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教学:设计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时间:2022-11-06 07:47:17 更多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拼音教学:设计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精选15篇)由网友“Julie萌蒙懵”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拼音教学:设计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拼音教学:设计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篇1:拼音教学:设计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拼音教学:设计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儿童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采用游戏的形式吸引孩子,让他们广泛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主动地轻松快乐地学习。例如b、P、d、q几个声母的区别是一个难点,学生容易混淆。我们设计了游戏:变魔术。让学生准备一个半圆环和一根小棒,然后把半圆环随意摆放在小棒的左上方或者左下方,右上方或右下方,分别组成这四个声母,先自己边摆边读,再同桌之间互相考考,反复巩固,解决了这一个难点。我们还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例如复习四中,有一道题是把动物与表示它们名字的音节用笔连起来。我们创设了一个“把动物带回家”的活动。让一部分学生戴上动物头饰,另一部分学生手拿写有音节的卡片,根据卡片上的音节,去寻找相应的动物,找到了就把它送回“大森林”。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投入自己扮演的角色,不但复习了有关音节,而且渗透了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教育。此外我们还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了找朋友、插花、摘果子等游戏,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调动起自己的眼、耳、口、脑去完成游戏中的各种任务,不仅使他们学得主动,而且使他们在游戏活动中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篇2:设计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儿童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采用游戏的形式吸引孩子,让他们广泛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主动地轻松快乐地学习。例如b、P、d、q几个声母的区别是一个难点,学生容易混淆。我们设计了游戏:变魔术。让学生准备一个半圆环和一根小棒,然后把半圆环随意摆放在小棒的左上方或者左下方,右上方或右下方,分别组成这四个声母,先自己边摆边读,再同桌之间互相考考,反复巩固,解决了这一个难点。我们还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例如复习四中,有一道题是把动物与表示它们名字的音节用笔连起来。我们创设了一个“把动物带回家”的活动。让一部分学生戴上动物头饰,另一部分学生手拿写有音节的卡片,根据卡片上的音节,去寻找相应的动物,找到了就把它送回“大森林”。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投入自己扮演的角色,不但复习了有关音节,而且渗透了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此外我们还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了找朋友、插花、摘果子等游戏,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调动起自己的眼、耳、口、脑去完成游戏中的各种任务,不仅使他们学得主动,而且使他们在游戏活动中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小学生拼音报》

篇3: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是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这种氛围中,能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自己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产主动的参与学习。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精心的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 例如,在教学“10的认识时”我用一个有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有一天,0--9几个数字娃娃做起了排队游戏。9最大当上了队长,就骄傲起来,看不起别的数字娃娃。他神气的对0说:“你呀,表示一个物体没有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了。”0听了圆圆的眼睛里流出了眼泪,悄悄的走掉了。看到9这样欺负0,1很不高兴。他牵着1的手走过来对0说:“你看,如果我和0站在一起比你还要大。”9听了非常吃惊。那么1说的话到底对不对呢?这样创设出学习情境课堂显得生动有趣,学生的积极性大大的调动起来,老师也不用担心学生一上课就走神。学习效果自然很好。:

二、精心设计新知教学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激活学生的思维。“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使其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到参与的快乐,思考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我让学生自己用小棒分,请他把4根小棒分成两堆,看谁的分法多。学生们十分开心,马上动手分摆,有的还边摆别念叨:一边分3根,一边分1根,两边各分2根。欢快有趣的 动手活动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了学习。 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建立起了有关分与合的表象,通过仔细的观察,积极的思考,得出每个数字的分成与组合。这样,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促进了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主动发展。

其次,还要鼓励学生主动多进行自我尝试。数学知识的'联系非常紧密,新知往往是旧知识的引伸和扩展。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思维方法,尝试解决新问题,通过自己正确的推理、判断、概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例如,在学习“9加几”时,我就开门见山地揭示课题,直接出示例题“9+3=”,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然后相互交流,展示过程。最后进行评价归纳,在评价中对于能够直接口算出答案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知道把3分成1和2,先用9加1等于10,再用10加2等于12。并在进一步的评价中使学生知道可以把3分成1和2,先用9加1等于10,再用10加2等于12。主动参与学习“凑十”的计算方法。这样设计教学,能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巧设练习使学生能活用知识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1] [2]

篇4:教师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的方法

(一)寓教于乐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而作为 “比创争”活动标兵和校级教学科研优秀奖获得者饶静老师的教学方式无疑很有借鉴意义。对她来说,教学远不是一件严肃的事。“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她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她也愿意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不做过多强求,让学生自主地思考。

(二)苦乐相随

如何与学生沟通相处,始终是让老师头疼的难题,身为会计专业的班主任,饶静老师更多地是“把他们当作弟弟妹妹、朋友”,而这种不拘于师生身份界限的沟通相处的方式,也让她收获了许多欢乐。但教学却不总是欢声笑语,学生面临重修苦恼时,她则会平心静气,耐心地去沟通开导,让他们明白重修并非是一件完全的坏事。

(三)良师之见

进入大学,许多人会选择加入机构社团,然而繁忙的机构工作,经常会与学习上课时间相冲突,于是有些学生便会选择逃课来完成自己的工作。对此,饶静老师观点明确:“上课是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她认为,当时间冲突时,学生应以学习为重。如果学生能够学会自我管理,协调好工作与学习的时间,逃课的事完全可以避免。当然这对于大学生来说,做比说始终要难得多。所以饶静老师觉得,学生应自己协调好工作、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毕竟每件事情都有主次之分,这取决于你的目标和态度。自律性,计划性都是必须具备的。而作为有着多年的教育管理工作的老师,她强调:“学习是重心。”而在此基础上,也可以多去参加一些实践活动,课外生活同样很重要。

(四)长者之言

一件事情不能从单一的面去看待,有些说法不能毫无保留地相信,要站在理性的角度全盘分析。这或许便是饶静老师看待问题的态度。当面对“为避免宿友的打扰与游戏的诱惑,学生应远离宿舍”这一说法是,她只表示:“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因为在她看来,每个人都不是孤岛,作为将会共度四年大学时光的同伴,宿友是大学生活中很重要的角色,保持与他们的感情联系是很必要的。另外,她也觉得电脑并不一定是让人沉沦的源泉,也可以是学习的重要工具,关键是你如何去利用它。所以,世界那么大,可以多去看看,但却不是逃离宿舍。

友情是值得珍惜的,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爱情才是大学中最珍贵的情感,甚至可以说没有恋爱的大学是不完整。而对于大学生的恋爱问题,饶静老师表示赞同。当然,如果情侣能够互相督促,促进学习那就更好。

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有时能力并非全部,来自其他人的帮助和支持,或许也是成功的动力源泉,对于饶静老师来说也是一样。对于本次能获得“比创争”活动标兵的称号,饶老师表示这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引导和学生的支持,并会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于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

让孩子快乐学习的建议

1、允许发呆给与闲暇时间

我自己的体验我在发呆的时候,脑子是在休息或者思考的阶段。其实孩子天真的头脑在发呆时,也是一种自我休整。不一定会是不好的事情,家长不要觉得孩子是在浪费时间,每个人都会有累的事情,让大脑空白一下未尝不是个好方法。

一直提倡减负减压,其实我们孩子是最需要确确实实的减负。孩子不是在学习埋头苦读,就是在各种补习班中穿行,没有自己的时间。谈什么快乐?

