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一课说课稿

时间:2022-11-03 08:18:47 说课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难忘的一课说课稿(共10篇)由网友“伤心小狗收留处”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难忘的一课说课稿,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难忘的一课说课稿

篇1:难忘的一课说课稿

一、说教材

《难忘的一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三篇课文,本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本单元以“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且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本文语言质朴真挚,感情色彩浓郁,是一篇优秀的爱国题材略读课文。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是新课标对五年级学生阅读教学的要求。根据这些相关要求,结合教材特点,针对我们班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实际,我安排了两课时的教学时间,并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一)说目标:

目标应该是可操作的,能够当堂检测的,至于情感方面,就不作为目标呈现了,因为思想道德教育是学习语文知识的自然产物,是每一节课,每一门课都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这篇课文我定的目标是:

1、认识两个生字。

2、通过阅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作者在写语言的时候,加上人物的动作、心理甚至说这句话的背景来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4、学习作者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事进行具体叙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由于由于第一课时已经解决了目标的1、2,因此这节课的目标就定为:

1、在认真品读文章的过程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事进行具体叙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在写语言的时候,加上人物的动作、心理甚至说这句话的背景来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二)说重难点:

课文中反复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贯穿全文,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一段故事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它既是串联内容的主线,又是表达情感的主线。所以,我把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又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和课标要求,把“怎样表达这种思想感情即写作方法”作为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主要采用言谈法,示范法,间或采用打比方法,直接告诉法。这四种教法融会贯通,再和四种教学方式“说记教学,无为教学,集体教学,个别教学”搭配,目的是做一个组织者,引导者,把课堂的舞台真正还给学生。

2、说学法

主要运用“问”和“说”这两种学法。

爱因斯坦说:“发现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有意义得多。”培养学生发问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曾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但是,在学校里学习一般是让学生学‘答’的,学习如何回答别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代教育的弊端。

陶行知做诗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功,只在每事问。”谆谆

诫我们“问”在学习过程中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凡事要多问。

因此,本节课,我运用“问”让学生质疑、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运用说,提高学生“忆”的能力,巩固知识。在巩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人际沟通等等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语文教学,是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能力不外是听、说、读、写等能力。在语文课上,应充分体现这四种能力的教学。

有人说,现在的语文课越来越没有语文味,就是不能充分体现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在这四种能力中,说和写是最主要的能力,听和读是为说和写打基础的。能不能说好,能不能写出好文章,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主要体现。

有人说:“中国的学生,学了知识,却没有智慧;拿了文凭,却没有文化;有了学历,却没有能力。”说的有点过分,却也有一些道理。中国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很多,在应用和创新上却不如外国学生。有人说这是教育体制的问题,教育评价的问题。并不完全是,主要是老师的.教学方法的问题。

我的语文课堂中,主要运用“问”这一方法,“问”贯穿课堂始终,学生问,学生答,培养学生的发问能力和讲说能力。发问能力就是思考能力,就是创新能力。

第一步:开口

语文课的开口方式、内容很多,形式多变。可以讲故事、写口头作文、背名篇名段、复习旧知识等。关键是要让所有的学生通过可操作性的动作进入课堂教学。

这一节的开口,我可能会让学生带着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把课文美美地读一读。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老师关注的不是学生的好会,而是学生投入的热情。我会走到每一个学生身边,让没有坐直身子的学生坐直,让没有大声讲说的学生放大声音。当学生精神抖擞,大声吼出内容时,我知道学生开始有课堂意识了。

第二步:阅读课文,提出问题

第一遍阅读,可以解决字词,将自己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画出来,自己确定自己在这节课中需要掌握的字词。然后利用工具书或通过其他方式找到答案,层次不同的学生,确定的内容并不相同。然后利用工具书或通过其他方式找到答案,这一个教学环节本应在十分钟之内完成,但我们班学生基础太差,读一遍课文往往要查十来次字典,因此这一教学环节我往往放一节课时间。

在本节课上,我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要求划出优美的句段,标出自己的问题。一篇文章可以提出很多问题,刚开始让学生提问题时,有的学生可能一个问题也提不出来,这时老师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去帮学生设计问题而不再让学生提问题。因为学生只有在提问中才能学会提问。

刚开始的时候,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提问题,多展示问题,让学生有模仿的对象。好学生将自己的问题展示出来,对其他同学来说,就是最好的学习。

学生最强的学习能力是模仿。

学生提问题时,老师在教室里转,如果看到学生提出好的问题,让他读出来让大家学习应该提什么问题;碰到不会提问题的学生,要指点他如何提问题。

第三步:交流问题,解决问题

交流问题可以分为全班交流和小组交流。我们说交流问题而不说讨论问题,是让学生见识问题,学会提问。如果每人提五个问题,四人小组交流后,每人就有了二十问题。“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还是各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问题,我有一个问题,交流有每人有两个问题。”

