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之旅教学反思

时间:2022-09-27 07:31:13 教学反思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世界文化之旅教学反思(精选17篇)由网友“雨水一盒”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世界文化之旅教学反思,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世界文化之旅教学反思

篇1:世界文化之旅

靖边六中 刘 佳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对本民族的文化有强烈的自豪感,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能够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拥有开放的胸怀。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信息的能力;提高对各国、各民族文化信息分析、比较的能力。

3.知识目标

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解文化差异;知道对待文化差异的正确态度。

二、教学重点

了解文化的特点:多样性和丰富性。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化存在差异,从而掌握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即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

四、教学方法

情境案例分析法、经验分享法、讨论法、总结法,表演法等。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授课过程

1.导入新课(情景导入)

师:首先我们一起观赏一组世界各地不同地区的文化景观,在观赏的过程中你都发现了哪些国家或者地区?你是通过什么来确定的?

生:肯尼亚(东非)、埃及、突尼斯(南非)、中国、泰国、澳大利亚 师:以上同学们说到的不论是宗教、建筑、艺术、民俗、等等,它都表现的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在这儿,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在时间允许、有足够的资金的情况下,进行一次环游世界的旅游大家愿意吗? 生:愿意。

师:今天就让老师作为导游,我们一起搭乘“文化直通车”,来一次 “世界文化之旅”一起来感受多姿多彩,璀璨迷人的世界文化。请同学们翻开课本56页(边板书边说)。

导入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为重点突破创设情境。

2.重点突破

师:说到世界文化,不等不说的就是节日文化,节日作为一种文化习俗,蕴含着一个民族独特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透过节日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首先,我们进入环游世界第一站,细细品味各国的节日文化。

师:我们首先从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说起,你知道我们最隆重、最热烈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呢?他们是从何而来?我邀请了两个小导游带领大家了解我们自己的节日文化。

生:多媒体展示

师:非常感谢我们两位小导游,他们给我们着重介绍了中国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的节日习俗。从中我们既可以了解到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每一个节日他所寄托的文化内涵和中华民族博大精神古朴纯正的民俗文化。比如中秋节,我们举家团圆在花前月下,赏菊花、吃月饼、品美酒、孝亲敬长、其乐融融。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将来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了咱们的传统节日,不能忘记养育咱们的亲人和祖国。

除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你还知道哪些不同国家的节日习俗?

[学案]考察所选国家或民族最具代表性的节日(请自由选择三到四个国家)。

结论一: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节日)。

除了节日习俗之外,世界上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还可以通过哪些形式表现出来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你能联想到哪些国家?思考:我们是通过什么一下子就说出了这个国家的名字?

生:它们独特的建筑物、饮食、还有代表人物。

师:你还知道哪些呢?

生:

突发事件:

师:(引导)你觉得卢浮宫为什么吸引你?

生:卢浮宫珍藏着许多珍贵的艺术品,最有名的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考察所选国家或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突发事件:

师:你为什么喜欢安徒生,你比较喜欢哪几篇童话?

生:安徒生的童话最著名的是《丑小鸭》、《皇帝的新装》。

第四组考察所选国家或民族最具代表性的饮食(自由选择三到四个国家)。

师:可以说,每个民族独特的建筑、饮食、自然人文景观都被赋予了这个国家独特的民族文化,是这个国家独有的标志,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生: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结论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 (注意提示本组其他同学补充,教师要根据情况进行适当引导、激励。)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请大家看课本57―58页)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就是通过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以及不同国家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表现出来的。

(板书:一、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副板书: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 活动估计12分钟。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第二站活动:“环游世界,说文化”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集体合作意识,以体验教学法突破重点。

3.难点突破

师:世界文化既然具有丰富性、多样性的特点,那么不同文化之间就具有着差异性,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活动感受一下各文化之间的差异:

(1)说语言,感文化差异

(多媒体课件播放:a.英文翻译成中文:1、Nothing is difficult

if you put your heart into it. 2、No pain ,no gain .3、If

you want to watch more ,please go upstairs.)

师:你更喜欢哪种语言?为什么?

生:英语,因为它更加的简单,直白,易学。

师:“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之一。最近的一项评估显

示,全球大约有3.75亿人的第一语言是英语;另外有大约3.75亿

人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世界上大约还有7.5亿人将英语作为外语

使用和掌握。世界上超过三分之二的科学家能够阅读英文。世界上

有75个国家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或者给予英语十分特殊的地位。”

所以想要把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向世界,能够在全球化的今天

让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文化,我们应该学好英语。

生:汉语,因为它更有意境美,更具有内涵。

师:汉语它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有人说,汉字是这个世界

上最美的文字。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

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作为母语汉字所表现出得含蓄美、意境美

和它的内涵都是值得我们自豪的,我们应该通过每天的学习来感受

汉字的博大精深。两种语言,虽有不同,但各具特色。

(2)看舞蹈,悟文化差异(视频一:非洲土著舞蹈。视频二:西班牙舞蹈。视频三:中国传统舞蹈)

播放前提示学生注意观察,三个民族的舞蹈有什么差异?

师:你更喜欢哪一种舞蹈?请说出你的理由。

生1:我喜欢西班牙舞蹈,因为它比较热情奔放。

生2:我喜欢非洲舞蹈,因为它有一种原生态、朴素的美。

生3:我喜欢中国舞蹈,因为它有一种婉约的美

(师:如果学生回答深度不够,可提问:除了舞蹈形式不同,这些舞蹈还表现出了哪些文化内涵上的差异?生:??)

师:舞蹈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每个民族的舞蹈都是与本民族的经济状况和生活方式相适应的,是民族凝聚力、民族精神的体现。比如刚才谈到西班牙舞蹈热情奔放,这就表现西班牙民族的什么性格特点?

生:热情、豪放。

师:非洲舞蹈体现出了非洲土著居民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和古朴的精神追求。委婉的中国传统舞蹈让我们感受到了儒家文化所提倡的包容、和谐。

从舞蹈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个民族的文化都蕴涵着人类文明的成果,所以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存在的价值!如果这些文化上的差异不

复存在,世界将变得单调而毫无生气。尤其是在全球化发展到了今天,有人说全球化就是标准化,你同意这种观点吗?(幽默:肯得基)

生:不同意。

师:全球化不应导致文化的单一,在全球化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应相互融合、互相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为了尊重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差异,联合国将江苏的昆曲和非洲的桑巴舞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师:刚才我们感受了各民族舞蹈的差异,下面我们再看看世界各国在交往礼仪上的不同。

(3)用交往礼仪,知文化差异(每个小组演示一个国家的见面礼) 中国人的现代见面礼仪是__________。

美国人的见面礼仪是__________。

泰国人的见面礼仪是__________。

日本人的见面礼仪是__________。

南亚人的见面礼仪是__________。(掌声表示鼓励)

师:由此可见,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礼仪。哪个同学知道泰国为什么用合十礼?

生:因为泰国信仰佛教。

师:美国人的拥抱礼是美国文化开放性的表现。

师: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可以感受到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会有不同的待人处事的方式。这也是世界各国文化差异的一种表现。

结论三:文化具有差异性,从不同的语言和待人处事的方式中表现。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两个情景让学生体验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存在文化差异,以加深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尊重。

师:面对丰富多彩、存在差异的世界文化,我们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呢?下面,我们的“文化直通车”驶入第四站:奏和谐文化乐章(板书)

师:现在,有这样一种社会现象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喜欢过“洋节”,来谈谈你的看法?

生:崇洋媚外,忘本。

师: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不同意,全球化的今天各国文化交往越来越密切,通过体验“洋节”我们能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

师: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文化交流与沟通势不可挡,作为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的节日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理所当然,自然而然,首先我们不应该排斥这种文化现象;但同时,我们应该了解每一个节日真正的文化内涵,而不是一味的照猫画虎,图个热闹,在崇尚西洋节日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了弘扬我们本民族悠久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千万不要在盲目的崇拜中迷失了自我。在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上,既不崇洋媚外也不固步自封,而是在适当的吸收西方节日文化的同时弘扬我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主张平等交流、互相学习。

4、总结延伸

师:大家来说说,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生1: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这是通过不同的节日习俗、标志和代表人物表现出来的

生2:文化还具有差异性的特点。这是通过语言、舞蹈、待人处事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生3:面对文化差异,我们的正确态度是在沟通的基础上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主张平等交流、互相学习。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世界文化形形色色绚丽多彩,对待文化差异,我们要有开放的胸怀,要有正确的态度,要在平等的基础上,互相学习、交流,共同谱写世界文化的和谐乐章,同时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让我们的本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辩论,让学生懂得,面对开放的世界,既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价值,同时也积极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元素,通过文化创新融入世界文化的百花园中。

5、板书设计

一、世界文化丰富多样 文化习俗(节日)、标志、代表人物

二、世界文化具有差异性 语言不同、待人处事方式不同

三、对待文化差异的态度:①不排斥 ②不盲从 ③求沟通

6、随堂演练

(1)、社会不断进步,世界日益开放,与不同文化共处成为我们面临的新课题。面对不同的文化,我们应该(C)

①关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 ②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

③采取全盘肯定的态度 ④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2)、对于文化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只有在饮食习惯中才能体现文化的特征

B.我们不需要接触和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

C.各具特色的文化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D.不同的文化在交流和碰撞中必定会产生冲突

