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共16篇)由网友“浅钱的小猫咪”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搭建学生与文本之间沟通的渠道。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建构主义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的介绍和讲解。散文的学习,就是要构建一个饱含作者情感的艺术世界。让学生走进艺术世界,体验从未体验过的情感,在思想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达成共识。
教材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五课。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以战争为主题的,选文以叙事类作品为主。通过阅读战争题材的作品,可以了解历史,培养历史责任感。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记述了作者在南斯拉夫参加的一次悼念活动,再现了半个世纪前一段残酷的历史。历史和现实的场景交融,贯穿其中的是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和对历史的审视,表达了热爱和平的人们共同的呼声:永远不要再有战争了!
学情分析:
文章没有正面描写大屠杀的残酷,却用看似平淡的语言,来表现面对死亡而茫然无知的孩子的心理。正面描写残酷的文字学生容易理解,但要感受平淡语言背后的深意却不容易。初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的能力不那么强,为了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可以让孩子们想象当时的情景。()什么是大屠杀?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们对此缺乏感性认识。但他们读过有关文章、资料,看过纪录片、电影、电视。让他们根据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再现大屠杀的场面应该不困难。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共同品味精彩凝练的语言文字,体验文学作品撼人心魄的美丽。
二、能力目标:让学生扮演幸存者,进行创造性复述。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对文中的不同观点有自己的评价,从而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以幸存者的口吻,进行创造性的复述。
教学难点:文章使用了侧面描写,必须通过想象和揣摩语言,来体会隐含平淡语言背后的深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屠杀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野蛮、最可耻、最卑劣的行径。有一位女同学参观过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看到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滔天罪行。她在预习后很困惑,就问我:“这篇课文写的虽然是大屠杀,好像写得没那么残酷。”你们同意这种观点吗?
(设计理念:提出并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能激起学生质疑和解疑的兴趣,而且能引导学生弄懂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语言特点。)
二、研读课文
1.寻章摘句
教学设想:估计有学生不同意这一看法,会找出以下句子来反驳,教师相机评点课文语言,引导深入。
A(第一中学六年级学生)亲爱的爸爸妈妈最后一次了――鲁比沙
不是最后一次犯错误了,而是最后一次喊爸爸妈妈了。生人作死别,是人世间最悲惨的一幕。
B(第二中学六年级学生)爸爸,我和密索在旧军营里,给我们送饭来,也要工装裤和毯子。送点果酱来,爸爸去找校长假若有用,送点东西给我们吃吧。姨妈彼得舅舅也在这儿。给他送三包烟还要些纸――巴法尔
被关押在黑暗潮湿的牢房里,在冰冷的铁栅栏后面,是一双双惊恐无助的眼睛,渴望父母能帮他们摆脱厄运。善良的孩子所能想象的厄运,只是寒冷和饥饿,怎么能想象自己将要走向死亡?
C文章标题――“亲爱的爸爸妈妈”。
学生可能不容易注意到标题所蕴含的深意,需要教师在的引导下思考,为什么选用那么温情的标题?
这不是孩子在父母跟前的撒娇!这是300个不知死亡降至的孩子的呼唤!连孩子也不放过!更表现大屠杀的残酷,灭绝人性。
小结:文章虽然没有正面描写大屠杀的残酷,却用看似平淡的语言,来表现面对死亡而茫然无知的孩子的心理。孩子何罪?为什么要把魔爪伸向无知的孩子?
(设计理念:正面描写残酷的文字学生容易理解,但要感受平淡语言的深意却不容易。可以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创造性复述。)
2.想象复述
我们仿佛还能看到满山满谷的尸体,闻到充满血腥的气味,触摸到暗红黏稠的血液,听到响彻山谷的呼号“亲爱的爸爸妈妈”!请以幸存者的口吻,创造性的复述1941年10月21日在克拉耶伐次所发生的一切。
先进行小组讨论。
我们把教室布置成“实话实说”节目的现场,老师当主持人,请两同学扮演大屠杀的“幸存者”,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欢迎两位幸存者上场。
主持人:能为我们讲述当时的情况吗?
幸存者:略(以下略)
主持人:您还记得纳粹分子闯进教室的那一刻吗?
主持人:您还记得纳粹分子屠杀你们的全过程吗?
主持人:当你们苏醒之后,你们看到了什么?
主持人:听了他们的述说,你们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听!阴风怒号。一片死寂。看!血流成海。尸体成堆。我曾采访过一个幸存者,他这样告诉我:
“我患有严重的失眠症,四十七年来常常在半夜惊醒,眼前出现的是让我至死都无法忘怀的一幕。那时我只是右臂受伤,疼得昏死过去。当我醒来以后,感觉被什么东西压着,伸出手去,冰冷,刺骨的冰冷一下子从指尖传到了心里。此后,我决不喝任何加冰的饮料,我害怕回忆起那死亡的感觉。我用左臂推开尸体坐起来,看到了可怜的桑迪,穿着他那件心爱的白衬衫,瘦弱的胸膛上绽开了血红血红的花。还有一刻也停不下来的尼克,像恶作剧似的趴在地上一动不动。我向前走去,一个庞大的身躯横卧在路上,那是瓦伦比老师。子弹从他的太阳穴射进去,他瞪大了眼睛,像被惹怒了似的。我叫他,可他不回答。地上的泥土发出一种令人作呕的腥味。这太可怕了,我的一生都在这可怕的梦魇中度过。”
小结:“实话实说”节目虽然短暂,但幸存者所描述的血淋淋的场面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设计理念:战争毕竟与孩子们的现实生活有距离。怎样让孩子感同身受?设计了“扮演角色”和“创造性复述课文”的兴趣教学法,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的复述并不要求学生刻意模仿,可以看作是教师的“下水作文”。)
3.品味语言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用现实的眼光来回望历史,历史才是有价值的。美国作家安格尔用诗句来表达愤怒,“黑色在这儿也太明亮了……”你们理解诗人的用意吗?
黑色是冷酷的,但和这里发生的大屠杀比起来,居然显得太明亮了。
文中还有一些类似的意味深长的句子,蕴含作者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情感。请在文中划出来。
师生交流,共品共赏。
A“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B“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真实和荒谬、沉重和美丽这些词前后矛盾,作者为什么把它们放在同一个句子中?
