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探究需要探究性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3-10-01 07:42:02 数学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数学探究需要探究性的教学设计(精选19篇)由网友“li452911457”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探究需要探究性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借鉴。

数学探究需要探究性的教学设计

篇1:数学探究需要探究性的教学设计

数学探究需要探究性的教学设计

施瓦布认为,探究学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探究来教学(teaching by enquiry),二是作为探究的科学(science as enquiry).前者说明教师应当用探究的方式来教授知识,学生也应当用探究活动展开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用探究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呢?下面结合笔者的所见、所做、所思谈谈课堂教学中关于探究性教学设计的一些想法.

作 者:江建国 郭楚明  作者单位:江建国(浙江丽水学院附属高级中学,323000)

郭楚明(湖北浠水实验高中,438200)

刊 名:中学数学 英文刊名: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 

篇2:需要多少钱数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需要多少钱?》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一单元《乘除法》(积在百以内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中的内容。本单元的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展开的,它是学习笔算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在《需要多少钱?》这一教学中,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积在百以内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为今后学习作铺垫。

二、学情分析

三(2)班共有42人,从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检成绩看,成绩倒不尽如人意,平均分只有40多分,对表内乘法口诀大部分学生能较为熟练地背诵,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比较含糊。因此本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掌握积在百以内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探索两位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乘法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取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树立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1、两位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方法。

2、能用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教学情境图并问: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小组交流后提出:

(1)3个小朋友每人买1个泳圈要多少元?

(2) 3个小朋友每人买1个球要多少元?

(3)买1个泳圈和1个球一共需要多少元?

(4)用100元钱可以买几个泳圈、几个球?

(二) 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先解决“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的问题。

师:①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

②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师:你是怎么算的?

师:板书课题:“两位乘一位数”的口算

(1)列式计算,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算法。

(3)学生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4)观察小结:这道题与以前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

(三)巩固练习

师:指导学生完成第5页1—4题。

学生完成后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两位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了探索多种算法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与灵活性,通过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我想:我们的教学,就应从我们的学生实际出发,抓好最基本的口算、计算是我们的根本任务,那些偏难的“题海”,我们弃之远曰!

篇3:需要多少钱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p4—5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的交流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p3的挂图,引导学生先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如:买一个球要多少钱?3个小朋友每人买一个泳圈要多少元?买一个泳圈和一个球需要多少钱?买3个球要多少钱?用50元可以买几个泳圈、几个球?

二、探索口算方法。

1、解决问题: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

⑴列式计算,小组交流。

学生独立列式:12×3=

然后,学生尝试计算,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

⑵全班交流算法。

教师组织全班交流计算方法,可能会出现以下口算法:

生1:12×3就是3个12相加:12+12+12=36(元)

生2:12×3就是3个10 再加上3个2,10×3=30,2×3=6,30+6=36(元) 生3:如果每个球是10元,3个泳圈是30元,我每个球少算了2元,3个球还要6元,一共要36元。

生4:可把12看成4×3,这样12×3就变成了4×9=36(元)

生5:12×3=6×2×3=6×(2×3)=6×6=36(元)

……

以上每种计算方法都是正确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2、解决问题: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

每一个学生先独立列出乘法算式,尝试解决,再交流、汇报。

3、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练一练1、2 学生独立完成。

练一练3 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篇4:需要多少钱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口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理解乘法的意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口算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设计 学生的活动 教学反思

一、复习。

教师出示上节课所学的口算乘法练习。

二、新授。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2、教师提出问题:卖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3、教师板书学生的方法,并问:123怎样计算?

4、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

5、出示第二个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6、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怎样计算:153

与123有什么不同

7、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

三、练习。

完成P3第1~4题

1、2题可独立完成。

2、4题对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可适当的辅导。

四、评价

你觉得这节课学得怎样?哪些地方还需要提高?

学生听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列出算式:1、12+12+12=361、123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计算方法。教师板书:103=30 23=6 所以123=36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尝试解答。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可以用笔算的计算顺序来解答也可有其他的方法,必须掌握扎实,多复述。

做完后小组交流

学生自评、互评。

板书设计:

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123=36 153=45

103=30 23=6 103=30 53=15

30+6=36 30+15=45

篇5:需要多少钱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乘法的意义,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具体情境中应用乘法,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口算。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磁力板、图片、胶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星期天,淘气、笑笑还有他们的好朋友一起到海边玩,在海边的附近商店里,他们买了好多东西,想请大家帮助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你们愿意吗?(出示挂图)

