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第一课时优秀说课设计(推荐19篇)由网友“dyzw”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画风》第一课时优秀说课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画风》说课设计第一课时
《画风》说课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十五课。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本文对话较多,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乐读、乐听、乐思、乐说。
二、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总目标为: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为: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会正确书写“艺、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初步培养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篇2:画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画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宋”等7个生字,会写“丹”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具准备】
1、课件:
课文插图、旗子飘、小树弯、雨丝斜、风车转等。
2、生字卡片。
3、三个小朋友头像。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听说咱们班小朋友最喜欢猜谜语了,是吗?(是)老师这儿有个谜语,你们猜猜看,它是什么?(课件出示“谜语”)
无形无色无味道,看不见摸不着,
小树见它招手,花儿见它点头,
红旗见它舞蹈,风铃见它歌唱。
生:风(板书:风)
2、师:这样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画吗?(不能)可这三位小朋友就画出风来了。((能)呀,真自信!这节课我们要学的课文讲的就是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故事。)
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板书:画)齐读课题《画风》。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大家轻轻翻开课文66页,自己读读课文,看看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注意读准字音,找出生字多读几遍,遇到困难请教别人。
2、课文讲的是哪三位小朋友画风的故事?(生答)这三位小朋友的名字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现在我们用生字卡片拼出他们的名字,为他们制作名片,好吗?请小组长拿出生字卡片,组织小伙伴合作为三位新朋友制作名片,看哪个小组动作最快。请拼好的同学多读几遍他们的名字。
3、(师在黑板上贴出3个小朋友的图片)请一位同学上讲台粘贴。(提示:请拼好的小组把卡片放桌边,并坐端正)再请上台粘贴的同学读他们的名字,大家跟读。
4、(指导读好三个小朋友的名字)想和他们交朋友吗?(师下讲台)请和他们打招呼,问声好吧!(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ⅩⅩⅩ,很想和你们做朋友……。)(指名读)
5、又认识了三位新朋友,真开心!(出示风车课件)孩子们请看──多么漂亮的风车啊!想它们转起来吗?(想)小风车呀,转呀转,一转转到你手上!(指名开火车)还想再来一次吗?(想)这回老师要加快速度了,准备:小风车呀,转呀转,一转转到你手上!(继续开火车)再转风车,全班抢读生字。
6、(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丹”字)指导书写“丹”:
⑴ 大家请看──“丹”字的字形,你有什么发现?(指导说)
⑵ 请注意看老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冂”写得窄,“、”在竖中线上,“—”略向上提,占横中线上。
⑶ 学生练习书写两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刚才小朋友把生字学得真棒,现在我们把字宝宝送回课文中,看谁读得最准确。谁想站起来给大家读课文?(师指名按自然段分读课文)请大家认真倾听,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读毕)师问:你想对他们的朗读说些什么?(指名说)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
3、(课件出示三幅画)这就是宋涛、陈丹、赵小艺画的画,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哪一幅画是谁画的?用笔画一画描写他们画风的段落,画完后和同桌交流以下。(师下座位指导,注意关掉微麦)
4、有答案了吗?(师每展示一幅画,就请生读出相对应的段落,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写风的句子和孩子们说的话)
⑴ (课件出示赵小艺的.画)请告诉老师这幅画是谁画的?(生齐答)
谁来读读赵小艺画风的句子?(指名读)
你感受到风了吗?(指名说)
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风?(师提示:高高的旗杆上,旗子在──空中飘着;小男孩手中的风车在──呼呼地转,那就是风。)
谁还想读读赵小艺画风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风?(指名读)
你真棒!把风读美了。
赵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她的心情怎样?(高兴、自豪、得意)
用我们体会到的心情齐读赵小艺画风的句子。(全班齐读)
⑵ (课件出示陈丹的画)谁来告诉大家这幅画又是谁画的?(指名说)
请你来读读陈丹画风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风。(指名读)
你在读的时候仿佛看到了什么?(师提示:风娃娃在抚摸小树,小树──笑弯了腰)
谁再来读,感受到风?(请想读的同学站起来读陈丹画风的句子)
⑶ (课件出示宋涛的画)这最后一幅画又是谁画的?请大家把宋涛画风的句子读一读。你从哪儿感受到风?(指名说)男女同学赛读宋涛画风的句子,看谁把风读得最美。
5、小朋友想不想看看他们是怎样画风的?(想)师播放画风课件,旁白:
⑴ 赵小艺画了一根旗杆,鲜艳的红旗随风飘舞,多美啊!赵小艺还画了拿风车的小男孩,睢,风车在呼呼地转!
⑵ 陈丹画了几棵小树,在向我们点头微笑呢!
⑶ 宋涛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⑷ 三个小朋友正读着,画着,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6、看了三位小朋友的画,你想说些什么?(生谈感受)让我们一起美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吧!(生齐读最后一段)
四、赛读感悟,分角色读
1、激发朗读兴趣,制造竞赛气氛:
宋涛、陈丹、陈小艺真棒啊!能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得那么美!你想成为我们班今天朗读最棒的孩子吗?你认为怎样读课文能比别人读得更棒?(指名说)(师提示:像你刚才那样把风读美、读出高兴自豪的语气、声音响亮、发音准确、带上丰富的表情、比比动作……)你想成为这三位最棒的小朋友中的哪一位,你就读赵小艺画风的句子,你想成为最棒陈丹,你就读陈丹画风的句子;你想成为最棒宋涛,你就读他画风的句子。曾老师给两分钟时间大家作准备,开始练读吧!(师下座位指导,注意关掉微麦)
2、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好,“我最棒”朗读竞赛现在开始──
⑴ 谁想第一个读?(指名)你想读谁画风的句子?请大家做评委,认真倾听。
⑵ 读毕,谁想挑战他?(指名)你以什么方式来战胜他?(师提示:把风读美,配上动作读,带着丰富的言情朗读,读得比他更高兴,读得更得意,更自豪……)再激励学生继续挑战朗读。
⑶ 请大家评一评,谁最棒?(请生当评委,评选出最佳朗读选手,师给他们戴上头饰)
3、让我们用掌声欢迎三位最佳朗读选手上台分角色表演朗读课文。(提示只读小朋友说的话)再请小朋友起立当导演,读旁白语。曾老师是总导演,请大家注意表情和动作。
五、想像拓展,交流画风
1、宋涛、陈丹、赵小艺为什么能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得那么好?(指名说)
对呀,他们真了不起啊!孩子们,你还有没有别的办法画风呢?请你用“起风了,________。”这样的句式来说风,如:起风了,湖面漾起一圈圈波纹。(指名说)
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如:起风了,柳枝_________;起风了,小姑娘的长发________;起风了,风筝_________;起风了,小草_________;起风了,衣服________。
2、小朋友对风中的景物观察得真仔细,描述得真美。老师这儿有几幅关于风的图画,想欣赏吗?(播放课件)师旁白:
起风了,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田野里,风车欢快地转着,禾苗笑弯了腰;寒风中,雪花飞舞,飘落大地;风娃娃又生气了。
3、能用你的画笔把风画出来吗?请大家拿出老师为你准备的画纸,开始画风。(播放音乐)
4、全班交流画风。(评价:你想得真妙,画得真美……)
5、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孩子们,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只要我们留心观察风中的景物,就能感受到风。课后请小朋友收集关于风的资料(如:大自然有什么样的风?风对人类有哪些帮助?又造成哪些破坏?)再写一写你是怎样画风的。
篇3:《北京》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北京》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众所周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我校参加了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的研究,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两年来,对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语文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为教育教学注入了勃勃生机,开创了语文课堂新局面。
今天,我要说的是一堂典型的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阅读教学的课例。
一、说教材
《北京》一课叙述了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很大很美的城市。从教材内容看,本文有三大特点:
1.结构严谨。
课文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指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抒发了赞美和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中间2、3、4三段对北京的景物展开了具体的描写,并且都按照方位顺序来介绍。全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2.选择精炼。
课文选取了三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事物:―是北京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这是北京的象征;二是街道和立交桥,这是北京的市容,反映了北京近年来的建设成就;三是北京的名胜古迹和公园。通过以上三处景物的描写,突出反映了首都北京的风貌。
本课课文语言清新、简洁、浅显,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首都北京的赞美之情和热爱之情。
《北京》一课是第五册第七单元的第三篇课文。第七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要注意写了哪几个方位,每个方位都写了什么。”而本课的第二自然段就是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了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伪建筑。由此,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课文第二自然段,按方位顺序具 体介绍了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物。并且使学生通过本段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由于文字的描述是抽象的,加之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要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明确建筑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是有一定难度的。由此,可以确定本课的难点为:明确建筑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并能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物。
