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角的认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摸一摸”“认一认”“摆一摆”“指一指”“做一做”等活动,直观认识角。
3、通过“比一比”活动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
教学难点:
学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猜物导入:
这个盒子里有一样东西,是什么呢?老师不告诉你。我请一位同学上来,请你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然后告诉同学们,让大家猜猜看是什么东西?那你猜是什么东西?
(出示五角星)你知道它为什么叫做五角星呢?哪五个角?谁上来指一指?我们今天就要来认识一下角。(板书:认识角)
二、感受特征:
活动一:找一找
(出示红领巾)这是我们同学每天佩戴的红领巾,它上面有角吗?有几个角?谁上来指一指。(课件展示)
(出示钟)你能在这儿找到角吗?在哪里?(生说)你上来指一指。(课件展示)
(出示剪刀)这上面有角吗?在哪里?师示范指一指。跟老师一起指一指。
除了这些,你还能找到哪些地方有角呢?(生说)你能用手指给大家看一看吗?
我们找到了这么多角,那你能用小棒摆一个角吗?
老师把它画到黑板上,看老师是怎么画的?
活动二:认一认
(指着黑板上的角)我们把尖尖的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从这个顶点出来的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跟老师一起说一下。用手指一指你刚才摆的这个角的顶点在哪里?边在哪里?
一个角就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同时在电脑中演示画角的过程)
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找到其中的一个角,用手摸一摸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你有什么感觉?这两条边是(直直)的。
这两条边之间的部分就是这个角,我们可以用“)”标出角。角有个专门的符号:“∠”,同学们觉得这个“∠”的符号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比较像?它们完全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为了方便记录和说出这个角,我们可以用序号1来表示。记作:∠1。读作:角1。
都认识角了吗?
活动三:指一指
(尝试练习: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角,是角的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不是角的说出为什么,如何使它变成角?)
下面各图中有很多角?请你用“︵”标出来。(实物投影)你可以把它标在书上67页的指一指。
三、比较大小:
看样子,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角。
活动一:做一做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用里面的材料做出一个角。
慢慢转动角的两条边,看看角有什么变化?(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
活动二:比一比
⑴比较下面两个角的大小,大的画“√”。
哪个大?同意吗?一眼就可以看出是红色的角大。除了用眼睛看,你还有别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吗?都认为这个角大吗?那你发现比两个角的大小,其实就是比这两个角哪个角的(张口大)。那现在呢?看样子,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那这两个角谁大呢?为什么?
⑵大小三角板比较
王老师手上有一块三角板,你手上也有一块三角板,你觉得老师手上三角板的这个角和你手上三角板的这个角比的话,谁大?为什么?
(3)同桌两人每人拨一个角,然后比一比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
四、动手实践
在发现角的这么多秘密后,你能用自己的身体创造一个角吗?
五、总结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个新朋友?如果你是角,你会怎么跟大家介绍你自己呢?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2
一、激趣引新
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稻香小镇——望亭,鱼米之乡美景尽收眼底。你们看到了哪些景物?
问:看,在这些物体上,你能找到哪些曾经学过的图形?
师:小明同学也有发现,听,他发现了什么?
问:你们发现角了吗?角是怎样的呢?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角、认识角、研究角。(板书课认识)
(设计意图:课前视频《稻香小镇——望亭》动感的画面,震撼的音乐,一方面给学生带来感官的冲击,一方面帮助学生回忆并再现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画面中藏着要认识的新的图形——角,如此忆“形”引“角”,顺其自然地引入了本节课所要研究的新问题,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开始。)
二、探索悟新
(一)认识角
1.指角
师:老师这里有一把三角尺,三角尺上有角吗?请同学们拿出三角尺,指一指角。
教师用笔描出“.”,然后取走三角尺。
问:这是角吗?
师:那应该怎样正确的指角呢?(边示范边讲解)先指这里的一个点,再沿着两条边指,最后像这样在两条边之间画一条弧线,这就是角。
生跟着老师一起指一指,再同桌互相指一指。指出课件中物体上的角。
师:这些物体上有很多的角。为了把这些角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物体上的一些角移下来(课件演示角下移过程)标上角的标记,它们就成了数学上的角。
(设计意图:多次教学实践研究表明:学生找“角”容易,指“角”困难。教师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对不准确的指角方法进行纠正、示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向“数学化”的过渡,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指角活动,不断强化对角的形状的感知,为之后的抽象和概括提供必要的经验支撑。)
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问: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些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这些尖尖的地方,有它的名字,叫顶点。(板书:顶点)直直的线是角的两条边。(板书:边)
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指名学生回答,课件依次出示角的顶点和边。
师:角都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不同的角,找到共同的特征,使学生越来越清晰地建立起角的表象,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二)巩固角的基本特征
1.判断辨析,再次巩固角的特征
师:课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北太湖风景区,你们想去玩吗?想去看美丽的油菜花海吗?那必须通过稻草人的考验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吗?
稻草人1:欢迎同学们来参观油菜花海,请跟我来吧!
稻草人2:小朋友们,我要先考考你们的判断力。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下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师:是角的,我们用这个手势表示(√),不是的用这个手势(×)。
学生判断,指名说说理由。
稻草人3:你们的判断力真强,我要给你们点个大大的赞!继续跟我来吧!
2.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稻草人4:小朋友们,角隐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你们能找到身边物体上的角吗?
同桌合作,互相指一指、说一说。
3.数一数图形中的角(想想做做第2题)
稻草人5:小朋友们,想进入油菜花海大门就必须输入正确的密码。密码是由每幅图角的个数组成的数,看你们是否能顺利找到密码,进入油菜花海!加油!
指名学生上台数一数,写一写。
师:小朋友们,你们输入的'密码是否正确呢,让我们一起喊出“开门大吉”,好吗?
课件出示油菜花海视频,视频最后有绿化带工人在修剪树枝。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富有层次。通过角的辨析,生活中找角、指角,以及在图形中找角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巩固角的认识,明晰角的特征,同时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角作为图形中的一部分,是隐含在很多图形中的。)
(三)感受角的大小
师:为了使景区更美,油菜花海路边的绿化带里,园林工人正在修剪树枝。(课件出示绿化带工人修剪树枝的两张图片,一把剪刀张开得大,一把剪刀张开得小。)
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角了吗?仔细观察剪刀上的角,你们有什么发现?
指名回答。
师:也就说明角是有大小的。(板书:角有大小)
问:你们想不想亲自动手创造一个角?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神奇的造角工具,请同学们拿出来,创造一个角,完成后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
学生活动。
启发:我们做出的角称为活动角。现在我们就好好地来利用这个活动角,看看你的本事大不大!请听要求——
师:这是老师做出的角,用你的活动角做一个比老师做的角大很多的角。再举给大家看一看。
问:你是怎么做的?
用你的活动角做一个比老师做的角还小很多的角。做好的举起来。
问:你是怎么做的?
师:通过做角活动,你有什么发现吗?
指名学生边回答边演示。
师:我们一起来感受下。把角变大,再大一点,变小,再变小一点。
问:现在你知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吗?
生: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同桌两人各做一个角,比一比谁做的角大一些,谁做的角小一些。做好的角不能变哦。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名交流。
师发现凭观察难以比出大小的情况,教师让两位学生到讲台前举起角。
问:这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学生意见不一。
师:有什么好方法来比较出这两个角的大小呢?
指名学生上台来演示比较的过程,发现这两个角的大小相等。
问:你是怎么比较的?
生:把顶点对齐,再把一条边对齐。
课件出示边长不一样的两个角,问:这两个角呢?哪个大,哪个小?怎么比?
师:见证结果的时候到了。课件演示重合。
课件演示把角的两条边慢慢拉长,问:如果把这个角的两条边拉长,角会变大吗?
课件演示把角的边慢慢缩短,问:角的大小有变化吗?
问:所以角的大小跟两条边的长短?
