动与力的理性认识。但在这一活动的汇报环节中,我没有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得到的数据去说明问题。在开始设计本节课时,曾经思考过是否该让学生出示自己的数据进行汇报,但考虑到数据较多,还需对学生进行数据处理方法的指导,可能占用较多的时间,因此舍弃了对数据的分析。但这一设计不利于对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四、概念的教学不够深入,未充分应用科学概念。
在教授重力概念的过程中,我是通过引导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一些相关现象以及亲身的体验来建构概念,但却未明确将重力分解为大小与方向两个方面来进行引导教学,也未教授如何用箭头表示“力”的大小与方向。作为单元起始课,如果在这节课使学生明确力有大小与方向,并学会用箭头表示力,将更加有利于学生在本单元后面几课对于力的学习。而在学习了重力概念后,再引导学生利用重力概念去解释小车的运动,将有助于学生理解不同力之间的转化,同时进一步明确运动与力之间的关系。但在本节课上,我对这一部分的设计是缺失的。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自己教学方面的很多问题,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但有失必有得,我相信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肯定有助于自己进一步提高。
篇6:五年级《我们的小缆车》教学反思
《我的小缆车》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究小缆车拉力大小与小缆车运动的关系,活动重点是引导学生研究发现拉力大小与运动快慢关系,活动的难点是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
我看了陈锋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收获甚多,陈老师为我州《科学》教学提供了一节成功的课例。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一、从学生身心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
唤醒学生学习拉力与小车运动关系的“前概念”,使学生重新组合“力”的概念。
1、充分运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材料,唤起学生的科学探究欲望,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科学思维的积极性。
课堂引入自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认识基础入手,引导学生列举亲身感受的事例,如老师问“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车吗?”同学们回答说有“马车”、“自行车”、“摩托车”、“磁悬浮列车”……,老师继续追问“你们在什么地方坐过缆车?”同学们回答说“我是在广州坐的。”、“我是在重庆坐的”……
2、借助课件,激励没坐过缆车的同学学习制作“小缆车”的欲望,学生自主经历建构概略的过程。
3、师生的示范符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如教师用学生熟悉的玩具车作示范,激发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思考“它是以什么作为动力的?”使学生建立了初步“动力”概念,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状态。
二、引导学生全心体验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整个探究过程把握了学生“爱玩”的心理,通过小组合作,挖掘对重力的初始概念,运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材料,对安装小缆车的问题和改进方法进行探究,形成对小缆车运动更深刻地认识,以提高学生对重力概念更进一步的认识。学生在猜想、实验、对比等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科学素养。
1、重视了全员参与,指导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究方法、步骤,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给学生足够多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实验过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耐心地指导研究,围绕“如何设计安装小缆车”、“大小不同的拉力使小车的速度变化怎样?”、“如何知道小车运动的速度快慢情况?”、“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为什么要多次进行实验?”、“如何使小车自己运动起来?”等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组装,利用铁垫圈产生的拉力,认识了重力;再通过探究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使学生明白: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2、在探究中,引导学生用数据事实来分析、交流、描述、验证“运动和力”的关系。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到“推测——实验验证——对比讨论——得出结论”的活动里,利用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来分析描述事实,运用真实的数据,体验通过控制变量来进行验证的方法,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使学生对“运动和力”概念认识得到提升,产生全新的、科学的认识。
