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天山风情》教学设计

时间:2023-07-27 07:37:46 音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五年级音乐《天山风情》教学设计(精选20篇)由网友“方圆市市民”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五年级音乐《天山风情》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五年级音乐《天山风情》教学设计

篇1:五年级音乐《天山风情》教学设计

五年级音乐《天山风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玛依拉》,感受哈萨克民族风格,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歌曲的基本情绪。

2.能够用热情明亮的声音演唱乌孜别克族民歌《一杯酒》,同时学习打手鼓的基本打法,并能用“x x x ”的节奏为之伴奏。

3.积极参与《掀起你的盖头来》的综合性表演活动,学跳简单的新疆舞,并能随乐进行歌舞表演。

教学设想:

本课以老师声情并茂的歌声《你会爱上她》导入,继而由师生交流“天山风情”进入情境,作为了解相关文化的切入点,引出每一项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听赏、歌唱、舞蹈等活动中,感受新疆的民俗风情;了解新疆歌舞艺术。让学生在情境体验、情感共鸣中学习基本知识、掌握技能。

教学重难点:

新疆歌舞的综合表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新疆服饰、头饰、手鼓、酒杯。

教学时间:

四十分钟。

教学过程:

—、情境定向:

1.听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拍手进教室,随音乐模仿老师作律动。(cai:《掀起你的盖头来》)

2.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刚刚从一个地方采风回来,那如诗如画的景色,令我久久难忘。你们想知道它是哪里吗?让我来告诉你她的美丽与神奇——

教师声情并茂地演唱《你会爱上她》。

师:噢,都听出来了!是?生:……

师:大家能从老师的歌声中,听出这是新疆,说明对它并不陌生。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感受天山脚下,那神秘、别样的风土人情。好不好?你们想了解哪些相关的话题呢?

3、交流新疆相关文化

(cai:天山风情四大板块地理位置、民族文化、各色特产、自然风光)

学生自由选择想了解的话题。网络链接

地理位置:古老美丽的新疆位于我国西部边陲,犹如天山脚下一颗璀烂的明珠。

民族文化: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其中哈萨克、乌孜别克、维吾尔为主体民族。

各色特产:新疆不仅是瓜果之乡,还以地毯之乡、陶瓷之乡的美誉名扬全国。

自然风光:那里有天池、火焰山、伊犁草原等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令人遐想。

二、听赏女声独唱《玛依拉》

师:新疆景美人更美,尤其是那里的女孩子,美得就象天山的雪莲花。这次我刚到新疆,就认识了一位可爱的小姑娘,老师带回了她动听的歌声。看谁最用心,听出她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爱好?

1.初听《玛依拉》第一段.(cai《玛依拉》第一段)

师:她叫什么名字?人们怎样称呼她?

生: ……

师:对,诗人玛依拉,歌手玛依拉。我还听到当地的人们把诗人和歌手尊称为“阿肯”,就是能写诗会唱歌的艺人。

师:玛依拉有什么爱好啊?生: ……

师:弹唱(高兴时唱上一首歌,弹起冬不拉、冬不拉)是的,玛依拉喜欢弹奏冬不拉,这是哪个民族的爱好呢?咱们接着往下听。

2.听赏《玛依拉》第二段.(cai《玛依拉》第二段)

师:谁先来告诉我,玛依拉是哪个民族的?生: ……

师:哈萨克、玛依拉、冬不拉,三者有什么联系吗?生: ……

师:冬布拉是哈萨克草原上最普及最流行的乐器。玛依拉是哈萨克族人,所以喜欢弹奏冬不拉。回答的非常好,老师用新疆语奖励:“亚克西”!

(cai:出示四位身着不同民族服饰的姑娘)

师:老师带回了玛依拉的照片,大家猜猜在这四位美丽的姑娘中,哪一位是玛依拉?猜对了,老师还有奖励呦!生:答。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教师一边为回答正确的学生戴上哈萨克族头饰,一边解说——)

师:这是一顶哈萨克族的羽翎帽,老师给你戴在头上。哈萨克人喜欢用羽毛来装饰服装,她们帽子上插着的高高羽翎,就是哈萨克少女的标志。

师:从歌声中、照片上,你们感受到玛依拉的性格是怎样的?生:……

师:从玛依拉的性格中,我们感受到了游牧民族的爽朗与自豪。让我们伴着的玛依拉的歌声走进哈萨克,去领略那别样的风情吧!

3.整体听赏《玛依拉》

(cai哈萨克服饰、歌舞、风俗、活动视频)

学生伴着音乐感受哈萨克民俗文化,并随乐跟唱。

三.演唱《一杯酒》

1.情境性范唱(cai:乌孜别克牧民待客)

师:告别了哈萨克族的小姑娘玛依拉,老师又被邀请到了一位乌孜别克的牧民家中做客。你们可能不知道乌孜别克人是怎样待客的吧?

(拿酒杯走到同学中间)

师:请同学们像老师这盘膝而坐。老师印象最深的,就是这样一个场面,主人和客人围坐在一起,席间一边敬酒,一边热情地欢呼:别比雅拉!别比雅拉!喝得高兴时就唱起来。

(师范唱:嘿!别比雅拉!别比雅拉!别比雅里买!)

生:(举杯模仿唱)嘿!别比雅拉!别比雅拉!别比雅里买!

师:你们知道“别比雅拉”是什么意思吗?生:……

师:别比雅拉直译为“一杯酒”,在这里用作一句欢呼语。

(cai:《一杯酒》背景音乐)

师:现在,老师做主人,你们是客人,热情的主人要为你们献上《一杯酒》了!

(第一段:教师范唱,并做情境表演)

师:我们乌孜别克人敬酒有个习惯,头三杯酒是不能不喝的的噢!

(第二段:教师边表演唱边邀请学生)

师:请你们像主人一样,为大家献上一杯芳香的美酒!(学生情境表演)

2.感受性教唱

师:主人敬酒时,客人也要回敬。现在,请客人们和主人对唱酒歌,好不好?

(cai:《一杯酒》歌词)

(教师背手风琴坐到学生中间)

对唱:教师弹唱《一杯酒》第一乐句,学生随乐合唱第二乐句;教师第三乐句,学生第四乐句。

3.准确性视唱

(cai:《一杯酒》歌谱)

师:尊敬的客人们,为了把酒歌唱得更准确,我们来挥拍视唱一遍。

4.装饰音唱法

师:同学们注意到了这个地方有一个什么装饰音啊?(前倚音)

师:前倚音有什么作用啊?生:(产生波动感,具有新疆风格)

(师弹唱,示范有前倚音和无前倚音的对比效果。)

师:怎样来唱好它呢?生:……

(引导学生用拍手、抖肩的动作感受前倚音的演唱方法;并强调反复记号。)

5.齐唱歌曲

师:歌曲的演唱情绪是怎样的?(生齐答)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歌词带入,用热情明亮的声音,有表情地齐唱全曲。

6.演唱全曲

师:我看到客人们已经跃跃欲试了,请自由的拿起身边的铃鼓,参与到敬酒的活动中来!

(教师示范节奏x x x x x,学生边轻唱旋律,边练习铃鼓)

师:尊敬的客人们,让我们一同唱起来、动起来吧!

(教师手风琴伴奏)

(铃鼓的学生站到小组前打节奏,其他学生一边合唱《一杯酒》,一边律动。)

四、活动《掀起你的盖头来》

1.手鼓练习&&

师:刚才你们表演的时候手里拿的乐器叫……看,老师手里拿的乐器与你们手中的有什么不同吗?生:……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师:这个叫手鼓,新疆语叫“达甫”。同学们刚才用的铃鼓是用来代替手鼓的。新疆的许多民族都喜爱用手鼓;但是你们知道它是哪个民族舞蹈伴奏中,最常用、最不可缺少的乐器吗? (维吾尔族)

(cai:手鼓表演图片及背景音乐)

师:是的,请看——这是老师此行拍摄下来的一组画面:维吾尔族小伙子打手鼓的样子非常神气!谁来模仿一下?

(老师为学生戴上新疆帽,模仿打手鼓的舞姿。)

师:(赞扬地)敲手鼓的`小巴郎,你真是个“乌斯塔”!(汉意为“能手”)

2、舞蹈表演

师:维吾尔族被誉为“歌舞民族”,它的手鼓和舞蹈是分不开的,人们可以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也可以伴着手鼓的节奏舞蹈。老师这次去采风,就学会了一个好看的舞蹈。你们也想学习吗?下面我跳你猜,舞蹈的名字叫什么?

(cai:《掀起你的盖头来》伴奏音乐)(教师示范表演)

师:刚才老师的舞蹈叫?……有哪些“掀”的动作呢?

生的活动:回答并表演动作;

师的活动:为表演学生戴上新疆帽。

师:(边戴新疆帽边讲解)维吾尔族女性喜欢配戴艳丽的或洁白的头巾,一来可以遮挡风沙,二来用做装饰和表演,就象老师刚才的舞蹈动作。

(做全体起立手势,结合“掀”的动作讲解移颈、绕腕手、点步转,带领学生练习&& 。)

师:还有哪些男生的动作啊?

