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教学反思

时间:2022-06-23 05:58:03 教学反思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教学反思(精选18篇)由网友“拒绝暧昧版”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分享。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教学反思

篇1: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教学反思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一节,主要以草履虫为例讲授单细胞生物体,通过这节课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增强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材作了进一步处理。以对话的形式设置问题,在课上学生要做的“观察草履虫”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将练习2中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实验设计改为探究实验,并加入了收集资料等要求,尝试着将此课上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能力的一节课,充分实现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在课前,学生运用自己所学过的.方法(上网、去图书馆、上书店等),收集了大量有关单细胞生物的资料。他们怀着极大的热情与教师进行讨论,大大增加了他们获取知识、锻炼思维的能力和机会。

在上课过程中,用自己的语言形容草履虫的外形、运动、取食、消化、呼吸等,使课堂显得生动有趣,也让我感到学生尚未被束缚住的丰富想象力。既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科书上的教学要求,又能锻炼观察和表达能力。

让学生拥有设计并操作探究实验的能力是本节课的重点,把练习中的第2题稍加改进提到本课中让他们设计实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进一步体现了教改的宗旨。

通过与学生一起讨论单细胞生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这部分内容,学生们在相互探讨中学到了有关知识,并建立了多方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这样处理教材、设计本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学生记忆深刻,教学效果甚佳。这种教学设计,既教授了新知识,又锻炼了各种能力,体现了教学活动是一个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教师在此过程中是引导学生学习和创新的参与者。在本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充分享受到了主动学习的乐趣。

不足之处:

1、受实验材料的限制,课堂时间把握的不好,有些前松后紧。

2、探究实验的讨论不是很充分。

3、如果收集管和伸缩泡处设计成动态课件会有更好的效果。

篇2:《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教学反思

生物教学的一个明显特点是课堂要充满活力,才富有“生气”,才像生物课堂。要想充满活力,就必须要有活生生的观察材料,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就本着这个目标,从多方面寻找资源,特意录制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草履虫运动”的视频,并把某些学生培养的草履虫带进了课堂。同时收集了大量的课堂练习,整理成一个较为满意的课件,在实际教学中感觉还较顺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从如下几方面反思如下:

一、教学环节中时间安排和内容展示方面成功和失败的反思:

1、在讲解和学习“单细胞生物的特点和举例”这个问题上,感觉教师对具体内容讲述过多,对各种单细胞生物的个别介绍过多,废话过多,拓展太多,如衣藻这种单细胞植物并不是这节课要求学习的重点内容,但我花的时间太多,讲解得太过详细,所以也浪费了不少的时间,这是这节课失败的地方。

2、在利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实验时,成功之处是:通过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的复习,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与前面所学内容联系了起来,而且为了拓展学生的理解,特意讲解了草履虫的运动速度的计算问题,假设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速度为1厘米每秒,放大了50倍,那它实际的运动速度是多少?(答案为0.02厘米每秒)通过对速度放大倍数的拓展计算,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计算问题,同时明了草履虫实际运动速度是很慢的,感知到草履虫的运动情况。

不足之处是:在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的实验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跃跃欲试想亲自看一

下草履虫,但我却没有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观察,只能观看我预先拍摄的录像片,让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动手,使得学生参与度不大,没有真正动起来。这个环节的教学应该安排在实验室上课,让每位学生都能操作显微镜,亲自进行实验和观察,效果就会好得多,只是时间上较难控制。

3、在讲“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这个环节中,明显的.不足是花的时间还少了点,对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中精彩的地方没有讲到位,使得学生了解不够充分,意犹未足。

4、练习题的设置不太理想,练习内容主要是针对草履虫的有关知识和实验进行设计的,但从整节课来看,前面用了15分钟左右都在讲解单细胞生物的特点和举例,用了较多的时间学习了衣藻、眼虫、变形虫的结构特点,但练习中却没有涉及,真是遗憾,也是课前考虑不周所致,此处应该减少几道草履虫的练习,增加几道关于单细胞生物举例及其生物特点以及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的题目,那样就很好了。

二、整体教学中的成败反思

在整体教学中,课件的制作还是很美观也很实用的,我能能通过自己亲自培养出来的草履虫用之于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看到实实在在的活动的草履虫,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老师的讲解也让学生认识到草履虫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是整节课中的成功之处,但前面教学花的时间相对较多,草履虫的结构和生活的内容花的时间就相对较少,课堂练习也只能草率结束,不能让学生以动笔测试的形式来完成任务,这是这节课最大的遗憾。

篇3:《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教学反思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这节课的知识点不多,教学内容也较为简单,为了避免难度较小的内容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来学习,我在课前布置了有关第二课堂的活动,让学生学生运用自己所学过的调查方法(上网、去图书馆、上书店等),收集了大量有关单细胞生物的资料。他们怀着极大的积极性参与进来,大大增加了他们获取知识、锻炼思维的能力和机会。

通过开展以调查为主的第二课堂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在能力目标的体现方面,学生根据找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形容单细胞生物,使课堂显得活跃起来。另外,学生通过观察并说出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

在情感目标方面,由于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在分析了赤潮这样的环境污染事件是如何形成的,很容易就引起了学生的感情共鸣,有效地进行了环保教育。

在本课中,我更加认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不是主角,学生才是主体,而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和创新的引路者。在本节教学过程中,我与学生一起充分享受到了主动学习的乐趣。

篇4:《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教学反思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教学反思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一节,主要以草履虫为例讲授单细胞生物体,通过这节课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增强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材作了进一步处理。以对话的形式设置问题,在课上学生要做的“观察草履虫”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将练习2中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实验设计改为探究实验,并加入了收集资料等要求,尝试着将此课上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能力的一节课,充分实现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在课前,学生运用自己所学过的方法(上网、去图书馆、上书店等),收集了大量有关单细胞生物的资料。他们怀着极大的热情与教师进行讨论,大大增加了他们获取知识、锻炼思维的能力和机会。

在上课过程中,用自己的语言形容草履虫的外形、运动、取食、消化、呼吸等,使课堂显得生动有趣,也让我感到学生尚未被束缚住的丰富想象力。既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科书上的教学要求,又能锻炼观察和表达能力。

让学生拥有设计并操作探究实验的能力是本节课的重点,把练习中的.第2题稍加改进提到本课中让他们设计实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进一步体现了教改的宗旨。