3、注重了课堂生成的把握。学生提出的一些有价值、值得探究和研讨的问题,教师及时应变,适时点拨。如学生在实验中记寻时不准确、变量控制不科学等问题,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充实、修正原有的感性经验,形成对运动和力的正确认识。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强科学探究能力,提升原有的科学概念,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三、注重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平等、和谐,老师的鼓励是语言、是眼神、是表情、是行动,构建了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的意识。
2、教师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他们去合作、去操作、去探究,大大地激发了学习科学知识的自信心,初步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意识和意志。
3、教师耐心倾听不同层次学生的见解,培养了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做人素质。
4、培养了学生不怕困难、勤于思考、不断修正自我认知、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篇7:五年级《我们的小缆车》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人通过对五上《我们的小缆车》这一课的几次教学,体会到要上一堂“精彩”的科学课确实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
首先,在上课前,我们要精心准备实验器材,认真备课。
在这一课教学中,我们需要学生制作一辆小缆车,需要研究小车的运动速度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因此,上课前,起码得准备小车和铁垫圈,可是学具袋里只有小车,没有铁垫圈,怎么办?我只好请人帮忙,好不容易找齐了100个铁垫圈,却发现实验并非我想象中那么简单,只要在绳子上挂上一个铁垫圈,小车就飞一般往前跑。我就在小车上加了一个钩码,一试,不行,还是一直往前冲?怎么办?后来,终于想到可以用回形针代替铁垫圈,可是,在小车不加钩码的情况下,还是不能顺利完成实验。经过多次改进,实验终于可以开展了。
然而紧跟其后的是教学过程如何设计、课堂如何开展又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难题。“我们不能将科学教材当作圣经一样去教学,应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句话我时刻记在心中,但教学时我们又必须理解编者这样设计的意图,如果连编者的意图都没有理解,而随意去更改教材,去追求创新,那也是不适当的。经过初步的思索,我把本课时安排了三个实验:一是安装小缆车;二是研究用几个回形针刚好可以拉动小车;三是研究小车运动速度与拉力大小关系的实验。可是,这样的设计在试教时就被否定了,因为本课中要考虑的细节实在太多,再加上三次活动,时间根本来不及,于是,在叶校指导下,我将三个实验并成了两个实验,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得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本课以“实验探究”为主,让学生亲自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根据问题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小组合作实验----交流得出结论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使他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一开始我是通过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车图片引入的,一方面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缆车的运动原理,引出“我们的小缆车”,提高制作小缆车的愿望;接着安排的`是设计并安装小缆车的活动,当然,在试开小缆车的活动中同时安排了挑战性的任务:研究挂几个回形针刚好可以拉动小车?另外,在实验后引出了重力的教学,这也是本课时必须达到的一个知识目标。最后的一个实验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即设计并通过实验证明:拉力越大,小车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速度越慢。
以上是我在一次次试教的过程中逐步改进而最终订下的教学设计方案。应该说,它能为我在课堂上成为一名出色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提供很大帮助。但在一次次的教学之后,我发现,科学课堂教学需要讲求艺术,我不是一名最好的艺术家。
1、在几次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在不经意中给学生太多的限制:让学生介绍实验方案及注意点,我总是担心学生不会答而自己把实验要求讲得尽量详细清楚,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交流时间;让学生汇报,我总是尽揽对结论有效的信息等等。其实,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应该简洁科学,如果简洁性不强,对问题的重复叙述较多,实际上就是占用了学生的探究时间,因此,只有“无言”或“少言”才能换得学生自主实验后的“多言”,从而使学生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用自己的思维、想法指导行动。
2、在几次课堂教学中,我较关注的是教学任务能否完成、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是否在我的预设之中,而对学生的问题似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在课堂上,学生经常会提出一些有价值、值得探究和研讨的问题,但由于我的“功底”不厚,变得措手不及。在这课上,有一个小组得出的答案是“用三个回形针就可以让小车运动起来”,在分析数据为什么会有那么大差距时,他们小组中有一个学生就提出了“可能是我们小组操作不当造成的”,这个问题其实很有价值,遗憾的是我怕时间不够,没有及时“抓彩”,使学生思维的火花熄灭了。如果我在教学中善于随机应变、及时“抓彩”,适时的点拨“那你说说你们哪儿操作不当?”那么在下面的环节中,学生就不会犯同样的错,科学实验操作就会更加规犯,科学课堂气氛就会更加活跃,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在进行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课堂生成,因为这些预设外的随机生成的问题和目标才有助于学生深层次理解科学知识,才能让科学课堂上出“意外”,上出“精彩”。
