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先生有块地的大班说课稿(集锦13篇)由网友“longhao8335”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老先生有块地的大班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幼儿园大班说课稿《王老先生有块地》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王老先生有块地》
一说设计意图
为了使幼儿获得快乐的源泉,掌握表达感情的工具,使幼儿能在快乐的唱歌活动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我们大班教研组经过研讨围绕我园目前上音乐活动中能让小朋友熟记歌词,并有感情的演唱,设计了这节课。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定目标为:
1.通过演唱歌曲,能够感受歌曲给孩子带来的快乐。
2.理解歌词内容,熟记歌词,并能有感情的演唱。
3.用乐器来感知音乐中的节奏。
三说重点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理解歌词内容,熟记歌词,并能有感情的演唱。活动难点:用乐器来感知音乐中的节奏。
四说活动准备
图片、歌曲磁带、打击乐乐器。
五说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玩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节活动教师除了以亲切、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还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在当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导入法情境、演示法、交流讨论法、启发联想法、情绪体验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六说学法
我创设了一个学习的氛围,引导幼儿自主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去感受、体验乐曲,并根据乐曲作出他相应的反应,在“玩中学,学中玩”,尽量营造宽松的环境,让幼儿乐学。
七说教学程序
根据欣赏的一个过程以及每节活动的一个循序渐进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几个环节:
1、以故事导入,目的想吸引幼儿的兴趣。
2、欣赏乐曲
在此环节中,我没让盲目的去听歌词,而是我让孩子带着问题去欣赏。
3、在情境中记忆歌词。把歌词变成一幅图画,让孩子更好地去理解和记忆歌词。
4、听音乐试着打节奏为用乐器做准备。
5.最后进行乐器表演,从中感知节奏并体验快乐。
篇2:王老先生有块地的大班说课稿
王老先生有块地的大班说课稿
一说设计意图
为了使幼儿获得快乐的源泉,掌握表达感情的工具,使幼儿能在快乐的唱歌活动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我们大班教研组经过研讨围绕我园目前上音乐活动中能让小朋友熟记歌词,并有感情的演唱,设计了这节课。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定目标为:
1.通过演唱歌曲,能够感受歌曲给孩子带来的快乐。
2.理解歌词内容,熟记歌词,并能有感情的演唱。
3.用乐器来感知音乐中的节奏。
三说重点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理解歌词内容,熟记歌词,并能有感情的演唱。活动难点:用乐器来感知音乐中的.节奏。
四说活动准备
图片、歌曲磁带、打击乐乐器。
五说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玩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节活动教师除了以亲切、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还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在当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导入法情境、演示法、交流讨论法、启发联想法、情绪体验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六说学法
我创设了一个学习的氛围,引导幼儿自主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去感受、体验乐曲,并根据乐曲作出他相应的反应,在“玩中学,学中玩”,尽量营造宽松的环境,让幼儿乐学。
七说教学程序
根据欣赏的一个过程以及每节活动的一个循序渐进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几个环节:
1、以故事导入,目的想吸引幼儿的兴趣。
2、欣赏乐曲
在此环节中,我没让盲目的去听歌词,而是我让孩子带着问题去欣赏。
3、在情境中记忆歌词。把歌词变成一幅图画,让孩子更好地去理解和记忆歌词。
4、听音乐试着打节奏为用乐器做准备。
5.最后进行乐器表演,从中感知节奏并体验快乐。
篇3:中班《王老先生有块地》教案
设计意图:《王老先生有块地》是一首非常熟悉的童谣歌曲,旋律简单且多重复,歌词有趣宜于幼儿记忆,特别是歌曲每一句的后半句都重复演唱“咿呀咿呀哟”更是深受幼儿的喜爱。小班幼儿歌唱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让幼儿喜爱歌唱活动,同时愿意为熟悉、短小、工整的歌曲替换部分歌词,基于此教学目的设计了该活动。
本教学活动设计就是从幼儿最喜爱的乐句入手,先让幼儿模仿王老先生高兴时最爱演唱的“咿呀咿呀哟”,其次通过白板的演示,进一步让幼儿熟悉歌词,分角色演唱目的在让幼儿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的同时调动幼儿学唱的积极性,增强师幼互动;接着幼儿通过创编、模仿王老先生养殖的小动物的叫声,提高幼儿学唱兴趣,帮助幼儿准确地掌握小动物叫声的快慢节奏变化,将教师教的过程转化为幼儿学的过程,让幼儿自始至终保持愉快的演唱兴趣,是本活动设计的亮点。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风格,学唱歌曲。
2.在创编歌词和演唱中感受歌曲所带来的愉快情绪。
二、活动准备
白板
三、活动过程
1.律动进场
2.熟悉旋律,学唱“咿呀咿呀呦”(跟着音乐两遍)
师:有一位王老先生只要一高兴就喜欢唱歌,听听,他唱了什么?
