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火烧云的说课稿

时间:2023-10-09 07:41:32 说课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部编版三年级火烧云的说课稿(共15篇)由网友“danxie”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部编版三年级火烧云的说课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三年级火烧云的说课稿

篇1: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火烧云》优秀说课稿

一、说教材

《火烧云》一课是训练学生认真观察,注意积累的好课例。本课训练重点确定为: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基本技能目标)

2.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能力目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感目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十六个字:书声琅琅、议论纷纷、**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这节课,主要选用“自学探究”式教学方法,采用电教、讨论、展开想象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三、说学法

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会学”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读渗透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智慧。

四、说教学程序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和学法,可将本节课

划分成5个环节:

1.导入新课

在早晨或傍晚,我们经常会看到天空中现一些美丽的云霞,根据课题进行字面推测?(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自由发散思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发言后,小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4课《火烧云》(板书:10)看看作家萧红是怎样把绚丽多彩的火烧云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2.检查预习

3.自学讨论

这部分可分三个环节:(1)提供自学材料,(2)个人自学,(3)小组讨论。

根据教材的训练重点,难点及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投影出示自学材料:

1.火烧云的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这一特点的?

2.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各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请标出来。

3.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示?

4.交流点拨这部分又分两个环节:交流点拨、质疑解难。交流是检验学生自学成果的过程。在交流中,当学生意见出现分歧和偏差时,教师要适时点拨。

根据学生的回答:火烧云最主要的特点是“变”,作者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来写,板书:

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部分时,大部分学生能够从“红通通的、金灿灿的……”等表示颜色的词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的特点,但不一定能从“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这一特点。让学生从“一会儿……一会儿……”中体会变化“快”这一特点。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体会出这句话也能说明变化多的特点,还有颜色的多,议并出示描写颜色的词语。再让学生说说,这些说也说不清,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形状的变化是这节课的重点,通过“出现、样子、变化、消失”的顺序,来说马、狮子和狗的变化,再出现之幅火烧云图片,让学生按照这样的顺序,来练习说一段话,进行小练笔训练。

5.总结评价

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生赞美一下火烧云(学生可以从学习课文内容和观察方法两方面来谈)你认为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

根据学生的回答做总结和综合性评价。

总结评价后布置作业:按描写火烧云的方法,展开想象,以火烧云或烟花为题写一个片断。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和学法,可将本节课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回忆旧课,谈话导入。

(二)、合作探究,分块阅读,读中感悟,积累运用。

(三)、拓展创新,发挥想象。

篇2:三年级部编版《火烧云》的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会本课5个生字,学习“霞光、乘凉、模糊、庙门、笑盈盈、金灿灿、茄子紫”等词语,并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和变化进行观察,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5、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导读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学生在课前自己观察火烧云,初步感知火烧云是怎么样的?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感受课文的意境

1、出示课件:

让学生初步感知火烧云。

2、教师朗读课文,伴有音乐:

让学生闭上眼睛去感受文中火烧云的美。

二、回忆课文内容

1、回忆课文写了火烧云哪几方面的内容?

(板书:霞光、颜色、形状)

2、课文集中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哪两个方面?

课文集中写了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

(板书:多、快)

三、抓住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朗读课文:

(课件出示一副霞光照到大地上的美丽图画。)

⑴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只回答出“傍晚时的火烧云”不确切,应根据“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回答出“夏天傍晚时的火烧云”。)

⑵学习了这段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⑶霞光这么美,我们应该带着什么语气去读呢?

(惊喜,赞美的语气)

⑷有感情指导朗读,语气要轻快活泼:

这么耀眼的霞光,不光使地面镀上了一层绚丽的色彩,连天上的云也变得更迷人了。现在我们来看看云彩变成什么样子了。

2、学习第2自然段:

⑴齐读课文。

⑵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课件提问: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句话中的“烧”字可不可以用“红”字来代替?

①与文题照应。

②“烧”字表动态,给人以动感,而“红”字只能表示静态。

③如果用“红”和“红彤彤”重复。

④和后面“着了火”呼应:

现在孩子们应该认识到我们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了吧,一个“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你火一样红,又像熊熊燃烧的火焰一样,给人一种动态变化的感受。

⑶有感情朗读,仔细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3、学习第3自然段:

⑴指名有感情的朗读的课文。

⑵读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些什么?

(4个“一会儿”说明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红彤彤、金灿灿……说明颜色变化多。)

⑶这里有些描写颜色的词我们原来没有学过,比如:葡萄灰、梨黄、茄子紫,你们能不能分别用“像_______一样的_______色。”这句话描述一下?

(葡萄灰”就是像葡萄一样的灰色。“梨黄”,像梨一样的黄色。“茄子紫”,像茄子一样的紫色。)

⑷天空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孩子们能不能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的词来说一些颜色呢?

(苹果绿,桃红,玫瑰紫,石榴红,杏黄,秋叶黄,黄瓜绿,草莓红,橘黄,橄榄绿,柠檬黄)

⑸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

注意语调的轻快流畅。

让其它学生评价。

4、学习4、5、6自然段:

⑴作者描绘火烧云的颜色漂亮,她描绘火烧云形状就更有趣了,你们先看看课文插图,这幅插图中的火烧云的形状像什么动物?

(像一只跪着的马)

⑵课文把火烧云的形状想象成各种动物,孩子们想知道她把云想象成哪些动物吗?

