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声音的变化》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24 07:58:04 更多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四年级下册科学《声音的变化》的教学设计(精选12篇)由网友“土豆”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四年级下册科学《声音的变化》的教学设计,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四年级下册科学《声音的变化》的教学设计

篇1:四年级下册科学《声音的变化》的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在第1课“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的活动中,学生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声音的高与低、强与弱的变化。本节课学生将用不同的力拨动他们熟悉的钢尺,探索声音强弱的变化;通过敲击装有多少不同的水的玻璃杯,以及拨动不同松紧的皮筋、粗细不同的琴弦、敲击大小、粗细、长短不同的物体,探索声音高低的不同。学生们通过对听到的不同声音的描述,将对声音有进一步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音调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音调就越低。

2、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过程与方法:

1、利用钢尺(塑料尺)进行实验,找出声音音量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关系;

2、利用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进行试验,找出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声音音量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2、设计实验探究尺子长度和音调的关系。

教学难点:

声音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在一定时间里振动的次数。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1把钢尺或塑料尺、4个同样的杯子里面装有不同量的水、1张“尺子声音高低的实验记录单”、1块钉两颗钉子的木板、1根橡皮筋、长短不同的3个铁钉、粗细不同的3根钢管、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3根铁管、1把六弦琴。

动画:尺子振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1、谁会敲鼓?听一听鼓发出的不同的声音。

2、提问:这些鼓发出的声音有哪些不同?

3、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4、、出示一把钢尺(或塑料尺),提问:怎样使它发出声音?(提醒学生拨动尺子时要避免尺子和桌面撞击。)

5、怎样让尺子发出音量不同的声音?

二、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出示钢尺(塑料尺)进行实验的要求:

用你们的方法进行研究,观察钢尺上下振动的幅度有多大,发出的声音有多强,并用振动幅度大或小、声音强或弱作记录。

再用力拨动钢尺,与前面的实验进行比较,尺上下振动的幅度和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并记录下来。

重复做上面的实验3~4次,体会物体振动时,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之间是什么关系,并能准确地进行描述。

2、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

学生开始实验活动,仔细倾听和观察,把听到的声音和观察到的现象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并记录下来。

3、学生分组交流观察结果。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

三、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

(一)、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1、出示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每组发一张实验记录单。

学生对敲击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发出的声音的高低进行预测,并在记录单上记录他们的预测。

2、实验方法:

按照从1号杯到4号杯的顺序,或从4号杯到1号杯的顺序反复敲击杯口,比较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再与小组的预测进行比较。

每个小组领取一组(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按要求开始实验。

3、与全班同学交流本小组的预测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单的分析。

(二)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1、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着一根橡皮筋的装置。

提问:还记得怎样让橡皮筋发出声音吗?

2、在接下来的让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实验中,老师有新的要求:先拨动橡皮筋,让它发出声音;把橡皮筋拉得紧一些,再拨弹。看一看、听一听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稍稍放松橡皮筋,再拨弹。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又有什么变化?

3、分小组实验。

4、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皮筋绷紧时,振动得快,发出的声音高;皮筋松时,振动得慢,发出的声音低。

(三)探究声音的高低与尺子振动的频率之间的关系

1、尺子怎样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尺子声音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

2、是这样吗?我们先来预测一下,把预测结果天道记录表中。

3、交流预测情况,并说出预测的理由是什么。

4、实验要求:要按照尺子振动部分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并能够清楚地听到声音的变化和观察到尺子振动频率的变化,还要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5、学生实验并记录数据

6.整理数据

请各个小组根据实验得出的数据,对应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把音高达到的高度以下涂上颜色,制成柱状图。

7、通过实验和整理出的数据你们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和它发出声音的音高变化有什么规律?

四、总结

声音的高低和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声音高;物体振动的慢,声音低。出示尺子振动的动画。

篇2:四年级下册科学《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学生能够分清楚声音的强弱和高低,知道声音的强弱用音量表示,声音的高低用音高表示。

2.初步理解音高的变化是物体的振动快慢变化引起的,物体振动得越快,音越高;振动得越慢,音越低。

过程与方法:

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发出不同音高的物体特点进行描述,通过对物体的振动状态进行分析,把振动状态和声音高低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到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铝片琴、4个不同水量的啤酒瓶、大小音叉各一个等。

演示材料:3个试管内装有不同量的水、铝片琴、啤酒瓶、音叉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前面两节课,我们对声音进行了研究,说说你对声音有了哪些新认识?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有强弱、高低的变化)

2.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声音的变化”。

二、声音的强弱

1.刚才有同学说声音有强弱的变化,强音是怎样的?弱音又是怎样的?

2.你能发出两个强弱不同的声音吗?拍手游戏:按照强弱弱的节奏拍手、拍桌子,说说用力的强弱,跟声音的`强弱有什么关系。

3.声音的强弱我们用音量来描述,以教室里的广播为例。

板书:用力大声音强用力小声音弱音量

三、声音的高低

1.提问:声音除了强弱变化之外,还有高低变化,高的声音是怎样的?低的声音又是怎样的?学生展示对高低的认识,请学生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2.体验声音的高低变化:唱音阶。教师示范,学生跟着教师唱音阶。声音的高低我们用音高来描述。

3.用铝片琴研究声音的高低

(1)声音的高低和什么有关呢?老师这儿有一件乐器,出示铝片琴,它是由长短不同的铝片组成的,我敲敲这些铝片,它能发出12345671我不给你们看到,你根据声音猜猜,老师是怎么敲的。声音的高低是怎么变化的?猜一猜老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敲的?

