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计算机》的教学设计(集锦17篇)由网友“宙斯不皱”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认识计算机》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篇1: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及其关系
2、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各个组成部份及其作用
3、知道存储器的分类、内存 RAM 与 ROM 的区别及其作用。
4、了解软件的分类知道常见的软件的类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观察计算机的结构和主要部件了解计算机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2、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及其作用并归纳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结构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各主要部件的作用。 教学难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三、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计算机设备
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师生问答法、讲授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前先给学生提出谜语:不会说话会计算,不会想来却有脑,少了电源就睡觉,没有鼠标受不了。谜底:计算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认识计算机。
二、讲授新课
1、展示计算机设备
学生观察计算机,认识各部件,说一说他们的名称及作用,教师及时更正、补充。(出示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音箱)
2、出示幻灯片,展示计算机各个设备,让学生连线组成一台能够正常工作的计算机。放大扫描仪,让学生认识,并说明其作用。引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3、出示幻灯片,展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的概念,并简单说明。
4、让学生把自己所拿的设备加以区分,在幻灯片上加以标注,明确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5、外部设备
出示幻灯片,明确哪些属于外部设备。
6、了解神秘的主机
拆开主机,展示内部图。出示主板、CPU、光驱、内存条、硬盘,结合幻灯片,可以观察实物找出主机内的位置,也可以先看主机内部,认识名称及作用,说到内存条与硬盘时加以区别并引出内存储器、外存储器,并联系生活认识U盘、光盘、移动硬盘、软盘。
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相当于人的大脑。
存储器 存储器具有记忆功能,是计算机记忆或暂存数据的部件。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与外存储器。
7、小游戏:明确主机内各部件的位置
8、计算机软件系统
由老师小时候玩游戏,但是在主机内找不出游戏引出软件。软件就是各种程序的组合,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程序等。 操作系统是控制其他程序运行、管理系统资源并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的系统软件的集合。如:Windows 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统等。(2)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包括专用软件和通用软件等。如:迅雷、QQ等。
9、小测试。
正确区分软件、硬件。
10、学生尝试总结,教师对其修改补充 学生通过自己本节课的学习,自己先进行本节课知识的总结,再由老师加以修改和补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也增强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篇2:《认识计算机》的教学设计
《认识计算机》的教学设计
《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本节课是陕西省中小学《信息技术》统一教材,初中第一册第1课《认识计算机》,内容安排为一课时,教学过程按照40分钟进行设计。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2、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各个组成部分;
3、能够正确连接计算机的各大主要部件(显示器、主机、耳机等);
4、尝试了解有关硬件的常识,如CPU的品牌、显示器的种类等。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分组协作中学会互相帮助,各显所长,团结协作的方法;
2、在游戏竞赛过程中进行语言表达、操作示范等方面的过程性评价,培养组织与沟通、让步与赞赏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增加学生之间的了解和加深友谊,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和学以致用的意识,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常见硬件的常识性知识;
2、初步体验小组协作学习方式,增强团队意识,提高集体荣誉感。
四、教学难点
1、计算机硬件相关知识的识记和具体应用;
2、游戏环节设计的合理性和课堂组织的有效性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进入游戏:(3分钟)
内容 | 课堂教学活动安排 | 设计意图及反馈评价 |
情境导入 | [师]介绍本节课任务:进行一场“电脑DIY”竞赛游戏。 游戏环境:“电脑DIY特卖场” 游戏情节:教师和部分学生作为“顾客”购买电脑,其余学生分组扮演“DIY商家”,通过讲解功能和组装部件吸引“顾客”购买本店电脑,最终被“顾客”选中的“商家”获胜。 [生]以四个大组为单位,根据课前填写的“角色分工单”进行角色扮演——“顾客”、“导购”和 “组装”人员,并在每组为这三个角色分别确定一个“负责人”。 | 通过设定游戏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焰,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作的欲望。 课堂气氛热烈,为以后学生学习创设良好的情境。 |
(二)全员参与,体验游戏:(30分钟)
内容 | 课堂教学活动安排 | 设计意图及反馈评价 |
货比三家 10分钟 | [师]现在进行游戏的第一个环节——货比三家。 游戏规则:顾客团(分组)光顾不同商家的展台,咨询相应的问题,并给予商家一定的评价;商家必须通过“咨询”这关,否则取消继续比赛资格。 活动引导:将4个大组的顾客团和商家进行交叉安排,比如让第一大组的顾客团光临第二大组的商铺,而第二大组的顾客团光临第三大组的商铺,以此类推。这样既节约时间也体现公平。 教师可根据各班情况,选择参与到某大组进行活动及时辅导或进行全班的整体指挥和宏观调控。 [生]各大组的“顾客团”按照《市场调查表》对所指定的商铺进行计算机硬件问题咨询,并进行量化考核。 顾客团的负责人必须按照《市场调查表》的问题和考核标准认真进行咨询,顾客可以向商家的任意一名成员咨询问题,确保每位同学都能通过本环节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础知识。 | 本环节主要完成课堂基础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包括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主要硬件的识记、输入、输出设备的区分等。 游戏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面向全体学生,要求买卖双方的所有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强化知识点的掌握,同时也在角色扮演中锻炼了语言表达和交流协作能力。 |
内容 | 课堂教学活动安排 | 设计意图及反馈评价 |
