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教学设计

时间:2022-12-10 07:51:49 更多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池上教学设计(精选20篇)由网友“浣熊冬眠”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池上教学设计,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池上教学设计

篇1:池上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池上》是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2古诗二首第一首。

本诗的主题是感悟天道,任性自然,白居易通过描写家中少女调皮贪玩,偷采白莲一事,歌咏了小娃的天真,赞美了生命的活泼生机。

教学方法:

1、吟诵教学法的替换式

用读诵和吟咏替换传统的朗读,经过反复读诵和吟咏让学生体会古诗的语言美,画面美和情感美。

2、传统古诗教学方法

借助注释,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讲故事,表演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已知,引出诗题

1、由《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吟诵,谈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引出诗人白居易的故事。

2、介绍白居易(顾况戏乐天,西湖修水利,退休修整庭院;代表诗作——热爱生活,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引出《小池》,介绍白莲(唐朝时候白莲在北方十分稀少,白居易从南方移植了一些,因此非常珍爱。看图说感受,引出“纯净美好”的意思。

(设计意图:联系已知所学内容与本课所学建立联系,用吟咏的方式引入唤起学生的吟诵体验与知识)

二识字正音,字词学习

1、读准字音,教学诗中生字、词语

(1)娃

女:女子。圭:美玉。娃:美丽的女子小娃:美丽的少女

(2)采

利用古汉字理解字义

偷采:偷偷地悄悄地采莲。不是偷窃偷盗的行为

(3)踪迹

联系《雪地里的小画家》理解,在行动中所留下的可察觉的行迹

(4)浮萍

偏旁表义三点水草字头猜测是长在水中的植物;看图认识浮萍

很多很密没有根,不染污泥洁净美丽

2、读诵全诗,说一说诗意。

替换式:用读诵替换朗读便于学生接受,也可以更好地听清楚平上去入的声调变化。

理解古诗大意和创作背景,再次读诵全文。

小娃是白居易家中的少女,她十分喜爱白莲,瞒着作者偷采白莲,还不知道掩藏自己的踪迹,作者正是被她的天真无邪逗乐了。从吟咏录音中也可以感受出白居易对小娃的慈爱之情。

三理解诗句,品味诗韵

1、利用吟咏文字谱,读好诗文的高低长短。听吟咏音频结合理解感知诗歌意象。

2、押韵学习

让学生找一找本诗的韵是什么,圈出回开两个字,由韵母“ai”引向全诗的基调,即开阔开朗之感

(设计意图:了解感知诗的押韵,了解相关知识,感受押韵所带来的情感体验。)

3、感知小娃的纯净美好

“小心思,顽皮”

“偷采”“不解一道”

表演偷采的画面,并说一说心里在想什么。

悄悄,小心翼翼的动作(喜爱极了)

不解,一道(感知小娃的纯真美好)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积累意象典故,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准确地进行读诵或者吟咏)

四吟咏提升,感悟诗情

1、揭示古诗主题

白居易正是看到家中小娃对白莲的喜爱,由此发出了对生命活泼美好本真的赞美与欣赏

利用身体手势边吟咏边展现出自己对诗的理解。

安排学生分别扮演小娃、白莲、浮萍,同时一部分学生做手势吟咏。

(设计意图:旨在帮助学生借助声音和肢体语言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理解诗人当时的心境)

2、领悟文化精神,做立德树人教育

由白居易的另一首诗《观游鱼》引出:说一说校园里的小菜园。你是怎么观察的?当你看到小小昆虫,看到美丽可爱的小花小草,你会怎么做呢?

作为同样是纯真可爱的小少年对于大自然中美好的事物,我们都是如此的珍视喜爱,那对于我们身边的人就更应给予同情和关怀,希望我们可以真爱自然中的生命,发现身边的美好用心记录用爱滋养。

教后反思

1、课前引入部分介绍诗人以及作品内容过多,耗时过长。应当更简洁些。可以把《钱塘湖春行》的介绍安排到下课前的总结与拓展部分,正好把“发现身边的美,热爱生活”的主题进一步发掘出来,生发开去。

2、利用多媒体展现荷花的美,突出白荷花的纯净美好,教学效果很好。

3、用吟诵的方式,现场表演的方式体会诗歌情感意境。趣味性强,学生参与度高,入情入境,效果不错。

备注:

这是一节偏重于古诗文基本知识的吟诵教学课。(特别是格律诗的声韵知识。)

上课前吟诵《中华经典吟诵篇目》三五首

下课前吟诵《中华经典吟诵篇目》三五首

复习吟诵规则:一二声平三四仄,入声归仄很奇特。平长仄短,平低仄高。

学习新的吟诵规则:韵字拖长

【池上教学设计9篇】

篇2:吟诵《池上》教学设计

吟诵《池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人的读书方式——吟诵。

2、了解吟诵的简单规则:平长仄短、依字行腔。

3、能正确标出平声、仄声、入声的吟诵符号,并按照规则吟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了解吟诵的基本规则,能正确标出平声、仄声、入声的吟诵符号,按照规则吟诵古诗。

教学媒体:课件、吟诵音频、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对比朗读,引入吟诵之门

1、出示古诗《池上》。

师:孩子们,老师这里有一首你们一年级的时候学过的诗,谁能用你认为最美的声音来读一下。(点2名同学展示朗读)。

2、师:这两个同学读得真美呀,听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池鲜艳的荷花,还有一个顽皮的小孩,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你们愿意给老师这个机会吗?(师展示吟诵)

3、师:你们觉得张老师读的与刚才两位同学读的`有什么不同吗?(有停顿、有拖延………)是的,这就是古人读书的方式,今天我们把它叫做——吟诵。

二、寻找钥匙,打开吟诵之门

1、了解吟诵的基本规则——依字行腔

师:孩子们,你们想知道老师刚刚的读法和我们平时的读法为什么不一样吗?(想)那是因为,在这些普普通通的文字的读音中藏着许多秘密,而老师这里有一把开启声音秘密的钥匙,你们想不想要?这把钥匙的名字叫做“依字行腔”。

(1) 什么叫做依字行腔?就是按照字本来的读音来读。声调向上,就往上读;声调向下,就往下读;声调平的,就平着读;声调拐弯,就拐着弯读。

(2) 师:有人说,汉字的声调就是最美的乐谱。所以,我们在座的各位小朋友都是小小的音乐家。不信,咱们来试试?

(3) 出示“春天 春阳 春水 春树”,示范依字行腔,点名展示。再示范读“凉姜——凉姜中心学校——凉姜中心学校欢迎你”。

(4) 名字也可以这样读“李白”“白居易”“张居先”。同桌之间吟诵名字。

(5) 瞧,有了“依字行腔”这把钥匙,是不是能把我们普通的文字变得像歌曲一样美美的。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地美美地吟一吟《池上》这首诗。

(6) 指名吟诵。师生吟诵。

2、了解吟诵的规则——平长仄短

师:同学们,吟诵就是这么简单,但是要读出古诗文的韵味,仅仅有“依字行腔”这把钥匙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这里有第二把钥匙,第二把钥匙的名字叫做“平——仄”(板书:平——仄),领读“平——”“仄”。

(1) 刚才老师在吟诵时,就是根据“平长仄短”的规则来诵的。什么是平仄?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仄声,它们属于古时候的声调。古今声调是相通的。我们今天的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一声,二声,三声,四声”,普通话中的“一、二声”相当于古时候的平声,需要读长;三、四声相当于古时候的仄声,需要读短。(师吟诵:小娃撑小艇。学生跟读)

(2) 除了平声、仄声,还有非常特别的一类字叫“入声字”,不管它声调是什么都要读短,比仄声还要短。而诗句末尾押韵的字要读得长,比平声更长。(师吟诵:偷采白莲回。学生跟读)

(3)认识吟诵符号。师:为了方便同学们吟诵,老师用一些吟诵符号为《池上》做了标注。(平声用一短横;韵字用一长横;仄声用一短竖;短竖加点表示入声。)

(4)指导吟诵。师:有了“平长仄短”这把钥匙,我们的吟诵就更韵味啦,哪位同学愿意来为大家吟诵一下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

3、指名吟诵《池上》。

4、你听出了什么?(学生谈感受)你们看,我们读到的所有美妙绝伦的诗文,都是诗人这样且行且吟创作出来的,所以古诗文不仅仅是纸上的文字,更是声音的文学。同学们,想不想学习这样有腔有调地吟诵这首《池上》呢?让我们在音乐中吟诵起这首(配合音乐,设计吟诵)。

三、拓展延伸,感受吟诵之美

师:我们用两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汉字声音的秘密之门,推门而入,我们看到了汉字的另一种美,感受着诗文曼妙的韵律,透过声音走近诗歌、走近诗人的心。在这里,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首诗,你们能用老师送你们的两把钥匙,打开这首诗的声音之门吗?