大屠杀是荒谬的。那些人性泯灭而兽性勃发的刽子手的罪行,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然而这样的事的确发生过,是真实的历史事件。
沉重、悲哀,指战争的残酷和给人带来的痛苦。美丽不仅仅是人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厄运所表现出来的英勇,更是前南斯拉夫举国上下对待历史的态度――没有仇恨,没有愤怒,没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
C这就是历史事实。但是,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D没有仇恨,没有愤怒,没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只有吸取教训,才能防止悲剧重演。
小结:作者无意于渲染大屠杀的残酷,而着意于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照,揭示历史的惨痛教训。希望后来者记住历史,并以史为鉴。如果昨天是一道伤痕,那就把伤痕记住,让旧痕永远不再添上新疤。
总结:“文章好像没那么残酷”有两大原因:一、文章使用了侧面描写,必须通过想象和揣摩语言,来体会隐含在文字背后的深意,通过想象进一步体会刽子手的残酷。二、作者的目的在于正视历史,引发反思,以此替代悲痛。
(设计理念:品味语言,是语文学科要培养的基本技能。通过揣摩,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自主探究
历史是不可改变的。而对待侵略,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位西德作家和一位日本作家的言论引起了争议,请谈谈你的看法。
教学设想:学生交流,教师只听,不急于做出评价,学生只要说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即可。两位作家的态度代表了两国历届政府对待历史的不同态度,德国向世界人民谢罪,日本妄图掩盖这段历史。
小结:掩盖历史意味着缺乏深刻的反省,我们站在超越时空的正义和公平的立场,期待着勇气和良知。
(设计理念:这个环节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才能展开评论,把它设计为拓展延伸环节。由于时间关系,可能无法开展充分的讨论,可以留为作业。)
三、拓展延伸
前南斯拉夫每年的10月21日都举行大型纪念活动,意在让子子孙孙都知道,让全世界人都知道,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什么。
同样是受日本侵略的亚洲国家韩国,马路上跑的没有一部日本车,全是韩国现代;每年的七八月拒绝接待日本游客,哪怕会因此蒙受巨额的外汇损失,也在所不惜。
今年的9月18日21点18分,沈阳鸣响防空警报3分钟,在市区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要在行驶中鸣笛,以纪念72年前的国耻日。
其实我们无意评价各国纪念活动的优劣,无意传播历史的仇恨,更无意于“揪住历史不放”。我们所要说的,正如中国作家龙应台所说:“可以原谅,不可以遗忘。”
让我们记住历史,勿忘国耻,学好本领,振兴中华。
四、作业设计
你对德国作家和日本作家的言论有什么看法?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资料,了解德国和日本在二战后对待历史不同的态度。写一则感想或评论,字数200字左右。
篇2:《爸爸妈妈不在家》教学设计
《爸爸妈妈不在家》教学设计
一、训练目的
这篇习作的训练,目的是要打破学生常规的思维定势,引导学生思维发散,多角度地去认识事物,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训练要求
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出最适合这个题目的内容。口头表达清晰明了,文章流畅自如。
三、启发学生思维与口述
1。同学们,我知道你们都有一个温馨的家,每天与爸爸妈妈在一起,有时也难免有点烦。如果碰巧有一天他们同时都不在家,你们的心情会怎样呢?(学生说)
2。那你们告诉我,是爸爸妈妈在家好?还是不在家好?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师:认为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好的,请先说说理由。
生甲:因为爸爸妈妈在家时,很少有玩的时间,好不容易写完了学校的作业,还没喘口气,妈妈就又布置一大堆的家庭作业。他们若不在家,我就可以轻松地玩会儿了。
生乙:爸爸妈妈在家时不自由。比如我特喜欢画一些小人,让它们打仗,可有意思了,可妈妈不让画,说是浪费时间。他们若不在家,我就可以做我想做的事了。
生丙:妈妈太爱唠叨了,麻烦得很,经常一句话要说好几遍,我的耳朵都听出老茧了。她们不在家,我也就能做点我喜欢干的事了。
师:听了你们的发言,老师深有感触。一方面,老师同情你们的境遇;另一方面,又为爸妈对你们所付出的爱而感动,他们这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啊。当然,如果他们能再考虑一下方法,与你们多交流交流,那就好了。
3。现在,认为爸妈在家好的同学来发言,说说为什么爸爸妈妈在家好?
生甲:爸爸妈妈在家,他们做好了所有的事,什么也不用我操心。他们不在家,我自己什么也干不了,所以还是爸爸妈妈在家好。
师:以后要多锻炼自己才行啊,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对吗?(学生点头)
生乙:爸爸妈妈在家既热闹又有趣,剩下自己一个可就孤独了,尤其是晚上,一个人在家呆着,特害怕。我也认为爸爸妈妈在家好。
师:看来,爸爸妈妈不在家时,你们有的人很轻松、自由。也有的人遇到了一些麻烦事,比如自己不会做饭吃、胆小害怕等等。现在,请有过这样经历的同学把你的故事讲给小组的同学听听,然后写下来,让老师看看。没有这样经历的同学可以想一想,如果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你会怎样做?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写一篇想象作文,给老师看一看,好吗?
篇3: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模板
一、导入新课,营造氛围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亲爱的爸爸妈妈”这句话,这种称呼一般会出现在哪里?出现在什么情况下?
生1:出现在书信里。
生2:出现在诗朗诵里。
生3:出现在歌词里,李春波不是有一首歌的开头就是———“亲爱的爸爸妈妈”(生唱。众生笑并鼓掌。)
师:好,非常好。我们同学都很聪明。的确,这样亲切的称呼本来应该和温暖的家书、美好的诗歌、父母的呵护等等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大家想过吗?这稚嫩的呼唤也可能是一个孩子对父母的最后一次呼喊,这美好的称呼构成了他留给世界的最后一行文字。(随着师沉重的话语,教室里开始肃穆起来,空气也仿佛凝重了许多。师故意停顿了片刻。)
师:我知道,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你们是很难想象出我所说的这种情形的。不过这不是一个虚构的电影故事,而是发生在历史长河中真实的一幕。有一位善良的华裔女作家真实地记录了这段历史故事。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作家的文字,去重温这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幕吧。
(师板书课题、作者。)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读课文先要读提示,看看编者的编辑意图是什么,看看我们应该思考哪些问题。先请一名同学为我们朗读一下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一生朗读。)
师:有了这些提示,一会儿朗读课文时应该注意把握作家的情感,把握文章的语音语调。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准确地传达出作家的心声来。我们请五位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分别来读引文和课文的四个部分。谁对自己有信心?请举手。(五名学生依次读完全文。)
师:感谢这些同学的精彩表现。请大家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看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请各位发表高见。(生分组热烈讨论。)
生1:课文分了一、二、三、四,四个部分。一般的课文没有。
生2:课文里有引用诗句的地方,结尾还引用了孩子们写的那些话。而且字体与其他文字不同。
生3:课文前面有一段名人名言。
师:同学们发现得很好。其实,课文前面引用的作家萨特的话是正文之前的引文,它的作用是引出和介绍全文,引发我们的思考。我们不妨就从这里开始研读整篇课文吧。
师:请男同学齐读这段引文,请女同学思考:如果只允许你从这段话里选择一个最重要的词语,你会选择哪个词?(男生齐读。)
女生1:我选择“痛苦”。
女生2:我选择“沉重”。
女生3:我选择“美丽”。
女生4:我选择“英勇”。
女生5:我选择“残酷”。
师:我看这些词语都很重要,而且它们之间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关联,谁看出来了?
生:老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作家萨特是因为南斯拉夫人民“残酷”而“痛苦”的经历才留下了“沉重的记忆”,又因为“整个民族的英勇”而变成了“美丽的记忆”。所以留下了既“沉重”又“美丽”的印象。
师:刚才的问题提得很有水平,现在的回答则更精彩。这样看来,我们就理解了什么叫既沉重又美丽的记忆了。我们还可以通过下面对课文正文的学习来进一步理解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的正文部分,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四个部分的内容。
(生快速浏览。)
生1:第一部分写作者来到坟地参观。
生2:第二部分写作者观看朗诵、合唱等演出活动。
生3:第三部分写作家们的讨论。
生4:第四部分写被残杀的人留下的最后的文字。
师:大家概括的很好。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全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呢?
生5:作者的行踪。作者先参观了被害孩子们的坟地,然后观看了纪念演出活动,接着和世界各国作家进行座谈,最后亲眼目睹了那些人的遗书。
师:对,最后一部分应该是作家参观纪念馆的一个特写镜头。作家通过四部分记述了自己在事件发生47年后参加的悼念活动,以此来再现半个世纪前的残酷历史,反衬出法西斯的惨无人道。那么作者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记述整个活动呢?作家是如何自如地穿梭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呢?
生6:我觉得,作家去参观孩子的墓地,当地的人举行各种纪念活动,都是在回顾历史,而作家们的座谈讨论,是在面向现实,指引未来,表达全世界人民呼唤和平的共同心声。
师:啊,他不但看出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而且还看出了文章对于未来的指引作用。这么深刻的理解一定是建立在用心阅读的基础之上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用心体会,有所收获。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师: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看看距离作者写作的47年之前,究竟发生过什么事件震撼了全世界的人民,以至于当地人们现在每年都要举行各种悼念活动?(师请一生朗读课文第一部
分。)
生1:有300个孩子被纳粹分子杀害了。
生2:他们不但杀孩子,也杀普通的市民。一共有七千多人在一天里遇害了。
师:这些可以说是沉重的记忆,那么,有没有美丽的记忆呢?