家长是否思考一下,给我们孩子一个仰望天空的机会,让孩子的想象力在天马行空中飞翔;可否让他们不受约束地去抓小昆虫,堆个样子奇怪的雪人或者是看蜘蛛结网。这些活动都将给你的孩子一个自己去探索世界和追求快乐的机会。

那家长呢?是否可以挤出点时间给孩子洗洗澡,说说笑话,让快乐无处不在呢?

2、帮助感染周围的人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的想法有时候很单纯,就像一句话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孩子也会这样,他想成为家庭里一个有价值的成员,给大家打来快乐,通过自己的行为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甚至去影响其他人的生活。

这样孩子会想去帮助其他的人,通过孩子自己的努力给别人带来快乐。例如:孩子不穿的衣服、玩具可以捐出来;买一些书本带孩子捐出去;给孩子一个正面的影响。

3、更多的户外身体锻炼

在外面尽情的玩耍,让孩子自由的呼吸放松,也是减轻压力额方法,让孩子们能用一种更加健康的方式呼吸。

身心健康的孩子对自己的形象会有一种更加积极的理解方式:他们为自己所能完成的事情而骄傲,而不是因为自己长得什么样而焦虑。如果你能鼓励你的孩子去参与一种他喜爱的活动,实际上也就是又多给了他一直寻找快乐的方式。

4、放声笑

多陪孩子一起说说笑话,讲讲开心的事情,让一家人都开怀的大笑。笑对孩子和家长都是有好处的。当你大声笑的时候,就释放了紧张的情绪,同时吸入更多氧气,这样能让你在很短时间内就精力充沛,情绪高涨。

5、多创造几种表扬的方式

表扬是一个很好的鼓励手段,我们要对孩子好的表现给与积极的回应。回应的方式要“五花八门”才好。不要只简单的说“好孩子”“真乖”。

可以参杂一些技巧性的话语、尽量详细点。例如:我喜欢你讲的故事里那个大哥哥,他真厉害啊!”“你这束花画得真不错!”这样的言语比仅仅是拍拍孩子的肩膀效果要好得多。

同时,在表扬和奖励的时候要有度不要太夸张的去说孩子、也不要用物质去吸引孩子。

6、保证孩子吃好吃“对”

我们情绪不好的时候,喜欢用食物来解压,孩子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我们也可以给孩子适当的做一些小点心,当然不会让孩子暴饮暴食以免发胖。

科学正确的饮食可以缓解情绪,对身心的健康都有好处。对小孩子来说,最合适的零食和小点心应该是:低脂酸奶、新鲜水果或者果脯,当然还有全麦面包,在上面抹一点点花生酱或者水果着哩,孩子一定喜欢。

学生快乐学习的故事

少年时的达·芬奇拜大画家费罗基俄为师,这位大画家居然叫这位天才学生画鸡蛋。一连数日,画得达·芬奇都厌烦了。费罗基俄说:“不要小瞧画蛋,一千只蛋中没有两只是一模一样的。在不同光线下,从不同角度看,哪怕是同一个蛋,画出来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注意那些细微的差别,画蛋能训练你手眼协调的能力,让你得心应手地将看到的画在纸上。”一连数年,达·芬奇坚持着这项基本功训练,他对线条的运用达到了让人匪夷所思的极致境界。

在我小学的时候,虽然成绩数一数二,但我仍有忧虑: 我不是城里的孩子,学校也和“重点”两字沾不上边,恐怕自己要比城里孩子差上“十万八千里”了。所以,我一直很努力,希望自己能成为“天才”。

欧阳修的《卖油翁》,初读起来让人恼火: 卖油翁是多么迂腐啊,倒油的技艺再高明,怎么能和“安邦定国”的射术相提并论呢?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大,我才体会到欧阳修不是在比较本领的差别,而是在思考一切技艺的相通之处——熟能生巧。

当“熟能生巧”达到一种极致的境界,意味着什么?

我不知少年时的达·芬奇有着什么样的心思?直到我的思想成熟之后,我才渐渐地整理出了思路: 一个人的技能,倘若达到了“熟能生巧”的境界,无论是在一个县城,还是在一座省城,乃至整个国家、一个时代,都可能是出类拔萃的。所以,出身穷苦人家的放牛娃王冕成了明清时代人们心目中“神仙”一般的风流人物;屠夫庖丁更成了华夏民族“技臻乎于艺”的一种象征。

篇5: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体验快乐

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体验快乐

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体验快乐

寇晓梅 山西省古交市第四小学(030200)

《国家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探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此,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去。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探索方式,是今后进一步创新的基础,也是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对探究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探究问要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轻松愉快的良好学习心理氛围中,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学会知识,同时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中,我是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充分发挥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在探究中体验和享受学习的快乐。

1学生当探索者,满足学生心理需求

小学生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教学“找规律”一课。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系列:

一是“猜一猜”,根据已有的排列发现规律,猜出接下来的图形或物体应是什么样的;

二是“说一说”,针对同一个排列能从不同的角度说出不同的规律,(如形状,颜色,数量,长短,大小等);

三是“摆一摆”,自选材料摆出某种规律;

四是“演一演”,用声音、动作、图像、节奏等学生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某种规律;

五是“找一找”,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

学生们在这有层次的、开放的、有趣的多种数学活动中经历了“发现一个规律→多角度发现规律→设计并表现出某种规律”这样逐步深化来探索规律的过程,从中不仅获得了探索规律的方法,发展了他们的观察,操作、推理和创作能力,还欣赏到了数学与生活、数学与自然、数学与艺术的和谐美。从而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了心里满足并能感到自己是个研究者、发现者、探险家,体会到了发现规律的无比快乐。

2为学生创设情景,提供学生探究机会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不是凭空设想,搞单干,受教师指示的被动学习。老师要提供“有结构的探究材料”,让教师的作用完全潜化在为学生自主探索的材料准备和教学过程中。教师设法创设种种数学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形成悬念,引发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进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调动自己的思维,形成学生跃跃欲试的态势,促进学生自主探索意识的形成,使学生逐步树立起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确立学习是一个快乐的进程,这样学生才会肯思维,才能敢思维。