生:回答并表演动作。

(cai:《掀起你的盖头来》歌唱音乐)

师:请同学们自由组合动作,练习舞蹈。(教师巡回指导)。

师:维吾尔的译音是“团结、联合”的意思。你们能不能也合作表演一下?

生:答(邀请手鼓一同表演)

(cai:《掀起你的盖头来》歌唱音乐)

师:好的,有请手鼓——就让我们共同载歌载舞,打起手鼓唱起歌吧!

(学生边歌唱边舞蹈,手鼓伴奏配合表演)

五.收获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哈萨克族的玛依拉,唱出了乌孜别克人的热情好客,舞出了维吾尔族的美好生活!真正感受到了天山风情!最后,让我们用一句新疆语再见:“霍西!”

(cai:《掀起你的盖头来》伴奏音乐)

(学生做各种新疆舞蹈动作走出教室,结束本课。)

篇2:五年级音乐《西部风情》教学设计

五年级音乐《西部风情》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我国西部地区有代表性的音乐特点及相关文化,如西藏的拉萨、长江三峡及三峡工程,西南地区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等,通过音乐抒发对家乡的热爱。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视谱演唱歌曲、分辨音乐结构和音乐情绪的能力,能为歌曲设计领唱与齐唱。

(二)具体要求

1.能用热爱家乡那样的情感演唱《拉萨谣》。

2.能积极地参与“走进西藏”音乐会。

3.能分辨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结构,感受不同乐段的情绪,背唱其中的一段旋律。

4.能用自豪的心情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5.能了解一些有关西藏、三峡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准备

(一)教具

布达拉宫的图片或录像;《阿姐鼓》《洗衣歌》《川江号子》等录音带。

(二)资料

有关西藏、三峡及三峡工程的资料和图片。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重点:

1.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拉萨谣》。

2.感受《北京喜讯到边寨》中苗、彝民族音乐的特点。

本单元难点:

1.启发学生用热爱自己家乡那样的情感演唱《拉萨谣》。

2.分辨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结构。

3.感受《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川江号子的风格。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学唱歌曲:《拉萨谣》。

2 、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教学目标

1 、能用热爱家乡一样的情感演唱歌曲:《拉萨谣》。

3 、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重难点

1 、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

2 、能随教师琴声视唱曲谱。

教学准备

风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欣赏《走进西藏》

教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它会带领同学们来到一个神秘的地方,会给同学们带来美的享受,我们一起来听。(录音播放《走进西藏》学生静听)

提问:听到这首优美的歌曲,你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你仿佛看到什么美丽的景色?(生回答)

教师出示布达拉宫的图片,请同学们边观看边总结:西藏位于我国西南部,那里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有最美丽的雪域风情,有勤劳勇敢的藏族同胞,也有那气势宏伟的布达拉宫,更有那风格独特优美、粗犷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听一听。

二、学习歌曲《拉萨谣》

(一)学唱曲谱

1 、播放歌曲《拉萨谣》学生静听,并谈一谈听后的感觉,及歌曲的特点。

2 、教师总结:《拉萨谣》这首歌曲是我国当代作曲家何训田所作的曲子,乐曲优美独特,粗犷朴实,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演唱歌曲,《拉萨谣》吧!

(教师出示曲谱,并播放乐曲旋律,请学生边听边找出组成旋律的各音:)

( 1 2 3 6 )

3 、教师引导学生随琴演唱以上各音。

4 、随教师琴声轻声演唱歌谱(用啦的演唱方式进行练习、哼鸣演唱等)。

(二)学唱歌词

1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 、教师介绍歌词内容,使学生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3 、教师范唱(伴奏)。

4 、在理解了歌词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如何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分句指导、师领唱,生跟唱、师生合作演唱、男女生合作演唱、个人展示)

5 、在歌曲基本掌握的基础上,再次欣赏《拉萨谣》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6 、让学生结合拉萨谣的歌词谈论一下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7 、引导学生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全体随教师伴奏演唱。

三、歌曲创编

(一)西藏知识知多少知识竞赛。

将学生分组,抢答问题。哪一组回答的问题多且对,将被评为本节课的学习标兵。

问题:

1 、西藏有一座世界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它的最高峰是什么峰?

2 、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在哪里?

3 、在西藏有一种白色的小花,它长在高山上不畏严寒,象征着藏族人民坚强勇敢的性格,它是什么花?

4 、歌曲中唱到的什么是青稞酒?什么是酥油灯?

师:同学们,从大家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你们对西藏有了很深的了解,但是老师相信你们最了解的应该是自己的家乡,你能将家乡的风土人情创编到歌曲当中吗?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

1 、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拉萨谣的曲调结合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改编歌词)。

2 、展示方式(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伴奏)。

3 、鼓励方式(评选最优秀的一组授予优秀创编荣誉称号。

四、舞蹈创编

师:同学们,西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优美的歌声我们已经领略,下面老师就教同学们几个简单的动作,看谁的模仿力最强。(做几个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要求全员参与)

五、教师总结

篇3:《天山风情》教学反思

《天山风情》教学反思

素质教育是学生主体的教育。从这一意义出发,我在音乐教学中,以素质个性化的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开放型的课程体系为切入,以激励性评价为杠杆,以集体的合作性学习为动力,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让全体学生能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使音乐课活起来。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兴趣是学生感知和理解作品的前提条件,是音乐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如今,音乐教学的重点不应该单纯放在教材内,而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教研中发现,学生对民族音乐及相关文化有着由衷的兴趣和喜爱。音乐书里的歌曲已不能够完全满足他们的“胃口”。因此,在《天山风情》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产生一个想法:把《天山风情》教材中的五部分内容进行重组,选定了欣赏女声独唱《玛依拉》和活动《掀起你的盖头来》两部分。本课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现代教育信息化环境,有多媒体显示屏、精心制作的CAI,在分段赏析中,利用多媒体缤纷的画面、协和的音响,引导学生熟悉音乐主题,并从中体验到不同乐段所表现的`情景,感受天山脚下,游牧民族的风土人情。让学生自己点击中的画面,在教学活动中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鉴赏音乐的能力。本课以老师声情并茂的歌声《你会爱上她》导入,作为了解相关文化的切入点,引出每一项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听赏、歌唱、舞蹈等活动中,感受x疆的民俗风情;了解x疆歌舞艺术。让学生在情境体验、情感共鸣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以风土人情为纽带,组织教学。导入部分,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你会爱上她》,引入情境。实践证明:把“我唱你猜”的环节放在授课开始,新颖独特,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赏析歌曲做铺垫,激发兴趣第一部分内容为听赏女声独唱《玛依拉》,我带学生走进了哈萨克,认识了诗人玛依拉、歌手玛依拉。我告诉学生,当地的人们把诗人和歌手尊称为“阿肯”,就是能写诗会唱歌的艺人。玛依拉就是受人尊重的“阿肯”。由此引出哈萨克民族的爱好、特点、性格,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以创设情境为依托,解决难点。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唱兴趣,通过创设牧民家中做客的情境,引导帮助学生如何去听,提示学生在听的时候,用心去体会情境、全身心地融入音乐,在学唱实践中感受情绪,参与讨论、设计律动、表演敬酒等。这样,使学生在反复体验中获得了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在多种形式练唱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集中注意、敏锐反应,以及对节奏的准确衔接和对音符时值的感受,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丰富的活动形式,开拓视野。在这一环节,加入x疆特有的舞蹈、民俗文化、乐器,通过老师的现场展示与精美图片展示双重效果,冲击学生的感官,激发兴趣,并加以学生自己的创作。

这样一步一步学习,从而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教师是参与者、引导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启发求异、鼓励创新。这样的学习,学生的思维不仅得到发展,而且音乐兴趣大大增加。由此可见,合理地开发并运用好音乐素材,不仅能够解放学生的头脑和手脚,更容易激发灵感和创意,让人人产生学习动力和参与兴趣,而且可以发挥教师的表演潜质,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通过《天山风情》成功的教学实践,我由衷的心得是:音乐从来都被各民族视为自身最宝贵的文化财富,一个民族的音乐所内涵的情感和精神,往往就是这个民族的灵魂和思想,是这个民族智慧的发源地。音乐是文化的灵魂,音乐是民族的血脉,音乐表现的是文化恢弘的气势,记录的是人们的喜怒悲欢,音乐寄托的是民族绵绵的情思,铸造的是一方热土的理想与梦幻。让我们都来热爱民族音乐,宏扬民族艺术吧!

