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哟乃教学设计与反思

时间:2023-07-03 07:52:50 更多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乃哟乃教学设计与反思(共20篇)由网友“乐松林”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乃哟乃教学设计与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乃哟乃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1:乃哟乃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乃哟乃》,随歌声舞蹈。

教学目标:

1、能初步听辨高低不同的音,在听辩1、3、5三个音基础上,能模唱歌曲唱名。

2.学会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乃哟乃》,并学会加上摆手舞动作。

3、通过学唱和表演《乃哟乃》,初步感受土家族儿歌的特点,体验土家族民歌的风格和韵味。通过听一听、唱一唱、演一演来丰富音乐体验,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乃哟乃》。

教学难点:感受、听辨Do、Mi、Sol的音高。唱准五度大跳音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碗盘1、3、5。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出示中国地图)同学们知道地图上的这只“大公鸡”代表哪儿吗?(中国)那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考考你们:

(1)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你知道共有多少个民族吗?(五十六个)

(2)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是属于哪个民族的?(汉族)

(3)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呢?(学生自由回答)

2、听音乐,猜民族。(播放维吾尔族、蒙古族、土家族音乐)

3、介绍土家族:

师:土家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那里的人们能歌善舞。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土家族,感受土家人民的生活吧!(播放土家族图片,师解说。背景音乐:乃哟乃伴奏)

二、认识do、mi、sol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土家族的三位小朋友,他们特别喜欢音乐,连他们的名字都是用音符起的,让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是谁呢。

1、认识do、mi、sol

2、学做do、mi、sol手势

3、用碗筷敲一敲do、mi、sol

师:生活中有许多物品也可以发出do、mi、sol的声音,今天老师带来了我的小乐队,(师拿出碗盘)这就是我的小乐队,你们听(用勺子敲击碗盘do、mi、sol)

请同学来敲击。

4、do、mi、sol自由组合,请同学敲击。

5、敲击伴奏,学生一边演唱歌曲第一句一边做手势配合。

6、师:老师也忍不住要敲一敲,你们听。(师完整敲击歌曲,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三、新课教学

(一)初听歌曲,感受语言风格。

1、师:聪明的土家族小朋友用do、mi、sol这三个音给我们唱了首非常好听的歌,让我们听听吧。(播放乃哟乃)

师:这首歌是用土家语言演唱的,你们记住了其中的哪一句?(乃哟乃)

2、讲解土家语中“乃哟乃”“乃哟呵”

师:你们听到歌中土家小朋友在向我们打招呼吗?他们在说:“乃哟乃!乃哟乃!”在土家族的语言中,“乃哟乃”是快来的意思。我们也学着说一说。(可用“乃哟乃”随意指学生过来。)

师:其实,聪明的土家人在“乃哟乃”的基础上,还创造了许多类似的语言。像“乃乃哟”和“乃哟嗬”,这两个词语都表达了热闹的气氛和幸福快乐的心情!今天,你来到了土家族,高兴吗?(高兴)那我们要喊:“乃哟嗬!”(师领说,生齐说)我们一起学这首歌,快乐吗?(快乐)那我们就喊:“乃哟嗬!”

3、看图片,记歌词。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土家人们一直没有自己的文字,

他们非常聪明,会用图画来记载歌词,老师这有四幅图,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它的歌词。

4、看图片,完整读歌词。

5、完整聆听老师演唱歌曲。

(二)学唱歌曲

1、师唱一乐句,生跟唱一乐句(连续两遍)

师:同学们,土家族的小朋友非常的热情,听说我们要去做客,早早地就在山的那头唱起了歌,他们唱:乃哟乃,这时山谷的回音也在唱“乃哟乃”声音怎么样,声音特别的轻。接下来,老师来唱土家族小朋友的歌,你们就来唱山谷的回音。

2、分组学唱歌曲:一组做原声,一组做回声。一遍后互换。

3、分颜色演唱:

师:同学们瞧,歌曲中出现了些红色的音乐盒,有没有发现音乐盒有什么特点?(课件展示用红颜色标注“乃哟呵”)

师:原来是我们的do,mi,sol三位小朋友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着整齐的对走进了红颜色的歌曲里,让老师来做土家族小朋友邀请大家,老师唱“乃哟乃”大家不仅要唱出红颜色的歌曲还要把收拾做出来,为歌曲伴奏。(分组演唱)

4、唱山歌形式演唱歌曲,一组唱一组喝。

(三)处理歌曲:

处理歌曲五度大跳难点

师:刚才,有位同学在山上迷了路,找不到自己应该去的位置,请来了do和sol来帮忙。

do说:我住在山下,邀请大家来唱歌。是这样邀请的。(师做do手势并教唱唱起歌儿乃哟乃,乃哟呵。)

sol说:我住在山上,邀请大家来跳舞。是这样邀请的。(师做sol手势教唱:跳起舞来真快乐,乃哟呵。)

(四)完整演唱歌曲

师:土家族小朋友每年都会参加赛歌会,大家有没有信心去参加赛歌会一起去跟土家族小朋友去比比呢?(学生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四、拓展:

1、学跳摆手舞

师:土家族人们能歌善舞,不仅歌唱的好,舞也跳的不错,老师刚跟土家族小朋友学了几个土家族舞蹈摆手舞动作,大家想不想跟老师一起来学一学?(学跳摆手舞)

2、简单介绍土家族节日“社巴节”观看社巴节土家人跳摆手舞视频,并随视频音乐跳摆手舞。

五、总结

今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走进土家族,感受了古老而质朴的土家文化,如果以后有机会到土家族做客,肯定会感受到他们的热情招待。今天快乐的土家之旅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再次唱起《乃哟乃》跳起摆手舞和土家族小朋友说再见吧!

篇2:乃哟乃教学设计与反思

《乃哟乃》一课是一年级的一节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在之前听了实验小学孙菁老师的一节一年级的课后,我对怎么样上一年级的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是自己不亲自实验永远不知道怎样上好一年级的课,因此吸取了孙老师的一些课上的经验大胆尝试了这节课。这节课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来表现歌曲《乃哟乃》。虽然是一个短小精悍的歌曲,但在我认真准备下,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注重课前准备

这节课,虽然整首歌曲是由简单的三个音do,mi,sol组成,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难唱准,因此我采用了碗和盘子敲击出这三个音,让学生形象的认识到音乐来源于生活,这也是我本节课的一个亮点。虽然在课前在办公室里实验时音是准确的,但是由于在教室没有课前再实验导致没有将这个亮点运用好,出现了mi音不准,影响了学生的辨别音准的能力。如果当时音不准及时调节慢慢加水实验到音准了为止,我想这个过程不仅会让学生记住了音高,而且还能让学生了解音高的不同与水的'多少有关。而这样的预设和生成全靠课前的准备。只有充足的课前准备才会让课达到“、准、规范”,才会让学生充分学到老师预想知识。

2、注重音乐的聆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达尔克罗兹指出:“一切音乐教育都应该建立在听觉的基础上”。听的充足与否也是制约学生音准的重要因素,音乐课中的“准”就来自提供给学生听到的音响讯息。在本节课设计上,在学习歌曲之前,只设计了两遍聆听,如果在学生学习了歌曲后,再次聆听一遍老师清唱,可采用对口型方法,对学生纠正自已演唱音准有很大帮助。在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学往往都是给了什么样的葫芦就画了什么样的瓢,而正确的聆听对于学生的咬字问题也会是很好的解决方法。

3、课堂活动要设计适当

对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音乐学习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戏”。只有当学生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获得快乐,才能唤起他们对音乐学习的那种缘自心底的热爱,并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不竭动力。但无论游戏还是活动,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本节课我设计的几个环节都是以各种游戏和活动的形式进行,但是有点过多,忽略了学生的演唱。只有学生在唱歌都无以表达歌曲时,才可进行舞蹈环节,而本节课到了最后的学跳摆手舞环节,并没有很好的达到在唱好歌的基础上更好表现歌曲的作用。

4、教学中的语言

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成功的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语言艺术在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无论是评价语还是引导语。特别针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正确的引导语和评价语是学生上好一节音乐课程的良药。本节课,对于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且引导语也不太到位,本想引导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而引导语的错误使得学生认为声音大、声音响亮就是好的声音。这是教学语言上的错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严格要求自己,注重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是它成为教学的一剂良药。

音乐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很强的学科,要想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我们必须优化提高教学效果,突破创新,扩大补充知识容量,从而拓宽学生的审美思路,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受到教育和熏陶,达到了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篇3:乃哟乃教学设计

乃哟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⒈通过学唱《乃哟乃》,了解民歌的特点。

⒉通过用明亮的声音,欢快的'舞蹈表现儿童开朗活泼的性格和多姿多彩的生活情趣。

⒊通过欣赏撒尼族歌曲《转圆圈》,让学生增加对少数民族歌曲的了解,启发引导学生初步懂得少数民族歌曲的共性,以此扩大学生视野。

教学重点难点:

⒈重点:通过学唱《乃哟乃》,了解特点。

⒉难点:以舞蹈形式表现《乃哟乃》。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学生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弹簧步进教室。

二、常规训练;

⒈师生问好:

⒉发声练习:1=c2/4

13|13|55|5―‖小狗小狗汪汪汪

⒊节奏练习:

⑴复习上节课拍腿的节奏谱,为歌曲伴奏;

⑵师:你还可以想出什么动作来代替拍腿的动作呢?

鼓励学生想出各种不同的动作,跟着音乐做一做

⒋复习歌谱:

⑴复习d、m、s的音位;

⑵出示曲谱,学生唱谱。

三、新授:

⒈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这是一首的歌曲,对于的歌曲我们了解的不多,因此老师让你们回家自己去找有关的介绍,你们都找到了吗?现在就请你们来介绍(各组介绍、交流)

⒉师:从他们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是一个热情奔放、善歌善舞的民族,我想一定有不少同学想来学唱这首歌,来感受他们的欢乐心情,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先请听录音。

⒊出示歌词,放歌曲录音,学生说出听到后的感受。

⒋揭示课题:《乃哟乃》

⒌学唱歌词,教师指导纠正。

⒍学歌表演:

师:的人民在碰到喜庆的日子时,都喜欢载歌载舞来表达心中的欢乐,想不想来试一下?

