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研社五年级《When did you come back》说课设计

时间:2022-04-30 11:35:58 说课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Luke”为你分享10篇“外研社五年级《When did you come back》说课设计”,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外研社五年级《When did you come back》说课设计

篇1:外研社五年级《When did you come back》说课设计

外研社五年级《When did you come back》说课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基本能听懂,会说,会读单词:when, back, with, home, those, ice cream, finish, hurry up, wait ,drop;

②学会when did you come back? / we came back last Sunday 的句型结构。

2.技能目标

能口头运用when did you come back ?这类句型询问过去发生事情的具体信息,并能用we came back last Sunday 这类语句来回答。

教学重点:

重点是单词和句型的学习:when, back, with, home, those, ice cream, finish, hurry up, wait ,drop;when did you come back? / we came back last Sunday。

教学难点:

难点就是对本课学习的句型进行灵活准确的运用等。

突破教学:

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采用情景教学法,给学生创设一个对应的情景,从而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同时教师进行辅助,慢慢深入,使学生去掌握本课的知识要点。

教具准备:

PPT,单词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于是本学期第一节课,所以学生们是从假期里回来,正好借此机会来导入话题,可以询问学生假期去了哪里,或者是问从哪里回来,什么时候回来的(where /when did you come back?)

这都可以先由老师举出自己的例子,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见闻。比如T:I went to Zhejiang this holiday ,and I came back last Sunday. 这样自然而然的代入本课的主要句型。

设计意图:用假期生活等感兴趣的话题,吸引孩子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活跃气氛,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呈现新知

接着导入部分,对新单词when , come back 进行教学,让孩子在课本上标注加深印象。然后在引出课文的话题。T:I know Lingling went to London with Sam and Amy. Now let’s have a look. (注意新词with) 本文由三幅图片构成,每张图片都进行一部分教学,在每次播放课文录音前可以给学生们提出几个问题。比如,对于图片一,when did Sam and Amy come back ? where are they now? (注意新词home) ;图片二,what did they buy? (注意新词ice cream);图片三,what did Amy and John say when the bus was coming?(注意新词finish, hurry up, wait ) what happened to Lingling? (注意新词drop)

设计意图:注意边教边学,不仅仅让学生听,也让学生多动笔,加深记忆。这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三、练习

针对所学的单词和句型,教师可以再次带领复习,然后对于课文,可以播放录音,教师带领朗读,然后还可以请学生分角色模拟对话。教师注意学生的发音是否准确。本单元的Part2 listen and say 也可以进行同桌合作练习,这是针对本单元句型的练习和巩固。至于灵活的运用和准确的表达,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个练习方案,小组或者团队合作。比如,where did you go? I went to _____; where did you buy ? I bought______; when did you come back? I came back _____。之类的短句训练,然后进行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小组的.合作比赛等内容,可以培养孩子的团队竞争精神,同时其中的句式对话的训练也是对本单元知识点的巩固。

四、总结

总结的部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下今天的所学的单词和句型,通过单词卡片等,多读几遍课文加深印象。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多加练习。

五、作业的设计

完成本单元对应的作业本上的内容,试着用自己今天所学的句型,写一段简单的对话。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发散思维,看学生是否能灵活运用。这对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看出自己教学存在哪些不足需要改进。

板书设计:

UNIT 1 when did you come back

when did you come back?

we came back last Sunday

where did you go? I went to _____;

where did you buy ? I bought______;

when did you come back? I came back _____。

篇2:《假如》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假如》是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23课,是一首儿童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诗的内容虽然简略,但字里行间却充斥了儿童一颗�龃蠖�纯挚的心,是培育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好教材。这一课需要用两个课时完成。

二、说理念

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需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色,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自动意识和进取精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一根本理念,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在学生疑难处适当点拨,从而突破重难点。

三、说目的

1.知识与能力目的:会认“良”等九个字,培育学生的识字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的:通过多种情势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精确,读流利,读出情绪,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3.情绪、态度、价值观目的: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欲望,并憧憬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学习重点剖析:

通过多种情势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奇特的感受和体验。

五、学习难点剖析: 读悟结合,理解文意。

六、说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

二年级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教师应选用孩子们爱好的方式涌现文本,让他们乐于接受。

篇3:春联说课设计

春联说课设计

一、设计思路

苏教版语文第七册《春联》是一篇语言清新的知识小品文。这篇文章介绍了春联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春联对仗及音律美的特点,为了使学生通过学文懂得诵读春联,既是学习又是享受,从而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一)、贴春联,激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如何开头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根据本课实际,我在开头就创造了一个节日的氛围,一曲热闹的《拜新年》伴着爆竹声声,迎面是一幅大红春联和一个倒帖的福字,同学们马上被带到了欢欢喜喜过新年的气氛中。当大家大声念着黑板上的春联时,学习春联的欲望也大大增加了,不知不觉进入了课文的学习之中。

(二)、读春联,重积累

苏教版语文注重积累,厚积累尚能博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和提供积累优秀语言文字的机会。