天文学家卡乐·萨根曾经说过:“每个人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着好奇和敬畏。”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天生存在的,身为一名科学教师,我们应该做的还有许多许多。
篇8:五年级《我们的小缆车》教学反思
《我们的小缆车》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教材有两个主要活动:
1.安装一个小缆车,引出重力的概念。
2.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之间的关系。通过这课学习,使学生理解重力的产生,小车又是如何运动起来的,以及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为后面深入研究弹力、反冲力、摩擦力等奠定一定的基础。
对运动和力,学生其实并不陌生,他们在生活中有着许多自己的感性经验。但他们并没有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实验手段来研究过小车运动与力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时,我始终把握一条主线,就是如何引导学生对研究的问题产生兴趣,提出问题,继而设计实验,知道如何去研究,最后在研究活动中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发现。只有把这条主线把握住了,我们才能避免上出跑环节、跑流程,以完成实验为教学为目的的科学课。这些都是我的亲身体验。
本课为了帮助学生建构起“要使小车运动起来,必须要有一定的拉力;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这一科学概念,设计了两个贯穿教学始终的探究活动,即,制作一辆小缆车,并尝试让它运动起来和探究小缆车运动的快慢和拉力大小的关系。
因为是借班上课,所以我采用谈话交流的方式引入主题。这样能很好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上课开始部分,我和学生交流怎样到学校里来,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到今天要研究的内容:车子。接着追问谁知道这些车子是靠什么动力使它运动起来的?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很多学生都知道汽车是靠发动机、电瓶车靠电国、自行车靠人力等等。在此基础上再出示各种缆车的图片,让学生认识缆车是靠缆绳的拉力来运动的。这样逐层深入,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研究车子的兴趣。
为了便于课堂组织,我将本课的第二个活动分为两个小活动:用实验方法找出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最少的力(由垫圈个数表示);探究拉力大小(由垫圈个数表示)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这样一来,本课就有了三个活动,考虑到时间有限,教学内容又相对较多,让学生安装小缆车这个活动,全班简单地交流后,我投影出示了书上的图片,并提出了组装要求,给学生扶了一大把,是为了节省更多的时间,为学生后面的实验腾出时间。十个小组的同学根据所给的材料,很快地让小缆车运动起来。
虽然课前我进行了试上,但因为时间关系(用了较多的时间指导学生使用秒表)所以都没有上完整,但已经暴露了我教学设计中的不少问题,所以这些问题在正式执教时大多有了改正和提高。比如:对时间和节奏的把握;教师语言精练准确;对学生的关注和互动等。
其实课前试教次数再多,新的学生、新的课堂仍然存在许多未知和变数。学生的前概念水平、知识基础、课堂生成的不同。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既包括教师在备课时对教学情况的全盘设计,也包括在课堂实际教学场景中,即兴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以及教师的处理。
篇9: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我们的小缆车》教案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我们的小缆车》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
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
【教学重点】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用实验数据验证推测。
【教学准备】实验小车一辆、粗线一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子一个、铁垫圈若干、秒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小车,提问:你有哪些方法让这辆小车动起来?
(推、用绳子拉)
2、揭题: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用绳子拉的小车,
板书:我们的小缆车
二、安装小缆车
1、提问:要把这辆小车改装成小缆车,能改装吗?
说说看怎么改?
2、学生动手操作:将粗线绑在小车上。
3、提问:这样的小缆车需要什么力量才能把它拉动?
人
4、提问:请你仔细想一想,可以用其它力量代替人的力量吗?说说为什么。
5、学生交流讨论:在绳子上挂重物,让重物拉动小车。
6、出示挂铁垫片的钩子和垫片,让学生安装小车。
三、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
1、提问:刚才大家在用垫圈的力量拉动小车,发现用了几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
学生说出不同的个数
2、很多小组的数据都不一样,为什么?可能哪些地方存在问题。
3、学生交流讨论:1、可能每个垫圈有点差别。2、放垫圈要一个一个放上去,直到小车动起来为止。
4、学生实验,获得数据。
5、提问:刚才我们已经用实验获得了数据,知道用多少个垫圈的力能使小车动起来,那你认为拉力的大小和小车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用实验证明?