通过与学生一起讨论单细胞生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这部分内容,学生们在相互探讨中学到了有关知识,并建立了多方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这样处理教材、设计本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学生记忆深刻,教学效果甚佳。这种教学设计,既教授了新知识,又锻炼了各种能力,体现了教学活动是一个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教师在此过程中是引导学生学习和创新的参与者。在本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充分享受到了主动学习的乐趣。

不足之处:

1、受实验材料的限制,课堂时间把握的不好,有些前松后紧。

2、探究实验的讨论不是很充分。

3、如果收集管和伸缩泡处设计成动态课件会有更好的效果。<

篇5: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摘要: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明单细胞生物是依靠一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的. 2)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4)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结构,以及傲草履虫应激性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分析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作 者:谷羽  作者单位:天津市民族中学 期 刊:东西南北・教育观察   Journal:EAST WEST SOUTH NORTH 年,卷(期):, “”(2) 分类号: 

篇6: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实验课)

教学目标:1、说明单细胞生物是依靠一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的。2、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进一步强化显微镜操作技能。4、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单细胞生物在你们印象中,哪些生物是最小的?总结,有些生物是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称单细胞生物。我们今天就用显微镜观察其中一种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看看它的结构如何?蚂蚁、细菌…

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大家看草履虫的外形像什么?这与它的命名有什么关系?介绍草履虫的各部分结构:如纤毛的作用:运动。表膜:呼吸。食物泡:消化…在显微镜下看到的草履虫是蓝绿色的,椭圆形,因为被染色像鞋子,履就是鞋的意思为什么是蓝绿色的?

草履虫与人类的关系书本上找出草履虫与人类的关系,对人类有利与有害总结。有利:净化污水,吞食细菌,是鱼类的天然饵料有害:寄生虫,造成赤潮

复习观察显微镜的过程显微镜的基本步骤是:显微镜的目镜分为:5*,10*,16*显微镜的物镜为分:10*,40*观察显微镜时应先用低倍镜,再转用高倍镜,注意观察转用高倍镜后,视野光了还是暗了?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学生自由观察辅导学生解决问题对实验中的问题提出。布置作业:报告册p20四,p22四教学反思:对于显微镜的使用,之前的课堂上学生也有一定的了解,这节课除了是观察草履虫外,还是一节复习课,让学生更熟悉显微镜的使用。在这节课上发现了有很多同学分辨不出哪个是高倍镜、低倍镜,所以观察时很容易出错。可能在介绍显微镜时没有强调好,发现了一个技巧,在讨论显微镜的物镜时最好让学生用黄色代表10*,蓝色代表40*,这样学生更易于理解应先用黄色,再从蓝色。还有草履虫的各部分的作用,我让学生全部都用两个字来概括,这样便于理解和记忆,但又怕以后的考试时学生不会写上书本上的完整答案。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让学生真正做上草履虫的实验,不是只是看装片,因为装片上并不能清楚地看到草履虫的运动纤毛。

篇7:七年级生物上册《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教案设计

指导思想

依据《生物课程标准》的理念,主要从以下进行教学设计:

1.尝试对实验进行设计。

2.学会分析实验的数据和结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从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这个角度了解能量的释放与呼吸的关系。

(2)描述什么叫呼吸作用。了解呼吸释放的能量在生命活动中被利用的问题。

2.能力目标

(1)学会测定呼吸频率的简单方法,初步学会将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尝试得出能量释放与呼吸有关的关系。

(2)初步学会验证植物呼吸释放二氧化碳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学生缔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生理现象和生活实际入手,用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逐渐深入地发现能量的释放与呼吸之间的关系,懂得更进一步地珍爱绿色植物,并能运用所学的能量和呼吸相关的知识解决生活、生产实践中新鲜果品、蔬菜贮存等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体验――分析――实验,揭示能量的释放需要氧。

难点:知道学生尝试对实验进行设计以及相关的实验原理。

本节关键

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分析能力、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课件、秒表

课时安排

1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第一张幻灯片)

师:请同学们看看电池家族向大家的发问――同学们,你知道我的本领吗?师:哪位同学能够给电池家族一个满意的回答?

生:使小车运动起来。

生:发光、发热。

师:电池家族为什么能具有这样的能耐呢?

生:它们具有能量。

师:那么人需要能量吗?

(下一张幻灯片)

师:人体的能量来自哪里呢?

生:食物。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能量的流动图。

(下一张幻灯片)

师:人从有机物中获得了能量就可以使生命活动正常进行了,有机物中的能量是如何释放的呢?

师:请你来猜测一下。

师: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与能量有关的,因此我们应该找与能量消耗变化明显的情况来研究,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得到答案。哪种情况呢?

生:运动的时候。

2.学案之一:体验能量释放与呼吸的关系

师:运动的时候,人体特征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生:心跳加快、呼吸急促……

师:如果我们就以呼吸为研究对象,你如何设

计实验来探究一下它与能量的释放有什么关系?

生:…….

师: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我们可以设置对照组,那你打算以什么样的情况作为对照呢?

生:……

师:我们就来测测安静时的呼吸频率、迅速起蹲1分钟的呼吸频率、休息5分钟后的呼吸频率。请先感觉一下你的呼吸。

注意:1.一呼一吸才是一次完整的呼吸过程。2.不要刻意去做深呼吸。

师:好,这是安静时的呼吸频率,接下来请像我一样来运动一分钟。“起――蹲――起――蹲”。

师:好,接着测一下。请把数据填到课本的表格里,我们按四个人一组来处理一下实验的数据,请把你们组的平均值计算出来。(板书)

师:下面我们再来测一下现在的呼吸频率。

师:人体在三种状态下呼吸次数有差异吗?

哪一种状态下消耗的能量最多?

消耗能量的多少与呼吸频率的关系如何?

