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31 07:48:44 更多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教学设计(通用12篇)由网友“飛揚De放縱”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教学设计,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篇1: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四册《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4、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1克和1千克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会运用建立起来的质量观估一估。

课前准备:

1、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个学生带两袋食盐,

2、一台盘称、一个天平、一些1角硬币

3、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进一步建立“轻”“重”的观念

1、背一背

三名同学,一名同学分别背另外两名同学,

观察:从这一游戏当中,你看出了什么?(一轻一重)

2、想一想

飞行员和小蚂蚁同时从飞机上飞下来,飞行员安然无恙,小蚂蚁为什么死了?(小蚂蚁很轻)

3、掂一掂

请同学们一手举起一本书,一手举起一支笔,有什么感觉?

(书重本轻)

二、建立“克”的观念

1、建立1克的观念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1个1角的硬币,掂掂有什么感觉?(轻)

2、称一称

1)、简单介绍天平及它的使用方法,并在天平上演示称1克重量的过程。

1个1角的硬币很轻很轻。再轻也有质量,使用的单位是“克”。生活中常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使用它时:先调节螺母,使天平平衡,指针对准0刻度线。左边的盘子里放要称的物品(放上一枚一角硬币),天平往一边倾斜,说明这枚硬币的重量,重多少呢?比较轻的物体,移动游码,使左右两边平衡,晃动的指针对准0,读出游码上的刻度,比较重的物体,可以在右边的盘子里放砝码,晃动的指针对准0,把砝码的质量加起来就是物体的质量。 2)、称一称, 我们的1角硬币大约重1克。不过,并不是所有的1角硬币都是重约1克,比如( ),它们的重量都超过了1克。

3、找一找、说一说

1克:同学们在学具中找一找大约1克重的物品。

5克:五枚硬币

10克:10枚硬币,找一找。说一说

(直接让学生拿出100克和500克,比较掂)

100克和500克比较,说出这两个重量之间的物品,大约有多少克?

三、引入“千克”

1、掂一掂。

我们知道1袋盐重500克, 2袋盐重?(1000克),1000克还有另一种表示方法,就是1千克。请同学们掂一掂2袋盐有多重。

1000克=1千克

“千克”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它也是用来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一般比较重的物体用千克来表示。

2、比一比

用手掂1千克和1克,感受1千克比1克重得多。

过渡:称量1千克的物品常常用到盘秤。

3、称一称

1)、认识盘秤。

盘秤。它在生活中还是比较常用的。由于用途不一样,它们秤面上的刻度也不一样,请小朋友们先来观察老师的盘秤秤面,秤面上有什么?再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们小组内的盘秤,它是用什么来做单位的?看明白了吗?

2)、称一称:演示称1千克盐。

4、猜一猜

1 千克苹果、梨、西红柿各有几个

下面我们就用自己的身体当称来称一称1千克苹果、梨、西红柿大约有几个?

方法:一只手拿着2袋盐,一只手拿着苹果、梨或者西红柿,估一估,猜一猜、数一数大约有几个?然后到公证处称一称你猜的对不对?

(选两名公证员和四名监督员)

5、动手实践:

1)、学生称一称1 千克苹果、梨、西红柿有几个

(学生活动)

2)、我们知道1千克的盐都是2袋,为什么1千克的苹果、梨、西红柿每组称得的个数会不一样呢?(不能光看个数,还要看每一个的质量)

6、感受比1千克重的物体。

(说说周围那些物品比1千克重)西瓜、南瓜、小兔子、菠萝、冬瓜、鸡鸭鹅

四、克和千克在我们生活中用处可大了,今天我们通过估一估、猜一猜,说一说、称一称认识了他们,他们也给我们送来了生活中的克与千克,他把这些知识分成了八组,一个小组一张题卡,只要你答对他的问题,你们就会有意外的收获。(答对题奖励一个拓展知识或者一个思考题)

1. 连线.

西瓜 100克

方便面 5千克

2.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1)1 个鸡蛋重约 50( )。

(2)妈妈的体重约 50( )。

3、在○里填上“>”“ < ”“ =”

2千克○克 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 2500克○3千克

4、判断

(1)一个乒乓球约重3克。( )

(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 )

(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5、写出体重

6、说出下面的物品各重多少克。

7、聪聪给姥姥的一封信

姥姥:

您好,我已经8岁了,身体长得特别健壮,体重已达45克,每天早上能吃掉60千克的鸡蛋两个,250克的牛奶一袋,中午可以吃掉100千克的馒头3个,晚上吃的更多,和爸爸妈妈一起能把将近1克的米饭吃光。

五、作业。

1、回家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

物品名称

估计的质量

称出的质量

六、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

1000克=1千克

篇2: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册次 下册 初备教师 白玉翠

课    题 克和千克 授课节数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概念。

2、知道1千克=1000克。知道用称称物体的质量。

3、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等,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改进建议

一、课前游戏:背同学。

二、课题导入:请同学们掂一掂自己的铅笔盒和数学书,把你的感觉在小组里说一说。

三、新授:

(一)质量单位

1、出示自学要求:观看主题图并说一说。

2、得出结论: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克(g)、千克(kg)。

3、找一找身边的标有质量单位的物品,并感受轻重。

(二)感知1克、5克和10克

1、1个2分硬币大约就有l克。那么能试着找出其他重1克的物品吗?

2、请大家把5枚硬币放在一起,现在是多少克了?

3、提供砝码请大家再感觉一下不同的质量。

4、每个组都有一些物品,请大家先掂一掂在看谁估得最准确,好吗?

(三)感知1千克

1、我们知道了1克有多重,那么1千克又有多重呢?

2、千克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公斤。

掂一掂1千克的洗衣粉

3、l千克应该等于多少克呢?

请大家都掂一掂这袋重500克的食盐,两袋有多重呢?

(四)认识秤

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称?