例如,教学“统计”一课,我首先出示了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同学们放学出校门后可能走向三个不同的方向。我作为你们的老师,更关心你们的安全,我想了解咱们班同学放学后,走向各个方向的人数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面对这样一个关系到学生自己又非常实际的问题,学生很有兴趣,七嘴八舌的议论开来,经过讨论,大家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案。有的说: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告诉老师,老师写下来。有的说:我们可以分成三类举手 ,数一数 。有的说:们可以分成三堆站一站,一数就知道了。还有的说:干脆我们就像做操那样排成三排不就一眼看出来了吗?经过讨论,多数学生选择第二、四种方案。

通过分类举手点数,很自然的呈现了统计表,他们所排出的三路纵队就是一个十分直观的象形统计图。再让他们照三路纵队的样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填在统计图上(教师做一定的师范),一个简单的统计图就这样产生了。学生不仅能从统计图,统计表中很方便地找到课前提出问题的答案,对全班放学后的分流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还从中发现需要过大街的同学也有不少,针对这一情况他们还提出了几条安全建议呢!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联系实际创设数学情景的教学,把课本中分散的教学信息转变为了学生的探究课题,促使探究活动主体化,静态知识动态化,充分发挥了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探索新知的兴趣,从创设的数学情境中尝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3使学生学会探究,促进学生体验成功

体验创造过程就是让学生在自己观察,实验、猜想、归纳、分析和整理的探究活动过程中,感受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的,以及结论和规律是如何运用的,也就是把教材内含和知识成果经过学生的再创作,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思维成果,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荷兰数学教育学家弗莱登塔尔曾经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

因此,课堂教学过程应是以学生自主探索为核心的过程。小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也有得到老师和同学赞扬的心里愿望,教师以赞扬、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对学生的一种鞭策和促进。让学生体验成功。“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学生中谁多一种付钱方法,就给谁多加三颗星;在10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算法,以小朋友的名字来命名,这些算法是学生自己发现和创造的,是学生探索的成果,给以赞赏和肯定,给学生以积极的鼓励,使学生获得学好数学的成功体验和自信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保持自主探索的热情。

总之,探究学习,学生应该是充满乐趣,勇于探究,敢于实践,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学习,同时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篇6: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

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的结论: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激发兴趣――乐意学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二.变换形式――“玩”中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如在教学新课程“一年级下册识字7”时,教师可穿插以下活动辅导教学:出示课文左上方插图,让学生“猜一猜”、“比一比”;在理解“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含义时让孩子们“搭一搭”、“演一演”。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注意特征,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复习生字笔顺时,可以用“对口令”的游戏。如“斗”字的笔顺,口令如下:“斗”字怎么写?“斗”字这样写:点点横竖。这就是“对口令”。复习组词可以用“找朋友”、“词语开花”、“摘苹果”等游戏。三.

[1] [2]

篇7: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小学语文

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小学语文

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小学语文

江苏省沭阳县开发区实验学校张婵

【摘要】

快乐是一根神奇的魔棒,如果把它用在课堂上,就会让枯燥的变成生动的,乏味的变成有趣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就应在“味”“趣”“乐”上下功夫,采用直观生动,富有趣味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

简单语文 快乐语文 愉悦教学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由于学生对象的年龄特点,容易出现“老师激情澎湃,学生无动于衷”的情况。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课堂教学就应在“味”“趣”“乐”上下功夫,采用直观生动,富有趣味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寓乐于创――开启智慧的大门

1.创造性的进行教学

课堂是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问题的阵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打开孩子的思路,让他们独立思考;引导他们敢于表达,在课堂上畅通所欲言。而讲解课文时,我们可以给呆板的课题“改头换面”,使它变的更生动。如《小柳树和小枣树》―课,出示板书的时候,可用绿粉笔写“柳树”,用红粉笔写“枣树”,并把一个写得大些,另一个写得小些,这样学生一看,就觉得有新鲜感,注意力就跟着集中了。

2.创造性的进行评价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话: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要善于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用孩子的价值去理解孩子,让教学评价的语言更丰富,更有色彩,力求做到:“准确得体,亲切丰富,婉转巧妙,独特创新。”

二、兴味盎然――原来语文这么简单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学的重心应落在语言这一思想内容的载体上。而有些老师不停地解词、说词,反复地分析、强调,这对小学生来说,无疑是生吞硬咽,强行施教,不但起不到教好语文的效果,还使得学生害怕语文了。那么如何让学生学好语文,使课堂有“语文味”,我认为关键在于要抓好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对此,要注意以下两点:

1.把握教材内容,降低学习门槛

一些教育界的前辈早就指出,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其中,不可忽略的一点就是针对学生实际,把握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学习语文。比如,二年级上册《识字8》仅8个词。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直观的形式,不断重复再现词卡、图片,完成从语言文字到画面的转换,达到有效识记。老师不失时机地播放我国嫦娥一号升空的壮观场景,学生被吸引住了,有的同学还小声地讨论。这样,孩子“说”的欲望就被调动起来,随后,老师可以以此创设对话交流的平台,把自己知道的我国航天科技成果跟学生分享。这样,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我国科技的进步,以及作为中国人油然而生的自豪感,也就能轻松的学好语文了。

2注意细节处理,提升学生水平

特级教师刘仁增老师也非常重视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纵观刘老师的课堂教学,他总能从一个个普普通通的词中拽出些“不普通”来。如刘老师上《矛和盾的集合》一课,他抓住“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这句话,()结合其中的“盾的自卫、矛的进攻” “合二为一”“大显神威”等词进行语言训练,并以这句话为原点,辐射整篇课文教学,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说明文立刻变得形象生动有滋有味。当然,这样的`精彩离不开这位优秀的特级老师对教学细节的妥善处理。这也教会我们,从细节出发,有效引导课堂教学,学语文,很简单。

三、激趣导学――激发快乐的火花

快乐是一根神奇的魔棒,把它用在课堂上,就会让枯燥的变成生动的,乏味的变成有趣的。那么如何运用快乐这根“魔棒”进行教学呢?

1.开展游戏,用表演来愉悦教学

语文课的教学,倘若就凭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已经远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老师就要学会对教学形式进行变通,可以尝试游戏法。如在教学拼音时,可以利用拼音卡片进行“猜一猜” “快找同伴”等游戏,帮助学生掌握拼音,学会归类。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学生对文字的印象和理解。

而低年级的孩子,虽然他们的注意力易分散、好动,但是,他们模仿能力强,有很强的想象力和表现欲。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即兴表演,是促进其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的有效手段。而且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表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集合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这样,提高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理解水平,更是整体的语文素质。

2.开展比赛,用竞争来愉悦教学

小孩子大都争强好胜,我们可以把比赛活动引入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如在“展示台”中比比谁识的字多,谁的画画的好,谁的日记写的棒等。有比赛、有输赢,学生们就会产生竞争心理,争着上榜,形成积极向上的向学氛围。

比赛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猜谜语、读儿歌、绕口令等比赛,使学生在仔细听、认真想、相互说、高兴做的比赛活动中,思维始终处于一种“要学要说”的活跃状态。

