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球说课稿

时间:2022-08-04 07:59:47 说课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买球说课稿(精选14篇)由网友“冲浪达人”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买球说课稿,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买球说课稿

篇1:买球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七单元《买球》。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 学法指导和 教学流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地位、作用

《买球》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七单元第76—77页的内容,本课知识是在已经掌握了2—7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了编制口诀的基础,教材在口诀的引入和解决问题时设计了买足球、买蓝球的情境,让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得出8、9的乘法口诀。在8和9的乘法口诀中,没学过的口诀只有3句,教材创设的'情境中的两个问题都是针对还没有学过的口诀提出的。这部分知识是为学生以后学习乘法、除法打基础的。

2、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及本课教材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 1)让学生经历编制8,9乘法口诀的过程,在探索中掌握8,9的乘法口诀。

(2)能正确运用8,9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合作意识,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学习数学的乐趣。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8、9的乘法口诀。

难点:发现8、9 乘法口诀的规律,探索适合自己记忆的方法。

二 、教法运用

新课标提倡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这一数学理念,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我采取以下教法:

1、创设问题情境,运用迁移规律,做好知识铺垫。教师创设一个买球情境,再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情境中的问题,进而分析、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8×8=? 9×9=?的算法时,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已知的口诀来推算,然后组织小组或全班交流体现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探索、概括、推理能力。

三、 学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学法有:

1、自学研讨法:学习8、9的乘法口诀时,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8×8=? 9×9=?的算法,先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研讨,然后在班内汇报交流,质疑解疑,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在自学探索过程中,主动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精神和概括推理能力。

2、尝试法:教学中给学生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编出口诀,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讲出自己的依据,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使整个学习过程轻松、自由,学生在探索与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加深对学习知识的理解。

四、 教学流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将采用以下步骤: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探索新知——深入探究、寻找规律——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课堂小结、激励评价五个环节组成。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体育用品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导入新课。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取有用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解决问题一,“买8个足球一共要花多少钱?”。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然后班内交流。在学生探索8×8=?的算法时,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已知的口诀来推算。然后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计算独立编出8的乘法口诀,师板书。

2、解决问题二, “买9个蓝球一共要花多少钱?”,编出9的乘法口诀。

(三)深入探究、寻找规律

1、让学生观察8、9的乘法口诀,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可能出现5—6种情况)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做出评价,并指出这些规律可帮助记忆口诀。

3、教师与学生交流记忆口诀的方法“手指游戏”记忆法。使学生找出适合自己的记忆口诀的方法。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对口令,同桌合作;1只螃蟹8条腿,2只螃蟹几条腿?

2、比一比、连一连;

3、根据图中的素材解决问题;

4、“九九歌”;农谚中的“九九加一九,共多少天”?

(五)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结合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

五、板本设计

买球(8、9的乘法口诀)

一八得八 一九得九

二八十六 二九十八

三八二十四 三九二十七

四八三十二 四九三十六

五 八 四 十 五九四十五

六八四十八 六九五十四

七八五十六 七九六十三

八八六十四 八九七十二

八九七十二 九九八十一

篇2:买球

教材分析

在这一部分的内容中,乘法口诀的学习已经接近尾声。学生对于乘法的意义、口诀的来源及编制规律已经比较熟悉。由此,教学的重点应有口诀的基本认识转入更深一层的内容,即发现口诀的规律。如8和9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9和整十数之间的联系等等。同时,9的乘法口诀还存在着自身的一些规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

学生分析

相关知识、经验基础:

学生对乘法的意义,口诀的来源及编制规律已经比较熟悉,所以本节课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

学习困难与帮助:

学生编出8和9的乘法口诀难度不大,可发现规律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现口诀的规律。

教学目标

1、在口诀的`编制中体会学习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3、让学生经历8、9的连加过程,得出8、9的乘法口诀。

科研目标

在学生独立编写8和9的乘法口诀并发现其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或教学模块)

一、实物情境导入

(在班级内布置运动角,放有足球、篮球等各种体育器械)

1、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小小精品行。你想选购什么体育器械呢?让我想你介绍一下吧。

2、刚才来了两位小朋友,他们买了8个足球,应付多少钱?在卖9个篮球呢?你能算出来吗?

二、自主探究

1、算一算

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学生已有上节课基础,能很快发现这个表格给出了足球、篮球不同的价钱既需要购买的不同数量。表格的出现将教学的难点形成梯度,利于学生下面进行自学。]

①小组交流。数一数,说一说:1个足球8元钱,2个足球16元钱…….

②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独立填写表格。

③班级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这个环节为学生独立编写8和9的乘法口诀做铺垫,重点让学生感知8和9的倍数,为下一环节进入编制口诀做准备。]

2、试编口诀

①独立编制口诀,汇报。②引导学生寻找规律

a、小组内讨论,组中记录结果.

B、汇报规律全班讨论。

[允许学生扩展思维,发现9的乘法口诀中的各个规律。如:9的乘法口诀中得数与整十数的关系、得数个位上数字与十位上数字相加得和都是9等。学生在分组交流中探索,在汇报自己的研究结果时,心理上也获得极大的满足,产生愉悦体验。同时,在合作中巩固了8和9得乘法口诀。]

篇3:挣钱买球作文

挣钱买球作文

XX年11月20日 星期日 天气:晴

有一天我看见邻居家小朋友的手里拿着一个皮球独自在玩。我非常高兴就想上去和她一起拍皮球。可是,刚走上前去就想到自己不久以前刚好和她吵了一架,心想她不会同意和我一起拍皮球的。于是,我就走到妈妈那里。

走到妈妈跟前,我不好意思地说:“妈妈,我要买皮球玩。”妈妈说:“好了好了,挣钱不容易,而且你是一个女孩子,拍什么皮球呀!”我想拍皮球有什么不可以,邻居家的女孩子不也在拍皮球玩吗?只是妈妈说挣钱不容易,那我自己挣钱来买一个皮球拍拍就好了。

于是,我就天天去看有什么工作可以去做一做。看看这儿没有什么工作要我做,看看那儿有什么工作在我做。结果没有一处要我做工作。既然没有一处要我做工作,那怎么挣钱呀?后来,既然给我打听到捡可乐瓶可以挣钱。啊,太好了!我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于是,我每天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就去捡可乐瓶。开始,我以为可乐瓶很多,只要随手捡捡,就可以捡到许多可乐瓶的,然后可以卖到很多钱的。可是,我第一次去捡,找了大半天就只找到了一只可乐瓶。我只好不甘情愿地拿着那只可乐瓶回家去了。第二天,我又去捡了。这一天运气真好,一共捡到了五只可乐瓶。我想自己的诚心感动了老天,所以今天让我捡到了五只可乐瓶,以后我要继续捡,直到能够买一只皮球为止。

后来,我捡到了二十五只瓶,一共卖了七块钱。我拿着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钱去商店买皮球。到了那儿,看到有许多式样的皮球,可是都非常贵。我只好用钱买了一只比较便宜的球。可已经用去了我挣来的七块钱!我想以后得少花一些钱了,挣钱确实不容易呀!

