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人的性别遗传》教学反思

时间:2024-01-28 07:56:18 教学反思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八年级生物下册《人的性别遗传》教学反思(共20篇)由网友“juanjuan198743”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八年级生物下册《人的性别遗传》教学反思,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八年级生物下册《人的性别遗传》教学反思

篇1:八年级生物下册《人的性别遗传》教学反思

八年级生物下册《人的性别遗传》教学反思

以课标为教学依据,用好教材,激发兴趣,加强探究,开展合作,回归生活。

1教学过程:身边事例引入新课;观察探究查找缘由;共享数据学会调查;模拟实验探究规律;分析案例揭示本质;总结练习巩固知识。

2、以身边的事例引入,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学生也能猜测出是因为父亲重男轻女,导入很顺利。

3、开展合作小组学习:学生观察经整理后的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学生围绕课本的讨论题进行讨论,其中前三题学生都能得出很正确的答案,只有第四题有不同的答案。第四题比较难,因而在后面的环节再次学习这部分内容,达到巩固的目的。

4、探究性别与性染色体是否有关:这部分是教材没有的。但上节课时学生有问到“多一条染色体会有什么问题”,因而这节课就以探究来切入这个讨论题,以达到巩固学生探究几个环节的目的,又可以激发学生以后提问的意识,学生会由于老师对他们提问的关注而更加愿意提问。

5、在生男生女机会是否均等这个环节中,我引入学生的调查,并与学生分享了老师的'调查数据,以数据来说明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调查是我们学习中的一种方法。

6、探究实验:模拟受精过程。这个探究实验的引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在自己的探究过程得出结论,有的合作小组在汇报中提到:最后代表卵细胞的染色体这一袋不用摸,因为他们知道,那一袋摸出来都是同一个颜色,学生很自然得出生男生女的主要原因是在Y染色体。合作小组的自评互评也巩固平时的合作学习的成果。

7、最后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同时很自然与女生探讨不要着急找对象,因为男生比女生都太多了。进一步宣传尊重生育的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篇2:八年级生物下册《人的性别遗传》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人的性别遗传》教学反思

我在讲“人的性别遗传,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问题中,采用了两种方式,一种是理论探究按照教材中的图示,在黑板上分析,生男生女的道理,得出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结论,一种是实验探究按照本教学设计中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探究,统计结果,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结果,我发现两种不同的探究教学方式中,学生的反应截然不同。第一种探究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不高,而且学生明显地表现出不十分理解的样子。第二种探究教学方式,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探究教学中,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有明确的分工,都参与到探究活动中,积极思考,并且通过讨论很快得出结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课堂气氛明显活跃。

分析其中的原因,不难发现第一种探究教学方式中,学生完全是被动的,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教师的讲解比较抽象,学生在问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只能进行机械记忆,所以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第二种探究教学方式中做到了“做中学,乐中学”,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兴趣高,并且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科学的思想观念,所以,教师的教学设计主要不是放在如何“教”,而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做”,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能做”“会做”“乐做”在做中获取成功。

篇3:八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反思

八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反思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内容较难,大多数学生掌握不好。它理论性较强,难度大,以前的老师也觉察到了。所以我在本章的教学过程中重视讲解法的作用,对于一些学生难于探究的问题,我多借助讲解法的优势,并结合画图的方式进行讲述。

我优选了基础训练一部分题目,精讲精练,然后在布置一部分题目加深巩固。特别是孟德尔定律的显隐性性状,以及后代中出现的几率,这部分题目最难。还有根据表格来判断后代的显隐性性状和后代出现的几率,学生就是掌握的不好。在课堂上我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来解决,然后展开讨论,遇到不同的答案先不急于确定,让学生多提出不同的意见,最后学生实在没有了,我再公布答案,这样答对的学生更有自信,打错的'学生思维也得到了锻炼,加深了印象,这需要老师给予鼓励,不论是正确还是错误。理越辩越明嘛。一部分同学上课回答不好老师提出的问题,我也给与鼓励,让他考虑一番再作答,对于故意不学习的给予适当的批评,希望他改正学习态度。对于上课中遇到冷场时,要反思是不是给予的题目较难,并找到课本上相应的内容再来理解一番;对于讨论的较热烈的场面要加以保护吧,在争论中知识掌握的更扎实,牢固。如果讨论中完不成课我看也值,简单的地方加快节奏,调整一下教材内容。

