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教学反思

时间:2022-10-04 07:47:43 教学反思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教学反思(精选16篇)由网友“魚飛”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教学反思

篇1:《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问题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启发式的.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进行有机结合,选用了视频、文字材料、图片、图示等方式方法丰富了教学内容。在讲授过程中我能够精心指导和认真点拨,使学生能有思考的空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基本实现了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统一。但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展示的环节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增强表述的条理性,更要着重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2:隋朝大运河开通的时间

隋朝大运河的前身是由公元前5世纪由吴国开凿的邗沟,它从如今的扬州附近的邗沟将长江水引流向北,经高邮、淮安等地进入淮河,进而成功沟通了长江和淮河两大江河。

隋朝大运河由于公元7世纪初定都洛阳的隋朝开始修建。于公元6开通济渠,将洛水东引进入黄河,再引黄河水至如今的`河南荥阳北,经郑州等地与邗沟相通。又于公元6开凿永济渠,北上天津、河北涿郡。公元6,开凿了一条长约400km的江南运河,从江苏镇江直达杭州,至此,隋朝大运河全部开通,全程达2700多km。

而后,隋朝大运河历经山河变迁到了元代。在元代将全国政治中心迁移至北京后,为缩短隋朝大运河的航线,与公元1283-1293年间,先后挖通了通惠河、会通河、济州河,将运河缩短900多km,改为直线。

篇3:隋朝的统治教学反思

本课利用学案教学,这种模式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本,对课堂上的一些重难点问题有所思考,使学生对历史的线索更加清晰,特别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培养综合归纳能力,达标检测有利于学生在拓展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巩固知识点。教学方法是好的,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有好的一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将从几个方面予以说明:

一、好的方面:

1、在讲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时,作为起始课,在导入新课时利用历史朝代歌,通过提问方式和学生一起回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

2、这节课利用导学案教学,通过运用大运河资料,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3、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二、不足之处:

1、设计了两个合作探究题,时间不够用,而且有些影响重 点的突出。

2、上了两节课都感到课堂练习达标时间不够充分,巩固不到位。

3、学生在发言方面,不愿举手,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4、通过检测发现学生对第一课大运河的相关知识掌握的不好。

篇4:隋朝的统治教学反思

经过一寒假的休息,学生们学习状态还没调整过来。上课听讲不认真,学案提前一天发下去的,预习也认真。

本课主要内容:第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第二、隋朝的繁荣;第三、隋朝的大运河。

“隋朝的建立与统一”为“隋朝的繁荣”奠定基础,探究“隋朝的繁荣原因”可先列出隋文帝改革措施和繁荣局面,启发学生找出联系,然后再联系“隋朝的建立与统一”。这一问题解决后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原因就简单了。

列出史实——隋炀帝下江南看琼花和书中“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评价大运河。

评价: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大运河,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开通大运河征发了大量人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后被隋炀帝作为游乐的通道。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的意思是什么?

往北可以通道河北经营渔业,往南可以通到扬州(古时扬州亦称江都)经营运输,他的利用价值是很广的。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计划的任务只完成了一半,小组活动也不充分。主要原因可能是寒假过后学生心思还比较散,学习的态度不端正和目标不明确。

作业上交情况也不近人意,三班、四班上交还挺及时,一班、二班用了两天的时间,其中一班在周四的早上还未上交

篇5:京杭大运河与隋朝大运河的联系与区别

京杭大运河和隋朝大运河的地理区分

1.从地图上可以看出,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也就是说大运河要过洛阳.

而京杭大运河不过洛阳;

2,隋朝大运河的路线是很弯曲的.,而京杭大运河没有那么弯;隋朝大运河长四五千里,而京杭大运河长三千余里.

隋朝大运河绕过洛阳,而现在的大运河没有。 隋朝大运河是在6至6开通的,共分四段:

1.通济渠

2.邗沟

3.永济渠

4.江南河

京杭大运河的组成:

(1)通惠河问:北京市区至通县,连接温榆河、昆明湖、白河,并加以疏通而成;

(2)北运河:通县至天津答市,通县至天津市,利用专潮白河的下游挖成;

(3)南运河:天津至临清,利用卫河的下游挖成;

(4)鲁运河:临清至台儿庄,利用汶水、泗水的水源,沿途经东平湖、南阳湖、昭阳湖、微山湖等天然湖泊;

(5)中运河:台儿庄至清江;

(6)里运河:清江至扬州,入长江;

(7)江南运河:镇江至杭州。

篇6:《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的优秀教案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的优秀教案

教案示例

本课重点:

隋朝大运河;

暴君隋炀帝

本课难点:

科举制度的创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提问:

(1)北周是什么时候统一北方的?(2)(展示杨坚的图片),581年,这个人夺取了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他是谁?

二、讲授新课

1、隋朝统一南北

南北朝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打破界限,加强经济交流,结束分裂割据局面。而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乱,人心向往统一,企盼有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所以隋灭陈,就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开皇之治与大运河的开凿

1)开皇之治

教师让学生自读教材,归纳、总结,然后提问。最后教师总结要点:隋完成统一,社会稳定;隋文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隋文帝节俭,提倡减轻人民负担。

2)大运河

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强大、富足的隋王朝使大运河能够开通,大运河好不好?