⑶请你们学习4、5、6自然段:

出示课件:

1、读课文4、5、6自然段。

2、选你喜欢的自然段,找出这一段话中能够说明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词,用你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注下来,在小组内交流。

3、在四人小组内读一读,读出赞美的语气。

⑷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5、学习7自然段:

⑴齐读最后一段。

⑵理解“恍恍惚惚”以及“恍恍惚惚”的原因,体会作者逼真地写出了观察火烧云时的真实感受。

四、总结、扩展

1、学习了这么优美的文章,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火烧云的美吗?

(教师随机板书。)

2、作者为什么能把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写得那么生动逼真呢?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学习写作的方法:

⑴平时注意留心观察事物。

⑵善于积累好词佳句(背诵也是积累的一个好方法)。

⑶描写中抓住景物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

3、学完了这篇课文,能不能说一句赞美火烧云的话呢?

(火烧云真是太美丽啦!火烧云不但绚丽多彩,而且变幻莫测。我爱火烧云,它给我的想象插上了翅膀。)

4、火烧云的形状远远不只课文中描述的这些,现在请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云的形状还有会像些什么动物或植物,它们是怎样出现的,怎样变化的,怎样消失的。请向大家说一说。

篇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海底世界》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海底世界》说课稿_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知识性课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全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分别介绍了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根据教材内容和本单元训练重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读懂课文,从中了解大自然的神秘与美丽,受到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2.基本技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句话。

3.认识目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4.语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本文教学重点有:

1、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

2、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再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这一重点的目的是通过对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发展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同时,这也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关于大海的资料。

教具准备:卡片、多媒体课件、实物标本。

二、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这十六个字。针对以上教学思想,本文的教学我主要选用“自学研究”式的教学方法,主要依据是这样能使学生主动参加到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思想。再辅之议论法和情景感染法,真正把语文上成语文素质教育课。

三、说学法

“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学会”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自学的方法,让学生会读书,重视朗读,组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在多读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想、划、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四、说教学程序

本文教学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交流关于大海的资料,完成认识目标和初读课文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完成情感目标、基本技能目标。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复习:

1、听写本生字、新词。

2、回顾大屏幕出示问题:(1)课文围绕第几自然段来写的?(2)哪些自然段写景色奇异,哪些自然段写物产丰富?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请同学欣赏《海底世界》录相。看完后交流留下的印象。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2-3自然段。

指名朗读2、3自然段,其它同学思考大屏幕上的问题:这两个自然段分别从哪两个方面来介绍海底景色奇异的?这个问题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理解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学生比较容易找到是从黑暗中的发光鱼和海底的各种声音两方面来介绍的。我根据学生的回答予以归纳板书,再让学生根据课文中描述的景象予以想象,然后播放发光鱼录相,目的是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海底景色奇异。了解海底声音时让学生齐读文中的原句,再听听海底各种声音的`录音,最后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句话

2.自学4、5、6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4、5、6自然段,思考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大屏幕上的问题。

①这三个自然段分别从哪三方面来介绍海底物产丰富的?

②海里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多少种?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动物?是怎样描写它们的活动方法的?(从文中划出来,多读读)③介绍了哪些植物,文中是怎样描述它们的?④介绍了哪些矿物?

这四个问题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植物种类多、活动形式多来了解海底物产丰富。

(2)自学完后全班交流。

交流海里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三万种时体会作者语言的准确性。用“已经知道”和“大约”来表明动物远不止这么多种,激发学生热爱大海,探索自然的兴趣。交流到海底动物活动方法时让学生完成大屏幕上的连线题。感情朗读体会海底动物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学生回答完后屏幕出示每种动物的图片,展示一部分实物标本。(画面和实物展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理解课文的难度。)学生对海底植物描写部分比较容易理解,屏幕出示画面增强直观感就可以了。在交流矿产时我会渗透环保知识,让学生意识到应爱护海洋,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四)总结写作方法

作者用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准确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神秘的海底世界,作者先总的提出问题,激发同学们了解海底奇异景色和丰富物产的兴趣,最后又用一句话概括了全文的内容,使文章的结构非常紧密。

(五)反馈练习

学生根据自学的内容及师的提示总结全文,完成板书。设计此练习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印象,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的掌握情况。

(六)作业:

写一个片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某处景物进行描写。

(七)板书

黑暗中光点闪烁

景色奇异

宁静中窃窃私语

海底世界动物知道三万多种

物产丰富植物多种多样

矿物蕴藏丰富

篇4: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出示课件:单元主题和课文目录,《美丽的小兴安岭》课题为红色)第六组课文以“壮丽的祖国山河”为主题,从导语到课文再到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课件:小兴安岭的电子教材)《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层次清晰,结构鲜明,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起介绍小兴安岭的特点——树多。第二至五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绘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第六自然段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全文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课件出示)

三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段的训练,并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然而,体会文章准确地运用词语和恰到好处地表达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比较困难,而且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比较有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多揣摩,多体会,学习作者的表达特点、表达方法。

三、核心目标及重、难点

本课教学共需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会生字词,理清课文的顺序、结构,并学习第一、六自然段。下面,着重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本课时的核心目标是:

1、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体会用词的准确。(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迁移写作方法,写一处家乡景物。(难点)

