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精选16篇)由网友“immes”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对数函数及其性质》,《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是高中数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及编写意图
《对数函数》出现在职业高中数学第一册第四章第四节。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对数函数是函数的重要分支,对数函数的知识在数学和其他许多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经学习了对数、反函数以及指数函数等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对数函数”这节教材,指出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反映了两个变量的相互关系,蕴含了函数与方程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是以后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教学目标设计:
依据教学大纲和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教育等方面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和科学正确的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特殊与一般性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值的求法、函数定义域的求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2、学生的基础较好,大多数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好,因此可以通过描点,让学生动手画图像,观察图像的特征,进一步理解性质,因此我将本课的难点确定为: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从具体到一般地探索、概括对数函数的性质。
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实例出发启发指数函数的定义,在概念理解上,用步步设问、课堂讨论来加深理解。在对数函数图像的画法上,我借助多媒体,演示作图过程及图像变化的动画过程,从而使学生直接地接受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很好地突破难点和提高教学效率。
说学法“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比较法:在初步理解函数概念的同时,要求学生比较两种概念,特别加深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性。
观察分析:让学生要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新问题
(2)探究式学习法:学生通过分析、探索、得出对数函数的定义。
(3)自主性学习法:通过实验画出函数图象、观察图象自得其性质。
(4)反馈练习法: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差距。这样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五、教学媒体设计: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学媒体设计如下:
教师利用多媒体准备的素材①对数函数的图像②例题和习题③与本节课相关的结论
设计意图:利用电脑,演示作图过程及图像的变化的动态过程,例题和习题,从而使学生直接的接受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很好地突破难点和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增大教学的容量和直观性、准确性。
六、教学过程的设计:
环节一:引入课题,初步感知概念
1.知识回顾
1)学习指数函数时,对其性质研究了哪些内容,采取怎样的方法?
设计意图:结合指数函数,让学生熟知对于函数性质的研究内容,熟练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借助图象研究性质.
2)对数的定义
设计意图:为讲解对数函数时对底数的限制做准备.
2.教学情景
由学生前面学习的熟悉的细胞有丝分裂问题入手,引入对数函数的概念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实际问题,体会函数
环节二:新知探究,构建概念
(一)对数函数的概念
1.定义:函数,且叫做对数函数(logarithmic function)其中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学生思考问题:①为什么对数函数概念中规定②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
设计意图:为学习对数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做铺垫(
(二)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师和学生通过列表,描点画出函数1)(2)(3)(4)的图像,并引导学生类比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观察,归纳对数函数图像的特征,得出性质。
探索研究: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对数函数的图象;(可用描点法,也可计算器)(1)(2)(3)(4)
环节三、典例分析,深化知识、
例1:
解:(略)
设计意图:本例主要考察学生对对数函数定义中底数和定义域的限制,加深对对数函数的理巩固练习:
环节四、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对数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及其求定义域,了解通过图像观性质。
环节五、作业布置(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对本节课学生知识水平的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延伸与,注重知识的延伸与连贯,强调学以致用。通过作业设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潜能,从而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的形成.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篇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
一、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数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第二部分内容,对数函数是一类特殊的函数,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运用很广泛。同时,通过对对数函数及其图象和性质的研究,既可以从具体的感性认识上来对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更好的理解,也可为以后研究幂函数、三角函数等其它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起示范和铺垫作用。
2、学情分析
刚入高一的学生,仍保留着初中生许多学习特点,能力发展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折阶段,但更注重形象思维。由于函数概念十分抽象,对数函数又以对数运算为基础,同时,初中函数教学要求降低,导致初中生运算能力有所下降,这双重问题增加了对数函数教学的难度。但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学生已经初步对新函数的研究方法有所了解,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及性质,并应用性质解决简单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数函数性质的探索过程,体会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转化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难点:由图象探究函数性质,应用性质解决具体问题。
二、教学方法及手段
1、教法
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以自主探究法和讲解法为主,以练习法为辅,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归纳、分析,培养学生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使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
2、学法
(1)类比学习:通过指数函数类比学习对数函数。
(2)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7个小组,通过小组内讨论交流,归纳得出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3、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教学教程
1、情境引入
通过银行的复利计算问题,逐步引出对数函数。
设计意图:情景来源于生活,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反应对数函数的重要性,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融入到学习中。
2、新知探索
通过上述模型,让学生给对数函数下定义。
学生用描点法画和的图象,教师再借助于计算机再画几个对数函数的图象,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出一般情况。
以“你们能根据图象归纳出对数函数的性质吗?”设问,引导学生能过图象的特征得出对应的性质。
例比较下列各组数中两个值的大小:
(1)log23.4和log28.5;
(2) log0.33.4和log0.38.5;
(3) loga3.4和loga8.5(a>0,且a≠1);
(4) log23.4和log3.42;
(5) log3.42和log0.38.5。
3、巩固练习
(1)比较大小:
lg6________lg8;ln1.3________
(2)比较正数m,n的大小:
若,则m_____n;若,则m_____n.
4、总结提炼
(1)自主探究新知识的方法;
(2)本节课应用了哪些数学思想。
5、布置作业
(1)阅读教材P70~P72,梳理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等知识点;
(2)教材P74―7、8
四、板书设计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一、概念例题
二、图象
三、性质
四、教学反思
篇3:《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
我校是一所农村高中学校,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发散性思维还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因此,一直以来,我的数学课堂教学的侧重点是:运用探究式教学方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力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我本次授课的内容是《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整个课题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大概需要3个课时来完成,我提交的是第一个课时的教案.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对数函数是函数的重要分支,对数函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数函数这部分教学内容,蕴含了函数与方程及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后续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因此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对数函数的兴趣是这节课的首要任务.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我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把重点放在如何准确把握对数函数的图象与特征上.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说明我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把握得当
(一)概念引入自然.我首先和学生一起回顾了考古学家是如何估算古遗址的年代,然后让学生动手计算当碳14的含量P取不同数值时相对应的生物死亡年数t,最后再引导学生共同观察t与p之间的关系,从而自然而然的引入概念.
(二)透彻讲解定义.在引入对数函数的概念后,许多学生可能未能及时地意识到它只是一个形式定义,因此我通过材料1来帮助学生消化与掌握概念.