听伴奏,教师边耸肩边唱“咿呀咿呀呦”
师:王老先生唱的是什么?他唱的时候高兴吗?你从哪里看出来他很高兴?(表情、动作、声音)
师:是的,他的表情是笑眯眯的,而且还做出了好看的动作,他的动作是怎么做的呢?(做耸肩动作)这个动作叫什么?(耸肩)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师:高兴了除了做耸肩动作还可以做什么动作?(拍手、拍肩等)
师:让我们也来唱一唱吧!(引导幼儿用高兴、响亮、整齐的声音演唱“咿呀咿呀呦”)(唱两遍)
3.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歌词(完整两遍)
师:王老先生这么高兴,你们知道他为什么这么高兴吗?可能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幼儿猜测)
师:那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你们仔细听好了
完整播放音乐,教师范唱
师:听出来了吗?歌曲里怎么说?(有鸡、有地……)
师:原来呀,王老先生有块地,他在地里养小鸡(说完教师唱出来)
师:王老先生的小鸡在干什么?(吃虫子)还有呢?(小鸡还唱出了好听的歌曲呢!)
师:小鸡是怎么唱歌的呢?(白板点击节奏卡,教师范唱“鸡鸡鸡,鸡鸡鸡……”)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学一学呢?(两遍,第一遍唱,第二遍加上动作)
4.完整欣赏歌曲并学唱(完整三遍)
师:这首歌好听吗?让我们完整地听一遍吧!
师:我看到很多小朋友已经都忍不住唱出来了,那就一起来唱出来把!
师:我听到某某的声音真好听,王老先生喜欢你,待会儿要和你一起做游戏了,其他人也加油!我们在唱的时候可以加上动作哦!
师:我发现某某不光动作好看,而且表情也很高兴呢!我们其他人也试试看把你高兴的样子做出来,好吗?
5.分角色演唱
师:王老先生觉得你们的声音太美了,他要和你们一起做游戏呢!
教师交代游戏规则:现在我来做王老先生,你们做什么?(小鸡)我呀,先来唱,小鸡什么时候出来唱呀?(鸡鸡鸡,鸡鸡鸡……)
师:来一起试试看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王老先生刚刚是怎么走路的呢?一起学一学
教师可以找两只三名幼儿一起做王老先生,其余幼儿做小鸡,再唱一遍
6.创编歌词
师:王老先生的地里除了有小鸡,还有什么小动物呀?是怎么叫的呢?一起学一学
师:现在让我们完整地把地里的小动物唱一遍把!
7.结束部分
律动出场
篇4:中班《王老先生有块地》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欢快和愉悦的情绪,学习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对改编歌词有兴趣。
3、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
2、饲养场(地)背景图一张,王老先生和小鸡图片个一张。
活动过程:
1、出示王老先生图片,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活动。
(1)出示王老先生图片,向王老先生问好。
(2)教师为小朋友讲述王老先生养小动物的故事(教师只自编故事)。
(3)练声:(用歌曲的主旋律以问答的形式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如:师:鸭子鸭子怎么叫?