1、出示《静夜思》

2、学生用所学吟诵规则同桌之间吟诵。

3、指名吟诵。

四、全课总结,绽放吟诵之花

师:孩子们,我们中国的文字历史悠久,意蕴悠长,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一本书,一本经典,也许并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但吟诵使我们的心灵更加充实,给予我们坚定的信念。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童年的花朵绽放在吟诵的追逐中吧!在薪火相传的国学宝库里,我们相信经典吟诵是有力量的,它会们坚实的翅膀,让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因吟诵而飞得更高、更远。

篇3:池上优秀教学设计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2.揭题 :《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3.学生齐读题目。

4.简介作者白居易。

(1) 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 教师小结: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1、检查初读情况。

(1) 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2) 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2、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借助多媒体,弄懂诗意。

(1) 欣赏池塘美景,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 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4、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3、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4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

2、默写《池上》。

3、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板书设计:

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开 (童真童趣)

篇4:池上优秀教学设计

一、以古诗导入。

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读过或学过的描写儿童的古诗。

孩子们说得很多。

2、说说这些诗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什么信息,你从中看到了什么样的儿童?(天真、活泼、可爱)

二、学习古诗《池上》

1、出示《池上》

读读这首诗看看,你读到了什么?

指名说,并读出来。孩子们说读到了可爱,顽皮

2、自由读,说说从哪些地方你感到了他的这一可爱、顽皮?

孩子们自由读着。

生:我从“不解藏踪迹”中读到的。看这个小孩子偷采了莲耦,想要隐藏自己的行踪,可是却不知道该怎么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由船把浮萍分开后留下的一条水路。

生:我觉得不是想要,而是不知道要隐藏,这样才突出小孩子的可爱。

生:我也赞成他的意见,你看图上,小孩子看到船工过后留下了一道水路,一点也不着急,反而有高兴的神色,说明他根本不知道隐藏自己的行踪。如果像**所说,那小孩子看到身后的水路,应该很着急才是。

师:说得好,有理有据,让人信服,希望我们同学在回答时也要像他们一样,说得让人信服。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那个孩子应该不是采的莲耦,要是那样的话,他一个人很危险的,下河到水底去采,他妈妈能放心吗?

生:噫,那时候的小孩子都会游泳的。

生:是,我也认为小孩子不是采的耦,而是莲蓬,你们看他的小船上放的都是莲蓬。

师:你真会观察,我们不仅要善于从文字中找到答案,还要善于观察课文给我们的插图。

生:那什么是莲蓬?是莲花吗?

生:不是,是莲花开谢后结的子,就是花里的花心了。莲子就在里面,也就是种子了。

师:你懂得真多,不错。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老师,我从图上感觉到这个孩子偷采了莲蓬后,一点也不难过,反而很高兴,让我觉得他非常可爱,也非常顽皮,也许他正为自己的的行为而得意呢?

师:哈,你真有想像力,正因为如此,诗人才把这一可爱的形象写出来了。现在我们再来读读全诗,让老师听听你们能不能读出小娃娃的天真可爱!

生齐读。

三、小结全诗,引导孩子了解诗人白居易。

师;同学们,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可爱的天真顽皮的形象,你知道是谁写的吗?

介绍诗人白居易。

四、作业。

这一课有两首,另一首也是描写可爱的小娃娃的形象的。请同学们回家好好读读,看看你从哪里读出了他的可爱,并试着展开想象进行说明。

篇5:古诗《池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

1、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准备:

1、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音乐、图像)

2、师生查找诗人、诗作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21课《古诗两首》,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我想先考考大家,你们知道编辑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安排在一起吗?

师:对,是这样的原因。有人说童年是一支快乐的歌,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走进古诗的童年中,去寻找童年的快乐。

二、读诗。

1、师: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首诗:《池上》(板书课题),这首诗大家都已经预习了,那你们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它的作者吗?师:同学们说得很清楚,看来课前预习花了很多工夫。老师课前也搜集了有关资料,比较简洁,大家一起读一读。

老师出示:(生齐读)

2、师:了解了作者,现在来读诗,大家会读吗?要不,你们先在下面练习一下吧。(学生先练读,老师再指名读,然后齐读。)(读准后鼻音:撑、艇、萍)

3、师:光会读正确还不算会读,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大家看,这两首诗的节奏会一样吗?为什么?

(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讲解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的知识。)师:《池上》这首五言绝句要读出什么节奏来呢?大家读一读,可以用铅笔在诗上划“/”作记号。

(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并且根据练习时的节奏用铅笔在书上做记号。可以有不同节奏)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池上》

(教师根据学生所读,用粉笔在黑板上给诗做上记号)

(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声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大家一起来练读一下。)(生齐读,注意怎样运气。)

4、师:同学们刚才诵读的节奏都是可以的,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诵读两首古诗,并且再次提醒大家声断气连。

5、师:这样就读出诗的节奏来了。同学们觉得这样读有趣吗?老师想出一个办法,可以让你读诗有趣一些。你们看——(师拍手读诗,生跟着念: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6、师:这样读有趣一些吧?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读诗?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几种方式,非常好,但是都是一个人读的,可不可以采用两个人一起合作的方式呢?比如,你们最喜欢的拍手游戏,也可以边玩边读诗呀,我们一起来!(学生两两组合,边拍手边读诗!)

7、师: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来把读诗变得有趣,现在,你们就自由选择最喜欢的方式,把这这首诗都美美地读一读。(老师在学生练习了一段时间后,指名表演读。)

8、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手舞之,足蹈之,摇头晃脑,你们觉得这样读诗读得有趣吗?那以后,你们也可以用多种形式,把诗读得有趣一些,让学古诗变得轻松有趣好不好?

三、解诗。

师:这首诗我们都会读了是不是就可以了呢?

师:对,我们还要了解诗中写了什么。你们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吗?(字典,工具书,插图,询问老师同学等)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现在就用这些方法试一试自己理解诗意,再把你从诗中读懂的'意思讲给你的同桌听,如果有问题同桌讨论,两个人都不能解决再请教老师。

老师在教室内巡视。为学生解决困惑的地方。如:

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

艇:比较轻便的船。诗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隐藏、藏匿。

浮萍:借助图片理解词义(浮在水面上的一种水草,很多很多,连成一片)当船从水面上划过时-------浮萍随着水波荡开来。

四、品诗。

1、师:《池上》这首诗简单明了,一读就懂,但仅仅懂得诗意还远远不够,因为一首诗一幅画,一首诗一段情,让我们来细细品读这些诗句,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都说诗中有画,读了这首诗,如果让你来给诗配上一幅画,你会画上哪些景物?(一个小孩,一条小船,还有白莲,一些浮萍。)

2、师:老师根据你们所说的景物,把这首诗改了改,(出示“娃撑艇偷白莲不解藏一道开”),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师:是呀,老师给诗减了一下肥,这就叫把诗读瘦了。字数少了,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却更大了。现在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

情景创设:(播放背景音乐——老师轻轻地描述:

一个夏日的清晨,几朵白云悠闲地飘浮在瓦蓝瓦蓝的天空,初升的太阳明媚地照耀着大地,湖面吹来阵阵凉爽的清风,满池的荷花开的格外娇艳……

同学们,这美丽的情景你们看到了吗?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这个小娃娃又是怎样偷采白莲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美美地写下来。生:(在音乐声中尽情想像,静静地描写。)

3、师:同学们可以放下你手中的笔了,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所想象到的画面。

4、师:同学们你们真会想象,在你们的笔下,我感觉白居易写的《池上》仿佛变成了一副活的画向我们走来。此时,在你的眼前,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天真无邪、调皮活泼)

5、师:如果他知道偷了莲蓬还会藏了踪迹,你们还觉得他有这么可爱吗?

师:是呀,正因为他的天真无邪,才会偷采莲蓬而不解藏踪迹啊!你们喜欢这个孩子吗?那就带着你的喜爱之情,读这首诗。(生有感情地诵读《池上》)

6、师:诗人用传神、凝练的词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天真无邪、活泼调皮小娃形象。你从中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之情)

7、师:白居易的诗向来追求“意求深,字求浅”的风格,整首诗虽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充满童趣。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一次想象画面,试背。

8、指名背诵古诗、集体背诵。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完成练习。

2、搜集描写儿童的诗句,用我们今天学的方法去读、去画、去悟、去唱。

板书设计:池上

偷采白莲回景美、引人不解浮萍开童真、童趣

篇6:古诗《池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浮、萍、踪、迹”4个生字,正确书写“采”。能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浮萍、踪迹”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池上》,并能背诵积累。

3、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撑、采、踪迹”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诗描述的景象,体会小娃的童真与顽皮。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方法:朗读指导法,引导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引导谈话法,品味语言、诵读体会法。

学法:朗读法,观察法,图文对照、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谈话:我知道小朋友们已经会背很多古诗了,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呢?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池上》。(板书课题《池上》)

3、师简介作者。

二、初读感知,感受节奏

1、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读,互相检查字音是不是都读准了。

3、逐句检查朗读,认识生字“踪、迹、浮、萍”。

(我看见小朋友们都坐得端端正正,说明大家已经读好了。老师要检查了,谁来挑战呢?)