(2)老师发给每小组一个铝片琴和一个敲的棒子。PPT出示友情提醒:

请每个同学轻轻敲打铝片琴,不要影响别的小组,仔细听,12345671这个声音的高低跟铝片有什么关系?把你们的发现及时填写到实验记录。为什么要用相同的力敲?力的大小相同,说明声音的强弱怎么样?所以我们听到声音的不同主要就是高低的不同。

(3)学生汇报,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声音的高低与铝片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板书:铝片长声音低铝片短声音高

4.用啤酒瓶研究声音的高低

(1)老师这里还有一样乐器,出示6个装有不同水量的啤酒瓶,师演奏“一闪一闪亮晶晶”,啤酒瓶怎么就成为乐器了呢?不信我们来试一试。听出陈老师演奏的是什么歌曲了吗?大家想玩吗?要演奏歌曲,你首先得弄明白这几个啤酒瓶哪个声音高,哪个声音低。你觉得啤酒瓶声音的高低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2)每个小组4个啤酒瓶,让学生按照声音高低排排序,并用低、较低、较高、高表示不同的音高。

(3)学生汇报交流。

板书:水多声音低水少声音高

根据这两个实验,我们来找找规律看,声音的高低可能和什么有关?我们把思路往前挪一挪,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高低不同的声音振动状态会一样吗?高的声音振动是怎样的?低的声音振动又是怎样的呢?

5.用音叉建立声音的高低和振动快慢之间的联系。

(1)能看出振动有什么不一样吗?别急,老师还有宝贝,出示大小两个音叉,请你比较一下,它们外观有什么不同?根据前两个活动获得的经验,我们来猜一猜大音叉和小音叉声音的高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让学生敲一敲大小两个音叉。(提醒:每个同学轮流敲一敲,用相同的力敲音叉的上部,为了听得更清楚,可以听共鸣箱)

(3)师生交流:大小音叉声音有什么不同?大的音叉和小的音叉振动起来有什么不一样吗?凭肉眼大家能看出来吗?(不行)。科学工作者对它们进行了比较准确的测试,并给它们作了标记。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音叉,你看到上面的数字了吗?(大音叉:256,小音叉512)这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来看资料。(音叉上的数字代表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256表示每秒振动256次,512表示每秒振动512次。)

(4)可能还有同学不太相信,觉得光凭资料不让人信服。别急,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科学的检测软件,它可以比较准确地测出物体振动的快慢。我们来检验一下大小音叉,看看是不是大音叉振动慢,小音叉振动快。(用音频软件检测大小音叉的振动快慢)

(5)现在能解释为什么大音叉声音低,小音叉声音高了吗?铝片琴的铝片长声音低铝片短声音高又怎么解释?啤酒瓶呢?现在谁能说说声音的高低和什么有关呢?

四、应用拓展

老师出示三个装有不容水量试管,现在不用敲的方法了,用吹的方法它也能发出声音。猜猜看哪个声音高,哪个声音低?跟我们的猜测不一样,怎么回事呢?在我们学具袋里有5个长短不同的塑料管,同学们回家都去吹吹试试,有了新的想法明天来告诉老师。

篇3:小学科学《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

【理论指导】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知识的获得不是个体“旁观”的过程,而是“探究”的过程。最早提出在科学教育中要运用探究方法进行教与学的是杜威。杜威认为,“探究”是主体在与某种不确定的情境相联系时所产生的解决问题的行动。在行动中,知识不是存在于旁观者的被动的理解中,而是表现为主体对不确定情境的积极反应,知识是个体主动探究的结果。在教学方法上,应该“从做中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做实验,并放开束缚,自主、积极、愉快地参与到科学实验活动中去亲历探索自然界奥秘。他们运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记录、表达、交流等方式构建知识,提高素养。

【教学内容】

《声音的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的内容。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两个概念,不仅仅是学生,就是成人也很容易搞混。四年级的学生很难用普通的观察方法来分辨出声音的高低,他们更难理解声音的高低与频率的关系。

本课从学生熟知的、非常感兴趣的音乐喷泉切入,引导学生分析声音是有区别的、有变化的。再借助教具、信息技术手段以及APP软件等手段,让学生通过大量的体验活动,理解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两个概念,并知道他们与振动的关系,继而为声音如何传播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一个初步概念建成时期,也是为以后“大概念”模式的建成打下基础的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有目的地引导孩子们建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有助于他们有形成正确的概念,也有益于锻炼他们形成一个高效的思维模式。

经过本单元前2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声音消失。他们还知道了音叉是什么,并学会了怎样利用音叉等物体发出强和弱的声音。但由于年龄小、表达能力弱、缺乏系统的认知等原因,他们对声音的认知还很懵懂。本节课“声音的高低,声音的强弱”变化的,以及振动幅度、振动频率的含义对现阶段学生来说还是有困难的。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2、过程与方法:

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音量与音高的科学概念,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特别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准备】

音叉、小锤、乒乓球、自制教具、仿真软件、自制课件等。

【课前准备】

1、见学生时,相互熟悉,相互提问。

2、教学调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叉的使用方法。

3、了解学生对乐器的认识。

4、教会学生使用平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中秋节老师出去玩,看到了一个有趣的东西,就拍下来了,今天特地带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吗?有什么发现呢?

【生】声音和喷泉都有变化,喷泉随着声音变。

【师】对,声音在变化。其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听到很多声音,变化不断地声音构成了奇妙的大自然,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声音的世界,探究“声音的.变化”。

【板书课题】声音的变化

二、新知探究

(一)声音的强弱(音量)

1、提问

【师】大家听听这2段声音,(PPT)(播两段音量有明显区别的声音)谁来说说这两段声音有什么不同?

【生】有大、小的变化,强、弱的变化......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声音的大小有变化,指的就是声音的强弱。(板书)声音大即是强,小即是弱。(PPT)在科学中,声音的大小强弱用音量来表述。

【板书】强弱

2、游戏

【师】怎么区分声音的强弱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跟你的同学说一句悄悄话,有个小要求,只能让你的同桌听到。开始!

【师】同学们都玩的很开心哦,王老师也很想参与进来,最后一排的那位小帅哥,能大声地告诉王老师你的名字吗?【生答名字】XXX同学,认识你真高兴!你能和老师说声老师好吗?【生答】

【师】老师们你们听到打招呼声了吗?

【师】刚刚的游戏中,你们听到的所有声音,哪个最强,哪个最弱?

【生答】......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能区分声音的强弱了。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发声的力度,来控制声音的强弱。

3、实验探究一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声音的产生与振动有关,那么,声音的强弱是否也与振动有关呢?