幼:嘎嘎嘎嘎嘎。
2、欣赏歌曲,感受欢快和愉悦的情绪。
欣赏歌曲旋律(2遍)。
——“你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3、学习歌词,并出示相应的图片。
(1)教师范唱,幼儿欣赏。
——“歌曲里唱了什么?”
——“王老先生是怎么唱歌的?小鸡是怎么唱歌的?”
(2)教师小结,师幼一起念歌词。
4、学唱歌曲:
(1)教师大声唱,幼儿小声跟唱歌曲。
(2)鼓励幼儿用好听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根据幼儿学唱的情况有针对地练习)。
(3)分角色演唱歌曲。
——“教师扮演王老先生,幼儿扮演小鸡。”
——“个别幼儿扮演王老先生,其余幼儿扮演小鸡。”
——“师幼一起既扮演王老先生,又扮演小鸡进行演唱。”
5、尝试创编歌词》
(1)引导幼儿说王老先生的地里还养着什么小动物。
(2)引导幼儿把歌词替换。
(3)师幼清唱改编后的歌曲。
(4)完整地演唱创编后的歌曲。
篇5:中班《王老先生有块地》教案
中班《王老先生有块地》教案
活动目标:
1、在幼儿复唱歌曲的基础上,能够有表情地演唱。
2、引导幼儿大胆创编,感受创编的乐趣,欣赏并接受其他小朋友的创编,并体会合作的快乐。
3、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4、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活动准备:
1、歌曲录音《王老先生有块地》。
2、各种小动物的图卡片,ppt课件.
活动难点:幼儿读歌词,并借助肢体动作表现节奏。
活动重点: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创编歌词,体验创编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出示图片,看着这几幅图片,你能讲个故事吗?
幼儿试着说一说。
[故事是由歌词改编成的,目的是帮幼儿复习歌词,记忆理解歌词,让幼儿理解歌曲来源与我们的生活,由生活创编而来的。]
幼儿讲不出故事,教师再声情并茂讲故事,提问: 故事讲的`是什么?他在干什么?高兴时唱什么?养的是什么?它们是怎么叫的?
幼儿自由回答,师指导幼儿复述故事。[然后我声情并茂讲故事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出歌曲,让幼儿记起昨天学的歌曲,这首歌曲就是由这个故事就创编而来的,师指导幼儿复述故事,记忆歌词,也为后面的创编歌词打下基础。]
二、复唱歌曲。
1、师:王老先生听见小鸡叫得这么动听,又开心的唱起来了,让我们来唱一唱吧。
幼儿有表情地演唱(指导幼儿唱出欢快的情绪),采用对唱、齐唱、合唱、领唱、分组唱的方法再次熟悉歌曲。[幼儿采用不同方式演唱歌曲,并有表情歌唱,为创编歌曲打下基础,幼儿再次熟悉记忆歌词,采用比赛形式演唱歌曲,并且让幼儿自由表演]
三、小小合唱台。
(一)
1、动物创编。
播放图片,王老先生的地里还养了那些小动物呢?我们来看一看吧。(出示小狗图片)
那我们也来创编歌曲好吗?不要怕,跟老师来试一试,你们都是优秀的创编能手。
幼儿说一说,把歌词读一读,再唱一唱。
2、出示各种动物图片。
请个别幼儿帮教师改编歌词,读拍歌词,再唱一唱。
再分组表演,幼儿自由变换动作,集体自由表演。
3、地里还能养那些小动物呢?幼儿说一说。