(三)坚持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一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画图的一般方法,另一方面通过让学生自己画图,使得他们对图象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印象更加深刻.这样处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
(四)巧妙地突破难点.我采取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的形式,由他们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相互补充的方法得出对数函数的性质.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图象的认识.
另外,学生讨论完毕后,我先让一个小组选派代表上讲台跟全班同学交流他们所得到对数函数的一般图象和性质,然后再请其它小组选派代表提出补充意见,再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做不但使学生愉快地接受了新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突出双边活动,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也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五)灵活处理例题与练习题.我是通过两则材料(材料2、4)来加深学生对对数函数性质的理解与运用.材料2是作为例题来体现的,目的是让学生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来解决,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决问题.其中材料2的第1、2小题是以具体数字为底数的对数值大小的比较,第3小题则是以字母为底数的对数值大小的'比较,这样子设计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而材料4是以练习题的形式出现的,它是材料2的再现,以口答的形式解决,目的主要是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至于材料3是为了提高学生如何求对数型函数定义域的认识而设置的.
二、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一方面为学生展现自己的才华提供了平台:(一)鼓励学生在得到具体的对数函数图象并且经过充分的讨论后敢于上台把观察得出的结论与其他同学交流;(二)为学生之间互相点评各自解答的练习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在讲解对数函数的性质时,多媒体演示的直观性、生动性跃然于纸上.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课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既有教师的讲解,又有小组的合作讨论,还有师生的互动交流.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气氛,做到了寓学于乐.
小结侧重于再次讲解对数函数的图象特征及其性质,以期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与教学目的相呼应.
数学这门科学需要观察和探究,我所设计的这节课就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然后观察、探究新知的过程,但由于缺乏经验,难免有不足之处,真诚地希望得到各位专家学者的批评指正,使我能够不断地成长与进步.
篇4: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内容选自高教版高一数学第4章第4节.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说说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三、教法学法设计
四、教学过程设计
五、教学评价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及编排依据
[内容、地位]本节教材内容主要研究: ⑴对数函数的图象及其基本性质;⑵利用对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来解决一些与对数有关的问题。这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函数的基本性质、指数、指数函数以及对数的基础上再来学习的,可以说它是上述内容的延续和发展,同时也为数学在实际应用中提供了一种新的函数模型。因此本节内容起到了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
[编排依据]主要是从学生获取知识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2。教学目标的确定和确定目标的依据
根据对数函数及其相关知识历来在高考中的地位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并了解其图象的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数学问题的素养;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以及优化他们的个性品质;
(4)情感目标:构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加互动,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3。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使学生能初步自觉地、有意识地利用图象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 [难点]理解和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特征,区分01和a1不同条件下的性质。 [关键]认识底数a与对数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1、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满足。因此本节课采用探究性教学、提问式教学和分层教学。2、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也为了给学生的数学探究与数学思维提供支持,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以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学法: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确定了三种学法:
(1)自主性学习法:根据作图的常规方法画出对数函数的图象;
(2)探究性学习法:通过分析、探索得出对数函数的性质;
(3)巩固反馈法: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差距。
三、采用教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1通过flash软件直观的呈现出对数函数的图象,使学生对其有丰富的感性认识;
2为学生展现自己的才华提供了平台。
四、说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由2。2。1的例题6(即考古学家是如何估算出土文物或古遗址的年代)引入,让学生利用计算器计算并填写下表。略
篇5: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测试题
1.设a=log54,b=(log53)2,c=log45,则( )
A.a<c<b B.b<c<a
C.a<b<c D.b<a<c
解析:选D.a=log54<1,log53<log54<1,b=(log53)2<log53,c=log45>1,故b<a<c.
2.已知f(x)=logax-1在(0,1)上递减,那么f(x)在(1,+∞)上( )
A.递增无最大值 B.递减无最小值
C.递增有最大值 D.递减有最小值
解析:选A.设y=logau,u=x-1.
x∈(0,1)时,u=x-1为减函数,∴a>1.
∴x∈(1,+∞)时,u=x-1为增函数,无最大值.
∴f(x)=loga(x-1)为增函数,无最大值.
3.已知函数f(x)=ax+logax(a>0且a≠1)在[1,2]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loga2+6,则a的值为( )
A.12 B.14
C.2 D.4
解析:选C.由题可知函数f(x)=ax+logax在[1,2]上是单调函数,所以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f(1)+f(2)=a+loga1+a2+loga2=loga2+6,整理可得a2+a-6=0,解得a=2或a=-3(舍去),故a=2.
4.函数y=log13(-x2+4x+12)的单调递减区间是________.
解析:y=log13u,u=-x2+4x+12.