生1:那个拒绝与纳粹合作的教师英勇地牺牲了,他给人们留下了美丽的记忆。
生2:孩子们发出的最后一声呼喊———“亲爱的爸爸妈妈”也很美丽。
生3:有两个幸存者现在还活着,也可以算是美丽的记忆。
师:这些人顽强不屈的精神的确给我们以美丽的记忆。作家正是要通过回顾这段历史来让人们记住历史,从而激发人们对于和平的热爱,进而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了更好地再现历史,作家运用了不少意味深长的语句,我们试着在第一部分里找出一两处这样的语句并赏析其作用。
生4:我觉得第一句话就写得很好。它只用了四个词语———“凄风”“、苦雨”、“天昏”、“地暗”,就写出了当时的天气,渲染了一种悲哀的气氛。师:有道理。所以,读这句话时
一定要放慢语速,读出这种悲情、悲境来。
生5:我觉得那位老师所说的“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是很有深意的。这里的“最后一课”让我想到了韩麦尔先生给小弗郎士上的最后一课。而这位老师也是宁死不屈,为自己的学生上了最后一节爱国主义课。
师:联想很丰富,而且读出了自己的独特体验,这才是高质量的阅读,我们为他鼓掌。
生6:我看了课后的练习题,那里面有一道题,问第8段里的“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这句话里的“全是”表达什么感情,我想这也是作者故意要强调这些被杀的人都是不该被杀害的,这也是意味深长的。
师:你分析得很对,作者越是强调被害者的无辜,就越能体现纳粹、法西斯的残暴,也就越能体现文章的主题了。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
四、布置作业、拓展学习
师:我想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已经对战争的罪恶有了初步的认识。请同学们课后围绕“战争与和平”的主题进行拓展学习,可以观看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可以找找描写战争的古诗词,也可以搜集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名人名言等等,加深我们对战争的理解和对和平的珍爱。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探究新课
教师先请一名学生板书上节课所学课文的题目和作者,然后请一名学生口头回答课文的主题。(请学生板书,可以加深印象,也可以借机纠正一些诸如笔顺等写字上的错误习惯。)
二、阅读体验、互动交流
师:这是一篇以和平为主题的文章,课文以作者参加的`一系列纪念活动为线索,一共分为四个部分。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写了作家来到坟地的所见所闻。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二部分。请男同学齐读第二部分,其中引用的诗句由女同学来读。(生读课文。)
师:第二部分记述了作家参加朗诵、合唱等演出活动的情况。其中有一句话,是对这一活动意义的高度概括。请找出来。
生1“:人,是健忘的。”
师:哦,那既然“人,是健忘的”,南斯拉夫人民为什么还要年年搞纪念活动呢?这些纪念活动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2“: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师:很好,这句话在整个第二部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当于中心句。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历史与现实,悲哀与美丽,真实与荒谬,这是三组意思相反的词语,它们怎么能统一于一体,该如何理解?
生3:历史是指南斯拉夫人民惨遭杀害的事件已经是历史了;现实是指眼前的纪念活动。二者此刻融合了。
生4:悲哀是指人民举行纪念活动时很悲哀;美丽是指
师:人民举行纪念活动时肯定是悲哀的,但这种悲哀最主要来自于什么?
生4:悲哀是因为历史上的悲惨事件。
师:对,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美丽则表现在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是美丽的。悲哀与美丽融合在一起了。真实与荒谬怎么理解?
生5:历史事件是真实的,今天的纪念活动是荒谬的。
师:是吗?历史事件是真实发生的,今天的纪念活动难道不真实吗?无论历史上的罪行,还是今天的纪念活动,都是真实的。绝不能认为今天的纪念活动是荒谬的。那么,在这一历史事件中,究竟什么是荒谬的呢?(生沉默思考。)
师:这一历史事件中最荒谬的因素在于纳粹杀害了无辜的南斯拉夫人民,甚至包括300名儿童。无辜而惨遭杀害,这是最荒谬的!
师:作者引用南斯拉夫女诗人迪桑卡的诗是为了表达什么?
生6:表达孩子们不久以后就被杀害了。
师:你说得不错,但这一点又是为了表达什么呢?
生6:表达“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对死亡的恐惧,对亲人的呼唤”。
师:非常好,你读书读得很认真。其实作者在文章里已经告诉我们了。作者用这些诗句表达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作者越是歌颂孩子的可爱和希望,越是对纳粹罪行的控诉。
篇4:《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探究文中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语句的含义,理解文章的内容、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和探究学习方法。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文中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语句的含义,理解文章的内容、主题。
难点: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和探究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
教学时数:一课时
课文内容说明:
文章记述了作者在参加一次悼念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此次活动是为了悼念二战中被屠杀的三百个孩子们。在历史和现实交织的场景中,贯穿着作者强烈的爱恨和严肃的思考,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的罪恶行经,震动读者的心灵,使人们不禁产生一个和作者同样的愿望——“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探究的目的、方法:
从文章的语言角度出发,进行探究、感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融入到作者丰富的感情旋涡中,使学生对文本产生一种全新的认识。采用发现式探究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和大胆质疑的“问题意识”。
创意说明:
这篇文章是一篇对法西斯的控诉词,细读文章不难发现,文中充满了一组组看似矛盾对立实则统一的事物:历史与现实、美丽与沉重、忏悔与狡辩、人性的呼唤与罪恶的枪声。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看似矛盾的语句并对之进行分析探究,深刻体会文章的主题思想。
探究教学过程设计:(简案)
一、导入新课。
由“六·一”儿童节的由来导入新课:请你结合对“六·一”儿童节的了解和认识,说说你认为我们现在庆祝“六·一”儿童节的目的是什么?
二、学生初步感知课文,谈阅读感受。
三、教师谈自己对文章的感受和认识。
四、学生深入研读课文,发现问题。
注意探究文中一些看似矛盾实则统一而含义深刻的词句,如“沉重而美丽的记忆”、“历史与现实”等。
五、分组研讨,合作探究。
汇总学生发现的问题,归纳出两个与文章主题关系紧密的大问题,要求学生再次深入阅读课文,分学习小组进行探究讨论,在深入阅读、探究讨论中达到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文章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目的。
六、迁移阅读,拓展探究。
补充阅读《致命的母爱》,思考这篇文章最震动你的情景是什么?为什么?
七、课堂总结。
1、简评同学们的探究学习的情况。
2、总结文章的主题和语言特色。
八、布置课后作业。
请以“历史告诉我们”为题作文,说说你学完本文后的感想。
探究教学过程设计:(详案)
一、导入新课
有谁知道“六·一”儿童节的由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节日,即国际儿童节。现在,我们每年都要庆祝这个节日,请你说说,庆祝的最重要的目的是什么?
在庆祝“六·一”儿童节的同时,我们无法忘记,在二次大战中,在南斯拉夫的一个小城里,一天之内,有7000多个无辜生命遭到杀戮,其中包括300多个孩子。这是怎样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啊。孩子们在面临死亡的时候,呼喊着亲爱的爸爸妈妈,而回应他们的却是冰冷的枪声。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华裔作家聂华苓去回顾那段惨痛的历史。
板书:
亲爱的爸爸妈妈
二、学生初步感知课文,谈阅读感受。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读完后请说说这篇文章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板书:(概括学生的感受)
残酷、罪恶、恐怖等
三、教师谈自己对文章的感受知识。
老师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与你们一样,心中充满了对这场罪恶的战争的痛恨,和对所有爱好和平的人的敬意。同时,我又发现文中有许多看似矛盾的语句很难理解,如文章开头的引文中提到的:“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同学们,你们在阅读时有没有发现这样的语句呢?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再细细琢磨这些句子的含义?
板书:
矛盾
四、学生深入研读课文,发现问题。
任务:
要求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找出文中看似矛盾的语句,将其勾画出来,并归纳出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
教师预设学生发现的问题如下:
1、课文开头的引文说:“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为什么既说是沉重的记忆,又是美丽的记忆?
2、文中说到:“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 — 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这句话如何理解?
3、如何理解以下语句:“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4、作者为什么要写西德作家与日本作家在参加纪念活动时的不同表现?日本人对战争的态度如何?
5、文章写的是血腥的屠杀,可作者却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为题,有什么用意?