篇4:音乐课《天山风情》教学反思

在唱歌教学中,传统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先听教师范唱或听赏录音——再学唱歌谱——然后学唱歌词——最后艺术处理。这种教学模式的思想基础是“使学生们的认谱视唱能力得到提高”。而且以往我们音乐教师会理直气壮地认为“难为学生一下,当然是应该的。”为什么会这样想、这样做呢?因为这种想法、做法的根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知识技能高于一切。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的发现探索、学生的实践与创造全然被漠视。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受学生欢迎,抑制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降低了学习效率。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引起了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为音乐教学提供了崭新的教育理念,也为我们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提供了理论依据。“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学科综合的理念:将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姐妹艺术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它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因此,我开始努力探索歌曲自主学习模式、淡化识谱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歌曲。例如:我在研究《天山风情》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对内容之一:《一杯酒》的歌唱教学,我精心设计了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情境性范唱。我用歌词中有代表性的一句欢呼语“别比雅拉”,把学生带入了他们待客的场景中来。通过第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民歌的民族风格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避开视唱,采用了直接唱词的方法。

第二环节——趣味性对唱。针对《一杯酒》曲式结构中一、二乐句旋律相同、只有歌词不同的特点,我想到了让“客人”模仿第一乐句的旋律与“主人”对唱的方法。

最后,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自学曲谱,即第三环节——准确性视唱。这样,由听赏到唱词到视谱,有教师面对面声情并茂的示范,有学生认真投入的配合。学生对歌曲的感受是直接的,全面的,立体的,生动的,也是全神贯注而有效的。他们会很快把握住歌曲的旋律特点和情绪,直接唱词也没什么障碍,两三遍就基本上唱会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更可喜的是,返回来再进行曲谱的练唱时,学生不再畏难了,因为旋律已经在他们的心里了,只是换上唱名罢了。这样的教学方法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意识,促进了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积极性。

有了这样的动力,歌唱教学中的其他因素直接融于激情之中,使得感知、理解、记忆、想象、联想等各个环节相互沟通、触发,学生在审美体验的过程中已熟悉了解歌曲,而不必通过识谱来学唱歌曲。即先体验情境——欣赏歌曲——再演唱歌曲,这样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音乐氛围,能给学生一种美的熏陶和情感体验,更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使他们自始至终地处于发现、探索、创造艺术形象及表现、享受音乐情感的活动之中。

篇5:音乐课《天山风情》教学反思

素质教育是学生主体的教育。从这一意义出发,我在音乐教学中,以素质个性化的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开放型的课程体系为切入,以激励性评价为杠杆,以集体的合作性学习为动力,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让全体学生能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使音乐课活起来。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兴趣是学生感知和理解作品的前提条件,是音乐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如今,音乐教学的重点不应该单纯放在教材内,而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教研中发现,学生对民族音乐及相关文化有着由衷的兴趣和喜爱。音乐书里的歌曲已不能够完全满足他们的'“胃口”。因此,在《天山风情》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产生一个想法:把《天山风情》教材中的五部分内容进行重组,选定了欣赏女声独唱《玛依拉》和活动《掀起你的盖头来》两部分。本课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现代教育信息化环境,有多媒体显示屏、精心制作的CAI,在分段赏析中,利用多媒体缤纷的画面、协和的音响,引导学生熟悉音乐主题,并从中体验到不同乐段所表现的情景,感受天山脚下,游牧民族的风土人情。让学生自己点击中的画面,在教学活动中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鉴赏音乐的能力。本课以老师声情并茂的歌声《你会爱上她》导入,作为了解相关文化的切入点,引出每一项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听赏、歌唱、舞蹈等活动中,感受x疆的民俗风情;了解x疆歌舞艺术。让学生在情境体验、情感共鸣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以风土人情为纽带,组织教学。导入部分,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你会爱上她》,引入情境。实践证明:把“我唱你猜”的环节放在授课开始,新颖独特,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赏析歌曲做铺垫,激发兴趣第一部分内容为听赏女声独唱《玛依拉》,我带学生走进了哈萨克,认识了诗人玛依拉、歌手玛依拉。我告诉学生,当地的人们把诗人和歌手尊称为“阿肯”,就是能写诗会唱歌的艺人。玛依拉就是受人尊重的“阿肯”。由此引出哈萨克民族的爱好、特点、性格,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以创设情境为依托,解决难点。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唱兴趣,通过创设牧民家中做客的情境,引导帮助学生如何去听,提示学生在听的时候,用心去体会情境、全身心地融入音乐,在学唱实践中感受情绪,参与讨论、设计律动、表演敬酒等。这样,使学生在反复体验中获得了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在多种形式练唱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集中注意、敏锐反应,以及对节奏的准确衔接和对音符时值的感受,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丰富的活动形式,开拓视野。在这一环节,加入x疆特有的舞蹈、民俗文化、乐器,通过老师的现场展示与精美图片展示双重效果,冲击学生的感官,激发兴趣,并加以学生自己的创作。

这样一步一步学习,从而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教师是参与者、引导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启发求异、鼓励创新。这样的学习,学生的思维不仅得到发展,而且音乐兴趣大大增加。由此可见,合理地开发并运用好音乐素材,不仅能够解放学生的头脑和手脚,更容易激发灵感和创意,让人人产生学习动力和参与兴趣,而且可以发挥教师的表演潜质,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通过《天山风情》成功的教学实践,我由衷的心得是:音乐从来都被各民族视为自身最宝贵的文化财富,一个民族的音乐所内涵的情感和精神,往往就是这个民族的灵魂和思想,是这个民族智慧的发源地。音乐是文化的灵魂,音乐是民族的血脉,音乐表现的是文化恢弘的气势,记录的是人们的喜怒悲欢,音乐寄托的是民族绵绵的情思,铸造的是一方热土的理想与梦幻。让我们都来热爱民族音乐,宏扬民族艺术吧!

篇6:天山牧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引导学生了解天山牧场的景色,并在积累运用中掌握品词品句的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获得美的享受,陶冶学生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了解天山牧场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天山的人的景。

课前准备:

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牧场风光图片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运用多媒体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在土壤肥沃、牧草茂密、野花芳香、空气新鲜的天山,有片迷人的牧场,想去看一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中《天山牧场》。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交流课文中圈画的生字词,提醒同学们注意事项。(音、形、义)

2.找出在预习中较难的段落或句子练习读通顺。

3.扩大视距,默读全文,首先思考如何运用题目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哪些地方写天山?哪些写牧场?(板书:远看天山 走进牧场)

三、重点探究。仔细品读

1.分自然段指名读。(找7名同学读课文,其他思考问题:每一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

2.概括段意:

(1、2自然段)牧场概况;(3自然段)牧群肥壮;(4自然段)牧女的幸福;(5自然段)黄昏美景;(6、7自然段)牧民的生活。

3.分两大板块

前4个自然段——牧场景色;后3个自然段——牧民生活。

4.学习第一部分:牧场景色

(1)读1、2自然段,说一说介绍了牧场的`什么?(位置、原始森林、野花、酥油草、溪水、蒙古包)

(2)你喜欢哪句话,哪个词语。读一读,说一说,重点体会:点缀、镶、齐等词。

(3)自学3、4自然段。要求:边读边想,动笔记一记,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牧场与别处不同的地方?

汇报:牧群特点:多肥壮。草原:美丽有生机。

(4)透过四段你感受到哈萨克牧女们生活是怎样的?这一段应该怎么去读?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哈萨克牧女,会是什么感觉?

(5)尝试背诵三、四自然段。

5.学习第二部分:牧场生活

(1)回忆第二部分讲的是什么?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黄昏美景

板书:牧民生活 热情好客

欢乐夜晚

(2)指名读5、6、7自然段,重点学习第五自然段:

A、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是?

B、理解“金碧辉煌”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之妙。

(四)总结全文,揭示中心。

通过以上的学习,虽然我们人没到牧场,但心已到那了,同学们假如我们现在就到了天山牧场,看着这迷人的景色,你们最想说一句什么话?只是想到牧场的美景吗?我们祖国这么大,有《桂林山水》《金华的双龙洞》等等,像天山牧场这样的美景。看到牧场风光,就会想到祖国各地风光,用一句话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呢?

看来,我们不仅爱上了天山牧场,更爱上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相信课后这个作业同学们一定非常有兴趣完成,收集描写祖国河山的成语或四字词语。

板书设计: 原始森林 野花

景色(秀美)

7——2天山牧场 酥油草 溪水 蒙古包

黄昏美景

生活(幸福) 热情好客

欢乐夜晚

篇7:天山牧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在默读课文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镶”、“镀”等词语在表现天山牧场的迷人风光时所起到的作用。

4、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天山牧场的迷人风光及生活在这里的牧民热情好客、生活幸福,体会作者对天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通过课文,感受天山的人和景。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感受天山的人和景。

教具准备:字卡、挂图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初步感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出示天山牧场的挂图。

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生说地点新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在新疆的中部有一条大山脉,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它就是天山。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天山那辽阔的千里牧场。板书课题:天山牧场。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

3、小组内交流怎样识记生字。

4、学生汇报,教师适时指导。

5、学习多音字:“蒙”和“喝”。

6、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三、再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概括每一段的段意。

2、课文可以分为几大版块?每个版块讲了什么内容?

(1—4自然段牧场景色,5—7自然段牧民生活。)

3、说说天山牧场给你留下最初的印象是什么?

(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就要鼓励。)

四、作业,熟读课文,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激发情感,自然导入。

1、听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

2、师:听了这首歌,我们应该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学习《天山牧场》这篇课文?

