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时间:2024-02-03 07:44:00 说课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共14篇)由网友“浪子目源”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篇1:《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课本第四单元第四课时的教学内容。

2、教材简析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上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因些这部分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让学生学好。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正确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勇于探索,自主学习,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1、熟练地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进行计算,并且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2、如何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篇2:《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三、说教法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数学《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数学《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处理、算法以及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计算的速度和结果,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以及情感体验,忽略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造成课堂气氛紧张,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的例题时,我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创设真实的情境,也联系到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编成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直观地得到结果,发现生活中的余数,引发学生交流和思考,提示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这样组织教学,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沟通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表内除法竖式的联系,学会有余数除法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学程序

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正确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勇于探索,自主学习,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1、熟练地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进行计算,并且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2、如何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篇3:《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学懂了什么?由学生发言。

(五)布置作业

篇4:《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评课稿

何老师执教的《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 有余数的除法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综合应用找规律和有余数除法学概念的过程。听了这节课,何老师大方自如的课堂驾驭能力、富有儿童化的语言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节课设计巧妙,层次清晰,重难点突出,是一节成功的课。 纵观整节课,我认为呈现以下几大亮点值得我们学习:

一、注重学生语言完整性的培养。学生语言完整性的培养是我校梁校长工作坊的课题项目,这节课我侧重观察了何老师在这方面的落实情况。一是富有儿童化的语言和巧用体态语言拉近师生距离。 教学本身是一门艺术,而儿童化的语言和体态“语言”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在课堂上教师如果能适时、适度使用儿童语言和体态语言,将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轻松愉快的突投入到学习之中。在这一 节课中,何老师运用了儿童化的语言和体态语言,如:一个微笑、一次点头、一次信任或鼓励的眼神。这些都能征服、激励了学生。学生在鼓励、关怀下,伴随着和蔼、亲切、热情的学习氛围, 对学习的求知欲无疑能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二是教师用规范、简洁的语言对学生适时的引导。

二、课前游戏设计巧妙,你猜我找,为新课教学埋下了伏笔,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材挖掘深入,理解透彻。可见何老师对课标的研究很深入,并且理念也能够落到实处。

四、教学设计层次清晰,环环相扣,首尾呼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五、教学目标落到实处,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尤其在对余数问题的处理上,做到层层递进,层层深入。

六、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堂纪律井然有序,学生书写整齐,完整。

七、评价性语言丰富多样,妙趣横生。

八、练习设计紧扣主题,层次分明。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人文情怀。

最后我要说,通过相约课堂活动,让我们共同在探究中体验,在合作中交流,在反思中成长。我们经历着观点的碰撞、思想的启迪,收获多多。

篇5:《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例4是笔算除法最后一道例题。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竖式,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学生在已有的用余数的除法基础上,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了体现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我对例题进行了改编。用孩子身边的大课堂中的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呈现本课的。课堂教学之后,我有以下几点感受和体会:

1.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对学习内容进行合理整合。本节课在充分把握教材每一个活动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对某些活动的教学顺序进行了适度调整,如将难度较大的“激流勇进”调整到难度稍小的“丛林探险”活动之前。其次,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对教材的例题和习题进行加工处理,以学校大课堂活动为主线。创设了“分队登山—午餐买食品—峡谷漂流—采树叶拼图案”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经历“构建基本的数学模型——结合实际灵活处理——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的过程,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2.体现了新课程中数学教学解决问题的特点,将解决数学问题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融合一起。本节课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或者情境,如“分队登山、午餐购物、坐船、制作标本”等,让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建立模型,回归生活用数学——实际应用。

3.充分发挥问题情境的功能,最大限度的实现教学活动的效能。教师创设了形式多样的问题情境,每一个情境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数学信息,还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如玩“峡谷漂流”、“拼树叶图案”等活动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选择不同的解决策略,体会“进一”、“去尾”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到,生活中的问题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4.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教学活动中,教师让学生主动从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自主地根据数学信息确定解决策略,既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又有学生的合作交流,朴实而扎实。