你能将这些小动物创编到歌曲里吗?幼儿自由创编并展示自己的歌曲。
(二)
人物创编。
1、引导幼儿把“王老先生”替换成“赵老先生”,让幼儿读一读歌词,再唱一唱。
师引导幼儿换说一说还能成他姓的老先生,还可以换成“张家阿姨”“李家伯伯”。
2、替换成幼儿自己姓名或其他幼儿自己感兴趣的名称。
幼儿自由创编,师引导完成,幼儿读词并表演唱。
师重点指导姓名2个字和3个字的幼儿唱第一句,唱准音高。
3、游戏。
这是本节课高潮,我将幼儿分成四组,戴上头饰(提醒幼儿要爱护小动物),去请老师表演,邀请的老师头上的头饰要和你戴的一样,提醒幼儿要请示应该有礼貌,要注意怎么说,各组用2-3分自己创编,然后在我的指挥下分组表演。
四、拓展延伸。
小朋友们,还可以把你喜欢的人或自己的名字创编到歌里,回家唱给爸爸妈妈听吧或在展示区自由活动。
篇6:中班《王老先生有块地》教案反思
本来想达到这样的目标:
学唱歌曲,能自信、大胆的演唱歌曲。
2.对改编歌词有兴趣。于是我根据新纲要中,对音乐活动的要求(教师应该提供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教师设计创造性音乐教育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儿童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技能。)设计了音乐教学《王老先生有块地》。
当我走进活动室,进行了了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看到了他们身上这样的现象:由于《王老先生有块地》旋律简单,歌词又朗朗上口。幼儿在学习过程上,很快就学会了歌曲;学习歌曲第三句,有节奏地模仿小鸡叫时,没有主动打拍子的习惯,出现只是随老师的口型模仿的形式;创编过程中,幼儿思维太活跃,想出了许多小动物,但却模仿不出它的叫声。
总得来说,歌曲本身并不难,所以较轻松地达到学唱歌曲,能自信、大胆地演唱歌曲这一目标。细节方面,歌词的第一句和第四句是重复王老先生有块地,第一二句和第四句的旋律又是相同的,学习时难免有些枯燥了;而第三句是有节奏地模仿小鸡的声音便成了这首歌最有趣的地方,因此这一句,幼儿的参与性很高;“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边拍手打节奏,边模仿时,常常会忘了拍手或忘了唱,幼儿也能太投入于教师的示范,而忘记了参与。对于目标二:对创编感兴趣,这个目标在教学结束后也是达到的。但是在创编时,幼儿们有太多的奇思妙想,这个环节相对前面显得有些活跃,太过活跃以至于未听出问题。
我觉得我原来的教学设计可以这样调整:1.重复歌词时,可以用多种方式来演绎,比如刚开始那句王老先生有块地,可以是平平的调,最后一句时,可以是欢快,高兴的调;2.打节奏时可以采用教师打节奏,幼儿模仿或幼儿打节奏,教师模仿的形式;3.创编时,先模仿其他小动物的声音,然后再把叫声对号入座,找出这样叫的小动物。
我之所以这样调整是因为:1.可以让幼儿觉得新奇,不再枯燥。2.通过分工学习的方式加深印象,在实际学习中,也能集中幼儿注意力。3.稍微收住幼儿一些特别活跃的想法,把他带到活动中来,而不是偏离了问题,自顾自想别的地方去。先出声音,幼儿把声音与动物对号入座,就不会出现“王老先生可以养老虎,老虎怎么叫不知道”的状况了。
我自己或我的同事,会在新的教学中尝试这个新方案,我想一定会比这次的活动有进步!
