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用除法解决问题

时间:2023-02-12 07:39:46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教案:用除法解决问题(精选14篇)由网友“奶味三毛猫”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教案:用除法解决问题,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案:用除法解决问题

篇1:教案:用除法解决问题

教案:用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学会“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获得成功的的体验,感知生活和数学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学会解答一步计算的除法简单应用题 教学难点 掌握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学生,那每个学生能分到几个苹果? 有12个苹果,每个同学能分到4个,则可以分到几个学生? 由学生列式,并说出这样做的`理由. 二、讲授新知 出示同学玩游戏的图片 1、提出问题 请学生看着小朋友们玩游戏的情境,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学生汇报:(1)有15个同学做游戏,平均分成了3组,每组有几人? (2)有15个同学做游戏,每组有5人,可以分成几组? 2解决问题 你能有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15÷3=5(人)  15÷5=3(组) 并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①、为什么这样列式?(有15个同学做游戏,平均分成了3组,每组有几人?就是把15平均分成了3分,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 ②、  15÷3=5表示什么?(15÷3=5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 ③、为什么单位名称是人?(因为最后求得是每组有几人?所以单位名称是人。) ④、第二题为什么用除法?(有15个同学做游戏,每组有5人,可以分成几组?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所以用除法。) ⑤、15÷5=3表示什么?(15÷5=3表示15里面有3个5。)⑥、为什么单位名称是组?(因为最后求的是可以分成几组?所以单位名称是组。) 3 通过观察、思考我们解决了两个问题,你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小组里讨论讨论、汇报。 小结:都用除法;而且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都是有15个同学在做游戏,所以算式中被除数都是15;第二个已知条件和问题交换了位置,所以算式中除数和商交换了位置,造成了算式的意义不同,一个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另一个表示15里面有3个5。 三、巩固练习1我们做了30个风筝,平均每人做几个?(图中画出有5个同学在做风筝) 2 有18棵白菜,每筐装6棵,可以装几筐? 如果现在又多了6棵白菜,那又可以装几筐呢? 四、拓展练习一星难度:有30颗糖果,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人分到几颗? 二星难度:补充问题并解答 有20人做游戏,分成4组,――――? 三星难度:有16人做游戏,――――,可以分成几组? 又来了8人,又可以分成几组?  

篇2:《用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初步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重点: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并解决用乘除两步运算的数学问题。

难点:初步分析用乘除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同学们,看今天的数学课,老师为你们带来了谁?

(课件出示一个导游姐姐)

今天我们就跟着她去春游,好不好?同学们,春游中也有许多数学问题,今天老师就与大家一起去研究,好吗?你们看,在去春游的车上,这个导游姐姐想出几道题考考我们,你们愿意吗?请同学们注意看题。

(课件出示题目:

1、今天我们有48个同学坐车,6人坐一排座位,需要几排座位?

2、参加春游的男同学今天打算分组活动,他们分成了7组,每组4人,参加春游的男同学共有几人?)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导游姐姐出的题目一点也难不倒我们,是不是?我们都非常高兴,一路上说说笑笑,旅游车很快就来到了游乐场,这时,我们发现有所学校一年级的小朋友也去春游了,他们玩了一些什么项目呢?猜猜他们先玩了什么,再玩了什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可是,他们在玩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是什么困难呢?你们能帮这些小弟弟、小妹妹解决吗?

1、出示图画,让学生看图,说信息。

(1)先观察两幅图,前、后两人互说信息。

(2)派代表在班上汇报图意。然后让学生思考:我们这么多人,是指哪些人呢?

(3)先独立思考再前、后两人讨论:要想知道需要几辆碰碰车?必须先求出什么呢?