(1)出示“撑小艇”。抽两个孩子拼读,要求读好后鼻音。以词带句,齐读“小娃撑小艇”。

(2)出示“踪迹”。抽两个孩子拼读,读好平舌音“踪”,重点识记“踪”。以词带句,齐读诗句“不解藏踪迹”。

(3)出示“浮萍”。抽两个孩子拼读,读好后鼻音“萍。”(“浮”左右结构三点水,说明它和水有关;“萍”上下结构草字头,说明它和植物有关。你们猜一猜它是什么东西)结合浮萍的图片认识“浮萍”。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

4、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5、教师范读、自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

(1)看你们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配音范读)

(2)想不想像老师这样读诗?教给你们一个小诀窍: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样会破坏诗的韵味。画斜线的地方要稍稍停顿,但要读得声断气连。请小朋友们自己试着读一读。

(3)自由读、抽生读、齐读。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浮萍一道开”和“小娃采莲回”的图片,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对照古诗,看看这两幅图分别对应的是哪两句诗,说一说理由。

2、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1)理解识记“采”。

师边读诗句边做“采”的动作

a、在这两句诗中,有一个字是“摘”的意思,谁知道是那个字?(采)“采”上下结构爪子头,下面是个“木”字。爪子头代表什么呢?所以“采”表示用手采摘树木上的果子。

b、指导写“采”

(2)重点理解“偷”,通过采访,感受小娃既害怕又高兴地心理并指导朗读。

a、在这一句诗句中,还有一个字告诉了我们小娃摘的不是自家的莲蓬,而是别人家的,谁知道是那个字?(偷)

b、说到这个“偷”啊,老师想问你们一个小小的问题,希望你们能够大胆诚实地回答。你有没有偷偷的摘过别人家的桃子呀,橘子呀之类的你爱吃的东西?(有)你真是个顽皮可爱的小馋猫!这种偷采的行为在幼儿时期偶尔做一两次是可以的,就像这首诗中的小娃偷采莲蓬一样,在诗人白居易的眼里是天真可爱的,不过现在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这种偷采行为以后还能做吗?

(3)假如现在你就是小娃,我来采访采访你:小哇呀小娃,你偷偷地采摘别人家的莲蓬,当时心里感觉怎么样?(紧张、害怕)小哇呀小娃,你采了这么多你最喜欢吃的莲子,心情怎么样?(高兴、兴奋)

(4)让我们用高兴又紧张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3、学习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出示《雪地里的小画家》图片,(还记得这幅图片吗?)小马在雪地上画了什么?(月牙)那么月牙就是小马留下的踪迹。谁再来说一说什么是小狗(小鸭、小鸡)留下的踪迹?

练习说话:是留下的踪迹。

(2)出示“浮萍一道开图”,请小朋友们在图中找找小娃留下的踪迹。(理解“踪迹”在诗中的意思是指船开过后留下的痕迹。)

(3)哪两句诗是写小娃在池塘里留下的踪迹?(出示“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生齐读)

4、通过老师说诗句的意思学生说出相对应的诗句,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小精灵!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与老师的配合默契程度。老师描述一个画面,看看你们能不能从这首诗中找出一句与这个画面相对应。

四、诵读积累

1、大家找得可真准啊!可是调皮的荷叶宝宝还想进一步考考大家。他们把这首诗中的一些字藏起来了,你能找出他们藏在哪儿吗?

2、调皮的荷叶宝宝不信难不倒大家,他把更多的字藏起来了,你还会吗?

3、现在荷叶宝宝把所有的字都带走了,谁能根据这幅图,把他们全部找回来?我们一起来试试吧!(配音乐读)

五、拓展

读了这首诗,你们喜欢诗中这个小娃吗?其实他和你们一样天真可爱,老师也喜欢他,著名诗人白居易爷爷也非常喜欢这个小娃,所以他才写了这首《池上》。(板书:喜爱)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儿,让我们赶快来认识认识他。(出示《所见》)

1、自由读。

2、抽生读。

3、生齐读。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池上》,认识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娃。如果想要把他永远留在你们的心里,就请今天回去把《池上》背会并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七、作业

1、背诵古诗。

2、把《池上》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

小池

唐白居易

小娃天真可爱喜爱

篇7:古诗《池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浮、萍、踪、迹”4个生字,正确书写“采”。能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浮萍、踪迹”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池上》,并能背诵积累。

3、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撑、采、踪迹”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诗描述的景象,体会小娃的童真与顽皮。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方法:朗读指导法,引导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引导谈话法,品味语言、诵读体会法。

学法:朗读法,观察法,图文对照、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谈话:我知道小朋友们已经会背很多古诗了,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呢?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池上》。(板书课题《池上》)

3、师简介作者。

二、初读感知,感受节奏

1、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读,互相检查字音是不是都读准了。

3、逐句检查朗读,认识生字“踪、迹、浮、萍”。

(我看见小朋友们都坐得端端正正,说明大家已经读好了。老师要检查了,谁来挑战呢?)

(1)出示“撑小艇”。抽两个孩子拼读,要求读好后鼻音。以词带句,齐读“小娃撑小艇”。

(2)出示“踪迹”。抽两个孩子拼读,读好平舌音“踪”,重点识记“踪”。以词带句,齐读诗句“不解藏踪迹”。

(3)出示“浮萍”。抽两个孩子拼读,读好后鼻音“萍。”(“浮”左右结构三点水,说明它和水有关;“萍”上下结构草字头,说明它和植物有关。你们猜一猜它是什么东西)结合浮萍的图片认识“浮萍”。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

4、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5、教师范读、自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

(1)看你们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配音范读)

(2)想不想像老师这样读诗?教给你们一个小诀窍: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样会破坏诗的韵味。画斜线的地方要稍稍停顿,但要读得声断气连。请小朋友们自己试着读一读。

(3)自由读、抽生读、齐读。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真是聪明的小精灵,一下子就掌握了读诗的诀窍。这首诗我们都读了这么多遍了,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敢不敢继续接受挑战?)

1、出示“浮萍一道开”和“小娃采莲回”的图片,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对照古诗,看看这两幅图分别对应的是哪两句诗,说一说理由。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图画所描绘的景象找到相应的诗句并说明理由,是为了降低难度,借助图画这一载体,将学生对古诗初读后的理解通过图文配对的方式呈现出来。说理由的过程就是学生对古诗大意的初步感知。)

2、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1)理解识记“采”。

师边读诗句边做“采”的动作

a、在这两句诗中,有一个字是“摘”的意思,谁知道是那个字?(采)“采”上下结构爪子头,下面是个“木”字。爪子头代表什么呢?所以“采”表示用手采摘树木上的果子。

b、指导写“采”

(2)重点理解“偷”,通过采访,感受小娃既害怕又高兴地心理并指导朗读。

a、在这一句诗句中,还有一个字告诉了我们小娃摘的不是自家的莲蓬,而是别人家的,谁知道是那个字?(偷)

b、说到这个“偷”啊,老师想问你们一个小小的问题,希望你们能够大胆诚实地回答。你有没有偷偷的摘过别人家的桃子呀,橘子呀之类的你爱吃的东西?(有)你真是个顽皮可爱的小馋猫!这种偷采的行为在幼儿时期偶尔做一两次是可以的,就像这首诗中的小娃偷采莲蓬一样,在诗人白居易的眼里是天真可爱的,不过现在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这种偷采行为以后还能做吗?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谈话让学生能够联系自己以前的生活实际,真切地感受到乡村儿童的顽皮可爱。)

(3)假如现在你就是小娃,我来采访采访你:小哇呀小娃,你偷偷地采摘别人家的莲蓬,当时心里感觉怎么样?(紧张、害怕)小哇呀小娃,你采了这么多你最喜欢吃的莲子,心情怎么样?(高兴、兴奋)

(4)让我们用高兴又紧张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3、学习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出示《雪地里的小画家》图片,(还记得这幅图片吗?)小马在雪地上画了什么?(月牙)那么月牙就是小马留下的踪迹。谁再来说一说什么是小狗(小鸭、小鸡)留下的踪迹?

练习说话:是留下的踪迹。

(2)出示“浮萍一道开图”,请小朋友们在图中找找小娃留下的踪迹。(理解“踪迹”在诗中的意思是指船开过后留下的痕迹。)

(3)哪两句诗是写小娃在池塘里留下的踪迹?(出示“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生齐读)

4、通过老师说诗句的意思学生说出相对应的诗句,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小精灵!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与老师的配合默契程度。老师描述一个画面,看看你们能不能从这首诗中找出一句与这个画面相对应。

四、诵读积累

1、大家找得可真准啊!可是调皮的荷叶宝宝还想进一步考考大家。他们把这首诗中的一些字藏起来了,你能找出他们藏在哪儿吗?

2、调皮的荷叶宝宝不信难不倒大家,他把更多的字藏起来了,你还会吗?

3、现在荷叶宝宝把所有的字都带走了,谁能根据这幅图,把他们全部找回来?我们一起来试试吧!(配音乐读)

(设计意图: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能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降低背诵的难度,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背诵古诗,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五、拓展

读了这首诗,你们喜欢诗中这个小娃吗?其实他和你们一样天真可爱,老师也喜欢他,著名诗人白居易爷爷也非常喜欢这个小娃,所以他才写了这首《池上》。(板书:喜爱)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儿,让我们赶快来认识认识他。(出示《所见》)

1、自由读。

2、抽生读。

3、生齐读。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池上》,认识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娃。如果想要把他永远留在你们的心里,就请今天回去把《池上》背会并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七、作业

1、背诵古诗。

2、把《池上》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篇8:古诗《池上》教学设计

这是21课《古诗两首》中的首。它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形象传神地描绘出乡村小儿撑着小船偷采白莲后,不知道藏匿行踪悠然冲开浮萍的情景,突出了小儿天真可爱的形象。

本诗对孩子们来说比较容易理解。于是教学时我采用自学探究的方式,让孩子通过自读感悟,讨论体会到小儿的天真可爱。

一、以古诗导入。

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读过或学过的描写儿童的古诗。

孩子们说得很多。

2、说说这些诗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什么信息,你从中看到了什么样的儿童?(天真、活泼、可爱)

二、学习古诗《池上》

1、出示《池上》

读读这首诗看看,你读到了什么?

