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逖》教学设计

时间:2022-12-06 08:01:54 更多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祖逖》教学设计(精选12篇)由网友“丹弗”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祖逖》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祖逖》教学设计

篇1:《祖逖》教学设计

《祖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相关文学常识。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二、教学要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四、教学流程

激情导入:

鸡守信不失时,能催人奋进,故古人以“闻鸡”而激励自己,有“闻鸡起舞”“枕戈待旦”之说,讲的就是东晋范阳祖逖。祖逖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战火连天的时代,北方游牧民族纷纷入侵中原、晋王朝的 半壁江山丧失,在 国家内忧外患之际,而祖逖是怎样做的呢?

板书课题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仁宗末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立志编撰《通志》,以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治平三年(1066)四月,司马光编成编年史《通志》8卷,上进于朝廷,受到英宗的赏识,并下置书局于崇文院,继续编写。治平四年(1067)十月,司马光向神宗进读《通志》,倍受赞赏,赐名《资治通鉴》,并亲自写序。熙宁三 年(1070),司马光反对王安石行新政,神宗不从, 任其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出任永兴军(今陕西西安),次年退居洛阳续撰《通鉴》。哲宗时主国政,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部,废除新法。死后追封温国公。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294卷,又考异、目录各30卷。编年体通史。司马光初成战国至秦二世八卷,名为《通志》,进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完成,历时。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 、文集、谱录等222种。帮助编撰者有刘、刘恕、范祖禹等,各就所长,分段负责,先排比材料为“丛目”,再编成“长编”,然后由司马光总其成,删订 定稿。

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全书贯1362年史事,有“考异”以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录”以备查阅之用,为历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较系统而完备的资料。注释主要有宋末元初人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清初严衍著《资治通鉴补正》,为《通鉴》拾遗补缺,刊正错误,也做了一些工作。

学生介绍司马光及相关知识

同学们课前进行了资料收集,谈谈你对司马光的了解。

整体感知:

1.一读,读准字音。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做到读音准确、吐字清楚,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感知。

蹴(cù) 睿(ruì) 骁健(xiāo) 廪(lǐn) 铠仗(kǎi) 击楫(jí)

2.二读,注意正确的朗读节奏、停顿。

3.三读,做到朗读流畅,尽量读出语气、语调,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师范读

(2)学生自由大声朗读。

4. 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标画出难点、疑点。

古今异义词:

(1)及渡江

(江:专指长江。今泛指大河。)

(2)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以为:以之为,“派他做”。今常当“认为”讲。)

(3)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后进:而后进(兵)。今常用于落后者,水平较低,学识或资历较浅的人。)

一词多义:

(1)中:中流(中:当中。);中夜(中:一半)。);中士(中:内。)。

(2)大:大惊(大:副词,表程度高。);大兄(大:年长。)

(3)见:见往事耳(见:了解、知道。);见事之晚(见:认识。)

(4)以:以军中多务(以:把。);自以为大有益(以:与“为”合用,作“以为”讲。)

(5)以:以逖为奋威将军(以:任命。);以为军谘祭酒(以:派。)。 (6)、使:遂使戎狄乘隙(使:让。);使如逖者统之(使:派。)

2.学生各自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读通文意,了解故事情节,可在小组内交流互动。

3.理清条理:

第一层:(从“初”到“因起舞”),写祖逖少有大志,闻鸡起舞,自觉培养和锻炼自己,为日 后成为一代名将打下基础。

第二层:(从“及渡江”到“有如大江”),写祖逖大胆进言,力主北伐,在不被朝廷重用的困难情况下仍率部渡江,并立誓收复中原。

第三层:(最后一句),写祖逖渡江后,招募军队准备北伐。

(1)自由默读或轻声读一遍课文。

(2)标出不认识的生字。

(1)生自由读示例的语句,并在书上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2)指定学生朗读。

小组内讨论探究疑难之处。 学生展示翻译成果,教师适时点拨,

(1)分组默读、整理。

(2)学生组内讨论。

(3)由学生口头回答或到黑板上板书出来

培养学生的语感语速语调的能力 掌握生字词,为理解课文扫清障碍

通过归纳常见的语言想象,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今后的 学习中游刃有余。

合作翻译:

教师提示:翻译文言文时,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字词,二是句子。注意常见的文言现象。

范阳郡的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两个人住在同一个寝室,半夜听到鸡叫,就用脚蹬醒刘琨,说:“这不是不祥之声!”于是二人起床舞剑。

等到渡江之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 。祖逖住在京口 ,聚集骁勇强健的人士,向司马睿进言说:“晋室之乱,由于皇族争权 ,自相残害,这使得匈奴等外族乘机进犯,毒害遍及中原。如今沦陷区的人民已然遭到残害,人人都想着奋发自励。大王如果能任命将领带兵出征,让像我这样的人统帅军队去收复中原,全国各地的豪杰一定有听到消息就起来响应的!”司马睿一向没有北伐的决心,他让 祖逖担任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供给一千人的军饷,布三千匹,不供给铠甲和兵器,让祖逖自己去招募士兵。

祖逖率领自己的部属一百多家人渡江,船到江心,祖逖拍击船桨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肃清中原的敌人再渡江回来,就像这大江的水,一去不回头!”于是在淮阴驻扎下来,修筑起冶铁炉铸造兵器,招募到二千多人,然后向北进发。

采用分组负责的办法, 将全班同学分为五个学习小组。

布置作业:

1.识记文中字词的读音与释义。

2.翻译全文,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归纳总结,分类整理 巩固课堂所学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祖逖北伐的经过,成语学习与运用。

2.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3.情感目标

学习祖逖忧国忧民,胸怀大志的品质。

二、教学要点

把握文章主旨。

三、教学难点

学习祖逖忧国忧民,胸怀大志的品质。

四、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情导入:

提问字词句的翻译,见第一课时“合作翻译”部分。

学生回答句子翻译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导入本课

合作探究:

1.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祖逖北伐”,但开篇却写的是“少有大志”“闻鸡起舞”,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写“少有大志”“闻鸡起舞”是为后文做铺垫,它表明祖逖在晋朝暂时安定的时候,所表现的坚定信念和意志都是有一定基础的。

2. 祖逖认为晋王朝战乱不断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局面?

由于皇族宗室争权夺利,自相残杀,从而让戎狄乘虚而入,屠戳中原。任命将帅出师北伐,激起沦陷区人民奋起反抗的'斗志,赢得天下英豪的响应,定能取得北伐的成功。

3. “及渡江”,司马睿让祖逖做军谘祭酒,这是军事顾问一类的官,但祖逖却“ 纠合骁健” ,向司马睿直言要收复中原。面对祖逖义正词严的请求,司马睿是怎么做的?他的这种做法和他的哪种心态是吻合的(原文)?

司马睿给他名号、军饷,但不提供铠甲兵器和人马,让他自行招募。他的这种做法和他“素无北伐之志”的心理是吻合的。

4. 祖逖力主北伐,这一主张得到了司马睿的支持了吗?他又是怎么做的?

因司马睿素无北伐之志,所以只是敷衍的态度,但祖逖即使不被重用,仍矢志不渝,并身体力行,“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倾家资招募兵马,为北伐作准备。

5.祖逖是在什么情况下力主北伐的?

(1)北方游牧民族纷纷 侵入中原,晋王朝丧失了半壁江山。(2)皇帝宗室争权夺利,自相残杀,从而使戎狄乘虚而入,屠戮中原。(3)沦陷区人民已遭残害,人人想着自己奋起反抗。

6.祖逖后来带着他的部下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领土。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 怎样的祖逖?

素怀大志、忧国忧民,为收复失地而大胆进言、身体力行。

7.“同寝,中夜闻鸡鸣”中包含了怎样一个成语?这个成语让你得到什么启示?

闻鸡起舞。启示:把勤奋努力、不断磨练自己的精神用于自己的学习。

8. 成语学习与运用:

闻鸡起舞:东晋时,祖逖和刘琨二人为好友,常常互相勉励。半夜听到鸡鸣就起床舞剑。后用来比喻志士及时奋发。

自相鱼肉:指自己 跟自己或集体内部的相互之间残害、伤害。

望风响应:听到消息就起来响应。

中流击楫:中流:河流的中央。 楫:桨。比喻收复失地,振兴事业的决心。

小组合作讨论,然后由代表发表意见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大组交流 质疑问难。

感悟形象:

1.祖逖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虽然因得不到统治阶级的支持忧愤而死,但他却不失为有胆有识的一代名将。那么课文那些地方可以体现他的胆识来呢?