……
五、分组研讨,合作探究。
1、教师将学生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呈现两组矛盾的词语:
①“沉重的——美丽的”
②“血腥的——亲爱的”
板书:
矛盾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理解这两组矛盾的词语?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进行分析。
2、学生再次深入研读课文后,分学习小组就以上两个主要问题进行探究、讨论,理解句子含义,把握作品的主题。
步骤:每两组同学解决一个大问题,先在四人小组内自由讨论、探究,交流研讨结果,然后各小组推举一名代表阐述观点。
3、学生展示“沉重的——美丽的”探究结果。
教师预设学生探究结果如下:
①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是沉重的;但面对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他们怀着对生命强烈的爱,却不向刽子手乞怜,表现出了“整个发族的英勇”,这是美丽的。
②孩子们从课堂里被抓走,老师和学生惨遭屠杀,这是沉重的;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面对敌人的枪口,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表现出大义凛然的精神,这是美丽的。
③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每年的10月21日这一天,成千上万的人都到这来纪念死难的人们,各种艺术家用各种艺术作品来纪念他们,这是美丽的。
④多年后,日本作家还在为日军的罪行进行狡辩,这是沉重的;西德作家却在死难者面前沉重地忏悔,深刻地反省,代上辈人受过,这是美丽的。
⑤孩子们被残杀,是沉重的;他们临死前留下的片纸只字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强烈的爱,这是美丽的。……
4、教师补充引导,深入探究:
其实,在我们中国,也有沉重而美丽的记忆。今年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纪念我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同学们能够说说哪些是“沉重而美丽的记忆”吗?面对历史,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明确:
我国在抗日期间,同样遭受了苦难,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屠杀我国人民,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损失。这段历史是沉重的;我国人民不忘记历史,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并不是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这也是美丽的。
5、学生展示“血腥的——亲爱的”问题探究结果:
教师预设学生探究结果如下:
一天之内残杀了7000余人,300个孩子面对刽子手,发出了“亲爱的爸爸妈妈”的呼唤,回应他们的却是冰冷的枪声。这是血腥的。但在这次血腥的屠杀中,被残杀的无辜的人们留下了片纸只字,表达了他们对生命的强烈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这正是“亲爱的”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6、齐读课文第四部分,请同学们谈谈自己最强烈的感受。
引导明确:
一方面,是罪恶的枪声,是血腥的屠杀,另一方面,是孩子们“亲爱的爸爸妈妈”的亲切呼唤,正是罪恶的战争,破坏了一切美好的生活和情感。
六、迁移阅读,拓展探究。
1、阅读《致命的母爱》,归纳主要内容。
2、请学生思考:这篇文章最震动你的情景是什么?为什么?
预设学生思考结果:
一个母亲深夜为一个敌兵盖上军毯,表现出强烈的母爱,却招致杀身之祸。这让读者最为震撼,正如鲁迅所诠释的:“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战争撕毁的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使人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战争的罪恶、和平的可贵。
七、课堂小结:
1、简评同学们探究学习的情况:
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自己去发现问题,并抓住一些重要语句进行深入探究,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题,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同学们认真读书的习惯和大胆质疑的“问题意识”,我想,这是你们学习的致胜法宝,希望你们今后能将这种良好的习惯保持下去。
2、结束语:
这篇文章通过一些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语句敲击人们的心灵,让读者受到震动,与作者产生共鸣,深切体会到战争的罪恶。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世界上仍然还有很多的地方销烟弥漫,母亲们痛苦的眼泪,孩子们惊恐的哭叫,那一双双流露着悲痛和渴望的眼睛似乎在向我们呼喊:不要战争,保卫和平。同学们,希望我们都是和平的维护者,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
八、布置课后作业:
请以“历史告诉我们”为题作文,说说你学完本文后的感想。
板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
战争:残酷、罪恶、恐怖……
矛盾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
战争和屠杀了
附:
(一)课前预习题:
1、熟读课文,疏通字词。
2、查找抗日战胜时期,日本对我国的残酷虐杀的有关资料(文字、图片、音像均可)
3、阅读《致命的母爱》一文。
(二)阅读材料:
致命的母爱
敌兵冲进民宅,以枪口对准男主人的胸膛,命令女主人拿出仅存的食物,并占据了他们惟一的房间。
夜深了,精疲力竭的敌兵纷纷睡去,月光洒进窗口,照在浑身泥沙、满脸倦容的敌兵身上。
“都是人子啊!才十七八,还不全懂事呢!在家恐怕还要母亲提醒他多穿衣服的孩子,只为了别人争权夺利,被强迫远离家乡,多么可怜。”瑟缩在墙角的女主人突然想起自己离家的孩子,一股母爱和同情油然从心底升起,“夜里多冷,那孩子的军毯居然滑落了!”
女主人缓缓站起,轻步走到敌兵身边,惟恐自己的脚步会惊醒那年轻人的故乡梦。
“你的梦里或许正有着疼爱你的母亲呢!”女主人弯下身,拾起军毯为年轻人盖上。
突然,那敌兵张开双眼,吃惊地浑身震动,如同野兽般怒吼,明晃晃的刺刀穿透了女主人的胸膛,滴血的刀尖在月色下闪着寒光。
接着又一声枪响,冲过去援救的男主人,也倒在了血泊中。
“这女人居然想暗算我!”年轻的敌兵喃喃地抽出刺刀,“妈啊!幸亏我被惊醒,也幸亏您在梦中保护,否则我就再也看不见您了!”
篇5:《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
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提高警惕,防止悲剧重演。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的中心,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查阅资料,了解这段历史。
■教学内容
文章记述了作者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历史和现实的场景交织,贯穿其中的是作者强烈的爱恨和严肃的思考,对被屠杀的孩子们的深深同情更是震动人的心灵,使人们不禁产生一个和作者同样的愿望,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表达了“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学习本文,还要体味一些意味深长的句子的含义,探究作者是怎样安排材料的。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当我们用稚嫩的嗓音喊着亲爱的爸爸妈妈时,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亲切的呵护!然而,在1941年10月21日,在南斯拉夫的克拉库耶伐次,当300个孩子呼唤亲爱的爸爸妈妈时,随着而来的却是法西斯匪徒的灭绝人性的枪声。今天,我们来学习华裔作家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去认识法西斯强盗的凶残,感受南斯拉夫人民的英勇。
■整体感知
明确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范读课文。(或听课文录音带)
a、听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有何不同?
◆萨特为什么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
b、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在纪念地的所见所闻;看纪念演出;参加座谈会;参观纪念馆。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西德作家真诚忏悔,日本作家进行自私的狡辩。
◆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不论是那位面对枪口的威胁仍然坚持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的老师,还是那些在生命即将被残酷剥夺之际仍不忘表达对亲人的爱的人们,都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令人崇敬的,这是美的,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重点研讨
a、指名朗读一、三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为什么着重再现孩子们被屠杀的历史?
◆西德作家明赫白为什么会得到人们的谅解?
◆作者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表现持一种什么态度?说说理由。
◆你认为那个日本人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b、四人小组讨论解决:
◆孩子们天真无邪,一直在父母亲人的关爱下幸福地生活,他们也思想单纯,力量弱小,不可能做出对纳粹“不利”的事来,灭绝人性的纳粹分子却把屠刀举向孩子,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屠杀的野蛮残酷,使我们对法西斯强盗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深刻,真诚地进行忏悔。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强盗犯下的,明赫白没有责任,但他却代上一代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重他。
◆充满了鄙弃的感情色彩。作者不称之为作家,而称之为日本人;用安格尔的话对他进行驳斥;写许多人与明赫白握手,表示理解。对日本人的冷落表明了各国作家对日本作家发言的否定。
◆不正确。(能结合历史实际分析即可)
■品味语言
出示问题组,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a、◆“凄风。苦雨。天昏。地暗。”一句中,连用四个句号,有何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写 天气吗?
◆“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一句中“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你是如何理解“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一句的?