特色展销 15分钟 | [师]现在进行游戏的第二个环节——特色展销。 游戏规则:商家的导购人员要尽显才华、施展浑身解数,尽可能多的介绍有关硬件的知识(例如显示器的种类、CPU的品牌和参数指标等)、简单组装电脑,吸引顾客。 活动引导:这时可以不对顾客团进行定向指派,顾客们可以任意光顾每家商铺,听取导购人员的介绍,并经过集体商议进行评价考核。 教师必须宏观引导,防止学生有起哄或其他不良行为的发生,也要避免出现“冷场”及时提示学生发掘自身潜力,展现个性特长。 [生]卖方的导购员施展各自才华,将课前准备好的课外知识介绍给顾客,不仅相互比拼知识的丰富程度还要竞赛语言表达能力和硬件操作技能。 买方的'顾客团认真听取卖方介绍,并根据《市场调查表》综合考评各个商家的展示能力,集体讨论后作出公正评价。 | 本环节主要完成课堂知识的拓展,要求学生课前搜集计算机硬件相关知识,如CPU的品牌、显示器的类型等;了解主机箱内部常见的部件,如CPU、内存条等;掌握基本硬件的连接,如显示器、鼠标键盘、耳机等与主机的连接等;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游戏角色设计体现差异教学思想,在组内进行分工协作,让有能力的学生充分展现特长,所有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共同进步,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
顾 客 评 议 5 分钟 | [师]现在进行游戏的第三个环节——顾客评议。 游戏规则:由各组顾客团根据《市场调查表》的评分细则进行综合考评,共同评议出一个获胜商家。 活动引导:由各组顾客团负责人共4名同老师一起根据《市场调查表》的成绩以及各组商家的综合表现,评选出获胜者。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同学评选“最佳导购员”、“文明顾客团”等称号,给更多学生鼓励和表彰的机会。 教师在评价阶段要注意协调和引导学生尊重民主评议、重视集体荣誉,培养学生公正地评价他人和正确地接受评价的心理素质。 [生]顾客团成员集体进行评议,完成《市场调查表》,再由4大组的顾客团负责人同老师一起评选出获胜者。 各组同学之间可以进行交流与反馈,找出活动中表现的闪光点或不足之处,分享在游戏中的得失与快乐。 | 本环节是展现游戏结果的环节,根据《市场调查表》严格量化考核,评选优胜者,既体现了公平竞争和透明评比,又充分肯定了买卖双方的权益,让学习过程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学会赞赏别人和正确对待评价结果。 |
(三)总结评价,回顾游戏:(7分钟)
内容 | 课堂教学活动安排 | 设计意图及反馈评价 |
总结回顾 | [师]我们圆满完成了本次“电脑DIY”竞赛活动,现在宣布比赛结果: 获得优胜的“商家”以及获得“最佳导购员”、“文明顾客团”称号的个人和集体。 通过这场游戏,大家都有哪些收获呢? [生]进行讨论、发言,总结个人在游戏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想, (提示下节课内容) [师]请问大家,现在获胜者的电脑硬件已经组装完毕,马上就可以用它进行实际工作吗?我们还需要做什么呢? [生]进行讨论、发言,有的提出安装“软件”。 [师]大家会给电脑安装软件吗?那么下节课我们就请大家一起给自己的电脑安装软件。 | 评价环节可以在角色之间、角色内部以及任意学生间进行,通过交流评价,学生体会到参与游戏的乐趣和作出成绩受到肯定的满足。 本节课由于内容安排,对于软件部分知识留在下节课进行,因此在总结环节做一个铺垫和提示。 |
篇3:计算机认识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认识计算机主要部件的作用
·掌握开关机的正确方法
·掌握鼠标单击和滑动基本操作
·对Window桌面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情感目标:
·意识到正确开关机的重要性
·意识到有效利用计算机必须养成良好的应用习惯
【教学内容】
·计算机的组成
·开机操作
·鼠标单击操作
·关机操作
【教学难点】
·计算机的正确开关机的操作顺序
·鼠标单击操作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是计算机技术的启蒙知识,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件、计算机的启动和关闭、鼠标使用方法。教学中要注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努力使枯燥的基本技能训练趣味化,使学生尽快熟练地正确使用鼠标。
本课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操作练习,因此上课时应再次重申机房规则,并在教学中强调正确开、关机的重要性。
关于计算机的组成部件,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以及音箱等。掌握计算机的各组成部分是正确使用计算机和后续学习的基础,建议在教学中增加“光驱”的介绍,并适当组织游戏强化学生的认知效果。
正常启动Windows系统后,学生由于好奇,一般都会试探地做出移动、单击鼠标的动作。根据学生的这种认知特性,教材在这里适时地安排了鼠标操作方面的内容。为了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各类练习或游戏(如教材后的练习题)强调鼠标“拖动”和“单击”的操作。
【教学方法和手段】
先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以理解教师的一些指导用语;然后通过示范讲解的方式让学生快速掌握开机、鼠标单击操作、关机的基本方法;同时提供一些练习以巩固习得技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计算机,而且知道了计算机本领很大。在现代社会中,计算机无处不在,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计算机基本组成,正式开始接触计算机。
二、计算机的组成
(一)示范讲解
师:但是在我们接触计算机之前,先了解一下计算机都由哪些部分组成。
(以多媒体课件和实际设备辅助讲解)
(二)游戏
师:老师已经把计算机的组成介绍给大家了,现在就让我们来玩一个开火车游戏,小朋友要说出老师指的是计算机的哪个部件。好,我们现在开始!
(以一列为一个小组,让各小组学生顺序回答部件的名称。对回答流畅的小组,让全班同学击掌鼓励。如果发现学生对各部件掌握得不是很好,就让相邻小组学生充当提问教师,全班同学做裁判,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计算机组成部件的认识;如果发现学生已经掌握得较好,则用一些其他外型的计算机如笔记本和掌上型计算机来提问学生。)
三、开机操作
师:好了,现在是时候让计算机来认识我们了。可是大家前面的计算机现在还没有启动,也就是说,还没有开机呢,所以我们从显示器上看不到任何东西。怎么办呢?大家注意看老师的操作!
(边讲解边操作)
师:第一步是让计算机“睁开眼睛”,办法就是按下显示器电源开关,接通显示器的电源;(同时提醒学生看电源指示灯的颜色变化)
第二步是让计算机的“大脑”开动起来,办法就是按下主机箱的电源开关,接通主机箱的电源。(同时提醒学生看电源指示灯的颜色变化)
(学生操作)
师:计算机“睁开了眼睛”,而且开动了“大脑”,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关注Windows professional的.用户登录界面)
师:这是计算机想认识你的第一步。
(引导学生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并敲入键盘上的回车键。)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开机步骤)
四、鼠标滑动和单击操作
师(边讲解边演示):开机后,大家会看到计算机的“桌面”。桌面上有什么呢?
(生答)
师(边讲解边演示):桌面上有很多下面有文字的图案,叫做图标。在桌面底部有一个长条,是任务栏。任务栏左边有个开始按钮。另外,桌面上还有一个箭头形状,我们叫它“鼠标指针”。这个指针的位置可以用鼠标来控制它。鼠标是我们与计算机进行交流的重要设备,通常有左键和右键。正确的使用鼠标方式是:食指放在左键上,中指放在右键上,大拇指、无名指和小拇指握住鼠标。请大家用正确的方式握住鼠标,然后让它在电脑桌上滑动,看看计算机的屏幕上有什么变化?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纠正错误的鼠标使用方式)
师(边讲解边演示):将鼠标指针移到“开始按钮”上,按一下左键后,立即松开,看看有什么变化?鼠标单击就表示按一下鼠标左键。
(运行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附件的计算器应用程序,练习单击操作)
操作步骤
(1)单击“开始”按钮,弹出“开始”菜单;
(2)单击菜单中的“程序”选项,弹出程序子菜单;
(3)单击子菜单中的“附件”选项,弹出附件子菜单;
(4)单击子菜单中的“计算器”选项,弹出如图所示的计算器窗口。
(5)出一套简单的四则运算试卷,让同学们来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五、关机操作
师:刚刚的游戏很热烈,同学们表现都不错。不过,计算机也累了,应该让它休息一下了。怎么让计算机休息呢?大家注意看老师的操作!