示范基本步法,学生跟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师:今天是我们跟小朋友交朋友的日子,我们了解了很多有关他们的事,这是值得庆贺的,接下来,让我们围成一个大圆圈,一起来边唱边跳,快乐一下,好吗?围成大圆圈,跟着音乐边唱边跳

⒎小结: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文化,你能说出哪些少数民族的名字?(学生说)

师:其实还有很多,你们可以通过上网、看书去了解一下,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⒏师:这里老师向你们介绍一首撒尼族的歌曲《转圆圈》,请你听一听,和我们今天学唱的《乃哟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学生欣赏,说出特点,总结共性(都是比较欢快的,可以边唱边跳的)。

四、总结:

我们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五十六朵花,

五十六朵花组成了我们美丽的祖国,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家园里,应该团结友爱,共同建设我们的家园,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美丽、富强。最后让我们一起唱起《爱我中华》这首歌。在歌曲声中下课,走出教室。

篇4:《乃哟乃》教学反思

《乃哟乃》教学反思

《乃哟乃》一课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这节课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能用不同的力度、速度、情绪来表现歌曲《乃哟乃》。

首先,以一个短小的土家族歌曲让学生获得丰富的音乐体验。不管是歌曲学唱前的创编游戏、学会歌曲后的摆手舞学习,还是土家族民俗风情的介绍,它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的意境,而不是为了体现多样的教学形式,创设完整的教学情境,为设计而设计。

从教学方法上来说,我对识读乐谱的教学有了突破。歌曲虽然是由简单的三个音组成,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难唱准。为此,我想许多办法。首先,我并不是单纯的划拍视唱,而是先用复习DO、MI、SOU入手,根据整首旋律的音符节奏特点,设计了分组唱“1 3 5”的单音和三声部的合唱,不仅让学生熟悉这三个音,还为后面呼唤的场景打下了基础。然后用这三个音按固定节奏即兴创编旋律接龙两个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熟悉音高、掌握节奏。接着教师逐一板书乐曲的.音符,同时学生视谱读出音高,有了这些环节,孩子们就能较准确流利地唱出歌曲的旋律了。这个过程设计的环环相扣,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学得很轻松,在不知不觉中就化解了平时课堂中识谱视唱教学的难题。

本课中土家族风土人情的介绍,是在学生会唱歌曲后才进入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好奇心来了解。摆手舞的学习也是过渡得非常自然,先了解舞蹈的来历,再现场看舞蹈,总结舞蹈特点,最后进行学习。

篇5:《乃哟乃》优秀教学设计

《乃哟乃》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乃哟乃》是一首土家族的歌曲,全曲只用了do、mi、sol三个音,表现了土家儿童幸福、快乐的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用活泼优美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乃哟乃》。能认唱音符do、mi、sol。

技能目标:能用do、mi、sol这三个音自由组合进行简单的创编练习。

情感目标:了解土家风情,感受土家族音乐特点,并对土家族歌舞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歌曲欢乐情绪及节奏韵律的表现。

教学难点:

准确模唱do、mi、sol三个音。

教法、学法:

这堂音乐课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以音乐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为此本节课,我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充分尊重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情境导入、激趣法、实践法等教法来激发他们学习土家歌舞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力求做到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创中学,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电子琴、音乐课件、歌谱卡片。

教法过程:

一、组织教学

A、师生愉快地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B、师生相互问好。

二、视听相结合激趣导入,初步感知歌曲。

(1)导入。(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吗?我们是哪个族?

(2)欣赏图片感受土家风情。

一边点击课件一边讲解一边放着《乃哟乃》的伴奏音乐

师:今天我带你们去领略一下独特而神奇的土家族风情。(板书:土家族)看!这是土家的山水,漂亮吗?但吸引我的不光是这些,你们看:这是土家人的房子,成片的吊角楼就是他们的家。这是土家人的服饰,颜色鲜艳并有很多配饰。

三、揭示、板书并理解课题

师:我们刚边看画面时还听到了音乐,这是一首有名土家族儿歌,歌名叫《乃哟乃》。

1、板书课题

师:多奇怪的名字呀? “乃哟乃”是土家族语,翻译成汉语是“快快来”的意思。我们一起来呼唤伙伴吧:乃哟乃!

2、读课题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乃哟乃、快快来看看这首土家歌曲吧!

四、在找、唱、听、奏活动中,感受土家族歌曲《乃哟乃》的音乐特点。

1、、点击课件《乃哟乃》歌谱

师: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这首土家族歌曲只用了3个音符写成,是哪3个音?生:“DO、MI、SOL ”

2、师生一起用柯达依手势认唱DO、MI、SOL音高。

3、找重复音符组合。

师:“请小朋友们看看在《乃哟乃》歌谱中有一个小节音符组合重复了很多次,是哪一小节?生:“531”小节。

师:“重复了多少次?是的。重复了5次。这首歌曲因此有5个乐句,每句的句尾都是以“531”结束,这就是土家族歌曲的特点。”

师:“下面我们来个接龙唱谱。小朋友们唱每一乐句最后531,其它部分老师唱。

4、师生接龙唱谱。(唱两遍,第二遍时加拍手。)

师:“土家族人用简单的“DO、MI、SOL” 三个音符写出这么好听的音乐,你们说土家人聪明不聪明?”(聪明)

五、唱响土家族歌《乃哟乃》。

“你们想不想知道土家小朋友在歌里唱了些什么?请你仔细听!

1、播放课件录音范唱,师生一起聆听。

师:你听到了什么?

2、再播放一遍录音范唱。

师:“看到歌词,你们说土家小朋友的生活是怎样的?”生:(快乐的 幸福的'……)

师:跟着老师快乐的把歌词读一读,记一记吧!

3、师带着生有节奏地念歌词进行两遍。

A、第一遍拍着强弱拍念.

师:歌词中乃哟嗬是衬词,表示土家人高兴的声音,就像我们平时高兴喊的YE一样,想想你喊YE高兴时会做什么动作?

B、第二遍在乃哟嗬上带上动作念歌词。

4、学唱歌曲。

A、第一遍师唱一乐句生跟唱一乐句。

B、第二遍师弹一乐句生学唱一句(进行两遍)。

C、第三遍师唱其它,生唱“乃哟嗬”并配上高兴的动作。

D、第四遍师生互换。

E、师再重点教唱没唱好的乐句。

5、师合音乐伴奏范唱一遍。

6、生合伴奏快乐地齐唱歌曲。并在“乃哟嗬”处做动作表示高兴的心情。

六、活动:师生狂欢“社巴节”

师:“小朋友们唱得真棒,让我感觉好像来到了土家山寨。 告诉小朋友一个秘密“每年的正月和三月,土家人都要过一个节日,就像咱们过年一样,这个节日叫“社巴节”,在这个节日上,最好玩最好看最热闹的就数“摆手舞”了,你们看!”

1、观看课件。 “

“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和土家人一样跳一跳摆手舞呀?”

哪个小朋友观察最仔细,看清楚了他们是怎样摆手的,来教教大家?”

2、活动:师生共同学习下摆手、前摆手、旁摆手等动作。

师:就让我们一起唱着歌跳着摆手舞过过土家人的“社巴节”,好不好?”

我们知道土家人住在山里,社巴节一大早,住这边山里的孩子就喊“乃哟乃”,那边就喝“乃哟嗬”。

请这边小朋友喊乃哟乃,那边小朋友就喝乃哟嗬,之后大家拉起手,高歌《乃哟乃》,合拍跳起摆手舞。

3、呼唤之后,小朋友拉起手,高歌《乃哟乃》,跳起摆手舞,狂欢“社巴节”

七、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和三个音符(师指生唱1、3、5)交了朋友,学习了土家族的歌曲《乃哟乃》,我们发现土家小朋友们的生活是(让生说丰富多彩的,是快乐的)。小朋友们今天的音乐课你们学得快乐吗?就让我们记住这种快乐并把快乐带给更多的人们!请小朋友们听着〈乃哟乃〉整齐地走出教室。

六、板书设计

乃 哟 乃

高兴地、快乐地 土家族民歌

5 3 1

Sol mi do

七、教学反思:

《乃呦乃》是一首简短的土家族民歌,整首歌曲由五个小乐句组成,旋律中只用DO、MI、SOL三个音。歌曲虽然简单,但歌曲旋律变化不明显,学生在学唱时容易混淆。在课前我的想法就是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用听、看、体验、表演等方式,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因此我在课堂上就积极的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我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身体各感官的参与活动,以及教师教态的亲切感,引导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使自己的语言更富有童趣,这从课堂上学生的反映来看,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学生学习的较主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目标的体现者,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孩子们和老师一起进行接龙游戏,分组表演,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性,也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学生活动的自由度,使每个同学的个性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学生在课堂上非常的活跃,且思维也比以前活跃了,这也就证明,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潜能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给学生空间,这样学生才会自由的发挥,上课的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篇6:《乃哟乃》音乐教学反思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指出: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我们的音乐教学还是应该回归到音乐本体上来,毕竟一切联想、通感的产生还是由音乐而生,最终必将落实到音乐的语言、要素和形式上来,不能把走出学科本位理解为淡化音乐的本体。

《乃哟乃》一课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这节课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能用不同的力度、速度、情绪来表现歌曲《乃哟乃》。虽然是一个短小精悍的歌曲,但是我从音乐本身出发,利用各种音乐要素引导学生充分的体验、表现歌曲的意境,师生共同度过了充满欢乐的四十分钟。

首先,从内容安排上来说是比较成功的,以一个短小的土家族歌曲让学生获得丰富的音乐体验。不管是歌曲学唱前的创编游戏、学会歌曲后的摆手舞学习,还是土家族民俗风情的介绍,它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的意境,而不是为了体现多样的教学形式,创设完整的教学情境,为设计而设计。

从教学方法上来说,我对识读乐谱的教学有了突破。歌曲虽然是由简单的三个音组成,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难唱准。为此,我想许多办法。首先,我并不是单纯的划拍视唱,而是先用复习Do、mI、soL入手,根据整首旋律的音符节奏特点,设计了分组唱“135”的单音和三声部的合唱,不仅让学生熟悉这三个音,还为后面呼唤的场景打下了基础。然后用这三个音按固定节奏即兴创编旋律接龙两个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熟悉音高、掌握节奏。接着教师逐一板书乐曲的音符,同时学生视谱读出音高,有了这些环节,孩子们就能较准确流利地唱出歌曲的旋律了。这个过程设计的环环相扣,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学得很轻松,在不知不觉中就化解了平时课堂中识谱视唱教学的难题。

巧妙地将相关文化渗透到教学中是本课的另一个亮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融合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本课中土家族风土人情的介绍,是在学生会唱歌曲后才进入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好奇心来了解,恰到好处,更加深印象。摆手舞的学习也是过渡得非常自然,先了解舞蹈的来历,再现场看舞蹈,总结舞蹈特点,最后进行学习。总之,我从音乐本身的需求出发,在适当的时候巧妙地进行了相关文化的渗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改为音乐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它走到今天,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困惑。本课在合理整合教学资源、音乐知识技能的落实、相关文化的渗透等方面的教学进行了新的尝试。仍然有一些不足的地方,还需要各位专家和同行多提宝贵意见。

篇7:《乃哟乃》的教学反思

歌曲《乃哟乃》是二年级第二课《幸福的歌》中的一首学唱歌曲,是一首简短的土家族民歌。歌曲延续用图形谱的方式,直观地呈现歌曲的旋律特点,且歌中只出现了“domisol”这三个音,让学生在感受土家族歌曲音调特点的同时,从感性上体验音程结构关系,在即兴编创活动中巩固音高概念。简单但不单调,欢快而热烈旋律,表现了土家族儿童欢乐开朗的性格。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我首先让孩子们多次聆听歌曲录音,边听边按照二拍子的节奏特点跟音乐拍手,继而模唱歌曲,感受土家族歌曲的情绪和风格特点。接着,演唱歌曲,并自编简单的动作表演,体会土家族儿童欢乐、幸福的生活及开朗的性格。紧接着让孩子们结合图形谱和多媒体课件的动图,跟着我的琴声视唱歌曲旋律,唱好旋律后,让他们加入科尔文手势边唱边做,之后又模仿教材上的动作图形,边唱表演。

