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和7的认识说课稿

时间:2023-09-12 08:56:14 说课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2.6和7的认识说课稿(推荐11篇)由网友“藤井树”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2.6和7的认识说课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6和7的认识说课稿

篇1:2.6和7的认识说课稿

2.6和7的认识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6和7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6和7的认识”是《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0―

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学们已有一定的经验基础。“6和7的认识”主要是让学生结合生动画面学会数数,建立基数的概念,理解6、7的序数含义,认识数字、数的顺序、会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虽然对6、7已有初步的认识:会数、会比较大小、会写等,但在区分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依据《数学课标》要求以及以上两个分析,通过认真地推敲与把握,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体会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学、用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对学情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

教学难点: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我始终让学生处于情境的包围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拨一拨、比一比、辨一辨、写一写操作感知等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自主合作地探究学习,以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五、教法学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时我打算采用:情境创设法、点拨指导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地探究学习。

新课标还指出:在重视教法研究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因此,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和创造性。

六、教学流程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以发展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利用教材资源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环节。本节课的教学环节有以下三个:

环节一:运用旧知,引出新课

上课开始我播放一首学生熟悉的儿歌《一二三四五》,并引出7只小松鼠,不仅复习了1―5,而且顺利引出新课。学生在儿歌游戏中体会数的意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热情高涨,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环节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数一数?初步感知

出示教科书第42页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从整体上说说教室里的劳动场面情况,渗透爱班、爱校、爱劳动的思想教育,并让学生说、数、指,抽象出画面中的数,初步建立6和7的数概念。

2、摆一摆?操作感知

请学生数出6根或7根小棒,摆出自己喜爱的图形,学生在这个活动中开动脑筋,大胆创新,摆出了各种新颖的图案,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3、说一说?灵活运用

俗话说,“学以致用”,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用6和7表示的物体,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4、拨一拨?直观感知

生动的课件直观而深刻地让学生掌握了自然数的增加过程,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相邻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很快明确5添上1是6,6添上1是7,为后面数字的大小比较做铺垫。

5、比一比?明确大小关系

根据点子图比较5和6,6和7的大小,培养了学生学会能从数的本质去比较数的大小。

6、写一写?掌握字形结构

(1)学生观察6、7,说说字形像什么,课件演示让学生认真观察,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2)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6、7。提醒学生坐姿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合理的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教师巡视)

(3)评论比较谁写得好。

7、辨一辨??区分基数和序数含义

6和7的基数和序数的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采用表扬部分学生的方式,让大家发现,老师同样都说到了数字6,可是所表表扬的学生人数不一样,让学生很好的区分第六和六个的区别,接着出示《喜羊羊与灰太狼》里的动画人物,继续巩固学生对基数序数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由于选用了学生都相当喜爱的动画人物,所以大家学习兴趣高,课堂气氛好,在学生异口同声的“我一定会回来的”回答中把整节课推向高潮。

环节三:总结全课

总之,为了较好的完成这节课的教学,我认真解读教材,针对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确立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希望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又培养其用数学的能力。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2:《6和7的认识》的说课稿

《6和7的认识》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

册第42、43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5及0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会用这几个数表示事物的个数,也体会到能用它们表示事物的位置顺序,而且还会比较它们的大小。“6和7的认识”要让学生体会6、7的意义,体会数学符号的价值与作用,为形成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创造条件。

二、说教法

1、发挥主题图背景的作用,理解6和7的意义。

6和7都是抽象的,要认识它们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可感知的现实背景,让6和7与它们所表示的事物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对应起来。教学中,注意发挥好第42页主题图的作用。先让学生从整体上说一说劳动场面,再让学生找一找、数一数、说一说,找到可以分别用6和7表示的事物,再用圆片、小棒摆6和7,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6和7。从这许多的6个事物和7个事物中抽象出6和7,使学生经历数学符号化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身边的事物,那些可以用6、7表示,帮助学生理解6和7的意义。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用数表达、交流,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2、引导学生参与,领悟数的顺序。

理解6和7的意义,让学生找数量是7的事物时,实际上已经

为数序的学习埋下了伏笔(6个学生加上1个老师是7个人,6张课桌加1张讲台是7张桌子,6把椅子又搬来1把是7把椅子……),初步感知数序;摆圆片、摆小棒以及在计数器上拨珠,都蕴涵着6比5多1,5比6少1;在直尺上看一看、指一指、认一认,使学生感受到7的前面是6,6的后面是7,进而领悟到数不仅可以表示事物的个数,还可以表示位置顺序,这样让学生经过多次接触相关的实例,在现实背景下体验、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几”和“第几”的区别。

3、创设情境,把握数的大小关系。

事先找到年龄分别为5、6、7岁的三个学生,让他们来比较年

龄的大小,进而得出5、6、7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在理解大小关系的同时加深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三、说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43页的内容,练习七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数数、交流等活动中熟练地数出数量是6

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6和7,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认识6和7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并能用6、7表示身边的事物,感受数学的价值,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感受保护环境、讲卫生、爱集体等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

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6和7,

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直尺图、点子图、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引导学生从0数到5,再从5数到0。

2、出示0~5的数字卡片,让学生读数。

(二) 导入

出示课件,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棵数,并猜一猜我们今天

要学习什么,从而揭示课题:6和7的认识。

(三) 新授

1、教学6、7的意义。

(1) 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师: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分别有多少?

