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教学后记(西师版二年级下册)(集锦17篇)由网友“烁磊霞”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池上》教学后记(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池上》教学后记(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池上》。这首诗描绘了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如何让学生乡村儿童的天真可爱呢?课堂上,我抓住了“偷”字展开教学:
师:同学们,“偷”是怎样的一种行为?
生:“偷”是不好的行为。
生:是犯法的行为。
生:偷东西被抓住了是要坐牢的。
师:那“小偷”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
生:常常会穿黑色的衣服,不引人注目。
生:小偷经常是在晚上去偷东西的。
生:小偷偷东西时会很紧张,偷到东西了会赶快逃走。
……
师:诗中所描写的偷白莲的小娃娃与我们平常所说的小偷一样吗?
生:不一样,他偷了东西还不赶快逃走,还慢慢划船走,一副悠闲的样子。
生:小偷偷了东西会很紧张,可小娃娃还一脸高兴样,一点也不紧张。
生:从图上可以看出,小娃娃偷采了白莲也不知道藏起来,还扔在船板上,人家一眼就可以看到。
生:小娃娃还采了张荷叶顶在头上,好象一点也不怕别人知道。
……
师:我们来猜想一下,小娃娃可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去“偷”采白莲的呢?
生:他有可能是去荷花池塘里玩,看到莲蓬可爱就随手采了。
生:图上的小船上有一个鱼篓,我想他可能是去抓鱼时看到莲蓬,就随手采了,根本没想到自己是在偷呢。
师:同学们,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生:很可爱的。
生:他很顽皮。
生:天真活泼。
……
学生初读古诗时,一看到“偷”就觉得这是个“坏”孩子。与诗人所描绘的孩童形象不一样。结合学生已有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看文中的插图,再来读诗文,学生就能从“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中真切地感受小娃娃的天真可爱。
[《池上》教学后记(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篇2:《池上》教学反思(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反思】:
一、充分利用资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我在教学这首诗时,开始运用“创设情景,感染气氛,情景朗读”(这是远教资源的宝贵财富)让学生对生活中没的情景有所思考,站在师生平等的高度和老师共享生活的快乐,并对夏季的荷塘、夏季的生活有了感性的认识,一边导看一边导思。利用先进的媒体资源刺激了学生的眼、耳、脑等感官,激发了学生兴趣和学习欲望。好的教师应当是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挖掘其学习潜能的。教师深谙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儿童喜闻乐见的色彩和熟知的形象营造出缤纷的天地,让学生倍感欣喜,且被深深吸引。深情的配乐范读将诗中的小娃带到学生中间,更将学生领入美好的学习情境,使之意识到:快乐的儿童生活是多么令人向往。
二、利用资源,在有限的时间、空间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变枯燥的学习为多种感官的综合接触。一直以来,学生对诗人的了解都基于学生查阅书籍或教师口头描述介绍,但是本堂课,我利用资源,配合音乐、画面激发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学生在美的音乐声、生动的画面中了解了诗人,加深了印象。
三、利用资源,轻松愉快地掌握了诗中的字词。低年级的教学重难点就是让学生掌握字词,学会书写。对于学生来说,完全靠死记硬背,枯燥无味。但是,我充分运用远程资源,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当小老师、采摘荷花、莲蓬、捉迷藏等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形式,以及儿童化的语言,让学生感觉不是在课堂,而是在生活,使学生在乐中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指导学生的书写,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老师提醒,再板书演示,但是通过远程资源中的书写指导,让学生对生字的整个书写过程有一个动态的了解,生字的笔顺掌握得比较牢固,并且通过整洁美观的汉字展示,学生感受到中国方块字的豪放美观,对需要注意的地方也可以作一定的强调,因此学生记忆深刻,其示范作用不可忽视。
四、借助资源,诵读感悟,体会意境。作为低年级的孩子,想像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对诗句意境的体会也比较肤浅,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以往教师只是结合诗句,讲讲其中的大概内涵,或者有些教师干脆直接把诗句意境以文字的形式板书出来,让学生死记硬背。但作为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能力,在读中感悟。无疑对诗词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资源,变抽象为具体,使之更清晰、更直观、更精确、更快捷的供学生观察,想象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本诗的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语文活动经验,轻松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各学段要重视学生的朗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读书。“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了读书的用途。读书要有重点,同时,在充分挖掘想像力的情况下,让学生根据简单而生动的画面,配上音乐,多种形式的朗读(看图画读诗句,读诗句想画面,读诗句感悟意境,画配诗……)对诗句的理解更透彻。在教学中借助影视资源,紧紧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学生难以体会的词句展开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朗读,悟出作者的情。在评价中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使朗读层层深入,在评价中适时借助影视资源理解诗句,体会情感,升华情感。在想象中朗读,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品味语言文字,启发想象,在学生想象出现困难时,借助影视资源,让学生在心中产生内心视像,感悟课文情感,达到情感的升华,体会出“小娃的天真、可爱、顽皮”--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在思想感情。
[《池上》教学反思(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篇3:《池上》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现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二、教学重点:
①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三、教学难点: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②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匿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四、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让学生把课堂中或课外学到的而且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大家一起分享。
2、导入: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新的古诗。这就是《池上》。﹙板书课题﹚
3、简介作者
诗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是我国唐代有名诗人。他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布置初学。
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
看一看--观察课本插图,图文对照,揣摩诗意。
说一说--用自己的话说诗句大意、诗句之美。
写一写--写出诗意美的感受。
2、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
⑴解字词
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
艇:比较轻便的船。诗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隐藏、藏匿。
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叶子扁平,椭圆形或倒卵形,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子的下面生须根,花白色。也叫紫萍或水草。
⑵懂诗句
⑶明大意