另外,为了继续巩固“domisol”这三个音的音高,除了让孩子们接唱、分角色扮演这三个音,并自由结合唱一唱外,还引导他们打乱这三个音的顺序,自己编创旋律演唱,最后再次回到歌曲旋律的视唱上。其次,用同样的方法,让孩子们视唱了“refala”这三个音。通过这几种形式的演唱,孩子们不但唱准了三个音的音高,还掌握了多种表现形式。听着孩子们唱着“domisolrefala”,我的心里乐开了花。

篇8:《乃哟乃》说课稿

《乃哟乃》说课稿

1、技能目标:通过“听、唱、动、奏”等音乐活动体验音乐作品带来的乐趣,创作旋律的兴趣,并能积极尝试和探索音乐奥秘的愿望。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 “听、唱、动、奏” 活动中体验音乐作品带来的乐趣,引导学生勇于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在音乐活动中进一步了解1、3、5及其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创作旋律的兴趣。

难点解决:

师:请同学们找出这首歌的节奏、旋律上有什么特点?启发学生说出这首歌由哪几个音组成?(学生分组进行谈论回答)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正是这些神奇的音符1、3、5,让我们感受到土家族特有的民族风情,找到乐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就容易唱了。(学生跟琴演唱歌谱)

(设计意图:新课表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参与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我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师生间的共同探讨,运用比较法、发现法,让学生自己寻找相同点与不同点,通过学生自身的诉说,启发了思维,加深了对音乐形象的理解,积极引导学生把对音乐的内心感受大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快乐学习的实践中去,在“唱唱、听听、议议”等活动中感受理解音乐。)

篇9:乃哟乃音乐教案教学设计

《乃哟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用活泼优美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乃哟乃》。能认唱音符do、mi、sol。

技能目标:能用碗筷和老师合作演奏歌曲《乃哟乃》,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情感目标:了解土家风情,感受土家族音乐特点,并对土家族歌舞产生兴趣。

教学准备:

电子琴、音乐课件、有do、mi、sol音的三个碗、歌词歌谱卡片。

教法过程:

一、组织教学

A、师生合着《乃哟乃》伴奏做着律动进教室。

B、用音乐语言相互问好。

二、视听相结合激趣导入,初步感知歌曲。

(1)导入。(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吗?我们是哪个族?

(2)欣赏图片感受土家风情。

一边点击课件一边讲解一边放着《乃哟乃》的伴奏音乐

师:今天我带你们去领略一下独特而神奇的土家族风情。(板书:土家族)看!这是土家的山水,漂亮吗?但吸引我的不光是这些,你们看:这是土家人的房子,成片的吊角楼就是他们的家。这是土家人的服饰,颜色鲜艳并有很多配饰。

三、揭示、板书并理解课题

师:我们刚边看画面时还听到了音乐,这是一首有名土家族儿歌,歌名叫《乃哟乃》。

1、板书课题

师:多奇怪的名字呀? “乃哟乃”是土家族语,翻译成汉语是“快快来”的意思。我们一起来呼唤伙伴吧!:乃哟乃

2、读课题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乃哟乃、快快来看看这首土家歌曲吧!

四、在找、唱、听、奏活动中,感受土家族歌曲《乃哟乃》的音乐特点。

1、、点击课件《乃哟乃》歌谱

师: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这首土家族歌曲只用了3个音符写成,是哪3个音?生:“DO、MI、SOL ”

2、、师生一起用柯达依手势认唱DO、MI、SOL音高。

师:我把这三个音随便组合在卡片上,六人为一小组,每个小组认唱一张,看看哪个小组唱得最棒!

3、小组合作唱歌谱师巡回指导,小组汇报并相互评价。

4、找重复音符组合。

师:“请小朋友们看看在《乃哟乃》歌谱中有一个小节音符组合重复了很多次,是哪一小节?生:“531”小节。

师:“重复了多少次?是的。重复了5次。这首歌曲因此有5个乐句,每句的句尾都是以“531”结束,这就是土家族歌曲的特点。”

师:“下面我们来个接龙唱谱。小朋友们唱每一乐句最后531,其它部分老师唱。

5、师生接龙唱谱。(唱两遍,第二遍时加拍手。)

师:“土家族人用简单的“DO、MI、SOL” 三个音符写出这么好听的音乐,你们说土家人聪明不聪明?”(聪明)还有和他们一们聪明的人,居然可以把锅碗瓢盆也能当作乐器,演奏出美妙的音乐。看!

6、播放《碗盆交响》课件视频。

今天,老师把生活中的碗筷带到了课堂上,我们听听!

7、师敲击碗让小朋友听,说说它们的声音特点?

师|:你们知道 吗?我们刚学的1、3、5三个音就藏在这碗里边,你能用小耳朵把它找出来吗?

8、师按高低敲击碗,让生听唱并空手模仿敲击。

9、师生合奏《乃哟乃》

师:现在老师想与大家合作演奏土家歌曲《乃哟乃》,听清楚要求,请1个小朋友上台来用碗筷演奏红色色块531,其它部分(即蓝色色块部分)由老师敲奏,台下的小朋友也在531处用手指模仿台上小朋友的演奏。表现出色的,请他上台来敲!

师: 谢谢小朋友的合作!

10、师和个别孩子合奏。

师:表扬他!我知道小朋友们都想试试!没问题!你们家都有碗筷吗?回家找有1、3、5三个音的碗,把《乃哟乃》歌谱敲给爸爸、妈妈听!

五、唱响土家族歌《乃哟乃》。

“你们想不想知道土家小朋友在歌里唱了些什么?请你仔细听!

1、播放课件录音范唱,师生一起聆听。

师|:我请5个小朋友上台来把歌词贴上,我们边听边看看他们贴得对吗?

2、再播放一遍录音范唱。

师:“看到歌词,你们说土家小朋友的生活是怎样的?”生:(快乐的 幸福的……)

师:跟着老师快乐的把歌词读一读,记一记吧!

3、师带着生有节奏地念歌词进行两遍。

A、第一遍拍着强弱拍念.

师:歌词中乃哟嗬是衬词,表示土家人高兴的声音,就像我们平时高兴喊的YE一样,想想你喊YE高兴时会做什么动作?

B、第二遍在乃哟嗬上带上动作念歌词。

4、学唱歌曲。

A、第一遍师唱一乐句生跟唱一乐句。

B、第二遍师弹一乐句生学唱一句(进行两遍)。

C、第三遍师唱其它即蓝色部分,生唱红色色块部分即“乃哟嗬”并配上高兴的动作。

D、第四遍师生互换。

E、师再重点教唱没唱好的乐句。

5、师合音乐伴奏范唱一遍。

6、生合伴奏快乐地齐唱歌曲。并在“乃哟嗬”处做动作表示高兴的心情。

六、活动:师生狂欢“社吧节”

师:“小朋友们唱得真棒,让我感觉好像来到了土家山寨。 告诉小朋友一个秘密“每年的正月和三月,土家人都要过一个节日,就像咱们过年一样,这个节日叫“社吧节”,在这个节日上,最好玩最好看最热闹的就数“摆手舞”了,你们看!”

1、观看课件。 “

“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和土家人一样跳一跳摆手舞呀?”

哪个小朋友观察最仔细,看清楚了他们是怎样摆手的,来教教大家?”

2、活动:师生共同学习下摆手、前摆手、旁摆手等动作。

师:就让我们一起唱着歌跳着摆手舞过过土家人的“社吧节”,好不好?”

我们知道土家人住在山里,社吧节一大早,住这边山里的孩子就喊“乃哟乃”,那边就喝“乃哟嗬”。

请这边小朋友喊乃哟乃,那边小朋友就喝乃哟嗬,之后大家拉起手,高歌《乃哟乃》,合拍跳起摆手舞。

3、呼唤之后,小朋友拉起手,高歌《乃哟乃》,跳起摆手舞,狂欢“社吧节”

七、课堂延伸

师:别忘了回家找找1、3、5的碗,敲敲《乃哟乃》的歌谱,把这奇妙的音乐带给你的爸爸、妈妈。

八、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和三个音符(师指生唱1、3、5)交了朋友,听到了碗筷带给我们的美妙音乐(师边说边敲)。学习了土家族的歌曲《乃哟乃》,我们发现土家小朋友们的生活是(让生说丰富多彩的,是快乐的)。小朋友们今天的音乐课你们学得快乐吗?就让我们记住这种快乐并把快乐带给更多的人们!请小朋友们听着〈乃哟乃〉整齐地走出教室。

乃哟乃教学反思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指出: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我们的音乐教学还是应该回归到音乐本体上来,毕竟一切联想、通感的产生还是由音乐而生,最终必将落实到音乐的语言、要素和形式上来,不能把走出学科本位理解为淡化音乐的本体。

《乃哟乃》一课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这节课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能用不同的力度、速度、情绪来表现歌曲《乃哟乃》。虽然是一个短小精悍的歌曲,但是我从音乐本身出发,利用各种音乐要素引导学生充分的体验、表现歌曲的意境,师生共同度过了充满欢乐的四十分钟。

首先,从内容安排上来说是比较成功的,以一个短小的土家族歌曲让学生获得丰富的音乐体验。不管是土家族民俗风情的介绍,还是歌曲学唱前的听音游戏和学会歌曲后的打击乐器练习、摆手舞的学习,它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的意境,而不是为了体现多样的教学形式,创设完整的教学情境,为设计而设计。

从教学方法上来说,歌曲虽然是由简单的三个音组成,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难唱准。为此,我想了许多办法。首先,用复习Do、Mi、Suo入手,根据整首旋律的音符节奏特点,设计了“开火车”和“唱起歌”两个小游戏, 从“1 3 5”的单音练习到旋律练习,不仅让学生熟悉这三个音,还为后面呼唤的场景打下了基础,学生在游戏中熟悉了音高、掌握了节奏。然后我又用“师生接龙演唱”这个游戏让学生自主地学会了歌曲,这个过程设计的环环相扣,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学得很轻松,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歌曲《乃哟乃》。

巧妙地将相关文化渗透到教学中是本课的另一个亮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融合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本课中土家族风土人情的介绍,是在学生学唱歌曲前进入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好奇心来了解,恰到好处,加深对土家族的印象。摆手舞的学习也是过渡得非常自然,先了解舞蹈的来历,再观看视频舞蹈,总结舞蹈特点,最后进行学习。总之,我从音乐本身的需求出发,在适当的时候巧妙地进行了相关文化的渗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改为音乐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它走到今天,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困惑。本课在合理整合教学资源、音乐知识技能的落实、相关文化的渗透等方面的教学进行了新的尝试,但仍然有一些不足的地方,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和同行们一起共同探讨新的教育理念,让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篇10:小学二年级乃哟乃音乐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乃哟乃音乐教学反思

