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弦上的咏叹调说课稿

时间:2023-09-10 08:47:46 说课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g弦上的咏叹调说课稿(集锦11篇)由网友“李熏然女朋友”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g弦上的咏叹调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g弦上的咏叹调说课稿

篇1:《G弦上的咏叹调》八年级音乐下学期教案

《G弦上的咏叹调》八年级音乐下学期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G弦上的咏叹调》,了解作曲家巴赫,充分感受这首咏叹调的抒情性。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古典音乐、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欣赏音乐,认识乐器。

教学难点:

通过直观教学理解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宣布上课。

2、面带微笑问好:同学们好!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古典音乐的历史长河里,美妙的乐章不胜枚举,有的曲子愈久愈甘醇,雅俗共赏,今天我们介绍一首乐曲。

三、欣赏音乐。

1、播放音乐(第1次听),直接从聆听入手,请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静静思考是中国乐曲还是外国乐曲、什么乐器?

2、提问乐曲用什么乐器演奏,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3、看幻灯片介绍乐曲作者巴赫的成就和成长故事。

四、欣赏分析。

1、教师分段欣赏讲解该曲,启发学生画出每段的旋律线。

2、通过分析力度变化,音色特点,得出乐曲所表达情绪特点。

五、总结下课。

同学们下课!

篇2:G弦上的悲伤随笔

G弦上的悲伤随笔

我静静地站在他的身后,我多想,他可以回头,看看我的存在。四年了,我最美好的青春,都是用来陪伴他的孤单和寂寞。我以为,只要我足够坚持,终有一天,他会感动,可是,如今的他还是和四年前一样,寂寞的拉着属于他自己的弦,他最爱的是G弦,只因那是曾经的她最爱的。

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话语来形容她,那样一个爱她的男子,可是她还是决绝的离开。从那一刻开始,他的琴弦就是悲伤地。我多想,可以进入他的心里,一个小小的角落都可以,我宁愿花四年时间守在他的身边,宁愿被别人骂着神经病。这一切都是,我想他可以回头看到我。

我曾经看到他和她一起的样子,那时的他是如此温暖,如此干净。那一刹那,我就感动着,默默的喜欢着他,如果她没有离开,我或许就会一直把这喜欢放在心里。可是为什么,最先离开的是她,有时候,我在替他悲伤着。自此,他再也没有拉出那么动听的旋律。

我站在你的身后,四年了,四年,属于我最美好的青春,我用来陪伴你,可是,你就没有感动吗?

最初的'爱情,没有人对不起你,只是要离开。

我相信,我是感性而敏感的人,可是,我并未要求,你在她离去后,牵起我的手,拥我入怀。这样的你,终也不是我爱的吧。

如今,我也累了,倦了,爱情,与我或许真的是太奢侈,我只想在这个冬季,好好地找个地方,冬眠去。

我知道,你发来了短信,打来了电话,或许,你只是一下子不习惯,那个跟在你身后四年的人,突然离去。爱,你怎么也不会有的吧。

如果有一天,我在听出你的G 弦是幸福的声音,我就知道,你的心,放开了。

只是,我知道,终不是我。

G弦上的悲伤,你一直都是留给她的。

我一个人,在角落里,看着你的悲伤。心里那么难受,眼泪一直在心里静静的流淌。

一个人,感冒,吃药,一个人,听着寂寞的情歌。一个人,独自旅行。一个人,独自在黑夜哭泣。

G弦上的悲伤,我不在期待,我现在只想过我自己的生活,或许许多年后,我也会遇到一个很爱我的人,愿意把我放在心里。

这个冬季,我和你告别,只是我真的累了。再见,并没有我想的那么艰难,原来,一直守着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才是真的很难。

我相信,我以后不会再为你哭泣了,不再看着你的悲伤而悲伤了,此生,或许,我们也不会相见吧。

篇3:伯牙绝弦说课稿

伯牙绝弦说课稿

本节课我围绕“伯牙为什么绝弦”这个大问题组织教学。我的教学思路是:

第一步,帮助学生读通古文,读准节奏;

第二步,帮助学生读懂古文,理解全文大意。这篇古文比较好理解,所以我重点在教给学生自学古文的方法以及一字多义与同义不同字的教学上。

第三步:引导学生体会知音之间的深情。这一步,我采取了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伯牙的琴声展示的想象,指导朗读,钟子期怎样赞叹。模仿文中的句式进行创作,将钟子期与伯牙其他朋友做比较,想象伯牙与钟子期在一起的情景。让学生深入体会他们俩是真正的知音。

第四步:知音离去,引导学生体会伯牙内心的痛苦,从而理解伯牙为何绝弦。这一步在学生已经充分感受到伯牙与钟子期的'深情基础上。我也进行了课文拓展补充伯牙为追悼钟子期写的短歌,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知音之间的深情,体会到知音难觅,那么此时学生就完全理解了伯牙为什么绝弦。

最后,背诵课文,达到积累的目的。

篇4:《伯牙绝弦》说课稿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中的第一篇课文《伯牙绝弦》。《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叙述的是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一段千古流传的故事。讲述的是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以子期为知音,后来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绝,将琴摔碎,立志再不鼓琴。本文行文简洁、流畅,只有短短77个字,共5句话,第1句总起,第2、3、4句顺承而下,第5句急转而合。

【说设计理念】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说学情】

学习本文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习本文首先要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注意停顿要恰当。学生读通顺后根据注释、插图并联系上下文,能了解文句大意,老师重点指导朗读、背诵课文,在读中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

【说教法学法】

本课内容比较短小、浅显,因此,我采取了“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本课教学立足于语言文字,让学生品味词句,在朗读中感悟伯牙和子期的真挚情感在创设的高山流水情境中,再一次感受友情的美好和艺术的魅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做好引导者,共同参与者的角色,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现代教育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应该平等对话,有效教学因此我采用“自读自悟”,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引导学生借助注解读通读懂文言文,感受伯牙和子期真挚的友情。

3. 理解文章内容,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比较有感情地朗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感受伯牙和子期真挚的友情。

【说教学流程】

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音乐引路,揭示课题→初读感知,体会韵味→深入探究,理解课文→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一)音乐引路,揭示课题

课前ABCC式的词语练习,丰富孩子的语言积累,为课文的拓展做好了铺垫,为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和说话训练铺好路。课伊始,播放乐曲《高山流水》,让学生静静地欣赏聆听,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思绪引入学习古文的情境中来,同时也为下文伯牙与子期因音乐而成为知音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从而很快地拉近了文本和学生的距离。

(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本层次的教学让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通顺。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学生读书时遇到的困难,根据学生的困难进行指导,教给学生文言文的停顿,教师的范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帮助学生们读通课文,从而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为下面的理解和朗读奠定基础。

(三)深入探究,理解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学生应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想要真正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营造一个合作学习的民主氛围,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回忆思考理解古诗文的方法,经过交流,运用看注释、朗读理解、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等方法自读自悟,揣摩句子的意思,然后在交流自己的理解流感悟,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这样的设计不单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也为为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由表达的空间和机会。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做有效的点拨引导,理解善鼓琴,善听的善是善于、擅长的意思,而“善哉”的善表示赞叹,好的意思。了解了“念”在本文中表示想的意思,再让孩子们联系上下文,找和它意思相近的“志”字。最后指名说全文大意,相机指导学生疏通文意。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通过想象情境,在头脑中、在学生的眼前想象山的巍峨高耸,水的浩荡无边,读出“峨峨”的重音和“洋洋”的绵长,教师和学生的引读既让这一画面定格,又更突出了伯牙的善鼓,钟子期的善听;引领学生们思考“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知”语言背后暗含的意思,从所念的有高山流水,再想一想,伯牙的琴声只是在表现这些美好的事物吗?到仿照句式补充说话“善哉,悠悠兮若白云。”