春联的内容广泛,正是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良好素材。课文中介绍了四大类春联内容,为了使学生既爱读爱学,又在朗读的过程中有所感悟,积累内化。我首先知道学习第一幅春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先感知描写的内容,再让学生体会从哪里能感受到春光是美好的?这样学生一下就抓住了重点词芳草绿、杏花红,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春的气息,同时有加深了对春联描写的内容的印象。由于春联语句短小,语言浅显,我组织学生自学其余4幅春联,自读自悟,了解内容,感受春联描写的意境。学生兴趣浓,效率高,学习效果好。接着我开展一个春联展示会的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春联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出来,并读给大家听,告诉大家这幅春联所描写的内容,可以从哪些词上看出来。因为能站在前面亲自的春联,学生积极性很高。展示的春联内容丰富,各不相同,课堂上气氛非常活跃。学生既是在展示自己的春联,同时也在积累别人的春联。从教学过程来看,由导到放,很好地培养了自主学习的精神,极富实效。

(三)、品春联,拓视野

作为小品文,就应该让学生有所得。基于这一点,我把了解春联对仗和声律美的特点作为另一个教学重点。教学上不老生常谈,仍然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特点,在读中体会特点,读出感受,读出语感来。精选名联是教学上的关键。如了解对仗,我选了顾宪成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来说明。音节上的停顿,自然把对仗的词语划分开来,学生一读就感知了对仗的特点。再如要了解春联音律美,我精选浙江海宁观潮亭一幅名联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朝潮落,朝朝落,朝潮朝落来说明。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不仅有理解后的高兴,更有了解这些名联背后故事的`愉悦。为他们提供了阅读的必要知识,开拓了他们今后阅读的空间,为学生真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打下了兴趣的基础。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首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大家一定要仔细听,想想我们在什么时候能经常听见它。

放录音(恭喜恭喜)

2、谁来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2(春节)春节里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大门

上还会张贴大红齐读(春联)

(二)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春联大家基本都见过,谁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春联告诉给大家呢?

2、同学知道的春联还真不少,那春联的内容到底有哪几个方面呢?下面我们一起去看课文第一自然段。

板书:内容

3、轻声朗读第一自然段,用画出春联,用_画出春联的内容。

4、谁来把你找到的描写春联有哪几方面内容的句子读一读。

教师在出示的段落中画出

5、下面请一、二组看上面一副春联,三、四组看下面一副春联同桌进行讨论。

出示幻灯: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这副春联讲的是书上哪方面的内容?

(2)从哪几个词中可以看出?

看了这么多的春联后,请同学用书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春联的内容怎样?

板书:各种各样

6、引读:我们测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是

出示:我们测览百花园中

7、分组朗读。边读边想:这一段是用什么方法来写的?指名回答,适当点拨。

(三)精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过渡:春联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内容,还有一些特点呢?不信我们一起看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板书:特点

1、轻声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在书中找出描写春联特点的句子。

了解对仗,试着给它对对看。

板书:对仗

2、看春联第二个特点前老师先读一下这几副春联,你们听听老师读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3、这就是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小黑板出示:抑扬顿挫和谐悦耳齐读

4、谁能任选一副春联读出它这个特点。个别、集体

5、读了这么抑扬顿挫,和谐悦耳的春联,使我们感到了一种声律美。

板书:声律美

(四)精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

2、L出示:开耷有益齐读卷有两种解释(l)试卷(2)书本清为它选择正确的解释。你能说说开卷有益是什么意思吗?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板书:值得一学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抄写课文中的五副春联。

板书

内容 各种各样

30 春联

对仗

特点 值得一学

声津美

篇4:《回声》说课设计

《回声》说课设计

《回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看科学。本文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解释了回声这一物理现象,捧读本文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本课的主人公小青蛙,由自己的叫声引来了另一只“小青蛙”,还调皮地学他说话。在青蛙妈妈投石击水,用水波和声波相比的巧妙指点下,小青蛙才明白了回声的原理。本文是激发学生从小热爱科学,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极好教材,也是对学生进行词句训练,朗读训练的重要凭借。

根据在新课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交流的过程。”“阅读时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语文教学尝试采用“先试后导”、“先学后教”的方法,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尝试――探究――运用”的过程。课堂上既要有时间让学生交流分享,更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广泛地交流,充分地感悟,不断地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通过扎实的语言运用学习实践,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

在今天的课堂上,应该说我确实关注了这么几个问题。

1、教学不是零起点: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零起点”现象是十分突出的,阅读教学则尤为严重。其实,教学中,我们不能采用统一的模式,统一的问题进行问答。我们要考虑学生学习这个文本的原有基础是什么?哪些是学生已经知道的,不需要我们再讲、再问?学习这个文本,学生的需求是什么,有什么困难,在哪些地方容易发生错误,需要怎样的引领?