令u=-x2+4x+12>0,得-2 ∴x∈(-2,2]时,u=-x2+4x+12为增函数, ∴y=log13(-x2+4x+12)为减函数. 答案:(-2,2] 1.若loga2<1,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1,2) B.(0,1)∪(2,+∞) C.(0,1)∪(1,2) D.(0,12) 解析:选B.当a>1时,loga2<logaa,∴a>2;当0<a<1时,loga2<0成立,故选B. 2.若loga2 A.0 C.a>b>1 D.b>a>1 解析:选B.∵loga2 ∴03.已知函数f(x)=2log12x的值域为[-1,1],则函数f(x)的定义域是( ) A.[22,2] B.[-1,1] C.[12,2] D.(-∞,22]∪[2,+∞) 解析:选A.函数f(x)=2log12x在(0,+∞)上为减函数,则-1≤2log12x≤1,可得-12≤log12x≤12,X k b 1 . c o m 解得22≤x≤2. 4.若函数f(x)=ax+loga(x+1)在[0,1]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和为a,则a的`值为( ) A.14 B.12 C.2 D.4 解析:选B.当a>1时,a+loga2+1=a,loga2=-1,a=12,与a>1矛盾; 当0<a<1时,1+a+loga2=a, loga2=-1,a=12. 5.函数f(x)=loga[(a-1)x+1]在定义域上( ) A.是增函数 B.是减函数 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 解析:选A.当a>1时,y=logat为增函数,t=(a-1)x+1为增函数,∴f(x)=loga[(a-1)x+1]为增函数;当0<a<1时,y=logat为减函数,t=(a-1)x+1为减函数, ∴f(x)=loga[(a-1)x+1]为增函数. 6.(高考全国卷Ⅱ)设a=lge,b=(lg e)2,c=lg e,则( ) A.a>b>c B.a>c>b C.c>a>b D.c>b>a 解析:选B.∵1 ∴0 =12lg elg10e2>0,∴c>b,故选B. 7.已知0<a<1,0<b<1,如果alogb(x-3)<1,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0<a<1,alogb(x-3)<1,∴logb(x-3)>0. 又∵0<b<1,∴0<x-3<1,即3<x<4. 答案:3<x<4 8.f(x)=log21+xa-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则实数a的值为________. 解析:由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可知函数为奇函数, 所以f(-x)+f(x)=0,即 log21-xa+x+log21+xa-x=0log21-x2a2-x2=0=log21, 所以1-x2a2-x2=1a=1(负根舍去). 答案:1 9.函数y=logax在[2,+∞)上恒有y>1,则a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若a>1,x∈[2,+∞),y=logax≥loga2,即loga2>1,∴1<a<2;若0<a<1,x∈[2,+∞),y=-logax≥-loga2,即-loga2>1,∴a>12,∴12<a<1. 答案:12<a<1或1<a<2 10.已知f(x)=6-ax-4ax<1logax x≥1是R上的增函数,求a的取值范围. 解:f(x)是R上的增函数, 则当x≥1时,y=logax是增函数, ∴a>1. 又当x<1时,函数y=(6-a)x-4a是增函数. ∴6-a>0,∴a<6. 又(6-a)×1-4a≤loga1,得a≥65. ∴65≤a<6. 综上所述,65≤a<6. 11.解下列不等式. (1)log2(2x+3)>log2(5x-6); (2)logx12>1. 解:(1)原不等式等价于2x+3>05x-6>02x+3>5x-6, 解得65<x<3,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65,3). (2)∵logx12>1log212log2x>11+1log2x<0 log2x+1log2x<0-1<log2x<0 2-1<x<20x>012<x<1.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12,1). 12.函数f(x)=log12(3x2-ax+5)在[-1,+∞)上是减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令t=3x2-ax+5,则y=log12t在[-1,+∞)上单调递减,故t=3x2-ax+5在[-1,+∞)单调递增,且t>0(即当x=-1时t>0). 因为t=3x2-ax+5的对称轴为x=a6,所以a6≤-18+a>0a≤-6a>-8-8<a≤-6.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对数函数》,现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五个方面进行说明。恳请在座的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及编写意图 《对数函数》出现在职业高中数学第一册第四章第四节。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对数函数是函数的重要分支,对数函数的知识在数学和其他许多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经学习了对数、反函数以及指数函数等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对数函数”这节教材,指出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反映了两个变量的相互关系,蕴含了函数与方程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是以后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依据教学大纲和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教育等方面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育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归纳、数形结合的能力。 (3)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4) 情感目标: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重点: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难点:利用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得到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关键:抓住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这一要领。 二、说教法 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同时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实例出发启发指数函数的定义,在概念理解上,用步步设问、课堂讨论来加深理解。在对数函数图像的画法上,我借助多媒体,演示作图过程及图像变化的'动画过程,从而使学生直接地接受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很好地突破难点和提高教学效率。 三、说学法 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我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 (1)对照比较学习法:学习对数函数,处处与指数函数相对照。 (2)探究式学习法:学生通过分析、探索、得出对数函数的定义。 (3)自主性学习法:通过实验画出函数图象、观察图象自得其性质。 (4)反馈练习法: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差距。 这样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1、复习导入 (1)复习提问:什么是对数?如何求反函数?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如何?学生回答,并利用课件展示一下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设计意图:设计的提问既与本节内容有密切关系,又有利于引入新课,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清除了障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导言:指数函数有没有反函数?如果有,如何求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它的反函数是什么?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言可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渴望知道问题的答案。 2、认定目标(出示教学目标) 3、导学达标 按“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安排师生互动活动。 (1)对数函数的概念 引导学生从对数式与指数式的关系及反函数的概念进行分析并推导出,指数函数有反函数,并且y=ax(a>0且a≠1)的反函数是 y=logax,见课件。把函数y=logax叫做对数函数,其中a>0且a≠1.从而引出对数函数的概念,展示课件。 设计意图:对数函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逐步分析,这样引出对数函数的概念过渡自然,学生易于接受。因为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及图象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参与意识,通过比较充分体现指数函数及对数函数的内在联系。 (2)对数函数的图象 提问:同指数函数一样,在学习了函数的定义之后,我们要画函数的图象,应如何画对数函数的图象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用描点法画图。教师肯定,我们每学习一种新的函数都可以根据函数的解析式,列表、描点画图。再考虑一下,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画出对数函数的图象呢? 让学生回答,画出指数函数关于直线y=x对称的图象,就是对数函数的图象。 教师总结:我们画对数函数的图象,既可用描点法,也可用图象变换法,下边我们利用两种方法画对数函数的图象。 方法一(描点法)首先列出x,y(y=log2x,y=log x)值的对应表,因为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x>0,因此可取x=··· , , ,1,2,4,8···,请计算对应的y值,然后在坐标系内描点、画出它们的图象。 方法二(图象变换法)因为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所以只要画出y=a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的曲线,就可以得到y=logax.的图象。学生动手做实验,先描出y=2x的图象,画出它关于直线y=x对称的曲线,它就是y=log2x的图象;类似的从y=( )x 的图象画出y=log x的图象,再出示课件,教师加以解释。 设计意图:用这种对称变换的方法画函数的图象,可以加深和巩固学生对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之间的认识,便于将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与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对照,但使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更为方便,两种方法可同时进行,分析画法之后,可让学生自由选择画法。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对数函数的性质 在理解对数函数定义的基础上,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关键在于抓住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这一要领,讲对数函数的性质,可先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上述两个对数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让学生列表分析它们的图象特征和性质,然后出示课件,教师补充。作了以上分析之后,再分a>1与0 设计意图:这种讲法既严谨又直观易懂,还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帮助,学生易于接受易于掌握,而且利用表格,可以突破难点。 由于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它们的定义域与值域正好互换,为了揭示这两种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列出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对照表(见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对照的方法,学生更好地掌握两个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认识两个函数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对函数思想方法的认识和应用意识。 4、巩固达标(见课件) 这一训练是为了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从讲解过程中找出所涉及的知识点,予以总结。充分体现“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思想。 5、反馈练习(见课件) 习题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反馈过程,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 6、归纳总结(见课件) 引导学生对主要知识进行回顾,使学生对本节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因此,从三方面进行总结:对数函数的概念、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比较对数值大小的方法。 