回到家里,妈妈问我:“你这皮球哪里来的?”我笑着说:“这是我用自己挣来的钱买的!”“好,有志气,现在你应该知道挣钱是不容易的吧!”我点了点头。然后,我拿着皮球去玩了。这时,我真想大声说:“这皮球是我用自己挣来的钱买来的!”

来源:m.01/1151908.html

分享本站内容m.0s.Net.cn,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

篇4:买铅笔说课稿

小学数学买铅笔说课稿

一、讲讲我对教材的理解:

《买铅笔》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加减二)的第一课时。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以及10以内加减法,初步感知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今后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

教材提供的主题图是小白兔到袋鼠的文具商店买铅笔情景。主题图中已经出示了数学问题: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我认为本课的主题图给出的数学问题太直接,学生没有思维的空间。因此在教学时我把主题图进行了改进。把主题图中袋鼠提出的数学问题改为有15支铅笔这一条件,这样,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主题图,从图中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再根据相应的信息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从教材提供的例题和练习分析,本课应是学习十几减9、8的退位减法。但我认为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应该是相通。只要掌握了十几减9、8的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学生就会自然地迁移到所有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上来。因此,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也作了调整,即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

二、谈谈我确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有三大一是来自学生的学习需求。即要了解学生的一般特征,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二是来自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蕴涵着丰富的科学原理,怎样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生活情景中蕴涵的科学原理,并确定体验目标的要素构成与逻辑关联,怎样引导学生将学习成果运用于生活实际,并实现体验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统一,这是教师在制定目标是要重点考虑的。三是来自教材的学习素材。从确定教学目标角度而言,教材的价值及其研究重点在于:

1、提供学习内容的知识结构和逻辑联系;

2、确定教材所反映的知识结构和逻辑联系同学生认识特点的结合点;

3、确定教材所反映的知识结构和逻辑联系同学生现实生活情景的结合点。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教学目标可以分为知识技能,问题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四个方面。

依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和我对目标制定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是这样确立的:

教学目标:

1、以十几减9为切入点,在合作交流中学会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2、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并运用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4、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以及善于交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学会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讨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说说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篇5:《买水果》说课稿

《买水果》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学前班语言活动《买水果》,我将从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教法、学法、活动过程以及活动预测和反思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次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一. 说设计意图

学前班的幼儿思维已经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了。猜谜语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智力游戏,猜谜可以开发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买水果》这个活动通过买水果这一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利用猜谜语的方式,让幼儿在趣味活动中学习到知识。

二. 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导向作用。《纲要》语言领域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让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的环境。在新《纲要》中,活动教育提出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以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在整个活动中都以幼儿的自主参与活动为主,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感受活动,因此,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设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 认知上:知道生活中常见水果的特征,并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

2. 能力上:善于观察周围事物,会创编简单的谜语。

3. 情感上:喜欢开动脑筋,愿意参加猜谜语活动。

根据目标,在活动中,我把引导幼儿创编谜语设为教学重点,根据学前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幼儿充分发挥联想力和创造力创编谜语设为难点。

三. 说活动准备

为了此次活动的组织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的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景游戏之中,我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准备:

1.物质上的准备

我给小朋友准备了多媒体课件《买水果》, 小象、小猴、小猪的头饰,一些常见的水果(实物),幼儿人手一份水果卡片,这是为了让幼儿更能进入到游戏角色和情境当中,

2.知识的准备

培训参加情景表演的幼儿: 请三个小朋友分别扮演小象,小猴和小猪,教他们大声的说出各自的谜语和简单的“台词”。

四. 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掌握学习对象。”《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在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游戏法、课件演示法、提问法。

1、情景教学法:我尝试打破以往仅用语言表述谜语的传统模式,而是联系现实生活中买水果的情景,为幼儿创设故事情境,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当中,激发了幼儿对谜语的兴趣。这种效果是与以前仅通过语言表述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

2、直观教学法:活动的过程中,我试图采用水果实物进行教学,这样幼儿能够更加直观地说出水果的主要特征。

3、互动游戏法: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形式,在活动中,我让幼儿扮演小熊,根据小象,小猴,小猪的谜语,出示相应的水果卡片,这样不仅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还增强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4、课件演示法:幼儿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买水果》,激发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和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5、提问法:在教学中,我采取多样性、开放性的提问方式。如:“你觉得这个谜语说的是什么水果呢?为什么?苹果他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颜色?味道怎么样?它像什么?”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幼儿有目的、有顺序地仔细观察、激发幼儿说的兴趣,创造幼儿想象的空间。

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创造条件让幼儿自己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让幼儿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本次活动我采用了谈话法、趣味游戏法 。

1. 谈话法: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好的语言习惯。

2. 趣味游戏法:陶行知老先生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幼儿在游戏中,既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又增强了幼儿的观察能力。

五. 说活动过程

在活动中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使幼儿能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为了完成本活动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 (2-3分钟)

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阶段,因此我采用了直观的教学方式,不仅生动形象,还能让幼儿尽快的进入活动情境,多媒体课件显示一张水果店的图片,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出售货员小熊 。

师:大家看,这是什么地方?这里有哪些水果啊?