生:角的大小跟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设计意图:本环节,首先通过剪刀张开的大小初步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是可以比较的。再让学生每人做一个活动角,并用活动角分别做出比老师做的角大和小的角,力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接着,通过同桌做角、比角,结合课件比较了边长一样、边长不一样的角,但角的大小相等,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注重了学生的操作、观察和体验。这样的活动,能使学生对角的大小获得丰富的体验。)
三、拓展提升
师:同学们,最近油菜花海管理人员想在长方形油菜花地地里建一个儿童游乐场,如果割掉一个角把剩下的地用来建造游乐场,猜一猜,这块地还有几个角?
学生先猜一猜,再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回答展示,课件同步演示。
问:你们还能想到不一样的剪法吗?可不可以拐着弯剪?
师:看,这样拐着弯剪,就会剩下6个角。如果这里拐的弯越来越多,剩下的角就会越来越多。你看我们数学就是这样的变化无穷又充满乐趣。
(设计意图:这个拓展练习,学生通过猜想、验证,交流提升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让学生在练习中,大胆的猜想,愉悦的思考,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角。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师:你们的收获可真多呀!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让我们用一个手势来表示一下成功的喜悦。你看到角了吗?
师:因为有了角的存在,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关于角的知识还有很多,课后大家可以继续探究角更多的奥秘。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成功的喜悦,有人用V字,有人画√,使学生感受到角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再看角多了一份数学的眼光。)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3
本课时《认识角》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掌握知识,让学生在触摸和体验中学习新知,就是要求教师依据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进入实质性的、体验性的学习进程,让学生自己多实践、多操作、多交流,在此基础上去感悟知识,主动获取知识,这正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典型体现。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能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编写,但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比较角的大小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鉴于此,我在教学设计上着重以下几方面考虑:
1、借助直观形象,运用多媒体的特殊功能,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几何知识教学中,信息技术参与数学教学,提供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的图象能促进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并培养空间想象力。小学中的几何初步知识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学生们在获得空间观念的过程中,视觉、触觉、听觉及其相互结合起着重要作用。空间想象力是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是高一级的心理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多媒体课件可以提供感性材料,也可以呈现思维
过程,以促进学生这一能力的提高。
2、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还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按照观察感知、操作成象、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这一模式进行,使教学过程始终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3、重信息反馈,坚持师生间的双向交流。根据信息反馈的理论,在学生接触新知时通过巩固练习、辨析练习及时反馈,在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解决新矛盾,使认识得到深化、升华。
4、坚持面向全体,发展为本。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将根据问题的不同难度,教学时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努力体现因材施教。并通过教法、学法的使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数学概念是“生活的具象”,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升华”。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获取的绝大部分数学知识都首先是在对现象感受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表象从而形成概念的。所以在课的开始,我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情境:从图形王国里的图形元游戏导入,让学生找到躲在实物中的角娃娃,抽象出角这个图形,从而揭示课题。
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我为学生设计了三关。鼓励他们,只要课上能积极动手、动脑,用自己的智慧顺利地闯过三关,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我为学生打开“学习闯关”这扇窗,为他们展示一个具有吸引力、新奇鲜活的数学世界,进而在挑战和体验中学习新知。
第一关: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认识角。我将出示一些学生身边熟悉的实物图,如三角板、剪刀、数学书等,让学生找实物图中的角,由实物图过渡到几何上抽象的直观图,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便于学生理解,同时渗透了“一切客观事物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的启蒙教育。接着,通过摸一摸三角尺上的角,让学生
亲身感受一下角的特点,联系触摸时的感觉,从而引出角各部分的名称,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然后通过一些判断练习,进行辨析,可以说学生对角的学习是一种“体验性”的学习,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触摸式”、“体验式”、“建构式”的学习。正如皮亚杰所说:“只有要求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识结构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
第二关:做角。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里,我将充分体现这一点,让学生用自己准备的工具,用自己的方法来做一个角,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数学学习的活动中去经历一个过程,因为过程肯定和一些具体的知识、技能或方法联系在一起的。做完角,选择一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说折角过程,以便全体学生观看,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第三关:比较角的大小。这部分内容是本堂课的教学难点。在上课前,我反复研究教材,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猜测到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有关;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怎样能直观的将这两种情况演示给学生看,并能验证到底哪一种才是正确的呢?紧跟着展示角这个环节,我选两位同学上前出示自己做的角,(其中有一个是活动角)。即而提出问题:这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呢?学生果然出现两种答案。这时候,我不急着判断,我出示一个实物钟面,转动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学生很容易发现,时针和分针构成的角在逐渐变大,于是我追问:“可是,时针和分针的长度并没有变化呀!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自然地,将学生引导到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学生将更容易得出正确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将学习的角度重点指向了学生,俗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就必须在教学中体现这一角度的转换。在学生顺利地闯过了这三关以后,我设计了一个“角乐园”的情境,伴随着轻松的音乐,学生闭上眼睛,老师准备好一个帽子,帽子里有三角形,长方形、五边形、圆等各种图形,老师走到某个学生身后,他将有机会在老师的帽子里摸一个图形,只要他摸到的图形上有角,那个图形就送给他了。我将再一次让学生体验触摸的感觉,而这次是有选择性的,因为一不留神就会摸到圆这样没有角的图形。这样设计的目的,第一,我想让学生与数学知识来一次亲密接触,让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是触手可及的,在心
理上缩短与数学的距离,激发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第二、履行了课一开始自己的诺言,大家闯过三关以后,将有意想不到的结果,老师的诺言,对孩子们来说,是异常重要的,而这些五颜六色的图形,在孩子们心里已经是个不错的奖励了。短短几分钟的轻松,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有益又有趣。
本课的练习,我设计了三种。第一:在初步认识角之后,随之出现5个图形,让学生判断该5个图形是否是角。这个练习我把它叫做“跟随”练习,即刚学会一个新的概念,认识一个新的图形之后,紧跟着的一个比较容易的以选择和判断为主的练习。第二:在完成认识角、做角、比较角的大小的所有教学之后,设计了一次练习,我把它叫做“巩固”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做一次运用,难度稍加大,但学生能做出来,并且能找到练习中的规律,能享受到一种成就感。第三:在课的最后,留下课后练习,我把它叫做“开放”练习。题目是这样的:试着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剪去一个角,看看还剩下几个角。比一比谁的方法多。这个题目不止一个答案,是留给学生课后做的,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完成。
以上就是就《认识角》这节课进行的教学反思。更多的是想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在实验的过程中,总结的一些经验以及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希望得到更多的指点和帮助,以此来更好的完善我们的教学。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P84-85例1及想想做做1~5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发现角、知道角、初步认识角
2.动手画角、做角,加深对角的认识,并能比较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教学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
课件、正方形纸片、三角尺、小闹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春天来了,天气暖了,大雁从南方飞回来了,它们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会儿又排成“人”字形。大家看,这时大雁飞行所形成的图案是什么图形?
生:角
导入:对,是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二、新授
(一)感知角
1.出示插图:剪刀、钟表、红领巾
告诉学生:剪刀上有角。学生模仿说除钟表、红领巾上的角
2.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
(1)请各小组同学拿出用纸做的角,摸摸这里,有什么感觉?(刺人、很尖)对了,也就是说,尖尖的,这里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作顶点。
(2)再摸摸这里,又有什么感觉?(很光滑,很平)对,也就是直直的,我们也给它们取个名字,叫边。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有系统性的认识,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想,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目标解析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操作中回顾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并在不同的操作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牢固掌握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钟面等
五、教学过程
(一)设问中揭示课题
1.情境中设问
(1)出示第100页图(二)的情境图。
(2)指定学生说说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
(3)测量物体的长度应用到什么单位名称?这学期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4)计量一节课的时间应用到什么计量单位?
2.揭示课题
板书: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及教师的'设问,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操作中梳理知识
1.复习长度单位
(1)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
测量铅笔的长度应选作单位,测量一棵树的高度应选()作单位。
①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
②思考:测量物体的长度应选谁作单位?