教学后反思:通过对这部分复习,学生首先在基础知识方面有所加深,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读图能力,图解能力,教学内容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设计还算合理。就是因为教材内容难,教师还是参与了讲解,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的不好,希望以后继续努力.

篇4:八年级生物人性别遗传说课稿

八年级生物人性别遗传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3、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分析男女染色体图片,阐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三、教学难点

从实际生活、实践过程和理论上三方面论证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孕妇图片,这是一个怀孕的妇女,她生男孩还是女孩?那么,生男生女到底是由什么决定呢?这与遗传有关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人的性别遗传》。

二、讲授新课

(一)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1、出示男女人体细胞的染色体排序图,这是男女人体细胞的染色体排序图,请同学们思考:在男性和女性的各23对染色体中,哪一对有差别?这对染色体的差别可能与什么有关?

2、同学们猜对了,请阅读教材麦克郎和威尔逊及斯特蒂文特的研究,你能找到那些有用的信息?(①19,美国细胞学家麦克郎发现男性染色体。②19,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及斯特蒂文特进一步区分性染色体,即男性XY,女性XX)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经整理后的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同时思考38页书中的讨论题:

①、在男性和女性的各23对染色体中,哪一对被称为性染色体?

②、两图中,哪幅图显示的是男性的染色体?哪幅是女性的染色体?

③、图中哪条染色体是Y染色体?它与X染色体在形态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④、想一想,就性染色体来说,在男性的精子和女性的卵细胞中,应该有几条性染色体?男性有几种精子,女性有几种卵细胞?分别是什么?

4、请描述出男女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

男性:22对常染色体+XY(性染色体)

女性:22对常染色体+XX(性染色体)

5、请描述出男女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

精子:22条常染色体+X或者22条染色体+Y

卵细胞:22条常染色体+X

6、同学们想一下,当含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相遇时,结合形成的受精卵是什么样的呢?发育成男性还是女性?那含Y染色体的精子呢?(XX,女性;XY,男性)

7、社会上把生女孩的责任都算在女性头上,对吗?为什么?(不对,因为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和X,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和Y。女性产生的卵细胞仅含X,男性产生的精子含X或Y染色体,当卵细胞X与精子Y结合的受精卵为XY时,受精卵发育为男孩;当卵细胞X与精子X结合为受精卵XX时,该受精卵发育为女孩。受精时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所以这种说法不科学)

设疑:不同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如何呢?

篇5:八年级生物人的性别遗传测试题

八年级生物人的性别遗传测试题

1.人类的性别是由下列哪种结构决定的? [ ]

A.基因 B.性染色体 C.DNA D.性腺

2.珍珍是一个正常的女孩子,她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为 [ ]

A.XX B.22+XX C.44+XX D.46+XX

3.在正常情况下,精子中的染色体组成是 [ ]

A.X B.Y C.22+X D.22+Y

4.一对夫妇第一胎生育了一个女孩,那么他们第二胎生育男孩的可能性为 [ ]

A.100% B.75% C.50% D.25%

5.人类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男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为________,能产生________种精子。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为________,能产生________种卵细胞。因此后代的性别是由________(父亲、母亲)决定的。

6.填写出下面性别决定的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性别决定遗传图解

问:后代生男生女的比例为________。

答案:

1.B 2.C 3.D 4.C

5.XY 2 XX 1 父亲

6.后代生男生女的比例为1∶1

篇6: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从知识的难易程度上看,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展示等环节,让学生自己获得新知识。特别是在评价过程中,我采用让学生互评的方式:抽取小组中学习较好的学生对另一组的书面展示进行口头点评,并根据常规的“三分制”标准,给小组打分。同时,其他小组在点评后若有质疑,可以积极提出,教师酌情奖励小组1-2分。运用这样的评价方式,让小组间可以展开激烈的竞争,同时也促进了个人的积极参与和组内的协调配合。

通过本节的教学,我发现,让学生自己点评的时候,教师应该适时地介入,指导学生合理的对各小组进行打分。比如,导学案的“合作探究|”中例1的第3题与其他几道题相比,问法更灵活一些,其答案无法从课本文字中直接找到,要靠学生根据有关图片进行观察、比较。而且有关“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区别”从图形上看,不仅有大小上的不同点,而且有的小组在展示的时候写到:“X染色体形状像X,Y染色体形状像一个大黑点。”学生这样的回答与我们的正确答案有一定的出入,但是实际上,后者的回答并没有错,学生是将看到的如实描述出来。所以,教师在这个时候应指导点评的小组打分,并说明原因:“这是人工整理后的染色体排序图,实际上在人体的体细胞内,性染色体成立体结构,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会有些不同,所以说X染色体与Y染色体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它们的大小上。但该小组能通过合作讨论,对图片上的染色体进行了认真的比较,他们也是将看到的进行了总结、归纳,所以该小组展示答案得满分。”这样做,既让学生客观的理解、掌握了知识,还激励和刺激了小组内的合作。

因此,在学生进行点评时,教师应该随时关注学生的点评情况,从学生自身水平出发,给小组进行合理的打分,而并不是仅凭正确的答案才能给满分,我们在评价时应注重学生合作探究、思考问题的过程,而不是一味追求正确答案。这一点我们在让学生进行点评时,也应该强调到。

篇7: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反思

《人的性别遗传》这一节课主要讲述了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并要求学生知道生男生女的原因,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教学内容不多,时间较充裕,可以穿插学生活动,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结论,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本节课我做了以下安排:

首先,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其次,学生自主预习P37教材内容,并认真观察多媒体展示的“男女染色体排序图”的对比,完成导学案的学习提纲部分,再分小组讨论,明确男女染色体的区别。

接着,小组成员用围棋子或硬币模拟探究实验,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从理论上了解两种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所以后代男、女的理论比例为1:1。

再通过“全国六次人口普查”调查结果的展示,学生得出结论是现实生活中男女的比例不是1:1,学生在关注社会的基础上提出质疑:人口比例失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在此安排学生通过思考、交流,了解性别比例正常的重要性。

最后整合知识,解决问题,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反馈。

这节课总体来说,采用“问题――探究”的自主学习模式,教学效果非常好。一节课在观察、探究分析、模拟操作、尝试、交流合作等活动过程中,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也营造了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篇8:《人的性别遗传》教学反思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反思

我在讲“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问题中,采用了两种方式,一种是按照教材中的图示,在黑板上分析,生男生女的道理,得出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结论?一种是按照本教学设计中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探究,统计结果,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结果,我发现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中,学生的反应截然不同。第一种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不高,而且学生明显地表现出不十分理解的`样子。第二种教学方式,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有明确的分工,都参与到探究活动中,积极思考,并且通过讨论很快得出结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课堂气氛明显活跃。

分析其中的原因,不难发现第一种教学方式中,学生完全是被动的,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教师的讲解比较抽象,学生在问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只能进行机械记忆,所以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第二种教学方式中做到了“做中学,乐中学”,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兴趣高,并且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科学的思想观念,所以,教师的教学设计主要不是放在如何“教”,而重点放在如何指导学生“学”,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乐学”。