二、说教学目标
《北京》―课的总教学目标是: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23个新词的意思。
2.能正确妙写课文中带顿号的句子,认识顿号。
3.能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
4.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5.了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初步培养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课时安排是两课时。
第一课时:感知全文,讲读课文1、2自然段,学习有关字词。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3至5自然段,学习有关字词,总结全文。
根据教材特点,单元目标及课时安排,我制定了《北京》第一教时的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1.建军星露生字,掌握―个多音字“都”,理解,12个新词的意思。
(2.了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操作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1、2两段。
(2.能按方位顺序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
情感目标: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法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计算机以其独有的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形象的声音及完整的情节,在课堂教学中施展出独特的魅力,对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其效果是酚明显的。根据我以往的教学实践,把多媒体计算机合理运用于语文阅读教学,至少可以在以下四方面发挥辅助作用,而且是其他传统教学媒体所不能替代和超越的:
1.辅助掌握生字;
2.辅助掌握词语;
3.辅助阅读课文,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计算机多种优越功能,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良好教学情景,多方面地辅助课堂教学,力争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在短短四十分钟内学得有兴趣,学得有效果,学得有收获。
---------------------------
那么,把多媒体计算机运用于课堂教学,在具体的操作中,如何遵循教学原则、教学规
篇4:《称赞》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关于《称赞》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说教材】
《称赞》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第五组课文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本课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通过讲述两个非常可爱的小动物小刺猬和小獾互相称赞的事,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让学生学会欣赏别人。全文着力从细节处体现真情,从平淡中体现深情。同时从教材的编排看,第五组教材都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主题进行单元整合的。
因此,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课文的情感线路,以及学生的学习实际,我把本课分成两课时,现在着重介绍第一课时,本课时的三维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
⑴认识刺、猬等10个字。
⑵正确理解课文,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
⑴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识字的方法。
⑵小组合作探究,读中感悟。
3、情感与态度:
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快乐。
⑵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4、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到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并且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说教法】
为了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贯穿落实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本人对本课作如下设计:
一、情景导入,质疑激趣
童话故事往往最能吸引儿童的目光,而且此篇课文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情趣的童话故事,因此课始导入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置身于美丽的大森林,使教学融入一个童话情境。接着通过认识两位活泼可爱的动物朋友──小刺猬和小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以小刺猬在采果子的路上发生什么事?为质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氛围。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学有目标,思有方向,并且有高涨的情绪。
二、情境识字,循序渐进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写字仍然是教学的重点。而且识字教学也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知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并且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因此教学本课八个生字时,我以游戏帮小刺猬采苹果为主线,由带拼音读过渡到去拼音读这两个学习层次,让学生自主发现识字的方法。
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例如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时,我设计了自主读课文、小组合作读生字、伙伴之间互相提醒难读字音、自由练读生字,小组开火车读生字等几个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帮助,在合作学习中自行感悟识字的方法,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朗读理解课文时,我设计了在小组中说说小刺猬在采果子的路上遇到了什么事?这样安排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同时学生可以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丰富发展语言。接着在小组中读自己喜欢的话,交流自己读后的感受,力求创建以学生自主学习、自得自悟为主的课堂结构。在学生自学、交流的过程中,发扬学生的合作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尊重个性,朗读体验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学时让学生充分的读课文,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再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人物,体验人物所表达的情感,积淀成为自己的思想。
五、指导写字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每节课都应让学生动动笔,写一写。根据本节课生字的学习要求,本节课我选择了板、椅这两个带有木子旁的字进行写字教学。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板、椅两字都是木子旁,这样不仅仅加深了学生对这两个生字的影响,而且潜移默化的帮助了学生记忆生字。随后通过感知两字的笔画,以及学生之间互相提醒写时要注意的地方,指导学生把生字写正确。接着教师示范与学生一起书空,写完后让学生互相评议,使学生在评议中提高书写的技能。
篇5:《画风》第一课时优秀的教学设计
《画风》第一课时优秀的教学设计
预设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课文4-8自然段,理解宋涛、陈丹、赵小艺画风的方法,
引导学生新旧知识结合,感受大自然中风动的景物,从而养成仔细观察,学会积累的习惯。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4)
1、猜谜激趣:
看不到,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板书:风)
2、你知道大自然中有哪些风吗?(学生畅所欲言。)
3、今天我们就来画画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识字(6)
1、老师带来了3位小朋友。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领读他们的名字。
2、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4、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5、想知道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6)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①画出生字,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③标出自然段。
2、出示生字“显”,多音字“旗杆”、“呼呼地转”。
3、生字宝宝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谁能把一对对好朋友读一读呢?(课件出示词语,用小老师领读和齐读等不同方式学习。)
4、朗读接力赛,指名接力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完评议。
5、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研读课文,深入学习。(18)
1、他们三个分别是怎样画风的?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不同的记号)画出答案。
2、全班交流。
你喜欢谁?为什么?他是怎样画风的?
(1)喜欢赵小艺。
a、因为她第一个画出风。b、因为她爱动脑筋。c、因为她画出了飘动的旗子和转动的风车。你从哪里知道她画出风来了?她还画了什么?为什么要画飘着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你能读读写小艺画风的句子吗?[点小艺画风的句子]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她心里会怎样?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老师也来读一读行吗?谁想向老师挑战!谁来评评谁最棒!(他还加上了动作!)
[板:飘着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
(2)喜欢宋涛。
因为宋涛爱提问题。他提了什么问题?读出问的语气。
他画出风来了吗?画的是什么?[板:斜斜的雨丝]他画出风来了,高兴吗?你能边想象他那高兴劲,边读读宋涛画风的句子吗?[点宋涛画风的句子]
为什么画斜斜的雨丝?如果能把“斜斜的”读的重点儿会更好!谁愿意再试试?(齐读。)
(3)喜欢陈丹。
陈丹也很聪明是吗?她也学会了画风,谁能说说她是怎样画风的?[板:弯弯的小树。]谁再来读一读陈丹画风的句子。[点陈丹画风的句子]
通过刚才的讨论,大家知道了宋涛、陈丹、赵小艺画的风在哪里了吗?老师找还没回答问题的同学来回答。[指板]在飘着的旗子里,呼呼转的风车里,斜斜的雨丝里,弯弯的小树里。有了风,画面美吗?我们来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课文,好吗?你可以自由组合,扮演你最喜欢的角色。
4、哪个小组愿意上来读?(指名一小组展示朗读成果。)他们读得棒不棒?