让幼儿说出这些水果的名字,并告知幼儿。小熊就是这家水果店的售货员。让小朋友扮演售货员小熊,等着客人来买水果。

二.观看情景表演猜谜语 (10分钟)

发给每个小朋友一份水果卡片,参加表演的三个幼儿分别带上头饰,提着小篮出场,自我介绍后同时告诉大家:“我们是来买水果的。”小象对小熊说:“我们三个要买不同的水果,但是我们不会说出那种水果的名字,要你先猜一种水果的谜语,猜对了,我们就买你的水果。”接着大象大声说出自己的谜语,请小朋友在卡片中找出对应的水果并出示,当大家出示卡片后,引导幼儿观察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一句句进行核对。小猴、小猪依次说后面两个谜语,指导方法和前面一样。活动中,不断启发幼儿进行推理,引导幼儿理解谜面的含义,使幼儿有兴趣,有信心自己猜出谜语。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幼儿能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尽快的融入到游戏角色当中,并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三、幼儿创编谜语(10分钟)

小朋友自己来编一个谜语回家考考爸爸妈妈。

出示水果,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说出它的形状、颜色、味道、功用。让幼儿摸摸它的表皮,尝尝它的味道,启发幼儿想象它像什么。在讨论每个特点的时候,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语言来描述,对编得好的幼儿给以肯定和表扬,选出编的最好的句子作为谜语的一部分记录下来,再编其他的,编完以后,教大家念这个谜语。通过以上环节,突破了充分发挥联想能力和创造力创编谜语这个难点。

四.分享水果,结束活动。(2-3分钟)

五、说活动预测和反思

我觉得本次活动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们现在的心理特点,而且也符合《纲要》中的教育要求,即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环境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联想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我遵循了《纲要》中“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以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的精神,让孩子在教学活动中获得了知识和情感:善于观察周围事物,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常见事物。喜欢开动脑筋,积极参与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师幼之间是平等的,氛围是宽松的,学习是快乐的。当然,活动中可能会出现孩子不知道用语言表达自己意思的状况,需要我发挥教学机智,及时引导。

篇6:《买文具》说课稿

一、说教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能力目标是会用小额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情感目标是爱护人民币,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一年级学生一般对人民币都有一些认识,能大致分辨出人民币面值的大小。学生比较困难的是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及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如何付钱、找钱等。我根据学生的原有的认知基础和年龄特点,在教学时突出了以下几点: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寻找知识与经验的联系。

2、在教师的主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课的设计我将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试图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3、在落实双基的基础上渗透应用性和开放性。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任何时候都是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我在此基础上设计学生自主购物活动,适当渗透应用性和开放性,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学法

这节课是一年级的教材,学生的年龄小,但对人民币的有关知识并不是一片空白。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买卖活动已丰富了学生对人民币的感性认识,故在教学时,我对学生放的较开,尽量让学生多说,力图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这一教学理念。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时,我设计让学生小组活动,共同参与到购物游戏中,使学生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解决重难点问题,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创设笑笑过六一买文具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人民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在第二大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小环节:

1、认识人民币

这里,由于是学生上过的课,因此人民币的分类我没有花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只是口答了一下分类方法,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接下来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以及它们的特点。这里在交流中丰富学生的识别方法,构建学生对人民币多种特征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学中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

2、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通过笑笑买文具这一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并在购物过程中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人民币的功能。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认识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个环节是实践运用,拓展延伸。首先完成课本P71填一填(1)(2)小题,接下来通过模拟买水果这一购物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人民币的换算,完成教学目标。

之后,通过课件你知道吗我又同孩子一起了解了货币的产生过程,使学生对货币有了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最后,以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总结全课,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交流倾听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不乱花钱的思想教育。

五、说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单位:元 角 分

1元=10角

1角=10分

这样设计简单明了,重点突出。

篇7:《买矿泉水》说课稿

教学目标:

1、应用连乘计算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理解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学生爱校护校的主人翁情感。

教材分析:

在二年级时学生对连乘的运算顺序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于运用连乘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并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本节课的原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买矿泉水”,在“试一试”中有一道题“估计你们学校大约有学生多少人”,本节课的实际教学内容正是因此所得到的灵感。

备课时我考虑到估计学校约有学生多少人,必须基于学生对学校基本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恰逢我校正在开展“我爱我校”的活动,于是我灵机一动,将教学的具体内容换成了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题材,在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学校的了解,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爱校护校的情感。

教学重点:

征对具体题目进行正确估算,哪种类型的题目要用连乘来计算。

教学关键:

找关键字句解决连乘问题。估算找类型。(看哪个数最接近哪个整十整百:一类要多估,如:带钱买东西,买布做衣服等;另一类可少估,如:计算题。)

教学教法:

分析法、情景教学、启发式教学、讲解鼓励等教学方法。

教学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倾听等学习方式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目的以“了解学校”为主线,使学生被熟悉的校园景象所吸引,从而主动地投入到发现数学信息和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学习中。)

师:孩子们,你们已经在杭西小学学习生活了两年多的时间,你们对我们学校都有哪些基本了解?谁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1:我们的学校很大。

生2:学校有两栋教学楼,旧楼有3层,每层有4间教室,还有一栋“逸夫楼”,里面有专用多媒体教室和老师办公室、校长室以及学生教室。

师:同学们对学校的建筑了解得真清楚,旧楼就是我们的教室所在的教学楼。(小黑板出示:旧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4间教室,每间教室有4盏灯。)

师:看了这段话,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能提那些数学问题?生1旧教学楼一共有48盏灯,我是用乘法算出来的。……教师将学生回答的相关信息板书)

(继续出示小黑板:三(2)班教室,老师说道:“欢迎参观三(2)班教室,我们的教室里有4组,每组有5套课桌椅,每套课桌椅148元”。)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1:我们班的课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问题“我们班的课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钱?”展示出来。)

师:估计一下,我们班的课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钱??

(评析“了解班级”的教学情境一下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板书学生对自己班级所在教学楼进行了解所发现的数学信息,启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提出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数学思考。)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目的解决“我们班的课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钱?”的问题要用连乘的方法,这是本节课的一个新知识,对此结果进行估算是给孩子们提出的一个更高的要求,此处选择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一方面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和进行估算的方法,另一方面也给每一个孩子提供交流的机会。)

1、分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怎样估算“我们班的课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钱?”让每个孩子都有交流的机会。

2、全班交流,请代表说说自己小组的估算方法。

生1:我们组是这样估算的,一组有5套课桌椅,4组就有20套课桌椅,我们把每套课桌椅148元看作150元,20×150=3000元。

生2:我们组是这样估计的,一个组有5套,1套148元(看作150元),1组就是750元,4组就是750×4=3000元。

师:大家的方法都很好,看来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估计教室里的课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钱?,可以先估计一组花多少钱,再估算4组花多少钱;还可以先算出本班4组共有多少套课桌椅?,再估算本班一共要花多少钱?