生:生奋、留恋、赞美、自豪……

师:现在我们就带着这样的心情一起走进风光迷人的牧场。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出对它的赞美的语气。

再读,读出对它的喜爱之情。

二、理解课文

1、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的1—4段:牧场景色。

2、请同学们小声读1、2自然段,思考:课文介绍了牧场的什么?

(课文介绍了牧场的位置、原始森林、野花、油草、溪水、蒙古包)

3、你喜欢哪句话,哪个词,画一画,读一读,同学间互相说一说。

学生喜欢的词句要重点体会:点缀、镶、齐等词。

4、找到一个拟人句和两个比喻句,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天山牧场有雪峰、森林、繁花等很多美丽景色,让我看图来感受一下。

6、3—4自然段你喜欢哪段就来学习哪段,要求:边学边画,哪些词、哪句话让你感受牧场景色风美。

三段:重点体会“策马、尽情驰骋、处处可见”“好像每一根毛尖都冒着油星”“就像绣在绿色缎面上的彩色图案一样美”。

7、读了第4段你感到哈萨克牧女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8、那我们应该怎样读?

学生练习读

9、想象一下如果你现在就是哈萨克牧女,会有什么感受?

10、你在第3、4自然段中有哪些喜欢的句子,尝试背下来。

三、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

作者先从大处落笔写了天山牧场远望辽阔、富丽,再从近处落笔,写近处的牧群、牧女,这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我们在习作时也应适当的应用。

我们再来齐一下课文1—4自然段,感受作者生动描写。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不能说一说你对天山牧场又有了哪些了解?你有什么感受?

五、作业:

熟读课文第5、6、7自然段,了解牧民生活的相关知识。

第三课时

一、复习

指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牧场生活

1、默读5—7自然段,每一段都讲了什么内容?

2、学习第5自然段

(1)共有几句话

(2)每句话写的都是什么?

(3)理解“金碧辉煌”“镀”的意思,体会作者使用的精准 。

3、学第6、7自然段

(1)哪里体现了牧民热情好客

(2)饱含对牧民的喜爱之情。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1、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把自己的感情融入进去。

2、学完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把它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汇报。

四、小结:

本文节选自碧野的《天山景物记》,他原文中的小标题是《迷人的夏季牧场》,选入本课时做了相应的的修改。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查找原文仔细读读。

篇8:天山牧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12个生字,认识本课的13个二类生字,掌握两个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进一步了解草原,对草原产生热爱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草原。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教学准备:

地图、天山牧场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跟草原有关的课文,相信同学们一定对草原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一定想更多地了解草原。今天,我们还要一起走进《天山牧场》。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自由练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

4、学习生字。

阔:kuò 门字框 半包围结构 开阔 阔步前进 阔别 阔气 阔叶树

蒙:měng 艹字头 上下结构蒙古包 蒙古 蒙古族

(多音字)mēng 蒙头转向

Méng 蒙蒙 蒙受 蒙蒙细雨

策:cè 竹字头 上下结构 政策、策划、策动、策略、

托:tuō 扌旁 左右结构 托运 托车 托办 托福 托辞 托人

楚:chǔ 上下结构 清楚 楚国 楚楚动人

案:àn 宀旁 上中下结构 教案 案子 案情 案犯 案例

健:jiàn 亻旁 左右结构 健身房、健美操、健在、健身、

逐:zhú 辶旁 半包围结构 逐渐 笑逐颜开 追逐 逐一

喝:hē 口字旁 左右结构 喝酒、喝水、吃喝、

(多音字)hè 喝彩

脉:mài 月字旁 左右结构 山脉、脉搏、脉络、

墨:mò 土字旁 上下结构 墨汁 墨水 墨绿 墨迹 墨守成规

集:jí 木字旁 上下结构 影集、集合、集中、集体、

4、复习一类生字。认识二类生字。

作业:书写一类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请一名同学读第一段,说说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出示祖国的地图,指出天山牧场所在的位置)

3、自由读第二段,说说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天山牧场很美)说说你从哪看出天山牧场很美?怎么读

4、其他几个自然段也是描写天山牧场的美丽景色的,可以请学生自学汇报,说说天山牧场美在哪,(草原上不但景色美,而且牧民的心灵更美,)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在理解后读一读。

5、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可以让学生自由表达)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这道题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来背诵,教师不必做硬性规定。

二、读一读,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墨绿 富丽 青翠 漫流 驰骋 乳汁

映射 衬托平展 策马 畅饮 蒙古

辽阔的牧场 健美的身姿

嬉逐的马群 好客的牧民

这几个加点的字都是易错的字,要让学生读准。

三、欣赏句子,比较加点的词语。

“像”和“似的”都是比喻词。

“镶”和“渡”都是动词,但是“渡”的面积更大,着色更均匀。

四、让我们一同走进草原。

可以让学生广泛的查找资料,在小组内汇报、交流。

篇9:五年级下学期音乐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学期音乐教学设计

伴随着新年的到来,我们又喜迎新的一学期,为了在本学期使五年级音乐教学搞的更好,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新课标新课改精神,培养学生一定的音乐技能,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认谱、识谱的能力,小学五年级下学期音乐教学计划。更要使一部分学生转变思想(认为学习音乐无用,认为音乐课是副课),切切实实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二、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43人,这些学生都很喜欢上音乐课,但是不喜欢学习乐理知识,误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而且这些歌曲可以是书本上的,也可以是现在流行的。还有的同学讨厌教师教谱,一唱谱就想睡觉的感觉。再加上五年级时期的学习阶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学期,学生将巩固并自己应用曾经学过的知识,而且,学期学习的知识又为今后几年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学期教材在乐理方面又加深了难度,如一个升号的调,升记号和还原记号等,使学生学习起来确实不容易,但它又为今后的五线谱学习做好了伏笔。针对这种现状,教师须进行大量的思想教育,因材施教。

三、任务目标

(一)、唱歌部分

1、紧抠教材、大纲,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每节课前先教10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1-2遍词,然后教师弹琴生听音高自学,直到正确为止,工作计划《小学五年级下学期音乐教学计划》。

4、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师及时进行教正。

5、有学习有记载,有学习有考试。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二)、发声训练部分:

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三)、欣赏部分: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五、教学进度安排:

三月份 第一课

四月份 第二、三课

五月份 第四、五课

六月份 第六课 第七课

期末复习考试

篇10:《异域风情》的教学设计

《异域风情》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第八组拓展阅读课

异域风情

学习内容:

丛书文章:《在俄罗斯,进屋必须脱外套》、《“抠门”的日本人》、《住在我家的美国少年》和《国外的交通处罚手段》

学习目标:

1、学习“列小标题”的表达方法。

2、继续训练学生的浏览能力。

学习流程:

一、谈话导入

上午,三位老师分别带领我们领略了德国、威尼斯、泰国、非洲等地的民族风情。世界上有224个国家和地区,每个地方的个性都是鲜明的。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去发现、去体验。

二、游戏热身,知内容

1、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先热热身,来一场读书比赛。你们敢迎接挑战吗? 请听游戏规则:老师提问,同学们根据文章内容抢答,答对1题,将为小组赢得1分。积分最多的小组获胜。准备好了吗?

2、读丛书159页:《在俄罗斯,进屋必须脱外套》回答:

问题一:这篇文章讲述的“国家及特点”是什么?(从哪发现的)

问题二:文中作者从几方面叙述这个特点的?

(回答的真迅速!这篇文章较短,只有4页,来一篇较长的。)

3、读丛书152页:《“抠门”的日本人》回答:

问题一:这篇文章讲述的“国家及特点”是什么?(从哪发现的)

问题二:作者用几个事例来突出这个特点的?分别是什么?

(6页长的文章也没难倒大家,来个更长的?10页的吧)

4、读丛书186页:《住在我家的美国少年》回答:

问题一: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从哪发现的)

问题二:他有什么特点?

师评比出优胜小组。(特权:可以指派一个人或一组给我们唱一首歌。)

有个成语叫一目十行,我看你们是一目十章呀!你们的回答为什么这么迅速?请告诉老师诀窍。

三、对比阅读,学表达

1、这3篇文章的共同点?(板书:列小标题)

2、这样的表达有什么好处?(小标题的作用)

(1. 使用小标题,便于将众多的材料分门别类地组织,从多个方面或多个角度来展示材料、表达主题,使行文条理清楚;2.能吸引读者;

3.让读者在通读全文前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4.在阅读过程中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并了解写作意图;

5.在阅读全文后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3、怎样列小标题?从文中去发现

合作学习:

1、分3大组,每一大组读一篇。组内思考、讨论、总结:

关于列小标题,你们发现了什么?

2、交流汇报

小标题是对下文的概括总结;围绕主标题命题;用短语……

(一)列小标题的方法:

第一, 选择各段文章的中心词、句作小标题。

第二,根据各段的主要内容加小标题。(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

第三,根据各段的中心思想加小标题。

第四,抓住每部分中一个抢眼的镜头拟小标题。 ?