生字词的教学:大部分孩子能够通过自己的预习,准确地认读,那么我要关注的是提醒孩子们注意几个特别难读的字,如《回声》这篇课文中的“哩”要读成轻声,“碰”是后鼻音。

课文的朗读:学生经过预习以后,基本能达到读通句子,那么我要关注的是课文中有没有特别难读拗口的句子?那就可能需要领着孩子们再来读一读的。今天的这篇课文是比较通俗的,不需要老师过多的干预,学生出现的问题,很多也能自己解决。

整体感知:学生基本能流利地说出课文所讲的内容,但是说得有些罗嗦。这时,我就要提醒孩子在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说得简单点,让别人一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但是今天的这篇《回声》说起来确实比较难,所以我特意安排了一个填空,让孩子根据这个填空试着说一说。

深入学文,品读感悟:在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的时候,孩子们能通过一遍两遍的朗读,读懂一些东西,这一些,不需要我再重复地讲,机械地问。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影响学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教学。”

2、充分让学:

我们要以“充分让学”来达到“教”的目的,用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广泛地交流,充分地感悟。

例:学习【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学生把第二句读一遍――师:你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生:桥洞是半圆的,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老师请学生上来点一点,这个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的这个形状,和大月亮很相像的。

师:其他小朋友读懂了这句话吗?谁再来说说――倒影――石桥在水中的影子

师:让我们再去读读,聪明的孩子肯定还会有新的发现――

交流评价:

湖水很清澈――师:你怎么会想到湖水很清澈的呢?――师:你能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这个句子,真是聪明的孩子,那就请你来读一读

生:我觉得这是一句比喻句。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这里把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的这个形状,比作了大月亮。

例:学习【小青蛙跟着妈妈游到桥洞底下,看到周围美丽的.景色,高兴得叫起来:“呱呱呱,多好看哪!”】

生:我知道了小青蛙是跟着妈妈游到桥洞底下的。

生:我知道小青蛙和妈妈来到桥洞底下,小青蛙看到了美丽的景色,高兴得叫起来。

出示插图:师:小青蛙你都看到了周围哪些美丽的景色呢?

师:请你再去读读这个句子,看看你还能从这个句子中知道什么?

“!”――知道小青蛙很高兴,很快乐!评价语言:一个感叹号让你感受到了小青蛙的高兴,这就叫读书。请你来读读这句话――你能读出小青蛙高兴的心情――其他小朋友再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高兴得叫起来――评价语言: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请你也来读读这句话――对于这句话其他小朋友还想说吗?

呱呱呱――评价语言:唱起了歌,感到很快乐!请你来读一读。

评价语言――许老师不得不佩服我们班的孩子,你们能抓住一些重点的词如“高兴得叫起来、呱呱呱”,和一个标点符号去感受,真了不起!

3、尝试探究:

学懂课文不是根本,学会学习才是目的;考试成绩不是根本,健康发展和幸福成长才是最终目标。因此把教学过程预设成:自主尝试――-自由交流――自主探究――自行总结――自然拓展的开放的、充满主动精神的学习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内容设计成了探究性任务,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寻找规律,得出结论,在积极思考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

例:学习【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要让学生感受到,发现用上比喻句后,使这个句子更加美了!更生动了!这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我们可以设计让学生尝试着去发现这一份美。

圆圆的东西很多啊!大饼、圆环、月亮都是圆的,为什么要把它比作大月亮呢?学生这样一比较,发现,这个圆圆的月亮只有在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才能看到,平常是看不到的。孩子们还发现在八月十五看到的月亮是又大又圆又亮的,非常好看,非常美丽。所以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使得句子显得更加的美。

在此基础上上让学生用上“好像”来说一说,不但要比喻得恰当,还要注意把句子说得美一些。

4、关注表达:

著名特级教师钱正权也说:“文本解读不要老是在内容上打转,语言表达形式自然是关注的重点。……叶老说‘课文无非例子。’只有语言形式才有‘例子’可言。”

例一:小河上有座石桥。

出示图片:这就是小河上的那座石桥,你看到了一座怎样的石桥?

(半圆形的石桥、弯弯的、古老的…… )

请你这样来说一说,我看到了小河上有座( )的石桥。

生:清清的小河上有座弯弯的石桥。

生:清澈的小河上有座古老的石桥。

长长的小河上有座半圆形的石桥。

……

例二:小青蛙跟着妈妈游到桥洞底下,看到周围美丽的景色,高兴得叫起来:“呱呱呱,多好看哪!”

生:我知道小青蛙看到了周围美丽的景色,高兴得叫起来。

出示插图:师:小青蛙你都看到了周围哪些美丽的景色呢?

生:我看到了绿绿的小树。

生:我看到了清清的小河。

生:我看到了绿油油的小草。

生:我看到了茂密的树林。

……

【努力的方向】

课堂放得不够开,还是有点赶,总怕时间来不及,没有让孩子们充分的展示思维的过程,还是遏制了给更多学生交流的机会。

如:整体感知部分,只叫了一个孩子说说这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没有舍得让其他孩子也来参与说一说,然后教师再小结。

又如:学生已经读出了这个“藏”字,就像我们小朋友捉迷藏,我只让孩子说说“藏”的意思是什么?却没有给孩子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样藏的,或者让孩子自己说说想法,这样的机会却没有舍得给!