(3)、中国人招待客人,主人非常热情,敬酒劝菜;欧美人招待客人,主人

则让大家各取所需,各吃各的,互不干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C)

A.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

B.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优于欧美文化

C、我们应当承认并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差异

D.加强交流与对话,不同的文化就会消失

(4)、清明期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网上祭扫,下列说法不能体现这一行为的是(C)

A、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随着时代在不断发展

B、低碳文明的祭扫方式是时代进步的体现

C、网上祭扫抛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D、网络祭扫也是尊重我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5)、,随着世界园艺博览会在西安的成功举行,国外宾客将云集西安。作为东道主,假如请你给外国友人做向导:

(1)请世界文化之旅向外国友人介绍西安一处文化遗产。(2分)

(2)在与外国友人交往中,面对文化差异,你该怎样做?(2分)

答:(1)如秦腔、剪纸、兵马俑、法门寺、大雁塔、小雁塔、钟楼、昭陵、乾陵、茂陵、碑林,写出一处(种)西安文化遗产即可。(2分)(2)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2分)

七、教学反思

教师优点:

1、在时政播报中,学生提到体育学科节的跳绳比赛,于是我因势利导,将跳绳作为一种民间体育运动,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唐朝将跳绳叫做“透索”、宋朝将跳绳叫做“跳索”,到了明朝将跳绳叫做“白索”,随着历史的演变,跳绳以不在只是一种体育运动,它以被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比如从跳大绳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个班级积极向上文化氛围。自然的将时政播报与上课内容顺利衔接。

2、对课堂教学的设计环节,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互动、合作为导向,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以学生发展为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课前指导学生收集素材,课堂教学中通过分组学习竞赛、素材欣赏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生团结协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教师不足:

教师应提高对学生评价的能力,同时课堂的驾驭能力有些欠缺,特别是对课上突发事件的解决,还需要多积累经验,特别是如果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提出过多或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灵活变通。

学生优点:

本节课学生们充分体现了其主体地位,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学会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做到了全员参与,起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学生不足:

在对某些问题的思考上不够到位,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今后的学法指导中要给予重点强调。

篇2:世界文化之旅教学设计

世界文化之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目标:

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解因文化不同而导致行为方式的差异;知道在面对文化差异时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和应对方法

(2)能力目标:

逐步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的原则和方法,加深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

通过教学和活动,使学生能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自己实际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对活动的感悟和总结,培养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对本民族的文化有强烈的自豪感,同时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能够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的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拥有开放的胸怀。

3、课时安排:一课时,完成做友好往来的使者——开放的胸怀的教学

4、使用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面对不同的文化,开放的胸怀意味着什么?

教学方法设计:

1、启发式教学原则的运用:教学中设置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共同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迁移规律:在教育过程中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体验新的知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3、活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为主,以讲解为辅,重在引导,在活动中通过学生自己感悟,体验受到教育和启发,并转化为自己的行为。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以教师有感情的讲述,使学生能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的趋势,信息化时代,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成了地球村。我们青少年作为地球村的村民应具备哪些素质呢?(多媒体呈现一个生机勃勃,一派祥和的地球)

通过上节课的世界文化之旅,我们已了解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知道了要奏好和谐的文化乐章,要树立正确的态度,来对待文化差异。

提问:怎样的态度才是正确的?

不应该是排斥,而应该是沟通,既尊重自己民族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价值,主张平等交流,互相学习,所以我们要以开放的胸怀,来做友好往来的使者。(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讲授新课:

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让世界更多的了解中国,也让中国更多的了解世界,但怎样与不同的文化和谐共处,已成为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到了中国,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生活在一起,该如何平等相处呢?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发生在小涛和Jack身上的故事吧。

小品表演:小涛和Jack的故事

小品简单过程:场景一、Jack先用英文在新班级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从穿着、语言、动作表情,无不表现出美国人的自由、随意、不拘小节的性格。

场景二、Jack请小涛吃饭。Jack提出各付各的,小涛很难理解,表现的很不开心,期间点菜时小涛简单介绍了中国的饮食文化。

场景三:Jack过生日,小涛送了他一盒美国的“好时”巧克力,Jack给了小涛一个大拥抱,并当场拆开礼物,分吃巧克力,小涛对Jack的拥抱很不习惯,也觉得Jack当场拆开礼物就吃,很没有礼貌。多媒体呈现课本的问题(人物换成Jack):

1、如果你是Jack,会怎么办?(联系自己想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

2、我们能以“好”或“坏”来评价Jack的处理方式吗?(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有不同的待人处事的方式,进一步分析中美文化的差异,帮助学生理解因文化不同而产生的行为方式的差异,可进一步拓展到其他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的民族性格不同而产生了待人处事的不同方式。)

3、有人说,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放意味着穿喇叭裤、戴蛤蟆镜。在今天,你认为开放的胸怀意味着什么?(多媒体呈现七八十年代的穿着打扮的图片,增强感性认识,更好启发思考。)

教师小结(多媒体呈现结论):所以,开放的胸怀意味着——我们要以客观、平等的态度来面对不同的.文化,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

请一位同学大声朗读书本欧洲的汽车文明的事例。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多媒体展示的比利时的街道和城市风情。

活动:各抒己见

1、通过边听边看,你对比利时的城市有什么印象?

2、比利时红绿灯很少,为什么秩序井然?

3、你对“只有人,才是万事万物的红灯”这句话怎么理解?(讨论)

4、欧洲的汽车文明,对我们有什么借鉴之处?(讨论)

学生回答后,联系我们5月1日新颁布的《交通安全法规》,教师介绍“以人为本”的三礼让原则,“车让人”、“人让车”、“车让车”,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

教师小结:开放的胸怀意味着我们要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和长处。

教师提问:学习哪些文化呢?

多媒体呈现毛泽东说的一段话,学生一起齐声朗读

“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毛泽东”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教育:我们也不是什么都拿来,而要结合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身临其境”活动讨论

小品中Jack给了小涛一个大拥抱,让小涛不知所措。如果你遇到一个外国友人,你伸出手要跟他握手问好,他却想拥抱你,甚至是吻你的脸颊,这时你怎么办?

多数学生回答:我会觉得很难为情,不过还是会让他拥抱。

教师教育:同学们,感到难为情,是因为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比较的含蓄,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大家都能够以开放的胸怀,以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美国人的礼仪交往方式,让对方拥抱,也难能可贵。

过渡:开放的胸怀就是以客观、平等的态度来面对不同的文化,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开放的胸怀还意味着什么呢?过渡:我们一方面要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化的长处,另一方面也要保护和展示本民族的文化。

多媒体呈现中法文化年的flash,出示中国到法国举办中国文化年的图片,比如:在法国街头出现了中国的京剧脸谱、中国孩子玩的风车、中国的大熊猫。出示法国到中国举办法国文化年的图片,比如:法国在北京举行的音乐会、法国巡逻兵飞行表演。

提问:中法文化年的举办,对中法两国来说有什么现实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

可以更好的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展示了中国的民族文化,我们要更好地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文化,首先要保护好中国的民族文化,(多媒体出示中国文化遗产地图)甚至还要保护好地方文化。

先请一位同学读一下“相关链接”的材料

多媒体展示梁思成的人物照片,出示思考题:

在二战中,我国遭到了日本的侵略,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难,梁思成的亲人也在战争中牺牲了,他为什么还要提出要保护日本奈良,使它免于在炮火中毁于一旦?梁思成这样做值得吗?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值得,因为任何民族的文化的精华,都是全世界的,属于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开放的胸怀意味着我们应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应有一种全球意识、开放的胸怀、崇高的精神。

美军接受了梁思成保护历史名城奈良的建议,但美军如今却在古巴比伦文化所在地伊拉克,对其的文化进行肆意的破坏。

多媒体展示十九世纪的空中花园、永远辉煌的古巴比伦文化、战火中的伊拉克、美军攀登一座40前古巴比伦时期的神塔、悲惨的伊拉克难民的图片。

提问:看了美国军队对伊拉克古巴比伦文化的破坏,你们有什么感受,作为地球村的村民,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各个民族的文化?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什么问题,你学到了那些知识,明白了哪些道理?(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怎样以开放的胸怀来做友好往来的文化使者。开放的胸怀意味着以客观、平等的态度来面对不同的文化,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要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和长处。保护和展示本民族的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应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应有一种全球意识、开放的胸怀、崇高的精神。综合探究实践作业:

板书设计:做友好往来的使者

客观、平等的态度

开放的胸怀意味着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

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和长处

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

初二政治教案

篇3:《世界文化之旅》教案

《世界文化之旅》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世界文化之旅》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一框的内容。本框分“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和谐的文化乐章”两部分,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标志、代表人物、节日入手,帮助学生感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懂得文化没有优劣之别,从而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对本民族的文化有强烈的自豪感,同时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不同的文化。

二、对应的课程标准:

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与沟通”部分:“懂得文化的多样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

三、本课的地位:

本单元是由前两个单元的家庭、学校中的交往扩展到社会中的交往,在全书中属于面向未来的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世界范围内的交往已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本课主要介绍各国不同的文化以及如何在不同文化中交流沟通,目的是培养学生面向世界与面向未来的开阔视野与开阔胸襟。

四、学情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学生和其他文化的距离拉近了,但有些同学迷失在其他文化中,对本民族文化不甚了解或不屑于了解;有些同学对外来文化持有偏见,采取防卫的态度;有些同学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由于语言问题以及价值观的差异会使得沟通产生困难等。他们需要给予恰当的指导,才能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新一代中学生。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解因文化不同而导致行为方式的差异;知道在面对文化差异时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的原则和方法,加深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和长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对本民族的文化有强烈的自豪感,同时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能够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拥有开放的胸怀。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教学难点:理解文化存在差异,从而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

七、教法、学法:

教法:问题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

学法:以教师引导,学生参与为主,运用活动教学讨论等方法。

八、课时安排: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

第一单元谈论的是家庭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第二单元谈论的是学校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第三单元谈论的主题又会是什么?