③指定学生汇报想法,并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加以说明。
④学生汇报: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2)及时练习。
①填一填:(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②量一量:量出下面指定线段的长度,并指定学生说说测量的方法。
③画一画:(出示下面的题目。)
a.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b.画一条比5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c.画一条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2.复习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组成
①学生在作业纸上画一个角,并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
②学生作业展示并进行评析。
(2)角的分类
①出示下面的三个角。
②指定学生说出各个角的名称,并说说你的判断方法。
③在下面给定的边上分别画一个直角、锐角、钝角(从给出的点画起)。
(3)及时巩固
①看一看:下面的各个图形哪几个是角?它是什么角?哪几个不是角?为什么?
②画一画:从这个角的顶点出发画一条线,把它拆分成两个角。这两个角可能是什么角?会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先让学生组内交流,然后独立完成,最后全班交流。
3.复习认识时间
(1)出示一个钟面,从钟面上你能得到哪些知识?
①先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②这个钟面现在表示几时几分?时针和分针组成的是什么角?
(2)及时练习
①画一画:看看几时整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直角。(3时、9时)
②写一写: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说说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教材第101页的第3题)
③拨一拨:老师说时间,学生在钟面上拨出时针和分针所在的位置。
4:00 7:00 6:50 10:20
【设计意图】在复习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时,没有单纯地进行知识点的复习,而是让学生在“量一量、画一画、写一写、拨一拨”等操作活动中,经历复习知识的全过程,避免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加深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中深化知识
1.出示教材第104页的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选择的理由。
2.出示教材第105页第10题
先让学生估计,再动手测量,最后全班交流。
3.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注意角的顶点是给定的)
4.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2题。
先让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指定学生说说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使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意识,做到能轻轻松松学知识、做数学,从解决问题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
(四)总结中畅谈收获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觉得哪些地方还有疑问?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三册第38--39页例1,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画角。
2 、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抽象思维等能力。 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会用尺子画角,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活动角,三角板、圆形彩纸、小棒等
教学流程:
一、情境激趣,乐学善启
1、故事导入
谈话:在数学王国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图形娃娃,他们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可开心啦!这不,它们正在玩“猜图形”的游戏呢。你们想玩吗?(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个圆形,露出一部分)
师: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图形?(猜完取出这个圆形)接着再依次出示一个信封,里面分别装着一个正方形、三角形,露出一个角让学生猜测。问:这次你们为什么不把它猜成圆形呢?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和“角娃娃”交个朋友,认识角这个新朋友。(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乐学善思,探索新知。
1、联系实际,初步感知。
师:在图形娃娃中,就数“角娃娃”最调皮了。在大家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角”娃娃躲到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体上来了。现在我们一起到美丽的校园去找找,看看角都躲在哪?(出示情境图)小朋友们,你能把它找出来吗?学生找角,教师总结。
老师这儿也有几种物体,你们从这些物体中找到角吗?谁来指一指?(电脑显示第39页上方的三幅图)。学生上前指出哪些部位藏着角。
师:很好,我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三个角。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剪刀、吸管、水管里用彩色线标出这些角。(课件演示)
2、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展示角:刚才我们看到的都是生活中的角,那么在数学中我们学习的角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套,看看变成这什么样。(多媒体演示,将物体隐藏,出现不同方向的三个角)(出示例1图)
(2)认识角:
师:象这样的图形都是角。大家看看这三个角有什么共同点呢?
①下面请小朋友们拿出三角板,跟着老师做:用角的顶端轻轻扎扎我们的手心,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感觉角的顶点是尖尖的)然后再摸一摸角的这边和这边,是怎样的呀。(感知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
②师: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板书:顶点、边、边)这个顶点和这两条边围成一个角,这两条边所夹的这个部分就是角,我们通常用小弧线来表示。
③请同学们说出屏幕上三个角各部分的名称(点击课件)。观察一下,每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几条边?(板书: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3、乐学实践,感知角的大小。
(1)折角
①出示一张圆形的纸,问:大家看,这张纸上有角吗?(没有)你能用你会变魔术的小手将手中的纸做一个角吗?(小组比赛)
?(学生小组活学生“折角”活动)。
师:老师看到各组同学折出了各种各样的角,有这样的吗? (教师一手持折出的黄色“直角”)
举起来让同学看看。
②谁能折出比老师这个角大的角?顶点不变。试试看!教师将两个折的角重叠,让学生比较大小。
③谁能折出比老师这个角小的角?也是顶点不变。试试看!
教师将两个折的角重叠,再让学生比较大小。
师:可见角不仅有大的,也有小的。它还有更有趣的特点呢!
(2)认识角的大小
①师:老师也做了一个角,这个角的边是可以动的,我们就叫它活动角。
师: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愿意吗,哪位同学能把角变大一些吗?试试看。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名叫“超级变变变”。好,听老师的口令,举起你们的小手,先摆一个角。跟着老师说:变大,变大,再变大。问:“这个角是怎么变大的?”师:现在把它变小,变小,再变小。怎么会变小了呢?
想一想,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呢?(板书: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③比大小:
师:(出示师摆的'角),谁敢跟老师的角比大小?(请一名学生上来)你们猜一猜哪个角大?究竟是怎样呢?(跟学生的角重合)
?师:大家认真观察,老师的角的两边刚好跟这个角的两边怎么样?(紧靠)为什么老师的边这么长,跟她的角却一样大呢?
(学生的角张开一些后,问:现在谁的角大?为什么你们的边这么短,却比林老师的角大呢?
??师:那说明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呢?
④小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板书: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
4、乐学善画。
(1)观察画角
师:请看黑板,我们先来学习怎样画角。(教师示范)
师:谁能说一说画角的时候要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2)动手画角
师:你觉得画角时要注意什么?(小朋友们注意了:在画的时候要把尺子按紧,否则线画歪了,就不是一个角的图形了。)
三、巩固练习,拓展新知(智力闯关)
(1)辨一辩
(2)排一排
(3)数一数
(4)摆一摆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角娃娃,那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儿歌出示:
小小角,真简单,
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
先画顶点再画边。
五、作业:
1、画一个角,并标出它各部分的名称;
2、欣赏生活中的角。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7
在教研基地活动中,我进行了冀教版二年级上册56~58页《角的认识》一课的教学展示。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
1、通过操作,使学生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
2、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或大小不同的角。
3、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围绕着这样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一:情境创设:
师:我们先来看一幅图(出示图)这幅图上有许多我们认识的图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把你发现的图形用你手中的小棒摆出来(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摆完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摆了哪些图形?分别用了几根小棒?(全班汇报交流)
生1:我用四根小棒摆成了一个长方形;
生2:我用三根小棒摆成了一个三角形;
生3:我用四根小棒摆成了一个正方形;
生4:我用四根小棒摆成了一个菱形;
生5:我用两根小棒摆成了一个角;
……
随学生的汇报,教师把用两根小棒摆成的图形,放在投影上展示.
(针对教材呈现的用四根、三根、两根小棒进行再加工,为学生提供一个十字路口的情景图,图中蕴含了很多图形,让学仔细观察图,把你发现的图形用小棒摆出来,这个开放情境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新的挑战,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发现图形,同时拉进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师:刚才经过大家的认真观察、积极动脑,我们摆出了许多图形。其中像这样用两根小棒摆出的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图形角。哪个是角呢?角就是这两根小棒相夹的部分。请大家也像这几位同学这样用两根小棒摆成一个角。拼完后,同桌互相指一指哪是角?把你拼得角用手势告诉老师。
(揭示角、摆角、指角、用手势比划角,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了角,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为下面进一步认识角打下了基础。)
二、探究与体验
师:刚才大家用小棒拼得角都是固定的角,下面大家想不想做一个可以活动的角,请大家用准备好的'两条硬纸板和一个图钉做一个活动角(学生操作)
师:把你做的角举起来,同学们做的都不错!请大家像老师这样移动角的一条边,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你同桌说一说。
生汇报:
生1:我发现移动一条硬纸板角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生2:我发现移动一条硬纸板可以形成大小不同的角。
生3:我发现两条纸板的张口越大角越大,张口越小角越小。
……
(移动角的一条边你发现了什么?这一开放性问题的设计符合了新课标的精神,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通过同桌交流,发现并进一步理解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师:移动一条硬纸板都可以形成哪些角呢?请大家举起来(找几人回答)同桌互相比较一下谁得角大?谁的角小?