指名说,并读出来。孩子们说读到了可爱,顽皮

2、自由读,说说从哪些地方你感到了他的这一可爱、顽皮?

孩子们自由读着。

生:我从“不解藏踪迹”中读到的。看这个小孩子偷采了莲耦,想要隐藏自己的行踪,可是却不知道该怎么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由船把浮萍分开后留下的一条水路。

生:我觉得不是想要,而是不知道要隐藏,这样才突出小孩子的可爱。

生:我也赞成他的意见,你看图上,小孩子看到船工过后留下了一道水路,一点也不着急,反而有高兴的神色,说明他根本不知道隐藏自己的行踪。

师:说得好,有理有据,让人信服,希望我们同学在回答时也要像他们一样,说得让人信服。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那个孩子应该不是采的莲耦,要是那样的话,他一个人很危险的,下河到水底去采,他妈妈能放心吗?

生:噫,那时候的小孩子都会游泳的。

生:是,我也认为小孩子不是采的耦,而是莲蓬,你们看他的小船上放的都是莲蓬。

师:你真会观察,我们不仅要善于从文字中找到答案,还要善于观察课文给我们的插图。

生:那什么是莲蓬?是莲花吗?

生:不是,是莲花开谢后结的子,就是花里的花心了。莲子就在里面,也就是种子了。

师:你懂得真多,不错。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老师,我从图上感觉到这个孩子偷采了莲蓬后,一点也不难过,反而很高兴,让我觉得他非常可爱,也非常顽皮,也许他正为自己的的行为而得意呢?

师:哈,你真有想像力,正因为如此,诗人才把这一可爱的形象写出来了。现在我们再来读读全诗,让老师听听你们能不能读出小娃娃的天真可爱!

生齐读。

三、小结全诗,引导孩子了解诗人白居易。

师;同学们,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可爱的天真顽皮的形象,你知道是谁写的吗?

介绍诗人白居易。

四、作业。

这一课有两首,另一首也是描写可爱的小娃娃的形象的。请同学们回家好好读读,看看你从哪里读出了他的可爱,并试着展开想象进行说明。

篇9:古诗池上教学设计

这是21课《古诗两首》中的首。它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形象传神地描绘出乡村小儿撑着小船偷采白莲后,不知道藏匿行踪悠然冲开浮萍的情景,突出了小儿天真可爱的形象。

本诗对孩子们来说比较容易理解。于是教学时我采用自学探究的方式,让孩子通过自读感悟,讨论体会到小儿的天真可爱。

一、以古诗导入。

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读过或学过的描写儿童的古诗。

孩子们说得很多。

2、说说这些诗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什么信息,你从中看到了什么样的儿童?(天真、活泼、可爱)

二、学习古诗《池上》

1、出示《池上》

读读这首诗看看,你读到了什么?

指名说,并读出来。孩子们说读到了可爱,顽皮

2、自由读,说说从哪些地方你感到了他的这一可爱、顽皮?

孩子们自由读着。

生:我从“不解藏踪迹”中读到的。看这个小孩子偷采了莲耦,想要隐藏自己的行踪,可是却不知道该怎么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由船把浮萍分开后留下的一条水路。

生:我觉得不是想要,而是不知道要隐藏,这样才突出小孩子的可爱。

师:说得好,有理有据,让人信服,希望我们同学在回答时也要像他们一样,说得让人信服。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那个孩子应该不是采的莲耦,要是那样的话,他一个人很危险的,下河到水底去采,他妈妈能放心吗?

生:噫,那时候的小孩子都会游泳的。

生:是,我也认为小孩子不是采的耦,而是莲蓬,你们看他的小船上放的都是莲蓬。

师:你真会观察,我们不仅要善于从文字中找到答案,还要善于观察课文给我们的插图。

生:那什么是莲蓬?是莲花吗?

生:不是,是莲花开谢后结的子,就是花里的花心了。莲子就在里面,也就是种子了。

师:你懂得真多,不错。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老师,我从图上感觉到这个孩子偷采了莲蓬后,一点也不难过,反而很高兴,让我觉得他非常可爱,也非常顽皮,也许他正为自己的的行为而得意呢?

师:哈,你真有想像力,正因为如此,诗人才把这一可爱的形象写出来了。现在我们再来读读全诗,让老师听听你们能不能读出小娃娃的天真可爱!

生齐读。

三、小结全诗,引导孩子了解诗人白居易。

师;同学们,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可爱的天真顽皮的形象,你知道是谁写的吗?

介绍诗人白居易。

四、作业。

这一课有两首,另一首也是描写可爱的小娃娃的形象的。请同学们回家好好读读,看看你从哪里读出了他的可爱,并试着展开想象进行说明。

篇10:一年级《池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浮、萍、踪、迹”4个生字,正确书写“采”。能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浮萍、踪迹”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池上》,并能背诵积累。

3、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撑、采、踪迹”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诗描述的景象,体会小娃的童真与顽皮。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方法:朗读指导法,引导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引导谈话法,品味语言、诵读体会法。

学法:朗读法,观察法,图文对照、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谈话:我知道小朋友们已经会背很多古诗了,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呢?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池上》。(板书课题《池上》)

3、师简介作者。

二、初读感知,感受节奏

1、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读,互相检查字音是不是都读准了。

3、逐句检查朗读,认识生字“踪、迹、浮、萍”。

(我看见小朋友们都坐得端端正正,说明大家已经读好了。老师要检查了,谁来挑战呢?)

(1)出示“撑小艇”。抽两个孩子拼读,要求读好后鼻音。以词带句,齐读“小娃撑小艇”。

(2)出示“踪迹”。抽两个孩子拼读,读好平舌音“踪”,重点识记“踪”。以词带句,齐读诗句“不解藏踪迹”。

(3)出示“浮萍”。抽两个孩子拼读,读好后鼻音“萍。”(“浮”左右结构三点水,说明它和水有关;“萍”上下结构草字头,说明它和植物有关。你们猜一猜它是什么东西)结合浮萍的图片认识“浮萍”。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

4、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5、教师范读、自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

(1)看你们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配音范读)

(2)想不想像老师这样读诗?教给你们一个小诀窍: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样会破坏诗的韵味。画斜线的地方要稍稍停顿,但要读得声断气连。请小朋友们自己试着读一读。

(3)自由读、抽生读、齐读。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真是聪明的小精灵,一下子就掌握了读诗的诀窍。这首诗我们都读了这么多遍了,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敢不敢继续接受挑战?)

1、出示“浮萍一道开”和“小娃采莲回”的图片,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对照古诗,看看这两幅图分别对应的是哪两句诗,说一说理由。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图画所描绘的景象找到相应的诗句并说明理由,是为了降低难度,借助图画这一载体,将学生对古诗初读后的理解通过图文配对的方式呈现出来。说理由的过程就是学生对古诗大意的初步感知。)

2、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1)理解识记“采”。

师边读诗句边做“采”的动作

a、在这两句诗中,有一个字是“摘”的意思,谁知道是那个字?(采)“采”上下结构爪子头,下面是个“木”字。爪子头代表什么呢?所以“采”表示用手采摘树木上的果子。

b、指导写“采”

(2)重点理解“偷”,通过采访,感受小娃既害怕又高兴地心理并指导朗读。

a、在这一句诗句中,还有一个字告诉了我们小娃摘的不是自家的莲蓬,而是别人家的,谁知道是那个字?(偷)

b、说到这个“偷”啊,老师想问你们一个小小的问题,希望你们能够大胆诚实地回答。你有没有偷偷的摘过别人家的桃子呀,橘子呀之类的你爱吃的东西?(有)你真是个顽皮可爱的小馋猫!这种偷采的行为在幼儿时期偶尔做一两次是可以的,就像这首诗中的小娃偷采莲蓬一样,在诗人白居易的眼里是天真可爱的,不过现在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这种偷采行为以后还能做吗?(板书:小娃天真可爱)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谈话让学生能够联系自己以前的生活实际,真切地感受到乡村儿童的顽皮可爱。)

(3)假如现在你就是小娃,我来采访采访你:小哇呀小娃,你偷偷地采摘别人家的莲蓬,当时心里感觉怎么样?(紧张、害怕)小哇呀小娃,你采了这么多你最喜欢吃的莲子,心情怎么样?(高兴、兴奋)

(4)让我们用高兴又紧张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3、学习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出示《雪地里的小画家》图片,(还记得这幅图片吗?)小马在雪地上画了什么?(月牙)那么月牙就是小马留下的踪迹。谁再来说一说什么是小狗(小鸭、小鸡)留下的.踪迹?

练习说话:是留下的踪迹。

(2)出示“浮萍一道开图”,请小朋友们在图中找找小娃留下的踪迹。(理解“踪迹”在诗中的意思是指船开过后留下的痕迹。)

(3)哪两句诗是写小娃在池塘里留下的踪迹?(出示“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生齐读)

4、通过老师说诗句的意思学生说出相对应的诗句,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小精灵!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与老师的配合默契程度。老师描述一个画面,看看你们能不能从这首诗中找出一句与这个画面相对应。

四、诵读积累

1、大家找得可真准啊!可是调皮的荷叶宝宝还想进一步考考大家。他们把这首诗中的一些字藏起来了,你能找出他们藏在哪儿吗?