(2) 引导学生将数的物体的数量用学具表示出来。摆好后,跟

同桌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3)用点子图表示出6和7。

(4)用6根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再添上一根,用7根小

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5)课件展示生活中的“6”和“7”。

(6)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7”这两个数来表示。

2、教学数序

(1)师拨计数器,边拨边问。拨到5颗珠子后,问:“有几颗珠子?再拨1颗是几颗珠子?”指着第6颗珠子问:“这是第几颗珠子?再拨1颗,有几颗珠子?”指着第7颗珠子问:“这是第几颗珠子?”

让学生在拨、想、说、议中理解5添上1是6,6添上1是7。

(2)出示直尺图(写上0、1、2、( )、4、5、( )、( ))。

要求学生根据数序填空,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然后全班一起

读一读直尺上的数,开展快速问答游戏。

3、比较数的大小。

请三名同学(年龄分别为5、6、7岁),让学生比较他们的年龄

大小,然后出示点子图(5、6、7),让学生根据点子图来验证5、6、7的大小。

4、教学基数和序数。

(1)课件出示金鱼图。

师:左数第6瓶有几条金鱼?有6条金鱼的是第几瓶?第7瓶有

几条金鱼?

(2)游戏:请9名学生站成一排,听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①右边的6个同学手牵手。

②左边第7个同学跳一跳。

5、教学6、7的写法。

(1)师在黑板上范写。

(2)书空写“6”、“7”,再在书上描红。

(四)练习

1、完成练习七的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七的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集体交流。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得快乐吗?你学会了什么?

篇3:6和7的认识说课稿

教学内容:

《6和7的认识》

教学目的:

1、认识6、7,能正确地书写6、7

2、能用6、7表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认真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1、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2、写数字,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电脑上出示42页认识6和7的主题图,并让学生仔细观察。

1、图上有些什么?

2、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多少桌子、椅子。学生报得数。

3、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还可以怎样数?

4、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先数已经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

5、我们刚才都是按照1、2、3、4、5、6、7的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个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新授

1、认识6和7

你们都观察的很仔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新朋友6和7,板书课题:6和7的认识

2、你能拿出表示6的学具吗?你能用它们摆成你喜欢的图形吗?

(生拿学具,师出示点子图或其他磁性教具,生动手摆,师选有创意的表扬,展示)

你知道6是怎么来的吗?5的后面又该是数字几呢?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5拨上1是6。

6的后面再加1个,又是多少?计数器演示。你能拿出表示4的学具吗?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

3、比较大小,前面我们认识了5,今天又认识了6和7,那你知道谁大谁小吗?5和6比谁多谁少?6和7比呢?你还能看出谁比谁少?6比7小反过来可以怎么说?

4、基序数意义

(1)你能从小到大数到7吗?从7开始从大到小数到1呢?(2)观察43页金鱼图,找准起点,数一数这里有几瓶金鱼?(分组活动)(3)先找一找那一瓶装了6条金鱼?从左边数起看一看是第几瓶?(4)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5、教学6、7的写法

观察字形特点,6像什么?6是一笔写完的,从田字格的上半格起笔一直写到下面再画个圆后完成,7像什么?

三、练习

四、课后作业

看看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来表示的。

【板书设计】

6和7的认识

6>5 7>6

5<6 6<7

篇4:《6和7的认识》优秀说课稿

《6和7的认识》优秀说课稿

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小节6和7的认识及加减法中的用数学部分,主题图为课本47页插图:金色的秋天。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材集中安排了一组以“金色的秋天”为题的“用数学”的内容,包括两道例题和一组“做一做”的习题,练习中的13题《美丽的小湖》也是类似的题目,其内容都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计算问题。教材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

本节内容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整个知识网络来看,它也标志着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开始,是向后面的文字应用题过渡的桥梁。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教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借助图画正确分析题意。

2、技能目标:会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在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本节课的重点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其中,正确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是关键所在。

对于教材重难点的'确定,我是通过如下两个方面的分析得出的:

1、从教材知识点分析:6和7的加减法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同时它又是进一步学习8和9以及10的加减法的最直接的基础。

2、从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分析: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通过观察图画,分析并叙述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进而选择正确算法,还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过程。

二、说教法、学法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主要采取了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共分四大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针对一年级学生纯真幼稚、富于幻想的心理特征,我创设了如下情境:同学们,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对,是秋天,秋姑娘呀,正忙着给勤劳的人们送去丰收和喜悦呢!看,她给咱们每个小组也送来了一份礼物(电脑出示)你能根据算式猜想一下,这些礼物各属于哪个小组吗?要解决这个问题,需用到哪些知识呢?我设计这个环节,意在激发学生兴趣,借此复习6和7的加减法,为后面学习它的应用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知识,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好,咱们还是随秋姑娘一起去大自然中转一转,看一看吧!(出示插图,导入新课)

(二)放手学生,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

1、让学生对着插图,进行观察和交流。

具体做法是:先引导学生由近及远或者由远及近有序地观察,借此培养他们初步地自主学习的意识,至于学生观察到什么,我不去做过多限制,不管是蓝天、白云、还是房子、小草,这些都是学生利用双眼来认知大自然的宝贵素材。

接着安排小组交流观察的内容,并尝试提出疑难问题,在互通知识中,也给每位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

然后,由小组代表在进行交流,并提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做到知识共享。

而这观察、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感悟体验的过程,学生从中感悟到自然美、家乡美,进而激发起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这是教师用空洞的语言所不能替代的。