生字书写部分,让孩子观察这8个生字,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问法也欠科学,因为这8个生字本身没有什么规律可寻,如能改成“看着这8个生字,你有没有要提醒小朋友写的时候特别要注意的地方?”(其实最后一个环节教学的时候,突然发现田字格没有画在黑板上,心里一着急,问学生的问题成了真正的问题。)

篇5:《梅花》说课设计

《梅花》说课设计

[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试图体现以下几种教学理念:

一、主体观。把语文课当作学生学习、发展语言的实践活动,强调学生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挥。

二、本体观。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强调兴趣、需要、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三、整体观。面向全体学生、着眼全面发展,强调学生听、说、读、写、思、悟、议、画等语文素养的提高。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中感悟,体会梅花的特点,感受梅花的独特美。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3、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个性得到发展,提高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合作能力、交际表达能力。

教学环节:

《梅花》是一首十分优美的状物的古诗,为宋朝著名诗人王安石所作。诗人以梅花不畏严寒、洁白如雪自喻,表达了诗人对梅花高尚品格的喜爱和赞美。

一、赏画激趣,唤起情趣

教学一开始就由老师画出梅花的简笔画,又请大家一起来欣赏梅花图片。课件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展示各种梅花图,全班学生都深深地被吸引住了,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读中自悟,体验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在讲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个基本理念时,讲了这样一句话: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包括听、说、读、写的实践。在本课教学中,读得到了充分的落实。在初读中,不同形式的读多达五次,使全体学生真正读通课文,为下一步读懂课文打下了基础。在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后,让学生再次好好读课文,并让他们自己认为该怎么读就怎么读。学生没有了束缚,朗读伴随着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个性化朗读得到了充分展现,每个学生读的表情、音调、情感都各有千秋。如最后一行为有暗香来,我让他们在读这行时先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宛如在闻梅花的幽幽芳香,然后再来读诗句。结合着想象,体验着诗意,再配上悠扬动听的音乐,学生深情并茂的朗读可以看出,他们已经感受到了梅花的美丽,体会到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

三、诵中升华,拓展体验

在指导背诵环节,我和学生一起合作背诵,示范背诵,带动全班同学背诵的积极性。老师的参与更接近了学生,体现了教师不仅是学习的指导者,也是学习的参与者的教育新理念。

四、画中延伸,体验成功

低年级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对自己喜爱的.东西总想把它画下来。在实践环节,我让学生动手画画梅花,学生们看着自己的作品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那种自豪感和成功感的独特体验是不言而喻的。

五、课外知识的延伸

让学生回家和父母一起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搜集有关描写花的诗歌,准备开诗歌朗诵会,做到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丰富的语言积累。

教学特点:

1、我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加强朗读和发展思维,读中悟情。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性的培养,让学生多自读自悟,多与同学交流读书的方法,(多次进行小组学习交流、同桌交流等)多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生活积累来读懂课文,体验读书的快乐。

2、注重创设情境,引发情感体验。

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感丰富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引发情感冲动。如这篇课文,写了寒梅傲雪的美景,我采用了乐曲与幻灯,师解说相结合的方法把学生带入了梅花傲雪的场景中,配乐朗读,让学生整体感知,使学生切身体验梅花的美,引发了学生想学的欲望。

3、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始终洋溢着师生双边活动的热烈气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学得主动,读书读得深入。师生的思想交流、感情交流充满教学全过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合作得十分融洽。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篇6:钱学森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钱学林》是苏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简洁朴素的语言记叙了我国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身在美国,待遇优厚、生活安逸,可仍心系祖国人民!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以及发射作出了卓越贡献。赞扬了钱学森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壮志。课文叙事清楚、层次清晰,洋溢着动人心魄的拳拳爱国心、浓浓华夏情,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二、说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重点词句,理清文章层次,了解倒叙这一写作方法;

了解钱学森放弃一切,冲破重围,历尽艰辛,毅然回国的感人事迹。

2.能力目标:

(1)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读中悟情,读中积累,感受人物内心的炽热情感;

(2) 品评语言,学习抓住人物语言、神情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3.情感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1)品评语言,学习抓住人物语言、神情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2)理解课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钱学森的资料。

2、教师准备歌曲《我的中国心》、钱学森图片、制作PPT

三、说教法学法

1、抓关键语句,重方法指导

一篇文章最忌讳的就是支离破碎的分析,教学时,我抓住“爱国”这一中心,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感受钱学森对祖国的魂牵梦绕之情。让学生在一遍一遍的诵读,一次一次自主表达中,不由自主地接受语言,走进了文本,一步步体验文中的情感主线――钱学森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抓住教学难点――理解钱学森的两句话,进行朗读品味,体会钱学森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指导朗读钱学森的两句话的过程中,重在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迁移,用教师的鼓励、引导,让学生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和抓关键词语体会句子的方法。

2、 拓展阅读,提升情感

课文第5节美国海军将领的一段话对理解钱学森的拳拳报国心很重要,但考虑事件从时间、空间距离学生的实际都很远,这样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就会产生一定的障碍。通过视频祟课前搜集的资料,补充说明美国当局运用了一切手段,恐吓、阻拦、软禁、坐牢……不让钱学森回国的这段历史。适当的扩展,延伸,突破了教学难点,学生再体会钱学森那归心似箭的心情,感受更真切。

3、小诗总结,热情迸发

最后,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对钱学森留下深刻印象,我用诗的形式引导学生串读全文,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使孩子们体会到钱学森能够放弃优厚的待遇坚决回国的崇高的爱国情结,使孩子们的爱国情结觉醒,爱国热情迸发,掀起了最后的高潮。