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回来赏玩。他还不懂得该怎样去隐藏自己不被人发现,那小船轻轻划过,荡开了池面上的浮萍,留下了一条清清楚楚的水路。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理解、通过读来感悟诗的意境。
(三)、品读感悟,欣赏诗美。
1、读诗
⑴学生练读。
⑵评价指点:朗读要欢快,抒情,要读出小娃的调皮、天真。
⑶有感情朗读
2、说诗
⑴提出问题。
读了这首诗,你的感受和体验最深的是什么?愿意把学习成果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⑵学生练说。
⑶教师引导指点。
①“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等。
②诗歌描写了一位天真机灵、调皮可爱的小娃形象,通过他的动作、细节,表现了纯真美好的童趣。
3、写感受
⑴提出问题。
写下自己对诗的感受和理解,要求有自己的体会。一两句也行/
⑵交流评价。
设计理念: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我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产生独特体验和感悟,在合作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在交流中阐述自己的见解。读、说、想、写贯穿整个环节。
(四)、读背体会,总结全诗
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古诗的美。
设计理念:古诗要能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池上》,并默写。
2、用自己的话把诗的大意写出来。
3、发挥想象力,为《池上》配上一副画。
板书设计: 偷采白莲回
池上 童真、童趣
不解浮萍开
[《池上》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4:《池上》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毖Щ岜究紊字,正确、端正地书写课后的字。
2闭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备惺苁中的童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所表现的童趣。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描述课文内容的挂图(或课件)。
学生:收集诗人白居易的有关资料和关于儿童生活的古诗,彩笔。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毙∨笥衙牵你最喜欢玩的游戏是什么?(弹珠子、拍球、滚铁环、丢沙包、跳房子、跳皮筋、踢毽子、抓棋子、打乒乓、捉蚂蚱、养蚕、捕蜻蜓、粘知了、逮天牛、捞螃蟹、挖蚯蚓……)
2蹦忝堑耐年生活多么有情趣啊!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孩子们玩什么吗?请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古诗,看有没有写关于那时候小孩生活的。
(背诵《小儿垂钓》、《村居》,品味诗中的童趣。)
3苯裉欤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学习一首写古时候小孩情趣的诗,它叫--
板书课文题目:《池上》
二、初读全诗,了解大意
1敝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你了解白居易吗?给同学们说一说。
(1)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诗人,与李白、杜甫齐名,一生写了2 800多首诗。
(2)白居易与顾况的有趣故事: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了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听说他名叫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当读到白居易诗中写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确见白居易才情非凡。
(3)他每次写成诗后,都要把诗读给老人听,所以他的诗人人都听得懂,都会读。
2苯淌Γ骸冻厣稀氛馐资也非常容易读,愿意自己把它读通吗?
3鼻胙生自由读古诗,在难读的字下面作上记号。
4苯淌Γ喊涯闳衔难读的字告诉同桌,请他教你读。
5苯淌Γ耗闳衔哪些字难读,能提醒一下同桌吗?(“撑”、“艇”、“萍”都是后鼻韵。)
6背槎辽字卡片,读得好的同学教全班读。
7敝该读全诗、互相评价。
8逼攵寥诗。
过渡:读古诗,不仅要把字音读准,还要读出诗的停顿。
三、再读古诗,读出停顿
1苯淌Ψ抖粒请小朋友用“/”标出诗的停顿。
2庇肜鲜Ρ瓿龅耐6俣员纫幌拢看自己是否标正确。
3毖生自己练习朗读。
4鼻肽苷确读出停顿的同学读给大家听。
5比班齐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诗意,品味情趣
1背鍪竟彝迹引导学生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是谁?在干什么?允许学生多元解说,只要说得有理就行,说得不对的不要忙于否定,引导学生在自读古诗中得到答案。
2弊远凉攀,试着理解诗意。如有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讨论解决。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借助图画、实物帮助理解;也鼓励学生互相帮助。
第一、二句“撑”可先扩词再对照挂图理解:撑--撑伞、撑开、撑船、撑杆跳远……对照挂图不难理解是“撑船,划船”的意思。“艇”可查字典理解:轻小的船;联系“撑”的意思也可理解。
3碧致郏捍印巴挡砂琢”你想到了什么?
(1)碧绿的荷叶,映着雪白的荷花,实在太美啦!小孩忍不住喜爱之情才去偷采白莲。
(2)小孩担心别人不让采,就悄悄地采。
(3)看出小孩很顽皮……
4庇懈星榈乩识恋谝弧⒍句,读出小孩对白莲的喜爱之情,读出小孩的顽皮。第三、四句“解”可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就是“知道、懂得”的意思。“踪迹”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就是“行动留下的痕迹”。“浮萍”可借助图片和资料来理解。“一道开”用想象画画的办法理解。
5碧致郏捍印安唤獠刈偌!蹦阆氲搅耸裁矗
(1)池里这么多白莲,采一些没关系,用不着躲躲藏藏。
(2)采白莲是因为爱白莲,用不着藏踪迹。
(3)小孩采到白莲,高兴得忘了藏足迹,天真无邪,很可爱……
6庇懈星榈乩识恋谌、四句,读出小孩的天真无邪。
五、给诗配图,加深理解
1备诗配图,师生评价。
2备据配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六、背诵古诗,拓展交流
1备据自己所画的图背诵古诗。
2笔ι交流课前收集的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七、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泵杳栊葱矗课后第3题)。
观察、交流写好生字的关键点,学生练习时教师巡视评议,相机激励。
2碧羁眨再读一读(课后第2题)。
3鼻胙生把自己想写的词语或句子写一写(积累好词好句)。
[《池上》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5:《池上》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准备:
1、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文字、图像)
2、师生查找诗人、诗作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师:现在已是初夏时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我想到了诗人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4、学生齐读题目。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读准后鼻音:撑、艇、萍;
②学习新词:浮萍,理解词义,练习书写。
(2)齐读诗歌。
(3)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①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③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④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
2、默写《池上》。
3、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板书设计:
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开 童真童趣
[《池上》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6:《池上》教学反思(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池上》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21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诗。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细腻传神地刻画出一个天真可爱的“偷采白莲”的乡村小娃,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在诗人的笔下显得栩栩如生,仿佛呼之欲出。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体现了提倡自主阅读,重视学法指导,体现各方互动,尊重个体感受,恰当运用激励的教学特色。