祖逖念念不忘“遗民既遭残贼”,大胆进言,力主北伐。即使不被重用,他仍矢志不渝,并身体力行。“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倾家资招募兵马,为北伐做准备。

2.从中,你认为祖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从祖逖的种种行为,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忧国忧民、胸怀大志、遇事果断、能身体力行的人。

小组合作 ,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角度入手。

自主小结: 本文讲述了祖逖年少时闻鸡起舞,后力举北伐收复失地的故事。我们应该从祖逖身上学习些什么?

我们应当像祖逖一样,从小立下大志,自觉培养和磨练我们的意志。

语言特色:

《资治通鉴》体例严整,文笔简洁流畅,内容博大精深。人们可以从《资治通鉴》所记载的丰富史料中,了解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等 方面的状况,得到宝贵的经验。《祖逖》一文在语言运用上很好的体现出了简洁流畅的特色。

拓展阅读: 岳飞词:满江红

满江红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 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学生可以自己搜集岳飞的《满江红》来阅读感受 通过拓展比较学习,达到巩固知识,开拓视野的目的。

布置作业: 写出几句爱国的名言?

示例:

位卑未敢忘忧国。 -- 陆游

风 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明朝政治家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 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宋朝诗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学生动手查找资料整理

培养学生的动手搜集能力。

篇2:祖逖北伐教学设计

祖逖北伐教学设计

《祖逖北伐》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合作学习,把握故事内容。

2、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出现的成语,积累文言词汇。

二、过程与方法

自学指导,小组合作,教师引导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领会故事中所蕴含的人文思想。

(二)【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出现的成语,积累文言词汇。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领会故事中所蕴含的人文思想。

(四)【教学方法】

以自学指导的方式,使学生在自主思考、小组合作等各种形式中理解课文。

(五)【预习要求】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生边在生字、多音字下作记号,借助注释、词典疏通文意。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鸡守信不失时,能催人奋进,故古人以“闻鸡”而激励自己,有“闻鸡起舞”“枕戈待旦”之说。语出《资治通鉴・晋纪》:“晋朝爱国祖逖名将,他和刘琨青年时代同为司州(今河南洛阳一带)主簿,对于当时国家的内忧外患怀有共同的报国之心,为了练就杀敌建功的本领,两人同睡一床,每夜听到鸡啼,便跃然起床习武。后来祖逖果然领兵北伐,收复失地。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19年,主持编写了我国现今为止最大的编年体(体例)史书《资治通鉴》,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共1362年间的历史。

2、背景介绍:从291年(元康元年)开始到3(光熙元年),西晋王朝爆发了争夺中央统治权的八王之乱,共持续。这场**从宫廷内权力斗争开始,引发战争,祸及社会。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也加剧了西晋的统治危机,成为西晋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之后的中国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大量的人民南迁江南。

三、读准字音

少shào有大志 主簿bù 蹴cù琨觉jué 左丞相睿ruì中流击楫jí

起冶yě铸zhù兵纠合骁xiāo健军谘zī祭酒 召募mù 千人廪lǐn

四、自学指导一

1、不懂的字词句,可询问组长。 2、疏通文章大意――小组间相互翻译。(做到字、词、句皆通晓)

2、自学检测――难点句子

1)中夜闻鸡鸣,蹴琨觉。 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

2)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大王您如果能派遣将领率兵出师。

3)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

祖逖带领他的一百多家世族武装渡过长江,船到江心,敲打着船桨发誓说。

4)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自相残杀,从而让戎狄乘虚而入,屠戮中原。

5)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全国各地的英雄豪杰,听见消息就起来响应的一定大有人在。

6)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我如果不能(驱逐戎狄)肃清中原而再渡(江南)的话,有大江作证!

五、自学指导(二)

(师:据历史记载,祖逖率军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成为一代名将。)

1、请结合课文,请你找找祖逖成为一代名将的主客观原因有哪些?

主观原因:(1) “初,范阳祖逖,少有志”――素怀大志。

(2) “中夜闻鸡鸣……因起舞”――刻苦磨练自己的意志。(即成语“闻鸡起舞”)

(3)“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结合下文还可看出:他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4)祖逖大胆进言,司马睿并不真正重用他,而他依然“纠合骁健”、“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敢于进言、身体力行(身:亲身;体:体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精忠报国。 (师:换言之,文中的祖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祖逖形象:素有大志;爱国忧民;观察敏锐;胆识过人。

即,祖逖少有大志,闻鸡起舞,具有忧国忧民的品格、为收复失地而大胆进言,身体力行的胆识。在不被重用的情况下仍然倾尽家资招募兵士,进行北伐。

(师:思考――祖逖的胆识和意志和他的少年时代有什么关系?) 正是因为祖逖少年时代素怀大志,闻鸡起舞,刻苦地磨练自己,才造就了他过人的胆识和坚强的意志。 客观原因:

“晋室之乱……望风响应者矣”――祖逖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时世造英雄。

2、本文中有些语句已浓缩为成语,请把它们找出来,说说它们的含义。 闻鸡起舞:后用来比喻志士及时奋发。 自相鱼肉:比喻内部自相吞并残杀。 望风响应:风,气势、声势。看见对方的声势而积极响应,或按对方的要求去做。 击楫中流:比喻收复失地,振兴事业的决心。 枕戈待旦: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枕着武器躺着,等待天亮。形容杀敌心情急切,毫不松懈,时刻准备迎战。

六、知识拓展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明)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宋)

位卑未敢忘忧国。 ―― 陆游(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清)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蒲松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七、课堂小结

八、当堂检测

1.《猫》教学设计

2.《老王》教学设计

3.《秋天》教学设计

4.《马说》教学设计

5.《人生》教学设计

6.《阳光》教学设计

7.《鞋》教学设计

8.《春雨》教学设计

9.《画风》教学设计

10.养花教学设计

篇3:祖逖北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合作学习,把握故事内容。

2、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出现的成语,积累文言词汇。

二、过程与方法

自学指导,小组合作,教师引导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领会故事中所蕴含的人文思想。

(二)【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出现的成语,积累文言词汇。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领会故事中所蕴含的人文思想。

(四)【教学方法】

以自学指导的方式,使学生在自主思考、小组合作等各种形式中理解课文。

(五)【预习要求】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生边在生字、多音字下作记号,借助注释、词典疏通文意。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鸡守信不失时,能催人奋进,故古人以“闻鸡”而激励自己,有“闻鸡起舞”“枕戈待旦”之说。语出《资治通鉴·晋纪》:“晋朝爱国祖逖名将,他和刘琨青年时代同为司州(今河南洛阳一带)主簿,对于当时国家的内忧外患怀有共同的报国之心,为了练就杀敌建功的本领,两人同睡一床,每夜听到鸡啼,便跃然起床习武。后来祖逖果然领兵北伐,收复失地。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主持编写了我国现今为止最大的编年体(体例)史书《资治通鉴》,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共1362年间的历史。

2、背景介绍:从291年(元康元年)开始到306年(光熙元年),西晋王朝爆发了争夺中央统治权的八王之乱,共持续16年。这场**从宫廷内权力斗争开始,引发战争,祸及社会。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也加剧了西晋的统治危机,成为西晋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之后的中国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大量的人民南迁江南。

三、读准字音

少shào有大志 主簿bù 蹴cù 琨觉jué 左丞相睿ruì 中流击楫jí

起冶yě 铸zhù兵 纠合 骁xiāo健 军谘zī 祭酒 召募mù 千人廪lǐn

四、自学指导(一)

1、不懂的字词句,可询问组长。

疏通文章大意——小组间相互翻译。(做到字、词、句皆通晓)

2、自学检测——难点句子

1)中夜闻鸡鸣,蹴琨觉。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

2)大王诚能命将出师。大王您如果能派遣将领率兵出师。

3)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

祖逖带领他的一百多家世族武装渡过长江,船到江心,敲打着船桨发誓说。

4)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自相残杀,从而让戎狄乘虚而入,屠戮中原。

5)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全国各地的英雄豪杰,听见消息就起来响应的一定大有人在。

6)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我如果不能(驱逐戎狄)肃清中原而再渡(江南)的话,有大江作证!