为了顺利地达成目标,突破重、难点,本课中,具体采用了以下的学习策略:

四、学习策略

㈠、搜集资料,走近美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关于小兴安岭的文字或图片资料,激发他们对小兴安岭的向往之情,同时,也为课文的阅读积累了直观形象,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强烈愿望。

㈡品词析句,感受美

本文第二——五自然段结构、写法相似,根据这一特点,课文的学习适宜让学生自主、合作来完成,但在这之前,还应先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一个完整、有效的学习过程,并将学习过程明确为学习方法,学生才可以依照学法进行自学。这一部分的教学打算分“导——扶——放”三步走。

1、教师导学“春天美”

首先,我引导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圈出本段中介绍的景物(课件展示该段内容并将景物圈出);接着引导学生体会句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在此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如:通过换词法理解了“抽出”的意思,通过结合实际理解了“散步”、“欣赏”,体会了拟人句的作用。)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想象画面。学到这里,我和学生一起小结学法:

①读书,找景物;

②抓词,想好处;

③朗读,品感情。

2、合作探究“夏天美”

接下来,我让学生运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在学生汇报交流时,相机引导体会“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三个叠词的好处;体会“封”、“浸”用词的准确、生动以及两处比喻句的运用,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段,读出“夏之美”来。

3、自主学习“秋天美”、“冬天美”

在学生自学后反馈,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在这一版块的学习中,学生自学从扶到放,体现了学习的梯度,使自主合作学习更为有效,学到这里,核心目标1(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体会用词的准确)顺利达成。

在获得了小兴安岭景色整体认识的基础上,我再问学生:如果有机会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为什么?在孩子们尽情畅谈后,我引导他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喜欢的段落。在此,顺利地达成目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㈢迁移写法,表现美

我们学习课文,不单要了解它的内容,更要了解作者的表达特点、表达方法。于是,我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富饶的西沙群岛》和《美丽的小兴安岭》进行对比阅读,找出表达上的共同点。(结构:总-分-总。按照一定的顺序表达。(《美丽的小兴安岭》按时间顺序来写;《富饶的西沙群岛》按照观察地点的不同来写。各个自然段的描写都紧扣文章的中心句展开。作者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表达,《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用词还特别的准确、生动。)最后布置课后小练笔:运用从《富饶的西沙群岛》和《美丽的小兴安岭》中学到的表达方法写家乡的一处景物,表现家乡之美。这样,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写作能力得到提升,也达成了核心目标3。(迁移写作方法,写一处家乡景物。)

总之,本课时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力求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在细致的品读中,实现文质并重,言意兼得。

篇5: 部编版火烧云教学反思

《火烧云》这篇课文文字优美,生动有趣,而且是很切合生活实际的一篇文章。在学习这篇文章前,我布置学生在早晨或傍晚注意观察天上的云霞,想象它们像什么。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真实感受来加深对火烧云的认识,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在课堂教学上,我以放映火烧云的录像作为课文的导入,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充分欣赏火烧云的变化美。我还拍摄了一些火烧云的照片,这样做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的实际中注意观察,留心身边实实在在的美景,给学生直观的形象,以助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达到对文中隐含的人文思想的熏陶。学生就这样被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而且他们是在美的享受中进入到课文的学习的。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导入环节用的时间有点长,以致在课文的学习上比较仓促。

《火烧云》这篇课文加入了作者大量的想象,这是学习的重点。为了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教学火烧云形状变化时,我在文本拓展环节中设计了一个小练笔:除了作者想象的几种动物,火烧云还可能出现什么形状?从反馈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想象出来,有的说像一条龙,有的说像是一只狼,也有的说像是一只张开大嘴的狗……学生一个个争着分享自己的想象,情绪非常高涨,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有些学生还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在课后,为了让学生的想象更具体,我让他们把自己观察到的火烧云画出来,并涂上颜色。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觉得在语文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去感受美,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另外,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视频短片的播放,学生可以更直观地认识火烧云,感受这种大自然的美。

篇6:部编版《田忌赛马》说课稿

一、备课

(一)理解教材

《田忌赛马》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册15课第五组中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讲读课文,主要讲了2500多年前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田忌连输三场。孙膑观看了这次比赛,根据观察分析,帮助田忌转败为胜的故事。

1、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孙膑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正确的思想方法。

(2)、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浏览资源

1、观看课程资源中的教学示例,媒体展示等全部内容,结合自己的教案,看媒体展示中有没有自己需要的课件、视频、动画等,如有将其下载到自己的文件夹中,为自己的课堂讲解做准备。

(三)、选择媒体

1、本文讲述的是田忌赛马的故事,所以有必要借助媒体动画来展示赛马的情景,让学生产生情景体验,激发学生兴趣。因此可选择课件中的动画来展示。

2、媒体展示中的课件中有生词学习、组词练习、课文朗读、阅读思考、图片展示、资料演示几部分,教师在备课时,考虑教学的先后顺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过程。

二、复习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田忌赛马,回忆课文,想一想,田忌和谁赛马,一共赛了几次?结果分别是什么?

2、(课件:[填空])

3、看了两次赛马,你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同样的马,两次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这个问题很有价值。

老师也很想知道,为什么第一次比赛田忌输了?

(因国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赛田忌的马强)

为什么第二次田忌赢了?

(因为马的出场顺序发生了变化,或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

课文中是怎么写的?你会找到吗?