生:……

师:运动强度增强,能量消耗就越多,呼吸频率也随之增加。

3.学案之二: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

师:方法与步骤见课本。

气体成分

吸入气

呼出气

肺泡气

氧气

21%

16%

14.2%

二氧化碳

0.032%

4%

5.3%

氮气

78%

74%

74.5%

水蒸气

0.5%

6%

6%

由此可见,由肺内呼出的气体,其种类与吸入的气体相同,但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已经改变,主要是O2减少而CO2增加。同时也说明,呼吸的过程是组织细胞产生的CO2经肺泡排出体外的`过程,也是吸入气中O2进入组织细胞的过程。N2在呼吸过程中是没有变化的,但表中三种情况下的N2的体积分数不同,这是由于受到其他气体体积分数的影响,只是相对地起了变化,其总量并无变动。呼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吸入气中有明显的增高,这也是人体排出体内多余水分的一条途径。至于呼出气和肺泡气的不同,是由于每次呼出气中,总有一部分是上次吸入的新鲜空气存留在呼吸道中的气体,因此这种不同,实际上是呼吸道内存留的气体和肺泡气混合的结果。这也是人体每次吸入的空气为什么不可能全部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原因。

4.总结

师:从上述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可以发现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分别是光和淀粉。

作业布置

实验探究。

板书设计

见多媒体课件。

教后反思

1.动画制作计时器要用好。

2.多开展活动。

篇8:生物体由细胞构成教学设计

关于生物体由细胞构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从教材的知识体系上来讲,本课前面的内容是使学生从宏观的水平认识生物界,而从本节内容起是引导学生从微观水平认识生物的结构。作为初中生,这是第一次从细胞水平学习生物体的结构,也是第一次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显然,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是十分重要的。 另外,细胞结构及各部分主要功能的知识是学生深入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例如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组织和器官的概念等知识无一不是以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作为学习的基础的。因此,从知识的衔接上来讲,本节内容是至关重要的。

从学生认知角度的变换上来讲,本节课也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必须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的从微观角度认识生物体,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提高和发展,与此同时,也要充分利用本课便于实验的教学契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从教学内容上讲,细胞的结构及各部分功能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加之,学生不能亲自将各部分的功能一一加以验证,以及受所掌握知识的局限,细胞各部分的功能的理解又构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所以教师要凭借生动的语言及联系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从生物技能上看,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尽管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相对比较简单的,但却是今后制作切片和其他生物玻片的基础。这个基础打不好将直接影响到今后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环节。因此,使学生学会模仿制作装片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分析

第一课时:由于实验的安排,学生兴趣会很浓厚,积极性会很高,教师要充分发挥其积极因素,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大胆实验的兴趣及鼓励其表现出来的创新及探索行为。但由于刚刚接触玻片的制作及显微镜的使用,学生操作及观察方面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不规范、识别错误(如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气泡当作是细胞等)教师一方面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要及时纠正学生的操作上错误。

第二课时:学生刚刚接触细胞的有关知识,在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分析中可能会显得吃力。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本质上找到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第第三课时:本小节的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受到知识水平的限制,理解起来会有些困难,授课中应采用生动而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及协调一致性。

第四课时:有以上生物学知识作为知识背景,学生能够理解细胞的分裂过程及其意义,但对于细胞是否可以无限长大的理解可能会有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入恰当的实例解释细胞不可能无限长大这种现象产生的机理。

设计理念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物教学有其特殊性,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强的特点,开展以实验为基础,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动力,达到掌握知识、学会方法、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之目的。这也符合心理学家的发现:学生接受知识时,看到的比听到时的印象深刻,容易记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认识,对实验过程的结果的分析、比较无疑都是对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力的训练。

因此,将分组实验穿于生物教学的全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动眼看,动手做、动脑想和动口讲,全面地受到基本的科学训练。从而使教学活动变成以“发现”“探究”为基础的双边活动,体现基本的教学原则——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原则。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让学生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自豪。”这也是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而表现出的能动性的体现。现代教育培养的人应该是有主体性的人,这样的人才能独立、积极地进行学习,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并在今后走出校门后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并为社会进一步做出创造性的贡献。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学习的过程,要求学生利用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主动地进行学习,强调学生的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是消极的“接受”知识,应让学生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基于对以上理论的认识,本节内容的'设计便是以实验探究为主线,积极调动各种 积极因素去让学生发现问题,从而主动地去解决问题,最后引导学生思维、分析、推理并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对新知识的建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主要异同点;

描述细胞核在遗传中的重要功能;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能力目标

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模仿制作各种生物细胞临时装片;尝试绘制细胞结构简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分析现象和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制作临时装片,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作为一名 科学工作者应具备的科学素质——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胆大心细态度;通过对现代生物学有关的前沿科技的认识,明确科学的探究是无止境的和充满乐趣的。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

第一课时:几种不同的适于做临时装片的植物(青菜、西红柿)及制作植物装片及人体口腔上皮装片所需的用具。

第二课时:显示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示意图或者是其结构特点的CAI;

第三课时: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功能或示意图及克隆羊“多莉”诞生过程的CAI(或示意图)。

第四课时: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所需的各种器具及细胞分裂的或示意图;大球和小球各一个。

学生: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自己想要观察的实验对象。

第二课时:制作细胞结构模型所需的材料。

第四课时:测量球体表面积和体积所需的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几分钟

教师:巡视、查询学生们的课前准备,适当的交流 。

学生:展示各自准备的生物材料,跃跃欲试探究它们的结构组成,表现出强探究欲望,气氛活跃 。

教师引言:通过我们对周围生物的观察和调查,同学们惊奇地发现,生物界是何等的丰富和奇妙。同学们,今天让我们借助一只特殊的眼睛——显微镜,看看奇妙的生物界又将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学生态度:表现出迫不及待的情绪。

教师提问:能不能将材料(手中的黄瓜或西红柿)直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呢?这样能看到其内部结构吗?

学生回答:不能。

教师提问: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决定了什么特点的观察对象才能放在镜下观察呢?

学生回答:薄而透明。

教师讲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准确,那就是意味着我们把所带的材料经过处理才可以观察。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玻片的制作”。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的录像,学会这种玻片的制作方法。

教师活动:播放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录像。教师引导:下面就请同学们亲自动手制作玻片,争取将大家带来的材料都看个究竟,怎么样?不过,先请同学们认一认实验台上的器具?

学生回答:请一组同学来答。众生聆听,评价。

教师提问:有没有大家不太了解的用具?

学生提问:高锰酸及碘酒是做什么用的?

教师讲解:一种染色剂,有时为了清楚地观察到观察对象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方法,同学在实验中可以探究一下是不是所有的观察对象都适于采用染色的方法。

老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以一名科学工作者的身份投入到你的科学研究工作中去。要明确目标:模仿录像用科学而规范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然后观察你手中的实验材料的内部结构。同时也不要别忘记尝试进行小改革,用略有变动的方法处理不同的材料。

学生活动:开始分组实验。

教师引导:非常高兴地看到同学们都以百倍的热情、千倍的谨慎和万倍合作精神投入到实验中。请同学们参看“知识链”中的内容,看一看用这种方法制作的玻片属于哪一种玻片?