全班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我们班的课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钱?”,然后请不同方法的同学介绍自己的算法并阐述理由。

师小结:虽然同学们思考问题的过程各不相同,有的同学列的是分步算式,有的同学是一个综合算式,但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生:都是用连乘的方法。

(评析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给每一个孩子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教师在新的问题出现时,没有直接灌输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在小组中探索交流、合作学习,这是“以人为本”的表现。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因希望对自己的学校有更深入的了解,热情很高。值得提出的是,教师在学生全班交流后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方法的共同之处,增进了学生深层的思考,保证了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目的紧密联系学校实际,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进一步拓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感受幸福舒适的`学习条件来之不易,感受学校对自己的关怀,对学生进行爱校护校的品德教育。)

1、课桌椅问题。

师:同学们“学校为我们准备舒适的课桌椅一个班大约要花3000元钱。”(桌上乱涂乱刻的痕迹。)那全年级2个班呢?全校呢?那该要花多少钱啊。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同学们,现在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生:这是不爱护学校财产的行为。我们发现这种行为要阻止他。……

2、估计学校大约有学生多少人。

师:现在你们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多幸福啊。每个星期一,我们全校同学都要聚集在操场举行升旗仪式。(每个年级2个班,有6个年级。)

师:你能估计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名学生吗?

生1:我们不知道每个班有多少人?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怎么办呢?

生2:可以根据我们班的人数来估计。

师:这个建议不错。下面我们分小组估算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名学生。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

学生分小组讨论,再组织汇报。

生1:1个班大约有40人,1个年级2个班大约有80人,6个年级大约有480名同学。

生2:我们是先算出全校6个年级有12个班,再按每班40人估算全校大约有480名同学。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估计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但尽可能地准确一点,要不估算结果会和实际数目相差太大。

(评析教师在前两部分对校本课程资源素材的挖掘和利用起到了激趣和激智的作用,这一环节则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升华。“课桌椅问题”“灯泡问题”和“估计学校大约有学生多少人”均源于校园生活又与本课的教学目标紧密相扣,“爱护学校财产”“珍惜幸福的学习生活”“遵守公共秩序”等品德教育目标都蕴涵在这一个个数学问题之中。“润物细无声”正是校本课程资源利用起到的特殊效果。)

四、说回顾与总结

(目的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与总结,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1、收获

生1:我知道怎样估计学校有多少同学了。

生2:我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了。

生3:我知道了学校为了让我们安心学习花了好多钱,我们要爱护学校财产。

生4:学校这么多同学,如果上下楼瞎疯瞎跑该多危险呀!

生5:要靠右行。

生6:我对我们学校了解更多了……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估算和计算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并且对我们的学校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2、课后作业(书上)

我们学校马上要召开校运会了,校运会上也有许多数学问题,如:买矿泉水问题,请你们运用今天所学知识解决这类问题。

篇8:买新书说课稿

买新书说课稿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除法的竖式计算,“买新书”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连除和乘除的混合运算,是本学期学习解决问题的一个难点。教学时应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我知道解析应用题的核心是分析数量关系。因此在教学中用三个环节处理这个问题,首先采用看图找信息、根据信息提问、读题、找关键句子等过程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上;其次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采用了让学生汇报思路想法,教师点拨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学习过很多有关应用题的问题,如:比多比少问题、连乘法问题等;也曾学习了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有关计算。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最大的困难不是计算的问题,而是分析数量关系。学生学习数学时能正确分析把握数量关系一直是个难点。需要对加、减、乘、除的意义有深刻的理解,而且需要从实际生活事件中进行抽象。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乘加、乘减、除加、除减、连乘等两步运算,而对于连除法数量关系是第一次接触。面对这种实际情况,要达到预期的目标要求,就需要借助一些直观的手段和一定的方法。学生由于个性的影响,遇到解决问题的题型,个别学生没有搞清题意就着急动手计算;再有部分学生不分析数量关系,因此理解题意不够准确。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过独立分析,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良好的情感的体验,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讲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运用以前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一:管理图书室的刘老师在整理图书时,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板书:“学校图书室买来200本书,放在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你能根据这几个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1、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师适时板书。

2、我们先来解决“平均每层放多少本书?”这个问题。

3、师:谁能把这些信息和刚才的问题完整的描述一遍。

(先指名读,然后全班齐读题目。)

4、师: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有思路的同学把手举起来,试着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

5、汇报:找不同的写法到黑板板书。

(1)200÷2=100(本);100÷4=25(本)。

师: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呢?请结合这道题的信息,给大家讲讲。

(2)200÷2÷4=100÷4=25(本)。

师:这样列算式解决问题的想法和(1)这种想法一样吗?

(学生仔细观察两种算式的写法,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这种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叫第一种方法(一)。

师:观察这个综合算式,有哪些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连除的运算,按顺序进行计算。)

(3)2×4=8(层);200÷8 =25(本)。

师:这样列式的同学请起立。你们又是怎么想的呢?(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4)200÷(2×4)=200÷8 =25(本)

师:观察综合算式,思考:为什么要加小括号?(必须先算2个书架有多少层,如果不加小括号,就要先算除法再算乘法,就不符合题意。)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乘除混合运算,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师:这两种算式的思路也是一样的,就叫第二种方法(二)。

师:这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一样不一样,分别先求什么?

师:观察两种思路解决问题的算式,你还发现了什么?

[在此环节采用让同学互问辩论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提炼解决问题的办法,澄清模糊的认识,进而达到解决的目的。]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用乘法、除法解决问题。

6、练一练:1题

要求学生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指名板演,集体交流反馈。

问题二:看完书我们得运动运动了。(练一练2题)

1、学生自己读题目,理解题意。

2、这道题中,哪句话你不明白?(请理解题意的学生讲讲他自己的理解。)

3、师:那你能不能解决?把算式列在练习本上吧。(学生尝试独立完成。)

4、汇报:写完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说说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想法,这样想怎么列算式?

师:谁和他的思路不一样,你是怎么想的?这样想怎么列算式?

三、小结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收获?

四、习题设计

在“亚东会”来临之际,学校把做240朵花的任务,交给了三年级的2个班,每个班有4个小组,每个小组要做多少朵花?