歌曲《乃哟乃》是一首简短的土家族民歌,全曲由五个小乐句组成。旋律中只用do、mi、sol三个音,而且每个乐句的句尾最后一小节都是sol、mi、do顺序,音高、节奏完全相同。由于歌曲乐句的长短不同,形成了(2+2+3+3+3)有变化句式结构,旋律简单而不单调,简短旋律欢快热烈,表现了土家族儿童欢乐开朗的性格。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方式之一,因此在了解了歌曲的情绪后,我鼓励学生像“找相同与不同游戏”中让学生找到相同的旋律,最后孩子们找到了两个“s m s,s m d ”,两个“d d m,s m d”,当然还有五个“s m d”, 再配上“乃呦乃,乃呦嗬”,学到这,孩子们已经觉得这首歌曲有点意思了,之后的活动有旋律模唱、旋律与歌词接唱、歌词接唱、旋律接唱,孩子们都完成得很好,在旋律的接唱中,我主要让他们接唱五个小句中的最后一句,也就是“s,m,d”,最后还让他们分角色扮演“d m s”,并自由组合唱一唱,只是在最后分角色扮演的游戏环节中,课堂秩序有点乱,但是通过这些环节,孩子们已经能唱准“s m d”这一句了,而且也感受到了快乐,今后的游戏环节中中,应加强课堂秩序管理。

篇11:小学音乐《乃哟乃》教案

教材分析:

歌曲《乃哟乃》是一首动听的土家族儿童歌曲,“乃哟乃”是“来吧”的意思。这首儿歌全曲由do、mi 、sol三个音构成,独特的旋律赋予歌曲浓郁的民族风格。

教学目标:

1、学唱《乃哟乃》,了解土家族民歌特点,学生用明亮的声音、欢快的舞蹈、悠扬的音乐声表现土家族儿童开朗活泼的性格和多姿多彩的生活情趣。

2、运用听的方法进行音乐听觉训练,培养学生听辨的能力,提高听觉的敏锐性和记忆能力。

3、在欢快的舞蹈中感受能歌善舞的土家族少年儿童欢乐的心情。

教学难点:听辨音程、节奏

教学重点:感受少数民族民歌特点,认识呼吸记号,掌握do、mi、sol的音高、音位。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

1、师:在这一学期的音乐课上,我们学习了6个唱名和三种音符,下面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这6个唱名。(师出示数字卡片生说出唱名;出示字母卡片生说出代表唱名的数字。)

2、复习三种音符,看卡片说出音符的`名称及拍数: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三、学习新歌

1、导入新课

师:刚才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新歌作为奖品送给你们,歌的名字叫《乃哟乃》。下面我们先一起来听一遍,听完后说一说各自的感受。

2、播放歌曲,生静静地聆听。

3、生交流听后感受。

4、师介绍歌曲:《乃哟乃》是一首土家族儿歌,“乃哟乃”是土家语“来吧”的意思。

土家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那里的人们能歌善舞,每年的正月和三月土家族都要举行歌舞节日——“社巴节”,“社巴”是摆手的意思。节日里,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的盛装,聚集在一起跳摆手舞。你们想和土家人一起去跳摆手舞吗?(生:想。)可是土家小朋友说,要先学会唱他们那的歌才可以加入他们的队列和他们一起跳舞。那,我们赶紧学歌吧。

5、学习歌谱

a.看谱,说一说这首歌曲用了哪几个音?

b认识换气记号,知道乐句的划分。

c教师一句句带唱曲谱,生学唱。

d学习do mi sol三个音的柯尔文手势,练习边唱谱边做手势。

e师生做唱谱接龙游戏,并加上手势。

6、学习歌词

a教师一句句带唱歌词一遍。

b生听琴练唱歌词。

c知道学生用高兴的心情、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d女生唱,男生拍手伴奏。

e四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其他学生齐唱歌曲。

f现在我们已经学会了歌曲,土家族小朋友正式邀请我们去参加他们的社巴节。让我们尽情地唱起来跳起来吧。

四、教师小结,下课。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再过几天就是国庆节了,让我们共同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教后反思:

《乃哟乃》是一首湖南土家族风格的歌曲,旨在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这首歌曲的学唱,首先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我国丰厚悠久的民族文化,其次是了解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分布区域、服饰、习俗等方面的简单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

《乃哟乃》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这节课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能用欢快的情绪来表现歌曲的意境,体验土家人过节时载歌载舞的欢乐心情。虽然是一个短小精悍的歌曲,但是我从音乐本身出发,利用各种音乐要素引导学生充分地体验、表现歌曲的意境,师生共同度过了充满欢乐的四十分钟。

这首歌曲从内容上来说并不是太难的,它只用了三个音。以前这首歌是一年级的教材,现在安排到了三年级,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学起来还是挺快的。为了让课堂增加趣味,增添难度,在教唱完歌谱后我设计了柯尔文手势的教学,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种手势,学起来特别地兴奋。最后我们还一起做了个师生接龙唱谱的互动游戏,为枯燥的学谱唱谱增添了很多的乐趣。这堂课上下来还是比较顺利的,基本上达到了我预期的目标。在课堂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歌曲唱得很不错,对歌曲情绪的表达也很到位。

本节课我感到最遗憾的是没有精美的课件,有些本该以视频形式展现的内容都只能通过教师的讲解和体态语来表达了。如果课堂中能让学生欣赏一下土家的风景图片和土家最具特色的摆手舞,课堂会出彩得多,学生也会对土家族有更多更详细的了解和喜爱。

篇12:小学音乐一下《乃哟乃》教案

人教版小学音乐一下《乃哟乃》教案

一、课型:

综合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和表演《乃哟乃》,初步感受土家族儿歌的特点,体验土家族民歌的风格和韵味。

2、能初步听辨高和低的音,并能随着音乐准确地读出节奏和歌词。

3、引领学生走进土家族的山寨,再说一说、听一听、唱一唱、演一演中丰富音乐体验,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4、能够主动参与小组的活动,在活动中拉近于音乐的距离,感受学习的快乐和合作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

感受并表现土家族歌曲的特点。

四、教材分析:

歌曲《乃哟乃》是一首土家族儿歌。歌词中“乃哟乃”是快来吧的意思,“乃哟嗬”等衬词表达了热闹的场面和快乐的气氛。这首儿歌全曲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独特的旋律赋予歌曲浓郁的民族风格。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歌曲十分具有民族特色,在教学时要时刻围绕土家族的民族特点,并将这一特点贯穿到全课的教学中。

如:学土家语;学摆手舞等……运用故事式的教学方法,将诸多内容联系起来,使本课各项教学具有连贯性。首先,节奏练习中,以拍电报的方式进行练习,使学生在玩中掌握技能。听辩1、3、5音高处的教学,采取了带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通过模仿摘草莓、茶叶、橘子的动作,带领学生理解1、3、5的音高不同,使学生对原本枯燥的读谱知识产生兴趣。接着又以极具民族的土家语进入新课教学,将新学的“乃哟乃”和“乃哟嗬”一直延续到本课教学的结束。最后又模拟社巴节的欢乐气氛,加入打击乐器,使学生通过表演、唱歌、伴奏等形式都参与进来,使整堂课由始至终沉浸在快乐的氛围中。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符和节奏条、各种打击乐器。

七、教学设计过程:

一、师生问好。

师:1234|5—|同学们好

生:515|515|5432|1—‖(前面两个1是高音的)老师好老师好老师您好

二、导入新课:

师:(出示中国地图)同学们知道地图上的这只“大公鸡”代表哪儿吗?(中国)那老师有几道问题想考考你们:

(1)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你知道共有多少个民族吗?(五十六个)

(2)我们是属于哪个民族的?(汉族)

师总结:对了,我们汉族是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

(3)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呢?

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认识一个勤劳质朴、心灵手巧、能歌善舞的民族,它主要分布在湖南一带(指地图),名字叫做土家族,大家想去吗?(想)那就让我们排起队伍,乘着歌声的翅膀,一起向土家族出发!(随《乃哟乃》音乐做律动。)

三、节奏练习:

导语:土家族到了!咦?怎么没人来迎接我们呢?让我来看看!原来是土家族传说中的小歌仙给我们出了个难题,不过这可难不倒我们,对吗?谁来帮老师解开这条节奏密码呢?

节奏条:XXX|XXX|XXXX|XXX‖

1、先找学生试拍,教师纠正。

2、集体拍、分组拍(1、3小节一组,2、4小节一组)。

3、拍电报游戏:将学生分成组,按顺序每组拍一小节,依次类推。

师:同学们拍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拍出密码,去拜访土家族吧!

四、播放幻灯片:

土家族的风俗文化相关图片。

1、图片内容:土家族的服饰、吊角楼、工艺品、摆手舞、社巴节……

2、师随幻灯片的播放简单介绍图片内容。

师:大家快看!这是土家族特有的民族服装,漂亮吗?这是土家族世代居住的山寨,真是个山清水秀、景色优美的好地方;这是他们的住房——吊脚楼;这是土家族名扬海内外的手工艺品——织锦;看!土家姑娘在采茶;这是土家族最热闹的传统节日——社巴节;在这盛大的节日里,土家族的男女老少相聚在一起,跳起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摆手舞,多热闹啊!知道这是在干什么吗?这是土家族人在以古老的形式庆祝丰收呢!

五、视唱练习:

导语:快看!山寨大丰收了!我们来瞧一瞧,山寨里都种了些什么?(橘子、茶叶、草莓)我们来帮他们采摘吧!

1、走下座位模仿摘草莓、茶叶、橘子的动作。(草莓长得低,茶叶在腰间、橘子长得高)

2、通过采摘,你们有什么发现?

3、你们听,它们还会唱歌呢!(草莓唱do,茶叶唱mi,橘子唱sol)

4、随琴唱一唱do、mi、sol的音高。(用柯尔文手势来表示)

5、每组用“XX

X”的节奏任意将1、3、5三个音搭配,师弹琴带领学生唱一唱。

六、新歌教学:

(一)初听歌曲,感受土家族特有的'语言风格。

导语:土家族有一首很好听的歌曲,就是用1、3、5三个音符编写的,既然我们来到了土家族,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1、多媒体播放《乃哟乃》课件。

2、师:你们听到歌中土家小朋友在向我们打招呼吗?他们在说:“乃哟乃!乃哟乃!”

3、简介:土家族的语言中,“乃哟乃”是快来的意思。我们也学着说一说。(可用“乃哟乃”随意指学生过来。)

4、师:其实,聪明的土家人在“乃哟乃”的基础上,还创造了许多类似的语言。象“乃乃哟”和“乃哟嗬”,这两个词语都表达了热闹的气氛和幸福快乐的心情!今天,你来到了土家族,高兴吗?(高兴)那我们要喊:“乃哟嗬!”(师领说,生齐说)我们一起学这首歌,快乐吗?(快乐)那我们就喊:“乃哟嗬!”