7、课外作业 : (1)完成P78 2、3题 (2)当底数a>1与0 五、说板书 板书设计为表格式(见课件),这样的板书简明清楚,重点突出,加深学生对图象和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便于记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对数函数说课稿(三)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本章学习是在学生完成函数的第一阶段学习(初中)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阶段的函数学习。而对数函数作为这一阶段的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指数函数及对数的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对数函数”这节教材,是在没学习反函数的基础上研究的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同时对数函数作为常用数学模型在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例有广泛的应用,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参加生产和实际生活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依据新课标和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教育等方面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育教学目标: (1) 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归纳、数形结合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用类比方法探索研究数学问题的素养; (4) 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5) 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重点: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在教学中只有突出这个重点,才能使教材脉络分明,才能有利于学生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 难点:底数a对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影响; 关键: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类比教学 由指数函数的图象过渡到对数函数的图象,通过类比分析达到深刻地了解对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是掌握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关键,在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的思考紧紧围绕图象,数形结合,加强直观教学,使学生能形成以图象为根本,以性质为主体的知识网络,同时在例题的讲解中,重视加强题组的设计和变形,使教学真正体现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特点,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质。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实验、探索、归纳。 (2)采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3)体现“对比联系”、“数形结合”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4)投影仪演示法。 在整个过程中,应以学生看,学生想,学生议,学生练为主体,教师在学生仔细观察、类比、想象的基础上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加以引导点拨,与指数函数性质对照,归纳、整理,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回忆,自觉地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使新学知识更牢固,理解更深刻。 三、说学法 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我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 (1)对照比较学习法:学习对数函数,处处与指数函数相对照。 (2)探究式学习法:学生通过分析、探索,得出对数函数的定义。 (3)自主性学习法:通过实验画出函数图象、观察图象自得其性质。 (4)反馈练习法: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差距。 这样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四。说教程 在认真分析教材、教法、学法的基础上,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一) 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 在某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个数y是分裂次数x的函数 ,因此,知道x的值(输入值是分裂次数)就能求出y的值(输出值为细胞的个数),这样就建立了一个细胞个数和分裂次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问题一:这是一个怎样的函数模型类型呢? 设计意图:复习指数函数 问题二:现在我们来研究相反的问题,如果知道了细胞个数y,如何求分裂的次数x呢?这将会是我们研究的哪类问题? 设计意图:为了引出对数函数 问题三:在关系式 每输入一个细胞的个数y的值,是否一定都能得到唯一一个分裂次数x的值呢? 设计意图:一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函数,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 (二) 意义建构: 1. 对数函数的概念: 同样,在前面提到的放射性物质,经过的时间x年与物质剩余量y的关系式为 ,我们也可以把它改为对数式, ,其中x年也可以看作物质剩余量y的函数,可见这样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的。 设计意图:前面的问题情景的底数为2,而这个问题情景的底数为0.84,我认为这个情景并不是多余的,其实它暗示了对数函数的底数与指数函数的底数一样有两类。 但在习惯上,我们用x表示自变量,用y表示函数值 问题一:你能把以上两个函数表示出来吗? 问题二:你能得到此类函数的一般式吗?(在此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问题三:在 中,a有什么限制条件吗?请结合指数式给以解释。 问题四:你能根据指数函数的定义给出对数函数的定义吗? 问题五: 与 中的x,y的相同之处是什么?不同之处是什么? 问题六: 与 中的x,y的相同之处是什么?不同之处是什么? 设计意图:前四个问题是为了引导出对数函数的概念,然而,光有前四个问题还是不够的,学生最容易忽略的或最不理解的是函数的定义域,所以设计这两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域 2. 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问题:有了研究指数函数的经历,你觉得下面该学习什么内容了? (提示学生进行类比学习) 合作探究1;借助于计算器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两组函数的图象,并观察各组函数的图象,探求他们之间的关系。 (1) (2) 合作探究2:当 函数 与 的图象之间有什么关系?(在这儿体现“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合作探究3:分析你所画的两组函数的图象,对照指数函数的性质,总结归纳对数函数的性质。 (学生讨论并交流各自的发现成果,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适时归纳总结,并板书对数函数的性质) 问题1:对数函数 ( )是否具有奇偶性,为什么? 问题2:对数函数 ( ),当 时,x取何值,y 0,x取何值,y ,当 呢? 问题3:对数式 的值的符号与a,b的取值之间有何关系?请用一句简洁的话语叙述。 知识拓展:函数 称为 的反函数,反之,函数 也称为 的反函数。一般地,如果函数 存在反函数,那么它的反函数记作为 (三) 数学应用 1. 例题 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2) ( ) (该题主要考查对数函数 的定义域 这一限制条件根据函数的解析式求得不等式,解对应的不等式。同时通过本题也可让学生总结求函数的定义域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例2: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比较下列各组数中两个数的大小: (1) , (2) , (3) , (4) , , (在这儿要求学生通过回顾指数函数的有关性质比较大小的步骤和方法,完成前3小题,第四题可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完成解答,最后进行归纳总结比较数的大小常用的方法) 合作探究4:已知 ,比较m,n的大小(该题不仅运用了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还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 本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引导点拨 1.本题的难点在哪儿? 2.你希望不等式的两边的对数式变成怎样的形式,你能否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本题也可以从形的角度来思考。 (四) 目标检测 P69 1,2,3 (五) 课堂小结 由学生小结(对数函数的概念,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比较大小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求定义域应从几方面考虑等) (六)布置作业 P70 1,2,3 难点:对数函数性质中对于在与两种情况函数值的不同变化。 二、说教法 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知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应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对于本节课我主要考虑了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方法: (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联想、思考、分析、归纳; (2)采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3)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4)用探究性教学、提问式教学和分层教学。 2、教学手段: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我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 (1)探究定向性学习:学生在教师建立的情境下,通过思考、分析、操作、探索,归纳得出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主动式学习:学生自己归纳得出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四、说教程 1、温故知新 我通过复习y=log2x和y=log0.5x的图像,让学生熟悉两个具体的对数函数的图像。 设计意图:这与本节内容有密切关系,有利于引出新课。为学生理解新知清除了障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探求新知 研究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关键是学生自主的'对函数和的图像分析归纳,引导学生填写表格(该表格一列填有在及两种情况下的图像与性质),采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归纳总结出的图像与性质。 在学生得出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后,教师再加以升华,强调“数形结合”记忆其性质,做到“心中有图”。另外,对于对数函数的性质3和性质4在用多媒体演示时,有意识地用(1)(2)进行分类表示,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 设计意图:教师建立了一个有助于学生进行独立探究的情境,学生通过观察、联想、思考、分析、探索,在此过程中,这充分体现了探究定向性学习和主动合作式学习。 3、课堂研究,巩固应用 例1主要利用对数函数的定义域是来求解。 例2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两个同底对数值的大小。在这个例题中,注意第三小题的点拨,选择和中间量0或1比较,第四小题要分底数两种情况。 例3解对数不等式,实际是例2的一种逆向运算,已知对数值的大小,比较真数,任然要使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此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为课外研究题的解决提供了必要条件,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对数不等式埋下伏笔。 