2、调皮的荷叶宝宝不信难不倒大家,他把更多的字藏起来了,你还会吗?

3、现在荷叶宝宝把所有的字都带走了,谁能根据这幅图,把他们全部找回来?我们一起来试试吧!(配音乐读)

(设计意图: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能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降低背诵的难度,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背诵古诗,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五、拓展

读了这首诗,你们喜欢诗中这个小娃吗?其实他和你们一样天真可爱,老师也喜欢他,著名诗人白居易爷爷也非常喜欢这个小娃,所以他才写了这首《池上》。(板书:喜爱)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儿,让我们赶快来认识认识他。(出示《所见》)

1、自由读。

2、抽生读。

3、生齐读。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池上》,认识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娃。如果想要把他永远留在你们的心里,就请今天回去把《池上》背会并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七、作业

1、背诵古诗。

2、把《池上》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篇11:《池上》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人的读书方式——吟诵。

2、了解吟诵的简单规则:平长仄短、依字行腔。

3、能正确标出平声、仄声、入声的吟诵符号,并按照规则吟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了解吟诵的基本规则,能正确标出平声、仄声、入声的吟诵符号,按照规则吟诵古诗。

教学媒体:课件、吟诵音频、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对比朗读,引入吟诵之门

1、出示古诗《池上》。

师:孩子们,老师这里有一首你们一年级的时候学过的诗,谁能用你认为最美的声音来读一下。(点2名同学展示朗读)。

2、师:这两个同学读得真美呀,听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池鲜艳的荷花,还有一个顽皮的小孩,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你们愿意给老师这个机会吗?(师展示吟诵)

3、师:你们觉得张老师读的与刚才两位同学读的有什么不同吗?(有停顿、有拖延………)是的,这就是古人读书的方式,今天我们把它叫做——吟诵。

二、寻找钥匙,打开吟诵之门

1、了解吟诵的基本规则——依字行腔

师:孩子们,你们想知道老师刚刚的读法和我们平时的读法为什么不一样吗?(想)那是因为,在这些普普通通的文字的读音中藏着许多秘密,而老师这里有一把开启声音秘密的钥匙,你们想不想要?这把钥匙的名字叫做“依字行腔”。

(1)什么叫做依字行腔?就是按照字本来的读音来读。声调向上,就往上读;声调向下,就往下读;声调平的,就平着读;声调拐弯,就拐着弯读。

(2)师:有人说,汉字的声调就是最美的乐谱。所以,我们在座的各位小朋友都是小小的音乐家。不信,咱们来试试?

(3)出示“春天春阳春水春树”,示范依字行腔,点名展示。再示范读“凉姜——凉姜中心学校——凉姜中心学校欢迎你”。

(4)名字也可以这样读“李白”“白居易”“张居先”。同桌之间吟诵名字。

(5)瞧,有了“依字行腔”这把钥匙,是不是能把我们普通的文字变得像歌曲一样美美的。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地美美地吟一吟《池上》这首诗。

(6)指名吟诵。师生吟诵。

2、了解吟诵的规则——平长仄短

师:同学们,吟诵就是这么简单,但是要读出古诗文的韵味,仅仅有“依字行腔”这把钥匙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这里有第二把钥匙,第二把钥匙的名字叫做“平——仄”(板书:平——仄),领读“平——”“仄”。

(1)刚才老师在吟诵时,就是根据“平长仄短”的规则来诵的。什么是平仄?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仄声,它们属于古时候的声调。古今声调是相通的。我们今天的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一声,二声,三声,四声”,普通话中的“一、二声”相当于古时候的平声,需要读长;三、四声相当于古时候的仄声,需要读短。(师吟诵:小娃撑小艇。学生跟读)

(2)除了平声、仄声,还有非常特别的一类字叫“入声字”,不管它声调是什么都要读短,比仄声还要短。而诗句末尾押韵的字要读得长,比平声更长。(师吟诵:偷采白莲回。学生跟读)

(3)认识吟诵符号。师:为了方便同学们吟诵,老师用一些吟诵符号为《池上》做了标注。(平声用一短横;韵字用一长横;仄声用一短竖;短竖加点表示入声。)

(4)指导吟诵。师:有了“平长仄短”这把钥匙,我们的吟诵就更韵味啦,哪位同学愿意来为大家吟诵一下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

3、指名吟诵《池上》。

4、你听出了什么?(学生谈感受)你们看,我们读到的所有美妙绝伦的诗文,都是诗人这样且行且吟创作出来的,所以古诗文不仅仅是纸上的文字,更是声音的文学。同学们,想不想学习这样有腔有调地吟诵这首《池上》呢?让我们在音乐中吟诵起这首(配合音乐,设计吟诵)。

三、拓展延伸,感受吟诵之美

师:我们用两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汉字声音的秘密之门,推门而入,我们看到了汉字的另一种美,感受着诗文曼妙的韵律,透过声音走近诗歌、走近诗人的心。在这里,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首诗,你们能用老师送你们的两把钥匙,打开这首诗的声音之门吗?

1、出示《静夜思》

2、学生用所学吟诵规则同桌之间吟诵。

3、指名吟诵。

四、全课总结,绽放吟诵之花

师:孩子们,我们中国的文字历史悠久,意蕴悠长,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一本书,一本经典,也许并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但吟诵使我们的心灵更加充实,给予我们坚定的信念。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童年的花朵绽放在吟诵的追逐中吧!在薪火相传的国学宝库里,我们相信经典吟诵是有力量的,它会们坚实的翅膀,让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因吟诵而飞得更高、更远。

篇12:《池上》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

1、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准备:

1、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音乐、图像)

2、师生查找诗人、诗作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21课《古诗两首》,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我想先考考大家,你们知道编辑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安排在一起吗?

(出示两首古诗)(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的儿童。)

师:对,是这样的原因。有人说童年是一支快乐的歌,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走进古诗的童年中,去寻找童年的快乐。

二、读诗。

1、师: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首诗:《池上》(板书课题),这首诗大家都已经预习了,那你们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它的作者吗?师:同学们说得很清楚,看来课前预习花了很多工夫。老师课前也搜集了有关资料,比较简洁,大家一起读一读。

老师出示:(生齐读)

2、师:了解了作者,现在来读诗,大家会读吗?要不,你们先在下面练习一下吧。(学生先练读,老师再指名读,然后齐读。)(读准后鼻音:撑、艇、萍)

3、师:光会读正确还不算会读,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大家看,这两首诗的节奏会一样吗?为什么?

(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讲解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的知识。)师:《池上》这首五言绝句要读出什么节奏来呢?大家读一读,可以用铅笔在诗上划“/”作记号。

(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并且根据练习时的节奏用铅笔在书上做记号。可以有不同节奏)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池上》

(教师根据学生所读,用粉笔在黑板上给诗做上记号)

(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声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大家一起来练读一下。)(生齐读,注意怎样运气。)

4、师:同学们刚才诵读的节奏都是可以的,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诵读两首古诗,并且再次提醒大家声断气连。

5、师:这样就读出诗的节奏来了。同学们觉得这样读有趣吗?老师想出一个办法,可以让你读诗有趣一些。你们看——(师拍手读诗,生跟着念: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6、师:这样读有趣一些吧?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读诗?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几种方式,非常好,但是都是一个人读的,可不可以采用两个人一起合作的方式呢?比如,你们最喜欢的拍手游戏,也可以边玩边读诗呀,我们一起来!(学生两两组合,边拍手边读诗!)

7、师: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来把读诗变得有趣,现在,你们就自由选择最喜欢的方式,把这这首诗都美美地读一读。(老师在学生练习了一段时间后,指名表演读。)

8、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手舞之,足蹈之,摇头晃脑,你们觉得这样读诗读得有趣吗?那以后,你们也可以用多种形式,把诗读得有趣一些,让学古诗变得轻松有趣好不好?

三、解诗。

师:这首诗我们都会读了是不是就可以了呢?

师:对,我们还要了解诗中写了什么。你们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吗?(字典,工具书,插图,询问老师同学等)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现在就用这些方法试一试自己理解诗意,再把你从诗中读懂的意思讲给你的同桌听,如果有问题同桌讨论,两个人都不能解决再请教老师。

老师在教室内巡视。为学生解决困惑的地方。如:

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

艇:比较轻便的船。诗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隐藏、藏匿。

浮萍:借助图片理解词义(浮在水面上的一种水草,很多很多,连成一片)当船从水面上划过时-------浮萍随着水波荡开来。

三、品诗。

1、师:《池上》这首诗简单明了,一读就懂,但仅仅懂得诗意还远远不够,因为一首诗一幅画,一首诗一段情,让我们来细细品读这些诗句,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都说诗中有画,读了这首诗,如果让你来给诗配上一幅画,你会画上哪些景物?(一个小孩,一条小船,还有白莲,一些浮萍。)

2、师:老师根据你们所说的景物,把这首诗改了改,(出示“娃撑艇偷白莲不解藏一道开”),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师:是呀,老师给诗减了一下肥,这就叫把诗读瘦了。字数少了,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却更大了。现在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

情景创设:(播放背景音乐——老师轻轻地描述:

一个夏日的清晨,几朵白云悠闲地飘浮在瓦蓝瓦蓝的天空,初升的太阳明媚地照耀着大地,湖面吹来阵阵凉爽的清风,满池的荷花开的格外娇艳……

同学们,这美丽的情景你们看到了吗?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这个小娃娃又是怎样偷采白莲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美美地写下来。生:(在音乐声中尽情想像,静静地描写。)

3、师:同学们可以放下你手中的笔了,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所想象到的画面。

4、师:同学们你们真会想象,在你们的笔下,我感觉白居易写的《池上》仿佛变成了一副活的画向我们走来。此时,在你的眼前,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天真无邪、调皮活泼)

5、师:如果他知道偷了莲蓬还会藏了踪迹,你们还觉得他有这么可爱吗?