学生回答:临时装片。

教师版书:临时装片的制作

教师提问: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种类的玻片?

学生回答:切片、涂片。或者从保留时间的长短及处理方法

(教师也可亲自进行规范的示范,但要注意使全体同学都能清楚地看到教师的操作过程。此环节教师的指导作用很关键,学生的不规范的操作应及时给予纠正。)

教师提问:我发现各小组的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所要观察的清晰物像时脸上都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可我知道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经历了探讨、创新甚至还有小小的失败后才得来的。我想我们应该一同分享各组的成功经验。

学生发言:各小组派代表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点评:纠正错误并引导学生指出以下几点:

(1)是不是所有的材料都用一种方法来取材?(洋葱及青菜适于用撕取;番茄果肉适于用挑取;而人体口腔上皮适于刮取。)

(2)是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适于染色?(略)

(3)如何避免在装片制作中产生气泡?(略)

教师板书:制作过程(擦、滴、取、放、展、盖)

教师引导:通过以上成功的实验,不同的实验材料所看到的图像一样吗?

学生回答:形状不一样。

教师引导:那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学生回答:每一种观察对象都由细胞所组成,并且都有细胞核。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分析很有道理。这个最基本结构单位细胞,它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是通过它完成的。让我们认识一下细胞各部分的 名称。

教师板书:生物体由细胞构成(大标题)及细胞的组成: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教师引导:同学们有理有据的回答说明了同学们的实验是经过认真思考的,是成功的。可作为科学工作者有时还有必要把自己所观察到的图像绘制下来以便作科学研究,所以绘图的技能也很重要,下面那就请同学们参看“技能卡”将你所看到的图像绘制出来。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ZXX]

教师小结:展示学生作品,并小结注意事项,同时建议学生保留自己的作品。

本课结语:同学们,我们今天之所以发现了生物体的这个奇

妙的结构特点,得益于显微镜的发明。你们想知道第一个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谁?

教师活动:展示罗伯特虎克发现细胞及细胞学说的有关资料。

(教师对学生的点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恰当的赞扬及鼓励。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和概括,以便于学生记忆。保留作品是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能够做到对劳动成果的珍惜。)

教师介绍:细胞的发现过程及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教师活动:展示电镜的示意图及相关资料。

教师介绍:伴随着相关学科的进步,我们的生物学才能不断发展,现在电子显微镜的诞生使我们对细胞的研究更为深入,才有了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的产生,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同学们,我期待着你们将来在科学这块神奇的领域里大有作为,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布置作业:预习个下节课内容,并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制作细胞结构模型的材料。

第二课时

教师引言:请同学们拿出上节课所绘制的细胞结构示意图。教师活动:选出优秀的作品放在投影仪上展示(一幅为青菜细胞结构示意图;第二幅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结构示意图)教师引导:细胞中显示的结构是同学们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如果我们在放大倍数更大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我们会看到在光镜下所见不到的结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细胞结构的有关知识。

教师板书:结胞的结构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观察下面所放映的动物细胞结构的动画,看看动物细胞中还有哪些特殊的结构,试着用语言来描述它的特点。

教师活动:放映细胞结构的。

学生讨论:识别各部分的结构,并请代表一一指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及线粒体这些结构的特点。

教师讲授:针对于学生描述的特点一一作出讲解;细胞膜是极薄的一层薄壁;细胞质是细胞核外、细胞膜内的透明的粘稠物质;细胞核近似球形;线粒体为棒状结构小体。

教师板书:细胞膜、细胞质、线粒体及细胞核。

教师引导:这就是作为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那么植物细胞又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参看植物细胞结构的示意图,看看植物细胞又有哪些特殊的结构?

学生讨论:请学生代表一一描述细胞壁、液泡及叶绿体的结特点。

教师讲授:针对于学生的描述,一一讲解;细胞壁是紧紧贴在细胞膜的薄壁;叶绿体的结构要强调其呈现绿色的特点;液泡的结构特点是内部具有细胞液,不同的植物细胞 液中溶解着不同的物质。

(这部分内容不宜讲得过深,只是使学生对此领域有所了解即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及激发其热爱科学的热情。如果受条件限制,也可展示细胞结构的示意图,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细胞的感性认识。)

教师板书:叶绿体、液泡、细胞壁

教师引导:同学们 了解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那么请比较一下二者有什么异同?

学生小结:相同点及不同点。

教师板书:相同点——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及线粒体。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大的液泡及叶绿体。

教师设疑:在了解了细胞内部的更细微结构的特点后,请同学们比较自己上节课所绘制的示意图,看看他们还缺少哪些结构,请把所学的内容补画进去。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教师引导:请一位绘制番茄果肉细胞示意图的同学展示其作品,他没有绘制叶绿体,请同学们对此作出正误判断。

学生议论:发表观点。

教师小结:这幅示意图绘制的非常好,我要表扬同学们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首先要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其实作为一种植物体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具有叶绿体这个结构,番茄的果肉细胞里就没有这种结构,而番茄的叶片细胞中就具有这个结构,想一想用什么实例可以证明你的想法。

学生讨论:植物的叶片呈绿色,说明有叶绿体,而在不见光的根部呈白色,没有叶绿体,因此番茄的果肉细胞里也没有叶绿体。

教师小结: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很善于思考和总结问题。

教师设疑:同学们都知道望梅止渴的故事吧,一想到梅子,我们知道它是酸味的,还有我们常食用的桔子、柿子、甘蔗,说说他们的味道有何不同?

学生发言:桔子酸;柿子涩;甘蔗甜。

教师设疑:同样是植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味道呢?

请同学们参看教材中“实际用”,小组讨论并得出结论。

学生小结:细胞液中的成份不同造成的。

教师引导:同学们对于细胞的认识越来越丰富了。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在生物体内细胞是平面结构的还是立体的呢?