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世界范围内的交往已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第三单元的主题是社会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包括世界范围与网络世界的交往。世界范围内的交往将从了解各国独特的文化习俗开始。 你们是否了解外国的某些文化习俗?

(趣味游戏引入课题)

1、哪个国家的旅馆把床放在屋顶上。(答案:沙特阿拉伯)

2、哪个国家的人口,是最世界最少的。而且,这个国家建在悬崖上。(答案:摩纳哥)

3、哪个国家,以钟表业最为出名,而且是永久中立国。(答案:瑞士。)

4、哪个城市,素有水上城市之称。(答案:威尼斯。)

5、哪个国家,医疗公费。而且以足球著称。(答案:巴西)

6、哪个国家,女子以健壮为美。(答案:西班牙。)

7、哪一个少数民族不吃猪肉。(回族)

8、哪国不吃牛。(答案:印度。)

(过渡语)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在不断扩展的交往中,了解各国的文化、风俗,吸取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善于与不同国家、民族的人交往,成为当代地球人必备的基本素养。同学们想去旅游吗?想旅游的同学请举手。(全班学生高高地举起手!)日益扩大的开放,频繁的国家交往,先进的交通和通信工具,把世界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出国旅游将不再是一个梦想,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开始“世界文化之旅”。

(教学过程)

一、学生阅读56---60页自主预习:

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怎么表现出来的?

2、文化存在差异,没有优劣之分,你是怎样理解的?

3、我们如何对待文化差异?

二、教材研学

活动一:师生分组探讨并感受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

1、 节日习俗

(1) 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热烈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在这些节日中,人们有哪

图片展示世界各国传统节日,学生猜节日名称,并说出这些节日所表达的文化内涵。

西班牙奔牛节 、 巴西狂欢节、 俄罗斯谢肉节、 印度昆梅拉节

英国爱丁堡艺术节 、 泰国农耕节、墨西哥亡灵节

引导学生归纳:节日是一种文化习俗,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2、欣赏图片:多媒体打出一组图片,你会想到哪个国家?

师:除了一些标志性事物,每个国家还有一些自己的文化代表人物,他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本国的文化,如要评选,你认为哪些人物应该上榜?

师小结: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所形成的独具一格的文化传统。世界上有多少国家和民族,就会有多少种独特的文化传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就是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形形色色的文化,将我们的世界装扮得绚丽多彩。

(过渡语)当今世界经济日益走向全球化,各国间的文化交流也更加频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你能举出汉语吸收外来语或外国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例子吗?

活动二:问题探究,认识文化差异( P58 )

通过一个“汉译英”的语言故事情节引人,安排学生讨论两个问题:

在特殊之旅中,老师将带领大家共同体验不同文化的奥妙。首先,请大家翻译一个句子。

There is smoke(烟),there is fire(火).(无风不起浪)

1、古诗翻译上的困难说明了什么?

2、你能找出汉语中吸收外来语的例子吗?

师:世界文化存在差异,但没有优劣之别;多元文化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才能奏出和谐的乐章。我们的现代用语中,也受到外来语的影响,如酷(cool)、巧克力(chocolate)、sofa(沙发),pudding(布丁),coffee(咖啡),curry(咖喱)、色拉油(Sola)等。

活动三:异想天开

师提问:既然文化的融合是趋势,我们能不能统一世界的文化,以一种文化来代替世界各国的文化呢?有人说汉字也应该走拼音化的`道路,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

师:引导学生用辩论的方法发表自己的观点,认识到单一文化的利弊,懂得每个民族的文化都蕴涵着人类文明的成果,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存在的价值!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由生存发展的权利。在思辩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理解并尊重各国文化的差异,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

活动四:情景问答-----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邀请学生表演课本P59 意大利学生和中国同学的对话

思考:1、意大利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2、导致误会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种误会会对彼此的交往产生什么影响?3、能不能不和外国人打交道,避免误会呢?

师: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会有不同的待人处事的方式,文化差异有可能导致沟通的障碍,但必须也可以跨越这个障碍。

教师提问: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这种差异呢?(学生回答,略)

师小结:面对开放的世界,既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价值,同时也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通过文化创新融入世界文化的百花园中。

十、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探究大家有什么收获呢?世界文化形形色色绚丽多彩,我们要有开放的胸怀,加深对不同文化的了解,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学习不同文化的优点和长处,做文化交往的文明使者,共同谱写世界文化的和谐乐章。

十一、板书设计

一、丰富多彩的文化

1、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

2、不同文化使世界文化丰富多彩。

二、和谐的文化乐章

1、文化存在的差异,各有千秋。

2、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应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

3、各国文化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十二、作业布置、《学习监测评价》

十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特点如下:

1.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设计思路优化、合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2.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点拨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3.教学素材的选择,能够遵从学生的口味,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

篇4:《世界文化之旅》教案设计

《世界文化之旅》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第五课“多元文化地球村”设立了两框内容,第一框“世界文化之旅”,分为“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和谐的文化乐章”两部分,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节日、标志和代表人物入手,帮助学生感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解文化的差异使得我们的世界更加绚丽多彩,文化没有优劣之别,从而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第二框“做友好往来的使者”,分为“开放的胸怀”和“搭起文化的桥梁”两部分。首先帮助学生明确在日益开放的时代,与不同的文化共处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要善于学习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点,珍惜、爱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以开放的态度尊重不同的文化,同时更要继承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让世界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价值,能够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对我们民族的文化产生更强烈的自豪感,立志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促进者。

2.能力目标:理解由于文化不同而导致行为方式差异;学会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学习、鉴赏不同文化及其优点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知道对待文化差异的不同态度及正确态度。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学生和其他文化的距离拉近了,但有些同学迷失在其他文化中,对本民族文化不了解或不屑于了解;有些同学对外来文化持有偏见,采取防卫的心态;有些同学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由于语言问题以及价值观的差异会使得沟通产生困难??他们需要给予恰当的引导,才能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新一代中学生。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用现代多媒体工具,充分利用视频资源直观性,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通过视频鉴赏让学生感受文化的特点;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去思考;通过辩论让学生领悟对待不同文化的正确态度;通过名片设计让学生提高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独特性和差异性。

[教学难点]

文化的内涵;正确对待文化差异。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内涵的统一,并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文化的差异。

八、板书设计

了解多国的不同风俗 不同国家的文化代表

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价值 文化有差异

丰富多彩的文化

世界文化之旅

和谐的文化乐章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上的小组合作的学习的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让学生小组之间搜集各种各样的民族和国家的不同的节日和文化习俗。 课后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总结的很好。特别是课前收集的各种人物以及实物图片使学生直观形象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情境剧的表演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由于教学条件的有限而学生的准备的不是很完整,只能在以前的学的内容和书本的上的一些信息中搜集到了课堂上的一些内容。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完成了课堂的任务,学生参与了课堂的活动,在学习中不断锻炼了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自己完善了自己。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一堂课,我会在课前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并多进行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听了各位同仁的点评我更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多研读教材做到教材熟烂在心,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育素养。

篇5:《世界文化之旅》教案设计

世界文化之旅:

1、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边看边思考视频中哪些事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两届奥运会开幕式中有哪些事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烟火、卷轴、活字印刷术、击缶,田园风光、高速列车、泰晤士河、划船运动、板球运动、大笨钟、体育代表团) 无论是北京奥运会还是伦敦奥运会都向世人展示了本国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奥运会不仅是体育的盛会,同时也是文化的盛会。世界各国的文化在此闪耀其独特的光彩又和谐的交融在一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着文化直通车,踏上世界文化之旅,感受多元文化地球村的无穷魅力.

2、学生质疑、启发引导;

首先我们来进行预学检测,打开书P54,小组交流,快速完成。请各小组抢答。(计分)(板书:第五课 多元文化“地球村”第一框 世界文化之旅)

看来同学们预学做的很全面。在出发之前,看下我们本课的学习目标。请XX同学读下( 幻灯片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学生读)

3、合作探究、成果展示;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入世界文化之旅第一站.品多彩世界文化。我们进行第一个活动环节:

我是小导游.课前让同学资料,给点时间,把你的材料整合一下。

其他同学注意听,活动结束,我们要评选一名金牌小导游.