师:是呀,正因为他的天真无邪,才会偷采莲蓬而不解藏踪迹啊!你们喜欢这个孩子吗?那就带着你的喜爱之情,读这首诗。(生有感情地诵读《池上》)

6、师:诗人用传神、凝练的词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天真无邪、活泼调皮小娃形象。你从中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之情)

7、师:白居易的诗向来追求“意求深,字求浅”的风格,整首诗虽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充满童趣。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一次想象画面,试背。

8、指名背诵古诗、集体背诵。

四、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完成练习。

2、搜集描写儿童的诗句,用我们今天学的方法去读、去画、去悟、去唱。

板书设计:池上

偷采白莲回景美、引人不解浮萍开童真、童趣

篇13:池上小儿垂钓教学设计

理解。通过配乐朗诵,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 七、本次教学设计的特点: 1、运用多媒体课件的互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在本课中我利用了多媒体的交互功能,增加了学生和老师之间做出及时反馈的机会。使学生更易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师与学生的思维都变得开阔,教师的思维可以和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这种交互活动,学生的交流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展示,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把课堂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容量地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学习过程中,生动的画面、和谐的音乐给了学生美的熏陶;一堂课下来,枯燥而无味的诗句教学,却变成了充满生机的课堂活动。孩子们学得愉快,掌握得牢固,他们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创造想像潜能我本节课中首先利用图片帮助学生拓展一些课外知识,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唐诗中描写童趣生活的作品并不多见,因此我选取了其中比较著名的几首诗,让学生欣赏。其次,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解决古诗的字音问题,同时要求学生读流利。第三,对于诗句意思的理解方面,我是用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的字词,从而理解诗句的含义的方法进行教学的,索性在本课中重点的字词都可以通过字理识字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对于诗意的理解奠定了基础。理解。通过配乐朗诵,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 七、本次教学设计的特点: 1、运用多媒体课件的互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在本课中我利用了多媒体的交互功能,增加了学生和老师之间做出及时反馈的机会。使学生更易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师与学生的思维都变得开阔,教师的思维可以和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这种交互活动,学生的交流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展示,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把课堂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容量地让学生学到更多的都提到了理解。通过配乐朗诵,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 七、本次教学设计的特点: 1、运用多媒体课件的互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在本课中我利用了多媒体的交互功能,增加了学生和老师之间做出及时反馈的机会。使学生更易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师与学生的思维都变得开阔,教师的思维可以和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这种交互活动,学生的交流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展示,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把课堂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容量地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我本节课中首先利用图片帮助学生拓展一些课外知识,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唐诗中描写童趣生活的作品并不多见,因此我选取了其中比较著名的几首诗,让学生欣赏。其次,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解决古诗的字音问题,同时要求学生读流利。第三,对于诗句意思的理解方面,我是用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的字词,从而理解诗句的含义的方法进行教学的,索性在本课中重点的字词都可以通过字理识字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对于诗意的理解奠定了基础。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这首诗对学生来说,理解上没什么大的困难,所以我在引导学生想象上花了功夫。如: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小娃采莲的原因、采莲的过程等,通过让学生想象,感受池塘的美和小娃的天真可爱。

在谈对“偷”的理解时教室象开了锅的沸水,孩子象小麻雀一样争论不休。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问题的感悟与质辩:小娃去采白莲到底是天真还是“偷”?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最后我们达成共识:如果小娃真的有心想“偷”,那都不会留下那么明显的踪迹了,所以这个“偷”字更能体现出小娃的天真可爱。

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各学段要重视学生的朗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读书,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要有重点,同时,在充分挖掘想像力的情况下,让学生根据简单而生动的画面,配上音乐,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其对诗句的理解更透彻。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学生难以体会的词句展开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朗读,悟出作者的情。在评价中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使朗读层层深入,体会情感,升华情感。在想象中朗读,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品味语言文字,启发想象,在学生想象出现困难时,借助图片资源,让学生在心中产生内心视像,感悟课文情感,达到情感的升华,体会出“小娃的天真、可爱、顽皮”。

可惜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孩子分角色演一演,这项工作可以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对这首诗有更真切的体悟。

篇14:池上小儿垂钓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下 12 课古诗两首中的《池上》 一、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

部编版一下 12 课古诗两首中的《池上》 一、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同时也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古诗文经典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涵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它是中华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小学是一个人奠基、成长的关键时期,是打好人生底本的重要阶段。正如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所以,古诗文教学是学生品德形成、智力发展、语文素养全面提高的有效载体。是古文教育在当今学术界和教育界也已经被引起重视, 二、教学背景分析: 部编版一下 12 课古诗两首中的《池上》 一、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

理解。通过配乐朗诵,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 七、本次教学设计的特点: 1、运用多媒体课件的互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在本课中我利用了多媒体的交互功能,增加了学生和老师之间做出及时反馈的机会。使学生更易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师与学生的思维都变得开阔,教师的思维可以和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这种交互活动,学生的交流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展示,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把课堂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容量地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学习过程中,生动的画面、和谐的音乐给了学生美的熏陶;一堂课下来,枯燥而无味的诗句教学,却变成了充满生机的课堂活动。孩子们学得愉快,掌握得牢固,他们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创造想像潜能都提到了一知识。学习过程中,生动的画面、和谐的音乐给了学生美的熏陶;一堂个新的高度。 2、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 我本节课中首先利用图片帮助学生拓展一些课外知识,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唐诗中描写童趣生活的作品并不多见,因此我选取了其中比较著名的几首诗,让学生欣赏。其次,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解决古诗的字音问题,同时要求学生读流利。第三,对于诗句意思的理解方面,我是用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的字词,从而理解诗句的含义的方法进行教学的,索性在本课中重点的字词都可以通过字理识字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对于诗意的理解奠定了基础。 一、说教材

﹙一﹚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八册第21课古诗两首的第一首,《池上》。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诗中描绘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前两句写一个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后两句写他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拢。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二﹚ 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学情发展出发,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现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①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2、教学难点: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②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匿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古诗教学要着眼与培养学生感知语言的能力,强调以读为本,通过组织生动活泼、科学有效的朗读练习,引导学生感知语言,感悟形象,体验情感,体会用意。因此,我运用了以下教学法:读书指导法,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品味语言、畅谈感受、诵读体会法、讨论法等。

2、学法:在课堂上,学生多读古诗,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去理解古诗、学法去品味语言、畅谈感受,体会诗人的情感。指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让学生把课堂中或课外学到的而且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大家一起分享。

2、导入: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新的古诗。这就是《池上》。﹙板书课题﹚

3、简介作者

诗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是我国唐代有名诗人。他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布置初学。

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

看一看—-观察课本插图,图文对照,揣摩诗意。

说一说——用自己的话说诗句大意、诗句之美。

写一写——写出诗意美的感受。

2、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

⑴解字词

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

艇:比较轻便的船。诗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隐藏、藏匿。

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叶子扁平,椭圆形或倒卵形,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子的下面生须根,花白色。也叫紫萍或水草。

⑵懂诗句

⑶明大意

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回来赏玩。他还不懂得该怎样去隐藏自己不被人发现,那小船轻轻划过,荡开了池面上的浮萍,留下了一条清清楚楚的水路。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理解、通过读来感悟诗的意境。

三、品读感悟,欣赏诗美。

1、读诗

⑴学生练读。

⑵评价指点:朗读要欢快,抒情,要读出小娃的调皮、天真。

⑶有感情朗读

2、说诗

⑴提出问题。

读了这首诗,你的感受和体验最深的是什么?愿意把学习成果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⑵学生练说。

⑶教师引导指点。

①“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等。

②诗歌描写了一位天真机灵、调皮可爱的小娃形象,通过他的动作、细节,表现了纯真美好的童趣。

3、写感受

⑴提出问题。

写下自己对诗的感受和理解,要求有自己的体会。一两句也行/

⑵交流评价。

设计理念: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我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产生独特体验和感悟,在合作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在交流中阐述自己的见解。读、说、想、写贯穿整个环节。

四、读背体会,总结全诗

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古诗的美。

设计理念:古诗要能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池上》,并默写。

2、用自己的话把诗的大意写出来。

3、发挥想象力,为《池上》配上一副画。

篇15:《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浮、萍、踪、迹”4个生字,正确书写“采”。能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浮萍、踪迹”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池上》,并能背诵积累。

3、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撑、采、踪迹”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诗描述的景象,体会小娃的童真与顽皮。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方法:朗读指导法,引导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引导谈话法,品味语言、诵读体会法。

学法:朗读法,观察法,图文对照、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谈话:我知道小朋友们已经会背很多古诗了,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呢?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池上》。(板书课题《池上》)

3、师简介作者。

二、初读感知,感受节奏

1、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读,互相检查字音是不是都读准了。

3、逐句检查朗读,认识生字“踪、迹、浮、萍”。

(我看见小朋友们都坐得端端正正,说明大家已经读好了。老师要检查了,谁来挑战呢?)