3.讲演故事,用情节来愉悦教学

小学生擅长形象记忆,他们听故事时注意力比较持久,所以课堂中的某个环节,如课文导入、课中情绪调动、识字等,老师可以联系教材进行编故事,创设情节,如教“游”字,笔者借鉴了一本资料书上介绍的故事: “方”先生一个“人”带着儿“子”去游泳。教学时,老师先让学生注意观察,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它或者哪些地方需要提醒的?学生很容易就说出“游”字的右边与“放”字不同,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从“识字”到“写字”需要一个过程,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老师就引入了这个故事,听着听着,有个学生举手说:“老师,我明白了,方先生的孩子我们不能把它弄丢。”于是老师就顺水推舟地说:“是啊,要是你们把方先生的孩子弄没了,他要找你们赔的呀。”学生听了,哈哈大笑。在以后的检测中笔者发现,这个以前经常写错的“游”字,学生居然全都写对了。

篇8: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数学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从而发展智力;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制作、剪、折、画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发展思维。

教学内容:对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理解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识别、辨析、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及其动态效果,动手对折、制作等实践活动,认识“对称”。

3.情感与态度: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对称,并能指出对称轴。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对称。

教学用具:青蛙、蝴蝶、蜻蜓的对称图形,课件,实物展台

学具:彩纸若干张、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对称

在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中,通过青蛙、蜻蜓、蝴蝶的对话,引出问题:它们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老师把对称的青蛙、蜻蜓、蝴蝶图形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形状,比较图形的左右两边都怎么样。

组织学生讨论、对折,得出这些图形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象这样将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的现象叫对称。

板书课题:对称

[以童话故事开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故事中引出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被充分调动起来。接着通过对三种图形的共同特征的观察、比较、对折又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对称,可谓一石三鸟。]

二、       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对称

1.讨论、交流剪对称图形方案。

师:刚才这些图形都是老师剪的,你们会剪吗?怎样才能剪出真正对称的图形呢?

生1:我画出一个对称图形,然后把它剪下来。

生2:你怎么知道画出的一定是一个对称图形呢?我认为应该先对折,然后再画。

生3:我认为把纸对折后,画的时候不能把图形全部画出来,而是只画图形的一半。

生4:我看把纸对折,不用画,直接剪。只要先对折了,我随便怎么剪都可以剪出一个对称图形。

……

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教师不急于肯定,而是引导学生继续讨论:哪种方法最好?最后选中最佳方案。

2.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边剪边展示成果。

学生剪出各种各样的对称图形,师让他们自由地把作品贴到黑板上。

[学生讨论方案的过程,即是学生进一步思考“对称”的过程;学生间的争论是积极的交流,思维的交锋所产生的灵感使学生对于“对称”的理解更加明朗;剪对称图形的活动又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验“对称”;展示作品让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这一系列活动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深入思考、各抒己解、合作交流、操作体验的空间。]

3.明确对称轴的含义,并会找对称轴。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剪的,师强调先对折,并指对折线让学生取名称。

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取出了折线、虚线、对折线、对称线等名称。教师一一肯定:“你们取的名称都很有创造性。在数学里规定这条线叫‘对称轴’。”指几名学生找出所剪图形的对称轴。师选取一种图形画出它的对称轴。

三、       走进生活,寻找欣赏对称

1.    “找”生活中的对称。

有了前面展示作品的交流和启发,学生的思路更加开阔,举例丰富多彩,有些还是老师想象不到的。如:衣服、裤子、剪刀、望远镜、汽车、寺庙、“王”字、风筝等。

2.欣赏对称图形。

[剪纸、扇、脸普、手饰、鼎、玉器、建筑等十几种对称图片的.演示,加上沿对称轴对折的动画效果,学生充分体验到“对称”在生活中运用的广泛性和美的感受。对折的动画效果更让学生加深了对对称轴的理解。]

四、         深化认识,辨析拓展对称

1.辨析操作练习    让学生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纸折一折、画一画,找出它们的对称轴,。

在折圆形纸片时,学生折出一条、两条、四条不等,此时师问:你还能再折吗?你能折出多少条呢?(生:很多条)师再追问:那你折得完吗?学生悟出:能折出无数条。

2.趣味增智练习    沿对称轴画出另一半图形。

教师给出一半图形,学生练习。当学生画出另一半图形,一个完整的对称图形呈现在面前时,情绪非常高涨,再一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练习的设计体现了一个“趣”字,有了“趣”,学生就不会有“做”的苦,]

结束语:“对称”是数学里很重要的现象,它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匀称、平衡和美的感受。课后小朋友们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多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美。

篇9: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数学

数学的抽象性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枯燥和厌倦,因此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学生愿意主动的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教学的`兴趣,就显得非常的重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培养学生学习教学的兴趣的方法,以供参考.

作 者:张志杰  作者单位:贵州省福泉市翁羊中心小学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 关键词:数学教学   兴趣   学习 

篇10:让学生在动态生成中学习

让学生在动态生成中学习

一、自主提问DD学习目标的动态生成

从学习者个体而言,学习目标看作是“老师交给的任务”还是认同为“自己的学习需要”,对于学习者能否真正开展自主性学习过程是很关键的一步。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否创设条件启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又是实现学生发展自我、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创设活动情境、创造探究条件,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自动为学习任务定向,让学习目标动态生成于学习活动之中。

如“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我在教学中并末遵循课本上的教学流程,先教面积定义,再研究表面积的算法,而是整体人手,大胆改革教材原有框架,立足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过程。即直接让学生根据测量自己所做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这三条信息思考探究:根据这些测量所得的信息你能想到什么?或是解决什么问题?以此统领全课,不断地动态生成学习目标,并不断地达成学习目标。学生在独立思考、分组研讨之中,提出了很有价值的学习问题(学习目标由此生成):长方体上面的面积是多少?(或每个面的面积是多少?)长方体12条棱的总长是多少?长方体的6个面的面积总和是多少?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此间可适时点明在后面的课上研究)……学生在提问的同时也在思考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如果说学生自主提问是学习目标的动态生成过程,那么学生在组际充分研讨、在大组充分展示和教师适时参与诱导的过程也就是目标动态达成的过程。

二、广敛信息DD学习内容的动态生成

正如生成学习模式所指出的,人脑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信息的“白板”,在学习任何一种新知识之前,每个学生头脑中都具备了自己所特有的认知基础、知识经验与社会阅历等。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学生接触面广、获取信息渠道宽,有许多是我们教师都无法企及的。同时,在学习活动中动态生成的学习内容,对学习者个体而言,也正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广敛信息,促使学习内容在动态中生成,是很值得研讨的课题。