希腊小导游让我们感受到了希腊浓浓的文化气息。俄罗斯小导游给我们介绍了舞蹈还有人物不愧是来自浪漫的国度,法国小导游首先在欢迎客人的时候给了一句贴心的问候,紧接着一道丰盛的大餐,最后在酒足饭饱夜幕低垂之际让我们登上埃菲尔铁塔欣赏巴黎的夜色。真是不同凡响。还有哪组?看看这组将带我们领略哪个国家的风情?美国小导游提到了圣诞节。世界许多的国家都过圣诞节,但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习俗,你知道埃塞俄比亚人是怎么过圣诞节的么? (学生答) 委内瑞拉人呢?提到粽子,你想到我们国家哪个传统节日了?(端午节)

想想我们中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哪个小组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

下面我们一起浏览世界文化。幻灯片展示各国文化图片.

请同学思考回答:短短几分钟,我们感受到了各国的文化魅力,此时此刻,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回答:

1.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和民族,就会有多少种独特的文化习俗.

2.节日是一种文化习俗,是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所形成的独具一格的文化传统.

3.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4.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

教师小结: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就构成了 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板书)

在我们感受到了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之后.我们的文化直通车继续前行,进入世界文化第二站:奏和谐文化乐章(和谐的文化乐章 板书)

活动三:做一做:各国不同的见面礼仪

首先我们来看看世界各国的见面礼仪有什么不同.小组内练习表演一下。哪个小组表演中国人见面?日本人见面?美国人?泰国人见面是?同学表演的很精彩。

同学们知道,为什么泰国人用合十礼么?泰国是个信仰佛教的国家,所以佛教文化对泰国人们有着深渊的影响。而美国的拥抱礼仪正是美国文化年轻开放的体现。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不难发现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他们待人处事的方式以及语言是不同的,因为这些不同,使来自不同地区的人在交往时闹出了很多的笑话,你听说过没有?学生举例。因此我们说文化存在着差异,各有千秋。如果文化上的差异不复存在,世界将变得单调而毫无生气。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将世界各地独特的文化以及自然风景加以保护。比如我国的昆曲、长城等。那么面对文化上的差异,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

活动四:世界文化大融合

请大家欣赏《功夫熊猫》片段,注意观察片中有哪些中国文化元素?短片欣赏到这里,谁来说说你看到哪些中国文化元素?

(熊猫,中国功夫,建筑,红灯笼,面条,风筝,鞭炮)

由美国制作的《功夫熊猫》完全取材于中国文化,上映后受到全球观众的热捧。说明了什么?

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总结: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有自由生存发展的权利,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都蕴含着人类文明的成果。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在全球化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应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

面对文化差异,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

学生总结:沟通既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主张平等交流、互相学习。我们主张各国文化互相借鉴、共同繁荣。

4、体验成功,多元评价。

同学们,我们的文化之旅到此结束。回顾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总结:

5、巩固训练、拓展延伸;

下面做几道题,检测一下同学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各组抢答。1、2、3、

这节课,第X小组第一名,后面 的小组下节课要加油!

大家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我们如何做友好往来的使者?带着这个问题,预学下节课

最后老师祝大家在今后真正的国际旅行中愉快、顺利。

篇6:《世界文化之旅》说课稿(可用)

余 洁

各位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世界文化之旅》,本框题选自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其中的第一框题,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 本课设计依据

1本课对应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与沟通”部分:“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

2本课的地位:本册教材,把学会交往作为主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本单元由前两个单元的家庭,学校中的交往扩展到社会中的交往。本课主要介绍各国不同的文化以及如何正确对待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全书中属于面向未来的教育,对于培养学生面向世界与未来的开阔视野与开阔胸襟成为跨文化交流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3学生情况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文化涌入中国。有的同学一味的追求韩流、日流,有的同学热衷于过一些洋节日。因此有必要给予他们恰当的引导,可以让他们加深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提高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沟通的能力。二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定

1 基于上述教材地位和学情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尊重本民族文化价值的同时,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解因文化不同而导致行为方式的差异;知道在面对文化差异时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设计意图:只有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才能正确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所以把它确定为重点。

教学难点:因为文化背景不一样,人们处事的方式就有差异,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很难理解,在交往中也容易产生矛盾,因此把理解因文化不同而导致行为方式的差异确定为难点。

三 方法的确定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问题质疑、活动探究、情境创设、资料收集、媒体应用等方法开展教学。通过指导学生课前资料搜集、课中交流合作、共同探究、表演展示等方式进行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学会合作,转变被动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在活动中理解运用知识。

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利用多媒体,依据教材内容设计课件,展示影音资料与图片,凸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直观、形象、感性,具有感染力。利于学生从理性认识提高到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另外,要求学生课前对我国的传统节日、各国文化习俗开展调查,把课内外紧密联系在一起。

四 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

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

环节一: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导入部分,激趣是关键。我通过展示不同国家文化的图片,开门见山直观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设置活动,探究新知

第一个活动:欢天喜地说过节

“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也就是说教与学必须与生活紧密联系。因此,我展示出学生非常熟悉的我国的春节、外国的圣诞节等图片。采用看一看:中外节日大荟萃;说一说:你所了解的中外节日并用一两句话进行概括性的陈述。填一填:有关节日的时间、来历、习俗等等的方式开展学习。

并通过这些各种各样的节日和文化习俗,引导学生通过以上活动分析、概括: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节日是各国各民族文化习俗的表现形式之一。

第二个活动是:世界文化共赏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仅是一个引导者、鼓励者。通过节日气氛的营造,学生开始对世界文化的探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我就此提问:一个国家或是民族的文化是否只有节日可以体现呢?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各国各具特色的一些资料,我们现在就来共同欣赏和学习。

多媒体展示各个国家的标志性风景建筑、不同国家的文化代表人物,学生猜国家,将人物与国家连线。将知识寓于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展视野,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使学生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的标志和代表人物的比较中,感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突出教学重点。

第三个活动是:语言趣闻见差异

在本活动中我采用了:

一听――听故事:英汉互译,不是东西

二想――古诗翻译上的困难以及外国教授对中文“东西”的理解说明了什么? 三议――分组讨论

四说:说出你们的'见解,并引导他们找一找汉语中的外来词。

五析:分析语言的融合,文化的交流。引导学生质疑,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从而认识到语言文化存在差异,不分优劣,各有千秋。为突破本课的难点――正确对待文化差异作了必要的准备。

第四个活动是:和而不同话沟通

根据以上环节,学生已经有了对文化差异的认识,但也会有同学质疑:汉语、英语都是好的,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英语呢?我随即提出全球化这一趋势,并提问:有人说全球化就是标准化,你同意这种观点吗?引导学生展开辨析。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得出:全球化不是文化的单一,而是文化的相互交融、促进并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

接下来,回到课本,学生自学《美国留学生的困惑》部分,在自学过程中加深对不同文化的了解,逐步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的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开放的、发展的、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健康文化心态。从而突破难点――正确对待文化差异。

环节三:归纳总结

学生归纳本课学习的知识,既落实了课本知识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环节四:思想升华

以视频展示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使学生“既热爱自己的祖国,又以博

大情怀面对世界”的情感得以升华。

五 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本节课主要采用活动式教学,通过游戏、案例分析、合作探究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理念。由于能力有限,本课的设计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希望老师们能给我更多的指点和帮助。谢谢大家。

篇7:《世界文化之旅》初二政治教案

《世界文化之旅》初二政治教案

一、温故知新:

1.说出与老师交往与沟通的基本准则

二、呈现学习目标:

1.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理解不同文化导致行为方式的差异;

三、学习流程:

流程一:自主学习

1、是一种文化习俗,文化的和往往通过各种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2、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有着各自的和。

3、是一种文化。

4、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应

、,呈现出的发展局面。

5、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会有。

6、对待文化差异,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一种是。

流程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畅游世界

1.分组展示自己了解到的各国的节日、建筑、文学、信仰、饮食习惯等,并讲解特点。

流程三:探讨与提高

.1.请举出你所知道的外来词,并思考“外来词增多,说明了中国文化没有外国文化优秀?”

2.P58页活动。说说你的看法。

流程四:检测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欢庆新年,送别旧岁,但各自的风俗习惯不尽相同。如在英国,年终之夜人们举杯高唱《辞岁歌》。在日本,除夕的年夜里敲钟一百零八下,意在驱逐恶魔。除夕之夜,罗马尼亚人在广场上竖起高大的圣诞树,搭起舞台演出各种文艺节目,这些说明了

①由于各自风俗习惯不同,有的寓意深远,有的有趣热闹

②同样的节日,受到当地传统风俗的影响,呈现出本民族的特色

③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正是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④英国人过年太枯燥,日本人最迷信,罗马尼亚人过年最丰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萨姆在美国一家驻中东的广告公司工作,他正在把第一年的经历告诉朋友。

萨姆:我的第一项设计——一种甜饮料的广告做得棒极了,可是我却因此丢了饭碗。

朋友:你是怎么做的?

萨姆:为了消除语言障碍,我竖了三块板子加以说明:第一块板子上描写的是一个人站在沙漠中,大汗淋漓;中间的板子是他把我们的饮料一饮而尽;第三块板子是他神采奕奕,笑容可掬。

朋友:很好嘛!除了什么差错?