师:总结,也就是说可以形成这几种类型的角(电脑出示实物图)如果把这几种角画下来是这样的(电脑出示角)这就是角,我们把它叫角1、它叫角2、它叫角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角,你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汇报。
师:我们把这两条直线叫角的两条边(出示)这个点叫角的顶点。
师:刚才通过大家的积极动脑认真操作我们认识了角,并制作了一个活动角,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折纸的游戏好不好?请大家用准备好的彩纸折一个角,折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哪是角的边,哪是角的顶点?
生:交流(找4—5人展示)
(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安排用彩纸折角的游戏,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明确角的含义,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的地方有角,谁来说一说你在哪见过角?(指名说)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角,把数学知识扩展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学生情绪一下子调动了起来,从教室中找出了许多角,并能笔画出哪是角,虽然找出了许多角,但学生仍有语言未尽的感觉。)
师:大家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个角?
教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说一说应怎样画,请大家打开书58页,自己试着画出三个大小不同的角,画完后同桌互相指一指角的边和顶点。
三、实践与应用
1、出示教材58页2题。同桌互相说一说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
2、问题讨论”栏目,哪些图形里有角,哪些图形里没有角?说明理由。
课上完了,回想《角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学生对角的认识生活经验不多,教学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根据学生实际和新课标精神,创造性使用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感觉本节课体现了以下几点: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一第一课时(课本73-74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该信息窗呈现的是一幅工地上挖掘机繁忙的作业景象。观看的小朋友看到正在隆隆工作的机器,兴奋地交谈。拟借此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铲车的工作臂”在工作中可能形成什么样的角”的问题,引入对角的知识的系统学习。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角,知道平角、周角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的大小关系。
2、在观察、操作、验证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角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
3、主动参与各项学习活动,自觉运用角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教育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平角、周角
教学难点:
认识平角、周角并会画平角、周角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角、直尺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1、师:(课件)仔细观察信息窗,你发现了什么?
(将发现集中到:铲斗臂上形成的各种角)
生1:画面上有4台挖掘机和一辆大卡车在工作。
生2:工人叔叔工作非常辛苦。
生3:我发现挖掘机上有角。
生4:铲斗臂上的角不一样大。
生5:有的角大,有的角小。
……
2、师:谁能用手指指一指铲斗臂上形成的各种角?
哪位同学愿意到台上来指出角来,大家看仔细,看看有哪些发现?
生到黑板上指角。
师:要指一个角,正确的方法是从顶点开始,分别指出两条边。(动作说明)
生再次指角。
(动作与语言相结合:从顶点出发,先指出一条边,再指出另一条边)
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角,你们真了不起!
3、铲斗臂在工作的时候,能形成的各种角分别是什么角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平角、周角
1、师:老师课前让大家准备了活动角,下面我们运用我们制作的活动角研究一下。
师提要求:
(1)请大家把活动角的两边重合,一边不动,另一条边开始转动,就可以得到一个角。(2)把你得到的角沿边画下来。
(3)小组同学说一说,你得到的是什么角。(小组交流):
生:学生自主研究,根据要求进行操作。
(师时刻关注学生的操作,并随时指导。)
师:哪组的同学愿意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小组转动的角?
生1:我通过转动得到了一个锐角
生2:我得到了一个钝角
生3:我得到了一个平平的角
……
2、,并且教师选择学生画的有代表性类型的角实物投影展示,再把角贴在黑板上
3、汇报交流、分类
看黑板上的角,认识它们的名称。(老师指,学生进行辨认)
生1:直角
生2:钝角
生3:锐角
生4:平角
这么多角,看起来太乱了,能不能把他们分类整理一下呢?(学生动手操作)
说说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
生1我把直角分为一类
生2:我把锐角分为一类,
生3:我把钝角分为一类。
……
4、认识平角。
(1)质疑:
方案一:学生画出平角
师:刚才有位同学画出了这样一个图形(指着学生画的平角)这个角是谁画的?
生回答
师:你是怎么得到的这个图形?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生:(手拿一个活动角)从两边重合开始,一边不动,另一条边转动,转到两条边成一条直线。
师:“这是角吗?为什么?”(质疑辩论)
生1:是,因为他仍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2:我认为不是角,因这里是平平的,不尖了。
生3:我也认为不是角,因为它看上去是一条直线。
师:有的同学说是,有的同学说不是,请问同学们角是怎样形成的?
生1: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生2: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演示平角的形成过程)同学们请看,这个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了,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平角。(板书)
方案二(预设):学生作品中没有出现,教师演示,面向提出疑问“这是角吗?为什么?”
运用已经学过的角的定义来解释这个图形也是角
(2)画平角
师:那么平角怎么画呢?自己试着画一下
生动手试着画角。
(规范画法,示范平角的画法,学生跟着一块画)
师:先画顶点,再画一条边,然后再画另外一条边,这样就可以了吗?
生1:感觉像一条直线。
……
师:想一个办法,能使它看起来更像平角?(学生疑惑的表情告诉老师“他们没能相出办法”)
还记得刚才我们是用什么办法得到的平角吗?
生1:转动的办法
师:看来只有在图中把旋转表示出来,看起来才更像是平角。那么,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旋转呢?
生1:箭头
……
师:一般情况下,在角的两条边之间画一条“弧线”来表示旋转所成的角。你们修改一下吧!
生:动手修改。
5、认识周角。
师:我们轻松一下,一起来做个游戏:
(1)老师先说出一种角,你们利用活动角转出这种角:开始!锐角!直角!钝角!
(2)老师转动活动角,你们说出它的名称。开始!
问:转动一周,两条射线重合,这是角吗?为什么?(质疑辩论)
生1:我认为是,从刚才的讨论中我发现这个图形也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形成的,而且是旋转了一周,所以,我认为是角。
生2:我认为不是,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而这里只有一条射线,所以不是角。
生3:我补充,因为这两条射线重合了,其实是有两条射线的。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精彩!请看大屏幕(一起用活动角演示周角的形成过程),这是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一周组成的图形,我们给它叫周角。(板书)
画周角
师:好,跟着老师画周角。(示范周角的画法,并提醒学生,用弧线表示旋转。)你能自己再画一个吗?
生自己画
6、小结(用课件):今天我们见到了以前学过的锐角、直角、钝角,又认识了两种新的角——平角和周角。你都认识他们了吗?他们都有哪些特点?
生汇报:生1: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了一个角
生2: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练习:课件出示课本77页自主练习1
(二)角的表示方法(把定义放前面小结,画法与前面重复)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角,角应该怎样表示呢?谁有好方法?
生思考,创造符号(两生上台板演)
师:角可以这样表示: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通常用符号“∠”表示。记作“∠1”(或“∠2”等)。读作“角一”
(三)探索三种角的关系
师:直角、平角、周角这三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活动角研究一下。(小组汇报):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
生1:我们发现:平角是直角的'2倍
生2:周角是直角的4倍
生3:周角还是平角的2倍
师:同意吗?(学生都点头同意,师板书)
三、回归生活
1.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现在我们来看看铲斗臂在工作时都形成了哪种角?
(课件播放,学生回答:直角、锐角、钝角、平角)
2、师: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角,比如在钟表中就有角的学问(出示课件,看钟表中分针和时针所成的夹角)
生汇报交流
3.师:在生活中你还在哪见到过角?
生1:三角板上有锐角和直角
生2:我的直尺展开就是一个平角,中间是顶点
……
师:你们说的都非常好,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存在着角。
请看大屏幕(播放:生活中的角画面:国旗、钟表、剪刀、房屋等等)
看到生活中这么多的角,你想说什么?