四、指导写字。(6)
1、出示书写的4个生字,指名读一读,组词。
2、仔细观察,说说有什么发现?
3、老师范写,学生跟写,并评议。
篇6:画风的说课设计
画风的说课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十五课。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本文对话较多,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乐读、乐听、乐思、乐说。
二、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总目标为: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为: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会正确书写“艺、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初步培养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四、预设流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课题。
1、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画风》一课的导入可采用猜谜的方法“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学生兴致勃勃地猜出谜底是:风。
2、风看不见,摸不着,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却是《画风》。(板书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指名质疑。
过渡:小朋友们真善于思考,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认真读书,善于思考的孩子一定能够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答案。请大家打开书,翻到15课。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组内汇报朗读,评评小组内的“小播音员”。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问、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将本课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之中。
与以往所学课文相比,本文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因此,第一课时中,我重点进行识字写字教学,并引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弄清三个小朋友分别是怎么画风的,为第二课时理解课文、感情朗读打下基础。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同时考虑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画风》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能力目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设定“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为教学重点;“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法的选择
语文教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掌握学法,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为此,我设立了“读――悟――说――画”的学法导向,层层推进教学。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以及动口说、动手画,在读中积累了语言,说中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又在画中培养创新精神。同时还创造出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
三、教学行为策略的运用
(一)复习旧知,巩固识字。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人教版实验教材对此十分重视。本课要求认识的7个生字中有6个出现在课文人物的姓名中。为进一步巩固对生字的识记,我通过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及名字,让学生与他们打招呼。如果喊对了,小伙伴就会回应。就这样,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巩固了对生字的记忆。
(二)深入理解,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后,我提出问题:“三个小朋友动脑筋,想办法,用不同的方式画出了风。他们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请大家用笔把他们画风的句子勾画出来”以此来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首先得通读全文,了解每个小朋友的态度、观点;再动笔勾画三个小朋友画风的不同做法,并引起思索:为什么他们画风的方法不一样却都画出了风了呢?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感受。
然后我再采用实物展示、现场画画等方式和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和交流。并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找出“风藏在哪里?”让学生以“风来了,风把_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_____里”这样的句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朗朗上口的句式让学生觉得非常有趣,而老师“小诗人”的夸奖,让学生在表达上越来越来棒。当几个句式连在一起以后,就成了一首饶有诗意的小诗。我让学生给自己作的小诗加上题目,再一起朗诵自己的大作,学生的成就感是非凡的。
(三)驰骋想象,描绘美景。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大语文观”,提出要“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情、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艳丽的色彩,喜欢每天拿着笔描描画画。可以说,小小画笔倾注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稚嫩的画面,一颗颗创新的种子在萌芽。
《画风》一文中,三个小朋友画了风,为什么我们不能画画风呢?“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竟然将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了出来,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我们可以想象,这简简单单的一“问”,将激起多少层浪。也许,孩子们的笔法不那么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很和谐,但在这愉悦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特别是在经过了前面的铺垫后,学生再用这种“诗人”般的话去猜猜别的画的风在哪里,更是进一步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总结延伸,拓展认识。
展示了自己画的风以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动脑筋想办法画出声音、气味,对学生的思维将是更好的训练。
四、板书程序设计。
板书设计很简单,就是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的“小诗”组成。这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一个理解总结,更是学生思维的一个升华和感悟。
《风来了》
风来了,
风把小树吹弯了,
风藏在摆动(跳舞)(飘舞)的小树里。
风来了,
风把旗子吹动了,
风藏在飘扬(舒展)的旗子里。
风来了,
风把风车吹转了,
风藏在呼呼直转的风车里。
篇7:《画风》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猜谜激趣: 看不到,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板书:风)
2、风看不到,摸不着,容易画下来吗?今天我们就来画画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识字瞧,老师带来了3位小朋友,他们是画风的能手,你认识他们吗?
1、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领读他们的名字。
2、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你怎么可以这么快速的记住他们的名字?
4、生汇报记字方法。
5、想知道在这三位小朋友笔下,风,是怎样画出来的吗?
三、自读自悟
1、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出答案。画完后,同位交流,看划对了没有。
2、全班交流。
3、随学生回答出示有关句子:同时指导朗读,读准字音。赛读、评一评。
4、三位小朋友画风的情景是很有趣的,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感受一下画风的.趣味。全班朗读课文。画风真好玩,大家也想画吧,让我们先通过生字关,顺利过关,我们也去画风。
四、指导写字
说说怎么计我会写的字。想得妙,记得巧,看谁写得好。
1、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2、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
3、结构。“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4、生练写生字。
篇8:《画风》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四册中一篇课文,讲的是宋涛、陈丹、赵小艺一起画画时,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风看不见,摸不着,怎样画风?”赵小艺首先动脑筋想出第一个办法,后来,三人相互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方法画出了风。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问、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将本课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目的是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
二、设计理念
《画风》是一篇非常理性的文章,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如果顺着怎样画风的思路进行教学,必定使语文课变味而成为思品课。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主体充分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于是,整堂课我们从创设情境入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探索中识字、读文、体验、领悟、创造……从而使课堂充满童趣,充满生机,充满智慧。
三、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艺、丝”等上下结构的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领会文中三位小朋友画风的方法,体会他们的聪明、合作,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明白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并能发挥想象,创造性地用恰当的语言描述风。
通过钻研教材,我发现七个生字中有6个隐藏在三个小朋友的名字中,于是,就设计了出示名字,用打招呼的方式,让孩子在不露痕迹中自主地学习了生字 。
在“他们是怎样画风的?”这一个环节,经过试教以后,我做了些变动。原来我让学生找出句子读读,我随机点击课件显示出红旗飘动、小树弯腰、风车转动、雨丝斜斜,但课件看后,学生对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来表现出风的感受并不深切。后来朱老师和金老师提出不用课件,用老师的简笔画表现风,再一次试教后,效果果然好多了。
“你最想和谁交朋友”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评价三个孩子,其实也是对文本的一种解读、体验,再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三个新朋友的聪明之处。在进一步的追问中,揭示出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品质正是现代社会积极提倡的好品质。这个环节目的是把理性的目标,通过感性的方式,富有个性地达成,从而使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在想象拓展,勇于创新环节,我刚开始是让学生同桌说说打算怎样画风,在全班交流一下。经过试教后,感觉效果不太好,改为让学生自己先画一画,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风的,既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又让学生感悟到“风虽看不见,摸不找,但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就能表现出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9:《荷花》第一课时的说课设计
《荷花》第一课时的说课设计
《荷花》是省编义务教材第6册第6单元的第2篇课文。它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直接赞美了荷花的清香、形状、姿势。第2部分(第5自然段)通过想象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本单元训练重点是:读懂一段话,初步学会用“谁干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说自然段主要意思。这是在第2单元“读懂总起分述的一段话”、第5单元“读懂用并列关系写的一段话”和第5单元“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基础上,对段的阅读理解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从而为四、五年级概括逻辑段段意打下基础。通过前一篇课文教学,学生初步学会用这一句式概括段意。《荷花》则对此进行复习、巩固。
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语文基础知识方面: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10个新词语意思。培养学生能力方面:
1.能概括1、3、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能背诵2、4自然段。思想感情方面: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2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会生字新词和1至3自然段。第2课时学习4、5自然段,背诵2、4自然段,总结全文。
下面,我着重讲第1课时的教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生字,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等词语意思;
2.学习1―3自然段,能用“谁”、“怎么样”或“干什么”的句式说说1、3自然段主要意思。
3.能有感情朗读2、3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
教学重点:概括1、3自然段主要意思,感受荷花的美。
教学难点:感受荷花的美。
说教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1.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具体的画面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本文可利用《荷花》插图,帮助学生学词、学句、理解、想象。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学法:
1.读写结合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比较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推敲,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过程设计
我是紧扣“美”字进行设计的: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荷花》插图,请学生谈谈有关荷花的知识和看荷花的感受,唤起对荷花美的.回忆,谈话后揭示课题。
2.揭示目标。课始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听录音以后思考:荷花美在哪里?课文怎样写荷花的美?