“善哉,依依兮若杨柳”理解所念的还有美好动人的事物后,教师引导:升华总结:志向也懂,情怀也懂,志趣相投,心意相通的人就叫──知音。通过补充资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无边孤寂和怀念之情,让学生为伯牙痛苦绝望的悲凉之情发出了深深感叹,理解千古知音最难觅,把听,说,读有机的结合起来,师生再用富于感情的语言朗读最后一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朗朗的书声,是小语课堂上永恒的经典。在一遍遍朗读中,学生也体会到伯牙绝弦,绝弦二字不仅仅是不再弹琴的意思,更表现了伯牙子期的深厚情谊,课文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同时更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古诗和名言名句;

3.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求能简洁明了地展现课文灵魂,因此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以下板书:

25伯牙绝弦

伯牙所念

知音

钟子期必得之

篇5:《伯牙绝弦》说课稿

一、文本解读

《伯牙绝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设计理念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训练点: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过程方法引导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渗透点:学生能从文中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能从课内外延伸结合中进一步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五、说学情

本课教学,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的学习,尽管短小、浅显,又有古诗文学习的基础在,但遇到困难如何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有学习兴趣,达到思维兴奋点是组织教学的关键,因此在“备教材”的同时,我也在“备学生”上下了功夫。

1、发挥范读榜样作用,增强学习动力。

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都落在朗读上,要树立“朗读第一位”的教学观,但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不易的,所以老师的精彩范读往往可以促进学生朗读欲望的产生,形成学习的动力。

2、自主合作,改变学习方式;团结协作,减轻学习压力。

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是思维火花互相碰撞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听说读写的过程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并进的过程,这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因此,在突破本课教学难点DDD读懂课文内容这一环节的处理上引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3、以读为主线,教方法、养习惯。

以读为主线,初步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习惯也是相当重要的,这将为以后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我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读通、读懂、熟读成诵,感悟学习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在批批划划中养成学习习惯。

六、说教法,学法

教法: 运用“以读代讲”法, “”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生在本课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 ――精读――美读――熟读成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悟相结合,除此之外,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读懂了课文内容。

七、说教学过程

课前有一个想象词语意境的简单交流,“杨柳依依”“白云悠悠”“清风徐徐”“炊烟袅袅”让孩子想象出来优美的意境,用心读出这些词语的声音、画面、味道,感受语文是一门美的学科,不仅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孩子的语言积累,而且能够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易于教学的展开。为课文的美读和拓展做好了铺垫,为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为孩子的说话训练铺好路。

(点评:教学有时间――课堂时间一般是40分钟;教学无时间――凡是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资源对学生都起着教育教学的作用。此时,老师在课前,看似无意却实属有心的安排了一个想象词语意境的词语交流,用想象意境读 “杨柳依依”“白云悠悠”“清风徐徐”“炊烟袅袅”这些词语,将学生的思绪、情感,学习的氛围带入到了课堂的学习中。)

(一)音乐引路,揭题激趣:

播放《高山流水》。在大屏幕上播放高山流水的风景画,配上动听的音乐,让学生静静的欣赏聆听,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轻松下来,同时也为下文伯牙与子期因音乐而成为知音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教师介绍:这段优美动听的音乐就是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之一《高山流水》,它记载了一段千古流传的佳话,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古文《伯牙绝弦》。拉近了文本和学生的距离。

(点评:音乐的引入已逐渐成为了语文的一种教学形式。形式应为内容服务。此时,学生由课前的读词想意境的美,进入由音乐引进的本课的主题《高山流水》记载的千古佳话――伯牙绝弦,学习的意境非常美。这样的导课非常自然,课前课始美境一体。同时,这样的教学意境潜意识地为本文后面要呈现的悲壮做了铺垫。)

(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自悟交流法。让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通顺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学生读书时遇到的困难,根据学生的困难进行指导,教给学生文言文的停顿,教师的范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帮助学生们读通课文,从而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为下面的理解和朗读奠定基础。