二、探究合作交流

1、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明确游泳圈每个12元,球每个15元)

(2)分析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之间交流。

(3)以小组形式反馈问题,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帮助解决。(引出问题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4) 探究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之后和小组交流。

(5)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交流中教师鼓励算法不同的同学。

对于带有一般性的计算方法应引导学生予于关注。

2、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

(1)用已经找到的方法独立完成试一试进行巩固。

(2)学生探索进位口算方法,独立列出算式,尝试解决。

(3)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三、实践应用, 拓展延伸

1、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让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2、爱新小学的师生,下个月要来我们这里参观,我们给小伙伴们准备了一些礼物。磁力板显示图片:笔记本4元 、铅笔盒21元、书包56元 、字典42元 、故事书13元 。教师说明:每个同学只能选购一种东西,想一想你要送哪件礼物?要送多少个?需要多少钱?(小组活动)

3、情景模拟(练一练3题)

桌子上摆放两种胶卷,教师和一名同学买胶卷,师故意引发矛盾,在买的过程中出现争议,谁买的胶卷合算,谁买的胶卷拍的照片多的问题?学生小组内解决。(如果学生结合实际从不同角度出发,只要结论具有合理性,就要给予充分肯定)

(意图:此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同时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在此也渗透了德育教育)

四、评价

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对自己、同学和老师做个评价。

篇6: 《需要几个轮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2)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数学游戏中体会数学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与技能:编制3的乘法口诀,掌握3的乘法口诀会用3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乘法口诀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编制3的乘法口诀,掌握3的乘法口诀会用3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乘法口诀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挂图,小棒。

方法:

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内容

一、课题引入

师:今天,我们要帮助小熊一起解决“需要几个轮子”这一数学问题。大家打开课本16页,观察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生:有一个小朋友在给三轮车安装轮子。

师:大家发现图中的数学问题了吗

生;一辆三轮车3个轮子,9辆车需要几个轮子

二、探讨新知

1、数一数,填一填

师:一辆车3个轮子,2辆车几个轮子

生:2辆车6个轮子。

师:好的,下面大家就用圆片代替轮子摆一摆,数一数,看看3辆,4辆……9辆车分别需要几个轮子并把表格填完整。

(学生独立摆、数、填,老师个别辅导)

师: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填的

生:我是每次加3、6加3等于9、9加3等于12……

师:好办法,就是没多一辆就多3个轮子。用连续加3的办法可以算出9辆车需要27个轮子。

2、合作学习,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

教师用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问:摆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

生:摆一个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

师:一个三角形是几个3能列出一个乘法算式吗

生:1个3,1×3=3或3×1=3

师;很好,同学们的乘法知识掌握得很不错。大家能编出口诀记住1×3=3吗

生:一三得三。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能自己编出乘法口诀。接下去,同桌之间相互合作,一人摆三角形,一人说算式,编口诀,并把算式和口诀填写在课本16页试一试的第2小题中。

(学生同桌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编写情况)

3、集体交流反馈。

师;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同桌之间合作得非常认真。相信每个小朋友都有不少的收获吧!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收获呢

(引导学生说出算式和相应的`乘法口诀。老师可以多让一些学生反馈,加深他们对乘法口诀的印象)

师: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自己编出了3的乘法口诀。下面,每个小朋友自己把乘法口诀读一读。想一想,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很快地记住3的乘法口诀

4找规律,记忆口诀。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全班反馈

师;你是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

生1;我想,如果忘记了,可以用加法算一算。

师:哦,你是把乘法算式转化成加法算式来记的,其他小朋友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2:我发现上下两句口诀得数相差3,我背诵的时候只要每次加三就可以了。

师:你的发言真精彩,其他小朋友发现这个规律了吗?大家试试,用××同学的方法是不是很快能记住3的乘法口诀。

(给学生再次用规律记忆口诀的时间)

三、巩固练习

口诀接龙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口诀接龙比赛,接得又对又快的小组获胜。

练一练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用口诀的情况。

3练一练的第2题

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后填数,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找到的规律。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习第三题

《伴你成长》1―3题

篇7:需要几个轮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 16-17

教学目的:

通过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列乘法算式,编出3的乘法口诀。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够列乘法算式,编出3的乘法口诀。

教具:三角形图和小棒

教学过程:

一、填一填。

引导学生经历用3连加的`过程。可组织学生进行数数的活动,边数小棒边填表。

二、试一试。

1、摆一摆,说一说。

让学生独立摆三角形。

2、编口诀。

让学生在独立摆三角形的基础上,一边写算式一边编口诀。直接写算式、编口诀也是可以的。最后师生共同交流,整理3的乘法口诀。

3、记一记。

记忆口诀时,可以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记忆方法。

布置作业: P 16

板书设计:

篇8:需要几个轮子教学设计

三角形图

乘法算式 三的乘法口诀

一、巩固练习。

1、第一题,找朋友。

让学生进行独立练习。

2、第二题,找规律,填一填。

学生填完后,应交流一下,找到规律。

3、数学故事。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故事情节,使学生感受到其中渗透的思想品德教育,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布置作业: P 17 3。

板书设计:

练习

2、(1)10,15,20,( ),( )

(2)9,12,15,( ),( )

课后小结:

篇9:《需要几个轮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熟记3的乘法口诀,明白每一句口诀的意义。

2、能用乘法口诀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口诀的意义并熟练运用。

教学过程:

一、听算

思考:乘法算式中积一定大于乘数吗?

不一定。如:0×a=0 1×1=1

二、新课

1、出示问题:9辆车有多少个轮子?

生发现少一个条件。(不知一辆车几个轮子。)

出示表格。

2、你能看懂下表吗?说一说表格各栏的意思。填一填

三轮车有几辆1 2 3 4 5 6 7 8 9

轮子有几个 3 6

3、可以怎样算呢?

表格的空格其实是在向我们提问。说一说提了什么问题。

怎么解答这些问题?

问一个列一个算式。生在练习本上列。

(1)借助摆三角形数边数的方法进行探索。

(2)用逐一加3的连加方法进行探索。

(3)鼓励从已有知识“二三得六”“三五十五”或“三个十是三十”出发,利用连加或连减的方法进行探索。

4、怎样算的快些呢?(用乘法口诀计算)

5、根据我们以前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经验,你会编制3的乘法口诀吗?

6、说一说每句口诀的意思。

比如:“二三得六”的含义。

一句口诀可以写2个算式。

7、读一读这些口诀,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口诀的?

三、巩固练习

1、对口令。

几几得九。顺向、逆向对口令。

2、完成p17、1、2、3、

一句口诀2道算式。

3、找规律,填一填。

先观察,说一说,有什么规律。

(1)10,15,20,,()。5个、5个地增加。看到10想到几乘五得一十?用5的乘法口诀就可以快速完成。

(2)9,12,15,(),()。3个、3个地增加。想3的乘法口诀。

4、过河。

正确运用乘法口诀完成计算题。

四、数学故事。

1、请同学们自己先看一看,再想一想图上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数学故事。

2、和同桌讲一讲这个故事。 3、全班交流。

淘气拿了20元钱,他准备买一套故事书。到了书店,阿姨告诉淘气,一套故事书有6本,每本3元,阿姨找给淘气5元钱。淘气在心里算了算。每本3元,6本就是6个3元相加,用乘法计算就是6×3=18元。我给阿姨20元,20—18=2元。阿姨应该找我2元钱。淘气告诉阿姨:阿姨,您找错了吧,应该只找2元。阿姨笑笑说:平时呢,找5元肯定错了。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本店对小朋友实行优惠,每本书便宜5角钱。请你算一算,我找对了吗?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让我从中收获了不少。对此谈谈自己的想法。课开始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设问,激活学生思维与探索的欲望。

通过“画一画”的活动,让学生建立三轮车与轮子的图形表象,通过“数一数”、“说一说”进一步感受“三轮车有几辆”与“轮子有几个”之间的对应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用表格表示数值的对应关系,具有直观性,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数值对应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培养数感。强调利用知识内在联系加强记忆的方法,也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练习的形式丰富多彩,把枯燥的计算练习变得生动有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数学故事”不仅增添了数学学习内容的趣味性,而且打破了学科本位,加强了数学与语文学科的联系与综合;把做人的道理寓于数学故事的情节之中,是实现新课程多元目标的一项举措。

篇10:《需要几个轮子》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结合淘气做三轮车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交流活动,建立口诀之间的内在联系。

3、会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3的乘法口诀。

难点:

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口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课型:

新授课(计算教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你们喜欢做手工吗?瞧,淘气在做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主题图。

师:淘气制作的三轮车,一辆车需要几个轮子?两辆车呢? (二)自主探究

1.用圆片摆一摆,填一填。

师:现在请同桌两人分工合作,用圆片代替三轮车的轮子摆一摆,完成下面的表格。也可以用小棒摆成三角形,一个三角形中的三根小棒就是一辆三轮车需要的轮子,然后完成表格。

学生同桌合作动手摆、填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2.编口诀。

师:现在结合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以及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列出乘法算式,编出3的乘法口诀吗?咱们来试一试。1辆三轮车需要几个轮子?