学生解决问题,就是将自己知道答案的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学生小组交流问题,解决问题后,推举出共性问题,在全班交流,全班同学解决或学习,老师帮助点拨升华。

需要学生注意的是:并非只有自己解决不了的是问题

自己能解决的也是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要问,自己能解决的重要的知识要变成题,最简单的方法也是问。变成问题的知识,记忆往往会深刻。

问题的提出,就是思考,就是创新的开始。

第四步:在解决问题中明确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可以事先确定,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来确定。

语文教学有个原则:学生提出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有意义的问题就是教学重点。要让学生多读多说几遍,当下掌握。

学生提出的优美句段,当场背诵,这也是教学重点。

语文知识是很有限的,在每一篇文章中都可以体现,只是体现的侧重有所不同而已。

每一篇文章可以提出成千上万的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在这一篇文章中解决。

语文教学无非是字、词、句、段、篇。字、词、句是知识基础,段篇是写法。这些内容老师要胸有成竹,备课在平时,应用在随时。

我的教学原则是:学生问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没有问到的问题,暂不解决。

首先是让学生学会问问题,知道问哪几方面问题。经过今年来的实践,我惊讶得发现:老师能想到的问题学生往往都能想到,而学生提出来的很有价值的问题却是我们老师所发现不了的。想想看老师课堂上滔滔不绝讲的内容说不定学生早已掌握了,而他迫切需要知道的知识老师却永远不讲,这是多么大的讽刺呀!

课堂解决问题的原则是:谁的问题谁解决,学生的问题学生解决。不重要的问题只要学生有答案就行,不求标准答案。因为世上本无标准答案。

重要的问题,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拨升华。精彩的问题、正确的答案都要让学生多“说”几遍,当堂掌握。

在本课中,我预先设计了两个问题:

1、“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为什么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就是完成第一个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用心感受作者在描写语言的时候,加上人物的动作、心理,甚至说话的背景,来表现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通过这一过程的学习,让孩子学习这一表达方法。

2、预设的第二个问题是:课文的题目为什么是“难忘的一课”?还可以换成什么?因为文章的内容是分两部分,“上课”是一部分,“小礼堂”也是一部分,这两部分用的笔墨基本相当,可是题目只抓住一部分来定,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

整节课的学习内容都由学生的问题串起来,因为问题是他们自己提出来的,所以学的时候就会格外起劲儿!

学习结束时老师可以就主要问题提学生,对学习的重点问题做一回顾。

第五步:收口

收口是让学生明确自己这节课掌握了什么,注意是掌握而不是了解。能说出来的知识才是掌握的知识。收口要说具体的内容而不是说概要的标题。如不能说掌握了五个字,而应该具体说出掌握了哪五个字,如何写。不能说知道了文章的写作方法,而应当说出哪些写作方法,如何应用。

学生学了什么?字词句段篇的相关知识。这样课堂就有了语文味。

语文知识是有限的、不变的,而作为语文知识载体的课文是无限多的、是变化的。课文课上,不要面面俱到,什么都想教给学生。“一课一得”足矣。只要一课一得,我们的学生学习十二年语文,必定能学好语文。现实是,语文课上什么都学,什么也没有学成。

在课堂上,我会注意运用个别教学,让学生自己学,老师的个别教是个别问题的教;还会注意运用无为教学,不把教学目的设的太死,无为则无不为。没有目的,随时随地都可以调控目的。还会注意运用随机教学,随时根据课堂

景进行调整,进行有效教学。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很简单,只有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简明扼要,突出重点!

篇2:难忘的一课说课稿

一、说教材

《难忘的一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三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本单元以“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且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语言质朴真挚,感情色彩浓郁,是一篇优秀的爱国题材略读课文。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是新课标对五年级学生阅读教学的要求。根据这些相关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针对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的实际,我安排了一课时的教学时间,并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结合语境理解文中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用心感受字里行间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强烈的民族精神,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课文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反复出现 ,贯穿全文,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一段故事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它既是串联内容的主线,又是表达情感的主线。所以,我把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作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运用启发式教学,对学生进行点拨,运用讲读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感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说学法。因为教是为学服务的,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引导学生运用“朗读―理解―朗读”的方法来读懂课文,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情实意。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通过回忆二年级学习的一篇课文《日月潭》引出台湾,然后欣赏台湾的美景,这时话题一转,了解台湾那段屈辱的历史,揭示课题。这种对比教学旨在引起学生巨大的心理反差,为下文学习做好情感铺垫,带领学生迅速进入文本学习氛围。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这个环节主要了解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和对课文理解情况。 这一步骤主要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三)围绕主线,体会情感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解读文本中,我始终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条内容和情感的主线,让学生来各抒己见。