【师】下面,我们来进行探究实验,请看大屏幕:

【师】我为大家准备了这些实验器材:音叉、小锤、带线的乒乓球。

【师】(PPT演示)怎么利用这些器材进行实验呢?下面来看看实验步骤:①手拿带线的乒乓球,保持静止;

②击打音叉发出声音;

【师】要想使音叉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我们怎么敲击?

【生答】重一点敲击声音强,轻一点敲击发声弱。

【师】那我们在使用音叉时,应该击打哪个部位呢?

【生答】

【师补充】应该击打音叉侧面的顶端。将乒乓球快速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侧面。

③比较音叉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时乒乓球弹开的距离远近。

④为避免误差,反复实验三次,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前,老师要提示两点:

【师】

A、小组内分工合作,遵守实验纪律,本次实验需要分辨声音强弱,实验时请保持安静。

B、提示音乐响起停止实验,将器材放回原位,分析实验结果,准备交流。

【师】现在开始实验!

【生】分组实验

4、交流分享

【师】我们的探究活动已经完成,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上来,一边演示,一边分享你们的发现。请你大声的告诉大家你的发现。

【生1】演示实验过程

【生2】我们先敲出强的声音,再敲出弱的声音,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声音强,小球弹开的距离远,声音弱,距离近。

【师】其他小组,你们还有补充的吗?

【师】现在我们回顾一下振动的概念。振动是指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往返运动时离中心点距离远振动幅度就大。(慢)往返运动时离中心点距离远振动幅度就,振动幅度小。

结合我们刚刚的实验,来说说(小结)声音的强弱和振动幅度大小有关吗?

【生答】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师补充】是的,发声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

【板书】强大

音量振动幅度

弱小

(二)声音的高低(音高)

1、声音高低的认识

【师】声音的变化除了强弱变化之外,还有高低变化。听!【教师弹仿真琴不唱】1234567

【师】有哪位同学听出来了:哪个音高,哪个音低?【生答】

2体验声音的高低变化

【师】跟着老师的演奏我们一起唱一唱(唱音阶)。

【师】由低到高唱,预备唱;【生唱】

【师】由高到低唱,预备唱;【生唱】

【师】声音的强弱和高低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强弱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音量;刚刚我们唱的音阶1234就是声音的高低变化,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板书音高)

【板书】高

音高

3、实验探究二

【师】那么声音高低的变化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呢?我们来看看这3组器材

(PPT展示)认真观察同组的各个器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大小、粗细、长短

【师】各小组讨论下,猜猜击打同一组3个材料时声音高低会有变化吗?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师】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了,别着急老师会让你们实验的,我们先来看看实验要求。

实验步骤:①检查器材,将预测结果填写在报告单上。

②用同样的力敲击器材中部,仔细分辨声音的高低。

③同一器材反复实验3次,并填写实验结果。

④三组实验都完成后回到座位,整理实验结果。

【师】声音的高低光用耳朵来分辨有一定的难度,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款APP软件,帮助大家分辨声音的高低。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学习“频率分析仪”使用方法。

【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实验,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PPT:温馨提示:

A、本实验需要辨别声音的高低,实验全程须保持安静;

B、各实验区域小组间分工合作、有次序交换;本次实验设四个实验区,每大组到相应区域进行实验。

C、及时填写实验报告单。

D、实验结束后,将器材归位,回到座位整理实验报告,准备交流。

【师】有什么问题吗?开始实验

【生】用自制教具分组实验,研究声音高低跟什么因素有关。

教师在各组进行巡回指导。

铃声提示坐回原位

4、分享交流

【师】同学们都已经完成了你们研究,哪一组上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呈现记录表,汇报发现,并演示。)

【生】句式:我们小组研究声音的高低是否与物体的大小有关,我们发现物体,声音;物体,声音。

【板书】高(小、短、细)

音高

低(大、长、粗)

5、演示实验

【师】为什么小、短、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就高呢?为什么大、长、粗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就低呢?

为了揭示其中的奥秘,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的实验,下面我们来看其中的一个实验:

【师】(教师演示实验齿轮,慢一点,让学生听清楚)。老师转动齿轮,可以带动金属片振动。齿轮转得慢,金属片振动也慢。接下来老师要从慢到快来转动齿轮,大家听一听发出的音高有什么变化?

【生答】振动慢,声音低。振动快,声音高;(师板书慢)

6。小结

【师】现在我们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小、短、细的物体振动快,所以声音高;大、长、粗的物体振动慢,所以声音低。

声音有高低的区别是因为物体振动的快慢,也就是振动频率不同。

三、总结分享

【师】今天,我们学了两个概念,音量、音高,通过探究实验,我们发现,振动的幅度决定了声音的强弱(也就是音量),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声音的高低(也就是音高)。

四、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一起了解到振动的幅度和频率的差别可以带来声音的变化。我们的祖先利用科学知识制作了许多乐器,艺术家们利用这些乐器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老师这里有一些仿真乐器,其实这些仿真乐器不仅可以用平板下载,也可以用电脑、手机下载,老师在这里给你们提出一个小挑战:利用仿真乐器创作属于自己的歌曲。

【板书设计】

声音的变化

【实验记录】

实验探究一:声音的强弱与振动关系探究实验

实验过程

声音的强弱

乒乓球弹开距离(远、近)

用力敲击音叉

轻轻敲击音叉

实验探究二:声音高低的变化探究实验

1、实验名称:声音高低的变化是否与物体的有关

2、我们的预测:物体,声音高;物体,声音低。

3、实验过程:

物体特征

第一次实验数据(HZ)

第二次实验数据(HZ)

第三次实验数据(HZ)

4、实验结果:

我们小组研究声音高低的变化是否与物体的有关。我们发现物体(),声音();物体(),声音()。

篇4:四年级科学《声音的变化》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内容

本课选自本单元中的第三小节,教材共2页,分为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和观察比较声音的高低的变化两个活动.与第一小节《听听声音》和第四小节《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基于《听听声音》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两节课的基础上来探索研究的,为后面《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准备,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声音的变化》一课是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第二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声音在音调高低和音量大小上的变化。学生在之前也学过有关对比实验的知识,做过相关的实验,并且学生已经具有了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但是本课与以往对比实验的不同在于本课是研究两个变量,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科学概念目标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按教科书要求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音量与音高的科学概念,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教学难点: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三)说教学材料准备