(2)划出生字新词。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并当堂反馈矫正。
三、细读第二段
以“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学习,这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学生最感兴趣,所以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这一段教学的着力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受、想象荷花的美,并能有滋有味地读出美。
出示投影,指名1个学生做。其余学生在作业纸上填写这段的总起句和具体写荷花三句话中的重点词。在利用投影进行反馈矫正后,抓住具体写荷花的三句话,进行教学。这样先学后导,导练结合,有利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三句话的教学我分三步走:
1.让学生在挂图上批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
2.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并拿它与课文原句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想象荷花的美。
3、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它读得很美很美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
在教学完这三句话后,引导学生抓住写荷花特点的词语教学写荷叶的句子,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进行教学的,教师在挂图上直观演示后,让学生给“冒”字换个词,理解“冒”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从“冒”字你体会到什么?紧接着又抓住“冒”练习有感情朗读。
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相应画面。
四、学习第三段
在第二段读出美的基础上。第三段的着力点是根据有关句子想象美、表达美,使美感进一步深化。
1.出示投影:看图想象,写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有的____。还有的_____。
(1)小小组讨论,再写下来;
(2)指名说,集体评议。
课文中没有对“姿势”进行具体描写,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锻炼学生想象力。又对第二自然段总分写法进行迁移,训练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可谓一举三得。
2.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两句话。
3.要求学生轻声读这一段,出示“白荷花____,”要求补充完整,说说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以“作者为什么会去看荷花呢?”这一问题导入第一自然段学习。这一段较简单,只有2句话,所以只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后,用“谁”、“怎么样”或“干什么”的句式说说这一段主要意思,从而落实本单元训练重点。
六、总结全文
引导学生从学法、课文内容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七、测试
通过测试练习,当堂反馈、矫正,能够减少学生学习中的误积累,使学生真正达到目标。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如下:
板书是微型的教案。我的板书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抓住重点词语,用箭头表示文章的思路。它体现了教师教、学生学的思路。
篇10:《周总理借书》第一课时说课设计之一
《周总理借书》第一课时说课设计之一
一、说教材
小学五年制第四册第六单元中的四篇课文写的是革命领袖或科学家的故事,据大纲要求,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周总理借书》是这个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记叙了周总理在大雨天到北戴河图书馆借书读的故事,赞扬了周总理严格遵守制度的品质。初步培养学生遵守制度的自觉性。由于学生在第三册学过一篇写周总理的课文《一束鲜花》,对周总理的事迹、丰功伟绩已有一定的了解,现在学习本课可增强学生尊敬、爱戴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本文主要是通过人物对话形式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其中句式“请问……有没有……”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同时,本文几个名词性词语组词方式较有规律。应该着重指导学生学习积累。
课文的插图也是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配有一幅插图,画的是周总理撑着伞,带着笔记本到图书馆借书,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第三段的。但是这里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画面上色彩明亮(便于学生观察),但容易被学生误解为白天去借书,教师需加以说明,方利于学生领会周总理不管天黑路滑冒雨来借书的精神。
二、说教材处理
根据二年级儿童年龄特征、认识水平,以及我对本课教材的理解,我把本课教学时间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指导预习,读通课文,初步了解内容,学习1、2段中的生字词语及其内容;第二课时,学习第3段中的生字词语及其内容,完成其他练习。
现就第一课时教学作如下设计:
三、说教学目标
1.学会“图、馆、值、册、济、阅、览”8个生字,理解“图书馆、读者、值班室、管理员、阅览室”5个词语。
2.仿效例句,根据指定内容,用“请问……有没有……”这种委婉的语气说话、写话,能有感情地朗读第2段中的对话。
3.初步感受周总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制度的品质。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教学大纲精神,5个词语和1个句式的学习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
难点:本课生字同时出现了“馆”、“管”这两个音同形又近的生字,对于观察力不太好的二年级学生来说,区别这两个生字的形与义成了本课教学的难点。再者,我们温州地区农村学生普通话基础比较差,而且平时用方言说话也较粗鲁,因此,要把“请问……有没有……”这个那么礼貌、那么委婉的句式训练成为学生的主体口语,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具准备:《世界地图册》一书、幻灯片若干、生字卡片等。)
五、说教法
在教学生字词时,采用归类法、直观法、比较法等:句式训练时,采用迁移法;讲读课文时用情境教学法、导读法;一些比较花时间的问题,用讲授法。
六、说学法
学生自学课文时,采用自学法;在自学字形时,用讨论的方法,同时又用加一加,变一变等具体方式记字形;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时,采用读读、想想、划划、写写的方法;在巩固生字时采用练习法。
七、说教学程序
(一)承前启后导新课。
学生在第三册时学过一篇写周总理事迹的文章,为使新旧知识取得联系,又能引入对本文的学习,设计导语如下:
小朋友们,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一生有许许多多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歌颂!谁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习的《一束鲜花》这篇课文写的是他的什么故事呀?
(二)启发设疑解课题。
1.启发
小朋友,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提出一系列问题:周总理在什么情况下借书?为什么要借书?借什么书?向谁借书?怎样借书?书借到了吗……
安排这个教学环节,一是培养学生看到课题,思考课文内容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二是制造悬念引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2.设疑
在肯定了学生提出这一系列问题后,我又有意设了一个小小的疑窦,使学生产生“愤”、“悱”的心理状态,激发探求“谜底”的欲望:我们新中国的总理,一个令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爱戴的总理,他日理万机,他要借什么书的话你觉得容易吗?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说明了什么?