生1:角有很多用处
生2:生活离不开角
生3:角的作用很大
……
四、回顾整理
师: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生1:我认识了平角和周角
生2:我会画平角和周角了
……
师:同学说的真好!是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角,书包里、教室里、家里、校园里、上学的路上……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角,角的世界丰富多彩,角的知识奥妙无穷,今后我们将会了解更多关于角的知识,今天的课上到这儿,下课!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物品中找角、认识角、认识量角器和测量角的过程。
2、认识角,会读、写角;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角,会读、写角;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
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演示动画“角的认识”。
2、师: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角。
二、引导探究。
1、初步认识角。
(1)演示课件“角的认识”。
(2)板书:“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3)继续演示课件“角的认识”,演示角各部分名称和读、写法。
(4)引导学生利用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小钉子摆角。
2、联系实际,深入感知。
(1)提问:联系实际想一想,生活中哪有角?
(2)启发学生用纸折出或剪出一个角。
摸一摸自己得到的角的顶点和边,感受角,教师选择有代表的角贴在黑板上展示。
3、讨论尝试,比较大小。
(1)出示教材上的两个角,提出活动要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探索比较两个角大小的方法。
(2)交流学生比较的方法。
4、认识量角器。
(1)演示课件“角的度量”,出示量角器的图片。
讲解: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因为它的形状是一个半圆,所以又叫半圆仪。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 °”表示,结合图片,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和内外圆刻度。
继续演示课件“角的度量”,播放视频“1°角的概念。
(2)出示几个不同的角,并估算角的度数。
(教师:要想知道所估算的是否准确,还要通过测量。)
5、量角的方法。
(1)自学教材第40页。
(2)由学生汇报度量角的方法。结合黑板上的角,边度量边介绍。
(3)继续演示课件“角的度量”,播放视频“量角方法”。
(4)尝试测量角的度数(尽量使角的开口方向不同),巡视中注意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6、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角的测量方法:把量角器放在要测量的角的上面,角的顶点要与量角器的中心重合,角的一条边要与量角器的0。刻度线重合,角的另一条边在量角器上所指的度数(外圈从左向右读,内圈从右向左读)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
由学生试着测量,教师注意检查、指导学生的测量方法。
2、练一练。
第1题,测量三角板上各角的度数,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使学生知道三角板上各角的度数。
第2题,如果学生测量时有困难,可以指导学生先将角的两条边延长后再测量。
第3题,让学生按要求折一折,测量后再交流。
第3题,先找出不同的锐角、直角、钝角,再测量它们的度数。
第4题,先观察、讨论每相邻两个角有什么关系,再利用平角是180°计算各角的度数。第5题,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折的时间。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四、质疑总结。
1、这节课都学会了什么?(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2、教师整理成顺口溜助记。
角可分为五大类
直、平、周角最特殊,
锐角小于九十度,
钝角介于直、平间。
3、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答。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②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比较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各种角的概念。
难点:区别周角与射线,平角与直线。
突破方法: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学生的实际操作来建立清晰的概念。
教具学具:
课件,活动角,纸扇,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找找生活中的“角”(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有关角图片)
师:“我们已经学过角,你知道角的哪几部分组成的,它们各部分名称?”
学生说出角的有关知识,教师出示角各部分名称。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我们理解并掌握了角的.概念,角的大小可用量角器来度量,角有很多种,今天我们就学习角的分类。(板书:角的分类)
1.认识平角。
(1)课件演示平角,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这个角有什么特点?(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了。)
(2)请你指出这个新的角的边和顶点各在哪里?(顶点没有变动,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了。)
(3)这个角是多少度?(180度,因为是两个直角组成的或者用量角器量一下。)
(4)教师指出: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平角是180度。(板书)
(5)请学生用活动角操作,旋转一根硬纸条,使其成为直角,再旋转成一个平角。
(6)你能说说平角与直角有什么关系吗?(一个平角等于2个直角。)
板书:1平角=2直角
(7)下面图形哪个是平角?(出示ppt)
引导学生明确:图①是一条线段,它有两个端点,也就不是平角;图②是两边在一条直线上,而且有一个端点,所以它是平角。
2.认识周角。
(1)教师演示。
把折扇慢慢打开,让学生看清扇子把转动了一周,也就是两条边重合了。
(2)教师课件出示周角的演示过程。
让学生看出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知道了周角的画法。
(3)学生操作。
把自己活动角的一条边,旋转一周,两条边重合了。
(4)师指出: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看出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周角。周角是360度。(板书)
让学生指出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条边重合了。明确周角是两条射线重合。
(5)你能说说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吗?
引导学生明确:1周角=2平角=4直角(板书)
3,角的分类
直角
锐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
2.判断正误.(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出示幻灯片
3、量一量,算一算
4、看图填一填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角的分类
直角=90°,平角=180°,锐角<90°,90°<钝角<180°,周角=360°
1平角=2直角,1周角=2平角=4直角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过程与方法:通过找一找、指一指、玩一玩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角有大小。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尺、活动角和习题卡。学生准备尺、活动角。
【教学过程】一、导学: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朋友,看!它是谁?(教师出示课件)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这些图形它们一样吗?为什么?
生1: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个图形的边都是直的,圆是一个曲线图形。
生2: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个图形都有角,圆没有角。
师:你说的有道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角王国里去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设计意图:课的引入从学生熟悉的图形知识入手,抓住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及好奇心,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为后面的探索知识创设好的学习氛围。】
二、研学: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找角
1、找角。
(1)师:到底什么是角呢?角国王在城门口设了三道关口,有没有信心闯过去?请看第一关:认角。(课件出示)看米老鼠将军给我们提出什么问题了?(课件出示问题:“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呢?请和同桌说一说。(同桌活动说,课件播放轻音乐)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自己见过的生活中的角(也可以找找教室里的角)
生:数学书上有角,黑板上有角,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
师:请你用手指一指。(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
(3)指3个实物图的角
师:老师这也找了三个角,你们想不想看?请看!(课件展示)你们知道角在哪里吗?给老师指一指,并把它请出来,哦!原来角就是这个样子的。
2、认识角。
师:这三个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1)同桌讨论
(2)汇报。师点拔
生1:都有个点和两条直直的线。
师:我们就把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把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课件展示)
师:一起来看看,图中的这些角都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
生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生活中学生对角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角的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是第一次。教学时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剪刀、钟面、三角形纸等实物上找角,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仔细观察屏幕,利用多媒体动感演示,抓住角的本质属性,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点。】
3、闯关练习一:下列图形是角比“√”,不是角的比“×”。(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你们都了角认识吗?如果能完成下面的闯关练习,你们就能顺利地进入第二关了,有没有信心?
【设计意图:教师的这一练习的设计,使学生的兴趣大增,在学生对角建立起概念的前提下,让学生做该练习,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增强分析、判断能力。】
(二)画角
1、试画角。
师:同学们,你们闯关成功,下面我们进入第二关,请看要求(课件出示)你能在这张纸上画一个角吗?
2、指名画角,让学生评价。
3、示范画角(课件展示)
师:想不想听正确的画法?请看:先画一个点,这是它的顶点,再从顶点起画一条很直的线,这是它的边,再从顶点起往不同方向再画一条线,这是它的另一条边。
4、再画角。和老师比赛
5、介绍名称及读写法。
师:为了便于区别这两个角,我们还可以给它们取个名字。比如第一个角,我们可以在角的两边张口的地方,用一个小“)”线把两条边连起来,然后在它的`后面写上数字1。我们把这个角记作:∠1,读作:角1。(教师板书)
师:剩下的这个角可以怎样表示呢?
6、给自己画的角起个名字?然后把它记下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画角、给角取名字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的特点。这样,从直观图形到抽象概念,层次分明,过渡自然,学生容易接受,顺利突出本节课重点。】
7、闯关练习二:下面各图中有很多角,请你用弧线标出来,并数一数有几个角。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合作探索、汇报交流,将学习主动权放给学生,加深对图形特征的认识,形成初步的角的表象概念,充分体现了小学低年级几何教学的直观性。并及时反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三)玩角
1、玩活动角
师:这是一个可以活动的角,(故意藏起来)想不想看老师是怎么玩的?
生:想!
(课件展示)师:看老师玩,说发现什么?
生:角会变大、变小。
师:怎样使得角变大、变小?