五、自学指导(二)

(师:据历史记载,祖逖率军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成为一代名将。)

1、请结合课文,请你找找祖逖成为一代名将的`主客观原因有哪些?

主观原因:

(1)“初,范阳祖逖,少有志”——素怀大志。

(2)“中夜闻鸡鸣……因起舞”——刻苦磨练自己的意志。(即成语“闻鸡起舞”)

(3)“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结合下文还可看出:他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4)祖逖大胆进言,司马睿并不真正重用他,而他依然“纠合骁健”、“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敢于进言、身体力行(身:亲身;体:体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精忠报国。(师:换言之,文中的祖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祖逖形象:素有大志;爱国忧民;观察敏锐;胆识过人。

即,祖逖少有大志,闻鸡起舞,具有忧国忧民的品格、为收复失地而大胆进言,身体力行的胆识。在不被重用的情况下仍然倾尽家资招募兵士,进行北伐。

(师:思考——祖逖的胆识和意志和他的少年时代有什么关系?)正是因为祖逖少年时代素怀大志,闻鸡起舞,刻苦地磨练自己,才造就了他过人的胆识和坚强的意志。客观原因:

“晋室之乱……望风响应者矣”——祖逖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时世造英雄。

2、本文中有些语句已浓缩为成语,请把它们找出来,说说它们的含义。闻鸡起舞:后用来比喻志士及时奋发。自相鱼肉:比喻内部自相吞并残杀。望风响应:风,气势、声势。看见对方的声势而积极响应,或按对方的要求去做。击楫中流:比喻收复失地,振兴事业的决心。枕戈待旦: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枕着武器躺着,等待天亮。形容杀敌心情急切,毫不松懈,时刻准备迎战。

六、知识拓展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明)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宋)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清)

蒲松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七、课堂小结

八、当堂检测

篇4:祖逖北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合作学习,把握故事内容。

2、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出现的成语,积累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

自学指导,小组合作,教师引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领会故事中所蕴含的人文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出现的成语,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领会故事中所蕴含的人文思想。

【预习要求】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生边在生字、多音字下作记号,借助注释、词典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一、预习展评

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学习、积累下列重点文言词汇。

(一)一词多义

使: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 )使自召募( )

将: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

(二)词类活用

纠合骁健: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

(三)古今异义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古义:今义: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词汇:“因”“纠合”“怨叛”“鱼肉”“素”“屯”;注意4个字的写法:“蹴”“睿”“骁”“廪”。

2.翻译重点句子:“‘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

3.学习本文通过言行描写及抓住重点刻画人物的方法。

4.学习运用成语“闻鸡起舞”“自相鱼肉”“望风响应”.

三、合作探究

预设问题:据历史所记载,祖逖率军北伐后,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结合课文,谈谈他如何体现出一代名将的胆识。

四、精讲点拨

预设问题:分享积累《资治通鉴》中的经典故事。

篇5:祖逖北伐教学设计

祖逖北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合作学习,把握故事内容。

2、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出现的成语,积累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

自学指导,小组合作,教师引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领会故事中所蕴含的人文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出现的成语,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领会故事中所蕴含的人文思想。

【预习要求】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生边在生字、多音字下作记号,借助注释、词典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一、预习展评

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学习、积累下列重点文言词汇。

(一)一词多义

使: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使自召募()

将:大王诚能命将出师()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二)词类活用

纠合骁健: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

(三)古今异义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古义:今义: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词汇:“因”“纠合”“怨叛”“鱼肉”“素”“屯”;注意4个字的`写法:“蹴”“睿”“骁”“廪”。

2.翻译重点句子:“‘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

3.学习本文通过言行描写及抓住重点刻画人物的方法。

4.学习运用成语“闻鸡起舞”“自相鱼肉”“望风响应”。

三、合作探究

预设问题:据历史所记载,祖逖率军北伐后,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结合课文,谈谈他如何体现出一代名将的胆识。

四、精讲点拨

预设问题:分享积累《资治通鉴》中的经典故事。

五、当堂达标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6分)

(1)因起舞()(2)纠合骁健()(3)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

(4)自相鱼肉()(5)睿素无北伐之志()(6)屯淮阴()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分)

A.①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②使自召募。B.①及鲁肃过寻阳。②及渡江。

C.①大王诚能命将出师。②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D.①自以为大有所益。②精益求精。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译文:

(2)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

译文:

4.《孙权劝学》《祖逖北伐》中有些成语已浓缩为成语,试把它们写出来。(5分)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②臣安敢戏其君()。

③孰与昧行乎()。④何不炳烛乎()。

(2)翻译下列句子。(3分)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翻译:

(3)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4分)

六、知识归纳

1、古汉语特殊用法

a.自相鱼肉(名次用作动词)

b.给千人廪,布三千匹(定语后置句)

c.言于睿曰(倒装句)

2、成语归纳

闻鸡起舞

中流击楫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常见的语言想象,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今后的学习中游刃有余。

篇6:祖逖简介

祖逖

祖逖(266—3),字士稚,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县北)人,东晋名将,著名爱国将领。

东晋初有志于恢复中原而致力北伐的大将。字士稚。范阳逎县(今河北涞水)人,士族出身。少轻财好侠,后折节读书,与刘琨友好。枕戈待旦,闻鸡起舞,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曾为齐王冏大司马掾,累官太子中舍人,东海王司马越任为典兵参军、济阴太守,母丧不赴。永嘉五年(311)匈奴族刘曜率汉军攻陷洛阳,晋怀帝被俘,中原大乱,祖逖率亲邻几百家避难南下,甘苦与共,被推为流徒的首领——行主。至泗口(今江苏清江北),镇东大将军司马睿任命他为徐州刺史,不久征为军咨祭酒,移居京口(今江苏镇江)。上书司马睿,力请北伐。建兴元年(313),司马睿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只予一千人的粮食和三千匹布作为北伐物资,由其自募战士,自造兵器。他带着随他南下的部曲百余家北渡长江,中流击楫宣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至淮阴后,一面冶铸兵器。一面招募流散,得两千多人,进屯雍丘(今河南杞县)。当时,河南坞主(堡壁首领)各拥部曲自重,相互攻击,依违于石勒和晋朝之间,他派人招抚,共御石勒,进克谯城(今安徽亳州)。蓬陂坞主陈川势力较大,大掠豫州诸郡,被祖逖设伏击溃,将所掠子女财物各归原主,深得民心。陈川投石勒,祖逖率军伐陈,勒遣石虎领兵五万救援,祖逖数以奇兵击退进犯。石勒统治的镇戍多归附祖逖,北方晋室将领李矩、郭默、上官巳、赵固等也愿听从指挥,九年即收复黄河以南的大部土地。祖逖军纪严明;自奉俭约,不畜资产,劝督农桑,发展生产,深得百姓爱戴。历经丧乱的中原父老说:“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将何恨!”黄河北岸坞壁群众向祖逖密报石勒的活动,迫使不敢南犯。石勒遣书求互市,他虽不答,却任凭通商贸易,收利十倍。正当他营缮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秣马厉兵,积蓄力量,准备向北岸推进时,东晋王朝内部矛盾激化,王敦擅政。太兴四年(321),晋元帝司马睿派遣戴渊为征西将军、都督司、兖、豫、并、雍、冀六州诸军事、司州刺史,以监督祖逖。祖逖忧虑王敦和东晋政权对立,内乱爆发,北伐难成,当年,忧愤死于雍丘。他收复的土地又被石勒攻占。

祖逖家是北方一个官僚大族,祖上世代担任二千石的高官。父亲祖武,曾任上谷太守。祖逖自幼丧父,兄弟六人中,兄长祖该、祖纳等都开朗爽直而有才干。祖逖性格旷达,不受拘束。到十四、五岁尚不肯学习,兄长们都为他担忧。不过,祖逖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注重节操。每当到田庄上去,往往佯称兄长意旨,散发一些谷帛接济生活困苦的乡亲,因此博得宗族乡里的敬重。后来,祖逖发奋读书,“博览书记,该涉古今”(《晋书·祖逖传》)。他游历京师,所见者都说他有经时辅国之才。

后祖家寄居在阳平。太康十年(289年),祖逖24岁时,阳平郡察举他当孝廉,司隶进而举荐他为秀才,他一概不应。不久,祖逖与司空刘琨一起出任司州(治洛阳)主簿。两人“情好绸缪,共被同寝”(《晋书·祖逖传》),关系十分融洽。