首先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那么它们每次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又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然后抓重点词句,以读促解。

具体过程如下:

1、在第一次出现的场景中,我让学生先读一读相关课文内容,然后质疑――台湾老师写汉字为什么写得吃力?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一个老师,为什么会字写得吃力,朗读也不熟练呢?让学生从文中找答案,初步感知日本帝国主义的可恶, 鉴于学生对于台湾光复这段历史知识了解还不够清楚的实际情况,我适当地补充了日本在统治台湾期间对台湾人民思想上文化上采取的种种奴化政策,让学生真正领会为什么台湾师生会读得那么认真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然后再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感悟。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自我思考寻找文中关键词和句子来抒发自己的感悟,并且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认真态度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第二次出现这句话时的情景,我运用同样的“朗读―理解―朗读”指导学生学习。在这一部分学习中,“老师和同学们发现了我,但是,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反而朗读得更起劲了。”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因此我通过创设如下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假如这时候是你们坐在教室里认真地阅读,此时进来一个陌生人坐在了教室的后面,你会有什么感受?然后引导学生体会到是共同的爱国情感,使他们产生共鸣而彼此亲近。然后抓住关键词“一遍一遍地读”教学,让学生通过计算感受五十年的漫长,体会台湾人民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的迫切和回归后的激动与喜悦,体会台湾师生所读的不仅是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读着的还有作为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尊严,作为中国人久违的自豪感和满腔的爱国热忱 。

3、学习最后一次出现的场景一是抓住关键词“光复”、“自己的”体会情感,一是通过了解四位伟人加深体会。 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和讨论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四)拓展阅读,深化体会

补充著名爱国将领吉鸿昌在美国考察期间在胸前佩戴我是中国人的半尺见方的纸牌的故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师小结全文,教育学生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要热爱祖国,要永远记住自己是中国人。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求简洁明了地展示课文灵魂。因此,我设计了提纲挈领式的板书,用文中的话“强烈的民族精神,浓厚的爱国情意”点明文章的主旨。

板书设计:

篇3:难忘的一课说课稿

难忘的一课说课稿

说教材

难忘的一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以“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运用。本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是一篇优秀的爱国主义题材的略读课文。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情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是新课标对五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根据这些要求,结合教材特点,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说教法、学法

教法:采用由扶到放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学法:学生抓住关键词谈体会之后读,问问为什么之后再读,最后带着自己的体会深情地读,循序渐进地学习课文

说教学过程

因为年代有些久远,所以,怎样让学生体会到台湾师生的'强烈的民族情感和浓厚的爱国情谊确实令我头痛。现在就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教学开始,我先让学生欣赏台湾美景,由此引入介绍台湾被日本帝国主义肆意践踏的历史,更能引起学生心中的愤慨之情。在学生交流资料时,我要求学生抓住关键的两三句来介绍,培养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

在读完课题后,让学生就课题提问。学生问的为什么难忘也是这节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等到学完课文再来解答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整个过程中,我始终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条主线,围绕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出现了几次?每次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每次你感受到怎样的情感?这个大问题来组织教学的。

在学习第一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情景部分时,我分三步进行指导。

第一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谈体会,想象师生内心感受之后朗读有关句子

第二步,老师问:这位教师为什么写得这么吃力,为什么他的国语不太熟练?学生联系当时的背景,更能体会师生的爱国情谊。第二次读会带着更强烈的感情读

第三步,我用激情的导语,引领着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深情地读

这样层层深入课文,深入台湾师生的内心读。

但我觉得这样不够,深入还要浅出,因此学完第一部分,我进行了学法的总结:

一读:抓关键词谈体会之后初步读

二读:问问为什么之后有感情地读

三读:带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深情地读

接下来,我由扶到放地指导学生学习第二次和第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情景部分,达到深入浅出的目的。

第二次是抓住“师生为什么没有感到意外.”深入体会人物内心

第三次抓住“我们”,“自己”体会台湾师生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播放中国历代伟人像,并让学生用一句话介绍这些伟人。这也是培养孩子整理资料的能力。

学生在充分感受带台湾师生的爱国热情之后,我适当地进行爱

主义教育,并出示了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表达我们渴望台湾回归的心情。

篇4: 《难忘的一课》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难忘的一课》(田野)。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解说。

一、说教材

《难忘的一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三篇课文。本组的教学重点是要学生用心感受和体会文中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本文讲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见到一位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和作者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