展示生活中的秤──台秤、磅秤、杆称,盘称等。

四、知识拓展

1公斤=1千克

平时我们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哪些?

五、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六、总结全课: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三位同学一组,让其中一位背一背另两位同学。

掂一掂铅笔盒和数学书。

找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单位,并感受到轻重之分。

每人都拿l枚硬币,感觉一下1克,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1克很轻,跟没有差不多。)

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重,再看它上面的克数

感受1千克的质量。

两袋重1000克,很重。

1000克=1千克。

(注意读法)

说一说生活中常用的称。

市斤、公斤、克、千克、两、吨等

克和千克的认识

克(g)    千克(kg)

1000克=1千克

作业

布置 课本89页3、4、5题

重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重要问题: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解决办法: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想认识,并列举大量生活实例,使学生对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并形成一定的技能。

教学

反思

篇3: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5--87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如何使用秤,培养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继续培养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意识。

3、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架设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每组弹簧秤1台,重1 克物体若干,每个小组两包盐、1枚1角(新版)硬币。

2、教师使用各种常见秤,天平1架,1角硬币1个,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看一看。

观察两瓶饮料,哪瓶重一些?

2、掂一掂。

观察两件物品哪个重一些,哪个轻一些呢?

生体验说感受。

3、称一称。

掂一袋(大米)和一袋(黄豆),这回你能不能看出它们谁重谁轻?有时只靠眼睛看和用手掂是不能准确的得出结果的,那你们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秤就是用来称出物体的重量的工具。

二、  联系实际,导出课题。

在日常生活中你都在哪里见到过什么样的秤呢?

那么你们知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是用什么做单位的吗?

斤和公斤是我国比较常用的表示物体有多重的单位,可在国际上通常是用克和千克作为单位来表示物体的重量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重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操作感悟。

1、认识“克”

出示一枚一角的硬币(新版),请同学们用手掂一掂

简介天平的用法。

师生合作称量。

举例:你能说出大约重1克的其他物品吗?

2 、认识千克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一袋的食盐,掂量一下它有多重?

一袋盐重500克,那两袋加起来呢?

请同桌把两袋盐都放在老师为大家准备好的方便袋中,闭上眼轮流掂一掂这1000克重的盐。

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准备还了弹簧秤来称这食盐,谁知道弹簧秤的用法?

生介绍用法。

同桌合作称量。

生汇报:两袋食盐的重量是1千克。(板书)

总结出1000克等于1千克。

生掂一掂1千克左右的物体,相机检验。

三、看书质疑。

下面请同学们把数学书翻开,认真阅读85~86页,看看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同学们不但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秤,还学会了称量物体的方法,下面我们就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合作称一称刚才我们要比较的那袋大米和黄豆的重量。

四、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读出水果的重量。

2、写出体重。

3、写信

五、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看一看、猜一猜、做一做等方法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而且解决了很多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谁愿意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今后我们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解决生活中更多的实际问题。

篇4:二年级数学下册《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

3、了解克与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轻重。

教学过程:

一:创境引趣,激思迁移

师:你们喜欢小动物吗?看,小动物们正在玩跷跷板呢!

课件出示

师:小老虎和小松鼠怎么呢?

生:小老虎太重了,小松鼠又太轻了,小松鼠怎么也把小老虎翘不动!

师:那小乌龟和小刺猬呢?

生:他们差不多重,玩得可好呢

师:其实不仅小动物们有轻有重,所有的物体都有轻有重,让我们到超市看看吧

课件出示

师: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5个苹果1千克

生:玉米高钙饼干110克

生:大瓶洗衣液5千克。……

师:物体的重量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质量,这里用到了哪些质量单位

生:克与千克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的质量单位吗?

生:两,斤,公斤

师:对,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用到斤、两、公斤,为了便与国际交流,一般情况下,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们

教师板书“克与千克”

师:关于克与千克,你们想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

师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整理学生的问题

1:1克与1千克分别有多重?

2、1克与1千克的关系?

3、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克做单位,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千克作单位?

4、称物体的重量用什么工具,如何称物体的重量?

师:让我们带着问题出发,去展开今天的学习。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以小动物跷跷板的活动场景很容易抓住学生的眼球,小老虎和小松鼠跷跷板怎么也翘不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因为小老虎太重小松鼠太轻,从而它们无法玩跷跷板的游戏,而小刺猬和小乌龟重量差不多所以可以很好的玩游戏,从而揭示不仅动物有轻有重,所有的物品都有重量。以超市的场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使学生观察到物体的重量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水到渠成的揭示今天学习的内容――克与千克。教师让学生说说想要研究的问题,教师整理归纳,让学生在课之始清楚明晰学习目标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从情境中激趣,在生活中找数学,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

二:亲身实践,体验探究

1、认识克

(1)借助生活物品认识克及其作用

教师出示一片口香糖、一包菊花茶、一袋瓜子的图片

师:要知道这些物品的重量,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生:看商品的标签

生:用手掂一掂

请小组内把这些物品拿在手中掂一掂,再看看标签,请生汇报,你掂的物品有多重,有什么感觉?

生:我掂的是一包菊花茶,有15克,感觉很轻( 生汇报略)

师小结:对,它们很轻。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表示。(师板书克 g)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用克作单位的物体?

生举例

(2)掂一掂,感知1克

每两个同学手中就放一个2分硬币,请大家把它放在手掌心仔细掂一掂,感觉一下1个2分硬币有多重?同桌轮流掂一掂看。互相说说什么感觉?生:很轻

师:噢,很轻,怎样个轻法?

生(像羽毛一样,特别轻,几乎没感觉)

师:告诉大家,这个2分硬币的质量就是1克。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的感受它的轻重,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

板书:1克(1g)。

(3)找一找,巩固1克的质量概念

记住1克有多重了吗?你能根据这个2分硬币的质量,在学具中找一找,掂一掂,还有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也是1克重?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生举例:一张学具盒中的纸,一块小海绵,2个图钉等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一枚2分硬币重1克,你能从这个装满黄豆的袋子里取出重1克的黄豆吗?