生:角的边拉开,角就变大,角的边合拢,角就变小。
师:能说说什么样的角大,什么样的角小吗?(指名说,只要有接近的答案都要给予肯定)
生: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师:你们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电脑里是怎么说的。(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看老师的动手操作中,体会理解角有大小并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发现的能力,在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张口有关。】
3、闯关练习三:小小裁判长,对错我会判。对就在里画,不对就在( )画。
三、固学:走进智慧岛、巩固提升
数一数下面的图形有多少个角?
四、延学:联系实际、内化延伸
1、如果我是角。(学生介绍角)
师:学了这么多与角有关的东西.假如你是一个可爱的角,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己吗?
生: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师:介绍得真精彩。这些可爱的角,用处可大呢?
2、联系实际,欣赏角的应用
师:生活中角都有哪些应用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展示)
结束:同学们,角的用处很大,角的秘密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找到更多的角,发现角更多的秘密.
【设计意图:将总结放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梳理、内化新知。最后联系实际生活,说出角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加深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拓展延伸:利用手中的工具,在小组里想一想,怎样比较哪个角大?看哪个组的办法多。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目的是给这节课的合理安排留了机动时间,同时也可以使这节课的结构看起来更加的完整。】
板书设计:认识角
记作:∠1
读作:角1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时通过让学生找角—指角—辩角—画角—标角和数角—玩角这样一系列活动来进行,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整节课下来,学生不仅积极参与主动获取新知、同时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提升。具体反思如下:
(一)联系生活,抽象出角的图形。《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密切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让数学走进孩子的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因此,教学时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找起,通过指一指的过程,让学生在张开的剪刀、每天带的红领巾、时针分针成角的钟面上找角,通过观察初步感知实物上的角,然后利用课件演示抽象出角的形状,让学生建立角的表象。这时及时组织学生观察、对比、讨论:“这三个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得出角各部分名称--顶点、边。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然后设计“判断”练习,通过辨认与说理,再次加深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本节课的最后,引导学生再回到生活情境中,欣赏我们生活周围物体上的角,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动手画角,探究、体验和感悟方法。低年级的孩子要建立空间观念,必须有动手的过程。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画一个角,全班同学进行点评后,再听一听、看一看正确的画法,最后根据正确的画法再次画出一个角。这个过程是尝试、想象、推理、验证、反思的过程,让学生在两次画角的动手操作中亲身体验知识(画角的方法)的形成,这也正是《标准》中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
(三)观察玩角,探索角的大小与边的开口有关。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观察课件展示角的打开和合拢的过程两次,体会角有大小并且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有关系。
(四)因材施教,调整教学设计。由于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而本节课内容多、任务重,因此在教学设计上作了小小的调整,把“比较角的大小”放在课外延伸拓展上,既给这节课的合理安排留了机动时间,同时又使这节课的结构看起来更加的完整。
虽然本节课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多,但在小组合作交流汇报方面有所欠缺,要想小组合作的每一个活动都有序进行,这离不开老师平时的培养和活动前的一些明确的要求,这也是我今后教学中努力的方向!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初步认识角》是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教材分析:
角的认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主要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
学生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画大小不同的角,能在图形中找角。
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教学重点: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画大小不同的角。教学难点: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拼图形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一起玩一个拼图游戏好不好?课件出示拼图要求:
(1)用4根小棒拼成一个图形。(2)用3根小棒拼成一个图形。(3)用2根小棒拼成一个图形。
2、交流各自拼出的图形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用4根小棒拼成一个什么图形,用3根小棒拼成一个什么图形。
师:用两根拼成的是什么图形?请同学们展示一下。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用2根小棒拼成的图形,与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进而告诉学生,像这样用2根小棒拼成的图形叫做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联系生活,找角
(1)师指导学生指角方法。
师:说起角啊,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看!这是一块三角板,上面有很多角,老师找到的就是这个角(师演示指角的方法)
(2)先让学生指给同桌看,再请学生到前面把找到的角指给同学们看。
2、初步感知,认识角(1)抽象出数学中的角。
师:许多同学不但会找角,还能准确地指角,但是,我们数学中的角是什么样子的,大家想知道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2)师描角师:刚才我们在三角板上找到了角,现在老师就把这部分在黑板上描下来。(3)认识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扇子、剪刀、钟表抽象出角的过程)师:通过大家的仔细观察,我们找到了许多的角,下面请大家再仔细观察课件演示,这些角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课件闪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同桌互说,进行汇报。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看看每一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
找学生指出黑板上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学生指,教师板书)
3、练习反馈。
(1)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角?为什么?
(2)下面的图中各有几个角?(课件出示:问题讨论)
4、角的大小比较
(1)师: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知道了数学中的角是怎样的图形,接下来老师和大家进行一个活动——做角,用2条硬纸板和一个图钉,做成一个活动角,根据活动角的变化画出三个大小不同的角。
师: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画的这些角,哪个大,哪个小吗?你是怎样判断的?同桌讨论一下;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讨论后汇报。
我们知道了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这说明什么?(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2)学生活动。
学生用活动角造角。(任意造一个角、造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再造一个比老师的角小的角)
同桌一大一小玩造角游戏。
5、自主探索,折角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做了活动角,转动活动角的一条边可以得到很多角,那我们能不能用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呢?自己试试看。”
学生自己试折,折完后同桌互相展示、交流,然后全班展示。(教师巡视,如果学生折叠有困难,教师可以适当指导)在展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说出角的顶点、两条边。
谁愿意到前面把你折的角展示给大家?
6、体验感悟,画角
(1)学生尝试画角。
师:我们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也知道了角有大有小,那你们想不想自己画一画角呢?(打开课本58页找学生读要求)
师: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让我们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想好了自己试着画一个角。
(2)演示正确画角的方法。学生指挥,老师画,强调用直尺。 (3)学生再次画角。
师:如果你对自己刚才画的角不太满意,你可以再画一个角,注意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三、总结收获
师:现在回忆一下,我们都学了角的哪些知识?(学生汇报)角的知识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只是初步的认识了角。
师:这节课,大家学习的都很好,也很积极,老师想用一个符号评价大家的表现,猜猜是什么?(学生猜测)是一个对勾,这上面有没有角?角的顶点在哪儿?边在哪儿?其实角就在我们身边,而且无处不在。(欣赏图片)
四、布置作业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在认一认、说一说、指一指、找一找、折一折、摸一摸等活动,初步认识角,会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比较,明白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3、在折一折、动手做的过程中学会做角;通过画一画,掌握角的画法,能够正确地画角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5、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会准确地画角。
[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上的画面:校园的一角。谁来说说校园里有什么?
操场上的活动可真丰富,这里边还藏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图形——角。老师手上拿着的三角板(抽象出三角板上的三个角),形状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做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评析]
情境导入抓住了二年级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二、引导探究 学习新知
1.联系实际,找角。
师:在这幅校园图里有好多这样的角,你能找一找吗?让我们比比看,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请学生自己指出来: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剪刀上张开形成的角、红旗上的角等等)
[评析]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图片中找出角,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给学生均等的参与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从现实个发现角、认识角。
2.初步感知,正确指角。
(1)出示剪刀、吸管和水管的图片。这些平时用的实物中有角吗?谁来指指?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
(2)从实物中剥离出角的几何图形。如何把水管上的角画下来,会是怎么样的呢?请你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也可以用手比划比划,看看角什么样子的。然后老师在黑板上把这些角画出来。
并让同学说说它们的形状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桌讨论并汇报)。整理并板书:尖尖的地方叫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角的边。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3)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并感受。
(4)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哪些图形不是角。(题略)
[评析]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没有去急着帮学生纠正语言与动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然后再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探究去接触知识,理解掌握知识。
3.做角。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初步认识了“角”这个朋友,那么现在我们动手来做一个角。请同学们拿出这张纸,用折一折的办法,折出一个角来。
学生自己做一个角,然后交流;并四个学生上讲台展示,并说出所折的角的两条边和顶点在哪里。
[评析]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角,问题的挑战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经过努力形成了形状、大小不同的角,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4.定义角的大小。
(1)教师演示活动角(两条边张开一些):你发现角怎么样了?怎么会变大的?(两条边收拢一些):这个角怎么样,怎么又会变小的?