篇6:《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注重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密切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营造了愉悦的学习环境,学生学习热情高,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活动化和情感化。本课教学思路比较清晰、流畅。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1、在教学中注重转变教师角色,把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提高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同时在教学中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动口动脑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2、在教学中教师“讲”的少,学生“说”的和“做”的较多。我们知道真正的数学学习不仅是对于外部所授予的知识简单接受,而是主体的主动建构。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把思考过程、结果说出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篇7:《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评课稿

本课时内容是青岛版教材二上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刚刚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问题,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进一法”和“去尾法”,并初步能根据具体情况合理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听过王老师执教本节课,感慨颇多。

【异乡客搜集】上千条精美分割线(二) - 异乡客 - 异乡客的博客 :自由生活 ,简单做人!

值得我学习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追求完美的精神令人折服。

听课前,我重新翻了二上的数学教材,看到课本上例题是:17位同学参加野营训练,每3人需要一顶帐篷,需要搭几顶帐篷?通过解答本题,学习“进一法”,至于“去尾法”课本上没有例题单独介绍,而在课后习题中却出现了。鉴于这种情况,王老师考虑到“去尾法”和“进一法”对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非常必要,是非常重要的数学知识,所以专门设计了本节课,以所设计的内容为依托,学习“进一法”、“去尾法”,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新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中提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要服务于生活,要让学生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王老师别出心裁的设计本节课,很能体现新课标的总体要求。

二、新旧知识沟通较好。

1、学习去尾法、进一法的基础是有余数的除法,特别是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一知识点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尤为重要,所以王老师每次讲完一道例题都反复强调余数还可以是哪些数?不可以是哪些数?为什么?让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一知识点在学生的心目中扎下根,从而更好的促进对新知的理解。

2、有余数的除法中单位名称的带法是教学难点之一,部分学生因不理解题意,乱带单位,还有的学生不理解题意不知道该“去尾”还是该“进一”。而王老师却把本节内容巧妙的与找规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沟通二者之间的联系,为有余数的除法准确带单位名称起到了较大的助推作用。

我们经常说,数学系统性强,学习新知一定要以旧知为依托,找准新旧知识的生长点,这样就能加强新旧知识的沟通与联系,王老师寻找知识的生长点特别准,而且利用得也特别好。

三、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1、以游戏为依托。

课前游戏既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也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能较大程度的激发儿童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爱上数学。王老师课前用伸手指数数,让学生猜数老师伸手指这一游戏,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给学生留下了悬念,而且还把学习的内容渗透到游戏中,真可谓一举两得。

2、课堂上找准学生的兴奋点

数学课是枯燥的。如何使数学课变得生动、让学生喜欢是我们每位数学老师的追求。其中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为依托就是一种较好的办法。所以王老师在课堂上用北京奥运福娃这种学生喜欢的卡通图贯穿课堂的始终,激活了学生大脑的兴奋点,学生自始至终兴趣盎然,探究的积极主动。

四、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原本这节课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尽管如此,王老师在出示每一道例题之后也都让学生先亲自动手尝试,积极思考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然后通过学生相互争论,得到正确的结果,老师始终没有发挥权威的作用。这样,既能让做对的同学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出现错误的同学也能从中吸取教训,牢记错在了哪里,同时还能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之中,避免了课堂上被动的接受。

五、加强对比与联系,使生透彻理解。

更加难能可贵的一点是学习完“去尾法”和“进一法”之后,王老师还引导学生把两种方法进行对比,让学生透彻理解两种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异乡客搜集】上千条精美分割线(二) - 异乡客 - 异乡客的博客 :自由生活 ,简单做人!