生1X3=3,口诀应该是一三得三。

师:很好!就这样,那么2辆三轮车需要几个轮子?3辆呢?……9辆呢?大家依次这样写出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在小组里交流讨论。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编口诀,教师巡视,知道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完成3的乘法口诀。

3.记口诀。

师:想一想,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 学生可能会说:后一句口诀中的结果比前一句的结果多3。 俗话说“不管三七二十一”。知道了三七二十一,我就知道三六十八了。 我是想之前咱们学过“三五十五”,那么就有“三四十二”“三六十八”。

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就应该予以肯定。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你有什么感受呢?有哪些收获?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需要几个轮子

3 的乘法口诀

1x3=3 一三得三 2x3=6 二三得六

3x3=9 三三得九 3x4=12 三四十二 3x5=15 三五十五 3x6=18 三六十八 3x7=21 三七二十一 3x8=24 三八二十四 3x9=27 三九二十七

篇11:《需要几个轮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P16的内容及P17练一练的第1、2两题。

教学目的:

1、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况,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理解每句口诀表示的含义,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3、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3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3的乘法口诀本身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手工吗?谁能说说你会用这双手做些什么手工呢?

2、“十一”快到了,小明想给他的好伙伴每人送一辆自制的三轮车,就把各个零件拿出来进行组装。聪明的同学们,你能帮他算算,一共需要几个轮子吗?

3、看图引入

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并提出数学问题,1辆三轮车需要3个轮子,2辆呢?3辆呢……9辆三轮车分别需要多少个轮子?

二、探讨新知

1、数一数,填一填。

(1) 请同学们用圆片代替轮子摆一摆,数一数,看看3辆、4辆……9辆车分别需要几个轮子,并把表格填完整。

(2) 指名汇报,并引导学生说出是怎样填的。

(3) 启发学生说出表格中的数各表示什么。

△ 引导学生表明,第一格表示1个3,第二格表示2个3……第九格表示9个3。

通过数一数,学生经历了用3连加的过程,算出得数,理解三轮车的数量与轮子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强化对几个3得几的体验,为学习3的乘法口诀做准备。

2、合作学习,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

(1) 教师示范用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并请小朋友用小棒摆三角形。

(2) 摆一个三角形,列一道算式,编一句口诀。

(3) 引导学生说出:它表示几个3,怎样列式,怎样编出3的乘法口诀,并及时板书:

1个3 1×3=3 一三得三

2个3 2×3=6 二三得六

… … …

… … …

… … …

3、记一记:

(1) 观察:3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2) 讨论:怎样才能记住3的乘法口诀?

(3) 找规律,记口诀,

① 请同学们选出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记一记,并自由读口诀。

② 同桌两个互对口诀。

③ 比一比,看谁能最先背出口诀。

三、巩固练习

1、课本P17,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用口诀的情况和认真观察题目的习惯。

2、课本P17,练一练第2题。

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后填数,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找到的规律。

四、总结

让学生说说在这节课上有什么收获。

篇12: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感知集合图的价值,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感知集合图的价值,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个性化调整或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上节课学习的借助集合图分析问题的方法你学会了吗?有什么感想?

生: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更容易理解。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大家掌握的情况怎么样。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阅读下面的文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出示第107页第6题)

生:知道了3个小朋友比赛写出带“春”字的成语的个数分别是多少。

师:读完题,你觉得怎么样呢?

生:这道题的信息很多,有点乱。

师:对于这样的问题,你想怎样分析解答呢?

生:也许画图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题意吧。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分析理解之后尝试解答。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

求小刚和小佳一共写出多少个成语,首先要找出与这两个人所写成语有关的条件:“小刚写出了15个,小佳写出了8个”,且“小佳写出的8个成语小刚都写出来了”,可以画图表示为......

所以小刚和小佳一共写出的成语个数是15个。

要求小刚和小红一共写出了多少个成语,同样首先要找出与这两个人所写成语有关的条件:“小刚写出了15个成语”,“小红写出了10个”,且“小红写出的成语中有5个小刚也写出来了”。也就是说他们两人写出的成语中有5个是重复的,可以画图表示为......