四、说预设过程

一、带着激情读课题:

钱学森是一个曾经感动中国的伟大科学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让我们带着崇敬之情齐读课题。对课题的饱含感情的朗读能够让学生很快地进入课堂的教学氛围中来,并且形成积极的阅读期待。

二、品悟人物语言,读出拳拳爱国心

俗语说:言为心声。学习这篇课文,如果能抓住钱学森的语言来品味,就能找到通往人物心灵的最佳途径。

1、出示第一句话: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师:钱学森在美国享受着 “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优越的工作条件和是教授最得意、最得力的学生,,他所拥有的这一切是多么令人羡慕!这是多少留学生不断追求的,也是我们千千万万普通人所向往的!然而,他并不在乎,他心中始终坚持着一个信念,这个信念是――(引读钱学森说的话)

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真挚的爱国情啊。

(2)创设情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想象补充情境:钱学森有可能在什么情况下对谁说这句话?情由境而生,在精读课文时,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情景,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读,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让学生的情感在情境中生发,在情境中升华。

2、出示第二句语言描写:▲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这一教学环节我是这样处理的:

(1)钱学林的.第二段话,是对谁说的,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再读读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你们知道当时的钱学森在想些什么吗?让学生知道要把人物的语言读好,还要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2)如何弘扬语文的人文性,用高尚的情操教育人、感染人;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披文入情,与文本同呼吸、共命运,这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通过播放《我的中国心》,同时配以歌词内容,让学生在激动人心的旋律中受到深深感染,从而引导他们深入理解钱学森的语言,体会钱学森那颗拳拳的爱国心。

三、细读课文,读出浓浓骨肉情

正是这拳拳爱国心促使钱学森踏上了回国的征途,请同学们细细地读读课文第三小节,看看还有什么牵动钱学森回国的情思?这段话中的那句诗表达了钱学森对家乡父母的思念?钱学森是一个伟人,同时也是一个普通人,有父母兄弟,有妻子儿女,他有爱国的高尚情怀,也有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而课文在描写他对家乡父母的思念方面着墨较少,只有一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不能不说是文本的局限所在。在教学设计中,我引用了钱学森写给父母的家书和钱学森母亲病重时写的诗,这种亲情的力量是更能打动学生的,也无损于课文爱国的主旋律。

四、细读课文,读出漫漫回国路

1、钱学森的回国之途充满了艰辛和坎坷,正当他要回国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阻挠,是什么阻挠,美国政府为什么不允许钱学森回国?

2、读读这样一段话。

出示:“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3、了解一个师有多少人吗?部队里师的编制有两种,甲种师10000人,乙种师5000人。你们看,钱学森一个人抵得上五个师,至少也得有25000人,美国政府怎么会让他回国呢!

4、补充资料:美国政府为了摧毁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关进牢里,白天不停地审问他,晚上用强光刺他的眼睛,不让他睡觉。

5、计算5年的时间有多长?一天有24个小时,一年有365天,五年就是43800小时。这么漫长的等待,对于一心要回国的钱学森看来,那是怎样的5年啊?

6、最后激情引读,这真是一段漫长的回国路呀!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读!

出示: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虽然在美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可是他说――读!

出示: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当他袒露心迹,有留学生劝他不要回国时,他诚恳而又坚决地说――

出示: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 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引读设计意图有三:①承前面高潮,学生激情有余。②再次形象渲染,让学生感受钱学森的浓浓爱国情怀,给学生的情感之火再添“干柴”。 ③自然过渡到文章第七小节,使得教学更具完整性。

五、回顾总结,寄情钱学森。

1、学到这里,大家齐声告诉我,钱学森是一个怎样的人?(出示小诗,感情朗读)他是个爱国的人――

待遇再好

却不忘自己的祖国。

他是个爱国的人――

祖国再穷

也动摇不了他回国的决心

他是个爱国的人――

困难再多

也难挡归国的脚步。

他是个爱国的人――

全部的智慧和才华

成就了“中国导弹之父”的美誉。

2、(出示钱学森图片)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个充满魅力、流光溢彩的名字――

此时此刻,你想对钱爷爷说些什么?(在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教师在学生在品悟这篇文章之后,再次点明中心,钱学森是一个爱国的人,并用诗的形式对全文进行巧妙回顾总结,浑然一体,堪称点睛之笔。

篇7:《通分》说课设计

《通分》说课设计

一. 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十册第93�D�D94页例3 例4,练习十八第1�D�D4题。

二.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通分是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它是以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基础的,教材在讲通分之前,先安排了分母相同和分子相同两个分数比较大小的复习,然后通过第94页的例4,从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引出通分的必要,再借助图形说明通分的意义和通分的一般方法。由于分母相同和分子相同两个分数比较大小这是学生已有知识,通过新授前的复习和例3、例4的自学,学生有能力来解决,只是引导学生根据通分的意义和方法进行思考,自己填写、解答。这样有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做一做”的练习中,巩固通分的方法。

这部分内容可用一课时进行教学,教学例3、例4,做练习十八的第一至第四题。

2. 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地位,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 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并能正确通分。

