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与诗同行》教学设计(通用17篇)由网友“锋平浪静”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语文《与诗同行》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小学语文《与诗同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⒈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⒉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学写童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篇2:小学语文《与诗同行》教学设计
一首自己最喜欢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活动1自己动手写写诗。
⒈师:读了许多名篇佳作,领略了诗中丰富深厚的内蕴,让我们收获颇多。我想,在大家的心目中,诗歌是那样神奇,/诗人是那么的.了不起。其实,大诗人也一样是逐步尝试而有所成就的。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同龄人的诗作。
⒉学生自由阅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
⒊学生交流感受。
⒋学生说说自己比较喜欢的一首诗,并简述理由。
⒌教师小结:原来只要我们有一颗童心,能够大胆想象,就能发现一般人不能发现的趣味,写出有趣的童诗。
⒍课件展示补充的诗歌,学生赏读。
⒎师:书中还有另外三首诗,你喜欢哪首诗,读一读,试着模仿它写一写,注意想象要大胆,语言要生动,要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⒏在小组里交流自己写的诗。互相评议、修改。
⒐小组推荐优秀诗作全班交流。
二、活动2举办诗歌朗诵会。
⒈师:读一首好诗,如饮一杯美酒;读一首好诗,如品一杯香茗。诗中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丹青的浩然正气;诗中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盎然生机;诗中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深厚友情;诗中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旷达胸襟,诗中情诗中意让我们在诵读吟咏中升华感情,陶冶性情,收获快乐。那么。让我们在诗歌朗诵会上倾吐我们的诗情吧!
⒉全班分组讨论开好诗歌朗诵会的有关事宜。
⑴确定内容。⑵商定形式。⑶组织分工。⑷确定时间、地点。⑸确定评委。
三、活动3合作编本小诗集。
⒈师:在前面的活动中,我们搜集了一些诗作,赏读了我们喜爱的作品,还小试牛刀当了回小诗人,/article/这么多我们喜欢的诗犹如一个个五彩缤纷的贝壳,那么就让我们来编本诗集,把这些贝壳串成一串美丽的项链吧!
⒉小组合作编辑,讨论注意事项。
⒊展示成果。
四、活动4诗歌知识竞赛。
⒈师:我们在诗海中遨游,有的同学水性深一些,有的同学水性浅一点,我们可以用比赛的形式来比一下水性,看哪些同学功力深厚。
⑴师生一起根据班级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组。
⑵搜集竞赛题目:可以是诗句接龙、诗谜竞猜、诗歌常识、诗人简介等。
⑶题型设制: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
⑷制作课件。
⒉进行诗歌知识竞赛。
⒊评出优胜团队和个人,颁发奖品。
⒋教师小结:通过这次诗歌竞赛,我们比出了水性,决出了优胜者,希望同学们不辍阅读,以达到更高境界。
五、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总结。
⒈师:在轻叩诗歌的大门系列活动中,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摘取了生活中的浪花,到诗海中拾贝,与诗歌同行,受益匪浅。今天我们就把自己点滴的收获总结一下,为以后的活动打下基础。
⒉结合教材,让学生明确总结的写作要求。
开展情况收获反思建议
⒊学生结合活动前拟订的活动计划和活动过程中随时记下的点滴收获和体会学写总结。
⒋全班交流活动总结。/sjbwz/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谈。
⒌评选出优秀总结。
篇3:与诗同行(人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
一、导课:诗歌是中国的文学之瑰宝,从上周开始,我们就一起“轻叩诗歌的大门”,开始了“与诗同行的日子”。我们共同在诗海中徜徉,共同在诗海中拾贝,一路同行,留下了一串串快乐的音符。
二、精彩回放 与诗同行
1、复习要求:快速浏览《与诗同行》几篇课文,注意每篇文章中的 “泡泡语”
2、交流课文重点,及时订正、点拨。如,前三首诗的不同与相同; 那些与诗有关的故事;读诗方法…… 3评价
三、补充资料 给诗加腰的作诗方法
1、习题法 2、依句法 3、依韵法 4、推敲法 5、反意法 ……
读诗的方法
1、联系生活读古诗,就容易读懂诗意。
2、读诗时将诗句在脑海中描绘出一幅幅图 画,这样就能进入诗的境界里。
3、拿不同的诗对比读,在比较中能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
4、诗句词句难理解的时候,只要了解诗人的身世际遇,就能体会诗人的心境和感受,读懂诗
四、考考你,相信自己
让学生仔细观察 配套练习题《与诗同行》看看题型、内容、难易程度,做到心中有数。
(基础知识题;应用练习题;课内外阅读拓展题)
1、基础知识题(我会画 我会补):认真;快速;准确。
2、方法与技能(我会写 我会辨 我能行):善思;灵活;正确
3、课内外拓展(我会填 阅读屋):
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有些什么技巧和方法呢?