所以说小刚和小红一共写出的成语个数是15+10-5=20(个)。

……

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

师:通过练习题的解答,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生:面对很多信息时要思考清楚了再列式计算。

三、总结提升。

师: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作业。

1、同学们排队做操,小明排在从前数第9个,从后数第7个,小明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2、三年级一班的50个同学中,每人至少喜欢一门课程,喜欢数学的有37人,喜欢语文的有35人,那么这个班级喜欢语文又喜欢数学的有多少人?

篇13:数学教学设计

5.1总体平均数与方差的估计

学习目标:

1、理解总体与样本的关系,认识并体会统计估计的意义,实施办法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理解用样本平均数、方差推断总体平均数与方差。

重点、难点

体会统计思想,并会用样本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平均数和方差。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

1、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总体是XXX,个体是XXX,样本是XXX,样本容量是XXX

2、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

3、方差的计算公式是

二快乐自学:

阅读教材P140―144完成下列练习。

1、在总体中抽取样本,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去推断总体的情况,这就是思想。

2、用样本平均数、方差去估计总体的XXX然后再对事件发展做出决断、预测。

3、在“说一说”及“动脑筋”中,分别是可以用样本的

去估计总体的XXX、

4、例题是通过计算零件直径的方差来得到机器两个时段的运作性能是否稳定正常的。

三、巩固练习

篇14: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10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10以为的加减 法,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数学意思。

2、让全体学生经历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经历多角度多途径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感受同一问题答案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渗透统计思想

教学内容

教科书82,83页的数学乐园

教具学具

准备:课件,信箱,卡片

教学设计

1、复习导入

师:谁能说说开学到现在,我们认识了几位数学朋友?11,你们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一起叫下他们的名字吗?

生:一齐(012345678910),如果从大到小呢?会吗?请一位学生说

师:能不能找找她们的位置呢?

(1)这位数字朋友说:我在7和9的中间。我是几?

(2)我在6的前面,我是几?

(3)我比10小5,我是几?

师:他们的位置我们找到了,我们自己的位置呢?会找吗?

生:我在xx的前面。我在##的后面。我在xxx的中间

2、情境

师,出示图:你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巩固10内个数数一数)

通过数一数,我们已经知道了他们的个数,你还能找到什么吗?能不能给他们比下多少呢?

3、游戏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今天我们请一些数学朋友一起跟我们做个游戏,你们欢迎吗?

这个游戏叫“小小邮递员”,你们知道邮递员是干什么的吗?(送信)

这里有三个信箱,3,7,9,我们一起来送第一封信,6-3,猜一猜,应该送到哪个信箱里面去。为什么?

你们愿意把信送到信箱里面去吗?

游戏规则:

(1)请小朋友算清题目

(2)把得数相同的卡片送到指定的信箱,

(3)请三名检察官检查

有些小朋友的信,还没送出去?能告诉大家原因吗?(得数不同的)

大家都信都已经送出去了。老师这里还有一封信,不知道应该送到哪里去,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 )+2,可以送到哪里呢?(三种方法)

你也能自己写一封信,放进信箱里吗?

4.巩固提高

师:以前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中,谁能四面八方的滚?球体。球,玩过吗?

今天小明他们在投球比赛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小明说他是第一名,小丁说他才是第一名。你们能帮他们评评理吗?

图;课件展示,(这个题分几种不同的可能性,开发学生的思维,)

(1)小明4个,小丁没进。小明赢了

(2)如果总共5个球,谁赢?

(3)总共10个球,谁赢了?

师:如果都进了3个球,那么还会判断谁赢谁输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找信息:进一个红球,加1分;进一个黄球,加2分;进一个黑球,加3分。

列示计算

游戏:对口令。(说说8,9,10的组成)

篇15: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 北京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七单元《认识方程》的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

教材分析

《字母表示数》是代数学习的首要环节,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是学习代数的关键。学生对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的理解,是在经历运用字母表示具体情境中数量关系的活动中实现的。

本课通过青蛙儿歌、母子年龄、摆小棒等情境,说明可以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及数量关系,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和作用,并渗透函数思想;掌握含有字母的式子的书写规则,然后引导学生会用字母表示学过的有关图形计算公式和运算定律。这样编写,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意图与特点。既简洁明了,又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看似浅显、平淡,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度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其整个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渗透的是函数思想。从有趣的问题情境出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入问题的解决中,同时设计教学程序时由简单到复杂,逐层深入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四年的学习中大量接触到的是有关具体的数的认识和运算,对用字母表示数有一些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接触,但对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不理解。同时,从研究一个个特定的数到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数,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学生尤其会对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一个数或结果感到不适应、并难以理解。基于上述学情分析,并依据学生的年龄、兴趣、思维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大量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反复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从中体会它的优越性,促使学生建立用字母表示数的模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操作、思考、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探索规律并用适当方式表示规律,通过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引导使学生感悟初步的代数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