(2) 能比较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3.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并能正确通分。

三、说教法、学法

1. 说教法:教是为学服务。根据教学目标及本节教材特点,采用以下教法:

(1) 运用迁移原理,组织好铺垫训练,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迁移。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铺路搭桥,激活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去获取新知;

(2)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3) 练习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意练习的形式、梯度和侧重点,这样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2. 说学法: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习方法的辅导,主要学法有:

(1) 尝试法:教师先让学生尝试做例3,运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的方法,然后相互讨论交流,相互启发,最后总结出一般方法,完成例4。

(2) 自学讨论法:看书自学例4,让学生主动获取新知,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

(3) 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尝试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依据现代教育思想,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宗旨,本课时教学程序如下:

(一) 板书课题:

1. 抢答引入:运用出示卡片复习题,这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而准备的,为学习新知识在思维和方法上作好铺垫。

【设计意图:这是为例4的教学而设计的'情境,起过渡作用,使学生明确通分的重要性,同时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二) 出示学习目标:

(1) 教学例3

第一层:尝试做例3,让学生独立探究,运用旧知识去解决新问题。教师针对这一问题,启发点拨:这两个分数能直接比较大小吗?那么,能不能借助一些学过的知识,设法把这两个分数化为能直接比较的分数,再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呢?

学生:独立探究,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尝试探究,初步感知通分】

第二层:看书自学例3,并出示自学 要求:

1. 书上是如何比较 和大小的?(动笔写一写)

2. 什么叫公分母?

3. 什么叫通分?

质疑问难:“通过你们自学例3,还有什么疑问吗?”

“找两个分数的公分母,为什么要找4和6的最小公倍数呢?”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理解什么是“公分母”和“通分”,使学生对新概念有一个自我内化的过程】

第三层:结合例3归纳概括通分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尝试做例3、看书自学例3的两次学习,本节课的主要目标已基本达到,再组织学生讨论、看书、进行整理、归纳,使之上升为理性的、完整的真知,这样,学生能清晰明了的正确理解掌握通分的一般方法了。

(2) 教学例4,先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如何通分后,再独立完成在书本上。

【设计意图:在例3教学的基础上,学生已掌握了通分的方法,有能力自己解决,所以把例4放手给学生独立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三) 巩固强化新知

1. 课本第116页“做一做”前两题。

【设计意图:板演后让学生说出通分过程,然后集体平讲】

2. 填空题:

(1)通分根据的是分数的( ),通分的目的是把( )分母的分数化成( )分母的分数。

(2)通分的方法是: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 ),然后把原来各分数的分母化成用这个( )做分母的分数。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通分,明确通分的关键,用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3. 练习二十五第2题第一行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练习中运用所学知识,逐步形成知识技能】

4.判断题:练习二十五第3题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进一步巩固通分的一般方法,避免出现类似错误】

4. 思维训练

【设计意图:将基础知识进行拓展,提高应用要求,让学生有思维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创新,以达到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目的】

(四) 全课小节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新知识?通分的关键是什么?应注意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小结,实际也是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回顾、疏理内化的过程,可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对学生的概括能力大有益处】

(五)当堂训练

选做题:练习十八:1、2题

选做题:练习十八:3、4题

篇8:《蚂蚁》说课设计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单元的第五课《蚂蚁》。我说课的内容分为五个局部:一,说教材,二,说学情分析,三,说教法,四,说教学程序,五,说教学评价。

说教材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同学科学素质为宗旨,积极倡议让同学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实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战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蚂蚁》这局部内容是在同学已经寻访了小动物,观察了蜗牛,蚯蚓,并对蜗牛和蚯蚓进行了比较之后的又一次观察活动。蚂蚁是一种最为常见数量最多的的昆虫,了解了蚂蚁也就是了解整个昆虫界,所以本课的学习意义很大。小朋友们通过观察活动可以获得对小动物的直接认识,对他们构成对动物乃至整个世界的认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所以,我设制了以下教学目标:

1,积极引导同学应用多种方法观察蚂蚁,并了解蚂蚁的身体结构。

2,能积极查找有关蚂蚁的知识与资料。

3,教育同学注意蚂蚁也有生命,要珍惜生命,关爱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观察蚂蚁,解决观察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教学难点:比较蚂蚁,蜗牛,蚯蚓的身体结构,初步建立昆虫的概念。

课时布置:1课时

教学准备:

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纸,放大镜,塑料小瓶盖,搭“桥”用的小纸条,水槽,课件。

学情分析

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当他们发现新鲜的东西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强烈的探究欲,三年级的同学刚刚接触科学课程在这一时期是培养其学习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素养的重要时期。

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1,创设情景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播放一段关于蚂蚁活动的视频)

2,自主探究,观察交流。

新课标中提出: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还是科学学习的过程。进行合理探究活动,鼓励同学通过自身的观察活动大胆的提出问题,并能通过自身的探究来解决问题。

3,利用多种活动,引导同学自主学习科学,使课堂活动化和自主化。

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为同学提供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的机会,激发同学主动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让同学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自主学习。(在课前要他们先自身抓蚂蚁,在课中自主观察自身想方法等)。

(二)说学法

1,合作学习

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鼓励同学在交流研讨中学习。充沛的交流有利于培养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探索中学习