这两种方式的对比也显示出了我校课改的生命力所在。

篇9:《人的性别遗传》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的主题是“人的性别遗传”,这是一节很好的内容,虽然它并不是第二章的重点,也不是第二章的难点,但它直接与人们的生活结合在一起,学生们可以有话可讲。另外,学生们已进入青春期,性发育也已经开始了,他们也开始关心起性和性别之类的话题了。所以,这一节的内容,能很好地为学生释疑解难,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这就为课堂探究活动的开展创造了较好的先决条件。

一、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总体上看,本节课还是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在课堂活动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有的活动都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员参加的,整个教学过程都贯穿了探究性学习的思想。

二、体现了生物学的学科思想

本节课在教学中也渗透了生物学学科思想,体现了生物学科的特点。本节课的生物学科思想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例如:人的性状与遗传物质的联系、人的个体与人类整体的矛盾和统一、生物个体与群体的一致性和矛盾性,等等。

三、课堂结构较合理,教学过程较流畅

根据教学设计来看,整个课堂的结构层次是比较清楚的,建构核心概念是一个新的提法,新的思路,新的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也有它的一席之位。教学活动合理到位,有效地实现了知识的内化,充分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和统一。用围棋棋子做的概率实验安排得好,成本不大,但对学生思考的推动却很大。

四、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本节课预设的“三维”教学目标,统一、全面、准确、恰当,且预设的“三维”教学目标基本达成,而且在教学中还有新生成的目标。

五、有自己的教学创意(特色)。

教学特色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反映,本节课主要有四处较好地体现了教学创意(特色):

1、使用数学公式表示染色体的组成,用代数式来表示性染色体的组成。

2、用围棋棋子来进行生男生女比例的探讨。

3、设计了变式练习。如,变式练习(学生合作探究):老师提问:一对夫妇已经生了一个女孩子,经政策允许,他们可以生第二胎,那么,他们生男孩的概率是多少?(其中,“第二胎”就是属于变式。)

4、既有预设性发展,又制造和实现了生成性发展。 如,在“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中,教师设计了如下活动:

六、不足之处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安排得较多,不大好组织,而且时间上不好把握,稍微不注意,时间就可能不够。

2、应该说,学生都动起来了,但是,探究实验的全员参与性还是不够。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要每二人一个小组进行“生男生女概率”的探究。

3、照顾和体现学生的差异性不够。整个教学活动对学生的要求基本上是整齐划一的。

4、学生之间的互动活动少了点,完全由学生全员自主进行的活动没有。

5、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可行性还值得商榷。恐怕在初中阶段的学生要达到这个程度和境界还有点难度。

6、核心概念的建构还不尽如人意。

7、教学活动的衔接还不够流畅,教学细节的把握还不够灵活。

篇10:人的性别遗传教学反思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反思

1.关于导入

这节课的导入采取的数据与传统人们印象中重男轻女的观念不同,使学生们对这种观念的更新有一个新的认识,在课堂上也有不少学生赞同,举例说出自己家庭就喜欢生女孩,取得较好的效果,从学生的`讨论中也可以看出不少学生课前对于生男生女由谁决定这个问题是不清楚的,但学生的求知欲很高。

2.关于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学生一开始对于体细胞中有1对性染色体是很明白的,但当问到性细胞中有多少条性染色体时,就开始迷惑了,说明在关于染色体减半的问题上并不明确,但因为他们没有学减数分裂,所以不能讲得过深,这时需要提醒学生回顾课文第30页的内容,再进行思考,部分反应快的学生会很快明白,这时通过做那道填空题,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条理会清晰很多,比单纯的记板书或笔记效果好。

3.关于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用图解方式,学生顺理成章的做出来,没有任何疑问,但到具体调查人口比例时,不少学生就发现一个家庭的男女比例不是1∶1的情况很多,这是部分学生会有疑问,小游戏的设计对解决这个问题有帮助,它让学生明白其实每次从信封中抽取“X”或“Y”的机会都是50%,所以每胎生育男孩或女孩的机会是均等的。笔者还见到有老师用抛硬币的方式来解释这点,笔者认为这种方法简单易懂,也很好。但是书上也提到在一个较大范围内统计的男女比例才会接近1∶1,这点牵涉到数学问题,要讲得很明白有一定难度,也是今后改进的地方。