(多媒体演示:运河上的船只,运河边的粮仓,运河沿线的城市。用事实说明大运河的作用)

(学生思考)运河给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起到什么作用?

大运河的开通,改变了局部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南北东西全方位的大水网。运河的通航,编织起一个前所未有的物资交流网,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突破性的.发展。两岸日渐繁荣,城镇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洛阳,是运河的中心,南北均归于此,在全国的政治、经济中有重要地位;江南的扬州,城池之大,货物之多,生活之繁华,交通之发达,当时号称天下第一;中心城市苏州,处于江南运河的中心位置,航运繁忙;大运河的起运点杭州,是当时全国最富庶的郡县之一,城市的扩大与繁华,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后来靠运河生活的人超过百万。

大运河的通航,使南北交流更加便利,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运河的通航,大大促进了南北科学文化的交流。

大运河是一项改造祖国河山的伟大创举,它不仅是一条南北水上大动脉,而且在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过重要的影响。古运河哺育我国古代文明,使之达到了经济空前繁荣,文化空前昌盛,交通空前发达的境界。

但后人对隋朝开通大运河却评说不一。

(引入有关评价大运河的诗。学生朗读、教师释读)

例如: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李敬之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3、暴君隋炀帝与隋朝的灭亡

强大的隋王朝仅经过37年就灭亡了,是大运河造成的吗?为什么“尽道隋亡为此河”?

隋炀帝曾经三次巡游江都。(多媒体显示,教师可讲述,也可以利用媒体旁白,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1.605年8月,第一次从洛阳到江都。

随从大队嫔妃、歌舞乐队、侍从军士共近20万人。整个船队首尾相接,前后200多里,为船队拉纤的壮了就达8万多人,运河两岸还有大队骑兵护送。一路上鼓乐不息。船队所过州县,强令500里内居民贡献珍品美味。由于勒索品太多,每次起程前,要把许多食品倒入河里或埋到地里。船队如同蝗虫一般,所到之处,地方被吃尽搜空。

2.610年3月,二次到江都。

又下令开江南河,准备东游会稽(浙江绍兴)。62月从江都北上巡游涿郡,为对高丽的战争作准备。6—6,隋炀帝三次进攻高丽。为转运军需,男子征调完了,就征调妇女。有人为躲避繁重的徭役,把自己四肢弄成残废,称作“福手福足”。战争损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带来无休止的兵役、徭役。

3.6秋,第三次巡游江都。

当时已经是各地人民纷纷起义,反抗隋炀帝暴政了。隋炀帝依然奢侈腐化,横征暴敛。当时有民谣说:“要抗兵、要抗选(选美女),家家要把铁器敛。敛起铁来做成枪,昏君赃官杀个光。”6隋炀帝的侍卫部队政变,在江都用巾带缢死隋炀帝。繁荣一时的隋朝灭亡了。

教师总结:一游江都反映出隋炀帝的奢华和腐朽,二游江都说明了隋炀帝急功近利,国家繁重的徭役、兵役,三游江都说明隋炀帝已是人心尽失,连他的部下都反对他。

(学生思考隋亡的原因,教师引导可以讨论国家的兴衰和巨大建筑工程的关系,和统治者的关系,民富和国富的关系,隋亡带给我们的启示等。)

巨大的建筑工程的修建是对国家发展有利,还是使国家走向危机,取决于统治者对工程的使用。开通大运河已经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本应该修养生息,减轻徭役赋税。但是在隋炀帝的眼中大运河首先为他巡游享乐、发动对外战争、对内镇压人民反抗提供了便利。通过巡游来显威风,巩固统治,为发动战争作准备。变本加厉的剥削,兵役、徭役更加繁重,结果隋朝被淹没在人民的反抗中。

隋的繁盛、强大是隋文帝励精图治的结果,隋的灭亡是隋炀帝暴政的直接后果。由此可见,封建时期,统治者个人的素质、统治才能对着国家的兴衰有重要作用。

小结: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在学完隋朝之后,我们会发现历史上有一个王朝——秦朝和隋朝有着惊人的相似。

(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对比泰和隋之间的相同。)

参考答案:

相同点:短命、二世而亡:秦持续,隋持续了37年。

都修建了巨大的工程:秦建长城,隋建运河。

建立的制度都对后世影响深远:秦首创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代沿用,隋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被后代沿用。皆因暴政而亡。

篇7:假如你生活在隋朝乘船沿大运河

假如你生活在隋朝乘船沿大运河

从余杭到涿郡依次经过: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

余杭即今天的杭州,涿郡为今天的北京。

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这两座城市之间有一条长长的河流,它全长1794千米,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价值堪比长城。

京杭大运河,只要一提到它,胸中就会涌起万千丘壑,看过了太多的大美山川,可唯独这条运河,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些曾经辉煌无比的岁月。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京杭大运河,长为苏伊士运河的9倍,巴拿马运河的22倍。6月22日,它被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从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河湖交织,沃野千里,自古是中国主要粮、棉、油、蚕桑、麻产区。

这条运河包含了无数个生活在两岸人的智慧、勇气、决心,在漫长的时光里,这条河流支撑生活,激发灵感,编织着人和河流之间共同的故事。

延伸阅读:

大运河民生图

唐代诗人皮日休在他的《汴河怀古》中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就是说,隋朝虽然亡于运河之役,可是毕竟还是修通了绵延4000里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假如没有当年隋炀帝铺张奢糜巡游江南的事,那么隋炀帝的功绩和大运河给后世所带来的利益,甚至可以和治水的大禹相提并论了。古人颇具辩证色彩的评价,不仅道出了隋炀帝的功过,也指出了大运河的开凿虽劳民一时,但利在后代、利在民族的客观事实。

人民造就了运河,也受益于运河,经千余年的岁月洗礼、积淀至今流传下来许多有关运河的故事和传说,从这些记述中我们可以真实地看到,世代人民在运河上劳作、生息、奔忙的情景,如果把它汇集起来就可以连接成一幅形象的运河民生图。

古代交通所运货物量最大者当数粮食。运河贯通后航运船只运送江南租米的漕船占有很大比重。这些船成帮结队,浩浩荡荡一路北上。每条漕船都有押送货物的官吏和船夫、杂役。

每当遇到恶劣天气,在水势汹涌、航道狭窄的河段上,稍一疏忽就会船翻人亡。因此,漕运是一件异常艰苦而又十分危险的工作。在一些险段,虽开凿了栈道,供纤夫拉纤之用,但效果并不好,有时索绳一断,几十人就跌落栈道之下,“百无一存,满路悲号,声动山谷”。

运河上纤夫悲苦如此,撑船的船夫就更为危险。传说唐宪宗时有个叫宋衍的书生,在朋友的窜掇下要上运河漕船管帐。他妻子劝他不要去,对他说:船经三门,颇为险恶,恐有生命危险。

宋衍觉得报酬丰厚,没听妻言,随船北上。船行至中途果然遇到风暴,船队全部倾没,数十个船夫都遇难身亡。惟有宋衍落水后抱住一捆粟藁,从水中浮出得救,上岸后他打开粟藁,发现里面有一卷《金刚经》。

回到家中,他将此行遭遇讲给妻子听。妻子说,你走后我天天念金刚经,保佑你平安无事,这或许就是神仙显灵吧。宋衍不死实属侥幸,但从这一传说足可看出运河漕运旅途之凶险。

如果漕船倾没,押运的官吏要受到严惩。洛阳有个叫马子云的县尉,押本郡漕船赴京,在淮河上遇到大风,几万斛官粮沉入河中,结果他虽死里逃生,却被捕入狱。在狱中他专心念佛,乞求神主保佑,5年后遇到皇帝大赦,才被释放出狱。从这两段传说反映出当时人们难以避免漕运的风险,只好求助于神冥保佑自己的无可奈何的心境。

运河之途虽险象环生,可是在没有更为先进的交通运输手段的古代社会里,它仍是最为便捷的运输通道。从首都长安到江南任职的官员或江南地方官北上进京,往往取道运河。他们乘坐着高大的官船,在运河之中威风凛凛不可一世,运河中所有船只都要避到河边给它让路。

《续玄怪录》中有个故事说:隋末时,有个叫裴湛的人曾和王敬伯同在山中学道。王敬伯受不了晨钟暮鼓、吃斋诵经之苦寂,离观下山弃道从政。十几年中,王敬伯苦心经营,结果官运亨通,到唐贞观初年已当上大理评事(掌管司法的官)。

有一次,他奉命到淮南办事,乘官船沿运河南行,一路上叱咤风云,舟船皆避,通行无阻,好不惬意。一天,有一海舟在船旁飞快驶过,船中坐着一位披蓑戴笠的老者,王敬伯不觉怒上心头,心想:我乃京中高官,威振四方,此渔夫竟敢越我而去,真是目中无人。

正欲发威,细看舟中之人,乃是多年未见的师兄裴湛,顿时肝火平复,接裴湛上船,欢欣叙旧。试想,如果不避官船的是普通渔夫而不是故友,其下场必然惨不可言。

在运河上给富绅贵人撑船的船夫也是战战兢兢,时刻小心,稍有疏漏,即遭责罚。据《抒情诗》中记载:李蔚去淮南赴任到扬州后,邀故友游河。当船行至一座桥下水流变急,船夫妻寓时水溅到歌妓身上,李蔚大怒,令人将船夫逮捕入狱,后来经李蔚故友说情,才将船夫释出。

南北富商大贾利用运河所提供的交通之便以获利为业,工济余缺,他们所乘用的商船,虽没有官船威风,却也富丽堂皇宏大壮观。官船、商船、舟船日日夜夜往来于运河之中,构成了一幅繁华的运河水上交通图。

《唐国史补》中记录了当时运河让商船的豪华景致。在唐大历、贞元间,有一位称俞大娘的人她的船比所有的商船大,仅操驾此船的船工即数百人,每年次往来于江西淮北之间,获利极丰。“居者养生,送死嫁娶悉在其产”。