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阅读要求和本课的特点,再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理解和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2、能力目标:学习文中抓住人物典型事例来进行主题刻画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内容特点:我设定的教学重点是体会文中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由于作品时代久远,学生难以理解,我又将如何引导学生去体会那份爱国情感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

1、讲述法:像学生讲述中国近代历史背景,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多媒体教学法:通过播放爱国主义电影,让学生更好的体会爱国主义情感。

3、提问法:采用提问的方式更能调动课堂气氛,并逐层深入进行引导,便于学生接受。

三、说学法

1、朗读法:本文叙事生动,感情充沛,适合学生感情朗读。

2、资料搜集法:中国历史悠久,让学生自己去搜集相关资料,以加深了解。

3、讨论法: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看法和情感体验,发展学生个性。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提问导入,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我的导入语是这样的:同学们,老是想问一问在你们的印象中最难忘的一堂课是怎样的呢?(生各抒己见)有一个人他曾经上过的难忘的一堂课是在祖国的宝岛台湾,那是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再说说文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环节(三):再读课文,重点研读

1、抓住课题中的“难忘”为分析重点,围绕“难忘”来提问:文中的台湾教师在课堂上教了什么内容呢?作者在他们的课堂上感受到了什么从而让作者难以忘怀呢?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重新品读课文,并逐层深入的找出相对应问题的答案(教师在课堂上认真严肃的教写中国字和教读中国话,同时作者在他们的课堂上感受到他们的.爱国热情从而难以忘怀)

2、文中还记叙了一件事:教师带领作者参观他们的小礼堂。作者在参观了他们的小礼堂之后又生发了什么情感呢?(作者感受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浓厚的爱国情意)

通过文中记叙的几件事,从这位台湾教师身上我们体会到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再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结构设置的的巧妙性,指导学生注重朗读的情感性。问题可以为:

找出文中重复出现的一句话。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中出现了三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呢?

同学们能不能在朗读课文时突出这句话的情感呢?

环节(四):三读课文,拓展延伸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体会爱国情感,我将用多媒体播放爱国主义电影,再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开展一次演讲活动,让学生畅谈自己的个性感受。

环节(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已经过去,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不仅要有台湾人民的那种爱国情怀,更要做到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

环节(六):作业布置

学习完本篇课文后,让学生课后去搜集一些爱国名人的故事。

五、说板书设计

教写中国字

台湾教师教读中国话热爱祖国

带领参观小礼堂

我采用这种结构的板书:形式简洁,重点突出,便于学生记忆,可以更好的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篇5:《难忘的一课》的说课稿设计

《难忘的一课》的说课稿设计

一、说教材

《难忘的一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三篇课文,本文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本单元以“勿忘国耻”为主题,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又正视近代史上的国耻,体现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本单元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情感,学会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根据我对课标的理解,结合本单元课文训练的重点以及学生的实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由于课文中反复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它既是串联内容的主线,又是表达情感的主线。所以,我把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把联系时代背景,感受台湾人民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作为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我对课文的理解,我设计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根据教材内容特点,我运用自学模式,由学生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句,并加以体会,再运用诵读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感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说学法。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引导学生运用“体味—朗读”的方法来读懂课文,并通过自主探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准备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我的教学:

(一)导入

师生共同欣赏闻一多《七子之歌》的朗诵视频,初步感受台湾人民的爱国热情,带领学生进入文本学习氛围。

(二)初读课文

这个环节包括正音释词、概括主要内容、了解历史背景三个部分,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字较为浅显,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认读生字新词,概括出课文大意。这部分的重点在于了解时代背景,激发学生情感。我先让学生在文字找出相关的背景,再由学生补充预习时查找的资料,将课文和资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三)精读课文。

(1)首先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由学生在文中找出提示朗读的关键词,并尝试朗读

(2)然后抓重点词句,以读促解。

1、在第一次出现的场景中,学生找出了“一笔一划”、“认真”、“吃力”、“不太熟练”、“富有感情”等关键词,在此基础上,指名读、齐读。多种朗读方式的运用,使学生体会到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认真态度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第二次出现这句话时的情景,我运用同样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经过第一次的学习,学生这次会更得心应手,从而掌握这种阅读方法。

3、第三次出现的场景。前两次是以读为主,学生容易产生疲惫感,因此我设计了小练笔。结合学生课前查找的关于四位伟人的资料,学生运用筛选资料的方法找出最重要的信息,加以语言加工。在交流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四)总结课文,深化情感。

1回顾3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出现的情景,在《难忘的一课》中,总结真正使作者难忘的是什么。