1.分组材料:音叉、小锤、乒乓球、自制教具、应用软件等。

2.教师准备:音叉、小锤、乒乓球、自制教具、应用软件、自制课件等。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声音在各个方面都有基础性的前概念。过程与方法方面,他们有了一定的观察基础,经历了一些探究活动,会进行比较详细的观察并作相应的记录,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在知识方面,他们知道声音是不同的,知道声音有大小的区别,并且经历了探究声音发生的过程,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情感方面,他们对科学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科学探究活动,愿意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以上这些有利条件会对本课的探究活动起积极作用,但在孩子们的前概念中,往往将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与生活中的现象相混淆,他们听到高音会误以为声音强,听到低音就会认为声音弱。如音高与音量分辨不清的话,就根本无法区别振动时产生的现象,更不能把观察到的现象总结成规律。所以“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将会是孩子在本节课的学习上遇到的一个大困难。

三、设计理念

通过教师的启发式点拨,引领学生通过提出问题——细心观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的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展开合理的推测及验证,总结其规律。 在教学中,力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重过程,也注重概念的渗透,使学生真正理解科学的意义。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一个轻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在有目的性和方向性的前提下,放手让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让自然的具体事物有趣的自然现象紧紧吸引学生,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一环节,因为对于音乐常识较弱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分辨声音的高低是个难点,特运用app应用来辅助实验,一方面让学生们感受到信息技术对于学习的有益之处,另一方面通过孩子对于机器的使用,快速理解课本知识,提高孩子的知识全面性。全面提上孩子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中秋节老师出去玩,看到了一个有趣的东西,就拍下来了,今天特地带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吗?有什么发现呢?

【生】

【师】声音在变化。其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听到很多声音,变化不断地声音构成了奇妙的大自然,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声音的世界,探究“声音的变化”。

【板书课题】声音的变化

二、新知探究

(一)声音的强弱(音量)

1.提问

【师】大家听听这段声音,(PPT)(播两段音量有明显区别的声音)谁来说说这两段声音有什么不同?

【生】有大小的变化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声音的大小有变化,指的就是声音的强弱。(板书)声音大即是强,小即是弱。(PPT)在科学中,声音的大小强弱用音量来表述。

【板书】强、弱

2.游戏

【师】怎么区分声音的强弱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跟你的同学说一句悄悄话,有个小要求,只能让你的同桌听到。开始!

【师】同学们都玩的很开心哦,王老师也很想参与进来,最后一排的`那位小帅哥,能大声地告诉王老师你的名字吗?【生答名字】(大声说)XXX同学,认识你真高兴!你能和老师说声老师好吗?【生答】老师好!

【师】老师们你们听到打招呼声了吗?

【师】刚刚的游戏中,你们听到的所有声音,哪个最强,哪个最弱?分开讲【生答】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能区分声音的强弱了。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发声的力度,来控制声音的强弱。 5min

分组实验一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声音的产生与振动有关,那么,声音的强弱是否也与振动有关呢?(PPT)

【师】下面,我们来进行探究实验,请看大屏幕:(PPT)

我为大家准备了这些实验器材:音叉、小锤、带线的乒乓球。【师】

【师】(PPT演示)怎么利用这些器材进行实验呢?下面来看看实验步骤:

1.手拿带线的乒乓球,保持静止。

2.击打音叉发出声音

【师】要想使音叉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我们怎么敲击?

【生答】重一点敲击声音强,轻一点敲击发声弱。

【师】那我们在使用音叉时,应该击打哪个部位呢?

【生答】【师补充】应该击打音叉侧面的顶端。将乒乓球快速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侧面。

1.比较音叉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时乒乓球弹开的距离远近。

2.为避免误差,反复实验三次,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前,老师要提示两点:

1.小组内分工合作,遵守实验纪律,本次实验需要分辨声音强弱,实验时请保持安静。

2.提示音乐响起停止实验,将器材放回原位,分析实验结果,准备交流。

【师】现在开始实验! 10MIN

【生】分组实验

3.交流汇报

【师】我们的探究活动已经完成,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上来,一边演示,一边分享你们的发现。请你大声的告诉大家你的发现。

【生1】演示实验过程

【生2】我们先敲出强的声音,再敲出弱的声音,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声音强,小球弹开的距离远,声音弱,距离近。

【师】其他小组,你们还有补充的吗?

【师】现在我们回顾一下振动的概念。振动是指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往返运动时离中心点距离远振动幅度就大。(慢)往返运动时离中心点距离远振动幅度就,振动幅度小。

结合我们刚刚的实验,来说说(小结)声音的强弱和振动幅度大小有关吗?

【生答】(PPT)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师补充】是的,发声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板书

(二)声音的高低

1.声音高低的认识

【师】声音的变化除了强弱变化之外,还有高低变化。听!【教师弹仿真琴不唱】1234567

【师】有哪位同学听出来了:哪个音高,哪个音低?【生答】【生答一个教师弹一个】

2.体验声音的高低变化

【师】 跟着老师的演奏我们一起唱一唱(唱音阶)。

【师】由低到高唱,预备唱;【生唱】

【师】由高到低唱,预备唱;【生唱】

【师】声音的强弱和高低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指着黑板)强弱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音量;刚刚我们唱的音阶1234就是声音的高低变化,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板书音高)

【板书】

音高 : 高、低

3. 声音高低的变化实验探究

【师】那么声音高低的变化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呢?我们来看看这3组器材

(PPT展示)认真观察同组的各个器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大小、粗细、长短

各小组讨论下,猜猜击打同一组3个材料时声音高低会有变化吗?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了,别着急老师会让你们实验的,我们先来看看实验要求。

(PPT微课)

实验步骤:

1. 检查器材,将预测结果填写在报告单上。

2. 用同样的力敲击器材中部,仔细分辨声音的高低。

3. 同一器材反复实验3次,并填写实验结果。

4. 三组实验都完成后回到座位,整理实验结果。

温馨提示:1.本实验需要辨别声音的高低,实验全程须保持安静;

2.各实验区域小组间分工合作、有次序交换;本次实

验设四个实验区,每大组到相应区域进行实验。

3.及时填写实验报告单。

4、实验结束后,将器材归位,回到座位整理实验报告,准备交流。

【师】有什么问题吗?(一一解答)开始实验

【生】用自制教具分组实验,研究声音高低跟什么因素有关。

教师在各组进行巡回指导。(把其中一组做完实验的器材拿上讲台)铃声提示 坐回原位

【师】同学们都已经完成了你们研究,哪一组上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句式:我们小组研究声音的高低是否与物体的大小 有关,我们发现物体 ,声音 ;物体 ,声音 。

【板书】 高(小、短、细 )

音高

低(大、长、粗 )

【师】为什么小、短、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就高呢?为什么大、长、粗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就低呢?