第五,抓住每部分中最重要的一个情节拟小标题

(二)加小标题应注意:

第一:列小标题,首先要求简洁确切、新鲜活泼。

第二:列小标题的时候,应该注意尽可能保持形式上的一致。避免这一段的小标题是词语,另一段的小标题是短句;这一段用课文中的词语,另一段又换成自己的话

第三:凡是给文章加小标题,一般放在文章各段的前面,目的在于标明各段的重点,区别各段之间的内容,使文章清晰,段落明显,帮助更好地把握文)

(三) 引导发现:

《“抠门”的日本人》中的小标题顺序能换吗?(能。并列)

《在俄罗斯,进屋必须脱外套》(不能。递进、层层深入)、《住在我家的美国少年》(不能。时间顺序)呢 ?

四、巩固表达,再发现

1、对列小标题,我们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下面,让我们再从一篇文章中去感受它的巧妙。

2、快速浏览丛书166页《国外的交通处罚手段》文章,比较与前3篇文章的异同

3、交流:

同:表达上都用列小标题的方法;内容上讲的都是异国风情……

异:本课小标题于段同行;本课写了好几个国家……

五、学以致用,真语文

1、列小标题的方法有很多种,格式也多样,作用之大。我们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阅读?可以根据小标题去选择所需内容、了解提炼材料。同时,在写作中也要学会用列小标题的方法。

2、口语交际:用列小标题的方法描写你熟悉一个的人。

先说特点;再叙述事例(先命标题,再详细叙述)

展示;说明:平时作文时,2-4个小标题即可。

六、总结深化

本节课,我们共读了4篇文章,又一次领略了异域风情,更重要的是:学习了作者列小标题的表达方法。当然了,我们的读是粗枝大叶的,如果你对哪篇文章感兴趣,课下可以深入文章内容,去细细品味。

《异域风情》拓展阅读课学习单

丛书文章

所写国家

特点、风情

表达方法

我的发现

《在俄罗斯,进屋必须脱外套》

《“抠门”的日本人》

《住在我家的美国少年》

《国外的交通处罚手段》

篇11: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内容简介:

《七月的天山》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多姿多彩。本课教学宜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通过自读、品读、美读、想象,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感悟文章优美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积累语言。

3。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夏天独特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

课前准备

制作介绍天山美景的多幅图片及相应文字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感悟

1、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你们一份礼物,希望你们在欣赏这份礼物的时候仔细观察,用心感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2、欣赏天山美景(图片配音乐:新疆好)

二、悟中体味

师:课前,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天山风景图,你有什么感受?

生1:美!

师:一个简单的“美”字却概括出了天山的特点。

生2:我仿佛置身于天山之中。

师:用流畅的语言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生3:真是美不胜收!

师:你的词汇真丰富,不但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还学会了恰如其分地运用它,不简单。

……

三、回顾单元训练重点

1、寻找本单元课文的共同特点: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可真快!我们第一单元的课文马上就要学完了,请同学们想一想,本单元的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生: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景的(以写景为主)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本单元的最后一篇写景的文章,它就是――七月的天山(板书,齐读课题)

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我们中、高年级的语文教材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训练的重点,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

生:阅读下面的课文,与作者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去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看大屏幕(齐读单元训练重点),大家尤其要注意老师用红色标出的这句话。

过渡:一般来说,写景文章语言文字都比较优美,七月的天山也同样如此,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明悟:《七月的天山》是一篇略读课文(板书*),希望同学们能够借助我们以前积累的知识和已经掌握的阅读方法试着自己读懂并欣赏这篇文章。

四、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1、自读课文,画出游览顺序词。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请注意作者的游览顺序,并用“――”画出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

2、师生共同自由朗读

3、相互交流,理清顺序

生:我找到的是“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教师及时板书:

进入天山。

再往里走。

天山深处。

师:其实这既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也是本篇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移步换景,用简练而形象的笔触描绘了天山景物。它们分别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2、3、4)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2、3、4自然段,也就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段。请同学们来看阅读提示。(课件出示)

(1)默读课文2、3、4自然段,独立思考,每段重点写了哪种景物?

(2)同桌交流: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语句,说出理由。

师:现在,请同学们带着第一个阅读提示的要求进行学习。

4、学生默读并找出所写景物

5、相互交流

师:找到答案了吗?现在谁来给大家汇报?

生:我认为作者所描绘的景物有:雪峰、雪水、溪流……

师:接着说

生:我认为作者所描绘的景物还有:原始森林、野花。

师:无论是雪峰、雪水还是溪流,它们都是写出了天山的什么呀(水)?正是因为水的清澈明亮,才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板书:水、树、花)

教师小结:

天山的景物很多,碧野先生却重点抓住了天山的水、树、花这三种景物来具体描写,而且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6、品读感悟优美语句(完成阅读提示2的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优美语句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2、3、4自然段,画出文中你最

喜欢的语句,再来说说喜欢的理由,然后和同桌交流。

(2)学生自读课文,做好批注

(3)读悟结合,品析优美的语言文字(依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指导)

师:现在我们进行全班交流。

师:交流时,先告诉大家你喜欢的语句在第几自然段,然后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最后再说出你喜欢这句话的理由。

a: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生1:我喜欢的句在课文第2自然段: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我喜欢它是因为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雪峰云影的美。

师:你是从修辞的角度来欣赏的,就这一句,谁还有不同的感受?

生2:高耸,巨大,写出了山峰的高长、雄伟。

师:你是抓住重点词语去体会的。

指导朗读:能通过朗读来体现雪峰的特点吗?(突出多种形式的读)

师:在这一段中还有你喜欢的语句吗?

b:在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生1:我喜欢的语句是:在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师:质疑,能用一个词语说出水的特点吗?(清澈)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的清澈?(石子、鳞光)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好吗?

引导:对这句话,谁还有不同的感受?

c: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喜从天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生:我喜欢的语句在第3自然段: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a、是因为蜿蜒无尽写出了树的多,密密的、重重叠叠……写出了树的茂密……

师:鼓励学生积累叠词

师:指导朗读。(依据学生实际随机指导)

d: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

生1:从修辞角度(排比、比喻)去欣赏。

生2:抓住野花的特点来欣赏。

生3: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如:解读“五彩缤纷”一词的引导)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五彩缤纷……)

描写颜色的词语还有哪些?

生:五颜六色、五彩斑斓……

师:描写一种颜色的词语还有哪些?比如说洁白的……

生:蓝蓝的、嫩绿的、通红的……

师:这么多颜色汇聚在一起,就叫做五彩缤纷。

师:对这句话还有不同的感受吗?

学生闭眼想象野花的五彩缤纷

请你试着用朗读来体现花的特点。(个别读――齐读)

5、总结,读悟第5自然段

师:这就是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难怪作者会慨叹(齐读第5自然段),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时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五、深化单元训练重点

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了重点景物,用优美的语言进行具体描写,表达了对天山的热爱和赞美。如果有机会,希望你们也能在七月骑马上天山。

六、佳句采摘

把课文中你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在采集本上。

说课与反思

《七月的天山》一篇文字优美,脉络清晰的抒情散文,作者紧抓七月天山景物的特点,为我们展现了美丽的寂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天山,文章遣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天山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如此文质兼美的文章,如何让其在略读文章中独占鳌头,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积累方法的最佳素材呢?依据本次教研专题《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经过不断尝试,反复修改,设计了此课。

一、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由于我们的学生对远在新疆的天山非常陌生,加之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又不可与精读课文相提并论,进行精讲,因此,在课前通过课件展示天山的美景图片,使学生对美丽的天山产生直观的感受,从视觉上来认识天山,了解天山,激发学生对天山的向往,引导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进入中高年级后,语文教材有一个特点,即每个单元的导读都会明确提出单元训练的重点,于是开课之初我注意了单元训练重点的回顾,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围绕单元训练重点来阅读理解语言文字,真正达到学有目的,学有重点。然后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受天山之美,通过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划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词语“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注重多读感悟,进行自主地获取。

依据略读课文的特点,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品味语句,进行自主地获取。在文中作者多次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奇特的想象,展现了七月天山独特的美景。如:“蓝天衬着……像盛开的白莲……”在自读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可以是对重点词语的体会;可以是从修辞角度去感受;也可以是从景物特点去欣赏等等。让学生自由地表达感受,近而指导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现景物的美,从而感受作者对天山的热爱和赞美。这样的阅读指导,才会让学生尝试到自主获取的快乐。

三、注重自读品析,倡导合作交流。

在品读、感悟优美语句这一环节中,先是让学生默读思考,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在独立感悟优美语句的前提下,进行同桌交流,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这样的训练一是为了渗透单元训练重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范文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清脆的铃声在耳边响起时,自己有种无法比拟的欢愉油然而生,这种欢愉来自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来自学生的精彩品悟。一篇《七月的天山》既让我掌握了语文教学应关注的重点,又让我探寻到了平素教学的误区,同时还让我摸索到了略读课文应攻破的难点。也正是通过本次教学让我逐步成长起来。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由于自己的年轻,经验甚少,致使教学中存在诸多的不足,敬请各位教师开诚布公,多提宝贵意见。

篇12: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撇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天山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可是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却有鱼儿在跳跃。当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坐在马鞍上,就可以俯视那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鱼群闪闪的磷光映着雪水清流, 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的生机。

在往里走,天山越来越优美,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骑马空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增添了密林的幽静。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很少飞来,只偶然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但是这里有时也会遇上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 野骆驼。