2创设情境引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体会这句话不仅是台湾人民的心声,更是全世界中国人的心声,升华文章中心。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23 难忘的一课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篇6:《最后一课》说课稿

它是初中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一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

一、大纲对初中阅读的要求

大纲对初中阶段在文学作品方面的阅读要求主要有:1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2 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二、教材分析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选材巧妙,以小见大,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篇文章在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同时,成功地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行动描写结合起来塑造人物,而且还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细腻地表现出来了。

三、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这样,才能更好体味和推敲作品语言的意义和作用。(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

2 情感目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通过这课两个主人公的分析,不失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非常自然地把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3发展目标:在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他们创新写作。

四、教学重难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向学生传播新知识的同时,应考虑到教学对象原有的知识基础,有针对性确立重难点。对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整体感悟一篇较长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这个情况,我确立以下的教学的重点、难点。

1、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前后的变化,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感情。

2、《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时上课不一样的具体表现

难点: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分析和文章中处处照应是本文的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加以启发和点拨。

五、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就要制定合适的科学的教法、学法。首先要把握两个原则1、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2、重视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其次采取以下的方法:第一,文献法。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资料,充分预习,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理清层次。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第二,主要采用讨论式和对话式,让学生学会与老师对话与文本对话。第三,为了加大课堂容量,我将使用投影和录音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下面是我的具体的教学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将分为三个环节,三个课时来完成。由于本篇是教读课文,在每个教学环节里,我都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导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将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完成知识的积累。首先谈一下我是怎样导入新课的: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我将播放北京申奥成功的宣传片,让学生感受申奥成功后全国上下欢庆的景象,引入什么是爱国主义精神,然后说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爱国主义题材的文章。

第二:检查预习情况:出示投影,给生词注音,初一的学生还处于识字认字过程,这一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

第三:提问学生,了解他们课后查阅资料的情况 :作者的情况,故事发生的背景。

完成了以上的知识积累的过程后,将进入第一个教学环节:听读――整体感知课文,理请文章思路。

(1) 听读课文,感知主要人物。放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思考:本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板书: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2) 默读全文,讨论文章思路

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默读全文,不动唇、不指读边读边思考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用简要的语言表达出来。最后老师要明确全文按情节分为三部分:1-6为第一部分、7-23为第二部分、24-29为第三部分。

在这个环节里,完成了知识目标的第一点。

第二课时:进行第二个教学环节:品读课文――体味语言,感悟思想。这个环节把学习方法的传授落实到具体的课文分析中,使学生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

教学要点: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教室中异常情景的描写;小弗郎士心理反应和思想感情变化的描写。

如何在这一步里突破重难点呢,我把握的方法是讨论,交流对话,给学生搭知识的台阶,引学生思维上路。

首先先让学生阅读第一、第二部分,,从以下几个话题入手:1、小弗郎士在上课如中见到、听到、想到了什么?文中为什么不直接从上课写起?教师在这个话题中需要明确:直接描写小弗郎士的同时,也间接表现了先生的严厉,对下文写老师态度的变化,突出主题,有烘托作用。不直接从上课写起,而是着意渲染一种和平的气氛,跟下文的悲剧气氛形成鲜明对比。第二个话题是:《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日上课时大不一样,你能从文中找出不一样的具体表现吗?并说说这种不一样说明了什么?教师要向学生明确以下几点:首先是气氛不一样、学生不一样、老师不一样,这种种不同为最后医科渲染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为下文蓄足了气势。第三个话题是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明显变化,你能丛冢找出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吗?并说说变化的的原因吗?在与学生讨论以上话题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用笔勾画出一些重要的句子。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和交流的同时,也对作品进行了品读,我们突破了重点,把握了小弗郎士这个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三个课时,继续第二个环节的主题――品读课文。但是教学要点是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在这步里,我把握的方法是朗读法和讨论法。

让同学接力读11-19段,引导同学对下面的问题进行分析:(1)在最后一课里韩麦尔先生为什么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2)韩麦尔先生讲话,连用了两个“最后”,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表达了他什么样的心情?(3)“小弗郎士每次胎气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象把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让同学猜想他此刻在想些什么?(4)他写出“法兰西万岁”这几个字时,为什么要使出全身的力量?以上几个问题分别从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进行分析的,解决了这几个问日,也就突破了重点的第一点。

然后请译名同学读第20自然段,引导同学进行分析:怎样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教师在小结时要指出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在分析完主要人物形象之后,要对这篇文章的中新思想和写作特点进行归纳,和进行创新写作,这是我的第三个教学环节――运用,激活思想,创新写作。归纳本文通过典型的环境,如在上学路上,小弗郎士见到了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广告牌等等,这些描写实际上是告诉我们故事的背景,运用语言、表情、动作等的描写,突出典型任务的性格的写法。这些在写作上都要会学习和运用。布置作文,题目设计为《最后一课》之后,要求学生展开合情的想象,紧承文末的一句话进行续写。