科学是合作,观察,探究为一体的学习。通过让同学设计蚂蚁迷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自身良好科学素质。

3,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学习

在学习本课之前,我安排了同学们回去自身搜集有关蚂蚁的其他资料,培养同学搜集信息,处置信息的能力。

说教学程序

根据同学的经验以和兴趣喜好围绕“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方法解决问题”这个思路,我把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四局部:第一局部是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第二局部是自主探究。第三局部是进行比较,加深认识。第四局部是拓展延伸。第五局部是教学评价。

第一局部是: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首先展示:蚂蚁在活动的视频。用多媒体创设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同学感觉到自身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使课堂教同学动起来。

第二局部:自主探究。

这局部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

一是:探究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观察好一些

蚂蚁这么小,而且容易乱跑,该怎样观察才好呢 是用瓶子还是放在白纸上观察呢 还是别的地方呢 这些地方有什么利与不利的地方 要求同学在小组里进行讨论交流,然后操作实验并汇报。

我的意图是先激发同学的好奇心和兴趣,同学通过讨论交流,设计实验到操作实验等活动就会发现缺乏之处,最终选择:还是把蚂蚁放在瓶盖上观察好。这样同学的主动性,发明性得到充沛的发挥,科学精神得到培养。

二是:探究怎样让蚂蚁爬上瓶盖上

在这个环节的学习中,由于探究“用什么方法,可以把乱爬的蚂蚁围起来和让蚂蚁爬到瓶盖上 ”,是一个很有趣的活动,所以同学好奇的心理使他们的探究热情空前高涨,争相尝试各种方法。同学在汇报时只要是有理的我都给予肯定,从让同学明白解决问题是可以用多种方法的。

三是:探究蚂蚁的身体特点。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把自身当作一个发现者或完成者的心理意识是很强烈的。所以当我问同学想不想知道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时候,同学研究蚂蚁的兴趣是很浓的,他们希望发现蚂蚁的'特点,让自身成为发现者。我首先让同学在小组内交流设计,怎样才干更清晰地观察蚂蚁的身体,讨论得出结果再选择最好的一种方法,再分发放大镜观察蚂蚁,要求同学注意,小心别把蚂蚁吹走了。接着让同学在组内说说自身的发现。最后再让同学汇报。

第三局部:进行对比,加深认识。

为了加深同学对蚂蚁的认识,我先出示蜗牛,蚯蚓和蚂蚁的图片让同学进行观察,对比,试着找出它们各自不同的身体结构。接着让同学动手画画蚂蚁。

这里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几种小动物的对比,回顾了旧知识又加深了同学对新知识的理解;通过画蚂蚁,加深了对蚂蚁身体特点的了解。

第四局部:拓展延伸。

我让同学动手给蚂蚁设计一座迷宫,让同学考虑:蚂蚁为什么不到处乱爬 当把它们之间隔开时蚂蚁又会乱窜,让其体验到迷路的彷徨,从而教育同学在观察研究小动物时不要肆意的去打扰它们或是破坏其生存的环境。通过操作让同学体会到要善待生命,关爱小动物。

我让同学说说自已搜集到或观察到的有关蚂蚁的其他信息。

接着我让同学分享自已收搜集到的有关蚂蚁的其他知识。(如红火蚁,白蚁,黑蚁等)(课件出示:蚂蚁的相关资料)

第五局部: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简明扼要:

板书:

蚂 蚁

珍惜生命 关爱小动物

说教学评价

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是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我知道假如直接地把观察蚂蚁的方法和蚂蚁的特点告诉同学,做法固然简单,但同学就会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培养科学兴趣就无从谈起。因此,我给了同学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小朋友们自身去发现问题,自身探究,观察,交流,解决问题,让每个小朋友成为学习的主角,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再实验时要让每一位小朋友都认认真真的参与进来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篇9:《船长》说课设计

一、教材简析

《船长》一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了深渊,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集中笔墨,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写作色。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运用对比方法,揭示人物品质。客轮遇险以后,船长想到的是60个人的安全,惟独没有想自己,这60与1的对比,揭示了他忘我的品质;在人们混乱时,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两处对比,突出了船长的镇定自若,临危不慌。

2、运用语言动作,突出人物性格。 客轮遇险后,哈尔威船长大声吼道,简短有力的对话,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下达着命令,一切都在听从他的调遣,危急中还不忘抢救见习水手克莱芒,突出了人物果断、坚决的性格。

3、运用特写镜头,展现人物形象。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人了深渊。这是一个典型的特写镜头,展现了人物忠于职守、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

4、写作特色就是夹叙夹议。

二、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在船长沉着冷静的指挥下旅客和船员安全脱险的经过,感受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英雄魅力。

2、读中思考,理解伟大的灵魂、黑色的雕像等词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也应该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本课教学紧扣一个情字,着力体现一个悟字,读中蕴情,辩中悟情,说中表情,充分挖掘教材潜在的人文内涵,提升学生的生命意义,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设计教学流程时,我结合课文的写作特点,即通过环境烘托与人物对话塑造人物性格,大胆整合教学内容,抓住关键的词句段落创设多种情景,始终置学生于海难现场,让他们与文中人物生死相连、情意相通,从而反复地朗读、想象、体悟与对话中使哈尔威船长的形象立在他们的心中。