师(边讲解边操作):
第一步单击“开始按钮”,弹出“开始”菜单;
第二步单击“开始”菜单中“关机”选项;
第三步单击“关闭Windows”对话框里的“确定”按钮
第四步计算机自动切断主机电源;
第五步切断显示器电源(提醒学生:关机时一定记住最后关掉显示器,千万不要让计算机“睁着眼睛”休息)。
(学生练习关机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正确开关机的重要性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开关机的步骤,并提醒学生开关机的一些重要注意事项。)
篇4:《认识计算机》教学反思
主要内容及其地位与作用本单元是整套教材的“开篇”,信息技术学科的启蒙阶段,担负着引导学生入门的任务。要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形象直观的讲解和实际动手操作,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常识,快速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熟练鼠标的操作从而为学生深入学习更多的应用软件以及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本套教材以Windowsxp为操作系统。学生应该对Windowsxp操作系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Windowsxp是目前PC机上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操作系统,但它并不是唯一的、毫无缺点的操作系统。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掌握Windowsxp系统的桌面、窗口、开关机等基本操作,了解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并能在此基础上融会贯通,为今后学习在此操作系统上使用应用软件打下扎实的基础。
熟练操作鼠标器是学生学习计算机操作的基础和关键,在本单元教材详细的介绍了鼠标器的五种使用方法,安排学生通过玩游戏练习鼠标操作。教师在教学时应加强对学生鼠标操作的训练,使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反复练习,帮助学生形成操作鼠标器的手感。特别是双击的节奏,初学者掌握起来比较难,教师要重视训练。
篇5:认识计算机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年级学生学习电脑的入门课。在这之前,许多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显示器,什么叫主机,可以说这一节课的能否上好关系到以后学生对电脑是否感兴趣,是否愿意学。所以,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努力把第一课上好。
091的学生到了电脑教室后,有不少学生都是把腿盘在椅子上,有的学生甚至是跪在上面,所以,本课的第一个内容便是操作电脑的姿势。我向学生展示了电脑操作姿势图,然后让学生互相看一下,哪位同学的坐姿跟刚才讲的不一样,之后所有的学生都很认真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虽然在之后的课堂中个别学生不自觉地又盘起了腿,但当我提醒的时候学生下意识地知道了错误,并及时改正了过来。
在授课中,我做了多媒体教学课件,介绍了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音箱、打印机这些电脑主要组成部分的作用和特点,并让学生听完后自己总结。总结时,学生们都争先恐后,说得非常好。
接下来就是讲解鼠标的操作了。首先我出示了一张老鼠的图片,学生们的情绪高涨起来。我又出示了一张鼠标的图片,不少学生已经知道了这叫鼠标。然后我问,哪位同学愿意说一下你认为老鼠跟鼠标有什么相似之处,其实我是想引导学生说出老鼠有左右耳朵,相应地鼠标有左右键。然而学生的回答却是五花八门,有的说名字里都有个“鼠”字,有的说都有尾巴,还有的学生说都是白色的……看着时间一点点过去,而学生的回答又不尽人意,我又让每位学生摸一下自己的耳朵,同时问学生刚才用手摸的是身体的哪个部位,学生当然知道是耳朵。我又问每个人有几只耳朵,分别是什么?这样学生终于说出了左耳朵跟右耳朵。然后趁热打铁,讲解了鼠标的左右键。然后是鼠标的'操作,鼠标操作是计算机操作的基础,入门容易,基本的操作是:指向、单击、双击、右击、拖动等,学生很容易学会,但是,要使学生能熟练地、有技巧地操作和使用鼠标,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针对许多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我指导学生通过玩一些球类、连连看等游戏来提高使用鼠标的技巧,从而使学生在游戏的愉悦状态下不知不觉地掌握了鼠标的操作方法,提高了鼠标的操作技能。
篇6:计算机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三种分类,掌握每种网络分类的特点。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典型应用。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计算机网络按网络覆盖范围和交换方式分类
2、教学难点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
【知识链接】
前一节我们学习了双机互联,双机互联起来了,大家都很清楚了,但是如果很多台电脑连接起来,它们之间又是怎么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的,我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基本上能搞懂一个基本过程了。
【教学过程】
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问题探讨:请同学讨论一下你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请举例说明我们身边的计算机网络?请写出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2、通过上网体验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机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照网络覆盖范围分类局域网(lan):一般限定在较小的局域网内,如校园网
城域网(man):的规模局限在一座城市的范围内
广域网(wan):可以跨国界和洲界,甚至覆盖全球范围。
按照交换方式分类 可以将通信网络分为电路交换通信和分组交换通信。传统电话通信是采用的电路交换技术,ip电话采用的是分组交换技术。
问题讨论:试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方式优缺点?
按照网络拓扑结构分类:总线型拓扑结构:采用单根线作为传输介质,计算机均通过网卡直接连接到总线上,各台计算机地位平等:如图:
环形拓扑结构:在环形拓扑结构中,各个节点(计算机)通过点到点的通信介质首位相接,形成闭合的环形通信网络。如图:
星型拓扑结构:每个节点都是通过一条独立的电缆连接到中心节点上的。中心节点控制全网的通信,任何两个节点的相互通信都必须经过中心节点。一般使用交换机作为中心节点设备,如图:
问题讨论:
1、请问我们现在上课的计算机房是采用的那一种网络拓扑结构?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拓扑结构?
2、请画出本校计算机房的网络拓扑结构图.
4)小组讨论:列举出一些常用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并写出你说接触到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的方便和快捷?
【巩固练习】
2、以下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是( )
a、ip电话 b、老式电话
c、传统电报 d、收音机
3、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是( )
a、资源共享 b、计算机通信
c、实现分布控制和处理 d、电子商务
4、广域网与局域网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 )
a、提供的服务不同 b、使用者不同
c、网络覆盖范围不同 d、采用的协议不同
5、使用中央交换设备,可以在不影响其他用户工作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地增减设备的网络拓扑结构为( )
a、星型 b、总线型
c、环型 d、层次型
6、城市电话网在数据传输期间,在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有一条临时专用物理连接线路。这种电话网采用的技术是( )
a、报文交换 b、电路交换
c、分组交换 d、数据交换
【知识小结】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三个功能。计算机网络按照网络覆盖范围、交换方式、网络拓扑结构分类。计算机网络常用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
篇7:计算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高中一年级学生基本上都在小学、初中阶段上过信息技术课.由于是第一节课,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间不熟悉,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对本课程的学法也不了解,因此这一节课的教学方式与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对整本书的内容学习有开启含义,教学参考给出的参考课时0.5略低。
与以往的信息技术课程相比,新课程更注重的是能力培养,注重团队合作,注重讨论学习,改变原有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讨论为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发挥学生的想象,自我构建信息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体验信息的基本特征。
2、难点:信息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内容和过程
1、引入
问:“结绳记事”、“烽火告急”、“飞鸽传书”里都隐含着一个关键词,是什么呢?――信息
问:大家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原来的寓意是什么?如果换一个角度思考,从正面去理解这个故事,你会怎样解释呢?
讨论交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2、认识信息
任何事物都有多个侧面,信息也不例外。那么到底什么是信息?它有什么特征呢?讨论交流,阅读课本中关于信息的定义。课本:1、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等特点);
2、信息具有价值性(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3、信息具有时效性(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4、信息具有共享性(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不会丢失或改变)。
3、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信息
引导学生共同分析:信息有哪些来源?信息有哪些载体形式?信息有哪些传播途径?信息有哪些存储方式?
讨论交流,推导出信息的其他特性。如:传输性、概括性、真伪性等.
4、通过多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自己概括信息的基本特征。
案例1:天气预报报道明天要下雨,这对于农民来说可能是一个好消息,但对于其他一些人来说可能是个坏消息。
案例2:1万只耐克鞋的故事。
问:信息除了案例中体现出来的的特征外,还有其它的一些特征,你能说说吗?