1、平心静气审题,切忌粗心。
2、仔细研读语段,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3、巧妙借助“原话”,确定解题空间。
4、选择适当方法,答题力求言之有理。
上下联系。联系生活。 立足中心。
5、合理控制答题时间,先易后难。
知识竞赛
1.填颜色:
(1)_________日依山尽,_______河入海流。
(2)日暮_______山远,天寒_______屋贫。
(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_______桔_______时。
2.填数字:
(1)飞流直下_______尺,疑是银河落_______天。
(2)朝辞白帝彩云间,_______里江陵_______日还。
(3)碧玉妆成_______树高,_______条垂下绿丝绦。
3.填植物: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_______开。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_______村。
(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口_______别样红。
写出含有下面字的诗句(12分)
1、月:“举头望明月”、 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竹外桃花三两枝”、 _________________
3、雨:“清明时节雨纷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要求写诗句。
(1)描写山水的有关诗句:
(2)歌颂情谊的有关诗句:
(3)反映科学哲理的有关诗句:
(4)反映边疆将士的有关诗句:
(5)表现爱国主义的有关诗句:
学生感情诵读自己写的诗歌
五、总结: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诗歌就是那大海中的朵朵浪花,装扮我们的精神家园。让我们一起读诗,读书,读人生。可谓:诗行碧波上,人在书中游。腹有诗书气自华 ,发奋学习强中华。
[与诗同行(人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
篇4:《与诗同行》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诗歌,为自己搜集到的诗歌配插图,增强阅读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水平。
2、在搜集到的诗歌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个性化鉴赏。初步了解闻一多的诗歌美学主张。
3、练写诗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感受诗歌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闻一多的诗歌美学主张。
2、学写诗歌。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周星驰导演的电影《喜剧之王》吗?在这部电影里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周星驰在还没有成名之前,他最大的家当就是一本书--《青年演员的必修课程》,他把这本书放在一个月饼盒里,时不时拿出来看看,实在珍爱有加。正是这本书,使他走上演艺生涯。我想,这可能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体验吧!我记得当我还是一个16岁的中学生的时候,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了一本书《新诗格律研究》,我现在回想起来,这本书又薄又破,但是它使我认识了徐志摩、舒婷、余光中等诸大名家,我突然发现,在广阔的文学土壤里还孕育着这么瑰丽的文学作品。我一下子被诗歌精美的语言、独特的文学体裁深深折服,为之痴狂。那本书,我也珍藏了很多年。在一个重要的时期,一本书可能引领着我们走向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今天的你们,可以通过那些方式去认识这些文学大师呢?
师: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叩响诗歌的大门,与大诗人交朋友,与诗同行,进一步提高我们鉴赏诗歌的能力。(板书:与诗同行)
(二)诗歌鉴赏
师:同学们,我知道你们搜集了很多诗歌,有些同学甚至还把自己搜集到的诗歌背了下来,这种学习热情真令人感动。那么,在你搜集到的诗歌中,你最喜欢哪一首呢?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生自由答)
师:评价一首诗歌的标准很多,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其中一种审美标准,就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民主革命战士闻一多先生提出的三美主张。闻一多认为一首真正的好诗应该具备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首先,我们来看看一首诗怎么体现出音乐美的呢?
你们怎么理解呢?(生浅谈)
师:诗歌,谱上曲便是一首歌,它具有一定的押韵、优美的节奏,读起来琅琅上口。现在,在小组里交换读一读你搜集到的诗歌,你觉得哪一首诗在节奏、押韵方面处理得很好?(小组交换读,自由谈)
师:今天,老师要向大家推荐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徐志摩,他曾经于1924年5月陪泰戈尔到日本访问时写过一首诗,这首诗写的是日本的友人与诗人送别的情景,诗人用几句话,抓住最富有日本女性特点的温柔娇羞的神态来描画,表现了对日本女郎的由衷赞美。大家一起读一读这首诗。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
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莎扬娜拉……
----徐志摩
1、 你觉得哪一句诗最具音乐美呢?(生答)
2、这首诗的用词非常讲究,娇羞与忧愁就是很巧妙的押韵,同时“道一声珍重”在诗中出现了几次,达到了反复吟咏的效果。在歌曲中,我们也常常唱到某一句歌词,反复唱几次,以表达内心的情感。
3、 这么优美这么浪漫的诗,我们要怎么读呢?自己先试试,读出他的音乐美。
4、 我要听出“反复叮咛,一遍又一遍的向诗人道珍重”读出依依不舍。
师:闻一多先生认为诗歌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除了音乐美,诗歌这种体裁与其他文学体裁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呢?对,它的断句分行,所以诗歌也被称为“长短句”。这也就是指诗歌的建筑美。
5、 建筑美
师: 一首好诗,会在一个恰当的地方分行断句,在你搜集到的诗歌中,读一读,哪一
首诗最具建筑美?(生答)
师:有很多诗人,喜欢追求新奇巧妙,把诗设计成不同的形式,老师这里就有一首宝塔诗,你能读懂吗?试着登山的方法读,就像沿着小路蜿蜒而上。
(读宝塔诗)
开
山满
桃山杏
山好景山
来山客看山
里山僧山客山
山中山路转山崖
6、 绘画美
其实,不管建筑美也好,音乐美也好,一首真正的好诗,应该具有优美的意境,这也是闻一多先生所说的“绘画美”。他认为,一首诗的辞藻最重要,要有色彩感,美感。昨天同学们都给自己喜欢的诗歌配上了插图,现在你能说说,那首诗能把你带到诗情画意的境界里?(生答)
师:一首优美的诗歌,无论多少年过去,当你再一次读起它的时候,你都会被它的魅力折服。就像诗人海子用美好的想像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的感受。海子,中国80年代的著名田园诗人。谁来读一读?
(生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
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师:读完这首诗,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什么样的画面?(生答)
师:老师也很喜欢海子的这首诗歌,所以读着读着,也忍不住画了一幅画,尤其是这两句: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读这些优美的诗歌,真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啊!