1、活用生活资源。例如,笔者曾听过“调查与统计”一课,执教者就地取材,切人教学,可谓一创举。如教者一开始就学生置身情境发问:下面这么多客人老师听课,你们想认识他们吗?你们想了解他们的什么情况呢?学生倍感亲切,在学生各述己愿的基础上,教者引人课题: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就来了解其中一个内容:客人老师来自哪些地方?每个地方来了多少位客人老师?进而启思:怎样才能又快又准地统计出这些情况呢?引导学生相互启发回顾调查方法与相应统计表格的设计方法(充分展示学生已学的或未学却己有的有关统计经验)。接着就让学生在小组分工合作的基础上跑下座位对客人老师进行现场的调查统计。从这一过程设计分析,教者显然很明确教材中的知识要素,但却未拘泥于课本例题,而是主动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人点,从学生所面对的这些蕴涵丰富信息的客人老师出发,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内容的亲切感激发了数学学习的内驱力,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认知需求与思维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下面的实践活动之中。

2、捕捉过程资源。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维度动态过程。由于学生的差异,过程中会出现学生的疑惑,会产生认识的误区,也会出现创新的思想火花……。这过程之中生成的种种信息又为教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若教者不会利用,这些资源将会白白流失。因此,教师也要学会观察、学会倾听,随时抓取新的信息,鼓励质疑创新。还是“调查与统计”一课,在学生制作完表格与统计图后,教者又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问题联想:如果你是活动的组织者,你会想到哪些问题?又会怎么解决呢?学生因此进行种种富有生活气息与人情味的发散联想,如: “民以食为天”,我要统计来的人数,算算应准备多少份盒饭;我要安排客人老师去旅游……;其中有一位学生讲到:我要为他们安排住宿,假定每4人住一间房,把总人数除以4,就可以知道要多少个房间。这时马上有学生反驳:不对,男女要分开算。其他同学也纷纷点头,有些学生还挠挠头:我怎么没想到呢?教者及时捕捉教育资源:对呀,利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问题时,还要考虑生活实际情况,灵活安排解决。在开放互动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往往会萌发出许多奇思妙想,会有灵感与顿悟,其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教者机敏把握,为教学所用,不仅能拓宽学生的学习内容与思维空间,更能体现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3、开发网络资源。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仅对我国现行的教育与教学理念提出了挑战,也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技术、方法与认知工具。合理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也是优化数学教学过程的一条途径。如现在网络中拥有许多学科的在线学习网站,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与教师的课堂教学优势互补,甚至提倡超前性学习、个性化学习,能力强的可以提前升人高一级的年段学习,使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动态自主生成过程,促进终身学习机制的形成。另外,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素材也可以灵活从网络中选取编辑。如“秒的认识”一课,笔者访问了好几个国内外网站,下载有关信息资料制作成动画故事“秒针的话”,便学生在丰富生动的情境中了解了钟表的发展历史。

三、以“做”促思DD认知结构的动态生成

学习方式的'转变,最根本的是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问题让学生去发现,结论让学生去获得,实验让学生去操作……,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做”数学正是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从而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意义的积极举措。

1、课前做,活化生成。要将教学场所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把教的过程变为学的过程,把教的角色转为导的角色,教师就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创设条件。有很多数学内容的学习,除了课前应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更应提倡让学生在课前去“做”数学,不断积累感性生活经验。如中年级学习人民币的认识时,虽然个别学生已有了一些认识,但大部分学生还很模糊,并且学生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课前一、两周就布置学生主动跟父母上市场买东西,观察人民币的面值情况,并试着帮父母算帐。有了课前“做”的体验,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己潜伏于脑际,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已成“有源之活水”,由枯燥变生动,学习者也变倾听为踊跃参与,知识获得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生成。

2、课中做,多维生成。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获得发展的场所。学生的“做”中思、“做”中学便由此展开。如“长方体的认识”,笔者在让学生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积、顶点和初步感如面、棱的特征之后,再让学生自由选取一些小样等材料自己设计搭建一个长方体的框架,同时思考探讨这两个问题:A、你们领用了哪些材料?为什么?B、你们是怎么拼搭这个长方体的?为什么?这样设计主要是由于学生还只是第一次接触立体图形,缺乏感性支撑,空间观念较淡薄,仅凭看看摸摸去把握长方体面、棱的特征还是很不够的,尤其是要从空间立体的角度来发现棱的特征尚需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在此通过学生自主“做”长方体框架。并通过“做”中的反思探究(动中思、思中动),动态地多维度地理解并自主建构了长方体面、棱的特征。学生通过观察、搭建、比较与想象推理等活动主动生成认知结构,促进认知体系由平面图形过渡于立体图形,实现思维质的飞跃。

3、课后做,持续生成。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要求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如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即“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理念的体现。如果我们每二节课的教学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主动用之于生活,将探究实践的兴趣延伸于课后,这何尝不是我们教学的成功所在?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后,提出了这样一个课后作业:大家已经做了一个长方体的盒子,你们回去把你做的盒子用彩纸包装美化一下,再装上一个小礼物,在“三八”节送给你妈妈。不过,明天先带来给老师和同学们参观参观,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做的,用了多少包装纸?这个内容的学习正好在“三八”节之前,学生们可开心啦。这个课后作业不仅再次激发了学生“做”数学的兴趣,同时也为表面积的生活化应用与问题解决作了良好的孕伏。学生们一次又一次地“做”,在他们的认知结构渐进生成之际,其综合实践能力等素质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四、开放合作DD创新素养的动态生成

现代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方式己趋多样性、灵活性、创新性等特点,在这诸多学习活动方式之中,合作探究可以说是始终融合其中的。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学习者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丰富全面。因此,教学要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思辨创新。如小学数学第五册第4页有这样一道开放题:小红和小军在商店里买了下面的部分物品,小军用的钱是小红的2倍,你知道他们各买了些什么吗?(图中显示信息:钢笔每支8元、巧克力一块5元,饼干一包4元、日记本3元一本、小刀1元一把)我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可能的购买方案,并作些记号或写出算式表示有关购买方案,再在小组交流,看看哪个组的方案多。结果出乎预料,不仅有小军买一支钢笔、小红买一盒饼干这样品种不重复的简单购买方案,还有组合型的购买方案。更有些机灵的学生异中求同、同中求异,进行了规律性的总结。不知不觉中学生已内化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同时也活化了四则运算的法则。

学生的智慧有很多是潜在的,在课堂创设开放的、民主的、和谐的学习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更有利于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互相启迪,思辨创新,资源共享,教者要不断为学生构建开放合作的学习时空,促使学生创新素养在动态情境中生成。

五、积极评价­DD健康心理的动态生成

数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评价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1、差异性评价。班级授课制形式中,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有差异的。我们不可以用同一尺度去衡量。我们应尊重差异,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发现,尽可能以肯定与激励的态度去评价。如有些学习上的后进生,课上尽量让其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即便回答错了或不全面,也要肯定其积极参与的态度。又如计算教学倡导算法的多样化,教师尽量让学生自主尝试发现不同的算法,并给予充分的展示交流,并让学生积极展开相互间的评价,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中内化计算的原理与方法。这样既有利于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也能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使数学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学生个体生命活动中积极的一部分。