以上的教学中,我没有改变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但这个设计是符合学生认识的规律的,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篇7:《最后一课》说课稿

这节语文课的主题是《最后一课》。这是法国著名作家都德写的一篇爱国主义小说,也是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通过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弗朗士和韩麦尔的典型形象。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只习惯于平铺直叙,不会描写人物。所以,在备课时着重从“教会学生阅读小说方法”和提高他们写作能力上着手,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第一,掌握人物描写;第二,理解主人公深厚爱国感情和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之情。

这节课从“小说三要素”开始。我提问后,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小说三要素是:环境、情节、人物。”然后我又补充了环境描写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利于烘托气氛、推动情节,表现中心,反映人物性格。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这个环节使我想到的是:我们做教师的总有一些很日常的、很细节的教学方式。这些日常的、细节的教学,总让人有一种感觉――较强的控制性、强制性代替了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探究。做老师的好像很少考虑更多,包括其中的有些教学方式是否应该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自强、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而有所提高,让学生从体验角度、从情感出发,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感悟其中的奥秘。由于我已经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因此在后续的教学中我开始减少对学生的控制,增加了一些开放性较强的问题,设计探讨课文……接下去的重点是让学生领会“人物描写的方法”,因在应试题中也会考这方面的内容。

我问学生:“我们以前学过的人物描写有哪些呢?”

有学生说“肖像描写”“语言描写”,有学生说“神态描写”,另外有学生补充说“心理描写”。

然后又不失时机抛出自己精心设计的几个问题,准备引领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文章情感,不断鼓励学生提问。谁知有一个平时很调皮的男同学突然举手,为了体现平等,以示关怀,我便用柔和的语调问道:“刘晔同学,你有事吗?”刘晔同学从座位上站起来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可以问一下吗?”我说:“当然,你有问题说明你在动脑,应该表扬才对。”于是,我停下原来的讲课内容,示意他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他捧起语文书,说道:“51页中,第19段韩麦尔先生的语言描写中,爹妈不关心学习,老师叫学生丢下功课浇花;钓鱼时放学生假,这值得写吗?另外20段中写‘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韩麦尔先生这么多废话,不是浪费了这宝贵的最后一节课吗?”听完这个同学质疑,我觉得有些出乎意料,如果不给予回答,显得不妥,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过短暂的思考,我灵机一动,叫学生讨论:韩麦尔先生的话是不是废话,与中心有关吗?有同学说:“这与中心有关,通过自责,能更好表现出高度民族责任感,爱国之情。”还有说:“这‘最后一课’不是指45分钟的一节课,意思是‘最后一次上法语课’,后边不是说,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课。所以老师憋在心里的话是有时间说的。因此这不是废话。”我心头一颤,也感到由衷的欣慰。

虽然这节课很短暂,我脱离了“教案”,不能完成教学计划,但这又何妨呢?毕竟课堂教学不是一潭死水,学生在积极动脑,学习兴趣在激发,他们在细致深入理解课文,在增加体验和感悟。

篇8:《最后一课》说课稿

《最后一课》说课稿

《最后一课》说课稿

我所说课的篇目是《最后一课》,它是初中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一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

一、大纲对初中阅读的要求

大纲对初中阶段在文学作品方面的阅读要求主要有:

1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2 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二、教材分析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选材巧妙,以小见大,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篇文章在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同时,成功地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行动描写结合起来塑造人物,而且还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细腻地表现出来了。

三、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这样,才能更好体味和推敲作品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

2 情感目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通过这课两个主人公的分析,不失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非常自然地把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3发展目标:在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他们创新写作。

四、教学重难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向学生传播新知识的同时,应考虑到教学对象原有的知识基础,有针对性确立重难点。对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整体感悟一篇较长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这个情况,我确立以下的教学的重点、难点。

1、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前后的变化,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感情。

2、《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时上课不一样的具体表现

难点: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分析和文章中处处照应是本文的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加以启发和点拨。

五、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就要制定合适的科学的教法、学法。首先要把握两个原则

1、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

2、重视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其次采取以下的方法:第一,文献法。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资料,充分预习,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理清层次。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

第二,主要采用讨论式和对话式,让学生学会与老师对话与文本对话。第三,为了加大课堂容量,我将使用投影和录音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下面是我的具体的教学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将分为三个环节,三个课时来完成。由于本篇是教读课文,在每个教学环节里,我都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导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将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完成知识的积累。首先谈一下我是怎样导入新课的: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我将播放北京申奥成功的宣传片,让学生感受申奥成功后全国上下欢庆的景象,引入什么是爱国主义精神,然后说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爱国主义题材的文章。