六、思考与练习
讨论并了解人们是如何利用信息为生活生产服务的。
1.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2.《老王》教学设计
3.《示儿》教学设计
4.《琥珀》教学设计
5.《青花》教学设计
6.《鞋》教学设计
7.《看海》教学设计
8.《重力》教学设计
9.《雪》教学设计
10.太阳教学设计
篇8:教学设计-认识左右
教学设计-认识左右
“认识左、右”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年龄特点,让他们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新思想。
(1).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融于生动有趣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体验左右的置关系及其相对性。如组织学生利用自己身体上的右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组织学生运用身边的学习品进行探索性的操作活动,创设购买玩具的情景组织学生开展猜测、推理活动,组织学生表演上下楼梯体会左右位置与判断者的关系,这些无不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践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的理念。
(2).注意数学学习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充分利用书上的练习与场景,并由此延伸和挖掘大量的生活实例,无论是新课引入、范例的选择还是练习的`设计、作业的布置都将学生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中,去感受、去发现、去比较左和右的不同,学会用辩证的观点了解其相对性,真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运用数学,实践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的理念。
篇9:《认识计算机》教学反思1
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信息技术是陌生而吸引人的,大多数小朋友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电脑,就是玩游戏。所以正确引导这些小朋友去初步接触信息技术是很重要的。故此,在第一堂信息技术课要使学生明确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学习任务、学习目的是什么,怎样学好信息技术等问题。此后结合教学大纲要求,提出每一个学习阶段的学习任务。可以将学习任务明确化、通俗化、具体化。同时注意将任务简化,同时将学生任务简化为基础与技巧两部分,便于让学生抓住重点,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例如在学习《认识计算机》一课时,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先读一些少年电脑报上的科幻文章吸引他们,再讲计算机的神奇功能,吸引学生。接下来就开始讲计算机的组成了。首先提问:人是怎样处理问题的?然后在黑板上写“2 + 3 = ”这道题,你是通过什么知道的呢?我又读“2加3等于几?”,你又是怎样知道的呢?告诉学生:1.通过自己的耳朵、眼睛将信息输入给大脑;2.通过自己记忆的知识,经过大脑运算;3.通过手写出答案或用口回答。同样计算机也是这样工作的。这时马上有学生举手问计算机的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口是什么呢?我告诉学生:计算机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的,用键盘和鼠标把信息输到计算机内,这两个部件就是我们说的耳朵和眼睛。大脑就是记忆运算部件,也就是我们看见的那个形状象箱子一样的东西,它叫主机。最后的运算结果就通过显示器(形状象电视机)和打印机显示出来,这就是电脑的手和口。经过这么一讲,学生明白了,计算机是由:键盘、鼠标器、主机、显示器和打印机五个部分组成的。接着讲:主机内部除了有运算器外,还有一个“仓库”又叫存储器,一个“心脏”中文名字叫中央处理器,英文缩写:CPU。形象的类比,把复杂、抽象的机械原理说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学生一听就懂,很快都学会了。
篇10:《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设计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
(2)了解Windows的界面、特点以及Windows的基本操作;
(3)理解文件、文件夹、路径的概念,学会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文件等。
(4)会灵活使用Windows的帮助等内容。
2、能力目标:掌握简单的基本操作。
3、情感目标:通过游戏体会鼠标用法,寓教于乐,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游戏的态度。
【教学重点】
鼠标的五种用法及资源管理器的使用。
【教学难点】
资源管理器中的不同操作方法。
【教学方法】
讲解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用具】
计算机网络电子教室
【课型】新授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其中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而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的核心,是计算机硬件的第一级扩充。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管家,管理着计算机中的软、硬件资源,并且是用户与计算机交互的接口,从而实现了人机对话。这节课我们就以Windows操作系统为例来一起学习一下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
二、新授
(1)启动Windows2000系统(了解)
1、在计算机启动过程中,首先检查各个硬件状态是否正常,即自检。自检完成后,操作系统装载并启动。一般情况下,这个过程不需要我们干预,是计算机自启动过程
2、活动:请学生启动计算机。并注意观察启动过程中主机、显示器、键盘等的变化。
(2)Windows2000操作系统的界面(识记)
界面组成:桌面、图标、窗口、菜单等。要求学生知道各个组成元素的名称即可。
(3)鼠标的五种基本用法:指向 单击 双击 右击 拖动
通过纸牌和扫雷游戏体会鼠标的用法。注意强调双击不是左右键一起按。
(4)控制面板是对系统进行配置的工具集合。通过它,用户可以增删系统的'各种软、硬组件,调整系统的各种配置参数,使计算机更适合自己的使用。如:改变键盘、鼠标的设置等。特别举例当任务栏上不显示输入法图标时可在控制面板中设置。
(5)文件和文件名的命名法则。主文件·扩展名来构成。最多不超过255个字符或127个汉字。不能使用“ / : * ? “ < >|”等九个字符。
(6)Windows资源管理
分类:包括对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管理。从功能上分为:
处理器管理(初步了解——查看CPU的性能参数、使用情况)
存储器管理(初步了解——查看内存的性能参数、使用情况)
设备管理(初步了解——了解所用计算机外围设备的配置、性能等情况)
作业管理(初步了解——是多任务并行执行的操作系统。观察任务及任务的进程情况)
文件管理(重点掌握——结合中考题)
三、小结。
【课后小记】对于操作系统的作用,学生可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逐步领会。
(第二课时)资源管理器的使用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计算机里的所有文件都是存放在“我的电脑”里,想查找什么文件可以打开“我的电脑”,然后再找盘符,再去找文件夹,再去找需要文件。在窗口里可以方便的对文件和文件夹进行浏览、移动、复制、改名、打开、建立快捷方式等。今天老师要想同学们推荐一个windows管家,就是资源管理器。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进行这些操作很方便。
二、新授
(1)打开资源管理器(教师演示两种,找同学补充)
方法1:开始→“程序” →“Windows资源管理器
方法2右击→我的电脑→资源管理器
方法3右击“开始”按钮——资源管理器
方法4:右击“我的电脑”窗口中任一个驱动器或文件夹图标,然后选择“资源管理器”
方法5:按住SHIFT键(要指明),双击“我的电脑”
方法6:按住键盘上WINDOWS专用键(要指明),再按“E”键。)
(2)资源管理器窗口的构成,观察与普通窗口的不同:
“资源管理器”明显地将窗口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左边以层次结构的方式列出电脑中的所有资源,它叫文件夹窗口;右边是左边所选中的文件夹中文件和文件夹,右边叫文件窗口;细心的同学一定已经在左边窗口中有些文件夹或磁盘图标前会出现“+”号或“-”号,我现在单击一下图标前面的+号,同学们看一下左侧窗口中发生什么变化+号有什么变化?总结:如果磁盘或文件夹前面出现了+号:表示该文件夹含有下一层文件夹;(下一层的文件夹称为该文件夹的子文件夹)刚才同学们发现,单击+ 则在左侧窗口中屏开子文件夹,同时“+”变成“-”。我现在单击一下文件夹前的-号按扭,同学们再观察一下左侧窗口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号发生什么变化。总结:如果磁盘或文件夹图标前出现了-号:表示子文件夹已显示,单击- ,折叠子文件夹,同时“-”又变成“+”。如果文件夹或磁盘前没有符号,那说明这个文件夹没有子文件夹。我们现在看左侧窗格,它像不像一颗侧躺的大树呢?我们可以形象的称为文件夹树。
(3)文件、文件夹的复制、移动、删除、改名、查找和创建快捷方式
复制:选中当前文件或文件夹——复制——目标文件夹——粘贴
移动:选中当前文件或文件夹——剪切——目标文件夹——粘贴
删除:选中当前文件或文件夹——右击——删除
彻底删除:选中当前文件或文件夹——右击——删除(按shif)
改名:选中当前文件或文件夹——右击——重命名
创建快捷方式:选中当前文件或文件夹——右击——新建——快捷方式
三、课堂小结: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必要时加以补充说明。
四、课堂作业:在D盘建立如下的文件夹结构
【课后小记】资源管理器中的操作都是最基础的计算机操作,每个学生都应熟练掌握。因此教师在讲解操作步骤应重点强调注意事项,可多增加学生练习内容。
篇11:计算机教学案例设计
计算机教学案例设计
计算机教学案例设计【1】
摘 要:在教学中怎样才能设计出适合中职学生的案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教学经验提出两个设计案例时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设计案例;计算机操作;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将一节课或几节课的知识综合起来进行练习,使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扎实,运用更加熟练。
好的案例还能引导学生用计算机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学习、工作中去。
我认为在计算机教学中设计案例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在设计案例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现状和近期的发展,尽量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使学生能够切身体验到计算机所带来的便利。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有一个即将毕业的班级,学生都忙着找工作,对计算机课这门辅助课程漠不关心,完全就是在应付,课堂上需要不断地维持纪律,提醒学生注意听讲,安排的练习也很难按时完成。
在一节Word综合实践课上,我设计一个制作个人简历的案例,分文字版和表格版两种。
由于学生即将毕业,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要制作个人简历,在今后的工作中可能会用到Word软件,所以,在设计的案例中几乎包含了Word软件的常用功能和基本操作,内容的设计上也是针对学生的情况精心安排的。
学生在听课、练习的过程中都非常认真,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创意,甚至有部分学生把做好的案例保存了下来,准备找工作的时候用。
这个案例本身并没有新奇之处,只是联系学生要找工作的实际情况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改变了以前上课时的种种不良习惯,都投入到学习中,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有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计算机操作对熟练度要求较高,为了强化技能,提高操作速度,在练习中会有大量的重复操作。
初期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练习认真,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很容易对重复操作产生厌倦。
在设计案例时就要灵活多样,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相同的内容,不同的阐述方式,得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C语言学科中,条件选择语句、开关语句、循环语句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在编写程序的时候经常用到,也是平时重点练习的部分。
除了教材中的案例外,还给学生选择了一些C语言中的经典案例,如“百鸡百钱”问题:数学家张丘建在《算经》一书中提出的数学问题: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
百钱买百鸡,问鸡翁、鸡母、鸡雏各几何?鸡兔同笼问题: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
问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在设计案例时可以选择一道或两道这样的趣味题,虽然通过这些案例练习的都是选择语句、循环语句等内容,但通过不同的方式体现,学生学习的兴趣都比较浓,学习效果也比较好。
教学案例的设计能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我们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身份和眼光去看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和操作能力的提高,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06.