师:你取出了几粒黄豆,你怎么判断它重1克?

师:那到底多少粒黄豆重1克,你有什么好方法?

师:很好,我们可以用2分的硬币做标准进行掂量,那怎么准确的知道几粒黄豆就是1克呢?生:称一称

师:要知道物品的重量我们可以掂一掂,要知道具体的重量我们可以称一称,称比较轻的物体我们常用天平。

课件出示并播放声音:这是一架天平,它有两个托盘,通常我们把要称的物品放在左盘,右盘放砝码,这是1克的砝码,最重的砝码有100克

课件演示:在天平正中有一个刻度盘,当指针指着0的时候,表示天平平衡,这时候所称的物品和所放的砝码一样重。课件演示利用天平乘1克重的黄豆的过程。

师:瞧,7颗黄豆的质量是1克,下面请同学取出1克的黄豆掂一掂。

师:很好,大家都已经充分感受到1可到底有多重了,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教师请学生完成书中的做一做,估一估下面的物品哪些比1克轻,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比1克轻?

师:知道了1克有多重,你知道10克有多重吗?

生:10克应该有10枚2分硬币那么重

师:说得非常正确,你很善于思考,请每各小组把10枚2分硬币合起来轮流掂一掂感觉一下10克有多重?

师:现在我们采用看包装袋上标签的方法,找一找你的学具中的物品哪些以克为单位,重多少,互相掂一掂,说一说。(生活动,感知一克和几克)

指名说,一个果冻25克,一根火腿肠重50克,一袋方便面中100克,一袋牛奶重250克,一袋盐重500克。

【设计意图】:让学生清楚要知道物体的重量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渗透着对学生认知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体会1克的重量时,让学生用手掂,再闭上眼睛静静的感受它的重量,并要求学生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全身心的深度体验,在学生对1克有所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要学生在学具中找1克的物体,在让学生取出1克黄豆时,学生可以用掂的方法,但为了精确,引出了称比较轻的物体的天平,秤出了1克黄豆让学生再次掂量,并感受1克的黄豆有几颗,学生在充分感受1克有多重的情况下可以信信心满满的做“做一做”。在对生活中以克为单位的物体的掂量中,丰富学生的认知与感性认识,为学生很好的估测物体的重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1枚2分的硬币,学具中1克的物体,1克的黄豆,学生多次掂量感受1克的重量,丰富的素材充足的时空使学生的体验深刻而丰满)

篇5:《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

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具准备:一个蜗牛(重1克)、盐(500克)两袋、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2分硬币、弹簧秤、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小天平、2分硬币、大米、石子、弹簧秤、各种物品。

教学过程评析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我听说咱班有两名同学跑的很快!他们是谁啊?

生:是“杜鹏程”和“牛一凡”。

师:今天让他们举行一场比赛怎么样?

师:今天的比赛要增加难度,让他们每人背一个同学来比怎么样?

(学生活动)

师采访冠军:你为什么要选“王盟”,不选“马烨炫”呢?

生:因为“王盟”很轻,“马烨炫”很重。

师:“王盟”多重?“马烨炫”呢?

除了“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

师小结:“斤、两”是我们国家常用的单位,你知道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什么吗?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

二、探究新知

1、交流汇报。

师: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现在交流一下好吗?

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火腿肠一根40克

生3:前几天测体重我是34千克。

生4:一袋茶叶400克。

生5:一袋面粉25千克

……

师小结: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6:有的用“千克”作单位,有的用“克”作单位。

生7:比较轻的东西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东西用“千克”作单位。

2、认识秤。

师:要知道物品的轻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秤来称。

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

(多媒体课件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师:你在哪见过这些秤?

生1:我在超市卖食品的地方见过电子秤。

生2:卖水果的地方有盘秤。

生3:我见过夏天卖西瓜的用磅秤。

……

师:同学们都没见过天平,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天平。

(介绍天平的组成、用法)

3、认识“克”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小客人──“蜗牛”

你们想不想知道这只蜗牛的体重?

(学生兴趣高涨)

师:那我们应该选择什么秤来称呢?

生:天平,因为蜗牛很轻。

师:那我们一起来称一称这只蜗牛的体重。

(示范操作)

师:我们来看游码的左端停在刻度几?

生:刻度1,这只蜗牛重1克。

师:以蜗牛为标准,你能猜一猜一枚2分硬币有多重吗?

师:我们分小组来称一称看谁估量的最准。

(小组活动)

师:每个同学拿一个2分的硬币掂一掂试一试,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

你能说出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

生1举着一块橡皮:像这样大的一块橡皮。

生2:校牌。

生3:3粒玉米。

生4反驳道:有可能是4粒。

师:为什么呢?

生4解释:因为有的玉米大,有的玉米小。

4、称物品的质量

师:同学们的桌面上有一些物品,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称一称,好不好?

听清要求:

(1)先掂一掂,估计一下物品的质量,然后再用天平称出物品的质量。

(2)称好的物品的质量用近似数表示就可以。

师:刚才有的学生想知道我们的数学书有多重,用标尺上的刻度不够,我们还有个办法用法码来称。

说明:游标拨回刻度0,在右盘放入砝码,直至天平平衡。

将砝码和标尺上的质量加起来就是数学书的质量。

师(拿出一袋盐):谁来估量一下一袋盐的质量?

师:我们来一起看一看质量标注,一袋盐500克,那两袋呢?

生:1000克。(板书1000克)

5、认识“千克”

师:如果再重一点的物品用天平称还合适吗?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家里常用的弹簧秤,谁知道弹簧称的用法?

我们分小组从你的材料袋里称出1千克的物品。

在1000克右边(板书:1千克)

师:我们称出了分别1千克的大米和石子,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都是1千克,但不一样多。

师:虽然体积不一样,但质量是相同的。

师:同组同学依次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

师:你能估计一下你的凳子、书包有多重吗?