2、教学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

作为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我在与学生一起观察、感悟的过程中,有选择地解答一些疑难问题,并最终将重点巧妙地引到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教学上,比如说:图中还有哪些你以前从没见过的数学符号?你知道它代表什么意思吗?或者说:老师这儿有两个新朋友,你想认识一下吗?这些导语都是可行的。

接下来,我主要借助多媒体演示,先引导学生分别认知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明确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在演示中,注意把大括号的尖朝向各个方向,以避免学生认为大括号的尖总是朝上的误区。自制教具演示也是可以的。再引导他们理解大括号和问号合在一起表示的意义,并能对着情境图叙述完整的图意,互相反复交流,直至明确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在引导学生叙述图意的过程中,其实已孕伏了应用题的结构,即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这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应用题是非常有益的。

3、针对提出问题,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在学生理解了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之后,能够明确这幅图要求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学生,也就是把男生和女生合起来,根据加法的意义,应该说不难解决。用左边的4人加上右边的2人,一共6人,或者用男生2人加上女生4人。但我决不就此满足,而要深挖教材,引导学生列出多种算式,如扎小辫的3人加上不扎小辫的3人;低头的1人加上不低头的5人等等,打破了原先只用左右两堆求和的思维定势。这样做,我认为有利用于学生多角度地看问题。况且,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当然算式的选择也得视题而定。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幅图,并与第一幅图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不同之处,自己去表述图意,如有困难,可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没必要过多讲解。如此反复之后,明确要求的问题是还剩几个向日葵盘?是求一部分,根据减法的意义,应该列式为7-2=5。利用电脑的优势,我也可将问号移到另一边,引导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7-5=2。这是两道容易混淆的减法算式,应加以辨析。而当问号移到算式中得数的位置时,这幅图则有上述两种列式。这两道应用题的教学,意在让学生从中感悟两点:1、问号的位置决定着列式方法。2、问号既然是要求的问题,那它必定是算式中的得数。同时辅以清晰明了的板书设计,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至此为止,我认为本节内容的重难点已真正突破。

4、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有了刚才的分析验证,对于做一做中的两道题目,我放手学生自己进行辨析,从中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在全面搜集学生信息的基础上,我也要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三)应用新知,培养能力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课本51页插图《美丽的小湖》与前面的知识点是类似的,因此,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对着图画进行讲故事比赛,如《小鸭的一家》、《小青蛙比本领》、《小金鱼找朋友》等等,以加深学生对图意的理解,从而能够正确列式解答问题,并辅以可行的奖励机制,如评选故事大王、速算冠军以及优胜小组等,意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逐步培养自己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时机可对学生进行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当然,这项活动也可视教学情况放到第二节课或者课外进行,毕竟,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成的,而不是现成的。

(四)及时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总结,引导学生发现庭院里有数学、田野中有数学、小湖边也有数学,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周围还有哪些地方也有数学,比一比,看一看,谁是爱数学的小博士。这样,就将学生的知识从课堂引向课外,从而体现了“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的新的教学理念。

四、说课综述

总之,我在教学中,不光利用多媒体,还要利用多种媒体,使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重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我相信,这“金色的秋天”会让孩子们拥有一份沉甸甸的收获!

好,我的说课完毕,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篇5:7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数数量是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7,知道7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掌握7的组成,认识7的序数含义.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3.结合主题图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7的组成,正确书写7.

教学难点

掌握7的组成.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数的组成.

老师分别出示:

请一组同学分别回答,其他同学做裁判.

2.数数、认数、读数、数序及比较大小.

全班同学动手摆数字卡片从0到6,要求边摆边读,摆后手指卡片,从0数到6,再从6数到0.

老师提问,学生用手势回答.

(1)4的前面是几?3的后面是几?

(2)和5相邻的两个数是几和几?

(3)比4多1的数是几?比1少1的数是几?

(4)比6少1的数是几?比6多1的数呢?

通过最后一道题的`提问,引出要学习的新数――“7”。(板书课题)

指导探索

篇6:7的认识

(1)投影出示教材33页7的主题图.

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小女孩在喂鸡)

你们在家里帮家长做事情吗?谁来说一说你会做什么?

看图数一数,图上有几只鸡?你是怎么数的?

学生回答后,老师说明:数量是7的物体都可以用7来表示.

(2)让学生用学具表示7.

学生可以选择任意的学具,如:7根小棒、7个小圆片、7个图片等.摆后请几名同学演示给大家看.

(3)结合生活实际举例.

师: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7来表示吗?请你和旁边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举例,然后请两、三个同学说一说.

2.了解7以内数的顺序

(1)老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学生数数、回答问题.

问:6颗珠子再添上1颗珠子是几颗珠子?6添上几是7?

7去掉1是几?7应该排在谁的后面?

让学生拿出直尺看一看.

(2)出示直尺图,指导学生观察.

问:尺子的起点在哪边?用几来表示?(板书:0)尺子上面一共有几段?(带学生数一数)从0到这儿(手指1刻度)是几段?0的后面写几?(板书:1)从0到这儿呢?(是两段,1的后面写2)……

6的后面写几?为什么写7?7里面有几个一?

(3)学生看尺子上的刻度数数:从0数到7,再从7数到0.

问:6的后面是几?7的前面是几?和6相邻的两个数是几和几?