[2]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易东平,译.江苏教育出版社,.
计算机教学方法【2】
摘 要:计算机教师如何在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在此提出几种教学方法与大家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 教学 方法
一、合理安排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步的根本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合理安排教学课程,要先开设一些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课程,如玩打字游戏、制作精美图片、上网冲浪等。
讲授这些课程时,首先使学生对计算机技术产生一定的兴趣和爱好,教师再教授一些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样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反,如果教师一开始就按照教材进度,教一些枯燥乏味的系统原理、程序设计等,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枯燥、难于理解或产生厌学心理。
二、让学生多实践,培养主动学习热情
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而我们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是以应用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为主,这就决定了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此,老师应该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学习机会,平时可以安排学生帮忙处理一些日常的文件,如:打印一些班级管理制度、课程表、值日生轮流表等,这些实际的工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熟悉利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日常表格处理;每当考试结束后还可让学生进行考试成绩汇总和分析,这可以让学生熟练地掌握Excel软件电子表格的数据计算、统计和分析功能。
学生在使用这些软件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肯定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他们就会主动地寻求解决的办法,找老师或同学。
这样既让学生学到了实用技能,又让学生体验到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成就感。
三、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每个学校的学生都有差异性,特别是职业院校的学生能力和基础知识良莠不齐的现象更为突出,对此,职业院校教师更应“因材施教,量体裁衣”,进行分层教学。
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根据每位学生个人素质和能力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对于较差层次的学生制定的学习内容不能让他们感到遥不可及、高不可攀,从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对于较好的学生制定的学习内容,不应让他们感到内容过于简单、目标太低,而觉得不需努力也可达到要求,教师可以让他们学习和掌握难度大的知识,甚至也可以是教学大纲上不作要求的知识。
所以分层教学法的合理运用会使每位学生都尝到阶段性成功的喜悦,从而发挥他们更大的求知内驱力,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传统的以教师、黑板加实验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采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辅助教学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完成授课内容,既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又加大了信息量的传授,拓展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想象,激发学习热情,变灌输为启发,变被动为主动,更可以增强学习的效果。
对于一些难于理解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抽象概念等,教师可以制作课件,进行形象化、具体化的演示和讲解,简化学生的认识难度,深化学生认识程度,这样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成果。
五、运用好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对象,先由教师对教学的项目进行选择与优化,教师引导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程项目进行计划制定、分工合作,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和学的新型模式。
相对于传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直指实际的工作任务,能够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实施计算机硬件教学中,确定一个计算机整机组装并预装WindowsXP操作系统的项目,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由教师提出项目设想,然后与学生讨论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第二步,由学生制订出该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的步骤和工作程序,并由教师审核。
第三步,项目实施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教师的指导尤其重要。
对项目实施的步骤,教师要解释清楚,相关资料整理要全面及时,还应该适当地及时提醒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通过这样的启发,可避免独立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面对项目时束手无策。
第四步,检查控制。
教师要在学生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分阶段地进行检查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以避免整个项目无法按时完成。
第五步,在项目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巩固。
先分小组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
篇12:《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设计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计算机系统硬件平台中的第一层系统软件,也是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理论课,这既使这门课程的教学学习存在非常大的困难和困惑,又使其无论在教学、科学研究和项目开发中都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课程教学难点
1、理论性强
该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抽象、涉及知识面广,学生时其整体实现思想和技术往往难以理解,学习时有较大难度,大部分学生有一种畏难情绪。因此学生很容易陷入疲于记忆的状态,忽略了对课程各部分间关系和课程教学目标的把握。因而该课程是计算机专业中教师“最难教”,学生“最难学”的课程之一。
2、学习效果见效不快
很多学生对学后有立竿见影效果的课程兴趣较大,如程序设计语言,学生学会了便很快可以就某个问题编写程序上机运行,颇有成就感;而对诸如操作系统这样原理性强,实验要求高,设计一个操作系统又不现实的课程,一些学生因感觉学习后效应不会立即显现而对课程重视度较低。
二、教学目标
操作系统是目前最复杂、技术含量最高的软件,在计算机专业软、硬件课程的设置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中的许多设计思想、技术和算法都可以推广和应用到大型的、复杂的系统设计,以及其他领域。因此,其教学目标应重在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设计技术及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开发系统软件和大型应用软件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现代操作系统的新思想、新技术和发展研究动向。
三、课程知识体系设计
鉴于以上课程教学难点,教师若能从繁杂抽象的理论中理出一个脉络清晰的课程知识体系呈现给学生,将为有效达到教学目标要求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该课程教学内容有纵、横两条主线,纵线主要指操作系统各功能的设计思想、处理机制,横线主要指功能实现的具体技术方法、不同环境下的实现差异。因此,整个课程知识体系可按纵、横两条线展开,遵循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从知识模块、知识单元和知识点3个层次来设计。其中知识模块代表特定学科子领域,可包括若干知识单元;知识单元代表知识模块中的不同方向,可包括若干知识点;知识点代表知识模块中单独的主题,是教学活动中传递教学信息的基本单元。
1、纵向功能线
本文的纵向功能线是从资源管理功能出发来设计,通过基于操作资源管理功能的知识建构,学生能明确所学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层次、位置、关系。此处为使结构更清晰,按操作系统资源管理功能出发的纵向功能线细化为进程管理、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用户接口六个知识模块,由此设计的纵向功能线知识结构如下:
(1)进程管理知识模块包括进程概念、进程调度、进程互斥、进程同步、进程通信、进程死锁各知识单元。进程概念包含进程特征、进程状态与转换、进程控制各知识点;进程调度包含调度时机、调度算法、调度过程各知识点;进程互斥包含与时间有关的错误、临界资源与临界区、临界区使用原则、临界区互斥访问的解决途径、临界区互斥访问的解决途径各知识点;进程同步包含信号量同步机制、生产者与消费者问题、读者与写者问题、哲学家进餐问题各知识点;进程通信包含忙等待策略、睡眠和唤醒策略、消息传递策略各知识点;进程死锁包含产生原因、必要条件、解决途径各知识点。
(2)处理机管理知识模块包括分级调度、调度算法、算法评价各知识单元。分级调度包含作业调度、交换调度、进程调度各知识点;调度算法包含作业调度算法、进程调度算法各知识点;算法评价包含作业调度算法评价、进程调度算法评价各知识点。
(3)存储器管理知识模块包括存储管理功能、存储管理方案各知识单元。存储管理功能包含内存分配与回收、地址映射、内存共享、内存保护、内存扩充各知识点;存储管理方案包含分区存储管理、页式存储管理、段式存储管理、段页式存储管理各知识点。
(4)设备管理知识模块包括数据传送控制方式、并行技术各知识单元。数据传送控制方式包含程序直接控制方式、中断方式、DMA方式、通道控制方式各知识点;并行技术包含通道技术、中断技术、缓冲技术、分配技术、虚拟技术各知识点。