5、师有节奏地教读歌词。(两遍)

6、齐读。

7、师生分读。(学生专门读红色区域,烘托热闹快乐的气氛。)

(二)学唱歌曲。

1、随多媒体课件哼唱歌曲。

2、观察曲谱中红色的音符有什么共同点?(曲调一致)

3、师生合唱曲谱。(用柯尔文手势表示音高。)

5、分组唱。(其中一组唱红色区域,要唱出热闹欢快的气氛)

6、随多媒体课件学唱一遍。

6、随伴奏面对面拍手演唱。

(三)学跳摆手舞。

导语:来到土家族,就得来看看摆手舞,不然可就白来了。每逢到社巴节,大家围成一个圈,伴着欢快的音乐跳起摆手舞,特别热闹!想去看看吗?(想)那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1、多媒体播放摆手舞视频。(大家可以跟着学一学。)

2、师:正好,老师也和土家族姑娘学了两招,想看吗?(想)不过这个舞老师一个人是表演不起来的,我想邀请部分同学和我合作一下,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跳?(邀请时师可说:“乃哟乃!”)

3、找6名同学和老师围成圈一起表演,鼓励其他同学站起来学一学。

4、师:我们欢快的歌声和舞步把土家人都吸引过来了,他们要邀请咱们去参加土家族最盛大的节日——社巴节呢!快带上我们的乐器,一起去体验一下吧!

5、分组(唱歌、跳舞、伴奏)体验社巴节热闹的场面。

七、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都有什么收获?(认识了聪明能干、能歌善舞的土家族,学习了用土家语演唱的歌曲《乃哟乃》,学会跳摆手舞,参加了热闹的社巴节……)你快乐吗?(快乐)那我们就说:“乃哟嗬!”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汉族人要和其他少数民族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更强盛!

时间不早了,让我们唱起动听的《乃哟乃》,跳起欢快的摆手舞,跟土家小朋友说再见吧!

八、边唱《乃哟乃》,边跳摆手舞走出教室。

篇13:《巩乃斯的马》教学设计

《巩乃斯的马》最新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在第一单元的三篇参考阅读课文中,《巩乃斯的马》非常具有震撼力,它将深刻的思想和感性的文辞、粗放的笔法结合起来,形成特有的深邃大气的风格,它观照出马的精神与灵魂,寻找到人生存应具有的自由勃发、酣畅淋漓的生命状态,它是人与自然相互激发、相互领悟、相互融合的最好见证。我认为无论从“感悟自然”的活动目的来看,还是从文章本身的魅力来看,《巩乃斯的马》都不应被忽略。一方面“感悟自然”的主题活动需要以它作为文章背景,起一个参考促进的作用:通过主题的把握,促使学生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语言的涵咏,提高他们感受、表达的能力;而更重要的是它还有其独特的阅读价值,品读把玩它可带给学生精神层面的愉悦享受,进入周涛散文的个性张扬的世界,是一次精神盛宴,因此,把它单独抽出来好好的读绝对值得,如果处理为课外自读或在一堂课内蜻蜓点水,将会非常遗憾。我设想用两个课时精品细读,在教学过程中,力图从独特的角度切入,运用多媒体手段,创意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的品读渴望,并用丰富的阅读资料拓宽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个体视野的狭小中走出来,体悟文章展现的阔大的精神世界,思考个人、民族的生命内涵。

2、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感悟自然”的主题活动提供一个抓手。

3、增强学生对美的文辞的审美感受力并雕琢学生的文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对象分析:

任教班为高一4班,从身心发展的整体阶段上来说,高一学生在感性思维仍然十分活跃的同时,理性思维也大大增强,体现出更多的叩问人生,思考生存意义的理性色彩,因此会对课文及老师的教学点产生兴趣;从发展的差异上来说,这些学生与重点学校的学生虽有一定差距,但学习主动性还是比较强的,对美文的感受能力也较好,不过文学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一般,因此授课必须有针对性,注重对学生语言审美的培养,激发其对文字的直觉感受。

教学课时:

2节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

第一节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感受课文。

2、思考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观点态度。

教学过程:

引入:读《巩乃斯的马》,我想起庄子的一句话: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山川、河流、草地和花朵动物组成景色,几乎把雄浑、秀美、清幽、苍凉的意境占尽,当我们仰望星空,俯视大地,不禁被自然这不肯言说的美丽所震撼。从远古时代起,自然界神性的光辉照耀着人类的心灵,与之相感相应,人类在智慧灵光的照耀下,即使静默如庄子,也不由得意动神随,挥舞大笔,演述自然的美丽。于是,有了寓言:庄周有一天说他梦见了蝴蝶,不知是他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他;于是有了神话:望帝有一天隐居山林,化作了杜鹃,夜夜栖宿在山林;于是有了诗“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在千年之后,如千年时间的每一个点,周涛也同样面对不言的自然,坐在时间的流上,他与西部草原部落的图腾——马结缘,用美的文辞注解了生活不朽的壮美,宣泄了心中顽强的追求。现在让我们走进西部草原,走进《巩乃斯的马》,感受天地之大美,文辞之大美。(依次展示投影:庄子与蝴蝶、杜鹃花丛杜鹃啼、西部茫茫草原,马群奔跑、文字图片:巩乃斯的马 天地之大美,文辞之大美)

一、读《巩乃斯的马》,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师生交流)

二、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就是说如果我们要进入文章的意境,首先要知道作者文章开始到结尾是怎么想过来的,然后循着这条路,我们才可从容欣赏里面的风景。请同学说说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

师生明确:开篇写自己“一直对不爱马的人怀有一点偏见”,写自己喜爱马,用牛、毛驴、骆驼的丑陋、奴性衬托出马的魅力,然后集中赞美和描写马,突出地描写了“奔马”的壮阔场面,再从马联想到兵马俑、铜马车等历史,由对马的崇拜引出对英雄的崇拜,最后用“我想,即便我一直固执地对不爱马的人怀一点偏见,恐怕也是可以得到谅解了吧。”照应开头,收束全文。

三、把握文章观点态度,领略作品阔大的精神世界,思考个人、民族的生命内涵

讨论:把全班分为A B C三组,围绕以下三个话题思索并提出问题:1、马的性格和精神 2、个人的生命态度 3、民族的生命内涵。A组围绕第1题从各个角度提出问题,由其他两组回答,教师补充小结,以此类推。

关于“马的性格与精神”:

可能提出的问题 :

1、用什么方式写马?

2、议论马的几个句子应怎样理解?

3、开篇写牛、毛驴、骆驼的作用是什么?

4、马具有怎样的性格?

……………

关于“人的生命态度”

可能提出的问题:

1、作者生活的那个年代是怎么样的?

2、作者为什么喜欢看马?

3、有几个写马的场景,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找出句子。

4、马给予他怎样的启示?寄寓了作者怎样的人生理想?你从中获得什么教益?

5、你如何理解作者的“偏见”?

……………

关于“民族的生命内涵”

提出的问题可能也会很多,教师补充三点:

1、文章结尾部分谈到“我们是十分喜爱马的民族”,列举了我国的雕刻艺术和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的马,请再举几个以马为题材的艺术作品。思考我们喜爱马的原因,思考我们民族的生命内涵。

(原因之一是:《说文解字》“马,怒也武也。”怒有健壮、神俊之意,武有勇猛、刚健之说。表达了人们对施展抱负的向往,寄寓了人们对阳钢之气、对奇崛旺盛的生命力的追求。如项羽配乌骓:力拔山兮气盖世;如曹植《白马篇》少年英雄配白马: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同时,马反映了时代的精神。如三彩陶马,各种形象的马都气宇轩昂,有个性,有情调,有姿态,马的形象和精神升华为大唐盛世精神的体现。因此,我们爱马,表现马,马何尝不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正如文章结尾说“我们的历代名马的筋骨、血脉、气韵、精神也都遗传下来了”,我们是有生命力的民族。)

(展示诗歌及画片)

2、从大宛汗血马的传说说到匈奴的强盛说到汉武帝时代的强盛说到一个民族只有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焕发活力。

3、我们爱说“龙马精神”,还有哪些带“马”字的成语同样反映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马到成功、人强马壮、一马当先、马革裹尸、千军万马、快马加鞭、人中骐骥、汗马功劳、老骥伏枥)

四、结束语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茫茫天地间的尤物——马给予了我们无限的启示。回望千年前的汉匈之争,汉武帝这匹中原的骐骥与草原神骏匈奴相遇了,对峙在滚滚的狼烟之中,为了改良汉军的武装力量,汉军两次深入大宛国,夺得良种汗血马,当汉家男儿策马扬鞭,嘹亮苍劲的马嘶从草原腾起,龙驹那不羁的生命力已注入他们奔腾的血液中,一个王朝崛起了——汉武中兴!可是,那剽悍、强壮的形象不应该只定格于雕塑、艺术品中,不应该只栓在我们苍白无力的梦想中,让我们民族把懒惰、僵化、畏惧扫荡,让我们流血流汗,一马当先,马到成功!

第二节

课前准备:

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一段完整的描写马的文字,按照兴趣分组,品味赏析,分工合作,制作一个“语言秀”。要求用精练的词语概括该段文字并用多样的方式表现对该段文字语言意境的感悟,如配乐朗读、配画配诗、改编成诗歌等,然后从词句、表现手法等方面用流畅的语言赏析评论该段文字。

教学过程:

引入:有位学者说:往南走走,碰见余秋雨,向北走走,碰见周涛,真好。“南余北周”,散文界的这种说法肯定了他们在艺术上的极致创造,一个善于对历史发出深沉的思考,一个以无边无际的西部为背景,都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大散文境界。读他们的散文,我们感觉活在语言的童话里,每一粒文字都饱满透亮,每一粒文字都有灵魂;我们感觉如鱼,五千个文字像水一样呼吸,流向历史与未来,我们再也离不开语言的河流了。下面让我们来进入周涛散文的语言世界。

一、鉴赏语言

(一)语言秀:让每一个小组轮流上台,把自己认为最精彩的段落按照自己的感悟理解表现出来,并作赏析评点。

参考:如学生普遍喜欢第14、15自然段,可概括为“暴雨群奔”,然后配乐朗诵感染课堂,用相关图片或自绘图表现意境,还可配上诗;也可直接将散文改写成诗歌,因为周涛本来就是诗人,他的散文更获得了诗的内在力量。有的同学这样改:“现在,我需要这样的激情/作一匹马,在原野奔跑、吼叫/我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暴雨的长鞭抽打我/低沉的怒雷吆喝我/瞬间即逝的闪电刺痛我/马群啊,像队队尖兵,像神勇的大将/冲杀在古战场/雄浑的马蹄奏响了大地的鼓点/苍劲的嘶鸣惊心动魄/生命的华彩乐章!/暴雨停歇,马群消失/我的激情如一匹马/血液里有奔腾不息的性格/我要腾空!”然后,大家做简要评点。例如对于文字“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的鼓点,悲怆苍劲的斯鸣、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划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的赏析:用“碰撞”与“飞溅”来表现声音的力度和跳跃感,用“曲线”来记录声音的轨迹,充分表现作者的语言张力。 这些词与“划出”“扭住”“缠住”等词将声音从听觉转化为视觉,生动地描写出马群奔跑的`热烈骠悍的气势,营造出极为特殊的语言效果。

(二)全班学生齐读精彩段落

(三)教师引导深化感悟

1、比较《瓦尔登湖》,分别用一个词概括你对两篇文章语言风格的整体感受,再简要谈谈原因。

例:雄浑与宁静、壮美与朴素、大气与幽僻、苍凉与秀美等。

2、思考:为什么作者能够写出这么美的文字?