难点: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的意义。

篇16: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掌握镜子内外图形对称、左右错位的规律,能利用镜子寻找对称轴(特别是不能对折的物体)。

2、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交流,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特征的过程,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解释生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素材。学生的空间观念要在他们自己的观察、试验、操作等“做数学”的体验活动中才能不断生成和发展,因而要挖掘和利用身边的实例,引导学生在“做数学”中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空间观念,既起到巩固旧知识的作用,又为学习其他图形奠定基础。

镜子不仅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它还包含着许多数学知识,为了让学生全面准确地了解、认识镜子中的数学奥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镜子中的数学知识蕴藏于游戏、活动中。活动的设计是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具有生命活力的,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主认识,在交流中迸发灵感,挖掘生活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培养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建立镜面对称现象的模型,并能运用镜面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市中心,教学设备较齐全,学生多数来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家长对教育比较重视,学生的知识面较广。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教师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给予学生更多探索、创造、交流的机会,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不断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由生活伙伴引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伙伴,瞧,它是什么?从镜子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2、由猜测引发矛盾冲突,激发求知欲(全班同学照着大镜子整理衣服和红领巾。)

师:咦,我发现××同学今天头上还戴着漂亮的发卡,请同学们看一看,如果我们从镜子中看她,她的发卡在她头上的哪一边?

(先猜一猜,学生猜测后,请她上台面向大家,举起右手,再转身,验证猜测是否正确。)

师:发卡在她头上的右边,为什么从镜子中看是在左边呢?今天我们一起去探究镜子中的数学奥秘!(板书课题)

(评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照镜子的体验,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生成“愤”与“悱”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现象,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动手实践,合作探究

1、拿起镜子照一照身边的物品,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镜子内外,左右是否相同,还是相反?

(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小组派代表汇报,用实物进行验证。)

师引导学生归纳:镜子内外,左右相反。

(评析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其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提出假设DD验证假设”的实践中充分体验镜子内外空间事物的位置与顺序所发生的变化,逐步探究出镜面对称的特征,经历与体验由问题到假设再到验证的数学过程与方法。)

2、机灵狗不知道镜子中的这个奥秘,所以碰到一个难题,同学们愿意帮助它解决吗?

师:机灵狗从镜子中看到的时间对吗?为什么?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镜子和钟面实践,然后小组派代表汇报。)

(评析通过运用知识帮助机灵狗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师:还有哪些时间从镜子中看,容易被看错?

(评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散学生思维。)

3、刚才同学们帮助机灵狗解决了问题,它送给每个人一张智慧大“王”的图片,用镜子照一照,你又有什么精彩的发现?跟同伴说一说。

引导学生归纳:镜子内外,互相对称,利用镜子能看到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评析变学数学为做数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镜面对称现象。)

4、课本上还有一些美丽的对称图形,你能把镜子放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看到图的全部吗?

(学生上台展示做法。)(评析运用镜面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老师手上这些图形只有一半,猜猜,它们的整个图形分别是什么?

你能想办法验证你的猜想吗?

引导学生归纳:镜子内外,左右相反,互相对称,这种现象称为镜面对称现象。

(评析通过各种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逐步建构镜面对称现象的模型。)

(三)解释应用,发展思维

1、模拟照镜子的游戏。

师:假设苏老师站在镜子前,谁来做镜子中的苏老师呢?(师生表演。)

采访镜子中的人:你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准确?

(同桌互相做游戏,请一组学生全班展示。)

师:他们为什么能准确地做出对方的动作?

(评析通过游戏活跃课堂,培养学生空间感觉和空间想像能力,进一步感知镜面对称现象的特征。)

2、同学们能把镜面对称的知识运用在生活中,老师决定奖励你们,请大家看《猴子捞月》的动画片。

师:猴子为什么捞不到月亮?

(学生独立思考,再选代表回答。)

师:镜面对称现象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我们一起去欣赏祖国美丽的山水!(放录像)欣赏之后你想说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评析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热爱祖国的品德教育,使学生再次体验镜面对称现象。)

3、生活中应用镜面对称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录像和图片,你能发现什么?镜子和水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播放《五朵金花》录像片断:姑娘在泉边梳妆;出示图片:牙科检查镜、汽车后视镜、商场防盗镜等。)

(评析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在解释应用中提高认知水平。)

(四)归纳小结,提升认识

师:今天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你的心情怎样?