2、拜学生为师。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在就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时,教师往往会局限于自己的角度来想象可能出现的情况或答案,而学生却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或独到见解,让老师始料不及。此刻,教师的坦言并不有损教师的形象,相反教师由衷的赏识与赞叹还获得了学生的信任,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才能直抒己见,才敢质疑问难、标新立异,扬起追求真理的风帆;同时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向健康良性轨道。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设计学习活动,从而有效促使基于学生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究活动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的动态生成,让学习主体的认知结构、创新素养与健康心理持续地、动态地生成于开放合作、积极互动的课堂学习环境中。如叶澜教授所言: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篇11:让学生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

让学生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

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教研室   孟春恩

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基础和与核心,己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对当代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将大大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从而将进一步促进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早在七十年代初第四代计算机问世以来,敢于创新的美国人就发现它的巨大潜力,迅速在各个学校发展起来,学校、家庭、商场等场所都装有电脑,图书馆也都是用电脑管理。学生借书、查阅音像资料,写作文都是用电脑,学校走廊里也放有电脑,象公用电话一样,学生经常在里查阅各种信息, 编制程序,探讨学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极大的开发,学生生活在计算机环境中,思维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及创造能力得到极大的发展。

在中美教育差异中,最明显的是教育观、知识观的差异,以数学教学为例,以前我国教育历来认为,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是数学的基础,所以,中小学不准使用计算器,然而在美国基本运算不受重视,计算器在学校使用很普遍。他们认为,计算器既然算得又快又准,我们何必劳神费力的用脑呢?人脑完全可以省下来做机器不能做的事情。

我国的教育理念是指大脑在独立于计算机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储备知识,尽可能快地提取知识,因而中国学生的大脑在这两个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美国教育的理念是指大脑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前提下,放弃发展那些计算机的工作领域所需要的能力,因此在闭卷考试的形势下,美国的学生比不上中国的学生,但是,在随意用各种信息工具的现实研究中,中国的学生就远远比不上美国了。显然,在利用开发大脑的内在功能上,中国教育是有效的.但在利用和综合外界各种信息及扩展大脑的功能方面美国教育则更胜一筹.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加紧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已成为各国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基于这样的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并对这种运用的立足点做了明确阐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采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又要看到它工具的本质.同时,

当令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播是一个常见的,大量的,繁重的工作,人们为了更快,更准.更自如地处理和利用信息,很自然地利用计算机,它可以帮助我们对繁杂的数据科学运算,,大量的信息处理,辅助各种设计,辅助教育教学,进行自动化控制和人工智能摸拟.对于其强大的功能,我们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加自觉地学习计算机.

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早在八十年代初就指出''学电脑要从娃娃抓起.”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省绝大多数学校已建起了微机室,不少家庭也添置了微机,学生在电脑上绘画,办报.制贺卡,写作文,发电子邮件,有的`对探索电脑神奇的奥秘着了迷.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将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

学生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至少有如下方面的好处,

1. 学生在计算机环境中,特别是对计算机神奇的功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从小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

2. 在计算机操作中,学生根据操作程序,运算规程及逻辑推理,对学生学习,.思维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有很大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3. 能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在有初步的操作基础上,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学生根据这一目标,思考,讨论,探索,动手操作实践来完成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培养.

4. 计算机有大的功能,给学生一个探索科学奥秘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

和平台.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计算机课是培养学生兴爱好增长专业知识的主渠道,要把计算机发展的历史.构造.原理.功能及在社会的广泛应用向学生做简要介绍,激发其兴趣.亚里士多得说:思维自问和惊奇开始.美国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说:科学始于好奇.他对好奇的解释为,不可遏制的求知欲.因此,要因势利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计算机课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生动有趣活泼,不能枯燥地讲一些操作知识,让学生一练就完事的做法,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生学习生活经验进教学,如教了用计算机绘画一课时,让学生画一画校园一角,自已的同学和卧室.学了剪切,复制,粘贴等热莺,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办有插图.花边.背景的小报,如班上有同学生日,就让全班同学为他制一张贺卡,数学学了计算器后,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来探讨一些数学问题.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解决身边的问题.

3.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经过十多的发展,课件的使用和制做已深入到镇级的学校.实践证明,课件辅助教学对展示抽象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鼓励各科教师学习,研究课件的使用和制做,掌握一些计算机操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认识和使用水平.在学校掀起一个学习计算机,使用计算机的热潮.

4.学校成立计算机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把优秀成果向教师,学生,家长展示.并开展一些竟赛活动,开发他们这方面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

5.有条件的学校,图书室尽量采用计算机管理,借阅图书直接在计算机上查阅,学生也可以在计算机上写作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算机在生活中的作用.

6.各利用教室后面的黑板开设计算机专栏,学校的知识窗,橱窗也有固定栏目,宣传报道计算机方面的信息,使学生处处感到到计算机

的存在.

目前,各种现代意义上的教学已经出现-----结合具体内容编制各类软件,借助计算机迅速形象与极时反馈的特点-----配合教师的教学,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机交互作用,ICAID智能计算机 教学以及声,图,文于一体的认知环境,更自然的MCAI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随着教学中技术含量的提高,电脑网络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段之一,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段和媒体获得信息,进行思考活动.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进一步改善 .研究表明,发展学生理解和兴趣的一个有效径就是让学生们处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

的确,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革命的出现,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物质基础,看不到现代信息技术为提高教学量,扩大教学对象,变革教学方式,提供的物质支撑,就很难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发展服务,就很难在我们教学活动中体现人类技术进步的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富多彩的环境.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2004年7月

篇12: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论文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论文

在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句醒目的格言:Ihear,Iforget。Isee。Iremember。Ido,Iunderstand。这句格言充分体现了通过活动让儿童在体验中学习的重要性。

《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强调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适逢新一轮课程改革,“活动单”导学模式应运而生。英语课堂实施“活动单”导学模式,是让学生在“活动单”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从而摆脱死记硬背的羁绊,使语言学习的过程转变成一种创造、运用语言的体验过程,成为一种栩栩如生的互动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完成学习任务,感受成功。

那么如何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学习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我有一些拙见与大家分享。

一、真实性体验活动

语言学家克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使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体验通常发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体验情境的真实程度能引发学生对新知识深刻的体验反应,强化新知的记忆。因此,活动单设计的活动、交际情景、教师课堂话语等各个层面都应具有真实性。