篇7:中班《王老先生有块地》教案反思
这首乐曲改编自《王老先生有块地》,旋律欢快活泼,节奏鲜明,“咿呀咿呀呦”乐句反复出现,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欣赏需要。新《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活动设计上,我力求让幼儿通过调动多种感官充分辨识固定乐句,充分感受音乐节奏,并借助锯木头、擦汗、洗澡等游戏情境帮助幼儿反复体验、感受音乐的性质,从而体现“玩中学”的教育理念。
游戏情境的营造和幼儿想象能力的激发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用一小块彩色纱巾巧妙地帮助幼儿搭建起想象与表现的.平台,丰富了幼儿表达、表现的手段。
音乐的审美感受力是需要通过对音乐元素的感知、理解来获得的。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是这首乐曲中一个非常鲜明的音乐元素,于是所有活动环节就围绕这最具感染力的乐句而展开。首先,我通过引导幼儿充分地倾听,让幼儿主动地寻找乐句、听辨乐句。接着,我通过演示图谱,将动态的音乐转变成静态的画面,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乐曲的结构,发现乐句出现的规律。最后,我引导幼儿通过各种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进一步表现固定乐句和音乐节奏。
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是在体验音乐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表达和示范自己的音乐感受的能力。在呈现作品的过程中,我努力通过生动的演绎来展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将幼儿带入充满感染力的音乐氛围中。其中包括饶有兴趣的倾听、清晰准确的哼唱、情绪饱满的示范、生动形象的表现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和接受。
不足的是在节奏的表现方面再强化一些,运用的手段、方法再多样一些。如,用拍手、跺脚、唱歌词等方式,让幼儿充分地体验、感受,多样化地表达、表现,这样也许更有利于目标的达成。
篇8:中班音乐活动《王老先生有块地》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能自信、大胆的演唱歌曲。
2.对改编歌词有兴趣。
活动准备:
1.土地图片、小鸡和王老先生的图片;
2.各种小动物的头饰(小狗、小猫、小鸭等等)。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教师出示土地图片提问:你们看,这是什么?想知道这是谁的地吗?请小朋友们竖起耳朵听一听。
二、歌曲欣赏。
1.教师完整弹唱一遍。
提问:这是谁的地? (王老先生)
这首歌的题目就是《王老先生有块地》。
2.清唱一遍。
提问:他在地里干什么?(出示王老先生养小鸡的图片)
哦,原来王老先生在地里养小鸡呀!
3.这首歌里,你最喜欢哪一句?
好,我们把整首歌曲学一学。
三、学习歌曲。
1.分句学习。(教师单手钢琴)
(1).学习第一、二句。
王老先生有块地,咿呀咿呀呦;他在地里养小鸡,咿呀咿呀呦)
王老先生很开心,所以他也要唱歌了(咿呀咿呀呦)
(2).重点学习第三、四句,有节奏地模仿小鸡的叫声。
你们能不能模仿下小鸡的叫声呢?歌曲里的小鸡叫得可好听了,我们来打着节拍学一学。
—个别幼儿示范。
—集体学习小鸡的叫声。
2.完整学习、跟唱。
3.分组表演。
4.个别表演。
四:创编歌曲。
1.王老先生还可以养什么?你能不能把歌词改一改,让他养别的小动物?
(幼儿改编一个,教师出示一个头像)
2. 集体共同表演改编后的歌曲。
结束语:哇,我们小朋友真厉害,都会自己编歌了,真能干,回去再去编一编其他的小动物唱唱看哦!
篇9:小班音乐《王老先生有块地》优秀教案
小班音乐《王老先生有块地》优秀教案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欢快的旋律和愉悦的情绪。
2.引导幼儿能够初步理解歌词,并学会情感丰富边表演边唱歌曲。
二、活动准备:
王老先生的图片、田地的图片、小鸡的图片、小鸭的图片、小羊的图片、小狗的图片、音乐、小动物贴纸
三、活动过程:
1.幼儿入场播放音乐:小燕子
教师:宝贝儿们,现在我们想象我们自己是可爱聪明的小燕子,用我们的翅膀“飞到”座位上面去,好吗?
幼儿:好。
教师:小燕子们可不能相互撞到了哟,我看看谁是最聪明最敏捷的小燕子。
2.引导幼儿做律动调动课堂情绪播放律动音乐:拍手拍手踏踏脚教师:请小朋友拿出你们的小手跟着姚老师一起来做做律动吧!
3.引导幼儿熟悉歌词导入故事:王老先生有块地(教师将歌词编成小故事,讲述给幼儿听)教师:姚老师这里有一个很好听的故事,小朋友们想听一听吗?
幼儿:想。
故事:从前在一个农庄里,住着一位老先生,大家都叫他“王老先生”(出示王老先生的图片)王老先生年纪大了,他有着白白的胡须和白白的头发,但是他很喜欢劳动,总是戴着一顶草帽忙这忙那。王老先生在地的旁边养了许多动物,每天王老先生都跟它们一起玩。
依次引出小动物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王老先生都跟哪些小动物一起玩。
(1)出示小鸡的图片教师:这是谁呀?