如果说进到天山这里还像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像是春天了。满山都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伸手就可以捧到你心爱的大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一 教师激趣导入

同学们应该都听过一首民歌《我们新疆好地方》,歌中提到了新疆好多的自然风光,我想同学们一定也很想去大西北看看吧,今天我们就去领略一下天山的自然风光,相信你们一定会喜欢上这片土地。

二 学生初读课文,并说说初读感受

教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朗读课文,你可以默读,也可以大声读出来,但一定要用心去读,仔细体会作者的情感,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分钟后)

请大家以前后桌四人小组的形式自由的交流自己的初读感受,也就是每个人用一句话说说自己最想说的感受;既要说自己的,也要听别人的。

然后教师随机选出选出几位同学向全班介绍。

最后教师也说自己的初读感受:

我也说说我的初读感受:我第一次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就被作者优美的语言吸引住了,感叹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他用如此巧妙的方法将天山与众不同的美描绘了出来。

三 学生再读课文,并说说再读感知

教师:现在我们以默读的方式,再读一遍课文;读完后大家尝试一下用一句话来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说的时候可以引用课文中的一些话来说,但大家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自由发言,达成基本想法后,再推荐一位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

教师准备的基本理解:作者通过描写天山的雪水、森林、鲜花这三种景物来具体描写天山风景的美。

第四步:学生自选式学习

教师: 同学们已经读过了课文,也对文章的内容有了一个总体的印象,接下来请同学们从自己感兴趣的某一个两方面入手展开学习。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的学习心得,注意大家一定要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然后教师随机选出一名小组代表向全班介绍。

五 学生共选式学习(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师: 刚才大家都提到了自己喜欢的是文章的语言,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文章的语言。

这篇课文描写的语言特别优美。请大家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共5段),请说说自己喜欢哪些段落的哪些优美的描写语言,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先每人独立学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最后教师随机抽点一些学生起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师在学生发言后,也说说自己的理解:

第2段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雪峰高大而又色彩淡雅,雪水晶莹而又充满动态美。第2句着重描写了雪峰的“高矗”“巨大”,并着力渲染了色泽之美:以蓝天为背景,白缎似的雪峰耸立着,白云投下的云影如几朵银灰的暗花。第3~7句着重描写了雪水之美。在描写时,作者抓住雪水“飞泻下来”到“汇成湍急的溪流”,再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到“清澈的水底”这一由动到静的变化,用了“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千万朵盛开的白莲”等比喻,写出了雪水形色兼美的特点。

第3段描写雪峰下翠绿的原始森林,这段描写同样抓住了原始森林的特点。作者用“密密的”“重重叠叠”“斑斑点点”等叠词和“像撑天的巨伞”这个比喻,让大家仿佛看到了茂密的原始森林。“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和“偶尔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用侧面衬托的表现手法来突出森林的“寂静”;从林外“阳光灿烂”和密林中“难见天日”这种对比描写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森林的“幽深”。

第4段主要描写了天山的花海。“像不断的织锦……像天边的彩霞……像高空的长虹……”这一连串的比喻,将花海的广阔无边、高大茂密、五彩缤纷的特点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妙处所在。

第5段用反问句结尾,进一步突出了七月的天山繁花无边,不是春天,胜似春天。如果我们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可以通过这两种句式表达效果的比较,发现作者使用反问句的用意所在,他是为了更强烈的表达出对天山的热爱之情。

六 学生美读

教师: 请同学们放开声音,将课文再读一遍,要 美美地读,有感情地读,读出感受,读出享受;读出语言美,读出情感美。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七 学生总结

请同学们每人说一句结束语,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与学习收获。

教师: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了天山的重点景物,用优美的语言进行了具体描写,表达了对天山的热爱和赞美。如果有机会,希望你们也能在七月骑马上天山,感受一下那儿美丽的风景。

八 教师推荐课外阅读篇目

希望大家 课外阅读 一下 《天山景物记 》,学习作者描景状物的写作方法。

篇13: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天山,我心中一片纯洁的净土,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冰山、雪峰、溪流、野花、羊群和牧羊女,饮马溪边,策马奔腾,大气而不乏精致,粗犷而不失娴静,好一派奇异的北国风光。《七月的天山》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丰韵的天山之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时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月底教学使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师生共同品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深层次对话的形式之一。《七月的天山》一文的作者用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学习这篇课文,首先应让学生自主去“品读”,通过读,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读中有所感悟的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其次,在各自“品读”中,让师生之间展开自由的对话,通过对话,来互相启发,相互感染,共同提升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目标:

1、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具准备:

1.天山风景的图片,《天山景物记》序的'音像材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先做一个思维小游戏,(板书:新疆)齐读,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其实,就在同学们的联想和交流中,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西北风情,并且多少有些向往,是吗?我也一样,一说起山,我就会想起这样一座山,板书“天山”,自然,我就会想起一位著名的作家――碧野,他写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散文――《天山景物记》文章一开头,作者这样写道:(播放录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在我们这儿,七月是最炎热的夏季,不知道天山怎么样。(板书课题:七月的天山)今天我们随同作家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2、出示: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齐读)

3、这是全文的开场白,简洁明了,却又总领全文,想一想,你感觉到了什么?

4、出示有关图片和文字介绍

【设计意图】在学生情绪刚刚调动起来的时候,适时插入一些图文并茂的对天山的介绍,则会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更投入的在课文中去感受去感受天山的美。

5、难怪作家碧野说:(生接读……)那就赶紧骑马上天山吧!请同学们自由地,放松地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2、3、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6、汇报。出示句子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原来,上天山不是登上天山的顶峰,而是骑在马背上,从天山之外走到天山深处,记下一路上所看到的独特的风景,你知道,这是什么体裁的文章吗?(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游记”。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就是作者游览的行踪。)

7、骑在马背上,从进入天山,一直到到天山深处,一路上,看到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再一次默读课文。用恰当的词语分别给2、3、4自然段拟一个简洁的小标题,可以是文中的词语,也可以是自己概括的词语。(归纳板书)

三、品读感悟,欣赏景点

1、每一道风景都在我们心头留下了独特的印象。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抓住某个景点,多读几遍。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汇报交流 师相机引导品读,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这些句子

(1)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2)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3)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的细碎的日影。

(4)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设计意图】:品与读结合,在反复读中品,在品的基础上进行好朗读训练。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自读自悟,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根据学生自己的喜好来回报交流,讨论对语句的理解,交流自己的看法,充分体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四、形象感知,感情朗读课文。

1、一路上,我们跟随作家碧野,从字里行间里领略了天山的风景,现在,想不想看一看这些美丽的风光呢?(播放图片)

2、归纳小结,形成板书

五、拓展延伸,积累优美语句。

1、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阳光旅行社要招聘一批天山景区的小导游。招聘条件"熟悉各处景点,普通话标准,举止文明,待人热情大方。

2、先在小组内自由练习,再展示。

篇14:《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一、预习作业

学生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和解词,收集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的写景状物顺序和特点。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方面:

一是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运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绘了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天山的无限生机,另一方面解释了为什么盛夏季节进入天山会有秋天般的凉爽的原因。

二是描绘了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和马蹄溅起的水声相映成趣。

三是描写天山深处的景象:山色柔嫩,山形柔美;重点写了五彩缤纷的野花,溪流两岸,满地鲜花,犹如进入了春天的花园。

三、学情分析

文章的语言绚丽多彩,包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极具感人的魅力。在学习文章时,教师需要点拨的是,作者是如何吧天山之夏的景色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的。着重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确切的比喻。体会品味时,可让学生去发现,并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对他们的发言进行评议,对独到见解的加以肯定和鼓励,不够到位的则加一点拨,引导他们再次回文探究。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独立理解文章的内容,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五、教学重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六、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篇15:《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天山的美丽奇特就蕴涵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请大家读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流利。

2.开火车读课文,检测生字掌握情况,用大屏幕出示易错的字词,指名领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出示中心话题:

让我们带着对天山的向往,读一读课文,看看七月的天山会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请找出有关的词句画一画、说一说。

①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彩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太阳光透过云彩,把云彩的影子映在雪白的山峰上。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云彩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极白,连白云映在上面都显得发灰。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比喻是多么的贴切。

指导感情朗读。我想你们的眼前已经浮现出这蓝天映衬白云的美景,那我们就带着感受读一读。

②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两个“从”字,一个“飞泻”,写出了雪水流动的磅礴气势,“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写出雪水动人的姿色,多像细长的闪闪发光的银链;溪流抛起的浪花就像千万朵盛开的白莲,这又是多么确切形象的比喻。(学生自由感情朗读)

指导感情朗读。形象生动的比喻吧我们带入了七月的天山,用你生动的朗读把这美景表达出来。

③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白皑皑”写出了雪峰终年积雪,“蜿蜒无尽”是说原始森林连绵不断,“重重叠叠”说明了枝叶的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阳光只能是“漏”下,这里不用“照”字而用“漏”字与“细碎的日影”相照应。作者精确的用词,把天山的特有风光逼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指导感情朗读。