学生交流讨论,推测: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慢
提示:(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
(2)、每次多个多个增加垫圈,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
6、指导学生看71页记录表
7、学生实验
8、交流汇报
四、小结
1、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
2、要获得准确的数据需要多次重复实验。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后记
篇10: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小缆车》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小缆车》教学反思
《我们的小缆车》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究拉力大小与小缆车运动的关系,活动重点是引导学生研究发现拉力大小与运动快慢关系,活动的难点是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
这节课我主体分为三大部分:一开始我是通过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车图片引入的,一方面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缆车的运动原理,引出“我们的小缆车”,提高制作小缆车的愿望,接着安排的是设计并安装小缆车的活动,让学生自己从安装过程中发现问题,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而改进小车。接着通过几个小实验引出了重力的教学,这也是本课时必须达到的一个知识目标。最后是一个探究实验,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即设计并通过实验证明:拉力越大,小车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速度越慢。整个探究过程把握了学生“爱玩”的心理,通过“推测——实验验证——对比讨论——得出结论”的活动里,利用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来分析描述事实,运用真实的数据,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使学生对“运动和力”概念认识得到提升,产生全新的、科学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1)本节课是“力”单元的'第一课时,在第一次试上的时候有很多细节课前没有准备好,考虑周到,如绳子的长度,长度太长会垂到桌子下面,这样会造成垫圈掉到了地上了,这时小车还没到终点,如果绳子太短,绳子没法垂到桌子下面,垫圈没法挂上去,因此绳子的长度不是任意的。
(2)在课堂上,教师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本课以“实验探究”为主,让学生亲自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根据问题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小组合作实验----交流得出结论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使他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可是在试教过程中,在实验之前没有讲怎样操作,在学生做的时候再一一指导,这样效果不好,应该在学生实验之前让学生先自己设计一下该怎么做,然后老师给予补充和指导,这样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就明白该怎么做了,不致于手忙脚乱。使学生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用自己的思维、想法指导行动。
(3)在实验中,用垫圈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由于垫片比较重,小车比较轻,挂上一个垫片就能使小车运动起来,这样不能让学生明白要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是需要一定拉力的,拉力不够车子是不会动的,因此最后我把车子上加上了一个小木块效果就好多了,放一个垫圈不会动,加上两个时才会动,这样更有说服力,也更让学生弄明白。
(4)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有忽视了的地方,就是在学生实验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没有在实验前考虑那么多,如实验时小车的起点终点的规定是怎样的;车子在运动过程中有不利因素的影响(桌子旁边的袋子等)。如果这些都考虑到效果会更好,更有意思!
(5)在科学实验中要善于随机应变,适时的点拨 ,那么在下面的环节中,学生就不会犯同样的错,科学实验操作就会更加规犯,科学课堂气氛就会更加活跃,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在进行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课堂生成,因为这些预设外的随机生成的问题和目标才有助于学生深层次理解科学知识,才能让科学课堂上出“意外”,上出“精彩”。
篇11:《我们的小缆车》教学反思
双修日我已经开始了准备,找了一块自身演示用的长条板,装上了固定位置用的扣子,组装好12辆小车,选择并买好大小合适的垫圈。
我对这堂课的实际操作略做了些改变:
因为是一单元第一课,开始做了些单元的介绍,并以各种各样的车的交流引入到《我们的小缆车》。