齐读:马还是原来的马,只是调换了一直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师:这可真是:同级较量更秦王,调换顺序弱胜强啊!(板书)

一、这个计策是谁想出来的?(孙膑)

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说得多轻松啊!这个顺序可以随便调换吗?

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请大家把手中的牌拿出来,还是6、8、10代表齐威王三个不同等级的马,5、7、9分别代表田忌三全等级的马,假如我们不按孙膑的计策,按一种方法安排出场顺序,结果怎样呢?两个人一组,开始出牌。

还有别的方法让田忌赢吗(不能)

可见,孙膑的方法是让田忌取胜的唯一方法,他安排的这个顺序是不能乱调的,孙膑真是一个 (什么)样的人呢?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孙膑太聪明了,这可真是以己短耗乱之长,再以长攻敌之短,他可真是胸有成竹啊!

二、学习孙膑献计部分

这么好的主意,为什么田忌想不出来,齐威王也想不到,孙膑却想出来了?

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在文中找一找相关的句子,划出来。按四个人一组,分角色朗读课文的3到12自然段,可以互相提醒揣摩人物语气。哪一组愿意分角色读。

评一评:刚才表现齐威王得意的还不够,你来读一读?

师相机引导体会得意洋洋、讥讽、轻蔑,再读齐威王的话。

大家读得真不错,我们再来看看孙膑的神情,看他的话该怎么读?(瞪了他一眼,疑惑,没信心)大家试一试。

指名读

孙膑当时又是怎样的表现呢?胸有成竹,它是什么意思?

做事之前心中已有把握。这个成语是出自文与可画竹之前,心中已经有了竹子的印象,比喻做事之前心中已有把握。

谁能把含有这个词的句子读一读?

分角色把三个人的话读一遍。

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你找到了相关的句子了吗?读出来?生读

1、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赛田忌的马强

2、齐威王的马比赛田忌的快的不了多少

3、齐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马

师:第一次比赛结束后,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从刚才的情形看,齐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什么叫快不了多少呢?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呢?(请大家看大屏幕,演示第一次赛马情况)

(可以看出齐王的上等马比田忌的快一点点(课件出示填空)孙膑观察得很仔细,而且善于动脑筋思考,所以他不但观察了马,还细心观察了齐王。

你能把下面的三句话用合适的关联词连起来,来表现孙膑的胸有成竹吗?(课件出示,即要求用关联词填空的三句话)

为什么田忌和齐威王想不出来这一招来?

a、因为田忌正在垂头丧气,所以想不出来。

b、齐威王正在得意洋洋,他根本就没有心思去想,当然想不到。

c、孙膑沉着、冷静,认真思考,所以只有他想出来了。

三、孙膑作为一个旁观者能想出这样的妙计,可见他确实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这可真:认真观察巧分析,足智多谋美名扬。

这节课到现在,课文内容相信大家都懂了。这篇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初赛失败,孙膑献计再赛转败为胜的故事。学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1、如果一件事你失败了,不要灰心丧气,要多想想办法,看能不能从别的地方找到出路。)

2、我从齐威王身上得到了启发,胜利不能得意洋洋,骄傲自满。)

3、同样的事情,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想,这样才能想出最好的办法。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知己知彼,遇到困难不灰心,从全局出发,不怕牺牲局部利益,骄兵必败。)

四、刚才大家说了许多自己明白的道理,学了这一课,认识了三个历史人物,你从他们身上都想到了哪些成语或名言呢?

孙膑:神机妙算 足智多谋 胸有成竹智勇双全

齐威王:骄兵改败夜郎自大自高自大

田忌:有勇无谋垂头丧气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例人落后。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胜败乃兵家常事。

老师也想到了一些词,大家一齐读一读(课件:带有词语的幻灯片)

结束语:

同学们,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弱者未必总会失败,强者也不一定总能获胜,强弱其实只是实力的比较,而真正的较量则是智慧的比拼,看似平常的赛马,其实赢的既不是田忌,也不是齐威王,而恰恰是人群中并不起眼的孙膑。

比赛马结束了,可关于孙膑的故事仍在继续,你想当第二个孙膑吗?

篇7:部编版落花生说课稿

教学目标

1、认识“榴”等6个生字,会写“亩、播”等8个生字;掌握“便”这个多音字,理解“便宜、爱慕”等词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榴”等6个生字,掌握“便”这个多音字;会写“亩、播”等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谜语导入: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打一物)

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猜谜语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落花生)

3、作者简介: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堃(kūn),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许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

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道教史》《达衷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

4、“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出示课件2)

5、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3)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借助多媒体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出示课件4)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事?

(①种花生、收花生。②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③吃花生时的议论。)

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生讨论,并回答,师总结:

第一部分(1)写“我们”按照母亲的吩咐开辟空地种花生,居然收获了。

第二部分(2)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定下过节的地点。

第三部分(3—15)写“我们”和父亲吃花生、议花生的过程。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出示课件5)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出示课件6)

(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质疑、解疑。

①“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

②“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会写课后10个生字。

2、熟读课文

3、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手法在表达中的作用。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交代探究目标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出示课件7)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3-11自然段)讲议论花生的好处。第二层(12-15自然段)讲从谈花生到论人生。

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出示课件8)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出示课件9)

(1)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①出示父亲的话。

②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出示课件10)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一见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相比,还是_______最可贵。

③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出示课件11)

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

(板书:默默无闻地奉献最可贵)

(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出示课件12)

(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板书:对比的手法:落花生和桃子、石榴等对比。

师: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出示课件13)

④教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⑤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有没有其他事物具有花生这样的品质?你能用上“爱慕”一词说一说吗?