(2)小结:角的大小就是与角两条边张开有程度有关,把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把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师生一起,边操作边说)
5.比较角的大小。
(1)观察法。老师拿出两个相差比较大纸折的角,怎么样比较?(学生回答)
(2)重叠法。老师拿出差不多大的角,这两个角谁大谁小?①引导学生观察刚才两个角,谁的大一些?②学生想办法比较,指名上台演示,得出重叠法。一条边要对齐,看另一边张开的大小,再确定角的大小。③巩固重叠法。同桌做两个角,比一比,教师巡视,指名两个学生演示一下。
6、画角。
1、学生尝试画角,在小组内讨论画角的方法。
2、展示画角:先画一点,然后从这一点起用直尺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线,就画出了一个角。
[评析]观察、叙述、操作,使学生尽快掌握画角的.技能。
三、巩固拓展
1.数一数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里各有几个角。
四、欣赏生活中的角
[总评]
本节课的设计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感觉到了数学于生活,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的活动形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表现在:
1.教师在课堂上敢于放手。在课堂上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充足了时间与空间。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通过找角、指角、做角、定义角的大小以及比较角的大小,都是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完成的,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
2.注意了知识的拓展。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增设了一个拓展训练,别具匠心,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拓展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理“找一找,比一比”等活动,直观地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生活情景,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做角、比角等活动,知道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明确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
教学重点:
能直观地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明确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活动角、三角板、红领巾。
学生准备:
做角材料、彩笔、三角板、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首先,老师给大家变一个魔术,想看吗?
生:想!(多媒体动画演示由四根小棒摆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这是什么图形?
生:平行四边形。
师:现在我让它变(边说边用动画演示拿掉一根小棒变成三角形。)变成什么了?
生:三角形。
师:再变一次(动画演示再拿走一根小棒),又变成了什么?
生:角。
师:对,说得没错,像这样的图形就是角。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角的世界认识这位新朋友。(板书:认识角)
二、探究新知。
1、找一找
师:(课件创设情景:路标指示牌)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各种角,小朋友们请看大屏幕,这些物体的表面有没有角吗?角在哪里?赶快找出来。
生:七嘴八舌的指角。
师:小朋友们一眼就能把这些物体中的角找出来,真是好眼力,老师佩服你们了!我把大家找到的角请下来(课件演示抽象出角的过程)。那么你们能找出三角板面上的角吗?找出角,并用手势表示给你的同桌看,好吗?
师:巡回查看,正确指导学生指角。看到大家这么有兴趣,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角,看我是怎么指给你们看的(师示范指角)。
2、摸一摸
师:看完这些角,你们愿不愿意用手去摸一摸,去感受一下呢?
生:拿出三角板摸。
师:拿出三角板领学生摸角。让学生说感受。
生:尖尖的、扎手。
师:(在多媒体里出示角的顶点)对,尖尖的地方我们叫它“顶点”。
师:(再让学生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有什么感觉?
生:平平的、直直的。
师:(在多媒体里出示角的边)直直的,我们叫它“边”。那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呢?(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画一画
师:我们画角的时候要先画一个点,在沿着这个点画一条线,这条线是怎样的?
生:直的。
师:然后再沿着这个点画一条直直的线,这两条线都是怎样的?
生:直直的。
师:下面请学生自己动手画角,并将自己所画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指给同桌看一看。师巡回查看,有错及时纠正。
师:我们对角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但只知道角的顶点和边是不够的,还需要知道如何表示角。其实呀,两条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课件用圆弧表示角)请同学们用刚才学习的标记角的方法标出你所画的角,用水彩笔标出。
4、做一做
师:师出示活动角,谁上来玩一玩,看看角有什么变化?
生:可以变大,也可以变小。
师:请小朋友们用课前准备的'材料也做一个活动角。玩一玩,边玩边思考:角的大小与角的什么有关?
师:这说明角是有大小的,那么怎样可以把角变大变小呢?引导学生说出把两边往外拉就会变大,往里合就会变小,也就是两边开口大角就大,开口小角就小。
5、比一比
师:你们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再做一个比它小的角,可以吗?
师:你们能做出一个和它一样大的角吗?教师取一名学生做的角来比较大小。
师: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角是不是一样大呢?
生:自由回答。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师:小结:把顶点和一条边对齐来比较。
师:我们玩得这么高兴,有两个小伙伴却不知什么原因争吵了起来,瞧,是谁呀?小黄和小蓝各自画出了一个角。(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是边长不一样的角)。在比的过程中都认为自己的角大,现在请你们试着判断一下这两个角的大小,并说明理由,产生分歧,组内研究交流。(动画演示比较大小)
师:小朋友们,你们太棒了。帮助他们解决了问题,非常感谢你们!
师:刚才我们比一比角的大小,有的角可以用眼睛就可以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但是有的时候不能一眼看出,我们就用重叠法来比较了。
6、小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没有关系,只与角的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
三、儿歌渗透
我是一个小小角
一个顶点两条边
想要知道我大小
只看张口不看边
四、评价反思
师:这节课你们学得太棒了,我送给大家一份礼物——五角星,你们知道它的面上也藏着角,有几个角呢?
五、拓展新知
1、用身体的某些部位比划出一个角。
2、找一找我们身边的角。
六、总结回顾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如果你是角,你打算如何介绍自己?
七、作业
写一段话:说说你所知道的角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教材第84、第85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
2、知道角有大小,初步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张口)的程度有关,会用观察或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3、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张口)的程度有关。
教学具准备:
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纸片、两根硬纸条和图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出示被遮盖中间部分的`三角形纸片、五角星纸片、长方形纸片圆形纸片)你们能猜猜她是什么图形吗?
2、谈话:同学们真棒!老师还想考考你们,敢挑战吗?(出示只露出一个角的图形)提问:你们还能猜猜她是什么图形吗?追问:为什么不猜圆?(预测:圆没有角,其他图形有角)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另一个平面图形——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猜图形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引入新知,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1图。
(2)提问:谁能指出三角尺上的角?(指一指、摸一摸,初步感知角)
(3)谈话:刚才同学们指认了物体面上的角,如果把这些角从物体上移下来就成了数学上的角,下面大家看看数学上的角是怎样得到的?这三个图形都是角。(课件展示角的抽象过程,屏幕上只留下三个角)
(4)折角。
谈话:在生活中我们能找出很多角,你能用一张纸折出一个角吗?
要求:①用笔描出角的顶点和边。
②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
(5)画角。
先画一点,再从这一点开始画两条直直的线,再在这里画弧线,这样就画成了一个角。这一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都是角的边。
提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预设:角有一个顶点,2条边。
【设计意图:认识物体面上的角时,注意示范指角的方法,为认识角做好了准备。用课件展示抽象出角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角来源于生活】
2、教学“试一试”。
(1)制作角
拿出两根硬纸条和图钉,用图钉把两根硬纸条钉在一起做成一个活动角。
(2)观察角
你能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吗?变小一些呢?试一试,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我发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3)比较角的大小
提问:谁知道这两个角谁大?
追问:你是怎样比较的?(预设:重叠)
谈话:重叠法比较角大小要注意:
角重叠的时候,首先把这两个角的顶点重合,然后让角的一条边重合,再看角的另一条边,如果重合了就说明两个角一样大;如果没有重合,另一条边在外面的角比较大。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做出大小不同的角,进一步感受角的大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对所学知识有新的体验和感悟】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一个角有( )条边,( )个顶点。
(2)画角时先画( ),再画( )。
(3)三角形有( )个角,正方形有( )个角。
2、下图中,是角的在括号里打√,不是的打×。
3、判断。
⑴边越长,角就越大。 ( )
⑵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 )
⑶一个角只有两条边,一个顶点。 ( )
4、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几个角。
()()
5、把下面这四个角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填序号)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角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课末总结所学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张口)的大小有关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16
教学内容:
p38——40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过程:
复习。
谈话引出课题。
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提问:你认识这几个图形吗?
指三角形,问:为什么把这个图形叫做三角形?请同学指一指三角形的角。
提问:正方形和长方形有角吗?指出来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红领巾、手绢、三角板等,它们都有角吗?