(4)派代表交流讨论情况。那么我们可以从哪里知道他们有多少人呢?学生尝试解答整个问题并分别请不同方法的同学汇报,然后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最后引导学生小结刚才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并揭示课题。

2、学习脱式以及运算顺序

(1)如果有学生列出了综合式:463=8(辆),则按下面步骤学习脱式写法:首先告诉学生这个式子的计算还有另一种书写格式,请大家看课本59页自学,然后问:谁愿意教老师怎么写?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板书时故意对着4写=,看学生是否有意见,等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可再强调一下:原来等号要往前写一格,再用彩笔板书。

(2)如果没有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解答,则引导:能将这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吗?接着再按(1)那样学习脱式写法。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1、小导游对大家刚才乐于帮助小朋友的表现相当的满意,接下来就带我们去玩游乐场所有的项目。

(课件出示整个游乐场的玩项并且每项都标有价钱)

(1)你最喜欢玩什么项目?你想玩几次?让学生尽情地说说。

(2)现在老师要聘请一位小当家,谁敢来试一试,敢进入小当家的面试挑战吗?出示第1题,让学生解答,然后叫个别学生说说思路。

(3)看来同学们都很棒,但是只解决一个问题是不能成为一名成功的小当家的。同学们还有信心再接受挑战吗?那你们还能提出其他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解决的问题吗?出示最后一题,两人一人提问题,一人解答,互相考考。然后把全班分成红、黄两队来出题互考展示刚才两人考的成果。

2、通过挑战,红、黄两队个个都成为小当家了。导游姐姐说:刚才我们玩了那么多项目又解决了那么多问题,同学们一定很渴了吧?那导游姐姐现在就带你们去分水喝,好吗?

出示60页第2题。解完后让用不同方法的学生交流方法与思路。

四、总结升华

今天这节课,你们玩得开心吗?你们学到了什么呢?

篇3:《用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讲的这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第十课时“用除法解决问题”。本节课是对本单元内容的综合应用,考察学生对除法意义的认识以及对“平均分”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用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教材第23页的例3,以及练习五的第1~2题。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用除法去解答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除法应用题。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

理解题意和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决问题。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法和启发引导法。

创设情境法贯穿于本节课的始终,通过创设评选“聪明宝贝”的活动情境,既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通过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启发引导法则通过每一道例题的学习和练习题的完成,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发言、思考,完成学习的探究活动。

2.学法: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观察法通过学生观察情境图,发现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使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自主探究法则通过学生自己的看、听、说、思、写等多个感官的参与学习,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合作交流法通过学生与同桌间,与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交流,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与其他同学分享,既满足了低年级学生好动、爱表现的心里特征,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主要包括: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探索新知――拓展应用――轻松一刻――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本环节主要通过通过创设评选“聪明宝贝”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以旧引新,通过乘法问题的练习引出除法问题的学习。

2.探索新知

本环节我设计了两道具有代表性的除法问题,让学生通过发现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选择正确的解决办法,并且说说使用除法解决的原因,以及如何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最后将两道题进行对比,发现异同,进一步概括出解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和数量间的关系。设计内容由浅入深,联系紧密,体现了数学的学科特点。

3.拓展应用

本环节我安排了两道与例题十分相似的练习内容,让学生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轻松一刻

本环节的设计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又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同时也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升华。

5.课堂总结

本环节与开始创设的教学情境呼应,使学生既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是对本节课的最好总结。

6.布置作业

作业以日记的形式完成,既突出新意,也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综合应用。

四、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内容,板书分主板和副版。主板由课题及两个算式,两个对应的数量关系,以及两种应用题的类型名称组成。副版则为了组织课堂和创设情境所设立的学生小组分数记录。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在此恳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本人能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篇4:“用除法解决问题”数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用除法解决问题”一节,即教学如何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布置在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我想,编者之所以这样布置,匠心不只在于加深同学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有更多机会练习除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同学了解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同学更好地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还遵循了由浅入深的编排原则。其逻辑顺序如下:

例2,通过摆飞机模型的操作活动,让同学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例3,引导同学根据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分析推理,探究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解法。

这样的例题编排,为同学展示了一幅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直观操作到分析推理的逻辑画面。它遵循了同学的认知规律,为引导同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考虑,设计了拾级而上的台阶。

2.本课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4~55页的内容。

3.教具准备:课件、小棒等。

4.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力图体现“发展为本”的理念,不只注重双基的落实,还要注重同学的学习过程,因此本课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加以考虑有以下三点。

(1)通过实践活动使同学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同学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提高同学的探究能力。

5.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同学经历从实际问题中笼统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采取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电化教学、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同学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笼统为数学问题的教学过程时,在同学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中,经历运用除法含义确定算法的过程。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使同学初步懂得应如何考虑问题,如何用数学方法来处置有关的信息,合理地解决问题。