本道题的安排可以使学生巩固刚刚学过的用乘法、除法解决实际的问题,怎样来分析数量关系,并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篇9:买洗衣机说课稿

买洗衣机一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加与减这一单元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和活动过程等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是三位数加减混合计算。三位数加减混合计算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三位数连加和三位数连减的计算。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能力,探索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得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提倡所学数学内容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本单元的主题是用计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材一开始就出示小刚看见奶奶洗衣服很辛苦于是就想买台洗衣机,并给出了爸爸的月收入和妈妈的月收入与家里的月生活费,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呈现出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接近生活,具有操作性、开放性和挑战性的习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发展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能力,探索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得联系。

本节课的活动重难点是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三位数加减混合计算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活动的准备材料有:多媒体课件、家庭理财调查表、小组活动记录单。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大胆探索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这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我将教材中较枯燥的数学问题转化成形象生动、贴近儿童实际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会、理解并掌握知识,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三、说过程设计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实践活动的教学建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与学法的基础上,我对本节课的活动过程设计如下,具体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一) 谈话导入

(二) 传授新课

(三) 巩固练习

(四) 回顾总结

下面我就这四个活动过程做具体的阐述:

(一) 谈话导入

在上课的前一天我让学生回家做一份家庭理财调查:

家庭理财调查表

妈妈的收入

爸爸的收入

月生活费

近几个月内计划购买的商品

这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以谈话导入,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利用亲切的语言:同学们,昨天老师让你们回家做了一个家庭理财调查,你们都调查好了吗?谁愿意把你的调查情况跟大家分享呢?

这一环节的设计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

(二)传授新课

本环节主要通过解决小刚家每月节余多少元?我想用节余的钱买一台价格是960元的'洗衣机,帮妈妈算一算,需要攒几个月?二个实践活动来完成学生对新知的自主探索和认识掌握。

1、小刚家每月节余多少元?

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小刚一家的谈话内容的情境图即:小刚妈妈的收入是632元,爸爸的收入是786元,小刚家月生活费是980元

(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根据图回答后,教师再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导出小刚家每月节余多少元?这一问题。

(2)学生根据信息估算出小刚家每月节余多少元。

(3)根据数据信息实际地在本子上算出小刚家每月节余多少元。

(4)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计算方法的特点并对脱式计算和竖式计算进行比较总结。

本活动的设计主要是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入手,通过解决小刚家每月节余多少元,其中包含三个知识点,即什么事节余,如何提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三位数加减混合计算。教师给学生创设了实实在在的探究空间,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最后得出计算方法,初步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了探究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提高继续探索的兴趣。

2、需要攒几个月?

这一环节是在前一个环节的基础上将问题进一步深化。这一环节运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再进行小组汇报。

(1) 在活动之前利用多媒体提出活动要求:

①4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 想出解决方法。

②将方法记录在记录单上,要写清楚计算过程。

③活动过程保持安静,完成的小组举手。

④当音乐响起,活动结束, 由小组长汇报。

(2) 学生活动,进行小组汇报

本环节学生以承担问题解决者作为推动力,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探究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和活动动机,培养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的学习热情上了一个台阶,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三) 巩固练习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本节课还设计了我是小管家这一课堂活动,即:我让学生当小管家用班上同学的调查情况,帮同学算算用每月节余的钱购买计划中的商品要攒几个月?同时鼓励学生回家后参与父母的家庭理财计划,这样就让学生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数学贴近生活,从而体现数学的价值。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新知识,让学生在参与家庭生活,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应用,发展数感,提高小组间的合作能力。

(四) 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在本节课即将结束时,我准备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①三位数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脱式计算 竖式计算

②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以上二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最后的总结与交流,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反思和总结一节课的收获和体会,不但学会反思和评价自己,而且学会反思和评价他人,与此同时,我准备将本节课的学习延伸到课外,以你能利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帮爸爸妈妈理财吗?回家以后算一算。这一问题作为家庭作业,引导学生思考并初步尝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提升数学学习的实际价值。

篇10:《买矿泉水》说课稿

教学目标:

1、应用连乘计算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理解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学生爱校护校的主人翁情感。

教材分析:

在二年级时学生对连乘的运算顺序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于运用连乘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并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本节课的原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买矿泉水”,在“试一试”中有一道题“估计你们学校大约有学生多少人”,本节课的实际教学内容正是因此所得到的灵感。

备课时我考虑到估计学校约有学生多少人,必须基于学生对学校基本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恰逢我校正在开展“我爱我校”的活动,于是我灵机一动,将教学的具体内容换成了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题材,在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学校的了解,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爱校护校的情感。

教学重点:

征对具体题目进行正确估算,哪种类型的题目要用连乘来计算。

教学关键:

找关键字句解决连乘问题。估算找类型。(看哪个数最接近哪个整十整百:一类要多估,如:带钱买东西,买布做衣服等;另一类可少估,如:计算题。)

教学教法:

分析法、情景教学、启发式教学、讲解鼓励等教学方法。

教学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倾听等学习方式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目的以“了解学校”为主线,使学生被熟悉的校园景象所吸引,从而主动地投入到发现数学信息和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学习中。)

师:孩子们,你们已经在杭西小学学习生活了两年多的时间,你们对我们学校都有哪些基本了解?谁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1:我们的学校很大。

生2:学校有两栋教学楼,旧楼有3层,每层有4间教室,还有一栋“逸夫楼”,里面有专用多媒体教室和老师办公室、校长室以及学生教室。

师:同学们对学校的建筑了解得真清楚,旧楼就是我们的教室所在的教学楼。(小黑板出示:旧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4间教室,每间教室有4盏灯。)

师:看了这段话,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能提那些数学问题?生1旧教学楼一共有48盏灯,我是用乘法算出来的。……教师将学生回答的相关信息板书)

(继续出示小黑板:三(2)班教室,老师说道:“欢迎参观三(2)班教室,我们的教室里有4组,每组有5套课桌椅,每套课桌椅148元”。)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1:我们班的课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问题“我们班的课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钱?”展示出来。)

师:估计一下,我们班的课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钱??