例如,牛津英语7AUnitSix这一单元的话题是“fashion“,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各种服饰的英语表达以及用英语发表对时尚的观点。因此在这一课的活动单上,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活动一,在教室里布置一个show场,要求学生穿上自己最喜欢的衣服,进行一个fashionshow,配上合适的音乐,学生尽情的展示自己。在这种真实的体验情境中,学生热情异常高涨。活动二,要求学生发表自己对时尚的观点。有了活动一的真实体验,自然而然学生跃跃欲试,在服饰的色彩、材料、搭配等方面畅所欲言,而且表达准确到位,轻松的掌握了:sweater、trousers、jumper、shorts、blouse、shirt、skirt、dress、boots、cool、smart、colourful等词汇及句型:It’smadeof。。。Itlooks。。。Theymatchverywell。等。

我认为这节课之所以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为学生创建了一个真实的语言学习体验活动,提供的真实的语言交际和语言运用的机会,把语言感知、理解和运用连接起来。如果我们英语教师都能突破教学时空的限制,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学习体验,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任务型体验活动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通过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创造性的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任务型活动,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语言知识的感知、理解和体验,形成语感,进而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

1。在角色扮演中体验语用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角色表演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而且是深受孩子喜爱的活动。美国的艾帕尔・帕拉别思曾指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和动作。在对话教学中,一味机械的教读不但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而且难以让学生领悟到对话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果让学生扮演对话中角色,用pairwork或groupwork等合作学习方式进行语言表达的初步体验,就能把抽象的语言知识形象化,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7AUnit5GoShopping中的对话时,我将教室设置成一个超级市场,分为食品区、文具区、水果区、服装区和百货区,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购物。学生积极参与,敢于开口,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活动中内化并运用语言,获得一种学习的成功感。

2。在游戏竞赛活动中,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儿童是从游戏开始学习的。游戏能使英语变得形象、具体、有趣,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用。例如,在教授8AUnit5Bird―watchers一课时,学生对各种鸟的名称容易混淆,对各种鸟的身体特征也不能用英语准确表达。因此,我在活动单上设计了GuessingGame,电脑呈现不同种类鸟的部分,学生抢答鸟的名称;接着我又要求一组学生描述鸟的特征,其他小组猜鸟的名称,比一比哪一组猜的又快又准。虽然都是GuessingGame,但活动是由具体形象到语言抽象描述,而且我采用了加分的激励机制,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验英语价值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语言运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任务型活动,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操作活动中,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在做事中促进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语言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完成学习任务,体验英语学习的有用价值,从而激发学习英语的持久兴趣。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采用doasurvey、thinkandguess、makeandsay、drawandsay等实践操作活动。

例如,在学习9AUnitOneStarSigns这一单元时,学完Reading后,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Doasurvey:whenwereyouborn?What’syourstarsign?Whatdoesyourstarsignsayaboutyou?Doyourcharacteristicsmatchwhatyourstarsignssayaboutyou?让学生在组内展开调查,通过调查交流巩固了学生所学的星座的知识。这一单元学习结束,我还要求学生制作星座卡,并把星座知识讲给父母朋友听。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发展,不仅激发了他们运用英语表达的愿望,培养了他们积极的情感态度,而且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探究性体验活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那么,如何设计英语探究性活动,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做了如下尝试: 1。朗读感悟

这种活动比较适合语音教学,江苏省近几年开展的口语听力测试对学生的语音语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重音是学生的发音难点,因此我把单词按词性分类,再让学生分组朗读比较后讨论,尝试归纳出名词和动词的一般重音规律,老师及时点评,这比一味地讲解重音规律效果要好得多。

2。分类归纳

比如,在学习一般现在时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小组讨论把以下名词和代词――“He,yourmother,we,Lily,she,it,myclassmates,they,MrLu,you,ourteacher,thestudents”归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和标准。学生讨论异常激烈,分类的方式多样,有的小组按人称分类,有的小组按单复数分类。因为分类依据不同,结果自然大相径庭,小组间争的面红耳赤。我适时启发引导,归纳出“he,yourmother,Lily,she,it,they,MrLu,ourteacher”为第三人称单数,其余的非第三人称单数。这样的分类归纳探究活动,让学生轻松的突破了一般现在时确定人称这个难点,效果远比一个一个的讲,一个一个的举例要好得多。当然分类归纳活动也可以用于名词单复数,以及其他语法知识的探究活动中。

3。收集展示

让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通过各种形式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和共同进步的目的,如学习9BUnit4,GreatPeople这一单元的英语习语和谚语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寻找校园内的谚语和习语。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学生兴趣盎然,最后回到教室展示自己的成果,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四、创造性体验活动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要使学生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可见,英语学习的活动体验不是对某语法规则或某语言知识点简单的亲身感受,而是在真实直接感受的基础上,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语言知识,通过体验活动尝试不同的语句,对语言知识进一步体味和领悟、探究和理解,使自己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通过再认识、再发现和再构建知识,最终产生语言创造。

例如,在学习9AUnit2Colours这一单元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Designyouridealbedroomandwriteacompositiontotellusyourthoughts。学生运用所学的coloursandmoods的知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大大超出了我的设想。蓝色的墙壁,白色的床单,黄色的书桌,橙色的台灯,粉色的窗帘……另外,他们的作文言之有物,句子流畅,条理清晰。

又如,在学习9BUnit2Robots这一单元时,我设计了一个debatecompetition―willrobotdoeverythingforus?这样的辩论远比讨论激烈,远比课文背诵更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单导学即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动态的学习过程。作为老师,在设计活动单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设计生动有趣操作性强的活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活动情境,把语言知识目标和语言技能目标和谐的融入到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感悟、认知、建构、生成和创造语言知识,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大胆实践、善于思维、乐于表达,进而提高英语学习的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

篇13: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成长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成长