在拓展练习部分,我安排学生运用前面学到学习古诗的学法来分组自学《所见》、《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两首古诗。一方面为了提高课堂容量,丰富课堂建构,一方面是想让他们多背一些古诗。多背点经典古诗,不求甚解,但求熟背,是为学生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古诗文化准备。
通过上古诗,我觉得教师的语言还应更加简洁,充分体现精讲加练习的原则,尽可能多的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
[《池上》教学反思(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篇7:《池上》教学反思(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池上》这首诗中,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细腻传神地刻画出一个天真可爱的“偷采白莲”的乡村小娃,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在诗人的笔下显得栩栩如生。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这首诗对学生来说,理解上没什么大的困难,所以我在引导学生想象上花了功夫。如: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小娃采莲的原因、采莲的过程等,通过让学生想象,感受池塘的美和小娃的天真可爱。
在谈对“偷”的理解时教室象开了锅的沸水,孩子象小麻雀一样争论不休。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问题的感悟与质辩:小娃去采白莲到底是天真还是“偷”?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最后我们达成共识:如果小娃真的有心想“偷”,那都不会留下那么明显的踪迹了,所以这个“偷”字更能体现出小娃的天真可爱。
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各学段要重视学生的朗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读书,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要有重点,同时,在充分挖掘想像力的情况下,让学生根据简单而生动的画面,配上音乐,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其对诗句的理解更透彻。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学生难以体会的词句展开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朗读,悟出作者的情。在评价中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使朗读层层深入,体会情感,升华情感。在想象中朗读,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品味语言文字,启发想象,在学生想象出现困难时,借助图片资源,让学生在心中产生内心视像,感悟课文情感,达到情感的升华,体会出“小娃的天真、可爱、顽皮”。
可惜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孩子分角色演一演,这项工作可以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对这首诗有更真切的体悟。
[《池上》教学反思(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篇8:《池上》教学反思(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在本课的教学中,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是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先出示前两行诗句,并且把“小娃撑小艇”的两个“小”变为红色,引导学生重读,进而体会娃娃的弱小、天真,然后再理解“偷”字,学生就自然明白不能理解为“偷窃”,而应是偷偷地、瞒着大人去的。此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然后,紧紧抓住“不解”、“藏踪迹”等学生难以体会的词句展开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朗读,悟出作者的情。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
这首诗对学生来说,理解上没什么大的困难,所以我在引导学生想象上花了功夫。如:想象荷花池的美景,联想到学过的古诗,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等。通过让学生想象,感受池塘的美,感受小娃的天真可爱。在充分挖掘想像力的情况下,让学生根据简单而生动的画面,配上音乐,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其对诗句的理解更透彻。
[《池上》教学反思(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篇9:《池上》教学案例(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展示拍摄的荷塘美景,感染气氛,激发兴趣。
1、师:孩子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
生1:高兴。因为可以去游泳。
生2:可以摘荷花。
生3:还可以摘莲蓬呢。
……
2、师: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师把它做为见面礼给你们带来了,愿意和老师一块分享快乐吗?看到什么就大声说出来吧!(课件展示: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
【让“现实生活”这一活的资源与生动的画面、和谐的音乐结合在一起,调动了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的结合,转变了学生对学习古诗那“之、乎、者、也”的枯燥感觉,让学生眼前一亮,身心愉悦,为轻松学习古诗奠定了心理基础。】
3、师: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
生1:我最想说‘我好像去荷塘划船!’
生2:好美的荷塘啊!
生3:我想用课外书上看得到的杨万里的《小池》这首诗来赞颂它“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师:孩子,你的赞美很有新意。的确,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特别是唐代更是出了不少大诗人,你还知道哪些?说说对他们的了解。(课件出示:唐代几位大诗人的配图简介以及最出名的诗句)
【仿真的画面,详细的介绍,激发学生阅读了解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看到那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也来到池边,还看见荷花池上发生的关于一个小娃有趣的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就吟诵了一首诗(展示:漂亮的荷塘上慢慢走来一位诗人,吟诵出这首诗《池上》)
2、师:想知道在这个小娃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古诗。(揭示课题)
【通过资源,在学生充分感受到荷塘美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诗的意境,感知采莲的乐趣。】
二、循序渐进,掌握字词句。
(一)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课件展示学习要求:自由读《池上》,划出生字娃娃,戴小红帽的生字娃娃要读准,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师:孩子们,老师把生字娃娃请到大屏上,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同桌先试试,提醒读音“比一比谁的小耳朵最灵”。
学生提醒读音,小老师教读生字,重点指导“萍、艇、撑、踪”等平翘舌音的读法。
3、师:瞧!满池的莲花、莲蓬多美啊,你还想欣赏吗?就得先念准他们的名字,那些漂亮的莲花、莲蓬才能永远属于你,留在你的心里,有信心吗?(课件出示满是荷花、莲蓬的池塘,轻点荷花、莲蓬就出现本课生字词,再点荷花、莲蓬就消失)
采用抽生个别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掌握本课8个生字。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翁,面对低年级的孩子,喜欢鲜艳的色彩,漂亮的事物,丰富多彩的活动。因此,在认识生字词这一环节时,我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资源声、色、相的优势,巧妙地设计了采摘荷花、莲蓬认读生字词的形式,节约了教学时间,激发学生认知兴趣,提高了课堂效果,而作为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二)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师:生字娃娃很高兴和你们交上朋友,可是生字娃娃说如果能写出它们的名字,它会更高兴。可以吗?
生:可以。
2、师:书写之前要静下心来,摆好笔和本子,身子做端正,两手轻轻放桌子上。
学生做好准备。
3、师:孩子们,愿意写哪些字?