(评析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关注学生情感。)

篇17: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及整理过程。

2、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初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数据的收集及整理

教具准备:

统计图若干张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从幼儿园到现在,你们参加过哪些比赛呢?

师:小朋友们个个多才多艺,老师真为你们有这样的幸福生活而高兴。过几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学校将举行一次大型的文体活动,我们班也准备组织一项活动比赛,大家高兴吗?应该组织哪一项活动比赛好呢?谁帮老师出出主意?

生自由发言

师:刚才,同学们都积极地给老师提出了建议,都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你们都是提问能手。但是我们只能举行一项活动,你们说老师应该怎么办呢?

……

师:同学们的办法可真不少啊!这一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统计。(板书课题:组织比赛)

二、调查统计,解决问题

1、调查准备 明确要求

师:我们先以小组单位进行调查,请小组长把1号信封里面的统计图拿出来,大家仔细看一看、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这是一张“最喜欢的活动统计图”,有5个直条,下面写着跳绳、踢球、其他,还有两个括号。

师:是啊!有跳绳、踢球,还有两个项目没有告诉我们,你们说应该填什么活动项目好呢?“其他”是什么意思呢?

生回答

师:在调查之前,我们先来讨论几个问题。每个同学只能向小组长汇报一项自己最喜欢的活动,并由小组长记录调查的结果。小组长可以用什么方法记录调查结果呢?调查记录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发言

2、调查收集 整理数据‘

(1)小组调查活动(配音乐)

(2)小组汇报结果

师:调查活动结束,哪一小组的来说一说,你们组喜欢哪一项活动的人数最多?你们是怎样调查的?你能根据自己小组的调查结果预测一下,全班中喜欢哪一项活动的人数会最多?理由呢?

生发言

师:为什么他们预测的结果不同呢?怎样才能知道全班中到底喜欢哪一项活动的人数会最多?

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只要把各小组统计的结果合起来,再统计一次,就可以知道了。请各小组长把你们组的统计结果展示给大家看

(3)制作班级统计图

师:请小组长分发2号信封里面的统计图,并请各位小朋友把调查项目补充完整。请各位小朋友根据各组的统计结果,来作班级记录。

生活动,指一名板演

师:象这样的统计图,我们就把它叫做“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3、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师:班级统计图出来了,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什么?根据我们班的统计情况,你觉得我们班级举行什么比赛最好呢?理由是什么?

师:如果一年级2个班一起举行活动比赛,你准备向年段长,建议举行哪一项比赛?理由呢?

师:老师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们课后去完成?你们准备怎样进行调查统计呢?

生自由发言

三、应用拓展 实践创新

师:“六一儿童节”,我们除了举行比赛活动,还需要买一些奖品,买什么奖品好呢?同学们能应用今天学习到的方法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小组长分发3号信封里的统计图,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这个任务好吗?

篇18: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汁图的特点和作用,能从扇形统汁图读出必要的信息,为决策服务。

2、结合教学渗透理想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使学生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对数据的科学分析,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扇形统汁图,能从扇形统汁图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

结合统汁图正确进行数据分析,为决策服务。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校运会中我们班好多学生都报名参加了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有的同学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大家都来说一说自己最喜欢什么体育项目呢?班长来统计一下

生1:我喜欢跳绳。

生2:我喜欢足球。

生3:我喜欢打乒乓球。

生4:我喜欢短跑。

……

师:刚才班长已经把你们喜欢的体育项目都记下来了,那我们可以对这些原始数据做何处理呢?

生1:制成统计表

生2:制成条形统计图

……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扇形统汁图,大家想从中学会些什么呢?

2、提出学习目标

(1)认识扇形统汁图的特点和作用。

(2)从扇形统汁图能读出什么样的信息。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教科书第106~107页上的内容和做一做(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1)汇报扇形统汁图的特点和作用。

(2)从扇形统汁图能读出什么样的信息?

(生自由说)

(3)牛奶中的数学问题。

看图,并计算出,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补充营养成分各多少克?

(4)错例展示。

(每一小组在展示过程中,其它小组均能进行质疑。)

三、激发知识冲突

边展示边引发知识的冲突,让学生更深层次的进行思考: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2.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有什么想法与建议吗?