教师归纳:

(1)情真 作者在写作时倾胸中对马之热爱于笔端,文字闪烁着情感的光芒,情感决定了散文的艺术质量。

(2)善于感觉 作者想象力极为丰富,感觉在五官之间巧妙相通,有了这些对场面的特殊的感觉,文字自然就异常丰富生动。

(3)高超的文字技巧 作者善于运用排比、通感、比喻等手法,善于选词,将马的场面描写得撼人心魄。

二、从写作的角度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提问:作者就是内心里漾溢着丰沛的诗意又善于领略诗意,内心里充满了美感又善于发现美感的人,写作,就是呈现诗意和美感的一种方式。谈谈周涛散文诗意和美感的源泉。(师生讨论交流)

教师定向:无边的大自然就是周涛散文诗意和美感的源泉。

无边的大自然是“外宇宙”,无边的自我是“内宇宙”,诗意和审美,既是“内宇宙”和“外宇宙”相互吐纳、相互映照的时刻。周涛长年生活在新疆,是西部粗犷美丽的风景成就了他,他凝视着雪山、草原,雪山、草原也凝视着他,有限的自我与无限的自然融为一体,才有了草原之马、田中之麦,林中之鹰,无不让人体会到一种人格的尊严,一种超拔气质高贵之态氤氲满纸。在他笔下,自然是高贵无比的,他在散文《历史与山河同在》中说:有的人轻视土地山河,认为现代人的生命早已超越了山河大地而与都市高厦共存亡,新的文明正从这些高厦的窗户里诞生并散播出来。我觉得好像没有那么简单。所谓“现代”,无论从什么角度看也是一个十分自以为是的、非常勉强的概念。人们还是要回归到生命的本质当中去,还是要与山河自然、生灵万物共呼吸,朴素的事物现在因为罕见而变得愈加珍贵了。试想,如果没有自然,人类的语言将多么贫乏,人类将丧失多少诗意啊!

散文家李汉荣说:“每次写作,我总是打开窗子,眺望一会儿朦胧的远山,如果恰逢一声鸟叫,我的诗文便有了清脆生动的开头;如果在夜晚写作,我就先在空旷宁静的地方,仰望头顶的星空,聆听银河无声的波涛,宇宙无穷的黑暗和光芒便滔滔地向我的内心倾泻,我静静地呼吸着那从无限里弥漫而来的浩大气息,然后,我开始诉说,向心灵诉说,向人群诉说,向时间和万物诉说。语言被心中的激情和宇宙的浩气激活,语言行走和飞翔起来。语言有了只有在这个时刻才有的动人表情和语调,就这样,我的心,在语言的原野上走向远处和深处。每当这个时候,我感到,万物和宇宙都参与了语言的运动。”

从这个角度说,我们还可以自以为是的藐视自然吗?

三、小结

学完本课:

你有没有新的感受想说?

你想对作者说什么?

你想对大自然的尤物——马说些什么?

作业:阅读周涛散文

如《阳光容器》《捉不住的鼬鼠》《瓶中何物》《吉木萨尔记事》等

余秋雨散文

如《一个王朝的背影》《这里真安静》《抱愧山西》《道士塔》等

篇14:《巩乃斯的马》教学设计..

《巩乃斯的马》教学设计..

广州大学实验中学 彭兰慧

教学设想:在第一单元的三篇参考阅读课文中,《巩乃斯的马》非常具有震撼力,它将深刻的思想和感性的文辞、粗放的笔法结合起来,形成特有的深邃大气的风格,它观照出马的精神与灵魂,寻找到人生存应具有的自由勃发、酣畅淋漓的生命状态,它是人与自然相互激发、相互领悟、相互融合的最好见证。我认为无论从“感悟自然”的活动目的来看,还是从文章本身的魅力来看,《巩乃斯的马》都不应被忽略。一方面“感悟自然”的主题活动需要以它作为文章背景,起一个参考促进的作用:通过主题的把握,促使学生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语言的涵咏,提高他们感受、表达的能力;而更重要的是它还有其独特的阅读价值,品读把玩它可带给学生精神层面的愉悦享受,进入周涛散文的个性张扬的世界,是一次精神盛宴,因此,把它单独抽出来好好的读绝对值得,如果处理为课外自读或在一堂课内蜻蜓点水,将会非常遗憾。我设想用两个课时精品细读,在教学过程 中,力图从独特的角度切入,运用多媒体手段,创意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的品读渴望,并用丰富的阅读资料拓宽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个体视野的狭小中走出来,体悟文章展现的阔大的精神世界,思考个人、民族的生命内涵。

2、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感悟自然”的主题活动提供一个抓手。

3、增强学生对美的文辞的审美感受力并雕琢学生的文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对象分析:任教班为高一4班,从身心发展的整体阶段上来说,高一学生在感性思维仍然十分活跃的同时,理性思维也大大增强,体现出更多的叩问人生,思考生存意义的理性色彩,因此会对课文及老师的教学点产生兴趣;从发展的`差异上来说,这些学生与重点学校的学生虽有一定差距,但学习主动性还是比较强的,对美文的感受能力也较好,不过文学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一般,因此授课必须有针对性,注重对学生语言审美的培养,激发其对文字的直觉感受。

教学课时:2节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

第一节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感受课文。

2、思考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观点态度。

教学过程 :

引入:读《巩乃斯的马》,我想起庄子的一句话: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山川、河流、草地和花朵动物组成景色,几乎把雄浑、秀美、清幽、苍凉的意境占尽,当我们仰望星空,俯视大地,不禁被自然这不肯言说的美丽所震撼。从远古时代起,自然界神性的光辉照耀着人类的心灵,与之相感相应,人类在智慧灵光的照耀下,即使静默如庄子,也不由得意动神随,挥舞大笔,演述自然的美丽。于是,有了寓言:庄周有一天说他梦见了蝴蝶,不知是他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他;于是有了神话:望帝有一天隐居山林,化作了杜鹃,夜夜栖宿在山林;于是有了诗“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在千年之后,如千年时间的每一个点,周涛也同样面对不言的自然,坐在时间的流上,他与西部草原部落的图腾――马结缘,用美的文辞注解了生活不朽的壮美,宣泄了心中顽强的追求。现在让我们走进西部草原,走进《巩乃斯的马》,感受天地之大美,文辞之大美。(依次展示投影:庄子与蝴蝶、杜鹃花丛杜鹃啼、西部茫茫草原,马群奔跑、文字图片:巩乃斯的马 天地之大美,文辞之大美)

一、读《巩乃斯的马》,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师生交流)

二、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就是说如果我们要进入文章的意境,首先要知道作者文章开始到结尾是怎么想过来的,然后循着这条路,我们才可从容欣赏里面的风景。请同学说说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

师生明确:开篇写自己“一直对不爱马的人怀有一点偏见”,写自己喜爱马,用牛、毛驴、骆驼的丑陋、奴性衬托出马的魅力,然后集中赞美和描写马,突出地描写了“奔马”的壮阔场面,再从马联想到兵马俑、铜马车等历史,由对马的崇拜引出对英雄的崇拜,最后用“我想,即便我一直固执地对不爱马的人怀一点偏见,恐怕也是可以得到谅解了吧。”照应开头,收束全文。

三、把握文章观点态度,领略作品阔大的精神世界,思考个人、民族的生命内涵

讨论:把全班分为A B C三组,围绕以下三个话题思索并提出问题:1、马的性格和精神 2、个人的生命态度 3、民族的生命内涵。A组围绕第1题从各个角度提出问题,由其他两组回答,教师补充小结,以此类推。

关于“马的性格与精神”:

可能提出的问题 :

1、用什么方式写马?

2、议论马的几个句子应怎样理解?

3、开篇写牛、毛驴、骆驼的作用是什么?

4、马具有怎样的性格?

……………

关于“人的生命态度”

可能提出的问题:

[4]

篇15:《巩乃斯的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写动物的取材谋篇方法;学习抓典型场面描写突出主体的方法。

2、品读、感悟重点部分,感受马群酣畅淋漓、自由奔放的壮美场面,体味作者表达的勇敢、自由、进取的精神和对不受任何羁绊的生命力的向往与渴求。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品味第二自然段描写马群奔腾的场面,体味作者对不受任何羁绊的生命力的向往与渴求。

教具准备:

课件(万马奔腾的场面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一定见过马吧,马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指名说)

2、今天我们要学习作家周涛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巩乃斯的马》。巩乃斯你们了解吗?谁昨天查阅资料了?(指名说)

是的,作家周涛怀着对西部特殊而深厚的感情,用饱蘸深情的笔墨写下了他看到的新疆巩乃斯草原的景象。

【设计意图:导课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好的导课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尽快走进文本。本环节的设计通过“马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来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表象,缩短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悟

1、那么,在作者的笔下,巩乃斯草原的马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通过大声读课文来感受。读时若有不认识的字要自己查字典解决。(根据学生认字情况,可重点指导“挟”“罕”的读音,“乃”“缠”“魂”的写法。)

2、巩乃斯草原的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指名说,说完后让学生将重点词语写在黑板上。如:奔跑激昂惊心动魄等。)

三、走进文本,自主感悟

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巩乃斯的马讲了哪些内容?(夏日暴雨、群马奔跑)

2、我相信在座的许多同学从电视、书本或多或少的见过群马奔跑的景象。但在暴雨之下群马奔跑的景象却极为罕见。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巩乃斯大草原去领略暴雨迅猛之下群马奔腾的壮阔景象。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读,其他生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草原上的雨来势凶猛,我见到了最壮阔的群马奔跑的场面。)

2、用“――”画出描写暴雨的句子。

3、汇报,思考从哪看出暴雨来势凶猛?(孤鹰击落,草原烟尘滚滚,真是一场来势凶猛的暴雨。)

4、谁能把暴雨凶猛的样子读出来?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5、指导朗读时,注意读出击落、瞬间的感觉。

(二)、学习第二部分

1、自由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眼前这幅群马奔腾的壮阔景象。

2、文中哪些具体的词句让我们感受到了巩乃斯马群恢宏壮阔的气势呢?请大家再读课文画出有关词句,并说说理由。

3、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点拨、启发,指导朗读。例如:

(1)“马,这不肯安分的生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似的在这原野上汇集了,小群汇成大群,大群在运动中扩展,成为一片喧叫、纷乱、快速移动的集团冲锋!”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山洪奔泻似的”在原野上汇集、扩展、冲锋,感受马群气势磅礴的美,并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气势。

(2)“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

主要结合句子理解“争先恐后”“前后呼应”“淋漓尽致”的含义,边读边想象马群你追我赶、无所顾忌、奋力向前的情景。

(3)“有的疯狂地向前奔驰,像一队尖兵,要去踏住那闪电;有的来回奔跑,俨然像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

再次引导学生抓住“像一队尖兵”,“像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感受马奔跑时那种不受羁绊、洒脱自由的壮美场面;通过范读、引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出马群所展现的那种生命的崇高与壮烈。

4、这酣畅淋漓的场面真是叫人惊心动魄,想象这形形色色奔跑着的马还有什么样子?现在老师这儿有几张关于马的图片,你们仔细观察,选自己喜欢的一张,用比喻句,描写出马奔跑时的情景。(交流拓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想象马群奔跑的景象,发散思维,激活学生的想象力,走进文本,品读内化,读写结合,为学生搭设学习积累的平台。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5、感情朗读

过渡:如果说这些都是对马群奔跑时样子的描写,那么作者还写了马奔跑时的什么?(声音)

6、谁愿意读描写雄浑的马蹄声和悲怆苍劲的嘶鸣声一段。(可通过评价引导学生朗读)

7、作者从不同的方面,给我们描绘出了马群奔跑的样子和它发出的声音,一幅群马奔腾的壮丽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再来朗读这一段,感受这惊心动魄、气势恢宏的场面。

【设计意图:学生与文本对话,就是要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走进文本。此环节的设计就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自读自悟,通过教师的及时点拨、启发、引导,使学生感受到群马奔腾的雄壮气势,体味那种不受任何羁绊的生命的崇高与壮烈。】

8、欣赏课件。请大家看一部马群奔跑的短片,直观感受伟大的场景。

9、欣赏了恢宏壮阔的群马奔腾场面,听到了雄浑的马蹄声和悲怆苍劲的嘶鸣声。谁愿意读出这种惊心动魄的情景?