(评析“了解班级”的教学情境一下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板书学生对自己班级所在教学楼进行了解所发现的数学信息,启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提出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数学思考。)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目的解决“我们班的课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钱?”的问题要用连乘的方法,这是本节课的一个新知识,对此结果进行估算是给孩子们提出的一个更高的要求,此处选择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一方面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和进行估算的方法,另一方面也给每一个孩子提供交流的机会。)

1、分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怎样估算“我们班的课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钱?”让每个孩子都有交流的机会。

2、全班交流,请代表说说自己小组的估算方法。

生1:我们组是这样估算的,一组有5套课桌椅,4组就有20套课桌椅,我们把每套课桌椅148元看作150元,20×150=3000元。

生2:我们组是这样估计的,一个组有5套,1套148元(看作150元),1组就是750元,4组就是750×4=3000元。

师:大家的方法都很好,看来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估计教室里的课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钱?,可以先估计一组花多少钱,再估算4组花多少钱;还可以先算出本班4组共有多少套课桌椅?,再估算本班一共要花多少钱?

全班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我们班的课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钱?”,然后请不同方法的同学介绍自己的算法并阐述理由。

师小结:虽然同学们思考问题的过程各不相同,有的同学列的是分步算式,有的同学是一个综合算式,但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生:都是用连乘的方法。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目的紧密联系学校实际,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进一步拓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感受幸福舒适的`学习条件来之不易,感受学校对自己的关怀,对学生进行爱校护校的品德教育。)

1、课桌椅问题。

师:同学们“学校为我们准备舒适的课桌椅一个班大约要花3000元钱。”那全年级2个班呢?全校呢?那该要花多少钱啊。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同学们,现在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生:这是不爱护学校财产的行为。我们发现这种行为要阻止他。……

2、估计学校大约有学生多少人。

师:现在你们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多幸福啊。每个星期一,我们全校同学都要聚集在操场举行升旗仪式。

师:你能估计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名学生吗?

生1:我们不知道每个班有多少人?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怎么办呢?

生2:可以根据我们班的人数来估计。

师:这个建议不错。下面我们分小组估算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名学生。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

学生分小组讨论,再组织汇报。

生1:1个班大约有40人,1个年级2个班大约有80人,6个年级大约有480名同学。

生2:我们是先算出全校6个年级有12个班,再按每班40人估算全校大约有480名同学。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估计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但尽可能地准确一点,要不估算结果会和实际数目相差太大。

四、说回顾与总结

1、收获

生1:我知道怎样估计学校有多少同学了。

生2:我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了。

生3:我知道了学校为了让我们安心学习花了好多钱,我们要爱护学校财产。

生4:学校这么多同学,如果上下楼瞎疯瞎跑该多危险呀!

生5:要靠右行。

生6:我对我们学校了解更多了……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估算和计算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并且对我们的学校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2、课后作业(书上)

我们学校马上要召开校运会了,校运会上也有许多数学问题,如:买矿泉水问题,请你们运用今天所学知识解决这类问题。

篇11:买文具说课稿

教材分析

《买文具》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购物》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突出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认识人民币,解决实际问题。本节是本单元的第一节课,由于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教材中创设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情境——买文具,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人民币,理解人民币的功能。通过“买文具”、“认一认”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并对小面额人民币上的数字、图案等有初步的了解,然后进一步让学生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填一填”来了解人民币之间的兑换,以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重点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人民币的功能。

3.培养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设想

通过“买文具”这一真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理解人民币的功能。然后通过看、拿、想、说、换、比等手段,加深学生对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并且真正体会1元钱的币值,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将数学课与生活融合在一起。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人民币、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买过东西吗?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商店看一看,你们愿意吗?(出示商店情境图)这个商店是卖什么的?(自由发言,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准确运用数量词)在商店里你都看到了什么?(自由说)这么多的文具你想买什么呢?(让一名学生说)那你用什么买呀?(人民币)你认识钱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咱们中国通用的钱——人民币(实物人民币)。

【借助文具商店这一情境,引出本节的主题——人民币,并揭示人民币的功能。】

二、小组合作,获取知识。

1.师:现在,你们想仔细去看一看吗?下面请每个小组拿出信封内的人民币,大家轮流看一看、摸一摸,你能发现什么呢?观察时小朋友们要互相谦让,有礼貌。

2.师:你都发现了什么,谁愿意说给同学们听一听?(主要引导学生从人民币的数字、面额、字样和各种图案说一说。)

3.个别发言,出示教材第68页“认一认”。

【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人民币,通过让学生亲自去看、摸,使学生对人民币有初步的了解,同时,凸现学生的个性思维及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购物活动。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人民币,现在我们就一起去买东西,看你会不会买?(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购物活动。)

1.小组合作:组长来当售货员,其他同学用课前准备好的人民币(课本后的彩图)购买自己想买的文具。

2.师:同学们的收获都不小,你能从你买的文具中选一种介绍一下你是怎么买的吗?(指名说一次购物过程。)

3.师:小朋友们,你们看,我这里有1张1元钱,我也想去买一些文具,你们愿意帮我去买吗?下面就请同学们用1元钱去买文具,你能买些什么呢?(小组继续购物。)

4.板书:略。

5.师:大家都完成了,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展示给大家看一看。(实物投影反馈。)

6.师:在你的生活中,1元钱还可以买哪些物品呢?(同桌交流。)

【通过购物让学生初步理解人民币的功能,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解决简单问题。

1.请学生来当售货员,老师拿一张5元的人民币去买一支钢笔,售货员没有零钱找给老师,由此创设一个需要兑换人民币的情境,然后让售货员自己去想办法。

【让学生体会到兑换的必要性。】

2.师:你在平时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你现在想不想让同学们帮你去解决呢?你可以找一位好朋友去兑换。

3.师:哪一对好朋友想把你们的收获告诉大家。(全班交流,并板书,用实物粘贴。)

5元 能换5张1元

2元 能换2张1元

5角 能换5张1角

4.独立完成教材第69页“填一填”第1题。

5.师:谁想把你做的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实物投影反馈。)

【通过情境让学生体会到人民币之间可以兑换,也让他们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此类问题应如何解决,加强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五、练一练。(卡片)

2元=( )角 30角=( )元

4元=( )角 50角=( )元

3角+6角=( )角 2元+2元+1元=( )元

六、说一说。

师:人民币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离不开的,在勤俭节约方面,爱护人民币方面,你是怎么做的?说给你身边的小朋友听。

七、实践作业。

访问或调查并记录:你对人民币还知道些什么?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评析

本节课学生是在购物情境中完成的,学生对情境非常感兴趣,本节课的任务也完成了,但是学生对人民币的感知还不够,在学生独立观察人民币后,让学生说一说时,教师的指导还不到位,学生说不出来的一些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来,比如人民币上的数字是什么意思,人民币上的图案都有什么,等等。接下来的购物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认识了人民币及元、角、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了人民币的功能,还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方式,将数学教学变成了数学活动的教学。