3.比较大小

出示点子图1.

问:左边有几个点子?(6个)用数字几来表示?右边呢?(7个)

板书:6    7

问:6和7比,哪个数大?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板书:<=

问:看到6<7,你还能想到什么?(板书:7>6)

出示点子图2.

问:为什么7大于6?

4.教学7的组成

(1)让学生在桌上摆▲:把7个▲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

根据自己分的结果,试着说一说7的组成.

(2)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

(3)全班汇报,共同总结出7的组成.(演示课件“7的认识”)

板书:

(4)练习7的组成:对口令

5.教学基数和序数含义

投影出示教材34页的鱼图

指导学生按题目要求分步画○.

(1)从左边起,在第5条鱼的上面画1个○.

(2)从左边起,在第7条鱼的上面画2个○.

补充:把右边的7条鱼圈起来.

师:7不仅可以表示7个事物,还可以表示第7个.

6.教学7的写法

师:我们学习了7的很多知识了,那么怎样才能写好7呢?你们看7的样子像什么?(演示动画“7的写法”)

学生在书上练习写7,老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总结质疑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吗?

学生自由发言.

巩固练习

按顺序填数:

3  4   □  6  □

7 □  5  4  □  □

2.填空:

学生可以直接填空,也可以先摆学具,再填空.

3.游戏:和小动物交朋友

演示动画“说位置”(一排小动物:小狗、小猴、小熊、大象、松鼠等)

学生说出小动物的位置就可以和它交朋友.

如:小熊在左起第3个,松鼠在右起第5个…….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玩扑克

活动目的

使学生熟悉7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活动准备

若干组扑克牌(0―7).

活动过程

1.两个人一组,每人8张牌(0到7).

2.两个人分别出牌,根据两人出的牌,一人列一道算式并算出结果,谁列错或算错了,谁就把这张牌输给对方.

3.最后比谁的牌多,牌多者获胜.

数字游戏

活动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7以内数的顺序,以及大小比较.

活动准备

若干组数字卡片(0,1,2,3,4,5,6,7).

活动过程

1.8个人一组.

2.老师把0到7的数字卡片分别发到每个组,每组的每个同学胸前都佩带一张.

3.听老师的口令做动作,如:每组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各队的第7名同学出列,比5小的同学拍7下掌等.

篇7:6和7的认识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2页、第43页,第48页练习七第2题、第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让学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热爱劳动的教育、爱集体、讲卫生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教学难点:

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6。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等。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计数器、小棒若干、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组织学生从0数到5,再从5数到0。(可用个人计数或指名数等方式进行)

2、出示0~5六个数字,读数。

3、按顺序读数: 1、( )、( )、4、( )。你能说出下一个数是谁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位新朋友,就是6和7。出示6、7揭示课题。(板书:6、7的认识)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复习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引入

1、打开多媒体,出示第42页的主题图:

2、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思考以下问题。

要求学生先观察图中的内容后,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说说图中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时候,教师要到各组巡视、倾听、指导。)

3、汇报刚才交流的情况。

师: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同学、老师、桌子、椅子等。

师:图上有多少桌子、椅子?有多少人?

生:图上有6张桌子,7把椅子,7个人。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可提示:先数什么,再数什么?)

生:先数教室里面清洁卫生的老师和同学有6人,再数从门口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是7人;还可以先数学生人数,再数老师,也一共有7人。

师:你是怎样数椅子的数目的呢?先数什么,再数什么?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再数又搬来的1把,一共是7把。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情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点。通过交流讨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理解6和7的意义。

(要求:抽学生到黑板数数。)

师问: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6表示)板书:6

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7表示)板书:7

(二)运用6、7的意义来表示生活中的物体个数。

1、数一数主题图下面的人数和点子的个数。

2、用小棒或学具摆出6和7,并在投影上展示,加强认识。

3、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7两数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实践操作,使学生明确6、7的意义]

(三)教学数序。

1、学生认真观察计数器上的珠子有几颗?(5颗)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学生上台操作,发现是6颗。再拨一颗是多少呢?(7颗)

2、通过直尺教学数序。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你能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6和7吗?

教师也出示直尺图,提问:6和7应该写在什么位置呢?(在5的后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7以内的数的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操作学具,从明确6与7的大小关系。]

(四)比较大小。

1、用课件出示,先摆5个圆片和6个圆片,观察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然后根据直观很容易发现:5个圆片比6个圆片少,6个圆片比5个圆片多。

板书:5<6 6=“”>5

2、利用学具,观察先摆6个圆片和7个圆片,然后根据直观不难发现:6个圆片比7个圆片少,7个圆片比6个圆片多。

板书:6<7 7=“”>6

(五)看谁钓鱼“多”。

师:今天有一个有关钓鱼的做事,在一天,天气清朗,几位小伙伴们到小河边进行钓鱼比赛。经过一轮紧张的比赛,他们都钓到了许多可爱的小鱼。瞧!这就是他们的收获。

(课件出示7个装有不同数目小鱼的鱼缸。)

(先让学生观察画面,然后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发现 。)

师:(1)先让学生找准起点,从第1瓶数到第7瓶,再观察第6瓶里有几条金鱼。

(2)认真观察找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再从左边数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是第4瓶。

(3)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4) 你能给这些小猫排一下比赛的名次吗?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生动的情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明确了6、7的序数意义。]

(六)、教学6、7的写法。

观察字形特点,6像什么?6是一笔写完的,从田字格的上半格起笔一直写到下面再画个圆后完成,7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做抢答练习。

6后面的数是几?5后面的数是几?7前面的数是几?