第二:检查预习情况:出示投影,给生词注音,初一的学生还处于识字认字过程,这一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

第三:提问学生,了解他们课后查阅资料的情况 :作者的情况,故事发生的背景。

完成了以上的知识积累的过程后,将进入第一个教学环节:听读——整体感知课文,理请文章思路。

(1) 听读课文,感知主要人物。放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思考:本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板书: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2) 默读全文,讨论文章思路

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默读全文,不动唇、不指读边读边思考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用简要的语言表达出来。最后老师要明确全文按情节分为三部分:1-6为第一部分、7-23为第二部分、24-29为第三部分。

在这个环节里,完成了知识目标的第一点。

第二课时:进行第二个教学环节:品读课文——体味语言,感悟思想。这个环节把学习方法的传授落实到具体的课文分析中,使学生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

教学要点: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教室中异常情景的描写;,小弗郎士心理反应和思想感情变化的描写。

如何在这一步里突破重难点呢,我把握的方法是讨论,交流对话,给学生搭知识的台阶,引学生思维上路。

首先先让学生阅读第一、第二部分,,从以下几个话题入手:

1、小弗郎士在上课如中见到、听到、想到了什么?文中为什么不直接从上课写起?教师在这个话题中需要明确:直接描写小弗郎士的同时,也间接表现了先生的严厉,对下文写老师态度的变化,突出主题,有烘托作用。不直接从上课写起,而是着意渲染一种和平的气氛,跟下文的悲剧气氛形成鲜明对比。第二个话题是:《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日上课时大不一样,你能从文中找出不一样的具体表现吗?并说说这种不一样说明了什么?教师要向学生明确以下几点:首先是气氛不一样、学生不一样、老师不一样,这种种不同为最后医科渲染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为下文蓄足了气势。第三个话题是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明显变化,你能丛冢找出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吗?并说说变化的的原因吗?在与学生讨论以上话题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用笔勾画出一些重要的句子。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和交流的同时,也对作品进行了品读,我们突破了重点,把握了小弗郎士这个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三个课时,继续第二个环节的`主题——品读课文。但是教学要点是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在这步里,我把握的方法是朗读法和讨论法。

让同学接力读11-19段,引导同学对下面的问题进行分析:

(1)在最后一课里韩麦尔先生为什么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2)韩麦尔先生讲话,连用了两个“最后”,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表达了他什么样的心情?

(3)“小弗郎士每次胎气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象把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让同学猜想他此刻在想些什么?

(4)他写出“法兰西万岁”这几个字时,为什么要使出全身的力量?以上几个问题分别从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进行分析的,解决了这几个问日,也就突破了重点的第一点。

然后请译名同学读第20自然段,引导同学进行分析:怎样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教师在小结时要指出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在分析完主要人物形象之后,要对这篇文章的中新思想和写作特点进行归纳,和进行创新写作,这是我的第三个教学环节——运用,激活思想,创新写作。归纳本文通过典型的环境,如在上学路上,小弗郎士见到了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广告牌等等,这些描写实际上是告诉我们故事的背景,运用语言、表情、动作等的描写,突出典型任务的性格的写法。这些在写作上都要会学习和运用。布置作文,题目设计为《最后一课》之后,要求学生展开合情的想象,紧承文末的一句话进行续写。

以上的教学中,我没有改变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但这个设计是符合学生认识的规律的,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篇9:难忘一课作文

难忘一课作文

那些过往的曾经,是丽日下石板路上的树影,如此斑驳,却又给人清新淡雅的味道;是那江南桨下的流水,平静如镜,偶有一片落红轻点,就荡开一圈圈涟漪,又或许是那滴在书间晕开的墨,某时翻开,见着了,想起了,那人,那事

那一天,天高云淡,一米微弱的阳光落在我的.课桌上,但以往充满欢乐的教室,气氛有些变格,窗外阳光明媚与窗内死气沉沉毫不匹配。台上站着一张熟悉的面孔——胡雨欣,她身高一米七八,体重约六十公斤,她似乎对体育有狂热的追求,在校运动会中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好成绩,被著名体校录取了。她眼含泪光,满含深情地望着我们,讲台上由我们班主任持这次的欢送会,虽说是欢送,但一点儿也没有突出欢送这个词,一点儿也没有欢乐兴奋的气氛,教室里一片忧伤的景象,听到了胡雨欣即将走时,几乎全班都在用不舍,忧伤的情景感去面对,教室中没有一丝一毫的杂音,只能听到一片哭泣和抽噎的声音,只能感受到不舍的氛围