(三)依法自学,疏通文意:

读懂课文内容是学习文言文的难点,学习既是每个学生的事,又是师生,生生共同的事。学生应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想要真正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营造一个合作学习的民主氛围,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回忆思考理解古诗文的方法,经过交流,运用看注释、请教老师同学、查工具书等方法自读自悟,揣摩句子的意思,然后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理解,最后在班上交流感悟,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也为为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由表达的空间和机会。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做有效的点拨引导,理解善鼓琴,善听的善是善于、擅长的意思,而“善哉 ”的善表示赞叹,好的意思。了解了“念”在本文中表示想的意思,再让孩子们联系上下文,找和它意思相近的“志”字。最后指名说全文大意,相机指导学生疏通文意。教师小结: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既抓住了善字同字不同意的特点,又理解了志和念的同意不同字。重复中有对称,凝炼里有变化,古文就是这样简约而不简单。文章不厌百回读,再来读一读这千古绝唱,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吧。

(四)想象意境,感情朗读:

通过想象情境,在头脑中、在学生的眼前想象山的巍峨高耸,水的浩荡无边,读出“峨峨”的重音和“洋洋”的绵长,教师和学生的引读既让这一画面定格,又更突出了伯牙的善鼓,钟子期的善听;引领学生们思考“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知”语言背后暗含的意思,从所念的有高山流水,到仿照句式补充说话“善哉,悠悠兮若白云。”“善哉,依依兮若杨柳”理解所念的还有美好动人的事物后,教师引导:让我们静下心来,再想一想,伯牙的琴声只是在表现这些美好的事物吗?古人往往诗以言志,借物抒情,他在琴声还表达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出所念的还应有理想、抱负、情操、志向、心情等。教师升华总结:如此理解我心意的朋友,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 知音!

师: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正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伯牙与钟子期心心相印,他们就是一对真正的――知音。所以才会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看视频,读《警世通言》,了解伯牙和子期之间的深厚友情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通过补充资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无边孤寂和怀念之情,让学生为伯牙痛苦绝望的悲凉之情发出了深深感叹,理解千古知音最难觅,把听,说,读有机的结合起来,师生再用富于感情的语言朗读最后一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朗朗的书声,是小语课堂上永恒的经典。在诵读中,学生所能够领悟到的文本意义,丝毫不会逊色于单纯文字分析时所能够获得的信息。在一遍遍朗读中,学生也体会到伯牙绝弦,绝弦二字不仅仅是不再弹琴的意思,更表现了伯牙子期的深厚情谊,课文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这样,以图画展现情景、以语言描绘情景的方法被有机的结合起来。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同时更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五)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后人感动于他们之间的情谊,谱写了《高山流水》,让我们再一次静静地聆听,细细的品味。

师:孩子们,再一次来看课文, 全文仅仅77个字,却让我们读出了伯牙、子期的相识相知,读出了情深意长;只有77个字,却化作了一段情景交融,荡气回肠的故事千古流传,这就是我们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真是简约而不简单。同学们用心地读吧,把这凝练、精美的语言留在我们的心中。

至此,从开始要求读通顺,读流利,到读得有节奏,再到一句一句感悟读,引读,换词读,配乐读等。每次的朗读并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环环相扣,步步提升。而这样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都由一条“情感”主线紧紧地牵引,那就是教师抓住文本的“情脉”――伯牙与子期的心心相通,花大力气地品味语言的情思,毫不保留地敞开爱生的情怀,不遗余力地沟通互动的情意,在不经意间,学生的真情自然地流淌出来了。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对知音情深的描述,从古唱到今。

这一份份深厚的友情让人动容,郭老师也特地选了两本描绘朋友间情谊的书送给大家,想读吗?感受友情的美好,珍惜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吧!老师的语言更能荡涤人的心灵,引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去读、去思、去交流。

八、说板书

伯 牙 绝 弦

善鼓 知 音 情 深 善听

这一板书的设计,内容精当简约,布局合理,美观大方,能体现文章的中心寓意,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篇6:伯牙绝弦说课稿