[设计意图:利用游戏全面复习6和7的认识,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下学习。]

2、完成练习七第2、3题。

(1)完成第2题。出示题目,明确要求,学生自行完成题目。

(2)第3题,要求独立完成,再订正。

篇8:6和7的认识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从生活情景中抽象出6和7的基数与序数的含义的过程,并会用6和7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了解6和7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与类推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获得成功的体验,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6和7的数据。

(2)小棒、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各7个。在黑板上画田字格,准备数字磁性的。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老师:同学们都喜欢小动物吗?老师也特别喜欢,瞧,它们飞过来了,

1、一共有几只小鸟?

2、你能给他们排队吗?你是怎么排的?还有不同的排法吗?

3、这时,又飞来两只鸟,你知道它们分别排第几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认识数字6和7。

二、学习6和7的`基数含义

1、电脑出示教学主题图:六位同学在教室打扫卫生的场面。

老师:这两天,文明单位验收检查,老师和同学们都忙碌起来,看屏幕,图上都画有什么?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是6?

老师:图上有6位小朋友;6把椅子;6张课桌。它们的数量都是6,都用数字6来表示。

2、在以上主题图的基础上再出示一位教师擦讲桌的情景。

计算器上有数字6和7

师:同学们打扫卫生很高兴,老师过来也帮忙。现在一共多少人打扫卫生呢?你是怎样知道的呢?

师:图中还那些物体的数量是7?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一共7个人、7张桌子,7把椅子,用数字7来表示。

3、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这两个数字?

我家电话号码是8975667

计算器上有数字6和7

诗中有数字6和7: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我家住6楼,小红家住7楼

老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看屏幕:电话号码、计算器、楼房、诗歌中处处有数字。现在你看,计算器上拨了几颗珠子?

三、学习6和7的顺序

1、出示计算器,拨好5个珠子

师:再添上1颗是几颗?(生回答)

师:现在再添上几颗珠子就是7颗了?

(电脑出示直尺图)

到现在,我们认识的数字有0到7,他们的顺序怎样的?看,尺子的起点是几?0到1有几段?看清楚,1到5有几段?再添一段是几段?5后面该排几?6的前面是几?7在谁的后面?请从小到大读一遍,再从大到小读一遍。

四、学习6和7的大小比较

看下面的点子图,有几个点子?分别用几表示?你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谁比谁大?谁比谁小?请你填写在书上。谁来对答案?哪位聪明的小朋友全部正确。

五、理解基数与序数意义

出示书上的插图:7个鱼缸里,分别放着数量不同的金鱼。

(先让学生观察画面,然后交流自己的发现 。)

老师:同学们学的很不错,小金鱼也来凑热闹。

(1) 从左向右看,第2个鱼缸里有几条鱼?第7个鱼缸里有几条鱼?

(2) 从右向左看,第2个鱼缸里有几条鱼?第6个鱼缸呢?

(3) 最多的缸里几条鱼?从左往右数排第几?最少的缸几条鱼?从右向左数排第几?

请打开课本,用小铅笔点着下面的话,你填写的是第几?谁和他不一样。

小结:看来,6、7不仅表示有6个,有7个,还表示第六个,第七个,它们该怎么写呢?

六、教学6、7的写法

老师:先想一想6和7分别像什么?看黑板:在上线中间靠右的地方起笔,想下来,离左线一笔尖的距离,拐弯,收笔,封口。写7的时候,离坐线、上线分别一笔尖,写横,左上角拐弯,斜到离右下角两笔尖的距离。教师在日字格中板书6、7。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6、7。

篇9:口技说课稿7

口技说课稿7

《口技》说课稿

田伟

一、说教材

1、课文内容

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一位口技人高超的技艺,令人深切感受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2、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立

知识目标:掌握积累本文一些重点字词的意义及用法。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表时间的词,数词的异用等。

能力目标:准确流畅的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切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艺术的热情。

重点放在字词的落实积累和朗读上,难点放在本文表现手法的研究上。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了不少文言文,有了一定学文言文的基础,学起来应该不太吃力。另处,本文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学生应该很感兴趣。

二、说教法

本课拟采用下列教学方法:

1、朗读法:“书读百篇,其义自现。”这是学文言文的好方法。

2、发现法:本课难点的突破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得出结论。 3、讨论法:和发现法配合使用,引导学生发挥集体智慧,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三、设计思路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让学生发现问题,教给学生学法。这正是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达到不教”的目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过重形式的反复朗读,培养语感。在读中悟,在读中感,以此为切入口,理解文意,从而提高感知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古文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交待学习要求

扣住朗读积累欣赏六个字提出学习目标,不枝不蔓,直入主题,明确目标。

(二)、朗读课文

1、“沸沸扬扬”的朗读,是对学生“读”的第一个要求。由此,把学生带入了课文,带入了情境,也为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作了准备。,

2、“字正腔圆”的朗读,是对学生“读”的第二个要求。教师先范读,使学生学有榜样。然后让学生在自由朗读的基础上集体试读,教师点评并纠正学生的朗读错误。在朗读训练的同时,学生也进一步熟悉了课文。

3“层次分明”的读,是对学生“读”的第三个要求,是要求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课文,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初步分析课文。