时值西晋“八王之乱”的前夜。大族擅权,政治黑暗;豪强纵横,民不聊生,表面上的繁荣已经掩盖不住日益加深的社会危机了。一天半夜,祖逖被野外传来的鸡鸣声吵醒了,便用脚踢醒刘琨,说:“此非恶声也”(《晋书·祖逖传》)。于是,两人相邀到户外,拔剑起舞。这就是流传至今的“闻鸡起舞”的佳话。

祖逖与刘琨“并有英气”(《晋书·祖逖传》),对每况愈下的政局充满了忧虑,经常议论国家大事,有时夜深还不能入睡,拥被起坐,相互勉励说:“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晋书·祖逖传》)。

元康元年(291年),一场历时十六年的战乱终于爆发了。在“八王之乱”中,祖逖和刘琨萍飘蓬转,各自东西。

当时晋王室相互争斗,祖逖为诸王所重视,先后担任齐王司马冏大司马府的掾属、长沙王司马乂骠骑将军府的祭酒和主簿,稍后又迁任太子中舍人、豫章王从事中郎等。

永兴元年(3)七月,洛阳禁卫军在东海王司马越的统率下,拥晋惠帝讨伐成都王司马颖,祖逖随军北伐。但在荡阴战败,惠帝被俘,被挟持到长安,祖逖又随军退还洛阳。

西晋宗室诸王为了争夺帝位,使中原地区横尸遍地,生灵涂炭,在宦海中浮沉了多年的祖逖对此深感失望。所以当关东诸王,如范阳王司马虓、高密王司马略、平昌王司马模等人竞相招引他出来做官时,均被他回绝了。东海王司马越又命他担任典军参军、济阴太守,适遇其母病世,他干脆守丧不出。

永嘉五年(3)六月,洛阳陷落,北方人民纷纷逃亡到南方避难,祖逖也被迫带著亲族宗党几百家南下淮泗(今江苏徐淮地区)。一路上大家风餐露宿,历尽艰辛,祖逖主动把车马让给老弱和病人,又把粮食、衣物和药品分给别人。他和大家同甘共苦。他还常常想办法,解疑释难。大家既感激他,又敬佩他,一致推举他担任流人队伍的“行主”。

当祖逖走到泗口(今江苏徐州市)时,坐镇建邺(今南京)的镇东大将军、琅砑王司马睿(即后来的晋元帝)任命他为徐州刺史。建兴元年(3),又征召他担任军咨祭酒,于是,祖逖就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定居下来。

西晋政权被推翻后,祖逖常怀“振复之志”,他手下的宾客义徒都是暴杰勇士,祖逖待之犹如子。时扬州闹灾荒,这些人便常常劫掠富户。祖逖有时问他们:“比复南塘一出不”(《晋书·祖逖传》)?这些人中,有人若被官吏揭露捕获,祖逖便去解救。人们为此非议他,但祖逖仍若无其事,我行我素。

建兴元年(313年)四月,愍帝即位,以司马睿为左丞相,让他率兵二十万直攻洛阳,六月复遣使催促。当时,司马睿致力于开拓江南地区,根本顾不上北伐。而祖逖虽出身北方大族,并可以在司马睿偏安一隅的小朝廷里本可以安享尊荣,步步高升的。但是,他不愿苟且偷安,不贪恋安定舒适的生活。在南北门阀士族热衷于新政权的权力再分配的时候,在他们热衷于求田问舍,进行新的兼并的时候,祖逖义正辞严地提出收复半壁河山,拯救中原同胞于水火的强烈要求。祖逖向他进言:“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籓王争权,自相诛灭,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原。今遗黎既被残酷,人有奋击之志。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则郡国豪杰必因风向赴,沈弱之士欣于来苏,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晋书·祖逖传》)。

祖逖的要求,代表了人民的愿望,但无异于给司马睿出了一个难题。司马睿自移镇建邺,一心在拼凑江南小朝廷,他和拥戴他的门阀士族都无意北伐。从司马睿来说,虽然国土沦丧,他仍不失为偏安之主;如果北伐成功,这皇帝的宝座还不知究竟属谁呢?但面对祖逖大义凛然的请求,他又不愿落下阻止北伐的恶名,于是,便消极对待此事。为了敷衍天下人耳目,司马睿乃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前锋都督出师北伐,只拨给他1000人粮饷,3000疋布,不给铠甲兵器,而不给一兵一卒,让他自募士众,自制刀枪。

司马睿的冷漠态度并没有动摇祖逖北伐中原的决心,他率领跟随自己南下的流人队伍百余家,毅然从京口渡江北上。船到中流,祖逖眼望面前滚滚东去的江水,感慨万千。想到山河破碎和百姓涂炭的情景,想到困难的处境和壮志难伸的愤懑,豪气干云,热血涌动,于是敲著船楫朗声发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晋书·祖逖传》)!意思是若不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决不重回江东!祖逖“辞色壮烈”,部属为之慨叹。

祖逖渡过长江后,暂驻淮阴,起炉冶铁,铸造兵器,同时又招募到二千多士兵。

建兴四年(3)十一月,晋愍帝被汉国俘虏,西晋灭亡。司马睿被迫移檄四方,约期北征,祖逖欣然应命。

当时北伐的形势十分严峻。祖逖面临的对手不仅是割据冀、豫一带,拥兵十多万的羯族首领石勒,河南地区还盘踞著为数众多的汉族地主豪强武装,即所谓“坞主”。这些坞主修筑坞堡,自称刺史、太守,称霸一方,依违于晋、赵之间,情况非常复杂。他们可能成为北伐军的盟友,也可能成为北伐军的敌人。这种形势决定祖逖北伐的道路是一条充满了艰难险阻的道路。

公元3,祖逖进驻芦洲(在今安徽亳县),果然,北伐军首先遭到流人坞主张平、樊雅的阻遏。张平、樊雅是兖、豫一带的豪强,乘乱起兵,张自任豫州刺史,樊自任谯郡太守,各据一城,有众数千人。张平部下还有董瞻、于武、谢浮等十多支小部队,各有数百人。张、樊名义上臣属于司马睿,接受司马睿给予的四品将军头衔,实际上不受约束,自行其是。祖逖派遣参军殷乂去联络张、樊,殷乂有些看不起张平,指著他的住房说这只配作马厩,又指张平的一口大镬说这可以铸铁器。并说张平不能保住头颅。张平大怒,杀死殷义,勒兵固守。张平“阻兵固守”,殷乂诚然不能辞其咎,但根本原因恐怕还是这位自封的豫州刺史不能容忍朝廷派来的豫州刺史。这类豪强,虽然他们原来也经常受到敌人的攻击,但当他们的既得利益稍许受到危害,他们则宁肯站到敌人的立场攻击自己的同盟者。祖逖率军进攻,仍不能下。于是祖逖便用离间计,从张平部下分化出谢浮,谢浮借与张平商讨军情之机,杀死张平,率众归降。

张平虽死,樊雅仍占据谯城,祖逖进据太丘(今永城县西北),因军中乏食,处境十分困难。樊雅派兵乘夜来袭,攻入营垒,拔戟大呼,直逼祖逖营帐,军中大乱。祖逖临危不乱,安排左右拒敌,督护董昭英勇杀敌,终于打退了樊雅的进攻。祖逖率部追讨,张平余部帮助樊雅迎击祖逖。为了尽快攻下谯城,祖逖向蓬坞堡主陈川、南中郎将王含求援。陈川派李头、王含派桓宣来援,王含也命参军桓宣领兵五百助战。祖逖一面发兵进攻,一面派对桓宣说:“卿先已说平、雅,信义大著于彼。今复为我说雅。雅若降者,方相擢用,不但免死而已”(《晋书·桓宣传》)。桓宣遂入谯城劝降。见到樊雅,桓宣说:“祖逖方欲平荡二寇,每何卿为援。前殷乂轻薄,非豫州意。今若和解,则忠勋可立,富贵可保。若犹固执,东府赫然更遣猛将,以卿乌合之众,凭阻穷城,强贼伺其北,国家攻其南,万无一全也。愿善量之”(《晋书·桓宣传》)。樊雅这才出城归降。经过一年多的苦战,祖逖终于攻占谯城,在豫州站住了脚跟,并打通了北伐的通道。