当时,运河中的大型商船皆为富商所有。船行时,鼓乐歌伎舞唱其中,以供消遣,婢仆则在桅楼之下侍候。一般商人拥有或雇用普通船只或搭乘顺路船载运货物往来于运河。

《集异记》中记载了运船到睢阳,有位年老有病的波斯商人请求搭船去广陵,李勉见这位老者饿寒交迫的困窘之状,不禁大动侧隐,让他登船又给他粥饭充饥。老者感激涕零,对李勉说:“我本出身王室贵族,经商到此已20多年了,家中有3个孩子,估计他们会到这里来找我。”

不久,船到泅水,老者病危,临终前,他送给李勉一颗价值百万的宝珠。李勉将这颗宝珠放入老者的口中,一并葬于墓中。

此后多年,李勉在扬州做官时找到了这位老者的儿子,告诉他父亲安葬之处,让他从父亲的口中取出了宝珠。

在千里大运河上,进京赶考和落第回乡的士人也是往来的常客,他们离开故乡满怀家人的期望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取道运河踏上求取功名的坎坷道路。

古代笔记小说《李娃传》生动地记述了当时流传的荥阳公于郑生和妓女李娃之间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

故事中的郑生就是从运河边的常州出发,取道运河北上赴京赶考,展开了他跌宕起伏的感情生活和仕途生涯。

在《慕异记》里也记述了与运河有关的故事。其中讲到:江南秀才陈季卿到长安多次应试,皆名落孙山,不觉已过,功业无成,生活贫困。

有一次到青龙寺闲游,见寺中壁上有环瀛图,不觉触景生情,想起阔别多年远在千里的家乡父老,他自言自语地哀叹道:如果能从渭水到黄河,过洛水、淮水、长江回到家乡,即使此次应举不第也毫不后悔呀。

这时,终南山翁忽然出现在身旁,对陈季卿说:这易如翻掌。遂命僧童折下一片毛竹叶,做成船状放在图中渭水上。又说:你注意看此舟就能如你之愿,只是回到家中切勿久留,尽速归来。

陈季卿注目壁上竹叶,不一会儿,就感到渭水波涛扑面而来,竹舟渐渐增大,白帆如席乘风而扬。他飘然登舟,不觉10余天后,回到家里,妻兄迎拜于门。

陈季卿借助神仙法力如愿以偿终返故里的神奇经历,固然带有浓重的神话色彩,然而,当时应试举子对运河之路的深刻印象却贯穿于故事的始终。

在运河上往来的人流中,还有其他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的各类人士。在《稽神录》中讲述了高邮县医工的故事。王攀家住广陵城东,每年要数次由运河乘船到县衙办事。

有一次因事急,他夜里出东水门自泛小舟,打算天亮前赶到县里。可是,由于天黑心急走错路遇到了鬼。可见,这位医工是运河上常来常往的常客。

此外,探亲访友的百姓、云游四方的和尚、道士、浪迹江湖的艺人、到处流浪的乞丐、拦路抢劫的强盗等等,都往来出没于运河之上。可想而知当年运河码头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人流和运河中往返船只穿梭而过的繁忙景象。

古代笔记小说《河东记》中有个故事,其中一些情节生动地记录了运河上船只往来喧闹的场景。故事写道:道士萧洞玄学炼神丹,遇仙人授返老还童秘诀,但需找一位与之同心不二的人互为表里才能得道。萧洞玄周游天下,不觉10年时光弹指而过,不得其人。

贞元年间洞玄自浙东抵扬州,在丹阳附近水闸处住于客栈,只见当时过闸大小船只成千上万,阻于河中,当闸开放行时,各种船只争相过闸,舟人拼命撑船,相互倾轧、碰撞,人声鼎沸。

只见一条船上有一人在挤撑船中右臂折断,周围观者为之寒栗,而这人脸不变色,毫无呻吟之声,回到船中饮酒吃饭镇定自若。萧洞玄见此奇人大为感慨,遂请他到王屋山一同炼丹。从这篇记载中可以看出当时运河繁闹忙乱的场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论风流人物还是凡夫俗子,都只是匆匆过客。然而,人类历史的长河却是世代绵延、长流不息的。大运河正是以它所创造的辉煌业绩而被汇入到历史长河之中,成为一条永生的河、长流的河。

篇8:《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反思

《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反思

本课利用学案教学,这种模式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本,对课堂上的一些重难点问题有所思考,使学生对历史的线索更加清晰,特别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培养综合归纳能力,达标检测有利于学生在拓展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巩固知识点。教学方法是好的',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有好的一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将从几个方面予以说明:

一、好的方面:

1、在讲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时,作为起始课,在导入新课时利用历史朝代歌,通过提问方式和学生一起回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

2、这节课利用导学案教学,通过运用大运河资料,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3、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二、不足之处:

1、设计了两个合作探究题,时间不够用,而且有些影响重

点的突出。

2、上了两节课都感到课堂练习达标时间不够充分,巩固不到位。

3、学生在发言方面,不愿举手,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4、通过检测发现学生对第一课大运河的相关知识掌握的不好。

三、采取的措施:

1、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再精炼,问题的设计要少而精,讨论问题要突出重点内容,使学生能有感而发。

2、增加课堂达标练习时间,保证学生能当堂掌握所学知识。

3、督促学生利用好小组互帮互学,发挥小组的作用。

4、对学生发言好的及时加分鼓励,激励其他同学参与进来。

篇9:七年级历史下册《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上册所学朝代更替引入,承上启下,自然导入,效果较好。隋朝大运河是本课的重点,但知识点较为零散,在讲课中要注意结合地图及时总结,让学生在学中速记并强化训练。反思本课如下:

本课主要内容:第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第二、隋朝的繁荣;第三、隋朝的大运河。“隋朝的建立与统一”为“隋朝的繁荣”奠定基础,探究“隋朝的繁荣原因”可先列出隋文帝改革措施和繁荣局面,启发学生找出联系,然后再联系“隋朝的建立与统一”。这一问题解决后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原因就简单了。

列出史实――隋炀帝下江南看琼花和书中“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评价大运河。

评价: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大运河,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开通大运河征发了大量人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后被隋炀帝作为游乐的通道。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的意思是什么?往北可以通道河北经营渔业,往南可以通到扬州(古时扬州亦称江都)经营运输,他的`利用价值是很广的。

1.学生对历史学科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既掌握了本课的主要知识点,课堂教学基本做到学生自主、交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课堂达标率较高。

2.充分挖掘教材,拓展知识,加强了热点、边缘学科知识、前后知识的联系与渗透;注重知识的总结归纳和学生的情感教育。

3.注重学法的指导,教给学生学法;重视知识与能力的落实。三点歌谣北捉南鱼落中心记忆效果明显。

不足之处:

1,教学基本功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需不断锤炼、加强。

2,课堂结构还需改进,应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引导。

3,,学生的小组学习还需加强,尤其是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具体分工尚需加强.

4,由于前期记忆所占时间稍长使后期学生讨论时间稍短,造成时间安排前松后紧还需以后上课合理安排好时间。

篇10:七年级历史上册《繁盛一时的隋朝》的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繁盛一时的隋朝》的教学反思

本课利用学案教学,这种模式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本,对课堂上的一些重难点问题有所思考,使学生对历史的线索更加清晰,特别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培养综合归纳能力,达标检测有利于学生在拓展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巩固知识点。教学方法是好的,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有好的一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将从几个方面予以说明:

一、好的方面:

1、在讲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时,作为起始课,在导入新课时利用历史朝代歌,通过提问方式和学生一起回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

2、这节课利用导学案教学,通过运用大运河资料,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3、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二、不足之处:

1、设计了两个合作探究题,时间不够用,而且有些影响重 点的突出。

2、上了两节课都感到课堂练习达标时间不够充分,巩固不到位。

3、学生在发言方面,不愿举手,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4、通过检测发现学生对第一课大运河的相关知识掌握的不好。

篇11:七年级历史下册《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反思

七年级历史下册《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反思

繁盛一时的隋朝一课,重点是隋文帝和大运河,难点是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及其作用。课堂的环节很流畅,基础知识落实的.很到位。针对重点内容大运河,设计的动手绘图,使班级的气氛进入高潮。同学们很认真的绘图,在他们认真的神情里,我看到了希望。使得本课重点突出。为突破难点设计了两个小组探究活动,大家积极的参与,结论很快得出。当对人物隋炀帝进行评价时,班级一团糟,无法控制。我刚提出评价历史人物隋炀帝,话音未落。有同学说;功不可没。还有同学站起来说:奢移腐朽,贪图享乐,穷兵黩武,暴君一个······双方争得面红耳赤。各自寻找论据证实自己的论点,非常认真。我在一旁静静的看,无心也不想制止他们。一会儿,在他们的争论中,就把隋炀帝的功和过罗列的很清晰。

本课留有遗憾:

1、对于隋炀帝的评价在课上同学们争论的很激烈,我也没有时间给予总结。

2、繁盛一时的隋朝这课。在课堂上“繁盛”体现的充分,而“一时”并没有充分阐释。

篇12:繁荣一时的隋朝教学设计

杜佑《通典》称:“隋氏资储遍于天下。……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锡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据唐太宗估计,隋文帝末年,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故元朝人马端临说:“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清初王夫之也说:“隋之富,汉唐之盛,未之逮也。”

(教师引导)从投影所提供的材料来看,隋朝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三个方面。那么,隋朝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经济发展的原因,除了人民的辛勤劳作外,一般来说有两条主要的:一是政策,二是科技。具体到隋朝,主要是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和隋文帝励精图治和发展生产。

(教师过渡)隋朝经济发展、国家繁盛的表现除了上面提到的人口增加,垦田扩大,粮仓丰实以外,营造东都洛阳和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也是两个很重要的表现。下面我们重点来学习大运河。

二、大运河的开通

(出示幻灯片)民谣和有关隋炀帝的介绍。

(教师讲解)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龙舟有四层楼高,一百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通人性的琼花讨厌这个暴虐的君主,自行败落了,隋炀帝大失所望。

同学们请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 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

(2) 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大家可以就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隋朝时,江南的经济发展很快,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北方需要的一部分粮食主要仰仗江南运输,随着商业的发展,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不可否认,隋炀帝想坐龙舟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

(出示幻灯片)引发学生思考:开凿大运河的条件有哪些?