4、巩固练习 使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两个练习紧扣本节内容,利用课堂研究中体现的重要的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课后完全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 5、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回顾,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把握。从两方面进行小结: (1)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2)会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比较两个同底对数值的大小,初步学会对数不等式的解法,体会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6、作业:p97习题3,4,5 选做题6题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而对数函数是高中阶段所要研究的重要的基本函数之一.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指数函数、对数及反函数的基础上引入的,因此既是对上述知识的应用,也是对函数这一重要数学思想的进一步认识与理解.对数函数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都有许多应用.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系统,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对数等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初步学会用 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2) 能力目标:渗透类比、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构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加互动,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欣赏数学的精确和美妙之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难点:对数函数性质中对于在《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与《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两种情况函数值的不同变化. 二、说教法 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知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应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对于本节课我主要考虑了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方法: (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联想、思考、分析、归纳; (2)采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3)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4)用探究性教学、提问式教学和分层教学 2、教学手段: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我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 (1) 探究定向性学习:学生在教师建立的情境下,通过思考、分析、操作、探索, 归纳得出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 主动式学习:学生自己归纳得出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四、说教程 1、温故知新 我通过复习y=log2x和y=log0.5x的图像,让学生熟悉两个具体的对数函数的图像。 设计意图:这与本节内容有密切关系,有利于引出新课.为学生理解新知清除了障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探求新知 研究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关键是学生自主的对函数《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和《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的图像分析归纳,引导学生填写表格(该表格一列填有《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在《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及《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两种情况下的图像与性质),采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归纳总结出《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的图像与性质. 在学生得出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后,教师再加以升华,强调“数形结合”记忆其性质,做到“心中有图”.另外,对于对数函数的性质3和性质4在用多媒体演示时,有意识地用(1)(2)进行分类表示,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 设计意图:教师建立了一个有助于学生进行独立探究的情境,学生通过观察、联想、思考、分析、探索,在此过程中,这充分体现了探究定向性学习和主动合作式学习. 3、课堂研究,巩固应用 例1主要利用对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的定义域是《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来求解. 例2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两个同底对数值的大小.在这个例题中,注意第三小题的点拨,选择和中间量0或1比较,第四小题要分底数《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及《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两种情况. 例3 解对数不等式,实际是例2的一种逆向运算,已知对数值的大小,比较真数,任然要使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此过程中充 分体现了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为课外研究题的 解决提供了必要条件,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对数不等式埋下伏笔. 4、巩固练习 使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两个练习紧扣本节内容,利用课堂研究中体现的重要的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课后完全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 5、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回顾,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把握.从两方面进行小结: (1) 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2) 会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比较两个同底对数值的大小,初步学会对数不等式的 解法,体会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6、作业:p97习题3,4,5 选做题 6题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而对数函数是高中阶段所要研究的重要的基本函数之一。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指数函数、对数及反函数的基础上引入的,因此既是对上述知识的应用,也是对函数这一重要数学思想的进一步认识与理解。对数函数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都有许多应用。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系统,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对数等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初步学会用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2)能力目标:渗透类比、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构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加互动,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欣赏数学的精确和美妙之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难点:对数函数性质中对于在两种情况函数值的不同变化。 二、说教法 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知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应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对于本节课我主要考虑了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方法: (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联想、思考、分析、归纳。 (2)采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3)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4)用探究性教学、提问式教学和分层教学。 2、教学手段: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我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 (1)探究定向性学习:学生在教师建立的情境下,通过思考、分析、操作、探索,归纳得出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主动式学习:学生自己归纳得出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四、说教程 1、温故知新 我通过复习y=log2x和y=log0.5x的图像,让学生熟悉两个具体的对数函数的图像。 设计意图:这与本节内容有密切关系,有利于引出新课。为学生理解新知清除了障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探求新知 研究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关键是学生自主的对函数和的图像分析归纳,引导学生填写表格(该表格一列填有在及两种情况下的图像与性质),采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归纳总结出的图像与性质。 在学生得出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后,教师再加以升华,强调“数形结合”记忆其性质,做到“心中有图”。另外,对于对数函数的性质3和性质4在用多媒体演示时,有意识地用(1)(2)进行分类表示,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 设计意图:教师建立了一个有助于学生进行独立探究的情境,学生通过观察、联想、思考、分析、探索,在此过程中,这充分体现了探究定向性学习和主动合作式学习。 3、课堂研究,巩固应用 例1主要利用对数函数的定义域是来求解。 例2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两个同底对数值的大小。在这个例题中,注意第三小题的点拨,选择和中间量0或1比较,第四小题要分底数及两种情况。 例3解对数不等式,实际是例2的一种逆向运算,已知对数值的大小,比较真数,任然要使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此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为课外研究题的解决提供了必要条件,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对数不等式埋下伏笔。 4、巩固练习 使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两个练习紧扣本节内容,利用课堂研究中体现的重要的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课后完全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 5、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回顾,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把握。从两方面进行小结: (1)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2)会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比较两个同底对数值的大小,初步学会对数不等式的解法,体会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6、作业:p97习题3,4,5 选做题6题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而对数函数是高中阶段所要研究的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指数函数、对数及反函数的基础上引入的,因此既是对上述知识的应用,也是对函数这一重要数学思想的进一步认识与理解.