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一遍好吗?
小结:今天,我们交流了很多诗歌,认识了不少诗人,同时更认识了诗歌的一种审美角度,闻一多的三美主张。如果今后大家还有兴趣,读更多的诗,你们也会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
(三)学做小诗人
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带着一颗诗心,一双慧眼,就可以发现生活中点滴的美。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你是否发现,我们一些很有民族特色的事物呢?比如---(取出墨汁,演示墨的变化)你看到它,觉得它象什么?(生答)
看到它,你联想到什么?
我们也可以象大诗人一样,用细腻的语言描绘我们看到的这一切,用诗歌这种文学体裁表达心中的情感现在,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当一回小诗人吧!你可以看视频,写一写“墨”给你来来的想象,也可以写大自然的一阵风,一场雨,一棵树,一朵花。开始动笔吧!(播放墨韵视频,在音乐中练笔)
10分钟练笔。
写完先在小组交流。选出一首较好的,集体评议,提醒学生以三美主张这个角度评。
师出示自己写的诗歌。学生评议。
墨
在古典的深处奔涌
丝丝缕缕 浓淡相宜
氤氲在 司马迁的竹简
曹雪芹的丝帛
它是
王冕洗砚池上飘来的一瓣梅香
是 古老的京剧的一张脸谱
长须伴随着密集的鼓点飞舞
细笔勾画的柳眉
任是无情也动人
渺渺天地
黑白分明
泼墨,泼墨
凝成历史的烟云飞沫
(四)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上完了这节课,课后你想做什么?或者说想给自己布置一道怎样的作业呢?(生答)激发学生编辑诗集。
[《与诗同行》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
篇5:与诗同行
读诗,宛如聆听一首旋律优美的音乐;读诗,好似鉴赏一幅令人陶醉的山水画;读诗,仿佛欣赏一场曼妙无比的舞会。
诗的韵律,宛转悠扬。生活中如果没有了诗,就好像一支没有配乐的舞蹈,枯燥乏味;没有了诗,就好像航船失去了风帆,丧失了远航的动力;没有了诗,就好像一首没有谱曲的歌,单调的歌词让人无趣。
读诗如乐。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中读懂了琵琶女一生的不幸遭遇,琴声如风,扬起了人生的真谛。闲读于桌前,品味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欢跃,感受余伯牙不见钟子期直抵心扉的痛楚。平静的湖面也需和风掠过,方能达到波如琴声人在画中游的意境。转轴拨弦三两声,弦弦演绎了人生的喜与悲,高雅而又不失真实,奇妙之音伴我走过春夏秋冬。
读诗如画。从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看到了春天万物萌发的勃勃生机;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看到了夏天花团锦簇的欣欣向荣;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看到了秋天万山红透的成熟稳重;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看到了冬日雪花纷落的壮美意境。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无不在诗情画意。
与诗同行,独自驾一兰舟,心怀怜惜地去寻找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百转愁肠的李清照,听她苦诉离愁别绪;豪情万丈地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太白共饮,倾听他的凌云壮志;满怀激情地与酣醉的苏东坡齐赏明月,共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道理。
驾一叶扁舟,行在诗海中,令人如痴如醉,心旷神怡,留连忘返。与诗同行,岂不乐乎?
篇6:与诗同行
与诗同行_记叙文
这学期,我们开展了轻叩诗歌大门——与诗同行的活动。在这一次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中,我们广泛地阅读了诗歌,不仅拓展了知识面,而且还深深地感受到祖国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丽与感情,了解诗歌的内涵,真是受益匪浅。
首先,我们小组的同学制定了活动计划,进行了明确的人员分工,各自回家搜集唐诗、宋词、元曲与现代诗,并将搜集来的资料聚集在一起,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阅读与交流。在交流中,我们感受到了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之处:古诗的语言比较凝炼、内涵丰富;现代诗的写法则比较自由,更适合抒发诗人的情感;我们还了解到了诗歌的分类与诗歌的表现手法总之,我们学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
虽然这次活动时间很短暂,但轻叩诗歌大门,在我们面前展出了一个美丽的诗歌的世界,从而让我们挖掘到了诗歌海洋中的无数珍宝。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陪伴我们成长!