今天我执教的是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借助注解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文章内容,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课前我进行词语铺垫,谈话导入课题。先领学生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引导学生说词。老师再出示几个这样的词让学生读。此环节的谈话设计,不仅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孩子的语言积累,而且能够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易于教学的展开。为课文的拓展做好了铺垫,为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为孩子的说话训练铺好路。

初读感知,读出节奏这一环节。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3.小组展示读,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4.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细读文本,感悟知音这部分,我将“绝弦”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感知文章大意。伯牙为何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使学生深入理解“绝弦”的含义,通过设置从课文哪些地方描写中可以看出他们是知音?体会知音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志在清风,你怎么赞叹?等问题引导学生体会艺术美和伯牙、子期之间的默契。通过仿句练习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词语运用能力,又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发展。

不幸的是,子期得病而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让学生体会这时的伯牙心情怎么样呀?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你想对痛苦、绝望的伯牙说些什么吗?安慰他、鼓励他?升华了感情,让学生深悟绝弦高深境界。

篇7:伯牙绝弦说课稿

善鼓     知 音 情 深      善听

这一板书的设计,内容精当简约,布局合理,美观大方,能体现文章的中心寓意,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篇8:《伯牙绝弦》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古文引路,揭示课题。

(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三)深入探究,疏通文意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六、关于第三点的具体说明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为了更好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体现新的课程理念,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

1、理解课题,整体感知。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重点,树立大的语文观念。我以课题的理解为教学的切入点,同时渗透理解古文的方法。

2、自读感悟,合作探究。

学习既是每个学生的事,又是师生,生生共同的事。学生应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想要真正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营造一个合作学习的民主氛围。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在这个环节上我首先让学生自己借助注释和手中的资料来试着理解课文的意思。然后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理解,最后在班上交流感悟。

3、情境再现,练习表达。

为了让学生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我适时的播放了两首乐曲,并且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仿照书上的表达方式练习说话。把听,说,读,写有机的结合起来。师生再用富于感情的语言朗读课文。这样,以图画展现情景、以音乐渲染氛围、以语言描绘情景的方法被有机的结合起来。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篇9:《伯牙绝弦》说课稿

教材简析: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它是学生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讲述了音乐家俞伯牙为悼念知音钟子期而摔破古琴不再复弹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标准,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

学情分析:

文言文,时空跨越较大,学生存在着明显的语言障碍,理解障碍。

教学目标:

知识: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祖国悠久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能力: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方法

教法:运用“对比”法、“联想”法和“资源整合”法。

学法:采用“自读自悟”法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设计流程:

一、反复诵读,感触知音之义

播放乐曲《高山流水》并告诉学生:文言文是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刚才聆听的古典名曲《高山流水》就是由文言文《伯牙绝弦》而改编。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伯牙绝弦》去打开这扇艺术大门,感受它的无穷魅力。

1、读通词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教师巡视指导,并有针对性地范读。

2、读懂意思。

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疑问:什么是绝弦?“志”、“兮”以及四个“善”字等分别是什么意思?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注释借用工具书、插图试着疏通文意,初步感知知音之义。

3、读出韵味。

文言文的吟诵,不仅要读通顺、读流利,还要读出文言特有的节奏、韵味。

(1)指导停顿。学生自由读文,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文章的意思和自己的理解用“/”画出停顿并练读。再指名试读,教师具体范读指导。

(2)指导读语气助词。“善哉”、“兮”等词在文中没有实指表赞叹,教师指导读出赞叹语气。

此举设计我意在抓住文言文的特点,通过逐层朗读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除了注意文字的意义外,还注意文字的声音与音节,发挥语言的音韵美,让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音韵,让声音回在空中,韵味深入心中。

二、展开想象,感遇知音之乐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人类学习和智力活动的翅膀,而文言文语言简洁、精炼,正好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为了消除学生的理解障碍,促其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丰富表象,并在表达中发展语言,我围绕文本设计了三个有梯度的想象理解。