篇11:《人的性别遗传》教学反思

在本章中,本节内容相对来讲比较好讲,只要有了前面的铺垫,这节内容就有了顺利成章的味道。

第一个内容,关于男女性染色体的认识,学生通过自己阅读图片就可以得出结论,老师只需引导。而关于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问题,就需要老师出示图解,帮助学生理解。

第二个内容“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问题,首先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明白性别是在什么时候决定的,而且这样在自然情况下生男生女机会是均等的。然后再让他们更进一步理解,这样就更透彻。接着再让他们自己填生男生女图解,从理论上分析出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在这一点内容的'讲解中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参与到探究活动中,积极思考,并且通过讨论很快得出结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课堂气氛明显活跃。

最后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生男生女的奥秘,认识科学,识破迷信。在情感上要他们明确了生男生女对这个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我想这才是最重要的!

篇12: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反思

以课标为教学依据,用好教材,激发兴趣,加强探究,开展合作,回归生活。

1、教学过程:身边事例引入新课;观察探究查找缘由;共享数据学会调查;模拟实验探究规律;分析案例揭示本质;总结练习巩固知识。

2、以身边的事例引入,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学生也能猜测出是因为父亲重男轻女,导入很顺利。

3、开展合作小组学习:学生观察经整理后的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学生围绕课本的讨论题进行讨论,其中前三题学生都能得出很正确的答案,只有第四题有不同的答案。第四题比较难,因而在后面的环节再次学习这部分内容,达到巩固的目的。

4、探究性别与性染色体是否有关:这部分是教材没有的。但上节课时学生有问到“多一条染色体会有什么问题”,因而这节课就以探究来切入这个讨论题,以达到巩固学生探究几个环节的目的,又可以激发学生以后提问的意识,学生会由于老师对他们提问的关注而更加愿意提问。

5、在生男生女机会是否均等这个环节中,我引入学生的调查,并与学生分享了老师的调查数据,以数据来说明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调查是我们学习中的一种方法。

6、探究实验:模拟受精过程。这个探究实验的引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在自己的探究过程得出结论,有的合作小组在汇报中提到:最后代表卵细胞的染色体这一袋不用摸,因为他们知道,那一袋摸出来都是同一个颜色,学生很自然得出生男生女的主要原因是在Y染色体。合作小组的自评互评也巩固平时的合作学习的成果。

7、最后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同时很自然与女生探讨不要着急找对象,因为男生比女生都太多了。进一步宣传尊重生育的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8、几个不足:语调还不够生动。语言仍不够流畅,对学生的数据还可以进一步分析与指导

篇13: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反思

以新课标为教学理念,用好新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探究性学习方式,开展合作学习方式,回归生活。

1、以身边的事例引入,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学生也能猜测出是因为父亲重男轻女,导入很顺利。

2、开展合作小组学习:学生观察经整理后的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学生围绕课本的讨论题进行讨论,其中前三题学生都能得出很正确的答案,只有第四题有不同的答案。第四题比较难,因而在后面的环节再次学习这部分内容,达到巩固的目的。

3、探究性别与性染色体是否有关:这部分是教材没有的。但上节课时学生有问到“多一条染色体会有什么问题”,因而这节课就以探究来切入这个讨论题,以达到巩固学生探究几个环节的目的,又可以激发学生以后提问的意识,学生会由于老师对他们提问的`关注而更加愿意提问。

4、在生男生女机会是否均等这个环节中,我引入学生的调查,并与学生分享了老师的调查数据,以数据来说明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调查是我们学习中的一种方法。