(2)体会第二层意思

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出示课件14)

①出示父亲的话。

②学生齐读,谈理解。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篇8:部编版秋天说课稿

一、说教材

《秋天》是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主体课文。作者抓住初秋季节景物的变化及特征,描绘秋季天高云淡、五谷丰登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这篇描写秋景的散文,作者从整体入手,由天空到田野,由植物到动物,形象直观地写秋天丰收的景象。文章虽短小精悍,三个自然段共5句话,但合在一起却描绘了一幅初秋全景图。

二、说学情

一年级学生刚刚走入校门,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还不是很强,但是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汉语拼音的直呼方法,初步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与学文。一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事物处于好奇状态,对于语文课亦是如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的养成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打好基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为重要。学生们喜欢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课文,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但能让学生了解秋天、观察秋天、感受大自然,还能体验在大自然中探索、发现的乐趣,同时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会学习,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一年级学段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1、认识本课“秋、气”等10个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三个偏旁。

2、会写“了、子”2个字。认识新笔画“乛”。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本课的教材特点,我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教学重难点是:

重点:1.认识10个生字。2.会写“了、子”2个字。

难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好轻声及“一”的变调。

五、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主要运用启发式教学,对学生进行点拨,生字教学时我还采用谈话交流法,让学生自主交流各自的识字方法,相互补充,彼此学习。在指导书写生字时我运用了讲练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扎实掌握写字要领,写好生字。

六、说学法

因为教是为学服务的,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时我引导学生主要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七、说教学过程

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及学段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流程分为四个步骤

1、激趣揭题,范读感知;

2、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3、指导读文,读通读熟;

4、指导书写,落实双基。

篇9: 部编版爱莲说说课稿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等以下七个方面对我的教学设计进行阐述。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该单元所选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旨在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心灵,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初中生对于文言文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读出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还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范读,学生模仿,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着重采用诵读,感悟的方法进行文本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的特点,掌握积累文言词句,理解文章大意,熟读成诵。

2.有感情反复朗读课文,学习文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3.学习莲花的高洁品质,体会作者以“莲”自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掌握积累文言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以“莲”自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朗读法、问答法、谈话法,多媒体教学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还要形成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通过播放古筝背景音乐的荷花视频,并且谈话导入:一张张美丽的荷花图片,有的一枝独立,有的群花璀璨,有的含苞,有的怒放……看着这一幅幅风姿绰约的荷花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想说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北宋大哲学家周敦颐是怎样说的。由此导入本节新课《爱莲说》。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首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书上注音及工具书,认读本课生字词。

其次,播放范读音频,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朗读,学会文言文的朗读方式,同时注意朗读的快慢、停顿、语调、轻重音等,然后纠正他们的读音与停顿。

然后,PPT展示作者简介及“说”的文体介绍: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最后,组织学生对照注释再读课文,圈点勾画,疏通文意。强调一些容易翻译错误的句子,比如“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应翻译为“(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1.学生在初步感知诗歌情感基调之后,我会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并设置问题。我的问题是:请同学们从文中圈点勾画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学生经过再次朗读后回答。“予读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顺势我会提问第二个问题,我的问题是: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这些描写赋予了莲花那些品格?我会指定一两名来回答。经过总结得出:生长环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质朴;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

3.接着,我会提出第三个问题:作者描写莲花之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学生明确:不是。是为了歌颂、赞美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

4.我会继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课文是对莲花进行描写和歌颂的,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呢?学生经过小组讨论,结合我的引导和总结后,明确问题答案,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的美好。作者是在叹惋菊花,鄙薄牡丹,赞美莲花。

(1)爱菊者陶渊明。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2)爱牡丹者众世人。因为牡丹艳丽妩媚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5.在明确了手法之后,提问: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牡丹、莲花比做什么呢?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思考明确: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莲是君子,高洁正直。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美德远播的君子。并且“托物言志”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课文对莲花进行描写和歌颂,借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美好形象,喻君子行为端正、正直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德,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观,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社会风气的慨叹和鄙弃。

通过以上环节我达成了我的三维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拓展延伸

在此环节主要通过开放式的问题来深入对文章的理解以及实现对人文性的实践。如本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我将发问:现实生活中,有人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请同学们谈谈看法,畅所欲言。

(五)小结作业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我的小结作业环节设计为:

小结:同学们,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来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花一样正直的人。

最后,我的作业设计为:就你喜欢的花,仿写《爱莲说》以“爱_____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浓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

感谢各位考官的耐心聆听,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

篇10: 部编版爱莲说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和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并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作为本课的重点。把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结构方式作为本文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开火车的游戏形式巩固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朗读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

五、说学法的点拨与指导。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往往采用串讲法,师授生记,虽然字字落实,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我国古代的教育文献《学记》曾强调“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对注入式,倡导启发自主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两方面点拨和指导。

第一方面,在诵读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词法方面的难词难句、重要字词,并由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引而不发”,只把获得结论的途径指给学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从中悟出解词的方法。

第二方面,让学生提出对课文思想内容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组织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说教学程序。

(一)、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一开始把学生带入情感高潮,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内容:

1、什么是“说”?