---------------------------
(三)引导自学练双基。
1.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使学生自学时有序可循)
要求:(1)标好课文有几段,想想课文写周总理是怎样借书的?说明了什么?(2)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想想意思,讨论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1)字形:
用加一加、变一变、会意等方法,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册”可用会意法记字形,“馆”、“管”的区别是难点,可用比较法。
(2)字义:
A.本课的词语组词方式比较有规律,可让学生用归类法学习词语,加深理解。
a.这些词语中表示人物名称的词语是哪几个?(点出“馆”大“室”小概念上的区别)
b.联系实际理解后扩词:宾馆、旅馆、文化馆、展览馆、教室、会议室、
篇11:《雪被子》第一课时说课设计之一
《雪被子》第一课时说课设计之一
一、说教材
《雪被子》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五年制教材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册教材在编排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发展语言为主线,注重听说读写的协调发展。提倡让学生在课堂中多“动脑、动口、动笔”。而这一编排特点也恰好体现了大纲对。
本教材“使学生初步形成阅读能力”的要求。因而,让学生全面参与课堂教学,培养阅读能力是本册教材总的指导思想。本篇课文是一篇儿童散文,它是继一册《雪娃娃》之后的又一篇有关雪的课文,文章以优美的语言、音乐般的节奏和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在洁净美丽的白雪覆盖下的冬景,一个神奇犹如梦幻般的境界。课文共分三个自然段,包含着两个自然科学知识:“小雪花给麦苗盖上了雪白的被子”说明厚厚的积雪能保持地温,抵挡寒风和霜冻对庄稼的侵袭;“雪被子下面,麦苗们做了两个快乐的梦”,揭示了“瑞雪兆丰年”的自然规律。这篇课文可分三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掌握6个生字(麦、苗、盖、呼、淘、哨)教学1―2自然段。
第二课时:教学第3自然段,进行听说训练,掌握相应的生字新词。
第三课时:总结课文,朗读训练。
而本课时即第一课时的教学,应以训练为主线,即让学生做到“三动”,以学生为主体,初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本课时教学目标
(1)初谈课文,了解大意。
(2)学会“麦、苗、盖、呼、淘、哨”6个生字,理解“被子、满天、雪花、麦苗、暖呼呼”的意思。
(3)读通课文,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明白“雪被子”能保持地温这一科学道理。
(4)培养合理的想象力。
学会6个生字,新词;懂得雪被子能给麦苗保暖,使麦子长得好而丰收的道理。
2.教学难点
麦苗为什么觉得暖呼呼的?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教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是当今教学改革的主流,生字教学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即集中读拼音,分散教学字义,并运用部件分析法,熟字比较法教学生字字形。运用启发式提问、图文结合、句子比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等方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主动地探索新知识,掌握内容,积极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习能力。
2、学法
在教学上,放手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拼音知识,指导学生自学、锻炼其自学能力,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探求新知,掌握一定的字形记忆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才能举一反三,形成能力,“授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明学习方法指导的重要性。
3、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所掌握的知识程度看,生字“淘”的正确书写要重点指导。新词“暖呼呼”要联系上下文去理解,积雪能保持地温,二年级的小朋友不可能一下子明白,以借助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道理。
4.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投影片、生字卡片、小黑板
三、说教学程序
本课教学思路:
谈话引题激趣――听录音初感课文――自学课文生字词――检查自学情况――学习课文l、2自然段――复习巩固
1.谈话引题激趣。
小朋友,冬天到了,你觉得大自然中什么景色最美?下雪的时候,你们常常干些什么?雪不但洁白、美丽,对庄稼还很有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雪被子》。运用谈话法揭题,自然、简洁、有趣,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准备状态。
2.听录音初感课文。
利用配乐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音乐般的节奏,从而产生学习课文的强烈愿望,同时,在―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自学课文生字词。
自学要求:(小黑板出示)
(1)初读课文,利用拼音学习新字;
(2)划出生字新词,想想它们的意思。
(3)看出字,说字形。
---------------------------
(4)想―想:课文写谁喜欢什么?
这―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让他们去独立动动脑,动动口,让学生在自己读、看、比较、思考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字词的音、形、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检查自学情况。
(1)看卡片读生字。
学生易读错的字 shào (哨) mèng (梦) fēng (丰),
多音字jiē(结)多读几次。
(2)记字形。
比较法:“麦”与“表”相比较,“苗”与“猫”比较
动作演示法:盖
部件分析法:呼――口十乎,哨――口十肖
笔顺分析法:“淘”字右半边的笔顺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出示句式:课文主要讲(谁)喜欢(什么)?让学生说说课文大意。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能让我们教师有重点地查漏补缺,又让学生有充分动口的机会,既掌握了新知,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学习课文l、2自然段,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读课文第一
篇12:《田忌赛马》第一课时说课设计点评
《田忌赛马》第一课时说课设计点评
陈和兴老师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年青教师,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教态亲切、自然,粉笔字端正、秀丽。在下半年举行的浙江省台州市小学语文教学大比武中的参赛课《田忌赛马》也上得十分精彩,受到了一致好评。以上的这份说课稿,就局部来看,每一块内容都说得很好,如分析教材,合情合理、细致、深刻、全面。不但正确地概括了教材的主要内容、中心和写作特色,而且揭示了教材在语言文字训练方面所处的地位和所具有的功能,这对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在语言文字训练中的媒体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再比如在说教法和学法的时候,不但交代了课堂教学中将以何种教法为主,而且阐述教法选择的依据,说学法则结合陈述所相应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所遵循的原则,思路清晰,也有一定的科学性,特别是设计意图陈述得全面、具体、系统。从设计的总意图到力求体现的一些主要观点,都阐述得十分清楚,说理也十分有力。从介绍的设计意图,可以看出陈老师本课时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教材处理也完全符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原则。但从整体来看,这份说课稿,也存在一些比较大的需要改进的地方,其最主要的问题是只有设计意图的介绍,而没有设计的具体内容,即没有具体的教学过程。这样,设计意图的介绍,实际上也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空对空地运作,失去了实际意义。虽然在说教法和学法时讲过教学程序的六个环节,但这不是具体的教学过程,是没有血肉的课堂教学的躯壳。按说课内容的要求评价,这份说课稿的最大毛病是内容的'残缺,而且缺的又是说课中最重要的一块,即教学过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如果能在“说教法和学法”之后,再补说上一块“教学过程”,在详说教学过程以后,再来说设计意图,那么,这份说课稿就完美了。导致出现这情况的根本原因,恐怕是对说课到底该说哪些内容,哪些内容如时间不够可省略,哪些内容则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必须说,未了解得全部到位。
现在,的确有一种比较模糊的认识,认为只有说只说不上的课需要详细说教学过程,如果是说了马上就要上的课,或说已经上过的课,那么教学过程就可以不说或者只要罗列一下大的教学环节就可以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差。其实,无论何种类型的说课,教学过程的陈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这种教学过程的陈述,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原始复制品,但不管怎样,都要尽可能具体,这是全都如此,概莫能外的,因为说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而课堂教学效益,则主要?br />
篇13:《忆铁人》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忆铁人》是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讲述了铁人在一次检查托儿所工作中知错就改的事。全文结构清晰,先概括介绍铁人的特点,再通过具体一件事来表现铁人关心群众,严格要求自己的高尚品质。课文多处细腻含蓄地写了铁人的实际言行,教学时根据单元重点训练目标“抓人物言行想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从这些平凡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体会铁人不平凡的心灵美。