四、教学流程

这篇文章的层次是非常清楚的:遇险―救援殉职。救援是讲读的重点,殉职部分是情感的升华,前者是课成功的基石,处理巧妙得当,学生便自然入境,情感的升华也便自然,说白了,前者出亮点,后者进高潮。我将重点放在救援与殉职上,而遇险部分作为复习导入。

(一)抓混乱场面,感受形势危急。先扣险导入,朗读描写诺曼底被撞后危急情况的句子,创设意境,把学生带入那特有的时空,然后顺险渲染,体会大家争抢上救生艇的慌乱与危险。

(二)品词析句,体会精神感受哈威尔船长的精神是教学的重点及难点,我先将先前的乱得不可开交与后来救援工作的井然有序进行对比,让学生初步感知哈尔威之伟大,然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3―28自然段,透过字里行间感悟船长的崇高品质。接着,组织集体交流,重点讨论以下语句:

1、 哈尔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引导学生联系前后文,紧紧抓住吼字指导学生感悟,读懂当时的危机和慌乱,体会船长在大难临头时的沉着与镇定。通过剖析哈尔威的吼声,使学生进一步丰满船长舍己救人的精神。

2、船长与洛克机械师、大副的对话我分二个层次进行:

(1) 质疑: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联系前文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再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话要问船长?引导学生联系第五自然段,体会船长下达了死命令是为了控制混乱的场面,保证让更多的人逃生。

(2) 分角色朗读,体会这组简短那有力的对话。

3、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这个句子的教学,我分了三层,

1、围绕为什么人们安全获救而船长却没有逃生徐徐沉入大海而展开,努力营造一种悲壮的、凄惨的美,进而感悟船长舍己救人的光辉形象。

2、扣住屹立和雕像两个词语教学,屹立一般用于高大的事物,为什么用在哈尔威船长身上?此刻,轮船还没有完全沉没,哈尔威船长还活着,用雕像合适吗?

3、请左边两组的同学以船长,我们的好船长,你快回来啊写人们呼唤哈尔威船长的话语,而右边两组的同学以不是我不想回来,可是写哈尔威船长对人们说的话。让让学生与哈尔威展开心与心的交流, 真正走入哈尔威船长的内心世界,感悟他的崇高。

4、最后,在《英雄的黎明》的旋律中,学生们再次诵读了最后两个自然段。

篇10:《山村》说课设计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汉字家园的第一篇课文《山村》。这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乡村美景。这首童谣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充满儿童情趣,具有韵律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项目,培养儿童通过朗读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优美景色。同时本课是识字教学第一课,是学生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要培养儿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培养儿童学习汉语言文字的兴趣。本课可以分二课时教学。

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分教材理解、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程序五部分向老师们汇报。

(一)教材理解

本课课题《山村》提示了主题: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诗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乡村炊烟袅袅,山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路旁有盛开的各色鲜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

(二)学生分析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学生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个生字。认识虚宫格,会写“一、二、三、十”四个生字。认识笔画横和竖。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生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意境美。其中识字和写字是重点,感受童谣意境是难点。

(四)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自我拼读课文;制作与教学环节配合的CAI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程序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以下几步教学程序。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环节之中。

第一步,导语激趣。

上课前,CAI课件出示了动物大家庭,并配合音乐《蓝精灵》,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堂,营造出一个活跃有趣的氛围。上课铃响,教师用充满趣味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到快乐的'学习环境当中,鼓励孩子们大胆学习新知识,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看图说话,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和观察能力。(CAI课件出示文中插图一)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然后揭示课题:古时候有一首童谣,说的就是这幅图画。出示课题“山村”。指名学生读课题,并说说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学生交流学法)

第三步,图文结合,学习古诗。

第一环节: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然后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教师再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在自我拼读过程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同时提醒学生倾听老师在范读时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以把握古诗的整体节奏,体会童谣的韵律美。

第二环节:生字认识

出示一至十的生字卡片(也可以课件演示生字,先顺序出现,在乱序出现)。采取抽生读、齐读、抢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绝大多数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重点指导“三”、“四”、“十”和“里”四个生字的发音,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这里可以CAI课件出示,重点字的读音选择)并组词,以加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外研版小学英语第三册 Looking Around评课稿

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上教研计划

小学英语外研版教案

外研版小学英语课件

外研版初三英语九年级上册M3学案 (外研版英语九年级)

初中英语外研版作文说课

如何说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高一必修)

万能英语说课稿

外研版五下英语教学计划

外研社五年级《When did you come back》说课设计
《外研社五年级《When did you come back》说课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外研社五年级《When did you come back》说课设计(精选10篇)】相关文章:

说课:变形娃娃2023-02-13

外研版初三英语Module 1作文课教案2022-08-18

初中英语听说课说课稿英文版2022-05-04

初三下学期英语外研版教学计划2023-03-04

将进酒说课2023-12-15

说课的故事2023-06-03

说课模板2022-12-20

Unit 5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说课2022-09-16

说课要求2023-11-07

体育说课范文2023-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