四、拓展知识外延

1、生活中的数学。

(1)、练习二十五第1题:自主看图,说一说李明同学一天的作息安排是否合理,从中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安排时间才合理,才能做到劳逸结合)

(2)、练习二十五第2题:自主看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在小组内交流。(使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的爱)

2、小小统计员

(1)统计自己家中每月的生活费支出情况,根据所学知识试着制作成扇形统汁图。

(2)进行数据分析,为家庭开支的使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篇19:数学教学设计

一、本课题研究背景和目的

阅读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阅读具有快捷传播知识、加深理解、提供范例、培养认知能力等功效。在数学教学中。不少老师和学生都认为学习数学就是老师多讲解,学生要多做题,课本被当成了教师的讲解材料和学生的练习册,对课本中的内容的阅读重视不够。学生也没有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学习中若有问题,也往往直接问老师,很少通过钻研课本来寻找思路。

本课题研究的第一个目的是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阅读的作用,有效地发挥数学阅读的教学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本课题研究的另一目的是想通过课题研究,让老师体会到阅读数学课本内容的重要性,从而更有效地利用教材;同时,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国内研究的现状分析

从网上查找到的资料可以看出,目前,有一部分中学比较注重开展对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研究,小学虽然也有教师对此问题比较关注,能看到一些老师写的理论文章,但在我所听到的各种级别的数学公开课上,还很少看到有教师能够把这个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体现出来。实际上,与其他学习方式相比,数学阅读具有“有助于规范学生语言,加深其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养成其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其自学能力”等特点,应该说,是数学教与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数学教学改革应该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同时我也认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但是,由于在小学阶段,老师总感觉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弱,自主学习能力差,不敢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得新知,该阅读的时候不是被教师代替就是电脑课件代替,学生读的机会少,甚至一节课,学生没有机会读书,课堂上往往是学生听的多,而读的少。这种教学现状,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能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目前小学生使用的教材,是许多专家依据新的课程标准,结合小学生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来组织编写的,编写过程中,一定是考虑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小学生应该是可以看懂的。所以,利用现行教材开展阅读教学,完成是可能的。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阅读内容的选择研究:如教材中出现的数学概念、公式的推导过程、数学知识、单元小结、算法指导等。

阅读措施的选择研究:如课内读和课外读。课内读主要有:对概念的阅读。对公式的阅读和对数学习题的阅读。课外读还包括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读课外书等。

相关研究:教学设计形式的研究、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阅读效果评价方式的研究和阅读教学与其他教学形式想结合的研究。

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学校从20xx年开始启动校本教研活动,经过两年的实验和摸索,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开展话题研究的实践经验。

2.人员结构。以市级骨干教师牵头,教科室指导组织实施,以校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和一线青年教师为主要研究力量。

课题负责人:汪尊明,男,市级骨干教师,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教导处副主任;

参与研究人员:

徐 勇,男,小学高级教师,大专学历,数学教研组长;

孙玉峰,男,小学一级教师,大专学历,团支部书记;

张巾巾,女,小学一级教师,大专学历,

邓秀梅,女,小学特级教师,大专学历。

3.资料准备。学校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和杂志;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

4.经费保障。向学校争取经支持。

四、阶段性安排

第一阶段:课题申报、论证与调查阶段,时间:20xx年8月-20xx年9月;

第二阶段:课题实践阶段,时间:20xx年9-20xx年6月;

第三阶段:总结提升形成模式阶段,时间:20xx年7-20xx年9月

五、研究方法

本课我们定位为行动研究,以实践研究为主要研究手段。我们的指导思想是“立足校本,在学中做,在做中求发展。”

六、研究人员及分工

汪尊明:负责课题的规划、指导、实践与总结

徐 勇:负责高年级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孙玉峰:负责高年级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邓秀梅:负责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张巾巾:负责中年级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七、本课题研究的成果显示

1、具有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实例;(用录像形式呈现)

2、实践教师结合自己的实践写出相关文章(以论文形式呈现)

3、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编写出有一定特色的教学设计(以教学设计方式呈现)

函数的单调性教案一

函数单调性说课课件

《函数的单调性》说课稿

函数的单调性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函数单调性的教学探讨

高一数学函数的单调性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函数单调性教案

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函数设计思路及其教学

人教版数的奇偶性的教学设计

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数学探究需要探究性的教学设计
《数学探究需要探究性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数学探究需要探究性的教学设计(精选19篇)】相关文章:

高中数学说课稿模板2023-12-09

高中数学说课稿格式2022022-05-02

优秀高中数学说课稿2022-05-20

高中数学说课稿2024-05-15

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2023-09-08

如何理解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教育论文2022-09-07

“六学”课堂教学模式2023-07-28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设计2023-01-01

课堂教学设计的模式2023-11-0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