4“缓急有致”的读,是对学生“读”的第四个要求,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节奏。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边分析边朗读,朗读渐入佳境。至此,我们可以看出,老师十分精心地设计课文朗读环节,四个要求明确而有梯度。“沸沸扬扬”,要求学生声音响亮,专注投入;“字正腔圆”,要求学生吐字清晰,感情充沛;“层次分明”,要求学生披文入情,由表及里;“缓急有致”,则是要求学生进入情境,读出情味。以上,是本课教学的第一板块。

(三)、积累

这是教学的第二板块,练习。这一环节的学习非常扎实,文中用法特别的词、表示时间的词、古今意义区别较大的词以及一词多义等都得到了解决。教师在此过程中有机地穿插补充文言知识,达到帮助学生积累的目的。

大面积上的阅读教学,存在着两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一个是课堂积累太少,学生的课堂学习笔记主要被图形板书所覆盖,从语言理解、语言品析、语言运用的角度来看,它们的价值有限。二是技能训练力度不够,学法指导、思辨训练、联想迁移训练和语言文字处理能力的训练都比较薄弱。而设计得比较好的课堂练习就能解决一些这两上方面的的问题。

学生们不仅仅只是“做”练习;他们要“做”,还要分析、归类、联想、概括、发现。这样,“练习”的层次就高了――它训练了“知”,也训练了“智”与“能”!

(四)、欣赏

教学的第三个板块,欣赏。教师先指导学生从词句和构思两方面来欣赏:词句,要品味它;构思,要揣摩它,发现它。接着老师给学生以适当的提示,抓住一个“善”字,拎起了全篇。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充分表达并展示了自己对课文的欣赏,十分精彩。学生思维活跃,表达生动;教师适时点拨,评价精当。学生的“欣赏”与教师的“评点”有效互动,使课堂学习不断深入。学生很少谈到构思的问题,教师则要求学生记住五句话,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指导。

(五)、拓展迁移

学习语文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包括书面与口语),故而最后设计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文段迁移训练的作业。

(六)归纳总结总结。用一~十的数字,对文章内容作概括。

(七)教学反思

第一,文言文阅读教学,既要注重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教学,又要重视文本中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艺术表现手法和审美情感价值的品味。长期如此,定能夯实学生的文言功底,涵养学生的人文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第二,在继承传统的以诵读为主要手段、以语言积累为主要方法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创造了“朗读、积累、欣赏”文言文三步阅读教学法。一文四读,层层推进,多种角度,综合训练;智能作业,分组练习,集体交流,促进积累;推敲词句,品味细节,欣赏构思,审美享受。因此,这是一种训练实、方法活、品位高、可借鉴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新思路。

第三,善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热情。明确的任务让学生能够有序的学习、有效的互动、有机的生成,使语文学习的课堂真正成为了生命的、生活的、生态的课堂。

第四,教学民主,营造和谐课堂。

篇10:《认识“>”和“<”》说课稿

一、说设计意图: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趋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大于小于这些字眼对于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但“>”和“<”这两个符号看起来却很抽象。

“>”和“<”是两个表示数的大小关系的符号,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和多少是数学领域中常用而又十分重要的方法,用途非常广泛,它不但能反映出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加深对数的认识,而且这种数学思想对解决实际问题,也是有很大帮助的。虽说数学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但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因此,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认识“>”“<”,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符合我们大班孩子的发展和现有需求。

二、说活动目标和重难点:

因此,根据《纲要》中数学领域的目标,以及对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现有水平的了解,我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

2、锻炼思维的可逆性和灵活性,知道数字大小的相对性,尝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大胆表现自己的发现和想法,积极参加数学活动。

我把目标1作为重点,在挖掘和理解不等式含义的基础上,真正认识“>”和“<”。从一开始的说说做做“>”和“<”,由摆放两袋海洋球的过程中初步理解不等式的含义,到比较第一个货柜上的商品价格大小,并在个人操作中学会正确使用“>”和“<”,将重点慢慢消化吸收;目标2(锻炼思维的可逆性和灵活性,知道数字大小的相对性)则作为了本次活动的难点,我决定通过小步递增、尝试操作法、自由探索法、小组讨论法的方法来突破。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开展好本次教学活动,我做了以下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正确理解10以内数字的含义,有初步的集合概念

2、教学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大转盘;两袋不相等的海洋球;

操作题板、记号笔和1-10的'数卡每组一份;“>”或“<”人手一份。

四、说教学流程: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实现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达成我的活动目标:

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锻炼思维的可逆性。--巩固认识“>”和“<”,理解数字大小的相对性。--感知“>”和“<”一个数的集合,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大转盘游戏:《礼物大放送》,尝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锻炼思维的可逆性。

1、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不同方向的符号,幼儿感知其形状,接着通过身体姿势来形象地区分“>”和“<”的开口方向。

2、摆放两袋不相等的海洋球过程中初步理解不等式的含义。幼儿的认知总是从具象的物体转化到抽象的逻辑,因此,本环节中我请孩子们先来比较两袋海洋球量的多少、形的大小,讨论把两袋海洋球分别放到“>”和“<”两边,该怎么放?请幼儿自由探索发现理解不等式的含义。