2、关于作者的情况。

3、看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同时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4、学生朗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理解内容(学生结合文后注解和有关资料,理解文意)

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习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四)、探究学习、质疑解惑。(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习相结合)

1、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内容。

(1)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2)综合意见,各组发表意见。(班上发言)

(3)老师综合归纳:

根据同学们的发言,这篇文章美在四个方面:“莲”貌美品美、文章的语言优美、表现手法巧妙、结构精巧。

(4)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2、质疑解惑

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有效引导学生质疑解惑,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集合式------集中学生所问,教师汇总,再作解答。

逐一式------学生质疑,教师及时解答。

切磋式------归纳学生所问,然后学生互议,再作解答。

以上三种方式,可以交替使用,互为补充。

(五)、指导背诵: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如男女生分段朗读,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本阶段学生能基本背诵课文。

(六)、课堂小结:(教师用简洁语言进行小结,让学生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进而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本文用了119个字,调动了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描绘了莲花的美,表达了作者对莲的赞美之情,表明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读着这篇文章,我们不但感受到了莲花的美,语言艺术的美,还感受到了作者情感的美

(七)、布置作业。

1、巩固本课所学。

2、向课外延伸,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貌美品美

出淤泥而不染高洁

生长环境濯清涟而不妖&nbs

p;质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

体态香气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端庄

风度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圣洁

篇11: 部编版爱莲说说课稿

设计理念:根据语文新《课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理念,这次教学设计力图在学习目标的要求和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

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清文章的思想内容,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

难点:“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直接导入,激发情趣

1.展示课件,课件中展示的是什么花?······

通过直接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释题

教师交代题目中“说”是一种议论文体,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歌咏,借以表现自己的人格和操守。

3.字词学习

二、赏析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原文配乐朗读课件,合作、讨论,疏通文意。

2.赏析课文,让学生合作、探究:

(1)作者怎样描写莲花的形象?(找出直接描写莲花形象的句子)

(2)作者是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3)你认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

(4)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

(5)本文主要是对莲花的赞美,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三、知识迁移,拓展思考

思考问题: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

2.面对物欲横流、人心浮动的社会现象,品味<<爱莲说>>,给我们以怎样的人生启迪?

四、作业:

1.随堂练笔:仿本文特色写片断

你喜欢什么花?你觉得它有什么可爱之处?

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花喻人,写短文。

2.达标测评

(1)本文的作者是,(朝代)著名的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的开山鼻祖。

(2)“说”是古代的,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议论说道理;也可以发表作者的感想。“爱莲说”的意思是

(3)名句填空:予独爱莲之,中通外直,,香远益清,,可远观而。

(4)本文主要运用了的写作手法。

(5)文中表明主旨的句子是

(6)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莲的诗词名句。

篇12: 部编版爱莲说说课稿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爱莲说》是九年义务教育河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它是一篇状物抒情、情文井茂的文言散文。大纲明确规定,初中阶段对文言文的要求是学生能疏通文意、理解文意主旨、体会文意感情。而本文正是对这方面培养起着导向作用,尤其对学生思想教育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语言优美,骈散结合,是一篇很好的教材。它是北宋街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旨在托“莲”以表达自己不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讽喻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文章主要引导学生把握的是“莲”的形象,进而领略其内在的气质,最后知晓其象征意义,配合课文,插图及相应的文字资料,可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莲”。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学生原来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还应该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是知识点的整合。该课在《陌室铭》之后。从八年级的整个教学体系来看,该课对于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品质方面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学生对文言文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学生的文言文基础还不够牢固,仍需要进行拓宽、拓深的练习。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习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这部分同学往往自尊心较强,教师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做到因材排教。对于双差生要根据他们的弱点,选准切入点狠抓基础。一小部分学生对文言学习,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文言学习基础,通过朗读他们能很快发现短文的独特之处,进而得到阅读的快感激发学习的乐趣。而对“莲”这种事物,学生并不陌生。因为传说,过去莲花院地区曾经有过一个大的莲花池,“莲”正是“东莲花院”得名的由来,而《爱莲说》这篇文章更是被学校指定为入校时就必背的诗文经典和情感熏陶提升的篇目,不过日前莲花院地区已少见莲花的影子,学生主要是从图画、文学、影视中看到的,因此,对“莲”的外在形象的把握不是很难,但是对莲的具体了解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1.知识障碍,“莲”在莲花院这一地区稀少,因此学生对“莲”不其了解,所以我们从两个方面弥补这方面知识的缺陷: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莲”的知识信息,可以在网上查找下载,也可以从书刊中收集有关“莲”的图片或介绍。以此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教师制作介绍“莲”的课件,使学生初步了解“莲”并产生美感。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莲”初步形成感性认识。

2生理上,这个学段的学生一般15至16岁,欠缺社会经验和历史知识,因此对作者生命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写作目的尚难理解,教师结合现实采取品词评句。畅谈体会的方法。指导学生甄别美丑,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受到教育,能力上得到发展。

3.心理上,建立良好的道德准则,把握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十分困难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莲”的欣赏,通过语句分析,体会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做人原则,使学生体会到人际交往的准则与做人的原则是一致的。(如隐逸者--不与人交往;富贵者--交往权贵;君子者--与世交往,坚守节操。这既是以上三种人做人的原则,也是与人交往的准则。)