正当祖逖以谯城为根据地,且战且耕,逐步扩大战果时,发生了蓬陂坞主陈川叛归石勒的事件。陈川本是号称“乞活”的流民集团的首领,自称宁朔将军、陈留太守。这支流民武装长期割据浚仪蓬陂,曾经投降石勒,又受晋官号。陈川部将李头攻打谯城立功,祖逖遇之甚厚,正好祖逖获得樊雅一匹好马,李头很想要又不敢说,祖逖知道他的心思后,便把马给了他。以后李头经常感激地说:“若得此人为主,吾死无恨”(《晋书·祖逖传》)。陈川闻后大怒,遂杀李头。李头的亲信冯宠鼓动所属四百多人投奔祖逖,陈川更加怒不可遏,大掠豫州诸郡以为报复。祖逖则针锋相对,命卫策在谷水伏击,尽获其所掠之车马子女,祖逖下令,将车马子女全部归回原主,军队一点也不截留。陈川大为惊恐,于东晋大兴二年(3)四月以浚仪(今河南开封)投降石勒。

当时石勒建基于襄国(今河北邢台),活动于黄河流域,因实力所限而推行北攻南守方针。南面所要对付的主要是祖逖所率领的北伐队伍。而要阻止祖逖北进,首要的也在于争夺各地的坞堡组织。

祖逖得知陈川叛晋后,遂于五月进攻蓬关(即蓬陂,今河南开封县南)。石勒派养子石虎率领5万大军救授陈川,与祖逖军战于浚仪。祖逖战败,退守淮南(今安徽寿县)。石虎在豫州进行了一番洗劫之后,也带著陈川回师襄国,只留下将领桃豹戌守蓬陂坞。十月,祖逖派督护陈超攻打桃豹没有成功。十一月,石勒自立为赵王(史称后赵)。

东晋大兴二年(319年)六月,石虎派桃豹据浚仪,屯兵西台,从南门出入,祖逖则派韩潜据东台,由东门出入,两军相持40日。祖逖决定设计智取。当时,双方粮草供应都很紧张,祖逖命令把沙土装在粮袋里,假装成米,让一千多人像运送军粮一样,忙忙碌碌运上东台。又故意让几个人真的挑著大米,走在后面,佯装疲惫在路上休息,等敌军来抢米。桃豹的军队缺粮已久,见晋军运粮,以为有机可乘,突然冲过来抢粮,那几个人扔下粮袋仓皇逃跑。桃豹军士抢得粮米后,以为祖逖士兵都能吃饱,而自己长久饥饿,于是更加恐惧,士气低落。这时,石勒部将刘夜堂用一千头驴运粮食给桃豹,祖逖侦知消息,派部将韩潜、冯铁等部在汴水截击,尽获其粮食和脚力。桃豹闻讯,连夜退兵东燕城(今河南延津东北)。祖逖乘胜进军,派韩潜进屯封丘(今属河南),威逼桃豹,冯铁部进据二台,自己统兵镇守雍丘(今河南杞县)。并屡次派兵截击后赵军,后赵很多城镇纷纷叛赵归晋。

七月,石勒不甘心失败,派遣一万多精锐骑兵反扑,但又被严阵以待的北伐军所败。又经过一年多的反覆争夺,祖逖取得北伐战争以来最重大的胜利。

祖逖在北伐中不仅善于分化瓦解敌军,而且善于团结可以团结的豪强武装集团和坞壁主,这是他能够以弱小兵力多次打败敌军的重要原因。侦察兵常俘获濮阳人,祖逖总是优待他们,送他们回去,这些人感谢祖逖的恩德,联络了乡里五百家来归附。当时河南境内有赵固、上官巳、李矩、郭默等割据集团,他们各据一方,经常以兵戎相见。祖逖多次派人从中调解,晓以大义,消除他们之间的矛盾,使他们都服从自己的统一指挥。

黄河以南,原有一些坞堡主,迫于石勒强大的势力,不得不臣服于石勒,送其子弟到襄国为人质。祖逖允许他们表面上仍归附石勒,任凭他们两边交往,并常派些小部队假装攻打他们,以表明他们并未归附晋朝,从而消解石勒的疑心,减轻坞堡的压力。各坞堡主感戴祖逖的恩德,经常帮助北伐军刺探情报,因而祖逖在战场上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屡战屡胜,威名远播。

祖逖礼贤下士,善体恤民情。即使是关系疏远、地位低下之人,也施布恩信,予以礼遇。将士“其有微功,赏不逾日”(《晋书·祖逖传》)。祖逖在统治区内劝督农桑,恢复农业生产;在军队中一直实行且战且耕,以耕养战,以减轻人民的负担。祖逖自身生活俭朴,自奉节俭,不畜私产,其子弟与战士一样参加耕耘、背柴负薪。他还收葬枯骨,加以祭奠。因此,北伐军得到河南地区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一次,祖逖摆下酒宴,招待当地的父老兄弟,一些老人流著眼泪说:“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将何恨”(《晋书·祖逖传》)!乃在座上歌曰:

“幸哉遗黎免俘虏,三辰既朗遇慈父。玄酒忘劳甘瓠脯,何以咏恩歌且舞”(《晋书·祖逖传》)。

由于祖逖策略得当,民众归心,所以不出几年,基本上收复了黄河以南地区。刘琨在写给亲戚的信中,大力称扬祖逖的威德,晋元帝也下诏擢升他为镇西将军。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祖逖领导下的北伐军正是依靠群众的支援,同占据绝对优势的敌人苦战四年多,终于收复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北伐军也由小到大,越战越强,成为一支使“石勒不敢窥兵河南”(《晋书·祖逖传》)的劲旅。石勒慑于北伐军的威力,转而采取守势,他下令幽州官府修祖氏坟墓、成皋县修祖逖母亲坟墓。并写信给祖逖,请求互通使节、互市贸易。祖逖格于形势,没有回信,但听任双方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官方和私人都富足起来,兵马也日益强壮。

祖逖的目标是清定中原,他不敢稍有懈怠,抓紧练兵积谷,准备“推锋越河,扫清冀朔”(《晋书·祖逖传》)。正当祖逖准备渡河北进,完成统一大业之时,晋元帝听说祖逖在河南深得民心,屡建战功,怕将来不利于自己的统治,便于太兴四年(321)七月任命戴渊为都督兖豫雍冀并司六州军事、征西将军,出镇合肥,以牵制祖逖。祖逖认为,戴渊是南方吴人,虽然有名望,但并无远见卓识,加上自己目前已剪除荆棘,收复河南,而戴不费气力,即来统御,心中颇为不乐。这时,又传来王敦跋扈,朝廷内部矛盾日益尖锐的消息,眼看内乱将起,北伐还有什么希望!祖逖心力交瘁,忧愤成疾。于是,把家眷安排在汝南大木山下。当时中原的士大夫都认为祖逖应该进据武牢,没想到他却把家属安置到了险要之处,纷纷劝阻他,他不听。

祖逖心中虽然忧愤,但仍“图进取不辍”,抱病营缮虎牢城。虎牢城北临黄河,西接成皋,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他担心城南没有坚固的壁垒,易被敌人攻破,特意派堂侄祖济(汝南太守)汝阳太守张敞、新祭内史周闳等率众筑垒。营垒尚未修成,祖逖病危,九月,祖逖病死在雍丘(治所在今河南杞县),终年五十六岁。

祖逖死讯传出,豫州人民痛哭流涕,谯梁百姓还自发为祖逖修建祠堂,纪念这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畏强敌、百折不挠的爱国名将。朝庭追赠祖逖为车骑将军。

点评:《晋书·祖逖传》对其评价如下:祖逖散谷周贫,闻鸡暗舞,思中原之燎火,幸天步之多艰,原其素怀,抑为贪乱者矣。及金行中毁,乾维失统,三后流亡,递萦居彘之祸,六戎横噬,交肆长蛇之毒,于是素丝改色,跅弛易情,各运奇才,并腾英气,遇时屯而感激,因世乱以驱驰,陈力危邦,犯疾风而表劲,励其贞操,契寒松而立节,咸能自致三铉,成名一时。古人有言曰:“世乱识忠良。”益斯之谓矣。天不祚晋,方启戎心,越石区区,独御鲸鲵之锐,推心异类,竟终幽圄,痛哉!士稚叶迹中兴,克复九州之半,而灾星告衅,笠毂徒招,惜矣!赞曰:越石才雄,临危效忠,枕戈长息,投袂徼功,崎岖汾晋,契阔獯戎。见欺段氏,于嗟道穷!祖生烈烈,夙怀奇节。扣楫中流,誓清凶孽。邻丑景附,遗萌载悦。天妖是征,国耻奚雪!