篇7:与诗同行
“啪”的一声,外公长长的戒尺砸在年老的木桌上,满目的尘埃扬起,昏黄的灯光下映出我微微颤抖的身影。木木的读书声机械地响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是一个禁锢我童年的地方。
外公家有一个古色古香的大书柜,书柜里放着为数不多的书。其中一本书,外公每天都要精心擦拭并摩挲着书面,看上那么几页。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那本书叫《诗三百》。
外公年轻时定是爱极了这些文字,却因生不逢时没能实现愿望。妈妈总说:“外公是最疼我的,恨不得将当年未完成的心愿加在我身上了。”有时当外公摇头晃脑陶醉在他的诗的世界里时,眉眼间露出欢喜,我也跟着欢喜――但绝不是因为这些乏味的文字,而是趁其吟诗之际,我可以溜到院子里与我的小猫小狗作伴。而后如我所想,听到的是外公“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带着谴责的诗句,看到的是他那恨铁不成钢的眼神。
那时的我,身在书房,心在远方,只要有外公盯着,我哪儿也去不了,只能孤伶伶地背着“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绝不亚于当年柳宗元独钓寒江的孤独和寂寞。
时光飞逝,我步入了小学,回到父母身边生活。记得和外公说再见的那一刻,我兴奋地向外公挥挥手,我再也不用背诗了。而他,给我的眼神,却是那样的不舍和惆怅。
以后的日子里,每当我向外公汇报我因背诗被老师表扬的时候,电话那头总会传来外公孩子般爽朗的笑声。
记得四年级时,我的第一篇诗歌创作被评为班级范文,当同伴向我投来惊羡的目光时,我眼中那欢喜的液体溢出,幸福地流了一地。外公反复欣赏着我的诗句,好像在品味自己的佳作。我的一点点儿进步微不足道,但却成了外公心中最美的篇章。
古诗,渐渐不再是折磨我的工具,我好像读懂了,也读懂了外公的良苦用心。我渐渐去体会、去领悟诗文里作者似浓似浅的情感,原来中华古诗的传承竟是这样博大,我也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读诗。
时光易逝,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白了外公额间的黑发。当有一天,您年迈得拿不起笔,忘了您曾钟爱的文字,而我一定会为您读诗,正如您当年教我一样,让您读懂我这般深爱您的心。
篇8: 与诗同行
爱诗,爱它“二月初惊见草芽”的惊喜;爱它“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爱它“寂寞空庭春欲晚”的凄怨;爱它“北风江上寒”的落寞。
孤寂的凤凰台上,李白以一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道尽了他的哀思,这位伟大的诗人一向是我心头的牵引,是我凝思的冀望。
敬亭山上,我要与之把酒言欢,共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章。
走过曲曲折折的田间小道,忽见一农民打扮却浑身散发超然气质的男子,不远处有他的妻儿,有他的桃花源,这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
破旧的茅舍里,我要与其吟诗品茗,商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从“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到“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摩诘一向是我倾诉心音的对象,只因为他的诗与诗里的那份明澈。
幽幽清溪畔,想与其谈天说地,共赏“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的美景。
读诗,是我的最大爱好,我一向认为诗情散发的光彩是品读诗人的最佳享受。
仿佛看见一间牢房,牢中骆宾王正以“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的诗句述不平;朦胧的江那边似乎传来“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的琴音;赤壁江畔,依稀回想起“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情景……
这些诗啊,在我心里的位置是如此独特。与之同行,我的心灵受到了净化;与之同行,我的游思日益波澜;与之同行,我感受到了人间冷暖!
啊!我愿在这诗的世界里畅游,与我爱的诗结伴,一齐走完这漫漫人生。
篇9:《与诗同行》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中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本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轻叩诗歌的大门”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活动建议,老师可以根据这些活动建议,引导学生按照学校、家庭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如果按教参落实,学生真的可以拓展很多课外的诗、词等相关的知识。但我班学生手中的的材料屈指可数,大部分学生家里又没电脑,所以这单元操作起来还挺伤脑筋的。尽管困难有很多,但这都不能成为忽视本单元教学的理由,于是我就另辟教学途径采用激励评价的方式(搜集资料最多、小组成员最团结协作的、通过本组学习收获最大的----把资料分类整理成册、每组成员能背一首以上课外诗并懂其诗意、在活动过程中把第六组内容中的几首诗、词、曲、现代诗能背诵的,就可以被评为“诗香组”,每位成员就可以颁发“六年级诗香满园的奖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居然在落实教学目标的过程有如下之喜:
一喜:定学习计划工作
我首先在班里做了个调查,看有多少学生家里有电脑能上网(全班有5个学生家里或邻居有电脑可以上网),然后分成5个组,一个组3位成员一位组长,每组里安排有一台电脑,之后让组长组织成员根据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制定本单元的学习计划,计划包括本组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活动安排、学习任务完成的时间等。一节课学生把七份学习计划如期交到了我的'桌面。看着学生写的学习计划,我喜上眉头。
二喜:搜集诗歌的有关资料
出我意料,第二节课学生带回了琳琅满目的有关诗歌的各种书籍,了解后,我又指导学生如何着手去搜集,从哪几方面补充。然后由组长根据所要搜集的内容安排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合作,由小组安排时间完成学习任务,在较短的时间内(周六、日两天)搜集的资料越多,小组加10分。看着学生想尽各种办法搜集的资料,心里喜滋滋的。
三喜:整理诗歌的有关资料
全班学生包括平时不太认真的学生都行动起来了。第一组为了争第一,本周六4位同学都聚在一同学家整理资料,他们没有打印机,全是同学们用手誊抄的,为了“他们的诗集”整洁,几位同学都模仿着字贴誊抄,几位同学分工合作、各司其职。还有几组整理的材料都各具特色,有的为诗谱了曲,有的为诗配了画,孩子们的智慧都展露在那一张张8k纸组装的“诗集”上,看着一行行清秀的字迹,看着一本厚厚的资料,看着一幅幅诗情交融的画,心里能不为孩子们的智慧而感动?心中早已“喜”开了花。
四喜:“轻叩诗歌的大门”演读会
诗歌演读会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小组成员全员参加,体现出团结合作精神。为了开展诗歌演读会,学生们忙开了,找材料、筛选材料、排练、主持等,忙得不亦乐乎!看着学生们活泼可爱的身影,一幕幕自编自导的诗歌演读剧,喜极之至(有几个剧把我的眼泪都笑出来了。),感动无比,真为学生们的表现而叹服(虽然他们不是导演,虽然他们不是演员,但从他们独具特色的作品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他们那种浓浓的学习兴致)!