生回答后,教师归纳:隋朝前期经济的繁荣,为开河提供了经济实力。国家的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前代开凿的古运河基础。

然后结合幻灯片讲述大运河的概况。

大运河从6开始开凿,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及余杭,全长二千多公里。

再次打出《大运河图》

隋朝大运河是在605年至6开通的,共分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这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长多公里,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为了便于同学们记忆,我们用一个示意图来表示。(出示幻灯片)

(教师引导)关于对大运河的作用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两个问题:

(1)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2)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出示幻灯片)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

生甲: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南方的丝绸、稻米源源北运,供给北方。

生乙:促进了商业的发展,特别是运河两岸,一些城市兴起和逐渐走向繁荣。

……

(教师点拨)同学们在评论历史事件时,一是提出看法要说明理由;一是看问题要全面,要看主流。大运河开凿以后,一直是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中国主要的天然水道都是东西流向,大运河使南北数千里的广大疆域有了一条方便的水道,对于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维护和加强国家政治的统一,都有重要的作用。大运河是隋代劳动人民对中国历史的伟大贡献。它和长城一样,享名于世界,是世界工程技术史上的奇迹。

所以我们看问题不能一叶障目,以偏概全。应当全面、辨证地看待问题。隋运河的开凿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但它更多的是造福当时的人民,甚至直到今天,仍在发挥它的作用。它在当时的重要作用在于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并带动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有利于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巩固。隋运河的开通还有利于环境保护。它既利于南北军需、民用物资的运输,又利于排灌,体现了环保意识。

请同学们看导入框中的图画。这是隋炀帝从洛阳乘龙舟南下游扬州图,是一幅想象画,作者李惠乔。画面描绘了隋炀帝为了享乐和炫耀武功,多次从洛阳乘龙舟巡游江都。龙舟长200尺,高45尺,有四层楼,一百多个房间。上层有正殿、内殿和东西朝堂。中间二层都装饰着金、玉等珍宝。下层是宦官内侍住的地方。

随行的嫔妃、王公大臣等,分乘几千艘华丽的大船,用来拉纤的壮丁有八万多人,还有大队骑兵夹岸护送。这支浩浩荡荡的船队,前后长达二百多里。隋炀帝在船上纵情饮酒作乐,沿途五百里以内的百姓,被迫奉献食品。珍贵的食品吃不完,就挖坑埋掉。巡游队伍所到之处,百姓倾家荡产,怨声载道。隋炀帝的暴虐,终于引发了人民的反抗,隋朝二世而亡。

篇1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反思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上册所学朝代更替引入,承上启下,自然导入,效果较好。隋朝大运河是本课的重点,但知识点较为零散,在讲课中要注意结合地图及时总结,让学生在学中速记并强化训练。反思本课如下:

本课主要内容:第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第二、隋朝的繁荣;第三、隋朝的大运河。“隋朝的建立与统一”为“隋朝的繁荣”奠定基础,探究“隋朝的繁荣原因”可先列出隋文帝改革措施和繁荣局面,启发学生找出联系,然后再联系“隋朝的建立与统一”。这一问题解决后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原因就简单了。

列出史实――隋炀帝下江南看琼花和书中“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评价大运河。

评价: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大运河,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开通大运河征发了大量人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后被隋炀帝作为游乐的通道。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的意思是什么?往北可以通道河北经营渔业,往南可以通到扬州(古时扬州亦称江都)经营运输,他的利用价值是很广的。

1.学生对历史学科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既掌握了本课的主要知识点,课堂教学基本做到学生自主、交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课堂达标率较高。

2.充分挖掘教材,拓展知识,加强了热点、边缘学科知识、前后知识的'联系与渗透;注重知识的总结归纳和学生的情感教育。

3.注重学法的指导,教给学生学法;重视知识与能力的落实。三点歌谣北捉南鱼落中心记忆效果明显。

不足之处:

1,教学基本功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需不断锤炼、加强。

2,课堂结构还需改进,应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引导。

3,,学生的小组学习还需加强,尤其是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具体分工尚需加强.

4,由于前期记忆所占时间稍长使后期学生讨论时间稍短,造成时间安排前松后紧还需以后上课合理安排好时间。

篇14: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学设计示例四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隋初社会经济繁荣的局面的出现;大运河的开通及作用;隋朝为什么是一个短暂的王朝?培养学生认识图能力,网上查询能力,评价隋炀帝。

2、过程与方法:运用积累的历史知识,运用挥发式学习方法,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认同历史,理解隋朝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朝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隋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隋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隋朝灭亡与其统治者腐朽。法制不健全有直接关系。所以要渗透法制意识。反腐倡廉。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情趣。

教学重点 隋朝大运河和暴君隋炀帝。

教学难点  三省六部制和改革选官制度。

教学活动设计 讨论法,演示法,讲解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引导学生回忆南北朝的历史。

(2)北周是什么时候统一北方的?