请各小组用准备好的实验材料制作一个细胞结构的模型来证明你们的想法。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指导。

学生小结:展示各组的模型并说明其想法。其它组同学给予评判。

(另外,也可 通过学生对植物的叶片或花瓣的色彩引出不同植物细胞液中物质不同这一知识点。)

教师提示:评判的标准(材料的选择,制作的科学性及语言表述的准确性等各个方面)

教师小结:对有创意的设计要给予鼓励;教师最好也能展示自己设计的模型(比如用果冻的塑料包装代表细胞壁和细胞膜,用果肉代表细胞质,用一颗豆粒代表细胞核,用一颗长粒状花生代表线粒体)

本课小结:请学生自己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又有了什么新的收获。

第三课时

复习导入: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动植物细胞结构何特点?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绘制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

学生回答:(略)

教师评价:指出对错。

教师设疑:同学们,对于细胞的知识,你还 想知道哪些问题呢?

学生回答:可能有很多疑问

教师引导:同学们的知识面很广,也很善于思考问题。同学们所提的问题都和一个关键的核心问题“细胞各部分的功能”这个知识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教师板书:细胞各部分的功能

教师引导:同学们对于“工厂”一定不陌生,你能说说一家工厂要想有秩序的开展工作,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要具备哪些条件吗?

学生发言:各抒已见,气氛活跃。

教师引导:其实细胞就像一座“工厂”,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各司其责,分工合作,使这个工厂具有很高的效率。下面请同学们一起走进这座特殊的工厂,看看细胞各部分的结构都在发挥着什么重要的作用?

教师提问:首先看看细胞壁,它位于植物细胞最外面,它可能执行着什么功能呢?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

学生回答:保护与支持。

教师板书:支持与保护(在学生所绘制的板图基础上板书)

教师设疑:下面仔细观察播放的动画,看看其它结构又执行看什么功能?

学生讨论:逐一进行描述。(如:学生可以容易地看出细胞膜好像是细胞的卫士一样,对于出入细胞的物质要进行检查)

教师讲授:描述的非常准确,请同学们分析这样一种生物现象:一种淡水藻的细胞,体内钾的含量 比周围水中的含钾量高达1000万倍,可它仍能从水中吸收钾而对于水中其它物质的吸收量却没有表现出这相样的特点,这说明细胞膜对于物质的控制作用具有什么特点呢?

(小结不可忽视,一是帮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加以归纳和总结,二是使每一个同学都体会到成就感。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过程中的提出问题这一环节的科学训练。如果受条件所限,也可展示细胞结构示意图。)

学生回答:有用的物质可以进入细胞,对细胞不利的物质则不允许进入,它具有选择性和 主动性。

教师板书:控制物质的出入(具有选择性和主动性,仍然在板图上板书)

教师设疑:线粒体及时绿体的功能又如何呢?

学生回答:描述其各自的功能。

教师点拨:线粒体是“动力工厂”,叶绿体是“物质转变工厂”

教师板书:提供能量;物质转化的场所;(在板图上板书)

教师设疑:那么细胞质又是如何工作的呢?请同学们观察这张装片,看看细胞质有何特点?

教师活动:将课前准备好的黑藻细胞质流动装片放在讲台上,请学生轮流观察。

学生回答:细胞质是流动的。

教师提问:这种流动有什么用处呢?

学生回答:加快物质交换。

教师设疑:同学们的回答很准确。那么细胞这座“工厂”里什么结构承担着“总指挥”的作用呢?

学生回答:细胞核。

教师引导:细胞核如何控制这座大工厂?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细胞核的主要功能吧。同学们一定知道,克隆羊“多莉”吧

你一定想知道它的身世吧。请同学们观看影片“小多莉的诞

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多莉像哪一只羊呢?帮它找到真正意义上的“母亲”及生它的“母亲”。

学生讨论:兴趣很浓。

教师设疑:“多莉”像那只提供细胞核的母羊,这个现象说明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呢?

教师讲授:细胞核中具有遗传物质,上面携带着遗传信息,细胞核以它特有的方式把这个信息传达到细胞质中,就像是它发出的命令,使得细胞中其它的结构能够按照它的指令去工作,从而使细胞体现出高度的统一性和有序性。

教师板书: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

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知道科学家们在搞清了一项科学时,总能利用所掌握的知识为人类服务,相信同学们一定知道雷达的发明是受了什么启发,超声波的运用又是受了启发呢?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到每一小组的同学都能观察到装片。也可由示意图替代。

学生回答:(略)

教师引导:如果你是一们科学家,你知道了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后,有了造福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目标,这部分知识对你有何启发呢?

学生发言:气氛热烈。

教师小结:展示海水淡化、污水处理、克隆牛等相关的图文并茂的资料。

本课结语:细胞各部分的结构的功能是十分复杂的,本节课我们只是对他们的功能做了初步的了解,还有很多的奥妙等着我们去探索。本课的“试试看”就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题目,请同学们利用业余时间,通过查阅资料及小组成员的协作共同完成这个课题的研究。

第四课时

教师引言:古诗云:“春种一粒粟,秋 收万颗子。”你知道这描述的是什么样的自然现象吗?

学生回答:生物体为由小到大的生长现象。

教师设疑:那么生物为什么会由小变大吗?先让我们做一组实验。取洋葱鳞片叶上生长状态不同的三处表皮,制作一个组合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三处细胞有何不同?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学生回答:大小不同,细胞内部液泡体积和数目不同。

教师提问: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学生回答:细胞可以由小到大显示着生长。

教师板书:细胞生长(液泡由多而小变化到一个大的中央液泡)

教师提问:细胞的生长需要条件吗?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自身从小长到大,需要什么外在的条件?

学生回答:最重要的是食量的增加,因为需要营养物质。

教师引导:是的,细胞在生长的过程中必须摄取养料,而物质进出细胞要通过细胞膜,所以细胞的表面积的大小对于细胞在生长过程吸取养料就显得很重要了。下面请我共同们做一个简单的测量工作。看看老师手中的这个大球和小球的体积和表面积的比有何特点?

师生活动:测量篮球和皮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得出结论:体积越大,表面积相对越小。

(观察是个难点,指导学生找到三处表皮细胞的根本差别。)

教师点拨:这个测量的结果对同学们有何启示?

学生回答:细胞不能无限生长,因为到一定程度其养料供应不足以满足其生长的需求。

教师设疑:既然细胞不能无限生长,而生物体又能不断的显示着生长,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回答:细 胞数目的增多也会引起生长。[:]

教师讲授:同学们的分析很有道理。这个生理过程我们称之为细胞分裂。

教师板书:细胞的分裂

教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参看大屏幕上的“探究提纲”阅读教材“探究竟”中的第一部分及“知识链”中的内容,回答提纲中的有关问题。

教师活动:大屏幕展示探究提纲,同时提出学习要求。提纲如下:

1、你能试着边绘图边描述出细胞分裂的过程吗?