5、探究实验:模拟受精过程。这个探究实验的引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在自己的探究过程得出结论,有的合作小组在汇报中提到:最后代表卵细胞的染色体这一袋不用摸,因为他们知道,那一袋摸出来都是同一个颜色,学生很自然得出生男生女的主要原因是在Y染色体。合作小组的自评互评也巩固平时的合作学习的成果。

6、最后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同时很自然与女生探讨不要着急找对象,因为男生比女生都太多了。进一步宣传尊重生育的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7、几个不足:语调还不够生动。语言仍不够流畅,对学生的数据还可以进一步分析与指导。

篇14:八年级生物人的性别遗传的训练题

八年级生物人的性别遗传的训练题

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中,男女比例大致是1:1;而在一个多子女的家庭中,男女比例不是1:1的情形也很多。请您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解析:这属于统计和概率问题。在统计上,取样越多,其统计结果就越能体现规律性,如果取样太少,就不能反应相应的规律性,会具有偶然性。正如去抛一枚硬币,看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如果只抛几次,两个面朝上的概率之比是不一定的,如果抛了成百上千次,或者更多,那么其概率之比会接近1:1。生男生女问题也是这个道理。答案:生男生女取决于精子的类型,含X的精子和含Y的精子在数量上是一样的,它们与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机会各占50%,因此一个母亲每次生孩子,其生男生女的机会也各是50%。如果统计众多的母亲所生的孩子,男女比例会接近1:1。所以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中,男女整体比例大概1:1。但如果只看一个多子女的家庭,在统计上取样太少,出现男女比例不是1:1是不足为奇的。

一、画龙点睛

人的性别是由 决定的,男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 ,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 。(用符号来表示)

2.女人在两次月经之间会排出的一个含 染色体的卵细胞。男人在一次生殖活动中可排出上亿的精子,从含性染色体来说有 种,一种是含 染色体的,一种是含 染色体的。

二、慧眼识珠

1、下列细胞中的染色体不成对的是( )A.成熟的卵细胞 B.神经细胞 C.受精卵 D.口腔上皮细胞

2、含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则该卵发育成的胎儿为( )

A.男孩 B.女孩 C.同卵双胞胎 D.不一定是女孩

3、受精卵里含有的性染色体的数目是( )

A.1条 B.2条 C.3条 D.2对

4、男孩体细胞中所含的性染色体是( )

A.一个是X染色体,一个是Y染色体

B.两个都是X染色体

C.两个都是Y染色体

D.不含性染色体

三、明辨是非

人的性别决定只与性染色体有关,而与基因无关。( )

2.卵细胞中或者含X染色体,或者含Y染色体。( )

3.在人体中,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完全一样。( )

4.首先发现性染色体的科学家是英国的达尔文。( )

5.体细胞中不存在性染色体,生殖细胞中才会有性染色体。( )

6.男性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与Y染色体在形态上是一样的。( )

7.只要是形态像“X”形的染色体都可以叫做X染色体。( )

篇15:八年级下册生物教学反思

本学期即将尾声,现结合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反思如下:

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反思,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学中,它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比如刚刚学生学习的呼吸作用知识,本部分知识与每个人的实际都很接近,也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但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低,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具体表现:

(1)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怕所提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计划,被老师拒绝,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是潜在的状态。对于教师来说,就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发挥作用。

(2)不能提出问题或不善于提出问题由于受传统教与学思想的影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造成学生不善于思考,思维惰性大,问题意识淡漠或没有,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

针对以上情况制定其策略:

(1)沟通师生感情,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2)渗透事例教育,认识“问题”意识。

(3)创设问题情况,激发提问兴趣。

(4)开展评比活动,激发提问兴趣。

(5)强化活动课程,促进自主学习。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但随之也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那就是课堂上组织教学出现了相应的难度,往往是易放难收,遇此情况是让其发展下去,还是把他们的热情消灭在此,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二、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脱离探究、实践的生物教学不能适应将来新课标的要求,只有经过认真探究、亲身实践,学生的生物能力才能得以切实提高。