幼儿:小鸡。
教师:真聪明,图中的小动物是小鸡。小鸡有几只脚呀?
幼儿:两只。
教师:没错,小鸡的嘴巴是怎么样的呢?
幼儿:尖尖的。(引导幼儿用手做出小鸡的嘴巴是“尖尖的”)教师:观察的非常好。小鸡的叫声是怎么样的呢?
幼儿:唧唧唧,唧唧唧。(教师跟幼儿一起学小鸡的叫声,唧唧唧,唧唧唧)教师:真棒!
(2)出示小鸭的图片教师:这只小动物又是谁呢?
幼儿:小鸭。
教师:没错,这只小动物是小鸭子。小鸭子的嘴巴是什么形状的呀?
幼儿:扁扁的。
教师:是的,小鸭子的嘴巴是扁扁的。(引导幼儿有双手做出小鸭的嘴巴是“扁扁的”)小鸭子的叫声是怎么样的呢?
幼儿:嘎嘎嘎,嘎嘎嘎。(教师跟幼儿一起学小鸭的叫声,嘎嘎嘎,嘎嘎嘎)
(3)出示小羊的图片教师:这只小动物是谁呢?
幼儿:小羊。
教师:嗯,对了,是小羊。小羊有几只脚呢?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小羊的头顶上长个两个什么东西呀?
幼儿:小角。
教师:哇,真聪明(引导幼儿用双手做小羊头上的“角”)那小朋友们,你们知不知道小羊是怎么叫的呢?
幼儿:咩咩咩,咩咩咩(教师跟幼儿一起模仿小羊的`叫声)
(4)出示小狗的图片教师:看看这是谁呀?
幼儿:小狗。
教师:没错,是小狗。小狗的叫声是怎么样的呀?
幼儿:汪汪汪,汪汪汪。(教师与幼儿一边用双手模仿小狗的耳朵,一边学小狗的叫声,汪汪汪,汪汪汪)
4.儿歌教学
(1)教师示范唱现在姚老师要为你们唱一首非常动听的儿歌,儿歌的名字也叫“王老先生有块地”教师:儿歌好听吗?想不想学一学呀?
幼儿:好听教师:想不想学一学呀?
幼儿:想
(2)回顾故事教师与幼儿一同回顾“王老先生有块地”的故事。
(3)教师与幼儿合作唱①为幼儿交代过程教师:现在呀,姚老师来扮演王老先生,然后,小朋友们来扮演小动物我们分工唱歌好吗?
幼儿:好。
教师:姚老师唱“王老先生有块地”,小朋友们唱“咿呀咿呀哟”,姚老师唱“他在田边养小鸡”,小朋友们唱“咿呀咿呀哟”,接下来小动物的部分就要开始了哦,唱歌的时候要笑眯眯的哦,可别忘了之前我们一起做的动作哟。
②分发小动物贴纸姚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小动物的贴纸,现在呢就为小朋友们贴上去,小手不可以去撕,我看谁是最听话的乖宝宝,最后我就把贴纸送给他(她)。
5.结束活动
幼儿表演one potato,请客人老师们学一学。
篇10:王老先生有块地幼儿园中班律动教案
王老先生有块地幼儿园中班律动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风格,学唱歌曲。
2.在创编歌词和演唱中感受歌曲所带来的愉快情绪。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活动准备:
白板
活动过程:
1.律动进场
2.熟悉旋律,学唱“咿呀咿呀呦” (跟着音乐两遍)
师:有一位王老先生只要一高兴就喜欢唱歌,听听,他唱了什么?