10、一起再读:“好家伙,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当你们读到“这不肯安分的生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时,特别是读到这个“涌”字,你又联想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请联系上下文谈谈。(生各抒己见)

是呀,这是生命的洪流,是生命涌动的力量,是不受羁绊的生命的昭示,是对不可阻挡的、酣畅淋漓的生命的赞歌。让我们带着对生命的崇高与壮烈的赞美再次朗读这段课文。

【设计意图:如果说前面以学生自主感悟为主是从面上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那么,创设情境、展开想象,抓重点词“涌”则是从点上突破,让学生内化情感。】

(三)、学习第三部分

1、过渡: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鼓点,悲怆苍劲地嘶鸣、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画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当我们看到这壮阔的景象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随着马群的奔跑、起伏、跳跃和喘息,我们的心情变得开朗、舒展、压抑消失,豪兴顿起)

2、作者真的是发愣、发痴、发呆吗?(不是,被震撼住了,被吸引住了)

3、我见到了,我见过了,引读,学生读后面部分:这……长卷。作者见到了什么?(古战场、交响乐,这让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这群马在暴风雨中纵横驰骋,自由奔放的场面生深深的吸引了作者,震撼了作者的心灵。

4、“把这几分钟见到的记在脑子里,相信,它给予我的将使我中深受用不尽”现在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了吗?(“终生受用不尽”是什么意思?让作者受到什么启发?)

在人生的瞬间作者难得地面对了生命界真正的崇高壮烈。

四、联系资料,升华情感

1、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想没想过,作者仅仅是在这里写马吗?他还在表现什么?(可启发学生联系资料谈)

2、是的,1970年作者周涛在新疆的一个牧场接受再教育,其间精神受到了极大的压抑。当他看到群马在雨中毫无顾忌、纵横驰骋的情景时,他会怎么想呢?(指名回答)

是的,作者对那种不受任何羁绊的生命力充满了向往与渴求。所以他在文章最后这样写到:(学生读)“我久久地站在那里……”

3、刚才,我们通过学习,感受到了一种不受任何羁绊和无法阻挡的生命力,感受到了作者对这种生命力的向往与渴求。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走进语言文字,联系作者的背景材料,体味作者对不受任何羁绊的生命力的向往与追求,升华情感。】

五、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描绘马奔的典型场面,表现出马的生命活力及人对自由境界的向往。展开联想,表达对马的品性和精神的赞美与喜爱。作者从马身上看到了一种进取不息的精神,体现了人们对淋漓尽致、酣畅痛快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六、作业

观察同学课间游戏场面,学习抓典型场面描写突出主体的方法。

板书设计

巩乃斯的马

暴雨来临

马群奔跑――壮阔场面

作者感受――马的生命活力

人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篇16: 《巩乃斯的马》教学设计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马,自古以来都是人们很喜爱的一种动物,谁来说说你积累了哪些与马有关的成语。从这些成语以及你所见到过的马,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那么,生活在新疆的作家周涛笔下的马与其它马有什么不同之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巩乃斯的马》。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悟

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巩乃斯的马讲了哪些内容?

2、我们从电视、书本或多或少的见过群马奔跑的景象。但在暴雨之下群马奔跑的景象却极为罕见。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巩乃斯大草原去领略暴雨迅猛之下群马奔腾的壮阔景象。

三、走进文本,自主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思考,从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草原上的雨来势凶猛,我见到了最壮阔的群马奔跑的场面。)

2、用“――”画出描写暴雨的句子。

3、汇报,思考从哪看出暴雨来势凶猛?(孤鹰击落,草原烟尘滚滚,真是一场来势凶猛的暴雨。)

4、谁能把暴雨凶猛的样子读出来?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5、指导朗读时,注意读出击落、瞬间的感觉。

(二)学习第二部分

1、自由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眼前这幅群马奔腾的壮阔景象,看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的。

2、文中哪些具体的词句让我们感受到了巩乃斯马群恢宏壮阔的气势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词句,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3、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点拨、启发,指导朗读。

(1)“好家伙......山洪奔泻似的在这原野上汇集了。”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山洪奔泻似的”在原野上汇集、扩展、冲锋,感受马群气势磅礴的美,并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气势。

(2)“小群汇成大群,大群在运动中扩展,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

主要结合句子理解“争先恐后”“前后呼应”“淋漓尽致”的含义,边读边想象马群你追我赶、无所顾忌、奋力向前的情景。

(3)“有的疯狂地向前奔驰,像一队尖兵,要去踏住那闪电;有的来回奔跑,俨然像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老练了许多。”

引导学生抓住“像一队尖兵”,“像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感受马奔跑时那种不受羁绊、洒脱自由的壮美场面;通过范读、引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出马群所展现的那种生命的崇高与壮烈。

(4)牧人在不可收拾的潮水中。奔腾喧嚣的大河。

4、这酣畅淋漓的场面真是叫人惊心动魄,观察文中的插图,想象这形形色色奔跑着的马还有什么样子?用一个比喻句,描写出马奔跑时的情景。

5、出示句子:“小群汇成大群,大群在运动中扩展……老练了许多。”

如果说前一句是对整个马群的描写,那么后一句作者则是从中选取了几个典型的马来写,这种写法就是点面结合。(可举例说明)

6、过渡:如果说这些都是对马群奔跑时样子的描写,那么作者还写了马奔跑时的什么?(声音)

7、谁愿意读描写雄浑的马蹄声和悲怆苍劲的嘶鸣声一段。(可通过评价引导学生朗读)

8、作者从不同的`方面,给我们描绘出了马群奔跑的样子和它发出的声音,一幅群马奔腾的壮丽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再来朗读这一段,感受这惊心动魄、气势恢宏的场面。

(三)学习第三部分

1、过渡: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鼓点,悲怆苍劲地嘶鸣、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画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当我们看到这壮阔的景象时,心情是怎样的?(随着马群的奔跑、起伏、跳跃和喘息,我们的心情变得开朗、舒展、压抑消失,豪兴顿起…)

2、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作者真的是发愣、发痴、发呆吗?(不是,被震撼住了,被吸引住了)

3、我见到了,我见过了,引读,学生读后面部分:这……长卷。作者见到了什么?(古战场、交响乐,这让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这群马在暴风雨中纵横驰骋,自由奔放的场面深深的吸引了作者,震撼了作者的心灵。

4、“我把这几分钟见到的记在脑子里,相信,它给予我的将使我终生受用不尽。”现在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了吗?(“终生受用不尽”是什么意思?让作者受到什么启发?)

是呀,这是生命的洪流,是生命涌动的力量,是不受羁绊的生命的昭示,是对不可阻挡的、酣畅淋漓的生命的赞歌。让我们带着对生命的崇高与壮烈的赞美再次朗读这段课文。

四、联系资料,升华情感

1、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想没想过,作者仅仅是在这里写马吗?他还在表现什么?(可启发学生联系资料谈)

2.是的,1970年作者周涛在新疆的一个牧场接受再教育,其间精神受到了极大的压抑。当他看到群马在雨中毫无顾忌、纵横驰骋的情景时,他会怎么想呢?(指名回答)

是的,作者对那种不受任何羁绊的生命力充满了向往与渴求。所以他在文章最后这样写到:(学生读)“我久久地站在那里……”

3.刚才,我们通过学习,感受到了一种不受任何羁绊和无法阻挡的生命力,感受到了作者对这种生命力的向往与渴求。

五、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描绘马奔的典型场面,表现出马的生命活力及人对自由境界的向往。展开联想,表达对马的品性和精神的赞美与喜爱。作者从马身上看到了一种进取不息的精神,体现了人们对淋漓尽致、酣畅痛快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六、作业

1、学习抓典型场面描写突出主体的方法,描写同学们游戏、做操、升国旗或大扫除的场面。

2、阅读《巩乃斯的马》原文

篇17:《巩乃斯的马》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作家周涛对我国西部有着特殊而深厚的感情,他的文章和他对西部的感情一样宽广而深厚,执着且激情澎湃。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希望自己成为这块土地的代言人”。问他这块土地的魅力在哪里?他说“辽阔”。“辽阔”,正是他的文章表现出的艺术张力,《巩乃斯的马》借助对马群奔跑场面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不受羁绊的生命力的向往与追求。

夏日暴雨下马群奔跑,这淋漓尽致的力的奔流,既是一种酣畅痛快的生命境界,也是一种恢宏壮阔的崇高场面,使得作者“发愣、发痴、发呆”,在几分钟内见到的将“终身受用不尽”,因为在人生的瞬间他难得地面对了生命境界真正的崇高壮烈。作者激昂大气的文风正是从西部广阔生动的生活中汲取养料,文章一气呵成,使人读来心潮澎湃,这与作者高超的写作水平与独特的生命体验是分不开的。在第二自然段,作者的铺排显示出汉赋似的恢弘气势,最后一个自然段又极简练而准确的表达出内心细腻的感受,如神来之笔,让人回味无穷。

教学建议

1.读中感悟。读文百遍,其义自见。这样一篇极具特色的文章,一定要抓“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受到感染,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群马奔腾的壮阔气势。为使学生能很好的进入语境,教师富有激情的范读应该起到积极的作用。

2.读写结合。从文章中学习语言文字的用法,体会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是学习写作的精妙方法。把阅读和写作紧密的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文中的比喻句多、奇、大气,是学习和积累的好资源,应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通过读想象体会这些比喻句的'生动之处,并及时练笔,反馈收获。为使学生的练笔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可以为学生播放马群奔腾的影片片断,给学生直观感受,心灵真正受到震撼。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校学生来自本县各个乡镇以及邻县市,水平高低参差不齐,有的上课如鱼得水,有的却眉头紧皱;作文有的文笔流畅,有的难以表达心中之意。在上课时关键是引起全体同学的兴趣,让他们高兴去学,自主去学。积少成多,提高水平。