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种令人悲伤的乐曲,本已眼含泪光的我,经不住如此的音律,眼眶彻底模糊了,一眨眼,一滴晶莹的泪在空中悄然滴落,滴落在纸上,溅起一朵泪花。因有太多太多的不舍,许多人都献上拥抱,真是一浪惊起千涛咳浪,几乎全班都站起身来,向她身旁拥去,整个讲台都被人占据着,狭窄的过道挤满了四十多人,每个人都仿佛如自己的亲人般,在她耳边嘀咕着什么,献上了自己最真挚的祝福,平日孤言寡语的几人也上去了,教室中的哭声越来越响,从低声抽噎到号啕大哭,从平常从容到潸然泪下欢送会结束了,她该走了,我们向她挥手告别,她回眸一笑,眼含泪光,略带不舍,略含害羞,她走了,走向大巴车中,向那个远方驶去

时光苒然,一个春秋过去了,春风拂过我的脸颊,拂去的是悲伤,拂不去的是对难忘的那一课的记忆,和对她的思念

篇10:难忘的一课

中秋前后,正值圆月当空。

晚饭后,兴致一起,全家便来到了附近的一条小河边赏月

月明星稀,正是赏月的好天气,我心中不禁窃喜。抬头仰望,平静的夜空上一轮明月悬挂着,就像一块黑绸子上缀着一颗宝珠,珠子上一片片淡淡的斑痕更为它增添了几分神秘。

脖子有些酸痛,我只好把目光从黑绸子上移开,低着头,用手垂着,以求暂时的缓解。

这时,我注意到了河面上圆月的倒影,晶莹、皎白,比他的真身更为美丽。我刚想在心中赞美一番时,一阵微风拂来,在河面上划动几下,平静的水面泛起道道涟漪,那倒影便成了残缺的碎片。

但是,我在风中发现了一种更吸引人的东西——一阵淡淡的芳香。

我寻着气味照着它的源头。香气越来越浓,我的脚步也越来越快。突然,一棵高大的树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停下了脚步。

”这是……桂花树!“我立即认出了它锯齿边的叶子。我曾在一本植物图鉴上见到过这种叶子,也知道它属于桂花树,却从未亲眼相见——今天终于能饱眼福了。

又是一阵微风拂过,浓烈的花香从树上飞下来,拍到我的脸上。这浓不失雅,雅不丧浓的香气更让我想见识一下它的主人了。

我闭上眼,抬起头,想象着一睁开眼就能看到无数又大又艳的花瓣朝我微笑。

可我睁开眼,只看到满树的叶子。

那一定是在里面了。我捡起一根长些的树枝,拨开外面的叶子,果然看到了他们的真面目——但他们只是一簇簇的小白花,两朵花并在一起也没我的一片指甲大。

我不禁为之大惊:既然他们可以散发出这么沁人心脾的'芳香,为什么还要进化得那么小,藏得那么深,不为人所知呢?

一个词在我面前闪过——默默无闻。

我明白了。

他们虽然香,却有一颗平淡的心。不论自己有多大成就,总想平凡地度过一生;不论自己怎样被人夸耀,他们依然选择深藏功与名。他们只是想让世界更美好一些罢了。

我想起了以前电视、报纸、网络上报道过的见义勇为的事迹,那些见义勇为者积极地帮了人后,不都是匆匆离去了吗?”托举哥“、”最美公交司机“、”最美的哥“……以及其他千千万万的”勇者“们,他们帮了人,没有索要报酬,没有申请功勋,更没有开什么记者会,甚至连记者短暂的采访都没有接受。他们只是像这桂花一样深藏功与名……

我沉浸在花香中,脸上泛起淡淡的微笑。

这小桂花,真的给我上了一课啊!

第一课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说课稿

秋季小学开学第一课说课稿

藤野先生公开课说课稿

《有余数除法》的练习课说课稿参考

《草原》公开课说课稿

心理课说课稿

乐理课说课稿材料

软件课说课稿

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师说课说课稿

《雪花人》绘本课说课稿

难忘的一课说课稿
《难忘的一课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难忘的一课说课稿(共10篇)】相关文章:

《鱼儿游游》评课说课稿2023-11-13

初一上册历史第四课说课稿2024-03-26

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公开课说课稿2022-08-01

初二语文下册《再塑生命》公开课说课稿2023-09-13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说课稿2023-11-18

乐理课和弦 说课稿2022-04-30

《望岳》公开课说课稿2022-08-22

小学心理说课稿2023-01-22

识字课说课稿2023-12-02

小学英语公开课说课稿2024-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