教师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题。
二、新课
出示课本主题图。
提问:这是一幅什么图?
从校园里你看到了什么?
提问:做操学生伸开的两臂、足球场的边线、三角板的两边、老爷爷拿的剪刀都组成了什么?(角)提问:在生活中,处处都有角,你从图上还能看出什么地方有角吗?
认识角及角的各部分名称。
课件出示实物。
提问:从张开的剪刀,吸管,自来水的水龙头,你能看出哪些地方有角吗?
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回答作出肯定,并在课件中抽象出角。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出示活动角,并把它拉成不同的角。
提问:这里面有角吗?你能说说角有什么特征?(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结合学生发言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由这个顶点引出的两条边组成的。(板书:画角并标出各部分名称)
让学生指出其余两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告诉学生:指角时,必须从顶点开始向斜线方向指。教师演示活动角,请同学们观察: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边的长短有没有变化?
小结:角的大小发生变化,边的长短没变,说明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17
教学设计综述
1、基本说明
●学科领域:数学,并涉及劳技、语文、美术、信息技术教育
●智能领域:语言、数学逻辑、视觉空间、身体运动、人际沟通
●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实验教材)
●所需时间:1课时
2、理念概述
通过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日常教学,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一直是我校的教研特色。本学期使用的上海市数学二期课改实验教材,实际是对数学教师教学技能的考验和磨炼。如何用好这本教材,领会新教材的意图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体现,要通过不断的钻研。在“几何小实践”这个单元中,涉及了“三角形分类”的知识。选择这个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并在设计时融入了多元智能理念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与单纯的数学知识讲授相区别。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智能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发挥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智能潜力,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对知识点的探究结果用演示文稿来呈现,加深学生对三角形分类的认识。通过动手、判断、辩论、再次讨论、得出结论、再次动手操作的一系列环节,使学生在反复体验的过程中形成对三角形按边分类的正确、完整的概念,使得他们的智能水平在平常的学习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按边之间的关系给三角形分类并用信息技术进行汇报。
(2)通过动手折叠,探索等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3)通过探究与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注:这是贯穿我们日常学科教学的长远目标)。
对应的新课标:上海市二期课改三年级数学(实验版)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4、教学准备
(1)学生基础: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2)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及主动性合理分配学习小组。
(3)设计学生探究的模板。
(4)制订教学评价和智能发展评价量规。
5、所需教学环境及资源材料
(1)具备投影功能的多媒体教室(或网络教室)。
(2)计算机及因特网、音响。
(3)上海市小学数学二期课改(实验版)提供的资源课件片断(三角形初步认识)。
教学过程简述
1、导入新课
本环节涉及:数理逻辑、视觉空间智能。
(1)教师播放学生课前收集的.三角
形建筑和物体图片,确定要探究的教学主题。
(2)学生认真观察图片,说出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搭三角形
本环节涉及:语言、人际沟通、身体运动、视觉空间智能。
(1)教师做示范,并提出学生动手做一些三角形。
(2)学生思考:怎样分工合作才能搭出各种不同的三角形。
(3)学生小组合作搭三角形。
(4)学生交流研讨。
3、三角形分类
本环节涉及:语言、数理逻辑、人际沟通、视觉空间智能。
(1)教师演示电脑课件,提出任务:将做好的三角形分类。
(2)学生小组合作,按自己的想法初步进行分类。
(3)师生间互相交流(电脑演示学生分的结果)。
(4)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将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放入集合圈。
(5)学生用拍手来表示赞成和反对:在“涉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时,学生间会对其是否属于等腰三角形产生意见分歧,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用辩论赛的形式由学生自己找出正确答案。
(6)师生共同总结。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板书来揭示三角形按边分类的结果(三条边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以及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7)巩固练习(利用多媒体课件,及时对学习的新知识进行巩固)。
4、折一折,画一画
本环节涉及:数理逻辑、视觉空间、身体运动智能。
(1)教师取出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动脑筋来判断这是什么三角形。
(2)学生动手操作后发现是等腰三角形,并且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3)教师通过电脑演示验证学生的判断,得出判断等腰三角形的最简便方法。
(4)教师再次取出一个三角形,让学生利用好方法进行判断。
(5)学生动手操作后发现是等边三角形,而且有三条对称轴。
(6)教师通过电脑演示验证学生的判断,进行巩固练习。
5、小结并拓展
本环节涉及:数理逻辑、语言言语智能。
(1)教师利用课件,组织学生回忆本节课学习内容。
(2)学生交流表达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3)布置作业:(拓展)用长方形剪一个等腰三角形。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1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单元主题图“校园早晨”,引导:校园的早晨不仅美丽,而且还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图中许多物体表面有角,你能找到吗?
2.引导学生观察,从图中的三角板、剪刀、时钟等实物中找角。
3.(课件闪烁)三角板、剪刀、时钟上以及伸开两臂正在做操的小朋友身上都有角。导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
学生接触过生活中很多广泛意义上的角,对角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上课伊始,教师借助单元主题图创设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有角,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找角、指角。
(1)教学例1。多媒体出示例1实物图:剪刀、插有吸管的可乐罐、水龙头。师: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你能从这些物体中找到角吗?
(2)学生从例1的图中找角,教师用多媒体演示这些物体中所隐藏着的三个不同方向的角。
(3)学生从身边和生活中找角、指角,同桌相互交流。
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三角板上的三个角,引导学生谈谈对角的感受,说说角的组成部分。
(2)让学生自学课本第39页,思考: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3)引导学生指出例1中各角的顶点和边。
3.判断角、数角。
①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②下面的.图形中有几个角?
4.折角、变角。
(1)用圆形纸片折角。
①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引导学生动脑动手用圆纸片折出一个角。
②让几个学生展示所折出的大小不同的角,并介绍该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2)用绳子变角。
①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绳子,同桌两人合作,用手中的一根绳子拉出一个角。
②全班学生听教师口令把拉出的角变大或变小。
③小组讨论,在变角的游戏中,你有什么新发现?学生汇报。
5.比较角的大小。
(1)从刚才的变角游戏中找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说说比较的方法。
(2)比较两个大小相等、两边长度不同的角。
①多媒体出示两个大小相等但两边长短不同的角。
②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比较的方法,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动手比较课本中第42页第三题中两个角的大小。
③学生汇报比较方法和结果,并演示比较的过程。
④多媒体演示两个角动态重叠的过程,证实两个角大小相等。
6.体验画角。
(1)教师示范画角,学生观察后说说画角的步骤。
(2)学生动手画两个大小、方向不同的角。
(3)让学生展示所画的角,师生点评欣赏。
(4)引导学生小结画角的方法。
(5)多媒体直观演示画角的完整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剪刀、吸管、水龙头等实物中找角,通过课件演示,直观地展现角的抽象过程,自然地从生活中的角过渡到对数学意义上的角的研究。接着,让学生从身边的实物中找角、指角并摸一摸三角板上的角,进一步体验到角就在身边,感受到角的特征。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在折角、变角的动手操作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从中感悟到:角的大小变化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系,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最后,运用观察、模仿、思考、操作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初步掌握画角的步骤和方法。
三、创新设计,拓展提升
1.多媒体出示:由角组成的美丽的图形。
2.学生观察欣赏图形,说说观察后的发现。
3.学生自由创新设计:用角创作图案。
4.展示学生作品,全班欣赏交流,分享创作成果。
【设计意图】学生在认识角、了解角、会画角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创造性地用角来设计作品。这是一个拓展提升练习,既可以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又能放飞学生的思维,彰显自由发展的个性,点燃学生的创造性思想火花。
★ 角的度量说课稿
★ 角的度量教案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角的度量》听课心得体会2023-05-19
认识角教学设计2022-12-06
角的度量优秀教学设计2023-10-11
数学教案:认识角教学设计2023-12-19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2022-07-06
角的度量课件2022-10-02
认识角教学设计一等奖2023-02-08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与教案2023-12-04
角的初步认识人教版教学设计2023-07-02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023-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