三、说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同学体会生活中的许多数量之间都存在着倍数关系。

2.运用独立考虑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身的考虑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充沛依靠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联系实际,复习旧知

以本班同学参与课外活动的人数为例,我设计了三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复习题,如第1题:二年级三班学习舞蹈的有3人,学习绘画的人数是学习舞蹈人数的2倍,学习绘画的有多少人?同学说出答案后,讲一讲考虑过程。这时,教师请学习绘画的6位同学向大家挥挥手,再汇报一下自身的学习成果,教师向取得优异成果的同学表示祝贺。

复习环节的设计意图有三,一是唤起同学对已有“倍”的知识的回忆,为学习新知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二是复习时密切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师生情感交融,使同学发生愉悦的学习心情。三是为同学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问题的情境,激发了同学的学习欲望。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在课的新授局部,我结合例2的电化教学,设计了一个让同学参与的用小棒摆飞机的游戏活动。主要过程是这样的:先以动画形式出示第54页例2主题图(三位同学在用小棒摆飞机)并演示5根小棒摆一架飞机的过程。这时老师问:“你们想参与这个游戏活动吗?”引导同学亲自参与到动手摆飞机的活动中来。同学在音乐声中摆完飞机以后,汇报结果,如“我用5根小棒摆了一架飞机”“我用15根小棒摆了3架飞机”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又适时提出问题“根据你摆的飞机,谁能提个问题让大家猜一猜?”同学兴趣盎然,提出了诸如“我用10根小棒摆几架飞机”的问题,由此引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为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奠定了基础。在同学动手操作、动眼观察的基础上,课件出示例题中小强提出的问题:“我摆了3架飞机,我用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几倍?”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请同学在小组里讨论,在动脑考虑、充沛探究中找到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解题思路,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15÷5=3。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同学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了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实际问题,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由于倍概念的复习和例2的学习,同学已经理解了用除法计算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问题的解题思路,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完全放手让同学自身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件首先出示例3情境图:35人唱歌、7人跳舞、5人看节目,请同学根据画面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如“唱歌的是跳舞的几倍?”“唱歌的是看节目的'几倍?”等等,根据所提问题,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同学独立列式解答后,讲解题思路,这样不只使同学更牢固地掌握知识,还能体会合作交流给自身带来的收获。

此环节的优秀教案,摒弃了保守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方法的套路,把应用题和运算教学结合起来,重点引导同学解决问题的过程。因为同学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快速获得正确答案,而是着重探索和研究的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求发明性的问题解决方式。

(四)巩固深化,质疑拓展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有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开放练习等几个层次,目的是巩固新知,协助同学更进一步理清解题的思路,达到融会贯通。

(五)发展评价

让同学畅谈自身在本课中的表示和收获,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给同学充沛表示自身的机会。

篇5:“用除法解决问题”数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会了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以及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同时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余数意义的理解,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也为后面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及相关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思考,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经历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与含义并解决问题。

二、说学情:

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正逐渐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主要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学习中需要借助直观的手段来解决学生认知上的困难。课堂上,通过让学生摆一摆、想一想、写一写等活动帮助他们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与含义并解决问题。

三、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现知识,形成技能。”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以谈话启发、引导发现等方法为辅的教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多个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四、说学法:

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小组交流、汇报展示,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主动获取新知识。引导学生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与含义并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最大化的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课前交流

猜谜语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的活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游戏导入

玩游戏“你说我找”。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给学生留下悬念,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并顺势揭示课题。

(三)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找规律

(2)提出问题:第16面小旗是什么颜色?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规范语言的完整性、准确性。同时,也为解决问题扫清障碍。

2、探究解答方法

(1)想(2)摆

汇报:第16面是哪一面?用语言来描述。

(3)列算式:

你能结合题意说说这道算式的含义吗?

第17面小旗是什么颜色?怎样来列算式?

第18面小旗是什么颜色?怎样来列算式?

3、归纳:余数是几,答案就是这一组中的第几个;没有余数说明正好分完,答案是这一组中的最后一个。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再小组交流想法,然后个别汇报,符合数学新课标指出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要求: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四)、巩固练习

1、“我说你找”21会落在哪个手指上?30呢?