接着,以课本小缆车插图为例,分析小车的动力从何而来,进而认识垫圈的重力、物体的重力。(有意识的把时间控制在5、6分钟左右,想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后面的探究环节。)
然后,课堂的重点就此展开。提出:到底几个垫圈才干让小车刚刚动起来呢?垫圈越来越多的时候,小车的运动会怎样?然后针对性的讨论测试的方法,展开测试。
课堂实施下来,感到课堂时间还是很紧张的。因为这个实验挺花费时间,同学考虑并调节绳子、确定起始点和终点等都需要很长的时间。(第二个班级因为前面的班级已经调节好了绳子,时间相对富余一点。)
虽然课本提示用秒表和目测都可以,但实际测试的时候,用秒表记时远比目测效率高且准确。所以还是事先提示同学借调好带秒表的手表比较好,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
双修日我已经开始了准备,找了一块自身演示用的长条板,装上了固定位置用的扣子,组装好12辆小车,选择并买好大小合适的垫圈。
我对这堂课的实际操作略做了些改变:
因为是一单元第一课,开始做了些单元的介绍,并以各种各样的车的交流引入到《我们的小缆车》。
接着,以课本小缆车插图为例,分析小车的动力从何而来,进而认识垫圈的重力、物体的重力。(有意识的把时间控制在5、6分钟左右,想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后面的探究环节。)
然后,课堂的重点就此展开。提出:到底几个垫圈才干让小车刚刚动起来呢?垫圈越来越多的时候,小车的运动会怎样?然后针对性的讨论测试的方法,展开测试。
课堂实施下来,感到课堂时间还是很紧张的。因为这个实验挺花费时间,同学考虑并调节绳子、确定起始点和终点等都需要很长的时间。(第二个班级因为前面的班级已经调节好了绳子,时间相对富余一点。)
虽然课本提示用秒表和目测都可以,但实际测试的时候,用秒表记时远比目测效率高且准确。所以还是事先提示同学借调好带秒表的手表比较好,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
篇12:《我们的小缆车》教学反思
本课在设计上对教材进行了比较大的改动,这是基于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目标达成效果来看,本课的设计还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活动是指向核心概念的。对比四个班四次设计改进,本次设计具有以下优点:
1. 设置任务驱动,自主领取材料
为了让学生有探究的兴趣,我设置了三个难度递进的任务,分别放置在三个任务盒中,置于讲台上,学生完成任务后自主上台领取下一任务单和材料,也解放了老师,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进小组观察和指导。同时,我设置了材料区,没有限制学生领取的材料和数量,当学生产生新的想法要探究时,可以自由领取材料,给了学生自主研究的空间,体现了以生为本的学本课堂。
2. 提供研讨支架,把握汇报节奏
在之前的设计中,原来是不限制研讨的问题,由学生自由说发现的,但上完一个班后发现,学生在组内研讨时没有目的,无话可说,我在巡视时看到很多学生的记录单上“我的发现”一栏是空着的,学生普遍反馈“不知道”“没想法”,所以在第二次设计时,我就给学生提供了几张提示卡,当学生没有想法的时候可以参考,后来就直接把提示卡上的问题呈现在屏幕上,学生在研讨的时候有意识地按照我给定的研讨方向前进,在进行全班交流的时候就不会出现偏差。
3. 提升问题层次,促进思维卷入
活动任务中研讨问题是经过认真设计的,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任务一的问题是聚敛性问题,聚敛性问题的答案是固定的,且都很简短,考察的是低层次思维。而任务二、任务三中的问题是发散性问题,引发学生开展较深入的讨论,有助于促进高层次思维和问题解决技能。从课堂效果来看,在回答低层次思维时,班里的后进生也能参与进来,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而随着任务难度的升级,问题层次的逐步提升,学生的研讨是一步一步深入的,思维也是跟着一步步卷入的。在五(1)班教学时,有小组在完成所有任务后,产生了继续探究的欲望,在小车的两边各挂上不同重量的钩码,发现小车会往钩码多的一边运动,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有了比较力的大小的概念。五(3)班有学生提出如果把轮子卡住,就需要更多的钩码才能使小车动起来,这里体现了学生有关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的前概念,我们看到,其实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研究权,学生的思维会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更大的发散。
然而本课的设计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交流的时候不要让学生自由选择问题汇报,因为问题的设置是递进关系,所以最好是按顺序交流。其次,要把控研讨的节奏,在五(3)班教学时,由于研讨氛围很好,导致研讨环节时间过长,没有时间整理学生存在的疑问。另外,汇报的方式可以再多样化,要防止优生的“一言堂”现象。
篇13:我们的小缆车教学反思
《我们的小缆车》是“力”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包含两方面的知识点:一是组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知道什么是重力;二是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速度的关系。
在上课前我认真备课,精心准备实验器材。在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速度关系的活动中需要使用到垫圈,配套器材箱里没有,我就去五金店里购买了100个垫圈,但是在课前调试的时候发现只要挂一个垫圈小车就飞一般的往前冲,怎么办呢?后来,终于想到在小车上加重物,要加多少?怎么加呢?经过多次改进,实验终于可以顺利开展了。接下来怎样整合教学环节又是一个难题,“一个个增加垫圈,直到小车刚刚运动起来”,这个知识点是在研究小车拉力与运动速度关系的环节中解决的,我把它提前到了“玩小车的活动中”,这样本课的教学环节改为:一是安装小缆车并研究用几个垫圈刚好可以拉动小车;二是研究小车运动速度与拉力大小关系的实验,这样比较节省时间,优化了教学环节。