称一称试一试吧!

小组活动并汇报。

6、认识1000克=1千克

师:1千克大米和刚才称的1000克的盐比较,请小朋友来猜一猜,谁重?

(学生猜)

师:我们用弹簧秤来称一下这两袋盐的质量。

生:1千克大米和1000克盐同样重

师:也就是说1000克=1千克(补充“=”注意读法)

也可以说1000个1克是1千克。

三、应用拓展

1、认识常用的台秤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天平和弹簧秤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台秤,你能读出台秤上的数据吗?

2、认识健康秤

师:谁能说出他们的体重?

3、连线

西瓜100克

方便面5千克

4、判断

(1)一个乒乓球约重3克。

(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

篇6:《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20xx年4月

6、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数学小精灵要送给大家一个有趣的小知识。

1)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约有2克重。

师:2克重,相当于什么呀?

2)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约重100千克。

师:100千克相当什么呢?……可真重呀。

3)一头大象大约有5000千克那么重,而最大的蓝鲸大约相当于30头大象那么重。

师:像这样的动物太重了,用千克来做单位都显得小了,它们要用比千克更大的质量单位了,至于是什么,我们以后会学到的。

【设计意图】

进一步强化所学知识,判断不同物体采用不同的质量单位。并强化了学生的估量能力。

七、小结:(环节目标:整理所学知识。)

师:想一想,通过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八、板书设计:

克 和 千克

太 轻 比较 重

豆、纸、回形针……

1000 克 = 1 千克

【几点说明和疑问】

(1)因为生活中用千克作质量单位的盘秤比较多,因此在原题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用千克作单位的盘秤,一方面更贴进生活,另一方面与前面用克作单位的秤对比,从而强调在读秤时不但要看清数还要看清单位。

(2)因为1克太轻,学生对1克的感受比较难,因此本节课我们将认识感受1千克放在了1克的前面,对感知1千克的方法指导为学生自主体会感知1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3)教具和学具的准备,我真的很难准备这么多的东西,有的也不是整千克数的,该怎么办?

(4)内容实在是有点多,不知道该怎样安排各个环节的教学时间。

篇7:《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P85“克和千克”。

【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1课时。教材在编排上力求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基础上,从具体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知道轻和重,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仅仅是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对质量单位以及意义还是缺乏认识的。

【设计思想】:

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并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

因此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通过猜、掂、比、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较鲜明的表象,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更好地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概念。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4、掌握用秤称物品的方法。

5、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

难点: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调查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的质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验轻重。(环节目标:唤醒学生经验,从生活中开始提取学习资料。)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请学生上来掂一掂,说说感觉有什么不同?)

师:看来物品有轻有重,(板书:轻、重)我们把物体的轻重叫做物体的质量(板书:质量)。那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物体到底有多重呢?(可以用秤称)

二、认识秤,揭示课题。(环节目标: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并从生活中提取出质量单位,做好正式学习的铺垫。)

师: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你都认识些什么秤?(课件出示:常见的秤)用秤可以知道物体的质量,课前老师请小朋友们调查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的质量,谁来汇报?(学生汇报课外调查的质量情况。课件出示:一些物品的质量情况。)

师:听了,看了,你发现它们的单位名称有什么不同?(板书:单位。)

师: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克和千克”。(板书:克和千克)

【设计意图】: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从而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通过掂一掂,以及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让学生自己去从生活中发现不同轻重的物品用的单位不同,为下面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三、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环节目标: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概念,能初步估量1千克和几千克。会使用盘秤称重。)

师:(出示盘秤)这就是盘秤。观察一下盘秤,你们有什么发现?(让学生看到指针,和单位千克。)

师:是这样的,当我们用盘秤称东西的时候,当指针指到1就表示1千克。下面,我们就来称1千克的东西吧。(称1千克的东西:6本数学书,两袋盐……)

师:这6本书的总重量就是1千克,也可以用1kg表示。(板书:1千克)

师:请同学们用手掂一掂这6本书,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学生用手掂一掂)

师:你觉得1千克怎么样?(挺重)(板书:比较。在重的前面。)

师:我们再来掂一掂其他东西吧!(掂物品,比较重的,有1千克,2千克的)

师:你估计有多重?你是怎样估计的?(引导学生与1千克的比。)

师:好,咱们用盘秤来称一称,看你估计得准不准确。(指导学生使用盘秤。)

【设计意图】

1千克的质量在生活中还是比较常见的,通过让学生掂一掂,使学生感受到1千克物品的轻重。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先估测后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尝试使用盘秤的方法。

四、认识“克”,感受1克。(环节目标:认识克,感受克的微小,初步建立克的概念,体会比较轻的物体用克做单位更加合适。)

师:刚才,我们用盘秤称了一些物体的质量,现在我想知道这颗玉米粒的重量,用盘秤能称出来吗?(不能。为什么?)

师:看来盘秤只能用来称比较重的物品,称较轻的物品要用另一种秤——天平。

师:老师在课前称了这颗玉米粒,它重1克,也可以用1g表示。

师:请同学们把这颗玉米粒放在手心,闭上眼睛,感受1克有多重?

师:你觉得1克怎么样?(太轻了)(板书:太。在轻的前面。)

师:找一找,你觉得哪些物品也是大约1克,如:回形针,乒乓球,茶包,黄豆等的重量。

师:克一般用在比较轻的物体上,你觉得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可以用克来做单位?

师:掂一掂物品,感受10克、50克、100克、500克有多重。(学生用手掂一掂)

【设计意图】

1克的质量比较微小,易被忽视。设计让学生掂一掂等环节,让学生感受到1克物体的轻重,并与1千克形成较大的对比。通过找一找、比一比、掂一掂等活动启发学生联想到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如几粒米、几颗豆等,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建立了正确的表象。建立了1克的质量观念后,在实物中让学生感受10克、100克、500克物体的质量;循序渐进,通过掂一掂、看一看、想一想、比一比等感官活动,刺激肌肤与神经记忆,使具体的质量感不断内化,形成一定的经验。

五、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环节目标:知道1千克=1000克。)

师:一包食盐有500克,两包呢?