祖逖北伐战争,是中国战争史上第一次北伐。虽未有刘裕“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和岳飞“直捣黄龙”的气势,也未能像朱元璋那样一统中华。但祖逖的北伐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由于是白手起家,祖逖以战养战的策略是非常正确的。祖逖虽未能收复失地,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将和宗泽、岳飞、文天祥、于谦等人一样,永远留在人民的心中。

附:祖逖 文天祥

平生祖豫州,白首起大事。东门长啸儿,为逊一头地。何哉戴若思,中道奋螳臂。豪杰事垂成,今古为短气。

避地司空原言怀 李白

南风昔不竞,豪圣思经纶。刘琨与祖逖,起舞鸡鸣晨。虽有匡济心,终为乐祸人。我则异于是,潜光皖水滨。

卜筑司空原,北将天柱邻。雪霁万里月,云开九江春。俟乎泰阶平,然后托微身。倾家事金鼎,年貌可长新。

所愿得此道,终然保清真。弄景奔日驭,攀星戏河津。一随王乔去,长年玉天宾。

南奔书怀 李白

遥夜何漫漫,空歌白石烂。宁戚未匡齐,陈平终佐汉。欃枪扫河洛,直割鸿沟半。历数方未迁,云雷屡多难。

天人秉旄钺,虎竹光藩翰。侍笔黄金台,传觞青玉案。不因秋风起,自有思归叹。主将动谗疑,王师忽离叛。

自来白沙上,鼓噪丹阳岸。宾御如浮云,从风各消散。舟中指可掬,城上骸争爨。草草出近关,行行昧前算。

南奔剧星火,北寇无涯畔。顾乏七宝鞭,留连道傍玩。太白夜食昴,长虹日中贯。秦赵兴天兵,茫茫九州乱。

感遇明主恩,颇高祖逖言。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

水龙吟 用前韵,赠答光辅 白朴

倚阑千里风烟,下临吴楚知无地。有人高枕,楼居长夏,画眠夕寐。惊觉游仙,紫毫吐凤,玉觞吞蚁。更谁人似得,渊明太白,诗中趣、酒中味。

惭愧东溪处士,待他年、好山分翠。人生何苦,红尘陌上,白头浪里。四壁窗明,雨盂粥罢,暂时打睡。尽闻鸡祖逖,中宵狂舞,蹴刘琨起。

自叹 文天祥

草宿披宵露,松餐立晚风。乱离嗟我在,艰苦有谁同。祖逖关河志,程婴社稷功。身谋百年事,宇宙浩舞穷。

咏史诗·豫州 胡曾

策马行行到豫州,祖生寂寞水空流。当时更有三年寿,石勒寻为关下囚。

贺新郎 刘克庄

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今把作、握蛇骑虎。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谈笑里,定齐鲁。

两河萧瑟惟狐兔。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算事业、须由人做。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空目送,塞鸿去。

七律·洪都 毛泽东

到得洪都又一年,祖生击楫至今传。闻鸡久听南天雨,立马曾挥北地鞭。

鬓雪飞来成废料,彩云长在有新天。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

篇7:祖逖文言文翻译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文言的倒装句式

2、能将含有倒装句式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如何判断文言倒装句的类型

2、掌握翻译的要求

教学过程:

一、展示学生课前练习,文言文翻译教案。

1、善哉,祁黄羊之论也!

2、有人于此,指其过而告之则喜,何如?

3、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4、命召公主入营,立之阶下,不之视。

二、翻译文本内的`倒装句并总结归纳其特点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古汉语中所谓的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其倒装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分析正常的句式应是“汝之不惠甚矣!”

(2)冤哉,亨也!

2.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谓语的后面,译成现代汉语时,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

⑵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何不试之以足?

分析“以足”介宾短语做“试”的状语。

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教案《文言文翻译教案》。

3.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分析此句为“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构成的定语后置。

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分析此句为“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构成的。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3.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1)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对于这类句子,有两种形式需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

例:宁信度,无自信也。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在这类句子中,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例:沛公安在?

分析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

⑶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义。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分析“句读”为“不知”的前置宾语,“句读之不知”的“之”字,是助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三、翻译课内语句.

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6.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四、翻译课外语段

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选自《明史》)?

(1)诚然,卿不朕欺。_

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

(1)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_

篇8:《祖逖北伐》教案

《祖逖北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

2、领会文章精髓

3、掌握重点字句

设计意图: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全文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

二、课文导入

鸡守信不失时,能催人奋进,故古人以“闻鸡”而激励自己,有“闻鸡起舞”“枕戈待旦”之说。语出《资治通鉴・晋纪》和《晋书・祖逖传》:“晋朝爱国名将刘琨,他和祖逖青年时代同为司州(今河南洛阳一带)主簿,对于当时国家的内忧外患怀有共同的.报国之心,为了练就杀敌建功的本领,两人同睡一床,每夜听到鸡啼,便跃然起床习武。后来祖逖果然领兵北伐,收复失地。

设计意图:以典故形式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融洽的教学氛围。

三、作品介绍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二百九十四卷,又考异、目录各三十卷。编年体通史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二百二十二种。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全书贯串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史事(图片)

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是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进士出身,历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御史中丞、翰林院学士兼侍读等职。熙宁三年(1070年),他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坚辞枢密副使,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市),次年改判西京御史台,退居洛阳,专事著史。哲宗即位,高大后临政,召司马光入主国事,任命为相(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身后追赠太师,封温国公,谥文正。(图片)

设计意图:图文并茂,创造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配乐朗诵

配有相应图片

设计意图:从全新的视听角度给学生以震撼,调动起学习热情。

五、整体感知

1、《资治通鉴》是写给皇帝看的,设想一下当时皇帝看到了《祖逖北伐》后,会有什么感受?

2、作为一名中学生,从《祖逖北伐》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设置,使学生对全文有高度的把握。

六、课文赏析

1、赏析重点字。

蹴琨觉曰

睿素无北伐之志

击楫而誓曰

2、分析祖逖之人物形象。(提示: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角度入手。)

设计意图:结合重点字句的细致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把握人物精神。

七、知识归纳

1、古汉语特殊用法

a.自相鱼肉 (名次用作动词)

b.给千人廪,布三千匹(定语后置句)

c.言于睿曰 (倒装句)

2、成语归纳

闻鸡起舞

中流击楫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常见的语言想象,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今后的学习中游刃有余。

八、拓展练习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

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篇9:初一语文课件《祖逖》

关于作者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仁宗末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立志编撰《通志》,以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治平三年(1066)四月,司马光编成编年史《通志》8卷,上进于朝廷,受到英宗的赏识,并下置书局于崇文院,继续编写。治平四年(1067)十月,司马光向神宗进读《通志》,倍受赞赏,赐名《资治通鉴》,并亲自写序。熙宁三年(1070),司马光反对王安石行新政,神宗不从,任其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出任永兴军(今陕西西安),次年退居洛阳续撰《通鉴》。哲宗时主国政,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部,废除新法。死后追封温国公。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294卷,又考异、目录各30卷。编年体通史。司马光初成战国至秦二世八卷,名为《通志》,进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完成,历时。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222种。帮助编撰者有刘、刘恕、范祖禹等,各就所长,分段负责,先排比材料为“丛目”,再编成“长编”,然后由司马光总其成,删订定稿。

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全书贯1362年史事,有“考异”以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录”以备查阅之用,为历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较系统而完备的资料。注释主要有宋末元初人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清初严衍著《资治通鉴补正》,为《通鉴》拾遗补缺,刊正错误,也做了一些工作。

课文分析

本文主要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表现了晋朝爱国名将祖逖素怀大志、忧国忧民的品格及为收复失地大胆进言、身体力行的胆识。

第一段,闻鸡起舞,表现祖逖年轻时便胸怀大志。古人有迷信说法,认为半夜鸡鸣是恶之兆;祖逖认为半夜鸡鸣正可以令人觉醒,振奋精神,所以说“此非恶声也”。刘琨是祖逖的朋友,晋室渡江南迁后,任侍中太尉,一直坚守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因孤军无援,兵败遇害。

第二段,请缨北伐,表现祖逖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祖逖慷慨陈词,请求统军北伐 ,得到的却只有千人的军饷,连铠甲兵器都没有。胸怀收复中原大志的祖逖与“素无北伐之志”的司马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三段,中流击楫,表现祖逖矢志不渝、义无反顾的决心。请注意,祖逖不是率领晋军北伐的,他只带着自己的部属一百多家人,他的胆识和志气,实在不得不叫人佩服。

思考:

1.祖逖认为晋王朝战乱不断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局面?