(1)出示“撑小艇”。抽两个孩子拼读,要求读好后鼻音。以词带句,齐读“小娃撑小艇”。

(2)出示“踪迹”。抽两个孩子拼读,读好平舌音“踪”,重点识记“踪”。以词带句,齐读诗句“不解藏踪迹”。

(3)出示“浮萍”。抽两个孩子拼读,读好后鼻音“萍。”(“浮”左右结构三点水,说明它和水有关;“萍”上下结构草字头,说明它和植物有关。你们猜一猜它是什么东西)结合浮萍的图片认识“浮萍”。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

4、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5、教师范读、自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

(1)看你们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配音范读)

(2)想不想像老师这样读诗?教给你们一个小诀窍: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样会破坏诗的韵味。画斜线的地方要稍稍停顿,但要读得声断气连。请小朋友们自己试着读一读。

(3)自由读、抽生读、齐读。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真是聪明的小精灵,一下子就掌握了读诗的诀窍。这首诗我们都读了这么多遍了,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敢不敢继续接受挑战?)

1、出示“浮萍一道开”和“小娃采莲回”的图片,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对照古诗,看看这两幅图分别对应的是哪两句诗,说一说理由。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图画所描绘的景象找到相应的诗句并说明理由,是为了降低难度,借助图画这一载体,将学生对古诗初读后的理解通过图文配对的方式呈现出来。说理由的过程就是学生对古诗大意的初步感知。)

2、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1)理解识记“采”。

师边读诗句边做“采”的动作

a、在这两句诗中,有一个字是“摘”的意思,谁知道是那个字?(采)“采”上下结构爪子头,下面是个“木”字。爪子头代表什么呢?所以“采”表示用手采摘树木上的果子。

b、指导写“采”

(2)重点理解“偷”,通过采访,感受小娃既害怕又高兴地心理并指导朗读。

a、在这一句诗句中,还有一个字告诉了我们小娃摘的不是自家的莲蓬,而是别人家的,谁知道是那个字?(偷)

b、说到这个“偷”啊,老师想问你们一个小小的问题,希望你们能够大胆诚实地回答。你有没有偷偷的摘过别人家的桃子呀,橘子呀之类的你爱吃的东西?(有)你真是个顽皮可爱的小馋猫!这种偷采的行为在幼儿时期偶尔做一两次是可以的,就像这首诗中的小娃偷采莲蓬一样,在诗人白居易的眼里是天真可爱的,不过现在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这种偷采行为以后还能做吗?(板书:小娃天真可爱)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谈话让学生能够联系自己以前的生活实际,真切地感受到乡村儿童的顽皮可爱。)

(3)假如现在你就是小娃,我来采访采访你:小哇呀小娃,你偷偷地采摘别人家的莲蓬,当时心里感觉怎么样?(紧张、害怕)小哇呀小娃,你采了这么多你最喜欢吃的莲子,心情怎么样?(高兴、兴奋)

(4)让我们用高兴又紧张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3、学习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出示《雪地里的小画家》图片,(还记得这幅图片吗?)小马在雪地上画了什么?(月牙)那么月牙就是小马留下的踪迹。谁再来说一说什么是小狗(小鸭、小鸡)留下的踪迹?

练习说话:是留下的踪迹。

(2)出示“浮萍一道开图”,请小朋友们在图中找找小娃留下的踪迹。(理解“踪迹”在诗中的意思是指船开过后留下的痕迹。)

(3)哪两句诗是写小娃在池塘里留下的踪迹?(出示“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生齐读)

4、通过老师说诗句的意思学生说出相对应的诗句,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小精灵!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与老师的配合默契程度。老师描述一个画面,看看你们能不能从这首诗中找出一句与这个画面相对应。

四、诵读积累

1、大家找得可真准啊!可是调皮的荷叶宝宝还想进一步考考大家。他们把这首诗中的一些字藏起来了,你能找出他们藏在哪儿吗?

2、调皮的荷叶宝宝不信难不倒大家,他把更多的字藏起来了,你还会吗?

3、现在荷叶宝宝把所有的.字都带走了,谁能根据这幅图,把他们全部找回来?我们一起来试试吧!(配音乐读)

(设计意图: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能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降低背诵的难度,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背诵古诗,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五、拓展

读了这首诗,你们喜欢诗中这个小娃吗?其实他和你们一样天真可爱,老师也喜欢他,著名诗人白居易爷爷也非常喜欢这个小娃,所以他才写了这首《池上》。(板书:喜爱)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儿,让我们赶快来认识认识他。(出示《所见》)

1、自由读。

2、抽生读。

3、生齐读。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池上》,认识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娃。如果想要把他永远留在你们的心里,就请今天回去把《池上》背会并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七、作业

1、背诵古诗。

2、把《池上》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

小池

唐白居易

小娃天真可爱喜爱

篇16:《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

这是21课《古诗两首》中的首。它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形象传神地描绘出乡村小儿撑着小船偷采白莲后,不知道藏匿行踪悠然冲开浮萍的情景,突出了小儿天真可爱的形象。

本诗对孩子们来说比较容易理解。于是教学时我采用自学探究的方式,让孩子通过自读感悟,讨论体会到小儿的天真可爱。

一、以古诗导入。

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读过或学过的描写儿童的古诗。

孩子们说得很多。

2、说说这些诗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什么信息,你从中看到了什么样的儿童?(天真、活泼、可爱)

二、学习古诗《池上》

1、出示《池上》

读读这首诗看看,你读到了什么?

指名说,并读出来。孩子们说读到了可爱,顽皮

2、自由读,说说从哪些地方你感到了他的这一可爱、顽皮?

孩子们自由读着。

生:我从“不解藏踪迹”中读到的。看这个小孩子偷采了莲耦,想要隐藏自己的行踪,可是却不知道该怎么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由船把浮萍分开后留下的一条水路。

生:我觉得不是想要,而是不知道要隐藏,这样才突出小孩子的可爱。

生:我也赞成他的意见,你看图上,小孩子看到船工过后留下了一道水路,一点也不着急,反而有高兴的神色,说明他根本不知道隐藏自己的行踪。如果像**所说,那小孩子看到身后的水路,应该很着急才是。

师:说得好,有理有据,让人信服,希望我们同学在回答时也要像他们一样,说得让人信服。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那个孩子应该不是采的莲耦,要是那样的话,他一个人很危险的,下河到水底去采,他妈妈能放心吗?

生:噫,那时候的小孩子都会游泳的。

生:是,我也认为小孩子不是采的耦,而是莲蓬,你们看他的小船上放的都是莲蓬。

师:你真会观察,我们不仅要善于从文字中找到答案,还要善于观察课文给我们的插图。

生:那什么是莲蓬?是莲花吗?

生:不是,是莲花开谢后结的子,就是花里的花心了。莲子就在里面,也就是种子了。

师:你懂得真多,不错。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老师,我从图上感觉到这个孩子偷采了莲蓬后,一点也不难过,反而很高兴,让我觉得他非常可爱,也非常顽皮,也许他正为自己的的行为而得意呢?

师:哈,你真有想像力,正因为如此,诗人才把这一可爱的形象写出来了。现在我们再来读读全诗,让老师听听你们能不能读出小娃娃的天真可爱!

生齐读。

三、小结全诗,引导孩子了解诗人白居易。

师;同学们,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可爱的天真顽皮的形象,你知道是谁写的吗?

介绍诗人白居易。

四、作业。

这一课有两首,另一首也是描写可爱的小娃娃的形象的。请同学们回家好好读读,看看你从哪里读出了他的可爱,并试着展开想象进行说明。

篇17:《池上》教学设计反思说课

池上

唐代: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注释

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艇:船。

白莲:白色的莲花。

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创作背景

据《白居易诗集校注》,这首诗作于大和九年(835年),时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一日游于池边,见山僧下棋、小娃撑船而作此组诗。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

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池上二绝》就是这样一组描写一种平凡生活的小诗。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两个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池上二绝》就是这样一组描写一种平凡生活的小诗。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两个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

篇18:古诗两首:《池上》、《小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古诗。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描写的意境,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四、教学过程:

(一)创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如我们刚学过的

(1)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让我们看到了春风的神力。

(2)宋代诗人王令笔下的《送春》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又把我们带到了花开花落三月-

(3)还有前几天我们学过的南宋诗人翁卷写的《乡村四月》中的《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等等,让我们走过了春天,又步入了四月初夏时节,

过渡:今天我就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诗句《小池》。

(二)初读诗,感受意境。

1、有积累过这首诗的吗?背给大家听听。

2、很多同学都熟悉这首诗,其实它描写的就是一处初夏的小池塘(出示课件)。美吗?著名的宋代诗人杨万里当年看到了这个小池塘,在周围的景物映衬下,被深深的吸引、陶醉,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吟诵的诗句《小池》。

3、介绍作者: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4、听录音范读。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听清读诗的停顿与节奏。

5、学生自由试读。你能试着读一读吗?