生:1000克。因为500克加500克等于……(1000克)

师:再用盘秤称一称两包盐的重量。指针指向1,两包盐的重量是(1千克)这说明1千克等于(1000克)。(完善板书:1千克=1000克)

六、解决问题。(环节目标:巩固所学。)

1、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一个乒乓球约重3( ) 小胖今年7岁,约重28( ) 一个苹果约重150( )

一个鸡蛋约重60( ) 一个篮球重450( ) 一包方便面重100( )

2、判断。

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一本数学书约重200千克。( )

小刚今年8岁,体重30克。( ) 一只鸭约重4克。( )

3、在○里填上<、>、=:

500克○500千克 800克○8千克 600克○700克 1千克○1000克

4、(课件出示)妈妈从市场买了许多东西。

1)用上今天学到的知识,说一说图上的内容。(500克鱼。1千克苹果,2千克鸡蛋……)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如:买的苹果比鸡蛋少多少千克?鸡蛋比鱼重多少千克?)

3)如果鸡蛋7元1千克,鸡蛋要多少元?

5、这是小明给爷爷写的信,大家看看,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爷爷您好:

我已经7岁了,身体特别健康,体重已达32克,每天早晨能吃掉60千克的鸡蛋两个,250克的牛奶一杯,中午可以吃掉100千克的馒头3个,晚上吃得更多,我们一家三口能把将近1克的米饭吃光。

您的孙子:小明

篇8:《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概念。

2、知道1千克=1000克。知道用称称物体的质量。

3、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等,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改进建议

一、课前游戏:背同学。

二、课题导入:请同学们掂一掂自己的铅笔盒和数学书,把你的感觉在小组里说一说。

三、新授:

(一)质量单位

1、出示自学要求:观看主题图并说一说。

2、得出结论: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克(g)、千克(kg)。

3、找一找身边的标有质量单位的物品,并感受轻重。

(二)感知1克、5克和10克

1、1个2分硬币大约就有l克。那么能试着找出其他重1克的物品吗?

2、请大家把5枚硬币放在一起,现在是多少克了?

3、提供砝码请大家再感觉一下不同的质量。

4、每个组都有一些物品,请大家先掂一掂在看谁估得最准确,好吗?

(三)感知1千克

1、我们知道了1克有多重,那么1千克又有多重呢?

2、千克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公斤。

掂一掂1千克的洗衣粉

3、l千克应该等于多少克呢?

请大家都掂一掂这袋重500克的食盐,两袋有多重呢?

(四)认识秤

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称?

展示生活中的秤──台秤、磅秤、杆称,盘称等。

四、知识拓展

1公斤=1千克

平时我们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哪些?

五、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六、总结全课: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三位同学一组,让其中一位背一背另两位同学。

掂一掂铅笔盒和数学书。

找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单位,并感受到轻重之分。

每人都拿l枚硬币,感觉一下1克,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1克很轻,跟没有差不多。)

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重,再看它上面的克数

感受1千克的质量。

两袋重1000克,很重。

1000克=1千克。

(注意读法)

说一说生活中常用的称。

市斤、公斤、克、千克、两、吨等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

克(g)千克(kg)

1000克=1千克

作业

布置课本89页3、4、5题

重要问题及解决办法重要问题: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解决办法: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想认识,并列举大量生活实例,使学生对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并形成一定的技能。

教学反思

篇9:《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数学 第四册 第六单元 85—87页《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准备

1、课前让每位学生去商场上任选一种物品调查数据,并填好调查表。

2、将全班分成8个小组,每组准备8个1角硬币,一些苹果, 若干袋盐,实验卡(1)和实验卡(2)。

3、准备天平,盘称。

4、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重量单位克、千克

师:老师这儿有两袋糖果,请你们猜一猜它们是一样重,还是哪一袋重一些?

生1:我认为左边那袋重一些。

生2:我认为右边那袋重一些。

生3:我认为它们是一样重的。

师:谁想上来掂一掂?(找几位学生来掂一掂,一致认为是左边那袋重一些)

师:刚才大家用眼睛观察得到了三种不同的结果,但通过掂一掂大家的意见就统一了。看来比较两件物品的轻与重光靠眼睛是不行的,我们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那么这袋糖到底有多重呢?你有办法知道吗?

生1:用秤来称。

生2: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含量。

师:这个方法不错。昨天老师请大家回去任选两件物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你们完成了吗?谁想上来汇报?(找几位学生上来汇报)

生1:一块香皂100克。

生2:一支牙膏105克。

生3:一袋大米25千克。

生4:一袋洗衣粉1、7千克。

……

师:刚才你们所读到的“克、千克”就是国际上所统一使用的重量单位。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板书:克和千克)

二、认识秤

1、提出问题。

师: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重量,但很多物品没有包装袋,比如你们桌上所摆的苹果等物品,要知道它们的重量怎么办呢?

生:可以用秤来称。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准确的重量可以用秤来称。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

2、学生自由说生活中常见的秤。(教师课件展示并简单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生1:在水果店里见过盘秤。

生2:在超市见过电子秤。

生3:我在实验室见过天平。

生4:我在米店见过磅秤。

生5:我在菜市场见过杆秤。

生6:我家里有弹簧秤。

(当学生举例天平时,介绍天平通常用来量比较轻的物体。)

3、介绍盘秤的使用方法

我们先来认识一种常用的秤——盘称。(实物展示)

(1)观察秤面,介绍秤面中如何来分大格、小格,且它们各表示多少重量的克数。

在秤面上,指针指向0刻度,下面还有2Kg的字样,Kg就是单位千克,表示如果指针转了一圈,物体的重量是2千克。在一大格的位置标有100g的字样,g就是单位克,表示如果指针指向这,物体的重量是100克。每一大格又分了10小格,那么每一小格表示有多重呢?