听伴奏,教师边耸肩边唱“咿呀咿呀呦”
师:王老先生唱的是什么?他唱的时候高兴吗?你从哪里看出来他很高兴?(表情、动作、声音)
师:是的,他的表情是笑眯眯的,而且还做出了好看的动作,他的动作是怎么做的'呢?(做耸肩动作)这个动作叫什么?(耸肩)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师:高兴了除了做耸肩动作还可以做什么动作?(拍手、拍肩等)
师:让我们也来唱一唱吧!(引导幼儿用高兴、响亮、整齐的声音演唱“咿呀咿呀呦”)(唱两遍)
3.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歌词(完整两遍)
师:王老先生这么高兴,你们知道他为什么这么高兴吗?可能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幼儿猜测)
师:那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你们仔细听好了
完整播放音乐,教师范唱
师:听出来了吗?歌曲里怎么说?(有鸡、有地……)
师:原来呀,王老先生有块地,他在地里养小鸡(说完教师唱出来)
师:王老先生的小鸡在干什么?(吃虫子)还有呢?(小鸡还唱出了好听的歌曲呢!)
师:小鸡是怎么唱歌的呢?(白板点击节奏卡,教师范唱“鸡鸡鸡,鸡鸡鸡……”)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学一学呢?(两遍,第一遍唱,第二遍加上动作)
4.完整欣赏歌曲并学唱(完整三遍)
师:这首歌好听吗?让我们完整地听一遍吧!
师:我看到很多小朋友已经都忍不住唱出来了,那就一起来唱出来把!
师:我听到某某的声音真好听,王老先生喜欢你,待会儿要和你一起做游戏了,其他人也加油!我们在唱的时候可以加上动作哦!
师:我发现某某不光动作好看,而且表情也很高兴呢!我们其他人也试试看把你高兴的样子做出来,好吗?
5.分角色演唱
师:王老先生觉得你们的声音太美了,他要和你们一起做游戏呢!
教师交代游戏规则:现在我来做王老先生,你们做什么?(小鸡)我呀,先来唱,小鸡什么时候出来唱呀?(鸡鸡鸡,鸡鸡鸡……)
师:来一起试试看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王老先生刚刚是怎么走路的呢?一起学一学
教师可以找两只三名幼儿一起做王老先生,其余幼儿做小鸡,再唱一遍
6.创编歌词
师:王老先生的地里除了有小鸡,还有什么小动物呀?是怎么叫的呢?一起学一学
师:现在让我们完整地把地里的小动物唱一遍把!
7.结束部分
律动出场
小百科:“的、地、得”这三个词使用频率高,出错率也高。
篇11:中班音乐教案:王老先生有块地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音乐教案:王老先生有块地教案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欢快和愉悦的情绪,学习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对改编歌词有兴趣。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
2、饲养场(地)背景图一张,王老先生和小鸡图片个一张。
活动过程:
1、出示王老先生图片,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活动。
(1)出示王老先生图片,向王老先生问好。
(2)教师为小朋友讲述王老先生养小动物的故事(教师只自编故事)。
(3)练声:(用歌曲的主旋律以问答的形式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如:师:鸭子鸭子怎么叫?
幼:嘎嘎嘎嘎嘎。
2、欣赏歌曲,感受欢快和愉悦的情绪。
欣赏歌曲旋律(2遍)。
--“你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3、学习歌词,并出示相应的`图片。
(1)教师范唱,幼儿欣赏。
--“歌曲里唱了什么?”
--“王老先生是怎么唱歌的?;小鸡是怎么唱歌的?”
(2)教师小结,师幼一起念歌词。
3、学唱歌曲:
(1)教师大声唱,幼儿小声跟唱歌曲。
(2)鼓励幼儿用好听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根据幼儿学唱的情况有针对地练习)。
(3)分角色演唱歌曲。
--“教师扮演王老先生,幼儿扮演小鸡。”
--“个别幼儿扮演王老先生,其余幼儿扮演小鸡。”
--“师幼一起既扮演王老先生,又扮演小鸡进行演唱。”
4、尝试创编歌词
(1)引导幼儿说王老先生的地里还养着什么小动物。
(2)引导幼儿把歌词替换。
(3)师幼清唱改编后的歌曲。
(4)完整地演唱创编后的歌曲。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篇12: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教案《王老先生有块地》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教案《王老先生有块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欢快的旋律和愉悦的情绪,学习有表情的演唱。
2、对改编歌词有兴趣。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田地一块、小鸡、小鸭、小狗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清情景谈话
1、出示图片(小鸡、小鸭、小狗)
师: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幼:田地
师:王老先生在这里养了许多的小动物。我们来看看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呢?