总之这节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如果是鸡蛋里面挑骨头,我认为有以下值得商榷的地方。

1、如果讲解“去尾法”时用课后练习中的一道习题“如果你拿10元钱买3元一块的橡皮,能买几块?”效果会更好。而课堂所用的例子是:有36个福娃玩具,每5个装满一盒来销售,最多装满几盒可以销售?学生会认为剩下的一个虽然装不满一盒,但也可以装在盒里单个来销售,卖的便宜点。如果用买橡皮的的习题做例子,更便于学生理解,而且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人人都有这方面的经验。

2、新课探究中,配上动画演示效果会更好。

本节课内容有一定难度,如果课堂上发挥多媒体的辅助功能,介绍 “进一法”和“去尾法” 用动画演示一下,效果会更好。

3、课后练习小组合作效果更好。

最后练习中让学生两人一组举出生活中见到的 “进一法”和“去尾法”实例,不如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让优等生先说,学困生听后再说,这样学困生便有了扶手,有了思考的余地,也能参与其中,从而使课堂真正做到面向课堂全体学生。

篇8:《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评课稿

何老师执教的《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综合应用找规律和有余数除法学概念的过程。听了这节课,何老师大方自如的课堂驾驭能力、富有儿童化的语言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节课设计巧妙,层次清晰,重难点突出,是一节成功的课。纵观整节课,我认为呈现以下几大亮点值得我们学习:

一、注重学生语言完整性的培养。学生语言完整性的培养是我校梁校长工作坊的课题项目,这节课我侧重观察了何老师在这方面的落实情况。一是富有儿童化的语言和巧用体态语言拉近师生距离。教学本身是一门艺术,而儿童化的语言和体态“语言”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在课堂上教师如果能适时、适度使用儿童语言和体态语言,将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轻松愉快的突投入到学习之中。在这一节课中,何老师运用了儿童化的语言和体态语言,如:一个微笑、一次点头、一次信任或鼓励的眼神。这些都能征服、激励了学生。学生在鼓励、关怀下,伴随着和蔼、亲切、热情的学习氛围,对学习的求知欲无疑能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二是教师用规范、简洁的语言对学生适时的引导。

二、课前游戏设计巧妙,你猜我找,为新课教学埋下了伏笔,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材挖掘深入,理解透彻。可见何老师对课标的研究很深入,并且理念也能够落到实处。

四、教学设计层次清晰,环环相扣,首尾呼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五、教学目标落到实处,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尤其在对余数问题的处理上,做到层层递进,层层深入。

六、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堂纪律井然有序,学生书写整齐,完整。

七、评价性语言丰富多样,妙趣横生。

八、练习设计紧扣主题,层次分明。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人文情怀。

最后我要说,通过相约课堂活动,让我们共同在探究中体验,在合作中交流,在反思中成长。我们经历着观点的碰撞、思想的启迪,收获多多。

篇9:《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评课稿

本课时内容是青岛版教材二上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刚刚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问题,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进一法”和“去尾法”,并初步能根据具体情况合理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听过王老师执教本节课,感慨颇多。

值得我学习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追求完美的精神令人折服。

听课前,我重新翻了二上的数学教材,看到课本上例题是:17位同学参加野营训练,每3人需要一顶帐篷,需要搭几顶帐篷?通过解答本题,学习“进一法”,至于“去尾法”课本上没有例题单独介绍,而在课后习题中却出现了。鉴于这种情况,王老师考虑到“去尾法”和“进一法”对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非常必要,是非常重要的数学知识,所以专门设计了本节课,以所设计的内容为依托,学习“进一法”、“去尾法”,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新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中提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要服务于生活,要让学生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王老师别出心裁的设计本节课,很能体现新课标的总体要求。

二、新旧知识沟通较好。

1、学习去尾法、进一法的基础是有余数的除法,特别是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一知识点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尤为重要,所以王老师每次讲完一道例题都反复强调余数还可以是哪些数?不可以是哪些数?为什么?让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一知识点在学生的心目中扎下根,从而更好的促进对新知的理解。

2、有余数的除法中单位名称的带法是教学难点之一,部分学生因不理解题意,乱带单位,还有的学生不理解题意不知道该“去尾”还是该“进一”。而王老师却把本节内容巧妙的与找规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沟通二者之间的联系,为有余数的除法准确带单位名称起到了较大的助推作用。