生:10克。

(2)称秤练习。称出一本数学课本的重量。

生1:指针过了一大格又八小格,数学课本重180克。

生2:指针离200克的地方还少了两小格,数学课本重180克。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1、动手实践。

小组合作分别用盘秤称出1千克的盐,并填写好实验卡(1)。

2、小组汇报填写结果。

(讨论)为什么每个小组称得的1千克盐都是两袋,而1千克的苹果个数却不一样呢?

生:因为每袋盐都一样重,每个苹果的重量却不一样。

3、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把两袋盐放在手上,掂一掂,感觉一下1千克有多重。

4、举例。

师:1千克也就是生活中常说的1公斤,在你的周围能找到用千克作单位的物品吗?

生1:我们的体重。

师:那你们互相抱一抱吧。(同桌同学互相抱一抱)

师:你们的体重大约是25千克。

生2:一桶矿泉水。

师:一桶矿泉水的重量大约是19千克。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问题。

师:书、盐可以用盘秤称出它们的重量,那1粒黄豆能用盘秤称出它的重量吗?

生:能。

师:试一试吧。

(学生试后发现很难称出它的'重量。)

师:用什么秤才能称出1粒黄豆的重量呢?

生(思考):天平。

师:对,生活中常用天平称较轻物品的重量,使用的单位是“克”。

2、简单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

用天平称物品前,要先将游码(指着游码)拨回0刻度,再将天平调平衡,也就是使指针指向正中间(演示)。称的时候,刻度朝自己,物品放在左边托盘(取下托盘让学生认识),砝码(出示砝码让学生认识)放在右边托盘。砝码不合适时可以拨动游码,砝码上标了重量,砝码的重量加游码的重量就是物品的重量。

3、用天平秤出数学课本的重量。

砝码:100+50+10+10+5=175(克)

游码:3(克)

数学课本重:175+3=178(克)

(讨论)用盘称和天平,哪种称出的重量更准确?

生:天平。

4、在天平上演示称1克重量的过程。

师:1枚2分的硬币重1克。

5、让学生感受1克的重量。(每人在桌上找到1个2分硬币,把它放在手指上感受它的重量)

师:说一说你对1克的感觉。

生:很轻很轻。

6、举例说一说生活中重量大约是1克的物品。

生1:一枚图钉。

生2:一张纸。(随手撕下一张作业本纸,用天平称出重量,发现比1克重,一小张纸的重量才是1克。)

生3:一枚1角的硬币。(拿出两个不同大小的1角硬币,发现大的那个重量有2克,小的那个才重1克。)

师:这些都说明1克的重量怎么样?

生:非常轻。

7、将10个2分的硬币放在手上,感受10克的重量。

五、“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师:“千克”与“克”是两个不同的重量单位,大家猜一下多少个1克会是1千克呢?(小组讨论)

生:1000个克是1千克。

师:你是怎么猜想出来的?

生1:我从盘秤的刻度上看出来的。

生2:我看到一包盐上标的净含量是500克,刚刚又称了一千克的盐有两包,就是500+500=1000克,我就才1千克等于1000克。

师:满1000克我们就可以用一个比较大的重量单位“千克”来表示。

六、动手实践

(1)桌面上陈列了一些物品,请每组任选1件猜它的重量,你们认为组内谁猜得最准就在表中填谁猜的重量,并填写实验卡(2)。

(2)比一比哪个小组猜得最准。

每组选一名代表,用合适的秤来称出你们组选的物品的准确重量。

展示表格,评选出估计得最准确的小组。

七、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李奶奶从市场买了许多东西,用上今天学到的知识,说一说图上的内容。

生1:李奶奶买了500克鱼。

生2:李奶奶买了1千克苹果,还买了2千克鸡蛋。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1:李奶奶买的苹果比鸡蛋少多少千克?

生2:李奶奶买的鸡蛋比鱼重多少千克?

……

(指名回答)

八、引导学生进行小结与质疑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有什么新的收获?

生1:我知道了物体的重量可以用千克和克作单位。

生2:我知道了1千克=1000克。

生3:我知道了比较重的物体常用千克作单位。

生4:我知道千克比克重。(讨论:他的说法对吗?)

生5:我会用秤称东西的重量了。

生6:我认识了一些秤。

生7:我知道比较轻的物体可以用克作单位。

(板书学生的回答)

九、练习

(课件出示)

(1)第88页练习十八第1题(说出下面的物品各重多少克?)

(2)第88页练习十八第2题(写出体重)

(3)连线

西瓜 100克

方便面 5千克

(4)判断

①一个乒乓球约重3克。( )

②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 )

③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十、思考

课件出示:一头大象,如果用“克”或“千克”来表示这头大象的重量合适吗?如不合适那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呢?我们以后再学。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

表示物体的重量,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比较重的物体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比较轻的物体通常用克作单位

1千克=1000克

《克和千克》说课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已经明确要想知道物品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要用秤称一称,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他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教学中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同时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从而有效地培养估测意识。

设计思路

克与千克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重量概念,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生活经验,在课堂设计中,通过猜、掂、比、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强调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概念,并了解克与千克单位间的进率。

说过程

一、认识重量单位克、千克

师:老师这儿有两袋糖果,请你们猜一猜它们是一样重,还是哪一袋重一些?

(指名回答)

师:谁想上来掂一掂?(找几位学生来掂一掂,一致认为是左边那袋重一些)

师:刚才大家用眼睛观察得到了三种不同的结果,但通过掂一掂大家的意见就统一了。看来比较两件物品的轻与重光靠眼睛是不行的,我们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那么这袋糖到底有多重呢?你有办法知道吗?