2、确定气球的形状。

3、按学号的顺序读“我爱汉滨小学”,你应该读哪个字?

设计意图:设计这几道练习题,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还对学生渗透心怀爱心的思想教育。总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五)、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六、反思

总体上看,完成了教学任务,达成了教学目标。可是,我觉地本节课存在很多问题,有很多地方都需要优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我的态度端正,但可以更最端正。“态度决定成败”

2、话太多。不放心学生,引导的内容太多,还有自己不该重复孩子说的话,应该找其他学生来说。

3、备学生不够细致。最后一道练习题,我高估了学生口算有余数除法的水平,导致说错的现象较多。要是让他们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再来起来说估计效果会更好。

4、个别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不够完整,也不够简洁。说明平时训练得少,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教学是一们有缺憾的艺术。我的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希望大家能畅所欲言,指出课堂中存在的不足,帮助我不断进步。谢谢大家。

篇6:《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四册54~55页例2、例3,练习十二的第1、2题。

教材分析: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用除法解决问题》中的内容。本课教学之前,学生已经初步理解“倍”的含义和除法含义,并且学习过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些都为本课内容的学习作了知识铺垫。本课时,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安排在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其匠心在于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让学生领会“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学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了解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传统的教学内容,新教材由浅入深安排了两个例题,例2,通过摆飞机模型的主题活动,在操作观察中让学生建立“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概念;例3,通过观察情境图,从图中获取相关数学信息,引导分析推理,探究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解法。学习这部分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体会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学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几倍的实际问题,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倍”的实际问题作好了思路孕状。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倍”的概念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先前经验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中精心组织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活动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有意识地让他们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经历运用除法的含义确定算法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懂得应如何数学地思考问题,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处理有关的信息,如何合理地计算出结果。

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时,一方面要用学具进行操作,为学生的有条理的思考提供感性材料的支持,另一方面要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最后通过一组有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加深。

教学设计思路:课前准备,做好铺垫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学生动手操作中感知)自主探索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组内交流,解决问题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小结学习内容,课堂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通过动手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人准备(10根或15根)小棒。

课前准备:

1、教师和学生谈话,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想是什么。

2、做伸手指的游戏:

(1)教师伸几根手指,请学生伸出是老师的几倍的手指数。

(2)伸出8根手指,每2根分一份,看看能分成几份。

〔设计意图:融洽师生关系,在课前活动中复习有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除法的含义,为新内容的学习作铺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首先请同学们来收看一段视频。(课件播放有关国庆60周年阅兵仪式中空中梯队的视频)

师介绍飞行员刘欣:刚才大家看到的是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空中梯队的精彩表演,在这些飞行员中有一名女飞行员,她的名字叫刘欣(出示刘欣的照片)。刘欣姐姐小时候就是青山区的一名学生。我们要像她一样从小树立自己的理想,并且要努力去实现它。小红的理想就是长大后能当一名飞行员。你们看,她用小棒摆了一架飞机。(将小红的图片和用小棒摆成的飞机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收看视频,既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理想教育,又可以很自然的引出主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例2

1、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1)师: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小棒,你们想用小棒摆飞机吗?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用小棒摆飞机。请你一边看一边数:几根小棒能摆一架飞机?(动画演示用5根小棒摆飞机的过程)

〔设计意图:动画演示用5根小棒摆飞机的过程,既让学生知道怎样用小棒摆飞机,避免操作过程中出现不会摆的现象,同时又能强化一倍数。〕

(2)提问:几根小棒能摆一架飞机?(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根)

(3)师出示小丽的图片和一捆小棒(将小丽的图片贴在黑板上),问:小丽有10根小棒(板书:10根),猜一猜她能摆几架这样的飞机?(指名答)

师出示小强的图片和一捆小棒(将小强的图片贴在黑板上),问:小强有15根小棒(板书:15根),猜猜他能摆几架这样的飞机?(指名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猜小丽、小强各能摆几架这样的飞机,引导学生向几里面有几个几靠,不让学生说理由,等到学生动手操作,充感知后再来探讨。〕

师:谁想来帮小丽摆一摆?教师将小丽的10根小棒给1名学生,摆在小丽旁边画好的方框中。

篇7:《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说课稿

说教材

我选用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我所上的《找规律》是这一册书的第四单元第一部份——《用除法解决问题(1)》