这堂课的目标我定为: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一个多音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
能力目标:懂得阅读写人的文章,要注意人物的言行,初步学会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
情感目标:通过情感朗读,特别是抓住描写铁人言行的句子感受铁人关心群众生活,勇于改正过错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言行,剖析人物的品质
二、说学生:
“抓人物言行想人物特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没有这方面研读的经验。而对于人物的特点学生一般能感受到,却无法用合适的词语来概括。今天,五甲班上篇课文是本单元第二篇写人的文章,此前第九课已由郭老师带领他们学了。
三、说设计意图:
在引导学生自读体会中体现主体意识。四十分钟是刚性的,课堂教学容量必须恰当。在教学设计中,我不盲目追求“完整”,不分散精力四面出击,而是牢牢抓住第二自然段中描写铁人言行的语句,以重点句:“铁人睁大了眼睛‘哦……咳!’”为中心展开教学,让学生读通、读懂、读好,体会铁人的高尚品质。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生情,再以情促读。
本课时设计力求体现“抓人物言行想人物特点”来展开教学过程,以领悟怎样抓言行想特点的学习规律为教学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朗读――体会为学习的基本行为方式展开训练过程;以体会人物内心想法与言行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思维核心,体会人物特点。
四、说教学流程:
1、揭示课题,初步了解铁人。
五上时在同步练上学生曾经做过一篇课外短文,就是讲铁人为了压井喷用身体当搅拌机而被誉为“铁人”的事。根据这一学情,我课前发了一份有关铁人的资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看看。因此,课堂上我就直接让学生自己介绍铁人。我认为这比老师讲学生听更能让学生走进铁人。
2、疏通课文,初步感受人物品质。
这一环节我仅反馈“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而没有反馈“铁人是怎样一个人?”,主要是因为我觉得此时学生的认识还比较粗浅,如果亮出的观点有偏颇反而会束缚学生的思维。
3、抓住言行研读,体会人物品质。
研读时我是从教学的重点句也是难点切入,分两个层次展开。第一次仅停留在字面理解到铁人惊讶的心情即可。第二次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通过补白铁人的想法,体会铁人“惊讶――醒悟――后悔――自责”的复杂心理变化过程。我从这句切入除了为突破难点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我认为这句中所体现的复杂心理变化过程正是这件事的一个转折点,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转折点。
4、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在课堂小结时总结人物特点及学法,并明确下课时目标。
篇14:《周总理借书》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周总理借书》是省编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通过叙述周总理在北戴河图书馆借书的故事,赞扬了他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制度的品质。这种品质主要表现在他和小王的对话中,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话的朗读,这也是本课的一个语言文字训练点,要引导学生学会用请问,有没有说话写话,使学生明白说话要有礼貌,语气要委婉。周总理的这种品质还体现在神态行动中,如:笑眯眯、笑呵呵、撑着伞站在雨中等。因此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总理的神态行动来体会品质。
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及学生情况,制定本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1.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图书馆、阅览室、值班室、管理员、经济、读者等词语的意思。
(2)根据指定的内容,会用请问,有没有说话写话。
(3)能有感情朗读对话,初步感受周总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制度的精神。
2.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图书馆、阅览室、值班室、管理员、经济、读者等词语的意思是本课的重点。
(2)能仿照例句,根据指定的内容用请问,有没有说话写话,这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1.教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如果我们抓住了课文的思路,也就抓住了组织阅读教学的准绳,这篇课文是围绕借书这条主线展开的,通过写周总理什么时候怎样的情况下怎样借书来体现品质的,因此我引导学生抓住借书这条主线来读懂课文,采用了王志尚的线形教学模式,即导入铺线(扣题设疑激趣)、初读理线(问题引路促读)、细读循线(读读议议品意)、深读悟线(发挥想象悟情),并结合启发式教学中的设疑、讨论、想象等方法,达到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2.学法
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读、划划、议议、想想来读懂课文,让学生眼口手脑并用,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
三、说程序
本课我分二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并教学1、2段,初步感受周总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制度的精神。
第二课时:教学第3段,进一步体会品质,完成作业。
下面我着重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
(一)扣题设疑,导入铺线。
1.齐读课题后,问:围绕借字你想知道些什么?
2.教师引导点拨,小结出4个问题:
①总理什么时候去借书?
②为什么借书?
③怎样借书?
④通过借书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因为本课是按借书这条主线展开,要求学生紧扣借字提问题,既教学生学会提问题,又让学生把借书这条主线握在了手里。
(二)问题引路,初读理线。
1.让学生带着教师小结出的4个问题听录音范读,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想想每段各写了些什么?
以思促读,以读促知,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学生讨论读书结果。
①你学懂了哪些生字词?还有哪些不懂?抽读生字卡片。
②投影出示练习题,指导学生理解图书馆、阅览室、值班室、管理员等词义。
藏着大量图书的屋子的叫
供人看书报的屋子叫()
课文中管理图书的人叫()
专门用来让值班人员工作和休息的屋子叫()
由于这些词语没有深刻含义,只是一些场所名称及职务名称,学生容易理解,出示练习题,既能帮助理解有困难的`学生理解词义,又反馈了学生自学信息。
③分节指名读,想想每自然段各写了些什么?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老师注意正音,使学生读通课文,在议的过程中,不需要学生很准确地概括,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使其明白第一自然段是写周总理借书的时间、地点,第一、三自然段是写周总理怎样借书,结果怎样,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就可以了。
通过学生的读读议议,教师的引导点拨,师生共同理线,理清课文思路,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出线索。
(三)读读议议,细读循线。
1.讲读第一自然段。
①齐读这段。思考:为什么图书馆里读者很少?
②学生讨论,集思广益,使学生知道周总理是在一个下着大雨的晚上,读者很少的情况下去借书的。
③随机指导学生理解读者。
问:
a.在图书馆读书的人叫什么?(读者)
b.阅读书刊文章的人都叫读者,这里的者是什么意思?(的人)
c.者还可以组成什么词儿?(学者、作者、记者)
2.讲读第二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用____划出周总理和小王在电话里的对话。
②投影出示句子:请问,图书馆里有没有《世界地图册》和《世界经济参考》?
A.齐读句子,随机指导学生认识书名号。
师:《世界地图册》是一本书,所以要标上,这叫书名号,《世界经济参》也是()所以也用上了()。
B.投影出示句子比较:
a.请问,图书馆里有没有《世界地图册》和《世界经济参考》?
b.喂!图书馆有《世界地图册》和《世界经济参考》吗?
师问:你认为哪一句说法好?
板书:请问有没有
用比较法既培养学生的语感,又让学生体会周总理虽为总理,但仍有礼貌地向图书馆借书,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周总理严格要求自己的美好品质。
③指导朗读,指导学生要用礼貌、委婉的语气来读。
④趁热打铁,仿照例句说话。仿照例句,根据指定的内容,用请问,有没有说话。
例:想借《世界地图册》和《世界经济参考》。请问,图书馆里有没有《世界地图册》和《世界经济参考》?
(1)想买明天去上海的火车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买一本《儿童图画字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学生仿照例句请问,有没有说话。
抓住训练契机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落实教学重难点。
⑤引读。
a.师引:管理员小王听了电话后的回答是生读(有啊,但这些书只能在图书馆里看,不能外借)
b.师问:图书馆对周总理要借的书有什么规定?指导学生理解图书里有一些较贵重的,数量较少的书不能外借,这样规定既满足读者的需要,又能保证这些书不会遗失,这是图书馆的制度。
c.听了小王的话,周总理怎么说?(好吧!谢谢,等会儿我到图书馆去看。)思考:你从等会儿这个词可看出些什么?指导学生抓关键词等会儿理解周总理为管理国家大事,工作很忙。
通过学生读读议议,循着借书这条主线,抓训练点,抓重点词,步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发挥想象,深读悟线。
1.师导:天下着这么大的雨,周总理为管理国家大事工作这么忙,小朋友们,请你想象一下周总理还可以怎么说也不过分?