(指名回答)

师:这个方法不错。昨天老师请大家回去任选两件物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你们完成了吗?谁想上来汇报?

(找几位学生上来汇报)

师:刚才你们所读到的“克、千克”就是国际上所统一使用的重量单位。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从日常生活中引出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揭示新课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能轻松解决问题,激起学习的兴趣。)

二、认识秤

1、提出问题。

师: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重量,但很多物品没有包装袋,比如你们桌上所摆的苹果等物品,要知道它们的重量怎么办呢?

生:可以用秤来称。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准确的重量可以用秤来称。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

2、学生自由说生活中常见的秤。

(教师课件展示并简单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当学生举例天平时,介绍天平通常用来量比较轻的物体。)

3、介绍盘秤的使用方法

(简单的认识几种秤,学会使用盘称,为后面秤物体的重量做准备。学生课前做好了调查,不难从日常生活中找出常用的秤,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要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1、动手实践。

小组合作分别用盘秤称出1千克的盐,并填写好实验卡(1)。

2、小组汇报填写结果。

3、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4、举例。

(千克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公斤,学生接触得比克要多,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千克的认识安排在克的认识之前。用盘称秤出重1千克的物品,既有了感受重量时所需要的重量,又使学生练习使用盘称,同时,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兴趣极高,提高了学习的兴趣。通过秤一秤、掂一掂和举例,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建立千克的概念。)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问题。

书、盐可以用盘秤称出它们的重量,那1粒黄豆能用盘秤称出它的重量吗?

2、简单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

3、用天平秤出数学课本的重量。

4、在天平上演示称1克重量的过程。

5、让学生感受1克的重量。

6、举例说一说生活中重量大约是1克的物品。

7、将10个2分的硬币放在手上,感受10克的重量。

(建立千克的概念时,学生已经知道用秤称物品的重量,用称一粒黄豆的重量引出问题:不同的物品选择合适的秤。简单的认识天平及其使用方法,并用天平称出1克的物体,建立克的概念。通过感受1千克的重量和举例生活中1克的物品,使学生感受到1克非常轻,再感受10克的重量,打破学生对于两个单位之间十进制关系的束缚,为下一部分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打下基础。)

五、“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师:“千克”与“克”是两个不同的重量单位,大家猜一下多少个1克会是1千克呢?(小组讨论)

师:你是怎么猜想出来的?

师:满1000克我们就可以用一个比较大的重量单位“千克”来表示。

(在建立了千克和克的概念的基础上,直接提出问题,放手让小组讨论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在之前已经感受了10克的重量,称了几种物品的重量,例如数学课本重175克等,通过掂一掂、比一比,学生不难猜出1千克=1000克,教师再进行小结。)

六、动手实践

估计物品的重量,并自己动手检验估计的结果。

(通过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估测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七、解决问题

1、李奶奶从市场买了许多东西,用上今天学到的知识,说一说图上的内容。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和生活密切联系。)

八、引导学生进行小结与质疑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有什么新的收获?

(通过小结,既巩固了学习成果,也能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九、练习

(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十、思考

课件出示:一头大象,如果用“克”或“千克”来表示这头大象的重量合适吗?如不合适那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呢?

篇10:《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方法初渗

1、出示:一个大苹果、一个小苹果。这两个苹果你觉得哪个重?为什么?{你真是火眼金金,通过眼睛看大小就判断出她们的轻重了——板书“看”}

2、出示(一个苹果和一包薯片)

那我再拿出一包大薯片,再来和它比比,哪个重?为什么?

小结出:比较物体的轻重,有时候不能光看物体的大小,还需要我们实际得来掂一掂——板书“掂”

二、感知1克,进一步渗透估量方法

1、感知1角硬币。告诉我有什么感觉?{轻}

2、小组合作找1克物品:找到这种感觉之后,同学们可不可以从桌上物品中找出和1角硬币差不多重的物品呢?{提醒:小组长维护好秩序,比一比哪一小组动作最轻}

交流汇报:小朋友们找到了吗?

1)生1:乒乓球。你是怎么找的?

2)生2:花生。你是怎么找的?—{肯定学生的方法,鼓励和引导用双手对比着来掂的方法}

3)生3:一颗棋子。你是怎么找的?

3、小结:1)刚才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我们说估量两个物体是否一样重,我们可以对比着掂一掂。2)那么像刚才同学们找到的一颗花生、一颗棋子、一个乒乓球以及这个1角硬币都大约重1克。克就是今天要向同学们介绍的一个质量单位——板书“克”

4、进一步感知克:一个1角硬币是1克,那2个是几克呢?6、8个呢?小组6个、8个同学可以把硬币合起来掂一掂,和1克想比有什么感觉?那50克要几个这样硬币呢?100克呢?

结:虽然1克给我们的感觉很轻,但当100克时,就有一些分量了。

5、估量苹果重量,进一步渗透估量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找了很多1克的物品,那苹果为什么你们觉得它不是1克重呢?那你估量它有多重呢?你是怎么估量的?{与已知的物品(1克)对比着掂}我们再借用这个方法再来估量一下。生估,师揭晓200克;我们再来感受一下200克的苹果。

6、估量盐。

那同学们再来估量一下桌上一包盐有多重。{生估,定500克(可见包装)}

一包盐是500克,那两包有多重呢?板书——500克+500克=1000克 1000克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1千克,1000克=1千克

三、感知1千克

1)感受1千克。小组轮流掂一掂1千克重的两包盐。掂的时候要静静地感受,把1千克的感觉记到心里去。

2)如果1克与1千克比较,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因为要1000个1克才是1千克。

3)找1千克物品。同学们可以运用找1克物品的方法来找找桌上1千克重的物品。

交流:找到了吗?(一瓶水)

师:同学们都找到这瓶水,找得没错。但是为什么都没找书包呢?(太重)那你估量一下它有多重呢?{异组同学回答,再请同组同学回答,引出争议:同组小朋友对同一个书包有不一样的估量,同学们想想看,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从而引出“秤”}

四、认识秤

1)课件展示各种秤:你认识哪些?能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师补充简介一般用来称哪些物品的}

2)实物展示天平介绍

3)如果要称书包,可以选择什么秤?用弹簧秤实际称量。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在各种体验活动中学习的很愉快,那你们都获得了哪些知识呢?