“用除法解决问题(一),是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总问题是用除法解决问题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问题的解决,一方面使学生学会应用所学和概念(倍有概念、除法的含义)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体会身边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目标

在这节课中,我初步认为教学目标是:

1、通过学生的动手摆一摆,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根据“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分析、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会用自己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分析、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倍“的概念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先前经验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以解决问题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在课堂,大量采用同桌互说、小组讨论等学习方式,既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又重视学生间的交流,还给学生提供了自评、互评的空间。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说过程

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上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两者仅仅是换了个说法。因此,在教学时应紧密联系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引导学生会用转化的方法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转化为“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从而使学生会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的操作活动和简单的语言表述中,领会“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以文立小学学生的生活为题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求新知的活动中去。

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探索方法,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的活动,在脑海里建立“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形成清晰的认识。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支发现各组人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在亲身体验中明白道理,发展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思想。

在课堂,大量采用同桌互说、小组讨论等学习方式,既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又重视学生间的交流,还给学生提供了自评、互评的空间。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他们处方、自由的探索空间里、在各自原的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去构建知识体系,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篇8:《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本节课存在如下问题:

1、在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时,应注重摆的过程,如在摆学具的方法时:第一题应强调有15只蚕宝宝,先摆3个盒子,因为是分成3份,求每个盒子里是多少;而第二道题应强调有15只蚕宝宝,先取出5个放到一个盒子里(马上追问:为什么要拿出5只蚕宝宝。生:因为每个盒子里放5只),求要用几个盒子。

2、应在学生展示完自己的方法后,放下所有的学具,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题的意思,以加深学生对题意的理解。

3、应对学生“放手”!如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处理,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解决,在学生汇报自己的解题过程时,若出现问题教师再加以引导,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他们,关键处纠错,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4、在比较两题的异同时,应对学生的回答灵活处理。

篇9:《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教学用除法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是在学习了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本节课通过复习引入新课,巩固旧知,为接下来的新课做了很好的铺垫。通过老师摆一架飞机用了5根小棒,学生摆两架、三架、四架飞机,分别用了两个5根,就是10根……。

老师及时提出问题:你们摆的飞机架数是老师摆的几倍?学生直观看出摆两架飞机用了两个5根,用前面所学的“倍”的知识,就容易理解同学用的小棒是老师的两倍,也就是理解为10里面有2个5也就是10是5的2倍,揭示倍的含义。

通过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表述数量关系,讲述倍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渗透数学里德转化思想。通过转化,将“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道理迁移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从而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这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课堂容量太大。一节课要完成两个例题和一部分的习题的教学,课堂容量很大,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还应注重设计一些拓展题,以提高孩子们的思维。

介绍解题方法时,太绕。比如“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要你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本意是在总结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可是忽视了二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其实,只要在课堂上不断让学生模仿老师这样说就可以,比如:“要求15是3的几倍,就是要你求15里有几个3。”这样反复的说,学生自然能明白,并记住。如何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板书设计还可以考虑更加的清晰明了。

篇10:《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第23页例3《用除法解决问题》一课的主要教学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图片,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掌握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的思考方法,即根据除法的两种意义来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我觉得在这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可以:

1、这节课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从教材出发却又不局限于教材,最大程度地发挥教材的教学作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解决问题:第一步,由观察题目使学生发现问题;第二步,让学生从中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第三步,让学生用除法独立解决“每个纸盒放几只?”“要用几个纸盒?”这两个问题;第四步,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比较两题之间的关系,发现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而使学生明确多留心身边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

2、注重学生的说。在课堂中,呈现了不同的说的方式,个别说、跟着同学一起说,全班齐说,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说展现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说的过程中理解“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方法。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主能力以及对不同观点的审视能力。

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在比较两题的异同时,应对学生的回答处理不够灵活。在让学生找出两道题之间的不同后,我忘记了通过小结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两种意义,这里难点不够突出。还有有的学生说出了意义不同,我没有及时进行深入提问,错过了一个让学生体会的时机。

总之,做为教师,不仅要好好研究教材和教参来辅助教学,还要多和教师交流如何教学,多听课、上课,多讨论,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让自己一点一点进步!