萨姆:可是我并不知道阿拉伯人是从右往左看的.。

从萨姆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结论:

A、文化存在差异,语言存在差别B、不同的国家有着各自的代表人物

C、萨姆把美国文化传播到中东D、语言的障碍无法消除

3、一位外国朋友不知道中国人的“哪里!哪里!哪里!”是自谦词。一次,他参加一对年轻华侨的婚礼时,很礼貌地赞美新娘非常漂亮。一旁的新郎代新娘说了声:“哪里!哪里!”这位朋友却吓了一跳!想不到笼统的赞美,中国人不过瘾,还要举例说明,于是说:“头发、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都很漂亮!”结果引起了全球哄堂大笑。面对这种中西文化的差异,我们应有的态度是()

A、既可以排斥西方文化,也可以将中西文化加以沟通

B、既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

C、要走向世界,必须学习西方文化才能跟上时代的节拍

D、大力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对外国文化一笑了之

(二)问答题

下岗女工兰妹到国外专家布朗夫人家里做保姆工作,开始几天,兰妹做得相当好,很令布朗夫人满意,直到有一天,兰妹照例去清理布朗夫人的卧室,却发现布朗夫人仍在休息。兰妹心想,我还是得按照计划办事,而且我打扫房间并不会影响她休息。热情的兰妹认真地干起活来。这时候,布朗夫人突然醒来发现蓝莓在她的房间里,很惊讶,马上用不是很流利的汉语叫起来:“你来干什么?请出去!”兰妹仍是一片好心,“您接着休息吧,我一会儿就打扫完了。”布朗夫人提高了嗓门,一字一顿地说:“请——你——出——去!”并且手指着门。兰妹不明白自己哪里惹了布朗夫人,怎么这种态度。她心想,不是你叫我按时打扫吗?满肚子委屈地走了。

(1)导致兰妹和布朗夫人之间不快的原因是什么?

(2)为了避免以后发生此类不愉快的事情,兰妹应如何做?

四、知识网络(梳理本课知识,画出结构图)

篇8:八上政治第五课世界文化之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的;

②认识到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都蕴含着人类文明的成果;

③懂得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蛤,应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2.能力目标

能通过自己的体验去感悟文化的丰富性和不同文化的独特性,能认识到文化差异存在的客观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文化的多样性比单一性好、不同的文化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的观念;能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不同的文化,同时欣赏本民族的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2.难点: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奏响和谐的乐章。

三、教学对象分析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涉世未深的学生难免产生困惑的现实,我们有必要帮助学生正确地辩识各种文化现象,使他们知道要一分为二、用辨证的眼光看待问题。针对学生在对外交往中存在的沟通障碍问题,给予恰当的引导,才能使其成为具有历史眼光、时代眼光、世界眼光的新一代中学生。

四、教学过程

同学们想去旅游吗?想旅游的同学请举手。(全班学生高高地举起手!)

日益扩大的开放,频繁的国家交往,先进的交通和通信工具,把世界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出国旅游将不再是一个梦想,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开始“世界文化之旅”。

第一站:节日之旅

节日是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热烈的节日有哪些?它们是怎么来的?在这些节日中都有哪些传统的食品?有哪些习俗?

探究活动:中国传统节日知多少

全班分为3个小组,每组负责探究两种节日的来历、习俗和传统食品。

节日名称

来历

习俗

传统食品

春节

“年”的传说

放鞭炮、拜年、贴对联……

饺子

中秋节

“嫦娥奔月”的故事

赏月、吟诗咏月、吃月饼……

月饼

端午节

屈原泪投汨罗江

赛龙舟、包粽子……

粽子

重阳节

汉初皇宫习俗传入民间

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

重阳糕

清明节

介子推割股奉君的故事

禁火、扫墓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放风筝

吃寒食(这一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

元宵节

诸吕之乱

舞龙、舞狮、观灯、踩高跷、扭秧歌

汤圆

这些节日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所形成的独具一格的文化传统。

那么,国外是否和我们有一样的文化传统呢?外国人也过中秋节,在这一天,也吃月饼、赏月吟诗吗?(学生:不是!)

[相关链接]

中韩两国中秋节习俗差异

韩国中秋节的主要活动是为感谢祖先带来丰收而扫墓,而中国是在清明节扫墓;韩国中秋节的正餐是早餐,中国的晚餐是正餐;中秋节韩国人不像中国人那样吃月饼,而是吃特制的松饼;中秋节在中国不是法定节日,韩国则放假五天,是一年中放假最长的节日。

同样是中秋节,受当地传统风俗的影响,呈现出本民族的特色,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过法。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通常还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反映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和民族,就会有多少种独特的文化习俗。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外国传统节日。

[知识大比拼]外国传统节日知多少

图片展示世界各国传统节日,学生猜节日名称,并说出这些节日所表达的文化内涵。

西班牙奔牛节 巴西狂欢节 俄罗斯谢肉节 印度昆梅拉节

英国爱丁堡艺术节 泰国农耕节 墨西哥亡灵节

引导学生思考:世界节日文化有什么特点?(多样性和丰富性)

有人说:“过节,过的就是一种氛围。”大家同意这种说法吗?这种氛围是通过什么表现出现出来的?

小结:节日是一种文化习俗,是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所形成的独具一格的文化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往往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接下来,让我们进入世界文化之旅第二站。

第二站:环球之旅

在这个世界上,有196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习俗,包括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等等。所谓环球之旅,也就是去了解和欣赏各国的文化习俗。在环球之旅中,你最想去哪个国家?想了解和欣赏哪些文化习俗?

(学生回答略)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巴西、日本、埃及、法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韩国、瑞士、荷兰走一走。

(幻灯片展示各国代表性文化)

刚才,我们欣赏了世界上部分国家的代表文化,每当我们谈起这些文化,大家会想到什么?

学生:想起这些代表文化所在的国家或地区。

不仅如此,每个国家都有一些代表人物,无论你是否喜欢,只要一提到他的名字,人们也会想到这个国家。不相信我们来试一试?

希特勒(德国) 布什(美国) 安徒生(丹麦)

莎士比亚(英国) 雨果(法国) 萨达姆(伊拉克)

引导学生思考:

1.当我们提起某一种代表文化或代表人物,为什么我们马上就会想到这个国家呢?

2.这些人物代表了该国文化的哪个方面?

3.这些代表人物对本国、本民族的文化有什么影响?

小结: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各个国家的文化代表人物,被深深地打上本国、本民族的烙印。同时,这些代表人物又把本国、本民族的文化推向世界。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文化,把大千世界装扮成一个百花盛开的大花园。

现在,让我们继续“世界文化之旅”,前往文化之旅第三站。

第三站:特殊之旅

在特殊之旅中,老师将带领大家共同体验不同文化的奥妙。首先,请大家翻译一个句子。

There is smoke(烟),there is fire(火).(无风不起浪)

引导学生思考:

1.翻译上的困难说明了什么?

2.世界各国的语言有没有优劣之分?

3.如果这些差异不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小结:语言是一种文化。语言存在差异,不分优劣。文化存在差异,各有千秋。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有其自由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都蕴涵着人类文明的成果。如果这些文化上的差异不复存在,世界将变得单调而毫无生气。

[探究活动]

(1)我们能让文化上的差异不复存在吗?

(2)我们能把千差万别的文化都统一起来,推行一种文化标准吗?

(3)你希望文化向什么方向发展?

小结:全球化不同于标准化,全球化不应导致文化的单一,世界的发展更趋向于文化多元化。在全球化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

[小品欣赏]《黄土坡》

接下来,请大家欣赏小品《黄土坡》。

精彩的小品欣赏完了,请大家想想小品中的哪个情节最能反映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洋媳妇见到公公拥抱)如果你是小品中的公公,你能否接受这种方式?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会有不同的待人处事的方式。)(图片展示各国见面礼节)

[相关链接]

国家

见面礼

美国

一般行握手礼,熟悉的人大多会热情拥抱。

日本

正式社交活动要鞠躬,两手放在膝上,并且频频弯腰(约30度)

马来西亚

见面时,男子一般是一面举起右手放在胸前,一面深鞠躬;女子一般是先双腿稍微弯曲,然后鞠躬。

韩国

韩国人见面时也行鞠躬礼,不过男人既可鞠躬,也可握手,而妇女一般只鞠躬或点头示意。

波兰

在波兰,至今仍盛行吻手礼。

巴西

巴西人在社交场合通常是以拥抱或者接吻作为见面礼仪。

[探究活动]

面对文化差异,你会采取什么态度,排斥还是沟通?(学生:沟通!)

沟通如果存在障碍,谁该为此做出努力?该如何做出努力?