2.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畅谈自己的想法。
3.教师小结:是呀!敬爱的周总理工作这么忙,天又下着大雨,他还说:谢谢,等会儿我到图书馆去看,周总理是多么严格要求自己,多么遵守纪律呀!
4.指导朗读这段。教师先范读,再让学生分角色读。
这样的反复朗读,既让学生读中体会品质,又使学生领会到作者运用语言的功力。
(五)完成作业,巩固新知。
1.复习生字。
师问:你觉得哪几个字比较难写?教师范写,学生写,重点指导览册。
让学生动笔练,落实教学重难点。
2.完成课堂作业。
第五题:仿照例句,根据指定内容用请问,有没有写话。
篇15:《ao ou iu》第一课时优秀说课设计
《ao ou iu》第一课时优秀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年级上册拼音教学的第十一课――《o ou iu》的部分,这课用两课时教学,现在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这课时是三个复韵母o、ou、iu及它们的四声,并用声母与o ou iu组成音节的拼读,课中每个复韵母都配有一幅图。第一幅图是冬天到了,小朋友穿着“棉袄”到泳池边去为游泳比赛呐喊助威,“袄”提示o的读音。第二幅图是海鸥低飞的情景,“鸥”提示ou的读音。第三幅图是小朋友比赛游泳的情景,“游”提示iu的读音。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对小学一年级的具体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制定了以下几条课时目标:
㈠知识目标
1、学会o ou iu三个复韵母,能认清形,读准音,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
2、会读o ou iu的四个声调,能正确读出带调韵母。
3、练习与声母拼读。
㈡能力目标
1、培养孩子比较熟练地读准o ou iu的音,认清它们的形的.能力。
2、培养孩子记忆、思维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㈢德育目标
通过拼读、书写,培养孩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达到本课时的目标,我安排了如下教学环节:
1、复习单韵母和三个已学复韵母i ei ui ,为学习新的复韵母作铺垫。
2、借助课件指导孩子正确读出o ou iu。并读准读音、认清字形、四声拼读学习。
3、创设情境,练习拼读, 在孩子准确掌握o ou iu及四声后,我再带孩子进行复韵母与声母的拼读练习。在这一环节中,我首要的目的是练习拼读音节,熟悉复韵母的发音;其次是,扩大孩子词汇量、帮助他们积累词语。正如小语教学指导意见中所说“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地积累词语,准确地运用词语,注重在生活中扩大识字量。”
四、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声母i、ei、ui及六个单韵母的读音。
2、出示课件:冬天,小朋友在游泳场玩耍,海鸥低飞的情境图,并配上复韵母 o、ou 、iu,四个单韵母及四声,孩子读完房子打开呈现出五彩缤纷的焰火。
3、揭示本课要学习的复韵母,板书:11 o ou iu
(二)学习o 、ou 、iu
1、看表音图提出o ou iu三个复韵母。
⑴第一幅图 师:第一幅图画的是什么?“袄”的音是第三声,读第一声是什么音?(老师打手势引导) 出示拼音卡片:o,齐读o。 师:为什么说o也是复韵母?注意观察老师读o时的口形变化。师:老师读o时,口形有什么变化? 说明:复韵母是两个单韵母组成的,读音时,口形变化要快。 看卡片练习读音。(开火车,分组读,教师检查口形)
⑵第二幅图 孩子自由交流,ou怎样读?读到时要注意什么?汇报结果,指名孩子读ou音,大家评价,鼓励孩子大胆地发言,能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正视自身缺点并改正。
小结:两个单韵母快读就是复韵母的音。(开火车正音)
⑶第三幅图 方法同上学习(略)。
(让孩子巩固所学知识,上新课时观察老师的口型,师指导发音,并用手势引导,是因为更夸张地把口型在孩子面前展示出来,孩子更容易看清复韵母的口型变化,掌握发音。)
2、复习o 、ou、iu三个复韵母 ,用卡片按顺序和打乱顺序认读。
3、练习读o 、ou 、iu的四声。
āo áo ǎo ào
ōu óu ǒu òu
iū iú iǔ iù
师问:谁能读出o ou iu的四声?(出示o ou iu) 出示顺序读四声和打乱顺序读。
4、引导观察、抓住特点、指导书写。
āo áo ǎo ào
ōu óu ǒu òu
iū iú iǔ iù
(注:第一次制作四线三格不懂拉整齐,请教教)
(板演:边写边讲解,指导孩子正确的书写格式,注重孩子写完之后的反馈,看看有问题再做个别指导。)
5、接龙游戏:出示复韵母o、ou、iu与所学声母相拼,上一个孩子刚读完,下一个孩子快速接上读,看谁读的既快又准。
g t q
出示: d o h ou n iu
m z l
(有趣的游戏既可以巩固孩子对韵母的拼读记忆,又可以提升与声母的相拼练习。)
五、总结(略)
六、板书设计。
----o o-----u i-----u
āo áo ǎo ào ōu òu ǒu óu īu íu ǐu ìu
( 一年级的孩子比较好玩好动,我将板书设计成了一个可爱的小房子,我想孩子一定会有很大的吸引力。指导书写时我把学习拼音和培养情感有机结合起来,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实践,书写复韵母时提醒孩子“一家人相亲相爱,要靠拢,”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孩子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使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篇16:《给予树》第一课时优秀的说课设计
《给予树》第一课时优秀的说课设计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四篇课文写的都是发生在儿童之间的故事,都体现了“美的情感,爱的奉献”这一专题,都是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这种感情。《给予树》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在圣诞节前夕,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在这样的一个特殊节日里,一个小女孩渴望拥有一个洋娃娃的愿望,另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金吉娅帮她实现了,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故事。金吉娅小小的年纪,却能够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中可以看到她金子般的心灵。整篇课文处处洋溢着爱的思想,美的情感,时时闪烁着人文的光彩。
【学生情况分析】
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在亲人的关爱中学生关心他人,无私奉献之心比较淡薄。通过两年多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也能与文本进行对话,通过阅读感悟来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
【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会认读词语,读通课文,并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有整体上的把握,重点学习第3、4小节,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能够走进金吉娅的内心,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
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以“我”的心情变化为主线,体会文章中所蕴涵的“爱”,如手足之爱,母子母女之爱等等,升华情感,更深刻地理解“给予树”的含义。
结合以上分析,本课采用以下例文理念及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其审美价值不仅仅在语言上,更重要在精神上,美的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课应成为孩子“精神的天堂”。例文教学时,我以情感为主线,以“爱”贯穿始终,以个性品读为感悟积累的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通过鲜活的学,灵动地进入文本角色,借助多种生活情境的创设,再现文本情境,把握文本主人公的形象,做到以文启人,以情动人,以美育人,努力让孩子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展现语言的美,还原人性的美,享受生命的美。
【教学流程例文】
一、课前导入,创设美的情境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也是最基础的环节,更是拓展和延伸的前提。在导入中,除了要创设一定的情镜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课文内容的难易程度,做由浅入深,变抽象为具体的引导。因此我在开课伊始,首先播放圣诞节的图片,(挂满礼物的圣诞树,快乐的孩子们,载着送礼人的马车等)以及《铃儿响叮当》这首大家熟悉的圣诞音乐,欣赏后,让学生说说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将学生引入圣诞节愉快的氛围中,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探究的欲望,带着美的心情对课题进行质疑,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
二、立足课堂,打好阅读基础
我努力落实“打造精品的常态课”这一教学理念。我今天的课虽然与精品搭不上边,但我努力地向“常态课”迈进,体现扎实性,大家都看到了,今天的课堂上,我不仅仅引导学生“口诵”,更要求学生“心维”,带着明确的要求去读书,“字字入目,句句铭心”。我足足花了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引导学生读课文,学生字,读词语,并逐段地指导学生的朗读,努力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每一环节的落实我都努力体现扎实,到位,真正为后面品读重点词句打好基础。
三、品读感悟,以情促情
在学生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内容之后,我引导学生质疑,学生提出了“为什么金吉娅要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而给自己的家人只买了棒棒糖呢?”这一问题,我以此为线索,引导学生品读第三段,画出描写金吉娅的句子,然后指导学生朗读感悟,体会“沉默不语”的意思,并通过与前两个小节的联系体会金吉娅“沉默不语”的原因,又引导学生把金吉娅的“沉默不语”与哥哥姐姐的“兴高采烈”对比,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两个感情色彩截然不同的词语所揭示的不同情感。这样通过抓住“沉默不语”和联系上文,使学生体会到了金吉娅体贴着家人,担心着家人,感受到心灵之美。