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本课我通过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车图片导入,一方面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缆车的运动原理,引出“我们的小缆车”,提高制作小缆车的愿望;接着安排的是设计并安装小缆车的活动。在调试小缆车的过程中,同时安排了挑战性的任务:研究挂几个垫圈刚好可以拉动小车?在理解什么是重力的活动中,我通过提水桶和拎凳子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去体验什么是重力。在研究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速度关系的.活动中以“实验探究”为主,让学生亲自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根据问题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小组合作实验——交流得出结论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使他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特别是在学生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自己说的教师绝不包办,教师只有“无言”或“少言”才能换得学生自主实验后的“多言”,从而使学生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用自己的思维、想法指导行动。
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存在着一些缺点,比如:课前教学的语气比较生硬,不够活泼,这样容易使课堂气氛沉闷;在教学评价语方面可以更加丰富一点。学校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摇篮,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舞台,是锻炼学生生存本领的阵地,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提高效率,更好地教书育人。
篇14:《我们的小缆车》教学反思
《我们的小缆车》教学反思
双修日我已经开始了准备,找了一块自己演示用的长条板,装上了固定位置用的扣子,组装好12辆小车,选择并买好大小合适的垫圈。
我对这堂课的实际操作略做了些改变:
因为是一单元第一课,开始做了些单元的介绍,并以各种各样的车的交流引入到《我们的小缆车》。
接着,以课本小缆车插图为例,分析小车的动力从何而来,进而认识垫圈的重力、物体的重力。(有意识的`把时间控制在5、6分钟左右,想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后面的探究环节。)
然后,课堂的重点就此展开。提出:到底几个垫圈才能让小车刚刚动起来呢?垫圈越来越多的时候,小车的运动会怎样?然后针对性的讨论测试的方法,展开测试。
课堂实施下来,感到课堂时间还是很紧张的。因为这个实验挺花费时间,学生考虑并调节绳子、确定起始点和终点等都需要很长的时间。(第二个班级因为前面的班级已经调节好了绳子,时间相对充裕一点。)
虽然课本提示用秒表和目测都可以,但实际测试的时候,用秒表记时远比目测效率高且准确。所以还是事先提示学生借调好带秒表的手表比较好,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
双修日我已经开始了准备,找了一块自己演示用的长条板,装上了固定位置用的扣子,组装好12辆小车,选择并买好大小合适的垫圈。
我对这堂课的实际操作略做了些改变:
因为是一单元第一课,开始做了些单元的介绍,并以各种各样的车的交流引入到《我们的小缆车》。
接着,以课本小缆车插图为例,分析小车的动力从何而来,进而认识垫圈的重力、物体的重力。(有意识的把时间控制在5、6分钟左右,想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后面的探究环节。)
然后,课堂的重点就此展开。提出:到底几个垫圈才能让小车刚刚动起来呢?垫圈越来越多的时候,小车的运动会怎样?然后针对性的讨论测试的方法,展开测试。
课堂实施下来,感到课堂时间还是很紧张的。因为这个实验挺花费时间,学生考虑并调节绳子、确定起始点和终点等都需要很长的时间。(第二个班级因为前面的班级已经调节好了绳子,时间相对充裕一点。)
虽然课本提示用秒表和目测都可以,但实际测试的时候,用秒表记时远比目测效率高且准确。所以还是事先提示学生借调好带秒表的手表比较好,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
篇15: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在教学工作中与全体老师一道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顺利地完成各项教学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成绩。