导入  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的特点是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初步发展,第二个时期的特点是封建社会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经历了近4。接着,中国历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隋唐盛世。从581年隋朝建立到9唐朝灭亡,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的隋唐盛世。

讲授新课

一、 隋朝的统一和开皇之治

1、隋朝的统一(589年)

(1)三省六部制(三省的职权请同学们看课本的注释。)

(2)削减地方官吏

(3)改革选官制度和科举制的确立

2、开皇之治(581-600年)

二 隋朝大运河 (挂《隋朝大运河》图)

1.开通的目的、过程及河道

2.大运河的作用 (请同学们看课本彩图1《扬州大运河》)

三 暴君隋炀帝和隋朝

1.营建东都洛阳和乘龙舟出游

2.发动对高丽的战争小结:

(1)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①隋的统一,结束了自东晋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②隋文帝制定的一些制度,为唐以后各朝所沿用。

③大运河的开通,对加强我国的统一,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从隋朝的历史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①隋初的经济繁荣,说明国家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封建统治阶级的穷奢极侈,导致了隋王朝的迅速灭亡。

巩固练习

一 选择题

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 )

A 秦朝 B 东汉 C 西晋 D 东晋

二 填空题

隋朝统一南北是在____年。隋文帝统治时期,经济繁荣发展,史称“____”。隋末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主要的一支起义军是翟让和____领导的瓦岗军。6,隋炀帝在____被部将杀死,隋朝覆灭。

三 简答题

隋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有那些? 演示《大运河》VCD讨论

讨论:隋短命原因?

讨论:为什么说隋朝是承上启下的朝代?加深爱国主义教育。加深对重点,难点的理解.

课后随笔

板书设计  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的统一和开皇之治

1、隋朝的统一:581年

2、开皇之治:

二、隋朝大运河

三、暴君隋炀帝和隋朝灭亡

篇15: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学设计示例三

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学设计示例三

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学设计示例三

(一)教学目标

1. 基础知识目标

隋朝为什么能统一南北,怎么样统一的。什么是开皇之治?开皇之治的主要内容。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削减地方的机构,改革选举制度,科举制度的创立和作用。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隋炀帝是怎么样的一个暴君,隋朝是怎么样灭亡的。

2.能力培养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思考“隋为什么成为一个短暂的王朝?”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隋炀帝在历史所起到的作用,从而提高辨证看问题和全面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

国家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隋朝的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 它的开通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至今值得我们骄傲。

(二)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隋朝大运河;暴君隋炀帝

本课难点:科举制度的创设

(三)课前准备

学生要先预习课文,然后在互联网上查 找关于大运河的资料,把它的图片找出来。

教师把有关隋文帝的图片和资料整理出来,以及多媒体和课件的。

(四)教学创新点

把隋文帝和隋炀帝进行比较。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提问:

(1)北周是什么时候统一北方的'?(2)(展示杨素的图片),581年,这个人夺取了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他是谁?二、讲授新课

1、隋朝统一南北

南北朝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打破界限,加强经济交流,结束分裂割据局面。而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乱,人心向往统一,企盼有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所以隋灭陈,就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开皇之治与大运河的开凿

1)开皇之治

教师让学生自读教材,归纳、总结,然后提问。最后教师总结要点:隋完成统一,社会稳定;隋文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隋文帝节俭,提倡减轻人民负担。

2)大运河

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思考: 强大、富足的隋王朝使大运河能够开通,大运河好不好?

(多媒体演示:运河上的船只,运河边的粮仓,运河沿线的城市。用事实说明大运河的作用)

(学生思考)运河给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起到什么作用?

大运河的开通,改变了局部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南北东西全方位的大水网。运河的通航,编织起一个前所未有的物资交流网,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突破性的发展。两岸日渐繁荣,城镇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洛阳,是运河的中心,南北均归于此,在全国的政治、经济中有重要地位;江南的扬州,城池之大,货物之多,生活之繁华,交通之发达,当时号称天下第一;中心城市苏州,处于江南运河的中心位置,航运繁忙;大运河的起运点杭州,是当时全国最富庶的郡县之一,城市的扩大与繁华,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后来靠运河生活的人超过百万。

大运河的通航,使南北交流更加便利,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运河的通航,大大促进了南北科学文化的交流。

大运河是一项改造祖国河山的伟大创举,它不仅是一条南北水上大动脉,而且在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过重要的影响。古运河哺育我国古代文明,使之达到了经济空前繁荣,文化空前昌盛,交通空前发达的境界。

但后人对隋朝开通大运河却评说不一。

(引入有关评价大运河的诗。学生朗读、教师释读)

例如: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李敬之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3、暴君隋炀帝与隋朝的灭亡

强大的隋王朝仅经过37年就灭亡了,是大运河造成的吗?为什么“尽道隋亡为此河”?

隋炀帝曾经三次巡游江都。(多媒体显示,教师可讲述,也可以利用媒体旁白,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1.68月,第一次从洛阳到江都。

随从大队嫔妃、歌舞乐队、侍从军士共近20万人。整个船队首尾相接,前后200多里,为船队拉纤的壮了就达8万多人,运河两岸还有大队骑兵护送。一路上鼓乐不息。船队所过州县,强令500里内居民贡献珍品美味。由于勒索品太多,每次起程前,要把许多食品倒入河里或埋到地里。船队如同蝗虫一般,所到之处,地方被吃尽搜空。

2.63月,二次到江都。

又下令开江南河,准备东游会稽(浙江绍兴)。62月从江都北上巡游涿郡,为对高丽的战争作准备。6―6,隋炀帝三次进攻高丽。为转运军需,男子征调完了,就征调妇女。有人为躲避繁重的徭役,把自己四肢弄成残废,称作“福手福足”。战争损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带来无休止的兵役、徭役。