篇12:快乐毽球说课稿

快乐毽球说课稿

《快乐毽球》你该如何进行说课?重点讲什么?下面是快乐毽球说课稿,为大家提供参考。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为“快乐毽球”——毽球的两种最基本踢法:平踢和拐踢。所选教学对象为水平四七年级学生。

下面将我的教学思路分以下七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指导思想

首先我依据新一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确立本课“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毽球的学练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轻松掌握毽球的踢法,在学练中充分享受活动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材分析

毽子是我国的一项体育传统项目,毽球类似于毽子,他们的优点在于不受年龄、场地、气候、人数等条件的限制,随便找块空地,一人或多人都可以进行的体育运动,且运动量可大可小,老幼皆宜,毽球运动有助于培养人的灵敏性和协调性,有助于身体的全面发展,增进健康。

三、学情分析

由于毽球运动在我区刚刚推广,学生对毽球的知识与技术认识也很少,初一的学生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心理上对新鲜事物的探求也更加迫切,好奇心强,容易兴奋,有很强的表现欲望,但合作能力稍差,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安排了这一内容,让他们在有限的空间里也能够充分的得到锻炼,同时利用这一活动内容增进同学间彼此的交流与合作,为他们营造一个安全和谐文明的氛围,在得到了身体锻炼的同时也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引导他们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四、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身体放松、上下肢的协调配合

难点:击球的力度控制和击球部位的准确性以及时机的把握

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运动参与目标:让每位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学练中,尽情的享受毽球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2、运动技能目标: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平踢、拐踢动作表象,基本掌握这两种踢法,了解毽球其他的踢法,如磕踢、绷踢、盘踢。

3、身体健康目标:在学练中提高学生的协调性、灵敏性,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

4、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学练中加强师与生、生与生交往,融洽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法与学法

本次课我主要采用“尝试法”、“观察法”、“合作法”、“竞赛法”、“评价法”

等教学法,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通过合作讨论、相互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分步教学,由易到难,体现循序渐进,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在教与学的方法上主要采用了合作小组学习形式,在小组内大家互帮互学。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科学合理的确定,为教

师有的放矢实施教学过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教学过程

本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指导,为此我设计了“自我尝试—合作探究—比赛巩固—拓展延伸—积极展示—内容升华”这一教学程序。此程序是在教师激励和指导下学生自主学练的互动过程,同时围绕本课的目标和教学思想,根据学生“实践—认知——再实践”的认识规律及学生的学法要求,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开始部分(即热身激趣阶段,用时约8分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渴望学习的热情,在课的导入中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毽子与毽球的区别,知道毽球运动的特点。接着以《四方对抗》游戏来置换常规的慢跑,也就是把全班的毽球全部放在中圈内,四组学生听口令同时跑出去拿回一个毽球(可以到中圈,也可以到别组的圈内),一定时间后看哪组的毽球多就获胜。通过激烈的对抗达到热身的目的,同时把学生运动的情绪充分的调动了起来,为下面的学习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氛围。紧接着利用刚才的队形让学生围绕圆在音乐的伴奏下跟着老师做一些专门性的踢腿运动,为下面的教学内容做准备。

(二)、实践部分,(这部分用时约25分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了较好的完成本课运动技能领域目标,我依据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把这一部分分解成两个阶段来推进教学,第一阶段合作探究巩固技能阶段,我把这一阶段又分成两个环节来进行教学:

1、合作学习,自主尝试 在这一教学中首先把学生分成四个合作小组,每一小组选一名小组长,把毽球平踢和拐踢的图示发给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小组成员积极尝试,相互讨论总结出两种踢法的动作要领,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同时抓住学生求知欲望的心理,向学生提出问题:“刚才同学们在平踢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这样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踢球时为什么球踢不高;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踢好一球接不到下一球,球老要往前走?教师边讲边示范这两个动作,然后让学生开动脑筋,再次通过练习找到问题的答案(球踢不高是因为踢毽时踝关节没有发力,球老要往前走是因为小腿抬得不够,足内侧没有抬平)。本环节采用自主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自己尝试中积极思维、主动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2、 比一比,赛一赛 目的是运用比赛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是对所学的两个动作的巩固。在比赛中规定每组成员在踢的过程中必须含有这两个基本动作,球一旦落地则该队员比赛结束,下一队员进行接力踢,最后决出踢毽最多的组获胜。

第二阶段 自主创新展示才能阶段 这阶段我也分为两个环节

1、对毽球两大动作的延伸 让各小组在讨论的基础上想出毽球除本节课学习的两个动作外,还有哪些动作,引导学生想出其他的踢法,接着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相应自主学练的时间,最后推荐一至两名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通过展示活动,让表演的学生享受一种自豪感,让观赏的学生产生一种羡慕感,同时让全体学生沉浸在欢乐而愉快地学练气氛中。

2、毽球组合动作练习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教学中遵循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宜的教学原则,对掌握较好的学生要求利用多种踢法,可以单脚也可以双脚,对掌握一般的学生降低难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的激励,给予学生不同程度的肯定和赞赏,由此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

(三)、主体升华部分 (即体能补偿阶段用时约8分钟)

利用语言“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都非常好,老师想看看下面的游戏中哪组学生表现更佳”。激励学生以饱满的热情进入到最后的游戏比赛阶段。学生沿直线快速跑到圆内随便采用何种踢法踢10次,接着用单脚跳跳至规定位置做5个立卧撑后,随便采用何种踢法往不同分值的呼啦圈中踢去,最后比哪组学生累计得分多。这个练习既是对体能的一个补偿,同时也是毽球的一个升华:踢准、踢远。在这游戏中同组的队员互相呐喊助威,促使学生间进行感情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学生也尝试到了竞争的刺激,合作的快乐。

(四)、结束部分(即恢复身心阶段,用时约4分钟)

采用肢体放松和意念放松法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放松,在整理活动的过程中愉悦身心。最后发放评价表,让学生对自己的学练情况做个主观和客观评价。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有什么不当之处还请各位专家和评委提出宝贵建议! 谢谢大家!