生:我想写“艇”
生:我想写“偷”
4、师:好,老师尊重你们的意见,把想写的字都贴在旁边。(教师将生字卡贴在黑板的一边)
5、师:孩子们,先来观察“艇”这个字。写好这个字的关键是什么?(课件描红)
6、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或者认为难写的字写上两个。
7、选择有代表性的展示。认为自己写的好的送自己一张笑脸,如果写的不好,擦掉重写,再送自己一张笑脸。
【通过选择性地指导书写,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体现,同时课件演示,能更清晰直观地让学生掌握书写生字的全过程,加深学生对字词的印象。】
(三)生字娃娃告诉老师,想和你们一块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都躲到诗句里去了,看孩子们能不能准确的叫出它们的名字?(齐读古诗)
三、诗情画意,诵读诗句,体会意境
孩子们,摘莲蓬是一件有趣的事,诗人笔下的小娃又别有一番情趣呢。赶快打开课本,小组合作学习。(课件出示合作学习的要求:1、读读这首诗。2、思考:读懂了什么?3、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在小组交流。)
【通过展示,学习的要求更清楚、明白。低年级的孩子能够快速记忆的字数不多,在很短的时间力,老师提示了学习要求,可是孩子们只能听清部分要求,所以合作学习的时候难免发生目标不明确的现象,但是,通过展示,学生就可以对照要求一步一步去思考,达到逐步完成的目的,效果明显。】
(一)小组合作学习
(二)交流学习情况,体会意境
1、解决不理解的词语。(偷采、不解、踪迹)
2、读懂了什么?
展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⑴孩子们,一边看画面,一边轻轻读诗句。读懂了什么?
⑵提问质疑:小娃为什么要偷采白莲?
⑶此时你是小娃,心情怎么样?
生1:害怕。因为爸爸妈妈知道了要被批评。
师:那让我们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生读,师评价。
生2:激动。因为又可以吃白莲了。
师:那读出激动的孩子站起来读一读。
生3:老师,我读出了既高兴又害怕的心情。因为我有可以吃到好吃的莲蓬了,但是又怕荷塘主人知道挨骂。
师:那把你那种既高兴又害怕的心情读出来吧!
学生朗读,学生自评。
师:老师也想当小娃,也想来读。(范读)你们知道老师是用什么心情来读的吗?(又高兴又紧张)
⑷ 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小娃天真、可爱、顽皮)
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老师,小娃偷采白莲是不道德的行为,为什么诗人却觉得他是一个天真、可爱、顽皮的孩子呢?
师沉默。
生1:“我觉得那不算‘偷’,只是小孩子顽皮。”
生2:“怎么不是‘偷’了?反正主人不知道这事,去拿了就是‘偷’”
……
⑸ 师:你有过偷偷做一些顽皮的恶作剧的事情吗?那你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想像一下小娃偷摘白莲的情景。
生自由发言,举出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有趣的‘偷’的事情。
师:找一对好伙伴来试着表演读。
学生上台表演读,自由找伙伴表演读,体会小娃此时的心情。
⑹ 孩子们,带着自己的心情,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
【其实,生活就是课堂,充分地利用生活这一活的资源,更能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教材内容。教学此片断时,我感触颇深。特别是提到“小娃偷采白莲后心情怎么样?”有的孩子说“高兴。因为他可以吃到好吃的莲蓬了。”有的说“害怕。因为是偷,到时被荷塘的主人看到了肯定要挨骂的。”“……”看着孩子们各抒己见的样子,我不禁乐了,看来这样的教学达到效果了。可是,一个童稚的声音传了过来“老师,爸爸妈妈说,好孩子是不能偷东西的,为什么诗人还觉得小娃可爱呢?”当我听到这样的提问时,弄得我不知道所措,我心里不觉得惊讶“虽然是小小年纪,可是他们想的竟是那么远,那么多。”我的脑袋嗡的一下响了,教室几十双眼睛都盯着我,怎么办?“不能慌张,要镇定!”我在心里不停地告诉自己,突然,我一拍脑门“何不叫孩子们自己发表看法,看看对这个问题怎么看?”于是,我发言了“孩子们,下面各抒己见,谈谈对‘偷’的理解。”顿时,教室哗然,象开锅的沸水。孩子们开始就这个问题讨论了起来。看着那象小麻雀一样争论不休的孩子,我不禁笑了。虽然这是个题外话,并不是教学的重点,但是我却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一幅荷塘图,一个撑着小艇的小娃,几行优美的诗句,几个简单的问题,开启了孩子智慧的大门。当时,孩子们想的很多,也说得很多,同桌、好友之间把自己平时在生活中所做得“偷”得恶作剧事情谈得津津有味,并结合展示出的图画,把诗中小娃得内心活动了解得淋漓尽致。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问题的感悟与质辩:小娃去采白莲到底是天真还是‘偷’?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这正是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体现了学生对课文人物的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去欣赏。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否认学生的看法,只要学生不反党,不违法,不违反人性,他的回答,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以教师一言定论,而是建立了生生、师生等交互网式的评价,还可以在评价空间上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展示“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⑴读懂了什么?(小娃忘记了隐藏自己的身影,满湖的浮萍被他的小船冲开了一道波疯波痕)
⑵看到浮萍开了,你会怎么想?(替小娃担心、着急)学生读出这种心情。
⑶小娃想到这些了吗?为什么?(因为太高兴了)能高兴地读读这两行诗吗?(生读)
⑷你觉得这是怎样的小娃?(天真、可爱)
⑸带着感情,同桌互读,抽生朗读,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诗句。
【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把诗中的小娃和现实中的人物心理进行对比,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感悟整首诗的意境。】
四、吟诵积累。
1、是啊,小娃多么天真可爱呀,划着小船去偷摘白莲时,浮萍暴露了他的踪迹也不知道。让我们闭上眼睛想像展现在我们面前那充满童趣的《池上》吧!(音乐,师范读)
2、孩子们,愿意象诗人一样吟诵这首诗吗?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先试试。谁愿意来试试?推荐一个(展现诗句意境的画面,优美的古筝音乐)
3、男女比赛配诗。孩子们全体起立,一起来吟诵这首诗,能不看屏幕吗?(音乐)
4、孩子,看来你们都是小诗人了。谁已经记住这首诗呢?抽生背诵。愿意轻松一下,和老师玩个游戏吗?(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课后第二题:卡片贴诗)
【结合画面、音乐这一生动的资源,采用听朗读想画面、看画面配乐朗读、配诗比赛、吟诵、卡片贴诗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读中熏陶感情,游戏过程中加深对诗句的理解记忆。】
五、课外拓展
1、诗中的小娃多可爱呀,能把这首诗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吗?(学生改编故事,交流)
【放飞想像的翅膀,让学生在想像的时空遨游。简单的四行诗句,在孩子们童稚的语言组合下,变成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不得不称赞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作为生活这个广阔的资源,无疑为学生的演练提供了大舞台。】
2、其实,象这首诗一样,写儿童有趣故事的诗还有很多,比如《四时田园杂兴》《幼女词》《宿新寺徐公店》课后孩子们可以吟诵。(展示资源中的拓展练习)
【课堂四十分钟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远程资源为孩子们课外学习、积累指引了道路,节约了时间。】
六、总结,升华
是啊,童年的生活是有趣的,让人神往的。孩子们,珍惜你们的童年,让它们多姿多彩吧
【简单的总结性语言,升华了情感。】
七、课后练习
把你想写的字、词语或句子写一写。