3.6秋,第三次巡游江都。

当时已经是各地人民纷纷起义,反抗隋炀帝暴政了。隋炀帝依然奢侈腐化,横征暴敛。当时有民谣说:“要抗兵、要抗选(选美女),家家要把铁器敛。敛起铁来做成枪,昏君赃官杀个光。”618年隋炀帝的侍卫部队政变,在江都用巾带缢死隋炀帝。繁荣一时的隋朝灭亡了。

教师总结:一游江都反映出隋炀帝的奢华和腐朽,二游江都说明了隋炀帝急功近利,国家繁重的徭役、兵役,三游江都说明隋炀帝已是人心尽失,连他的部下都反对他。

(学生思考隋亡的原因,教师引导可以讨论国家的兴衰和巨大建筑工程的关系,和统治者的关系,民富和国富的关系,隋亡带给我们的启示等。)

巨大的建筑工程的修建是对国家发展有利,还是使国家走向危机,取决于统治者对工程的使用。开通大运河已经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本应该修养生息,减轻徭役赋税。但是在隋炀帝的眼中大运河首先为他巡游享乐、发动对外战争、对内镇压人民反抗提供了便利。通过巡游来显威风,巩固统治,为发动战争作准备。变本加厉的剥削,兵役、徭役更加繁重,结果隋朝被淹没在人民的反抗中。

隋的繁盛、强大是隋文帝励精图治的结果,隋的灭亡是隋炀帝暴政的直接后果。由此可见,封建时期,统治者个人的素质、统治才能对着国家的兴衰有重要作用。

小结: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在学完隋朝之后,我们会发现历史上有一个王朝――秦朝和隋朝有着惊人的相似。

(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对比泰和隋之间的相同。)

参考答案:

相同点:短命、二世而亡:秦持续,隋持续了37年。

都修建了巨大的工程:秦建长城,隋建运河。

建立的制度都对后世影响深远:秦首创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代沿用,隋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被后代沿用。

皆因暴政而亡。

板书设计

篇16: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学设计示例四

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学设计示例四

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学设计示例四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隋初社会经济繁荣的局面的出现;大运河的开通及作用;隋朝为什么是一个短暂的王朝?培养学生认识图能力,网上查询能力,评价隋炀帝。

2、过程与方法:运用积累的历史知识,运用挥发式学习方法,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认同历史,理解隋朝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朝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隋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隋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隋朝灭亡与其统治者腐朽。法制不健全有直接关系。所以要渗透法制意识。反腐倡廉。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情趣。

教学重点隋朝大运河和暴君隋炀帝。

教学难点三省六部制和改革选官制度。

教学活动设计讨论法,演示法,讲解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步骤复习提问:

(1)引导学生回忆南北朝的历史。

(2)北周是什么时候统一北方的?

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的特点是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初步发展,第二个时期的特点是封建社会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经历了近400年。接着,中国历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隋唐盛世。从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的隋唐盛世。

讲授新课

一、 隋朝的统一和开皇之治

1、隋朝的统一(589年)

(1)三省六部制(三省的职权请同学们看课本的`注释。)

(2)削减地方官吏

(3)改革选官制度和科举制的确立

2、开皇之治(581-600年)

二 隋朝大运河 (挂《隋朝大运河》图)

1.开通的目的、过程及河道

2.大运河的作用 (请同学们看课本彩图1《扬州大运河》)

三 暴君隋炀帝和隋朝

1.营建东都洛阳和乘龙舟出游

2.发动对高丽的战争小结:

(1)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①隋的统一,结束了自东晋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②隋文帝制定的一些制度,为唐以后各朝所沿用。

③大运河的开通,对加强我国的统一,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从隋朝的历史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①隋初的经济繁荣,说明国家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封建统治阶级的穷奢极侈,导致了隋王朝的迅速灭亡。

巩固练习

一 选择题

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 )

A 秦朝 B 东汉 C 西晋 D 东晋

二 填空题

隋朝统一南北是在____年。隋文帝统治时期,经济繁荣发展,史称“____”。隋末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主要的一支起义军是翟让和____领导的瓦岗军。618年,隋炀帝在____被部将杀死,隋朝覆灭。

三 简答题

隋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有那些? 演示《大运河》VCD讨论

讨论:隋短命原因?

讨论:为什么说隋朝是承上启下的朝代?加深爱国主义教育。加深对重点,难点的理解.

课后随笔

板书设计 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的统一和开皇之治

1、隋朝的统一:581年

2、开皇之治:

二、隋朝大运河

三、暴君隋炀帝和隋朝灭亡

隋唐的文学艺术教学方案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人教版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的研究报告

历史教学设计模板

历史下册教学总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开元盛世》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教案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教学反思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教学反思(精选16篇)】相关文章: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说课稿2024-01-14

初中历史 古代埃及说课稿2022-10-02

初中历史说课稿2023-10-22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教学设计2022-10-23

人教版初一英语下册教学设计2022-05-24

短暂的隋朝教案2023-10-09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2022-04-30

初三历史人教版说课和教学设计2022-05-03

人教版三数下册教学设计2023-01-31

初中历史优秀说课稿2022-05-0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