(5)文件管理知识模块包括文件结构、文件存储空间管理、文件目录管理、文件存取控制各知识单元。文件结构包含文件逻辑结构与文件存取、文件物理结构与存储设备各知识点;文件存储空间管理包含空闲文件目录、空闲块链、位示图各知识点;文件目录管理包含文件目录形式、文件共享与保护、目录检索各知识点;文件存取控制包含文件存取控制方法。
(6)用户管理知识模块包括命令接口和系统调用知识单元。命令接口包含脱机控制命令、联机控制命令知识点;系统调用包含设备管理类命令、文件管理类命令、进程管理类命令、存储管理类命令、线程管理类命令各知识点。
2、横向技术线
操作系统知识点看似繁杂,但究其原理,在对不同系统资源功能进行管理时,所采取的策略和方法有很多是相同的`。因此通过对重要方法和机制进行贯穿式的横向技术线,可使被条块分割的教学内容有效关联起来;通过横纵交错的连接,可使看似离散的知识有稳固而紧密衔接的结构。从操作系统四种重要实现技术出发的横向技术线包括中断技术、共享技术、虚拟技术和缓冲技术。当然,有些技术在其它相关课程中已有介绍,也可看出其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程度,由此设计横向技术线知识结构如下:
(1)中断技术知识模块是实现程序并发执行与设备并行操作的基础,它包括中断类型、中断优先级、中断事件各知识单元。中断类型知识单元包括外中断、内中断知识点;中断优先级知识点在不同的系统中有不同的规定;中断事件知识单元包括进程创建与撤消、进程阻塞与唤醒、分时时间片、缺页中断与缺段中断、I/O操作、文件操作各知识点。
(2)共享技术知识模块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必然途径,它包括处理机共享、存储共享、设备共享、文件共享各知识单元。处理机共享包含进程的并发执行;存储共享包含外存储器共享、内存储器共享知识点;设备共享包含SPOOLing系统;文件共享包含便于共享的文件目录。:
(3)虚拟技术知识模块是把一个物理实体变为若干面向用户的逻辑单元,使资源的用户使用与系统管理相分离,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安全性方,它包括虚拟处理机、虚拟存储器、虚拟存储器方法、虚拟设备、虚拟文件各知识单元。虚拟处理机包含多进程管理;虚拟存储器包含地址转换、中断处理过程、置换知识点;虚拟存储器方法包含页式管理、段式管理、段页式管理各知识点;虚拟设备包含设备共享;虚拟文件包含文件共享。
(4)缓冲技术知识模块是异步技术的实现前提,可大大提高相关资源的并行操作程度,它包括存储管理缓冲技术、设备管理缓冲技术、文件管理缓冲技术各知识单元。存储管理缓冲技术包含快表;设备管理缓冲技术包含硬缓冲、软缓冲、SPOOLing系统中的输入/输出井知识点;文件管理缓冲技术包含记录成组技术、文件表的打开。
四、课程知识体系操作
知识体系的设计显然要有必要的操作作为支持才能使其与学习者间进行互动,形成交流并达到知识的内化。依据上述的知识体系设计,该课程教学可采用以下两个步骤进行操作,一是以“核心拓展”的方式进行纵向功能学习,二是以“小组学习和共同学习相结合”方式进行横向技术综合学习。
“核心拓展”方式中核心指六大知识模块,它们也是该课程的核心内容,教师应结合具体系统的具体实例以讲授方式进行,讲授过程中对于一些关键算法一定要以具体实例加以讲解,不能照本宣科。“小组学习和共同学习相结合”方式可采用将多次出现的具体技术单独提出来,讨论哪些功能应用了该技术。分小组,一个小组负责总结一项技术,然后以小组宣讲共同讨论的方式来加深技术对功能的应用。
通过这两个步骤的操作,整个课程的知识体系便可以横、纵两条线的形式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培养学生从离散到系统性的学习和思维习惯创造条件。
篇13:《认识计算机》说课稿
大家好!我是铜陵市实验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很荣幸与大家共同交流使用新教材的思路和具体做法。今天我汇报的内容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小学版第4册第26课《认识计算机》的教学设计。本节课我将从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深入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六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学内容及对象分析:
《认识计算机》是教材第4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是介绍计算机硬件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发展,系统组成,计算机主机,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等内容。通过学习,教师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深入理解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关系。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的分类,及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六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电脑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还掌握了常用的应用软件操作。但孩子们对计算机的发展及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认识不是很清晰。通过本节课学习孩子们将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以及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
但是由于以往我们只注重软件的应用,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却不十分了解。因此,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及如何区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为了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寻求让学生多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多与同学间进行合作交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二、教学目标:
本课学习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操作性强,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式学习。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我制订以下三维学习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3、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的兴趣。
4、提高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互相合作意识品质。
三、教学环境:局域网环境
本课需要教师通过传奇或腾图软件进行演示操作,在进行评价时也需要展示学生作品,因此要求在局域网环境中进行教学。
四、教法阐述
依据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设计本课时,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训练运用技能的基础上,着重考虑了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情境设计――乐学、想学
自己用电脑演示:由于小学生在机房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多讲无益,对于简单只是干脆就不讲,让学生自己掌握,老师讲给予适当点拨。教师将基本的操作规则告诉学生,就让他们自己去做了,因此,最后在总结时,学生对于刚才自己的劳动一定很在意,无论是发言的同学,还是听讲的同学,都会十分认真,可以很好的达到学习的目的。
2、任务设计――使学生会学
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在这堂课中,每个小组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学生通过对所担的任务进行思考、分析、完成。在教师的演示操作过程中,也只是点到为止,给学生留下很大的操作空间。由学生被动听,而变为主动完成任务的过程。因为是主动的做,将枯燥的知识练习暗藏于生动有趣的任务之中,不但使学生情绪饱满,而且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操作中,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
五、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总结巩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上网搜索、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任务驱动,激趣导入
(二)初步尝试,探究新知
(三)教师引导,巩固新知
(四)强化练习,形成技能
(五)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具体阐述如下:
(一)激趣导入讲授新知
首先,教师开门见山直接问学生你喜欢电脑吗?会用电脑干什么?同学们会这么多呀!现在我可要考考你们了:看,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出示埃尼阿克)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加以简单的总结:它是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名为埃尼阿克,它于1946年生于美国,它的主要元件是电子管。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的爱心,乐于助人的精神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全课奠定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教师引导,探究新知:
同学们,随着第一台计算机的产生,计算机就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你们能通过自已的能力找到答案吗?
任务一:电脑发展史
如: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时期
组成器件
时间
第一代
电子管计算机
(1945年~1955年)
第二代
晶体管计算机
(1955年~1965年)
第三代
集成电路计算机
(1965年~1980年)
第四代
大规模集成电路
(1980年~至今)
这一环节我把学生分成4人1小组,分工协作1位组长,2位搜索资料(不仅仅只有网上收搜索),1位加工整理,1位负责汇报。这个环节我放手让学生看教材、或上网找资料自己完成任务。孩子们都有很强探索欲和表现欲,教师正是抓住了孩子们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亲自体验,在探究中学习到蕴含在其中的技能。在这种情境中,就有可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可能有人会担心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去做,有的孩子完不成任务会挫伤他的积极性,我认为孩子都有很强的.好胜心,这一环节他没有完成任务反而会促使他带着问题更好的学习。
讲解完后教师出示几幅现代微型机的图片。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再出示任务二。
任务二:计算机的分类(看书、老师课件)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任务三:想像未来的电脑会是什么样的?