1、换位性想象——感两“善”。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我让学生从“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中,从子期的角度想象伯牙的弹奏艺术;让学生从“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中,从伯牙的角度想象子期的赞叹与常人赞美的迵异;让学生从此时两人的心情角度想象相知的愉悦。师生一起想象:连绵起伏的`巍巍群山,缓缓流淌的清清溪水,一起想象子期的那种深层理解,真诚的赞叹。音画合一,伯牙醉于艺术,感于子期;高山流水,千古绝弹,子期迷于伯牙。

2、借用式想象——解“念”“得”。

“伯牙之所念,子期必得之”,为了加深理解,突出伯、期之间的默契,我引导学生进行“借用式”的拓展和运用: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子期分别是怎样赞叹的?师生分角色想象读。

师:伯牙鼓琴,志在炊烟。生接读:善哉,袅袅兮若炊烟!

伯牙鼓琴,志在白雪。生接读:善哉,皑皑兮若白雪!

伯牙鼓琴,志在霞光。生接读:善哉,灼灼兮若霞光!

最后让学生排比式地连读,领悟文本内涵:伯牙我心有念,我的好朋友子期必得之、必解之、必懂之、必衷心而赞之。

3、联想型想象——悟“知音”。

为了让学生真正悟得知音之内涵,实现从音乐知音到生活知音、心灵之音的提升,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

伯牙和子期这一对知音终于相遇了,他们会干些什么呢?“他们一起探讨音乐”“他们一起饮酒作诗”“他们一起上山砍柴”“他们一起说古论今”……真可谓知伯牙者子期也,念子期者,伯牙也。

引导作为独生子女的学生们联想平时生活中当自己的行为、语言得到别人赞同和认可时内心的愉悦从而体会伯牙子期相遇时的欢乐。

三、对比解读,感失知音之痛

为了让学生感受伯牙失去知音后的悲痛心情,我采用对比解读的方法通过画面的对比、音乐的对比及语感的对比,使学生视觉、听觉和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冲击,拨动学生的心弦。

1、画面的对比:展示伯牙与子期相遇时形影不离,鼓琴、赏景等愉悦画面后出示伯牙形只影单孤独寂寞的场景。

2、音乐的对比:同时把相遇时的欢快乐曲换上悲伤的乐曲。

3、语感的对比:

(1)在欢快的乐曲中,愉悦的画面烘托下,教师激情讲述:伯牙心中一直渴望的,曾无数次忍不住在心里发出呼唤的知音终于找到了,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心里是道不尽的欢乐说不完的喜悦,终于有人在他鼓琴志在高山时说,生接读:“峨峨兮若泰山!”也终于有人在他鼓琴志在流水时说,生接读:“洋洋兮若江河!”可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子期死了,伯牙的知音(没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没有人说,生接读:“峨峨兮若泰山!”子期死了,伯牙鼓琴志在流再也没有人说,生接读:“洋洋兮若江河!”子期死了,伯牙的心也跟着(死了)。他觉得,乐曲弹得再好,也没人能理解,弹琴还有什么意思呢?难怪他会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学生通过体会善鼓与善听时愉悦心情从而读出破琴绝弦时的悲怆。

(2)引导理解: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弦的同时断绝了什么”

(这样设计意在让学生在文本中悄无声息地走一个来回,通过不同层面的对比,随同伯牙一起见证了由极度喜悦到极度悲痛的心路历程,从而明绝弦之理。)

四、整合资源,感悟知音之妙

1、课文延伸。

出示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一书中描写伯牙在子期墓前的短歌,指导学生诵读。

2、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关于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

3、教师推荐。

教师向学生推荐关于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的诗文。

题诗后(贾岛)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此设计我旨在通过资源整合,让学生体会由知音衍生的音乐美、形象美、语言美、意境美,从而感受我国经典的无穷魅力。