【教学运用效果】: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展示,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把课堂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容量地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学习过程中,生动的画面、和谐的音乐给了学生美的熏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的课外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开拓了视野;教室书声琅琅,多种形式的朗读活跃了气氛,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一堂课下来,枯燥而无味的诗句教学,却变成了充满生机的课堂活动。教室里叽叽喳喳,孩子们三五成堆,学习、讨论、朗读充实了整个课堂。孩子们学得愉快,掌握得牢固,他们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创造想像潜能都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池上》教学案例(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10:《池上》说课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一﹚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八册第21课古诗两首的第一首,《池上》。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诗中描绘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前两句写一个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后两句写他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拢。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二﹚ 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学情发展出发,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现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①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2、教学难点: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②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匿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古诗教学要着眼与培养学生感知语言的能力,强调以读为本,通过组织生动活泼、科学有效的朗读练习,引导学生感知语言,感悟形象,体验情感,体会用意。因此,我运用了以下教学法:读书指导法,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品味语言、畅谈感受、诵读体会法、讨论法等。
2、学法:在课堂上,学生多读古诗,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去理解古诗、学法去品味语言、畅谈感受,体会诗人的情感。指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让学生把课堂中或课外学到的而且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大家一起分享。
2、导入: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新的古诗。这就是《池上》。﹙板书课题﹚
3、简介作者
诗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是我国唐代有名诗人。他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布置初学。
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
看一看--观察课本插图,图文对照,揣摩诗意。
说一说--用自己的话说诗句大意、诗句之美。
写一写--写出诗意美的感受。
2、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
⑴解字词
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
艇:比较轻便的船。诗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隐藏、藏匿。
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叶子扁平,椭圆形或倒卵形,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子的下面生须根,花白色。也叫紫萍或水草。
⑵懂诗句
⑶明大意
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回来赏玩。他还不懂得该怎样去隐藏自己不被人发现,那小船轻轻划过,荡开了池面上的浮萍,留下了一条清清楚楚的水路。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理解、通过读来感悟诗的意境。
三、品读感悟,欣赏诗美。
1、读诗
⑴学生练读。
⑵评价指点:朗读要欢快,抒情,要读出小娃的调皮、天真。
⑶有感情朗读
2、说诗
⑴提出问题。
读了这首诗,你的感受和体验最深的是什么?愿意把学习成果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⑵学生练说。
⑶教师引导指点。
①“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等。
②诗歌描写了一位天真机灵、调皮可爱的小娃形象,通过他的动作、细节,表现了纯真美好的童趣。
3、写感受
⑴提出问题。
写下自己对诗的感受和理解,要求有自己的体会。一两句也行/
⑵交流评价。
设计理念: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我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产生独特体验和感悟,在合作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在交流中阐述自己的见解。读、说、想、写贯穿整个环节。
四、读背体会,总结全诗
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古诗的美。
设计理念:古诗要能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池上》,并默写。
2、用自己的话把诗的大意写出来。
3、发挥想象力,为《池上》配上一副画。
板书设计:
偷采白莲回
池上 童真、童趣
不解浮萍开
[《池上》说课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11:《池上》教材简析(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
艇:轻便的船。
解:懂得。
[译文]:
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
[《池上》教材简析(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篇12:《地动仪》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2?练习默读课文,了解地动仪的样子及作用。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感受文章清楚有条理地介绍地动仪的方式及作用。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地动仪。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地动仪是什么样的。
3?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了地动仪后能告诉老师地动仪是谁发明的吗?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地动仪》。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圈出文中戴小红帽的生字娃娃,多叫几遍它们的名字。
3?检查识字情况。(指读带生字的词语,多媒体展示或使用词语卡片。)
4?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感悟体会
1?出示地动仪的模具或课件。
2?小朋友边读课文边找出描写地动仪样子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相继出示课件。
①请小朋友找出方位词:
东、南、西、北
②课文为了说明地动仪的外形,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③用“……像……”说一句话。
④齐读第4自然段。
⑤教师:地动仪是如何工作的?将有关句子用“”画出来。在学习小组内自由说,然后在全班交流。
⑥为什么张衡要发明地动仪?