(三)教学环境分析

这节课,将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来营造学习的氛围与情境。采用配乐朗读,PPT展示莲花的图片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走进课文中去,去感受莲花那高洁正直的品质,从面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托物言志及衬托两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及作用,培养学生对古文语言的感知能力及鉴赏能力。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理解作者的思相感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思相感情,滋发学牛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通过托物言志、衬托的手法,感受莲花的高贵品质。

(二)教学难点

感悟莲花与君子之间的品质相似处。

四、教学方法

(一)教法

1.情境导入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学法

1.朗读法

让学生多读,通过多种方法读,在对内容感受理解的基础上读。

2.美点寻踪法

让学生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品味含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莲花的魅力。

3.比较法

通过与菊、牡丹的比较,让学生掌挥莲花的品质。

4.讨论法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设置情境,引入课文。】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北宋哲学家周敦顾的《爱莲说》就是咏莲作品中的典范。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学生在国忆诗句的过程实际是检查学生的积累。在交流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笔记的形式积累诗句获得知识。)

(二)问题导学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内容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习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

1.了解作者及“说”这种文体。(多媒体展示)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理学家、文学家。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学堂,世称濂溪先生。他为人清康方正,傲岸不阿,他的诗文多抒怀之作。在任南康太守时。在官街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并托物言志写下了这篇《爱莲说》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2.学生自读课文;弄清字、词、节奏。(这个教学环节用10分钟,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这篇课文已经学过,以上几个问题没必要过多讲解,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又可以调动学生思索的积极性。同时又培养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自读效果检测: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媒体展示)

蕃淤泥()濯()涟()

亵()逸()噫()鲜()

3听录音,划出朗读节奏(逐段展示课文,速度与录音配套,以莲花为背景)

4.学生自读(屏幕显示已划分节奏的课文)把握语气和节奏。

5.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6.分组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及提示理解文意。

(展示疑难词句)

独:唯独、只自:从盛:很、非常

予:我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显得更加清芬

谓:认为鲜:__ān,很少

7.置疑,学生互相解答。

8.学生齐读。

(三)合作探究

【探究文章的内容,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内容。(多媒体展示)

1文中写了哪些花?重点写什么?为什么要写其他的花?

2文章仅仅是写花吗?采用了什么写法?花与人有什么关系?

3哪些地方是写莲的?从哪些方面写莲的?莲花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喜欢莲花?

4.作者为什么发出“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感叹?作者的感叹说明了什么?

(这个教学环节用15分钟,帮助学生榛理文章脉络,复习已经学过的写法。使成绩不错的学生更注意知识点的整合和积累,成绩略差的同学加深课文的理解并及时消化与及时整理。)

(四)朗读背诵

【通过提问背诵课文,同时能为理解性默写打基础。】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如男女生分段朗读,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应该掌握。)

1.指导朗读第一段(出示朗读提示);

2.学生体会第二段的朗读方法:

3.学生自己背一背;

4.全班试背(屏幕逐句展示课文,并配放音乐)

5.点学生背诵。比一比,看谁背得熟。

(五)巩固练习:

【通过探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多媒体展示:“莲花”与“君子”的联系。(这个教学环节用3分钟)

(六)拓展延伸

【充实课堂内容,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锻炼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1.与莲花有关的诗歌。(用多媒体视频展示《咏莲诗小集》)

2.写几句关于莲花的话,可以是对莲花的描写,学习本文的感受,对生活态度的思考等。(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从课程的设计来看,能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来看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教法上看,能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从问题的设计上,从而体现梯度。)

(七)课文总结

【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使情感进一步升华。】

本文借物喻人,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

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通过今天的学习,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的品质给我们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做人就要做莲花一样的人,做一个君子。

(八)布置作业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莲花与梅花都是古人托物言志的,请搜集与梅花有关的句子记一记。

(以人为本,调动学生的古典文化知识。摘录与梅花有关的句子,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语文学习的习惯,同时培养他们的语感和思维,而且与我的教学目标完全相符。)

(九)教学后记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小品文,在教学过程中将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充分地运用到备课和授课之中,让学生欣赏莲花的图片,配乐朗诵诗文,观看视频等,达到了比预想中还要好的

教学效果。在以后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希望广大教师都能充分地将多媒体与学科教学进行整

合,丰富教学的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学科教学服务,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板书设计】

菊(正衬)君不慕名利

牡丹(反衬)/子洁身自好

以花喻人托物言志

篇13:部编版三下《火烧云》教学反思

《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写的是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本节课我按照“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1、运用多媒体视频,创设情境,引发质疑,激发学生主动探究。

上课伊始,板书课题后,我充分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课题有什么问题?梳理学生质疑后,我出示自探提示,在自探开始前,我先播放一段自己收集的关于火烧云的视频和优美图片资料,让学生形象的感受到了火烧云的美丽壮观,激起学生学习新课文内容的兴趣,自然引出下一环节的教学。

2、初读课文,明确学习目标。

先让学生自学课文导读,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然后让学生认真读课文,随着课文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重点朗读。