我们经常说,数学系统性强,学习新知一定要以旧知为依托,找准新旧知识的生长点,这样就能加强新旧知识的沟通与联系,王老师寻找知识的生长点特别准,而且利用得也特别好。

三、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1、以游戏为依托。

课前游戏既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也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能较大程度的激发儿童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爱上数学。王老师课前用伸手指数数,让学生猜数老师伸手指这一游戏,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给学生留下了悬念,而且还把学习的内容渗透到游戏中,真可谓一举两得。

2、课堂上找准学生的兴奋点

数学课是枯燥的。如何使数学课变得生动、让学生喜欢是我们每位数学老师的追求。其中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为依托就是一种较好的办法。所以王老师在课堂上用北京奥运福娃这种学生喜欢的卡通图贯穿课堂的始终,激活了学生大脑的兴奋点,学生自始至终兴趣盎然,探究的积极主动。

四、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原本这节课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尽管如此,王老师在出示每一道例题之后也都让学生先亲自动手尝试,积极思考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然后通过学生相互争论,得到正确的结果,老师始终没有发挥权威的作用。这样,既能让做对的同学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出现错误的同学也能从中吸取教训,牢记错在了哪里,同时还能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之中,避免了课堂上被动的接受。

五、加强对比与联系,使生透彻理解。

更加难能可贵的一点是学习完“去尾法”和“进一法”之后,王老师还引导学生把两种方法进行对比,让学生透彻理解两种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总之这节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如果是鸡蛋里面挑骨头,我认为有以下值得商榷的地方。

1、如果讲解“去尾法”时用课后练习中的一道习题“如果你拿10元钱买3元一块的橡皮,能买几块?”效果会更好。而课堂所用的例子是:有36个福娃玩具,每5个装满一盒来销售,最多装满几盒可以销售?学生会认为剩下的一个虽然装不满一盒,但也可以装在盒里单个来销售,卖的便宜点。如果用买橡皮的的习题做例子,更便于学生理解,而且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人人都有这方面的经验。

2、新课探究中,配上动画演示效果会更好。

本节课内容有一定难度,如果课堂上发挥多媒体的辅助功能,介绍 “进一法”和“去尾法” 用动画演示一下,效果会更好。

3、课后练习小组合作效果更好。

最后练习中让学生两人一组举出生活中见到的 “进一法”和“去尾法”实例,不如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让优等生先说,学困生听后再说,这样学困生便有了扶手,有了思考的余地,也能参与其中,从而使课堂真正做到面向课堂全体学生。

篇10:《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评课稿

听了孔老师执教本节课,感慨颇多。值得我学习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新旧知识沟通较好。

1、学习去尾法、进一法的基础是有余数的除法,特别是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一知识点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尤为重要,所以王老师每次讲完一道例题都反复强调余数还可以是哪些数?不可以是哪些数?为什么?让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一知识点在学生的心目中扎下根,从而更好的促进对新知的理解。

2、有余数的除法中单位名称的带法是教学难点之一,部分学生因不理解题意,乱带单位,还有的学生不理解题意不知道该“去尾”还是该“进一”。而王老师却把本节内容巧妙的与找规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沟通二者之间的联系,为有余数的除法准确带单位名称起到了较大的助推作用。

我们经常说,数学系统性强,学习新知一定要以旧知为依托,找准新旧知识的生长点,这样就能加强新旧知识的沟通与联系,孔老师寻找知识的生长点特别准,而且利用得也特别好。

二、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原本这节课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尽管如此,王老师在出示每一道例题之后也都让学生先亲自动手尝试,积极思考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然后通过学生相互争论,得到正确的结果,老师始终没有发挥权威的作用。这样,既能让做对的同学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出现错误的同学也能从中吸取教训,牢记错在了哪里,同时还能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之中,避免了课堂上被动的接受。