由于皇族宗室争权夺利,自相残杀,从而让戎狄乘虚而入,屠戳中原。 任命将帅出师北伐,激起沦陷区人民奋起反抗的斗志,赢得天下英豪的响应,定能取得北伐的成功。

2.祖逖北伐之志实现的最大的障碍是什么?他是如何做的?这给你哪些启示?

统治者的支持力度不大。 做艰苦的努力,精心准备。 遇到困难挫折时,应冷静地审时度势,寻找有利条件,坚韧不拔。

3.结合课文谈谈哪些地方表现祖逖作为一代名将的胆识?

祖逖念念不忘“遗民既遭残贼”,大胆进言,力主北伐。即使不被重用,他仍矢志不渝,并身体力行。“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倾家资招募兵马,为北伐做准备。

《祖逖》

祖逖少有大志,中夜闻鸡鸣,起床舞剑,后来“闻鸡起舞”就成了有志者及时奋发的典故。东晋王朝偏安于建康(今南京市),祖逖力主北伐,收复失地。他征募士兵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情辞慷慨。宋以后的诗文多用“中流击楫”这个典故比喻收复失地的决心。

范阳祖逖(tì),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②,同寝,中夜闻鸡鸣,蹴(cù)琨觉(jué),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ruì)③以为军谘祭酒④。逖居京口⑤,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⑥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⑦既遭残贼⑧,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⑨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jǐ)千人廪(lǐn)⑩,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① 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十》。《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的通史。主编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著名的史学家。祖逖(266―321),东晋时人。曾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失地。55岁时病逝于雍丘(今河南杞县)。 ②【司州主簿】官职名,主管文书簿籍。司州,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③【睿】司马睿,袭封琅琊王,后西晋灭亡,睿在建康即位,为东晋元帝。 ④【军谘祭酒】官职名,军事顾问。 ⑤【京口】今江苏镇江市。 ⑥【戎狄】旧指我国北方的民族。 ⑦【遗民】沦陷区的人民。 ⑧【残贼】残害。 ⑨【郡国】这里指全国各地。郡,县级以上的行政区。国,晋王朝分封的藩国。 ⑩【廪】米仓,这里指军饷。 【部曲】汉朝军队建制,这里指军队。【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古人设誓之辞。意思是:我祖逖如果不能肃清中原的敌人再渡江回来,就像这大江的水,一去不回头。济,渡过江河。

【探究和练习】

一、阅读课文,用口语讲述祖逖的故事。

二、查字典,看注解,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意义。

1. 中夜闻鸡鸣,蹴琨觉(蹴: 觉: )

2.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诚: 将: )

3. 不给铠仗,使自召募(给铠仗: )

4.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将: 楫: )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 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因: )

2.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及: 以为: )

3. 睿素无北伐之志(素: )

4. 遂屯淮阴(遂: )

四、把下列短语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词语在句中的意义。

1. 纠合骁健――

2. 望风响应――

3. 自相鱼肉――

4. 起冶铸兵――

五、背诵课文。

翻译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奋发杀敌,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初一语文课件《祖逖》]

篇10:《祖逖》教案及练习

关于《祖逖》教案及练习

《祖逖》

关于作者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仁宗末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立志编撰《通志》,以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治平三年(1066)四月,司马光编成编年史《通志》8卷,上进于朝廷,受到英宗的赏识,并下置书局于崇文院,继续编写。治平四年(1067)十月,司马光向神宗进读《通志》,倍受赞赏,赐名《资治通鉴》,并亲自写序。熙宁三年(1070),司马光反对王安石行新政,神宗不从,任其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出任永兴军(今陕西西安),次年退居洛阳续撰《通鉴》。哲宗时主国政,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部,废除新法。死后追封温国公。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294卷,又考异、目录各30卷。编年体通史。司马光初成战国至秦二世八卷,名为《通志》,进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完成,历时19年。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222种。帮助编撰者有刘攽、刘恕、范祖禹等,各就所长,分段负责,先排比材料为“丛目”,再编成“长编”,然后由司马光总其成,删订定稿。

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全书贯1362年史事,有“考异”以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录”以备查阅之用,为历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较系统而完备的资料。注释主要有宋末元初人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清初严衍著《资治通鉴补正》,为《通鉴》拾遗补缺,刊正错误,也做了一些工作。

一、字

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祖逖 刘琨 蹴琨觉 司马睿 纠合骁健 给千人廪将其部曲 击楫而誓 遂屯淮阴 起冶铸兵

2.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3.区分形似字

二、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红字词语的意思

①中夜闻鸡鸣,蹴琨觉 (蹴:踢,蹬踏 觉:醒)

②大王诚能命将出师(诚:如果 将:将领)

③不给铠仗,使自召募(给:供给 铠:铠甲)

④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将:率领 楫:船桨)

⑤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因:于是)

⑥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及:等到 以为:让〔他〕担任)

⑦睿素无北伐之志(素:一向,向来)

⑧遂屯江阴(遂:于是)

2.把下列短语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词语在句中的意义。

①纠合骁健――聚集骁勇强健的人。

②望风响应――听到消息就起来响应。

③自相鱼肉――自相残害。

④起冶铸兵――修筑起冶铁炉铸造兵器。

三、课文分析

本文主要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表现了晋朝爱国名将祖逖素怀大志、忧国忧民的品格及为收复失地大胆进言、身体力行的胆识。

第一段,闻鸡起舞,表现祖逖年轻时便胸怀大志。古人有迷信说法,认为半夜鸡鸣是恶之兆;祖逖认为半夜鸡鸣正可以令人觉醒,振奋精神,所以说“此非恶声也”。刘琨是祖逖的朋友,晋室渡江南迁后,任侍中太尉,一直坚守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因孤军无援,兵败遇害。

第二段,请缨北伐,表现祖逖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祖逖慷慨陈词,请求统军北伐 ,得到的却只有千人的军饷,连铠甲兵器都没有。胸怀收复中原大志的祖逖与“素无北伐之志”的司马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三段,中流击楫,表现祖逖矢志不渝、义无反顾的决心。请注意,祖逖不是率领晋军北伐的,他只带着自己的部属一百多家人,他的胆识和志气,实在不得不叫人佩服。

思考:

1.祖逖认为晋王朝战乱不断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局面?

由于皇族宗室争权夺利,自相残杀,从而让戎狄乘虚而入,屠戳中原。 任命将帅出师北伐,激起沦陷区人民奋起反抗的斗志,赢得天下英豪的响应,定能取得北伐的成功。

2.祖逖北伐之志实现的最大的障碍是什么?他是如何做的'?这给你哪些启示?

统治者的支持力度不大。 做艰苦的努力,精心准备。 遇到困难挫折时,应冷静

地审时度势,寻找有利条件,坚韧不拔。

3.结合课文谈谈哪些地方表现祖逖作为一代名将的胆识?