3、合作探究,读中感悟。

老师让学生边读边想,并有感情朗读自己喜爱的文段,捕捉关键词句,读出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例如,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一块时,引导学生从“红通通、金灿灿……”等七个表示颜色的词,以及“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这一特点;从句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中的四个“一会儿”,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快”这一特点。另外,在此教学环节中,我还不断地引导学生质疑、对比,积累品析好词佳句,并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来延续作者丰富而绝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对美丽的火烧云由衷的热爱,从而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熏陶。

4、拓展创新,发挥想象。

教师播放悠扬音乐,让学生在动人的音乐旋律中放飞自己丰富大胆的想象力。让学生出示自己收集或者画的火烧云图片,根据自己的观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创新,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图片中美丽的火烧云。

火烧云虽然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很少有学生留心去观察它,所以大多数学生对于火烧云的相关知识知道的较少,因此引入课外资源很有必要。教师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火烧云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上交流。教师也可以收集一些视频录象在导入新课的时候进行播放,让学生对火烧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课后可以搜集火烧云的形成原因。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后我感觉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用学科语言进行课堂表述,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说完整话的习惯还有待于进一步养成,自己的课件操作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我相信,只要潜心钻研,就一定能使自己三疑三探的课堂教学模式日臻完善。

篇14:部编版三下《火烧云》教学反思

《火烧云》是作者肖红的一篇写景文章,她通过对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晚霞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瑰丽景象,让人读后有一种心旷神怡、意犹未尽的感觉,表达了作者看到火烧云的喜悦心情。课文主要分为两层:第一层,写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快,多;第二层,写火烧云的形状多,变化极快。第二层的结构非常明显,重点抓住“马”、“狗”、“狮子”三种的动物的形状来描写说明火烧云的形状多,变化极块。但作者的写作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写“马”主要写马的忠实——“马是跪着的,像是在等待着有人骑到它背上”与马形状的动态变化;写“狗”主要写它的凶猛;写“狮子”主要写它的“镇静与威武”。

本文注意锤字炼句,有时一个字,就含不尽之意。比如“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一句,一个“烧”字,道出了火烧云的范围之大,气势之宏,色彩之艳。文中还用了很多叠音词,如‘笑盈盈”、“红彤彤”、“金灿灿”以及“跑着跑着”、“恍恍惚惚”等,不仅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感,而且形象地描绘出火烧云的色彩、形状变化及人物的情态。所以,我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火烧云的红和“烧着”了整个天空后颜色之“变”,并且充分利用幻灯片,让学生通过欣赏图片,更直观地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培养。其中,“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颜色的火烧云?”这一问题的`设计,更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对火烧云形状之“变”这一部分的学习,我主要带领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采取不同方式的读、谈感受,加入图片让学生欣赏,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火烧云乃至自然景观的喜爱。

在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中,我觉得做得不足的地方有几点,值得我以后在教学上要注意的。

第一,重点段落读的时间还不够。主要是让学生自由读的时间不够,导致学生掌握不够好。

第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来讨论、质疑的时间比较少,应注重对学生的培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第三,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这篇课文有排比的句式出现,可以在课堂上点明一下在写作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做。另外,课结束时要求学生仿照写景环节,对学生的指导不够。

篇15:部编版三下《火烧云》教学反思

《火烧云》一文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写景文章。她全文以火烧云的出现到褪去为时间轴,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向我们展现了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里,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让我们对呼兰河美景产生无限的遐想,让读者感受到景美和文字美的完美结合,作者用准确而优美的文字,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晚霞盛景图。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我预设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全文大意,主要采用带着问题自由读文的方式进行教学;师生共同研习本课生字词,授课方式采用集中识字教育,此处,需提及区里专家指导统编教材下,应尽可能采用随文识字这一观点我十分认同,学字词不离语境,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字词的意思,避免死记硬背。从而进行有意义学习。我尝试过一段时间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进行语文识字教育,我发现,实在太费时间,我需要大量的做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老师“讲过头”了,或者学生活动时间超时等情况。使得本是一课时的教学任务要用两课时才能完成。

在第一课时中我结合课后习题设计小组讨论问题:作者笔下的火烧云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诵读课文,在小组内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听取同伴的观点,最终整合组内成员信息,每组推荐一人汇报,大多数小组能抓住关键词,进行简单的概括。比如学霸组朱桢毅同学汇报说:老师,我们组在第三自然段找到了“变化极多”一词,我们认为这是火烧云的一个特点,而且我们还具体找到了它的变化~是颜色变化和样子(老师给出引导用“形状”更恰当)变化~就这样每个小组都能或多或少的说上一些内容,加上老师有意识的梳理,全文大意就很好掌握了,在这个环节,我改变策略~有原来的老师教给孩子,到孩子们生成性主动建构学习。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没有留时间给孩子能书写生字词。

部编三年级守株待兔说课稿

部编版三下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部编版课文火烧云说课稿

《少年正是读书时》教案

小蜗牛说课稿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题

古诗《山行》说课稿

部编六年级穷人的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火烧云的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火烧云的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部编版三年级火烧云的说课稿(共15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教学设计2024-04-16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说课稿2023-11-18

部编版七下历史说课稿2023-11-16

部编三年级上册周记练笔计划2023-09-10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猴王出世》说课稿2023-02-02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荷叶圆圆》说课稿2023-05-05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找春天》说课稿2022-05-06

古代日本说课稿部编版2023-02-17

部编版《燕子》说课稿2023-09-01

部编版四年级说课稿202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