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让学生想像未来的电脑会是什么样的?你的未来电脑都有些什么?学生会说有键盘、鼠标等。这时教师引出计算机中能看的见得和摸得着的叫做硬件。如鼠标、键盘、显示器等。
教师举例:音乐、画图我们能摸得着吗?那么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就把它叫做“软件”。(板书)
计算机中也是一样的,你能举例说明吗?(画图、Word、电子报刊等)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些都是软件。可是我有个问题了,我想听音乐,可是连计算机都打不开了,我还能听吗?那么,这些能管理计算机的软件就是系统软件。因此,我们又将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板书)
这一环节,学生在教师的讲解演示以生活中的事物为例子来说明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使学生很容易就区分出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很好的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三)强化练习,形成技能:
测试1:继续收集你们小组探究的问题。
测试2:你能想像出未来计算机会发展成什么样吗?能把它画出来或描写出来吗?
测试3:小组间互相出题测试,看看谁的新知掌握的好。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让学生自己选择喜爱的内容进行巩固练习,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机械练习充满了生机,学生在亢奋的思维状态下进一步巩固新知,也促使学生乐学、善学。
因此,本课中我采用师评、生评、互评、自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教师在学生作业中找出有特点作品,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或让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这样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同时,也加强了小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四)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让学生把本节课收集到的内容回家后制作成电子报刊或小动画,然后当小老师讲解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听。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课外收集信息、加工整理信息的欲望,同时也是一次很好的反馈机会。
总体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他们学得更主动、更轻松;力求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成教学目标。
篇14:《认识计算机》教案设计
《认识计算机》教案设计
《认识计算机》教案设计 [课 题] 认识计算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能够了解计算机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计算机是一个由多种设备组合在一起的整体。 (2)正确认识计算机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做个热身运动好吗?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动作来猜猜老师在做什么?(打电话,看电视,玩电脑)(学生回答) 1、教师提问:谁能告诉我,大名鼎鼎的电脑能帮我们做什么? 看电影、玩游戏、购物、聊天、学习等等。 2、电脑竟然有那么大的威力,那到底电脑是什么样子的呢?每台计算机都有许多设备组成,这些设备你都认识吗?都能说出它的名称及作用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它们。 二、新授 1. 认识鼠标及鼠标的基本操作 (出示实物) 同学们,这个很像小老鼠一样的设备就叫做鼠标。鼠标用来操作计算机进行工作,虽然它个子很小,有两个或三个按键,但是它的作用却很大,它是计算机必不可少的`一种设备。 鼠标有两个按键的,也有三个按键的,有带滚轮的,有机械式的鼠标器,有光电鼠标器,它们都是我们使用计算机的好帮手。 2、认识电脑的其他设备 今天老师还邀请到一位神秘的客人来到咱们的课堂:在我们的电脑桌面上有一个自主学习网站,现在我们就用小鼠标双击左键或是单击一下右键选择打开来看看今天我们神秘的嘉宾是谁吧!(教师演示操作)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成为计算机小行家呢?你们能不能和我们的神秘嘉宾“鼠标乐乐”一起找到答案吗? 任务一:电脑的硬件组成以及其各自的功能 学生在主题学习网站中由“乐乐”的讲解自主学习,找到答案。 教师拿出实物来提问,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一台计算机至少要有主机、显示器、鼠标器、键盘这四个设置组成,现在我们有一个测试的小游戏看看你是不是已经了解了计算机。 活动一:“玩硬件纸牌”小游戏。 任务二:计算机的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器。 你们现在已认识了电脑,那你们还知道电脑还有哪些好朋友吗?他们和电脑一起又能帮我们做什么呢? 学生通过网站自主学习寻找答案。 1、学生自由讨论。 2、学生自问自答: 方法:让一学生提出电脑的一位朋友,让其他的同学来回答,他能帮我们做些什么事。(教师一旁点拔,补充。) 活动二:“外设的分类”小游戏。 教师通过传奇软件演示这些设备并总结。 三、拓展 今天我们认识了计算机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其他的设备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好计算机。你们想不想自己做一次计算机设计师,你能想像出未来计算机会发展成什么样吗?能把它画出来或描写出来吗? (教师出示几张未来计算机的图片) 展示学生作品,由学生自己讲解。 四、下节引导: 我们知道了电脑那无边的能力,那怎样来敲开他的大门,与他来个亲密接触呢?下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如何正确的开机关机,下课!篇15: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59——6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线绳、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出示四边形、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等,要求学生说说是什么图形,分别由几条边组成(并作为练习从图形中找线段的素材)。以五边形为例,说明组成这些图形的边也是一种图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二、认识线段
(一)、感受线段的“直、两个端点”
1、老师出示一根毛线。老师手中拿着的是什么?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毛线,放在桌上,看一看是什么形状?(弯弯的),你能想个办法让这条毛线变直吗?请小朋友们拿起桌上的毛线试一试。(指名到讲台前示范)你是怎样让它变直的呢?(拉、用点力)
2、学生在位置上演示,指名上台演示,并交流:大家看看,原来弯的已经变了,要想拉直,应该怎么做?(捏紧,用点劲拉)。
3、揭示线段的初步概念。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板书课题:线段。)变换不同方向,认识线段的初步特点。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课题:认识线段)读两遍。
5、出示投影,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手捏紧的两头,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线段的端点。几个端点,
6、结合刚才的交流,看着这条拉紧的线,谁来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直的、两个端点)(反复指名说),教师可以画出线段和端点。
7、请大家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拿出作业纸,完成第一题。交流时紧扣线段的特点。
(二)、找线段
1、过渡: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在生活中像直尺、三角板的边都是直的,它们的边有两个端点,所有我们把这边看成线段。用实物指边和端点。
2、那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小朋友们找一找。(生说说:线段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课件出示图片)如:门框的边、楼梯台阶的边、屋檐的边、护栏的栏杆、桥的牵拉绳等等,这些都可以看成线段。大家真棒!
(三)、折线段
(出示正方形纸)这是什么图形?我现在把它对折,抹平,中间出现了一条折痕,折痕也可以看成一条线段。为什么?指名说,并演示说。(直的、有两个端点)
1、要求学生按照要求这一条同老师一样的线段。(便于学生折长或短线段比较。)
2、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的折痕吗?
学生折后,与老师的比较。
3、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短的折痕吗?
学生折后,与老师的比较。
小结:折出的这些折痕都可以看成线段。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有的线段长,有的线段短。
(四)、画线段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知道了线段的特点(特点可以再强调一下),那你能
自己画一条线段吗?
可以用什么工具画?怎样画的?(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学生说,老师演示3中画法:1、先画中间一根,在把两个端点;2、先画两个端点,再画他们之间一条直直的线;3、先画一个端点,画直直的线,再把另一个端点补充完整。)
学生选择其中最喜欢的一种方法画一条线段。
(五)图形中的线段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图形,它们的身上也藏着线段,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数一数。出示想想做做第二题,第一个图:什么图形?有几条线段?上黑板指出来,注意按照顺序数。
出示第2题(课始的复习图形),完成作业纸,并指名说
拓展两个稍微难点的图形。
(六)深化认识
1、想想做做3
几个点,你能把这两点练成线段,连接着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快速的完成作业纸的第三题。
2、出示想想做做4
师:给你三点呢?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几条线段,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完成作业纸的第4题
3、出示想想做做5
师:给你四个点呢?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看看能画出多少条线段?学生完成,(展示作业),出示学生画4条线段的图形,大家看看对不对?有什么想要说的。请小朋友们观察,是不是两点之间都已经连成线段学生说。指导从外到内,其次是按照顺序连。拓展给你五个点呢?欣赏有线段建筑的图片。
三、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线段有什么特点?