篇11:《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评课稿

本课时内容是青岛版教材二上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刚刚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问题,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进一法”和“去尾法”,并初步能根据具体情况合理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听过何老师执教本节课,感慨颇多。

值得我学习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追求完美的.精神令人折服。

听课前,我重新翻看了二年级的数学教材,看到课本上例题是:17位同学参加野营训练,每3人需要一顶帐篷,需要搭几顶帐篷?通过解答本题,学习“进一法”,至于“去尾法”课本上没有例题单独介绍,而在课后习题中却出现了。鉴于这种情况,何老师考虑到“去尾法”和“进一法”对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非常必要,是非常重要的数学知识,所以专门设计了本节课,以所设计的内容为依托,学习“进一法”、“去尾法”,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新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中提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要服务于生活,要让学生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何老师别出心裁的设计本节课,很能体现新课标的总体要求。

二、新旧知识沟通较好。

1、学习去尾法、进一法的基础是有余数的除法,特别是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一知识点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尤为重要,所以何老师每次讲完一道例题都反复强调余数还可以是哪些数?不可以是哪些数?为什么?让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一知识点在学生的心目中扎下根,从而更好的促进对新知的理解。

2、有余数的除法中单位名称的带法是教学难点之一,部分学生因不理解题意,乱带单位,还有的学生不理解题意不知道该“去尾”还是该“进一”。而何老师却把本节内容巧妙的与找规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沟通二者之间的联系,为有余数的除法准确带单位名称起到了较大的助推作用。

我们经常说,数学系统性强,学习新知一定要以旧知为依托,找准新旧知识的生长点,这样就能加强新旧知识的沟通与联系,何老师寻找知识的生长点特别准,而且利用得也特别好。

三、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1、以游戏为依托。

课前游戏既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也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能较大程度的激发儿童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爱上数学。何老师课前用伸手指数数,让学生猜数老师伸手指这一游戏,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给学生留下了悬念,而且还把学习的内容渗透到游戏中,真可谓一举两得。

2、课堂上找准学生的兴奋点

数学课是枯燥的。如何使数学课变得生动、让学生喜欢是我们每位数学老师的追求。其中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为依托就是一种较好的办法。所以何老师在课堂上用到学生自己的手指来进行游戏,激活了学生大脑的兴奋点,学生自始至终兴趣盎然,探究的积极主动。

四、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原本这节课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尽管如此,何老师在出示每一道例题之后也都让学生先亲自动手尝试,积极思考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然后通过学生相互争论,得到正确的结果,老师始终没有发挥权威的作用。这样,既能让做对的同学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出现错误的同学也能从中吸取教训,牢记错在了哪里,同时还能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之中,避免了课堂上被动的接受。

五、加强对比与联系,使生透彻理解。

更加难能可贵的一点是学习完“去尾法”和“进一法”之后,何老师还引导学生把两种方法进行对比,让学生透彻理解两种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篇12: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评课稿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评课稿

一、追求完美的精神令人折服。

听课前,我重新翻了二上的数学教材,看到课本上例题是:17位同学参加野营训练,每3人需要一顶帐篷,需要搭几顶帐篷?通过解答本题,学习“进一法”,至于“去尾法”课本上没有例题单独介绍,而在课后习题中却出现了。鉴于这种情况,王老师考虑到“去尾法”和“进一法”对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非常必要,是非常重要的数学知识,所以专门设计了本节课,以所设计的内容为依托,学习“进一法”、“去尾法”,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新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中提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要服务于生活,要让学生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王老师别出心裁的设计本节课,很能体现新课标的总体要求。

二、新旧知识沟通较好。

1、学习去尾法、进一法的基础是有余数的除法,特别是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一知识点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尤为重要,所以王老师每次讲完一道例题都反复强调余数还可以是哪些数?不可以是哪些数?为什么?让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一知识点在学生的`心目中扎下根,从而更好的促进对新知的理解。