五、熟读成诵,感怀知音于心

古诗文不但要立意,还要让学生化言。把文字内化成语言,把语言运用到生活中,铭记在心中。因此,我安排了学生熟读成诵典存经典这一环节。

1、积累名言名句。

学生自由诵读并积累有关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

2、运用名言名句。

学生自选以上名言、名句写几句话。

3、仿写名言。

模仿以上名言形式仿写一句名言并署上自己的名字。

至此,整节课将在古典诗文的浸润中落幕,回顾整节课的设计,我始终本着以下三点原则来建构。

(一)读为串珠线

读是打开语言文字这个神秘宝盒的金钥匙,教学中我针对文言文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逐层深入的读拨动学生心弦。初读理解、读中联想、对比解读、激情诵读让学生不知不觉走进了这个经典,聆听了这声叹息,见证了这种寻求,从而向往这份美好。

(二)知音为文本链

“知音”是隐藏在文本中的一条暗线,教学时我抓住关键句子“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进行教学。通过感知音之本义,解知音之内涵,悟知音之美妙,使学生获得语言的感悟和对文意的逐层认识提升。

(三)琴为情感带

境由心造,琴为心生。对于伯牙来说,琴,原来只是他另外一个自己,整节课我围绕绝弦展开教学。课始引导学生从字面上理解绝弦本意,课中探寻为何绝弦,课末深化绝弦内涵。

附: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

伯牙 鼓琴觅 子期

(心死) 知 音 (人死)

绝弦悼

篇10:梦中·弦上·江边

E度网专稿

梦中

鸳鸯梦惊破,一时间,春山澹澹,秋水盈盈。

那时桥上的雨丝穿越千年的梦,徘徊在我的窗前。低声倾诉,念情为何物。望向夜的深处,只剩下模糊的桥上,隐约一人撑伞为伊人。伊人所笑,漫过岁月,直达心底。

因因果果,怎奈的池中莲花初开,藕丝万千相连。真真假假,善善恶恶,是是非非。天弄人,一碗雄黄,醉了。人醉心亦醉,但踉跄的脚步怎舞不出绝世风情?

夜正浓,情如酒。本该清明的月儿氤氲了醉的绯红,谁在千年后懂了那夜有人默默的心碎。

黑漆漆,冷幽幽,金山索夫只落得孤身塔中。往年的比翼双飞,心有灵犀,如今只剩思也悠悠,恨也悠悠。

她睁大双眸,凝视着历史的眼睛。这一切,究竟是因缘巧合还是有人安排,究竟是前世注定,还是,在那人心底彼此的距离。

心的束缚不再会因身的束缚而解脱,曾经的岁月静好,谁来告诉她究竟是梦是真,或者说,亦幻亦真。

遥望窗外千年哀愁转变为许仙和白娘子曾并肩站过的那墩隐约被雨丝润湿青色石桥,可望而不可即。

梦初过,惊醒。

弦上

蝶起,弦响。

凄凄哀哀,内心悲苦谁知。春花秋月,夏风冬雪,谁为你等?

你的娇羞,你的活泼,你的微笑,你的哭泣。你的一举一动只因与他产生美好的共振才使得今生你的美注定由他欣赏,你的苦也注定由他品尝。

林前,月下,一方茕茕孑立的坟墓,蝶儿你匆匆的步伐带动世间轮回,而含笑带泪的脸庞牵动生死时空。

今世你的无奈,你的等待,你最后的纵身一跃,让长眠的他骤然苏醒。究竟是你在灯下哭泣时凄美的剪影,还是跃进坟墓的决然惊动了他,醒来后,但见长裙飘飘伊人笑。

呵,试问天上宫阙,一时不今夕是何年。

蝶儿,蝶儿,你从坟墓中涅磐重生,于是牵起人间万千波澜;你在历史的琴弦中上下飞舞,于是,余音绕梁,经久不绝。你的心情,我似乎懂了。

来世与君朝朝暮暮。你们的诺言不再会被时间腐朽,你们的情被蝴蝶的双翼载着,翩翩飞舞,在历史长流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