3、通过比较《小熊10元超市》第一个货柜的商品价格,学会正确使用“>”和“<”。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在这个活动中,我给孩子们准备了每人一份的“>”或“<”,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使用后,进一步理解“>”和“<”的含义,并进行经验归纳,通过讨论纠错的过程锻炼思维的可逆性。大部分幼儿第一反应是变化符号方向,对其表示肯定后就要引导幼儿去发现,变化符号两边数字也能使不等式成立,并共同小结出:当符号发生变化时,两边的数字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

采用策略:

新纲要中指出: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注重操作性、感受性、体验性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比较法、操作法等多种方法,鼓励幼儿在看看、想想、讲讲、做做等活动中,自己发现“>”和“<”的特征,以及符号两边数量的关系,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教师始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和表达,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二)巩固认识“>”和“<”,理解数字大小的相对性。

1、通过猜第二个货柜上的商品价格,加强对“>”和“<”的操作使用。

出示不等式1<?<32<?<4引导幼儿初步理解三个数字不等式的含义,并讨论出?处的正确数字,为接下来的小组操作打好基础。

2、通过小组讨论猜出其余商品价格3<?<54<?<65<?<7引出两组不等式:3<4<5、5<6<7;通过发现5在不同的不等式中分别成为大数和小数的矛盾,理解数字的相对性。知道数字没有绝对的大和小,只有经过比较之后,数字才有大小之分。

3、再由“<”变“>”,引导幼儿交换两边数字,进一步巩固练习,锻炼思维的可逆性。

采用策略:

小组讨论法:在数学教育中,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讨论的时机选择在操作的不同时间,就会对幼儿的具体操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因此,在引导幼儿初步理解三个数字不等式的含义后,幼儿开始了小组交流讨论,猜出第二个货柜上的商品价格:3<?<5、4<?<6、5<?<7;

(三)感知“>”和“<”一个数的集合,锻炼思维的灵活性。

在第二个环节小组合作操作的基础上讨论第三个货柜上的商品价格:5>?、5<?、3>?、9>?、,感知数的集合。通过讨论第三个货柜上的商品价格,感知一组数的集合,3>(1、2)/5>(1、2、3、4)/9>(1、2、3、4、5、6、7、8)引导幼儿发现:数字越大,比她小的数字也就越多。锻炼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采用策略:

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仔细观察,探索发现数字的规律,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四)大转盘游戏:《礼物大放送》,尝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礼物大放送”的大转盘游戏,进一步尝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幼儿通过小组表决的游戏方式,达到在玩中学的目的,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思维,变被动为主动,既使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深化,又使幼儿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得到提高

篇11:《认识“>”“<”和“=”》说课稿

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和=》 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五单元认数的一个知识点。教材在认识数1~5和0之后,穿插认识><和= 这三个表示数的大小关系的符号,能加深对数的认识。

比较两个事物的多少,其基本方法是一一对应,它是数学领域中常用而又十分重要的方法,用途非常广泛,它不但能反映出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而且这种数学思想对解决实际问题,也是有很大帮助的。为让学生掌握好这个知识点,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在教学中,我适当调整了教材,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以森林运动会上的动物为素材,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认识同样多,比多、比少,并把比较的结果用><和=表示。

2、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在知识与技能上,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及符号感,

(2)在情感与态度上,要让学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养成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3)在解决问题及能力培养上,要让学生学会与同伴合作、交流,并从中得到提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难点是:主动探索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会用><和=来表示。

难点是:正确运用><表示两数的关系。

一、选择教法 指导学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为此,本课的教学,力求做到新、活、实。

所谓新,是理念新,教法新。本课改变了原教材中知识先认识同样多,再认识=,先认识比多,再认识>等等的教学方法,而是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以小动物们将要举行的拔河比赛为主线,促使学生主动比较小动物数量的多少,再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把这些经验理性化、数学化、符号化。使知识、能力同步发展,智育、德育融于一体。

所谓活,是通过教师教得活,使学生学得活,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诙谐幽默的动画、形式各异的练习让教室里充满了掌声、笑声和抢答题声,学生始终在愉快兴奋的状态中学习。一段形象、生动的儿歌,更是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所谓实,是学生获得的知识扎实。新课的进行,从学生的主动探究到尝试写符号,运用媒体演示、验证到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符合学生认知的基本规律和知识的内化规律,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重视过程 落实目标

(一)童话激趣,诱发参与

1、师:小动物们听说2008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要在中国的北京举行,可高兴啦,这不,他们也忙活着,准备召开森林运动会呢。(媒体出示:一只小鸟在天空中奔走相告森林运动会要召开的好消息。)以妇孺皆知的在中国北京举行2008年奥运会这一现实的问题情境为切入点,不但能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小动物们即将举行的森林运动会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2、师:你们愿意去看看小动物们的森林运动会吗?在学生欢呼声中,小动物们出场了。(媒体出示:小动物们闪亮登场)。

3、师:你能说说有哪些小动物们参加了比赛,每队各有多少名队员吗?