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的基本策略是:

(1)从一个实例(或现象)入手,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分组进行探究。

(2)每组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然后提出可行性的设计方案。

(3)方案的实施。各小组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或实验,然后小组得出结论。

(4)师生共同对各小组结论进行分析,最后探究出结果。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对于整个探究过程选题要量力而行,做到小而实,一定是先发散,后集中。如《生长素发现》一节的教学,可以窗台上的植物弯向光源生长,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交流结果。这样以探究、实践为核心,完全摈弃了老师的讲解与分析,将学生推到了课堂主人的地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多样性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高效完成生物学科的学习任务,达成课堂课程目标。活动方式如探究活动、创新活动、实践活动等。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同时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以技术应用广泛、知识创新快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不断的创新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在本学期中,我逐步尝试将“目标导向教学”理论应用于我的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我认为,“目标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师生在课堂中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依据简单、可操作的一系列教学目标,最终绝大多数学生达到预定教学目标为终点的教学管理过程。

“目标教学”的大框架是“导标、导学、导练、导评、导结”五段式,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不分对象地、机械地,甚至生搬硬套地将其应用于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去来说。比如说,导标这一过程也许在高中生能够很容易让学生跟着教学所呈现的目标去学习,在练习、讲评中检验三维目标是否达标,但是在初中生物教学,我发现这样的效果并不是太明显。初中生在学习方面有以下几方面的的学习特点:

(1)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都比较弱,而学习依赖性强,尤其是七年级学生表现更明显;

(2)思维特点上起主导的还是形象思维,随着年级的上升抽象思维迅速发展

(3)学习上容易对教师生动形象的事例介绍感兴趣,对严密的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厌烦。因此,有一部分学生看到分解的许多小目标后,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有时还会感到厌烦,就开始慢慢走神、不感兴趣,因此在学习动机不强的情况下,试想一下练习的效果会怎样,达标效果也不言而喻了。针对初中生这些特点,我觉得目标导向教学在初中生物中可采用这几个环节,即“引趣——尝试——反馈——总结”。

篇16:八年级下册生物教学反思

生物课改革最灵魂的东西就是将单一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以探究为主的自主学习。回顾这接课的前前后后,我确实深有感触:

以往说到科学课,我们马上想到的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可是,“动手操作”是否就是“探究”的唯一,“科学探究”是否就一定要动手?本节课的实践再次证明:学生活动只是科学探究的外在形式,而科学思维才是探究的灵魂,没有思考的观察,只能是一个忠实地记录着,不可能获得重大发现和规律性的认识。

因此,在进行课堂设计时,我没有遵循常规,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假设、验证、交流得出结论这一流程,而是重在规范学生的探究学习和思辩活动,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紧紧围绕“我”为什么像爸爸、像妈妈?“这是遗传吗?”“想认识遗传应该怎么样做?”“人有遗传,动物有遗传,植物也有遗传,这说明了什么?”等问题进行碰撞研讨式思维习练活动。

活动因果关系的具备,使学生很快明白世界上所有能繁衍后代的生物都有遗传,遗传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现象。

在对这些问题的目标指向的认识,探究过程的设计、探究方法的选择、探究证据的收集、探究结果的分析等理性思维参与过程中,借助教师的相机引导,孩子们通过探究任务的形成和解决,得到了科学思维的培养和锻炼。这种以“思中做,做中思”为特征的思维参与过程,确属“探究”属性中较易被人忽略而又最值得重视的一个属性,是“探究”的本质属性和核心所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思维训练、找寻规律的过程。

通过科学教学帮助学生习得科学方法和理性科学思维,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最高境界。所以,在科学探究系列活动中,更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到底是以什么为核心目标,是知识,还是面前这些“可塑之人的科学思维?”也必须明确,学习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做;“信息”可以灌输,但“理解”却不能,因为理解是来自学生本身的科学思维,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篇17: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反思