教学目标:

1.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2.学习本文写动物的取材谋篇方法;学习抓典型场面描写突出主体的方法。

3.学习体会本文表达的勇敢、自由、进取的精神及对不受羁绊的充满活力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领会这种壮观的景象给予人们的力量。

教具准备:幻灯片(万马奔腾的场面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上几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与马有关的很多成语和诗句,以小组接龙的方式来说几个。(学生发言)同学们积累了这么多与马有关的词语,可见对马已有了比较多的认识,我们今天来学习当代散文家周涛写作的《巩乃斯的马》。看看在这位生活在新疆的作家笔下的马与其它马有什么不同之处。。

二、交流预习情况

1.齐读课题两遍,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

作者在篇名中强调了“巩乃斯”,这样一个音译而来的地名本身就让人心生遥想,与“香格里拉”等地名一样,它散发着一种神秘的气息,牵引着读者的思绪离开日常的、熟悉的、平庸的、重复的、单调的空间,到达一个崭新的世界。在作品的开篇,作者着意渲染的就是这种不同寻常的地域色彩。

2.作者简介:学生交流(脱稿)

教师补充(幻灯片):

周涛,原名周小涛,1946年3月15日出生,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著有诗集《神山》、《野马群》及散文《巩乃斯的马》、《哈拉沙尔随笔》等。祖籍山西,在京启蒙,少年时随父迁徙新疆。1969 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现为新疆军区创作室主任。至今已出版诗集、散文集20多种,深得读者喜爱。曾获“全国诗集奖”和“全军八一奖”,获首届鲁迅文学奖,是新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当代中国很具个性魅力和文学气质的优秀作家。

3.预习中你遇到并解决了哪些值得大家注意的字词?(学生交流)

重点词语强调: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

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

临危不惧:在危险面前毫不害怕。

4.指名朗读课文。(提出问题)

围绕巩乃斯的马,作者写了什么?哪些自然段是对马的直接描写?

5.再读课文,然后理清层次。

引导学生读课文,读后评议,文章应该怎样划分段落,段意是什么?

三、细读理解

1.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这部分写了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有感情朗读。

(2)速读课文,联系下文想一想:这部分没有对马的描写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课文以浓笔重彩,描绘了巩乃斯马奔的壮阔图景。)

2.第二部分:

(1)教师朗读。

(2)自由朗读这部分,画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多读几遍,品一品其中的精妙,与小组同学交流。

(3)集体展示交流。(体会比喻句、排比句的作用。)

(4)再读课文,看看作者怎样描写暴雨中马群的?

(思考交流)

四、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

2.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3.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朗读。这部分课文写了什么?从对暴雨中马群的描写中,作者感受到什么?作者这种超乎寻常的表现和想法该怎样朗读?

(学习这一段时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回答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可适当地引导他们分层的来理解。)

2.“受用不尽”,你怎么理解?在课文中可以理解为——?

3.从对暴雨中马群的描写中,你有什么感受?有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三、总结

1.订正交流课后思考题。

2.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描绘马奔的典型场面,表现出马的生命活力及人对自由境界的向往。展开联想,表达对马的品性和精神的赞美与喜爱。作者从马身上看到了一种进取不息的精神,体现了人们对淋漓尽致、酣畅痛快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3.谈谈自己学课文的收获。

四、结束语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茫茫天地间的尤物——马给予了我们无限的启示。回望千年前的汉匈之争,汉武帝这匹中原的骐骥与草原神骏匈奴相遇了,对峙在滚滚的狼烟之中。为了改良汉军的武装力量,汉军两次深入大宛国,夺得良种汗血马,当汉家男儿策马扬鞭,嘹亮苍劲的马嘶从草原腾起,龙驹那不羁的生命力已注入他们奔腾的血液中,一个王朝崛起了——汉武中兴!可是,那剽悍、强壮的形象不应该只定格于雕塑、艺术品中,不应该只栓在我们苍白无力的梦想中,让我们民族把懒惰、僵化、畏惧扫荡,让我们流血流汗,一马当先,马到成功!

五、补充练习

1.生字、词语抄一抄。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写摘录笔记。

4.预习《语文天地1》

板书设计

篇18:《巩乃斯的马》的教学设计

暴雨来临

马群奔跑——壮阔场面

作者感受——马的生命活力

人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课后反思

本课的语言较有特色。在作者的笔下,马群之中无论大小,个个皆为勇者,虽然暴风雨不期而至,它们却都能勇敢地共同应对。文字极为朴素,却能让人体会到大自然令人折服的壮美气象。

本节课我确定教学重点是抓重点词句,品味语言。这一重点的确立,我想体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品味语言,可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感情;二是能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他语文能力。我们从语文教学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做能逐步唤起学生的内心现象,继而达到入境使于情的境界,同时也对课文语言进行了二度创造。

教学中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训练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画,并在旁边做上批注,学生学习效果较为扎实。

篇19:巩乃斯的马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识字表生字,读准发音,记清字形。

2、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3、学习抓住典型场面进行描写以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

4、感受“巩乃斯的马”的可爱,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对“马”的两个场面描写。

2.体会“马”的精神和“人”的情感的合拍。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你见过群马飞奔的壮丽场面吗?走入《巩乃斯的马》,你一定会被深深的震撼,为马的魅力所折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当代散文家周涛写作的《巩乃斯的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什么?从哪几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来?

2、指读课文,订正读音

3.、交流初读的认识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

1、指读第一段,知道了什么?(草原上的雨来势凶猛,我见到了最壮阔的群马奔跑的场面。)

2、用“――”画出描写暴雨的句子。

3、从哪儿看出暴雨来势凶猛?(孤鹰击落,草原烟尘滚滚,真是一场来势凶猛的暴雨。)

4、谁能把暴雨凶猛的样子读出来?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指导朗读时,注意读出击落、瞬间的感觉。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眼前这幅群马奔腾的壮阔景象。

2、说说你的感受,并在旁边做批注。

(1)这情景象山洪暴发似的,不可阻挡,来势汹汹,十分壮观。

指导朗读:声音由小到大语速由慢到快。

生:马,这不肯安分的生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似的在这原野上汇集了,小群汇成大群,大群在运动中扩展,成为一片喧叫、纷乱、快速移动的集团冲锋!

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的写作手法生动逼真地把马群奔跑的场面展现出来。马的精神以及对生命的向往与渴求跃然纸上。

(2)这四个词语的运用,恰当地写出了群马奔跑时的气势。

指导朗读:注意节奏,读出递进的气势。

(3)你是怎样理解“踏住那闪电”,“俨然像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它们好像要与闪电作战,好像要成为指挥战斗的将军,连小马都在慌乱时刻临危不惧,甚至连牧人的喊叫也淹没在这气势汹汹的群马奔腾之中,这是一幅多么壮观的景象。指导朗读:注意分号前的停顿,表现出形形色色的马奔跑的气势。

3、读中感悟,学生朗读。

四、小结

1、从对暴风雨中马群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巩乃斯的马数量众多,气势宏大。

巩乃斯的马形态各异,充满旺盛的生命力。

巩乃斯的马群有着一种顽强的精神。

师:随着马群的奔跑、起伏、跳跃和喘息,我们的心情变得开朗、舒展、压抑消失……

2、作者描写了一幅群马奔腾的壮阔场面,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艰难险阻,都要毫不畏惧,生命不息,追求不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课后作业

1、课文第二段用了不少比喻句,找出来读一读,体会课文描写的马群奔跑的壮阔场面。

2、背诵课文第二段。

篇20:巩乃斯的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新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结合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的方法

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学会在小组合作学习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万马奔腾是多么的气势宏大,多么的博大恢弘。通过对夏日雨中群马奔腾,表现了对激情的肯定、对生命的赞赏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文章中的情感。

能用自己的话会清楚、有条理地表达对文章的理解。

教学用具: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你见过万马奔腾的场面吗?当你置身于马群奔跑的壮阔场面中时,你会有什么感受?

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到新疆的巩乃斯去感受一下这种壮阔的场面!(板书:巩乃斯的马)

齐读课题——巩乃斯的马

二、交流课前预习

同学们课前都做了预习,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你认为你查到的资料中,那些有价值,就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再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交流,教师随机评价)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了解了这么多有关课文的资料,下面我们就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字音、字形,看看作者都看到了什么?

2、分组读课文,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3、指名读课文,集体纠正读音。

4、回答问题:课文描写是什么?

教师随机板书:马

三、细读课文

(一)学习2、3段

1、听录音读课文

想一想,作者站在草原上,看到的景象是什么样的??

2、交流:指名回答,用课文的词语概括地说说它是什么样的?(最壮阔、惊心动魄、山洪奔泻似的)

3、重点读读第朗读2、3段,边听边画出重点的词语和句子,哪些地方表现了万马奔腾的“惊心动魄”?

“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马都被赶到这儿来了,……”指导学生结合具体的句子、词语说说为什么?

4、小组交流

5、全班朗读

(二)拓展想像,体会课文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看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教师放的录音,教师配乐吟诵

2、交流自己看到的景象

3、播放录象,你看到的画面和你想象中的一样吗?

如果此时此刻,就站在草原上,面对这样的景象,你想说些什么?

4、美读第3段。

(三)朗读全文: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1、小组交流:从对暴雨中马群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结合课文谈一谈,你的感受?

三、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概括段意。

四、谈感受:

两段描绘的夏日雨中群马狂奔的场面,是力量的展示,是生命的赞歌。生命的潮流在自然的鞭策下纵横驰骋,所有的外界的羁绊都不放在它们的眼里。它们自由,它们奔放。

作者这样就将对马的描写和自己对生命的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对马的赞美和对自己追求自由的情感从而得到自然的流露。借助于特定的物来表现特定的情感,让读者在对物的感知过程中,自觉地理解文章主题,获得水到渠成的效果。

五、学写生字:

学生自学生字。

交流重点字:挟、嘶

作业设计:摘抄表现马群奔跑的壮阔场面的句子。

摘抄优美的词语:选择一个造句。

写写自己想像的当时的景象。

板书设计:

巩乃斯的马

壮阔

马群 惊心动魄

如山洪奔泻

小学二年级乃哟乃音乐教学反思

一年级音乐过新年说课稿集合

三年级上册It`s a black dog优秀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Unit 1《Im Sam》教学设计

人音版第五册第七课《美丽的黄昏》教案设计

阳光容器教案

初二上册音乐梨园金曲说课稿集合

小学一年级美术说课稿集合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梨园撷英》教案

乃哟乃教学设计与反思
《乃哟乃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乃哟乃教学设计与反思(共20篇)】相关文章:

阳光的优秀教案2023-04-18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跳绳的教案设计2022-09-18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024-01-12

《我是小小音乐家》的教学方案2022-05-25

一年下册级音乐教案2022-04-30

我们多快乐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022-04-30

《春》教学设计2023-02-04

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五)蒙亮牛板筋2022-04-30

春 教学设计2023-04-26

小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2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