对数函数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都有许多应用.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系统,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对数方程、对数不等式等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对数函数的意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初步学会用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2) 能力目标:渗透类比、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在图像与性质上的对比,使学生欣赏数学的精确和美妙之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数函数的意义、图像与性质. 难点:对数函数性质中对于在a>1与0 二、说教法 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知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应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对于本节课我主要考虑了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方法: (1)启发引导学生实验、观察、联想、思考、分析、归纳; (2)采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3)渗透类比、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2、教学手段: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我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 (1)类比学习:与指数函数类比学习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探究定向性学习:学生在教师建立的情境下,通过思考、分析、操作、探索,归纳得出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3)主动合作式学习:学生在归纳得出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通过小组讨论,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及编排依据 [内容、地位]本节教材内容主要研究: ⑴对数函数的图象及其基本性质;⑵利用对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来解决一些与对数有关的问题。这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函数的基本性质、指数、指数函数以及对数的基础上再来学习的,可以说它是上述内容的延续和发展,同时也为数学在实际应用中提供了一种新的函数模型。因此本节内容起到了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 [编排依据]主要是从学生获取知识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2。教学目标的确定和确定目标的依据 根据对数函数及其相关知识历来在高考中的地位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并了解其图象的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数学问题的素养;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以及优化他们的个性品质; (4)情感目标:构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加互动,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3。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使学生能初步自觉地、有意识地利用图象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 [难点]理解和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特征,区分01和a1不同条件下的性质。 [关键]认识底数a与对数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1、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满足。因此本节课采用探究性教学、提问式教学和分层教学。2、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也为了给学生的数学探究与数学思维提供支持,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以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学法: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确定了三种学法: (1)自主性学习法:根据作图的常规方法画出对数函数的图象; (2)探究性学习法:通过分析、探索得出对数函数的性质; (3)巩固反馈法: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差距。 三、采用教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1通过flash软件直观的呈现出对数函数的图象,使学生对其有丰富的感性认识; 2为学生展现自己的才华提供了平台。 四、说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由2。2。1的例题6(即考古学家是如何估算出土文物或古遗址的年代)引入,让学生利用计算器计算并填写下表。略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①中第三章对数函数内容的第二课时,也就是对数函数的入门.对数函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函数模型,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而对数函数又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它是在指数函数的基础上,对函数类型的拓广,同时在解决一些日常生活问题及科研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对数函的概念,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对数模型的认识与理解。同时,通过对数概念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差,主动性不够,学习有依赖性,且学习的信心不足,对数学存在或多或少的恐惧感.通过对指数函与指数函数的学习,学生已多次体会了对立统 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并且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因此,学生已具备了探索发现研究对数函数定义的认识基础,故应通过指导,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和灵活运用类比、转化、归纳等数学思想的学习方法.教具及软件运行环境说明 教具采用多媒体,黑板等形式展开 信息技术设备设置:通过借助计算机多媒体呈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图像 应用环境及软件的说明:软件为在windows下运行的matlab7.0 三、设计思路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本节课要给学生提供各种参与机会.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几何作图软件运行各种指数函数及对数函数,通过比较/类比等方法使学生对对数函数的认识更加深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实例出发,从中认识对数的模型,体会引入对数的 .在教学重难点上,步步设问、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课堂练习、探究活动,学生讨论的方式来加深理解,很好地突破难点和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了解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关系;理解对数函数的性质,掌握以上知识并形成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探究进行活动,掌握对数函数的重要性质。通过做练习,使学生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数函数的学习,树立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归纳能力,严谨的思维品质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的科学意识. 五、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对数函数的概念;(2)对数函数的性质.难点 :(1)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之间的关系. 六、过程设计及师生互动 (一) 复习导入 (1)复习提问:什么是指数函数?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如何? 学生回答,并用课件展示 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设计意图:设计的提问既与本节内容有密切关系,又有利于引入新课,为学生理 解新知识清除了障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导言:指数函数有没有反函数?如果有,如何求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它的 反函数是什么?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言可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渴望知道问题的答案。 (二) 讲授新课 (1)对数函数的概念 引导学生从对数式与指数式的关系及反函数的概念进行分析并推导出,指数函数有反函数,并且y=ax(a>0且a≠1)的反函数是 y=logax,见课件。把函 数 y=logax叫做对数函数,其中a>0且a≠1。从而引出对数函数的概念,展示课件。 设计意图:对数函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逐步分析,这样引出对数函数的概念过渡自然,学生易于接受。因为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 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及图象的关系,培养学生参与意识,通过比较充分体现指数函数及对数函数的内在联系。 (2)对数函数的图象 提问:同指数函数一样,在学习了函数的定义之后,我们要画函数的图象,应如 何画对数函数的图象呢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用描点法画图。教师肯定,我们每学习一种新的函数都可以 根据函数的解析式,描点画图。再考虑一下,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画出对数函数的图象呢? 让学生回答,画出指数函数关于直线y=x对称的图象,就是对数函数的图象。 教师总结:我们画对数函数的图象,既可用描点法,也可用图象变换法,下边我 们利用两种方法画对数函数的图象。 h(x)?log2x,f(x)?log3x,方法一(描点法)首先列出x,y(q(x)?logx,g(x)?logx) 1123值的对应表,因为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x>0,因此可取x=··· , , ,1,2,4, 8···,请计算对应的y 然后在坐标系内描点、画出它们的图象.方法二(图象变换法)因为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所以只要画出y=a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的曲线,就可以得到y=logax.的图象。学生动手做实验,先描出y=2x的图象,画出它关于直线y=x对称的曲线,它就是y=log2x的图象;类似的从y=( )x 的图象画出y=log x的图象,再 演 示课件,教师加以解释。 设计意图:用这种对称变换的方法画函数的图象,可以加深和巩固学生对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之间的认识,便于将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与指数函数的图象和 性质对照,但使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更为方便,两种方法可同时进行,分析画法之后,可让学生自由选择画法。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对数函数的性质 在理解对数函数定义的基础上,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关键在于抓住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这一要领,讲对数函数的性质,可先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上述两个对数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让学生列表分析它们的图象特征和性质,然后出示课件,教师补充。作了以上分析之后,再分a>1与0 设计意图:这种讲法既严谨又直观易懂,还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对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帮助学生易于接受易于掌握,而且利用表格,可以突破难点。 