篇13:《买球》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买球》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677页《买球》。

教学目的:

1、通过买足球、买篮球这一情境,让学生经历8、9的连加过程,编制8、9的乘法口诀。

2、引导学生发现口诀的规律。

3、记忆8、9的乘法口诀。

4、能熟练的运用口诀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经历8、9的`连加过程,编制8、9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能熟练的运用口诀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学校要举行运动会了,老师让小明和小强到商店买东西,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师投影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情景图。说说小强和小明在做什么买球。揭题,板书课题:买球。

二、自主探索,编制口诀。

1、填表格。

1)让学生观察图,说出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2)小强和小明每人都提了一个问题,请你说出来。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估计学生会提出1个、2个、3个足球/篮球要多少钱?

3)填表格。

先让学生说说算一算的做法,然后让学生独立填表。

4)反馈

展示学生的结果,让学生说出自己填表的过程,和想法。让学生看图说一说,一个皮球/篮球8/9元,两个皮球

2、自主编制8、9的口诀

(1)让学生独立编制口诀,完成课本的填空内容。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口诀。

(2)班内反馈

师展示口诀。学生齐读口诀。

3、记忆口诀

让学生试着记忆口诀,重点记忆后二句。

师生对口诀。学生同位之间对口诀。

4、现口诀的规律

让学生观察8、9的乘法口诀,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看法。

让学生想想其它的相连两个数的口诀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思考后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师小结在乘法口诀存在这样的关系相连的两个数,有几个几,它们的结果就多或少几。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1、课本77页练一练第1题对口令

师生之间对口令:师:一只螃蟹生:8条腿

学生同位之间对口令。

2、课本77页第2题

大家感觉记忆口诀有困难吗,老师这里有一种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口诀的方法,大家看,这是什么(师伸出双手)我们就用手指来帮助记忆9的乘法口诀。

(1)师首先示范,做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让他们试着往下做。如果学生有困难,师继续示范。

(2)让学生同位之间互相做。

3、课本77页第3题

全班分成两组,比赛完成此题。一组做前两列,另一组,做后两列,在一分钟内完成。先让学互相检查,然后再在班内反馈,并说出用的口诀。

4、课本77页4题

(1)让学生观察图,说出数学信息。

(2)独立完成第1、2小题,反馈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3)让学生在小组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5、课本77页第5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算式,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用口诀算出得数。

师用第一题做例题讲解,其余的让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时,重点让学生说出如何想的,用了哪句口诀。

四、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你在这节课的表现如何?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又有什么失败的地方?

3、你所在的小组表现如何?哪个小组表现的最棒?

篇14:《买文具》的说课稿

《买文具》的说课稿

【说教材】

小数的意义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为抽象、难理解的内容,许多教材的编排都是在“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来学习小数的意义,但这本教材却是把小数的意义放在“分数的认识”的前面来学习的,但教材在呈现方法上还是比较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分层渐出,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这体现了教材编排的科学性。

教材从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经验基础为背景开始,来认读小数、写小数,从而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意义,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学好这节课的内容,将为今后学习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加减法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3页的内容。小数的意义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为抽象、难理解的内容,许多教材的编排都是在“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来学习小数的意义,但这本教材却是把小数的意义放在“分数的认识”的前面来学习的,但教材在呈现方法上还是比较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分层渐出。

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这体现了教材编排的科学性。教材从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经验基础为背景开始,来认读小数、写小数,从而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意义,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学好这节课的内容,将为今后学习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加减法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来学习数学。因此本节课,在教法和学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 本节课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主要采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观察、发现、应用的过程。主要利用迁移法、讨论法、练习法对新知识进行主动学习。

2、由于小数的`意义是小学阶段较为难理解的概念。因此要注重教学中数学的生活化。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经验出发,紧密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激活学生先前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再认识小数,经历读写小数,要有层次性。把小数与价钱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从而理解小数的意义。

【说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材中创设了“买文具”的情境图,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情境,激活学生先前的生活经验,为此教师也可适当加上一点语言,比如新学期开学了,小朋友们要准备买一些学习用具,小飞在文具店里看到“橱窗”里陈列着的文具,出示情境图,师:你知道每种文具是多少钱吗?这样的数你见过了吗?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同桌互相说一说每一种文具的单价是多少?学生对于这样的情境图是很熟悉的,价钱也应该能说清楚。

2、新课讲解。

看着标价牌上的数据,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每一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通过同伴之间的交流,促进每个学生去感受和理解每个文具标价牌上小数所表示的意义。然后,要求每个学生都动笔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同桌互相检查核对。在学生理解了标价牌上小数的意义后,就引出课题,这样表示文具单价的数叫做小数,今天我们来学习对小数的认识。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小数与以前学过的数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会很容易就发现小数多了个小数点)

师讲解:尺子 1 . 0 6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读作:一点零六

讲解读法的时候要强调不同小数部分的读法,小数部分只要读数字就可以了。再讲解写法,并让学生再说一说这个小数中的“1”表示什么?“0”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整个小数又表示几元几角几分。为了巩固知识,老师可以再写几个小数,让学生读一读,并说一说分别表示的价钱。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点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可以创设一个这样的情境:在超市里,售货员叔叔粗心地把水彩笔标价牌上的小数点位置写错了,16.85元写成了1.685元,你想想看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会很感兴趣的,让他们讨论讨论,可以引发他们对小数点的关注。

3、巩固练习

书本上的“试一试”,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同桌互相检查反馈,并读一读,再老师讲解,分别说一说每一个数字的意义。

“练一练”,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反馈。练习中可以出现一些比较有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能够与同伴合作,解决一些问题,知道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

4、课堂小结:谁能向大家介绍你认识的小数朋友是怎样的?你是是怎样认识的?这节课你最得意的是什么?(让学生反思学习活动,以及学习的内容)

大班球说课稿

乒乓球正手攻球速成教学法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学设计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学反思

《乒乓正手攻球》教学反思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学设计及反思

大家一起来合作说课稿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一年级《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

买球说课稿
《买球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买球说课稿(精选14篇)】相关文章:

乒乓球教学说课稿2023-11-13

球球优秀作文2023-08-17

一年级数学教案-《小兔请客》2022-05-07

小猫球球作文2022-06-05

一年级数学《小兔请客》教案2022-05-16

7回家路上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2023-02-27

教学反思的高度 庄媛媛2023-04-06

排球垫球教案2022-12-13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真好教案设计2023-05-23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2022-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