小结:面对沟通中的障碍,双方都应该作出努力。排斥过分夸大本民族文化的价值,漠视甚至歧视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沟通既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主张平等交流、互相学习。我们主张各国文化互相借鉴、共同繁荣。

同学们,世界文化之族即将结束。祝大家在今后真正的国际旅行中愉快、顺利。

篇9:八上政治第五课世界文化之旅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主要特点如下:

1.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设计思路优化、合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2.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点拨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3.教学素材的选择,能够遵从学生的口味,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

篇10:《世界文化之旅》课件2(新人教版)

1 教材分析 一定 二点 三目标

一定 一定 最大范围承接 奠定情感基础 家庭 学校 国际 方法

二点 重点 认识和感受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难点 对待文化差异的三种态度

三目标 三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 知识目标 ①领略世界文化 的丰富和多样 ②对文化差异采 取的正确态度 加深对各个国 家民族不同文 化的了解 ①各民族文化 不应标准化 ②各民族文化 不应相互排斥 ③各民族文化 应该相互沟通

21 教法分析 三个 贴近学生 教材 生活

教法选择 丰富多彩的文化 (涉及面广趣味性强) 和谐文化乐章 (三种态度实践分析) 活动式教学 服从学生实际又能服从教材 案例教学法 服从生活实际产生情感共鸣

13 学法分析 二个 结合 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 直接经验 间接经验

学情 思维活跃注意力分散 对概念有接触了解浅 学法 直观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 整理知识法

1 4 教学过程分析 教授 导入 结束

直接导入,一语中的

新课教授,主题精讲 一、丰富多彩的文化 学习背景 上海世博会

新课教授,主题精讲 一、丰富多彩的文化

新课教授,主题精讲 二、和谐的文化乐章

洋儿媳:我的交往方式是国 际标准。你要跟国际接轨。 中国公公:见人就抱成何体 统。外国人就是不正经。 文化标准化 文化排斥 不同文化 不应该标准化 不同文化 不应该相互排斥

发散性提问: 中国公公和外国儿媳妇应该怎样相处? 不同文化应该互相沟通

结束新课,情感感召 世界文化之旅 一、丰富多彩的文化 舞蹈 节日 服装 建筑 美术 工艺 …… 归纳总结 二、和谐的文化乐章 文化不能标准化 文化的丰富 性和多样性 民族 特色 对待文 化差异 的态度 文化不能相互排斥 尊重 文化应该沟通 相互学习

情感感召

感谢聆听!

篇11:世界文化之旅思想品德说课设计

世界文化之旅思想品德说课设计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第五课多元文化“地球村”第一课时――世界文化之旅。

(一) 说教学理念

新课标中,倡议“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同学自主学习,它更重视教育过程中同学的体验与感悟,注重同学的互动合作,突出探究式学习,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同学参与,启发发明思维,加强同学的道德实践。

(二) 说课程规范

本节课依据的课程规范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与沟通”局部:“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

(三) 说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把学会交往作为主题,主要是培养同学的交往能力。本框内容在全书中属于面向未来的教育,对于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跨文化交流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同学和其他文化的距离拉近了,但有些同学迷失在其他文化中,对本民族文化不了解或不屑于了解;有些同学对外来文化持有偏见,采取防卫的心态;有些同学在进行跨国文化交流时,由于语言问题以和价值观的差别会使沟通发生困难……我校是一所山区农村中学,历来信息闭塞,同学获取信息的渠道不畅,更应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以和如何和其他人沟通等等。现在给予他们恰当的引导,才干培养出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新一代中同学。因此依据课标、教材内容从我校同学的实际情况动身,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解因文化不同而导致行为方式的差别;知道在面对文化差别时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

能力目标:培养同学搜集信息、处置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尊重本民族文化价值的同时,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

教学重点: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因为同学在和其他国家人民交往的过程中,只有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才干理解各国文化的不同也会导致行为方式的不同,所以把它确定为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因文化不同而导致行为方式的差别(因为文化背景不一样,人们处事的方式就有差别,这个年龄段的同学很难理解,会认为自身的做法是正确的,在交往中也容易发生矛盾,因此把它确定为难点。)

(四) 说教学法

通过资料搜集、资料交流、一起探究、课堂讨论、扮演等教学方式,对同学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鼓励同学采取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明条件,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学会合作,转变被动的学习方式,在活动中理解运用知识,并能创新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约2分钟)

先讲述一个外国游客在中餐馆吃饺子的故事,让同学考虑为什么外国游客要把饺子皮和馅分开吃?然后总结饮食习惯的不同,体现了文化的差别,世界因文化的差别而丰富多彩。今天我们走进多元文化“地球村”,领略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风采,进入世界文化之旅。

2、 一起探究、突破重难点:(约37分钟)

全节要讲两方面的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和谐的文化乐章。我准备通过6个步骤来探究。

过渡语:现在我们一起去旅行领略各国文化的风采,旅行的第一站:我们的祖国――中国

第一步――――――知识交流: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烈的节日有哪些?他们是怎么来的?在这些节日中,有哪些保守食品?

设计意图:让同学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保守文化。

注意事项:活动的提问应是开放性的,主要是鼓励同学多方位、多层次地考虑问题,对同学的回答抓住问题的关键加以正确的引导。

过渡语:我们领略了我国文化的风采,了解了我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要领略世界各国文化的风采,进入旅行的第二站:世界各国。

第二步―――――――知识交流:请大家列举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保守节日,并尝试说出这些节日所表达的文化内涵。

设计意图:让同学初步感受其它国家和民族的保守文化,领略文化的多样性。

注意事项:上课前我对所提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考虑,这样在课堂上可以进一步引导同学进行探究,与同学在思想上发生共鸣。

扩展:在谈到外国的节日时,同学一般会想到圣诞节,我会让他们先谈我校是如何过圣诞的(中国式圣诞)然后我会说对于同一个节日,例如圣诞节,不同的国家却有不同的过法,同时讲述等国家是如何过圣诞的,并总结成口诀,加深对文化丰富性的理解。

第三步―――――――展示课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看到图片你会联想到哪些国家?

设计意图:加深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注意事项:对有特殊内涵的图片要师生一起研讨并加以讲解。

第四步―――――――展示课件:在上海召开的APEC会议上东西方领导人身着唐装的图片,和在智利召开的`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身着智利保守民族服装的图片。

设计意图:让同学了解东西文化的差别导致对颜色、服装的不同理解,各个国家的代表人物又把本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推向世界。

注意事项:引导同学全面、客观地认识事物。

强调:通过以上四步活动,突出了重点――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可以评估同学对文化的了解,以和对不同文化持有的态度为下面的教学做准备。

第五步―――――――讲述翻译古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幽默故事。

设计意图: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同学了解了中西文化的差别。

第六步――――――师生一起扮演:通过教师夸奖同学的衣着美丽得体,看他们的不同表示,进一步提出当外国人面对这种情况时,他们会怎样表示?他们会如何回答?师生一起探究。

设计意图:理解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会有不同的待人处事方式。突破难点。

注意事项:同学的回答可能与自身想象不同,要加以解释。

生成新知识:对待文化差别,要求同存异增加沟通。我们既要尊重自身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文化的价值,主张平等交流,互相学习。

3、 归纳总结、思想升华:(约1分钟)

世界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一起生活在这个伟大的“地球村”,用赵本山的话来说:“我们就是生活在这个大屯子里,让我们一起奏出和谐的乐章!”

设计意图:通过诙谐幽默的话语进行小结。

(六)预期效果

通过各种鲜明的事例,会出现与同学之间精彩的沟通,调动同学主观能动性,会出现自主学习的局面,充沛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通过资料交流、一起探究,激发了同学的发明性思维,在理解“文化多元性”的基础上,能形成跨国交往的新知识和能力。

篇12:登月之旅教学反思

登月之旅教学反思

看到《登月之旅》这个课题给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难。在上这节课之前,我细细研读了教学参考书,针对重难点内容进行了设计。活动导入环节通过欣赏视屏,不仅使学生在音乐和美图的欣赏中获得美感和对月亮的亲切感,同时也使学生从多角度感知人类对月亮的感情。这一环节是建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第二环节通过资料的`阅读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人类认识月球的历史。远近不同距离拍摄的月球图片给学生带来了认知的方便,视觉的直接冲击使学生迅速感受到了天文望远镜的威力和科学的伟大。第三环节,通过设问引发学生思考环形山形成的原因,继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在活动中学生的假设和猜想还是很大胆的。在学生设计实验的环节中,教师的引导和细节点上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实验其实真的很简单。因为这样,所以我调整了教材的使用策略。这样做,使学生有更多自己的思考,可以自己参与设计实验,自己明确实验的要点和目标、注意事项,自己思考并总结出模拟环形山的方法。从而了解月球环形山为什么会是大小不一、深浅不同且近似圆形的原因。这样的延伸要求看似轻描淡写、可有可无,但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和科学探究方向的引导却起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对“看得更清楚”的理解上存在偏差。部分学生认为比较光亮就是清楚。所以教师的陈述还要再斟酌。

本节课给了我很大思考:在科学活动中,一个老师如何在课堂上做学生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课堂中一些细节的处理如何把握?实验的设计如何更加科学严谨?