由于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它们的定义域与值域正好互换,为了揭示这两种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列出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对照表(见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对照的方法,学生更好地掌握两个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 认识两个函数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对函数思想方法的认识和应用意识。 (三) 巩固练习P42-P45 (四)纳小结强化思想 引导学生对主要知识进行回顾,使学生对本节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因此,从 三方面进行总结:对数函数的概念、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比较对数值大小的方法。 课后反思: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请学生总结自己有何收获和体验,并交流。 七、教学评价方案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为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特制定本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1)、教学目标评价 教师能针对所教内容,结合《课程标准》科学、准确地设计教学目标,做到: 、目标明确,符合学生实际。目标的设置不可过高或过低。 2、“三维目标”全面、具体、适度,有可操作性,并能使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机相融,和谐统一。 量化评价标准每项5分,总计10分。 (2)、教学内容评价 1、教师能准确把握所教学科内容的重点、难点,教授内容正确。 2、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去积极思维。 3、教师能从教学实际出发,转变教材观念,对教材进行科学有效的整合,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不唯教材,创新适用教材。 量化评价标准:第 1、2项各4分,第3项2分,总计10分。 (3)、教师行为评价 1、课堂上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是否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得有法、到位。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创造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来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着,是否成为学生和课本之间的桥梁纽带,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应有的作用;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是否能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究、倾听、交流。 2、教师能以学生为主体,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 3、课堂上能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教态自然亲切,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恰当、具体、有激励性。 4、能够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之处,精心设计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的提出,恰到好处。能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并能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同时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5、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手段,合理运用教学媒体。 、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语言准确简练,示范操作规范,板书合理适用,教学有一定的风格和艺术性。 量化评比标准:第1项8分;第2项5分;第3项2分;第4项4分;第 5、6项各3分,总计25分。 (4)、学生行为评价 主要针对学生在课上的学习状态来评价。 1、看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否被激起,能积极地以多种感观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精神振奋,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2、看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的数量、广度和深度是衡量主体地位发挥的主要标志,学生要全员参与,有效参与。 3、看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是否由个体学习到主动合作学习;是否由接受性学习变为探究性学习。 4、看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上的表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全身心地投入、是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是否敢于质疑,善于合作、主动探究并有实效,是否围绕某一问题彼此间能交流、讨论、倾听,提出有效建议。 5、看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收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90%以上的学生能够相互交流知识、交流、体会,交流情感由自悟——觉悟——感悟——醒悟,在获取丰富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量化评价评价标准:第1项8分;第2项3分;第3项6分;第4项8分;第5项2分;第6项8分,总计35分。 (5)、教学效果评价 1、看教学目标达成度如何,教师是否高度关注学生的知识 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2、看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参与,90%以上的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3、看课堂训练题设计,检测效果好。 量化评价标准:第1项4分;第2项7分;第3项4分。总计15分。 (6)、教学特色评价 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知识的生成点上,教学机智与智慧上的闪光点,有不同寻常之处。 评价标准:具备上述中的某一点或几点评价。 分数:2---5分。 八、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5分钟的学习效率,首先要对新课标和新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将知识系统化。注意知识前后的衔接及联系,形成知识框架,其次要了解学生认知规律,知识水平,以便因材施教,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 1 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2 要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3 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4 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5 关爱学生,及时鼓励 6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①中第三章对数函数内容的第二课时,也就是对数函数的入门.对数函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函数模型,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而对数函数又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它是在指数函数的基础上,对函数类型的拓广,同时在解决一些日常生活问题及科研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对数函的概念,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对数模型的认识与理解。同时,通过对数概念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差,主动性不够,学习有依赖性,且学习的信心不足,对数学存在或多或少的恐惧感.通过对指数函与指数函数的学习,学生已多次体会了对立统 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并且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因此,学生已具备了探索发现研究对数函数定义的认识基础,故应通过指导,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和灵活运用类比、转化、归纳等数学思想的学习方法. 三、设计思路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本节课要给学生提供各种参与机会.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实例出发,从中认识对数的模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在教学重难点上,步步设问、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课堂练习、探究活动,学生讨论的方式来加深理解,很好地突破难点和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四、教学目标 1、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了解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关系;理解对数函数的性质,掌握以上知识并形成技能. 2、通过对数函数的学习,树立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 . 3、通过学生分组探究进行活动,掌握对数函数的重要性质。通过做练习,使学生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4、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归纳能力,严谨的思维品质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 五、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对数函数的概念;(2)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相互转化.难点 :(1)对数函数概念的理解;(2)对数函数性质的理解. 六、过程设计 (一) 复习导入 (1)复习提问:什么是对数函数?如何求反函数?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如何? 学生回答,并用课件展示 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设计意图:设计的提问既与本节内容有密切关系,又有利于引入新课,为学生理 解新知识清除了障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导言:指数函数有没有反函数?如果有,如何求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它的 反函数是什么?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言可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渴望知道问题的答案。 (二) 讲授新课 (1)对数函数的概念 引导学生从对数式与指数式的关系及反函数的概念进行分析并推导出,指数函数有反函数,并且y=ax(a>0且a≠1)的反函数是 y=logax,见课件。把函数 y=logax叫做对数函数,其中a>0且a≠1。从而引出对数函数的概念,展示课件。 设计意图:对数函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逐步分析,这样引出对数函数的概念过渡自然,学生易于接受。因为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 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及图象的关系,培养学生参与意识,通过比较充分体现指数函数及对数函数的内在联系。 (2)对数函数的图象 提问:同指数函数一样,在学习了函数的定义之后,我们要画函数的图象,应如 何画对数函数的图象呢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用描点法画图。教师肯定,我们每学习一种新的函数都可以 根据函数的解析式,描点画图。再考虑一下,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画出对数函数的图象呢? 让学生回答,画出指数函数关于直线y=x对称的图象,就是对数函数的图象。 教师总结:我们画对数函数的图象,既可用描点法,也可用图象变换法,下边我 们利用两种方法画对数函数的图象。 方法一(描点法)首先列出x,y(y=log2x,y=log x)值的对应表,因为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x>0,因此可取x=··· , , ,1,2,4,8···,请计算对应的y 然后在坐标系内描点、画出它们的图象. 