◆联系上下文说说“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的含义。
b、◆连用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表意功能。这里不仅写天气,也是在表明作者的心情,在渲染气氛,使人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
◆“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和对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幸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是令人悲哀的;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
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的荒谬。
◆作者强调的是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界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质疑释疑
再次默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小组内不能解决,提交全班讨论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延伸作业
根据自己学过的历史知识,写一篇短文,驳斥文中那个日本人的谬论。
篇6:《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继续进行朗读训练,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揣摩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一、导入
由题目导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伴随着“亲爱的爸爸妈妈”的呼
唤而来的是充满爱意的笑脸和亲切的呵护。但在这样一篇文章中,伴随着这声呼唤的是灭绝人性的枪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亲爱的爸爸妈妈》。
二、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概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写作者在纪念第的所见所闻和与莫马的交谈。
第二部分写纪念地的演出。
第三部分写作家们在一起座谈。
第四部分摘录被残杀者的遗言。
三、问题探究
㈠ 阅读质疑 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每人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小组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全班交流时提出讨论。
㈡ 全班交流 师生共同对问题进行归类整理。
可以围绕萨特在引言中说他的记忆是“沉重”的,但有时“美丽”的,这句话展开问题。
问题:为什么说是“沉重”的,但有时“美丽”的?从文中找出令你感到“沉重”和“美丽”的词语或句子来。
“沉重”:在那场悲剧中,克拉库耶伐次这座小城成了一座巨大的坟墓,埋葬了7000个被残杀的人,其中还有300个孩子。这是一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是沉重的历史回忆。
景物描写:使人感到沉重。“气氛。苦雨。天昏。地暗。”是写天气,也是写信请。景物描写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们在纪念地的悲痛心情。
语言描写:“七千多人呀!”“一天之内,全杀光了!尸首染红了三百五十多英亩土地。”突出了屠杀的残酷和悲惨。
神态描写:两位老人“头发斑白,脸色肃穆,定定望着笼罩山谷的V石碑。”“眼神木然,仿佛眼前的景物已不存在”。幸存者和地下长眠的死者在这一刻是相通的。
“美丽”:面对这场大屠杀,塞尔维亚人表现出“整个民族的英勇”,又是美丽的。
场面描写——纪念的人群是美丽的:“人已满山满谷。……站在47年前300个孩只发出最后一声呼唤的地方:‘亲爱的爸爸妈妈!’”,孩子们对生的渴望是美丽的。
在雨中的朗诵和合唱是美丽的:人们用诗和音乐来表达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反抗和自由的执著。通过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反衬敌人的残暴凶狠。
西德作家的发言表达了整个民族的反省是美丽的。
遇难者的遗言中可以看到他们对亲人的爱,对生命的渴望和留恋,这份爱是美丽的。
四、作业
1、按照题目要求,发挥想象,扩写一个片断作文。
①想象在克拉库耶伐次这座小城发生的这场杀戮的具体情景,如塞尔维亚人民的晚清抵抗、孩子们临死前的情景、纳粹的残忍凶暴,写一个300字左右的片断。
②阅读课文这段文字,“纳粹在灭种呀!孩子们就从课堂里被抓走了,还有十几位老师。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刻!’”香型课堂上的情景(那位老师的深情动作,纳粹士兵的动作),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断。
③想象巴法尔给他父亲写信时的情景,把巴法尔的新扩展成300字左右的片断。
2、交流点评。
篇7:《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正文之前的引文的作用和表达的内容。
2、速度课文,能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体会本文“要和平,不要战争”的中心思想。
3、反复诵读文中表现作者浓烈感情的句子和段落,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鲜明的爱憎情感。
4、懂得要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中心,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领会文章的主题。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步骤: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朗读课外文章《致命的母爱》,让学生谈体会。
致命的母爱
敌兵冲进民宅,以枪口对准男主人的胸膛,命令女主人拿出仅存的食物,并占据了他们唯一的房间。夜深了,精疲力尽的敌兵纷纷睡去,月光洒进窗口,照在浑身泥沙、满脸倦容的敌兵身上。
“都是人子啊!才十七八岁,还不全懂事呢!在家恐怕还要母亲提醒他多穿衣服的孩子,只为了别人争权夺利,被强迫远离家乡,多么可怜。”瑟缩在墙角的女主人突然想起自己离家的孩子,一股母爱和同情油然从心底升起,“夜里多冷,那孩子的军毯居然滑落了!”
女主人缓缓站起,轻步走到敌兵身边,惟恐自己的脚步会惊醒那年轻人的故乡梦。
“你的梦里或许正有着疼爱你的母亲呢!”女主人弯下身,拾起军毯为年轻人盖上。突然,那敌兵张开双眼,吃惊地浑身震动,如同野兽般怒吼,明晃晃的刺刀穿透了女主人的胸膛,滴血的刀尖在月色下闪着寒光。接着又一声枪响,冲过去援救的男主人也倒在了血泊中。
“这女人居然想暗算我!”年轻的敌兵喃喃地抽出刺刀,“妈啊!幸亏我被惊醒,也幸亏您在梦中保护,否则我就再也看不见您了!”
感慨:文章将伟大的母爱放在战争面前,让罪恶的战争撕碎了温馨的人间至情,读后令人惊心动魄。世间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链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战,六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二十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参战兵力超过一亿人,大约九千万士兵和平民伤亡,三千万人流离失所。其空前的广度、浓度和烈度,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次大革命,给予军事战略和战争观以巨大影响。
回首二战,那一幅幅残酷而血腥、雄伟而悲壮的历史画面,永远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令人难以忘怀。但我们今天通过课文所要看到的,从严格意义上讲,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丧失人性的大屠杀。板书课题
2、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A、简介作者。
B、正音、解词:呵护 杀戮 纳粹 肃穆 恍惚 木然 荒谬 憧憬 缭绕 健忘 片纸只字赤裸裸
3、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A、学生活动: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一、些当年大屠杀的惨状和南斯拉夫人民盛大的纪念活动。
二、看纪念演出:记述朗诵、合唱、歌剧等演出活动,告诫人们不要忘记历史。
三、参加座谈会:记述作家的座谈,表现世界人民希望和平。
四、参观纪念馆:记录被残杀的人留下的片纸只字,引入深思。
B、概括文战的主题
通过记录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参加的一次纪念活动,再现了半个世纪前一段残酷的历史,表达了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呼声:永远不要战争了!
全文以纪念活动为主线,回顾历史,面向现实,呼唤和平。
4、问题探究
⑴在正文前面的引文中,萨特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试结合课文烁烁萨特这样说的理由。
点拨:“沉重”:面对大屠杀,记忆是沉重的,历史是沉重的。
“美丽”:面对屠杀,塞尔维亚人表现出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记忆因此而美丽。
萨特的话可以作为全文的一个引子,读后又可以知道是点睛之笔,可以看到克拉库耶伐次留给后人的警示已超越了国界。
⑵凄风。苦雨。天昏。地暗。连用四个句号,有什么表达效果?
点拨:不仅是描写天气,而且是渲染气氛,连用四个句号,使每个词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表意功能,一读一停顿,想象一个画面,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
⑶“他们杀孩子、老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淳朴勤劳的普通市民。”“全是”强调了什么感情?
点拨: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对杀人者的愤怒控诉。
⑷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为什么?
点拨:残酷的历史让人感到悲哀;人们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却又何等荒谬!
⑸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队。但是,不能忘记。内涵是什么?
点拨:作者强调不能忘记历史,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实践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⑹“引文”与“正文”的关系怎样?
“引文”是纯客观的纪录,是正文得出观点、进行议论的依据。
5、拓展延伸:
总结反思:阅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
⑴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联邦德国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和表现有何不同?
点拨:联邦德国作家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非常深刻,感情非常真挚,态度也很诚恳,他宁愿替人受过,人们宽恕他、尊重他。而日本作家却想为军国主义开脱,因次招致人们对他的反感。
⑵你对这两位作家的行为作何评价?请以“历史告诉我们”为题,写下你读完本文后的感想。
6、板书设计:亲爱的爸爸妈妈
来到纪念地回顾历史
看纪念演出呼唤和平
参加座谈会面向现实
参观纪念馆记忆沉重
永远不要战争了!