④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一说“矫健”,一说“精神”,用词富有变化,一个“浮字形象地写出花之多,人就像置身在花的海洋之中。

指导感情朗读。

⑤天山深处山色柔嫩,山形柔美。溪流两岸满地鲜花,犹如进入了春天的大花园。请大家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能给最后一段换种说法吗?看看两种说法一什么不同?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描绘出了天山之夏的独特风光。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作者清晰的写作顺序和抓住事物特点写作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希望同学们课后仿照《七月的天山》,写一篇游记,来表达你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自主读文,交流感受。这是篇略读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先引导学生自读通读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交流疑问,并进行自主解决,教师适当点拔。

品读课文,感受天山美景。多种方式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天山的美,从中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

篇16: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作业设置:

通过给本课生字找形近字并组词,用生字词造句。

反复查阅资料,了解新疆的天山,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并初步学习课文写作上的一些特色。

说说课文主要描绘了天山哪些美景。

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四、课前准备

学生依照“课前预习作业设置”,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和解词,收集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的写景状物顺序和特点。

五、课时安排:1——2课时

六、学习过程:

(一)检查课前预习作业

1、通过给本课生字找形近字并组词,用生字词造句。(检查要点:注意指导书写和排版,如:皑、溅、蹄、鞍字的书写。区别形近字如:“延”与“廷”、“蹄”与“啼”等。)

2、查阅资料。(检查要点:以查学生课本上作的相关笔记为准,督促学生为学习新课作充分准备。)

3、说说课文主要描绘了天山哪些美景。(检查要点:看学生对内容的分解能力,一有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二有天山密林;三有天山深处的美景—野花。)

(二)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三)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小结:

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 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

(四)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让学生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明确: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衬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以林外阳光灿烂和林中闪着烟头的红光来衬它的幽深。最后,以“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来突出森林之富饶。)

(4)朗读四自然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学生边交流,教师演示。

(“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描其色;

“像……织绵……彩霞……长虹”——绘其艳;

“赛八寸的玛瑙盘”——状其大;

“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显其多;

“用不着离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

(五)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拓展训练设置

1、归纳写作特点、然后进行小练笔:

(1)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

(3)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2、小练笔:

用排比句写一写我们的校园。

(2)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和即景抒情。

课后小结:

天山风景美如画,大家从文字上可以欣赏到天山的美,犹如漫步天山,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板书设计

4*七月的天山

骑 马 进入天山 雪峰 雪水

七月的天山 再往里走 森林 日影 水声 美

热 爱 走进深处 溪流 野花

课后反思:(预留, 授完本课填写)

篇17:天山景物记教学设计

天山景物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的叙述方法

2、抓住景物特点,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按一定顺序,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状物

2、难点:把握记叙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三、教学时数:二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先指导学生速读课文,布置思考题:这篇文章描写天山是以什么顺序来写景状物的?

以游踪为序,按空间顺序来安排全文,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从山的低处写到山的高处,或由内向外,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或由昼及夜,采用几种不同写作顺序穿插来写,从更多侧面来一览天山的美丽风貌。

2、生字词:

横亘(gèn):桥梁、山冈等横跨、横卧。亘:时间或空间上延续不断。

凝脂(zhī)

水獭(tǎ)

飘曳(yè)

焉耆(qí)

鬣鬃(lièzōng)

1、作者简介

碧野,原名黄潮洋,现代著名作家,广东大埔县人,出生于192月,早年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并从事文学创作,1948年春,投身革命洪流,1955年初,到新疆深入生活,1956年秋回到北京,基于对边疆壮丽景色的热爱和牧民幸福生活的喜悦,他写了这篇《天山景物记》,并被选入《1949--1959建国十年文学创作选散文特写》,他的作品较多,至今共出版二十多部,其中长篇小说《阳光灿烂照天山》和散文集《月亮湖》是他的代表作。

2、导入新课

天山是亚洲中部的一条大山脉,横贯中国新疆的中部,

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长约2500公里,宽约250--300公里,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天山的雪峰--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称为“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

《天山景物记》和《威尼斯》一样,也是一篇特征概括型散文,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热情歌颂了祖国西北连续富饶美丽、雄奇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牧民幸福美满的新生活,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河,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作者以小标题的形式描绘天山景色,每一节的主要景色都在标题中显示出来,第一节是“雪峰溪流森林野花”,从四个方面描绘天山的自然风光,展现了一幅境界开阔、优美动人的风景画,采用的是从山的外围写到深处的顺序;第二节集中描写千里牧场的迷人景色,写出牧场一个昼夜的景象变化;第三节从四个方面有重点地介绍天山的奇珍异品,展现了天山的富饶,基本上以描述对象被发现时间的早晚及分布的高低为序;第四节则描绘了天然湖的状美景色,介绍了果子沟富饶的物产,以从高到低的顺序来描写。而第一段与最后一段则是前后呼应的段落,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先引起读者的兴趣“朋友,你到过天山吗?”并以“如果你愿意,我陪你进天山去看一看”为过渡句来描写天山景物,最后一段又以一句“不过当向导在我只是一个漂亮的借口,其实我私心里很想找个机会去重游天山。”进一步抒发作者对天山的热爱之情,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丰富感情表现出来的呢?我们可以看一下第一节的第二段、第四段、第二节的第一段等,这几段在描写天山的优美景物时,作者倾注了自己丰富的感情,现在请大家默读一下这几个自然段,感受一下。

这篇文章我们说过它是一篇特征概括型散文,因此对景物特征的细致描写也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第三节和第四节中学习到这个写作特点,如:第三节写野马,看一下第三节第一段,这一段写夜牧中,野马合到牧马群中以及黎明时远离牧马群的情景,主要表现了野马的特征和习性,那么作者是怎么描写的呢?

这一段写野马的“野”的特征,从两方面着手,先写它们外部姿态的不同,主要表现在鬣鬃上,主要的重点词语是“长长的”“许多飘曳的缎幅““直垂到膝下”“闪着”“光泽”;另一方面表现在它们“合群”和“护

群“的习性上,重点词语有“机警善跑”“混入”“对闻”“磨擦”“嬉逐”“掩护”“远离”,这些词语用得十分贴切,鲜明。

(2)写天然湖,作者写出了“湖色越远越深,由近到远,是银白、淡蓝、深青、墨绿,非常分明。”天然湖与一般湖的区别就写出来了。

文中还有其他部分也体现了作者的这种写作特点,阅读时要认真体会。

3、作业:文中多处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写法,大家课后自己去看。

第二课时

1、复习前节课所学,导入这节课学习内容

我们前面有说过,这篇文章整体以空间顺序来安排全文,但却并不是单一按照一种写作顺序来组织材料,下面我们看看第二节“迷人的夏季牧场”,体会作者这种写作手法,我们先阅读一下第二节。

第二节基本上以时间顺序来描绘牧场一个昼夜的景象变化,我们看,前四段写白天的情形,分别写晴天和阵雨时的牧场,后四段依次写黄昏、晚饭时、晚饭后和深夜的情景,前三段和第六、七段都由远而近,其余则由上而下描写。

有了这种体验,我们再看一下第三节,第三节除了以景物发现时间的不同描写外,前三段都是由远及近,后一段则是由下至上。现在,我们就可以再来分析一下第一节和第四节,大家可以自己看一下。

好,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本文的修辞手法,文章绘形、绘声、绘色地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那么作者是怎样运用比喻手法来描绘的呢?

描写景物形态的: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天的巨伞。

描写声音的:风从牧群中间送过来银铃似的丁当声,那是哈萨克牧女们坠落满衣角的银饰在风中击响。

描写景物动态的:水从悬崖上像条飞练似的泻下,

描写景物色彩的:就在急湍的涧边,绿色的深谷里也散布着一顶顶牧民的蒙古包,像水洗耳恭听的玉石那么洁白。

描写感觉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通感)

还有:

拟人:

夸张:这密密层层成丈高的野花,朵儿赛过八寸的玛瑙盘。

对偶: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

排比: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最后,我们来欣赏一下本文的一些优美句子:

(1)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赏析:写雪水飞流的壮美景象,景象中又见柔美。“飞泻”“冲激”,言其“壮”;白莲暗喻浪花,言其“柔”。“抛”字用得传神形象,寓美感于景物之中。本句与前句写白云在雪峰间投下的云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的暗花,有异曲同工之妙。

(2)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

赏析:用通感的手法,写天山深处树林一片青翠(山色柔嫩)、山坡逐渐平缓(山形柔和)的景状。凝脂,一般比喻皮肤洁白柔滑,文中形容山色和山形,以触觉喻视觉,渗透着作者对天山的热爱之情。

(3)“雪峰溪流森林野花”第三段、第四段

赏析:第三段写原始森林“大”、“密”“静”“富”的特点,以“蜿蜒无尽”写大;以“重重叠叠的枝丫间,只漏下点点细碎的日影“及”林外阳光灿烂“与”密林中却闪着烟头的红光“的对比写密;“马蹄声”及“几声鸟鸣”反衬幽静;“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说明富饶。