科学学科有其本身的特殊性,转变育人观念,进一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加强学科质量意识,认真执行教学常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因此,为总结经验,争取更好的成绩,现将本期的教学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做好课前准备,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二、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作业,作业少而精,形式多样,不拘泥于书面作业,多种方式交替进行,减轻学生的负担,增加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阶段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不能完成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积极参与听课、评课等教研组活动,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补己之短,提高教学水平。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相关理论,及局“4+4N”教学模式,并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之中,做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落实课堂教学40分钟,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我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五、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1、认真学习和总结教,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知识水平,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2、有少数学生认识不够,参与活动不积极。
3、少数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怕麻烦,走捷径,没有认真动手做,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对于后进生的态度经常是比较急躁,这些都需要我在工作中逐步的改进,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
走进新的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自己,学习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更好的教学育人。
篇16: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在生长》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在生长》教学设计
我们在生长
课题《观察身体》 (1课时)教学目标
过程、方法能测量并记录自己的身高、体重、胸围等数据。能坚持定期测量和积累数据,供以后分析比较这些数据,掌握人体生长变化规律。知识与技能了解人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高、体重、胸围及身体各部分的比例等都在发生变化;
脑、心、肺等各器官的功能都在增强。
通过测量了解自己的身高、胸围、心跳、呼吸、肺活量等情况。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发现自己身体的变化到观察身体的变化,认识到要关注自己,使自己健康成长。教学准备教师用具图片(课件)、从小到大的照片、小脚印、掌印,儿童保健手册。学生用具空白表格、钢卷尺、直角三角尺、纸筒、带指针的手表、贴有刻度的大可乐瓶或雪碧瓶(250ml)、可弯头的 吸管、自己从小到大的照片。教学过程1.游戏导入
“猜猜他是谁”
教师出示班内一位同学婴儿、幼儿时期的照片。问:你们能猜出这是咱们班内的哪位同学吗?
再出示与他(她)现在年龄相仿的照片。问:现在能猜出来了吗?为什么刚才你们猜不出来呢?
板书课题。3-5分钟2.知道人的身体是不断生长变化的。
提问:你们都从哪些方面来说明自己在生长呢?
学生可一边出示准备的材料一边汇报,通过列举事实说明自己在长大。8-10分钟3.提问:你们有没有好办法更准确的了解我们的生长变化情况?
学生讨论汇报。6分钟4.测量自己身体的'变化(10—12分钟)
(1)测量身高。
讨论:测量的方法和步骤、怎样测得准、怎样分工,讨论怎样记录到表格中
观看测量的视频然后相互合作测量,记录。
(2)测量胸围。
先集体讨论确定胸围测量的位置,然后按测量身高的合作模式进行测量胸围,记录测得的数据。
(3)测每分钟心跳和呼吸的次数。
(4)测定肺活量。
学生根据自己测得的数据进行小组间的交流。15-18分钟5.后续活动。(参考儿童保健手册)
制定一份以后定期测量、记录的计划表。(主要是时间)保管好表格,以后使用。5分钟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精选16篇)】相关文章: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2023-06-21
认识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2022-12-17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2022-11-19
人教版二年级平移与旋转说课稿2023-02-12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2024-05-20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2023-05-14
毕业班作文650字2023-01-02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2023-08-26
平移、旋转现象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上册)2022-11-27
五年级小学生上册教学工作计划2023-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