五喜:创作童诗
诗是语言的艺术。深刻的思想、鲜明的形象只有用凝练、形象、具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现,才能成为诗。儿童诗应为儿童学习驾驭语言提供优良的条件,让儿童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丰富语汇,提高他们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创作童诗是学习第六组课文的最高境界。通过几天来的活动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不同种类不同形态的诗,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审美特点、心理、情感,自由创作童诗。通过这一环节,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双手捧着学生的诗集,喜乐无比。
六喜:谈学习心得
这是一节很特别的课,我要求学生桌上什么也不放,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条长长的路,路的两头,只有两个字“始与终”“终”后用了省略号,这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回想几天的合作学习洒下的一串串汗珠,收获的一点点心得,憧憬的一个个梦想。听着学生一句真诚的话语,我喜上心头。
篇10:《与诗同行》教学反思
《与诗同行》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中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本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落实了创作童诗。通过几天来的活动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不同种类不同形态的诗,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审美特点、心理、情感,自由创作童诗。通过这一环节,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学生还把自己创作的诗歌编成诗集,双手捧着学生的诗集,喜乐无比。里面有诗歌、词、插图,做得非常认真精致。
我和同学们还组织了诗歌朗诵会,诗歌朗诵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小组成员全员参加,体现出团结合作精神。学生们找材料、筛选材料、排练、主持等,忙得不亦乐乎!再全班举行诗歌朗诵会。看着学生们活泼可爱的身影,一幕幕自编自导的诗歌,感动无比,真为学生们的表现而叹服,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他们那种浓浓的兴致!
诗歌朗诵会后,我们还进行了一次诗歌知识竞赛,先分小组出题,再组合,筛选,弄出一套适合我们的`诗歌知识竞赛题目。在班上做题,互相改错,既增加了学生的人人出题能力的能力,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最后是谈谈自己学习诗歌的心得体会,并以书面的形式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这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回想几天的合作学习洒下的一串串汗珠,收获的一点点心得,憧憬的一个个梦想。懂得有付出就有收获。也充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篇11:诗语文教学设计
诗五首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据陶潜《饮酒》(其五)作的诗意画,《行路难》配图。
2.范读带:有关五首诗的录音。
3.投影卡片:介绍作者及其诗的卡片。
教法:介绍背景,反复诵读法;联想想像,比较阅读法。
学法:诵读、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 ,“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二、解题
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2.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4)。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五首诗词录音一遍;接着听《饮酒》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2)补充《饮酒》的注释。
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④辨:说明。
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3)教师根据自己的体会范读《饮酒》两遍。
(4)打出课件,同时让学生诵读课文多遍。
(5)指导背诵。
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诗有两个层次:开头四句为一层。是说作者虽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里,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如何能做到这样呢?原来是心灵远离了尘俗的牵缠,那么所居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清静起来了。
“采菊东篱下”以下六句为第二层次,承接“心远地自偏”而写下来。是说对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欣赏,能获得无限的意趣。沿着这样的理解去读背,就能比较容易地背出。
2.课文研讨。
(1)对一些重要词语及句子的理解。
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②“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2)说说这首诗表达上的特色。
明确:总体上说,这首诗语言是较为浅显的,结构上是精妙的,意境是高远的,所含的哲理也是深刻的。
明确:此诗的最后两句在全诗的结构上显得非常重要。它既提示了整首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又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值得体会、咀嚼。
4.学生质疑讨论,教师小结。
从《饮酒》诗的开头四句可以看出陶渊明当时怎样的心情?
探究学习:
诗的开头四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住在众人居住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这在当时确实是不易做到的。从封建社会直至今天,权力、地位、财富、荣誉,常常是人们所追求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已成了普遍现象。惟独作者却是个例外。因而生出第三句的设问:“问君何能尔?”这实在是个令人惊奇而关注的问题。作为自答结果的第四句更妙:“心远地自偏。”我的 心灵思想远离了那争名夺利的社 会官场,超脱了世俗,疏远了奔波于世俗的车马客,因而我的所居之处也变得僻静了。