第四段主要写野花艳美、高大、茂盛。以连续喻体“织绵”“彩霞”“长虹”的排比,喻野花之艳美;以“花海”喻野花之茂盛;以“朵儿赛过八寸的玛瑙盘”直接写花之大;“浮”既写花长得密,又写花高;“用不着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

到满怀的你最心爱的大鲜花”,熔野花之高、大、密、美于一炉。

⑷《迷人的夏季牧场》第五段。

赏析:主要用绘色的描述展示牧场黄昏的诱人美景。落日余辉与碧绿的草原互相辉映,宛若一幅灿烂的油画,而银灰色暮霭中点缀着点点红火光的草原,仍不乏宁静而又美好的意境。

篇18: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熏陶。

教学重点:

识字、学词、读文理文

教学难点:

读文理文

教学创新点:

以读为线,积累好词好句,抓取主要内容知大意,搭建知识迁移的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略读课文的一般教学步骤是:读提示,明要求,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表达方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师导入:学生齐读课题。

2、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全文一共多少个自然段?朗读1、2,要求学生仔细倾听,注意生字的读音,教师用“似的 盛开 饮马”三词反馈倾听的情况。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4、5,要求读正确、读流畅。

3、请1-2位中上生学生根据拼音读生字。

缎duàn 涧jiàn 俯f

蹄tí 溅jiàn 延yán

鞍n

4、组织小组开火车赛读重要词语,检查识字状况,在反馈中纠错并反复纠读。

锦缎 山涧 俯视

马蹄 溅起 绵延

马鞍 高耸 透射

寂静 增添 细碎

柔嫩 绚烂 白皑皑

重重叠叠 斑斑点点

5、要求学生标画含生字的词语之后,组织学生接龙朗读课文,看是否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顺畅。教师注意板书学生读错的字,反馈预习情况,组织学生查字典标注:高悬 峭壁断崖 银链 鳞光 绚烂 无边繁花

6、教师过渡:学习一篇略读课文,仅仅满足于借助字典认识一些生字,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你们能不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完成阅读提示里边提出的任务。老师读一读阅读提示,你仔细听,看阅读提示里面提出了几个任务。

7、学生表述任务:

(1)想一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2)它们有什么特点?

(3)抄写优美的语句。

8、教师过渡,学生默读课文,解决问题

(1),教师帮助学生缩减语义并训练其有条理地、反复整体表达:《七月的天山》先写水,再写原始森林,最后写花。

9、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仔细地读,解决问题

(2),教师组织学生依次交流:要求学生运用课文的句子伸展语义,教师相机挑选出比喻句和排比句指导朗读并分析写具体的方法。

10、学生借助课件帮助小结所学:《七月的天山》先写水,再写原始森林,最后写花。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的方法来具体描写这些景物的特点,是按游览顺序写的。

11、教师小结:

(1)理解反问句,抄写好的句子;

(2)积累词语练习:。

教学反思:

以分解对零散,以组合促概括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中的比较满意的地方:

1、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围绕“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抓住景物的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表情达意的”进行自主研读和交流。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了词汇的丰富,风景的优美和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2、讲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欣赏句子“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要求学生合理运用比喻、排比的句式对身边熟悉的景物进行仿写练笔。

不足的地方: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程序上似乎顺理成章,从整体到部分,从读到写;方法上似乎合情合理,有自主阅读,有品读赏析,有课后练笔,做到了读写结合。但总觉得自己在课堂上没有跳出教材这个圈子,对文本的分析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大多数学生的写作练笔也只是比葫芦画瓢,没有拓展,没有创新,总之,觉得语文课上读写结合的效果不怎么明显。

篇19:《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教学

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积累语言。

3.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夏天独特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

教学重点:

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课前准备

制作介绍天山美景的多幅图片及相应文字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感悟

1、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你们一份礼物,希望你们在欣赏这份礼物的时候仔细观察,用心感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2、欣赏天山美景(图片配音乐:x疆好)

3、师: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天山风景图,你有什么感受?

4、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

二、明确任务

1、读课题,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

2、提出学习方法

三、自学课文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学生朗读(或配乐朗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学生边交流,教师演示。

四、细品语言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五、拓展训练

1、归纳写作特点、然后进行小练笔:

(1)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

(3)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篇20: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预习要求:

1.标注自然段,识记注音词语。

2.朗读课文,由慢到快,至少三遍。

3.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检查预习

师:(出示地图)在中国的西北有一个很大很大的地方,叫新疆;在新疆的中部有一条很大很大的山脉,叫天山。那里终年积雪,是个天然的避暑胜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生:《七月的天山》

师:让我们通过文字跟随作者“骑马上天山”,去感受一下七月天山的美丽景象。课前我们都已经预习了课文。分享你们预习的收获,

分别出示:

白缎 山涧

俯视 马蹄 溅起

绵延 离鞍 白皑皑

饮马 重重叠叠

无限生机 五彩斑斓 细碎日影

锦缎绵延 五彩缤纷 峭壁断崖

师:“细碎日影”特别有画面感,读读这个句子就明白意思了。

出示: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生:太阳照在森林里,光线透在地上有斑斑点点的光,就是细碎日影。

师:(出示与语境相关的画面)

师:(这一组词语里)请找到一组近义词。

生:“五彩缤纷”“五彩班斓”

师: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出示:当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坐在马鞍上,就可以俯视那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鱼群闪闪的磷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的生机。

满山都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生填空后:五彩缤纷就是色彩很多,很耀眼,很绚烂的。

师:你联系上下文很好理解了词语,这“缤纷”还有一种动态的感觉,(指“绵延”)很多的色彩耀眼、绚烂,而且一直绵延。那么“五彩斑斓”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阳光照在水里,石头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天山脚下------再往里走 -----天山深处

师: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课文的前面有一个提示语。

课文主要写了天山什么景象,什么特点,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师:在不同的地方,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静静读书,把主要的景物圈划出来,把“特点”批注出来。

师:我们可以交流了。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概括,随机板书:(水 树 花)

三、举一:进入天山

师:进入天山,作者主要写了水,这里的水是什么样的特点呢?哪些优美的句子划出来。

生:“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天山的水太美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回答得非常好,先读句子,再说特点,也可以先说特点再读句子。

生:“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这里的水很清很清。(清泉石上流

师:是作者精美的文笔展现了美景。我们再读读这些句子,怎么会写得这么美呢?

生:作者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样子,又写出了它的光亮,很生动!

生:作者还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是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小水珠那么的美,讨人喜爱,表现了作者当时那种喜爱之情。

四、反三:“往里走”和“走进天山深处”

学生说特点再汇报喜欢的句子和景物的特点

生:“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树木很多,森林很密的特点。这个句子很有神秘感,很有趣! (一径竹阴云满地

生5:“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这里的特点是很安静,很安静。特别是“只听见”这三个字。

师:抓得很准!

生6:“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就这么短短的几个字,让我脑海中浮现出了这种景象:一条长长的带子,在一座又一座山峰下环绕,很美很美。

师:你的想象真是太丰富了。真会读书!你把“萦绕”都读活了。

生7:“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这里把野花分别比作锦缎、霞光和彩虹,还写出了野花的特点,让人感觉很美。

师:一连用了三个比喻,构成了一组排比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感受“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是一种怎样的情形。(生齐读)

生:“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这句话让我感觉到了那里的花很美,那里的花就浮现在了我的眼前。

生:我补充。这句话让我感到花很多,都能让人浮在上面了!这才叫“花海”。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花海吧!(出示画面)

师:马矫健,人精神。用词富于变化,值得学习。再读!(生读)

五、语句积累,摘抄句子

师:这么多美妙的句子,选择其中一两处最快的速度背诵出来。

学生背诵后检查背诵。

师:我们背诵的语言可以积极运用,这天山的美景其实在我们的校园、安公园和柏林寺里也有。

可以改编或者直接运用背诵的句子。师友互相说说后再全班发言。

柏林寺里的柏树( )

校园里的松树( )

校园里(公园里)的花,五彩缤纷像( )

安济广场的喷泉像( )

生:那条小河清澈见底,里面的小鱼快乐地自由自在地玩耍,给桃李园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生:公园里,花儿绽放,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六、收获

1、修辞方法 表现美 2、移步换景

生: 塔松

板书:进入 雪峰: 高 大 白

水 : 急 清 生机

往里走 森林: 密 静 绿 美不胜收

深处 野花: 高 艳 多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新疆之旅初二作文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七月的天山(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天山牧场》教案

夏说课稿

新疆风情在线散文

新疆一周游记作文

天气晴朗处处好风光作文

天山之夏作文

五年级音乐《天山风情》教学设计
《五年级音乐《天山风情》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五年级音乐《天山风情》教学设计(精选20篇)】相关文章:

独特的民族风教学反思2023-05-13

天仙公主作文2023-01-19

乌鲁木齐风光导游词2022-09-09

夏天的山小学作文2022-04-30

音乐教案-独特的民族风2022-12-08

游那拉提草原作文2023-12-14

乌鲁木齐劳动合同范本2022-08-17

库尔勒导游词优秀2022-11-28

游莱芜天山仙人谷作文2022-12-19

新疆葡萄沟作文2023-04-2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