通过让学生数小动物的只数,不但巩固了前面所学的认数的知识,同时也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主动探究 交流验证

1、认识同样多。

(1)师:小动物们将要举行的第一个项目是拔河比赛,你们能帮裁判员大象出出主意,让哪两队先赛呢?同学们七嘴八舌,说法不一。

(2)师:根据大多数同学的要求,我首先让小兔队和小猴队进行比赛。(媒体演示)同时提问:你们为什么想让这两队先比呢?这样设问,能使学生自觉地进行数量多少的比较,且能联系生活中小朋友拔河比赛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

(3)师:小兔队和小猴队的只数一样多,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学生能够把一个对一个这种比较数量多少的方法很自然地表达出来。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地肯定,同时将小猴和小兔一个对一个的比较。(板书)

2、认识比多,比少

(1)师:小兔队和小猴队的实力都很强,但由于小兔队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终于战胜了小猴队,让我们看看下场拔河比赛是谁吧?原来是松鼠队和小熊队!大象这个安排合理吗?老师话音未落,班里引起了争议。他们的意见大致有两种,一种认为:这样比赛不公平,因为松鼠队的只数比小熊队多,小熊队会吃亏的。还有一种同意小松鼠的只数比小熊多,因为小松鼠力气小,小熊力气大,就算小熊队的只数比松鼠队少,它们也一定会赢的.同学们争得面红耳赤,真没想到这么小的年纪就有了竞争意识,但同情弱者也是人之常情啊!对富有同情心的同学,我给予表扬,同时也指出公平竞争的游戏规则。

(2)趁势问到:小松鼠的只数比小熊多,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根据学生地回答,我请他们到黑板上来,用一个对一个的办法来比较松鼠和小熊的多少。

(在黑板上贴出小松鼠和小熊)

(4)(指板书)继续问到小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你还有不同的说法吗?引导学生说出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小熊比松鼠少;5比3大,也就是3比5小,体会比较的标准不同,对比较的结果描述也不一样,初步感受两种说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将生活知识数学化。

3、><和=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认识“>”“<”和“=”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认识“>”“<”和“=”说课稿用><和=表示两个数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让学生切实掌握好这部分内容,就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了。这一教学环节我采用的教学流程为:在提出问题中启发学生思考,在自主探索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展示交流中体验创造的乐趣,在

总结验证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在联想记忆中进一步发挥创造才能。

(1)提出问题。师指板书,4和4同样多, 5比3多,3比5少,你们能用比较简单的方法来表示吗?(4○4 5○3 3○5)

(2)自主探索。请学生在练习本上把自己想法表示出来,教师请几名学生上黑板写。

(让学生尝试写符号,这一环节设计意在:1、了解学生的真实起点;2、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符号感。)

(3)展示交流。对于学生写出的结果,教师不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是在班里展示,让同学们互相交流,体验创造的乐趣。

(4)总结验证。教师指出,为了方便,我们用统一规定的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下面请电脑博士来帮忙,看看你写对了没有。(由媒体自动演示><和=的读法及写法。

同时教师介绍:有了这三个符号的帮助(出示课题),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便一目了然,数学是多么奇妙啊!你们能学好吗?(教师充满激情地介绍,意在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引导学生感受这三个式子的简洁美.

然后请学生在书上练习写><和=,教师强调在书写中应注意的问题。通过示范、描红、独立写等教师在学习常规方面的严格规范、细致指导,使学生在起步阶段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联想记忆。请学生用手势做出> <的样子。

在这里,学生的创造才能又一次得到了发挥:他们有的用两根手指头搭在一起做出>,有的用两只铅笔搭在一起,真是聪明之极。对于学生的创造才能,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请学生用食指和中指做出>和<。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以让同学们来帮小动物们分组进行拔河比赛为契机,诱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促使学生主动比较小动物数量的多少,发现一一对应的数学方法,从而把生活经验理性化、数学化。学习的主动权被学生掌握在手里,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舞台。

(三)、巩固深化 拓展思维

基本题,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最基本的知识;开放题,

1、基本题:(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通过摆学具,,再在○里填上>,<,这样,数的含义、对应的思想,比较大小的方法都得到了练习。

2、想想做做第2题。(摘智慧果)

当学生做对时,苹果从智慧树上掉下来,当学生做错时,电脑提示学生,你再想想,增强练习的趣味性。

在学生做完此题后,我把这几道题摆放成学生容易观察的形式,(媒体演示)

并设问,在选用>,<的时候,你有什么好方法保证不出错?在这里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讨论交流。在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后,(教师出示儿歌):

大于号,小于号;开口跟着大数跑,尖尖对着小数笑,两边相等画等号。

这首形象的儿歌,揭示了大于号、小于号在运用中的相同之处,使学生的认识又上了一个层次。同时跟着儿歌一起说,一起做手势表演,更使已显疲惫地学生犹如注入一支兴奋剂,此时的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

3、开放题:(想想做做第3 题)。

对于这道开放题,我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再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让学生把自己的答案输入到电脑中,拓宽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真正体现课程标准上所说的: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四)、提高认识 渗透德育

通过让学生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本领?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来结束新课,不但回顾了全课,还培养了低年级儿童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及大胆质疑的学习品质。

以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在本节课中的表现。使学生在自评与互评中,优点得到了发扬,不足得到了改进。

如何写好说课稿的步骤及格式

《区别左右》说课稿

说课稿的步骤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

九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

写好幼儿园说课稿的方法

说课的基本步骤

时间与数学

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师说课说课稿

2.6和7的认识说课稿
《2.6和7的认识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2.6和7的认识说课稿(推荐11篇)】相关文章:

说课稿的基本步骤六步2022-10-26

说课稿课件2023-01-25

师说说课稿人教2023-12-26

《路程时间与速度》说课稿2023-11-15

课件比赛说课稿2022-08-29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2023-07-07

少年闰土说课稿2022-07-24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等奖说课稿2023-04-21

松鼠和松果说课稿和评课稿2022-10-20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202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