心上离愁,腮边泪珠,蝶儿的泪落在琴弦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蝶舞,弦断。

江边

马蹄声声,车轮辚辚。

千年的遗憾,乌江旁,是谁饮酒仰天长啸:虞兮虞兮奈若何。又是谁唱响最后一曲生命之歌: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四面楚歌中,说英雄谁是英雄。虞姬一支《和垓下歌》在弥漫着硝烟的战场上飘荡。绝命悲歌亦是爱情悲歌。

斜阳满地,回首生烟。昔日西楚霸王的力拔山兮气盖世如今化成剑身激起的一抹孤音。鲜血浸剑,剑锈终不用,徒留剑上孤魂还在。

若当初自刎的剑用来突围;若当初的自傲用来东山再起;若当初赠人的好马用来驰骋战场,或许历史的一切都会改写。但若只如当初。

虞姬你的微笑,项羽你的豪情,谁来参透其中究竟是什么让你们相遇,相伴,最后再携手步入死亡。

历史神秘地笑了笑,然后转过身慢步走入黑暗。

好像总有什么牵扯着我们的命运,尘埃落定,一切注定。

初一:赵晓迪

上一篇:骆驼祥子 下一篇:梅 相关推荐 三河古镇游记 文明交通我见证 我为自己点个赞作文500字 我的家 我的家乡——顺德 《变色龙》读后感500字 军训有感 我的理想——主持人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作文1100字 我喜欢的体育运动作文600字 老王 让我如此依恋作文800字

篇11:《g、k、h》说课稿怎么写

《g、k、h》说课稿怎么写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学会g、k、h三个声母。认准字形,发音准确。2、正确书写g、k、h三个声母。围绕这些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由前面认识的8个声母,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3个新声母。

二、引出新授内容。首先我让学生观察情境图,通过学生想象说话和教师总结故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也引出了”鸽子图”、”蝌蚪图”与”喝水图”,并引出了音节ge、ke、he。

三、教学g、k、h的读音。我由“鸽子图”引出“g”,通过范读,讲发音方法,再范读,指名读,让学生正确读出“g”。为了使学生读准音,我编了顺口溜:一只白鸽ggg。为了让学生认准形,我让学生找藏着的g,并让学生说说g还像什么,又编了顺口溜9字拐弯ggg。“k”和“h”的教学与“g”的教学基本相同,只是在“k”的教学时,我穿插了一个小实验,拿一张纸放在嘴前,让学生比较出:发“k”时,吐出的`气还要强一点。

四、课中操。教学到此时,我觉得学生比较累了,我便穿插了课中操《找朋友》,让学生轻松一下。

五、教学g、k、h的写法1.歌曲《找朋友》之后,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说说出示的三幅图分别像什么,他们的朋友是谁。从而引出了g、k、h。接着,我再利用新的顺口溜让学生再次记忆了字形。2.出示字母卡,让学生自己观察说说笔顺与格式。3.在h的书写指导时,我进行了h与n的比较。4.最后是学生练习描红书写。以上过程如有什么不妥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九年级上册音乐《海的赞歌》教案

高中语文说课稿:《药》

《蜀道难》高中语文说课稿

高中语文蜀道难说课稿精选合集

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

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

音乐欣赏课卡门序曲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

高中音乐《卡门》序曲说课稿

高中语文说课稿

g弦上的咏叹调说课稿
《g弦上的咏叹调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g弦上的咏叹调说课稿(集锦11篇)】相关文章:

丁香结教案说课稿2024-05-05

藏戏说课稿2022-09-04

音乐心情高中优秀作文2022-09-26

高中说课稿2023-03-31

高中铅球说课稿2023-05-23

高中计算机说课稿范文2022-09-26

《蜀相》说课稿2023-06-04

音乐欣赏课教案2023-03-30

高中作文指导说课稿2023-01-17

小学语文说课稿《安塞腰鼓》2022-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