先在学习小组内讨论,然后抽生回答。
教师小结:就如同学们所说的,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希望免除地震给人们带来的伤害,为人类造福。
五、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1?看字幕,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特点。
2?说说哪个字最难写。你给大家提个醒。
3?你能写好哪个字?请在黑板上试试。
4?教师示范写生字。
5?学生描写,教师巡视。
6?学生作业展,评议写得好的,给字戴小红花。
六、拓展训练
1?汇报收集到的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
2?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地动仪》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篇13:《农具》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2?能主动发现汉字的特征,并归纳总结汉字的构字规律,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了解常见农具的基本特征和作用,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发现汉字特点,归纳总结汉字的构字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语卡片,实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向家人或亲戚了解一些常用农具的名称和用途;收集农具图片。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农民播种、插秧、割稻的录像。最后出现拖拉机、播种机、插秧机、收割机图。
2?指图谈话:小朋友,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农具)
板书课文题目:农具。
3?课文里给我们介绍了很多农具,我们一块儿去认识吧!
二、学习课文,自主识字
1?请大家自己读课文,叫一叫这些农具的名字。遇到戴红色拼音小帽的生字多读几遍。
2?指名读。
教师:你觉得哪些生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教教大家。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抢读。
4?开火车检查读。
5?发现探究,归纳学法:
(1)自读生字,你发现哪些字有共同之处?
(2)把你的发现说给小组内的伙伴听听。
(3)全班交流,相机贴出词语卡片。
镰刀 铁铲 锄头(钅)
箩筐 簸箕 背篓(竹)
扁担 拖拉机 插秧机(扌)
(4)想一想,为什么第一组都是金字旁、第二组都是竹字头、第三组都是提手旁呢?你还知道哪些带有“钅”“竹”“扌”的字?
(5)说一说:我们按偏旁归类的方法记忆生字,有什么好处?
教师小结:汉字的意思和它的偏旁有紧密联系,我们按以偏旁归类的方法学习生字,识记生字的字形,字义就更容易记了。
6?齐读词语卡片,注意读准字音。
7?出示课文农具图。
教师:我们来给这些图片加上名片,谁愿意把名片(词语卡片)贴在相应的图下?
指导学生上台贴,台上台下互动,一起找名片、读词语,老师及时评价,给予鼓励。
三、拓展知识,自主实践
将学生收集的课文以外的农具图片(农村小学可带实物)集中在一起,形成“农具园”,让学生自己去认一认、读一读或摸一摸、问一问、说一说。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字,让学生读一读,找规律:“割”左宽右窄,“担”等6个字左窄右宽。
2?看看谁能把这些字写得既正确又漂亮。
重点指导:插、割、器。
3?引导学生展示、评价。
[《农具》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篇14:《采蘑菇》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课文中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复习iuü,学习它们的四声。
4、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草、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小朋友,想去大森林吗?那就和老师一起乘上快乐小火车,出发吧!
瞧!我们的目的地到了,你看见大森林里有什么?(出示媒体)
2、指名回答;表扬。(交流时正音“树”、“草地”、“蘑菇”)
3、随机出示“大树、草地、蘑菇、鲜花、小猴、小鸟”师领读。
4、把你看到的轻轻地讲给你的同桌听。
过渡:大森林里有青青的草地,挺拔的大树,鲜艳的花朵,还有可爱的小猴和小鸟呢!大森林可真热闹啊!看,小兔也来啦!它邀请我们和它一起去采蘑菇呢!
5、出示课题:板书“采蘑菇”(边写边说笔画笔顺)。
6、谁会读课题;(指导:采是平舌音;蘑菇读轻声正确)齐读课题。
7、“采”谁有好方法来记。
二、学习儿歌
过渡:那让我们马上跟随小兔去采蘑菇吧,请听课文录音,边听边记,想想你听到了什么?
(一)初步感知
1、交流:(1)你听到了什么?说给自己听;(2)再听一遍(集体交流)
2、出示课文内容:谁能试着把课文读正确?
(1) 指名读
(2) 愿意读的小朋友起立读。
过渡:小朋友学的认真,读的也棒,夸夸自己吧。瞧!你们学的这么好,课文里的字宝宝也急着想和你们交朋友呢!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树、草、地、去”
2、自己轻声读
3、做小老师
4、齐读
5、你知道“树”的部首吗?
谁来为“地”找朋友?(出示;齐读);
“去”谁有好方法记住它?你知道“去”的反义词是什么?(来)
“草”是怎么写的,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看老师写,比比谁看的最认真最仔细。(学生观察老师写,学生说,书空,书上描两个)
过渡:我们和字宝宝成了好朋友啦,热情的字宝宝邀请我们去采生字蘑菇呢!让我们随着小兔子的舞步出发吧!
6、游戏:采蘑菇
(三)指导朗读
1、字宝宝回到课文里,你还认得它们吗?把书打开,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激发情感:小白兔爱吃什么呢?如果你是小白兔、小灰兔、小花兔、小黑兔,见到喜欢的蘑菇会怎样啊?瞧!那有一个大蘑菇,摸一摸,闻一闻,哇好香啊!瞧,这也有一个,还有这,还有那,哟,小兔们高兴吗?听老师读!
4、你们能读出高兴的样吗?(自己读)
5、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
6、老师也想来读,我想请和我一样喜欢学语文的小朋友读。
7、奖励大蘑菇。
三、学习拼音
过渡:蘑菇吃饱啦,该去运动一下啦!我们和小兔一起去爬山吧,瞧!还有3位朋友也来了,它们是谁呢?(出示学生读)
1、原来是它们三个呀,我们都是老朋友啦!请小朋友一起来说说它们的顺口溜。(齐读)
2、iuü和aoe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单韵母。(齐说)
它们和aoe一样也可以读出四个声调。今天我们来学学iuü的四个声调。回忆a的四声,学习之前先来回忆一下声调歌: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3、小兔先和小i去爬山,要注意:i加上调号,上面一点省略不写,要不然两顶帽子太高了。
4、一声草地平又平,二声小兔上山坡,三声下山又上山,四声小兔下山坡。
5、范读:īíǐì;
跟我读:īíǐì;
小老虎读;小兔子读。
指名读;
齐读。
5、小兔又要和小u、小ü去爬山。老师不教了,小朋友来读,只要读准声调,读准拼音,就能读正确,谁来读?