为了揭示其中的奥秘,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的实验,下面我们来看其中的一个实验:

【师】(教师演示实验齿轮,慢一点,让学生听清楚)。老师转动齿轮,可以带动金属片振动。齿轮转得慢,金属片振动也慢。接下来老师要从慢到快来转动齿轮,大家听一听发出的音高有什么变化?

【生答】振动慢,声音低。 振动快,声音高;(师板书慢)

【师】现在我们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小、短、细的物体振动快,所以声音高;大、长、粗的物体振动慢,所以声音低。

声音有高低的区别是因为物体振动的快慢,也就是振动频率不同。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两个概念,音量、音高,通过探究实验,我们发现,振动的幅度决定了声音的强弱(也就是音量),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声音的高低(也就是音高)。

四、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一起使用了仿真乐器,其实这些仿真乐器不仅可以用平板下载,也可以用台式电脑下载,老师在这里给你们提出一个小挑战:利用仿真乐器创作属于自己的歌曲。 有很多乐器都能演奏出不同高低的声音。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乐器(PPT出示三种虚拟乐器)(编钟、八音琴、吉他),大家试着演奏一下,猜一猜,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声音高低变化?

【师】请大家从抽屉里拿出平板电脑,(温馨提示):平板电脑属于精密仪器,需轻拿轻放。开始演奏!

篇5:四年级科学听听声音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2、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

(二)科学知识

1、通过听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感知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有关,没有物体就没有声音;

2、通过游戏、实验,使学生懂得声音有大小、远近、高低的不同,初步分辩声音的大小和高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感受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声音;

2.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教学重点】认识声音的大小和高低。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声音的大小叫音量,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教学理念】科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处处着眼于以生为本,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探究活动活动中自己感悟。

【教法设计】创设情景,导入课题——演示引导,实验探究——巩固练习,拓展延伸——课后小结。

【学法设计】倾听——观察——质疑,比较——分析,巩固归纳——演绎推理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光盘一只,《记录卡》每人一张,塑料直尺、小鼓、小棒及笛子、唢呐、铜锣、腰铃等民族乐器各6个以上,两把口琴,透明玻璃杯6-8只,清水一小盆。

【教学预案】

这是本单元第一个活动,这个活动要求我们和学生们一起尽量多地倾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分析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然后说说我们听到过哪些声音,并分析哪些是自然界发出的声音,哪些是我们生活和工作发出的声音。

为了更好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更加开放有效地进行科学学习及实验探究,我把学生分成6个大组,每组8人左右,桌上配置相关的学具和实验器材,各组组员推选出一位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创设情景,激趣揭题,5-6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光盘,让学生猜猜里面录的是什么,引导学生倾听与观察;

播放一段大自然音乐,学生谈感受;

播放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学生猜;

揭题。(教师板书:听听声音——奇妙的声音王国)

二、学习新课(21-23分钟)

1、指导学生通过游戏及填写《记录卡》,认识固体、液体、气体均可发出声音。6分钟

请两位学生上台做游戏。(学生甲正对全体学生分别做吃苹果、喝汽水、吹笛子的动作,学生乙背对学生甲猜测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台下学生做评判同时填写《记录卡》。

记录卡
发声物体 物体类型 你的发现
     
   
   

2、指导学生实验,认识声音的大小叫音量。9-10分钟

(1)教师出示一把塑料直尺,让学生观察。

教师把尺子的一端放到桌子上面,并用左手压紧它,尺子的另一端伸出桌子外,然后用右手轻轻一打击,让尺子发出声音。

教师再实验一次(这次较用力打击尺子),让学生再观察一次,然后说说发现了什么。

(2)提出假设:“声音有大小的不同”。

学生分组实验,验证假设。在各小组内充分地合作实践、研究和讨论,然后由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实验结果。

(3)提出问题:声音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

创设情境:播放一段音乐给学生欣赏,在播放过程中,教师一会儿故意把音量调小,让学生谈感觉如何(声音小);一会儿又故意把音量调大,让学生谈感觉又如何(声音大)。

教师边板书边讲述:我们把声音的大小叫“音量”。(让学生齐读板书一遍)

3、指导学生实验,认识声音的高低叫音调。5-7分钟

(1)教师出示一把口琴,让学生观察一遍。

教师吹奏《世上只有妈妈好》。请1~2位学生表演,师生共同欣赏。

(2)提出问题:这位同学吹的歌曲声音是什么样子的? (吹的声音不停地变化着高低)

(3)得出结论: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三、巩固练习(5-7分钟)

1、电脑投影,出示题目和要求:(利用各种乐器和实验器具发出各种声音)

a、发出又高又响的声音。

b、发出高而小的声音。

c、发出低而响的声音。

d、发出又低又小的声音。

各学习小组充分实践,师巡回指导。

2、教师按照上述要求演示一遍,并用电脑投影板书。

3、教师赠送“礼物”,(老师边说边将几个玻璃杯放在桌面上,激趣后用这几只玻璃杯子奏出一首学生熟悉的儿歌。“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四、总结拓展,课外延伸(3-5分钟)

1、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周围有哪些噪声。

2、学生谈噪音对人类的影响并讨论该如何减少噪音。

3、教育学生应该养成在公共场所低声交谈的良好习惯。

4、总结学习所得(学生齐读板书),质疑。

5、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一个装有数粒绿豆籽的矿泉水瓶让学生观察。

提出问题: 里面装的是什么?为什么只要轻轻摇晃一下就会发出声音呢?你们有什么办法设计—个实验使摇晃的声音变小或消失?(让学生充分发言)

作业布置: 请学生回去把这个实验做一做,并写好活动记录,下节课汇报。

篇6:《声音的变化》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相同的物体也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3)引领学生用心去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基本的观察实验方法,学会用语言描述和文字记录听到的各种声音。

(2)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3)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逐步养成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求真的态度,。

(2)乐于倾听他人的发言,善于与同伴交流。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区分、鉴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并加以归类。

教学难点:对声音的高、低、强、弱加以区分和鉴别。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1)游戏“猜猜我是谁?”