2、教师一边唱,一边贴图片。(边学习节奏)
师:这首歌曲好听吗?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3、教师引导幼儿边指图片边学唱歌曲,(2遍)
(二)、分角色演唱
师:宝宝们真聪明,把这首歌曲学会了。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好吗?
1、师幼分角色演唱歌曲。
师:我来扮演歌曲中的王老先生,请宝宝们来唱歌曲中的小动物。
2、师幼共同做游戏。
(三)、仿编歌曲
师:宝宝们的'声音真好听,引来了许多的小动物,它们也想来唱歌,我们来看看它们是谁呢?
1、出示图片。
师:哎!是XXX,它是怎么叫的。(鼓励幼儿给小动物打招呼。)
2、哎呀!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小动物是谁?“同上”。
3、教师做听动作(杨老师听到有一个小动物在说:“小朋友你们唱完了么,该轮到我了吧!请小动物出来,并让幼儿一起表演动物的叫声。)
4、好了,我们宝宝真是聪明,都会自己来编歌曲了,我们一起把这些小动物也唱进我们的歌曲吧!
活动反思
在呈现作品的过程中,我努力通过生动的演绎来展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将幼儿带入充满感染力的音乐氛围中。其中包括饶有兴趣的倾听、清晰准确的哼唱、情绪饱满的示范、生动形象的表现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和接受。
篇13:中班音乐活动:王老爷爷有块地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唱准歌曲中的小动物叫声。
2、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及其带来的愉快情绪。
活动准备:
图谱。
活动过程:
一、王老爷爷导入。
( 游戏“我爱我的小鸡”进场。)
师:小朋友们的歌声还真好听,看把谁也吸引来了?(王老爷爷)
师:王老爷爷家有一块空地,他会用这块空地来做什么呢?
二、欣赏、理解并学唱歌曲。
(一)第一段。
1、欣赏歌曲。
师:听听歌曲中王老爷爷用它来做什么?
2、识别并唱准小鸡的叫声。
师:小鸡吃到王老爷爷喂的食物可开心了,还唱起了歌,你听清楚了吗?
我把小鸡唱的歌画了下来,谁愿意来试一试?(识别不同的节奏型)
师:你们想唱唱小鸡的歌吗?看着图谱试一试。
3、感受“咿呀咿呀呦“带来的愉快体验。
师:歌曲中还藏了一句特别有趣的话,你发现了吗?(咿呀咿呀呦,并出示相应的图片)
师:听到我唱这一句你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你也能唱出这种快乐的感觉吗?
4、完整演唱第一段。
师:把它们都连起来会唱吗?(注意小鸡叫声节奏)
(二)第二段,第三段。
1、集体演唱第二段。
2、个别演唱第三段。
三、完整演唱,分唱歌曲。
师:我们小朋友可真了不起,我唱出了一个小动物,你们一下子唱出了两个小动物,把三个小动物连起来唱出来,你们可以吗?
师:你觉得这首歌曲中哪个地方最有趣呢?(师幼、幼幼互动分唱)
师:王老爷爷的这块地除了有小动物,还有有谁在呢,回到教室后,请你再想一想,把它也唱到歌曲中,好吗?
★ 小手小脚小班教案

【王老先生有块地的大班说课稿(集锦13篇)】相关文章:
小班拓印画教案说课稿2023-12-05
逛商店作文400字2023-01-08
大班甜甜的水果送给您说课稿2022-05-02
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评课稿2022-06-24
小班综合活动《水果王国》优秀说课稿2023-01-17
认识周长三年级数学说课稿2023-04-15
五年级数学解方程例3说课稿2023-07-30
感恩的心幼儿园说课稿2022-05-06
八年级《病毒》评课稿2023-02-23
小学数学展示课五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说课稿2022-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