作者刚从官场中退隐,一种脱离污浊的由衷之喜溢于言表,他为自己的正确选择而自我欣慰,其心情当然是舒畅愉快的。
5.课堂训练。
(1)当堂背诵《饮酒》。(让学生再次整体感悟这首诗。)
(2)逐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
明确:欣赏,先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其次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的画面或形象;接着把握诗所创造出的意境。同时从内容、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方面加以欣赏,以获得自己的感悟。
6.课堂小结。
(打出投影片。)
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四、自读《行路难》
1.解题。
《行路难》是乐府 《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2.齐读诗歌,探究学习。
(1)《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
能充分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动作,主要在诗的前四句。第一、二两句写的是美酒佳肴。这样的美酒佳肴谁见了都会产生食欲,更何况是以饮酒出名的作者呢!但
是作者却是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顾,使他感到一片茫然。这“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诗中不是写实。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当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苦闷抑郁,自己受诏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 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还山”,遭受打击之大,无以复加。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却被冰塞满,无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可登。因而“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
五、布置作业
背诵这两首诗。默写《饮酒》。
第二课时
一、研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解题。
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八月。茅屋,即成都草堂,是杜甫入蜀后,在成都浣花溪边盖的一座茅屋。诗中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2.朗读诗歌,注意正音,读出七言诗的节奏、重音,读出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3.质疑字词。
(1)虚词。
俄顷:时间副词,一会儿。
向:副词,渐渐。
安:疑问代词,怎么。
呜呼:感叹词,哎。
(2)实词(活用)。
向昏黑:变暗变黑(形容词作动词)。
风雨:刮风下雨(名词作动词)。
4.全诗段意。
(1)秋风破屋——惨
(2)群童抱茅——悲
(3)长夜难眠——哀
(4)广厦庇寒—一愿
5.思想内容。
描写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体现自己要让天下寒士得到安乐的情怀,由己及人,感人至深。
6.赏析。
这首诗可分为四节。第一节五句,写秋风破屋的情景。“怒号”写风势之大,“卷”“三重”写受害之重。“三重”不是确数,是“多重”的意思。下面“飞”“洒”“挂胃”“飘转”“沉”等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
第二节五句,写对“群童抱茅”的感叹。“南村群童欺侮我年老体衰,竟然忍心在我面前做盗贼!公开地抱着茅草钻进竹林离开,直至喊得唇焦口燥仍不奏效,只好归来倚仗自叹息”。‘‘倚仗自叹息”不仅可以想像出诗 人气喘吁吁的情形 ,也可窥视到诗人悲叹群童抱草,屋破难修的无可奈何的心情。此五句写儿童由心理到行动,写自己又从行动到心理,寥寥数语,使人物形象形神俱备。
第四节六句,直抒感慨,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诗人在屋破漏雨的困苦情境中,由已及人、由近及远、由小及大,一想到饱经丧乱、颠沛流离的“天下寒士,,在此风雨如磐的困苦中煎熬,他便泯灭了“小我”,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振臂高呼,发出了黄钟大吕般的强音。“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何等粗犷有力的笔锋,何等壮阔深达的形象,何等铿锵雄壮的声音。三句蝉联而下,形成奔腾汹涌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奔放的激情和殷切的渴望以及博大的胸怀。诗人至此意犹未尽,又于回环往复中递进一层,把由己及人升华到舍己救人:“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多么深切的期望!它把诗人舍己为人,至死无悔的高尚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全诗主旨所在,也是最动人,感召力最强之处。
7.艺术特色。
全篇重在揭露现实,结尾闪耀理想之光芒,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名篇。
8.归纳总结。
全诗作者根据切身的生活现实,如实写来,使读者真切地感到诗人的痛苦。组织
材料时,层层深入,情不自禁地说出自己的愿望,画龙点睛,水到渠成。
第三课时
鉴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导入
有人说,朋友是冬日里温暖的火炉;是疲惫时可以倚靠的肩膀;是一口可以给你甘甜的深井……有了朋友,我们心灵的天空更高远;有了朋友,我们人生路上的步伐更坚定;有了朋友,我们生命中的某些时刻显得更刻骨铭心。不是吗?我们与朋友分别的那一瞬至今仍历历在目。今天我们就来和身在西北边塞的岑参一道送送他的朋友,重温那难忘的一幕。
二、初读感知
1。正字音。
折散裘衾角着羌掣
2。明内容。
课题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说说送别的环境。
明确:在西北边塞瑰奇壮丽的冰雪沙海背景下,岑参送朋友武判官回到京城长安去。这是戍边将士之别。
三、品析学读
1。自由读,将写景与送别的过渡句用“——”标示出来。
明确:在“愁云惨淡万里凝”处标示。
2。请同学们任选角度,将前面咏雪的句子和后面的送别联系起来。比如说:雪是冷的,可朋友的心是热的。
雪是洁白的,朋友情是纯真的;雪景美丽得令人温暖,朋友情真挚动人;雪中生活是寒冷的,朋友的归途令人担忧;雪中生活是艰苦的,它令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盼望归去;纷纷大雪,是不是上天为朋友归京而献上的贺礼?奇丽的边塞雪景,是不是为离情别意抹上了军人的`豪迈?