(2)引出课题。(听听声音)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入手导入新课,可以放松学生紧张的情绪,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探究活动

(一)倾听、感受声音。

(1)你安静地全神贯注地倾听我们教室内外的声音吗?

(2)交流:你刚才听到哪几种物体发出来的声音?你还知道哪些声音?

(3)为声音分类。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周围环境入手,经历对周围的各种声音进行观察的过程使学生感觉生活中离不开声音;通过学生模仿声音让学生更直观的接触声音。)

(二)听听固体、液体、气体发出的声音。

(1)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使物体发声。

(2)你能用桌子上的不同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吗?我们分组来玩玩,在玩的过程中要想办法让它们发出不同的声音来。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边说边做)

(5)小组活动给声音分类。

教师参与小组活动:声音分别是由哪些物体发出的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液体、固体、气体

(6)汇报,小结:没有物体就没有声音

(设计意图:经历使固体、液体、气体发出声音的设计和观察过程,鼓励学生采取多种方法对各种物体产生的声音进行观察。)

(三)分辨声音的变化。

(1)分辨声音的大小(强弱)变化 通过拍手活动,分辨声音的大小。

(2)分辨声音高低的不同

通过敲鼓、弹琴等分辨声音的高低。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从倾听周围的声音开始,鉴别各种不同的声音以及声音的大小、高低等。)

(四)再次验证声音的变化。

(1)研究打击力度不同音叉发出的声音。一个同学敲,其他同学安静地把耳朵向中间凑听。

(2)完成记录单一

我听到的声音”记录表(一)

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听到的声音

用很大的力

用很小的力

(3)再次来验证声音的强弱

(4)研究不同的音叉发出的声音

刚才我们用不同的力敲击了同一个音叉,发现轻敲时声音比较小,重敲时声音比较大。我这这里,还有一个音叉。大家看有什么不同?(小大不同)这两个音叉声音会有什么不同?

(5)完成记录单二(重点关注:力度一样)

(6)再次来验证声音的高低

(设计意图: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

三、总结回顾,拓展提升

通过这节课听听声音,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还想研究声音的哪些方面?

四、板书略

篇7:《声音的变化》的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亲身感知声音的强弱变化,用动作等表示声音有强有弱。也能够通过简单的实验了解尺子发出声音的强弱是与尺子振动的幅度有关系。尺子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尺子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2、能够辨别出吉他琴弦、音叉和风铃管发出声音是有高低变化的。

3、通过具体的音叉、琴弦发现这两种物体的音高是由它们的大小、长短、粗细决定的。

4、养成善于观察,养成把身边常见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认识到尺子音量大小、声音强弱是由尺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2、音高的变化与该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有关系。

3、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尺子音量是由它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4、音叉、琴弦的音高是由它振动的快慢决定的。

三、材料准备:

钢尺(每2人一把)

512音叉(小)、256音叉(大)(每四人一组)

吉他三根弦(粗、中、细)4人小组一把:备有拨片

风铃管四根一组:老师演示

记录表1张;3张小表

教学过程

一、音量(声音的强弱)研究部分:

1、黑板上写下“声音”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用手势表示一下什么叫振动。

今天我们研究声音,研究声音做实验时需要注意一点什么呢?

轻声讨论 反复静听

大声回答

2、讨论、回答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

人的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

“大声、轻声”这是声音的什么变化呢?

音量的变化

我们把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表示。

3、声音的强弱变化与什么有关?

声带的振动我们能感觉但无法看见;可以找到一样物体吗?既能能听清它声音强弱变化的又能看清它振动的变化。

用尺子拨动 振动看哪里

尺子声音强-----------怎么做到

尺子声音弱-----------怎么做到

做几次

以2人小组为单位,学老师的方法轻轻拨、用力拨

先辨认声音的强弱,再仔细观察比较尺子有什么变化。

完成作业p28 活动记录 表一

听到老师的信号停止实验,将尺子放入抽屉

4、用敲钢片琴的小乐曲来停止实验部分把钢尺放进抽屉,开始汇报部分。

汇报轻轻拨动尺子……

用力拨动尺子……

用手势表示

尺子发出声音的强弱与尺子振动的幅度有关。

尺子振动幅度大,发出声音强(音量大)

尺子振动幅度小,发出声音弱(音量小)

通过同学们自己的研究发现:尺子振动发出声音的强弱(音量大小)与它们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动幅度大,发出声音强(音量大);振动幅度小,发出声音弱(音量小)。那么其他物体是不是和尺子一样,发出的声音强弱和它的振动幅度大小有关呢?请同学们可以按照研究尺子的方法去研究其他物体。

把作业本合起来放到抽屉

二、声音的高低研究部分:

1、引入:

刚才同学们听到了一首什么曲子?《一闪一闪亮晶晶》

我们大家一起来唱一唱吧!

能边敲边唱出曲子是因为声音有什么变化?

声音有高低

用动作来表示音的高低,

辨辨声音的高低,推测哪个钢片发出的声音最高,哪个最低?

敲长钢片-------声音低(动作表示)

敲短钢片------ 声音高(动作表示)

2、长时间试验过程:钢片琴最长的发出声音最低、最短发出的声音最高,

那么其他的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呢?出现音叉和吉他,我们一起来来研究。

要求:

1)先推测(不动手)------再轮流敲、听。(静)

2)轻声讨论:确定声音高、低

3)总结填表:音叉发出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4)任务完成后,把音叉交回实验台换取下一个实验的教具

两个音叉敲击发出的声音与什么因素有关?