六、看书整理知识,完成书上相应练习

七、完成课件上的练习题。

1)改错题

2)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

3)思考题:1千克的铁和1千克的棉花谁重?

4)我们说克和千克在生活中有很大用处,请同学们回去用你们神奇的手去找一找、掂一掂1克和1千克的物品。

篇11:《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2、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3、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4、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5、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两袋礼物(重量相同,大小不一)、盐两袋(500克)、盘秤。

[学具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盐、苹果、果冻、矿泉水、2分硬币,1克的砝码。

[教学设计]

一、感知轻重,导入新课。

1、猜一猜,确立标准。

(1)出示2包大小不一的物品:猜一猜,哪袋轻,哪袋重?

(2)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检验?(发现:用秤检验是一种好办法。)

(3)介绍生活中的秤。

(4)用盘秤检验。

2、怎样表示物品的轻重?导出课题:千克和克。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用眼睛观察或用手掂一掂并不能准确判断物品的轻重,用秤称一称才能准确知道物品的轻重。

二、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1、认一认,学看盘秤。(板书:千克,kg)

2、称一称,用盘秤找重1千克的物品。

3、掂一掂,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1)掂一掂,1千克重的物品。(2代500克的食盐)

(2)掂一掂,比1千克轻和比1千克重的物品。

(3)数一数,1千克苹果大约有个;1千克果冻大约有()个;()瓶矿泉水约重1千克;……

4、估一估,学生估自己的书包有多重并验证。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学用盘秤并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找一找,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再说一说1千克物品,“掂”是对“1千克”进行初步的感知,“说”是对“1千克”的进一步体验。接着再估一估,比1千克轻和比1千克重的物品。以此化抽象为具体,强化学生对“1千克”的体验。

三、认识“克”,感受1克。

1、掂一掂,说一说,感受1克。

——导入“克”。(板书:克,g)

1)掂一掂1克的物品。(1克砝码,两分硬币。)

(2)说一说,自己身边大约重1克的物品。

2、估一估,称一称,建立几克的表象。

(1)估一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一本数学书大约有多重并验证。

(2)学生估计自己的橡皮擦等大约有多重?

3、掂一掂1克的物品和1千克的物品,谈谈感受。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在感觉上与千克形成明显的反差,使学生在脑海中克与千克形成鲜明的对比,先让学生掂一掂1克的物体,再让学生同时掂一掂1克和1千克的物体,说出自己的感觉,进而建立这两个质量单位的概念。最后通过估一估文具的质量,强化了学生对“克”的体验。

四、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

1、算一算,一包盐重500克,2包呢?(1000克)

2、称一称,两包盐重几千克?(1千克)

3、想一想,你发现什么?(1千克=1000克)

4、议一议,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合适?什么情况下用克合适?

五、对比辨析,应用千克和克的知识解决问题。

1、填合适的单位。P89第4题

2、找朋友。

回形针西瓜数学书小朋友

4千克30千克300克2克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对新知有了不同程度的感知,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达到最活跃,情感达到最高潮,从而把本节课感知、体验得以进一步升华。

六、谈谈收获

篇12: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能准确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能力目标: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实际活动中明显体现;

3、情感目标:学生能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在学习过程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三、教学重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五、教学具准备(略)

六、教学呈现:

一、设疑自探

1、开门见山,直奔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克和千克”

2、质疑: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吗?

生:克和千克是什么?(在没有学习这个内容以前还是有部分同学不知道的)

师:在你们生活中见到过“克和千克”吗?谁来当小老师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

师: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重量单位。你还有其他的问题想提吗?

生: 克和千克哪个单位大?

什么情况下用克作单位?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

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

克和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

怎么称物体的重量?

(如个别问题学生没有提出,教师可给出。)

二、指导自学新知

1、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抽取几个有针对性地板书如下:

一根牙膏是30克

生:一袋大米30千克

生:一袋虾条15克

生:爸爸的体重65千克

生:一袋感冒药5克

......

⑴思考:

①克和千克哪个单位大?

②什么情况下用克作单位?什么情况下用克作单位?

学生先独立探究,然后小组合作探究,(教师行间巡视)最后全班交流。

学生小结。

2、感知一克和一千克的重量

⑴探究:1克有多重?

①自学课本

②利用桌上的两分硬币动手感知。

③找身边大约重1克的物体,小组交流。

⑵探究:1千克有多重?

①自学课本

②利用一袋洗衣粉来感知。

③找身边大约重1千克的物体,小组交流。

3、探究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

师:1千克和1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可能能说出来,如说出则让学生当老师说说是怎么知道的。如不能说出,先让学生自学书,再用实物动手实践一下)

4、认识生活中的秤

⑴各组之间先互相介绍自己了解和熟悉的秤,然后集体汇报,介绍得不完整的教师给以补充。

⑵ 出示弹簧秤,探究认秤的方法。

①教师介绍秤的组成及刻度后,学生探究认秤的方法,并在组际间交流。

②教师针对学生的介绍强调,给以适当的补充说明。

三、称量大比拼

以小组为单位,各组长在组内合理分工,先估计组内的物品重量,再验证,同时填好报告单,最后小组汇报,教师点评。

四、总结

说一说你在这一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工作计划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人教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学计划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教学设计(通用12篇)】相关文章:

二年级《克与千克》数学教学反思2022-09-05

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022-06-13

小学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教学设计2023-05-08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022-12-18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教学计划2023-11-12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023-03-19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023-08-13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022-06-03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022-05-06

人教版克和千克教学设计2022-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