四、入情入境,情感共鸣
学生只有真正走进文本,才能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所以我在学生前几个环节生成的情感认知的基础上,还是以问题情境:“为什么金吉娅要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而给自己的家人只买了棒棒糖呢?”为线索,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地研读第四小节,走进金吉娅的内心世界。学生在问题的激励下积极阅读课文,找到了回答上述问题的答案:“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什么都没有。”我牢牢地抓住了这句话,以这句话为走进金吉娅内心的突破口,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1、漏字揣摩语言:我在大屏幕上出示学生找到的句子,但故意漏掉“什么都”,在比较中学生知道“什么都没有”就是“小女孩一丁点,丝毫都没有”,从教师追问“
篇17:一年级语文《画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画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课文中宋等7个生字。会写涛、陈、丹、艺4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体会赵小艺、陈丹、宋涛画风的意图。
【教学重点】
1、会认课文中宋等7个生字。会写涛、陈、丹、艺4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体会赵小艺、陈丹、宋涛画风的意图。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风婆婆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段声音,想听吗?请仔细听。
2、你知道这是什么声音吗?
3、对,这是风的声音。你喜欢风吗?说说理由。
4、是啊,风看不见,摸不着。今天有3个小朋友,想用自己的画笔,把风画下来,他们会怎么画风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画风》去看一看吧。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教学生字
1、提出自学要求,请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读课文:
自学要求:
⑴ 我能把课文读通顺。
⑵ 我能认识课文中的生字。
2、今天,这三位画风的小朋友来到了我们的课堂里,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
⑴ 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名字,请学生跟他们打招呼。
⑵ 去掉拼音请学生读一读。
⑶ 打乱名字中的字的顺序,请学生同桌互读。
⑷ 教师抽个别学生读生字。
⑸ 请小朋友仔细想想,我们班哪些小朋友的名字中也有这几个字?
3、根据学生的回答,书写涛、陈、丹、艺4个字。
三、读顺课文
1、小朋友们都知道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宋涛、陈丹、赵小艺却非常聪明、能干,用自己的方法把风画了下来。
那么他们究竟是怎样画风的呢?请你再来读读课文,从课文中划出他们画风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2、刚才在小朋友读课文的时候,三个小朋友已经完成了他们的大作,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四幅画)
3、这四幅画的作者分别是谁?
4、让我们一起先去看一看赵小艺的画。
课件出示: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⑴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什么地方让你感觉到风来了?
板书:风来了 旗子飘了
⑵ 风来了,还有什么东西也会飘起来?
⑶ 学生自己试读。
⑷ 抽个别学生读。
⑸ 齐读。
5、在赵小艺的带领下,其他小朋友也画出了不同的风,让我们看看他们又是怎样画风的?(出示三段话)请学生自由读一读,读出有风的感觉。
课件出示:
⑴ 陈丹说:我也会画风了。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⑵ 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小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⑶ 赵小艺笑着说:我还能画!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① 个别学生读,说说,从哪个地方感觉到有风?
② 齐读。
6、现在老师想请几个小朋友和我合作读。请四个小朋友分别扮演赵小艺、陈丹、宋涛。
师:风来了,赵小艺你画了什么?
生:我在房子前。
师:风来了,陈丹你画了什么?
生:我。
师:风来了,宋涛你画了什么?
生:我。
7、老师和全班小朋友合作。
四、诗歌结课
1、小朋友,你们发现没有,老师把刚才你们说的写成板书,如果我们把这个板书穿起来,就变成了一首小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小诗。
2、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棒,通过自己的智慧,在这节课里不仅交到了几个好朋友,认识了很多字,还学会了编诗。
老师要在诗的下面写上我们班的大名,这可是我们这节课的劳动成果。
3、会编诗了高兴吗?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另一首描写风的诗,在结束我们这节课之前
老师把这首诗送给每一个小朋友,希望你们能永远记住这节课。齐读这首诗。
篇18:《画风》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画风》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该课我是作为先行课来上的,上完以后组里的老师们给予了如下的评价:
优点:
1.教学过程清晰,教学任务按时完成;
2.教态亲切,重视了学生的'反应;
3.课文范读好,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4.对识字部分处理好,能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熟知的事物进行识字教学。
缺点:
1.教学任务应只安排两个让学生自学完成,时间充裕效果会更好些;
2.学生朗读没有到位,还没有读熟。
自己反思:
听了组内老师的意见,我认识到:联系生活实际识字、扩词做得比较好要坚持。对于指导学生朗读还应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落实到位,读不好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学习。比如在指导难读的句子时,应先让所有学生自己先轻声读一读,然后指名愿意读的孩子站起来大声读,别的学生可以再挑战读,看谁能把难读的句子读好,这比光靠老师一个人讲该怎么怎么读效果要好得多。
篇19:画风第一课时语文说课稿
画风第一课时语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十五课。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本文对话较多,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乐读、乐听、乐思、乐说。
二、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总目标为: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为: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会正确书写“艺、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初步培养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四、预设流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课题。
1、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画风》一课的导入可采用猜谜的方法“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学生兴致勃勃地猜出谜底是:风。
[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猜谜导入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课一开始就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风看不见,摸不着,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却是《画风》。(板书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指名质疑。
[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围绕课题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很好地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好奇心,产生读书探究的欲望,促进主体的发展。]
过渡:小朋友们真善于思考,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认真读书,善于思考的孩子一定能够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答案。请大家打开书,翻到15课。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组内汇报朗读,评评小组内的“小播音员”。
★ 画风 说课稿
★ 画风说课稿
★ 画风的说课稿
★ 画风作文150字
★ 画风100字作文
【《画风》第一课时优秀说课设计(推荐19篇)】相关文章:
《画风》第一课时学案2022-06-23
说课稿小学语文2022-11-10
小学语文经典说课稿2022-07-07
小学语文《太阳》第一课时说课稿2023-09-19
小学语文万能说课稿2023-10-30
小学语文说课稿2023-04-18
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风来了说课稿2022-12-13
风来了幼儿说课稿2024-01-13
《称赞》第一课时说课设计2024-03-10
说课的教学反思怎么写2023-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