三根吉他琴弦呢?拨动发出声音高低与什么有关系?

学生记录:音叉(琴弦)声音的高低与音叉的大小有关

音叉(琴弦)声音高的,……

音叉(琴弦)声音低的,……

音叉(琴弦)声音的高低与音叉的(琴弦)大小(粗细)有关。

3、两个实验都完成了,放好材料小组里汇总2个实验的结论。

想想平时还接触过什么物体(乐器)发出声音有高低,推测可能与什么有关。

4、汇报:

当提高音叉声音的高低与音叉的大小有关时,问更低的声音和更高的声音音叉会是怎样的形状大小。

1)老师请你们来推测风铃管,提出三个问题

哪个风铃管发出的声音高,哪个风铃管发出的声音低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排一排推测风铃管发出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小组看着展台讨论1分钟,汇报。

2)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尺子声音强弱(音量大小)与振动幅度有关

声音高低与音叉大小、钢片长短、琴弦粗细有关这是为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研究……

三、这些都是声音的……变化

那么我们用有变化的声音和老师说再见吧!

声音的强弱变化

声音的高低变化

板书设计:

篇8:《声音的变化》的教学设计

尺子振动幅度

强(大声汇报、重、响) 大

音量

弱(小、轻声讨论) 小

钢片琴 音叉 吉他琴弦 吹管

高 短 小 细 短

音高

低 长 大 粗 长

篇9:四年级科学下册《毛毛虫不见了》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下册《毛毛虫不见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毛毛虫是怎样过河的?”这样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把学生引入探究蝴蝶、青蛙等常见的动物的生长变化教学内容之中,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观察常见动物的生长变化,搜集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变态的资料和信息,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学情分析

通过四年级上学期的科学课教学,四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已经学会了自己搜集资料和进行课堂记录的习惯,很多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具备了初步探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a、能对毛毛虫过河的“妙法”提出自己的假设。

b、能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某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一生的生长变化资料。

c、能归纳出变态发育昆虫的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情感目标

a、勇于发表和说明自己的见解,乐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和理解别人的观点,以完善和修正自己的观点。

b、能在探究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地参与交流和讨论,体验小组合作的愉快。

c、能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发现。

知识目标

a、能解释毛毛虫不见了的'原因。

b、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变态发育的概念。

c、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主要变化。

STSE目标

通过观察和搜集资料,能说出动物不同生长阶段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认识动物的变态。

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认识动物的变态。

教学准备

有关动物生长发育的资料、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教师讲述毛毛虫过河的故事。(出示投影动画)

2、引出问题,学生猜想。

二、知识探究

(一)观察比较

(投影出示图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毛毛虫和蝴蝶的样子、所吃食物、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板书:形态结构 生活习性)

(二)合作探究

1、小组交流

(投影出示温馨提示)

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做到心中有数。

2、全班交流

(1)学生拿着任务卡到前面汇报。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卵 幼虫 蛹 成虫)

(2)学生评价,教师适时指导、评价加星。

(3)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毛毛虫是怎样变成蝴蝶飞过河的。

(4)观看蝴蝶的生长过程视频。

(板书课题:毛毛虫不见了)

(三)展示发现

1、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拿出资料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其它变态发育的动物的生长过程。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做到心中有数。

2、全班交流

(1)学生拿着自己准备的资料到前面介绍。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卵 幼虫 成虫)

(2)学生评价、补充。教师及时补充指导、加星。

(3)找出这些变态动物的相同和不同,理解变态及变态的两种形式: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投影出示)

(板书:发生变化 变态)

三、布置作业

1、投影出示蝴蝶标本,学生欣赏。

2、观看蝴蝶标本制作的视频。

3、布置课下作业(选择一项作业完成):

(1) 制作蝴蝶标本。

(2) 认真观察一种你喜欢的动物,写一篇科学小论文。

四、板书设计

毛毛虫不见了

形态结构 卵 幼虫 蛹 成虫

发生变化 变态

生活习性 卵 幼虫 成虫

篇10: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变化》教学反思

小学关于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变化》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对音量、音高的研究让学生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这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的另一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在声音的变化和振动之间产生一个联系。

教材中的内容安排比较清晰,一个是对音量的研究,一个是对音高的研究并且围绕着3个实验进行:尺子音量的研究;水杯音高的猜测和结果;橡皮筋的音高实验。在整课教学中,自我感觉整体比较完整和流畅,思路也比较清晰,也能够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不过还是有一些值得商榷和不足的地方,反思总结如下:

一. 教学的重难点是每节课的切入点,除了要明确本课内容的教学目标之外,正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一名教学经验尚不足够的年轻教师,对于重难点的把握,似乎太过于依赖于教学参考中给出的意见,而忽视了自己对教材重难点的理解或者说是没有好好消化教参中的重难点提示。正因为缺少了自己对教材重难点的理解,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往往体现不出重难点,学生的'认知也只停留在了表面。

二.实验效果的好坏影响着学生实验结果的得出,而实验工具和材料则影响着实验的效果。尤其是像这节课,作为演示实验的材料,效果都比较好。但是学生实验所用到的材料,对于他们的观察和认知是起到了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的作用呢?在观察振动快慢决定橡皮筋音高的实验时,松紧不同的橡皮筋振动快慢并不是肉眼可以明显分辨出来,学生的结论可能是他们根据记录单上的引导老师的提示以及生活经验所得出的。显然这样得出的结论就失去了做实验的意义。再比如振动幅度影响尺子音量的实验,尺子本身并不长,加上钢尺的发声效果也并不如塑料尺理想,但是塑料尺容易折断,弹性不如钢尺,那么究竟是该选择钢尺还是塑料尺?或者在原有材料的情况下,如何想办法克服不足,使实验效果最佳。还是需要好好下下功夫的。

三. 小结和总结对于这节课,我觉得格外的重要。每个实验完成之后的小结,都能让学生加深对振动与音高音量之间联系的认识。而我在这节课中的小结都不够充分,也缺乏了一些必要的板书,比如振动快 声音高;振动慢 声音低这类的板书小结,导致最后总结时,学生思路不清晰。当然这也有临时内容安排上的不合理所造成的影响,因为自己的疏忽而遗漏了一个环节,在总结前想把内容补上,却反而搅乱了学生原本的思路。