祖逖念念不忘“遗民既遭残贼”,大胆进言,力主北伐。即使不被重用,他仍矢志不渝,并身体力行。“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倾家资招募兵马,为北伐做准备。

课文翻译:

范阳郡的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两个人住在同一个寝室,半夜听到鸡叫,就用脚蹬醒刘琨,说:“这不是不祥之声!”于是二人起床舞剑。

等到渡江之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骁勇强健的人士,向司马睿进言说:“晋室之乱,由于皇族争权,自相残害,这使得匈奴等外族乘机进犯,毒害遍及中原。如今沦陷区的人民已然遭到残害,人人都想着奋发自励。大王如果能任命将领带兵出征,让像我这样的人统帅军队去收复中原,全国各地的豪杰一定有听到消息就起来响应的!”司马睿一向没有北伐的决心,他让祖逖担任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供给一千人的军饷,布三千匹,不供给铠甲和兵器,让祖逖自己去招募士兵。

祖逖率领自己的部属一百多家人渡江,船到江心,祖逖拍击船桨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肃清中原的敌人再渡江回来,就像这大江的水,一去不回头!”于是在淮阴驻扎下来,修筑起冶铁炉铸造兵器,招募到二千多人,然后向北进发。

深入探究:

司马光好学

《三朝名臣言行录》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患记问不若人 (2)迨能倍诵乃止 (3)咏其文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 )

附参考答案:

1.①担心 ②等到 ③才 ④吟咏

2.D

3.C

4.韦编三绝

中考解析

让阳光永驻

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题记

乌 云

我出生后才四十天,就被亲生父母送给了别人,原因很简单,亲生父母想要生儿子,养父母想要个女儿。就这样成交了,我像一件物品,来到了现在的家。自从我知道这件事后,它就成为我心里的阴影,想抹也抹不掉。有了这片阴影,“笑”就好像跟我无缘,我变得冷漠了。

风 雨

原以为上天不会再捉弄我,我可以这样平平淡淡地走过自己的路。可是,我错了。对我最好的人——我哥,出车祸了。从小到大,哥都对我很好,有好吃的总要先给我吃。后来,我上了初三,他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每逢放假回家,他总忘不了给我买礼物,或者是书,或者是其他。那天,他放假回到家,我还在学校上课,天下起了滂沱大雨,哥骑上自行车,拿上雨具就朝我的学校跑。路上,一辆大卡车把他撞倒在地,他的一条腿再也不能动了。我面对着哥,失声痛哭起来,哥对我说:“小妹,别哭,来,笑一个。你一定要振作起来,也给我信心啊。”我努力点了点头,只觉得命运对我太不公平。

阳 光

到现在,我才发现我错了,总装着那片阴影不忘记,把自己都给蒙上了一层纱。现在,看看周围的人,老师、同学个个都那么友好。同学的笑容总是那么灿烂,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声轻声的“HI”不时在我面前出现,我笑了。还记得同学写的一张纸条“生活有许多无奈,勇敢地走过昨天,潇洒地走向明天,才是真正的自我。”从此,我变得开朗、活泼了……

乌云、风雨、阳光,一样都不能缺少,有了它们,世界才是完整的,但我们的心中只能让阳光永驻,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更有意义。

【点评】

这是今年中考一篇满分作文。考生很好地利用了话题作文的“宽泛性”特点,结合自己的身世,写出了自己的心路历程,情感真实、感人肺腑。文章行文巧妙,用“乌云”、“风雨”、“阳光”这三种自然现象来比喻自己心路历程的三个阶段,从而写出了自己由“苦”到“笑”的过程。另外,本文的形式也非常的活泼,用了题记,各部分又有小标题,做到了形式的创新,使人耳目一新。总之,无论从内容和形式上来看,这都是一篇考场难得的佳作。

课外拓展

诫子书

诸葛亮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享乐过度就不能振作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

【阅读训练】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静以修身

② 俭以养德

③ 非澹泊无以明志

④ 非宁静无以致远

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答: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答:

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附参考答案:

1.①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

②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篇11:《祖逖北伐》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掌握重点字句,积累相关成语。

2、诵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3、教育学生胸怀大志,自学锻炼自己的意志,时刻准备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诵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

诵读 + 探讨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鸡守信不失时,能催人奋进,故古人以闻鸡而激励自己,有闻鸡起舞枕戈待旦之说,讲的就是东晋范阳祖逖。祖逖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战火连天的时代,北方游牧民族纷纷入侵中原、晋王朝的半壁江山丧失,在国家内忧外患之际,而祖逖是怎样做的呢?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范读。

2、学生自由诵读。

3、正音。

4、齐读。

5、翻译全文。

重点词句:蹴 琨 觉 曰

睿素无北伐之志

击楫而誓曰

6、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层[从初到因起舞]写祖逖少有大志,闻鸡起舞,自觉培养和锻炼自己,为日后成为一代名将打下基础。

第二层[从及渡江到有如大江]写祖逖大胆进言,力主北伐,在不被朝廷重用的困难情况下仍率部渡江,并立誓收复中原。

第三层[最后一句]写祖逖渡江后,招募军队准备北伐。

三、探讨

1、祖逖是在什么情况下力主北伐的?

〖1北方游牧民族纷纷侵入中原,晋王朝丧失了半壁江山。

〖2皇帝宗室争权夺利,自相残杀,从而使戎狄乘虚而入,屠戮中原。

〖3沦陷区人民已遭残害,人人想着自己奋起反抗。

2、祖逖力主北伐,这一主张得到了司马睿的支持了吗?他又是怎么做的?

因司马睿素无北伐之志,所以只是敷衍的态度,但祖逖即使不被重用,仍矢志不渝,并身体力行,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倾家资招募兵马,为北伐作准备。

3、祖逖后来带着他的部下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领土。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祖逖?

素怀大志、忧国忧民,为收复失地而大胆进言、身体力行。

四、知识归纳

1、古汉语特殊用法

a.自相鱼肉 (名次用作动词)

b.给千人廪,布三千匹 (定语后置句)

c.言于睿曰 (倒装句)

2、成语归纳

闻鸡起舞 自相鱼肉 中流击楫 望风响应

五、拓展练习

读岳飞词《满江红》,对比其与祖逖情感之异同?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篇12:《祖逖北伐》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

2、领会文章精髓

3、掌握重点字句

设计意图: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全文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

二、课文导入

鸡守信不失时,能催人奋进,故古人以闻鸡而激励自己,有闻鸡起舞枕戈待旦之说。语出《资治通鉴晋纪》和《晋书祖逖传》:晋朝爱国名将刘琨,他和祖逖青年时代同为司州(今河南洛阳一带)主簿,对于当时国家的内忧外患怀有共同的报国之心,为了练就杀敌建功的本领,两人同睡一床,每夜听到鸡啼,便跃然起床习武。后来祖逖果然领兵北伐,收复失地。

设计意图:以典故形式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融洽的教学氛围。

三、作品介绍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二百九十四卷,又考异、目录各三十卷。编年体通史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二百二十二种。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全书贯串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史事(图片)

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是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进士出身,历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御史中丞、翰林院学士兼侍读等职。熙宁三年(1070年),他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坚辞枢密副使,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市),次年改判西京御史台,退居洛阳,专事著史15年。哲宗即位,高大后临政,召司马光入主国事,任命为相(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身后追赠太师,封温国公,谥文正。(图片)

设计意图:图文并茂,创造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配乐朗诵

配有相应图片

设计意图:从全新的视听角度给学生以震撼,调动起学习热情。

五、整体感知

1、《资治通鉴》是写给皇帝看的,设想一下当时皇帝看到了《祖逖北伐》后,会有什么感受?

2、作为一名中学生,从《祖逖北伐》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设置,使学生对全文有高度的把握。

六、课文赏析

1、赏析重点字。

蹴琨觉曰

睿素无北伐之志

击楫而誓曰

2、分析祖逖之人物形象。(提示: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角度入手。)

设计意图:结合重点字句的.细致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把握人物精神。

七、知识归纳

1、古汉语特殊用法

a.自相鱼肉 (名次用作动词)

b.给千人廪,布三千匹(定语后置句)

c.言于睿曰 (倒装句)

2、成语归纳

闻鸡起舞

中流击楫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常见的语言想象,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今后的学习中游刃有余。

八、拓展练习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

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读岳飞词,对比其与祖逖情感之异同?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比较学习,达到巩固知识,开拓视野的目的。

《祖逖北伐》原文解析

第 22 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斯坦福大学”的名字是怎样来的?

闻鸡起舞-闻鸡起舞的故事-闻鸡起舞的寓意-闻鸡起舞的意思

小学生名人故事优秀读后感范文

忘年之交指的是谁和谁之间的故事

第22课 1848年欧洲革命 教案之三

十个小学生必知的成语故事

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翻译赏析

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祖逖》教学设计
《《祖逖》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祖逖》教学设计(精选12篇)】相关文章:

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赏析2023-09-08

文天祥《夜坐》答案2022-06-04

关于小学生名人故事精选2023-03-27

闻鸡起舞是褒义词吗2023-05-02

以失败告终的历史典故2024-01-20

吴琚词作酹江月观潮应制的鉴赏2024-04-04

魏晋南北朝成语故事2022-04-30

击楫中流的成语故事解释2022-11-24

沁园春 长沙阅读答案2022-04-30

小学生作文:名人的家训故事2023-05-2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