6、指名读:ūúǔù;
会读的起立读;
U的第二声谁会读?(指名读);掉了牙齿的小朋友读;短发的小朋友读;
7、苹果组读:ǖǘǚǜ;樱桃组读:ǖǘǚǜ;齐读ǘǜ。
8、齐读拼音。
9、请小朋友在今天学的生字宝宝中找出带有iuü读音的字宝宝;(提醒脱帽)
跟我读。
过渡:小朋友都能在这些字宝宝中找到带有iuü读音的字,那以后看到带有他们的字可要读正确了。顽皮的字宝宝又躲进儿歌里啦!让我们去读一读吧。
四、复习拓展
拓展: 小白兔,去跑步,
穿过草地和树林,
放下篮子采呀采,
采了一篮大蘑菇。
(1) 自己读(2)指名读(3)读给朋友或老师听
[《采蘑菇》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篇15:《采蘑菇》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活动目标:
1、有兴趣地分辨蘑菇的不同品种,了解它们的性质。
2、再现已有经验,把握表现重叠的简单方法,乐意争当采蘑菇的小能手。
活动准备:
1、各种蘑菇的实样及图片。白蘑菇、香菇、草菇、金针菇、茶树菇、杏鲍菇、鸡腿菇
2、云南高山的背景图,幼儿人手一份纸剪的高山纸样,白色特种彩棒和炫彩棒
活动过程:
一、再现经验(说说蘑菇的品种及蘑菇的营养)
1、用谜语引出蘑菇
今天有位小客人要到我们这里来,请你们猜个谜语,如果猜对了,小客人就会出来了。(生来像小伞,树下把安家,小伞收不拢,做菜味道鲜)。(蘑菇)
2、介绍蘑菇的品种
出示实物1(香菇)你们知道他的名字吗?香菇和蘑菇什么不一样呢?(颜色)
出示实物2(鸡腿菇)为什么大家喜欢叫它鸡腿菇呢?原来是它的柄特别的粗,就像公鸡的鸡腿一样粗壮有力。
出示实物3(草菇)这个是草菇,和白蘑菇比它的个子比白蘑菇矮,是矮矮的。
出示实物4(金针菇),这个细细长长的是谁啊?原来他是喜欢一堆堆的在一起。
出示实物5(茶树菇)这里还有一个朋友,它的样子和金针菇长得很像它有一个和金针菇不一样的名字,就是茶树菇。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菌菇”。这些都是蘑菇家族的朋友
3、了解菌菇的营养价值
你们吃过菌菇吗?菌菇可以派什么用呢?(根据孩子的回答及时调整)菌菇的营养也很丰富有:蛋白质,维生素。能够增加抵抗力。
是不是所有的菌菇都可以吃呢?(出示毒蘑菇),原来颜色鲜艳、花纹排列整理、从来没看见过的颜色的蘑菇是有毒的,颜色越是鲜艳的蘑菇越是有剧毒的,万一误食还会危及生命。
二、观赏讨论
1、了解菌菇的生长特点--一堆堆、一簇簇
大家都喜欢吃菌菇,我们现在吃的菌菇大都是人工培养的,真正的野生的菌菇营养要比人工培养的更好!野生菌菇生在在哪里呢?他们的家乡在云南。
2、了解重叠的前后左右关系
这些菌菇有的排在前面,有的躲在后面,层层叠叠。
在云南谁是采蘑菇的能手呢?云南的小朋友,听,小朋友们唱着歌到山里采蘑菇了(播放歌曲)今天我们跟着云南的小朋友一起上山采蘑菇好不好啊?
......
[《采蘑菇》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篇16:《采蘑菇》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采、草、地”三个生字。
2、正确朗读儿歌,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熟读成诵。
3、复习单韵母i.u.v,读准四声。
教学重点: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采、草、地”三个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朗读儿歌,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录音导入儿歌,学习生字“采”。
1、(出示多媒体课件)小朋友,你看到图上谁?小白兔跑这么快要去干什么呢?