篇11: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音的高低知识

2.能力目标:表演蒙古舞的能力

3.情感目标: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音的高低

2.准确演唱、表演蒙古歌舞

教具学具:

录音机、课本、琴、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

1.复习演唱《草原就是我的家》

2.加表演演唱歌曲

三、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

1.初听《我是人民小骑兵》录音机结合教材中的插图聆听。

提示:A这首木琴曲表现了哪些内容? B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讨论并用简短的语言说一说音乐表现的小骑兵的故事。

3.再听录音机

要求:学生边听边随着音乐做动作。

4.注意音乐采用了什么方法让你感到小骑兵由远至近?让学生感受渐强、渐弱的运用在乐曲中的效果。

5.选择打击乐器进行参与或伴奏。

四、学唱《小松树》

1.听录音的范唱录音机让学生完整地感受歌曲。讲了什么?

2.教师的范唱让学生完整地感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

3.轻声有感情地随着音乐读歌词。

4.听着教师的琴声,轻声地填词,教师注意发现问题,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5.合着录音伴奏,正确地演唱。

6.听范唱,分小组自编动作表演。

教师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想像力,编创自己独特的动作表演。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五、课堂小结

教后记:

我课的一开始,我请学生说说小松树,并渲染它的四季常青,以及坚毅不拔的性格,使学生都非常喜欢小松树的品格,并崇敬它,形成想向它学习的愿望。有了这样的情感基础,再演唱歌曲时学生的兴趣就有了。音乐性的.难点在第二和第四乐句中间的后八分音符学生往往要漏掉,我就用范唱和画旋律线(加小尾巴)的方式引导。在学唱第二段时,歌词的变化又加深了难度,往往到这个时间段,学生们的耐心已经磨光,精神专注度也不及前,这个时候我就用小松树的精神来鼓励大家:“老师要看看我们小朋友是不是也能像小松树一样的坚强勇敢,一点也不怕困难”,果然大家唱得劲头就又足了。

篇12: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上海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8-9页

教材分析: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主要原料是水和墨。中国画中也常见水墨蔬果,许多中国画家运用简单的色彩及丰富的笔墨技法表现蔬果,传达生活情趣。

学情分析:

由于条件限制,本班学生从未接触过“水墨画”,不知道是我们国家传统的绘画,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学生第一次接触,一定会感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水墨画,初步了解中国写意画工具材料。

2、技能目标:学习中国画写意技法的笔法墨法,色法。学习画蔬菜水果,培养手脑协调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传统绘画的魅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用水墨画蔬菜。

教学难点:

用笔、用墨、用色的方法的掌握。

课的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方法:

示范法

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水、墨汁、宣纸、国画原料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师设问:以前画水果,同学们都用什么来画的多?(学生回答)引入新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用一种新的画法来表现水果。(板书课题:4、水墨蔬果)

二、新课教学

1、欣赏大师作品。

教师介绍几位著名的花鸟画大师:齐白石、王森然。让学生谈谈喜欢哪一位大师的作品?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2、教师带领学生欣赏示范作品,说一说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从中又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挥,教师适当讲解用墨用笔用色的妙处,使学生明白正确的方向。

3、教师示范

教授笔法、墨法、上色方法。(白菜、丝瓜)

4、学生临摹作品。(课临摹课本上的,也可临教师画的)教师将示范画一一挂出来,让学生选择临摹教师巡回指点。(重点注意水分的多少)

5、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共评,从造型、墨色、笔法、色法等方面。

6、让学生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的想法,对中国画的认识、学到什么等方面来说)

7、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水墨画是我们国家传统的绘画,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不仅要学习,还要发扬光大。

三、作业

课后,又兴趣的同学,请你们展开想象画一幅水墨画,内容自由选择。

四、收拾整理

整理桌面,收拾工具和材料。

五、板书设计

水墨、蔬果

水墨画------ 中国传统绘画(水和墨)

欣赏王森《蔬菜》齐白石《葫芦》

教师示范

画白菜

学生临摹

课后反思:

国画是我国的国粹,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让学生了解中国画艺术是很重要的,我觉得学生应该先认识中国画,了解什么是中国画,在从技能技巧的学习中了解中国画。

在教学时,我首先展开“欣赏”这一环节,介绍几位著名的`花鸟画大师:齐白石、王森然。让学生谈谈喜欢哪一位大师的作品?并谈谈自己的想法。在进行示范画蔬果,最后让学生自己感受国画的魅力。通过这节课的练习,发现有极少数的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中国画的最基本的蘸墨、行笔技法,虽然造型不太准确,有些幼稚,但是能表现出中国水墨画的笔墨情趣,能表现出墨色的浓淡变化。大部分学生的作业,并不能表现出中国画的笔墨浓淡变化,有的作品都是圈涂出来的,在宣纸上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事物,虽然与生活中见到的不一样,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厚,这是教学的亮点。

从这节课来看,学生基础较弱,还是不能忽视教师的演示作用,这样可以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绘画技巧和绘画方法,但是还应该注意的是不能把学生教“死”了,因为有些学生掌握较快,应该发挥他的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的绘画技法后,鼓励学生大胆的创作,从中体会一下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在美术教学中不可少,但是很容易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所以应该把握好这个尺度。另外,我在这节课的时间安排上还有很大的不足,学生画的时间不够长,这样就不能充分的显示教学效果,不能很好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地球真的不动吗》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计划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简单电路》教学反思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四年级下册科学动物的繁殖活动教案

冀教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四年级下册科学《声音的变化》的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科学《声音的变化》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四年级下册科学《声音的变化》的教学设计(精选12篇)】相关文章: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2023-03-06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2024-05-15

三年级科学下册《根和茎》说课稿2022-11-19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2022-05-07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022-10-11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试题2023-12-16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走进分子世界》教案2023-12-22

河北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023-05-23

下册科学教学设计2023-01-29

《水上飞机》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024-03-1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