篇11:《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采取“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教学、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教学过程时,在学生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中,经历运用除法含义确定算法的过程。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初步懂得应如何思考问题,如何用数学方法来处理有关的信息,合理地解决问题。一节课下来,多数学生能吸收本节课的内容,但仍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课堂上教师过多的牵制学生,没能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自己理解自己去说倍数间的关系。

2、本节课练习形式过于单一,学生学到后边的时候有些枯燥,应该设计多些形式的练习,如,选择、填空、判断等。课前准备的练习纸在课堂上也没能利用上,导致学生动手写的比较少。

3、学生主动建构新知。知识不仅仅是教会的,而更应该由学生自己学会的。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树立“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本课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让学生通过摆、看、想、说、算等实践活动,感知新知和旧知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教师穿针引线,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完成新知的主动建构。

4、应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情境化。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很重要一部分,就是要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篇12:《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用除法解决问题》这节课存在如下问题:

1、在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时,应注重摆的过程,如在摆学具的方法时:第一题应强调有15只蚕宝宝,先摆3个盒子,因为是分成3份,求每个盒子里是多少;而第二道题应强调有15只蚕宝宝,先取出5个放到一个盒子里(马上追问:为什么要拿出5只蚕宝宝。生:因为每个盒子里放5只),求要用几个盒子。

2、应在学生展示完自己的方法后,放下所有的学具,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题的意思,以加深学生对题意的理解。

3、应对学生“放手”!如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处理,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解决,在学生汇报自己的解题过程时,若出现问题教师再加以引导,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他们,关键处纠错,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4、在比较两题的异同时,应对学生的回答灵活处理。

篇13:《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用除法解决问题》这节课因为学生已经具备先前的知识经验,在熟练利用乘法口诀求商,学习了表内除法(一)中的解决问题等知识,教学本节课相对简单,学生较易理解。

首先,明确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分为温故互查、探求新知、巩固练习、拓展练习、课堂总结几大部分。其次,教学的重难点应该放在区分两类问题上(包含和平均分),并且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再次,设计习题时注意层次性,有梯度进行训练。最后,要强调孩子的学习习惯等细节问题。

在组织教学时,围绕购物的事情,创设一个现实的生活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体验到生活是数学的源泉,了解了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同时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让学生通过看、想、说、算等实践活动,感知新知和旧知的内在联系;从而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这节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的不足,还有以下几点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1、总结部分,教师在最后总结时过于宽泛,重点不够突出,应该重点强调本课有关表内除法解决问题分为两种类型(包含和平均分),使学生明确本课重难点。

2、教师语言,在本节课中教师的语言还是不够精炼,各个环节的过渡语用得不是很好。

3、小组合作学习有待提高。

篇14:《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这《用除法解决问题》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或“把一个数每几个一份,看能分成几份”,这节课是整册教材的`重点,也是本册教材的难点,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除法的意义,在理解除法意义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如下:

成功的地方:首先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与把握。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更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理解编者的意图,充分挖掘教材所提供的有用性,要求教师恰如其分的把握教材,选择教材,利用教材,最大限度的发挥教材的教学作用。所以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发现问题,从中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再让学生独立解决每组有几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效果良好。

其次:本节课在教学时,注重学习方法的优化,让学生说,并呈现出不同的说的方式,比如:个别说、小组讨论说、和同学一起说等,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说展现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说的过程中理解“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每几个一份,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主能力以及对不同观点的审视能力。

不足的地方及对策:由于学生年龄小,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有限,有些学生遇到问题感到无从入手,这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慢慢消化吸收。

除法的初步认识2 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小学数学教案

三年级数学《除法练习课》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除数是两位小数的除法》教案

三年级数学《有余数除法的练习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的与复习》优秀教案

《笔算除法》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用2至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教案

教案:用除法解决问题
《教案:用除法解决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教案:用除法解决问题(精选14篇)】相关文章:

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除法的教案2022-11-26

三年级有余数排列问题教案2023-02-18

四年级数学乘法和除法的复习教案2023-08-23

商末尾有零的除法(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2023-03-31

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公开课教案2022-11-29

三年级数学下册《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2)》教案2022-05-07

三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案2022-11-19

《有余数除法》的教案设计2022-04-30

有理数的除法教案设计2024-02-08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2023-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