篇13:孤独之旅教学反思

教学《孤独之旅》我紧扣新课标指出的“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原则,既尊重学生的人格。也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发展的需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探究意识入手,过程中采取各式方法引导他们的情感、思维积极活动。在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基本目标中,给予适时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对于“孤独”的认识,有的很积极,有的消极因素较多。我帮助他们认识成长犹如“蚕蛹蜕变为碟”“凤凰涅磐”要经受住痛苦的磨炼之后才能见到彩虹。

在教学中,我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规律,合理设置目标坡度和师生,生生与本文的互动。以默读,跳读,研读为手段,感受语文教学以情育人,以美怡人的人文内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范例四《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课文向读者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了恐惧和孤独而成熟、坚强地成长历程,是一个小小少年成长的故事。主人公杜小康的成长源自家景的“一落千丈”后,他跟随父亲到遥远的芦荡放鸭时所承受的即使成年人也难以承受的孤独。

“孤独”可以说是现代人比较普遍的一种情愫,生活在独生子女家庭之中的孩子们不是缺少孤独而是缺少感悟。因此我在教学前,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以一首感悟“孤独”的小诗为导言拟定了这样的思路:

一、整体感知,理解孤独。

二、品读课文,感悟孤独。

三、联系自身,畅谈孤独。“板块一”通过情节概述、分拟要点、情景仿写等方式引导学生感知“孤独之旅”,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板块二”

通过品读课文,关注主人公的心路历程,突破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引领学生走进“孤独”,体验主人公的孤独,体会成长的艰辛与疼痛。

“板块三”

则引导学生赏析语言理解“孤独”。“板块四”则启发学生关注自我,畅谈人生感悟,敢于面对孤独,并在孤独中收获成长、勇气和思想。整个课堂教学思路清晰且洋溢着淡淡的诗意,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激发,对文本、对孤独有了真切的感受和体验,收获还不少。

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想学生对文本有真“感受”,真“体验”,一定要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以获取极为珍贵的对文本的第一感受和体验。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本来就应该是学生带着课文和自己的初步理解与感受走向师与生、生与生的“对话”的。这也和《语文课程标准》所建议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相一致。因此我以为任何问题提出之前都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自由阅读文本。也就是让学生带着他们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的体验直接与文本进行对话,充分自由地去接近作者的心灵,触摸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世界。但囿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我只能将第三板块的阅读放置课外,而第二板块中采取了两种阅读方式:精读和赏读,使学生对孤独的感悟落到实处,对文本的理解也比较深入。但是,由于课堂教学步骤过于紧凑,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还是显得太少,甚至有些学生想回答都没有给予机会。做老师的,还是不能放开手脚让学生尽情挥洒,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因为这一课只计划用一课时完成,就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本文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很多值得一“赏”,尤其是结尾那激动人心的语言描写,但为了教学程序的有条不紊和教学主题的鲜明突出,我放弃了这些精彩描写。

这节课还存在不少不完善的地方,比如课堂上创设情景还不够,也因为“孤独”的话题过于严肃,使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永远告诫自己:敢于创新,敢于尝试!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这样,教学才会相长。

篇14:孤独之旅教学反思

衡量一堂语文课是不是好课,关键是看学生是否有所得,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发展。而要实现以上的目标,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有效,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否符合实际,课堂组织实施是否科学合理。

一、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教学目标的定位必须凸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将教学目标简约化,使学生易学易得易消化。

有效教学有赖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设定。它基于三个支点:1、是对学情的准确把握;2、是教师对文本的正确解读;3、是教学目标必须集中、单一。

第一:我们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情感积淀、智力水平的基础上的,是以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为出发点的。

有时候,教师或以自己的感知强加于学生,限制了学生的自由;或强调阅读技法,忽视了个体的情感体验;或以作者的感受来人为提升学生的领悟。这样的结果,哪怕是名家名篇,学生也会无动于衷。这种不从学生的角度引导学生阅读的教学,只会使学生迷失自己,丧失阅读兴趣。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学生,都是父母呵护下长大的孩子,可以说从一出生,就是家庭的中心,生活在安逸祥和的环境中,不具备面对孤独的情感体验。如果找不到共鸣的地方,还会出现教师在台上激情澎湃,学生却无动于衷的尴尬局面。我的导入,是在课前充分而亲切的沟通交流和情感互动中唤起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关注和接近,避开抽象的题目;为新课文构筑背景,以求教材与生活,作者与学生情感上的沟通。自然与课文接轨。

第二:对于一篇课文来说,我们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其实就是通过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来体现的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我始终认为“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语文教师决定所谓的“教什么”的问题,就是他从文本中选择、定位合适的单元内容的过程,而这有赖于教师对文本的深入挖掘和独到的理解。

对《孤独之旅》的核心价值的认识,我的看法是:学生通过阅读来理解文本为强化”孤独之感”而采用的人物细节描写、父亲的侧面烘托、环境的多重渲染等手法的运用。

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时间里,我们不可能涉及一篇课文中所有含有教学价值的信息。通俗的说一堂课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其实,每一节课的目标集中、单一了,学生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能动性,才能在课堂上有思想,最大限度的增加思考的力度和思维的深度。这就是我们所说“一课一得”。

二、书声朗朗,议论纷纷——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必须凸现学生主体意识,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触摸语言。

考量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终极归宿是看学生学习活动是否充分、思维是否活跃、思想是否发展。“书声朗朗,议论纷纷”是语文课堂的理想境界。它应该是教师“平等中的首席”和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有效确立、和谐共振的结果。

怎样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定式。一堂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文本、时事、教师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全班同学跃跃欲试,发言空前热烈的课未必是好课;全班同学既不举手也不发言,只是心无旁骛听讲、思考的课也不一定不好。

怎样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定式。一堂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文本、时事、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尽量少说话的课未必是好课,关键是看教师是否问的得法,引的到位。如我在引导学生理解杜小康已经长大时,试着品味了人物的第三句话,就在学生不得要领时,我给予了两次点拨:1、杜小康是在什么时候讲这句话的(暴风雨将歇时);2、他又是在怎样的状况下说这样的话的(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情况下),使学生顿时豁然开朗。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适当地运用了追问,都能问在学生欲言又止处,问在学生思想阻梗处,起到了较好的深化点拨作用。设问“宜粗”不宜“细”,宜“放”不宜“收”。就是说要能够从整体上关照到课堂目标的达成,要能引发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想,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只是,我觉得粗化设问的同时,不能使问题流于隐晦,这反而会增加学生思考的难度,与我们目标简化、增强效果的目标相悖。

当然,教师一讲到底,学生积极思维的课不一定不好。关键是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的容器和自己个人表演的道具,不能用花哨的技巧干扰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思想的空间,使学生无法舒展自己的身心,无法实现与文本的零距离的对话,思想无法突围。我们应该为学生创造能亲密接触文本,充分涵咏语言,深入体验感悟的时机。唯如此,我们教师,即使是一枝芦苇,那也是一枝会思想的芦苇;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才是学生思想飞扬的场所。

篇15:孤独之旅教学反思

《孤独之旅》是编排在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课文向读者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了恐惧和孤独而成熟、坚强地成长历程。这是一篇写少年成长的小说,比较切合学生的心理和生活。要从少年的视角解读,不要过分成人化。因此寻找文章的切入点和解读文章尤为重要。

在教学中我首先由歌曲《小小少年》导入,学生在听歌曲的同时很激动,这样自然地营造了一种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思想很快融入文本,走近文本,掌握大意,在感知文意之后,我打破往常教学小说的模式,寻找设计问题的切入点,从文题入手,设计了下面几个重点突出的问题:《孤独之旅》指谁的孤独之旅?为什么?杜小康的孤独是什么?

请用具体地情节说明。杜小康的经历给了你那些启示?请用富含哲理的语言写出你对孤独的理解。带着这些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有目的、有重点、有条理,通过自主、合作,学生很快地找到了相应的答案,掌握了课文的内容,显得轻松、有余,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很高。特别是对孤独含义的理解,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语句优美且含义深刻,让我大开眼界,很是惊奇。可见巧妙的切入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并且将听、说、读、写的训练自然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同时也不乏德育教育,这是我教学中较为成功的地方。

然而在教学这张画纸也有很多败笔,留下很多遗憾,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简单,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有些方面包办代替较多,直接给了学生的答案,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在探究环境描写对主题和人物所起的作用方面,肤浅、不深入、不透彻,忽略了朗读的训练,应该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感悟,读出见解,在拓展延伸方面更是一个空白,需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注重这一问题,同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的含义,在体验欣赏过程中,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激发学生比照自己的生活形态,树立奋进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篇16:孤独之旅教学反思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文章的感受也是多元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中蕴藏的感情,在体验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

本节课我在“学探议练”教学模式思想的指导下,由小说三要素入手展开教学。在教学中,注重人文性的渗透。强化“积累”、“诵读”、“体验”、“生活”等角度的语文教育的回归。加深对“孤独”、“成长”、“哭泣”、“坚强”、“责任”等情感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来体验、品味孤独,指导学生勇敢面对孤独,健康成长。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视频展台。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方法:快速阅读法、跳读法、揣摩法、点拨法、文本细读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思路

①、课前要求学生结合课后练习进行预习,自行解决阅读障碍;

②、由学生谈论成长的烦恼与快乐导入新课,展开学习,教师抓住小说三要素设疑激趣,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

③、以课文插图为突破口,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细读研读,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④、联系学生自身,由课内走向课外,通过课内外文学的积累赏析来品味孤独,从而丰富文本的内涵和外延,指导学生勇敢的面对孤独。

教学流程

(课前为了缓解师生紧张的心理情绪,也为文本学习创设情感的基调,特播放歌曲《真心英雄》,熟悉的旋律使同学们轻松了起来。)

一、情感导入,营造氛围

同学们,你们想长大吗?(由学生谈论成长的烦恼或快乐)……不管我们想与不想,岁月和命运都将促你前行,更多的是无情的将我们抛到人生的风雨之中,使我们经受考验,学会坚强,获得成长。而在众多的考验当中,孤独就是其中的一种。当孤独成为漫长而艰辛的人生道旅途上无法回避的生命状态时,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一起来感受一位孤独少年的成长历程。

二、设疑激趣,整体感知:

1、 小说写了谁的孤独之旅?