6、相机认识生字及纠正字音。(惜 露 蜓。强调lǜ字的读音)师(刚才老师听同学读,有几个字不太准,在这里再强调下。)

7、生再读。请同学们再读一下古诗,注意生字,注意读诗的语气和节奏。

8、指生读。

(三)理解诗,领悟意境:

1、整体提问:在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板书:泉眼 树阴 小荷 蜻蜓)

2、理解一、二句古诗。读中悟情。

(1)你知道泉眼是什么吗?(泉水的出口)。泉水是怎么流的呢?(无声、惜细流)无声指泉水流得很慢。惜指爱惜,谁爱惜谁呢?泉眼爱惜甘甜的泉水,舍不得多流一点儿。

(2)宁静悠美的景色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呢?(舒缓,爱惜……)找生试读。

(3)泉眼在作者的头脑中想象得如此舒缓而美丽,那作者又是怎么想象池塘边大树的呢?树阴照水爱晴柔,借助注释理解一下。(生自由说二句意思,理通顺后,师小结)爱指喜欢,谁喜谁呢?

(4)这样柔和的美景谁能来读出?(读出柔美、喜爱……)找生读,师指导读。

3、理解三、四句诗,体会“立”的深意。

(1)同学们读得不错,后两句谁能来试着读一读。找一生读。

(2)你能从读中体会诗的意思吗?很浅显,同桌间交流下。

(3)汇报,师相机纠正。

(4),在评议中随机体会“立”巧妙用法。

“立”:(1)小晴蜓飞过来了,立在了荷叶上,你能给立换个词吗?(落、停、站……)

(2)你认为哪个字最好,为什么?师强调“立”字的用法,使诗句更生动,形象,体现了蜻蜓的可爱。

(5)蜻蜓立在了小荷之上,你能想象一下它们会交流什么吗?(谢谢你,看到你真高兴,我等你好久了……)

(6)其实诗人杨万里曾多次写过荷花,如上学期积累中《闲居初夏午睡起》中也描写了荷花,你还记得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7)谁能把后两句读一下。读出高兴、欣喜等语气。

4、齐读全诗。作者把泉水,大树,荷花和蜻蜓编织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并表达了他对夏日池塘边美景的喜爱,带着高兴,喜爱的语气,品读一下全诗。

(四)赏读诗,内化意境。(适当配乐)

1、自由练读(读出个性)

2、个别读

3、同桌互读,背诵读。

4、想象读:你觉得在这个池塘边还会有哪些景色?(小草、小鱼、小鸟……)这么多景色作者只抓住了四种,却把整个夏天的美景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值得我们学习。在你脑海里能想象着更多的美景读一读吗?要读出你对景色的喜爱之情,你试试。

5、全班齐读(情感共鸣)

(五)教师总结:

涓涓细流,浓密的树阴,小巧的荷叶,顽皮的蜻蜓,让这宁静,优美的小池塘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情画意令人陶醉,不仅这些,还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是美,让我们一起去发现美,享受美吧。

(六)课外积累:

搜集并积累杨万里的诗。

篇19:《池上》教学反思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古诗教学应当侧重于朗读教学和激发孩子对古诗的兴趣。我的朗读教学主要分成单个步骤:

一、学习字词,突出重点。抓住字词的重点与难点,让孩子课前注音练读,课上主要检测朗读的准确性。

二、划分节奏,读出韵律。古诗的朗读的第二层次是读出节奏感。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拖腔、连音是他们常出的问题,所以要让他们学会哦划分节奏,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三、抓住诗眼,情感朗读。读诗的最高水平是将诗歌的情感通过声音、表情等传达出来。

当然这是建立在对诗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对于第三步,我抓住了诗眼“偷”字,让孩子说说对于它的理解,让孩子思考这个字是否可以换成“拿”字,又让孩子上台想象并演示小娃“偷”的动作,旨在让学生理解“偷”字的精当和小娃的天真,进而给每一句诗句配上了感叹词(小娃撑小艇—嘿,偷采白莲回—哇,不解藏踪迹—呵呵,浮萍一道开—哈哈),让孩子愉快地朗读,也做一回天真活泼的小娃。

诗歌是留白的艺术,短短的四句,二十个字,其隐藏的语言甚为丰富,学习诗歌就要先将诗歌读厚,在补白中品味、享受、丰富。诗人用的是白描的手法,写了事,写了景,却并未直接写小娃采摘成功后的心情和动作,而只写“不解藏踪迹”,可是,去偷采的时候可是“解藏踪迹”的,为什么回来时就不解了呢?这就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想象的空间。完全可以想象,小娃一边撑艇一边得意,一边撑艇一边高兴,一边撑艇一边低头欣赏白莲蓬,一边撑艇一边想象和小伙伴们分享的快乐,一边撑艇一边已经手舞足蹈,乐不可支了。

作者不直接写小娃将小艇划得有多快,而写“浮萍一道开”一句,也留下了想象空间,且富有动感和画面感。所以,如果再上一次,我会在引导学生想象上花了功夫。如: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小娃采莲的过程、采莲而归的心情等,通过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池塘的美,感受小娃的天真可爱。课前的教学案例设想中,我本来就配好图画,想让孩子将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可惜,由于时间的关系,加之,自己引导的不够巧妙,孩子对于小娃“兴尽”“归舟”导致“浮萍一道开”的行为、心理理解不透,所以编讲故事未能实现,只能留于课后。

篇20:《池上》教学反思

一、充分利用资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我在教学这首诗时,开始运用“创设情景,感染气氛,情景朗读”(这是远教资源的宝贵财富)让学生对生活中没的情景有所思考,站在师生平等的高度和老师共享生活的快乐,并对夏季的荷塘、夏季的生活有了感性的认识,一边导看一边导思。利用先进的媒体资源刺激了学生的眼、耳、脑等感官,激发了学生兴趣和学习欲望。好的教师应当是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挖掘其学习潜能的。教师深谙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儿童喜闻乐见的色彩和熟知的形象营造出缤纷的天地,让学生倍感欣喜,且被深深吸引。深情的配乐范读将诗中的小娃带到学生中间,更将学生领入美好的学习情境,使之意识到:快乐的儿童生活是多么令人向往。

二、利用资源,在有限的时间、空间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变枯燥的学习为多种感官的综合接触。一直以来,学生对诗人的了解都基于学生查阅书籍或教师口头描述介绍,但是本堂课,我利用资源,配合音乐、画面激发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学生在美的音乐声、生动的画面中了解了诗人,加深了印象。

三、利用资源,轻松愉快地掌握了诗中的字词。低年级的教学重难点就是让学生掌握字词,学会书写。对于学生来说,完全靠死记硬背,枯燥无味。但是,我充分运用远程资源,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当小老师、采摘荷花、莲蓬、捉迷藏等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形式,以及儿童化的语言,让学生感觉不是在课堂,而是在生活,使学生在乐中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指导学生的书写,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老师提醒,再板书演示,但是通过远程资源中的书写指导,让学生对生字的整个书写过程有一个动态的了解,生字的笔顺掌握得比较牢固,并且通过整洁美观的汉字展示,学生感受到中国方块字的豪放美观,对需要注意的地方也可以作一定的强调,因此学生记忆深刻,其示范作用不可忽视。

四、借助资源,诵读感悟,体会意境。作为低年级的孩子,想像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对诗句意境的体会也比较肤浅,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以往教师只是结合诗句,讲讲其中的大概内涵,或者有些教师干脆直接把诗句意境以文字的形式板书出来,让学生死记硬背。但作为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能力,在读中感悟。无疑对诗词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资源,变抽象为具体,使之更清晰、更直观、更精确、更快捷的供学生观察,想象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本诗的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语文活动经验,轻松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课程标准强调:

在小学各学段要重视学生的朗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读书。“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了读书的用途。读书要有重点,同时,在充分挖掘想像力的情况下,让学生根据简单而生动的画面,配上音乐,多种形式的朗读(看图画读诗句,读诗句想画面,读诗句感悟意境,画配诗……)对诗句的理解更透彻。在教学中借助影视资源,紧紧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学生难以体会的词句展开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朗读,悟出作者的情。在评价中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使朗读层层深入,在评价中适时借助影视资源理解诗句,体会情感,升华情感。在想象中朗读,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品味语言文字,启发想象,在学生想象出现困难时,借助影视资源,让学生在心中产生内心视像,感悟课文情感,达到情感的升华,体会出“小娃的天真、可爱、顽皮”——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在思想感情。

池上,池上韦应物,池上的意思,池上赏析

古诗池上

池上教学反思

古诗池上的意思

《池上》教学后记(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池上》教学反思

池上古诗

池上教学反思

池上竹,池上竹杨巨源,池上竹的意思,池上竹赏析

范文子暮退于朝

池上教学设计
《池上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池上教学设计(精选20篇)】相关文章:

《池上》课后教学反思2023-05-24

曲江池上,曲江池上雍裕之,曲江池上的意思,曲江池上赏析2022-12-31

青莲池上客 俗青玉案攒三拆字,青莲池上客 俗青玉案攒三拆字王哲,青莲池上2022-06-14

池上寓兴二绝,池上寓兴二绝白居易,池上寓兴二绝的意思,池上寓兴二绝赏析2023-05-12

《丑小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022-05-06

履道池上作,履道池上作白居易,履道池上作的意思,履道池上作赏析2024-01-16

《谁住顶楼》教学设计之二(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022-05-24

诗经二首的教学反思2022-05-31

古诗《池上》白居易2022-08-14

破阵子 晏殊 赏析202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