2、有余数的除法中单位名称的带法是教学难点之一,部分学生因不理解题意,乱带单位,还有的学生不理解题意不知道该“去尾”还是该“进一”。而王老师却把本节内容巧妙的与找规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沟通二者之间的联系,为有余数的除法准确带单位名称起到了较大的助推作用。

我们经常说,数学系统性强,学习新知一定要以旧知为依托,找准新旧知识的生长点,这样就能加强新旧知识的沟通与联系,王老师寻找知识的生长点特别准,而且利用得也特别好。

三、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1、以游戏为依托。

课前游戏既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也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能较大程度的激发儿童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爱上数学。王老师课前用伸手指数数,让学生猜数老师伸手指这一游戏,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给学生留下了悬念,而且还把学习的内容渗透到游戏中,真可谓一举两得。

2、课堂上找准学生的兴奋点

数学课是枯燥的。如何使数学课变得生动、让学生喜欢是我们每位数学老师的追求。其中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为依托就是一种较好的办法。所以王老师在课堂上用北京奥运福娃这种学生喜欢的卡通图贯穿课堂的始终,激活了学生大脑的兴奋点,学生自始至终兴趣盎然,探究的积极主动。

四、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原本这节课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尽管如此,王老师在出示每一道例题之后也都让学生先亲自动手尝试,积极思考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然后通过学生相互争论,得到正确的结果,老师始终没有发挥权威的作用。这样,既能让做对的同学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出现错误的同学也能从中吸取教训,牢记错在了哪里,同时还能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之中,避免了课堂上被动的接受。

五、加强对比与联系,使生透彻理解。

更加难能可贵的一点是学习完“去尾法”和“进一法”之后,王老师还引导学生把两种方法进行对比,让学生透彻理解两种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篇13: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

本课为小学二年级下册(西师大版)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但只限于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的情况,

三、教学目标

1.理解整除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比较后,弄清整除的意义。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从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4.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基本练习。

(电脑显示)52÷8= 24÷3= 25÷3= 8÷2=

10÷4= 38÷2=

1.集体订正。

2.师:请学生根据各题商的结果,将这些除法计算题进行分类,每类商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并在小组内选出一名记录员,将研究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回答后出现分类情况。

(电脑显示)商没有余数为24÷3=8,8÷2=4,38÷2=19;商有余数为52÷8=6…4,25÷3=8…1,10÷4=2…2。

二、谈话导入。

在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中,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余数的,一种是有余数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对它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吧!

三、新授。

师:(电脑显示)让我们先来观察这类除法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呢?请在小组内研究研究。(四人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生1: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而且商没有余数。

生2:我们组不同意他们的看法,我们认为被除数、除数、商应是自然数。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同学们同意哪一种呢?

生1:我不同意第一种意见,因为整数包括自然数和零,而除数是一个非零的数,所以除数不能是整数。

生2:我不同意第二种意见,因为如果被除数、除数、商都是自然数,那被除数和商就不能是零吗?

师:像这样,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是零的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整数能被第二个整数整除。(板书)

看书第78页,齐读“什么叫整数”,并完成“做一做”。

师:“做一做”除法中的'第一个数不能被第二个数整除的情况,它们有什么特点?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回答。

师:这就是“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电脑显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师: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前面我们学过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们记得吗?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电脑显示:48÷5=9…3)

师:如果被除数不知道,该怎么求呢?(电脑显示:?)

师:你们发现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了吗?

学生回答后,板书有余数除法的关系式。

师:这个关系式有什么用呢,

师:现在我们就运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来完成第78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师总结:对,将你们所说的结合在一起,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

五、巩固练习。

1.填空。

(电脑显示)

(1)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为零的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 )能被( )整除。

(2)因为28÷4=7,我们就说28能被( )整除。

(3)在有余数除法中被除数=( )。

(4)( )÷3=8…2。

2.完成“练习十六”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判断。

(电脑显示)

(1)有余数的除法里,商都比除数小。( )

(2)19除以4,商是4,余数是3。( )

(3)8能被32整除。( )

(4)24只能被6整除。( )

(5)128能被128整除。( )

师:你们回答得都很好。(电脑出现回响掌声)

4.课堂活动练习

篇14:《用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初步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重点: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并解决用乘除两步运算的数学问题。

难点:初步分析用乘除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同学们,看今天的数学课,老师为你们带来了谁?