杜小康为什么会有这段孤独之旅呢?(研读第一段,品味词语“竟”“忽然”“只好”。)

2、 假如让你不上学,跟着自己的父亲去谋生,你愿意吗?(换位思考,调动学生生活体验)

杜小康愿意跟着父亲去放鸭吗?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学生圈点勾画,找出关键句子)

过渡:课文第48段说,他觉得自己长大了,坚强了。这个结局是令人欣慰的,但杜小康是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和考验才体会到自己长大了呢?让我们走近人物,体验孤独。

三、走近人物,体验孤独:

1、 请看大屏幕(课本里的插图),谁来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或者说明一下它?通过对画面的观察,谁能猜出杜小康当时的心情?(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茫然、恐慌、孤独等等)

2、 据学生的回答追问,进行文本细读:

追问:你能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段落语句吗?课文是怎样表现杜小康的茫然、恐慌和孤独的?(让学生划出相应的段落句子,引导学生仔细的品味推敲揣摩语言)

A、 茫然——抓住第11自然段中的心理描写,更换人称朗读,采用第一人称朗读,让学学生谈“杜小康的茫然”的切身感受并相互评价。

B、 恐慌——齐声朗读第21自然段:

质疑:⑴、你觉得那些词语用得较生动?这些词语能否更换?

(“涌”“围”突出了芦苇荡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

⑵、更换人称朗读、体验。说说为什么描写芦苇荡。(以景衬情,衬托杜内心的恐慌)

C、 孤独——研读第29-33段,读读议议,说说杜小康的孤独体现在哪里?

(背井离乡的孤独、别离母亲与伙伴的孤独、空旷茫茫环境的孤独、单调乏味生活的孤独、心灵寂寞的孤独)

质疑:品味题目“孤独之旅”的含义?

(①杜小康与父亲一起离开村庄,到荒无人烟的芦苇荡放鸭,环境的孤独。②杜小康心灵的成长过程)

3、 看到杜小康如此的茫然无助、孤独无奈,假如你是他的朋友,你将会怎样安慰他?请几名同学说说。

点拨:最好能够用一首诗歌来劝慰一下他,想一想咱们学过的诗歌——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学生齐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过渡:(教师幽默风趣的,手指大屏幕)看!杜小康听到我们声情并茂的“劝慰”,感动得都哭了。……?!他有没有哭?

4、 从文中看,杜小康在什么情况下哭的?(经历了暴风雨,在暴风雨中找回鸭子之后)

过渡:他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暴风雨?在暴风雨中他又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呢?

文本细读:下面请同学们齐读第36自然段和46段。小组合作讨论。

质疑:⑴、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暴风雨的?(视觉、听觉)试找出相关句子。

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夸张和拟人)有何妙处?(分析“歇斯底里”一词)

⑶、这些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反衬主人公的勇敢与坚强)

⑷、暴风雨过后,“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你能说明白吗?(委屈;激动;战胜了暴风雨的考验,觉得自己长大了,坚强了。)

5、主题:人应该在孤独中磨练自己,在逆境中锻炼自己,才会长大。

6、 教师小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正是因为杜小康忍受了孤独,经受了暴风雨的洗礼,才学会了坚强,完成了这段“孤独之旅”。我们相信杜小康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加坚强稳重,因为情感上的寂寞、生活上的无助、环境中的恐慌和对未来的茫然等诸多孤独,已经撕去了他幼稚的外壳,仔细的雕刻着他的灵魂。

板书设计:

孤独之旅

杜小康--→茫然、恐慌、孤独--→磨难--→坚强

成长之旅

拓展延伸,品味孤独:

1、 其实,有许多成功的人物,都曾经经受过孤独?想一想,在语文课本中,我们已经接触过多少经受孤独的人物形象呢?

(丑小鸭、韩麦尔、闻一多、贝多芬、鲁滨逊、夸父、孔子、居里夫人……)

总结:孤独是一种创造,是灵魂的舞蹈。我相信孤独的心灵肯定包裹着一颗珍珠,那珍珠是它坚韧而又柔软的追求和理想。

2、 成长是一个美好的过程,而这过程绝非永远“一帆风顺”,它往往充满辛酸,饱含痛楚、屈辱与泪水。成长,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孤独就是其中最贵重的一笔,是生活或早或晚都要给予每个人的一道残酷又美丽的题目。

学了这篇文章之后,你会怎样看待“孤独”?

3、结束语:同学们,其实你们身上也有杜小康的优秀品质。因为今天你们在课堂上表现积极、勇敢、好学、谦虚、坦诚……希望你们在与孤独不期而遇时,要勇敢面对。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现在我们将满腔感慨化作歌声,让我们齐唱《阳光总在风雨后》。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和语文能力的培养。以“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原则,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有效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下面试从以下两个方面略作反思。

一、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教学设计立足大语文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处处皆语文。大语文教育就是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发展语文能力同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能动的、网络式的和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张孝纯语)。我认为,有限的文本只是一个例子,教师应抓住文本,放眼课外,引导学生广泛涉猎相关的语言资料,并加以积累和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语文学习的广阔空间,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我紧扣“成长”和“孤独”角度进行教学立意,从学生喜爱的歌曲入课,设计了“换位思考的体验”、“劝慰式的口语表达”、“孤独形象的举例”、“孤独心曲的倾诉”等衔接自然的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锤炼了学生语文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课堂教学彰显语文味

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与自由境界(程少堂语)。鉴于以上认识,我在教学中力图以生动的语言、昂扬的激情来感染学生,将学生有语言、文体的层面引入文化、人文的层面。笔者抓住了小说文体的特点,由人物形象、环境细节描写入手,通过关键词句的揣摩品味式的文本细读,让学生感受小说语言所承载的人文气息,从而感受到浓郁的语文味。当然,为了彰显语文味,朗读必不可少。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如果全部朗读,则费时费力,且不一定有效果。因此我采用了跳读法,抓住重点段落(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细读文本,并组织学生进行换位体验式的朗读,使学生在朗读时培养语感丰富体验。但是由于我朗读水平的缺陷,对学生的朗读评价指导不够,这也是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篇17:孤独之旅教学反思

几经周折,当我将《孤独之旅》这节公开课上了后,第一感觉就是如释重负。毕竟,期中前就定下的上课内容,由原先十二周到十三周再到十四周,我的心头早就有点招架不住。之后,又因准备的班级不巧已上(那位老师忘了),零时只得调至初二,为此我又得准备教材。虽然这节课我已试上两次,虽然这节课并不成功,还有许多不足,但我想我已经认真对待了。当然,我更清楚:我们的教学,我们的学生的确与区各学校相差甚远,还有待细心学习。

《孤独之旅》这部反映少年成长的小说,作者恐怕不止希望教者让学生明白杜小康心理历程,文中出色的环境描写与细节描写,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成长的意义,培养坚强的品格。为此,我在教学《孤独之旅》时,紧扣新课标指出的“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原则,既尊重学生的人格,也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发展的需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探究意识入手,过程中采取各式方法引导他们的情感、思维积极活动。

在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基本目标中,给予适时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于课题《孤独之旅》含义的理解,我主要是想通过认识其心理历程(具体几个阶段)来认识。虽然这部分学生未能全面理解,完全动起来,关键源于我对文本引导认识不够,对其成长阶段带学生品读太少,再加上忙于抢时间,析环境。至于品读赏析环境,则想通过选读、评析、范读、齐读来处理。但没想到,初二同学会如此。原本以情育人、以美育人的设想只能化为零。

当然我也非常认可各位骨干教师精彩的点评,但我上课前也想到:整节课容量太大,如何有效腾出时间给学生足够赏析?既要体现一节课的完整,又要有效训练学生各种能力。为此我只能压前面,以提供足够时间来赏析。换句话,如果上两课时,学生的理解与感悟,肯定要深得多。读当然是最重要的。

孤独之旅教学反思四:

《孤独之旅》是一个小小少年成长的故事。主人公杜小康的成长源自家景的“一落千丈”后,他跟随父亲到遥远的芦荡放鸭时所承受的即使成年人也难以承受的孤独。孤独,是生活给予他的一道美丽又残酷的人生考题。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含深刻意味。孤独可以说是现代人比较普遍的一种情愫,生活在独生子女家庭之中的我们不是缺少孤独而是缺少感悟。所以我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

所以对于这堂课,我做了这样设想,教学内容上,学生通过这节课对这篇小说的学习,能够了解到原来这“孤独之旅”就是杜小康在经历了恐惧、孤独变得坚强的心灵成长之旅,能够感悟到挫折对一个人成长的作用,能正确认识挫折。

《孤独之旅》教学反思

广告之旅教学反思

读《教师的勇气》读后感

《卡普里岛》中班音乐教案

综合实践教学反思

党员南京红色之旅心得体会800字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体育《恰利利恰利》教学反思

《无锡景》教案及反思

七一建党节第95周年活动总结

世界文化之旅教学反思
《世界文化之旅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世界文化之旅教学反思(精选17篇)】相关文章:

美国之旅游记作文2023-10-10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教案2024-05-13

《我的教学勇气》读后感2022-12-26

校本研修个人工作总结2022-05-06

《教学勇气》优秀读后感2022-12-24

语文教学计划2023-02-13

高三暑假游记作文:美国之旅2023-09-12

说课稿小学语文长城2022-12-24

初三历史人教版说课和教学设计2022-05-03

红色教育学习心得体会2023-12-0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