“体验”一词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词汇。事实上,本次课程改革就是要将课程从“文本课程”转变为“体验课程”,所以,“体验”自然也就成为新的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所谓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对学生体验的重视,其实就是将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及生活世界纳入到学生的学习当中来,发挥它们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成长。在体验性学习中,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认知方面的知识,而且还有情感、态度、价值及实践方面的知识。教师要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成为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把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行了初步尝试,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一、在情境中体验老师要善于营造学生学习的情境。我在教学《小音乐家杨科》时,在优扬的乐曲声中,介绍故事大意,导入课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扬科为什么能把大自然中的声音当成音乐的,体验到大自然中的声音放在音乐中也是一种美的享受。我曾经听过袁斌老师执教的《丰碑》一课,一开始,在凄厉的北风怒号中,在苍茫的雪山中艰难行进的红军画面中,袁老师入情入境地道出了课文故事发生的背景,把学生引入了课文的情境之中。在教学《田忌赛马》导课时,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爱玩扑克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和教学内容相联系,使教学内容能适应并顺利地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在情境中,学生激起的情绪,成为需要的推动。这种情境会作用于师生双方的心理,影响师生实现教与学目的的.行为和力量,促进目的的实现。将学生带入情境的手段有:1.以生活展现情境。2.以实物演示情境。3.以图画再现情境。4.以音乐渲染情境。5.以表演体会情境。6.以语言描绘情境。二、在认知不平衡中体验在情境中制造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去组合,批判和澄清新旧知识的差异,解决“认知不平衡”,进而不断改善,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且在认知发展的同时,获得轻松,愉悦,成功的情感体验。在新课程中,我不在强调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与内化,而是更多地采取“非结构”、“开放式”的控制方式,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新品质的境况。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时,阮恒一开始误以为他会因献血而死去,学生自己能理解到的只占十分之一,作为老师应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如何引导学生体验当时阮恒的心情。我充分让学生阅读有关描写抽血过程中阮恒的句子。学生读后充分交流自己的感受,“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说明他害怕,说明他勇敢,说明他配合医生。“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捂住脸”?是因为他感到疼,他不想让人看见。学生们这时的感悟并不准确,因为阮恒是因为怕自己要输光血死去才这样做的。这时我没有纠正孩子们的感受,而是进一步让他们阅读下面的句子:“疼吗,阮恒?”医生问道。阮恒摇摇头。你们通过读这句话,觉得阮恒在输血过程中疼吗?“不疼”孩子们读懂了这句话,那他之前为什么要啜泣,颤抖并用手捂住脸呢?学生们开始把自己当作阮恒,去体验,去感知。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产生了解决“认知不平衡”的意向。当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时候他的做法是:通过相互矛盾的事物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监测他们发现后的反思。我也是这样想,这样做的。我和他们一起参与到开放式的探究学习中,学生能初步认识到阮恒是因害怕而这样做的。“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这是为什么?联系后文“医生又问他又摇头”你有什么感受?他不是因为疼这样做的,是他以为自己马上就要死了。“呜咽”比刚才的“啜泣”怎样?形容哭的声音更大了。“接着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为什么哭得越来越厉害了?“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

[1] [2]

篇14:让学生在感动中学习数学论文

让学生在感动中学习数学论文

摘要: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数学知识由于它的抽象、枯燥,缺乏应有的情绪色彩,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灵气和活力。作为数学教师,只有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种,激发学生自己的动力,才能让学生在感动中更好地学好数学。

关键词:

感动、学习、数学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数学知识由于它的抽象、枯燥,缺乏应有的情绪色彩,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灵气和活力。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只有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种,激发学生自己的动力,才能让学生在感动中更好地学好数学。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让学生在感动中学好数学呢?

一、关注现实、贴近生活

数学即生活。数学教学应当遵循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数学教师应注意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切入点,让教学内容走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贴近生活学数学。

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从生活中常见的车轮、钟面、硬币等开始,激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最后,我用圆满一词总结全课,以鼓励成功,增加美感。

又如,我还通过秋游来对学生进行生活问题的数学教学,设计了乘车、买门票、租船等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总之,数学教学就是要把讲台变为舞台,让学生充当生活中的角色,从生活中去感悟数学。只有这样,才能感动学生,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

二、关注情境、体验过程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些与学生生活情境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些学习背景,就能极大地感动学生,激活学生内在的学习要求,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

如我在三角形稳定性的教学中,利用电脑设计如下情境:一名少先队员为孤寡老人修椅子,他将椅子扭动几下,并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接着一手拿起木档准备加固,就在这时,画面暂停,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应把木档钉在什么位置,才能使椅子不再扭动呢?利用计算机设置的场景,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又如我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时,通过播放各种图片,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8米,长江源头海拔大约6543米等,同学们通过观看一副副壮丽的画片,一方面被祖国的美好河山所感动,同时感受到了自然界与数的关系,体验到了数的作用,加深了数感。

三、关注合作、促进交流

新课标把合作与交流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应引导学生投入到互动式、交流式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投入情感,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如我在教学“圆锥的认识”时,分小组观察圆锥,讨论如何才能准确地测量出圆锥的高,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表意见,最后得出结论。整整一堂课,都是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同学们互不相让,共同观察、探究,情绪高昂,课堂气氛十分活跃,闪现出了创新的火花。

四、关注评价,使学生享受成功体验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渴望被人尊重与认可,这种需要在儿童的精神世界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如本班有一位考试总不及格的学生在一次测验中得了65分,我在公布成绩时是这样给他评价的:“你的这个65分比别人的95分更让老师高兴,因为你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你的这道题解法独特,很有创新,此法可以用你的名字来命名”,这时教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学生们被感动了,学习情绪很快的被调动起来。我们的评价就是要给学生的全面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也就是要努力构建让学生享受成功的评价。

五、关注教师的个人魅力,感动学生学习数学

好的数学教师常能培养出大批的数学爱好者,爱好数学的学生也大都喜欢上数学课,数学老师的外表、形象、风度应该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亲、可近。数学教师的语言应简明、风趣。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应注意用自己的数学智慧,对数学的激情、兴趣去感染和感动学生,从而使数学成为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

总之,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受到感动,享受到热爱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体验思维的成功,孩子们将从感动中走向自信的人生。

篇15: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英语

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根据这一特点,我在英语课堂上不失时机地安排了唱歌、表演、绘画等活动,并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利用Let’s sing ,让学生唱起来。

三年级英语教材安排了好多英文歌曲,因为利用歌曲学习语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他记忆力,减轻其负担,激发其成就感,为其学习英语创造了和谐、愉快的环节,例如:歌曲:Head shoulders kness and toes.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一边演一边唱,同时熟练的说出这些表示身体部位名称的英语单词,这样的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又活跃了其思维和课堂气氛。

2、  利用Let’s do ,让学生动起来

三年级英语教材中的Let’s do 部分 内容都包含着本课书的重点要掌握的单词,小学生肢体活动发达,反映灵敏,课堂上让学生随着节奏很强的音乐,边说英语边做动作,例如:Open your pencil-case .Shou me your pen .我边指导学生说,边让学生做 “打开铅笔盒”“举起钢笔”的动作,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学的轻松,很快复习巩固了“Pencil-case pen “等单词。

3、  利用Let’s talk ,让学生演起来

三年级英语教材中的    部分内容都是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情景,课堂上,我注意把学生引到生活实际中去,例如,学习“Hello‘一课,师生问好,打招呼,我让学生分组扮演Miss Whote.Sarah,进行对话表演,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快理解并能运用所学语言,课堂气氛活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启发了他们的思维,拉近了课本语言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快乐课堂开启拼音教学科学发展之路

ang、eng、ing、ong的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游戏教学法的相关论文

小鸡的一家说课稿

浅谈拼音快乐教学论文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计划

yinianji拼音教学论文

汉语拼音教学论文任务书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教师汉语拼音教学心得体会

拼音教学:设计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拼音教学:设计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拼音教学:设计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精选15篇)】相关文章:

教学的拼音2022-11-04

有关浅谈拼音教学论文2023-08-28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精选2022-05-08

教学拼音2022-08-12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2023-02-28

菜园里 教学反思2023-01-28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大全2023-11-17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2023-10-23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教学计划2022-08-26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2023-04-2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