篇16: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认识线段》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这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低,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教材从具体到抽象,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由“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引出线段,使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线段“直的”特点。第二个层次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实物的边,如黑板边、桌子边等,让学生知道这些边都可以看成线段,进一步感受线段“直的”特点。第三个层次,给出几条线段的直观图,说明线段的特点:,直的,可以量出长度。教材教学线段时,要把握好教学要求,只要求学生直观了解什么是线段,并通过与曲线的对比知道线段“直”的特征,通过量线段知道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就可以了。教学用尺子画出给定长度(限整厘米)的线段时,要注意对画法的指导:画线段时,要注意从尺子的刻度0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刻度几。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
2、让学生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线段的过程
3、学会用直尺画给定长度的线段。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
问题生成单
我知道
1、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 )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 )作单位。
2、数学书长约( )厘米,宽约( )厘米。图钉长约( )厘米。
3、尺的刻度“2”到刻度“5”的长度是( )。
4、1米=( )厘米。
我会学
自学课本5页,完成以下问题。
1、找一条毛线,拉拉看,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 );
2、摸摸桌子边、书边。桌子边、书边都可以看成是( )。
3、找一找,还有那些东西的边可以看成线段。
4、量出下面线段的长度。
【教学过程】
预设
1、独立自学
生:自学课本第5、6页,完成问题生成单。
二、互动交流、合作探究
(一)情景导入(优教通课件出示图片)
1、课件出示学生活动场景。
师:观察课件,说说两幅图的区别?
一组同学在跳绳,绳呈弯曲状;另一组同学在拔河,绳呈直线状。
师:老师手里有一根毛线,你有办法使这根弯弯的毛线变直吗?学生试着动手操作,找学生上前演示。
生:两手把毛线两端拉直。
师:这根线用两手拉直后,两只手之间的这一段就可以看成是线段。在数学上,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2)新知探究
1、认识线段的特征
(1)认识线段是直的
师:老师手上的这根毛线,我把它放松,它还是线段吗?为什么?拉直呢?
生:线段是直的不能是弯的。
(2)小结: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线段?
生: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2、找线段
师:我们身边有没有线段?找找看
生:实物的边,如黑板边、桌子边、书边等,知道这些边都可以看成线段。(优教通课件出示)
3、折线段(小组合作交流)
(1)师:同学们喜欢玩折纸游戏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吧!(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对折,打开)
(2)师:现在纸上有了一条折痕。想一想,这条折痕也能看成是一条线段吗?为什么?
(3)组织学生拿大小不同的纸来折一折:你有什么发现?
生:通过折纸游戏,明白线段是有长有短的,可以测量长度的。
4、量线段(优教通课件出示)
量一量教材第五页这些线段的长度
(1)师:怎么量?(小组合作探究)
生:掌握测量线段的方法。
(2)组织动手量
动手操作量线段。
5、画线段(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例4(画线段)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应该怎样画呢?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画法,动手操作。
汇报: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
三、课堂小结
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组织汇报交流。
四、运用拓展
引导思考,组织练习。
1、判断
(1)判断哪些是线段。
(2)判断小朋友说得话对吗?
2、你能画出几条线段?
3、数一数,下面的图形由几条线段围成?
4、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一共画出了几条线段?你能看出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吗?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认识线段,“线段”的`概念在二年级上学是很抽象的。我主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先由实际操作拉毛线团,得知线段的表象,再通过找一找、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这几个环节,抽象概括出线段。整个过程由具体直观到抽象,并由易到难逐层进行,创设开放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篇17: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钟面:12个数字、时针、分针。
②会书写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7时、7:00。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钟面的组成,认读、写整时时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整时的认读与书写
教学难点:
会看钟表上的时间
教学准备:
对媒体课件、钟面模型、展台
教学过程:
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一个谜语,看看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能猜出来!
2、课件出示谜语
3、课件出示闹钟的图片。
师:你们真聪明,棒棒哒!夸夸自己(生:棒棒,我真棒,我是你们的好榜样)这节课我们就来———————揭示课题板书领孩子读。
4、师出示钟面教具,
师:这是老师动手制作的钟面教具。孩子们把你们制作的钟面学具拿出来我们一起观察钟面上都有新授。
1、组织学生认识钟面
1、1重点1:12个数字
生1、钟面上有12个数字,(师,你能从小到大把这12个数字数出来吗)
生:数12个数字,(师:请小朋友们快速找到钟面上数字1,用小手指着从1开始从小到大数数看看是不是12个数字)
师:还有什么
1、2重点2:分针时针
预设孩子怎么回答
预设1生:还有分钟和时钟,(老师过去抱抱孩子,你太聪明了,你能区分哪个是分钟,哪个是时针吗)生:短————长。
师:哪个小盆友再来说说(让孩子拿着自己的学具上黑板指着针认分针时针)
预设2如果有孩子说出还有两个针等等,师顺着学生思路往下追问,让学生自己说出长针师分钟短针时针。
1、3重点12个大格:如果孩子说不上来,老师可以告诉。
1、4重点每个大格又分了5个小格,钟面60个小格。
师:还知道:时针走一大个1小时,分钟1小格1分钟,可以介绍时钟走一大个,分钟走60小格。
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非产好,我们一起去大象家去做客好不好大象家里有一个大座钟。大座钟的肚子里藏着秘密,你们想不想知道认真听,仔细看,视频结束后看看谁是聪明的宝宝,知道了大座钟的秘密是什么。
(出示动画巩固钟面知识)
2、认识整时
你们这么聪明,老师再带你们去一个地方。
(展示羊村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那里吗没错,这里就是羊村,让我们一起走进羊村的钟表店看一看吧!
羊村图片这么多种钟表,你们想要哪一个老师这里有做好的,想不想要奖励给表现好的同学。
谁能告诉大家太阳花表示几时。
时针指1,分针指12,就是1时。
2、1练习:看一看,说一说,拨一拨。
时针指向几。分针指向几。是几时。
2、2互动活动:同桌一组每人说出3个不同的整时,另一人波,老师只给3或2分钟活动,然后时间到,指明一组演示。
同学们认识了时间,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小芳是几时起床的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在哪见过像这样表示时间的。
3、电子钟
出示各种电子钟
像手机一样的表,也可以告诉我们时间,我们把它们叫做电子钟。
那电子钟上的时间你会读吗!
3、1写一写:两种写法
7:009:0012:00
7时9时12时
3、2练习:连一连
巩固练习
1、生活中的时间
小明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呢!
2、早上和晚上
老师发现一个问题,在九时时,小明一个在看书,一个在谁觉,他一个人时怎么做到的呢
时间分早上、晚上。每一个时刻,在一天当中都出现了2次。
2、1说一说
你早上9时在你做什么晚上9时在做什么8时呢,10时呢
知识拓展
我们现在有各种各样的钟表帮助我们来确定时间,那在很久以前的古代,那时的人们又是如何确定时间的呢!你知道吗
让老师来告诉大家吧
1、日晷
这是日晷,人们就是通过......来确定时间的。
2、铜漏壶
这是铜漏壶,它是通过.,来确定时间的。
总结
我们古代的先人们是不是很有智慧,很聪明呀!你想不想做一名聪明有智慧的人呢
那聪明的你说一说今天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呀!
学了这么多对钟表的认识,回家后讲给家人听好不好呀!
下课!
【《认识计算机》的教学设计(集锦17篇)】相关文章:
小学信息技术ppt教学计划2023-10-08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计划2022-11-03
一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教学计划2024-01-18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工作计划2022-11-10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2023-04-23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安排2023-04-04
算工具的认识教学设计2022-05-17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方案2023-10-24
小学信息技术下学期教学计划2023-02-23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的工作计划2022-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