《生物与环境》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内容,本单元主要讲述了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和人与环境,对于本单元内容的教学,既有成功之处,但也有不足之处。现简单谈谈本单元教学的得与失:

成功之处:

1、教案的编写结构合理,层次分明。

2、充分了解情,做到有的.放矢。

3、目标明确,狠抓落实。

4、创造性利用教材,提高学生整合信息能力。

5、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不足之处:

1、忽视了培养全体学生的动手能力。

2、问题设置不到位。

3、组长的作用体现不充分。

篇18:八年级下册生物教学反思

《生命的演化》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内容,本单元主要讲述了生命的发生和发展及物种的多样性,对于本单元内容的教学,既有成功之处,但也有不足之处。

成功之处:

1、从同学们熟悉的有关生命发生和发展的神话传说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比较、阅读等活动完成了本章的学习。

2、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放手让学生收集资料,展示成果,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3、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相关图片让学生获得有关生命的发生和发展的认识,效果很好。

4、大胆地设计了一系列的讨论问题,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去探究,去展示,去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符合新课程所提倡的“面向全体学生,培养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

不足之处:

1、在“查”的过程中,没有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的板书不足的地方,要明确地提出来,并改正。

3、少数同学不爱动手、动脑,认识不到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篇19:八年级下册生物教学反思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同时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以技术应用广泛、知识创新快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不断的创新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在本学期中,我逐步尝试将“目标导向教学”理论应用于我的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我认为,“目标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师生在课堂中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依据简单、可操作的一系列教学目标,最终绝大多数学生达到预定教学目标为终点的教学管理过程。

“目标教学”的大框架是“导标、导学、导练、导评、导结”五段式,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不分对象地、机械地,甚至生搬硬套地将其应用于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去来说。比如说,导标这一过程也许在高中生能够很容易让学生跟着教学所呈现的目标去学习,在练习、讲评中检验三维目标是否达标,但是在初中生物教学,我发现这样的效果并不是太明显。初中生在学习方面有以下几方面的的学习特点:(1)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都比较弱,而学习依赖性强,尤其是七年级学生表现更明显;(2)思维特点上起主导的还是形象思维,随着年级的上升抽象思维迅速发展(3)学习上容易对教师生动形象的事例介绍感兴趣,对严密的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厌烦。因此,有一部分学生看到分解的许多小目标后,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有时还会感到厌烦,就开始慢慢走神、不感兴趣,因此在学习动机不强的情况下,试想一下练习的效果会怎样,达标效果也不言而喻了。针对初中生这些特点,我觉得目标导向教学在初中生物中可采用这几个环节,即“引趣——尝试——反馈——总结”。

篇20:八年级下册生物教学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促使我们的教学同样也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健康,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生物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课程标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确定十个一级主题,其中包含了“健康地生活”这个一级主题。

“关注自己的健康”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健康的生活》中的第一节,主要涉及的内容有:全面认识健康的含义、关注自己的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而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对健康含义、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的感性认识。通过学习,可以矫正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自己健康的认识偏差,使得学生对自己健康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从终身教育的角度出发,可以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为您提供优质资源!

《人的性别遗传》优秀教学反思

性别遗传 教学论文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人的性别遗传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计划

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现象说课稿

八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学总结

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八年级第二学期生物教学计划

八年级生物下册《人的性别遗传》教学反思
《八年级生物下册《人的性别遗传》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八年级生物下册《人的性别遗传》教学反思(共20篇)】相关文章: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教学反思2022-07-18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放大镜下的晶体》的优秀教案2023-01-12

八年级下册生物提纲人教版2024-02-06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2022-04-30

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教学总结2022-08-07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2024-02-22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有哪些2022-05-08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裸子植物2023-03-23

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教学计划2023-08-13

八年级生物教学总结2022-11-1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