2、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如何?

3、小结生物体是如何长大的?

教师指导:看学生基本预习完之后,与学生一起探讨。

教师提问:提纲中的几个问题。

教师活动:展示细胞分裂过程的示意图。

学生回答:细胞核先分裂,细胞质一分为二,一个细胞变成二个细胞。

教师讲授: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在分裂前后保持数目的稳定。这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回答:数目稳定才能保证生物体不发生改变,因为它的上面携带着遗传物质。

教师板书: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教师讲授:下面请同学们观看细胞分裂的动画。回答“经过细胞分裂后细胞会不会变得越来越小了?

学生回答:不会,因为细胞还有生长的现象。

教师提问:现在你能总结一下,生物体为什么能长大吗?

学生回答:因为构成生物体的细胞能生长和分裂。

教师评价:好极了,同学考虑问题越来越全面了。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开眼界”部分,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回答:各抒己见。

教师小议:有关癌细胞的特点及癌症治疗和预防的有关知识。

(指导学生进行合作与探究,用集体的智慧来完成目标。同时指导学生把疑难问题记录下来,以便重点解决。最好制作有动画效果的,以利于学生理解分裂的动态过程,连续播放二至三遍,增强感性认识过程。和生活实际相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本课结语:细胞生物学前景广阔,希望不久的将来,能够看 到同学们在此领域内有所建树。

篇9: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根据本单元教学目标,我确定《只有一个地球》此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深入文本,联系实际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这样一个事实,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基于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农村孩子知识面比较狭窄,他们对宇宙与地球的感性认识很浅显。学习此课如果没有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很深地了解是很难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学习体会也不会深刻。因此我决定把本课的教学分为两部分进行:即第一课时重点讲地球的可爱,让学生通过说、看、写来体会地球的可爱。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的易破碎。因为只有学生在心里真正认识到地球的可爱才能激发学生爱护地球、保护地球资源的情感。

教学时,我先用课件出示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图片,使学生初步感受地球的可爱。紧接着我让学生谈谈对地球的了解,然后我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后再谈谈对地球的了解又增加了哪些。其次我引用宇航员的话引出可爱,让学生围绕可爱一词从文中找出描写地球可爱的语句或段落,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谈体会等。最后我用地球四季图片激发学生保护地球情感。这样既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情感。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值得反思,现就反思与大家商讨。

一、教学中我利用课文题目中的“地球”一词组织教学,让学生逐步加深对地球的理解,感受地球的可爱,并且让学生自主读书、联系课文深入思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自由与文本对话的空间。特别是联系地球四季图片让学生说一句话,更是尊重了学生独特理解。

二、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为了使学生感受地球的可爱及与人类的关系,我出示宇宙中看见的地球图片,特别我用了几幅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来观察、谈话,特别最后让学生合作编成一首赞美地球的小诗,有效的解决的课文的重难点。使学生对地球的感情油然而生。

这一节课的教学,也还有很多遗憾。

1、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时间不够充足。学生理解课文第二段时,学生的理解面较窄,没有联系生活来理解。出现这种情况和我的引导没有引导好有很大关系,也说明了我课前备课不够充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不到位。在教学课文第二段时,由于学生对地球了解不够,朗读课文不能融入到情境中去,课文朗读缺乏美感。这时我应该及时给学生范读或者准备录音让学生听读,但是我没有这样做,而是草草结束。

3、多媒体课件教学作用发挥不够。由于课件制作方法不熟练,致使课件效果不够理想。如地球全貌图就不大清晰。有些生活图片内容相似导致学生回答相近或者无法回答,即耽误时间效果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对于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我今后将努力改正,并将对教学继续探究、完善。

篇10: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准备了很久,他是六年级上册书中第一篇说明文,所以一定要上好。幸好在此课之前,我专门讲了关于说明方法方面的知识,学生掌握的还不错,我认为这一步设计的很有必要。

今天把课上下来,回来躺在床上回味起自己的教学过程,还真想出来东西来。这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是生字词,理解段落大意及结构,总揽全文,弄清主题只有一个地球,当我问到同学们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时,学生基本只回答出一点人类无法移居。自然资源有限却怎么也找不到。备课时我认为这一点是简单的便没有做较多的考虑,一时便不知道怎样去引导,于是情急之下就直接说出了答案。回来之后想了想,应该这样去引导:人类为什么会有移居其他地球的想法?

生:那是应为地球无法生存了。

师:为什么地球上无法生存了?

生地球上的资源枯竭了。

师:为什么会枯竭呢?

生:应为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

顺其自然的就引导出来了,当时怎么就没想到呢?又让学生少了一次思考的机会。

从这件事中我得到一个经验教训:不可高估学生,备课时备学生是很重要的。另外,课堂应变能力也要加强,这些都需要我们在课下踏踏实实的钻研教材,吃透教材。

篇11: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教学时,我充分让学生去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自由谈体会和感受,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思中质疑,在议中交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又做到时时在进行切实的语言训练。具体步骤如下:

一、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适时的补充有关知识:我国的森林资源危机及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这使学生心灵上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对文章的感悟,接着我出示我国生态环境的几个数字。这更让学生深深地感悟到宇航员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的意义了。

二、利用课文的说明方法,深入理解内容

本文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引用。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更有效地突出了课文的重点内容。教学中,我通过说明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它们的作用。如,第六自然段,引用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四十亿千米,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他们并不知道,四十亿千米到底是多长。于是,我借助以前学过的课文《太阳》,它告诉我们太阳离地球是1.5亿千米,坐飞机去的话大约要二十几年,这样一估算,40万亿公里坐飞机得五六百万年才能到达,这样就使学生一下子明白,即使在40万亿千米以外的地方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我们也是无法到达的。

三、本文是一篇教育意义很强的课文。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在自学中自悟,写下自己读文后的感受。然后深入教学,充分利用资料等资源,在感悟中牢牢把握住课文的情感线,使学生的心随着课文内容的深入越收越紧,越来越沉重,最后,发自内心地呼喊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