3。想像诗句所呈现的画面,自己试读。
4。教师指名读,边点评边示范。
第1、2句陡促,重读“卷”、“八月”、“即”,突出风狂雪早;3、4句轻柔舒缓,重读“春风”、“千树万树”,表现“春暖花开”的美景所带给人的春天般的温暖;然后低沉滞涩,寒气仿佛侵入骨髓。“中军置酒饮归客”及以下三句应读得热烈急促,一气呵成,营造出一种喜庆的气氛;“轮台”四句渐渐舒缓,渐渐低下去,使声音恰如那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营造出低回不已余音袅袅的意境。这一刻,画面定格,时间停止,情感激荡。
5。听读,揣摩:在送别的酒宴上,在挥手的那一刻,“我”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四、品味鉴赏。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什么说这两句诗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忽如”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忽”字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传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的,压枝欲低。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明丽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人称“妙手回春”,正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②“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 ’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看到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经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而那白雪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清白,更寒冷。可见一切都显示这里是冰天雪地的边塞。
③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讨论明确:这首诗气势飞动、描写逼真、气魄宏大,描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3.学生朗读全诗,并背诵。
五、自读己亥杂诗
1.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往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后两句抒情运用比喻,把落红比作辞官,春泥比作平民百姓,花比作朝廷,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2.小结。
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 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仔细地体会作者的精妙之处。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和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背诵这两首诗。
资料链接
1.陶渊明:《晋书》《宋书》均谓其系陶侃 曾孙,后人亦有疑其说者。祖茂,曾任武昌太守。父逸,曾任安城太守。太元十八年(393)任江州祭酒,元兴三年(404)为镇军将军刘裕之参军,旋又为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之参军。义熙元年(405)任彭泽县令,在职81天,因不满现实黑暗,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田。诏征著 作郎,称疾不就。今存诗辞赋一百二十余篇,多为归隐后作。散文以《桃花源记》最为有名,构想一无剥削无压迫的 理想王国。《五柳先生传》是一篇自传性的作品。《归去来兮辞》叙写归隐原因及隐居后的舒畅情怀。赋以《感士不遇赋》揭露时弊最深,鞭笞最力。诗以田园诗成就最高,代表作《归园田居五首》《饮酒诗二十首》等表现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景物的赞美。《杂诗十二首》表现不负盛年、及时勉励的积极思想。《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怀抱,颇多慷慨悲愤之音。其作品也有明哲保身、及时行乐、人生无常之消极思想流露。艺术上兼有刚健豪放与恬静清淡的特色,而后者最能代表其艺术风格。其诗情感真切,意境淡远,语言质朴,在玄言诗统治晋代文坛时能独树一帜。其人、其文不合时尚,故不为当世所重。刘勰《文心雕龙》对其未作评价,钟嵘《诗品》仅将其列入中品。萧统为最早重视陶诗者,始编陶诗八卷,并为其作传及序,但《文选》所选陶诗不及谢灵运多。自唐始被重视,为李白杜甫所推崇。至宋,更受文人的普遍重视。清沈德潜评陶为“六朝第一流人物”。
2.《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亚。他诞生于中亚的碎叶,五岁时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李白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 ,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像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现存作品有《李太白全集》,收诗九百多首。
3.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青年时代曾漫游吴、越、齐、鲁等地。三十五岁到长安求仕,寓居十年,不得志。及安禄山陷长安,诗人逃至凤翔,退见肃宗,官左拾遗,因直言极谏,改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人蜀。严武再任四川节度使时,表为节度使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携家出蜀,漂泊于湘鄂一带,病死途中。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处在唐朝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时代,他怀抱忠君爱国,积极用世的心情,但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又历经祸乱,因而能够体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深刻反映了这个时代,后世称为“诗史”。杜甫创造性地发挥了各种诗体的功能,发展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丰富和提高了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表现力,并且形成了“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
篇12:《与诗同行》的教学反思
《与诗同行》的教学反思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准备,孩子们已经搜集了各种主题的诗歌,并会背诵多篇诗歌,小组按照自己的计划准备着多种活动的内容。今天上午第三节,我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一节课两个活动:古诗的背诵和精彩片段的展示,一个是有关古诗知识的竞赛。第一个活动孩子们展示精彩,一节课全班同学背诵了近百首诗,诗的容量大,孩子们背诵得入情入境。孩子们还采用了多种形式赏析诗句,如诗句配画、诗词入歌……
第一个活动孩子们展示精彩,第二个活动刚刚开始,下课铃已响。看来,一节课只能设计一个活动,让孩子们得以充分展示,看来下节课得以古诗知识竞赛为主题开展活动,再加上自己动手写诗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充分感受诗歌的魅力。
篇13:与诗同行作文
诗歌在中国文化的宝库中,就像一颗明珠,散发出璀璨的光辉。本学期我们展开了“与诗同行”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走进了诗歌的国度,去欣赏诗歌,体会诗歌所描述的意境,领略诗歌独有的魅力。
首先,我们分了组,制定活动计划,如:我们这组就由张兵等人收集现代诗,柯霁虹等人收集古诗,等一切都准备就绪后,就开始行动了,大家按资料内容进行了归类,在网上将有关诗歌简介和诗歌背景的资料整理成文。如:李白《赠汪伦》我们就是通过收集来的资料,品出了作者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情感。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还收获了许多了知识,我们了解了诗歌的起源,学习了如何去欣赏诗歌,尝试了自己写诗,欣赏诗歌的方法有很多,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平时欣赏诗歌时总结出来。尝试自己写诗也让我明白了写诗不一定要用多么华丽的词语,而是要写出自己眼中的事物,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活动结束后,我进一步感受了中国诗歌带给人美的享受,也让我明白了读一首诗,并不仅仅限于把这首诗背熟,而是要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掌握并欣赏诗歌的方法,这样才算真正弄懂了一首诗。
这次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对诗歌的热情还没有消逝,我们要多读诗,品味其中美好的乐趣,将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有关与诗同行作文集锦九篇】
篇14:与诗同行作文
一路与诗意同行,在诗意的滋养下,我感受、体验。
我在书籍中寻找诗意。
红楼一梦,恍如梦一场。梦初,花繁映月,叶乱摇风;梦中,跌宕起伏,扑朔迷离;梦醒,却早已是“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花开几度,蕊冷香残,这是一场凄美的梦境,多少生命消逝,却留下了优雅和诗意。
徜徉诗词之海,“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是陶渊明的悠然;“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是李白的坦荡;“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是周邦彦的清静……
我在自然中寻找诗意。
当“竹外桃花三两枝”,那是春在散发请帖。当粉荷垂露,盈盈欲滴;白荷带雨,皎皎无瑕,那是夏在翩然起舞。当金色的麦浪翻滚,那是秋在狂放奔跑。当漫天白雪纷飞,那是冬在静静诉说。
步入山林,拥抱自然。绿叶如同绿色的精灵起舞,松鼠跳跃着自然的旋律,耳畔传来流水声,风铃般悦耳。夕阳西下,我看见晚霞绚丽得可以做跳舞的衣裳,铺满天际……
我在岁月中寻找诗意。
岁月就像一条河,左岸是无法忘却的过去,右岸是充满未知的将来,中间飞快流走的,是值得把握的年华。左岸的河水较为平静,上面漂浮着记忆的碎片,有彩色的,也有灰白的。中间的河水留得最快,泛着七色光。右岸的河水难以看清,似乎平静,又或波澜?然而无论如何,我们依旧向前迈进,向着未知迈进。
人生之中,有朝阳的华彩就必定有落日的余晖,有绚烂的蜕变就必定有孤寂的灭亡,有成功的辉煌就必定有失败的黯淡。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诗意包裹心灵。在失意时,它会点亮一盏灯,伴我们穿越漫长而孤寂的黑暗,使心灵不会干涸。
一路与诗意同行,在诗意的滋养下,我探索、成长。
【有关与诗同行作文集合六篇】
篇15:与诗同行作文
喝彩,是对一个人鼓励和欣慰的一种表现。如果你希望更多人为你喝彩,那么,就请你去努力拼搏吧!