方法二(图象变换法)因为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所以只要画出y=a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的曲线,就可以得到y=logax.的图象。学生动手做实验,先描出y=2x的图象,画出它关于直线y=x对称的曲线,它就是y=log2x的图象;类似的从y=( )x 的图象画出y=log x的图象,再演 示课件,教师加以解释。 设计意图:用这种对称变换的方法画函数的图象,可以加深和巩固学生对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之间的认识,便于将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与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对照,但使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更为方便,两种方法可同时进行,分析画法之后,可让学生自由选择画法。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对数函数的性质 在理解对数函数定义的基础上,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关键在于抓住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这一要领,讲对数函数的性质,可先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上述两个对数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让学生列表分析它们的图象特征和性质,然后出示课件,教师补充。作了以上分析之后,再分a>1与0 设计意图:这种讲法既严谨又直观易懂,还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对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帮助学生易于接受易于掌握,而且利用表格,可以突破难点。 由于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它们的定义域与值域正好互换,为了揭示这两种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列出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对照表(见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对照的方法,学生更好地掌握两个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 认识两个函数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对函数思想方法的认识和应用意识。 (三) 巩固练习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log(5?x)(2x?3) (2)y?logax2(3)y?lg(4?x) 2.利用单调性比较下列两个数的大小 loga?12931loga?129 32(四)纳小结强化思想 引导学生对主要知识进行回顾,使学生对本节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因此,从 三方面进行总结:对数函数的概念、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比较对数值大小的方法。 课后反思: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请学生总结自己有何收获和体验,并交流。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而对数函数是高中阶段所要研究的重要的基本函数之一。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指数函数、对数及反函数的基础上引入的,因此既是对上述知识的应用,也是对函数这一重要数学思想的进一步认识与理解。对数函数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都有许多应用。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系统,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对数等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初步学会用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2)能力目标:渗透类比、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构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加互动,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欣赏数学的精确和美妙之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难点:对数函数性质中对于在《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与《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两种情况函数值的不同变化。 二、说教法 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知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应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对于本节课我主要考虑了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方法: (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联想、思考、分析、归纳; (2)采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3)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4)用探究性教学、提问式教学和分层教学。 2、教学手段: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我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 (1)探究定向性学习:学生在教师建立的情境下,通过思考、分析、操作、探索,归纳得出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主动式学习:学生自己归纳得出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四、说教程 1、温故知新 我通过复习y=log2x和y=log0.5x的图像,让学生熟悉两个具体的对数函数的图像。 设计意图:这与本节内容有密切关系,有利于引出新课。为学生理解新知清除了障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探求新知 研究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关键是学生自主的对函数《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和《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的图像分析归纳,引导学生填写表格(该表格一列填有《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在《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及《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两种情况下的图像与性质),采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归纳总结出《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的图像与性质。 在学生得出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后,教师再加以升华,强调“数形结合”记忆其性质,做到“心中有图”。另外,对于对数函数的性质3和性质4在用多媒体演示时,有意识地用(1)(2)进行分类表示,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 设计意图:教师建立了一个有助于学生进行独立探究的情境,学生通过观察、联想、思考、分析、探索,在此过程中,这充分体现了探究定向性学习和主动合作式学习。 3、课堂研究,巩固应用 例1主要利用对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的定义域是《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来求解。 例2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两个同底对数值的大小。在这个例题中,注意第三小题的点拨,选择和中间量0或1比较,第四小题要分底数《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及《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两种情况。 例3解对数不等式,实际是例2的一种逆向运算,已知对数值的大小,比较真数,任然要使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此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为课外研究题的解决提供了必要条件,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对数不等式埋下伏笔。 4、巩固练习 使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两个练习紧扣本节内容,利用课堂研究中体现的重要的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课后完全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 5、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回顾,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把握。从两方面进行小结: (1)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2)会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比较两个同底对数值的大小,初步学会对数不等式的解法,体会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6、作业:p97习题3,4,5 选做题6题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而对数函数是高中阶段所要研究的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指数函数、对数及反函数的基础上引入的,因此既是对上述知识的应用,也是对函数这一重要数学思想的进一步认识与理解.对数函数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都有许多应用.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系统,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对数方程、对数不等式等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对数函数的意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初步学会用 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2) 能力目标:渗透类比、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在图像与性质上的对比,使学生欣赏数 学的精确和美妙之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教学重点与难点 ★ 高一数学说课稿 ★ 高中数学说课稿 ★ 边边边定理说课稿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精选16篇)】相关文章: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点到直线的距离》优秀说课稿2022-05-07 初中数学说课稿课件2023-10-03 人教版正弦定理说课稿2023-05-12 初中数学说课稿doc2023-11-06 初中数学说课稿2023-05-10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说课稿2022-08-21 数轴说课稿2023-02-05 初中数学说课稿范文2023-03-31 新课程人教A版必修3《程序框图》的优秀说课稿2022-11-04 初中数学说课稿模板2022-05-08篇6:对数函数说课稿
篇7:《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
篇8:《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
篇9:《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
篇10:《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
篇11:《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
篇1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反思
篇13:《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反思
篇14:高中数学《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
篇15:高中数学《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
篇16: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优秀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