7、教学后记:
篇8: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课文说明】
《亲爱的爸爸妈妈》的中心意思是“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1941年10月21日,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这个小城,德国纳粹匪徒杀死了7000人,其中有300个孩子。47年来,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这段沉重的历史,每年10月21日都要在这里举行悼念活动,控诉纳粹的暴行。“亲爱的爸爸妈妈”就是孩子们最后一声呼唤,孩子们本来有金色的童年,“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将在阳光下奔跑”,而法西斯强盗为了灭种,竟把他们斩尽杀绝。作者记述自己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着重通过再现被残杀者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根据课文特点,要着重探究一些意味深长的句子的'含义,探究作者怎样根据表达中心意思的需要来选择材料。
【教学设计举例】
一、导入
1、我们向爸爸妈妈深情呼喊时的回应的是亲切的呵护,而课文中300个孩子的呼喊却回应的是法西斯灭绝人性的枪声……
2、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的背景资料
二、整体感知
范读课文或听录音,思考下列问题(可参见《导航》):
1、齐读课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感受孩子们的可爱与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
2、课文正文四个部分记述了纪念活动的哪四个片断,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给各部分加个小。
3、课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主要是为了告诉人们一个什么心声,请你找出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三、合作探究
1、作者在正文前引用了萨特的话:“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的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结合课文,说说为什么说记忆是“沉重”的,但又是美丽的?
2、六十几位作家聚在一起讨论,发言一定很多,作者只记下了三四个的的发言,为什么特别记下西德作家与日本人的发言?
3、你觉得这好不好,为什么?你能再给拟个好题目吗?
四、拓展创新
1、关注历史,请你查一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关注时事,请你留意日本军国主义不顾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反对,一再参拜靖神社、一再创造机会要出兵海湾的举动。然后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2、在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中出演还珠格格的赵微,一定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影视名星之一,可你知道一年前,她曾因穿着了一件用日本太阳旗做的服装拍照,结果引起了社会强烈的谴责,你知道这个事件吗?这个事件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震动呢?
篇9:《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⑴了解作家及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⑵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品战争的主题。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整体感知文章,把握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在联系,理清文章叙事脉络。
⑵把握引文与正文的联系,力求从主要方面把握课文内容。
⑶揣摩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领会语言的深层含意,增强语感,提高理解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控诉法西斯罪行,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要和平,不要战争,学习本文,让学生铭记历史,正视现实,呼唤和平,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把握引文与正文四个部分的联系,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意。
【教学难点】
精读课文,揣摩含意丰富的语句,领会语句的深层含意。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与点拨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二、朗读课文,把握文意
1、学生快速阅读思考,本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呼唤和平。)
2、呼唤和平的根源是什么?
(明确:战争的残酷。)
3、战争是如何的残酷,请同学们动手从文中找一找。
教师注意归纳总结,战争的残酷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师:这些内容作者是如何安排的呢?
三、把握引文正文四个部分之间的联系
(学生讨论教师予以点拨。)
概括来说作者采用分叙的方法,四个部分记述纪念活动分为四个片断:
来到纪念地──看纪念演出──参加座谈会──参观纪念馆
师:除了这四个部分,前面还多了一段萨特的话?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点拨:萨特的话是很警辟的,特别是说他的记忆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很可以作为全文的一个引子,也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四、揣摩语言,体会文句的深层含意
师:是啊,残酷的战争让许多无辜的塞尔维亚人失去宝贵的生命,令人沉重,同时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所表现出来的勇气、精神又让人感觉到是多么的美丽。作者聂华苓用她那饱满深情的笔记下了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从文中去找出那些饱满深情,具有深层含意的句子,大家来仔细品味一下吧!
(学生自由探讨,教师适当点拨。)
五、质疑
再快速阅览课文,有哪些令你困惑的内容,找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六、拓展延伸
听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我相信“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但在现实生活中,战事还是时有发生。如在9月19日,泰国发生军事政变,原因是泰国看守政府总理他信19日宣布解除泰国陆军总司令颂提的职务。忠于颂提的部队发生政变,为避免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能否给那些发动政变的人致一封信来制止这场战争?
篇10:《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
2、领会文章的主题。
3、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在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读中领悟文章情感,并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提出自己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搜集、整理有关战争,特别是二战中战领国对被占领国实行残暴统治的有关资料,为阅读文本,贮蓄情感做准备。
2、借助阅读文本和有关资料,筛选、归纳、整合信息,进行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培养阅读创新的能力,感受作品情真意切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再现历史的画面和重温历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的恨和对南斯拉夫人民的英勇、对生活热爱的由衷敬佩,真正领悟和平与幸福的重要。
教学重点:
1、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
2、领会文章的主题。
3、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在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读中领悟文章情感
4、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提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
1、培养阅读创新的能力,感受作品情真意切的语言。
2、对作品中感人的形象、情节和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
教学方法:
“三单元”教学法
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疏通字词。
2、查找有关二战期间纳粹暴行的资料。
教学过程:
认知阅读
一、激情导入,积蓄情感。
1、在进入课文之前,同学们先欣赏歌曲《我爱我家》。
(点击课件:《我爱我家》视频。)
同学们,你们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听了这首歌曲之后的心情或感受。
2、我们今天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感受着爱的阳光。可是,64年前,在南斯拉夫的美丽小城克拉库耶伐次,就遭受了一次全城毁灭性的残酷杀戮。一天之内,就有7000多人被杀,那场屠杀中还有300个孩子,面对孩子们呼喊着亲爱的爸爸妈妈的是冰冷的枪声,多么撕心裂肺。(声音哽咽)今天,我们就跟着华裔作家聂华苓去重温那沉重而美丽的记忆。
3、出示课题。
4、简介作者。
聂华苓,美国华裔女作家,19生,湖北武汉人。
萨特,法国哲学家、作家、评论家。著有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
5、展示教学目标。
6、检查预习情况。
理解阅读
二、速读,析一析内容与主题。
1、自由朗读,把握文章内容并复述。
(提示:抓住问中的记叙要素梳理情节)
2、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容。
(学生默读,概括归纳。)
提示:第一个是坟地所见所闻;第二是记述各种演出记念活动;第三是记录作家座谈会;第四是摘录遗言。
3、文章的主题。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三、寻读,析一析“沉重”与“美丽”。
1、参观完这个遗址, 法国著名的哲学家萨特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点击课件:萨特的话。)
2、从这段文学中你能发现萨特着重用哪几个词表达自己的观感呢?为什么?
3、再在全文中找一找,哪些是沉重的记忆,哪些是美丽的记忆吗?
(同学们先在文章中找找看,然后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阅读成果,推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提示:纳粹杀了很多人,特别是有300个孩子,这是沉重的记忆。
面对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是宁死不屈的。他们不做民族的叛徒,他们怀着对生命强烈的爱不向刽子手乞怜。他们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美的,令人崇敬的。这真是个美丽的记忆。
4、不论是“沉重”的记忆,还是 “美丽”的记忆,作家聂华苓用文字记下的参加纪念活动的过程中,这里哪一个情节让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提示:我从这几位知名作家之间的谈话中感受匪浅。其中身为德国人的作家,因感到祖国犯下的滔天恶行,身感痛心而泪流满面。他这种行为是美丽的。日本人就坏多了,还狡辩
四、圈读,析一析“西德”与“日本”。
1、圈出西德作家和日本人的发言
2、具体说说面对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人的态度、表现有何不同?
西德作家:真诚的'忏悔,充满犯罪感
日本人:自私的狡辩,企图开脱罪责。
3、在座谈会上,人们为什么都和西德作家明赫白握手呢?