四、最后的拓展延伸。让学生整理搜集到的有关地球奥秘的资料,办一份小报,这样不仅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而且也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不过回想起这一节课,也有一些遗憾:

1、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时间不够充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还不够到位。

3、对于这篇科学小品文语言的严谨、用词的准确体会不够到位。

对于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我今后将继续努力去探索、完善。

篇12: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章,本文采用科学小品文的形式,从人类的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本文有一条明显的主线“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本文的“命脉”,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一中心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文本,理解文本。首先让学生感悟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在第一自然段找到写地球外观美丽的句子,抓住“晶莹”、“纱衣”、“摇篮”、“美丽壮观”、“和蔼可亲”等词语,体会地球的外表的美丽可爱,读出对地球的赞美之情,并能熟读成诵。在引导学生体会地球的渺小。再读三四段从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只有母亲才会这样无私的爱自己的孩子,然而面对养育我们的母亲,人类是怎样对待它的呢?从而谈到“容易破碎”, “矿产资源的枯竭”。接着全班分小组围绕“是否可以移居”展开辩论。告诉我们只有保护地球,因为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中,我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诱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主体内化,激发了孩子的情思。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地球母亲”的怀抱时,他们的自由天性舒展了,他们尽情地诉说着自己对“地球母亲”的心声。一声声、一句句饱含真挚感情的话语,多么令人心酸,扣人心弦。那不是仅仅用语言在说,而是用心在说,用情在说,用自己对“地球母亲”全部的爱在说。

教学后,和学校的老师交流,我觉得自己在教学中评价太肤浅的,“你读得很有感情”、“你说的很好”……辩论会的时候只是一个小组上去展示,而没有让全班参与进来,让孩子白白准备了,学生的参与度降低了,影响了一下学生的积极性。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致力于引导学生关注“你从他的朗读中感悟到了什么”“你觉得他那些地方读得好?好在哪里?”……引导学生围绕这些方面进行实效性的评价,让评价真正落到实处,不在只是空套、只是点缀。

篇13: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篇课文与《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青山不老》等课文聚合为一组,想表达这样的教育思想: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为了家园的美好明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只有一个地球》属于科学小品文,脉络很清晰,课文先从宇航员遥望地球谈起,写了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接着写了地球与茫茫宇宙相比,是渺小的;然后写了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有限;最后写了目前人类无法移居其他星球。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很快理解并掌握了课文中的知识点,但是我心中却一直有种沉甸甸的感觉,这种感觉在每次每届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都有:教育应该是真实的!其实对学生进行爱护地球、爱护环境的思想教育已经在课文的学习中渗透了,可是看看学生的表现,再看看他们的眼神,我知道,他们只不过把我的这种思想教育当成了课堂上不得不去完成的程序,至于课堂之外,这所有的思想教育大概已经片甲不留了吧。我知道这是教育的追求与现实的脱节。虽然,我不知道我在语文课堂上一直追求美好思想的唤醒、追求教育的真实能给我的一茬又一茬学生的心灵播下怎样的种子,但是我还一直执着并努力着。于是,我对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作为小学生,保护地球,保护环境,你能做到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把范围缩小到学生力所能及的事情上,问题变得符合实际了。学生沉思片刻后,小手如林:多种花、种草;不随地吐痰、不到处丢弃废物;尽量不用一次性筷子,少用塑料袋,多用纸袋;劝家长不要焚烧秸秆,要粉碎后还田;农药瓶不要往河里扔,要把废电池收集起来,绝对不要到处丢弃孩子们的认识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深刻!他们的语言是朴实的,也确实是自己举手投足只要注意就可以做到的事情。但是,这样的回答还不是我的追求,我想让我的问题能更触击到孩子们的心灵。我的问题继而加深:在刚才我们所提到的事情中,你自认为你做到了什么呢?这次,只有两个同学举手,一个谈了自己如何把废电池收集起来,一个谈了自己如何节约用水,而更多的同学却在沉思着

课堂提问不难,难得是我们提的问题是否真正触动了孩子们的心,是否真正引起了孩子们的深思,是否能给他以后的行为带来些许的变化。

篇14: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本课是第四单元的一篇科学小品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本文通过列举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这虽然只是科学小品文,可却洋溢着作者滚烫的情感,为地球的现状而沉痛,为地球的命运而担忧,为地球的遭遇而愤慨,为地球的前途而呐喊。

地球环保、天文知识,一向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时,让他们搜集有关地球常识的资料。课上,学生们谈到了地球的结构、宇宙的知识甚至有人谈到了太阳黑子。这诸多材料似乎与课文内容相距甚远,于是我话锋一转,“同学们,你知道吗,美丽的地球正在一天天老去,我们不排除它讲毁灭的可能。到那时人类该怎么办呢?”这句话总算把孩子们的思路引了回来,但也浪费了不少宝贵的时间。

我先用课件播放了一段地球知识的视频,学生初步感受地球的可爱。本文列举了“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的活动范围很小,地球被破坏没有其它星球可去”。这三个方面,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只有、本来、至少”等重点词语,通过指名读、分开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深入理解教材,感受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从而感受到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义。

篇15: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只有一个地球》一文采用科学小品文的形式,从人类的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值得反思,现将反思如下:

一、本节课的亮点:

1、教学中我利用课文题目中的“地球”一词组织教学,让学生逐步加深对地球的理解,感受地球的可爱,并且让学生自主读书、联系课文深入思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自由与文本对话的空间。

2、充分利用多媒体,有效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为了使学生感受地球的可爱及与人类的关系,我出示宇宙中看见的地球图片,使学生对地球的感情油然而生。

3、小练笔训练了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如教学最后拓展写话:写写自己想对地球、对人类、对自己说的话。学生通过写话、说话,让学生更进一步明确了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二、这一节课的教学,也还有很多不足:

1、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时间不够充足。学生理解课文资源有限这一部分时,学生的理解面较窄,没有联系生活来理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不到位。朗读形式有些少,朗读课文不能融入到情境中去,课文朗读缺乏美感。

对于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我今后将努力改正,并将对教学继续探究、完善。

篇16: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社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说明文,它介绍了有关地球的知识,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整篇文章条理清晰,说服力强。由于是说明文,文中用了不少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说明地球资源的缺乏和不能移居的事实。但是对于学生来说,由于这些数字的庞大、例子的遥远,仍然感觉很抽象。这时,我就采取列举实例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如,课文中有这样几句话来说明地球的渺小:“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粲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学生看了以后一脸茫然,不能领会到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我就举例子告诉他们,如果把光明小学的操场比作宇宙,那么地球就相当于操场上的一粒尘土。这下子就形象起来,学生们就能领会到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