记得那是一次古诗竞赛。那段日子是十分艰苦的。只是老师为我们准备的习题就有三大本。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不能玩电脑,不能看电视,更不能和小伙伴出去玩耍。我每天面对的,只是一首首古诗和一句句枯燥的诗句。我盼望着考试的日子快点到来。这时我又生病了,但是我没有放弃,而是努力地坚持了下去。渐渐的,我发现了与诗为伍的乐趣。当我将古诗幻化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时;当我与诗人隔着时代畅谈时;当一个个朝代踏着节拍向我走来时,我不再烦恼,而是更努力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经过了多天的努力,我终于迎来了考试的日子。这卷纸上的题我答得十分顺利。当别人还在为最后两题而冥思苦想时,我已经到了检查阶段,这一切都犹如神助。过了几天,卷纸发下来了,当全班同学知道我得了满分并获得特等奖时,个个都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紧接着是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大家都为我高兴。因为我努力了,我拼搏了,我成功了!
与诗同行,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老师和同学的赞赏和认可,更多的是收获了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信心和勇气,我怎能不为自己喝彩呢?
【有关与诗同行作文集合7篇】
篇16:与诗同行作文
在漫漫的人生旅程中,古诗为我点燃一盏灯,吟诵古诗,感受那千古的蕴藏,走进诗人,感受那高尚的品格,古诗伴我同行。古诗是诗人情感的抒发,从“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我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我感受到友谊的美好。
古诗让我的心灵得到安慰。面对挫折,我会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激励自己;面对诱惑,我会用“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来坚定意志;面对埋没,我会用“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来修炼自己。在古诗的长河中,不仅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李白,还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更有“挺身艰难际,张目视寇仇”的杜甫。李白特立独行,傲骨铮铮,他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走出皇宫,在古诗中留下了自己的品格——自信。王维淡泊名利,寄情山水,他低吟着“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抒发情怀,在山水中留下自己的品格——淡泊。杜甫忧国忧民,心系苍生,他高唱着“安得广厦千万间”独居茅屋,在历史中留下了自己的品格——爱国。
在古诗中,我体悟着诗人的情怀,在古诗中,我汲取了民族的养分,在古诗中,我升华着自己的思想。我的思绪翻飞,延伸,凝聚……可否,让我在漫漫的长夜中,点燃这盏灯,让它温暖你,让古诗伴你同行。
篇17:与诗同行作文
自从唐朝的绚丽漫过,唐诗这一绮丽的文化瑰宝便又在悠悠的五千年史上留下了斑斓的一笔。
与诗人同行,走过着一条漫长的诗史上,你会赞叹诗仙的飘逸,你感悟会诗圣的智慧。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杜甫发出的感叹。诗人的接济天下荡气回肠,那豪壮之气似乎要吞天沃日,震撼天地。少年的凌云壮志在诗中一览无余,使人无不感叹诗人的远大报负。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是李清照立下的誓言。是的,活着,要做人间的豪杰,死了,也要当鬼中的英雄。刹时,诗人的坚强,无畏的英雄气概似乎久久萦绕在耳边。一种慷慨激昂涌上心头,似乎与诗人深深地融合在一起了……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柳宗元的感慨。那是“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惆怅?还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思念?还是张岱“独往湖心亭看雪”的执着?又或许与苏轼一样,是被贬闲人的惆怅。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李白的赞美。那种磅礴的气势似乎要山崩地裂一般,让人的心为之一颤。使人产生了无限的向往之情,来一睹庐山真面目。
读一首诗似乎就是看一个人,在诗中你可以步入人的心境之中,体会他们的感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是陶渊明的怡然自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陆游的希冀;“我劝天公从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那是风自珍的不满。
与诗人同行,漫步在诗的盛晏中,你会发现着就是那一片世外桃源。
【小学语文《与诗同行》教学设计(通用17篇)】相关文章:
《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反思2023-01-29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学总结2023-09-11
高二叙事作文:我与经典同行2022-10-18
小学语文节活动方案2024-02-27
轻叩诗歌大门小组总结2022-10-14
“自己动手写写诗”活动课教学设计2024-02-27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2023-03-20
提高教学质量表态发言稿2022-11-21
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计划 教学计划(六年级上册)2023-07-08
《诗海拾贝》教学反思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