身为德国人的作家,因感到祖国犯下的滔天恶行,身感痛心而泪流满面。所以,人闷对他表示理解,尊重,谅解。
4、作者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表现持一种什么态度?说说理由。
那个日本人只记得自己的痛苦,却忘记带给别人的痛苦,这就是忘记历史,这是自私的。我从“不必了。他和那位西德朋友一对照,就是很好的反驳。”一句话中可以想象会场上一定没有人理那个日本人。
五、多角度探究情感体验。
同学们的发言太精彩了。还有很多同学似乎意犹未尽,跃跃欲试,我们课后再交流。是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就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记住这段历史就是记住历史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聂华苓在文中也同样发出了这样强烈的呼唤。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这样的文字。
六、善用资料,升华文本的情感。
战争带给人们的心灵的创伤,带给国家的苦痛,带给世界的灾难,是永远无法弥合的流血的伤口。下面我想展示一下同学们搜集整理的资料,更深刻感受作家对幸福生活,对和平世界的强烈呼唤。
(学生展示资料,并适当讲解。)
(教师展示二战中日本轰炸珍珠港的电影剪辑片段)
七、总结。
(配以背景音乐《和平之歌》)
我知道同学们准备的资料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能一一展示了。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世界上仍然还有很多的地方销烟弥漫,母亲们痛苦的眼泪,孩子们惊恐的哭叫,那一双双流露着悲痛和渴望的眼睛似乎在向我们呼喊:不要战争,保卫和平。同学们,希望我们都是和平的维护者,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
篇11:《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学习揣摩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感受作品情真意切的语言;领会“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这个主题;
3.联系现实,树立自强意识,防止悲剧重演。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揣摩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感受作品情真意切的语言。
2.体会文章是怎样精心选材的,领会“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这个主题。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在我们的生活中,伴随着“亲爱的爸爸妈妈”这声稚嫩的呼喊而来的,常常是充满爱意的笑脸和亲切的呵护。但在这篇文章中,伴随着这声呼唤的却是灭绝人性的枪声。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聂华苓走进那凄风苦雨的晦暗岁月和天昏地暗的惨烈过往……
二、展示目标
1.积累词语,朗读课文,感知内容要点;
2.学习揣摩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感受作品情真意切的语言;领会“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这个主题;
过渡语:有了目标就好像航船有了航向,接下来我们就依据我们的航向,开始我们学习之旅吧!
三、先学环节
(一)自学指导
了解背景
资料链接1——六一儿童节的由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资料链接2——同样是在二次大战中,在南斯拉夫,在克拉库耶伐次,一天之内,7000多个无辜生命遭到杀戮,其中包括300多个孩子。这是怎样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啊。本文作者是聂华苓,1988年初冬时节作者受邀参加在南斯拉夫举行的一次世界范围内的文学讨论大会。大会期间的10月21日,作家们在克拉库耶伐次参加了南斯拉夫人民为悼念被纳粹残害的300个孩子而举行的悼念活动,有感而作。
2、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边快速默读课文边勾画出不认识的字(课后读一读写一写),读完后查字典解决生字并标记在书上。
3、整体感知
在正文前的引文中,萨特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试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萨特这样说的原因。
过渡语:刚才我们同学自学地快速而认真,到底效果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闯关吧!
(二)自学检测
1.给下列汉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杀戮(lù )、悼(dào )念 、屹( yì )立 、肃穆(mù)、恍惚(huǎng)、
( hū) 荒谬(miù ) 憧憬(chōng )(jǐng ) 响彻云霄(xiāo )
要求:先自己完成,同桌互换批阅,用红笔改正错误,齐读两遍,巩固1分钟。
2.整体感知
教师点拨:萨特说到,克拉库耶伐次这座小城成了一座巨大的坟墓,埋葬了7000个被残杀的人。课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那一段残酷的历史,一天之内,纳粹杀死7000人,其中包括300名孩子,鲜血染红三百五十多英亩土地,被残杀者临死前的哀号仿佛就在我们耳畔回响。大屠杀惨绝人寰,历史是沉重的,记忆是沉重的。
面对屠杀,塞尔维亚人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课文中写到一位不愿苟且偷生,宁死不屈的老师,就是一个例子。这一方面的记忆又是美丽的。
(三)我的疑惑
在自学过程中有没有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请同学或者老师帮你解答。
过渡语:语言是一座桥,我们通过文章的语言穿越历史,来到了那个天昏地暗凄风苦雨的年代,学案中列举了文中五处意味深长的描写和议论,请仔细体味其中的含义,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四、后教环节
要求:
1.请同学们根据学案展示的句子仔细品味,把你的思考写下来或者写关键字梳理你的思路。
2.小组内按照组长指定的顺序组内交流讨论,修改完善后准备在班里展示。
课文中有不少意味深长的描写和议论,请仔细体味其中的含义,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这里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教师点拨:这里不仅是描写天气,而且在渲染气氛,“天地亦与人同哀”。连用四个句号,成为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表意功能。读者的阅读速度自然放慢,读两个字,停顿一下,想像一个画面。这样开头让读者一上来就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
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教师点拨:“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对屠杀无辜平民的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3.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你怎样理解这看似矛盾的议论?)
教师点拨: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4.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几句话的内涵。)
教师点拨:作者想强调不能忘记历史,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5.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明赫白能得到众人的宽恕和尊重。)
教师点拨: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非常深刻,感情非常真挚,态度非常诚恳。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强盗犯下的,明赫白是没有责任的,他却代上一代人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重他。
课后小结
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世界上仍然还有很多的地方销烟弥漫,而且我们的祖国也有一段段任人宰割践踏的血泪史,作为一个世界公民,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保卫世界和平,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勿忘国耻,发愤读书,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
篇12:《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训练重点:
理解文章中心,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方法:
本文是对法西斯的控诉词,抓住一组组矛盾统一的事物进行分析探究。(历史——现实,美丽——沉重,忏悔——狡辩,引文——正文,人性的呼唤——罪恶的枪声)
教学安排:
1、导入
朗读课外文章《致命的母爱》,让学生谈体会。
致命的母爱
敌兵冲进民宅,以枪口对准男主人的胸膛,命令女主人拿出仅存的食物,并占据了他们唯一的房间。 夜深了,精疲力尽的敌兵纷纷睡去,月光洒进窗口,照在浑身泥沙、满脸倦容的敌兵身上。
“都是人子啊!才十七八岁,还不全懂事呢!在家恐怕还要母亲提醒他多穿衣服的孩子,只为了别人争权夺利,被强迫远离家乡,多么可怜。”瑟缩在墙角的女主人突然想起自己离家的孩子,一股母爱和同情油然从心底升起,“夜里多冷,那孩子的军毯居然滑落了!”
女主人缓缓站起,轻步走到敌兵身边,惟恐自己的脚步会惊醒那年轻人的故乡梦。
“你的梦里或许正有着疼爱你的母亲呢!”女主人弯下身,拾起军毯为年轻人盖上。突然,那敌兵张开双眼,吃惊地浑身震动,如同野兽般怒吼,明晃晃的刺刀穿透了女主人的胸膛,滴血的刀尖在月色下闪着寒光。接着又一声枪响,冲过去援救的男主人也倒在了血泊中。
“这女人居然想暗算我!”年轻的敌兵喃喃地抽出刺刀,“妈啊!幸亏我被惊醒,也幸亏您在梦中保护,否则我就再也看不见您了!”
感慨:文章将伟大的母爱放在战争面前,让罪恶的战争撕碎了温馨的人间至情,读后令人惊心动魄。世间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2、板书课题
检查预习(正音、解词):
呵护 杀戮 纳粹 肃穆 恍惚 木然 荒谬 憧憬 缭绕 健忘 片纸只字 赤裸裸
3、问题探究
⑴“研讨与练习”第一题、第二题。
⑵ 引用迪桑卡诗句的作用?结尾引用死者遗言的作用?
⑶你认为那个日本人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⑷“引文”与“正文”的关系怎样?
“引文”是纯客观的纪录,是正文得出观点、进行议论的依据。
板书设计:
记忆沉重
看纪念演出美丽
来到纪念地 回顾历史 参加座谈会参观纪念馆
呼唤和平面向现实
教学后记:
通过学习,学生体会到了振兴中华对和平的重要。
篇13:送给亲爱爸爸妈妈的秋季祝福语
送给亲爱爸爸妈妈的秋季祝福语
小时候,你总是不拘言笑,我每天看到你都会心惊肉跳,现在我长大了,你也一点点变得温和,温和得无视我的责难,爸爸,对不起。祝福你生日快乐!
送你一个生日蛋糕,用快乐、吉祥、如意、平安、健康做原料,用我的爱心、关心、热心、痴心、倾心做包装,委托幸运之神做邮递员送给你,愿你生日最快乐!
如果我有天空,我就用白云为你祝福,如果我有大海,我就用浪花为你祝愿,如果我有一百万,我就用九十九万来给你祝福,可惜这些我都没有,只能用一毛钱祝你开心快乐。生日快乐。
儿时的我,懵懂无知。年轻的我,张狂叛逆。如今的我,成家立事。已然知晓:含辛茹苦的真谛,为人父母的艰辛。今天是您的生日,母亲。祝您健康美丽!