又如,课文第六自然段通过列数字告诉我们人类无法移居的事实:“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别的星球上去。”学生对40万千米的概念很模糊,我就告诉他们地球离太阳是1.5亿千米,坐飞机去的话大约要二十几年,这么一估计,40万千米坐飞机得五六百万年才能到达。这么一举例,学生们恍然大悟,一下子都明白了。

篇17:《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科学小品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课文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目前无法移居到第二个适合的星球上;最后告诉读者: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课文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用词严谨,表达生动,是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根据单元教学目标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深入文本、联系实际,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这样一个事实,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本文虽然只是科学小品文,可却洋溢着作者滚烫的情感,为地球的现状而沉痛,为地球的命运而担忧,为地球的遭遇而愤慨,为地球的前途而呐喊。教学的难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宇宙与地球感性认识很浅显,而对文章内容没有一个很深的了解是很难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学习时体会也不会深刻。因此,我首先组织学生在课前收集阅读有关宇宙与地球的有关书籍资料,让学生通过资料去充分地感受,并在第一课时进行交流,让学生对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有了较多的了解,对学习课文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为是第二课时的授课,所以设计的第一个环节便是回顾旧知,整体感知。一开始我首先通过“课文内容我会填”这个环节请学生回顾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并通过归纳概括“课文写了关于地球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这一问题来对课文内容进行再一次地梳理。在品读课文环节,则通过宇航员发出感叹中“可爱”与“易碎”这两个提纲挈领的关键词来深入地来学习课文内容,体会语言的准确性,感悟文章的情感。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觉得还有很多知识点落实不够到位。现就这堂课作以下几点教学反思:

一、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的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让学生体会地球的美丽、渺小时,在学生读了句子有了理性的认识后,再辅以课件演示,就更加形象地展示了地球的美丽、渺小,使学生对地球妈妈的感性认识更加丰富生动,这时再次读文,理解和朗读就比较到位了。

二、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的补充有关图片资料:人类怎样破坏自然资源以及由此造成的生态灾难。这使学生心灵上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对文章的感悟。接着我又出示了一组文字资料:地球资源的现状及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这更让学生深深地感悟到宇航员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的意义了。进而组织学生讨论,拓展延伸,人类的出路何在?你看了这些后有什么想对人类(地球妈妈、自己)说的话语吗?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该怎样保护地球。通过抓住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因而“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必须精心保护地球!”终于成了所有学生的呼声。

三、在第二个教学环节中,我先让学生在充分质疑的基础上,自主读书,边读边划,联系课文,深入思考。我根据教材特点,采用了变序教学的方法,首先抓住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这一问题直奔主题,再辐射全文,避免了琐碎的、按部就班地讲解课文。同时也突出了文章的重难点。

回想起这一节课,还有一些不足和遗憾: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还不够。指导学生朗读这类作品,除了同朗读叙事性作品一样要注入自己的感情以外,还要注意行文的严谨,表达出这类作品的逻辑力量。

二、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时间不够充足。比如对于生态灾难的理解,交流的就不够充分,这一点应该向丁老师学习,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来展示。

三、文章中语言的严谨、用词的准确体会不够到位。如:“本来”、“至少”等词语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严谨的特点。课后,我想与其用讲解、换词的方法,还不如先引导学生用“本来、至少”等词造句,再来讲句子的意思,也许学生的体会就比较深入。

篇18:《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的第1课。我上的是这一课的第1课时,带领学生完成前两个部分:地球地奉献、我们唯一的家园的学习。教材中编排这两部分内容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学生认识到地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许多资源,是我们人类的唯一的家园。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力争创造高效课堂。

首先,我以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同学们,地球是宇宙的奇迹,生命的摇篮,人类共同的家园。了解她,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只有一个地球》。”简洁明了,直奔主题。然后,带领学生学习“地球的奉献”部分。通过诵读《我们田野》,让学生感受地球的美丽与馈赠,再讨论:地球还向我们提供了哪些资源?以此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认识到地球物产的丰富,这些资源与我们的生存与生活至关重要。学完了这一部分后,我话锋一转“没有了这些资源,我们将无法在地球上生存,我们怎么办?”转入“我们唯一的家园”的学习。学生先通过课文中与师生交流的材料认识人类至今没有找到宜居的星球。后再了解“生物圈2号”实验及其失败的原因,感受到了,对我们人类来说,地球是我们不能离开的地方。到此,学生们自然有感而发,谈感想时都是“地球对我们太重要”样的声音。

教学中,我使用了多媒体投影仪这个设备,通过播放幻灯片来提高效率。我准备了图片,准备了音乐,准备了视频??这样做,丰富了课堂的容量。

但是也正是这次的运用,让我认识到了多媒体投影仪的不足。很多情况下,我们无法对课件的内容进行更改和补充,如果要改动或是增加,必须退出播放再进行。课堂上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势必会影响教学的进度。

其次,制作多媒体课件确实比较费时间。如果没有现成的课件,再加上不熟悉课件的制作方法,这样的上课方式难以广泛使用。

怎么办?

有一个最好的办法——使用电子白板上课。它可以随时更改和补充教学内容。方便快捷,避免白费了课堂上的宝贵时间。这种可以直接将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素材展示出来。它不需要每个人都学会专用的。课件制作软件了,要什么,就从资料库中调用。没有的,弄好放在资料库,直接调用就可以。这样的设备更是节省出了制作课件的时间。

那就从最简单的电子白板操作开始吧。

高中生物教育反思

高中生物阶段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反思

多媒体课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1000字

细胞分化教学反思

高一生物教师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教学反思

初一生物的教学反思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教学反思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教学反思(精选18篇)】相关文章:

高一生物《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的教学反思2023-05-16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论文2022-07-22

八年级生物下册《人的性别遗传》教学反思2024-01-28

生物教学反思2022-10-22

高三生物教学反思2022-09-27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反思2023-08-12

人教版细胞的增殖教学设计2022-12-22

生物教学反思之《免疫》的设计思路和教学反思2023-12-13

高三生物优秀教学反思2022-06-03

《人的性别遗传》优秀教学反思2023-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