(课件出示一个导游姐姐)

今天我们就跟着她去春游,好不好?同学们,春游中也有许多数学问题,今天老师就与大家一起去研究,好吗?你们看,在去春游的车上,这个导游姐姐想出几道题考考我们,你们愿意吗?请同学们注意看题。

(课件出示题目:

1、今天我们有48个同学坐车,6人坐一排座位,需要几排座位?

2、参加春游的男同学今天打算分组活动,他们分成了7组,每组4人,参加春游的男同学共有几人?)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导游姐姐出的题目一点也难不倒我们,是不是?我们都非常高兴,一路上说说笑笑,旅游车很快就来到了游乐场,这时,我们发现有所学校一年级的小朋友也去春游了,他们玩了一些什么项目呢?猜猜他们先玩了什么,再玩了什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可是,他们在玩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是什么困难呢?你们能帮这些小弟弟、小妹妹解决吗?

1、出示图画,让学生看图,说信息。

(1)先观察两幅图,前、后两人互说信息。

(2)派代表在班上汇报图意。然后让学生思考:我们这么多人,是指哪些人呢?

(3)先独立思考再前、后两人讨论:要想知道需要几辆碰碰车?必须先求出什么呢?

(4)派代表交流讨论情况。那么我们可以从哪里知道他们有多少人呢?学生尝试解答整个问题并分别请不同方法的同学汇报,然后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最后引导学生小结刚才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并揭示课题。

2、学习脱式以及运算顺序

(1)如果有学生列出了综合式:463=8(辆),则按下面步骤学习脱式写法:首先告诉学生这个式子的计算还有另一种书写格式,请大家看课本59页自学,然后问:谁愿意教老师怎么写?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板书时故意对着4写=,看学生是否有意见,等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可再强调一下:原来等号要往前写一格,再用彩笔板书。

(2)如果没有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解答,则引导:能将这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吗?接着再按(1)那样学习脱式写法。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1、小导游对大家刚才乐于帮助小朋友的表现相当的满意,接下来就带我们去玩游乐场所有的项目。

(课件出示整个游乐场的玩项并且每项都标有价钱)

(1)你最喜欢玩什么项目?你想玩几次?让学生尽情地说说。

(2)现在老师要聘请一位小当家,谁敢来试一试,敢进入小当家的面试挑战吗?出示第1题,让学生解答,然后叫个别学生说说思路。

(3)看来同学们都很棒,但是只解决一个问题是不能成为一名成功的小当家的。同学们还有信心再接受挑战吗?那你们还能提出其他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解决的问题吗?出示最后一题,两人一人提问题,一人解答,互相考考。然后把全班分成红、黄两队来出题互考展示刚才两人考的成果。

2、通过挑战,红、黄两队个个都成为小当家了。导游姐姐说:刚才我们玩了那么多项目又解决了那么多问题,同学们一定很渴了吧?那导游姐姐现在就带你们去分水喝,好吗?

出示60页第2题。解完后让用不同方法的学生交流方法与思路。

四、总结升华

今天这节课,你们玩得开心吗?你们学到了什么呢?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有余数除法》的练习课说课稿参考

数学《解决问题》说课稿

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用数学说课稿

口算除法小学数学课件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说课稿

三下笔算除法说课稿

减法的验算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因数和倍数》 说课稿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共14篇)】相关文章:

《倍数和因数》的说课稿2022-05-08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人教版2022-12-16

倍数与因数 说课稿2022-09-18

倍数和因数说课稿2024-04-05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说课稿2023-11-25

人教版因数和倍数说课稿2022-07-09

因数与倍数说课稿2022-05-06

《倍数和因数》五年级数学说课稿2023-05-20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2023-05-13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除法的说课稿202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