您的唠叨是我行动的坐标,可是我却是刚刚知晓,您的关怀是温暖的`阳光,在我生命里不知疲倦的照耀,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祝福您生日快乐!
看见妈妈的白发,我知道那是岁月的风霜;抚摸妈妈的皱纹,我知道那是疲惫的年轮;倾听妈妈的脚步,我知道那是操劳的音律;妈妈,祝你生日快乐!
有一种情最是厚重;有一种付出最是无怨无悔;有一种爱最是不求回报;有一个称呼最是伟大,这就是母亲,愿天下的母亲都健康长寿,幸福到老!
鲜花为你开放,小鸟为你歌唱,鱼儿为你游荡,吃面条陪芝麻酱,教堂的钟声多么响亮,你的生活肯定充满希望。生日快乐,我的朋友。
快乐,年年在倍增,请尽情享受;如意,月月找上门,请不用着急;祝福,天天不重样,今天最是特别:祝你生日快乐,幸福陪伴!
再美的画卷,也画不出母亲美丽的容颜;再美的诗篇,也写不出母亲万般的慈爱;再华丽的语言,也诉不尽对母亲的祝愿;唯愿母亲快乐一万年!
今天是你的生日:浓浓亲情包围着你,厚厚天地保佑着你,连连好运跟随着你,个个朋友关心着你,甜甜问候祝福着你:生日快乐,万事如意!
如果我是糖你就是水,甜甜蜜蜜在一起;如果你是脚我就是鞋,深情相拥不分离;如果我是唇,你就是齿,生生世世永相依。生日到了,给你加点糖,擦擦鞋,祝你永远快乐啊!
没有你的呵护,就没有我的成长;没有你的关爱,就没有我的欢笑;没有你的奉献,就没有我的幸福;无论我走多远,都走不出你的目光;祝妈妈生日快乐!
唱响欢快的音符,跳起悠扬的舞步,欢迎这美好的一天,为了今天你等待了365个日日夜夜。祝你生日快乐,事业顺利,生活美满。
我在时间的字典解释快乐,就是微笑,我在故事的百度搜索幸福,就是健康,今天是你生日,祝你微笑常在,健康永驻,亲爱的,生日快乐。
朵朵鲜花,飘散着芬芳;点点烛火,闪烁着光芒;阵阵音乐,流淌着希望;块块蛋糕,传递着梦想。生日的短信飞扬,生日的祝福悠长。祝:生日快乐!
为了今天,你已经失眠了364天了,终于等到了今天的到来,可是你却呼呼的睡的正香,蜡烛不吹,蛋糕不切,这个生日白过了,你要有失眠364天了。
母爱是把伞,红尘滚滚让我们感到温暖;母爱是双鞋,人在旅途让我们不怕艰难;母爱是头牛,大千世界让我们享受幸福;妈妈,祝你生日快乐又吉祥!
篇14:给亲爱爸爸妈妈写的一封信
你们好!
这是我写给你们的第二封信了,在此我想对你说:“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你们为我付出的太多了。“在的秋天,你们把我带到了这个幸福的大家庭,也把我带到了这个充满鲜花与爱的地球大家庭。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我身上,让我能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面茁壮成长!
还记得那个星期六的晚上,在去大理刚回来的时候,那时你们明明已经很累了,可还是答应了8岁的无知少年——我,要完色子王的要求。
“哇,爸爸你抽到了俯卧撑哦!要做······嗯······两个吧!”······“哇!妈妈,你抽中了“说我是猪”哦!快说!” “我是猪!再来!”······“啊!我要做五个下蹲了!······”
可是,你们也有误会我的时候,还记得上次吗?
那次,我快要期末考试了,您不让我玩平板和看电视,许诺期末考好了在寒假里任我看和玩,前提是不影响完成寒假作业的情况下。于是,我便为了您这个现在都没有兑现的承诺,认真的复习了······
距离期末考试只有一周,但我的语文还有些不扎实,于是我边复习边想,终于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用平板电脑搜题,在上面复习知识的重难点,增加词汇量。我上网查了一下,有一个刚好是用来辅导四年级上册复习的软件,也没有差评,我就下了那个软件,进入了知识的海洋······
大约有半个小时,您回来检查我的复习情况,却看见我打算把平板电脑收回去,便二话不说沉着脸把我狠狠的骂了一顿,我的委屈您丝毫不知情,请您关心下我的感受好吗?
但是,这样的事列也从侧面证明了您们是对我严格要求的,是您们这样一直严加鼓励和鞭策,使我学习从不敢松懈,也让我成为了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是您们的爱在我学习生活的路上一直陪伴着我,呵护着我······
敬祝爸妈
身体健康,平安幸福!
您们永远的好儿子:王xx
20XX年4月18日
篇15:爱爸爸妈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aiin
一、教学要求
1、学会六个生字“早、方、子、了、也、在”并组词
2、掌握一个偏旁“日”,认识“爱、爸、妈、晨、拿、桌、笑、灯”
3、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和短文
4、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培养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字、词教学
难点:理解两个“笑”的意思
三、教具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小黑板。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吗?应该怎样去爱呢?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的?
(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认识自然段
2、学习第一段课文
(1)指导看第一幅图、从图上看是什么时间?都有谁?他在干什么?从脸上看表情,他心情怎样?
(2)用自己的话把整幅图的意思说给同桌听。
(3)学习句子、词语
①课文中哪些语句是说图上内容的,自己轻声读两遍要求、读准音节,词连起来读,把句子读通
②出示新词卡片,找学生读
早晨、田方、笑了、也
③齐读这两句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④妈妈为什么笑了?
(妈妈看到孩子能帮助做家务,感到欣慰,高兴得笑了,这个“笑”表示妈妈对孩子的赞扬,对孩子的爱。)
⑤我为什么也笑了?
(孩子帮助妈妈做家务,得到妈妈的赞扬,孩子很高兴,所以也笑了,这个“笑”是会心的笑,自豪的笑)
⑥体会“也”字的好处
3、把这两句话有感情地读一读
4、学习第二部分课文
(1)看第二幅图说说图意
(2)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内容
(3)你觉得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这句话应该怎样读?
(4)讨论交流,指名读、范读、练读。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指名读,齐读。
(五)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认读“早、田、方、了、也、在”
认识“爱、爸、妈、晨、拿、桌、笑、灯”
3、读词。早晨,田方,笑了,也,在。
(二)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学习新部首“日”
2、指导书写
早=“日”+“十”
在=
3、在田字格里练写,指导书写
(三)布置作业
熟悉课文,默写生字
作者邮箱: chenxiufang1314@yahoo.com.cn
[爱爸爸妈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6:《亲爱的爸爸妈妈》 教案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疏通字词。
2、查找有关纳粹暴行的资料。
二、导入新课
课题《亲爱的爸爸妈妈》所包含的动人感情。
三、出示目标
1、领会文章的主题。
2、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3、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四、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概括课文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2、文章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五、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并说说你的理解。六、研读赏析
课文中有不少意味深长的描写和议论,说说它们的含义和作用: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2、“他们杀孩子、老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3、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七、拓展延伸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回答问题:
1、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和表现有何不同?
2、你对这两位作家的行为是如何评价的?请以“历史告诉我们”为题作文,说说你学完本文后的感想。
[《亲爱的爸爸妈妈》 教案教学设计]
★ 5亲爱的爸爸妈妈
★ 父母亲的爱课件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共16篇)】相关文章:
毕业典礼家长代表讲话稿2022-12-11
感恩节活动主持词2023-10-29
幼儿园春季开学典礼园长致辞2023-05-09
给孩子的表扬信2022-11-19
学前班毕业典礼感言2023-03-22
给女儿的一封回信范文2022-04-29
父母给孩子十岁成长礼的一封信2023-03-16
给初三孩子的一封信作文2023-06-26
4年级学生给家长的一封信300字2023-05-11
520,有爱就大声说出来杂文随笔2023-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