指名回答。
是啊,它要去采蘑菇。出示课题4、采蘑菇
指名读。
2、读得真棒,把今天的生字宝宝“采”给请出来了,领读。指导笔顺,生小书空。
再来读读课题,注意“蘑菇”的“菇”在这个词中念轻声。
3、那么小兔是怎样去采蘑菇的?我们一起听听课文录音。
4、交流。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句子。
二.听读儿歌,学习生字:
1.跟着录音里的老师读,一会儿老师听听谁学的最像。
2.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3.师生合作读。
4.学习生字:出示:草、地
(1)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3)“地”字中藏着一个新笔画:横折弯钩。
(4)打开书本描一描“草、地”各描5个。
5.再读儿歌,指导背诵。
过渡:我们把字宝宝送回儿歌,再来读读。
(1)指名读,师生齐读,分组读,男女生对读。
(2)跟读词语:绕过、穿过,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演示理解“绕过、穿过”二词。
(3)表演儿歌。
(4)背诵儿歌。
6.学编儿歌。
出示蜜蜂在花丛中采蜜的图片。小组合作,学着课文,试编儿歌。
三.复习巩固。
1.开火车抽读生字卡片。
2、媒体出示游戏:采蘑菇。
过渡:老师这里也有很多蘑菇,这些蘑菇上有很多字宝宝,让我们的小组长带着大家一起去采蘑菇,把采到的蘑菇放在篮子里,我们来看看哪个小组采的蘑菇最多。
出示词语:小草 草坪 大地 土地 采蜜 采茶 跑步 赛跑
散步 散开 去年 过去 失去 绕过 跑过 过年
四.学习拼音,认读i u ü 的四声。
1.复习i u ü,背诵儿歌:一二一二i i i ,火车火车uuu,金鱼金鱼üüü
2.学习认读i u ü 的四声。引导自主发现i加上声调符号后,i上的一点不见了。
1).做“听音取卡片”的游戏。
出示i u ü的四声卡片,老师读字,学生取出相应的字母卡片。
如:阿姨的“姨”,乌鸦的“乌”,下雨的“雨”,跳舞的“舞”,椅子的“椅”等。
2).找找儿歌中有没有带有i u ü这三个字母的字,找到后用笔圈一圈。
五.课外拓展,朗读儿歌。
今天大家学的特别棒,现在让我们一起放松一下,我们舌头转转,跳个舞吧!可以找你的好朋友一起读读,一起表演。
补充儿歌:小白兔,练跑步,
跑过草地和大树,
放下篮子采呀采,
采了一篮大蘑菇。
板书:
4、采蘑菇
草(小草)(青草)(绿草)(草地)(草原)
作业设计:
1、读课文,认读生字卡片。
2、练习书写笔画“横折钩”“竖弯”,练习书写“采、草、地”。
教学反思:
要达到学生正确朗读、熟读成诵的目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让学生看图说儿歌的内容”环节留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每次读教师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指读、字字过目--不加字、漏字--正确朗读,熟读成诵,让学生模仿、熟悉、积累课文语言,逐步达到熟读成诵。这种丰富的、多种形式的读,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学习。
[《采蘑菇》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篇17:《采蘑菇》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采、草、地”三个生字。
2、正确朗读儿歌,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熟读成诵。
3、复习单韵母i.u.v,读准四声。
教学重点: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采、草、地”三个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朗读儿歌,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课前两分钟预备铃:祖国是我家 +数金鱼 古诗《画》
教学过程:
一. 听录音导入儿歌,学习生字“采”。
1、(出示多媒体课件)小朋友,看,谁去干什么?
指名回答。
是啊,它要去采蘑菇。出示课题4、采蘑菇
指名读。
2、读得真棒,把今天的生字宝宝“采”给请出来了,领读。指导笔顺,生小书空。
再来读读课题,注意“蘑菇”的“菇”在这个词中念轻声。
3、那么小兔是怎样去采蘑菇的? 我们一起听听课文录音。
4、交流。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句子。
二. 听读儿歌,学习生字:
1. 跟着录音里的老师读,一会儿老师听听谁学的最像。
2. 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3. 师生合作读。
4.学习生字:出示:草、地
(1)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3)“地”字中藏着一个新笔画:横折弯钩。
(4)打开书本描一描“草、地”各描5个。
5.再读儿歌,指导背诵。
过渡:我们把字宝宝送回儿歌,再来读读。
(1)指名读,师生齐读,分组读,男女生对读。(2)跟读词语:绕过、穿过,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演示理解“绕过、穿过”二词。(3)表演儿歌。(4)背诵儿歌。5.学编儿歌。出示蜜蜂在花丛中采蜜的图片。小组合作,学着课文,试编儿歌。
三.复习巩固。
1.开火车抽读生字卡片。
2、媒体出示游戏:采蘑菇。
过渡:老师这里也有很多蘑菇,这些蘑菇上有很多字宝宝,让我们的小组长带着大家一起去采蘑菇,把采到的蘑菇放在篮子里,我们来看看哪个小组采的蘑菇最多。
出示词语:小草 草坪 大地 土地 采蜜 采茶 跑步 赛跑
散步 散开 去年 过去 失去 绕过 跑过 过年
四.学习拼音,认读i u ü 的四声。
1.复习i u ü,背诵儿歌:一二一二i i i ,火车火车uuu,金鱼金鱼üüü
2.学习认读i u ü 的四声。引导自主发现i加上声调符号后,i上的一点不见了。
1.做“听音取卡片”的游戏。
出示i u ü的四声卡片,老师读字,学生取出相应的字母卡片。
如:阿姨的“姨”,乌鸦的“乌”,下雨的“雨”,跳舞的“舞”,椅子的“椅”等。
2.找找儿歌中有没有带有i u ü这三个字母的字,找到后用笔圈一圈。
五.课外拓展,朗读儿歌。
今天大家学的特别棒,现在让我们一起放松一下,我们舌头转转,跳个舞吧!可以找你的好朋友一起读读,一起表演。
补充儿歌:小白兔,练跑步,
跑过草地和大树,
放下篮子采呀采,
采了一篮大蘑菇。
板书:
4、采蘑菇
一二一二i i i ,
火车火车uuu,
金鱼金鱼üüü
作业:
1朗读第四课2遍
顺序为:读儿歌、读字读笔画读三个字的笔画(按照笔顺)、读拼音
2背儿歌,描书上的字.
3预习第五课 同前
教学反思:
因为今天有老师来听课,孩子们特别兴奋,整堂课气氛特别活跃。在备课时,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读读演演的形式学习儿歌,形式活泼,有助于学生理解儿歌,背诵儿歌。在复习巩固生字时,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记住今天的生字并有所拓展,所以设计了采蘑菇游戏,已达到教学目的。
[《采蘑菇》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 《丑小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 《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池上》教学后记(西师版二年级下册)(集锦17篇)】相关文章:
一年级下册《我喜爱的体育运动》教学设计2022-09-20
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2024-01-14
一年级下册《森林,你好》优秀教案2024-01-03
《恐龙在我们头上飞》教学设计2022-07-26
《一只贝》教学设计(S版四年级上册)2023-01-02
《风景名胜展》的教案设计2023-01-09
白鲸一颗的教学设计2022-10-09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S版一年级下册)2022-10-06
《村居》教学的新模式(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023-06-20
《有故事的成语》教学设计之一(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022-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